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a 页 WYG0462-032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通鉴总𩔖卷二十上    宋 沈枢 撰
  北伐门
   东晋蔡谟议北伐之计
咸康五年征西将军庾亮欲开复中原上疏言蜀
甚弱而胡尚强欲帅大众十万移镇石城遣诸军
罗布江沔为伐赵之规成帝下其议丞相王导请
许之太尉郗鉴议以为资用未备不可大举太常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b 页 WYG0462-0323b.png
蔡谟议以为时有否泰道有屈伸苟不计强弱而
轻动则亡不终日何功之有为今之计莫若养威
以俟时时之可否系胡之强弱胡之强弱系石虎
之能否自石勒举事虎常为爪牙百战百胜遂定
中原所据之地同于魏世勒死之后虎挟嗣君诛
将相内难既平剪削外寇一举而拔金墉再战而
禽石生诛石聪如拾遗取郭权如振槁四境之内不
失尺土以是观之虎为能乎将不能也论者以胡前攻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2a 页 WYG0462-0324a.png
襄阳不能拔谓之无能为夫百战百胜之强而以不拔
一城为劣譬诸射者百发百中而一失可以谓之拙乎
今征西以重镇名贤自将大军欲席卷河南虎必自帅
一国之众来决胜负岂得以襄阳为比哉今征西欲与
之战何如石生若欲城守何如金墉欲阻沔水何如大
江欲拒石虎何如苏峻凡此数者宜详校之石生猛将
关中精兵征西之战殆不能胜也金墉险固刘曜十万
众不能拔征西之守殆不能胜也又当是时洛阳关中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2b 页 WYG0462-0324b.png
皆举兵击虎今此三镇反为其用方之于前倍半之势
也石生不能敌其半而征西欲当其倍愚所疑也苏峻
之强不及石虎沔水之险不及大江大江不能禦苏峻
而欲以沔水禦石虎又所疑也昔祖士雅在谯佃于城
北界胡来攻豫置军屯以禦其外榖将熟胡果至丁夫
战于外老弱穫于内多持炬火急则烧榖而走如此数
年竟不得其利当是时胡唯据河北方之于今四方之
一耳士雅不能捍其一而征西欲以禦其四又所疑也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3a 页 WYG0462-0324c.png
然此但论征西既至之后耳尚未论道路之虑也自沔
以西水急岸高鱼贯溯流首尾百里若胡无宋襄之义
及我未阵而击之将如之何今王土与胡水陆异势便
习不同胡若送死则敌之有馀若弃江远进以我所短
击彼所长惧非庙胜之算也朝议多与谟同乃诏亮不
听移镇
   陶侃不肯戍邾城
初陶侃在武昌议者以江北有邾城宜分兵戍之侃每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3b 页 WYG0462-0324d.png
不荅而言者不已侃乃渡水猎引将佐语之曰我所以
设险而禦寇者正以长江耳邾城隔在江北内无所倚
外接群夷夷中利深晋人贪利夷不堪命必引虏入寇
此乃致祸之由非禦寇也且吴时戍此城用三万兵今
纵有兵守之亦无益于江南若石赵有可乘之会此又
非所资也及庾亮镇武昌卒使毛宝樊峻戍邾城赵王
虎恶之以夔安为大都督帅石鉴石闵李农张貉李莬
等五将军兵五万人寇荆扬北鄙二万骑攻邾城毛宝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4a 页 WYG0462-0325a.png
求救于庾亮亮以城固不时遣兵五将军张貉陷邾城
死者六千人是时庾亮犹上疏欲迁镇石城闻邾城陷
乃止上表陈谢自贬三等行安西将军有诏复位
   庾翼以灭戎取蜀为己任
建元元年庾翼以灭戎取蜀为己任遣使东约燕王皝
西约张骏刻期大举朝议多以为难唯庾冰意与之同
而桓温谯王无忌皆赞成之赵汝南太守戴开帅数千
人诣翼降下诏议经略中原翼欲悉所部之众北伐表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4b 页 WYG0462-0325b.png
桓宣为都督司雍梁三州荆州之四郡诸军事梁州刺
史前趣丹水桓温为前锋小督假节帅众入临淮并发
所统六州奴及车牛驴马百姓嗟怨
   褚裒伐赵无功
永和五年桓温闻赵乱出屯安陆遣诸将经营北方赵
扬州刺史王浃举寿春降西中郎将陈逵进据寿春征
北大将军褚裒上表请伐赵即日戒严直指泗口加裒
征讨大都督督徐兖青杨豫五州诸军事裒帅众三万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5a 页 WYG0462-0325c.png
径赴彭城北方士民降附者日以干讣朝野皆以为中
原指期可复光禄大夫蔡谟独谓所亲曰敌灭诚为大
庆然恐更贻朝廷之忧其人曰何谓也谟曰夫能顺天
乘时济群生于艰难者非上圣与英雄不能为也自馀
则莫若度德量力观今日之事殆非时贤所及必将经
营分表疲民以逞既而材略疏短不能副心财殚力竭
智勇俱困安得不忧及朝廷乎鲁郡民五百馀家相与
起兵附晋求援于褚裒裒遣部将王龛李迈将锐卒三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5b 页 WYG0462-0325d.png
千迎之赵南讨大都督李农帅骑二万与龛等战于代
陂龛等大败皆没于赵裒退屯广陵上疏乞自贬诏不
许命裒还镇京口解征讨都督时河北大乱遗民二十
馀万口渡河欲来归附会裒已还威势不接皆不能自
拔死亡略尽
   褚裒惭愤发疾
都乡元穆侯褚裒还至京口闻哭声甚多以问左右对
曰皆代陂死者之家也裒惭愤发疾卒以吴国内史荀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6a 页 WYG0462-0326a.png
羡为使持节监徐兖二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徐州刺
史时年二十八中兴方伯未有如羡之少者
   北魏主乞遣军共讨逆寇
六年魏主闵杀李农及其三子并尚书令王谟侍中王
衍中常侍严震赵升闵遣使临江告晋曰逆寇乱中原
今已诛之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朝廷不应
   桓温请经略中原皆不报
七年初桓温闻石氏乱上疏请出师经略中原事久不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6b 页 WYG0462-0326b.png
报温知朝廷杖殷浩以抗已甚忿之然素知浩之为人
亦不之惮也以国无他衅遂得相持弥年虽有君臣之
迹羁縻而已八州士众资调殆不为国家用屡求北伐
诏书不听温拜表辄行帅众四五万顺流而下军于武
昌朝廷大惧殷浩欲去位以避温抚军司马高崧言于
会稽王昱曰王宜致书谕以祸福自当返旆如其不尔
便六军整驾逆顺于兹判矣乃于坐为昱草书曰寇难
宜平时会宜接此实为国远图经略大算能弘斯会非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7a 页 WYG0462-0326c.png
足下而谁但以此兴师动众要当以资实为本运转之
艰古人所难不可易之于始而不熟虑顷所以深用为
疑惟在此耳然异常之举众之所骇游声噂𠴲想足下
亦少闻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或能望风振扰一时崩
散如此则望实并丧社稷之事去矣皆由吾闇弱德信
不著不能镇静群庶保固维城所以内愧于心外惭良
友吾与足下虽职有内外安社稷保国家其致一也天
下安危系之明德当先思宁国而后图其外使王基克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7b 页 WYG0462-0326d.png
隆大义弘著所望于足下区区诚怀岂可复顾嫌而不
尽哉温即上疏惶恐致谢回军还镇
   王羲之以书止殷浩北伐
八年殷浩之北伐也中军将军王羲之以书止之不听
既而无功复谋再举羲之遗浩书曰今以区区江左天
下寒心固已久矣力争武功非所当作自顷处内外之
任者未有深谋远虑而疲竭根本各从所志竟无一功
可论遂令天下将有土崩之埶任其事者岂得辞四海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8a 页 WYG0462-0327a.png
之责哉今军破于外资竭于内保淮之志非所复及莫
若还保长江督将各复旧镇自长江以外羁縻而已引
咎责躬更为善治省其赋役与民更始庶可以救倒悬
之急也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当董统之任而败
丧至此恐阖朝群贤未有与人分其谤者若犹以前事
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宇宙虽广自容何所此愚智
所不解也又与会稽王昱笺曰为人臣者谁不愿尊其
主比隆前世况遇难得之运哉顾力有所不及岂可不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8b 页 WYG0462-0327b.png
权轻重而处之也今虽有可喜之会内求诸己而所忧
乃重于所喜功未可期遗黎歼尽劳役无时徵求日重
以区区吴越经纬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而不度德
量力不弊不已此封内所痛心叹悼而莫敢吐诚者也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愿殿下更垂三思先为不可
胜之基须根立势举谋之未晚若不行恐麋鹿之游将
不止林薮而已愿殿下暂废虚远之怀以救倒悬之急
可谓以亡为存转祸为福也不从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9a 页 WYG0462-0327c.png
   殷浩以北伐无功被黜
十年中军将军扬州刺史殷浩连年北伐师徒屡败粮
械都尽征西将军桓温因朝野之怨上疏数浩之罪请
废之朝廷不得已免浩为庶人自此内外大权一归于
温矣
   桓温伐苻秦至灞上
桓温别将攻上洛获秦荆州刺史郭敬进击青泥破之
司马勋掠秦西鄙凉秦州刺史王擢攻陈仓以应温秦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9b 页 WYG0462-0327d.png
主健遣太子苌帅众五万军于峣柳以拒温温与秦兵
战于蓝田秦兵大败将军桓冲又败秦丞相雄于白鹿
原温转战而前进至灞上秦太子苌等退屯城南秦主
健与老弱六千固守长安小城悉发精兵三万遣大司
马雷弱儿等与苌合兵以拒温三辅郡县皆来降温抚
谕居民使安堵复业民争持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观之
耆老有垂泣者曰不图今日复睹官军
   桓温不从薛珍进逼长安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0a 页 WYG0462-0328a.png
桓温与秦丞相雄等战于白鹿原温兵不利死者万馀
人初温指秦麦以为粮既而秦人悉芟麦清野以待之
温军乏食徙关中三千馀户而归秦太子苌等随温击
之比至潼关温军屡败失亡以万数温之屯灞上也顺
阳太守薛珍劝温径进逼长安温弗从珍以偏师独济
颇有所获及温退乃还显言于众自矜其勇而咎温之
持重温杀之
   桓温自江陵北伐姚襄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0b 页 WYG0462-0328b.png
十二年桓温自江陵北伐遣督护高武据鲁阳辅国将
军戴施屯河上自帅大兵继进与寮属登平乘楼望中
原叹曰遂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
任其责记室袁宏曰运有兴废岂必诸人之过温作色
曰昔刘景升有千斤大牛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
远曾不若一羸牸魏武入荆州杀以享军温至伊水姚
襄撤围拒之匿精锐于水北林中遣使谓温曰承亲帅
王师以来襄今奉身归命愿敕三军小却当拜伏路左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1a 页 WYG0462-0328c.png
温曰我自开复中原展礼山陵无豫若事欲来者便前
相见在近何烦使人襄拒水而战温结陈而前亲被甲
督战襄众大败死者数千人襄帅麾下数千骑奔于洛
阳北山温追之不及弘农杨亮自襄所来奔温问襄之
为人亮曰襄神明器宇孙策之俦而雄武过之周成帅
众出降温屯故太极殿前既而徙屯金墉城谒诸陵有
毁坏者修复之各置陵令表镇西将军谢尚镇洛阳以
尚未至留颍川太守毛穆之督护陈午河南太守戴施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1b 页 WYG0462-0328d.png
以二千人戍洛阳卫山陵徙降民三千馀家于江汉之
间执周成以归姚襄奔平阳
   桓温请迁都洛阳
隆和元年桓温上疏请迁都洛阳自永嘉之乱播流江
表者请一切北徙以实河南朝廷畏温不敢为异而北
土萧条人情疑惧虽并知不可莫敢先谏散骑常侍孙
绰上疏曰昔中宗龙飞非惟信顺协于天人实赖万里
长江画而守之耳今自丧乱以来六十馀年河洛丘墟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2a 页 WYG0462-0329a.png
函夏萧条士民播流江表已经数世存者老子长孙亡
者丘陇成行虽北风之思感其素心目前之哀实为交
切若迁都旋轸之日中兴五陵即复缅成遐域泰山之
安既难以理保烝烝之思岂不缠于圣心哉何者植根
江外数十年矣一朝顿欲拔之驱踧于穷荒之地提挈
万里踰险浮深离坟墓弃生业田宅不可复售舟车无
从而得舍安乐之国适习乱之乡国家所宜深虑也臣
之愚讣以为且宜遣将帅有威名资实者先镇洛阳扫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2b 页 WYG0462-0329b.png
平梁许清壹河南运漕之路既通开垦之积已丰豺狼
远窜中夏小康然后可徐议迁徙耳奈何舍百胜之长
理举天下而一掷哉绰少慕高尚尝著遂初赋以见志
温见绰表不悦曰致意兴公何不寻君遂初赋而知人
家国事邪时朝廷忧惧将遣侍中止温扬州刺史王述
曰温欲以虚声威朝廷耳非事实也但从之自无所至
乃诏温曰在昔丧乱忽涉五纪诸戎肆暴继袭凶迹眷
言西顾慨叹盈怀知欲躬帅三军荡涤氛秽廓清中畿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3a 页 WYG0462-0329c.png
光复旧京非夫外身徇国孰能若此诸所处分委之高
算但河洛丘墟所营者广经始之勤致劳怀也事果不
行温又议移洛阳钟虡述曰永嘉不竞暂都江左方当
荡平区宇旋轸旧京若其不尔宜改迁园陵不应先事
钟虡温乃止
   桓温伐燕大败于枋头
太和四年大司马桓温自兖州伐燕燕主炜遣乐安王
臧统诸军拒温臧不能抗乃遣散骑常侍李凤求救于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3b 页 WYG0462-0329d.png
秦温至枋头炜及太傅评大惧又遣散骑侍郎乐嵩请
救于秦许赂以虎牢以西之地秦王坚引群臣议于东
堂皆曰昔桓温伐我至灞上燕不我救今温伐燕我何
救焉且燕不称藩于我我何为救之王猛密言于坚曰
燕虽强大慕容评非温敌也若温举山东进屯洛邑收
幽冀之兵引并豫之粟观兵崤渑则陛下大事去矣今
不如与燕合兵以退温温退燕亦病矣然后我承其弊而
取之不亦善乎坚从之遣将军苟池洛州刺史邓羌帅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4a 页 WYG0462-0330a.png
步骑二万以救燕温战数不利粮储复竭又闻秦兵将
至乃焚舟弃辎重铠仗自陆道奔还燕之诸将争欲追
之吴王垂曰不可温初退惶恐必严设警备简精锐为
后拒击之未必得志不如缓之彼幸吾未至必昼夜疾
趋俟其士众力尽气衰然后击之无不克矣乃帅八千
骑徐行蹑其后温果兼道而进数日垂告诸将曰温可
击矣乃急追之及温至襄邑大破之斩首三万级秦苟
池邀击温于谯又破之死者复以万计温收散卒屯于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4b 页 WYG0462-0330b.png
山阳温深耻丧败乃归罪于袁真奏免真为庶人
   桓玄请帅诸军扫平关洛
元兴二年桓玄上表请帅诸军扫平关洛既而讽朝廷
下诏不许乃云奉诏故止玄初欲饬装先命作轻舸载
服玩书画或问其故玄曰兵凶战危脱有意外当使轻
而易运众皆笑之
   刘裕抗表伐南燕
义熙五年刘裕抗表伐南燕朝议皆以为不可惟左仆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5a 页 WYG0462-0330c.png
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参军臧熹以为必克勤裕行刘
裕发建康帅舟师自淮入泗五月至下邳留船舰辎重
步进至琅邪所过皆筑城留兵守之或谓裕曰燕人若
塞大岘之险或坚壁清野大军深入不唯无功将不能
自归奈何裕曰吾虑之熟矣鲜卑贪婪不知远计进利
虏获退惜禾苗谓我孤军远入不能持久不过进据临
朐退守广固必不能守险清野敢为诸君保之南燕主
超闻有晋师引群臣会议征虏将军公孙五楼曰吴兵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5b 页 WYG0462-0330d.png
轻果利在速战不可争锋宜据大险使不得入旷日延
时沮其锐气然后徐简精骑二千循海而南绝其粮道
别敕段晖帅兖州之众缘山东下腹背击之此上策也
各命守宰依险自固校其资储之外馀悉焚荡芟除禾
苗使敌无所资此中策也纵贼入岘出城逆战此下策
也超曰彼远来疲弊势不能久纵使入岘以精骑蹂之
何忧不克太尉王稹曰陛下必以骑兵利平地者宜出
岘逆战战而不胜犹可固守不宜纵敌入岘自弃险固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6a 页 WYG0462-0331a.png
也超不从刘裕过大岘燕兵不出裕举手指天喜形于
色左右曰公未见敌而先喜何也裕曰兵已过险士有
必死之志馀粮栖亩人无匮乏之忧虏已入吾掌中矣
进与燕兵战于临朐南日向昃胜负犹未决参军胡藩
言于裕曰燕悉兵出战临朐城中留守必寡愿以奇兵
从间道取其城此韩信所以破赵也裕遣藩及建威将
军向弥潜师出燕兵之后攻临朐声言轻兵自海道至
矣向弥擐甲先登遂克之超大惊单骑就段晖于城南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6b 页 WYG0462-0331b.png
裕因纵兵奋击燕众大败斩段晖等大将十馀人超遁
还广固裕乘胜逐北至广固克其大城超收众入保小
城裕筑长闱守之超请割大岘以南地为藩臣裕不许
   刘裕以往亡日破燕
六年南燕贺赖卢公孙五楼为地道出击晋兵不能却
城中男女出降者相继尚书悦寿说超曰今天助寇为
虐战士彫瘁独守穷城绝望外援天时人事亦可知矣
苟历数有终尧舜避位陛下岂可不知变通之计乎超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7a 页 WYG0462-0331c.png
叹曰废兴命也吾宁奋剑而死不能衔璧而生刘裕悉
众攻城或曰今日往亡不利行师裕曰我往彼亡何为
不利四面急攻之悦寿开门纳晋师超与左右数十骑
踰城突围出走追获之裕数以不降之罪超神色自若
一无所言惟以母托刘敬宣而已裕忿广固久不下欲
尽坑之以妻女赏将士韩范谏曰晋室南迁中原鼎沸
士民无援强则附之既为君臣必须为之尽力彼皆衣
冠旧族先帝遗民今王师吊伐而尽坑之使安所归乎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7b 页 WYG0462-0331d.png
窃恐西北之人无复来苏之望矣裕改容谢之然犹斩
王公以下二千人没入家口万馀夷其城隍送超诣建
康斩之
臣光曰晋自济江以来威灵不竞诸戎横骛虎噬中原
刘裕始以王师剪平东夏不于此际旌礼贤俊慰抚疲
民宣恺悌之风涤残秽之政使群士向风遗黎企踵而
更恣行屠戮以快忿心迹其施设曾苻姚之不如宜其
不能荡壹四海成美大之业岂非虽有智勇而无仁义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8a 页 WYG0462-0332a.png
使之然哉
   卢循因刘裕北伐袭建康
初徐道覆闻刘裕北伐劝卢循乘虚袭建康循不从道
覆自至番禺说循曰今裕顿兵坚城之下未有还期我
以此思归死士掩击何刘之徒如反掌耳不乘此机而
苟求一日之安朝廷常以君为腹心之疾若裕平齐之
后息甲岁馀以玺书徵君裕自将屯豫章遣诸将帅锐
师过岭虽复以将军之神武恐必不能当也今日之机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8b 页 WYG0462-0332b.png
万不可失若先克建康倾其根蒂裕虽南还无能为也
循乃从之循自始兴寇长沙道覆寇南康庐陵豫章诸
守相皆委任奔走道覆顺流而下舟械甚盛时克燕之
问未至朝廷急徵刘裕裕方议留镇下邳经营司雍会
得诏书乃以韩范为都督八郡军事遂引兵还
   刘裕决意东还
十三年刘裕欲留长安经略西北而诸将佐皆久役思
归多不欲留会刘穆之卒裕以根本无托遂决意东还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9a 页 WYG0462-0332c.png
三秦父老闻裕将还诣门流涕诉曰残民不沾王化于
今百年始睹衣冠人人相贺长安十陵是公家坟墓咸
阳宫殿是公家室宅舍此欲何之乎裕为之悯然慰谕
之曰受命朝廷不得擅留诚多诸君怀本之志今以次
息与文武贤才共镇此境勉与之居裕发长安自洛入
河开汴渠以归
   宋文帝有恢复河南之志
元嘉七年文帝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诏简甲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9b 页 WYG0462-0332d.png
卒五万给右将军到彦之先遣殿中将军田奇使于魏
告魏世祖曰河南旧是宋土今为彼所侵今当修复旧
境不关河北魏世祖大怒曰我生发未燥已闻河南是
我地此岂可得必若进军今当权敛戍相避须冬寒地
净河冰坚合自更取之
   王仲德以司兖既平有忧色
到彦之自淮入河为冰寒日行才十里自四月至秋七
月始至须昌乃溯河而上魏世祖以河南四镇兵少命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20a 页 WYG0462-0333a.png
诸军悉收众北渡于是碻磝滑台洛阳虎牢戍兵皆弃
城去到彦之留朱修之守滑台尹冲守虎牢建武将军
杜骥守金墉诸军进屯灵昌津列守南岸至于潼关于
是司兖既平诸军皆喜王仲德独有忧色曰诸贤不谙
北土情伪必堕其讣胡虏虽仁义不足而凶狡有馀今
敛戍北归必并力完聚若河冰既合将复南来岂可不
以为忧乎
   到彦之败还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20b 页 WYG0462-0333b.png
右将军到彦之安北将军王仲德皆下狱免官彦之之
北伐也甲兵资实甚盛及败还委弃荡尽府藏武库为
之空虚它日文帝与群臣宴有荒外降人在坐文帝问
尚书库部郎顾琛库中仗犹有几许琛诡对有十万人
仗文帝既问而悔之得琛对甚喜
   文帝欲经略中原
二十六年文帝欲经略中原群臣争献策以迎合取宠
彭城太守王玄谟尤好进言文帝谓侍臣曰观玄谟所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21a 页 WYG0462-0333c.png
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御史中丞袁淑言于文帝曰陛
下今当席卷赵魏检玉岱宗臣为千载之会愿上封禅
书文帝悦以王诞为雍州刺史文帝以襄阳外接关河
欲广其资力乃罢江州军府文武悉配雍州湘州入台
租税悉给襄阳
   王玄谟伐北魏无功
二十七年文帝欲伐魏丹杨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
彭城太守王玄谟等并劝之校尉沈庆之谏曰我步彼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21b 页 WYG0462-0333d.png
骑其势不敌檀道济再行无功到彦之失利而返今料
王玄谟等未踰两将六军之盛不过往时恐重辱王师
文帝曰王师再屈别自有由道济养寇自资彦之中涂
疾动虏所恃者唯马今夏水浩汗河道流通汎舟北下
碻磝必走滑台小戍易可覆拔克此二城馆榖吊民虎
牢洛阳自然不固比及冬初城守相接虏马过河即成
擒也庆之又固陈不可文帝使徐湛之江湛难之庆之
曰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问婢陛下今欲伐国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22a 页 WYG0462-0334a.png
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文帝大笑太子劭及
护军将军萧思话亦谏文帝皆不从遣王玄谟帅沈庆
之等径造许洛徐兖二州刺史武陵王骏豫州刺史南
平王铄各勒所部东西齐举是时军旅大起王公妃
主及朝士牧守下至富民各献金帛杂物以助国用又
以兵力不足悉发青冀徐豫二兖六州三五民丁倩使
暂行缘江五郡集广陵缘淮三郡集盱𣅿又募中外有
马步众艺武力之士应科者皆加厚赏使王玄谟进围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22b 页 WYG0462-0334b.png
滑台又遣安蛮司马刘康祖将兵助申坦进逼虎牢魏
群臣初闻有宋师言于魏世袓请遣兵救缘河榖帛魏
世祖曰马今未肥天时尚热速出必无功若兵来不止
且还阴山避之国人本著羊皮裤何用绵帛展至十月
吾无忧矣九月魏世祖引兵南救滑台王玄谟士众甚
盛器械精严而玄谟贪愎好杀时河洛之民竞出租榖
操兵来赴者日以千数玄谟不即其长帅而以配私昵
家付匹布责大梨八百由是众心失望攻城数月不下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23a 页 WYG0462-0334c.png
闻魏救将至众请发车为营玄谟不从魏世祖渡河众
号百万鞞鼓之声震动天地玄谟惧退走魏人追击之
死者万馀人麾下散亡略尽委弃军资器械山积玄谟
遁还萧斌将斩之庆之固谏曰佛狸威震天下控弦百
万岂玄谟所能当且杀战将以自弱非良讣也斌乃止
斌乃使王玄谟戍碻磝柳元景自百大崖从诸军进攻
弘农拔之诏以柳元景为弘农太守元景使薛安都等
攻陜元景于后督租陜城险固诸军攻之不拔魏洛州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23b 页 WYG0462-0334d.png
刺史张是连提师众二万度崤救陜安都等与战于城
南魏人纵突骑诸军不能敌安都怒脱兜鍪解铠唯著
绛纳两当衫马亦去具装瞋目横矛单骑突陈所向无
前魏人夹射不能中如是数四杀伤不可胜数会日暮
别将鲁元保引兵自函谷关至魏兵乃退元景遣军副
柳元怙将步骑二千救安都等夜至魏人不之知明日
安都等合战元怙引兵自南门鼓噪直出旌旗甚盛魏
众惊骇安都挺身奋击流血凝肘矛折易之更入诸军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24a 页 WYG0462-0335a.png
齐奋自旦至日昃魏众大溃斩张是连提及将卒三千
馀级其馀赴河堑死者甚众遂克陜城庞法起等进攻
潼关据之关中豪杰所在蜂起及四山羌胡皆来送款
文帝以王玄谟败退魏兵深入柳元景等不宜独进皆
召还魏世祖至彭城立毡屋于戏马台以望城中攻彭
城不克引兵南下所过无不残灭城邑皆望风奔溃魏
兵至淮上文帝使辅国将军臧质将万人救彭城至盱
眙魏世祖已过淮质使胡崇之营东山毛熙祚据前浦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24b 页 WYG0462-0335b.png
质营于城南魏燕王谭攻崇之等三营皆败没是夕质
军亦溃质弃辎重器械单将七百人赴城初盱眙太守
沈璞到官王玄谟犹在滑台江淮无警璞以郡当冲要
乃缮城浚隍积财榖储矢石为城守之备僚属皆非之
朝廷亦以为过及魏兵南向守宰多弃城走或劝璞宜
还建康璞曰虏若以城小不顾夫复何惧若肉薄来攻
此乃吾报国之秋诸君封侯之日也奈何去之诸君尝
见数十万人聚于小城之下而不败者乎昆阳合肥前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25a 页 WYG0462-0335c.png
事之明验也众心稍定璞收集得二千精兵曰足矣及
臧质向城乃开门纳质质见城中丰实大喜因与璞共
守魏人之南寇也不赍粮用唯以抄掠为资及过淮民
多窜匿抄掠无所得人马饥乏闻盱眙有积粟欲以为
北归之资一攻城不拔即留其将韩元兴以数千人守
盱眙自帅大众南向由是盱眙得益完守备魏世祖至
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
皆荷担而立内外戒严命领军将军刘遵考等将兵分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25b 页 WYG0462-0335d.png
守津要游逻上接于湖下至蔡洲陈舰列营周亘江滨
自采石至于暨阳六七百里太子劭出镇石头揔统水
军丹阳尹徐湛之守石头文帝登石头城有忧色谓江
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士民劳怨予之过也又
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魏世祖凿瓜步山为蟠
道于其上设毡屋魏世祖不饮河南水以橐驼负河北
水自随饷上橐驼名马并求和请婚文帝遣奉朝请田
奇饷以珍羞异味魏世祖以其孙示奇曰吾远来至此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26a 页 WYG0462-0336a.png
非欲为功名实欲继好息民永结姻援宋若能以女妻
此孙我以女妻武陵王自今匹马不复南顾奇还文帝
召太子劭及群臣议之江湛曰诸戎无亲许之无益劭
言于文帝曰北伐败辱数州沦破独有斩江湛徐湛之
可以谢天下文帝曰北伐自是我意江徐但不异耳由
是太子与江徐不平魏亦竟不成婚
   文帝更谋北伐
二十九年文帝闻魏世祖殂更谋北伐访之群臣中庶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26b 页 WYG0462-0336b.png
子何偃以为淮泗数州疮痍未复不宜轻动文帝不从
于是遣抚军将军萧思话督冀州刺史张永等向碻磝
鲁爽将荆州甲士四万出许洛雍州刺史臧质帅所领
趣潼关沈庆之固谏北伐文帝以其异议不使行青州
刺史刘兴祖上言以为河南阻饥野无所掠脱诸城固
守非旬月可拔稽留大众转输方劳应机乘势事存急
速今伪帅始死兼逼暑时国内猜扰不暇远赴愚谓宜
长驱中山据其关要臣请发青冀七千兵遣将领之直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27a 页 WYG0462-0336c.png
入其心腹若前驱克胜张永及河南众军宜一时济河
使声实兼举并建司牧抚柔初附西拒太行北塞军都
因事指麾随宜加授畏威欣宠人百其怀若能成功清
壹可待若不克捷不为大伤并催促装束伏听敕旨文
帝意止存河南亦不从文帝又使员外散骑侍郎徐爰
随军向碻磝衔中旨授诸将方略临时宣示
   张永等攻碻磝不克
诸军攻碻磝治三攻道张永等当东道济南太守申坦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27b 页 WYG0462-0336d.png
等当西道扬武司马崔训当南道攻之累旬不拔魏人
自地道潜出烧崔训营及攻具又烧东围及攻具寻复
毁崔训攻道张永夜撤围退军不告诸将士卒惊扰魏
人乘之死伤涂地萧思话自往增兵力攻旬馀不拔是
时青徐不稔军食乏思话命诸军皆退屯历城斩崔训
系张永申坦于狱文帝以诸将屡出无功不可专责张
永等赐思话诏曰虏既乘利方向盛冬若脱敢送死兄
弟父子自共当之耳言及增愤可以示张永申坦又与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28a 页 WYG0462-0337a.png
江夏王义恭书曰早知诸将辈如此恨不以白刃驱之
今者悔何所及义恭寻奏免思话官从之
   明帝欲示威淮北
秦始二年徐州刺史薛安都益州刺史萧惠闻梁州刺
史柳元怙兖州刺史毕众敬豫章太守殷孚汝南太守
常珍奇并遣使乞降明帝以南方已平欲示威淮北命
镇军将军张永中领军沈攸之将甲士五万迎薛安都
蔡兴宗曰安都归顺此诚非虚正须单使尺书今以重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28b 页 WYG0462-0337b.png
兵迎之势必疑惧或能招引北虏为患方深况安都外
据大镇密迩边陲地险兵强攻围难克考之国计尤宜
驯养明帝不从谓征北司马萧道成曰吾今因此北讨
卿意以为何如对曰安都狡猾有馀今以兵逼之恐非
国之利明帝曰诸军猛锐何往不克卿勿多言安都闻
大兵北上惧遣使乞降于魏常珍奇亦以悬瓠降魏皆
请兵自救魏遣镇东大将军尉元等出东道救彭城镇
西大将军西河公石等出西道救悬瓠张永沈攸之进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29a 页 WYG0462-0337c.png
兵逼彭城军于下磕魏尉元至彭城薛安都出迎元遣
李璨与安都先入城收其管籥别遣孔伯恭以精甲二
千安抚内外然后入其夜张永攻南门不克而退元使
李璨与安都守彭城自将兵击张永绝其粮道张永等
弃城夜遁会天大雪泗水冰合永等弃船步走士卒冻
死者大半手足断者什七八尉元邀其前薛安都乘其
后大破永等于吕梁之东死者以万数枕尸六十馀里
委弃军资器械不可胜计永足指亦堕与沈攸之仅以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29b 页 WYG0462-0337d.png
身免明帝闻之召蔡兴宗以败书示之曰我愧卿甚永
降号左将军攸之免官以贞阳公领职还屯淮阴由是
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 裴子野论曰昔齐桓
矜于葵丘而九国叛曹公不礼张松而天下分一失毫
釐其差远矣太宗之初威今所被不满百里卒有离心
士无固色而能开诚心布款实莫不感恩服德致命效
死故西摧北荡宇内褰开既而六军献捷方隅束手天
子欲贾其馀威师出无名长淮以北倏忽为戎惜乎若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30a 页 WYG0462-0338a.png
以向之虚怀不骄不伐则三叛奚为而起哉高祖虮虱
生介胄经启疆场后之子孙日蹙百里播穫堂构岂云
易哉
   贾元友陈伐魏取陈蔡之策
四年魏汝阳司马赵怀仁帅众寇武津豫州刺史刘勔
遣龙骧将军申元德击破之魏复寇义阳勔使司徒参
军孙台瓘击破之淮西民贾元友上书陈伐魏取陈蔡
之策明帝以其书示刘勔勔上言元友称虏主幼弱内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30b 页 WYG0462-0338b.png
外多难夭亡有期臣以为虏自去冬蹈藉王土磐据数
郡百姓残亡今春以来连城围逼国家未能复境何暇
灭虏元友所陈率多夸诞狂谋皆非事实言之甚易行
之甚难臣窃寻元嘉以来伧荒远人多干国议负担归
阙皆劝讨虏从来信纳皆贻后悔境上之人唯视强弱
王师至彼必壶浆候涂裁见退军便抄截蜂起此前后
所见明验非一也明帝乃止
   梁陈庆之将兵送北海王还北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31a 页 WYG0462-0338c.png
中大通元年武帝以魏北海王颢为魏王遣将军陈庆
之将兵送之庆之进击大梁梁国皆下之庆之以数千
之众自发铚县至洛县凡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
皆克颢既入洛自河以南州郡多附之自谓天授遽有
骄怠之志宿昔宾客近习咸见宠待干扰政事日夜纵
酒不恤军国所从南兵陵暴市里朝野失望颢既得志
密与临淮王彧安丰王延明谋叛梁以事难未平藉陈
庆之兵力故外同内异言多猜忌军副马佛念谓庆之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31b 页 WYG0462-0338d.png
曰将军威行河洛声震中原功高势重为魏所疑一旦
变生不测可无虑乎不若乘其无备杀颢据洛此千载
一时也庆之不从尔朱荣与颢相持于河上庆之守北
中城颢自据南岸庆之三日十一战杀伤甚众荣怅然
失望又以安丰王延明缘河固守而北军无船可渡议
欲还北更图后举高道穆曰今乘舆飘荡主忧臣辱大
王拥百万之众辅天子而令诸侯若分兵造筏所在散
渡指掌可克奈何舍之北归使颢复得完聚徵兵天下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32a 页 WYG0462-0339a.png
此所谓养虺成蛇悔无及矣荣命车骑将军尔朱兆与
大都督贺拔胜缚材为筏自马渚西硖石夜渡袭击颢
子领军将军冠受擒之安丰王延明之众闻之大溃颢
失据帅麾下数百骑南走陈庆之收步骑数千结陈东
还颢所得诸城一时复降于魏尔朱荣自追陈庆之会
嵩高水涨庆之军士死散略尽乃削须发为沙门间行
出汝阴还建康庆之自魏还特重北人朱异怪而问之
庆之曰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诸戎之乡比至洛阳乃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32b 页 WYG0462-0339b.png
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
   陈宣帝谓河南指麾可定
大建九年宣帝闻周人灭齐欲争徐兖诏南兖州刺史
吴明彻督诸军伐之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揔管梁士
彦帅众拒战明彻击破之士彦婴城自守明彻围之宣
帝锐意以为河南指麾可定中书通事舍人蔡景历谏
曰师老将骄不宜过穷远略宣帝怒以为沮众出为豫
章内史明彻围周彭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王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33a 页 WYG0462-0339c.png
轨引兵轻行据淮口结长围以铁锁贯车轮数百沈之
清水以遏陈船归路军中恟惧谯州刺史萧摩诃言于
明彻曰闻王轨始锁下流其两端筑城今尚未立公若
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断贼势不坚彼城若
立则吾属必为虏矣明彻奋髯曰搴旗陷阵将军事也
长算远略老夫事也摩诃失色而退一旬之间水路遂
断周兵益至诸将议破堰拔军以舫载马而去明彻决
堰乘水势退军冀以入淮至清口水势渐微舟舰并碍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33b 页 WYG0462-0339d.png
车轮不复得过王轨引兵围而蹙之众溃明彻为周人
所执将士三万并器械辎重皆没于周萧摩诃以精骑
八十居前突围众骑继之比旦达淮南与将军任忠周
罗㬋独全军得还初宣帝谋取彭汴以问五兵尚书毛
喜对曰淮左新平边民未辑周氏始吞齐国难与争锋
且弃舟楫之工践车骑之地去长就短非吴人所便臣
愚以为不若安民保境寝兵结好斯久长之术也及明
彻败宣帝谓喜曰卿言验于今矣即日召蔡景历复以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34a 页 WYG0462-0340a.png
为征南咨议参军周主封吴明彻为怀德公位大将军
明彻忧愤而卒
   隋裴矩说炀帝通西域
大业三年西域诸胡多至张掖交市炀帝使吏部侍郎
裴矩掌之矩知炀帝好远略诸商胡至者矩诱访诸国
山川风俗王及庶人仪形服饰撰西域图记三卷合四
十四国入朝奏之仍别造地图穷其要害从西倾以去
纵横所亘将二万里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北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34b 页 WYG0462-0340b.png
道从伊吾中道从高昌南道从鄯善揔凑敦煌且云以
国家威德将士骁雄汎濛泛而越昆崙易如反掌但突
厥吐浑分领羌胡之国为其壅遏故朝贡不通今并因
商人密送诚款引领翘首愿为臣妾若服而抚之务存
安辑皇华遣使弗动兵车诸蕃既从浑厥可灭混壹戎
夏其在兹乎炀帝大悦赐物五百段日引矩至御坐亲
问西域事矩盛言胡中多诸珍宝吐谷浑易可并吞炀
帝于是慨然慕秦皇汉武之功其心将通西域四夷经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35a 页 WYG0462-0340c.png
略咸以委之以矩为黄门侍郎复使至张掖引致诸胡
啖之以利劝令入朝自是西域诸胡往来相继所经郡
县疲于送迎糜费以万万计卒令中国疲弊以至于亡
皆矩之唱导也
   炀帝复议伐高丽
九年炀帝谓侍臣曰高丽小虏侮慢上国今拔海移山
犹望克果况此虏乎乃复议伐高丽左光禄大夫郭荣
谏曰戎狄失礼臣下之事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奈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35b 页 WYG0462-0340d.png
何亲辱万乘以敌小寇乎炀帝不听
   南唐不肯出兵恢复
后晋天福六年唐主遣通事舍人欧阳遇求假道以通
契丹高祖不许自黄巢犯长安以来天下血战数十年
然后诸国各有分土兵革稍息及唐主即位江淮比年
丰稔兵食有馀群臣争言陛下中兴今北方多难宜出
兵恢复旧疆唐主曰吾少长军旅见兵之为民害深矣
不忍复言使彼民安则吾民亦安矣又何求焉汉主遣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36a 页 WYG0462-0341a.png
使如唐谋共取楚分其地唐主不许
   马全节奏袭幽州
开运二年北面副招讨使马全节等奏据降者言虏众
不多宜乘其散归种落大举径袭幽州齐王以为然徵
兵诸道下诏亲征齐王发大梁至澶州马全节等诸军
以次北上刘知远闻之曰中国疲弊自守恐不足乃横
挑强胡胜之犹有后患况不胜乎
   韩熙载说唐主恢复祖业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36b 页 WYG0462-0341b.png
后汉天福十二年唐主遣使贺契丹灭晋且请诣长安
修复唐室诸陵契丹不许而遣使报之唐虞部员外郎
史馆修撰韩熙载上疏以为陛下恢复祖业今也其时
若辽主北归中原有主则未易图也时方连兵福州未
暇北顾唐人皆以为恨唐主亦悔之
   后汉高祖集群臣议进取
高祖集群臣庭议进取诸将咸请出师井陉攻取镇魏
先定河北则河南拱手自服高祖欲自石会趋上党郭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37a 页 WYG0462-0341c.png
威曰辽主虽死党众犹盛各据坚城我出河北兵少路
迂傍无应援若群部合势共击我军进则遮前退则邀
后粮饷路绝此危道也上党山路险涩众少民残无以
供亿亦不可由近者陜晋二镇相继款附引兵从之万
无一失不出两旬洛汴定矣高祖曰卿言是也苏逢吉
等曰史弘肇大军已屯上党群部继遁不若出天井抵
孟津为便司天奏太岁在午不利南行宜由晋绛抵陜
高祖从之诏以十二日发北京告谕诸道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37b 页 WYG0462-0341d.png
   南唐主议经略北方
唐主闻契丹主德光卒萧翰弃大梁去下诏曰乃眷中
原本朝故地以李金全为北面行营招讨使议经略北
方闻高祖已入大梁遂不敢出兵
   唐言事者献取中原之策
后周广顺二年唐之言事者犹献取中原之策中书舍
人韩熙载曰郭氏有国虽浅为治己固我兵轻动必有
害无益唐自烈祖以来常遣使泛海与契丹相结欲与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38a 页 WYG0462-0342a.png
之共治中国更相馈遗约为兄弟然契丹利其货徒以
虚语往来实不为唐用也
   后周世宗有削平天下之志
显德二年世宗常愤广明以来中国日蹙及高平既捷
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会秦州民夷有诣大梁献策请
恢复旧疆者世宗纳其言
   王朴献开边之策
世宗谓宰相曰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38b 页 WYG0462-0342b.png
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
臣著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开边策各一篇朕将览焉
比部郎中王朴献策以为凡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唐
与吾接境几二千里其势易扰也扰之当以无备之处
为始备东则扰西备西则扰东彼必奔走而救之奔走
之间可以知其虚实强弱然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未
须大举且以轻兵扰之南人懦怯闻少有警必悉师以
救之师数动则民疲而财竭不悉师则我可以乘虚取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39a 页 WYG0462-0342c.png
之如此江北诸州将悉为我有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
行我之法江南亦易取也得江南则岭南巴蜀可传檄
而定南方既定则燕地必望风内附若其不至移兵
攻之席卷可平矣惟河东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
必当以强兵制之然彼自高平之败力竭气沮必未
能为边患宜且以为后图俟天下既平然后伺间一
举可擒也今士卒精练甲兵有备群下畏法诸将
效力期年之后可以出师宜自夏秋蓄积实边矣世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39b 页 WYG0462-0342d.png
宗欣然纳之时群臣多守常偷安所对少有可取
者惟朴神峻气劲有谋能断凡所规画皆称上意
世宗由是重其器识未几迁左谏议大夫知开封
府事
  受降门
   汉谷永请勿受伊邪莫演降
河平二年伊邪莫演罢归自言欲降即不受我我
自杀终不敢还归使者以闻下公卿议议者或言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40a 页 WYG0462-0343a.png
宜如故事受其降光禄大夫谷永议郎杜钦以为
汉兴匈奴数为边害故设金爵之赏以待降者今
单于屈体称臣列为北藩遣使朝贺无有二心
汉家接之宜异于往时今既享单于聘贡之质
而更受其逋逃之臣是贪一夫之得而失一国之
心拥有罪之臣而绝慕义之君也假令单于初立
欲委身中国未知利害私使伊邪莫演诈降以卜
吉凶受之亏德沮善令单于自疏不亲边吏或者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40b 页 WYG0462-0343b.png
设为反间欲因而生隙受之适合其策使得归曲
而责直此诚边境安危之原师旅动静之首不可
不详也不如勿受以昭日月之信抑诈谖之谋怀
附亲之心便对奏天子从之遣中郎将王舜往问
降状伊邪莫演曰我病狂妄言耳遣去归到官位如
故不肯令见汉使
   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
更始二年铜马食尽夜遁萧王追击于馆陶大破之受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41a 页 WYG0462-0343c.png
降未尽而高湖重连从东南来与铜马馀众合萧王复
与大战于蒲阳悉破降之封其渠帅为列侯诸将未能
信贼降者亦不自安王知其意敕令降者各归营勒兵
自乘轻骑按行部陈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
腹中安得不投死乎由是皆服悉以降人分配诸将众
遂数十万
   光武遣岑彭说朱鲔降
建武元年诸将围洛阳数月朱鲔坚守不下光武以廷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41b 页 WYG0462-0343d.png
尉岑彭尝为鲔校尉令往说之鲔曰大司徒被害时
鲔与其谋又谏更始无遣萧王北伐诚自知罪深
不敢降彭还具言于光武光武曰举大事者不忌
小怨鲔今若降官爵可保况诛罚乎河水在此吾
不食言彭复往告鲔鲔从城上下索曰必信可乘
此上彭趣索欲上鲔见其诚即许降朱鲔面缚与岑
彭俱诣河阳光武解其缚召见之复令彭夜送鲔
归城明旦与苏茂等悉其众出降拜鲔为平狄将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42a 页 WYG0462-0344a.png
军封扶沟侯后为少府传封累世
   刘盆子遣刘恭乞降
三年赤眉馀众东向宜阳光武亲勒六军严陈以待
之赤眉忽遇大军惊震不知所谓乃遣刘恭乞降曰
盆子将百万众降陛下何以待之光武曰待汝以不
死耳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馀人肉袒降上所得
传国玺绶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赤眉众尚十
馀万人光武令县厨皆赐食明旦大陈兵马临雒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42b 页 WYG0462-0344b.png
水令盆子君臣列而观之光武谓樊崇等曰得无
悔降乎朕今遣卿归营勒兵鸣鼓相攻决其胜负
不欲强相服也徐宣等叩头曰臣等出长安东都
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
故不告众耳今日得降犹去虎口归慈母诚欢诚
喜无所恨也光武曰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
者也
   邓奉兵败乃降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43a 页 WYG0462-0344c.png
光武自将征邓奉至堵阳奉逃归淯阳董䜣降光武
追奉至小长安与战大破之奉肉袒因朱祐降光武
怜奉旧功臣且衅起吴汉欲全宥之岑彭耿弇谏曰
邓奉背恩反逆暴师经年陛下既至不知悔善而亲
在行陈兵败乃降若不诛奉无以惩恶于是斩之复
朱祐位
   蜀公孙述不肯降光武
十一年光武与公孙述书陈言祸福示以丹青之信述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43b 页 WYG0462-0344d.png
省书叹息以示所亲太常常少光禄勋张隆皆劝述降
述曰废兴命也岂有降天子哉左右莫敢复言少隆皆
以忧死
   降奴刺杀岑彭
公孙述使刺客诈为亡奴降岑彭夜刺杀彭太中大夫
监军郑兴领其营以俟吴汉至而受之彭持军整齐秋
毫无犯邛榖王任贵闻彭威信数千里遣使迎降会彭
已被害光武尽以任贵所献赐彭妻子蜀人为立庙祠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44a 页 WYG0462-0345a.png

   光武责吴汉纵兵杀降
十二年吴汉夷公孙述妻子尽灭公孙氏并族延岑遂
放兵大掠焚述宫室光武闻之怒以谴汉又让刘尚曰
城降三日吏民从服孩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
火闻之可为酸鼻尚宗室子孙尝更吏职何忍行此仰
视天俯视地观放麑啜羹二者孰仁良失斩将吊民之
义也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44b 页 WYG0462-0345b.png
   魏文帝受吴降
黄初二年吴孙权遣使称臣卑辞奉章并送于禁等
还朝臣皆贺刘晔独曰权无故求降必内有急权前
袭杀云长蜀主必大兴师伐之外有强寇众心不安
又恐中国往乘其衅故委地求降一以却中国之兵
二假中国之援以强其众而疑敌人耳天下三分中
国十有其八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
小国之利也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45a 页 WYG0462-0345c.png
江袭之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
亡则蜀孤若割吴之半以与蜀蜀固不能久存况蜀
得其外我得其内乎文帝曰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
下欲来者心不若且受吴降而袭蜀之后也遂受吴

   隐蕃降吴谋作乱
太和四年青州人隐蕃逃奔入吴上书于吴主曰臣闻
纣为无道微子先出高祖宽明陈平先入臣年二十二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45b 页 WYG0462-0345d.png
委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臣至止有日
而主者同之降人未见精别使臣微言妙旨不得上达
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吴主即召入蕃进谢荅问及陈
时务甚有辞观侍中右领军胡综侍坐吴主问何如综
对曰蕃上书大语有似东方朔巧捷诡辩有似祢衡而
才皆不及吴主用为廷尉监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数
称蕃有王佐之才普尤与之亲善常怨叹其屈于是蕃
门车马云集宾客盈堂自卫将军全琮等皆倾心接待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46a 页 WYG0462-0346a.png
惟羊道及宣诏郎扬迪拒绝不与通潘浚子翥亦与蕃周
旋馈饷之浚闻大怒疏责翥曰吾受国厚恩志报以命尔
辈在都当念恭顺亲贤慕善何故与降虏交以粮饷之在
远闻此心震面热惆怅累旬疏到急就往使受杖一百促
责所饷当时人咸怪之顷之蕃谋作乱于吴事觉亡走捕
得伏诛吴主切责郝普普惶惧自杀朱据禁止历时乃解
   文钦伪叛降吴
嘉平二年庐江太守文钦伪叛以诱吴偏将军朱异欲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46b 页 WYG0462-0346b.png
使异自将兵迎己异知其诈表吴主以为钦不可迎吴
主曰方今北土未一钦欲归命宜且迎之若嫌其有谲
者但当设计网以罗之盛重兵以防之耳乃遣偏将军
吕据督二万人与异并力至北界钦果不降
   晋张乔伪降张悌以缓敌
太康元年吴主闻王浑南下使丞相张梯督丹阳太守
沈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帅众三万渡江逆战至
牛渚悌等济江围浑部将张乔于杨荷乔众才七千闭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47a 页 WYG0462-0346c.png
栅请降诸葛靓欲屠之悌曰强敌在前不宜先事其小
且杀降不祥靓曰此属以救兵未至力少不敌故且伪
降以缓我非真伏也若舍之而前必为后患悌不从抚
之而进悌与扬州刺史周浚结陈相对沈莹帅丹杨锐
卒刀楯五千三冲晋兵不动莹引退其众乱将军薛胜
蒋班因其乱而乘之吴兵以次奔溃将帅不能止张乔
自后击之大败吴兵于版桥
   东晋祖逖不纳叛归者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47b 页 WYG0462-0346d.png
大兴三年祖逖练兵积榖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
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
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逖牙门
童建杀新蔡内史周密降于后赵勒斩之送首于逖曰
叛臣逃吏吾之深雠将军之恶犹吾恶也逖深德之自
是后赵人叛归逖者逖皆不纳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
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
   北魏主抚纳降人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48a 页 WYG0462-0347a.png
永和六年魏主闵帅步骑十万攻襄国署其子太原王
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以降人一千配之为麾下光
禄大夫韦謏谏曰诸戎皆我之雠敌今来归附苟全性
命耳万一为变悔之何及请诛屏降人去单于之号以
防微杜渐闵方欲抚纳诸戎大怒诛謏及其子伯阳
   孔严谓降附之徙皆人面兽心
八年尚书左丞孔严言于殷浩曰比来众情良可寒心
不知使君当何以镇之愚谓宜明受任之方韩彭专征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48b 页 WYG0462-0347b.png
伐萧曹守管籥内外之任各有攸司深思廉蔺屈身之
义平勃交欢之谋令穆然无间然后可以保大定功也
观顷日降附之徒皆人面兽心贪而无亲恐难以义感
也浩不从
   苻秦阳平公乞徙降人于塞外
升平四年乌桓独孤部鲜卑没弈于各帅众数万降秦
秦王坚处之塞南阳平公融谏曰此属人面兽心不知
仁义其稽颡内附实贪地利非怀德也不敢犯边实惮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49a 页 WYG0462-0347c.png
兵威非感恩也今处之塞内与民杂居彼窥郡县虚实
必为边患不如徙之塞外以防未然坚从之
   燕慕容垂有凌霄之志
太元八年秦王坚收集离散比至洛阳众十馀万百官
仪物军容粗备慕容农谓慕容垂曰尊不迫人于险其
义声足以感动天地农闻秘记曰燕复兴当在河阳夫
取果于未熟与自落不过晚旬日之间然其难易美恶
相去远矣垂心善其言行至渑池言于坚曰北鄙之民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49b 页 WYG0462-0347d.png
闻王师不利轻相扇动臣请奉诏书以镇慰安集之因
过谒陵庙坚许之权翼谏曰国兵新破四方皆有离心
宜徵集名将置之京师以固根本镇枝叶垂勇略过人
世豪东夏顷以避祸而来其心豆止欲作冠军而已哉
譬如养鹰饥则附人每闻风飙之起常有凌霄之志正
宜谨其绦笼岂可解纵任其所欲哉坚曰卿言是也然
朕已许之匹夫犹不食言况万乘乎若天命有废兴固
非智力所能移也翼曰陛下重小信而轻社稷臣见其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50a 页 WYG0462-0348a.png
往而不返关东之乱自此始矣坚不听
   苻秦姜让责慕容垂有异图
九年慕容垂以洛阳四面受敌欲取邺而据之乃引兵
而东长乐公丕使姜让诮让燕王垂且说之曰过而能
改今犹未晚也垂曰孤受主上不世之恩故欲安全长
乐公使尽众赴京师然后修复国家之业与秦永为邻
好何故闇于机运不以邺城见归若迷而不复当穷极
兵势恐单马求生亦不可得也让厉色责之曰将军不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50b 页 WYG0462-0348b.png
容于家国投命圣朝燕之尺土将军岂有分乎主上与
将军风殊𩔖别一见倾心亲如宗戚宠踰勋旧自古君
臣际遇有如是之厚者乎一旦因王师小败遽有异图
长乐公主上元子受分陜之任宁可束手输将军以百
城之地乎将军欲裂冠毁冕自可极其兵势奚更云云
但惜将军以七十之年悬首白旗高世之忠更为逆鬼
耳垂默然左右请杀之垂曰彼各为其主耳何罪礼而
归之遗丕书及上秦王坚表陈述利害请送丕归长安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51a 页 WYG0462-0348c.png
坚及丕怒复书切责之
   慕容泓叛秦奔关中
秦北地长史慕容泓闻燕王垂攻邺亡奔关东收集鲜
卑众至数千还屯华阴败秦将军强永其众遂盛秦王
坚谓权翼曰不用卿言使鲜卑至此关东之地吾不复
与之争将若泓何乃以广平公熙为雍州刺史镇蒲坂
徵雍州牧钜鹿公睿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以左将军窦
冲为长史龙骧将军姚苌为司马以讨泓慕容泓闻秦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51b 页 WYG0462-0348d.png
兵且至惧帅众将奔关东秦钜鹿悯公睿粗猛轻敌欲
驰兵邀之姚苌谏曰鲜卑皆有思归之志故起而为乱
宜驱令出关不可遏也夫执鼷鼠之尾犹能反噬于人
彼自知困穷致死于我万一失利悔将何及但可鸣鼓
随之彼将奔败不暇矣睿弗从战于华泽睿兵败为泓
所杀苌惧奔渭北马牧于是天水尹纬尹详南安庞演
等紏扇羌豪帅其户口归苌者五万馀家推苌为盟主
苌自称秦王大赦改元白雀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52a 页 WYG0462-0349a.png
   苻坚责慕容氏人面兽心
秦窦冲击慕容冲于河东大破之冲奔慕容泓泓众至
十馀万遣使谓秦王坚曰吴王已定关东可速资备大
驾奉送家兄皇帝泓当帅关中燕人翼卫乘舆还返邺
都与秦以虎牢为界永为邻好坚大怒召慕容炜责之
曰今泓书如此卿欲去者朕当相资卿之宗族可谓人
面兽心不可以国士期也炜叩头流血涕泣陈谢坚久
之曰此自三竖所为非卿之过复其位待之如初命炜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52b 页 WYG0462-0349b.png
以书招谕泓冲及垂炜密遣使谓泓曰吾笼中之人必
无还理且燕室之罪人也不足复顾汝勉建大业听吾
死问汝便即尊位泓于是进向长安改元燕兴
   慕容冲进逼长安
慕容冲进逼长安秦王坚登城观之叹曰此虏何从出
哉大呼责冲曰奴何苦来送死冲曰奴厌奴苦欲取汝
为代耳冲少有宠于坚坚遣使以锦袍称诏还之冲遣
詹事称皇太弟令荅之曰孤今心在天下岂顾一袍小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53a 页 WYG0462-0349c.png
惠苟能知命君臣束手早送皇帝自当宽贷苻氏以酬
曩好坚大怒曰吾不用王景略阳平公之言使白虏敢
至于此
   苻坚尽杀鲜卑之族
鲜卑在长安城中者犹千馀人慕容绍之兄肃与慕容
炜阴谋结鲜卑为乱炜白坚以其子新昏请坚幸其家
置酒欲伏兵杀之坚许之会天大雨不果往事觉坚召
炜及肃肃曰事必泄矣入则俱死今城内已严不如杀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53b 页 WYG0462-0349d.png
使者驰出既得出门大众便集炜不从遂俱入坚曰吾
相待何如而起此意炜饰辞以对肃曰家国事重何论
意气坚先杀肃乃杀炜及其宗族城内鲜卑无少长男
女皆杀之
   姚秦邕谏纳刘勃勃
义熙三年初魏主圭灭刘卫辰其子勃勃奔秦秦高平
公没弈于以女妻之勃勃魁岸美风仪性辩慧秦王兴
见而奇之与论军国大事宠遇踰于勋旧兴弟邕谏曰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54a 页 WYG0462-0350a.png
勃勃不可近也兴曰勃勃有济世之才吾方与之平天
下奈何逆忌之乃以为安远将军使助没弈于镇高平
邕固争以为不可兴曰卿何以知其为人邕曰勃勃奉
上慢御众残贪猾不仁轻为去就宠之踰分恐终为边
患兴乃止久之竟以勃勃为安北将军五原公配以三
交五部鲜卑及杂虏二万馀落镇朔方魏主圭归所虏
秦将唐小方于秦秦王兴请归贺狄干仍送良马千匹以赎
狄伯支圭许之勃勃闻秦复与魏通而怒乃谋叛秦悉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54b 页 WYG0462-0350b.png
集其众三万馀人伪畋于高平川因袭杀没弈于而并
其众勃勃自谓夏后氏之苗裔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
大赦改元龙升
   北魏所得宋民复谋叛
宋元嘉二十九年魏所得宋民五千馀家在中山者谋
叛州军讨诛之冀州刺史张掖王沮渠万年坐与叛者
通谋赐死
   梁张惠绍谕下邳降者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55a 页 WYG0462-0350c.png
天监五年张惠绍号令严明所至独克军于下邳下邳
人多欲降者惠绍谕之曰我若得城诸卿皆是国人若
不能克徒使诸卿失乡里非朝廷吊民之意也今且安
堵复业勿妄自辛苦降人感悦
   武帝饯送西魏降将
大同二年武帝待魏降将贺拔胜等甚厚胜请讨高欢
武帝不许胜等思归前荆州大都督抚宁史宁谓胜曰
朱异言于梁主无不从请厚结之胜从之武帝许胜宁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55b 页 WYG0462-0350d.png
及卢柔皆北还亲饯之于南苑胜怀上恩自是见鸟兽
南向者皆不射之行至襄城东魏丞相高欢遣侯景以
轻骑邀之胜等弃舟自山路逃归从者冻馁道死者大
半既至长安诣阙谢罪魏文帝执胜手歔欷曰乘舆播
越天也非卿之咎丞相宇文泰引卢柔为从事中郎与
苏绰对掌机密
   朱异劝武帝纳侯景
太清元年东魏以侯景为河南大行台上谷公景又遣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56a 页 WYG0462-0351a.png
其行台郎中丁和来上表言臣与高澄有隙请举函谷
以东瑕丘以西豫广颍荆襄兖南兖济东豫洛阳北荆
北扬等十三州内附惟青徐数州仅须折简且黄河以
南皆臣所职易同反掌若齐宋一平徐事燕赵武帝召
群臣廷议尚书仆射谢举等皆曰顷岁与魏通和边境
无事今纳其叛臣窃谓非宜武帝曰虽然得景则塞北
可清机会难得岂宜胶柱然意犹未决尝独言我国家
如金瓯无一伤缺今忽受景地讵是事宜脱致纷纭悔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56b 页 WYG0462-0351b.png
之何及朱异揣知武帝意对曰圣明御宇南北归仰正
以事无机会未达其心今侯景分魏土之半以来自非
天诱其衷人赞其谋何以至此若拒而不内恐绝后来
之望此诚易见愿陛下无疑武帝乃定议纳景以景为
大将军封河南王周弘正善占候前此谓人曰国家数
年后当有兵起及闻纳景曰乱阶在此矣
   侯景复以四州之地赂西魏
东魏韩轨等围侯景于颍川景惧割东荆北兖州鲁阳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57a 页 WYG0462-0351c.png
长社四城赂西魏以求救丞相宇文泰闻之加景大将
军兼尚书令遣太尉李弼仪同三司赵贵将兵一万赴
颍川景恐武帝责之遣中兵参军柳昕奉启于武帝以
为王旅未接死亡交急遂求援关中自救目前臣既不
安于高氏岂见容于宇文但螫手解腕事不得已本图
为国愿不赐咎臣获其力不容即弃今以四州之地为
饵敌之资已令宇文遣人入守自豫州以东齐海以西
悉臣控压见有之地尽归圣朝愿陛下速敕境上各置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57b 页 WYG0462-0351d.png
重兵与臣影响不使差互武帝报之曰大夫出境尚有
所专况始创奇谋将建大业理须适事而行随方以应
卿诚心有本何假词费
   东魏檄梁朝纳侯景
东魏使军司杜弼作檄移梁朝曰皇家垂统光配彼天
唯彼吴越独阻声教元首怀止戈之心上宰薄兵车之
命遂解絷南冠喻以好睦虽嘉谋长算爰自我始罢战
息民彼获其利侯景竖子自生猜贰远托关陇依凭奸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58a 页 WYG0462-0352a.png
伪逆主定君臣之分伪相结兄弟之亲岂曰无恩终成
难养俄而易虑亲寻干戈衅暴恶盈侧首无托以金陵
逋逃之薮江南流寓之地甘辞卑礼进孰图身诡言浮
说抑可知矣而伪朝大小幸灾忘义主荒于上臣蔽于
下连结奸恶断绝邻好徵兵保境纵盗侵国盖物无定
方事无定势或乘利而受害或因得而更失是以吴侵
齐境遂得句践之师赵纳韩地终有长平之役矧乃鞭
挞疲民侵轶徐部筑垒拥川舍舟徼利是以援袍秉麾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58b 页 WYG0462-0352b.png
之将拔距投石之士含怒作色如赴私雠彼连营拥众
依山傍水举螳螂之斧被蛣蜣之甲当穷辙以待轮坐
积薪以候燎及锋刃暂交埃尘且接已亡戟弃戈土崩
瓦解掬指舟中衿甲鼓下同宗异姓缧绁相望曲直既
殊强弱不等获一人而失一国见黄雀而忘深阱智者
所不为仁者所不向诚既往之难逮犹将来之可追侯
景以鄙俚之夫遭风云之会位班三事邑启万家揣身
量分久当止足而周章向背离披不已夫岂徒然意亦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59a 页 WYG0462-0352c.png
可见彼反授之以利器诲之以慢藏使其势得容奸时
堪乘便今见南风不竞天亡有徵老贼奸谋将复作矣
然推坚彊者难为功摧枮朽者易为力计其虽非孙吴
猛将燕赵精兵犹是久涉行陈曾习军旅岂同剽轻之
师不比危脆之众拒此则雄气不足攻彼则为势有馀
终恐尾大于身踵粗于股倔强不掉狼戾难驯呼之则
反速而舋小不徵则叛迟而祸大会应遥望廷尉不肯
为臣自据淮南亦欲称帝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59b 页 WYG0462-0352d.png
门失火殃及池鱼横使江淮士子荆杨人物死亡矢石
之下夭折雾露之中彼梁主操行无闻轻险有素射雀
论功荡舟称力年既老矣耄又及之政散民流礼崩乐
坏加以用舍乖方废立失所矫情动俗饰智惊愚毒螫
满怀妄敦戒业躁竞盈胸谬治清净灾异降于上怨讟
兴于下人人厌苦家家思配履霜有渐坚冰且至传险
躁之风俗任轻薄之子孙朋党路开兵权在外必将祸
生骨肉衅起腹心强弩冲城长戈指阙徒探雀鷇无救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60a 页 WYG0462-0353a.png
府藏之虚空请熊蹯讵延晷刻之命外崩中溃今实其
时鹬蚌相持我乘其便方使骏骑追风精甲辉日四七
并列百万为群以转石之形为破竹之势当使钟山渡
江青盖入洛荆棘生于建业之宫麋鹿游于姑苏之馆
但恐革车之所轥轹剑骑之所蹂践杞梓于焉倾折竹
箭以此摧残若吴之王孙蜀之公子归款军门委命下
吏当即授客卿之秩特加骠骑之号凡百君子勉求多
福其后梁室祸败皆如弼言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60b 页 WYG0462-0353b.png
   萧介谏武帝复纳侯景
二年慕容绍宗以铁骑五千夹击侯景景士卒不乐南
渡其将暴显等各帅所部降于绍宗景众大溃与腹心
数骑自硖石济淮朝廷闻景败未得审问或云景与将
士尽没上下咸以为忧太子詹事何敬容曰得景遂死
深为朝廷之福太子失色问其故敬容曰景翻覆叛臣
终当乱国景遣仪同三司于子悦驰以败闻武帝即以
景为南豫州牧光禄大夫萧介上表谏曰窃闻侯景以涡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61a 页 WYG0462-0353c.png
阳败绩只马归命陛下不悔前祸复敕容纳臣闻凶人
之性不移天下之恶一也昔吕布杀丁原以事董卓终
诛董而为贼刘牢反王恭以归晋还背晋以构妖何者
狼子野心终无驯狎之性养虎之喻必见饥噬之祸侯
景以凶狡之才荷高欢卵翼之遇位忝台司任居方伯
然而高欢坟土未乾即还反噬逆力不逮乃复逃死关
西宇文不容故复投身于我陛下前者所以不逆细流
正欲比属国降人以讨匈奴冀获一战之效耳今既亡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61b 页 WYG0462-0353d.png
师失地直是境上之匹夫陛下爱匹夫而弃与国臣窃
不取也若国家犹待其更鸣之晨岁暮之效臣窃惟侯
景必非岁暮之臣弃乡国如脱屣背君亲如遗芥岂知
远慕圣德为江淮之纯臣乎事迹显然无可致惑臣朽
老疾侵不应干预朝政但楚囊将死有城郢之忠卫鱼
临亡亦有尸谏之节臣忝为宗室遗老敢忘刘向之心
武帝叹息其忠然不能用
   东魏求通好以贰侯景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62a 页 WYG0462-0354a.png
东魏大将军高澄数遣书移复求通好贞阳侯渊明乃
遣省事夏侯僧辩奉启于武帝武帝得启与朝臣议之
右卫将军朱异御史中丞张绾等皆曰静寇息民和实
为便司农卿傅岐独曰高澄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命
贞阳遣使欲令侯景自疑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
好正堕其计中异等固执宜和武帝亦厌用兵乃从异
言僧辩还过寿阳侯景窃访知之摄问具服乃陈启于
武帝曰高氏心怀鸩毒怨盈北土人愿天从欢身殒越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62b 页 WYG0462-0354b.png
子澄嗣恶计灭待时所以昧此一胜者盖天荡澄心以
盈凶毒耳澄苟行合天心腹心无疾又何急急奉璧求
和岂不以秦兵扼其喉胡骑迫其背故甘辞厚币取安
大国臣闻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何惜高澄一竖以弃亿
兆之心使其假命强梁以遗后世非直愚臣扼腕实亦
志士痛心昔伍相奔吴楚邦卒灭陈平去项刘氏用兴
臣虽才劣古人心同往事武帝遣使吊澄景又启曰臣
与高氏舋隙已深仰凭威灵期雪雠耻今陛下复与高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63a 页 WYG0462-0354c.png
氏连和使臣何地自处乞申后战宣畅皇威武帝报之
曰朕与公大义已定岂有成而相纳败而相弃乎今高
氏有使求和朕亦更思偃武公但清净自居无劳虑也
景又启曰臣今蓄粮聚众秣马潜戈指日讣期克清赵
魏不容军出无名故愿以陛下为主耳今陛下弃臣遐
外南北复通将恐微臣之身不免高氏之手武帝又报
曰朕为万乘之主岂可失信于一物想公深得此心不
劳复又启也景乃诈为邺中书求以贞阳侯易景武帝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63b 页 WYG0462-0354d.png
将许之舍人傅岐曰侯景以穷归义弃之不祥且百战
之馀宁肯束手受絷谢举朱异曰景奔败之将一使之
力耳武帝从之复书曰贞阳旦至侯景夕返景谓左右
曰我固知吴老公薄心肠王伟说景曰今坐听亦死举
大事亦死唯王图之于是始为反计属城居民悉召募
为军士辄停责市估及田租百姓子女悉以配将士
   侯景以东魏和亲遂谋反
侯景自至寿阳徵求无已朝廷未尝拒绝武帝既不用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64a 页 WYG0462-0355a.png
景言与东魏和亲是后景表疏稍稍悖慢又闻徐陵等
使魏反谋益甚临贺王正德所至贪暴不法屡得罪于
武帝由是愤恨阴养死士储米积货幸国家有变景知
之致笺于正德曰今天子年尊奸臣乱国以景观之计
日祸败大王属当储贰中被废黜四海业业归心大王
景虽不敏实思自效愿王允副苍生正德大喜报之曰
朝廷之事如公所言仆之有心为日久矣今仆为其内
公为其外何有不济机事在速今其时矣鄱阳王范密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64b 页 WYG0462-0355b.png
启景谋反时武帝以边事专委朱异动静皆关之异以
为必无此理武帝报范曰景孤危寄命譬如婴儿仰人
乳哺以此事势安能反乎范复请自以合肥之众讨之
武帝不许景反于寿阳以诛朱异徐驎陆验周石珍为
名异等皆以奸佞骄贪蔽主弄权为时人所疾故景托
以兴兵景西攻马头遣其将宋子仙东攻木栅执戍主
曹璆等武帝闻之笑曰是何能为吾折箠笞之敕购斩
景者封三千户公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65a 页 WYG0462-0355c.png
   唐高祖待李密不满所望
武德元年李密将至高祖遣使迎劳相望于道密大喜
谓其徒曰我拥众百万一朝解甲归唐山东连城数百
知我在此遣使招之亦当尽至比于窦融功亦不细岂
不以一台司见处乎既至长安有司供待稍薄所部兵
累日不得食众心颇怨既而以密为光禄卿上柱国赐
爵邢国公密既不满望朝臣又多轻之执政者或来求
贿意甚不平独高祖亲礼之常呼为弟以舅子独孤氏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65b 页 WYG0462-0355d.png
妻之
   裴行俭叹裴炎杀降
开耀元年裴行俭等献定襄之俘高宗斩阿史那伏念
阿史德温傅等五十四人于都市初行俭许伏念以不
死故降裴炎疾行俭之功奏言伏念为副将张虔勖程
务挺所逼又回纥等自碛北南向逼之穷窘而降耳遂
诛之行俭叹曰浑浚争功古今所耻但恐杀降无复来
者因称疾不出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66a 页 WYG0462-0356a.png
   李德裕追论维州归降事
会昌三年李德裕追论维州悉怛谋事云维州据高山
绝顶三面临江在戎虏平川之冲是汉地入兵之路初
河陇尽没唯此独存吐蕃潜以妇人嫁此州门者二十
年后两男长成窃开垒门引兵夜入遂为所陷号曰无
忧城从此得并力于四边更无虞于南路凭陵近甸旰
食累朝贞元中韦皋欲经略河湟须此城为始万旅尽
锐急攻数年虽擒论莽热而还城坚卒不可克臣初到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66b 页 WYG0462-0356b.png
西蜀外扬国威中缉边备其维州熟臣信令空壁来归
臣始受其降南蛮震慑山西八国皆愿内属其吐蕃合
水栖鸡等城既失险阨自须抽归可减八处镇兵坐收
千馀里旧地且维州未降前一年吐蕃犹围鲁州岂顾
盟约臣受降之初指天为誓面许奏闻各加酬赏当时
不与臣者望风疾臣诏臣执送悉怛谋等令彼自戮臣
宁忍以三百馀人命弃信偷安累表陈论乞垂矜舍荅
诏严切竟令执还体备三木舆于竹畚及将就路冤叫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67a 页
呜呜将吏对臣无不陨涕其部送者更为蕃帅讥诮云
既已降彼何须送来复以此降人戮于汉境之上恣行
残忍用固携离至乃掷其婴孩承以枪槊绝忠款之路
快凶虐之情从古以来未有此事虽时更一纪而运属
千年乞追奖忠魂各加褒赠诏赠悉怛谋石卫将军
臣光曰论者多疑维州之取舍不能决牛李之是非
臣以为昔荀吴围鼓鼓人或请以城叛吴弗许曰或以
吾城叛吾所甚恶也人以城来吾独何好焉吾不可以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67b 页
欲城而迩奸使鼓人杀叛者而缮守备是时唐新与吐
蕃修好而纳其维州以利言之则维州小而信大以害
言之则维州缓而关中急然则为唐计者宜何先乎悉
怛谋在唐则为向化在吐蕃不免为叛臣其受诛也又
何矜焉且德裕所言者利也僧孺所言者义也匹夫徇
利而忘义犹耻之况天子乎譬如邻人有牛逸而入于
家或劝其兄归之或劝其弟攘之劝归者曰攘之不义
也且致讼劝攘者曰彼尝攘吾羊矣何义之拘牛大畜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68a 页
也鬻之可以富家以是观之牛李之是非端可见矣
   司马公论杀降非信
四年刘稹将郭谊等至京师皆斩之臣光曰董重质
之在淮西郭谊之在昭义吴元济刘稹如木偶人
在伎儿之手耳彼二人者始则劝人为乱终则卖主规
利其死固有馀罪然宪宗用之于前武宗诛之于后臣
愚以为皆失之何则赏奸非义也杀降非信也失义与
信何以为国昔汉光武待王郎刘盆子止于不死知其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68b 页
非力竭则不降故也樊崇徐宣王元牛邯之徒岂非助
乱之人乎而光武弗杀盖以既受其降则不可复诛故
也若既赦而复逃亡叛乱则其死固无辞矣如郭谊等
免死流之远方没齿不还可矣杀之非也
   高仁厚遣谍者降贼党
中和二年阡能党愈炽侵淫入蜀州境陈敬瑄以杨行
迁等久无功以押牙高仁厚为都招讨指挥使将兵五
百人往代之未发前一日有鬻面者自旦至午出入营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69a 页
中数四逻者疑之执而讯之果阡能之谍也仁厚命释
缚温言问之对曰某村民阡能囚其父母妻子于狱云
汝诇事归得实则免汝家不然尽死某非愿尔也仁厚
曰诚知汝如是我何忍杀汝今纵汝归然我活汝一家
汝能为我潜语寨中人云仆射悯汝曹皆良人为贼所
制尚书来汝曹各投兵迎降尚书当使人书汝背为归
顺字遣汝复旧业所欲诛者阡能罗浑擎句胡僧罗夫
子韩求五人耳必不使横及百姓也遂遣之明日仁厚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69b 页
引兵发至双流阡能闻仁厚将至遣罗浑擎立五寨于双
流之西仁厚遣人释戎服入贼中告谕如昨日所以语
谍者贼大喜呼噪争弃甲投兵请降拜如摧山仁厚悉
抚谕书其背使归语寨中未降者寨中馀众争出降浑
擎狼狈踰堑走其众执以诣仁厚明旦仁厚谓降者曰
始欲即遣汝归而前涂诸寨百姓未知吾心或有忧疑
藉汝曹为我前行过穿口新津寨下示以背字告谕之
比至延贡可归矣乃取浑擎旗倒系之每五十人为队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70a 页
授以一旗使前走扬旗疾呼曰罗浑擎已生擒送使府
大军行至汝曹居寨中者速如我出降立得为良人无
事矣至穿口句胡僧置十一寨寨中人争出降胡僧大
惊拔剑遏之众投瓦石击之共擒以献仁厚其众五千
馀人皆降又明旦焚寨使降者执旗先驱一如双流至
新津韩求置十三寨皆迎降求自投深堑其众钩出之
已死斩首以献明日仁厚纵双流穿口降者先归使新
津降者执旗前驱且曰入邛州境亦可散归矣罗夫子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70b 页
置九寨于延贡其众前夕望新津火光已不眠矣及新
津人至罗夫子脱身弃寨奔阡能其众皆降明日罗夫
子至阡能寨与之谋悉众决战计未定日向暮延贡降
者至阡能罗夫子走马巡寨欲出兵众皆不应仁厚引
兵连夜逼之明日诸寨知大军已近呼噪争出执阡能
阡能窘急赴井为众所擒不死又执罗夫子罗夫子自
刭众挈罗夫子首缚阡能驱之前迎官军见仁厚拥马
首大呼泣拜曰百姓负冤日久无所控诉自谍者还百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71a 页
姓引领度顷刻如期年今遇尚书如出九泉睹白日已
死而复生矣欢呼不可止贼寨在它所者分遣诸将往
降之仁厚出军凡六日五贼皆平
   后唐庄宗奖任蜀朝降者
同光三年诏蜀朝所署官四品以上降授有差五品以
下才地无取者悉纵归田里其先降及有功者委郭崇
韬随事奖任又赐王衍诏略曰固当裂土而封必不薄
人于险三辰在上一言不欺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71b 页
   王衍迎降不免族诛
天成元年景进等言于庄宗曰魏王未至康延孝初平
西南犹未安王衍族党不少闻车驾东征恐其为变不
若除之庄宗乃遣中使向延嗣赍敕往诛之敕曰王衍
一行并从杀戮已印画枢密使张居翰覆视就殿柱揩
去行字改为家字由是蜀百官及衍仆役获免者千馀
人延嗣至长安尽杀衍宗族于秦川驿衍母徐氏且死
呼曰吾儿以一国迎降不免族诛信义俱弃吾知汝行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72a 页
亦受祸矣
   契丹责高祖招纳叛人
后晋天福五年初高祖割雁门之北以赂契丹由是吐
谷浑皆属契丹苦其贪虐思归中国成德节度使安重
荣复诱之于是吐谷浑帅部落千馀帐自五台来奔契
丹大怒遣使让高祖以招纳叛人
   李崧欲发兵迎赵延寿等
开运三年有自幽州来者言赵延寿有意归国枢密使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72b 页
李崧冯玉信之命天雄节度使杜威致书于延寿具述
朝旨啖以厚利洺州军将赵行实尝事延寿遣赍书潜
往遗之延寿复书言久处异域思归中国乞发大军应
接拔身南去辞旨恳密朝廷欣然复遣行实诣延寿与
为期约契丹使瀛洲刺史刘延祚遗乐寿监军王峦书
请举城内附且云城中契丹兵不满千人乞朝廷发轻
兵袭之已为内应又今秋多雨自瓦桥已北积水无际
契丹主已归牙帐虽闻关南有变地远阻水不能救也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73a 页
峦与天雄节度使杜威屡奏瀛莫乘此可取深州刺史
慕容迁献瀛莫图冯玉李崧信以为然欲发大兵迎赵
延寿及延祚
   契丹主分晋之降卒戍南边
后汉天福十二年初杜重威既以晋军降契丹契丹主
悉收其铠仗数百万贮恒州驱马数万归其国遣重威
将其众从已而南及河契丹主以晋兵之众恐其为变
欲悉以军骑拥而纳之河流或谏曰晋兵在它所者尚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73b 页
多彼闻降者尽死必皆拒命为患不若且抚之徐思其
策契丹主乃使重威以其众屯陈桥契丹主犹欲诛晋
兵赵延寿言于契丹主曰皇帝亲冒矢石以取晋国欲
自有之乎将为它人取之乎契丹主变色曰朕举国南
征五年不解甲仅能得之岂为它人乎延寿曰晋国东
自沂密西及秦凤延袤数千里边于吴蜀常以兵戍之
南方暑湿上国之人不能居也它日车驾北归以晋国
如此之大无兵守之吴蜀必相与乘虚入寇如此岂非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74a 页
为它人取之乎契丹主曰然则奈何延寿曰陈桥降卒
可分以戍南边则吴蜀不能为患矣契丹主曰吾昔在
上党失于断割悉以唐兵授晋既而反为仇雠北向与
吾战辛勤累年仅能胜之今幸入吾手不因此时悉除
之岂可复留以为后患乎延寿曰向留晋兵于河南不
质其妻子故有此忧今若悉徙其家于恒定云朔之间
每岁分番使戍南边何忧其为变哉此上策也契丹主
悦曰善惟大王所以处之由是陈桥兵始得免分遣还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74b 页

   南唐归所得中国人
后周广顺二年太祖释燕敬权等使归唐谓唐主曰叛
臣天下所共疾也不意唐主助之得无非计乎唐主大
惭先所得中国人皆礼而归之
   世宗听蜀将士自去留
显德二年王景等围凤州韩通分兵城固镇以绝蜀之
援兵遂克凤州擒蜀威武节度使王环及都监赵崇溥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75a 页
等将士五千人崇溥不食而死制曲赦秦凤阶成境内
所获蜀将士愿留者优其俸赐愿去者给资装而遣之
诏曰用慰众情免违物性其四州之民二税徵科之外
凡蜀人所立诸色科条悉罢之
   南唐郭廷谓乞禀命然后降
四年世宗自攻濠州王审琦拔其水寨唐人屯战船数
百于城北植巨木于淮水以限周兵世宗命水军攻之
拔其木焚战船七十馀艘斩首二千馀级又攻拔其羊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75b 页
马城城中震恐唐濠州团练使郭廷谓上表言臣家在
江南今若遽降恐为唐所种族请先遣使诣金陵禀命
然后出降世宗许之
 
 
 
 
 通鉴总𩔖卷二十上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76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通鉴总𩔖卷二十下    宋 沈枢 撰
  奉使门
   汉郑众不拜单于
宋平八年越骑司马郑众使北匈奴单于欲令众拜
众不为屈单于围守闭之不与水火众拔刀自誓单
子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匈奴虽遣使入贡
而寇钞不息明帝议遣使报其使者复遣众往众因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76b 页
上言臣前奉使不为匈奴拜单于恚恨遣兵围臣今
复衔命必见陵折臣诚不忍持大汉节对毡裘独拜
如今匈奴遂能服臣将有损大汉之彊明帝不听众
既行在路连上书固争之诏切责众追还系廷尉其
后明帝见匈奴来者闻众与单于争礼之状乃复召
众为军司马
   赵岐守志日磾失节
兴平元年初太傅马日磾与赵岐俱奉使至寿春岐守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77a 页
志不挠袁术惮之日磾颇有求于术术侵侮之从日磾
借节视之因夺不还日磾从术求去术留不遣又欲逼
为军师日磾病其失节呕血而死
   吴王遣赵咨谢魏帝
魏黄初二年吴王遣中大夫赵咨入谢文帝问曰吴王
何等主也对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文帝问其状对
曰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陈是其明也
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77b 页
据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
文帝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𢃄甲百万
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馀閒博览书傅历史籍采奇
异不效书生寻章擿句而已文帝曰吴可征不对曰大
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备禦之固文帝曰吴难魏乎对
曰带甲百万江汉为池何难之有文帝曰吴如大夫者
几人对曰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
不可胜数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78a 页
   蜀汉遣邓芝修好于吴
四年汉遣邓芝以中郎将修好于吴时吴王犹未与魏
绝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曰臣今来亦欲为吴
非但为蜀也吴王见之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
幼弱国小势偪为魏所乘不自保全耳芝对曰吴蜀二
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
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
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78b 页
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
叛蜀亦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
也吴遂绝魏专与汉连和
   裴嶷不敢徇私忘公
东晋太兴三年裴嶷至建康盛称慕容廆之德元帝谓
嶷曰卿中朝名臣当留江东嶷曰臣少蒙国恩出入省
闼若得复奉辇毂臣之至荣但以旧京沦没山陵穿毁
虽名臣宿将莫能雪耻独慕容龙骧竭忠王室志除凶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79a 页
逆故使臣万里归诚今臣来而不返必谓朝廷以其僻
陋而弃之孤其向义之心使解体于讨贼此臣之所甚
惜是以不敢徇私而忘公也元帝曰卿言是也乃遣使
随嶷拜廆安北将军平州刺史
   凉州张骏择使得人
太宁二年凉州张骏遣参军王骘聘于赵赵主曜谓之
曰贵州款城和好卿能保之乎骘曰不能侍中徐邈曰
君来结好而云不能保何也骘曰齐桓贯泽之盟忧心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79b 页
兢兢诸侯不召自至葵丘之会振而矜之叛者九国赵
国之化常如今日可也若政教陵迟尚未能察迩者之
变况鄙州乎曜曰此凉州之君子也择使可谓得人矣
厚礼而遣之
   成主许张淳通表建康
咸和八年张骏遣治中从事张淳称藩于成以假道通
表建康雄伪许之将使盗覆诸东峡蜀人密以告淳淳
谓雄曰寡君使小臣行无迹之地万里通诚于建康者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80a 页
以陛下嘉尚忠义能成人之美故也若欲杀臣者当斩
之都市宣示众目今使盗杀之江中威刑不显何足以
示天下乎雄大惊曰安有此邪景骞请留之谓淳曰天
热可且遣下吏淳曰寡君以皇舆播越梓宫未返生民
涂炭莫之振救故遣淳通诚上都所论事重非下吏所
能传虽火山汤海犹将赴之岂寒暑之足惮哉雄谓淳
曰贵主英名盖世土险兵彊何不亦称帝自娱一方淳
曰寡君祖考以来世笃忠贞以雠耻未雪枕戈待旦何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80b 页
自娱之有雄甚惭曰我之祖考本亦晋臣遭天下大乱
与六郡之民避难此州为众所推遂有今日琅邪若能
中兴亦当帅众辅之厚为淳礼而遣之淳卒致命于建

   燕使相继如秦
太和四年燕秦既结好使者数往来燕侍郎郝晷梁琛
相继如秦晷与王猛有旧猛接以平生问晷东方之事
晷见燕政不修而秦大治知燕将亡阴欲自托于猛颇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81a 页
泄其实琛至长安秦王坚方略于万年欲引见琛琛曰
秦使至燕燕之君臣朝服备礼洒扫公廷然后敢见今
秦主欲野见之使臣不敢闻命坚乃为之设行宫百僚
陪位然后延客如燕朝之仪事毕坚与之私宴问东朝
名臣为谁琛曰太傅上庸王评明德茂亲光辅王室车
骑大将军吴王垂雄略冠世折冲禦侮其馀或以文进
或以武用皆称职野无遗贤琛从兄弈为秦尚书郎坚
使典客馆琛于弈舍琛曰昔诸葛瑾为吴聘蜀与诸葛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81b 页
亮惟公朝相见退无私面余窃慕之今使之即安私室
所不敢也乃不果馆弈数来就邸舍与琛卧起间问琛
东国事琛曰今二方分据兄弟并蒙荣宠论其本心各
有所在琛欲言东国之美恐非西国之所欲闻欲言其
恶又非使臣之所得论也兄何用问为王猛劝坚留琛
坚不许
   北魏遣使窥燕
太元十三年魏王圭密有图燕之志遣九原公仪奉使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82a 页
至中山燕主垂诘之曰魏王何以不自来仪曰先王与
燕并事晋室世为兄弟臣今奉使于理未失垂曰吾今
威加四海岂得以昔日为比仪曰燕若不修德礼欲以
兵威自彊此乃将帅之事非使臣所知也仪还言于圭
曰燕主衰老太子闇弱范阳王自负材气非少主臣也
燕主既没内难必作于时乃可图也今则未可圭善之
   李顺须屈凉主拜诏
宋元嘉九年魏李顺奉使至凉凉主蒙逊遣杨定归谓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82b 页
顺曰年衰多疾不堪拜伏小差当相见顺曰王之老疾
朝廷所知岂得自安不见诏使蒙逊延顺入至庭中蒙
逊箕坐𨼆几无动起之状顺正色大言曰不谓此叟无
礼乃至于此今不忧覆亡而敢陵侮天地魂魄逝矣何
用见之握节将出凉王追止之曰傅闻朝廷有不拜之
诏是以敢自安耳顺曰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周
天子赐胙命无下拜桓公犹不敢失臣礼下拜登受今
王虽功高未如齐桓朝廷虽相崇重未有不拜之诏而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83a 页
遽自偃蹇此岂社稷之福邪蒙逊乃起拜受诏使还魏
主问以凉事顺曰蒙逊控制河右经涉艰难粗识机变
虽不能贻厥孙谋犹足以终其一世然礼者德之舆敬
者身之基也蒙逊无礼不敬以臣观之不复年矣诸子
又皆庸才也如闻敦煌太守牧犍器性粗立继蒙逊者
必此人也然比之于父皆云不及此殆天之所以资圣
明也
   齐裴昭明以朝服吊魏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83b 页
永明九年散骑常待裴昭明如魏吊欲以朝服行事魏
主客曰吊有常礼何得以朱衣入凶庭昭明等固执不
可魏遣著作郎成淹与之言昭明曰魏朝不听使者朝
服出何典礼淹曰吉凶不相厌羔裘玄冠不以吊此童
稚所知也昔季孙如晋求遭丧之礼以行今卿自江南
远来吊魏方问出何典礼行人得失何其远哉昭明曰
齐高皇帝之丧魏遣李彪来吊初不素服齐朝亦不以
为疑何至今日独见要逼淹曰齐不能行亮阴之礼踰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84a 页
月即吉齐之君臣鸣玉盈庭貂珰曜目彪敢独以素服
厕其閒乎皇帝仁孝执亲之丧居庐食粥岂得以此方
彼乎昭明乃曰使人之来唯赍裤褶此既戎服不可以
吊唯主人裁其吊服乃以衣幍给昭明等使服入见文
武皆哭尽哀魏高祖嘉淹之敏迁侍郎
   武帝宠待魏使
魏李彪等来聘为之置燕设乐彪辞乐曰主上孝思罔
极去三月晦朝臣始除衰绖犹以素服从事是以使臣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84b 页
不敢承奏乐之赐朝廷从之彪凡六奉使武帝甚重之
将还亲送至琅邪城命群臣赋诗以宠之
   北魏宋弁知萧氏不能顺守
十年魏遣散骑常侍宋弁等来聘及还魏高祖问弁江
南何如弁曰萧氏父子无大功于天下既以逆取不能
顺守政令苛碎赋役繁重朝无股肱之臣野有愁怨之
民其得没身幸矣非贻厥孙谋之道也
   高祖甚重齐使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85a 页
司徒参军萧琛范云聘于魏魏高祖甚重齐人亲与谈
论顾谓群臣曰江南多好臣侍臣李元凯对曰江南多
好臣岁一易主江北无好臣百年一易主魏高祖甚惭
   卢昶屈身辱国
建武二年魏之入寇也卢昶等犹在建康齐人恨之饲
以蒸豆昶怖惧食之泪汗交横谒者张思宁辞气不屈
死于馆下及还魏高祖让昶曰人谁不死何至自同牛
马屈身辱国纵不远惭苏武独不近愧思宁乎乃黜为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85b 页

   梁与东魏各以俊乂相誇
大同三年东魏遣散骑常侍李谐来聘至建康武帝引
见与语应对如流谐等出武帝目送之谓左右曰朕今
日遇勍敌卿辈常言北间全无人物此等何自而来时
南北通好务以俊乂相誇衔命接客必尽一时之选无
才地者不得与焉每梁使至邺邺下为之倾动贵胜子
弟盛饰聚观礼赠优渥馆门成市宴日高澄常使左右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86a 页
觇之一言制胜澄为之拊掌魏使至建康亦然
   唐郑元璹五使突厥
武德五年突厥寇廉州高祖遣郑元璹诣颉利是时突
厥精骑数十万自介休至晋州数百里间填溢山谷元
璹见颉利责以负约与相辩诘颉利颇惭元璹因说颉
利曰唐与突厥风俗不同突厥虽得唐地不能居也今
虏掠所得皆入国人于可汗何有不如旋师复修和亲
可无跋涉之劳坐受金币又皆入可汗府库孰与弃昆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86b 页
弟积年之欢而结子孙无穷之怨乎颉利悦引兵还元
璹自义宁以来五使突厥几死者数焉
   德宗赐遣虏使
大𠪾十四年代宗之世吐蕃数遣使求和而寇盗不息
代宗悉留其使者前后八辈有至老死不得归者俘获
其人皆配江岭德宗欲以德怀之以韦伦为太常少卿
使于吐蕃悉集其俘五百人各赐袭衣而遣之
   晋李承勋不肯臣燕王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87a 页
后梁乾化元年晋王闻燕主守光称帝大笑曰俟彼卜
年吾当问其鼎矣张承业请遣使致贺以骄之晋王遣
太原少尹李承勋往承勋至幽州用邻藩通使之礼燕
之典客者曰吾王帝矣公当称臣庭见承勋曰吾受命
于唐朝为太原少尹燕王自可臣其境内岂可臣它国
之使乎守光怒囚之数日出而问之曰臣我乎承勋曰
燕王能臣我王则我请为臣不然有死而已守光竟不
能屈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87b 页
   后唐姚坤不肯以地与契丹
天成元年明宗遣供奉官姚坤告哀于契丹契丹主闻
庄宗为乱兵所害恸哭曰我楚德儿也吾方欲救之以
渤海未下不果往致吾儿及此辽言楚德犹华言朋友
也又谓坤曰今天子闻洛阳有急何不救对曰地远不
能及曰何故自立坤为言明宗所以即位之由契丹主
曰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可乎坤曰中国无主唐
天子不得已而立契丹主曰又闻吾儿专好声色游畋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88a 页
不恤军民宜其及此我自闻之举家不饮酒散遣伶人
解纵鹰犬若亦效吾儿所为行自亡矣又曰吾儿与我
虽世旧然屡与我战争于今天子则无怨足以修好若
与我大河之北吾不复南侵矣坤曰此非使臣之所得
专也契丹主怒囚之旬馀复召之曰河北恐难得得镇
定幽州亦可也给纸笔趣令为状坤不可欲杀之韩延
徽谏乃复囚之
   张文宝辞吴主钱币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88b 页
长兴四年吏部侍郎张文宝泛海使杭州船坏水工以
小舟济之风飘至天长吴主厚礼之仪服钱币数万文
宝独受饮食馀皆辞之曰本朝与吴久不通问今既非
君臣又非宾主若受兹物何辞以谢吴主嘉之竟达命
于杭州而还
   后晋高祖囚闽使郑元弼
天福四年闽康宗所遣使者郑元弼至大梁康宗遗执
政书曰闽国一从兴运久历年华见北辰之帝座频移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89a 页
致东海之风帆多阻又求用敌国礼致书往来高祖怒
其不逊诏却其贡物乃下元弼狱
   高祖诏释郑元弼
五年高祖引见闽使郑元弼等元弼曰王昶蛮夷之君
不知礼义陛下得其善言不足喜恶言不足怒臣将命
无状愿伏鈇锧以赎昶罪高祖怜之诏释元弼等
   杨彦询善解契丹怒
六年高祖以安重荣杀契丹使者恐其入塞遣安国节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89b 页
度使杨彦询使于契丹彦询至其帐契丹主责以使者
死状彦询曰譬如人家有恶子父母所不能制将如之
何契丹主怒乃解
   王虔朗一言胜数万兵
后周显德元年马希萼之帅群蛮破长沙也府库累世
之积皆为溆州蛮酋符彦通所掠彦通由是富彊称王
于溪洞间王逵既得湖南欲遣使抚之募能往者其将
王虔朗请行既至彦通盛侍卫而见之礼貌甚倨虔朗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90a 页
厉声责之曰足下自称苻秦苗裔宜知礼义有以异于
群蛮昔马氏在湖南足下祖父皆北面事之今王公尽
得马氏之地足下不早往乞盟致使者先来又不接之
以礼异日得无悔乎彦通惭惧起执虔朗手谢之虔朗
知其可动因说之曰溪洞之地隋唐之世皆为州县著
在图籍今足下上无天子之诏下无使府之命虽自王
于山谷之间不过蛮夷一酋长耳曷若去王号自归于
王公王公必以天子之命授足下节度使与中国侯伯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90b 页
等夷岂不尊荣哉彦通大喜即日去王号因虔朗献铜
鼓数枚于王逵逵曰虔朗一言胜数万兵真国士也承
制以彦通为黔中节度使以虔朗为都指挥使
   南唐孙晟不肯招谕刘仁赡开门纳寇
三年唐主复以孙晟为司空遣与礼部尚书王崇质奉
表入见称自天祐以来海内分崩或跨据一方或迁革
异代臣绍袭先业奄有江表顾以曕乌未定附凤何从
今天命有归声教远被愿奉正朔谨守土疆乞收薄伐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91a 页
之威赦其后服之罪首于下国俾作外臣则柔远之德
云谁不服晟谓冯延巳曰此行当在左相晟若辞之则
负先帝既行知不免中夜叹息谓崇质曰君家百口宜
自为谋吾思之熟矣终不负永陵一抔土馀无所知孙
晟等至上所世宗遣中使以孙晟诣寿春城下示刘仁
赡且招谕之仁赡见晟戎服拜于城上晟谓仁赡曰君
受国厚恩不可开门纳寇世宗闻之甚怒晟曰臣为唐
宰相岂可教节度使外叛邪世宗乃释之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91b 页
   李德明卖国求利
唐主使李德明孙晟言于世宗请去帝号割寿濠泗楚
光海六州之地仍岁输金帛百万以求罢兵世宗以淮
南之地已半为周有诸将捷奏日至欲尽得江北之地
不许德明见周兵日进奏称唐主不知陛下兵力如此
之盛愿宽臣五日之诛得归白唐主尽献江北之地世
宗乃许之赐唐主诏书其略曰但存帝号何爽岁寒傥
坚事大之心终不迫人于险又曰俟诸郡之悉来即大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92a 页
军之立罢言尽于此更不烦云苟曰未然请从兹绝唐
主复上表谢李德明盛称世宗威德及甲兵之彊劝唐
主割江北之地唐主不悦枢密使陈觉副使李徵古素
恶德明因赞于唐主曰德明卖国求利唐主大怒斩德
明于市
   孙晟以死报国
张永德与李重进不相悦永德密表重进有二心世宗
不之信唐主闻之以蜡书遗重进诱以厚利其书皆谤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92b 页
毁及反间之语重进奏之初唐使者孙晟钟谟从世宗
至大梁世宗待之甚厚每朝会班于中书省官之后时
召见饮以醇酒问以唐事晟但言唐王畏陛下神武事
陛下无二心及得唐蜡书世宗大怒召晟责以所对不
实晟正色抗辞请死而已问以唐虚实默不对世宗命
都承旨曹翰送晟于右军巡院更以帝意问之翰与之
饮酒数行从容问之晟终不言翰乃谓曰有敕赐相公
死晟神色怡然索靴笏整衣冠南向拜曰臣谨以死报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93a 页
国乃就刑并从者百馀人皆杀之贬钟谟耀州司马既
而世宗怜晟忠节悔杀之
   陈处尧面责契丹主
是岁唐主诏淮南营田害民尤甚者罢之遣兵部郎中
陈处尧持重币浮海如契丹乞兵契丹不能为之出兵
而留处尧不遣处尧刚直有口辩久之忿怼数面责契
丹主契丹主亦不之罪也
   陈处尧卒于契丹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93b 页
四年唐使者陈处尧在契丹白契丹主请游太原北汉
主厚礼之留数日北还竟卒于契丹
   曹彬不受吴越馈遗
五年命西上阁门使曹彬使于吴越赐吴越王弘俶骑
军钢甲二百步军甲五千及它兵器彬事毕亟返不受
馈遗吴越人以轻舟追与之至于数四彬曰吾终不受
是窃名也尽籍其数归而献之世宗曰向之奉使者乞
丐无厌使四方轻朝命卿能如是甚善然彼以遗卿卿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94a 页
自取之彬始拜受悉以散于亲识家无留者
   窦仪不许唐主拜诏庑下
六年端明殿学士窦仪使于唐天雨雪唐主欲受诏于
庑下仪曰使者奉诏而来不敢失旧礼若雪沾服请俟
它日唐主乃拜诏于庭
  遣使门
   唐刘思立谏遣使分道赈给
仪凤二年诏以河南北旱遣御史中丞崔谧等分道存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94b 页
问赈给侍御史刘思立上疏以为今麦秀蚕老农事方
殷敕使抚巡人皆竦抃忘其家业冀此天恩聚集参迎
妨废不少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更成烦扰望
且委州县赈给待秋深务閒出使褒贬疏奏谧等遂不

   姚崇不肯停按察使
开元三年或上言按察使徒烦扰公私请精简刺史县
令停按察使明皇命召尚书省官议之姚崇以为今止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95a 页
择十使犹患未尽得人况天下三百馀州县多数倍安
得刺史县令皆称其职乎乃止
   德宗命黜陟使分巡天下
建中元年命黜陟使十一人分巡天下先是魏博节度
使田悦事朝廷犹恭顺河北黜陟使洪经纶不晓时务
闻悦军七万人符下罢其四万令还农悦阳顺命如符
罢之既而集应罢者激怒之曰汝曹久在军中有父母
妻子今一旦为黜陟使所罢将何资以自衣食乎众大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95b 页
哭悦乃出家财以赐之使各还部伍于是军士皆德悦
而怨朝廷
  刺客门
   聂政为严仲子刺韩相
周安王五年韩相侠累与严仲子有恶仲子闻轵人聂
政之勇以黄金百镒为政母寿欲因以报仇政不受曰
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及母卒仲子乃使政刺侠
累侠累方坐府上兵卫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96a 页
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韩人暴其尸于市购问莫能
识其姊嫈闻而往哭之曰是轵深井里聂政也以妾尚
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
之名遂死于政尸之旁
   魏郭循刺费祎
嘉平五年蜀大将军费祎与诸将大会于汉寿郭循在
坐祎欢饮沈醉循起刺祎杀之祎资性汎爱不疑于人
越巂太守张嶷尝以书戒之曰昔岑彭率师来歙杖节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96b 页
咸见害于刺客今明将军位尊权重待信新附大过宜
鉴前事少以为警祎不从故及祸诏追封郭循为长乐
乡侯
   荀勖谏司马昭用刺客
景元三年司马昭患姜维数为寇官骑路遗求为刺客
入蜀从事中郎荀勖曰明公为天下宰宜仗正义以伐
违贰而以刺客除贼非所以刑于四海也昭善之
   北魏王慧龙以仁义为捍蔽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97a 页
宋元嘉八年魏以王慧龙为荥阳太守慧龙在郡十年
农战并修大著声绩归附者万馀家文帝纵反间于魏
魏世祖闻之赐慧龙玺书曰刘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
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文帝复遣刺客
吕玄伯刺之曰得慧龙首封二百户男赏绢千匹玄伯
诈为降人求屏人有所论慧龙疑之使人探其怀得尺
刀玄伯叩头请死慧龙曰各为其主耳释之左右谏曰
宋人为谋未巳不杀玄伯无以制将来慧龙曰死生有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97b 页
命彼亦安能害我我以仁义为捍蔽又何忧乎遂舍之
   唐零陵王遣刺客杀谢祐
永淳元年黔州都督谢祐希天后意逼零陵王明令自
杀高宗深惜之祐后寝于平阁与婢妾十馀人共处夜
失其首垂拱中明子零陵王俊为天后所杀有司籍其
家得祐首漆为秽器题云谢祐乃知明子使刺客取之

   李师道养客密刺武元衡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98a 页
元和十年宪宗自李吉甫薨悉以用兵事委武元衡李
师道所养客说师道曰天子所以锐意诛蔡者元衡赞
之也请密往刺之元衡死则它相不敢主其谋争劝天
子罢兵矣师道以为然即资给遣之元衡入朝出所居
靖安坊东门有贼自暗中突出杀之取其颅骨而去又
入通化坊击裴度伤其首不死京城大骇于是诏宰相
出入加金吾骑士张弦露刃以卫之所过坊门呵索甚
严朝士未晓不敢出门兵部侍郎许孟容见宪宗言自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98b 页
古未有宰相横尸路隅而盗不𫉬者此朝廷之辱也因
涕泣又诣中书挥涕言请奏起裴中丞为相大索贼党
穷其奸源诏中外所在搜捕于是京城大索公卿家有
复壁重橑者皆索之成德军进奏院有恒州卒张晏等
数人行止无状众多疑之吏捕得晏等八人命监察御
史陈中师鞫之或请罢度官以安恒郓之心宪宗怒曰
若罢度官是奸谋得成朝廷无复纲纪吾用度一人足
破二贼以度同平章事度上言淮西腹心之疾不得不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99a 页
除且朝廷业已讨之两河藩镇跋扈者将视此为高下
不可中止宪宗以为然悉以用兵事委度讨贼愈急初
德宗多猜忌朝士有相过从者金吾皆伺察以闻宰相
不敢私第见客度奏今寇盗未平宰相宜招延四方贤
才与参谋议始请于私第见客许之陈中师按张晏等
具服杀武元衡张弘靖疑其不实屡言于宪宗宪宗不
听斩晏等五人杀其党十四人李师道客竟潜匿亡去
   李师道赏杀武元衡人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99b 页
十四年先是贼数遣人入关截陵戟焚仓场流矢飞书
以震骇京师沮挠官军有司督察甚严潼关吏至发人
囊箧以索之然终不能绝及田弘正入郓阅李师道簿
书有赏杀武元衡人王士元等及赏潼关蒲津吏卒案
乃知向者皆吏卒受赂于贼容其奸也
   田弘正送杀武元衡贼
田弘正送杀武元衡贼王士元等十六人诏仗内京兆
府御史台遍鞫之皆款服京兆尹崔元略以元衡物色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00a 页
询之则多异同元略问其故对曰恒郓同谋遣客刺元
衡而士元等后期闻恒人事成遂窃以为己功还报受
赏耳今自度为罪均终不免死故承之宪宗亦不欲复
辨正悉杀之
   淮南严可求盗不忍杀
后梁开平二年淮南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
温专制军政弘农威王欲去之颢遣其党纪祥等弑王
于寝室幕僚严可求奉威王弟隆演称淮南留后颢以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00b 页
徐温为浙西观察使可求往见颢曰公出徐公于外人
皆言公欲夺其兵权而杀之颢曰右牙欲之非吾意也
明日可求邀颢及李承嗣俱诣温可求瞋目责温曰古
人不忘一饭之恩况公杨氏宿将今幼嗣初立多事之
时乃求自安于外可乎温由是不行颢知可求阴附温
夜遣盗刺之可求知不免请为书辞府主盗执刀临之
可求操笔无惧色盗能辨字见其辞旨忠壮曰公长者
吾不忍杀掠其财以复命曰捕之不获颢怒曰吾欲得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01a 页
可求首何用财为温与可求谋诛颢可求曰非钟泰章
不可泰章时为左监门卫将军温使亲将翟虔告之泰
章闻之喜密结壮士三十人直入斩颢于牙堂温始暴
颢弑君之罪轘纪祥等于市
   南唐荆罕儒募刺客杀辽使
后周显德六年契丹主遣其舅使于唐泰州团练使荆
罕儒募刺客使杀之唐人夜宴契丹使者于清风驿酒
酣起更衣久不返视之失其首矣自是契丹与唐绝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01b 页
  贤人门
   齐威王以四臣为宝
周显王十四年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
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
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
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
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
有昐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02a 页
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
七千馀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
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
   晋王导说琅邪王收贤俊
永嘉五年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
多南渡江镇东司马王导说琅邪王睿收其贤俊与之
共事睿从之辟掾属百馀人时人谓之百六掾
   诸名士避乱过江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02b 页
周顗奔琅邪王睿睿以顗为军咨祭酒前骑都尉谯国
桓彝亦避乱过江见睿微弱谓顗曰我以中州多故来
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
退谓顗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诸名士相与登新亭
游宴周顗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
视流涕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
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
   唐太宗以魏徵为人镜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03a 页
贞观十七年魏徵薨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太宗思
徵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

  义士门
   汉云敞收抱吴章尸归葬
元始三年吴章要斩磔尸陈市门初章为当世名儒教
授尤盛弟子千馀人王莽以为恶人党皆当禁锢不得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03b 页
仕宦门人尽更名他师平陵云敞时为大司徒掾自劾
吴章弟子收抱章尸归棺敛葬之京师称焉
   刘平请代太守死
建武五年庞萌攻破彭城将杀楚郡大守孙萌郡吏刘
平伏太守身上号泣请代其死身被七创庞萌义而舍
之太守已绝复苏渴求饮平倾创血以饮之
   魏向雄收葬钟会尸
咸熙元年钟会至成都威震西土遂决意谋反于是矫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04a 页
太后遗诏起兵废司马昭姜维使会尽杀北来诸将会
欲从维言犹豫未决胡渊率兵雷鼓出门诸将皆鼓噪
而出争前杀会会功曹向雄收葬会尸晋公召而责之
曰往者王经之死卿哭于东市而我不问钟会躬为叛
逆又辄收葬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雄曰昔先王掩骼
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收葬哉今王
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阙法立于上教
弘于下以此训物不亦可乎何必使雄背死违生以立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04b 页
于世明公雠对枯骨捐之中野岂仁贤之度哉晋公悦
与宴谈而遣之
   晋孙拯义不负二陆
太安二年初宦人孟玖有宠于大将军颖玖欲用其父
为邯郸令右司马陆云固执不许曰此县公府掾资岂
有黄门父居之邪玖深怨之赞之于颖曰机有贰心于
长沙颖大怒使牵秀将兵收机杀之颖又收机弟清河
内史云及机司马孙拯皆下狱孟玖扶颖入催令杀云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05a 页
夷机三族狱吏考掠孙拯数百两踝骨见终言机冤吏
知拯义烈谓拯曰二陆之枉谁不知之君可不爱身乎
拯天叹曰陆君兄弟世之奇士吾蒙知爱今既不能救
其死忍复从而诬之乎玖等知拯不可屈乃令狱吏诈
为拯辞颖既杀机意常悔之及见拯辞大喜谓玖等曰
非卿之忠不能穷此奸遂夷拯三族拯门人费慈宰意
二人诣狱明拯冤拯譬遣之曰吾义不负二陆死自吾
分卿何为尔邪曰君既不负二陆仆又安可负君固言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05b 页
拯冤玖又杀之
   卢志随成都王至死不怠
光熙元年范阳王虓薨长史刘舆以成都王颖素为邺
人所附秘不发丧伪令人为台使称诏夜赐颖死并杀
其二子颖官属先皆逃散惟卢志随从至死不怠收而
殡之太傅越召志为军咨祭酒
   东晋韩延之不肯臣刘氏
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上表罪状刘裕勒兵拒之裕密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06a 页
书招休之府录事参军韩延之延之复书曰承亲帅戎
马远履西畿阖境士庶莫不惶骇司马平西体国忠贞
款怀待物以公有匡复之勋家国蒙赖推德委诚每事
询仰谯王往以微事见劾犹自表逊位况以大过而当
嘿然邪前已表奏废之所不尽者命耳推寄相与正当
如此而遽兴兵甲所谓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刘裕足下
海内之人谁不见足下此心而复欲欺诳国士来示云
处怀期物自有由来今伐人之君啖人以利真可谓处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06b 页
怀期物自有由来者乎刘藩死于阊阖之门诸葛毙于
左右之手甘言诧方伯袭之以轻兵遂使席上靡款怀
之士阃外无自信诸侯以是为得算良可耻也吾诚鄙
劣尝闻道于君子以平西之至德宁可无授命之臣乎
假令天长丧乱九流浑浊当与臧洪游于地下不复多
言裕视书叹息以示将佐曰事人当如此矣延之以裕
父名翘字显宗乃更其字曰显宗名其子曰翘以示不
臣刘氏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07a 页
   齐刘祥面斥褚渊之过
建元二年以褚渊为司徒渊入朝以腰扇障日征虏功
曹刘祥从侧过曰作如此举止羞面见人扇障何益渊
曰寒士不逊祥曰不能杀袁刘安得免寒士祥好文学
而性韵刚疏撰宋书讥斥禅代王俭密以闻坐徙广州
而卒
   唐王方翼收葬赵持满
显庆四年凉州刺史赵持满多力善射喜任侠其舅驸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07b 页
马都尉长孙铨无忌之族弟也铨坐无忌流巂州许敬
宗恐持满作难诬云无忌同反驿召至京师下狱讯掠
备至终无异辞曰身可杀也辞不可更吏无如之何乃
代为狱辞结奏遂诛之尸于城西亲戚莫敢视友人王
方翼叹曰栾布哭彭越义也文王葬枯骨仁也下不失
义上不失仁不亦可乎乃收而葬之高宗闻之不罪也
   狄仁杰请代郑崇质使绝域
仪凤元年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08a 页
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复使之有万里
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仁基素与司马李孝廉
不叶因相谓曰吾辈岂可不自愧乎遂相与辑睦
   安金藏剖心明皇嗣不反
长寿二年有告皇嗣潜有异谋者天后命来俊臣鞫其
左右左右不胜楚毒皆欲自诬太常工人安金藏大呼
谓俊臣曰公既不信金藏之言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
即引佩刀自剖其胸五藏皆出流血被地天后闻之令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08b 页
舆入宫中使医内五藏以桑皮线缝之傅以药经宿始
苏天后亲临视之叹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即
命俊臣停推睿宗由是得免
   姚元之谓李撝为栾布之俦
开元元年新兴王晋之诛也僚吏皆奔散惟司功李撝
步从不失在官之礼仍哭其尸姚元之闻之曰栾布之
俦也及为相擢为尚书郎
   颜泉明先姑姊妹后其子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09a 页
乾元元年赠故常山太守颜杲卿太子太保谥曰忠节
杲卿子泉明为王承业所留因寓居寿阳为史思明所
虏思明降乃得归求其父尸于东京得之遂并袁履谦
尸棺敛以归杲卿姊妹女及泉明之子皆流落河北颜
真卿时为蒲州刺史使泉明往求之泉明号泣求访哀
感路人久乃得之泉明诣亲故乞索随所得多少赎之
先姑姊妹而后其子姑女为贼所掠泉明有钱二百缗
欲赎己女闵其姑愁悴先赎姑女比更得钱求其女已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09b 页
失所在遇群从姊妹及父时将吏袁履谦等妻子流落
者皆与之归凡五十馀家三百馀口均减资粮一如亲
戚至蒲州真卿悉加赡给久之随其所适而资送之袁
履谦妻疑履谦衣衾俭薄发棺视之与杲卿无异乃始
惭服
   徐晦不负杨临贺
元和四年御史中丞李夷简弹京兆尹杨凭前为江西
观察使贪污僣侈贬凭临贺尉凭之亲友无敢送者栎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10a 页
阳尉徐晦独至蓝田与别太常卿权德舆素与晦善谓
之曰君送杨临贺诚为厚矣无乃为累乎对曰晦自布
衣蒙杨公知奖今日远谪岂得不与之别借如明公它
日为谗人所逐晦敢自同路人乎德舆嗟叹称之于朝
后数日李夷简奏为监察御史晦谢曰晦平生未尝得
望公颜色公何从而取之夷简曰君不负杨临贺肯负
国乎
   吴王镠甚义罗隐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10b 页
后梁开平元年镇海节度判官罗隐说吴王镠举兵讨
梁曰纵无成功犹可退保杭越自为东帝奈何交臂事
贼为终古之羞乎镠始以隐为不遇于唐必有怨心及
闻其言虽不能用心甚义之
  侠士门
   汉郭解以大侠徙于茂陵
元朔二年主父偃说武帝曰茂陵初立天下豪杰并兼
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11a 页
谓不诛而害除武帝从之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
上于茂陵轵人郭解关东大侠也亦在徙中卫将军为
言郭解家贫不中徙武帝曰解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
此其家不贫卒徙解家解平生睚眦杀人甚众武帝闻
之下吏捕治遂族郭解班固曰古者天子建国诸侯
立家自卿大夫以至于庶人各有等差是以民服事其
上而下无觊觎周室既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桓文之
后大夫世权陪臣执命陵夷至于战国合从连衡繇是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11b 页
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
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而赵相虞
卿弃国捐君以周穷交魏齐之厄信陵无忌窃符矫命
戮将专师以赴平原之急皆以取重诸侯显名天下扼
腕而游谈者以四豪为称首于是背公死党之议成守
职奉上之义废矣及至汉兴禁网疏阔未知匡改也是
故代相陈豨从车千乘而吴濞淮南皆招宾客以千数
外戚大臣魏其武安之属竞逐于京师布衣游侠剧孟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12a 页
郭解之徒驰骛于闾阎权行州域力折公侯众庶荣其
名迹觊而慕之虽其陷于刑辟自与杀身成名若季路
仇牧死而不悔故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非明王
在上示之以好恶齐之以礼法民曷由知禁而反正乎
古之正法五伯三王之罪人也而六国五伯之罪人也
夫四豪者又六国之罪人也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
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于诛矣观其温良泛爱振
穷周㥯谦退不伐亦皆有绝异之姿惜乎不入于道德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12b 页
苟放纵于末流杀身亡宗非不幸也 荀悦尝论曰世
有三游德之贼也一曰游侠二曰游说三曰游行立气
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饰辩辞设
诈谋驰逐于天下以要时势者谓之游说色取仁以合
时好连党𩔖立虚誉以为权利者谓之游行此三者乱
之所由生也伤道害德败法惑世先王之所慎也国有
四民各修其业不由四民之业者谓之奸民奸民不生
王道乃成凡此三游之作生于季世周秦之末尤甚焉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13a 页
上不明下不正制度不立纲纪弛废以毁誉为荣辱不
核其真以爱憎为利害不论其实以喜怒为赏罚不察
其理上下相冒万事乖错是以言论者计薄厚而吐辞
选举者度亲疏而举笔善恶谬于众声功罪乱于王法
然则利不可以义求害不可以道避也是以君子犯礼
小人犯法奔走驰骋越职僣度饰华废实竞趋时利简
父兄之尊而崇宾客之礼薄骨肉之恩而笃朋友之爱
忘修身之道而求众人之誉割衣食之业以供飨宴之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13b 页
好苞苴盈于门庭聘问交于道路书记繁于公文私务
众于官事于是流俗成而正道坏矣是以圣王在上经
国序民正其制度善恶要于功罪而不淫于毁誉听其
言而责其事举其名而指其实故实不应其声者谓之
虚情不覆其貌者谓之伪毁誉失其真者谓之诬言事
失其𩔖者谓之罔虚伪之行不得设诬罔之辞不得行
有罪恶者无侥倖无罪过者不忧惧请谒无所行货赂
无所用息华文去浮辞禁伪辩绝淫智放百家之纷乱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14a 页
壹圣人之至道养之以仁惠文之以礼乐则风俗定而
大化成矣
   武帝诏捕大侠朱安世
征和元年丞相公孙贺夫人君儒卫皇后姊也贺由是
有宠贺子敬声代父为太仆骄奢不奉法擅用北军钱
千九百万发觉下狱是时诏捕阳陵大侠朱安世甚㥯
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武帝许之后果得安世
安世笑曰丞相祸及宗矣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杨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14b 页
石公主私通上且上甘泉使巫当驰道埋偶人祝诅上
有恶言下贺狱案验父子死狱中家族
   曹操以许褚侠客为虎士
建安二年沛国许褚勇力绝人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
坚壁以禦外寇淮汝陈梁间皆畏惮之曹操徇淮汝褚
以众归操操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
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焉
  勇士门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15a 页
   汉樊哙拥盾入军门
高帝元年沛公见项羽鸿门羽因留沛公与饮范增数
目项羽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羽默然不应范增
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
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
则入为寿寿毕曰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羽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
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15b 页
良曰今项庄拔剑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
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卫士欲止不内樊
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遂入披帷立瞋目视项羽头
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羽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也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
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羽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
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其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羽曰
壮士复能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16a 页
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
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
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还军霸上以待将军劳
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爵之赏而听细人之说欲诛有
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将军不取也项羽未有以
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间行趣霸上
   灌婴笑魏勃无勇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16b 页
高后八年朱虚侯刘章以诛诸吕事告齐王令罢兵灌
婴在荥阳闻魏勃本教齐王举兵使使召魏勃至责问
之勃曰失火之家岂暇先言丈人而后救火乎因退立
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他语灌将军熟视笑曰人
谓魏勃勇妄庸人耳何能为乎乃罢魏勃灌婴兵亦罢
荥阳归
   后周张琼破骨出矢
显德三年太祖皇帝乘皮船入寿春壕中城上发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17a 页
连弩射之矢大如屋椽牙将馆陶张琼遽以身蔽之矢
中琼髀死而复苏镞着骨不可出琼饮酒一大卮令人
破骨出之流血数升神色自若
  辩士门
   赵厮养卒说燕将归赵王
秦二世元年赵王与张耳陈馀北略地燕界赵王
间出为燕军所得燕囚之欲求割地使者往请燕
辄杀之有厮养卒走燕壁见燕将曰君知张耳陈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17b 页
馀何欲曰欲得其主耳赵养卒笑曰君未知此两人
所欲也夫武臣张耳陈馀杖马箠下赵数十城此
亦各欲南面而王岂欲为卿相终已邪顾其势初
定未敢参分而王且以少长先立武臣为王以持
赵心今赵地已服此两人亦欲分赵而王时未可
耳今君乃囚赵王此两人名为求赵王实欲燕杀
之此两人分赵自立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
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之罪灭燕易矣燕将乃归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18a 页
赵王养卒为御而归
   汉随何说九江王背楚归汉
高帝三年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随
何说太宰曰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彊以汉为弱也此
臣之所以为使使何见言之而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
而非使何等二十人伏斧锧九江市足以明王倍汉而
与楚也太宰乃言之王王见之随何曰汉王使臣敬进
书大王御者窃怪大王与楚何亲也九江王曰寡人北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18b 页
乡而臣事之随何曰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
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彊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
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
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
汉王入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悉九江之兵渡淮
日夜会战彭城下大王乃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
垂拱而观其孰胜夫托国于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
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19a 页
不背楚者以汉为弱也夫楚兵虽彊天下负之以不义
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
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徼乘塞楚人深入
敌国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汉坚守而不动楚
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胜
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夫楚之彊适足以致天下之
兵耳故楚不如汉其势易见也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
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19b 页
兵足以亡楚也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
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
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九江王曰请奉
命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楚使者在九江舍传舍方
㥯责布发兵随何直入坐楚使者上曰九江王已归汉
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构
可遂杀楚使者无使归而疾走汉并力布曰如使者教
于是杀楚使者因起兵而攻楚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20a 页
   郦生凭轼下齐城
郦生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王曰不知也天下
何所归郦生曰归汉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先入咸
阳项王负约王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闻之起蜀
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收天下之兵立诸
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
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
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20b 页
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天下畔之贤
才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事归于汉王可坐而策
也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破北魏出井陉诛成
安君此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
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大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后
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汉王齐国可得而保也不然危
亡可立而待也先是齐闻韩信且东兵使华无伤田解
将重兵屯历下以距汉及纳郦生之言遣使与汉平乃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21a 页
罢历下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为乐韩信引兵东未度
平原闻郦食其已说下齐欲止辩士蒯彻说信曰将军
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
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
城将军以数万众岁馀乃下赵五十馀城为将数岁反
不如一竖儒之功乎于是信然之遂渡河袭破齐历下
军遂至临淄齐王以郦生为卖己乃烹之
   侯公说项羽归太公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21b 页
四年项羽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羽患之汉
遣侯公说羽请太公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洪沟以
西为汉以东为楚归太公吕后引兵解而东归汉王欲
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楚兵
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今释弗击此谓养虎自遗患也
汉王从之
   高祖不烹辩士蒯彻
十一年高祖还洛阳闻淮阴侯之死且喜且怜之问吕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22a 页
后曰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彻计高祖曰
是齐辩士蒯彻也乃诏齐捕蒯彻蒯彻至高祖曰若教
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
自夷于此如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高祖怒曰
烹之彻曰嗟乎冤哉烹也高祖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
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
吠尧尧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
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22b 页
顾力不能耳又可尽烹之邪高祖曰置之
   张释之谓啬夫喋喋利口
文帝前三年初南阳张释之为骑郎十年不得调欲免
归袁盎知其贤而荐之为谒者仆射释之从行登虎圈
文帝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馀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文帝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
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
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绛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23a 页
侯周勃何如人也文帝曰长者也又复问东阳侯张相
如何如人也文帝复曰长者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
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
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其
敝徒文具而无实不闻其过陵迟至于土崩今陛下以
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而靡争为口辩而
无其实夫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
曰善乃不拜啬夫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23b 页
   班彪风隗嚣归汉
建武五年隗嚣问于班彪曰往者周亡战国并争数世
然后定意者纵横之事复起于今乎将承运迭兴在于
一人也彪曰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
政本根既微枝叶彊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
也汉承秦制改立郡县主有专邑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至于成帝假借外家哀平短祚国嗣三绝故王氏擅朝
能窃位号危自上起伤不及下是以即真之后天下莫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24a 页
不引领而叹十馀年间中外骚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
咸称刘氏不谋同辞方今雄桀带州域者皆无六国世
业之资而百姓讴吟思仰汉必复兴已可知矣嚣曰生
言周汉之埶可也至于但见愚人习识刘氏姓号之故
而谓汉复兴疏矣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掎之时民复
知汉乎彪乃为之著王命论以风切之曰昔尧之禅舜
曰天之𠪾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洎于稷契咸佐唐虞
至汤武而有天下刘氏承尧之祚尧据火德而汉绍之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24b 页
有赤帝子之符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至比天
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
也悲夫此世所以多乱臣贼子者也夫饿馑流𨽻饥寒
道路所愿不过一金然终转死沟壑何则贫穷亦有命
也况虖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处哉
故虽遭罹阨会窃其权柄勇如信布彊如梁籍成如王
莽然卒润镬伏质亨醢分裂又况么么尚不及数子而
欲闇奸天位者虖昔陈婴之母以婴家世贫贱卒富贵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25a 页
不祥止婴勿王王陵之母知汉王必得天下伏剑而死
以固勉陵夫以匹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
机而全宗祀于无穷垂策书于春秋而况大丈夫之事
虖是故穷达有命吉凶由人婴母知废陵母知兴审此
二者帝王之分决矣加之高祖宽明而仁恕知人善任
使当食吐哺纳子房之策拔足挥洗揖郦生之说举韩
信于行陈收陈平于亡命英雄陈力群策毕举此高祖
之大略所以成帝业也若乃灵瑞符应其事甚众故淮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25b 页
阴留侯谓之天授非人力也英雄诚知觉寤超然远览
渊然深识收陵婴之明分绝信布之觊觎则福祚流于
子孙天禄其永终矣嚣不听彪遂避地河西窦融以为
从事甚礼重之彪遂为融画策使之专意事汉焉
   晋刘舆应机辨画
光熙元年太傅越将召刘舆或曰舆犹腻也近则污人
及至越疏之舆密视天下兵簿及仓库牛马器械水陆
之形皆默识之时军国多事每会议自长史潘滔以下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26a 页
莫知所对舆应机辨画越倾膝酬接即以为左长史军
国之务悉以委之
  烈妇门
   汉王陵母以死送使者
高帝元年王陵先聚党数千人居南阳至是始以兵属
汉项王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
陵陵母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
长者终得天下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26b 页
伏剑而死项王怒亨陵母
   孙翊妻伏兵杀妫览
建安九年丹阳大都督妫览郡丞戴员杀太守孙翊览
入居军府中欲逼取翊妻徐氏徐氏绐之曰乞取晦日
设祭除服然后听命览许之徐氏潜使所亲语翊亲近
旧将孙高傅婴等与共图览高婴涕泣许诺密呼翊时
侍养者二十馀人与盟誓合谋到晦日设祭徐氏哭泣
尽哀毕乃除服薰香沐浴言笑欢悦大小悽怆怪其如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27a 页
此览密觇无复疑意徐氏呼高婴置户内使人召览入
徐氏出户拜览适得一拜徐大呼二君可起高婴俱出
共杀览馀人即就外杀员徐氏乃还衰绖奉览员首以
祭翊墓举军震骇
   魏夏侯令女不肯改嫁
嘉平元年曹爽从弟文叔妻夏侯令女早寡而无子其
父文宁欲嫁之令女刀截两耳以自誓居常依爽爽诛
其家上书绝昏强迎以归复将嫁之令女窃入寝室引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27b 页
刀自断其鼻其家惊惋谓之曰人生世间如轻尘栖弱
草耳何至自苦乃尔且夫家夷灭已尽守此欲谁为哉
令女曰吾闻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曹氏全盛之时尚欲保终况今衰亡何忍弃之此禽兽
不行吾岂为乎司马懿闻而贤之听使乞子字养为曹
氏后
   唐严武母数戒其子骄
永泰元年剑南节度使严武薨武三镇剑南厚赋敛以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28a 页
穷奢侈梓州刺史章彝小不副意召而杖杀之然吐蕃
畏之不敢犯其境母数戒其骄暴武不从及死母曰吾
今始免为官婢矣
   郑氏自教诸子
会昌六年以右常侍李景让为浙西观察使初景让母
郑氏性严明早寡家贫居于东都诸子皆幼母自教之
宅后古墙因雨隤陷得钱盈船奴婢喜走告母母往焚
香祝之曰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天必以先君馀庆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28b 页
矜其贫而赐之则愿诸孤它日学问有成乃其志也此
不敢取遽命掩而筑之三子景让景温景庄皆举进士
及第景让宦达发已班白小有过不免捶楚景让在浙
西有左都押牙迕景让意景让杖之而毙军中愤怒将
为变母闻之景让方视事母出坐听事立景让于庭而
责之曰天子付汝以方面国家刑法岂得以为汝喜怒
之资妄杀无罪之人乎万一致一方不宁岂惟上负朝
廷使垂年之母衔羞入地何以见汝之先人乎命左右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29a 页
褫其衣坐之将挞其背将佐皆为之请拜且泣久乃释
之军中由是遂安景庄老于场屋每被黜母辄挞景让
然景让终不肯属主司曰朝廷取士自有公道岂敢效
人求关节乎久之宰相谓主司曰李景庄今岁不可不
收可怜彼翁每岁受挞由是始及第
   葛从周以母之言缓攻城
天复三年葛从周急攻兖州刘鄩使从周母乘板舆登
城谓从周曰刘将军事我不异于汝新妇辈皆安居人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29b 页
各为其主汝可察之从周歔欷而退攻城为之缓
   契丹舒噜后断腕置墓中
后唐天成二年契丹改元天显葬其主安巴坚于木叶
山舒噜太后左右有桀黠者后辄谓曰为我达语于先
帝至墓所则杀之前后所杀以百数最后平州人赵思
温当往思温不行后曰汝事先帝尝亲近何为不行对
曰亲近莫如后后行臣则继之后曰非吾不欲从先帝
于地下也顾嗣子幼弱国家无主不得往耳乃断一腕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30a 页
令置墓中思温亦得免
   楚商人妻誓死不为楚王所夺
后晋天福三年楚顺贤夫人彭氏卒彭夫人貌陋而治
家有法楚王希范惮之既卒希范始纵声色为长夜之
饮内外无别有商人妻美希范杀其夫而夺之妻誓不
辱自经死
   廖匡齐母不以一子战死为念
四年楚王希范始开天策府置护军都尉领军司马等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30b 页
官以诸弟及将校为之又以幕僚拓跋恒李弘皋廖匡
图徐仲雅等十八人为学士刘勍等进攻溪州彭士愁
兵败弃州走保山寨石崖四绝勍为梯栈上围之廖匡
齐战死楚王希范遣吊其母其母不哭谓使者曰廖氏
三百口受王温饱之赐举族效死未足以报况一子乎
愿王无以为念王以其母为贤厚恤其家
   后周邓氏谏周行逢诛杀太过
显德三年以周行逢为武平节度使行逢多计数善发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31a 页
隐伏将卒有谋乱及叛亡者行逢必先觉擒杀之所部
凛然然性猜忍常散遣人密诇诸州事其之邵州者无
事可复命但言刺史刘光委多宴饮行逢曰光委数聚
饮欲谋我邪即召还杀之行逢妻郧国夫人邓氏陋而
刚决善治生尝谏行逢用法太严人无亲附者行逢怒
曰汝妇人何知邓氏不悦因请之村墅视田园遂不复
归府舍行逢屡遣人迎之不至一旦自帅僮仆来输税
行逢就见之曰吾为节度使夫人何自苦如此邓氏曰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31b 页
税官物也公为节度使不先输税何以率下且独不记
为里正代人输税以免楚挞时邪行逢欲与之归不可
曰公诛杀太过常恐一旦有变村墅易为逃匿耳行逢
惭怒其僚属曰夫人言直公宜纳之
   刘仁赡妻不以军法贷其幼子
四年周兵围寿春连年未下城中食尽齐王景达自濠
州遣应援使永安节度使许文稹都军使边镐溯淮救
之将及寿春李重进邀击大破之刘仁赡请以边镐守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32a 页
城自帅众决战齐王景达不许仁赡愤邑成疾其幼子
崇谏夜泛舟渡淮北为小校所执仁赡命腰斩之左右
莫敢救监军使周廷构哭于中门以救之仁赡不许廷
构复使求救于夫人夫人曰妾于崇谏非不爱也然军
法不可私名节不可亏若贷之则刘氏为不忠之门妾
与公何面目见将士乎趣命杀之然后成丧将士皆感

 
通鉴总类 卷二十上 第 132b 页
 
 
 
 
 
 
 
 通鉴总𩔖卷二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