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灯馀¶
灯馀¶ 第 4a 页
学佛考训卷二
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

* 灯馀

五宗失据百喙争鸣昧普通之指归失永嘉之遣
意用收载籍广附传灯。

佛决疑经云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请佛
说法世尊拈花人天罔措迦叶微笑雪窦鉴颂云妃
来有蜜语迦叶不覆藏一夜落花雨满城流水香。

六祖卢行者母梦庭前百花兢发白鹤双飞觉而有
孕经六年始生生时光烛虚空异香馥郁不饮母乳
每夜神人灌以甘露及殁白虹属地异香袭人得法
弟子四十三人惟青原思称七祖按本传以青原先
南岳时青原为首座故也。

傅大士偈云东山水上浮西山行不住北斗下阎浮
是真解脱处又云行路易路易人不识半夜日头明
不悟真疲极固知半夜日头东山水上当时巳有其
语。

永嘉参曹溪證悟著證道歌即时定中见其字化为
金色满虚空界。

宝掌和尚建康间来此土会达磨入梁掌就扣其旨
有悟武帝延之内廷未几如吴至天竺往鄮峰登太
白穿雁宕盘礡于翠峰七十二庵贞观十五年󵋇飞
来峰显庆间入灭住世一千七十二岁。

布袋和尚相传为弥勒化身一号长汀子尝有诗曰
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寒山拾得既著奇迹间丘胤为之赞曰昔居寒山时
来兹地稽首文殊寒山之士南无普贤聊申赞叹拾
得定是愿超生死。

泗州大圣一号僧伽顶有穴以絮塞之夜则去絮香
灯馀¶ 第 4b 页
从顶穴中出烟气满房非常馥郁及烧香还入顶穴
初游西凉至雒阳唐中宗诏入宫祷雨奇应睿宗景
云间示寂帝问万回曰僧伽何如人回曰观音化身
也。

青锉山和尚与忠国师友善国师言于帝三诏不赴
懒残诗有云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长
流山云当幕夜月为钩卧藤萝下块石枕头懒残一
名瓒被诏不受曰我岂有工夫为俗人拭涕耶牛粪
中煨芋自食。

杜顺和尚屡著神异少为隋文帝所重贞观中引入
宫禁妃主以下莫不拜从著华严法界观行于世。

元和中道树禅师结茅三峰有怪现化或现菩萨天
仙放光出响师至怪灭人问何术师曰野狐有尽老
僧无尽。

洪昉禅师南天王提头赖叱请师至天供养于是置
食食巳身诸毛孔皆出异光毛孔之中尽能观见诸
佛。

僧无可赠圭峰诗云绝壑禅床底泉分落石层雾交
高顶草云影下方灯朝满倾心客溪连学道僧半旬
持一食此事有谁能。

嵩岳元圭禅师见异人峨冠裤褶而至且曰吾岳神
也愿师授戒师张座秉炉依律说戒神礼谢愿报德
师曰吾无须神请表迹师曰但移北树于东岭能乎
神曰敬闻命其夕风雷奔掣屋震鸟喧诘旦和霁则
北岩松栝尽移东岭。

正觉禅师讳智广初参盐官有省常持铁钵以一白
犬自随会昌废教遁岩谷宣宗初乃出路逢巨蟒欲
吞师师锡先飞正拄蟒口因徐入口中趺坐逮师出
定蟒化为石矣既而所居雷雨涌沙山神移址环列
八山中成梵宇遂称九山著奇迹。
灯馀¶ 第 4c 页

宋广宁乌石潭梁果师尝入山采薪夜则骑虎而归
人号伏虎禅师后尸解。

草衣禅师足不履地口不尝味日无昼夜时无寒暑
惟一绳床宴坐而已如是者三十年宰相权德舆尝
为之记。

保福豁禅师卓庵贵湖寻入湖头山坐磐石而逝命
以遗骸施诸虫鸟。

乌巨山开明禅师入定丛竹间蚁蠹其衣败叶没胫
偶摘桃浃旬不归人往觅之见于桃树下扳枝倚石
而定后游江郎岩有石龛命弟子累石为户入定其
中好事者图像祀之皆获舍利。

大智禅师住洪州百丈少事龙泉师师命浣布见青
黄二龙戏井中因以钵探之得二龙献师时传神异
重云晖禅师尝往圭峰坐石壁间顾见铜瓶棕笠等
物敛目良久曰此吾前身道具也因筑庵居之虎豹
引去龙亦他徙有祥云涌出因号重云。

行因禅师隐佛手岩居石窟江南李主三诏不赴入
灭日立化终于岩中岩在庐山之北五峰如掌故名
也。

会昌沙汰有僧无绎隐温州瑞安东北谷结庵禅定
阅十年藤萝绕身俨然不动人号为藤萝尊者。

会昌沙汰石霜隐浏阳治陶岩头隐鄂渚刺小舟来
往慧忠禅师尝作偈曰多年尘土自腾腾虽著伽黎
未是僧今日归来酬本志不妨留发候然灯。

天皇悟禅师出青原第三世或传天王道悟引丘玄
素符载二碑并是伪造张无尽云二碑得之达观颖
颖嘉祐间入灭张无尽曾未之见何从得此盖传之
者妄也(符碑载天皇四月十三日入灭丘碑载天王四月十三日入灭岂有两人耶)

舡子和尚诗曰三十年来海上游水清鱼见不吞钩
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
灯馀¶ 第 5a 页

韩退之参大颠尝曰和尚门庭高峻弟子于侍者边
得个入处。

石头和尚天宝初住衡山南寺寺东有石状如台结
庵其上故名石头著草庵歌行于世。

李翱字习之韩愈门人也参药山投机偈曰炼得身
形似鹤形千株松树一函经我来问法无多子月在
青天水在瓶。

药山乘月长啸响动陵谷山下九十里皆应因号澧
阳长啸。

布毛侍者姓吴名元卿官翰林供奉元和十年奏帝
曰臣幼不茹荤志愿从释诏许之谒鹊巢和尚吹布
毛得悟因号布毛侍者法名会通建寺于葛岭之西
名招贤寺。

云岩禅师语曰在欲浑无欲居尘不染尘百花丛里
过一叶不沾身阇维舍利一千馀粒。

石霜诸禅师住霜华山学者辐辏长坐不卧如枯株
时谓之枯木众僖宗诏不受。

龙湖禅师唐僖宗第二子也以黄巢乱断发逸游人
无知者从石霜领旨霜谓之火中芙蓉梁贞明间忽
跨虎凌晨而出不知所往。

千顷禅师名楚南住钱唐支硎山初得旨于黄檗虽
应缘无倦而常住禅定或踰月或浃旬乃起僖宗赐
紫著破邪论行世孙孺寇钱唐发塔视师爪发俱长
庞道蕴举家学道子女同化去庞婆不知所往。

裴休字公美事黄檗陆亘字景山事南泉并传祖意
白居易诗云如来说偈赞菩萨著论议是故宗律师
以诗为佛事一音无差别四句有诠次欲使第一流
皆知不二义。

皎然与觉禅师诗云山侣相逢少清晨会水亭雪晴
松叶翠烟煖药苗青静对沧洲鹤閒看古寺经应怜
灯馀¶ 第 5b 页
叩关子了义共心冥。

皎然示灵彻诗云身閒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
非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忘机。

雒浦神剑歌云君子得之忘彼此小人得之自轻生
他家不用我家剑世上高低早晚平。

洞山悟道偈云向前物物上求通只为从前不识宗
如今见了浑无事方知万法本来同又偈云世间尘
事乱如毛不向空门何处消若待境缘除荡尽古人
那得喻芭蕉又咏华山偈云华岳三峰翠插天上头
无路可攀缘不知谁有神仙手折取峰头十丈莲。

洞山迁化大众号恸不止山忽开目谓众曰劳生惜
死哀悲何益令主事办愚痴斋更延七日端坐长往
云居在洞山日结庵三峰经旬不赴堂山问子何不
赴斋居曰自有天神送食山叱之居回庵寂然宴坐
天神竟寻不见。

曹山寂一名章志慕曹溪故名所居为曹山南平钟
王雅重师致礼敦请师不往但书大梅山居偈一首
付使者而巳偈云摧残古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
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

宗镜云云居膺和尚乃物外宗师此土七生为善知
识道德孤迈智海弘深具大慈悲常盈千众去海昏
登欧阜就树缚屋而居故曰云居。

汾阳昭咏洞山偈云楼阁千山月江湖万里秋芦花
同一色白鸟下汀洲。

汾阳昭序五位首正中来颇与洞山不合正中来是
第三位诞生王子亦是第三位后人移易非洞山本
位也。

浮山远从太阳玄尽得洞宗纲要拟班固作九带大
弘正偏兼带之旨。

法眼悟道偈云刀刀林鸟啼披衣终夜坐拨火悟平
灯馀¶ 第 5c 页
生穷神归破堕事皎月目迷曲谈谁能和念念永不
忘门开少人过。

韶国师姓陈氏住天台谓钱忠懿曰智者之教年久
寖失惟新罗有善本于是使使航海求之传写而返
僧问永明寿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寿云石牛生象子
木女孕婴儿又僧问如何是不思议事寿云红埃飞
碧海白浪涌青岑又僧问如何是正了无心寿云芦
花水底沉石虎山前斗又僧问最后一言寿云化人
逢幻士谷响荅泉声会元失载。

寿禅师住雪窦偈曰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半
夜灯此境此时谁得意白云深处坐禅僧迁永明日
惟一食。

杨无为序宗镜录云永明著宗镜一书吴越忠懿王
俶秘之教藏至宋元丰中始行于世又吴人徐思恭
请法涌禅师广为校布名钱唐新本今所传者新本
也。

杨无为尝为投子青禅师作赞有云一只履两牛皮
金乌啼处木鸡飞半夜卖油翁发笑黑头生得白头
儿。

雪窦显禅师诗云雨过寒云晓半开数峰如画碧崔
嵬空生不解岩中坐惹得天花动地来。

明教嵩禅师著定祖图正宗记辅教篇上于朝朝命
韩琦欧阳修考證入藏仍赐明教大师熙宁中示寂
阇维六根不坏舍利不可计数。

佛光悟禅师郭汾阳后身也尝著白衣跨牛横笛游
于雒川人莫之识及坐脱有五色云如车盖现庭中
移时不散。

文慧禅师与文潞公友善一日往潞公言别公使其
子视之果坐脱矣火化舍利无数公执上所赐琉璃
瓶祝曰舍利可得乎须臾烟入瓶中舍利填满。
灯馀¶ 第 6a 页

东林总禅师母梦白芙蓉而生后住泐潭其徒谓为
马祖再世。

云居祐禅师住道林时道林像设冠于湘西蜂房蚁
穴间见层出祐令悉毁之役夫不忍祐乃自锄去人
服其识。

隆庆闲禅师母梦吞明珠而娠及生白光照室灭后
阇维烟所至处草木沙砾皆得舍利满数斛。

云盖智禅师为人枯淡住后犹荷锄理蔬圃至老不
辍。

报本元禅师通书嗣黄龙南南不许召其来将诘本
末及元至而南巳迁化矣古人不轻大法如此。

西蜀无为山一老宿久修梵行人尊师之山中三百
馀家同日设斋一时并到。

严阳尊者住黄石岩蛇虎受役尝过南安江中有眠
槎者碍舟摩娑之辄去又诫蛟蛟徙掷杖得甘泉屡
著神异。

言法华多行市里或举手画空从屠沽游饮啖无所
择时独笑语市人目为狂一夕忽自入右掖门竟至
寝殿侍卫呵不能止奏上上笑曰朕固嘿请也以太
子事决之言但书十三十三都无所说后英宗即位
濮安懿王第十三子也果如其谶。

端师子好颂渔父词每月夜歌吟达旦自称潇湘钓
客秦少游尝请说法端以手自指曰天上无双月人
间只一僧一堂风冷淡千古意分明下座。

自得晖嗣天童觉著五转位颂时称室中真子。

丹霞孤寂吟云不迷须有不迷心看时浅浅用时深
此个真珠若采得岂同樵客负黄金。

芙蓉楷初隐伊阳有虎驯伏得法后以衣履藏鹿门
山大观初诏赐紫衣师号并不受。

真歇了禅师初住长芦建炎末慈宁太后命开山皋
灯馀¶ 第 6b 页
宁建崇先寺殁谥悟空塔寺西桐华坞后百馀年发
塔爪发再长颜貌如生皋宁盖今皋亭也慈宁韦后
从二圣陷五国城及归哀念道君建崇先显孝寺。

吕正巳学士参真歇问衣里藏珠是甚么人师起抖
擞曰一物也无巳忽悟师赠以偈曰君今亲切到长
芦抖擞衣衫一物无此去逢人如有问但言风急浪
花粗巳荅偈曰针芥相投夙有缘千年孤立雪庭寒
禅人若问前程事万里长安到不难正巳为宋名臣
颇擅学行。

太白山道林禅师以女人染缘终身不见不为说法
不受食不令入室道望孤峻逃梁山凿窟而住。

奖山模禅师临殁谓众曰吾居佛时号慧空菩萨今
缘毕吾往也因自身出火现龙奋迅三昧而逝。

赵清献公忭悟道偈云默坐公堂虚隐几心源不动
湛如水一声霹雳顶门开唤起从前自家底。

郑夷甫吴人也少登第闻金山佛印师谭笑脱去心
窃慕之因阅楞严得悟后预知化日屹然立逝。

惟政禅师骑黄犊过公府俗称政黄牛尝拥毳袍敝
甚又制荻衣为裘意夷然不屑也著作三十卷号锦
溪集工书法绝胜秦少游珍藏之。

张子韶尝供十六大天杯茗悉化为乳子韶异之纪
其事因作偈曰我欲供佛佛即现我欲供天天亦现
佛子若或生狐疑试问此乳何处至狐疑即尘尘即
疑终与佛天不相似汝今微有疑与惑鹞子便到新
罗国。

子韶尝作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颂颂曰念是贼子觉
是贼魁搥杀贼魁贼子何归堂堂大路惟吾独之越
南燕北辽东陇西撒手便到何虑何疑神剑在山锷
冷光寒魈夔魍魉莫之敢干此名真觉秦时𨍏轹。

光孝慧兰禅师自号碧落道人尝以布裈书七佛名
灯馀¶ 第 6c 页
号丛林称兰布裈建炎末为兀朮兵所执不屈索火
自焚流光弥空舍利如雨。

解脱和尚依华严作佛光观尝于月夜见化佛作偈
云诸佛甚深法旷劫今乃得若人明此门一切佛随
喜尚作礼佛忽不见空中偈云方便智为灯照见心
境界欲知真实法一切无所见。

元叟端禅师诗云木落湫水寒千峰正岑寂惟闻虎
啸声不见人形迹霜露湿岩莎月轮挂空碧此时观
此心独坐磐陀石。

天如和尚诗云尘网苦多累暂閒如脱羁胡为尘外
迹而乃东西驰聚谭每仓卒既远翻多思眼前失真
宰身外何求知百骸如仆马势合聊相随气运忽迁
谢一散无重期来日不可待去日不可追静缘当自
保世故方无涯。

石屋禅师语曰重岩之下日对千山一根返源六处
皆闲白云飘飘绿水潺潺动静两忘别自人间。

海云大士名印简奉万松老人命校试僧徒称旨更
请立孔子后儒佛皆赖以全后坐脱阇维舍利无算
明昌四年诏万松老人于禁庭说法后妃罗拜甘露
霄降祥云亘天御制诗赠之有金色界中兜率境碧
莲花里梵王宫之句。

耶律楚才字晋卿参万松老人蒙记莂号湛然居士
尝语人曰吾见万松巍巍若千仞峰滔滔如万顷波
莫能涯际。

万松秀云药山天皇本嗣石头兼师马祖传灯以天
皇嗣石头觉范凭碑后列名勒归马祖非也。

雪庭裕禅师嗣报恩秀诏奉帝师复废寺二百三十
六区论辩伪经火其书仍赐光宗正辨之号住万寿
分建燕蓟长安太原雒阳诸刹师三阅藏教通群书
善翰墨喜吟咏上堂普说十万馀言播在丛席老归
灯馀¶ 第 7a 页
嵩阳书偈而逝。

佛国禅师参万松为侍者博学有才辩刘文贞公荐
于朝将授以官不受乃赐佛国号及入灭火浴心口
牙不坏掊地数尺犹得舍利奎章阁学士虞集为之
略。

黄衣和尚每渡津即步行水面衣履不湿遇虎豹叱
之而驭。

径山云峰禅师尝见偃溪溪举牛过窗棂话峰划然
有省元兵入山剸刃及颈不为之动后入廷对与讲
师辨论讲师屈服禅道大兴于世。

雪轩成禅师赵王孙也初隐土窟有老人与语巳忽
不见师益自励洪武初诏住天界御制诗赠之有曰
不荅来辞许默然西归只履旧单传鼓钟朔望空王
殿示座从前数岁年帝亲至丈室问佛法大意。

雪轩尝于钟山说法听者数万人赴日本衍扬大化
历仁宣朝寿八十一坐脱阇维日烟焰皆成五彩异
香缥缈舞鹤翔空火后收舍利无算赐塔鹫峰禅寺
松庭严禅师洪武初弘扬法要力田给众有偈曰昼
拈块石驱山鸟夜坐巢庵逐野豚肠断秋风频击析
目窥夜月更销魂论者比之镜清风穴自周王以下
并师尊之奉紫伽黎就宫掖升座说法。

无尽禅师姓王氏父好谦尝书华严有五色舍利见
于笔上师感而出俗住天台影不出山苦行自厉临
殁书偈曰生灭与去来本是如来藏拶破五须弥廓
然无背向茶毗舍利无算。

虚堂禅师相传为淮海和尚再世尝游五台见祥光
五道中大士影现洪武初示寂说偈曰七十八年守
拙明明一场败阙泥牛海底翻身六月炎炎飞雪茶
毗烟所至处皆成舍利。

楚石琦住蒋山洪武中亲承顾问临灭说偈曰真性
灯馀¶ 第 7b 页
圆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茶毗舍利累累
梦庵禅师通禅宗兼精教乘洪武初示寂阇维舍利
无数。

澹居禅师洪武初召见问以鬼神之理奏对称旨学
士宋濂作诗赠之有虎丘尊者名浮屠见性炯如摩
尼珠之句盛传都下。

宋濂尝叙五宗始末云希迁之学湖南主之其传为
道悟悟传崇信信传宣鉴鉴传义存云门法眼皆出
其下。

全室禅师字季潭讳宗泐洪武初诏师西域求法得
庄严宝王文殊等经赐住天界后归槎峰御制诗送
之有寂寞观明月逍遥对白云之句传以为美入灭
茶毗舍利现于天界。

楚山禅师参赵州无字得悟尝有语云青山绿水燕
语莺啼历历分明更疑何事宣德中出世。

雪光禅师住持西云天顺中入灭有云铁笛横吹任
自由何必曹山不借借掷笔而化。

物外禅师有偈曰昆崙倒跨清风舞涧底泥牛斗石
虎磕著苍松眼上眉蟭螟踏破虚空肚天顺中住伏
牛山。

月林禅师参本来人有省作偈曰本来人本来人无
脑无头作么寻蓦然揪著个鼻孔试看原来是白丁
正德中住径山。

玉芝禅师幼肄儒业参阳明子得良知之旨住天池
有语录行世。

清凉念禅师初闭迹五台昼则一食夜则孤坐偶失
明习定七日双目复睹南游越州湛然澄禅师往谒
投契有五乳峰头无[竺-二+镞]箭射得南方半个儿之语盛
传海内住匡庐历五台说法。

笑岩禅师尝宴坐见一沙门自空中持锡逼座而立
灯馀¶ 第 7c 页
须臾问荅毕复凌空去。

紫柏大师得旨于少室润及游京师宗说兼通化感
宫掖忽罹无妄竟坐脱有紫柏集行世(住秀州楞严刻全藏流布)

憨山大师气岸高峻不与物伍住曹溪兼讲老易注
庄子七篇行于世。

雪峤和尚隐径山会雨雪浃句不得食几毙忽闻空
中语曰八地菩萨送供且至矣时闻谷大师住真寂
携一囊粟冲寒跨雪至相见且笑固知为菩萨再来
也。

真寂和尚颂德山托钵云末后之句有也无德山父
子太淆讹同条生不同条死活得三年恨转多。

吹万禅师生时有异僧到门谓为应真出现后开法
聚云及殁说偈曰朝打三千暮打八百要见聚云眉
毛出血阇维烟至松幕结为五彩得舍利三百馀粒
工部熊月岩从之得法。

博山来禅师参寿昌昌举龙吟虎啸语令作颂山随
颂曰杀活争雄各有奇模糊肉眼曷能知光容不遂
时流意依旧春风逐马蹄。

黄檗有禅师住黄州以怒骂为佛事时天童悟离金
粟云门澄住径山诸方为之语曰天童打黄檗骂才
到云门便放下。

云门澄一号散木老人尝住显圣掩关不出夏月苦
旱苗就稿夜辘轳甚急忽见老人杂众中同力作须
臾溉注陶石篑学士闻而不信使人视之师固高卧
无异也师道望优崇德王问法住径山当八十一代
石雨方禅师一名断拂子初谒云门呈偈曰平空一
掷绝踌躇转眼风波彻太虚会得竿头舒卷意放生
原是钓来鱼自此投契晚住宝寿相传为石田薰再
来也由云门迁雪峰领佛日归龙门坐脱阇维顶骨
不坏。
灯馀¶ 第 8a 页

天界盛禅师与焦弱侯汪伯玉诸公友善说法四十
年道场遍天下诸王贵人延入内廷尊重无与比晚
著原道篇以见志有忌之者陷于狱时宰致问但书
问余何事栖碧山诗酬荅而巳馀无所言寻得释巳
而坐脱住径山当八十三代。

余集生仕开府参博山得旨尝隐横山与诸方往复
机辩无碍慨天皇天王之误作书正之引雪峰广录
从先德山石头以来传此秘密一语为据观者允服
黄元公讳端伯号海岸尝参博山受记莂后蒙难临
殁作偈有刀山是道场之句一时颂之。

啸峰然禅师姓倪氏号朴庵仕给事中老而出俗修
传灯正宗一依景德之旧作熄邪辩有云天王道悟
止据丘玄素一碑考之唐史并无玄素其人益徵讹
妄。

愚庵盂禅师夙擅宗风复弘讲论诸方以为孤山后
身历建大刹归老湖山结庵葛岭颓然放适弄小舟
吟咏达旦以端师子政黄牛自托年六十七坐化著
摭古颂明宗正讹行于世。

愚庵幼习禅定自云门受法后栖隐岩林宴坐忘返
或攀树而寂或坐茶灶下不起同人撼之久而乃出
汉文居士姓徐氏钱唐人久栖岩谷独抱天真睹梅
花有悟因和中峰韵百首其一曰疏枝照影倍精神
寒锁孤峰独露真几度深山伴啼鸟一天明月问归
人云开石磴閒中色雪捲松涛劫外尘历历香浮清
梦断始知今夜万家春其二曰碧山深处暗凝神月
落寒云对影真归去但留林下色往来还笑路岐人
身凭远嶂千重雪目断长空万里尘自是故园生意
足空教错认武陵春及殁坐脱。
灯馀¶ 第 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