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正讹集目录¶
正讹集目录¶ 第 74a 页

** 正讹集目录


* 千佛衣
* 五祖不养母
* 出家父母反拜
* 梵王侍佛
* 佛法本出老庄
* 毁击神像塑造神像
* 末后一著
* 灵照度丹霞
* 坐受立破
* 佛号仙人
* 无人误入地狱
* 佛书多出才人所作
* 性命双修
* 寂灭为乐
* 曹溪水赵州茶
* 法华三车
* 金刚纂
* 高王观世音经
* 观音香山卷
* 预修
* 寄库
* 西方十万八千
* 乘急戒缓
* 名字罗汉
* 斋僧无漏功德
* 无漏
* 五大部经
* 清斋
* 鍊磨
* 讲宗
* 三山不受三灾
* 达磨楞伽四卷
* 后三卷法华
* 三教一家
* 高沙弥不受戒
* 三宝
* 道光僧得仙
* 活焚
* 以通为道
* 巢顶灌膝
* 泥洹
* 天台止观
* 临终预知时至
* 盂兰盆
* 无为卷
* 般若心经
* 梁武帝
* 黄龙洞宾
* 佛入涅槃
* 能仁祖
* 玉皇经
* 亡僧
* 三教同说一字
* 疑情
* 公案
* 槁木死灰
* 谈孔雀
* 礼观音文
正讹集目录¶ 第 74b 页
* 佛者弗人也
* 南无佛
* 不生不灭
* 背本崇释
* 僧称
* 头陀
* 三衣
* 剃发不剃须






正讹集
明古杭云栖寺沙门祩宏撰

** 千佛衣

近世袈裟上遍绣诸佛。云千佛衣。此讹也。佛像止宜
顶戴在首。负荷在肩而已。悬挂胸膈。已涉亵慢。况罗
缀一身。自腰膝而下皆佛也。其过可胜言哉。轮王福
倾。谅非虚语。而成风久袭。不自觉知。愿高明俯察刍
荛。慎勿著此。或曰。然则千佛衣果无之乎。曰。有之。即
今二十五条衣者。千佛相传之衣也。佛告比丘。我此
僧伽黎。过去未来诸佛。皆著此衣而得解脱。是其證
也。

** 五祖不养母

世传五祖拒母不与食。至不能消一勺水。此讹也。戒
虽万行。以孝为宗。犯制养亲。佛尚怜许。岂有不与食
之理。且饥渴众生至于僧寺。纵禽畜亦当哺之。况父
母乎。黄梅有养母之堂。载诸方册。为此粗言。宁非谤
圣。

** 出家父母反拜

世传子出家。父母反拜其子。此讹也。愚僧不知。遂纳
父母之拜。或正座而父母趋傍。或中舲而父母操楫。
正讹集目录¶ 第 74c 页
远违佛旨。近逆人伦。招世讥嫌。启人傲慢。乃僧之过。
非佛咎也。不知父母反拜者。子出家。是为佛子。亲不
复子之。故子拜而亲答拜。反也者。答也。还也。非反常
之反也。

** 梵王侍佛

俗云佛左右侍者为佛父母。以此病佛。此讹也。佛凡
说法。诸天毕集。梵王居左。帝释居右。听法常仪也。盖
世人讹以梵为饭。遂疑是净饭国王。而云佛父。又不
知帝释庄严。遂疑是女。而云佛母耳。佛虽三界独尊。
决不令父母作侍者。俗士不知。须为开晓。

** 佛法本出老庄

宋儒云。佛典本出老庄。世人不知。骇谓奇语。譬之被
虏。劫去家珍。反从虏借用。此讹也。老庄之书具在。试
展而读之。其所谈。虚无自然而已。虚无自然。彼说之
深深者也。尚不及佛法之浅浅。而谓佛从老庄出。何
异谓父从子出耶。清凉大师以邪因无因二科断老
氏为外道。况庄又不及老。而宋儒肤见至此。可哂也。
或又云。解佛经者。多引用六经诸子。何也。噫。此方文
字。惟孔老为至极。不此之引。而将谁引。然借其语。不
用其意。深造当自得之。

** 毁击神像塑造神像

僧有毁击天神。自谓崇正辟邪。此讹也。如来说法。必
有八部鬼神。华严列主山主水。主地主树。主昼主夜。
其数无量。然则彼皆非欤。夫有人则有鬼。有阳官则
有阴吏。有人主则有天王。此理也。鬼神无则天亦无。
天无则佛亦无。彼毁击者。可谓自负堕处。或曰。经何
以云皈依佛。不得皈依一切天魔鬼神。曰。特令尔勿
皈依。不令尔毁击也。譬人子依已父母。不得依他人
为父母。云尔。岂令毁击他人乎。经载比丘奉事天神。
佛戒曰不可。比丘乃侮慢天神。佛诫曰。侮慢亦不可。
正讹集目录¶ 第 75a 页
圣有谟训。万古明镜也。今人何不一览。或问僧有修
神祠。塑神像。对之课诵。向之礼拜。而自附于常不轻
之遍礼四众者。是否。曰。亦讹也。比之毁击其失尤甚。
何也。毁击者。犹知有邪正也。但分别太过耳。塑造而
奉事者。不知有邪正也。毁击之失。其名曰狂塑造之
失。其名曰愚。曰邪。不侮慢。不奉事。佛训也。今人何不
一览。

** 末后一著

有人以临终为末后一著。此讹也。末后一著本弈棋
语。谓常人著数到此。已竭尽无馀。不知更有一著出
意料之外。如修行人所造已高已深。而不知更有最
后穷玄极微一段事在。透得此关。然后参学事毕。苟
或未然。只具一只眼。又云百尺竿头一步。亦此意也。
不省此意。遂至外道指为临终。自误误人。明者勿信。

** 灵照度丹霞

世传丹霞天然禅师。因庞居士女灵照激发。始修行
悟道。此讹也。丹霞先悟道于石头。后赐号于马祖。与
庞老相遇时。居然大善知识矣。焉有是事。不根之谈。
诬谤贤圣。罪莫大焉。深足为戒。

** 坐受立破

或谓经称菩萨戒。坐受立破。亦得无量功德。遂有受
戒之后。肆无持守。此讹也。经意盖极言大乘戒之当
受云耳。受而即破。虽今无功。而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何得不受。岂以破戒为可哉。以辞害意一至于此。贻
祸非小。

** 佛号仙人

经言佛于往昔作忍辱仙人。又佛称大觉金仙。世人
遂谓佛即仙。仙佛无二。此讹也。仙者。古修行人之通
称。后世乃分别释道而有专称耳。且世以儒释道为
三教。而道之为言实通三教。有道之士。皆名道人。岂
正讹集目录¶ 第 75b 页
专目黄冠为道人耶。今既有专称。则佛自佛。仙自仙。
地位相去。若霄壤然。慎无等观。失正知见。

** 无人误入地狱

儒者谓佛说恶人死入地狱。而佛法未至中国以前。
人固有死而复生者。何故都无一人误入地狱。见所
谓十王者耶。以此断地狱不足信。此讹也。凡夫经眼
之事。然后能知。佛法未至以前。纵入地狱。及乎复生
恍惚猜疑。只作一场异梦理会。佛法既至。种种开谕
六道报应。然后始知此是地狱耳。理固应然。何足为。
怪。

** 佛书多出才人所作

世有愚人。言佛经皆后代才人所作。非真佛说。此讹
也。所云才人。不知是何等人。乃能为此等。语言。说此
等道理。设若能之。我说是人即名为佛。且古今才人
之极。孰有踰于孔孟者乎。而佛经皆孔孟所不及道。
馀可知矣。其说甚鄙。不足多辩。

** 性命双修

道家者流。谓已为性命双修。谓学佛为修性不修命。
此讹也。彼盖以神为性。气为命。使神驭气。神凝气结
而成丹。名曰性命双修。以佛单言见性。不说及气。便
谓修性缺命。目为偏枯。自不知错认性字了也。佛所
言性。至广至大。至深至玄。奚可对气平说。气在性中。
如一波在沧海耳。见佛性者。尽虚空法界无不具足。
何况一身之气而不该摄。故曰但得本不愁末。则一
修一切修。又岂止二事双修而已。学仙如张紫阳真
人。其论性命极分晓。而大尊佛法。谓佛法先性。尤有
胜焉。可谓灼有见处。又李清庵真人论内外药。以精
气神为外药。元精元气元神为内药。而云高上之士
不炼外药便炼内药。亦先性尤胜之说也。世人学仙
者多。其知二公之微者盖寡。吾是以阐之。
正讹集目录¶ 第 75c 页

** 寂灭为乐

世人见释氏号临终为涅槃。因为佛以死为乐。而引
儒典死反吾真之言。證佛经寂灭为乐之旨。此讹也。
梵语涅槃。此云寂灭。寂灭者。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盖
是无生无灭。无去无来。前古后今之所不能代谢。成
劫坏劫之所不能推迁。真常独露苦乐双亡。故名曰
乐。六祖云。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正明照之极。乃
错认为死耶。若以死为乐。则宜速死以返吾真。而不
可一朝生矣。是断灭枯灭绝灭灰灭之灭也。安得滥
语佛之寂灭。

** 曹溪水赵州茶

宗门有曹溪水赵州茶话。愚人以修养家吞津咽液
华。池神水等当之。此讹也。僧问如何是曹溪一滴水。
古德云。是曹溪一滴水。赵州问僧。曾到此间否。到与
不到。皆令吃茶去。此是最上开示心宗之极谈也。岂
可作色身上吐纳会耶。乃至认夹脊为赵州桥。其类
不一。明理者例斥之。

** 法华三车

法华喻羊鹿牛车。修养家指为尾闾夹脊泥丸。此讹
也。车者。乘载义。羊鹿牛喻大小乘耳。声闻缘觉菩萨
功德胜劣借此为喻。错认色身。速宜悔悟。

** 金刚纂

俗刻诸经。有金刚经纂。自赞功德。谓诵纂一遍。胜经
万遍。此讹也。金刚经所以有不思议功德者。谓其极
谈空理。一法靡存。般若威神。津梁万类云尔。岂谓文
中纂出佛若干。须菩提若干。何以故若干。如是等字
数为功德耶。其流之弊。遂有愚僧受人嚫施。不诵全
经。而以一纂当之。搆地狱无穷之苦。皆此说误之也。
编辑邪书。为害如是。又世有大乘金刚论亦是伪造。
乃至妙沙分珠血盆等种种邪伪。琐不足辩。
正讹集目录¶ 第 76a 页

** 高王观世音经

又高王观世音经。世传高王诵之脱难。此讹也。其经
鄙俚。不成文义。不知译自何代。以理断之。即是法华
普门品耳。高王仗此脱难。故以为名。后人不知。别造
伪语。称高王经。因名迷义。俗所不觉。

** 观音香山卷

卷中称观音是妙庄王女。出家成道而号观音。此讹
也。观音过去古佛。三十二应。随类度生。或现女身耳。
不是才以女身始修成道也。彼妙庄既不标何代国
王。又不说何方国土。虽劝导女人不无小补。而世僧
乃有信为修行妙典者。是以发之。

** 预修

世人未死。先作七七。小祥。大祥。经忏道场。名曰预修。
此讹也。言预修者。令人趁色身尚在。早自修持。莫待
临渴掘井。逼馁菑田也。且请他课诵。孰若自我修之
之为胜乎。然肯破悭囊而作佛事。良愈于不为者。此
理或通。高明之士。自不应尔。

** 寄库

世人多烧纸钱锡镪。投牒冥府。冀来生受用。谓之寄
库。此讹也。纸锡可致来生之富。则富室生生富饶而
贫人终无富日。善恶报应之说虚矣。寄库云者。盖人
情以财物贮之库藏。垣墙栋宇。坚固牢密。自谓水火
盗贼所不能坏。而常被水火盗贼所坏。纵逃此三。或
坏王难。坚牢安在。若能舍施作诸善事。则福德无尽。
无能坏者。寄库之说。寄此库也。世人何以不省。

** 西方十万八千

坛经以十恶八邪譬十万八千。人遂谓西方极乐世
界去此十万八千。此讹也。十万八千者。五天竺国之
西方也。极乐去此盖十万亿佛刹。夫大千世界为一
佛刹。十万亿刹。非人力所到。非鬼力神力天力所到。
正讹集目录¶ 第 76b 页
惟是念佛人一心不乱。感应道交。到如弹指耳。岂震
旦诣乎天竺。同为南赡部之程途耶。然则六祖不知
西方欤。曰坛经是大众记录。非出祖笔。如六经四子
亦多汉儒附会。胡可尽信。不然举近况远。理亦无碍。
如在市心。以北郊喻燕京。以南郊喻白下。则借近之
五天。喻远之极乐。欲时人易晓耳。何碍之有。

** 乘急戒缓

古有乘戒缓急四种料拣。解者曰。乘急戒缓。胜戒急
乘缓。狂人遂谓戒不足持。此讹也。凡欲彰显殊胜。词
必曲为抑扬。如永明无禅有净土之类是也。非谓禅
可轻也。且彼以何为乘。以何为戒。得无以通达教理
为乘。谨守律仪为戒乎。是未知乘之义也。云乘急者。
盖念念全修般若真智。非不持戒。专其本根。略其支
末耳。心地一彻。六度万行刹那具足。彼但执戒相而
不明心地。止人天福报而已。乘急之胜。盖胜以此。使
乘未相应。则生死到来。全需戒力。而欲缓之。危哉。

** 名字罗汉

法华经云。破戒比丘。名字罗汉。愚人谓比丘破戒犹
名罗汉。而欲以破戒为无碍。此讹也。经意盖谓比丘
破戒。不成比丘。乃名字罗汉而已。名字云者。空有名
字。无真实也。循文察义。当自见得。

** 斋僧无漏功德

有僧开谕施主。谓种种作福俱有败毁。是为有漏。惟
斋僧为无漏功德。此讹也。达磨对武帝。以造寺写经
等事为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而斋僧在其中矣。孰曰
斋僧独无漏耶。彼意谓造寺。寺颓则福亦颓。写经。经
灭则福亦灭。惟斋僧不然。噫。独不曰斋僧。僧亡则福
亦亡乎。究极而论。住相作福皆名有漏。不住相者悉
成无漏。岂独斋僧也。

** 无漏
正讹集目录¶ 第 76c 页

又有以保全精气。不令走失。当罗汉无漏之果。此讹
也。妄想尽处方名无漏。精气何足以当之。就令全精
全气全神。所谓诸漏已尽。无复烦恼者安在。遂使愚
人以咽纳搬运为道。匪直害其正见。兼或损其色身。
悲夫。

** 五大部经

世人相传诵五大部。谓是华严。涅槃。心地观。报恩。金
光明五经。此讹也。五大部者。一大藏之总名。所谓般
若部。华严部。宝积部。大集部。涅槃部。部统所属诸经。
如六曹为总。而统所属诸职也。若云五部中各取其
一。则般若部一经不取。何名五部。

** 清斋

人有周时不食。名守清斋。此讹也。清斋者。清净斋素。
非不食为清也。勉强绝食。饥想在怀。徒增业苦。且易
称斋戒。解者尚云湛然纯一之谓斋。况佛所说斋。而
止在不食。斋亦小矣。然则过午如何。曰。斯正教也。一
斋何如。曰。日中一食。亦教所有。终是过午为正。

** 鍊磨

迩来鍊磨场法久弊生。专以踯躅喊叫。炼去睡魔为
事。此讹也。鍊者。镕粗杂而作精纯。磨者。去瑕垢而成
莹洁。古谓炼磨真性若虚空。自然战退魔军阵者是
也。非炼去睡魔便为了当。鍊磨场中不可不知此意。

** 讲宗

近时讲演万松诸老评唱。依本覆讲。便称得旨。此讹
也。古德所遗问答机缘。后人即其疑处穷参力究。以
悟为期。若讲演。则何疑之有。纵讲得一一皆是。亦与
自已了没交涉。到底只成戏论。是知塞众生之悟门
者。讲宗误之也。有志之士。举一则公案。终身只恁参
去。决不相赚。

** 三山不受三灾
正讹集目录¶ 第 77a 页

或谓五台峨嵋普陀三山。劫坏不坏。游者能免三灾。
此讹也。三灾起时。大千俱坏。何有于三山。若必游此
免灾。则瞽目跛足之徒。不能登历者。纵修殊胜功德。
终成堕落。而居近三山者。即愚夫皆成解脱耶。当知
无贪乃不受水灾。无瞋乃不受火灾。无痴乃不受风
灾。三山之到否何与。愿念念开文殊智。行普贤行。廓
观音悲。则时时朝礼三山。亲迩大士。不达此旨。而远
游是务。就令登七金。渡香水。何益之有。

** 达磨楞伽四卷

初祖不立文字。又云吾有楞伽四卷。义学者遂谓达
磨亦立文字。而欲废直指之传。此讹也。楞伽译自晋
代。非初祖始出。不得云吾有。吾字疑误。或是此字。盖
斯经尽断一切。可以證顿悟之妙心。亦一时借显之
语耳。若谓初祖之禅尽在乎是。则所谓教外别传者
果安在哉。

** 后三卷法华

有邪人谓法华后三卷不传于世。获者如宝。秘而藏
之。此讹也。法华一经三译。有七卷者。有八卷者。有十
卷者。今所流通。什师七卷也。卷有多寡。而文义则一。
犹华严晋本六十。唐本八十之类耳。此理明显。似不
足辩。而亲见世人犹有信之者。末法昏愚。至是极矣。

** 三教一家

人有恒言曰。三教一家。遂至漫无分别。此讹也。三教
则诚一家矣。一家之中。宁无长幼尊卑亲疏耶。佛明
空劫以前。最长也。而儒道言其近。佛者天中天。圣中
圣。最尊。而儒道位在凡。佛證一切众生本来自已。最
亲也。而儒道事乎外。是知理无二致。而深浅历然。深
浅虽殊。而同归一理。此所以为三教一家也。非漫无
分别之谓也。

** 高沙弥不受戒
正讹集目录¶ 第 77b 页

世传高沙弥不受戒。谓是天目高峰妙禅师。此讹也。
师居天目千丈庵。故号高峰。元人也。彼高沙弥者。高
乃姓氏。因不受具。终身以沙弥称。与药山同时。唐人
也。所谓长安虽闹。我国晏然者是也。先后异代。有何
交涉。高峰特重毗尼。僧俗受戒者千馀人。何谬传如
是之甚。

** 三宝

道家目精气神为三宝。而世人遂以佛法僧配之。此
讹也。夫自性开觉名佛。自性轨则名法。自性清净和
合名僧。彼精气神何为哉。即令以先天元精元气元
神为说。亦岂知此元神者。犹属识阴乎。佛法深玄。未
易草草。

** 道光僧得仙

世传僧道光者。得仙于石杏林。为紫阳真人第三代。
遂谓佛法不及仙道。故道光舍佛学仙。此讹也。据悟
真篇注。道光先参金鸡未鸣时因缘有省。而考之传
灯等书。不见有所谓道光者。必参禅失意之流无所
发明。故惑于外学耳。如其实悟。何无定见而致如是。
为僧者宜一心求佛。毋为他歧。幸甚。

** 活焚

有魔人灌油叠薪。活焚其躯。观者惊叹。以为得道。此
讹也。凡人念有所著。则魔从生。一念慕活焚为奇胜。
慕之不已。魔入其心而不自觉。端坐火中。似无所苦。
不知魔力所加。暂得如是。气绝魔去。惨毒痛苦。不可
云喻。百劫千生。常在火中。号呼奔走。为横死鬼。良可
悲悼。或曰。经称药王焚身如何。噫。青蝇何上拟金翅
耶。药王焚身。光明照耀。历多劫而周十方。彼活焚者。
光及几许。圭峰之徒。燃臂庆法。清凉犹切戒不可。况
燃身乎。温陵谓苦因还招苦果。信夫。

** 以通为道
正讹集目录¶ 第 77c 页

今人好奇。见有显异惑众者。便云有道。此讹也。道与
通自别。眼彻视耳彻听者。通也。入色界。眼不受色惑。
入声界。耳不受声惑者。道也。如以通而已矣。神亦有
通。鬼亦有通。妖亦有通。与道何涉。认通为道。遂至堕
魔罗境。生外道种。可勿慎诸。

** 巢顶灌膝

世传佛苦行时。鹊巢顶上。芦穿膝中。修养家以为运
气之术。此讹也。深入禅定。鹊巢不知。芦穿不觉。纪实
而已。非谓运气之术上通下彻也。乃至九重铁鼓。谬
解为夹脊双关。四门游观。妄说为眼耳鼻舌。悉邪也。
不可不辟。

** 泥洹

泥洹出自佛经。有以顶门泥丸宫混而一之。此讹也。
梵语泥洹。此云无为。即无上涅槃之大道也。彼泥丸
宫者。色身之顶。纵能运气冲透。不过轻身延年之术
而已。安得与无为涅槃之道同日而语。

** 天台止观

天台大师止观禅要有六字气等语。人遂疑是导引
之术。而欲援释入道。此讹也。六字气等。自是治病门
中聊备一法。不是止观正意。止乱观昏。定慧员显。直
入佛境。大师本致也。而恐不善用心者或有病生。并
教以治之之法。亦止观广大无所不摄。非同道流专
以吐纳搬运为道也。临文者自当得意。

** 临终预知时至

邪人造归空记。预定死期。谓是达磨所作。此讹也。彼
所以定死期者。或弹脑不响。而曰楼头鼓绝。则几日
死。或竖臂试目。而曰金灯不明。则几日死。如是种种。
都在色身上察其气血精神衰败将散。一医士之职
耳。而假圣祖以神其说。诳惑愚俗。诬罔之罪上通于
天矣。夫古人预知时至。盖执尽情空。自能知之。或净
正讹集目录¶ 第 78a 页
土境现。自知生处。而亦不以是为奇也。先德破著。有
死时何苦欲先知之句。旨哉言乎。

** 盂兰盆

世人以七月十五施鬼神食为盂兰盆大斋之会。此
讹也。兰盆缘起目连。谓七月十五。众僧解夏自恣。九
旬参学。多得道者。此日修供。其福百倍。非施鬼神食
也。施食自缘起阿难。不限七月十五。所用之器。是摩
竭国斛。亦非兰盆。盖一则上奉圣贤。一则下济饿鬼。
悲敬异田。恶可等混。

** 无为卷

有罗姓人。造五部六册。号无为卷。愚者多从之。此讹
也。彼所云无为者。不过将万行门悉皆废置。而不知
万行即空。终日为而未尝为者。真无为也。彼口谈清
虚。而心图利养。名无为而实有为耳。人见其杂引佛
经。便谓亦是正道。不知假正助邪。诳吓聋瞽。凡我释
子。宜力攘之。

** 般若心经

人言佛典惟心经是玄奘法师西天取至。馀皆后人
所作。此讹也。是经先译于什师。奘师持之西往。非彼
取至也。西域记载奘中途屡逢魔妖。持观音圣号不
退。诵心经乃退。则奘师未取以前已在中国。奘师后
更重译耳。安得倒说乃尔。

** 梁武帝

史称武帝好佛。饿死台城。而佛不救。因以病佛。此讹
也。武帝味道忘食。常持一斋。或遇政冗。则漱口以过。
临终不食。乃其平日素守。且御宇五旬。历年八秩。功
满意足。安坐待尽。正视死如归。非饿死也。侯景见帝。
流汗噤口。摄于神威之不暇。岂能致之死乎。后人辩
者以饿死为宿业。此论虽是。但未知饿死二字。乃嫉
佛者过为之辞。欲藉以阻人之进耳。今此发明帝不
正讹集目录¶ 第 78b 页
饿死。足破千载之惑。

** 黄龙洞宾

道流谓洞宾以飞剑伏黄龙禅师。此讹也。师一日升
座。洞宾杂稠人中。师以天眼烛之。遂云会中有窃法
者。宾出众。自称云水道人。师云云尽水乾时如何。宾
不能对。师代云。黄龙出现。宾怒。夜飞剑胁师。师指剑
插地不得去。明至。拔剑不起。问答数语。脱然有省。因
嗣黄龙。此载传灯。与俗传异。识者鉴之。

** 佛入涅槃

佛示入灭。名为涅槃。人遂谓神仙长生。佛亦有死。此
讹也。极仙之寿。曰与天齐耳。天自有坏。仙将奚存。善
乎白氏之言曰。言长对短。如松柏之比槿华。特云后
灭。非云不灭也。今谓涅槃者。不生不灭之大道也。双
空生死。非止不死而已。而说者谓神仙不死。佛氏无
生。不知既无有生。何从有死。惟是化缘既毕。示同凡
灭。警悟众生。使知万物无常。莫生贪著。而遽以佛为
真死。不亦谬乎。生死河。涅槃岸。对待而言者也。请试
思之。

** 能仁祖

世有邪师。广授邪法。问其所受。则曰吾祖能仁。凡释
迦。老聃。仲尼。皆其弟子。此讹也。三教圣人不同时生。
焉得同师。且梵语释迦。此云能仁。彼浅陋不学。闻有
能仁之号。罔知其繇。冀取以尊大其祖。不知能仁即
佛。一何可笑。

** 玉皇经

本经载天帝说法。十方诸佛咸至听受。此讹也。天是
凡位。声闻小圣。天尚敬奉。那得天中天。圣中圣。而反
听受凡法耶。齐东之语。闻者绝倒。不然。当是天演善
法。诸佛欢喜化身加被。盖至诚感佛。佛为證明。理或
有之。而谓信心听受。舛伪殊甚。
正讹集目录¶ 第 78c 页

** 亡僧

世人见僧有临终病苦者。便议其不得道。此讹也。病
关往业。古圣之所不免。佛示头痛。况其馀乎。病而不
为病累。是名得道。如云老僧自有安閒法。八苦交煎
总不妨是也。至于坐立吉祥。亦不足以是评品优劣。
古谓坐脱立亡则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岂虚语哉。
修行人惟务打彻生死大事。毋滞外迹而生异见。

** 三教同说一字

有谓释言万法归一。道言抱元守一。儒言一以贯之。
通一无别。此讹也。夫不守万而惟守一。以吾一而贯
彼万。是万与一犹二也。万法归一。止有一。更无万。是
万与一不二也。又二教止说一。今更说一归何处。是
二教以一为极。而佛又超乎一之外也。呜呼玄哉。

** 疑情

世有念一归何处。因甚道无之类。或连声急提。或拖
声长念。唤作疑情。此讹也。疑是参究体察之意。决定
要见此一竟何归著。毕竟要见此老云何说无。因今
有疑。乃后有悟。若直念则无疑。无疑则无悟矣。以直
念为疑可乎。念佛是谁意。亦如是。又愚人气逼谁字
至于丹田。冀其逆上顶门。任督相通。以为参透。名曰
追究念佛。不知追者。追考追问之谓。岂追逐至丹田
乎。讹而复讹。真可怜悯。达者逢人。勿惜口业。普与道
破。

** 公案

又有邪师密付邪功。学徒得之。谓为领公案。传话头。
此讹也。公案者。公府之案牍也。所以剖断是非。而诸
祖问答机缘。亦只为剖断生死。故以名之。总其问答
中紧要一句。则为话头。如一归何处。因甚道无。念佛
是谁之类是也。千七百则。乃至多种。皆悉如是。邪师
辈盗用古语而迷其实。其所付。非逼气。即落空。自误
正讹集目录¶ 第 79a 页
误他。害也久矣。悲夫。

** 槁木死灰

宋儒谓释氏只要心如槁木死灰。遂斥为异端。虚无
寂灭之教。此讹也。为此说者。盖未曾博览佛经。止见
小乘枯定。未见大乘定慧双修中道第一义谛。止见
空如来藏。未见不空如来藏。又何况中道不居。空不
空如来藏耶。彼以为槁木。吾以为万树方春。彼以为
死灰。吾以为太阳当午。识者自应平心等量。勿以先
入之言为主。而被宋儒误却大事。

** 谈孔雀

近时以铃鼓锣钹诵孔雀明王经。谓之谈孔雀。此讹
也。谈者论其义。今止诵文。何名论义。若曰吹弹之弹。
则铃钹非丝桐也。况以经文编入曲调。断章破句。亵
慢莫甚焉。诵斯经者。宜照诵经常仪。力反古规。毋逐
时尚。

** 礼观音文

古有礼观音文。钝根相习。用以专求聪慧。此讹也。从
初发心。乃至證果。悉备此文。而以之专求聪慧何也。
且聪与慧有辩。聪明之谓。不过博闻见。多才能而已。
智慧。则觉心不迷。正见昭灼。能制烦恼而破无明之
谓也。是故聪明者。世閒之小美也。执之则每障乎真
智。智慧者。出世之大因也。得之则何贵乎世聪。礼斯
文者。专以聪明为事不几乎割鸡而用牛刀乎。童行
无知。不妨引进。久修之士。特宜喻此。

** 佛者弗人也

俗言佛字从弗从人。盖弗人也。以其弃国无君。辞亲
无父。不娶无子。洁其身而乱大伦。非人之道。不可施
之中国。此讹也。弗人则诚弗人。而所以弗者。非子之
云也。断人所不能断之惑。證人所不能證之智。行人
所不能行之行。是故尧舜周孔者人之圣。佛也者。圣
正讹集目录¶ 第 79b 页
之圣也。圣且不足以名之。况可谓之人乎。日月四王
乃至无色者。对人而称天。佛也者。对天而称天者也。
天且不足以名之。况可谓之人乎。佛为弗人。其义如
是。尝统论三教。儒从需从人。不躁妄之谓需。儒盖从
容乎礼法人也。仙从山从人。离市井之谓山。仙盖逍
遥乎物外人也。不可之谓弗。二教虽高。犹可名人。佛
者出四生。超三界。不可以人名也。以上姑就子问。实
则佛是梵语。此云觉。奚取于弗人。

** 南无佛

或云南属火。火灭即佛。故云南无佛。或云南方无佛。
惟西方有之。故云南无佛。此讹也。南无梵语。此云皈
命。作曩谟那摩皆得。盖取音不取字耳。又其甚者。以
南为性。无为命。南为天。无为地。南为父。无为母。乃至
阿弥陀佛四字。字字谬为一说。如是邪解。莫可枚举。
愿展转流通。正其讹误。匡邪反正。是名末世报佛恩
德。

** 不生不灭

世人杀生。藉口佛经不生不灭。而言不生则不灭。有
生则有灭。故杀生无碍。此讹也。经言此心本自不生。
亦复不灭。不生故寂。不灭故照。常寂常照。名常寂光。
此当人妙心也。如何将至理之谈。翻成戏论。愚人谬
说。一至于此。悲夫。

** 背本崇释

人见从儒入释者极言赞佛。谓孔子所不及。因议其
背本。此讹也。先德云。孔子者。人中之圣人。佛者。圣人
中之圣人也。此天理人情究极之公论也。非所谓背
也。今有问言。尔父与尧舜孰贤。必将曰吾父安敢上
拟大圣矣。是即为背本乎哉。必欺天罔人而曰吾父
贤于尧舜然后为不背本乎哉。且孔子非不知佛也。
儒谈世间法。只合如是而止。过之则出世间法矣。世
正讹集目录¶ 第 79c 页
间出世二法。互相维持。而门庭各别。不然。缁侣学禅。
何不依大学论语文场试士。何不用法华楞严耶。况
孔子不言佛。而意寓言表。如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此
何道也。西方有大圣人。此何圣也。其尊佛明甚。而今
言释深于儒。正发扬孔子微意。是谓报恩。乌得为背
本。

** 僧称

世人泛以长老称僧。又轻称之则曰和尚。此讹也。古
知识主张一方道场表率众僧。其名曰长老。亦名堂
头大和尚。而弟子称师亦曰和尚。此其名岂易当哉。
世人固知名不知义。而今之僧又复以称长老和尚
为轻已。于是。乃有相呼为老爷者。老爷官府之号。非
僧所宜也。夫舍利目连空生迦叶诸阿罗汉。皆如来
上首弟子。方受长老之称。而释迦弥陀十力世尊。万
世而下称本师和尚。僧当此名。惭愧无地矣。而反轻
之。亦异矣哉。

** 头陀

有既不剃落。又不簪冠。剪发齐眉。号曰头陀。此讹也。
头陀梵语。华言抖擞。具足十二苦行。摆脱尘垢。清净
无染。故云抖擞。佛言有头陀行则我法久存。无头陀
行则我法灭。头陀系佛法盛衰。而乃以异色人滥其
称乎。若夫在死关而发长不剃。如天目高峰大师者。
斯真头陀矣。

** 三衣

有以三衣五条为沙弥衣。七条为比丘衣。二十五条
为菩萨衣。此讹也。凡沙弥时。即当全具三衣。不可缺
一。此在不通文义僧言之。固无足怪。而知教者。乃有
止受七衣。其五条二十五条终其身不办。佛法之衰
相见矣。

** 剃发不剃须
正讹集目录¶ 第 80a 页

有剃发不剃须者。驾言削发除烦恼。留须表丈夫。此
讹也。发云烦恼。则须之烦恼尤甚。须表丈夫。则孟子
所称大丈夫者。乃在躬仁义。贞穷达。一死生而已。张
良状貌如妇人女子。而心雄万夫。奚以须为哉。如是
违佛明制。显异惑众之流。摈而斥之。毋令混迹于缁
门可也。
正讹集


菩萨戒弟子刘慧闻率子性泽施资敬刊

光绪二十四年冬十一月金陵刻经处识
正讹集目录¶ 第 8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