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四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WYG0383-096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二十四
  纪年
   宣宗皇帝
宣宗皇帝名珣世宗之孙太子允恭长子也生而奇伟
宽仁大度身长八尺隆准龙颜大安年间有长人见语
大兴府百姓曰丰王宜王燕既而不见又有道人持方
寸玉印曰以献新君置诸市上而去莫知所在东海既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WYG0383-0961b.png
崩赫舍哩执中召番汉群臣共议所立时亲贤凋落乌
兰用章聂希古皆以为丰王珣(按金史帝是时/已进封升王)乃世宗
长孙既亲且贤且有符兆以次当立时丰王长子谭扎
(按宣宗长子名守忠/谭扎木盖即守忠也)见在京师乃以符宝付之迎立
丰王
九月九日丰王至燕京执中率百官迎拜于道遂立为
帝甲辰即皇帝位改至宁元年为贞祐元年降永济为
东海郡侯拜执中太师都元帅领三省事封泽王(按金/史卫)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WYG0383-0961c.png
(绍王纪九月甲辰宣宗即位是年八月己巳朔甲辰乃/九月六日而此书云九月九日丰王至燕京甲辰即位)
(殊为不合又金史宣宗纪云甲辰即位九月乙巳朔谕/尚书事悉依世宗所行则是甲辰又在八月中此又史)
(之误/也)
冬十月左监军果勒齐讨弑君贼赫舍哩执中杀之
 时蒙古军至紫荆关距燕京二百里执中欲诱其兵
 南至涿易乃聚兵击之蒙古军破涿易至皂河西欲
 渡桥执中方病足乘车督战蒙古军收兵翼日再战
 执中疮甚不能出遣左监军果勒齐以糺军五千拒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WYG0383-0961d.png
 之失期不至执中欲斩之帝以其有功谕令免死执
 中益其兵令出战曰胜则赎罪败则杀无赦果勒齐出
 战自夕至晓忽北风大作吹石扬沙不能举目蒙古
 军乘风纵火驰击之果勒齐军大溃自度必为执中
 所杀遂引糺军围执中之宅突入其卧内杀之退诣
 应天门待罪帝以果勒齐掌兵不欲加罪乃尽收执
 中弑逆之人杀之拜果勒齐平章军国加枢密大使
蒙古军围燕京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WYG0383-0962a.png
 蒙古军别徇河北河东山东诸郡回薄燕京城下寨
太白经天(是年太白经天金/史天文志不书)
宋遣使真德秀来贺登位李埴来贺正旦
 至盱眙而还国乱故也
(甲/戍)贞祐二年春正月宋何九龄来攻秦州大败而还
蒙古遣降人杨不遇刘伯林为将统汉军四十六都统
分军马三路攻下河北河东山东九十馀郡
 时蒙古势盛所将者降人杨不遇(乃蔚州吏○按通/鉴纲目作杨伯遇)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WYG0383-0962b.png
 刘伯林(乃集宁县射士○按元史/云济南人威宁防城千户)同汉军四十六都
 统及大项军马分三路攻败河北河东山东州郡其
 时中原诸路之兵皆签往山后一带防遏无兵可守
 悉签乡民为兵上城守禦蒙古尽驱其家属来攻父
 子兄弟往往遥相呼认由是人无固志所至都邑一
 鼓而下自去岁十一月至今岁正月凡破九十馀郡
 惟大名真定青郓邳海沃顺通州有兵坚守不能破
蒙古约南宋交攻南宋不应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WYG0383-0962c.png
 正月初九日濠州钟离县北岸有三骑渡淮而南出
 文书一囊绢画地图一册云来通南宋请兵守臣不
 敢受
山东群盗并起应蒙古军
 先是有杨安儿者李全之父翁也见金政乱起兵叛
 之蹂践山东数郡依山负海时出时入蒙古军既围
 燕京不能下乃分兵徇山东地诸盗应之
三月蒙古军复围燕京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WYG0383-0962d.png
 燕京乏粮军民饿死者十四五帝遣使议和乃索公
 主及护驾将军十人细军百人从公主童男女各五
 百䌽绣衣三千袭御马三千匹金银珠玉等甚众又
 请左丞相完颜福兴为质帝皆从之使来选女时公
 主见在者七人惟东海郡侯少女小姐姐最秀慧遂
 以予之又令帝乡其国遥拜帝不敢拒又以元帅围
 燕之久未尝掳掠欲得犒军金帛帝亦从之
蒙古军北归过居庸关尽驱山东两河少壮数十万而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WYG0383-0963a.png

 居庸关在燕京之北百一十里关路狭隘有李雄聚
 兵数万欲邀其归途而击之时完颜福兴在军中传
 帝命已南北讲和不许擅出兵于是无敢动者
帝召李雄归加镇国大将军遣往涿州督运蒙古军邀
诸路杀之夺其粮而去
 时燕京乏粮白金三斤不能易米三升死者不可胜
 计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WYG0383-0963b.png
大名守余崇义奏乞迁都有旨集议于明阳殿
 嗣庆王琮嗣安王伸谓燕京规模壮大不可轻迁完
 颜宇乌兰用章曰昔忠献佐太宗灭辽平宋故建燕
 京以龙朔上国为根本改置五京东西南北道里适
 均虑南宋有取河北山东之心每视之为度外去来
 之物其临终嘱付于忠烈王盖以江南为虑及废刘
 豫以其地归之于宋此忠烈王欲诱引南兵为江南
 计也谋既不济仍复故土控压中外莫过于中京今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WYG0383-0963c.png
 上国之地皆已陷失巍巍帝都邻为敌境兵戈朝起
 夕已到京此岂壮大之势尚复泥古而不知变通耶
 余崇义之奏迁都是也大名不知如何乞更议定之
 嗣安王伸曰昔太祖与宋夹攻耶律约事定之后以
 燕京归宋耶律既灭太祖便令如约忠献爱其山川
 广袤风土坚悍力劝自取太祖不从自微服以往归
 谓忠献曰燕京果好但我不欲失言我死汝辈自取
 之今舍之而去是失燕京也张庆之曰与其失社稷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WYG0383-0963d.png
 孰若失燕京伸无以应完颜律明曰他处不知如何
 中京断不可留聂希古曰今河东有太原河北有成
 德中山大名山东有东平河南有汴京洛阳陜西有
 永兴凡此八处皆帝都也太原地瘠民贫迫近西夏
 成德中山亦非久计永兴西迫夏东迫蜀汴京近宋
 皆不如大名得两河之中间崇义葺理颇有规模亦
 可倚恃嗣庆王琮曰今弃燕京而去祖宗山陵尽在
 此地若有残坏公等何面目以辅人子孙张庆之曰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WYG0383-0964a.png
 太祖葬长白(按此言太祖葬长白山与金国南迁录/同考金史太祖初葬官城西南宁神殿)
 (贞元三年改葬大/房山与此不同)今已隔绝卢龙诸陵若边镇得人
 亦可无患为人子孙以不坠宗祀为本若大军复至
 京师必危血食尚可忧况陵寝乎中书舍人孙大鼎
 曰中京便令不可迁亦须暂避俟势稍定然后再为
 迁都计久之议终不决
夏五月丁丑太白经天(按金史天文志九/月太白昼见于轸)
十八日内出手诏曰国有大事谋贵佥同我太祖效文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WYG0383-0964b.png
王之兴岐居龙朔以有天下忠献继周公之卜洛宅中
京以朝诸侯顷岁多虞兵端未巳臣邻思久远之计国
人怀本土之思盍各进言以图长策是日集议于秘书

 嗣王三人既承诏皆无语枢密承旨提举军器完颜
 宗鲁首议曰盘庚迁亳不可效袭平王迁洛愈见衰
 微我国家以雄强战斗奄有南北今一旦示弱远窜
 梁魏以此保国恐其不然古人有言我能往敌亦能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WYG0383-0964c.png
 往外人徒见画河之议欲自燕而南迁谓舍河北以
 厌其欲则河南山东可为国家久计臣恐不然不若
 以宗庙社稷之重与国家死守立于百战之间倘得
 胜势则因机兴复否则固守京都转输于中原使远
 近犹知我为雄强之国臣以为有中京则有河南北
 无中京则河北不可保河南岂能独立乎时枢密乌
 兰用章以再保京城有功人多附之意谓得有人助
 中京不必迁动聂希古中不能平因曰诸公各思为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WYG0383-0964d.png
 社稷计勿怀已私用章本无他意首言曰中京当迁
 已无可议今惟议所都之地可也秘书监兼中书舍
 人俞宪之著作郎雍迪曰枢密之言是矣太原地瘠
 复近北地中山犹燕京也皆不可都永兴太远惟大
 名汴京洛阳可耳惟上所择参政费歆曰汴京为四
 通八达之衢梁宋地平赵氏居之至宣和事体可见
 然彼所以居者资给东南六路漕运今我何仰耶不
 若洛阳为天下中犹有险固可守聂希古曰洛阳不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WYG0383-0965a.png
 如永兴汴京不如洛阳诚可都也但洛阳宫阙废坏
 地多荒圯今若一旦修造则国力不支若止于因仍
 又非所以为帝王之宅汴京宫阙作自炀王缮修之
 后今犹坚完气势差壮权时之宜惟汴则可侍郎宫
 孝迪终以汴京迫近南宋为不宜都直学士孙大鼎
 曰太宗之初平宋也以康王在南知人心每有故国
 之思深切虑之岂不以是为要地也若今日之事势
 则固已久定矣都之何疑宋之用事者非有大志彼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WYG0383-0965b.png
 方以韩侂胄为鉴谁敢议此吾国兵较北诚不如较
 南则制之有馀力耳聂希古曰众议纷纷惟白上以
 定都于汴可也然众犹以宫孝迪之言为疑
帝命遣使往宋督二年岁币
 宋臣真德秀请与我绝使又再至宋迄不予
直院孙大鼎再入疏
 其辞曰古今殊时事势亦异论事不如论意窃惟太
 宗命庄武太子之伐宋也(按庄武太子以其事考之/即干里雅布也金史干里)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0383-0965c.png
 (雅布谥桓肃此书功臣传云谥忠/武此又称庄武太子岂再改谥耶)初至汴京而回忠
 献再往极其智巧胁之以威诱之以术夕虑朝行谋
 始谨终考其设施大略有三汴京既克不忍肆兵诱
 之使至始行废夺召其群从子弟布置耳目搜录无
 遗惟惧颠木之有由蘖将终为国之害不思康王遁
 于河北大军既返宋号复兴天时方暑未可回辙秋
 风稍劲忠献以三千骑径由山东以趋淮甸兵至扬
 州垂得而复失续遣忠烈王越江穷追于海隅以乘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WYG0383-0965d.png
 桴而不及胜负相当势始可虑此其一也宋既有主
 兵交未巳汴洛陜西是为故区忠献惧百姓之难结
 政化之难敷故先王张楚次立刘齐若果争必取则
 复立靖康君使之相持而南自弱谋未尽行忠烈继
 之锐意取江南计议归三京以诱其将兵于平地彼
 保江则河必虚彼若不守河是我尝归之而彼自委
 弃在遗民当自归曲于其主此其二也天会八年冬
 诸大臣会于黑龙江之柳林陈王乌绅忧宋氏之再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WYG0383-0966a.png
 隆其臣如赵鼎张浚则志在于复雠韩世忠吴玠则
 习知于兵事既不可以威取复结怨之已深势难先
 屈阴有以动之遂纵秦桧以归一如忠献所料及诛
 废其喜事贪功之将相始定南疆北界然后方行册
 立确定誓书凡山东淮北之民有流寓于江南及杜
 充张忠彦之家属悉令发还盖惧南北交搆鼓扇生
 隙务令断绝后患此其三也即此三策百年赖之谓
 先朝视河南为度外之去来岂不厚诬于先志盖不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WYG0383-0966b.png
 都中原则故辽之地难定不防卫于河南秦洛则河
 北陜西之地难保今中原之规模既失惟有经画两
 河犹不失为曹魏元魏之时也聂希古读其疏于帝
 前曰当何如乌兰用章曰朝臣谓外敌虽强若力战
 以守中原则河南北皆为臂指之用是护胸襟以保
 心腹此一说也大臣侍从谓兵凶战危万一失利则
 社稷可忧不如迁避以图万全此亦一说也二说各
 有利害惟圣意决择希古正色曰今日之议正要臣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WYG0383-0966c.png
 等与陛下断决若如用章两可之说殊未知其意矣
 昔庄武太子到汴京不克而归次年忠献王倾众而
 南至中山府夜召郭药师耶律乾忠议之忠献以箸
 条三策谓宋帝若率其至要亲属或渡江南走荆襄
 此上策也拣退老弱将集精兵委弃罗郭坚守内城
 以待四方之援此中策也优游不决分守大城此成
 擒耳复议遣一将屯睢阳断东南之援药师曰南家
 皆是书生少帝复无英断未必有人不如姑行及克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WYG0383-0966d.png
 南宋一如所料臣尝怜之不谓今日有此北军已动
 那时莫道臣不曾说因下殿拜求罢职帝令内侍扶
 上用章曰圣驾一面迁动臣等自当死守故京有何
 不可但恐驾到所在敌军亦来耳希古曰臣亦知之
 但兵弱国力不赡使敌军倘至此当思万全之策不
 可侥倖帝曰卿等且退待朕今夕思之众遂退
帝御膳罢诣蓬莱阁观音祠烧香过浮碧池望池南有
二狐相携而过逐之各登树而走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WYG0383-0967a.png
 内侍曰几日此物甚多有戏舞于宣华殿前者帝拊
 髀曰怪变如此不去可乎时宫殿妖异多此类
明日帝以怪变谕执政会河南路统军布萨齐锦者亦
奏乞徙都汴京聂希古袖出敕命乞降诏令大名留守
余崇义汴京留守完颜成章河内都运向琬装备修内
合用物色令河西四路计度人夫车马上蹙额可之仍
命参知政事胥鼎为沿路排顿使
 有皇侄霍王从彝者(按金史宗室表显宗子瓒封霍/王从彝盖瓒之子而表不书)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WYG0383-0967b.png
 复力谏曰祖宗山陵宗庙社稷百司庶府皆在燕京
 岂宜弃之而去帝曰燕京乏粮不能应办今暂住南
 京候一二年间粮储丰足复归未晚从彝乞自督运
 帝不从从彝忧愤成疾而卒(按金史宣宗纪贞祐二/年五月霍王从彝薨)
 时五月甲戌也
辛巳降旨
 会三省及禁中存留文书并秘书省蓬莱院贲文馆
 书籍计用三万车犀玉玛瑙等器计用骆驼三千头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WYG0383-0967c.png
 先发去中山交卸
遣燕王告辞陵寝帝躬祀显圣宫启发
 神主圣像酹爵后皆泪泣
翼日令百官家属亲王宗属皆行
出宫女二千四百人凡三卫兵卒之无妻者妻之
 在上者嫁诸郎将及其子弟
诏户部领度支杜棐内都知省余士侃畿内都转运李
之才护递金帛以聂希古提举行宫一行事务乌兰用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WYG0383-0967d.png
章总领宿卫
以完颜昌为大兴尹兼留守二十八日驾兴(按金世宣/宗纪五月)
(壬午车驾发中都壬午是月十八日/也此云二十八日驾兴与史不同)
 昌送于南顺门外十里伏地不能起帝令扶之且劳
 曰卿家曾大父是开国元勋卿父复死国难宜竭力
 捍禦使此行无后顾忧昌拜泣几恸帝亦挥泪三卫
 近侍莫不流涕昌复欲前送有旨令速回始辞去且
 言事有便宜容臣专行许之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 WYG0383-0968a.png
驾至涿州
 赵何献顿食凡二千舆上令分赐
九月二十九日驾至易州翼日至沧景
 中山守郑之卲来迎驾
十月一日驾幸中山府舍
 郑之邵空诸寺观至者如归
是晚完颜昌奏到
 言蒙古军将动游骑已出入界上仍乞速幸大名庶
卷二十四 第 15b 页 WYG0383-0968b.png
 得中山之兵可以协力
诏太原帅完颜直出兵与岚代兵戍飞狐口
 盖防燕山閒道移河东也
初二日午驾起中山日行五十里至沃州
 大名帅余崇义遣其子士表及同知张琚来迎驾将
 及相一百里崇义至拜伏道左
驾幸大名府舍
 是夕雨天寒参政张庆之与直学士院聂崇朝颜叔
卷二十四 第 16a 页 WYG0383-0968c.png
 靖登铜雀台饮酒赋诗为侍御史李彪所弹各罚金
是夕除兵部侍郎穆日华知大名府余崇义昭文馆大
学士成德节度使右仆射
 诘朝崇义正谢讫与聂希古乌兰用章奏言完颜成
 章在汴排办粗定滑州诸处节节皆有候顿自此平
 达驾宜少留一应百官宗室亲王家属图书财宝神
 主皆先起程但此间与泽潞相近大行诸盗不可不
 防请先遣上国兵防护济河俟到诸处仍发回护驾
卷二十四 第 16b 页 WYG0383-0968d.png
 不可无大臣一人先行
帝令用章同窦耆年先往且欲更进位号
 用章曰臣已过分乞到汴随例乃止除提举一行事
 务耆年副之即日辞
是晚完颜昌奏到
 言蒙古军至昌平复回谍言在顺州大造攻具至三
 日皆遁恐由岚代入河东以迫乘舆臣已报完颜直
 力守南北二关遂如所请施行
卷二十四 第 17a 页 WYG0383-0969a.png
驾留大名府凡几日复自大名路由新卫州渡河
 穆日华办治河船凡四千艘饮食饼饵皆先备办众
 咸称之
驾及济南岸
 滑守率官僚来迎忽闻河东忽递报云蒙古军声言
 二十万昼夜南来过城不攻乞敕河东诸军及河南
 州郡早为防备(按金史本纪贞祐二年五月南迁壬/午车驾发中都丙戍次定兴丁亥次)
 (安肃州癸巳次中山府六月癸丑次内邱县戌午次/彰德府庚申次钜桥镇壬戍次宜村七月车驾至南)
卷二十四 第 17b 页 WYG0383-0969b.png
 (京此书谓六月二十八日驾兴至九月二十九日方/至易州十月二十四日方至汴又从沧景至中山皆)
 (与史不同然自燕京至汴不当涉历/四月又不当东道沧景当以史为正)
二十四日驾入汴京城十一月朔入宫百官班贺翼曰
肆赦仍降罪已诏
 略曰一人无良万方何罪兴言及此流涕奚从朕方
 图大以宅中期与更新而沐化刘伯林李斌杨安儿
 王燕张耀等或尝经任使或曾令征行偶此失图遂
 迷故道朕念先王之兴起尚合南北为一家胡为今
卷二十四 第 18a 页 WYG0383-0969c.png
 日之纷张遂化仇雠于同辙倘使翻然顺命必将加
 以厚恩朕不食言尔当敬听
初七日又下诏
 略曰我太祖武元起于龙朔所用多宗族之英暨太
 宗并有汴京其谋资南北之士不惟择能任事而亦
 立贤无方朕属兹艰难多凭忠义逮兹三十年之间
 科举一遵于彝制胡为四百州之广任使屡病于无
 人已敕有司精于选士凡在见闻咸思奋起
卷二十四 第 18b 页 WYG0383-0969d.png
次日有旨令张师颜等分别文籍书画图史彝器各如
旧制
十一月锁院聂希古迁太傅魏国公余崇义迁太保郑
国公乌兰用章迁太保卫国公张庆之特进濮阳郡公
自馀加恩皆准赦文所降
 自发燕京前后制诰皆孙大鼎及卢之宪二人手笔
 是夕草制罢大鼎在玉堂有诗举似鸿胪卿雍孝孙
 孝孙戏之曰闻有润笔不到罚钱
卷二十四 第 19a 页 WYG0383-0970a.png
 初忠献王尼雅满欲赞太宗都燕司天监郝世才本
 辽臣也精于天文地理忠献攻讨每携以行所言皆
 验谓燕京土燥山远水泉不润可以威守难以文定
 若南征北伐未已此地可居如持盈守成祸变必作
 又泰和有童谣曰易水流汴水流百年易过又休休
 两家都好住前后总迟留至此燕京王气耗竭其言
 验矣
八月蒙古军复围燕京分兵下中原州郡(按通鉴纲目/是年七月蒙)
卷二十四 第 19b 页 WYG0383-0970b.png
(古复围燕京此书上文两言完颜昌奏蒙古军动静一/云蒙古军将动一云至昌平复回其事乃在十月十一)
(月间与此言八月蒙古围燕京下中原者自相牴牾盖/宣宗至汴实在七月完颜昌所奏在帝未至汴之先蒙)
(古军尚未至燕但此书纪宣宗/自燕至汴所书月日皆舛缪耳)
 蒙古大军既归闻上迁汴怒曰既和而迁是有疑心
 而不释憾特以和为款我之计耳乃复引兵南下又
 遣使至汴索犒军金银等物帝皆与之
乙巳太白复经天
九月太白昼见(按金史天文志九月/丁亥太白昼见于轸)
卷二十四 第 20a 页 WYG0383-0970c.png
冬燕京糺军叛与蒙古军围燕京
 
 
 
 
 
 
 
卷二十四 第 20b 页 WYG0383-0970d.png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