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二
卷二十二 第 1a 页 WYG0383-095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二十二
  纪年
   东海郡侯上
东海郡侯名允济世宗第七子也章宗朝封卫王为奉
圣军节度使又权参知政事行省事于河北章宗崩无
子而世宗之诸子惟允济在章宗所嬖内侍李新喜传
遗诏于尚书右丞萨克苏(即完/颜匡)共立之十一月丙寅允
卷二十二 第 1b 页 WYG0383-0950d.png
济即位(按金史卫绍王纪丙辰章宗崩完颜匡等传遗/诏立卫王即位于柩前此作丙寅与史不同考)
(是月丁酉朔至丙寅巳踰月果尔则/史当书十二月即位盖此书误尔)拜萨克苏太师领
三省事封申王诏群臣先缘事故罢者悉复叙用之其
见居官者并增爵位各有差
诏北边连年用兵肝脑涂地贫人困悴言之恻然可令
所在官司存问赈恤
(己/巳)大安元年正月改元大赦天下
二月帝亲祈天告祖宗之灵而誓众锐欲北征听群臣
卷二十二 第 2a 页 WYG0383-0951a.png
之谏而止
 敌人闻帝新立而喜曰彼老懦无能为不足畏也遂
 决意南侵
荧惑入太微垣犯执法(按金史天文志十月乙亥月食/荧惑岁星犯左执法宋史嘉定)
(二年二月乙酉火星/犯太微垣上相星)
秋七月丙申诏百辟求言
 是岁不稔自四月至六月不雨内出宝器及图书文
 画付杂买场卖又谕民纳粟补官时州郡无富室迄
卷二十二 第 2b 页 WYG0383-0951b.png
 无应命闻西夏及北方稻麦皆熟时陜西差稔河南
 高田种不入土独齐鲁之间田差有秋(按金史五行/志承安二年)
 (自四月不雨至于六月雨/复不止此误书于元年)
(庚/午)大安二年春二月诏河东河北沿边募饥民修水利
令所在官司任责
三月诏内外百官条陈禦敌之策又诏去岁荒歉所在
流民失业在处閒地旷土甚多官为给其牛种贷以资
粮候岁有成官司量与收入
卷二十二 第 3a 页 WYG0383-0951c.png
夏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辛/未)大安三年春礼部兼太常卿杜世昌奏请郊天地用
周礼春秋祈榖之制且仿春秋龙见而雩之说劝帝亲
祀南郊与地祇合祭先一日祭太庙于大兴殿
 时张庆之以为不可世昌曰朝廷闵雨偏走群望今
 种多不入土若一岁得稔便可少安不告之天将安
 祷也众以为然遂请行之
秘监邵文虎奏乞州县立力田科
卷二十二 第 3b 页 WYG0383-0951d.png
 初遣使行诸路观田之垦废以为守令殿最
是春西夏始为鞑靼军所攻复遣使求援帝新立不能
救北军至兴灵而返
 时夏亦为我国所扰势益衰弱夏人恨遂叛乃改元
 光定
鞑靼国势益强但居其故地于燕云置行省命其大臣
领之所谓太师国王也(按燕为金之大兴府是时为帝/都云为金之西京大同府是时)
(金五京如故元安得于/其地置行省斯言妄甚)
卷二十二 第 4a 页 WYG0383-0952a.png
 鞑靼之先在元魏齐周之时称勿吉至隋称靺鞨地
 直长安东北六千里东濒海离为数十部有黑水白
 山等名白山本臣高丽唐灭高丽其遗人并入渤海
 惟黑水完彊及渤海为盛靺鞨皆役属之后为奚契
 丹所攻部族分散其居混同江之上初名曰女直混
 同江即鸭绿水之源(按鸭绿江出长白山之南麓西/南经高丽入海混同江即今活)
 (同几河出长白山之北西北行三千六百里而入黑/龙江二水同出于长白而一南一北源流各异此合)
 (而一之/误矣)盖古肃慎之地也乃黑水之后其居阴山者
卷二十二 第 4b 页 WYG0383-0952b.png
 自号为鞑靼(按五代史云鞑靼靺鞨之后本在奚契/丹东北后为契丹所攻部族分散或属)
 (契丹或属渤海别部散居阴山/者自号鞑靼与此可以相证)唐末五代常通中国
 宋初各再入贡鞑靼之人皆勇悍善战其近汉地者
 谓之熟鞑靼止以射猎为生无器甲矢用骨镞而已
 盖以地不产铁故也契丹虽通其和市而铁禁甚严
 及金得河东废夹锡钱执刘豫又废铁钱由是秦晋
 铁钱皆归鞑靼鞑靼得之遂大作军器而国以益强
 方金国盛时鞑靼岁时入贡卫王既立鞑靼主特穆
卷二十二 第 5a 页 WYG0383-0952c.png
 津始称青吉斯皇帝山东两河皆为所收附矣(按原/书凡)
 (于元皆称曰大朝独此条与下条黑鞑靼白鞑靼仍/称鞑靼盖以其文义皆不可曰大朝故也则知凡称)
 (大朝者必出于元/人之所改明矣)
 又有蒙骨国者在女直之东北唐谓之蒙兀部金国
 谓之蒙兀亦谓之萌骨(按下文言蒙古有东西二国/此即蒙古国之在东者蒙骨)
 (蒙兀萌骨皆蒙古之语讹前已于天会天眷皇统年/间所书改正惟此年与后崇庆三年所称因与元初)
 (国号相混姑仍/原文以相别云)人不火食夜中能视以鲛鱼皮为甲
 可捍流矢自天眷间始叛都元帅宗弼用兵连年卒
卷二十二 第 5b 页 WYG0383-0952d.png
 不能讨但分兵据守要害及厚赂之其国亦自称祖
 元皇帝时为边患每遣使以子女玉帛厚赂其国则
 敌为内顾而回师至是鞑靼乃自号大蒙古国然二
 国居东西两方相望凡数千里不知何以合为一名
 (按此书言蒙古有东西二国其在东者即下文言据/金太宗旧地七十二团寨原书天会八年称萌骨子)
 (天眷元年称蒙兀皇统六年七年称肓骨子蒙骨今/改正为蒙古者皆此国也其在西者即下文言北方)
 (之境东接临潢西邻夏国南距静州北抵大人国皆/为所有者原书自承安三年以后称为大朝大国称)
 (其军为大军将为大将使为天使今改正为蒙古蒙/古军蒙古将蒙古使者此即元之初国号也鞑靼为)
卷二十二 第 6a 页 WYG0383-0953a.png
 (靺鞨之遗民蒙古又鞑靼之别部岂其在东者即五/代史所谓靺鞨为契丹所破属于契丹渤海者其后)
 (亦号蒙古与蒙古旧属于鞑靼其后鞑靼诸部皆微/而蒙古独盛于是蒙古之名始著此书谓至是乃自)
 (号蒙古窃恐不然但元史叙其先世事/甚略无可考质姑仍旧文而附论之云)盖金国盛时
 置东北招讨司以捍禦萌骨高丽西南招讨司以统
 𨽻北方西夏萌骨所据盖金国太宗创业时地二十
 七团寨而北方之境东接临潢府西与夏国邻南距
 静州北抵大人国今尽为所有矣又先有邻于金界
 者其部长封北平王被杀其弟继立其子博思巴方
卷二十二 第 6b 页 WYG0383-0953b.png
 二岁大金取归国中养于黑水千户家章宗泰和七
 年丁卯春北平王之弟和卓进贡金国乘其无备醉
 而杀之复立博思巴为王(宋通鉴云鞑靼有黑/白之分此白鞑靼也)遣还
 国始博思巴在黑水千户家见其女悦之至是欲娶
 为妻国中不从博思巴怨怒叛归黑鞑靼以此益强
 渐并诸族地遂起兵攻河西不数年河西州郡悉为
 所破又获夏国伪公主而去夏人反臣事之
秋七月壬戌太白经天(按金史大安元年二月太白画/见经天而是年太白经天纪志)
卷二十二 第 7a 页 WYG0383-0953c.png
(皆不/书)
十八日蒙古军自和龙进直趋山后与我兵战于灰河
凡三日胜负禾分蒙古军三千骑驰突冲击我兵大乱
蒙古军乘之帝急命西京留守赫舍哩执中领军迎敌
于大胜甸执中大败奔还蒙古军至屏口我兵又败
 执中者老将也知兵善战自帝立心常不服至是不
 肯力战其下观望遂大败执中以百骑奔还上怒罢
 之
卷二十二 第 7b 页 WYG0383-0953d.png
九月十四日蒙古军攻奉圣州二日城陷进军野狐岭
统军通吉摩吉达不战而溃
 时奉圣州破蒙古军至野狐岭帝遣平章军国事通
 吉摩吉达同乌兰达将兵以禦之相遇于野狐岭下
 通吉按兵不战日将夕令诸军下寨蒙古军乘我兵
 不备出谷冲突又调一军转出其后我兵腹背受敌
 大恐溃散蒙古军逐之遂大败死者蔽野塞川
冬十月蒙古军至晋山县统军完颜齐锦又败
卷二十二 第 8a 页 WYG0383-0954a.png
 晋山距燕京一百八十里帝遣殿前点检完颜齐锦
 统兵数万出城战又败
十一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十二月一日蒙古军至昌平
 时南宋遣使余嵘来贺正旦道不通而还
聂希古奏请大兴尹乌兰用章榜谕居民使自为计
 时城内外乱甚老弱奔号少尹张天和奏请京城一
 十八门(按此书燕京制度言燕京十二门金史/地理志言十三门此云十八门疑误)随方
卷二十二 第 8b 页 WYG0383-0954b.png
 便自门以出凡永顺东义宁化新兴等县皆有城壁
 许其容受民皆饥冻死者相望翼早諌议余昌世请
 避敌高耆年曰事已至此惟有死守万一足离京城
 敌随后至岂容我有驻足之处
命京城富室迁入东子城百官属入南子城宗室保西
城戚里保北城各分守兵二万凡市庐小民听其自避
 初忠献王尼雅满之有志于都燕也因辽人宫阙于
 内外城筑四城每城各三里前后各一门楼橹城堑
卷二十二 第 9a 页 WYG0383-0954c.png
 悉如边城每城之内立敖仓甲仗库各穿复道与内
 城通时陈王乌绅及韩常笑其过计忠献王曰百年
 间当以吾言为信及海陵炀王定都既营宫室欲撤
 其城翟天祺曰忠献王是开国社稷元勋措置必有
 说乃止至是始验
初七日游骑至城下
 完颜天骥遣中将图克坦奔驰凡杀三千许人去大
 兴门望见烟尘涨天鼓声振地遂急奔回
卷二十二 第 9b 页 WYG0383-0954d.png
是时蒙古军营于城下
 大兴尹乌兰用章分命京畿诸将亟毁在城桥梁瓦
 石悉运入四城往来以舟渡运不及者投之于水拆
 近城民屋为薪纳之城中凡城外有储蓄纵其搬运
 入城不许闭拒
 完颜天骥欲以兵劫蒙古军寨律明不可乃与聂希
 古连日为巷战计
十一月蒙古军攻南顺门
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0383-0955a.png
 天骥设拒马于南柳街日已半黑纵北军入以槊禦
 之使入于拒马内且纵火烧两行民屋街狭屋倒蒙
 古军死伤甚众退屯于南顺门不再退俟火息乃退
 天骥力战而死律明入守内城驾自巡城劳军
十四日蒙古军攻内东城
 以民屋为楼与城上相敌随毁随立城中发炮击之
 金吾卫将军邵邕战死
二十三日蒙古军攻内城
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0383-0955b.png
 四城兵皆迭自城上击之敌稍失势
二十八日遣东安王出使请和且许以公主为婚
 蒙古军曰婚且待别日只是大军至此岂得竟无犒
 劳欲得骆驼三万匹牛羊各五万匹东安王曰此非
 使人所得专当奏之皇帝及晚入禁城以木舁悬入
 帝命议之于明堂殿翰林学士张兴之曰不可彼方
 乏食因我请和复得六畜以为食将留攻不去独不
 见侯景运石头米之事乎因命人取通鉴以呈聂希
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0383-0955c.png
 古曰不可无以塞其意帝曰惟有金缯锦帛可耳
翼早凡悬金缯锦帛三百囊及东安王复出
 蒙古军大怒举缯帛焚之欲烹东安王已而有劝止
 之者
至午攻内城转急
 发火炮击碎西承天门楼又垒木于下复欲沃水为
 冰完颜律明命城上縳大火炬数百薰炙于上且发
 擂木拒之夜遣百户数十人劫蒙古军寨杀伤甚众
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0383-0955d.png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