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书问二¶
书问二¶ 第 144a 页
石雨禅师法檀卷第十八
嗣法小师净柱编

* 书问二

** 与石浪首座

自首座去后。每以入山不大深为忧。故今年春亦欲
掩关以深之。忽无所至。知首座早巳出关住超山矣。
岂技痒之若是耶。朽尚掩关者有四故。一以法门愈
乱愈不可辨。亦且不必辨以正不胜邪故。二者观时
观机。知分知力。恐不知不观。非唯无益。且有损故。三
者屡有不可却之招。恐费周折故。四以行人数十辈
忍苦忍贫。死守不去。唯恐住持不耐久为不安。以约
三年之限为慰诸行人故。但不识首座何所见而入。
何所见而出也。前光明寺有二僧来。一称首座为侄。
一称首座为弟者。俱以老成。俱以吾首座不甘寂寞
为言。今闻迁住。可谓之知侄与弟者矣。虽然倘住超
山。自有别意。非人所能料。则慰我甚矣。前得首座书。
读未竟而象田即念书亦至。彼亦往往以我不复出
为愿。故闻其守益坚语益切。此与吾首座临行与藻
雪言无异也。倘首座之守亦无异。则云门二甘露门
他日普天匝地有不可量者在也。观象田尝以得吾
首座为有同气。为幸为庆。此深有挽回薄俗之度者。
首座又不可不时通气脉。为他日计也。又闻首座每
与人抗此金与石触之谓也。知不可胜而为不可也。
况法门虽属不堪。不久自有定论。何用是汲汲为故。
我于二月十五入关。大书联曰定论。不须下千古偷
安。聊尔约三秋。此立而待之之道也。愿吾首座亦宜
安心而待之。今洞下虽不乏人。但少递相护惜者。闻
永觉师为人颇端。此可幸事。但可赞之而巳。以其扶
律行事不致损故耳。无诤无辨之道正宜今日力行
山居。殿有半功。葵心巳退。执事月印嵌石二公并知
书问二¶ 第 144b 页
众敬愚及数十辈少枝叶可称精进。即鹤凌孙亦颇
能逐队执劳。能久久不退。或有过师之作未可定也。
首座所应承缘事得能修德以化之则无不济者。若
以末为本。我不愿也。目下近远意颇悦从。但以岁俭
为难。禅堂从房一齐歇下。听缘而巳。方今各各努力。
锄钁山田。较首座去时俱巳转生作熟。盏饭可供四
十人。菜圃春收可续绝粮。即堂中主有山鸣。悦众有
维弦。书记有藻雪。普梆一响。草鞋如虎。此山居之近
况也。寄闻吾首座喜之。

** 复黄元公司理

宗风杂沓。王事勤劬。此穷和尚之对极门徒也。承订
梅花开后主人对客。今梅花开巳。主对客巳。有人问
客。如何是主。不识居士何以答之。山中万境虽閒。无
奈诸禅者往来煎逼特甚。此入山不大深之故也。故
限约三年掩关以深之。昨巳偷安矣。

** 与余集生中丞

昨承光顾。使十四年来积想一倾。颇称庆快。及捧读
复黄海岸居士书。至为道不为名。为法不为身处。令
人愧愧不休。几欲薄懒瓒而不为矣。复自顾疏拙。恐
螳努之。取笑于人也。然法门危乱。得居士兼内外而
护之。衲辈敢终默而置于不闻耶。第观时观机。思懒
瓒之尚不可薄也。容山居残局苟完三年。鄙愿得遂
当拼此残质。唯命是从。是至愿也。

** 复章天对居士

每当岑寂时与道侣相集。一咏郁花。令人游梦无尽。
忽接惠翰。畅读花因。欣慰欣慰。爰发孝廉巳先居士
著鞭耶。天华护彩。舍此其谁。山荒失贺。居士能为我
致意否。禅道之衰。今时巳剧。所期入此门者。以真实
履践为先。然后应机接物。妍媸自辨。所以佛祖言句。
大似试金石子。具正眼者用之。任他颂古拈古。转机
书问二¶ 第 144c 页
著语。是佛是魔。无不悉辨。履践不真者未免金鋀易
换矣。居士天性生知。读书之暇又能搆此格外语言。
逢场作戏。无不可者。再得捉膝时一番商确。然后流
通为美。郁花之洗豁人目。见者无不以为不朽之业
也。恨不能多得耳。昨有相知欲为小序。至手当即寄
览也。

** 复曹一蕊居士

前接尊翰及箑头。深知不忘我故人甚。但天各一方。
流光渐远。每一兴怀不能罢。众命千里杖为愧。仲春
得脱云门。入西溪宝寿。非隆庆也。较隆庆深数里。竹
木萧疏。修径不减雪栖。是严印持。闻子将诸公所蓄
以迟某者。忆往与兄辈愿颇不浅。此特为之先导耳。
天如居士两番入山场后后访之。想巳还新安矣。其
冷骨如故。真隐君子也。闻白僧兄独居故里。欲附一
信与天如往。奈又不果。山居初得安懒。几与世隔绝
见闻。故不及为觅便邮。兄有书往。幸达此意。不识何
时来湖上也。闻兄近不乏道交为慰。又得赵居士偈
意更慰。第不即觌面为惜。想真办道人应不便尔休
去。其间出入。于境缘逆顺处定能以不欺自鉴耳。聊
评其意以复。长至边果能一游乎。先附力主做功夫
语二纸一烦致之。嵌石兄近况每同弟打橡栗为安
心法。因续元去。促托笔伸意。翰生栈西兰友兄弟踪
迹。何似有便通。我以慰念旧之怀。世情扰扰。法门犹
恶。有心者能一拣邪正。庶报佛恩于万一。弟亦当于
岑寂自砥。以观其时也。



承书与续元禅友来。如亲觌一度。即以书复续元去。
亦应如见我然。犹未免于一水盈盈之思也。不如天
如兄偷空入山数日。与七十二贤峰分宾列主。谈以
为畅。力穷向上。不涉世缘。令人益珍其为老成。闻兄
书问二¶ 第 145a 页
近况颇细。稍慰。悬悬赵公之约。何以杳然。不可以兄
之憨法带累人也。笑笑。

** 答祁德公居士

秋空岑寂。忽承令弟至。得接尊翰惠施。又知道念日
坚。虽觉喜跃。然犹未能深慰鄙怀者。以居士是大猛
烈人。定能一刀两段。讨个分晓。而肯悠悠说坚不坚
乎。坚不坚则疑信相参。随人上下而巳。宜居士所不
为也。近欲入闽。将有一年之别。古人云三日不相见。
莫作等閒看。想居士自能努力。而不俟衲归。当先有
便羽报平安也。

** 答邢吉先居士

前翰中有一切无心。即离俱病之问。此特遣著语耳。
苟执而不化。则又有无心犹隔一重之语。其疑又何
有巳时乎。真办道人观时观机。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出处听缘而巳。至于功名。宜冷则冷之。离亦一道也。
宜热则热之。即亦一道也。但得左右逢原。何病之有
哉。

** 与蔡子谷居士

世情恋恋。法爱犹觉依依。但不可为愚者道耳。分袂
归。每与相知言及护持金粟之神。馀光岂止被及一
法相而巳哉。不知近日戒酒光景何似。石车兄以雨
阻不及入山。特遣侍者渡江践约。可谓不负先师者。
见时烦为致意。元公居士几日曾相见否。

** 与集生余中丞

承护念。入闽冬复春矣。不识道体健饭否。丛林得人
否。某扺长庆来。缙绅居士俱欣然。诚不虚老居士愿。
华雨监院虽根性过缓。亦称稳当。腊八日付戒一坛。
春新积香仪。续置禅堂一所。张方伯捐俸。结制内外
三百馀。俱精进。拟浴佛解制后同京台诸居士上雪
峰。或可存老居士意。第欲并爨恐不易也。大约闽中
书问二¶ 第 145b 页
法道邪禅未熏。似有起色在。宿愿未酬者。今正是时。
且僧俗望驾如渴。未审肯即扶策否。否则冤有头。债
有主。与山僧有何交涉。衡廷田事势不可复。兹另舍
百金造廊。起手其东边精室。向为人得。今巳力为复
之。以满尊愿为杜口处耳。此间兴废任在居士。故不
得不喋喋也。馀不悉。

** 与季超祁居士

闽中缘未竟而归思动者再矣。虽知僧无家。其如知
巳何。近闻边报甚恐。而忧国忧民之人未审此时作
何话说。阴翌之论斯林下人所深愧也。观令弟才力
里赤片片。终不甘弄寓山片石。巳者居士能佐之乎。
今居士既承当个事。则知向之称隐称逸。可谓前言
戏之耳。古云见道易。守道难而行道复难。况戴两茎
发而居于行守之间。抑又难中之最难。不可不深慎
也。居士勖之。

** 与陈华甫居士

福建佛事喜无男女杂踏之扰。诸乡缙绅俱认真护
念。第衲所深意投老者。唯宝寿拳石耳。况与诸善信
大有夙缘。令人梦寐以之。非勉强也。惟居士力护。以
俟衲归。归期旧约。或半年一年。决不至爽信者。今秋
入闱。定当努力。念我山林人自不能安邦定国。又无
德堪为阴翊。惟居士蠖伸一肩任之而巳。使人人各
发此念而国界未有不安者。居士勿以一人力微为
自怯也。我教谓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消殒。
此虽理路。亦可事推。况居士巳知会万法为自巳者。
则一人自干一人事皆居士之本愿。衲特为饶舌耳。
忝知爱之私故私望之。

** 答陈克一居士

石头南岳上诸祖以人多质朴。故酬对处显多密少。
其真證者即显亦密也。其未證者俱以意通。意通则
书问二¶ 第 145c 页
落知解。即密亦显也。非师家咎也。至于石头南岳犹
显密兼唱。下及五家分门列户。纯贵乎密者。以人心
雕琢殆尽。有错会者。有附会者。真假莫辨。非的悟的
传。暗机圆合。宾主协通者。孰能把住探竿。知水之深
浅哉。所以推此秘密一路。最妙最玄。极尊极贵。使放
僻邪侈。恶魔外道不能假借以乱真。此不得不密也。
古谓威音王以前无师自證即得。威音王后无师證
者尽属魔邪。良有以矣。今居士虽做处质朴。省处亦
真。故见诸祖平实显言。一印印去。略隐密便料理不
下。此过在以显为显。未能显密圆通耳。如居士所印
正脉中南泉之宽廓非外。寂寥非内。及不是心不是
佛不是物等谓无疑。至于斩猫赵州顶鞋等谓不了
则疑信相半。非过量人所自安者。唯居士更过此关。
则一任怀中抱子。脚后登妻。尽是秘密法门。否则平
地上跌有日在。珍重珍重。

** 复赣州嵯峨诸檀护

灵际斯兴。道音远播于桑门。隹声此振。德化潜施于
词苑。瞻贻言而色起。闻高韵以神飞。恭惟诸大居士
阁下心空及弟。气吞秋月之长江。意极无为。法运春
风之百丈。嵯峨古刹。赖檀信而重整型规。寂照宝方。
得法侄而一新仪范。丛林干蛊。祇树金汤。内外得人
而有庆。迩遐获善以无虞。想佛法之隆盛俱让豫章。
思祖道之恢弘咸输庐阜。衲入于仙霞。经三百而游
七闽。目穷水山之势。离乎浙地几十度。而接八行招
归故里之殷。且解富沙之新令。还酬宝寿之旧缘。或
趁春风而笠戴。江西事难预定。或取白门而棹游贵
境。法不先期。兹承宠召。未便专辰。聊申裁复以代晤
言。

** 复王东里总宪

下雪峰满。拟走候道履奈随缘转流。览古汀淹滞山
书问二¶ 第 146a 页
水。曾以数行遣徒代讯。复为永安路阻。至今觅便无
邮。每念华林把晤。若非老居士打开格则的又焉能
令贫道肆口恣心。横拈到弄。为作家相见也。呵呵。冬
制正结。建宁之普明而洽。禅友适至。捧读翰招。住持
三平。不胜踊跃。奈先一日为建阳灵峰邀住。未及应
命而至。然积想未消。终当向百丈漈边与老韩觌面
相见。不烦向侍者处寻消问息也。偈扇伴启。草复不
宣。

** 答考亭朱步紫使君(附来问)

佛曰觉。儒曰睿。作圣皆属思也。六祖乃谓不思善。
不思恶。则孔子九思中间思明。思聪。思问难等独
非善欤。周公夜以继日。思兼三王而施四事。岂非
欲多多益善欤。善何不可思也。关睢寤寐反侧。钟
情窈窕。思果善欤。恶欤。岂圣人独难之欤。且善恶
双遣。思置何处。释亦戒偏空也。抑闻之老庄其言。
上善若水。水和万物而不争。又曰。贼莫大于德有
心而心有眼。六祖无亦欲人忘其争。去其眼欤。易
称无思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此语颇
有会欤。三教一理。愚蒙未能融合。大和尚何以教
之。

人生日用杂念虽多。不出善恶无记三性。出则为空。
入则为有。空为小圣。有为凡夫。唯大根器。大力量人。
以中道第一义谛。不偏不倚。极学穷参。一旦豁然。空
有双销。二六时中。随缘任运。不著于凡。不住于圣两
边不立。中亦不居。克尽巳私。复还天理。如镜垢尽。因
人妍丑。非镜有妍丑也。佛为觉。睿作圣。亦若是而巳。
非属思。非属无思也。非思故寂然不动。非无思故感
而遂通。道之上善。儒之至善。释之性善。非善恶相待
之善也。此语三教真可会通。一言以蔽。又何足疑。若
疑六祖不思善。不思恶。似属无思。不妨深体六祖问
书问二¶ 第 146b 页
意。即知宗门谓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直接
引人之言外风规也。彼以三教学人著于言教。不重
巳灵。去道似远。间有体认。误以思惟测度。圣人境界。
说时似顺。行时却违。不肯将此思惟测度的心体究
一番。故祖师西来。见人说心说性。要觌体举出个心
来。性来。见人思善思恶。要人觌体举出个思善。思恶
的道理来。故六祖问惠明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
时。如何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则知宗
门为人。别有长处。其意非专教人不思善恶也。今老
居士既巳会通。肯于不思善恶处更加参究体认一
番。定知饭是米做。从上疑情一笑而释矣。然参究体
认是又思。思者与思不同。教中先以无思为体。后以
有思为用。尚属渐途。以其不如顿教。以思无思之妙。
反思灵燄之无穷也。故终日思而无思。无思而思。高
登圣域。岂小圣只知无思而凡夫只知有思耶。此六
祖去古未远。尚可如是提撕。处今之世。穿凿殆尽。才
有言语知解横生。不能复尔激发后昆。至使升座指
挥。难为下口。不得巳曲畅旁通。若一味以言遣言。以
理遣理。使人撞入葛藤。无有解脱。此无贵于宗门也。
衲不敢以宗自居。特信宗之妙。或可与老居士同参。
何如。

** 答唐祈远孝廉

昨走数行草草附讯。正恐道驾冒暑。令人不安。忽接
惠翰。殊慰鄙怀。所云弁山法道。居士全始。实赖全终。
然全终惟艰。贵使先瑞兄安于常寂耳。虽云门一脉
靡靡不振。而弟兄之分恒安枘凿者。皆贫道自甘所
致。今一旦僭窃。不唯取笑诸方。亦获罪于常寂矣。况
宝寿虽小。未可遽有庖人之越。万不得巳。尚容秋凉。
一奠弁山。择一法侄主之。一整无诤之风。庶不负全
始盛怀。而且为全终稳策。馀则不敢与闻。向承布施。
书问二¶ 第 146c 页
百不却一。此谨奉璧者。恐蹈伤廉故辙耳。笑复不尽。

** 复弁山诸法侄

丛林者。道德之所从出也。欲行道德。先正名言。名言
不正。道德废矣。今弁山法道巳遍天涯。而狮虫咀啮。
赖以镇安。使愚得以傍观泉石。犹冀略伸管见于他
日耳。恐一番当局。未免迷生。此在诸法侄所宜深护
于我也。况百丈移龛。未曾亲送。二世新迁。未曾遣吊。
万勿复举。杜我将来。常住公物。檀护公书。统此璧谢。

** 与离言法侄

冤有头。债有主。此大众告诸龙天而吾法侄有不容
避者。昨数行中无许多便宜与法侄讨得。若为先谶
焉。兼之护法倾城。即请高踞龙华顶𩕳。则宝寿峰在
西溪深处当赞叹无尽也。

** 复考亭朱步紫使君

一出仙霞。略无宁晷。此佛法之累人耳。至于千里神
驰。梦无迷路。知老居士正入慈恩院里游也。自念形
骸虽远而玉枕峰松终无变色。此亦贫道于居士另
一思路矣。冰轮至。得接惠翰。不异把臂一度。何啻闽
越作同室观耶。灵峰残局。全赖护法为之合尖。其丛
林规矩决意付托来云入室主之。以幻来年老。午星
善病樵之时。想住山恐不与一人肩之。则递相推托。
殊非长策。馀乐助者。助之贫道。则年巳知非。不复料
理常住。明年俟宝寿稍妥。准顶笠一行。一瓢一侍。别
搆一茅于寺之北隅。或资化寺侧。得与老居士啜茗
对奕。拭眼看来云与大众之有为。此又不啻乐死也。

** 复会稽诸护法

向年滥席天华。过蒙内外之护。至今铭佩。犹怀恋慕
之私缘。贫道分惭迂拙。道力浸微。祇合屏迹空岩。任
情丘壑。故拂然渡江。似不再问人间事矣。岂期入闽。
辄尔数年。盖素爱闽山。故有是举。虽彼刹纷及略。不
书问二¶ 第 147a 页
加顾卒。一旦竟归者原为宝寿破坏。意欲粗加修葺。
得把茅盖头。足了一生。誓不欲再现前妆重新旧样。
区区此心大都如是。前渡江登拜。欲写阔悰。复以缘
隔不偶。兹蒙瑶翰忽颁。琅琅珠玉且复有天华之命。
是更欲钟鼓爰居耶。虽达师弟暂避巽床。奈某衰朽。
难承鼎餗。况师侄辈俱翩翩超逸。自能料理。何藉手
一踯躅朽僧渡江濡首耶。万不获巳。一到即行。并候
兴居。聆霏霏玄屑也。

** 复曹石仓侍御

西溪道上。等个人来。十里梅巳脱雪飞花而个人犹
属杳然。忽接翰惠。虽免梅花笑人。终未似把袂閒林。
生我山光也。承命作赞。聊搆小偈塞责。谨书请政静。
闻假归便谢不宣。

** 别夏缓公居士

贫和尚。清宰官。正尔相当。唯损清惠。为受不安耳。贵
境多善信。款话甚殷。此皆赖呵护使然。所喜郡伯政
亦甚善。似不复用头陀法行常不轻行也。至廿五日
始解缆。满拟一造高斋。作数刻别语。闻交游接踵。唯
望风依依。觉新我瓢笠。晤谢有期。为道自爱。华藏庵
朴僧数辈人颇怜之。第怜之以道者。又不得不仰仗
鼎言于郡伯处矣。

** 答王祇叔居士

正卧疾间。高人韵士一时良集。复得居士至。使荒山
生色不浅。贱恙亦繇是起。第愧黄牛橘皮。助话太清
耳。前巳承惠。兹复损米。正当结制。敢不拜领。为居士
结一度禅悦也。谢谢。隹扇如命涂抹容补。不尽。

** 复福城众护法

灵山亲嘱。原为末法之金汤。梓里光招。适惬同仁之
志愿。岂是祖祢不了端因。道种将圆。固渐添锦。聊用
续貂。恭惟诸大护法台下朝廷柱石。乡国观瞻。摅席
书问二¶ 第 147b 页
上之经纶。不难旋转乾坤。拨林皋之馀暇。亦且推敲
堂奥。以治国者治心。无异孔颜面目展。报君者报佛。
居然杨李芳踪。所惜祖庭秋晚。兼之狐迹纵横。愧无
宝剑之横抽。犹藉杵光之镇肃。宠翰来。当重九后。郁
郁菊花新开。期谅在小春初。融融冬日暖。敬酬台谕。
无任溯瞻。谨复。

** 复天宁大众书

于木随身。意在惊蛇拨草。逢场作戏。妙于唱主酬宾。
奈何近日宗风似隆而实替。法席似安而实危矣。佛
恩难报。信施何当。福城东塔既为先师来应。万寿天
宁复因宝阁相招。虽指挥不能推重于人天。登临未
必增辉于梵宇。喜法舟之灵塔犹存。汉官之威仪复
整。移藤不远。觌面非遥。此复。

** 与存忆唐总宪

昨者瑶翰贲临。兼承隃糜管城之锡。奈草野不文。无
以克当。雅惠可胜缺然。蒙君以蚤年掇巍科业。巳追
踪继美。复以慧眼勘破世篱。飘然长逝。此岂高闾门
陈车马之亢宗也哉。行将起九世之白骨。登之宝池
珍域。矧陟岵在瞻。宛然康寿。倘转哀为乐。决疑成信。
只净名庞老不得擅美于先宗矣。拟欲躬吊灵龛。奈
方结制。不便行迈。谨遣监院俚语代伸。并祈老居士
熙熙怡怡。完此一段家风。则光前耀后。虽今日之慈
孝。乃他日之道爱也。耑此布悰。统希鉴茹。无任颙溯。

** 与扶摇唐居士

犹忆曩岁。萱慈遐逝。山僧曾以葛藤一络索向繐帷
饶舌。尔时尊公深道德器。可徵世德之报不爽。不料
尊公便尔撒手。政以继美有人。掉臂不顾。真解脱丈
夫也。拟躬吊灵位。奈时方结制。不便携锡。谨以俚语
半纸代伸。统惟亮鉴。可胜瞻跋。

** 寄次升陈孝廉
书问二¶ 第 147c 页

久向高致。不异大苏乃从小苏边得精神交接。何幸
如之。因忆皋亭桐扣。虽绝响来久。以衲观之。遍山皆
石鼓也。第复俟知音耳。他日既闻。声逸遐迩。当不使
张华擅美千古矣。况渥洼池读书处踪迹无恙。岂慧
业文人多忘前事耶。笑笑。

** 寄稚升陈居士

紫云佛日。两度快谈。草草送别。虽不作世情想。而道
念犹觉依依。不识日来精进何似。深羡师资相契。寻
常巳是难得。况契以道乎。且当仁不让。顿入顿深。吾
宗谓智过于师。方堪传授。岂虚语哉。卷第十八(终)
书问二¶ 第 14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