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序¶
序¶ 第 137a 页
石雨禅师法檀卷第十六
嗣法小师净柱编

* 序

** 香雪遗稿序

昔大阳玄将入灭思无可踵其迹者作偈并顶相革
履及衣寄托浮山远偈曰杨广山头草凭君待价焞
异苗翻茂处深密固灵根远受之一夕梦青色雁晓
起得投子青符其梦大阳一丝复继皆远之力也嗟
乎具足兄与余同出先师之门各天一涯聚首未几
忽言长别亦以如意法衣法卷寄余曰香柏支峰秀
随缘折一枝花开香雪远何必异苗为盖香柏是余
栖懒处也比读偈时屈指其门所游处者为予默静
即念现子数子三年来俱周旋其间余非敢暂疏其
意也今结制天华仲冬无严寒盘铭弟辑余剩语得
香雪录共谋入枣将落成索叙于余余曰此吾未了
事也遂欣然点笔即拟声钟告众曰道得即今句子
即入天华一数道得过去一句即是香雪一流余肯
以香雪作异苗观耶抑非异苗耶请看看若耶水逆
流了也。

** 雪峰语录序

古尊宿剩语如雪峰者殊难多得但其间赵州不肯
处至今疑赚杀入若不是个里转身具一只眼未易
望残蠢而津津也得山林居士以入道因缘纪号于
雪峰梦里云门先师奇之将谓拾得寒山同时说梦
居士亦以梦身奇缘不忍忘却雪峰法脉辄寻诸简
编获玄沙稿请序于先师然犹以未行雪峰语为怅
耳偶从云水拾全帙欣未曾有书付剞劂政山野抵
西禅日也适问及雪峰语录居士跃然曰何缘奇若
此因备述前话并梦中景索予弁言窃谓居士梦入
雪峰见的是紫衣罗汉胡亲到时面目俨然而衣焕
序¶ 第 137b 页
金色脱无主僧说破未免觌面疑生则是录也虽现
成古板在乎眼底一新亦须另著一番话会庶几与
雪峰亲相见乎顾所喜当年原梦于先师者今日梦
破于山野矣。

** 汪子野山中乐序

乐有世间出世间世即身口家事眷属入山林为清
出城市为浊以未参乐地乐实苦也出世亦然以既
参乐地苦实乐也乐地者净土也境缘殊胜也境胜
则触处皆乐无退转繇也此以舍受言也现在何如
一心不乱也不乱则境不能动谓之有主主为何六
字真言也即此六字逼塞虚空虽身口等满前如子
龙挟真命天子直破重围而致坐平也然则禅与净
一乎曰禅无著力净可著力也抑有异乎曰禅从无
主而得主主即有仗忽问正睡著无梦主人何处则
真主现前而不识必欲死关遇缘方识识则安邦定
国矣净从有主而无主无主即空寂故目前法法宝
花行树而不觉必欲亲见弥陀而后回入娑婆回入
则安邦定国矣一异之义如是然此一络索何因因
吾友澹然与子野汪居士交喜居士之为人严身口
以持戒俭家事以供僧对妻子同梅鹤以闭户为深
山乃深信净土而不毁禅并其著述视予予则不啻
搔著痒处矣余愧生不谙音律见人歌辙喜喜至忘
倦故咏居士之作不觉云兴霞举虽不合韵而七十
二贤峰皆响转忆寒山诗谓入夜歌明月侵晨舞白
云居士足以当之谓焉能住手口端至鬓棼棼予足
以当之即此歌舞生则定生去实不去又讵可与愚
者道。

** 南明禅师语录序

昔汇云门先师稿有无趣无幻二大师语录序其中
称趣为仰山再来称幻为临济直下儿孙无趣克家
序¶ 第 137c 页
之子乃知南明大师为幻之嫡传也余初参云门即
入龙居禅席值南师首众重蒙提挈一日遽问曰一
念缘起无生超彼三乘权学等见阿谁缘起有生耶
师与一喝余时茫然夜坐单后过数炷香如弹指顷
始知有做功夫事南师之力也时同席有玄微兄者
又为南师嫡嗣及师迁化余在山水中每遇玄兄聚
旧即以大事为问玄兄以病自谦遁名匿影余住雪
峰尝一接书问再接偈言知巳住持普明矣迨余游
汀州遣礼招至欲行古道逊余上堂余复邀众檀护
迎请升座坚执不允故勉为结制竟成宾主焉话次
复及大事即颓然示疾余日断桥伦一脉至兄止耶
曰不然脱有可兄意者能指出以相示乎余唯唯即
索南师源流并断桥伦历代付法偈及语录一卷庄
读行状益知居常孤洁不肯轻展鎗旗竟以退托终
其身故余不得不凭赃揭出使人知断桥儿孙犹在
也。

** 和栯堂诗序

凡和诗者不超原唱不若无和此余于栯堂山居几
搆而几阁笔也兹读鸳湖兄所和如啜萝岕于酩酊
令人眼目一新实称老手近代禅讲集必有诗诗必
有山居多屐不食丘壑杖不饱烟云纵描写十分何
异矮子观场而因人啼笑哉鸳兄一生肥遁全节避
名故自比于龙山之菜叶黄牛之橘皮其高卧何惭
哉急付剞劂以代招隐。

** 度亲庵序

孝有世间出世间世间资身出世资神世间资存出
世资亡世间资近出世资远为人子者若不会远近
存亡身神为一致而超然于世出世外者何足以语
孝哉凡有身者必有心有心者必知身之所从出有
身而无心异类也有心而不念身之所自者夷狄也
序¶ 第 138a 页
能知身之所自即知有亲有亲始有本有本始有末
如树本生枝叶仍受雨阳以资本未有暂不资本而
能枝叶婆娑以荫覆于人也外道有忘身离念耽空
滞寂者佛必深呵痛叱此不以无身为贵也贵有身
而知本知末本末不离此人子所以不可不孝亦必
不能不孝也虽然永言孝思世有几人嗟乎此儒之
追远释之荐升道之祭祀不撤可不严整痛志不忘
耶古航师仿武林度亲庵事庵为葛屺瞻公舍宅供
佛中设接引弥陀旁设上中下位不论富贵贫贱僧
俗男女各以宗亲牌位罗列香花六时佛号钟鼓晨
昏主其事者俱精律衲僧至今远近缮绅士庶咸欣
然从事谓度亲第一义谛此余发心欲随处举扬于
古师之先而行迟于古师之后故一展师疏愧喜兼
抱敢不合掌敬附永言遐哉古师也既巳超然物表
何患亲不可度而犹深体佛言佛言二亲最神也最
神之言智者参之则度亲之举将见争趋竞赴而梵
宇辉煌殆不烦神运矣。

** 鸳湖禅师语录序

近代禅宗多旋蒸熟卖且向人曰直待龙天推出语
此太平话耳斯何时也敢栖隐耶初闻亦觉心爽更
二十年彼此悟者皆是也三家村土地庙点心铺子
唯恐不售甚至挑糖担子敲锣上门换乱头发铁钉
者又不可胜数欲求如鸳湖兄东躲西逃避名全节
曾不一二见其又患断桥脉微实当巳躬林下水边
炤影珍重故其器之晚成不期自贵余下雪峰以富
沙之普明招余开法余亦为挝毒鼓推出瞎驴拈五
位入三玄绝无剩少及辑南明大师语录叙之知为
临济二十九世孙鸳兄即踏翻船子法嗣如夹山者
三人录师遗语过宝寿请叙并塔铭忆昔云门先师
叙无趣无幻二老录则今日之叙又敢以不文辞耶
序¶ 第 138b 页
随事写神庶使生摘之流与分洞分济者一醒春梦
其中夺食驱牛雷奔电掣当有如张无尽者点出金
刚眼在。

** 严无敕居士山居诗序

诗中有禅者唯奇幻绝人非有关于性命也道人之
诗不真妙悟必多杂蔬笋气易令人作呕无敕老居
士因病得閒日叩大事因缘融文心为禅思和唵㘕
山居诗语语遒迈复多警人心意如流水细听看念
断非老于林下听水二三十年者乌能至是哉此真
诗禅也。

** 陈默公居士诗序

泊舟苕上寄宿溪庵晓窗炤雪人尽称快快应候耳
默公在座歌落花三十韵一助飘瞥忆曾补落花廿
八言不因学士遣黄州彭泽先生醉未休懒向春篱
数狼藉谁知依旧可怜秋殆补菊花也拟更补雪花
饭香催供而止。

** 香幢兄山居诗序

香幢兄代先师座余亦得次僧伦颇称交契及兄分
化槜李真得兼宗说于先师者每托病韬晦结一指
庵吟咏水边远绝四邻若深山谷余亦为名山累了
无定踪时法门既碌碌矣兄自若也余适楚归同鸳
湖兄访之鸳居桐月衡宇相望气味相类余自顾觉
形秽焉及僣主天华显圣住宝寿入闽归法门更碌
碌矣兄犹自若也每一兴怀得不移我北山亦既幸
矣寒松颜色敢冀复青耶客冬作三泖游取道一看
话旧而巳兹主东塔复得披襟领契巳出意外更出
平生法语诗偈一字一珠读不忍置因以山居小册
序梓以鸳兄稿成余亦得董其事耳聊志欢喜敢让
不文。

* 记
序¶ 第 138c 页

** 上虞宝泉寺记

上虞宝泉寺去县南五十里建于唐大中七年咸通
六年赐额寺南为南宝村隔饮牛溪数十武渡溪北
折里许即寺溪西三里即剡溪可通竹筏雨过溪深
则大帆乘潮直泊山趾缘溪东南二里曰牛步以昔
为白道猷骑牛入山处牛隐其地有牛倒形迹江公
亮诗曰乱山深处隐招提古木层阴白昼迷好是道
人岩畔月夜深清照饮牛溪此指其肤近者言其前
后在望则覆卮东山两俱为灵运游乐处若夫云连
台岳波接海涛梯宝泉顶𩕳一览而尽寺之兴废自
唐及今不知几几予庚午年入寺时闻诸乡老曰数
十年前寺经大废国产四百馀亩古册尚存至今俗
呼为和尚田竟为居民所有指旧住僧仁贤曰彼重
兴时仅复山田百馀亩又以乡宦有图风水成讼后
废去复指寺前梵宫池白莲曰此种每年间发居民
无知侵为稻畦今师来复睹此花之盛且欲卒仁贤
之业则仁贤之功不虚矣询昔贤名氏则曰有白禅
师住此不知何许人因忆公亮诗乱山招提之句知
其为骑牛翁无疑也寺有古观音伽蓝二尊是守道
场主见侵害者辄多灵护古磉石板山门石柱旧迹
此不繁述考诸新志款只有三志丛林则有建寺赐
额及废并事志轶事则有大和中郑注在寺出身事
志山川则有白道猷从此入山事新志为神宗时邑
侯大聘徐公所修故凡志废寺概以国初目之其过
于略可知矣抄册又以寺产易为旧田其故又可知
矣有心此道者深念国家多事未暇及此则新刱庵
院不能无故宜以此不朽之迹主之庶使诸方衲子
有所归佛道有所赖即国亦有所补也因记之。

** 复宝寿泉记

戊寅初夏弥月不雨泉井俱涸饭头西土者引锄觅
序¶ 第 139a 页
源直入主山后涧掊棘裂石迸沙而出者三其次者
巳似兔儿梅花虎跑上者笕痕尚存知其为五百年
前所铭宝寿泉也味特香润土人相传饮者多寿盖
指此耳诸禅侣争以偈呈以美西土之勇焉余乃向
疑井在怀远楼下其阴重易使人病即室后小泉雨
过浊不可煮兹得此知井上之铭皆后人衰相不求
源而源愈没矣今当填井废小泉移铭以复其源俟
夫有福者来他日千钵盈盈即真石田再世也诸禅
侣其深识之识毕大雨三日予复为之歌曰入虎窟
探蛟宅棓棘烈荆身不惜虎跑锡卓何足奇顿令锄
齿生津液阁下井室后泉细品情知味不鲜不似厌
常新可喜寻源意在石田边竹苗枯秧苗死山下人
家望云驶一雨三日谁之功能令枯者荣死者生夭
者寿病者起吾聊以徙其碑复其古记其事而巳。

* 铭

** 调象庵越山兄塔铭

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却之不后引之不前所好者道
进乎学也才既吾竭恩爱自舍越山峥嵘实称其名
朋来以乐未免于情缝掖思裂髭发思截会稽云门
中有古佛挈侣辞家岭出仙霞不惜脚指却笑玄沙
登云门堂遐契于夙摆坏金锁香象踯躅叶落思根
酬及至恩还乡一曲友谊复敦鼓山灵骨蔓不可觅
祷于北林舍利涌出建宰堵波结茅于窝通霄古路
剪藤伐萝虎窟狼窟百废始葺遥迎博山躬为辅弼
溯流建川盟结死关老矣瓶窑指画其间复归屴崱
调象为适象王回旋度生事毕有塞优婆仙陀纯陀
永佩遗则塔样峨峨我铭其上不几点污。

** 林孔升居士旅庵铭

二界旅泊贤愚共处吉凶系焉趋避取与爰有居士
结庵以志占旅之易在九之四良哉至道惟嫌拣择
序¶ 第 139b 页
素位之思安往不适。

** 方竹拄杖铭

内法于天外法于地以礼节之逢场作戏。

** 拄杖铭

迷为彼用悟则用彼两端忽超此公之旨。

其二

山无高下水无浅深穷玄极奥资尔行吟。

** 碗铭

虚而能受应量无咎饭食巳讫勿存窠臼。

** 龛铭

天地一龛一龛天地因坚固物置不休器死埋则同
生埋则异生死一如离出入际。

* 跋

** 寄浮法师手书华严跋

寄师以亲老不事远游甘隐法华山坞于织履之暇
书此大经点画从虚精孝思中流出故严谨之气开
卷挹人观其轴终愈整使龙树当时以上本品偈传
诵人间寄师见之或未以为繁耶昔子瞻谓颜鲁公
书雄秀独出以其精神盖有感于以死赴国之时也
而寄师其严谨独出者欤。

** 心海师数珠七翼跋

一集春雨古涧流香究其所自费我商量提起数珠
举似亦易欲理其由与水何异座有耆宿胸自渊博
寻流得源其书可读嗟彼世人日用不知今也百八
颗颗可思或显或密深入理窟如杂宝丛无所不摄
读罢联末雨歇花芳梦亦就醒枯木欲狂。

** 严印持居士日记卷跋

记功论过凡有心者俱可能之至于无功之功无过
之过俱不可能也今居士日记大半从本地證得所
书师友法言如人饮水冷煖自信自信信人何过之
序¶ 第 139c 页
有哉无过无功则孰曰中庸不可能也我故曰居士
能之。

** 唐祈远居士所蓄关虚白山水图跋

以见山忘道之说遂废幽寻者此俗子也何足与语
道尝见袁石公有听水无荡思爱山无热颜之诗何
止深于山水亦能深于道矣余行脚时于山水不啻
如头目髓脑南岳匡庐天目黄白台宕出入瓢囊者
二十馀年然亦不费苦参而转烦恼作清净如明师
如良友然迩来尝以湖光溪色远嶂平林指点向人
以振西来祖意人往往曰吾因是而见道矣忘山矣
我亦曰此俗子也何足与语山水今从江南云门迁
居閒林宝寿山坐七十二峰楼上戏作赵州水法间
以子瞻枯木竹石缀之至苦无知已忽祈远居士以
关子图索题开卷三丈烟云吐纳不知其几千万里
长江太湖石山曲折种种毕具兼读后跋韵极可称
二绝遂书此于卷端请视诸知巳我衲辈鲜知此者
知此唯径山雪峤师耳雪师见此定当点头曰此三
绝也。

** 真歇了禅师碑尾跋

物不速朽曰金与石金石匪坚以示灵宅灵之起伏
人之贤愚得人则引失人则漓爰有禅士字曰虚量
讳曰慧明能起塔样塔既祝融铭亦丙丁遍告同志
数年克成一字一句无损无益我为合掌以记时日。

** 省眉禅士书华严经请跋

拈来皆是用去无疑无内无外孰能辩伊一微空处
众微若为譬如春至花敷枝枝一枝受暖万木依依
秋风叶落归根何知人之履践七通八达是大丈夫
两眼斯豁具大总持无所不摄尝海一滴识全海味
会全海波归一滴义只在毫端变幻无际作如是想
书经有地杂花荣荣菩萨宝髻髻中明珠书得也未。
序¶ 第 140a 页
石雨禅师法檀卷第十六(终)




(嘉兴府香萃庵等雄捐赀壹两
东塔浮璩 祥符普闻 选胜净仪
 法华寂涵 楞严海坤 各五钱
照内牲鉴各参钱普忍净照
 各贰钱五分)

(绍兴府天华寺智孝五钱)
序¶ 第 14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