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行状¶
行状¶ 第 368c 页
布水台集卷第十六
住明州天童寺匡庐黄岩沙门道忞著

* 行状

** 明天童密云悟和尚行状

师讳圆悟。号密云。荆溪蒋氏子。四岁有成人之度。坐
若禅思。八岁知念佛。每至春三二月。辄动世间无常
之想。念尤猛切。二十六岁因阅坛经。发心参究。计明
大事因缘。二十七岁负薪过山弯。突见堆柴有省。三
十岁弃妻孥。从幻有传和尚脱白。执爨负舂。身任众
务。不以为劳。独念己事未明。岁月飘忽。为之积忧成
疾。三十三岁纳僧服。矢明此事。告传掩关千日。传虽
屡变徵师。师固未尝爽厥玄旨。然传独不肯师。师亦
终不自肯。以目前昭昭灵灵。一似有物。如是者复六
载。一日。偶城归。过铜棺山顶。豁然大悟。觉情与无情。
焕然等现。觅纤豪过患不可得。师故常论剂限所悟。
即有向上向下。最初末后。如世尊睹明星。初祖契拈
华。还有向上事也无。还有末后句也无。诸方谓埽除
悟迹。取东坡手忘笔。笔忘心为喻。老僧直不谓。然尝
有颂云。迷悟都来第二头。个中唯悟可为俦。若还一
息不由悟。触境依前随事流。五祖师翁靠此一著子。
如座须弥山。圆悟道。暂时不在即不堪。良有以也。其
悟处剋的如此。时传和尚己先入燕都。四十岁偕报
恩修特往省觐。传见便问。老僧离你辈三载。还有新
会处也无。师即出曰。有。传曰。何不呈似老僧。师曰。一
人有庆。万民乐业。传曰。你又作么生。师曰。某甲特特
来省觐和尚。传曰。念子远来。放你三十棒。师珍重便
出。一晚。同众侍立次。传曰。如人落水。坐观成败。不救
一救。师即推搀众兄弟出。众不从。师曰。争怪得某甲。
又一晚。问。是大尽小尽。有者道是小尽。有者道莫是
大尽。师曰。敢保不在历本上论量。嗣是传故为师示
行状¶ 第 369a 页
以师王迷子之法。师亦为传。纵以狻猊返掷之威门
外人见方心魂欲死。而传与师。师资相契。己超然情。
谓之表矣。四十二岁。告传还南。上天台。探禹穴。为周
海门。陶石篑。王墨池所赏识。三公皆海内人望。复留
神空宗有素师与之本色相见。脱略窠臼。益敬服师。
师后道化阐于海东。由三公始也。四十六岁。传返龙
池。师因归省。传问。你到诸方。曾见什么人。师以脚打
地。以手拍膝。传曰。你许多时一些气息也无。师曰。和
尚疑则别参。传乃挝鼓集众。付师衣拂。师坚辞不受。
传诘其故。师曰。待师天年。然后行止听缘耳。复命师
及修。入室属累。扶持佛法。师即呈偈曰。若据某甲扶
佛法。任他○○○○○。都来总与三十棒。莫道分明
为赏罚。传由是默喜。以为倚。以支临济也。四十九
岁。传殁。师心丧。席苫枕块。如丧所生者。三年。五十二
岁。心丧毕。众请继传开法。乃升座。举扬号令森然。至
若提唱本有。指踪极则。皆前此诸方所未见闻者。盖
禅宗自宋元以还。嵩少之庭。久己流为传习。即江西
湖南别有商量。浩浩匪绵在工夫。即密在话头。列圣
纲宗。至为绳墨死尽。不道无禅。只是无师。天盖假师
一掀翻露布。洞示真元。后三十年来。说法之式骎骎。
复返正始者。师实启之。自此出世。六坐道场。祇以一
棒接人。如大火聚。触著便烧。如太阿剑。血不濡缕。如
金翅鸟。劈海直取龙吞。使学人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琉璃瓶扑落粉碎。摩尼珠蓦面白拈。唯馀条条赤手。
又遭截去。升天伎俩。枯竭无馀。掷地金声。不暇回顾。
直饶乾坤大地。草木丛林。尽为衲僧。异口同声。各置
百千问难。棒头一指。靡不结舌亡锋。三贤未晓。十圣
罔通。等妙二觉。曝腮龙门。更饶佛来祖来。不可放过。
超佛越祖。放过不可。大矣哉。一切众生之平等寂灭
光明幢也。住五年。百废具修。以故山行道意殊不乐。
行状¶ 第 369b 页
一日因事上堂。举话毕。良久曰。者里无人證明。且向
别处寻讨。下座便行。五十七岁。游匡庐。将之衡岳矣。
天台诸山削牍迎住古通玄寺。茅堂草座。山衲十数
辈。师为朝参暮请。一如坐大宝坊。俨临万众无异也。
五十九岁。复迁金粟广慧寺。破屋败椽。始或饘粥不
继。居六年。远迩来学如赴召。师无作无为。而大厦崇
成。食堂几满万指。初师出龙池。梦至一处。见巨井。足
饮千人。适盖亭其上。有伟衣冠者进曰。此师住处也。
金粟故有千人井。盖前定云。六十五岁。复循闽人之
请。阐法断际。故山曰黄檗者仅五。阅月返。度岭而甘
露滂濡。群萌甲折。有男子盲。无所见。向师求示。师为
开觉。其来也扶杖而至。其往也掉臂而行矣。清漳王
大司宪志道亦致书。通所得曰。法锡南来。遂令黄檗
千年道场俨然未散。祇此道场。非古非今。然不因师
来。争知非古今也。大师为人不惜身命。宁使丧身失
命。终不为开第二门。彻骨彻髓。独超千七百则。而远
近传者多作棒头商量。或言可度有智人。不可度无
智人。或曰止可度未悟人。不可度己悟人。如此等见。
苍天。苍天。敝漳近有僧归。述六月一日上堂。若汗淋
淋时是乾爆爆时如何。若乾爆爆时是汗淋淋时如
何。此是向茫茫无可据中抉出人人眼睛。令他自见。
其法施之。惠及四众。皆此类。六十六岁。又应鄮山阿
育王寺。先是明州黄司李端伯。久参寿昌不契。因赴
春闱。小憩匡庐。夜坐有省。然开口则碍。虽屡激博山
莫去膺。至是赴官。见师语。大惊异。因多方请师。具道
所以愿见之意。师乃就之。故开堂日。指法座。者便是
司李大护法于庐山开先寺撞倒底铁山。今对人天
众前扶起去也。还见么。遂升。一众哗言善。司李亦脱
然首肯。故为师作真赞曰。菩萨面。夜叉心。恶声流播
满丛林。禹门浪急龙腾处。翻转山河大地沈。佛也打。
行状¶ 第 369c 页
祖也打。眼光烁破四天下。阿师大似败家婆。教得孩
儿会相骂。牛头没。马头回。狂风骤雨满天来。四方八
面相追逼。纵有神通掣不开。行脚僧。会不会。脑后一
槌百杂碎。沙界众生结大冤。秃奴忒杀无惭愧。风颠
汉。老成魔。诸方那个奈伊何。岩头独现大人相。直向
德山头上屙。然师殊无肯可司李之意。一回相见。必
深锥痛拶。不以檀越作从官。少为假借。微独李也。方
侍御震孺谒师天童。语及工夫不切实。师劈面便掌。
方矍然汗下。遂呈偈曰。倚墙靠壁多生迷。赚海偷天
似也无。劈面原来真个热。更从何处说模糊。与王大
司宪之言前荐得。一皆要津把断。宁使生身陷地狱。
不将佛法当人情。师之绝情离识第一相为人为若
此也。住鄮山三月。复为绅士与司李请住太白名山。
当是时。师腊既日高。寺规模又极宏大。建炎之殿上
干云日。一朝从草莱中欲斩新扶起。师固谦让。未遑
也。乃不数年而幻出宝坊。飞楼涌殿。万础千楹。崇宏
壮丽。冠绝一时。然尤不足以居来学。计袂连踵接而
至者。极衣冠之国。达羁縻之邦。公卿贵人。接足顶礼。
魋结编发之君长多自重译函书问道。由是名闻九
重。将葺长干大报恩寺。缵成祖文皇之绪。俾师唱道
留都。师以老疾。愿终林麓。再辞不赴。识者尤为叹服。
盖师生性刚直。壁立万仞。意有不可。撩起即行。门弟
子有持某宰辅书住某院者。师深痛绝之。尝语学者。
贞观向道。欲瞻风彩。上表逊谢。往返三四。引颈就刃。
神色俨然。吾敬道信大师。茅茨石室。累烦圣主。且请
前行。吾从别道。澡身净发。结跏趺逝。吾敬汾阳无业。
休心息念。断绝攀援。赐紫及号。力陈昔誓。收付有司。
恬然受刑。吾敬芙蓉道楷。牢著草鞋。腰包住院。去就
之间。轻同学子。不为蚖蛇。恋彼窟穴。吾敬应庵华祖。
魏国弘基。欲为龙池标师一扁。直峻辞谢。却他可知
行状¶ 第 370a 页
矣。故师住天童十又一年。拂衣者三。皆为缁素。强留
而止。至辛巳年秋。幡然出门。万众挽之不可。将比云
鹤。遨游海天矣。为祁大中丞彪佳与兄骏佳要止别
业。故栈绝往来。省师酬应。然四方问道者日户屦晨
满如市。莫能禁也。七十七岁。明州宋海宪特遣使迎
师还山。且托中丞劝驾。不得己过甬水。以天童属累
宋公。径取道入天台。仍住通玄寺。通玄山纡路僻。涧
肃林寒。又颓废久。师旋为葺理。而学者力作攻苦。加
诸驱逐。有仆隶所不堪者益亲依奔赴而至。至孟秋
七日。师以衰顿之故竟尔趋寂焉。世寿七十七。僧腊
四十四。六坐道场。说法二十六年。化溢支那。言满天
下。以至日南景慕。海外钦风。且祠奉为中兴临济之
祖矣。乃晚年悯世说法者多陷牛迹。著说累数万言。
极论之不己。若是其龈龈。何也。师固曰与之直辨到
底。待他开口不得。枯竭无馀。无可奈何。彼自心折而
休矣。故彼曰身见则以身见激扬之。曰一橛头则以
一橛头发挥之。曰极粗一棒则以极粗一棒整顿之。
或援古德机缘。即折之以古德机缘。或攀从上纲宗。
即谳之以从上纲宗。或流为世谛言谭。纰说缪论。即
断之以世谛言谭。纰说缪论。唐子元竑有言彼示与
师轧者。其人大都负大力深智。鸣钟鼓。撼山岳。以相
加遗。而师晏然踞坐。张空拳而八面应之。攻者屡变。
应者不变。无不给也即无不摧也。便后来聪明辨智
之夫。知此道果不借他力。废然失其增上慢心。頫首
以入炉鞴。其知言哉。卒之师说出而风闻寰海江湖
闽粤之人。虽厌饫保社。操鈯斧。而山边水边者莫不
怃然自失。愿就弟子之列。其与师轧者。至为狂詈。为
凶短折。为吐光红烂尽。真枯竭无馀。无可奈何。而大
慈摄受之心师终无间也。师凡瓶锡所到。万众喧阗。
瞻礼恐后。晚居太白。奔走天下。如一佛出现室中。未
行状¶ 第 370b 页
尝以颜色假人。语言文字。罗笼学者。当门踞坐。如西
河师子。人与非人。蓦头生按。又普请烦重廿里河干。
不时输运土木之役。半出学人玲珑岩。负薪鸟道嵚
崎动。致头破足伤而众等堪忍依止。辛苦都忘。一时
英灵毕集。号曰僧海焉。其嗣法弟子受师记莂者自
大沩如学。邓尉法藏以下一十二人。过此以往。若招
手横趋。窥鞭即去。凭云汉以高视。入西山而不还者
未之或知也。盖师生平以真实心行真实行。悟真实
道。说真实法。化真实众。方其始贫食力也。耕稼陶渔。
无不备尝。继而出家。苦为生死事大。历一十三载。穷
神极虑。心力俱疲。然后打失从前。唯觉情与无情。焕
然等现。当其焕然等现之时。无复情与无情。差别等
相矣。所以折旋俯仰。咳唾掉臂。乃至垂手为人。策诸
学者。搬砖运瓦。挑土拽石。或喊或骂。与人诘。与物诤。
固无事而非真实法门者也。复不以言教。而以躬亲。
名利视若浮云。金帛等诸粪土。故凡在及门。非甚不
才。未有不孤芳自树。开凿人天者。今一十二人外。如
四明智远。白云悟西。皋亭智蕴。武林寂然。双林海怀。
翠岩通哲辈其选也。然则师承夙智悲。为法舟航。又
奚俟神告朱君(上申)。而始定其为慈受(深禅师)后身哉。崇
祯十六年癸未。门弟子建塔天童。迎师全身归窆幻
智庵之右陇。适霖雨经旬。泥泞没骭。而道俗哀哀奔
送者万人。非师化育之深。曷由臻此丛林公论。师以
卖薪出家。遂传衣钵。有类曹溪。求道猛切。深彻法源。
有类高峰。以一宗镜。炤空万法。有类永明。圣凡彼我。
等心一视。有类元圭。豪贵当前。临机赠掌。有类三角。
至于力争祖命。靡爱厥身。旋岚偃岳。弗震弗戁。其黄
龙大慧之流。亚与崛起寻常。中兴济北。倾企穷八表。
芳躅映千秋。夫岂偶然者。

门人道忞谨状

** 开先若昧明和尚行状
行状¶ 第 370c 页

师讳智明。字若昧。海陵毛氏子也。父为郡小吏。没广
陵。故师驱乌广陵之东隐精舍。方数周。而都雅白皙
眉目如世所画善财者。其师爱怜之。少不以绳墨削。
广陵故豪华多。少年日牵引为斗鸡走狗。弹棋六博
之事。师既生长任意。便与人博。辄争道不让。其人怒。
欲鼠牙。师而窘辱之。师大愧畏。家有仆善。缘得徒步
日三百里。乃挈之游。奋然登金焦。过南徐。将踪迹天
下名山大水而问途焉。莫宿银山庵。见其徒方经营
相嘈杂而方来又憧憧不己。怪问之。曰。山门将延三
大师讲首楞严。四方英贤戾至。子远近谁里将不为
法来乎。师闻而疑信半。且曰。吾将观焉。旦日趋堂司。
视门榜一楞严。必稔前五卷者与床历。师从未闻经。
有所谓楞严者。复卒不得楞严经。既而购求乃得。楞
严者诵则展诵如故。诵不终日诵而前五卷者己如
建瓴下矣。于是竟诵。乃大师至。至则人人奋厉欣勇
见。师反感切涕慕淋襟不自禁。卒仰天于乎。誓如今
大师者而师志始由三大师决焉。三大师者雪浪恩
和尚也。恩辨慧滉漭无涯岸。苟其词河下注。则谷陵
深高易面。况泐名相之石。齧章封句守之堤。故当时
三宗之学几明。而一世俶傥瑰伟之夫。亦罕不揵鬐
奋鬣其门。恩一尺箠赴之罔假。唯爱师超逸。虽师受
如响。然恩未尝不输。壶奥见渊。微盖喜海。有再授之
经。三车负独闻之说。故及门竖义。则后至先鸣。虽一
时崭然见头角者。亦自逊其捷足矣。师既纶贯诸部。
慧声日远。则慨然自命曰。嗟乎。戒急乘缓。止可自利。
膺城自守。亦不可利人。某微大师则沟中断耳。不及
此兼利所以报也。吾将为四战之国乎。乃南走越。北
走燕。纳尸罗于云栖。叩禅扉于紫柏。既而闻其徒之
老有善百氏家言。汉人魏人。开元贞元之体曰尧山
者。复跃然起曰。于乎五地圣人习之矣。不曰雅思渊
行状¶ 第 371a 页
才。文中王是不可失。于是日夜趍太行。瞻伊阙。徘徊
伏牛。物色其人于古涧寒溜之下。卒获其善者而还。
于时则有南郡之命。紫柏之挽。不得固让。益作而曰。
嗟乎。吾所学欲有所用之也。用而不蓄。将竭久矣。吾
欲为吾用地也夫。乃陟匡庐之巅。放赦馀闻。思泊然
禅寂者三年。复循山之阳梯空杙险而上。百折得所
谓古黄岩者居之。又十年。爱其山川秀美。且有终焉
之志。而星渚都人士则又以开先挽矣。当是时玄学
日亲。四方劝请之命日至。言默而道光。身隐而名随。
珠媚于川。玉润于山。师盖无意也。一以慈炤临之。不
猥附合。亦不皦绝离故。来而畏敬。去而慕思。死而哀
人父子。感往昔虽墓之木拱矣。如始亡。皆师有以致
之也。师学始汜滥。终渟滀。而究则净极光通。如撷奇
探胜者造幽岩。出深壑。霄然洞开天际。頫而视下。则
千里一目。揽不盈掌。盖其所眓者高。故其所指者远。
圣言渊博。学士俴夷。苟非忘筌。谁与见谛。然尤厚行
而薄说。虽极辨海波翻。终则咨嗟感发。间有一座之
间凄惋不胜而去者。生平以尸罗为足。禅那为腹。首
楞严为清净宝目。其入匡阜时与三者偕来。而黄岩
则自谓于首楞严有深證。榜所居曰。智光者志證也。
故丛林有昧楞严之称而学者无异词。师道被东南。
因在黄岩。缘在楚。然其间则皆若前定。一昔。黄岩有
黄冠者来曰。我。许氏之苗裔也。旌阳谶后八百岁多
得道者兴散林莽。同时仙去。我师命我当建玄元太
乙之坛。于此从徒。数十畚锸俱具。师乃祷后山之龙
与之约曰。雨我也。晴则君让君。我则去矣。俄而云生
剑岫。风雨至骤。撼山庄。雷电挟屋焉。羽人惧曰。噫。佛
氏之宫也非我有。然师殆非常人矣。郢之役。阳朔安
居。蕲春僧后至。度失期。间行甚迫。夜宿荒陂。有告者
曰。昧法师期改矣。孟冬八日也。我乃其卫法者。既而
行状¶ 第 371b 页
梦师升座。服布木兰色。伽黎面黄。发绀如蠃。盖佛也。
及至果然。而师衣如梦衣。故楚人至今尤敬虔焉。其
走燕时。侨旅邸。有善许负之术者隔垣闻师声。惊曰。
此宜擅大名。何为者。趋谒则师也。结驩而去。早岁孤
骞。自喜行往。一橐中载寂音僧宝传。当山水得意处
则出而吟哦。既又顿足拊膺曰。嗟乎。我独不得与此
八十一人者同游哉。则又泣。复傲然挈之。而往穷山
绝涧至不能前。复又还遇岐路。则脱屣占之。往往多
获道。中岁则精严玉立。有类清凉晚忽超放。又类枣
柏。众固疑之。莫能测也。然规学子甚详。有携其室洒
来觐者。班其师之下拜之以为渎无人。师训立斥之。
瓯之温岭来聘。享礼有加而无主状。则曰。此慢而货
我也。货而可行。如我法何。摽之使去。其惜大体多此
类。师刱自襄南。终至秣陵。中间或荆或吴。或瓯或越。
说法三十年。大小经论四十馀。座四方遗问无虚日。
身以外无长焉。去来不晨。豫意至则行。追随者方喘
急而师己莽苍在望矣。崇祯四年夏五以开先殿事
游西昌。忽示疾于净土兰若。六月十日手勒别诸护
法状。洎门人弟子遗诫。函封己。自诣龛室跏趺。笑谓
众曰。我且试耳。遂奄然坐化。世寿六十有三。僧腊五
十。有八门弟子奉龛归开先建塔。葬全身于黄石岩
之前。双剑峰之下。体先志也。盖师每叹此山水丽峰。
铦文中武外君子哉。增人志力。居者多得道云于乎。
师生而孤婴出家。踽凉萧寺。辛苦万千重。以内无说
德。外有赏心。不自殄灭足矣。乃能起劳侣。奋行间。登
觉者之城。休宫止舍。莫之与禁。当师之隆结轶玄途
追亡逐北以紫柏之陵。轹无严亦曰。昧公天授。迨其
燕。坐黄岩。山若为高。水若为深。当世仰之。若庆云焉。
乃晚年喜建灵庙。恒暴露于外。竟不克愿而终。何也。
语曰。人能弘道。其如命何。讵不信哉。然驰走学者三
行状¶ 第 371c 页
十年。名震公卿间。一以游戏。三昧行心。死生若脱。岂
曰法杰亦人雄哉。师有智光空响诸集行世。嗣法门
人若干人。剃度弟子若干人。忞不天。依师得度。开发
蒙昧。咨决于外十数年。乃今仅得与于执斧之役。恐
师行业将放失。后学无所考镜。窃闵然不敏。葺馀论
次。为乞铭之状。尚冀有以传师焉。

道忞谨状

** 故兄知广西平南县事文林郎亦采林公行状

公之先由殷少师得姓。世有显人。曰颖为晋黄门。曰
茂为隋右丞相。仕于唐。曰藻为江陵府使。仕于宋。曰
訔为广州司户。仕于元。曰诠以解元除评事判潮。自
黄门入闽而子禄守晋安。因家晋安。司户值幼帝播
迁。起兵会张世杰讨贼。卒于军。而子迪因家南海评
事。既迁石壁。卒于官。葬大麻。而子孙因家大麻。由大
麻迁新丰里。则公始祖八十八者也。公讳淳。字崇古。
曾王父山。王父一嵩。皆有隐德。不仕皇考。时庆则咏
歌白沙陈文恭之风薄。进取止于庠。唯公幼耽学。有
能文声。声蔼郁甚。凡十就棘闱。弗第。卒循资铨选。得
广州司训。凡八载。弗迁。大吏廉。知其能。则交章荐。稍
迁广西平南尹政。成例得州牧。以不能媚权。司方垢
索毛吹。冀中以祸。卒之无纤豪挂议。则以不及去官。
凡公如此一裁之义命。无谄上之容。躁进之失。盖公
为诸生时。方慨然于周公。孔子。孟轲氏之传。而环岭
以东秉觚牍者。则以公文为模范。一时贰州牧伯与
荐绅先生之家争致师席。其百里重趼趋门下者岁
不止以百数。然公卒教之以孝悌忠信无倦。有贵人
子骄公。自以为不狎不顺。摈之而后诸生知公意之
所在也。则人人刮濯。诸凡北面公者。皆有懿行可述。
其居司训时。念国家承平既久。所在弟子员习浮靡
寡能。媚于天子邦家民命之托。使万有一而赫然震
叠之。及则屈辱师圣非是。乃辑为学之要。切于修己
行状¶ 第 372a 页
治人者八条。日为申儆。期与诸生更始。平南交夷。徼
奸民乐于为讼。而赃胥污吏多行诲盗之方。故纵其
首事而招徕之。民卒流亡。莫有禁禦。公则淑问而得
其情。哀矜以畏其志。纳诸礼让之域。示以祸福之门。
凡陈尝率育之道。靡不有志载焉。如指诸掌。既而不
获大用。于时则退而居乡。乡人无少长。畏公如父。敬
公如师。间有举事过当者则不欲使公有闻。既闻矣
则羞缩庰避。视不敢直曰。吾终不可以见长者。惟公
邑居扺京国万里。圣天子威灵德化。虽外薄四海而
土瘠民贫。俗恬固陋。忘达识远见。渐靡久之。以至仁
之属。义之族。不相知问。民生之鄙薄。风俗之不长厚。
而公式生其间。盖若有使之者。公二十丧父。四十丧
母。于生计萧条之日而身孤母寡。弟妹方稚。公一提
携奉负。以至于长。长则择妻以妻。择夫以嫁。凡嫁二
妹为弟再婚焉。初弟灏失怙过痛。得痰瘰疾。如是枕
床席者连岁月。方趋救疗则有糊口之累。欲行糊口
则有内顾之忧。出入狼跄。莫与为生。公卒多方求善
剂而调摄之如初。惟公性恬澹。不亟亟于富贵而家
贫亲老不去心。逮丧母吴则哀毁蔬食。内尽其志。外
尽其物。虑无有不得于心者。然终以不获禄养为憾。
每与家人道父妣事。未尝不感𢟪欷歔。泣数行下。则
谓福轻祸重。赖先人与庭闱之训。获有宁宇。使子孙
知为学与善足矣。曷求焉。乃举禄仕之所入者度足。
以奉公赋饷岁时。其馀悉以分赡族人亲友知识。置
大宗小宗尝食之田若干亩。与食贫亡役之妻子皆
有以赉。而又与人以让遇物以诚。方居东时。有虚以
告贷者曰。我公之乡人也。我本字某名某。以某行某
役困此。需贷。公曰。是与。曰。是也。则如其所称之贷而
贷之。凡负公贷者若而人。与若而缗。若而岁月旬日。
公未尝举而问焉。于乎予行阅天下多矣。所睹州牧
行状¶ 第 372b 页
令长以官为威。以法为阱。渔猎生民。吸肌肤以至于
髓。既而墨秽彰闻。上官论斥。则包苴请托踰巨万。其
有弥缝善巧。归获自公者则恐喝传丞。追呼递卒。辎
车绎络载道。涂烂其盈门而至。既至则伐彻近巷。以
大第居割里人世守桑麻以连阡陌。仆御声伎。杂沓
饮食相过从。无旧识。皆新知。苟其贱贫。虽期功厚善。
妻子转沟壑。不一哀悲赈恤之。反非笑焉者皆是也。
此夫所谓为盗不操弧矢。攻而不用弦刃。欺父母未
有罪而弑君未伐者。方坦坦施施。骑从十百。出入里
闬。上先人丘陇。自以为丈夫子生人世。得志一时。当
如此者闻公之风。又何如施颜面邪。公生穆宗五年。
生十九年而补弟子员。生二十六年而进廪诸生。生
四十七年而赐明经进士。明经六年而训司广州。令
粤西平南则公六十矣。令三年而公归。归三年而公
卒。从生至卒仅六十有六年。而崇事乎生人之理。孝
友义让之道。则未可以一二三四指筹而算。盖公所
得于天者甚厚。致力于学问者甚深。而又有达观以
大之。积忧重虑以淬砺之。以至如此。其醇且备也。窃
尝论之。古今人品若范希文之惠族。王彦方之式乡
人。阳亢宗之心劳拊字。道光师儒。皆有圣人之一体。
而公则似乎具体焉者。然三君子受其丰而公享其
啬。故吾于三君子尤独为公难。公先配孺人何氏。早
丧。止一女。继配梁氏。生二子又一女。长曰于达。邑廪
生。次曰于逵。邑庠生。公没之明年。予始归省。侄二子
与宗老頫泣再拜。涕兴以请曰。日月有时。将葬矣。唯
是碣上之铭。无辞以徵[巾*又]氏。唯吾叔言之文余先君。
子将赖以不朽。请状之。噫。吾忍状吾兄哉。虽然予奈
何自逊固陋。使吾兄遂泯灭。卒不称知于天下后世
哉。因次状于左。以俟立言之君子。采择以传。
布水台集卷第十六
行状¶ 第 372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