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醒世卷七目录(阅至佛难人。可不思自作自受。殃咎历历莫逃)¶ (自动笺注)
*醒世卷七目錄(閱至佛難人
可不自作自受
殃咎歷歷莫逃)
*眷屬篇(哀戀改易部離著部感應緣(三驗))
*機辦篇(感應緣(二驗)造樓賣餅畏婦)
*惰慢篇(感應緣(一驗))
*破邪篇(捨邪歸正(四驗))
*富貴篇(感應緣(一驗須達部)
*債負
*謀謗篇
*宿障部(孫陀利謗佛緣佛被木搶刺腳緣佛被舞杆謗緣)
*咒術篇(感應緣(四驗)祭詞獻佛感應緣(三驗占相感應緣(三驗))
*慈悲篇(菩薩部觀苦感應緣(三驗放生感應緣(四驗))
*怨苦篇(傷悼八苦感應緣(一驗))
*業因篇(引證因果感應緣)
*受報篇(現報住處福行感應緣(一驗欲障訶欲)
*四生篇(感應緣(二驗))
*十使篇(述意會名迷理)
*十惡篇(殺生感應緣(三驗遺物感應緣(二驗邪婬感應緣(一驗惡口部)
*慳賢部(兩舌感應緣(一驗邪見)
醒世錄卷七
武原居士徐昌冶覲周編輯
金粟寺住持行元百癡校閱
*眷屬
**哀戀
須摩提長者經云。
在世時。
舍衛城大長者子。
須摩提
是人命終
父母宗親
及諸知識
一時號哭哀。
躄踊稱怨。
大喚悶絕於地。
爾時世尊
知而故問阿難
大眾
何故哀號悲泣如是
阿難具以白佛
唯願世尊
為度一切
往至彼。
是時諸人等。
遙見世尊
各各
手拭面。
前來迎佛。
既至佛所。
頭面禮足
悲哀鯁塞
不能
發言
佛告長者父母等。
汝等何故悲泣懊惱
著此幻法
諸人等。
同時發言白佛言。
世尊
城中唯有此人。
聰明智慧
端正殊玅
年既盛壯
於諸人中
無有上。
復多財寶
倉庫盈溢
車馬衣服奴婢
如是悉備
無所
短。
一旦命終
是故我等悲泣戀慕
不能自勝
善哉世尊
願為我等方便說法
得離諸惱。
從今巳後。
更不復受如
是諸苦。
爾時世尊
長者父母宗親知識
及諸大眾
等曾見有生者不老病死不。
諸人白佛未曾見也。
復告諸大眾
汝等欲離生老病死
憂悲苦惱者。
莫復念
恩愛之縛。
心正見。
歸命三寶
所以者何。
於諸世間
無過佛者。
導盲愚癡之眾。
佛所說法。
即是良藥
時世尊。
即說偈言
十方世界中。
生者無不死。
生死往來
道。
唯法能除滅
無有十方剎。
命終能濟者。
爾時長者
眷屬等。
佛所說
悲苦皆息。
並獲道果
又法句喻經云。
昔有婆羅門
少年出家
學至六十。
不能得道
婆羅門法。
六十不得道
然後歸家娶婦。
為此居家
生得一男
端正
可愛
至年七歲
書學聰了
才辯出口
有逾於人。
卒得重
病。
一宿命終
梵志憐惜
不能自勝
伏其屍上。
氣絕復蘇
親族諫喻
奪屍殯斂
埋著城外
梵志自念。
我今啼哭
無所益。
不如往至閻羅王所。
乞索兒命。
於是梵志
沐浴
齋戒
齎持華香。
發舍而去。
所在問人。
閻羅治處為在
何許
展轉前行
行數千里
深山中。
見諸得道
梵志
問如前。
梵志問曰。
卿問閻羅王治處
欲求何等
曰我有一子
辯慧過人近日卒亡。
悲寤懊惱
不能自解
欲至王所
求乞兒命。
還將歸家
養以備老。
梵志等。
愚癡
即告之曰。
閻羅王所治之處。
非是生人所可得
到也。
當示卿方。
從此西行
四百餘里。
有一大川
其中
有城。
此是諸天神案行世間停宿之城。
持齋戒。
往必
見之。
梵志歡喜
奉教而去。
到其川中
見好城郭宮殿
舍如忉利天
梵志詣門燒香
翹腳咒願
求見閻羅王
守門引見之。
梵志啟言
晚生一男
欲以備老。
養育
七歲
近日命終
唯願大王
垂恩布施
還我兒命。
閻羅王
言。
所求大善
卿兒今在東園中戲。
自往將去。
梵志即往
見兒。
與諸小兒共戲。
前抱之。
向之啼泣
曰我晝夜
汝食寐不甘
汝寧不念父母
小兒驚喚。
逆呵之曰。
癡騃
老翁
不達道理
寄住須臾
名為人子
勿妄多言
不如
去。
今我此間
自有父母
邂逅之間。
手相抱。
梵志悵然
即自念言。
我聞瞿曇沙門
知人神魂變化之道。
當往問
之。
即還佛所。
時佛在舍衛祗洹。
大眾說法
梵志見佛。
稽首作禮
具以本末向佛陳之。
佛告梵志
汝實愚癡
死神去。
便更受形
父母妻子因緣
譬如寄客
起則離散
愚迷縛著。
計為巳有。
憂悲苦惱
不識本根
唯有慧者。
恩愛覺苦捨習勤修經戒滅除識想生死得盡。
梵志
聞巳。
豁然意解。
即於座上。
阿羅漢道。
**改易
如法句喻經云。
昔佛在舍衛國
天人說法
城中
婆羅門長者
財富無數
為人慳貪
不好布施
食常閉門。
不喜人客
爾時長者
欻思美食
便敕其妻。
令作飯食
殺肥雞。
椒和調。
煮之令熟。
外閉門。
夫妻二人
坐一
小兒
著聚中央
便共飲食
父母取雞肉。
著兒口中。
如是
數數
佛知此長者宿福應度
化作沙門
伺其坐食
現出
坐前。
便咒願云。
多少布施
可得大福
長者舉頭沙門
即罵之言。
為道人。
而無羞恥
室家坐食
何為唐突
門答曰。
卿自愚癡
不知羞恥。
今我乞士
何故慚羞
長者
問曰。
吾及室家
自共娛樂
何故慚羞
沙門答曰。
卿殺父
妻母。
供養怨家
不知慚恥
反謂乞士
何不慚羞
於是
尊即說偈曰。
所生不絕
但用食貪欲
養怨益丘塚
妻子飾。
深著愛其牢。
深固難得出。
長者聞偈。
驚而問
之。
道人何故說此。
答曰。
案上雞者。
是卿先世時父。
以慳
貪故。
嘗生雞中。
為卿所食。
小兒者。
往作羅剎
卿作賈
大人
乘船入海。
舟輒失流墮。
羅剎國中。
羅剎所食。
如是五百世壽盡。
來生為卿作子
以卿餘罪未畢。
故來
欲相害耳。
今是妻者。
是卿先世時母。
恩愛深固
今還
與卿作婦。
今卿愚癡
不識宿命
殺父養怨。
以母為妻。
道生死。
輪轉無際
誰能知者
唯有道人
見此睹彼。
於是
長者忽然毛豎
怖畏狀。
佛現威神
令識宿命
長者
佛。
即識宿命
尋則懺悔謝過
便受五戒
佛為說法得須
陀洹道。
**離著部
十住毗婆沙論云。
於此家中。
父母兄弟妻子屬車
馬等物。
唯增貪求
無有厭足
家是難滿。
如海吞流。
家是
無足
火焚薪。
家是無息
覺觀相續
家是苦性。
如怨詐
親。
家是障礙
能妨聖道
家是鬥亂
共相違諍。
家是多瞋。
呵責好醜
家是無常
雖久失壞。
家是眾苦
馳求守護
是疑處。
猶如怨賊
家是顛倒
貪著假名
家是伎人
種種
妄飾。
家是變異
貪必散離
家是假借
無有實事
家是眠
夢。
富貴則失。
家如朝露
須臾變滅
家如蜜滴。
其味甚少。
如棘藂。
欲刺傷人
家如鐵觜蟲。
覺觀常唼。
如是等患。
在家菩薩
如是觀。
**感應緣(三驗)
宋袁廓
字思度
陳郡人也。
元徽中
吳郡
病經少日
奄然如死。
但餘息未盡
棺唅之具並備。
三日而能轉動
視瞬。
自說云。
使者喚。
廓隨去至大城池
樓堞高整
崇麗
即命廓進。
主人南面
階陛森然
威飾冠首
埶刀
者點廓坐。
溫涼畢。
酒炙果粽俎肴等。
廓皆嘗進。
不異世中。
酒數行。
主人謂廓曰。
主簿有闕。
以君才穎
故欲相屈。
廓知是幽途固辭
主人曰。
君以幽顯異方
有辭耳。
此間榮祿資待
身口服御
乃當勝君。
降意
期。
廓復固請曰。
男女藐然
並在齠齕。
一旦恭任。
養視
無託父子之戀。
理有可矜
廓因流涕稽顙
主人曰。
君辭
讓可爾。
何容相逼
既而謝恩辭歸
主人曰。
君不欲定
省先亡乎。
遣人將廓行。
經歷寺署甚眾。
囹圄
將廓
入中
斜趣一偶。
有諸屋宇
駢填銜接
而甚陋弊。
次有一
屋。
其所生母羊氏。
在此屋中。
容服不隹。
甚異平生
驚喜
戶邊有一人
面傷痍。
形類甚異。
呼廓語。
廓驚
問誰。
羊氏謂廓曰。
此汝嫡母王夫人
不識耶。
王夫人
曰。
在世時。
不信報應
雖無甚餘罪。
正坐鞭撻婢僕
苦。
故受此罰。
亡來楚毒
殆無暫休。
前喚汝姊來。
望以自
代。
無所益徒為憂聚言畢涕泗
廓姊時亦在其側。
頃。
使人復將廓去。
經涉巷陌閭里
整頓似是民居
有一
宅。
竹籬茅屋
見父披被著巾。
憑案而坐。
入門
揚手
遣廓曰。
汝既蒙罷。
可速歸去
不須來也。
跪辭而歸。
京城真寂寺沙門慧如。
精勤苦行
師事信行
信行
亡後。
奉遵其法。
隋大業中
坐禪修定
遂七日不動。
嘆異之。
以為三昧也。
既而慧如開目
涕泣交流
眾怪問之。
答曰。
火燒腳痛。
待視瘡畢乃說。
眾皆怪問。
如曰。
閻羅王請行道。
七日滿。
王問須見先亡知識不。
如答欲見二人王即遣喚一人
唯見龜來。
舐慧如足。
中淚出而去。
一人者。
云罪重不可喚。
令就見之。
使者
引慧如至獄門。
門閉甚固。
使呼守者。
有人應聲
使者
慧如。
師急避道
莫當門立。
如始避而門開。
大火門流
出。
如腳被燒。
舉目視門。
門巳閉訖。
竟不得相見
王施絹
三十疋。
固辭不許
云巳遣送後房
眾僧爭往房視之
絹在床矣。
唐居士李信并州文水縣之太平里人也。
身為隆政
衛士
顯慶
隨例朔州赴蕃。
赤艸馬一疋。
併將艸駒
是時歲晚凝陰
風雪嚴厚行十數里。
馬遂
進。
以蕃期期逼。
促撾之數十下。
馬遂作人語。
謂信曰。
我是汝母。
為生平避汝父。
將碩餘米乞女。
故獲此報。
駒。
即是女妹也。
以力償債
汝復何苦敦逼如是
信聞之。
驚愕流涕
不能自勝
拜謝之。
躬駝鞍轡
謂曰。
若是
孃。
自行歸家
馬遂前行
信負鞍轡隨之。
至家。
兄弟
等。
見之悲哀相對
別為廠擽。
養飼有同事母。
屈僧營齋
合門莫不精進
*機辦篇
**感應緣(一驗)
晉康僧淵
西域人
至於長安
貌雖番人
語實中國
詳正
志業弘深
晉成之世。
康法暢
支敏度等。
俱過
江暢亦有才思
善為往復
著人物始議論等。
暢常埶麈
尾行。
每值名賓。
清談盡日
庾元規謂暢曰。
麈尾
常在
暢曰。
廉者不求。
貪者不與
得常在。
淵亦機辦
過暢。
時琅耶。
王茂弘
見淵鼻高眼深。
戲弄之。
淵曰。
者面之山。
眼者面之淵。
山不高則不靈。
不深則不清。
時人以為名答
**造樓
百喻經云。
往昔愚人
無所知。
到餘富家
三重樓。
嚴麗
即作是念。
我有財錢不減於彼。
云何不造
即喚
木匠而問言曰。
解作彼舍不。
木匠答言
我所作。
即便
語言今為我造。
木匠即便經地。
壘塹你樓。
愚人見壘。
木匠言。
我不欲下二重
為作上屋
木匠無有
事。
何有不作最下。
造彼第二
不造第二
云何得造第三
屋。
愚人固言。
不用下二
為我作上
時人聞巳。
便生
怪笑
譬如世尊
四輩弟子
不勤修敬三寶
懶惰懈怠
求道果。
不欲下三果。
欲得第四阿羅漢果
亦為時人
之所嗤笑
**賣香
百喻經云。
昔有長者
入海取沉水香
有年載。
得一
車。
詣市賣之。
以其貴故。
卒無買者。
多日不售
心生疲猒
見人賣炭。
時得速售便燒作炭。
世間愚人
亦復如是
方便
勤求佛果
以其難得便生退心
**畏婦
百喻經云。
昔有一人
娉取二婦
若近其一。
一所瞋。
便
二婦中間
正身仰臥
天大雨。
屋舍霖漏。
水土俱下。
入其眼中
以先有要。
不敢起避。
遂令二目俱失其明。
凡夫
亦復如是
親近邪友習行非法
造作結業
墮三
惡道
長處生死智慧眼。
*惰慢
**感應緣(一驗)
鹽鐵論曰。
內無其質。
外學其文。
雖有賢師良友若畫
鏤冰
費日損功
良師不能西施
澤香不能加(嫫母)。
說苑曰。
晉平公師曠曰。
吾年七十。
欲學。
恐巳暮矣。
曰。
何不炳燭乎。
臣聞少而學者
日出之陽。
壯而學
者。
日中之光。
老而學者
炳燭之明
炳燭之明孰與
昧行
平公曰善。
*破邪
**捨邪歸正
梁高祖武皇帝
年三十登位
在政四十九年。
億兆
務殷
而卷不釋手
內經外典
罔不厝懷
皆為訓解
數千
餘卷。
儉約自節。
羅綺不服
覆處虛閑
晝夜無怠。
布被
莞蓆
草履葛巾
惟一食。
永絕辛羶。
自有帝王
罕能及
此。
舊事老子
宗尚符圖
忽躬運神筆。
下詔作捨道文曰。
公元607年
天鑒三年四月八日
梁國皇帝蘭陵蕭衍
稽首和南
十方諸佛。
十方尊法
方聖僧
伏見經云。
菩提心者。
即是佛心
能使眾生
三界苦門
無為勝路
如來漏盡
智凝成覺
發惠炬以照迷。
法流澄垢
樂之高山
愛河之深際。
三界而為尊。
大千
流照
弟子經遲迷荒。
耽事老子
今捨舊翳。
歸憑正覺
四月十一日
又敕門下
大經中說
有九十六種。
惟佛
一道是正
餘九十五種。
名為邪道
朕捨邪事正諸
如來
若有公卿能入此誓者。
各可發菩提心。
經教
成實論云。
事外道心重。
佛法心輕。
即是邪見
若心一
等。
無記性。
不當善惡
若事佛心強。
老子弱者
乃是
清信
至四月十七日
侍中安前將軍丹陽尹郡陵王。
啟云。
臣綸聞如來嚴相。
巍巍架於有頂。
微妙色身
蕩蕩
顯乎無際
金輪而啟物。
銀粟以應凡。
般若之利
刀。
收涅槃之玅果
生死苦海
常樂彼岸
故七
八會
教化之義不窮
四帝五時
利益方無盡
道樹
始於迦維
德音盛於京洛
茲我皇帝
應天御物
負展臨
民。
含光宇宙
照清海表
無礙辦以接黎庶
以本願力
攝受眾生
故能崇一乘之旨。
十地之基。
臣昔未達
源。
今方麤知歸向
伏願天慈
曲垂矜許
至四月十八日
中書舍人任孝恭宣敕云。
能改迷入正
可謂是宿植
勝因
宜加勇猛也。
公元520年
書云
正光元年
明帝朝服
大赦天下佛道二字
門人
殿前齋訖。
侍中劉勝
宣敕諸法師等。
道士論議
時清風通道士姜斌。
與融覺寺僧曇謨最對論
帝曰。
佛與老子同時不。
斌曰老子西入化胡。
佛時以充侍者
明是同時
最曰何以知之。
斌曰案老子開天經。
是以
知。
最曰老子當問何王幾年而生。
周何王幾西入
公元前604年
曰當周定王即位三年乙卯之歲。
楚國苦縣
屬鄉
仁里
九月十四夜子時生。
至周簡王四年丁丑歲
公元前573年
同為守藏吏。
簡王十三年遷為太史
至敬王元年庚辰
歲。
年八十五。
周德凌遲
與散關令尹喜
西入化胡。
公元前492年
足明矣。
最曰。
以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生。
穆王
五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滅度
計入涅槃後。
經三百四十
公元329年
五年
始到定王三年
老子方生。
至敬王元年
凡經四百
公元前495年
二十五年始與尹喜西遁
據此年載懸殊
無乃謬乎。
曰。
若佛生周昭之時。
有何文記
最曰。
周書異記。
法本
內傳
有明文。
斌曰。
孔子既是制法聖人
當時於佛。
無文記何耶。
最曰。
仁者同管窺。
覽不弘遠
孔子
三備卜經。
天地人也。
佛之文言
在中備。
仁者早自
披究
不有此迷。
斌曰孔子聖人
不言而知。
何暇卜乎。
曰惟佛是眾聖之王四生道首
一切含靈
前後
際。
吉凶終始
不暇卜觀。
自餘小聖
雖曉未然之理。
必藉
著龜以通靈卦也。
侍中尚書令元文
宣敕道士姜斌
等。
論無宗旨
宜退下席
又問開天經。
何處得來
是誰所
說。
即遣中書侍郎魏收
尚書郎祖瑩等。
就觀取經
帝令
議之。
太尉丹陽王蕭。
太傅李實
衛尉許伯姚。
吏部尚書
邢欒。
散騎常侍溫子昇等。
一百七十人
讀訖奏云。
老子
止著五千文
更無言說
臣等所議姜斌罪當惑眾
帝加
極刑
時有三藏法師菩提流支
行佛慈化。
諫帝乃止。
配徒馬邑
晉程道惠字文和
武昌人也。
世奉五升米道
不信有佛。
常云古來正道
莫踰李老
何乃信惑釋言
以為勝教。
元十五年病死
心下尚暖。
家不殯殮
數日得蘇。
說初死
時。
十許人。
縛錄將去。
逢一比丘云。
此人宿福
未可
也。
乃解其縛。
散驅而去。
道路修平
兩邊棘刺森然
容足
驅諸罪人
馳走其中
肉隨著刺。
號呻聒耳
見惠
行在平路
歎羨曰。
佛弟子行路
復勝人也。
惠曰。
吾不
奉法
其人笑曰。
君忘之耳。
惠因自憶先身。
奉佛巳經五
五死
失本志。
今生在世
幼遇惡人
未達邪正
乃惑
邪道
既至大城
逕進聽事
一人
年可四五十。
南面
生。
見惠驚曰。
不應來。
一人單衣幘。
簿書對曰。
此人伐社殺人
罪應來此。
向所逢比丘
亦隨惠入。
申理
甚至
云伐社非罪也。
此人宿福甚多
殺人雖重。
報未至
也。
南面坐者曰。
可罰所錄人。
命惠就坐
謝曰小鬼謬濫
枉相錄來
亦由君忘失宿命
不知大正法故也。
將遣
惠還。
乃使暫兼覆將軍
歷觀地獄
欣然辭出
導從
而行。
行至諸城
城城皆是地獄
人眾巨億
受罪報。
有掣狗嚙人。
百節肌肉散落
流血蔽地。
又有群鳥。
其啄
如鋒。
飛來甚速。
鴆然血至入人口中。
表裏貫洞
其人宛
呼叫
筋骨碎落。
觀歷既遍。
乃遣惠還。
復見向所逢比
丘。
與惠一銅物
形如小鈴。
曰君還至家。
可棄此門外
入室
年月日。
君當有厄。
誡慎過此。
壽延九十。
時道
惠家於京師大街南。
自見來還
皂莢橋。
見親三人
住車共語
憚惠之亡。
門見行哭而市。
惠將入門
銅物門外樹上
光明舒散
流飛屬天。
良久還小。
奄爾
而滅至戶聞屍臭惆悵惡之。
賓親奔弔。
突惠者多。
徘徊
進入忽然而蘇。
惠後為廷尉
西堂聽訟
未及就列
欻然頓悶不識人
半日乃愈。
其時日。
即道
人所戒之期。
頃之遷為廣州刺史
益州福壽寺釋寶瓊
俗姓馬氏
綿竹縣人
小年出家
清卓儉素
讀誦大品
兩日一遍
以為常業
歷邑義日
一卷者。
向有千計
遠聞皆來欽敬
本邑連比
諸縣
並是道民
埶邪日久
投寄無容
瓊雖桑梓習俗
不事道。
李氏諸族。
值作道會
邀瓊赴之。
既後至。
禮而坐。
皆謂不禮天尊
輕我宗法耶。
瓊曰。
邪正道殊。
事各異。
天尚不禮
何況老君
眾議紛紜
相凌侮。
瓊見
爭訟不止
報曰吾禮非所禮。
貽辱先宗。
作一拜。
像并座一時動搖
又禮一拜
連座反倒
墜落在地
身座
摧毀
道民羞恥
合眾驚懼
一心禮瓊。
遠近聞知皆捨道
歸佛
*富貴
**感應緣(一驗)
唐中書令岑文本
江陵人
少信佛。
常念法華經
普門
品。
乘船於吳江中
船壞盡死
文本投在水中
聞有
人言
念佛不死也。
如是三言之。
既而隨波涌出
北岸免死。
後於江陵設齋
僧徒集其家。
有一客僧
獨後
去。
文本曰。
天下方亂。
君幸不預其災。
終逢太平
致富
貴也。
言畢趨出
出外不見
既而文本食齋。
自食
中。
舍利二枚
果如其言
**須達
雜寶藏經云。
昔佛在世時。
須達長者
最後貧苦
財物
無。
客作傭力
得米四升
炊作飯食
阿那律來從乞食
婦即取缽盛滿飯與。
須菩提迦葉目連舍利弗等。
第來乞。
悉施滿缽。
末後佛來。
亦與滿缽。
須達在外行還
到家
從婦索食。
婦即語言
其若尊者
阿那律來。
汝當自
食。
為施尊者不。
須達答言
寧自不食。
當施尊者
婦又語
言。
若復迦葉大目連及須菩提舍利弗等。
乃至佛來。
云何
亦答婦言
寧自不食。
盡當施與
婦即語夫言。
來諸聖。
來索食。
所有飲食
施與之
夫聞歡喜而婦
語言
我等罪盡。
福德應生
即開庫藏
縠綿飲食
悉皆(充滿)。
*債負
無量壽經云。
憍梵波提。
過去世
曾作比丘
於他田邊
一莖
觀其生熟
數粒墮地
五百世作牛馬償之。
公元663年
唐龍朔三年
長安城內。
通軌坊。
三衛公信妻陳氏。
先亡。
陳因暴死
見人入地獄。
備見諸苦。
末後見一
地獄
石門牢固
兩大形容偉壯
守門左右
怒目
何人到此。
石門忽開。
亡母在中受苦
受苦稍歇。
近門母子相見
遙得共語
母語女言。
汝還努力
為吾寫
經。
女諮孃欲寫何經
為吾寫法華。
言訖
石門便閉
陳還
得蘇。
具向夫說。
夫即憑妹夫師子
寫法華。
師子
舊解寫經
一經生。
一部寫法華。
裝演
其人先
與他受雇寫經主姓范。
此生將他法華
轉向師子處。
質二百錢。
師子婦兄
贖取此經。
陳將四百錢。
贖得裝
演周訖。
在家為母供養
其女陳氏。
夢見母。
從女索經。
何因迄今不得
女報母言。
巳為娘贖得一法華
現裝
演了。
在家供養
母語女言。
為此經。
吾轉受苦
獄官
云。
何因取他范家經。
將為巳經。
女見母說如此
更為
母別寫法華。
其經未了
夢中
復見母來催經。
即見一
僧手捉一卷法華
語母云。
汝女巳為汝寫經一卷了。
功德巳成後寫經成。
來報女。
因汝為吾寫經
得出
冥道
好處受生
得汝恩力
來報汝。
後時勘問前贖法
華主。
知果姓范。
范家雖不得經。
其經巳成。
施福巳滿。
轉質
自得罪咎
*謀謗篇
**宿障
***孫陀利謗佛緣
興起行經如來五百羅漢
常以月十五日。
中說
戒。
舍利弗十事
舍利弗
自從華座。
起立整服偏露
右臂右膝跪座。
向佛叉手
問言世尊
無事不見
無事
聞。
無事不知
眾惡滅盡
諸善普備。
一切眾生
皆欲度之。
今故現有殘緣。
願佛自說。
使天神解。
何因緣。
彼孫陀
利謗。
何因緣。
彼奢彌跋提謗。
五百羅漢
何因緣。
世尊自患頭痛
何因緣。
世尊自患骨節疼痛
何因
緣。
世尊自患背痛。
何因緣。
木槍刺腳。
何因緣。
調達指出血。
何因緣。
被多舌女人舞杆。
大眾來相
誹謗何因緣。
於毗蘭邑
與五百比丘食其馬麥
以何
因緣
在鬱祕地。
苦行六年
佛語舍利弗
還復華座。
吾當
為汝說先因緣
阿耨大龍
聞佛當說。
踴躍歡喜即為
佛作七寶交露蓋。
中雨栴檀末香
周遍無數
諸天
部。
皆來詣佛作禮而立
佛告舍利弗
往昔過去波羅
城。
博戲人。
名曰淨眼
時有婬女
名曰鹿相。
端正姝好
淨眼語鹿相曰。
當詣園中
共相娛樂
鹿相便莊嚴
服。
即共嚴駕
至園娛樂
經於日夜
淨眼貪心
當殺此女。
取其衣服
復念殺巳。
當何藏之
時此園中
辟支佛
無為
去其不遠
乞食後。
埋其廬中
持衣而去。
爾時
國人不見鹿相。
遂徹梵達國王
王召群臣。
遍城求之不
得。
往到園廬
搜索得屍。
諸臣語無為曰。
巳行不淨
胡為
復殺。
辟支默然不答。
如此至三不答。
眾臣便反縛辟支
持詣王所
王聞瞋恚敕諸臣等。
急縛樹下
計牟針之。
貫著竿頭
弓射之。
若不死者
便斫其頭。
諸臣受教
悲傷
於時淨眼在破墻中藏
眾人言。
道人枉死
巳走趣大眾
並喚上官
此人是我殺耳。
願放道人
縛我
治罪
諸官皆驚曰。
何能代他受罪
即共解辟支
便縛淨
眼。
反縛如前。
上官等。
皆向辟支佛作禮懺悔
辟支佛
念。
不宜更復重入波羅柰城乞食
我宜眾前取滅度耳。
便於眾前。
昇虛空。
於中往返
坐臥住立
十八變
以下出煙。
以上出火
舉身出煙。
舉身出火
即於空
中燒身滅度
於是大眾悲啼泣。
取其舍利
四衢道。
偷婆
諸官即將淨眼詣王。
王忿依前殺之。
佛語舍利
爾時淨眼者。
我身是。
其鹿相女者。
今孫陀利是。
爾時
梵達王者
今埶杖釋種是。
我於爾時
由殺鹿相。
枉困辟
支。
以是罪緣。
無數千歲墮在泥犁
無數千歲墮在畜生
無數千歲墮在餓鬼中。
爾時餘殃。
今雖作佛。
故獲此謗。
***佛被木槍刺腳緣
興起行經云。
佛在羅閱祗竹園精舍
與大比丘僧。
五百
人俱。
晨旦著衣持缽
與五百比丘僧。
阿難
共入羅閱
祗城乞食
家家遍至
見此里中
有破剛木一片
木長
二。
於佛前立。
佛便心念此是宿緣
今當現償宿緣之報。
使眾人見信
不敢造惡
佛便踊在虛空
地一仞。
木槍
逐佛亦高一仞
於佛前立。
佛復上二仞四仞乃至七仞
槍亦隨上七仞
世尊復上高一多羅
槍亦高一多羅
復上乃至多羅
槍亦隨上立於佛前。
佛復上高七里
乃至由延
槍亦隨之。
佛於空中化作青石
厚六由延
廣縱十二由延
佛於上立。
槍便穿石出
在佛前立。
佛復
空中化作水。
廣十由延
縱二由延
深六由延
水上
立。
槍復過水
於佛前立。
佛復空中化作大火
縱廣十二
由延
高六由延
於其燄上立。
槍亦過燄。
至佛前上。
佛復
空中化作旋風
縱廣十二由延
於風上立。
槍從傍邊
來。
趣佛前立。
佛復上至四天王宮。
如是展轉
乃至梵天
木槍三十三天以次來上。
乃至梵天
於佛前立。
爾時
世尊梵天說。
宿緣法。
梵天還。
展轉還至閱城
所過諸天
皆為說宿緣法。
佛與比丘僧。
出羅閱城
槍亦
尋佛後。
國人逐物出城。
佛語眾人各自還歸
如來
知時節。
即還竹園僧伽藍
自處巳房。
敕諸比丘
自還
房。
阿難問佛。
我當云何
佛語阿難
汝亦還房。
佛便心念
是緣。
我宿自造。
必當償之。
即取大衣四𧜼襞之。
還坐本
座。
佛便展右足
木槍便從足趺上下
入徹過。
入地深六
萬八千由延
過地至水。
水深亦六萬八千由延
過水
火。
火高六萬八千由延
至火乃焦。
當爾之時。
地為六反
震動
阿難比丘
各自心念
此地動。
其槍必刺佛腳
佛被槍巳。
苦痛酸疼
阿難即至佛所。
佛腳刺槍瘡。
便
倒地
佛以水灑。
阿難乃起。
起巳禮佛足。
摩拭佛足。
佛腳足。
啼泣墮淚
以是腳。
行至樹下降魔
上至三十
三天
為母說法
世尊金剛之身。
何因緣。
為木所害。
阿難
且止勿啼。
世間因緣
輪轉生死
有是苦患
阿難
問佛今者瘡痛
增損何如
佛語阿難
漸有降損
舍利弗
及諸比丘禮佛
佛語比丘
我乃先世造此緣。
無可
逃避
耆婆阿闍世王等。
聞佛為木槍刺腳。
從床悶死
墮地
良久乃蘇。
舉宮驚怖
王疾嚴駕
上車出城。
城內
姓宗族士女
百千圍遶
共至佛所。
右脅側臥
禮佛
巳。
手捉佛足。
摩抆口嗚。
世尊瘡痛
寧有損不。
佛慰王巳
王使坐。
王言我從如來所聞
佛身金剛不壞。
今者何
木槍所刺耶。
佛告王曰。
一切諸法。
皆為緣對。
我身
金剛
木槍能壞。
此宿對所壞。
是故大王
當捨惡從
善。
王語耆婆
合好藥。
洗瘡咒治。
耆婆即便禮佛洗足。
安藥後續止痛
於是為王一切眾會。
四諦法。
千比
丘得漏盡意解。
萬一千人得法眼淨。
復有百千諸天
轉相告。
皆來慰佛。
佛語舍利弗
往昔無數阿僧祗劫前。
兩部賈客
各有五百人
波羅柰國。
合資財。
嚴船
度海。
乘風徑往
至寶渚。
渚上豐饒
衣被飲食
及玅婇
女。
種種龍寶。
無物不有
一部賈客
眾人曰。
我等所求
巳獲。
今當住此。
五欲自娛
第二薩薄
告其部眾
不應
於此久住
是時空中天女
慈愍此輩
便於空中語眾
賈曰。
此間雖有財寶󳼶女衣食
不足久住
卻後七日。
地皆當沒水
語訖化去
復有魔女
欲來沒盡。
諫止不去
第一薩薄
不信天告。
樂住不去
第二薩薄懼水不住
嚴辦船。
未至之日。
所將部眾
即得上船
第一薩薄
先不
嚴船。
水至之日。
嚴治者。
著鉾持杖。
共相格戰第二
薄。
以銃牟刺第一薩薄腳徹過。
即便命終
佛語舍利弗
第一薩薄者。
今提婆達是。
第二薩薄者。
我身是。
爾時
第一賈客五百人者。
則今提婆達五弟子是。
爾時
第二賈客五百眾者。
則今五百羅漢是。
爾時第一天女
者。
則今舍利弗是。
爾時第二天女者。
則今名滿月比丘
婆羅弟子是。
以是因緣
無數千歲地獄苦。
畜生
為人所射。
無數千歲
餓鬼中。
鐵針上。
今雖得金剛
之身。
以是餘殃故今為木槍所剌。
***佛被舞杆謗緣
興起行經云。
佛告舍利弗
往昔阿僧祗劫前。
有佛名盡
勝如來。
兩種比丘
一名無勝
一名常歡
無勝得六神
通。
常歡結使未除。
爾時波羅柰城。
長者大愛
資財
無極
婦名善多。
兩種比丘
往來其家。
善多婦。
供養無勝。
四事無乏。
常歡微薄因此妒嫉
橫生誹謗
言無勝比丘
與善交通
不以道法供養
恩愛供養
爾時常歡者
我身是。
善多婦者婆羅門女是。
以是罪緣。
無數千歲
在地獄。
受其苦痛
今雖得佛
以餘殃故。
為多舌童女
杆起腹。
來至我前。
曰汝先共我交通
使我有身。
今當臨
月。
事須酥油
養於小兒
盡當給我。
爾時眾會。
低頭
然。
釋提桓因
侍後埶扇。
神力化作一鼠
入其衣裏。
嚙於舞杆。
忽然墮地
爾時四部弟子
六師從眾
見杆
墮地
皆大歡喜
揚聲稱慶
*咒術
**感應緣(四驗)
鄴中
竺佛圖澄者。
四域人也姓帛氏
出家
清貞
務學。
誦經數百萬言。
解文義。
未讀此土儒史
而與
學士論辯疑滯
皆暗若符契
無屈者。
晉懷帝
公元664年
四年
來適洛陽
弘大法。
善誦神咒
役使鬼物
麻油臙脂塗掌。
千里外事
皆徹見如對面
又聽鈴音
言事
無不效驗
石勒屯兵葛陂
專以殺戮為威。
遇害甚眾。
憫念蒼生
欲以道化
於是杖策到軍
門。
大將郭黑略。
奉法
澄即投止略家。
因而召澄
問曰。
佛道有何靈驗
澄知不達深理。
與言曰。
至道
遠。
亦可以近事為証。
即取應器盛水
燒香祝之。
須臾
青蓮華。
光色曜目。
由此信伏
因而諫曰。
王者
化洽宇內
四靈表瑞。
政弊道消
則慧孛著現。
休咎
隨行
斯乃古今之常徵。
天人明誡
勒甚悅之。
凡應被
誅殘蒙其益者。
十有八九
後因忿。
欲害諸道士
并欲
苦澄。
澄乃避至黑略舍。
弟子曰。
將軍信至。
問吾所
在者。
報云不知所之
信人尋至。
覓澄不得
使還報勒。
驚曰。
吾有惡意聖人
聖人捨我去矣。
通夜不寢
思欲
見澄。
澄知勒意悔。
明旦造勒。
勒曰。
昨夜何行
澄曰。
公有
怒心
昨故權避。
公今改意
是以敢來。
大笑曰。
道人
耳。
襄國城塹。
水源在城西北五里團。
祠下
其水暴竭。
勒問澄曰。
何以致水。
澄曰。
今當敕龍。
勒字世龍
謂澄嘲
巳。
答曰。
正以龍不能致水。
相問耳。
澄曰。
水泉之源。
有神龍居之。
今往敕語
水必可得。
乃與弟子法等數
人。
泉源上。
其源故處
久巳乾燥
坼如車轍
從者心疑
水難得。
澄坐繩床
安息香
祝願百言
如此三日
忽然微流。
有一小龍
長五六寸許。
隨水來出。
道士
往視之。
澄曰。
龍有毒氣
勿臨其上。
有頃大至
隍塹
皆滿。
登位巳後。
事澄彌篤。
時石將叛。
其年澄誡勒
曰。
今年中有蟲。
食必害人
可令百姓食蔥也。
勒頒
境內慎無食蔥
八月蔥果走。
勒益加尊重
有事
必諮而後行
號大和尚
京師釋杯渡者。
乘木杯渡水。
初在冀州
神力
越。
世莫能測。
孟津河。
木杯於水。
憑之渡河
無假
輕疾如飛。
俄而渡岸。
達於京師
年可四十。
衣不蔽身。
嚴冰扣而洗浴
著屐上山
徒行入市
一蘆
圖子
後欲往瓜洲
江測航人告渡不肯載之。
累足
杯中
顧盻吟詠
自然流。
直渡北岸
廣陵村舍
李家
八關齋
不相識
直入齋堂而坐。
置蘆圖於
中庭
眾以其形陋。
恭敬心。
李見蘆圖當道
遺置
邊。
數人舉不能動
渡食竟提之而去。
笑曰。
四天王福於
李家
於時一豎子。
窺其圖中。
四小兒。
並長數寸。
端正
衣裳鮮潔
於是追覓。
不知所在
後三日乃見在
西界蒙籠樹下坐。
禮拜還家
一月供養
不甚
齋。
與俗不殊
沛國劉興伯
兗州剌史。
遣使邀之。
負圖
而來
興伯使人舉視十餘人不勝
伯自看。
唯見一敗衲。
一木杯。
後還李家
復二十餘日。
清旦忽去。
合境
異香
覓之見在北巖下。
鋪敗袈裟於地。
之而死。
前腳後。
生蓮華。
華極鮮香
邑共殯葬之。
後數日。
有人
北來
見渡負蘆圖行。
彭城
乃共開棺。
唯見靴履
宋蜀齊後山釋玄暢姓趙
河西金城人
少時家門
北兵所滅。
禍將及暢。
番師見暢而止之曰。
此兒目光
射。
非凡童也。
獲免
仍往涼州出家
其後煽虐。
剪滅
公元445年
法。
害諸沙門
唯暢得走。
元嘉二十二年閏五月十七
日。
發自平城
路遊代郡
上谷
東跨太行
經歷幽冀。
南轉
將至孟津
手把一朿楊枝
一把蔥葉
眾騎追逐將及。
乃以楊枝擊沙。
沙起天暗。
人馬不能得前
有頃沙息。
巳復至。
於是投身河中
唯以蔥葉內鼻孔中。
通氣度水
八月一日
達於楊州
洞曉經律。
深入禪要占託吉凶
靡不誠驗。
公元387年
靈鬼志曰。
太元十二年道人外國來。
吞刀吐火
吐珠
玉金銀。
行見一人擔擔。
上有小籠子
可受升餘。
語擔人
云。
步行疲極
寄君擔。
擔人甚怪之。
慮是狂人
便許可
云若見許
政欲入籠子中。
擔人逾怪。
下擔入籠中
之。
不覺重。
數十里。
樹下住食。
人呼共食
我自
有食。
止住籠中
飲食器物
羅列餚膳
豐腆亦辦。
反呼
擔人食。
半語擔人。
我欲與婦共食
即復口出一女子。
年二十許。
衣裳容貌甚美。
二人便共食
食欲竟。
其夫便
臥。
婦語擔人。
我有外夫。
欲求共食
夫覺。
君勿道之。
婦便
中出一年丈夫
共食有頃
其夫動如欲覺。
其婦以
外夫內口中。
次及食器物。
此人即至國中
一家大富
貨財巨萬
而性慳吝
語擔人。
吾試為君破奴慳。
即至其
公元445年
家。
有好馬甚珍之繫在柱下
失去
尋索不知處。
明日
見馬在五升甖中。
終不可破。
便語言
君作百人以周
窮乏
得出耳。
主人狼狽作之畢。
馬還在柱下
明旦
父母在堂上。
忽復不見舉家惶怖
不知所在
開粧
器。
忽見父母壺中
往守請之。
云當更作千人餘食。
百窮者。
當得出。
既作。
父母自在床上
*祭祠
**獻佛
諸佛神力
不可思議
眾生業力
不可思議
昔有一貧
人。
作是思惟
當詣天祠。
求於現世饒益財寶
作是念巳。
語其弟言。
汝可勤作田
為生計。
勿令家中有乏短
便將其弟往至田中
此處可種胡麻
此處可種大小
此處可種禾大小豆等。
示彼種處巳。
向天
為祠弟
子。
天齋會。
香華供養
香泥塗地
晝夜禮拜
求恩請福
希望現世增益財產
爾時天神彼人
先世了無布施
因緣
今雖精勤求請。
徒作勤苦
將無有益
便化為弟。
向祠中。
時兄語言
何所種。
來復何為
化弟白言
我亦
欲求天神
求索衣食
我雖不種。
天神力。
田中
自然足得。
兄責弟言。
何有田中不下種子
望有收獲
是事
時彼天神
還復本形
即說偈言
汝今自說言
種無果實
先身無施因。
云何今獲果。
欲得財寶
應當
淨身口。
而作布施業。
以求將來果。
***感應緣(三驗)
公元333年
張應者。
歷陽人
淫祀
咸和八年
得病
請禱
略盡
法家弟子也。
謂曰。
今病日困
求鬼無益
乞作
佛事
應許之。
精舍中。
見竺曇鎧。
曇鎧曰。
佛如愈病之
藥。
見藥不服
雖視無益
應許當事佛。
曇鎧與期明日
齋應歸。
夜夢一人
長丈餘。
南來入門曰。
汝家不淨
見曇鎧隨後曰。
始欲發意
未可責之。
眠覺
便炳火。
高坐
鬼子母座。
曇鎧明往。
具說夢。
遂受五戒
斥除
公元336年
神影
大設福供。
妻病即間。
尋都除愈
咸康二年
應至馬
溝糴鹽。
還泊蕪湖浦宿
夢見三人以鋼釣釣之。
應曰我
佛弟子
牽終不置。
釣將北去
下一阪岸
下見鑊湯
刀劍楚毒之具。
應時悟是地獄
欲呼師名。
忘曇鎧字。
和尚救我。
亦時喚佛。
有頃
一人西面來。
形長丈餘。
金杵欲撞此釣人曰。
佛弟子也。
何入此中。
釣人怖散。
長人引應去。
謂曰汝命巳盡。
不復久生可蹔還家
頌唄
三偈。
取和上名字。
三日命過
生天矣。
既蘇
即三
持齋頌唄。
遣人疏取曇鎧名。
至日中食畢。
禮佛
澡洗
著衣。
如眠便盡。
宋陳安居襄陽縣人也。
伯父少事巫俗。
鼓舞祭祀
充滿其宅。
父獨敬信釋法
旦夕齋戒
伯父亡無子。
父以安居紹焉。
安居雖即伯舍。
理行精求。
淫饗之事
不復設。
於是遂得篤病
而發為歌神之曲。
迷悶惛僻。
如此彌歲
而埶心愈固。
家人並諫之。
安居不聽
經積
二年
永初元年
病發遂絕。
心下微暖。
至七日夜
守視
之者
覺屍足間。
如有風來
飄衣動衾。
於是而蘇。
有聲
而稍能轉動
末求飲漿
家人嘉之
問從何來。
安居說云。
有人使者
將刀數十呼將去。
從者欲縛之。
使者
此人有福。
未可縛也。
行可三百里許
至一城府
樓宇
整。
使者至數處。
局司所居
有人授紙筆。
安居
曰。
可疏二十四通死名。
安居即如疏名成數通。
有一
侍從
內出揚聲大呼曰。
安居可入。
既入。
稱有教。
刺姦
獄吏
兩人
一云大械
一云此人頗有福。
可止三尺械。
疑論不判。
乃共視文久之
遂與三尺械。
有頃
見有貴
人。
翼從數十
形貌都雅
安居曰。
那得來。
安居具陳
所由
貴人曰。
伯有罪。
但宜錄治以先植小福。
故蹔得
遊散
敢告訴。
吾與汝父。
幼少有舊
見汝依然
可隨我
遊觀也。
獄吏不肯釋械
府君無教。
不敢專輒
貴人
曰。
但付我。
不使走逸也。
乃釋之。
貴人安居遍至諸地
獄。
備觀眾苦
遊歷未竟
傳教來云。
府君安居
安居
忙懼。
求救貴人
貴人曰。
汝自無罪。
但以實對
無憂
也。
安居至閤。
有鉗梏者數百。
一時俱進。
安居第三
既至階下
一人冠冕
立於囚前。
讀諸罪簿。
須臾
赤官
具讀名牒
為伯所訴云云
府君曰。
人事佛。
大德人也。
其伯殺害無辜
訾誑百姓
罪宜窮治
以昔有小福。
故未
加罪。
伯今復謗訴無辜
教催錄取
未及至。
府君遣安
居還。
安居出至閤。
局司云君可拔郤死名。
於是安居
次抽名既畢。
欲向謝貴人
貴人亦至。
云知汝無他
得還
甚善努力增修功德
九江廬山東林寺。
僧融
曾於江陵一家受戒
佛。
有神廟。
不復宗事
便徹取送寺。
至七日後。
主人
母見一鬼持赤索欲縛之。
母甚惶懼
乃更請僧讀經行
道。
鬼怪遂息。
晚還廬山
獨宿逆旅
時大雨雪
中夜
眠。
有鬼兵甚眾。
中有鬼將。
帶甲挾刃勵聲曰。
何謂
鬼神無靈耶。
速拽下地
諸鬼將欲加手。
默念觀音
稱聲未絕。
一天將。
可長丈餘。
著廣皮褲褶。
手捉金剛
杵擬之。
鬼便驚散
甲胃之屬。
碎為塵粉。
融嘗於江陵
夫妻二人
俱受五戒
後為賊引。
夫遂逃走
妻將繫獄
融於路。
求哀請救
融曰唯至心觀世音
更無餘信。
入獄後。
稱念不輟
因夢沙門立其前。
足蹴令去。
忽覺身
三木
自然解脫
既聞即起。
門洞開
便越席而東。
數里。
將值民村
天夜暗冥。
其夫先逃。
夜行晝伏
二忽相
遇。
大驚駭。
**占相
***感應緣(三驗)
漢周亞夫
絳侯勃次子也。
許負相之曰。
三年
公元111年
侯。
五年而相。
貴無上。
然卒以餓死
亞夫曰嘻。
何緣
如此
若既大貴
何故餓死
負曰不然從理入口
餓死
公元114年
法也。
後三年絳侯世子有罪黜。
亞夫襲侯
破吳楚。
大功丞相
忠蹇疆直
數犯景帝
下獄餓死
梁州招提寺
沙門名琰
年幼出家
初作沙彌時。
有一
相師
語琰師。
雖大聰明
智慧鋒銳
然命短。
不經旬日
琰師既聞斯語。
遂詣諸大德
共相評論
何福得命
延長
大德答云。
依佛聖教受持金剛般若經德最
入山
志心受持般若經五年
出山相師
相師
驚怪
修何功德得壽命長。
具述前意。
相師歎之。
琰後
學問優長
善弘經論
匡究佛法
年逾九十。
梁鍾山開善寺
沙門智藏
俗姓顧氏
吳郡吳人也。
有墅
姥攻相。
謂藏曰。
法師聰辨蓋世
天下流名
但恨年命
長。
可至三十一。
時年二十有九。
聞斯促報。
於是講解
息。
竭誠修道
大誓願
不出寺門
遂探經藏
得金剛般
受持讀誦畢命
奉之至所厄年末。
香湯洗浴
淨室
誦經
以待死至。
俄聞空中聲曰。
善男子
汝往年三十
者。
是報盡期。
般若經力得倍壽矣。
*慈悲
**菩薩
大集經云。
佛言。
我昔為一切眾生
菩薩行。
為此
眼。
於諸眾生
起大慈心
捨巳身血猶如大海
與諸乞者。
頭眼耳如毗福羅山
捨鼻舌等如十突盧那。
捨手
等如毗福羅山
捨皮施等可覆一閻浮提
亦捨無量
馬奴妻子
及以王位國土城邑宮殿村落等。
與諸乞
者。
於諸佛所。
受持禁戒無缺犯。
一一佛所。
無量供養
一一佛所。
稟受無量百千法門
受持讀誦
善修三昧
無量三乘四果聖人
父母師長
病苦之者
無救護者。
為作救護
無歸依者。
為作歸依
無趣向者
為作趣向
安住
我巳如是於彼三大阿僧祗劫。
慈愍一切苦惱
眾生
故發大堅勇猛之心。
久修無上菩薩之行。
今於
此盲真世間
大導師
儉法之時。
如是諸眾生中。
發心願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欲於三乘菩提
令不
退轉
復願救度三惡眾生
安置善道
及涅槃樂
**觀苦部
***感應緣(三驗)
益州福感釋道積
蜀人
日誦涅槃經一部
凡欲宣
述。
必先洗滌身穢。
被服淨衣
然後昇座
立性慈仁
遇癘
膿血穢氣者。
悉為補浣衣服。
治療同食
不惡之。
人怪問。
云境無染淨淨由心心既不起愛憎何生。
新羅國大僧統釋慈藏
俗姓金氏
自小神睿澄簡
高榮
情欣方外
獨靜行禪
不避虎兕
持戒不群
慈救
為先。
深隱山居
來往絕糧
便感異鳥。
各啣諸果。
就手
與。
鳥於藏手。
同共食之。
常懷慼慼
慈哀含識
何方便。
令免生死
遂於眠寐。
二丈夫。
忉利天來曰。
在幽
隱。
欲為何利。
藏曰惟為利生。
乃授藏五戒訖。
曰可將此
五戒利益眾生
於是出山谷中
士女受戒無窮
范陽盧元禮。
貞觀末
泗州漣水縣
曾因重病
絕。
一日而蘇。
有人引至府舍
大堂中。
見灶數十
百口
其灶上有氣
矗然如雲直上
沸聲喧雜
有同
千萬人
元禮仰視
見似籠盛人懸之。
是蒸罪人處。
元禮
發願大語云。
願代一切眾生受罪
解衣赤體
自投
釜中
因即昏然
不覺有痛。
須臾有一沙門
元禮
云。
知汝至心
乃送其歸。
忽如睡覺
斷酒肉安經。
*放生
**救厄
**感應緣(四驗)
張崇
京兆杜陵人也。
奉法
太原中。
符堅既敗。
百姓
千餘南走歸晉
鎮戍所拘。
殺其男丁
搶其
子女
與同五人
手腳共械。
坑埋築。
明日馳馬
射之。
以為娛樂
崇慮望窮盡
唯潔心專觀世音
夜中
械忽自破。
因走得脫
崇腳痛。
一寺
復稱觀世音
心禮拜。
一石置前。
發誓願言
今欲過江東訴亂。
晉帝
理此冤魂
救其妻息
心願獲果。
此石當分為二。
崇禮
拜巳。
石即破焉。
崇遂至京師
發白虎撙。
具列冤氏。
帝乃
悉如宥。
晉王懿
字仲德
太原人也。
車騎將軍
信奉法。
父苗
苻堅時為中太守
丁零所害。
仲德與兄元德攜母
南歸
登涉峭嶮
饑疲絕糧
復餘計。
歸心三寶忽見
一童子。
青牛
見懿等饑。
各乞一飯
因忽不見
積雨
大水
前望浩然
不知何處為淺。
可得揭躡。
俄有一白
旋遶其前。
過水而反。
似若引導
如此者三。
於是逐狼
而渡。
水纔至膝。
俄得陸路
南歸晉帝。
後為徐州刺史
設齋
宿昔灑掃
敷陳香華
盛列經像
忽聞法堂有經
唄聲
清婉流暢
懿遽往視
見有五沙門
在佛坐前。
威容
偉異
神儀秀出
懿甚歡敬
沙門迴相瞻眄
意若依然
旨未交。
竦身飛空而去。
公元435年
宋沙門竺惠慶廣陵人也。
經行修明
元嘉十二年
荊楊
大水
川陵如一
惠慶將入廬山
船至小。
暴風忽起。
旅巳得依浦
惠慶未及得泊。
飄颺中江
風疾浪涌。
慶正心端念。
觀世音經。
洲際之人。
望見其船。
迎飆截
流。
如有數十人牽挽之者
逕到上岸
一舫全濟
攝山栖霞寺沙門惠布。
俗姓郝
廣陵人
懷遠操。
度虛梗。
志行罕儔
為君王所重。
或見諸人樂生西方者。
告云。
方土非吾願也。
如今所祈。
化度眾生
如何蓮華
中。
十劫受樂未若三塗處苦救濟也。
年至七十。
與眾別
云。
布命三五年在。
但老困不能行道
住世何益。
常願
邊地
三寶處。
作佛事去也。
於是絕穀不食
敕令
醫證之。
縮臂不許
沈皇后傳香信。
不許
臨遺訣曰。
長生不喜
夕死無憂
以生無所生滅無所滅故也。
*怨苦
**傷悼
中阿含經云。
爾時世尊
告諸比丘
眾生無始生死
輪轉
不知苦之本際。
若此大地
一切草木四指量。
以為籌。
以數汝等長輪轉生死
所依父母
籌數巳
盡。
其諸父母
數猶不盡
汝等輪轉生死
飲其母乳。
多於
恒河四大海水或生象中。
飲母乳無量數
或生駝馬
牛驢
禽獸類。
飲其母乳。
無量等長夜。
棄於塚間。
膿血流出。
亦復如是
墮地獄。
畜生
餓鬼
血流出。
如是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一人一劫中。
積聚身骨
常積不腐壞
毗富羅山
若諸聖弟子
正智真諦
增一阿含經云。
爾時三十三天
一天子。
身形五死
相。
時彼天子
愁憂苦惱
搥胸嘆息
爾時釋提桓因
自往
其所
天子言。
豈不如來說偈曰。
一切行無常生
者必有死。
不生則不死。
此滅最為樂
汝今何故愁憂
至於斯。
一切諸行
無常之物。
雖使有常者。
此事不然
子報言。
云何不愁
今天清淨無染
光踰日月
靡所
不照
捨此身巳。
當生閱城中。
豬腹中生
恒食屎尿
時為刀所割。
是時帝釋語言
汝今可自歸佛法便不
三惡趣
如來亦說此偈言
諸有自歸佛。
不墮三惡
趣。
盡漏處天人
便當至涅槃。
爾時天問帝釋言。
今如
來竟何所在
帝釋報曰。
如來摩竭提國
閱城中。
迦蘭陀竹園所。
天子報言。
我今無力至彼。
帝釋報言。
右膝著地
長跪叉手
向下方界。
而作是言。
唯願世尊
善觀察之。
今在垂窮之地願矜愍之。
天子帝釋
便長跪向下方界。
自稱姓名
自歸佛法眾盡其形壽
真佛子。
如是至三。
說此語巳。
不復處豬胎。
生長者家。
是時長者婦。
自知有娠
十月滿。
生一男。
端正無雙
至十
歲。
父母將至佛所。
時佛為說法
即於座上。
諸塵垢盡。
法眼淨。
無復瑕穢
離俗出家
阿羅漢果
**八苦
如五王經云。
佛為五王說法
人生在世
有無眾苦
身。
今為汝等。
略說八苦
一生苦。
二老苦。
三病苦。
四死苦。
五恩愛別離苦
六所不得苦。
怨憎會苦
憂悲苦。
**感應緣(一驗)
吳王夫差
殺其臣公孫聖
不以罪。
後越
敗走
太宰嚭曰。
吾前殺臣公孫聖投於胥山之下。
今道當
由之
上畏蒼天
下慚於地。
舉足而不進。
不忍往。
子試唱於前。
嚭乃向餘杭之山。
呼曰。
公孫聖
三呼而三
應。
吳主大懼。
嘆曰蒼天蒼天
寡人豈可復歸乎。
不返
*業因
**引證
又辨意長者子經云。
爾時世尊
大眾會。
說法
時舍
城中
長者子。
名辨意
從五百長者子詣佛所。
為佛作
禮。
叉手白言
有何因緣
得生天上
復何因緣
來生人中
復何因緣
生地獄中。
餓鬼中。
生畜生中。
復何因緣
尊貴中。
眾人所敬。
復何因緣
奴婢中。
為人所使
何因緣。
庶民中。
口氣香潔
身心常安
為人所譽。
不被
誹謗
復何因緣
得生為人
常被誹謗
為人所憎。
形體
惡。
身意不安
常懷恐怖
復何因緣
所生之處。
常與佛會
聞法奉眾。
初不差違
遭遇智識
逮得好心
若作沙門
得所願。
唯願世尊
分別解說
令使眾會。
得聞正教
佛告
長者子。
諦聽
吾當為汝解說
五事得生天上
一慈
不殺養物命。
令眾得安
二賢不盜他物。
布施
貪。
濟諸窮乏
三貞潔。
不犯外色男女護戒奉齋精進
誠信
不欺於人。
護口四過
無得貪欺。
五不飲酒
經過
口。
行此五事
得生天。
復有五事
得生人中
一布施。
貧窮
持戒
不犯十惡
忍辱
不亂眾患
精進
化。
無有懈怠
五一心奉孝盡忠
是為五事
得生人中
長壽
端正威德
為人主。
一切敬持
復有五事
死入
地獄
不信佛法眾而行誹謗輕毀聖道
破壞
寺尊廟。
三四輩轉相誹謗不計殃罪。
敬順意。
反逆
無有上下君臣父子
不相順從
當來有欲為道。
巳得
為道
便不順師教誨自貢高。
輕慢
是為五事
入地獄。
二地無有出期。
復有五事
餓鬼中。
一慳
貪不欲布施
二盜不孝二親
三愚闇無有慈心
四積
聚財物。
不肯衣食
不給父母兄弟妻子奴婢
是為五
事。
餓鬼中。
復有五事
畜生中。
犯戒私竊偷盜
負債抵而不償。
三殺生以身償之。
不喜聽受經法
常以因緣艱難
齋戒施會。
以俗為緣。
是為五事
畜生
中。
復有五事得為尊貴
一施普廣
敬禮
三寶及眾
長者
忍辱
無有瞋恚
柔和謙下
五博聞經戒。
是為
五事
得為尊貴
眾人所敬。
復有五事
常生卑賤
憍慢
不敬二親
二剛無恪心。
放逸不禮三尊
四盜竊以
為生業。
負債逃避不償。
是為五事
常生卑賤奴婢
中。
復有五事
得生人中
口氣香潔
身心常安
一至誠不
欺於人。
二誦無有彼此
三護戒不謗聖道
四教人遠
惡就善。
不求人長短
是為五事
生於人中
口氣香潔
身心長安
為人所譽。
不被誹謗
復有五事
若在人中
人所憎。
一常無至欺詐於人。
二大會之中有說法
誹謗之。
三見同學而輕試之。
不見他事為作
過。
五鬥兩舌彼此
是為五事
若在人中
常被誹謗
不安
常懷恐怖
復有五事
所生之處。
常與佛法眾會。
一身三寶
勸人令事。
二作佛形像
當使鮮潔
三常
佛教
不犯所受。
普慈一切
尊正等。
如愛赤子
五所
受經法。
晝夜諷誦
是為五事
所生之處。
常與佛法眾會。
初不差違
見佛聞法。
便得好心
若作沙門
得所願。
長者子辯意。
佛說是五十事要法之義。
欣然歡喜
得法忍。
五百長者子。
得法眼淨。
**因果
**感應緣(一驗)
楚王遊於苑。
白猿在焉。
王命善射者令射之。
數發。
猿搏
矢而嬉。
乃命由基。
由基撫弓。
則猿抱木而虛。
六國時。
更嬴魏王曰。
能為虛發而下鳥。
魏王曰。
然則射可
至於此乎。
更嬴曰可。
聞鴈從東方來。
更泣發而鳥下焉。
*受報篇
**現報
佛說七行現報經云。
爾時世尊
告諸比丘
七種人。
可事可敬
世間無上福田
一者行慈。
二者行悲。
三者
行喜。
四者行護。
五者行空
六者無相
七者無願
眾生行此七法
於現法中
獲其果報
阿難白佛言。
故不說須陀洹
斯陀含
阿那含
阿羅漢
辟支佛
乃說此
七事乎。
世尊告曰。
行慈七人
行與須陀洹
乃至佛等。
其事不同
供養須陀洹等。
不現得報供養此人者。
現世得報
是故阿難
當勤勇猛
成辦七法
**住處
問曰。
未知何義故。
初禪中。
別取梵王
於第四禪
別取無想天并五淨居立為三有
別於初四禪者
有何
義耶。
答曰有。
謂彼初禪大梵天者。
外道人等
恒計以為
能生萬物之本。
違之則受生死。
順之得解脫。
又彼梵
王。
亦復自計巳身能為造化之主。
一是常。
真解脫。
如來為欲破彼情見
是故摽說為有也。
第二無想
者。
謂彼天中
悉得定壽五百大劫無心之報。
外道人等
於此不達
而復計為真實涅槃。
是故樂修無想之定。
生彼處。
如來欲破情見
是故摽說為有也。
第三五淨
居者於中有彼摩醯首羅天王處。
外道人等
亦復計彼
天王
能為造化之本。
歸之則得解脫。
為破此見。
是故
來別摽說有。
別說意義於斯顯。
問曰。
未知於彼六趣
之中。
四種惡趣
各立一有
中立四。
天中乃立十七有
何義
答曰有。
所謂於彼四惡趣中。
苦惱多故
眾生
欲樂住情微。
是故就趣各立一有
人趣次勝。
眾生樂住
心巳殷著。
是故隨方說之。
四天趣。
最勝樂住之情。
為殷上。
是故隨處說處
說為十七。
二十五有。
*罪福
**福行部
述曰。
此明福行者
罪行說。
凡夫欲界善者。
但使
亂心諸事福。
定生下界
欲界業。
五道之中。
皆悉
起先就地獄說。
地獄之人。
亦有三善業。
即是意地三善
根。
如仙國王
殺五百婆羅門
生地獄中。
發生信心
甘露國。
善不滅生便得之名。
為生得善依此善根
善心
第二畜生龍等。
亦有修善
涅槃經佛說
時無
鳥獸
菩提心。
生於天上
以其身口七善律儀普於
一切眾生處起故薩婆多論。
畜生癡鈍故。
不發律儀
若依成論
鬼神畜等。
亦有得戒如天帝多受八戒
等亦受。
不局在人。
若論色戒諸天上得成下。
亦得寄起
下界善業
如諸梵天
見佛禮拜
發言讚嘆
是其初禪
心起
據此所依。
無記非善。
第二色界四禪定業。
身起處。
若鬼畜中。
值聖強緣。
能悟道者
亦得修起
若就
人天以論修色界業。
所謂無貪無瞋正見
若依定心
得禪戒。
禪戒則是身口七善
得禪時。
有色十善
若就
無色諸天以論依毗無色界天
不得起色界定業。
**感應緣(一驗)
唐武德中
遂州總管府
記室參軍孔恪。
暴病一日
蘇。
目說被收官所
何故殺牛兩頭
恪云不殺
官曰
汝弟證汝殺。
因呼恪弟。
弟死巳數年矣。
既至
枷械甚艱。
官問汝所言兄殺牛虛實
弟曰兄前奉使招慰獠賊。
使
某殺牛會之。
奉兄命。
恪曰使弟殺牛。
國事也。
官曰
汝殺會獠。
招慰為功。
求官賞。
云國事。
因謂恪弟
曰。
以汝證兄。
久留汝。
兄既遣殺。
汝便無罪
放任受生
言訖
弟忽不見
亦竟不得言敘。
官又問恪。
何復殺兩
鴨。
恪曰前任縣
殺鴨供官客耳。
官曰官客自有料無
鴨。
汝以鴨供之。
非罪而何
又問何故復殺雞卵六枚
平生不食雞卵
唯憶小年九歲時。
寒食日
母與六卵。
煮食之。
官曰欲推罪母耶。
恪曰但說其因。
實自恪殺之
也。
官曰汝殺他命。
當自受之。
言訖忽有數十人
皆來
將出去。
大呼曰。
官府亦大枉濫
官聞之呼還曰。
枉濫
恪曰生來有罪
皆不見遺
生來修福
不見記。
非濫乎。
官問主司
恪有何福
何為不錄
主司對曰。
皆錄。
量罪多少
少罪多。
故未論其
官怒曰。
雖先
受罪
何不示之。
命鞭主司一百。
倏忽鞭訖。
血流
地。
既而唱恪生來修之
亦無遺者。
官謂恪曰。
汝應
受罪我更令汝歸七日
可勤追福因甦。
**欲障
夫論欲過者。
五欲弊魔。
六塵惡賊。
佛判邪惑
迷障佛
性。
涅槃經云。
眾生五識
雖非一念
然是有漏
復是邪
倒。
增長諸漏
一切凡夫
取著於色。
乃至著識。
以著色
故。
貪心生。
乃至為識所繫縛
繫縛故。
則不免於生
老病死。
憂悲大苦
一切煩惱
**訶欲
智度論云。
哀哉眾生
常為五欲所惱。
而求之不巳。
將墜
大坑
世人愚惑
貪著五欲
至死不捨
無量苦。
此之五
欲。
須臾樂。
密塗刀。
舐者貪甜。
不知傷舌。
色聲香味
禪家正障。
若欲修定
皆應棄之。
*四生
**感應緣(二驗)
沙門支遁
字道林
陳留人也。
神宇雋發
為老釋風流
之宗。
常與其師辯論物類
雞卵生用未足
殺之與諸
蜎動不得同罰。
師尋亡忽見形。
來至遁前。
手埶雞卵
地破之。
見有雞鶵
出殼而行。
遁即悟。
悔其本言
相州滏陽縣人
信都元方。
少有操尚
尤好釋典
年二
公元660年
十九。
至顯慶五年春正月死。
後月餘。
其兄法觀寺僧
道傑
將一巫者至家。
遣求元方與語。
具述平生之意。
二首
書疏
大抵勸修功德
念佛寫經
以為殺生
之業。
罪之大者
無過於此
*十使
**述意
蓋聞三界昏寢。
皆由十使窟宅
六賊攀緣
實因五住
猛將
致使妄想虛搆。
惑倒交興。
萬苦爭纏。
百憂總萃
**會名
初釋名者
一身二邊三邪四戒五見取六貪
七瞋八癡九慢十疑此之十使
生死根本
第一身見者。
色心相依名之為身
凡愚迷此。
為我人。
知我見生
煩惱之。
原故涅槃經云如大賊。
劫人時。
要因內人
塵賊。
亦復如是
欲劫善法
要因內有眾生知見
常樂
不空等相。
有智之人。
內無是相又大寶積經云。
如咽
塞病。
能斷命。
一切見中。
惟有我見即時能斷智慧
命也。
第二邊見者。
中論生滅故。
不常相續不斷
離此斷常
名為中道
故知因果
定斷常。
現報中。
愚不觀念遷滅
則是常見觀念念新則是斷見
若於來報未盡著。
隨業受生
六道不定
三明邪見
者。
謂謗無因果。
正名邪。
一切諸見。
違理起。
如觀
三昧經云。
不信因果
斷學般若重罪
過殺八萬父母
罪。
此由邪見感斯重報。
中論云。
邪見有二。
一言無罪
福。
無佛賢聖
捨善為惡。
二貪著於我。
分別有無
不得
涅槃道。
四明戒取者。
諸妄戒定之人。
隨其別執。
自有二種
一是獨頭。
所謂直取持戒為道
或取苦行為
道。
或取布施為道
乃至或取入禪定事以為真道
此等
直取所行之事。
不知非道
謬執為道
二是足上。
有愚
人。
不解正理
立是非。
謂巳見是。
為真道。
則名戒取。
此後戒取。
依前見生。
前見後戒取。
為本戒取所依。
為腳足。
第五明見取者。
謂取世有漏善法
有漏果。
內身不淨謂淨。
即獨頭見取。
或巳見是。
餘者非。
便生心
於巳見上。
後更起心
前身見。
亦名為足上見取。
故俱
舍論云。
一切有流法聖人棄捨見於境。
僻埶堅牢
非聖慧刀無由令捨
第六明貪使過者。
或愛自身他身。
愛妻子室宅田園。
或愛善法
如愛佛菩提等若依大
乘。
皆是使。
七明瞋使過者。
莊嚴論云。
如乾薪。
瞋恚如火。
未能燒他。
先自焦身。
正法念經云。
瞋心
火。
一切戒。
瞋是大斧
能破法轎。
華嚴經云。
一切
中。
無過是瞋。
第八明癡使過者。
若依成論
邪心分別
慧明
故曰無明
又毗曇論說
無明使有其二種
一者
不共
二者相應
不共者。
四諦理。
及色聲香味觸等。
緣而不了
獨無明。
二相應無明者
一切煩惱中。
知之心。
諸使合。
名為相應無明
無明
善無記中。
要觀無性
方得漸除。
迷事取性。
則成有漏
九明慢使
過者。
慢有八種
一直名慢。
謂我勝彼。
有恃我心。
二者大
慢。
謂於等處自謂為大。
三者慢慢
謂於上境
謂巳勝彼。
此過最重。
四者不如慢。
謂他行德
過巳彌深。
不如彼。
凌他多邊
五者傲慢
謂於父師長上
不肯恭敬
六者
慢。
謂於色心無我法中
我自高。
七者上慢
未得聖
而謂巳得。
於此出世
上法中起心生慢。
八者邪慢
無德自高
恃惡凌人
八慢心。
皆悉名為慢使煩惱也。
第十明疑使過者。
疑有二種
疑事
夜見樹。
為人
等。
諸事疑。
若望大乘
是暗妄心
二者疑理。
一切世間
出世間事。
不能成。
但起決定心。
不須疑。
上下皆有
十使
上界雖無麤現瞋使。
餘九使。
皆常具。
有修得定
者。
雖伏欲結。
由有此使。
不得出世界也。
**迷理部
述曰。
迷理不同
良由眾生無始時來
流轉生死
能斷
漏。
得出世果。
致令十使煩惱
是能障業
四真諦法。
是所
障理。
四諦者。
一苦。
二集。
三滅。
四道
生滅無常
實是
苦。
逼迫行者
名為苦諦。
諦是實義。
審爾不謬。
稱為諦。
有漏善惡
皆能生果
理是因集。
名為集諦。
煩惱盡處。
之為滅。
理實不生。
名為滅諦觀理除壅。
此實不虛
名為
道諦。
依毗曇論云。
身見邊見唯迷苦諦。
依身苦報。
斷計是故邊見亦迷苦生。
是故身見不依集起。
知集
非我
不名迷集。
邊見依身。
不依集。
若論戒取。
迷苦及
道。
精勤苦行
能斷生死
不知事苦身是道。
身苦非
聖道
是故戒取。
有迷苦者。
有迷道者
不迷於集滅。
聖果
若論邪見見取及疑邪見者。
無因果。
該凡及聖。
是謂通迷見取者。
自身報。
取為第一
即為迷苦於是
善業
計為第一
即名迷集。
若取梵天
無想天等以為
槃。
名為迷滅。
於彼戒取所言之道。
取為第一
名為迷道
因之與果。
不知有無
生疑不決
故苦集非道
識觀是道。
方斷戒取。
識滅道。
以為第一
不將有漏
以為勝好。
可厭
斷見取。
以見四諦
不生疑謗
證信決定
方斷
絕疑邪。
是故身邊戒見邪疑迷理而生還理斷不將
塵境色聲等事
以為我人斷常等。
故雖正識色聲等
事。
不斷我心。
乃至疑使。
若論負瞋癡慢四使
通障見修。
皆迷理事
謂依見起則名迷理。
若依事生則名迷事。
見理時彼瞋則斷。
依見起癡不知見過
後見理時。
彼癡
則斷。
依見起慢。
恃見自高
後見理時。
彼慢則斷。
是故
等依見起者亦是迷理。
見理方斷。
所言貪等依事起者
謂依塵境聲香等。
於此起貪纏綿難斷。
故見理時。
有未斷後修道數數漸除。
瞑慢癡等。
依事皆爾。
此明
十使
迷理不同
**斷障部
述曰。
十使煩惱
斷有難易
諸惑難識易斷。
貪等四使
易識難除。
識者
凡常迷理。
易斷者。
入理即盡。
若依
經教入道
直說生滅無我
則斷諸結。
出離
死。
又如經說
覺性人。
不解四諦法門名字
直藉事緣。
觀生無我
便斷諸結。
過諸聲聞
於此直作無我
觀中雖
不作四諦別解
如此觀時
具有四諦
謂彼所觀。
有漏
報身
念念生滅
是理苦集。
從前名苦。
生後名集。
知無我
時。
即是見苦。
爾時無我
斷事集。
所斷不生。
即是證滅。
此能觀智。
即是聖道
是故直觀無我之時。
具有四諦
得出
不要別觀四諦方出。
成論引經說言
甄叔
迦經中。
種種得道因緣
非但四諦得道
故知入道
不要別觀
總無我一行亦得。
若能明見身心無我
則是
見道
斷諸見惑。
但諸見惑。
約諦分別三界
合說有八十
八。
若學修善者。
皆知貪瞋癡慢於其我心。
及執戒等。
不學是過。
是故難識。
如涅槃釋我見戒取及以疑等一
眾生
於戒取中
不見其過。
故使為結。
若學觀身心生
滅。
分見無我
煩惱薄時。
知觀智。
是斷法道
心中六使
自然永無。
謂知色心
生滅非人
無我心。
邊見自斷。
觀見理。
聖道故。
信無疑謗無自斷。
智慧是道。
戒等
非勝。
則無戒取。
見取自斷。
是故六使
難識易斷。
以難識
故。
無始來迷。
以易斷故。
理則盡。
不同貪等。
易識難斷。
以易識故。
人多不埶。
以難斷故。
那舍亦有。
是故智人
修業者。
惟修觀解。
除迷入道
若學觀行
雖昧名凡。
少解
理時。
即無妄取
若不學解
迷道法。
雖修諸善。
不除邪
埶。
非直妄埶。
自不能出多謗正法
及行道者
以其迷心
未識邪正
不知他是。
不與巳同。
即謂巳是。
說他為非
迷人
無道法。
多依世善。
妄埶相非
俱舍論云。
家由取五塵故。
在家鬥爭
出家由取諸見各不同
故。
出家鬥爭
又成論云。
若人持戒取為清淨
名戒
取結
即謂所取以為真實
餘皆妄語
名見取結
又戒取
出家人縛。
諸欲是在家人縛。
又戒取者。
雖復種種
出家法。
無所得
因此戒取。
能謗正道
及行正道者
又戒取。
是諸外道起憍處。
知戒取等。
是世善招生死果。
名隨苦
真道法。
此名十使
斷有難易
**殺生
***感應緣(三驗)
梁時有人
常以雞卵白。
和沐。
云使髮光每沐輒破二三
十枚卵。
臨終但聞髮中啾啾數千雞卵之聲。
公元617年
京兆安仁家富。
素事慈門寺僧
義寧元年初。
客寄其家停止
客盜他驢。
於家殺之。
驢皮遺安仁家。
公元1103年
貞觀三年安仁遂見一人於路。
安仁曰。
追汝使。
明日
至。
汝當死也。
安仁懼。
徑至慈門寺。
佛殿中。
經宿不出
明日果有三騎。
步卒數十人
兵杖入寺。
遙見安仁
呼出。
安仁不應
念誦逾進
鬼相謂曰。
昨日不即取。
日修如此
何由可得。
相與云。
一人守之。
守者謂
安仁曰。
往日殺驢。
驢今訴君。
使我等來攝君耳。
安仁
遙答曰。
往者他盜自殺驢。
但以皮與我耳。
倩君還為我
語驢。
不殺汝。
然今又為汝追福
於汝有利
捨我也。
此人許諾
曰驢若不許。
明日更來。
如其許者。
不來矣。
言畢而出。
明日不來
安仁於是為驢追福
舉家
菜食云。
唐顯慶年中
長安城西路側店上。
有家新婦
一男
滿日親族慶會
買得一羊欲殺。
羊數向屠人跪拜
屠人
家內大小
不以為徵。
遂即殺之。
將肉釜煮。
產婦
兒看煮。
抱兒前。
火釜忽然自破。
釜湯衝灰。
直射母子
母子俱亡。
親族鄰人見者。
莫不酸切
斷酒肉暈辛。
**遺物
***感應緣(二驗)
公元612年
隋大業八年
宜州城一家皇甫
居家兄弟四人
勤事生業
第二弟名遷。
後一時。
在堂內取
十錢
欲令市買
且置床上
母向舍後
其遷從外來入堂
左右顧視不見人便偷錢將出私用
母還覓錢不得
知兒將去遂鞭打合家大小
大小皆怨。
至後遷亡。
託胎
公元613年
家內母豬腹中。
經由三五月
一豚子。
次年八月社至
得錢六百文。
社家
於夜豬以鼻觸婦。
夢云
我是汝
夫。
為取婆六十錢。
枉及合家浪受楚栲。
令我作豬償債
今將賣與社家
縛我欲殺。
汝是我婦。
何忍不語
婦夢忽
寤。
仍未信之。
復眠還夢如是
婦驚著衣。
堂報姑。
姑巳
起坐
還夢同婦。
兒女亦同此夢。
母令遷兄并兒。
持錢一
千二百文。
馳騎急去。
去舍三十里贖豬。
社家不肯
憑一
有識信敬人。
委曲贖得。
既得豬巳。
驅向野田
兄語豬
云。
審是我弟
汝可急前還家。
豬遂馳走在前還舍。
長安市風俗
每至歲元日巳後。
遞作飲食相邀。
傳坐
東市筆生趙大。
次當設之。
有客先到。
向後見其
碓上有童女年可十三四。
青裙白衫
以汲索繫頸
淚謂客曰。
主人女也。
往年未死時。
父母百錢
欲買
脂粉未及而死。
其錢今在廚舍西北壁中
然我既
以盜之。
坐此得罪
今當償命
言畢化為青羊白頭
客驚
主人
主人問其形貌
乃是小女
死巳二年矣。
於廚壁
取得百錢
久安處。
於是送羊僧寺
合門不復食肉
**邪淫
第一貪欲滋多。
如火益乾薪
薪火離捨
愛火燒世
纏綿不可捨。
第二明觀女不淨
身自莊嚴
華香以
瓔珞
凡夫貪愛
智者所不惑。
三明女人難親可厭
女人最為惡。
難與為因緣。
恩愛一縛著。
牽人入罪門。
智度論云。
菩薩種種不淨
於諸衰中。
女衰最重。
火刀
雷電霹靂
怨家毒蛇之屬。
獨可暫近。
女人慳姤瞋諂。
鬥爭貪嫉。
不可親近
***感應緣(一驗)
公元400年
晉桓道愍者。
譙人也。
晉隆安四年喪婦。
道愍內顧甚篤。
公元613年
纏痛無巳。
其年夜始寢。
屏風上。
有人手。
驚起炳炬。
乃其婦也。
形貌莊飾
如生平。
了不畏懼
遂引共臥。
言語往還
陳敘存亡
愍曰卿亡來初無音影
今夕那得
忽還。
答曰欲還何極
人神道殊。
各有司屬。
無由自任耳。
新婦生時
差無餘罪。
止因疑君憐婢使
以此姤忌之
心。
受報地獄
獲免脫。
今當受生為人
故來與君別也。
愍曰當生何處相尋不。
答曰但知當生
不測何處
為人世。
無容復知宿命
何由相尋求耶。
至曉涕泗而別。
**惡口
凡夫毒熾
恚火常然緣起障。
觸境生瞋。
菩薩之苦
心。
如來慈訓
故業報差別。
百緣經云。
爾時世尊
初成佛。
便欲教化龍王
往至須彌山下。
比丘形。
坐思惟。
時有金翅鳥王。
大海中。
捉一小龍
還須彌頂。
方欲食啗
時彼小龍
命故未斷。
遙見比丘
端坐思惟
求哀
即命終。
舍衛國婆羅門家。
名曰負
端正
殊玅世所希有
因為立字。
須菩提
年漸長大
慧聰
無有及者。
甚惡性。
凡所眼見
人及畜生則便瞋罵
父母親屬皆共厭患
無喜見者。
遂便捨家。
入山林中。
見鳥及草木
風吹動搖
亦生瞋恚
終無喜心
時有山神
須菩提言。
汝今何故。
家來山林之中。
既不修善
則無利益
虛自疲苦
今有世尊
在祗洹中。
大福德能
眾生
修善斷惡。
今若至彼。
必能除汝瞋恚惡毒
時須
菩提聞山神語
至祗洹中。
見佛世尊
三十二相
八十種
好。
光明普曜。
如百千日。
心懷歡喜
前禮佛見。
卻坐一面
佛即為說瞋恚過惡
愚癡煩惱
燒滅善根
增長眾惡
果報
在地獄。
受苦痛。
不可稱計
設復得脫
或作
龍蛇
羅剎鬼神
心常含毒
更相殘害
須菩提
世尊
說是語巳。
心驚毛豎
自悔責。
即於佛前懺悔罪咎
然獲須陀洹果
佛即聽許
善來比丘
鬚髮自落。
法服
身。
便成沙門
精進修習
阿羅漢果
諸天世人所見(敬仰)。
**兩舌
***感應緣(一驗)
咸陽婦女姓梁。
貞觀年中
死經七日而蘇。
云被
人收將至一大院內。
見有大廳
一官人據案埶筆。
侍甚盛。
令人勘問云此婦女合死不。
有人更齎一案
云。
與合死者同姓名。
所以追耳官人左右放還
官人云。
不知有何罪。
請即受罪而歸。
官人即令
云梁生平惟有兩舌惡罵之罪。
更無餘罪。
即令一人
括舌。
一人埶斧斫之。
日常數四
凡經七日
送令歸。
似落深崖少時如睡而覺。
家人視其舌上。
猶大爛腫。
**慳貪
故攝論云。
慳惜是多財障嫉姤是尊貴障。
眾生起貪。
無過色財。
第一愛色多過。
如有人性愛好華。
不見華莖
毒蛇過患
即便前捉。
捉巳蛇螫
螫巳命終
三惡道
二於生貪
貪財致禍。
大苦所惱。
乖背道俗
失於親疏
故智度論云。
財物種種煩惱罪業因緣
持戒禪定
智慧種種善法
是涅槃因緣
又大莊嚴論云。
我曾昔聞
舍衛國中。
佛與阿難
曠野中行
於一田畔
見有伏藏
阿難
大毒蛇。
阿難白佛
惡毒蛇。
爾時田中有一
耕人
聞佛阿難說有毒蛇
作是念言。
我當視之
沙門
何為惡毒蛇。
即往其所
真金聚。
而作是言。
沙門所言
毒蛇乃是好金
取此
置家中。
其人先貧。
不供
得金故。
轉得富饒
衣食自恣
王家怪其卒富
糾舉之。
繫在獄中。
所得
既巳用盡
不得免。
加刑戮。
其人唱言
毒蛇阿難
惡毒世尊
傍人聞之。
狀白王。
王喚彼人而問之曰。
何故唱言毒蛇阿難
惡毒
世尊
其人白王。
我於往日
田耕種。
聞佛阿難說言
毒蛇
惡毒蛇。
於今日。
方乃悟解
王聞此說。
放去之。
佛告王曰。
過去久遠
迦葉佛入涅槃後。
一長者生
舍衛國
田家子
辟支佛來詣其家。
而從乞食
時此
長者
便持食施。
辟支得食
飛空而去。
長者見巳。
作是誓
願。
持此善根使我世世所生之處。
不墮三塗
常多財寶
布施巳後。
復生悔心
所生處雖處富貴
不得食此極
富之樂。
盧至長者經云。
昔佛在世時。
舍衛城中。
有一
長者盧至
其家巨富
財產無量
由於往昔施勝福田
故獲斯報。
然其施時。
不能志心
故今雖富。
意長下劣
衣裳
垢弊不淨食則糠菜以充其饑。
渴唯飲水
行乘
朽車。
營家業。
猶如從僕。
常為世人所笑。
後於一時
中人民。
大作節會
盧至見巳。
便生念言。
彼既歡會
我亦
當爾。
疾歸家。
自開庫藏取得五錢
兩錢買[麨]。
兩錢
沽酒一錢
取鹽一把
衣衿褁之。
齎出城外
一樹
下。
多象馬。
恐來搏撮。
即詣塚間。
復見豬狗
尋更逃避
空靜處。
酒中鹽和[麨]飲之。
時復即時大醉
起舞
揚聲而歌。
我今節慶會。
縱酒大歡樂。
逾過毗沙
門。
亦勝天帝釋。
時值帝釋
諸天眾。
欲至佛所。
遇見
醉舞而歌。
罵辱於我。
我當惱之。
即變巳身作盧至形。
往到其家。
聚集母妻。
眾婢眷屬
於母前坐而白母言。
前後有大慳鬼。
隨逐於我。
使我慳惜。
不著不啗。
不與
眷屬
皆由慳鬼。
今日出行。
一道人
與我好咒。
得除慳
鬼。
然此慳鬼。
與吾相似
彼若來者
好行棒。
其必詐稱
我是盧至
一切家人莫信。
急當閉門。
慳鬼倘來
我所
作。
然後開門
作好食。
合家充飽
復開庫藏
出諸財寶
衣服瓔珞
賜與母妻。
居家眷屬
及施餘人
訖巳。
人聞盧
至慳鬼得除。
皆來觀看
盧至酒醒
歸家到門。
聞歌舞聲。
極大驚愕
打門叫喚
都無聞者。
帝釋聞喚。
眾人言。
門喚者。
或是慳鬼。
人聞慳鬼。
開門走避
盧至得入。
居家
眷屬
悉皆不認
言是慳鬼。
即便捉腳。
倒曳打棒。
驅令
門。
到巷大哭
唱言怪哉
今身形。
為異於本為不異本
何故家人
見棄如是
言我是鬼。
不見認。
諸人等。
我面
我今實是盧至
爾時諸人聞是語巳。
皆悉同心
咸言盧至
汝今云何欲何所為
盧至云。
願為我證。
我欲
見王
王聞愍念
傍人言。
知其意者當代道之。
傍人
王。
不知何人
形貌相似
至其家中。
詐稱盧至
家人皆信。
用財物。
一切蕩盡
家人不識
打棒驅出。
反如路人
遣使相似者。
並立王前。
王見二人
相貌言笑
一切
相似
王謂後者是。
盧至前者言。
我是盧至
彼非盧
至。
王問後者
盧至慳貪
汝好惠施
云何稱言盧至耶。
即答王言
我聞佛法慳貪之者
餓鬼中。
百千萬歲。
饑渴畏怖因緣
故捨慳貪
王言實爾如似垢衣灰洗
即淨煩惱心聞法即除。
王見是巳。
即別二人
置於異
處。
各遣條牒親屬頭數。
種種財物
速書將來
二人持盡
隱密之事。
及以書跡
悉皆相似
不能別。
王喚母問。
王言
此是我兒。
非我子。
是慳鬼也。
王復問母。
頗見
身上瘡瘢里子密之事可識不。
母答王言
兒在脅下
有小瘡瘢
小豆許。
遣脫高舉臂看。
見兩瘡瘢
小相似。
王見大笑。
未曾有。
自克一切眾生愚暗
所覆不別其偽。
如此之事。
唯佛能了。
即以二人置於象
上。
共至佛所。
請決所疑。
爾時世尊
帝釋言。
汝作何事
帝釋即滅盧至身相
還復本形
種種光明
合掌向佛。
帝釋
一切眾生
皆有罪過
應放捨。
佛語盧至
汝還
歸家
看汝財物
盧至白佛
所有財物
帝釋用盡
歸家
為。
帝釋語言
不損一毫財物
盧至語言
不信
唯信佛語。
以信佛故。
即便須陀洹果
百緣經云。
王舍城
迦蘭陀竹林
爾時目連
一樹下。
一餓鬼。
身如燋柱。
腹如太山
咽如細針。
如錐刀。
纏剌其身。
支節間。
皆悉火然
渴乏欲死。
唇口乾燋
欲趣河泉。
變為
涸竭
假令天降甘露墮其身上
皆變為火。
目連問業
緣。
爾時世尊
目連言。
賢劫中。
波羅柰國。
佛出世
號曰迦葉
有一沙門
涉路而行。
極患熱渴
時有女人
曰惡見井傍汲水
住從乞水。
女報之曰。
使汝渴死。
我終
不與
於時沙門既不得水
服道而去。
時彼女人
有來
者。
終不施與
其後命終
餓鬼中。
以是業緣
如是苦。
**邪見
中阿含經云。
佛告比丘
凡愚人。
作身惡行
惡行
意惡行。
命終之後
生於惡趣泥犁之中。
極苦痛。
而不
命終
要令惡盡。
得出耳。
地獄罪畢。
生於種種
畜生
中。
常處暗冥。
共相啗食受苦無量
畜生罪畢。
生人中。
貧窮下賤
為他役使
形貌醜陋
耳根殘缺
或復短命
作惡業。
身死還生泥犁中。
輪轉無窮
佛告比丘
若智
慧人
作善行。
善行
善行
命終生於善處
天上
受樂
轉輪王
七寶俱。
人間
四妙
佛告。
比丘
此為
樂不。
比丘答佛一寶一妙
猶為極樂
何況七寶四妙
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