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33c 页

*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 敬塔篇(引證 感福 旋绕 故塔 感应缘(九验))

* 礼佛部(感应缘(九验))
* 舍利篇(引證 分法 感福 感应缘(六验))
* 供养篇(引證)
* 受请篇(施食 食时 施福 感应缘(三验))
* 轮王篇(育王)
* 君臣篇(王过 王业 王都)
* 纳谏篇(引證)
* 审察篇(感应缘(一验))
* 思慎篇(慎过 感应缘(三验))
* 俭约篇(感应缘(二验))
* 惩过篇(引證 感应缘(一验))
* 和顺篇(和国)
* 诫勖篇(诫马 杂诫部 感应缘(一验))
* 忠孝篇(引證 睒子 业因 感应缘(七验) 不孝 感应缘(一验))
* 报恩篇(引證 感应缘(二验))
* 善友篇(引證 择交 引證 感应缘(一验))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34a 页
醒世录卷六
武原居士徐昌治觐周 编辑
金粟寺住持行元百痴 校阅

* 敬塔篇
** 引證

观佛三昧经云。佛留影石室。在那乾呵罗国。毒龙池侧。
佛坐龙石室窟中。为龙作十八变。踊身入石。犹如明镜
在于石内。映现于外。诸天百千供养佛。佛影亦说法。又
集经云。忉利天城东。照明园中。有佛发塔。城西欢喜园
中。有佛钵塔。城北驾御园中。有佛牙塔。又育王传云。王
得信心。问道人曰。我从来杀害不必以理。今修何善。得
免斯殃。答曰唯有起塔。供养众僧。救诸徒囚。赈济贫乏。
王曰何处可起塔。道人即以神力。左手掩日光。作八万
四千道散照阎浮提。所照之处。皆可起塔。时王欲建舍
利。将四部兵众。至王舍城。取阿阇世王佛塔中舍利。还
复修治此塔。便取七佛塔中舍利。时王取八万四千金
银琉璃玻璃筐。盛佛舍利。又作八万四千宝瓶。以盛此
筐。又作无量百千幡幢伞盖。使诸鬼神。各持舍利供养
之具。敕诸鬼神于阎浮提。至于海际。城邑聚落。满一亿
家者。为世尊立塔。

** 感福部

又涅槃经云。若于佛法僧供养一香灯。乃至献一华。则
生不动国。善守佛僧物。涂扫佛僧地。造像塔如母指。常
生欢喜心。亦生不动国。此即净土尝严。不为三灾所动
也。佛告阿难。昔迦叶佛入涅槃后。有迦翅王。收其舍利。
造四宝塔。时有长者见竖塔枨。心生随喜。持一金钱。安
著塔下。发愿而去。缘是功德。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常有
金钱。受福快乐。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34b 页

** 旋绕部

贤者五戒经云。旋塔三匝者。表敬三尊。一佛二法三僧
亦念灭三毒。一贪二瞋三痴又三千威仪云。绕塔有五
事。一低头视地。二不得踏虫。三不得左右顾视。四不得
唾塔前地。五不得中住与人语。

** 故塔部

又云。扫塔上有五事。一不得著履上。二不得背佛扫塔。
三不得取上善土持下弃。四不当下佛像上故华。五当
旦过澡手自持净巾还拭佛像。又正法念经云。若有众
生。净心供养众僧。扫如来塔。命终生意躁天。其身净洁
犹如明镜。若有众生。见有佛塔。风雨所坏。若僧房舍。以
福德心。涂饰治补。复教他人。令治故塔。命终生白身天。
其身鲜白。入珊瑚林。诸天娱乐。又杂宝藏经云。若扫僧
房一阎浮提。不如扫佛塔一手掌。

又百缘经云。昔佛在世时。与诸比丘。到恒河边。见一故
塔。毁落崩坏。比丘问佛。此是何塔。朽故乃尔。佛告比丘。
此贤劫中。波罗柰国。梵摩达王。正法治化。唯无子息。祷
祀诸神。时王国中。有一池水。生一莲华。其华台中。有一
童子。结跏趺坐。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口出优钵罗华
香。身诸毛孔。出栴檀香。王及妃后。见甚欢喜。即抱还宫。
养育渐大。随其行处。莲华承足。因名栴檀香。后悟非常。
成辟支佛。身升虚空。作十八变。寻入涅槃。王收舍利。起
塔供养。是彼塔耳。比丘问佛。宿植何福。受斯果报。佛告
比丘。乃往过去拘楼孙佛时。有长者子。甚好淫色。见一
淫女。心生耽著。无财可与。遂至塔中。盗华与之。乃共夜
宿。晓即身体生其恶疮。痛不可言。唤医疗治。医占云须
牛头栴檀。用涂疮上。可得除愈。时长者子。即卖家宅。得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34c 页
于金钱。满六十万。寻用买香。止得六两。拟用涂疮。心自
思惟。即语医言。我今所患。乃是心痛。即持所买牛头栴
檀。捣以为末。入其塔中。发誓愿言。如来往昔。修诸苦行。
誓度众生。随其厄难。我今此身。随一生数。唯愿世尊慈
悲怜悯。除我此患。作是誓巳。用香涂塔。以偿华价。至心
供养。求哀忏悔。疮寻得差。身诸毛孔。有栴檀香。缘是功
德。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尝受快乐。随其行处。莲华承足。
又杂宝藏经云。昔舍卫国中。有一长者。造立塔寺。后时
命终。生忉利天。其妇昼夜追忆夫故。愁忧苦恼。常扫治
夫所造塔寺。夫下观见。即来妇所。问讯安慰。而语之言
汝忆我故。大忧愁耶。妇问是谁。夫寻答言。我是汝夫。以
作塔寺功德因缘。得生天上。见汝忆我修治塔寺。故来
汝所。妇言近我。夫即答言。人身臭秽。不复可近。汝复欲
得为我妻者。勤供佛僧修扫塔寺愿生我天。若得生天。
我还当以汝为妻。妇用夫语。作诸功德。发愿生天。其后
命终。得生天上。复为夫妇。夫妇相将。来至佛所。佛为说
法。夫妇并得须陀洹果。既得果巳。还归天上。又分别功
德云。昔舍卫城中。有夫妇二人。而无子息。夫妇精进。信
敬三宝。时妇早亡。由信敬故。生忉利天。以为天女。面首
端正天中少比。天女自念。我极端正。谁任我夫。便以天
眼观见本夫。今巳出家。勤扫塔庙。见其扫塔。必应生天。
天女寻下。光明照耀。住其夫前。比丘见巳。问其因缘。天
女答曰我是君妇。今为天女。我观天上。无任我夫。见君
精进。尝勤扫塔。必应生天。若得生天。愿同一处。还为我
夫。白意讫。还归天上。时夫比丘。见此事巳。从是以后。倍
加精进。修补塔庙。积功转胜。应生第四兜率天上。天女
忆夫。复来语言。君福转胜。应生兜率天。我今不复得君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35a 页
为夫。语讫还去。比丘闻巳。倍更精进。遂获得阿罗汉果。
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 感应缘(九验)

晋太康二年。有并州离石人刘萨诃。忽于中夜。闻土下
钟声。即迁记其处刺木为刹。三日间。忽有宝塔。及舍利。
从地涌出灵塔相状青色。似石非石。高一尺四寸。方七
寸。五层露槃。似西域于阗所造。面开窗子。四周天全。中
悬铜磬。绕塔身上并是诸佛菩萨。金刚圣僧。杂类等像。
状极微细。瞬目注睛。乃有百千像现。面目手足。咸具(备焉)

武德七年日严寺废。僧徒散配。其舍利塔。无人守护。时
有道宣律师。门徒十人配住西市。南长寿坊。崇义寺。乃
发掘塔下。得舍利三枚。白色光明。大如黍米。并瓜一枚。
少有黄色。并白发数十。馀有杂宝琉璃古器等。总以大
铜函盛之。将至崇义寺。佛堂西南塔下。

周西京扶风县。岐山南古塔。乡曰凤泉。周魏以前。寺名
阿育王。至显庆四年九月内。有山僧智琮。慧辨能解咒
术。见追入内。语及育王塔事。年岁久远。须假弘护。帝曰
岂非童子施土之育王耶。若近有之。则八万四千之一
塔矣。能得舍利。深是善因。可前至塔所。七日行道。祈请
有瑞。乃可开发。即给钱五千贯。绢五千疋。以充供养。琮
与给使王长信等。于十月五日从京旦发。六日逼夜方
到。琮即入塔内。专精苦到。行道久之未验。至十日三更。
乃臂上安炭火烧香。懔厉专注。忽闻塔内像下振裂之
声。寻声往观。乃见瑞光流溢霏霏上涌。塔内三像。足下
各放光明。赤白绿色。旋绕而上。至于衒角。合成帐盖。琮
大喜踊跃。乃睹塔内侧塞僧徒。合掌而立。王长信等。同
睹瑞相。及旦看之。获舍利一枚。殊大于粒。光明鲜洁。更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35b 页
细寻视。又获七粒。总置盘水。一枚独转绕。馀七粒各放
光明。炫耀人目。

隋益州郭下福感寺塔。本名大石。于贞观年初。大地震
动。此塔摇飏。将欲摧倒。于时郭下无数人来。忽见四神
形如塔量各以背抵塔之四面。乍倚乍倾。率以免坏。观
瑞道俗。叹未曾有。塔上露盘。由来小短。不称塔形。有一
人极豪侈。多产业。见前露瑞。乃舍金三百两。共诸信者。
更造露盘。既成香气蓬勃。如云腾涌。流芳城邑。七日(乃歇)

幽州僧道严者姓李氏。形极奇伟。年一百五岁。独住深
山。每年七日。来此塔上。尽力供养严怪其泉流。涌注无
声。乃遣善水昆崙。入泉寻讨。但见石柱罗列。不测其际。
中有宝塔可高三尺。独立空中。四面水围。凝然而住。竟
不至塔所。

隋怀州妙药寺塔。在武陟县西七里。见有五级白浮图
塔。方可十五步。并是侧石遍砌。

齐州临济县东。有砖塔。云是志公所营。四面石兽。拥从
惊人。

西域志云。罽宾国。广崇佛教。其都城内。有寺名汉寺。昔
日汉使向彼。因立浮图。以石搆成。高百尺。道俗虔恭。异
于殊常。寺中有佛顶骨亦有佛发色青螺文以七宝装
之。盛以金匣。王都城西北有王寺。寺内有释迦菩萨。幼
年龀齿。长一寸。其西南有王梵寺。寺有金铜浮图高白
尺。其浮图中有舍利骨。每以六斋日。夜放光明。照烛绕
承露盘。至达𥌓。

西域乾陀罗城。东南七里。有雀离浮图。乃是如来在世
之时。与诸弟子游化此土。指城东曰。我入涅槃后。二百
年。有国王名迦尼色迦。在此处起浮图。雀离浮图南。五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35c 页
十步。有一石塔。其形正直。高二丈。甚有神变。

** 礼佛部
*** 感应缘(九验)

晋建元寺。建康太清里寺基。本宋元徽二年。宫人陈太
妃。造寺塔。舍利灵应相仍。每夕放光。

宋灵味寺。建康钟山蒋林里。宋永初三年。沙门法意起
造。一夜忽闻怪石崩坠。声振林薄。明旦履行。唯见清泉
湛然。因聚徒结字。号曰灵味。

汉平等寺。广平武穆王怀。舍宅所立。寺门外有金像一
躯。高二丈八尺。相好端严。尝有神异。

晋白塔寺。在秣陵二井里。晋升平中。有凤凰集此地。因
名其处为凤凰台。

宋时朱龄石。使往辽东。还返失道。随风汎海。一月馀。达
于一岛。粮水俱竭。入岛求泉。渐深登山。乃见一寺。堂宇
庄严。非所曾睹。僧告曰。此间去都。二十馀万里。石等闻
之惊怖曰。若尔。何缘得达。僧曰自当相送。不劳致忧。又
问曰识杯度道人不。曰识之。便指壁上钵袋曰。此是彼
物。有小过。罚在人中。便取钵袋与石。并书一封。上为书
字。然不可识。曰可以书钵与之。令沙弥送。勿从来道此
有直路。疾至船所。须吏至海。沙弥以一竹杖著船头。语
曰。但闭舫听往。不劳目柁也。于是依言。但闻飕飕风中
声。有窃视者。见船在空云飞。奔于山林海上。数息间。遂
达杨都大桁。正见杯度。书自飞上度手。度惊曰。汝那得
蓬莱道人书。唤我归耶。乃说由缘。又将钵与之。手捧钵
曰。吾不见此钵四千馀年。掷上入云。下还接取。

鼓山东面上。东度小谷。又东北上。从石窟寺往。便是竹
林。崇峰造日。修竹干云。重门洞开。复殿基列。门外东西
槽枥。饰以金铺。似有马踪而无系者。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36a 页

代州东南五台山。古称神仙之宅也。山方百里。极巉岩
崇峻。不生草木。唯松柏茂林经中文殊将五百仙人。往
清凉之山。即斯地也。地极岩寒多雪。号曰清凉。中台最
高。去顶七百里。望如指掌。上有小石浮图。石上人马迹。
宛然如新。有大泉。名曰太华。清澄如镜。有二浮图夹。中
有文殊像。钟声香气。无日不有。

终南山大奏岭。竹林寺者。至贞观初。采蜜人山行。闻有
钟声。寻而往至。寺舍二间。有人住处。傍大竹林。可有二
顷。其人断二节竹以盛蜜可得五升许。

西域志云。乌苌国西南有檀特山。山中有寺。大有众僧。
日日有驴运食。无控御者自来。留食还去。莫知所在。

* 舍利篇
** 引證

舍利者。西域梵语。此云骨身。舍利有三种。一是骨舍利。
其色白也。二是发舍利。其色黑也。三是肉舍利。其色(赤也)

** 分法部

如菩萨处胎经云。时八国王。共诤舍利。有一大臣。名优
波吉。谏八国王。何为兴兵。共相征伐。尔时帝释即现为
人。语王言。我等诸天。亦当有分。若共诤力。则有胜负。时
阿耨达龙王。文邻龙王。伊那钵龙王。语八王言。我等亦
应有分。若不见与。力足相伏。时臣优波吉告言。诸君并
止。舍利宜分共之。何须见诤。即分为三分。一分与诸天。
一分与龙王。一分与八王。诸天得舍利。还于天上。起七
宝塔。龙得舍利。还于宫中起七宝塔。优波吉著瓮舍利。
并瓮亦起宝塔。灰及土。量得四十九斛。亦起四十九宝
塔。阇维处。亦起宝塔。高三十九仞。阎浮提中八舍利塔。
第九瓶塔。第十炭塔。

** 感福部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36b 页

如大悲经云。尔时世尊。告阿难。我灭度后。若有人供养
我之舍利。如芥子等。恭敬尊重。是人以此善根。一切皆
得涅槃。界尽涅槃际。若有造立形像塔庙。信心念佛功
德。乃至一华散于空中。是人以此善根。一切皆当得涅
槃。界尽涅槃际。佛告阿难。若有众生。以念佛故。乃至一
华散于空中。如是福德。所得果报。不可穷尽。

** 感应缘(六验)

吴孙权。赤乌四年。有外国沙门康僧会。创达江表。设像
行道。吴人以为妖异。以状问之。权召会问佛有何灵瑞。
曰佛晦灵迹。遗骨舍利。应现无方。权曰何在。曰佛神迹
感通。祈求可获。权曰。若得舍利。当为兴寺。经三七日。至
诚求请。遂获瓶中。旦呈于权。光照宫殿。权执瓶写于铜
盘。舍利下冲。盘即破碎。权大惊异。会进曰。佛之灵骨。金
刚不朽。劫火不焦。椎砧不碎。权使力者。尽力击之。椎砧
俱陷。舍利不损。光明四射。耀晃人目。又以火烧。腾光上
踊。作大莲华。权大发信。乃为立寺。名为建初。改所住地。
名佛陀里。

孙皓虐政。将欲除屏佛法。燔经夷塔。有臣谏曰。且少宽
假。如无神验。诛除不晚。皓从之。召会曰。若能验现于目
前。助君兴之。如其不能。将废加戮。会曰佛以缘应。感而
必通。既给假请效不难。皓与期三日。于时僧众百馀。同
集会寺。皓陈兵围寺。刀锯齐至。剋期就戮。僧恐无灵。先
自缢者。会谓众曰。佛留舍利。止在今时。前巳有验。今岂
罔哉。恰期便获。乃进于皓。此是如来金刚之骨。志诚贲
获。设以百钓之杵。终无微毁。皓曰。金石可磨。枯骨岂坚。
沙门面欺。祗速死耳。乃更置之铁砧。以金椎击之。金铁
并凹而舍利如故。又以清水行之。舍利扬光散彩。洞烛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36c 页
一殿。皓乃欣欣伏信。革诚膺化。

晋义熙元年。有林邑人。尝有一舍利每斋日有光。沙门
慧邃随广州刺史刁逵。敬其光相。欲请之。未及发言。而
舍利自分为二。逵闻心悦。又请留敬。而又分为三。逵欲
摸长干像。寺主固执不许。夜梦人长数丈。告曰。像贵宣
导。何苟吝耶。明报听模。既成。逵以舍利著像髻中。

宋元嘉九年。浔阳张须元。家设八关斋。道俗数十人。见
像前华上似冰雪。视得舍利数十。便以水行之。光焰相
属。后数日开厨。更视获牙。奁中有白氎裹舍利十枚。光
焰属诸处。

蒲州栖严寺塔。地震山吼。钟鼓大声。又放光五道。至二
百里皆见。

苏州虎丘山寺立塔。井吼三日。掘基得一舍利。空中天
乐。人皆闻之。

* 供养篇
** 引證

如地持论云。菩萨供养如来。略说十种。一身供养。二支
提供养。三现前供养。四不现前供养。五自作供养。六他
作供养。七财物供养。八胜供养。九不染污供养。十至处
道供养。若菩萨于佛色身而设供养。是名身供养。若菩
萨为如来故。若供养偷婆。若窟。若舍。若故。若新。是名支
提供养。若菩萨面见佛身。及支提。而设供养。是名现前
供养。若菩萨于如来。及支提。悕望心俱。欢喜心俱。现前
供养如一如来。三世亦然。及现前供养如来支提。三世
十方无量一界若新若故。是名菩萨共现前供养。若菩
萨于不现前如来。及支提。及涅槃后。以佛舍利起偷婆。
若一若二。乃至忆百千万。随力所能。是名广不现前供
养。若菩萨于如来及支提。手自供养。不依懈惰令他施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37a 页
住。是名菩萨自作供养。若菩萨于如来及支提。不独供
养。普令亲属。在家出家。悉共供养。是名自他共供养。若
菩萨有少许物。以慈悲心。施彼贫苦薄福众生。令供养
如来及支提。令得安乐。而不自为。是名他作供养。若菩
萨于如来及支提。以衣食杂宝。种种供养者。是名财物
供养。若菩萨久来。以财物供养。若多若少。现前不现前。
自作他作。淳净信心。而作供养。以是善根。回向无上菩
提。是名胜供养。若菩萨自手供养如来及支提。不轻他
人。亦不放逸。不懈怠。至心恭敬。不染污心。不于信心胜
人所。谄曲求财。亦不以诸不净物等供养。是名无染供
养。若菩萨殊胜不染财物。供养如来。及支提。若自得力。
若从他求。若如意得财。若化作身。若二若三。乃至百千
万亿身。悉礼如来。彼一一身。化作百千手。彼一一手以
种种华香。供养如来。及支提。彼一切身。悉赞叹如来。真
实功德。饶益众生。是名至处道供养。如来第一最上。比
前财物供养。百倍千倍。乃至等数譬喻不得为比。如是
十事。名菩萨一切种供养如来。法僧亦尔。

* 受请篇
** 施食部

又食施获五福报经云。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
而不损。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功德。令人得道智者
消息。意度弘廓。则获五福。何等为五。一曰施命。二曰施
色。三曰施力。四曰施安。五曰施辩。何谓施命。人不得食
时。奄忽寿终。何谓施色。人不得食时。颜色憔悴。何谓施
力。人不得食时。身羸意弱。所作不能。何谓施安。人不得
食时。心愁身危。坐起不定。何谓施辩。人不得食时。身力
疲倦。口不能言。又增一阿含经云。施有五事。名为应时。
一远来。二远去。三病时。四冷热时。五初得果蓏。若得新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37b 页
谷。先与持戒精进人。然后自食。又施有三法。一送食至
寺。名上就舍供养。名中造舍乞施发心供养名下。

** 食时部

世尊为惠法菩萨说云食有四种。旦天食时。午法食时。
暮畜生食时。夜鬼神食时。

** 施福部

如百缘经云。佛在世时。王舍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
其妇生女。寻即能语。家中自然百味饮食皆悉备有。时
父见其如是。谓非人。是毗舍阇鬼。畏不敢近。时彼女子。
见其怖畏。合掌向母而说偈言。愿母听我语。实非诸鬼
等。善业因缘故。今获如是报。尔时父母闻女说偈喜不
自胜。寻前抱取。乳餔养育。因名善爱。时女子见母欢喜。
合掌白母言。为我请佛及比丘僧。寻即与请。百味饮食
皆悉充足。即于佛前渴仰闻法。佛即为说。得须陀洹后
求出家。佛告善来比丘尼。头发自落。法服著身。成比丘
尼。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诸天世人所见敬仰。尔时世
尊将千二百五十比丘。诣于他邦。到旷野中。食时巳至。
告善爱尼言。汝今可设饮食。供养佛僧寻取佛钵。掷虚
空中。百味饮食。自然盈满。如是次第。取千二百五十比
丘钵。饭亦皆满。都令丰足。阿难见巳。叹未曾有。请佛说
本因缘。佛告阿难。此贤劫中有佛出世。号曰迦叶。著衣
持钵。将诸比丘入城乞食。次到大长者家。设诸肴馔。欲
请宾客。客未至顷。有一婢使见佛及僧。在于门外乞食
立住。不白大家。取其饮食。尽持施与。佛及众僧。后客来
坐。敕彼婢言。办设食来。婢答大家。今有佛僧。在其门外
乞食立住。我持此食。用布施尽。大家闻巳。寻用欢喜。我
等今日。值是福田。我今放汝。随意所求。婢答大家。若见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37c 页
放者听在道次。寻即听许。作比丘尼。一万岁中。精勤无
替。便取命终。不堕恶趣。天上人中。百味饮食。应念即至。
又百缘经云。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夏安居竟。
将诸比丘。欲游行他国。时频婆娑罗王。将诸群臣出城。
遥望如来。来受我供。尔时世尊遥知王意。深生渴仰。及
比丘僧。渐欲游行。诣摩竭提国。值诸群鸟中。有鹦武王。
遥见佛来。飞腾虚空。逆道奉迎。唯愿世尊。及比丘僧。慈
哀怜悯。诣我林中。受一宿请。佛即然可。尔时世尊。将诸
比丘。诣鹦鹉林。各敷座具。在于树下坐禅思惟。时鹦武
王。通夜翔绕。佛比丘僧。四面顾视。至明清旦。世尊起行。
鹦鹉欢喜。在前引导。向王舍城。白频婆娑罗王言。世尊
今者。将诸比丘遂来在近。王闻语巳。敕设肴膳。执持幢
幡。香华伎乐。将诸群臣。逆道奉迎。时鹦武王。于其夜中
即便命终。生忉利天。今当还报世尊恩。顶戴天冠。著诸
缨珞。庄严其身。赍持香华而供养佛。郤坐一面。佛即为
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绕佛三匝。还归天
上。时诸比丘白佛言。今此天子。宿造何业。生鹦鹉中。复
修何福。得生天上。来供养佛。闻法获果。尔时世尊告诸
比丘。此贤劫中。波罗柰国。有佛出世。号曰迦叶。于彼法
中。有一长者。受持五戒。便于一时毁犯一戒。故生鹦武
中。馀四完具。今得出家得道。又付法藏经云。昔过去九
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后。有一比丘。甚患头痛。薄拘
罗。尔时作一贫人。见病比丘。即便持一呵梨勒果。施病
比丘。比丘服讫。病即除愈。缘施药故。九十一劫。天上人
中。受福快乐。

** 感应缘(三验)

晋司空庐江何充。字次道。弱而信法。心业甚精。尝于斋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38a 页
堂置空座。筵帐精华。络以珠宝。设之积年。冀降神异。后
大会道俗甚盛。坐次一僧。容服粗垢神情低陋。出自众
中。径升其座。拱默无言。一堂怪骇。谓其谬僻。充亦不平。
嫌于颜色。及行中食。此僧饭毕提钵出堂。顾谓充曰。何
侯徒劳精进。因掷钵空中。陵空而去。充及道俗。驰遽观
之。光仪伟丽。极目乃没。追共惋恨。稽忏累日。

晋南阳滕普。累世敬信。妻吴郡全氏。尤能精苦。每设斋
会。不逆招请。随有来者。因留供之。后会僧数阙少。使人
衢路要寻。见一沙门。荫柳而坐。因请与归。净人行食。翻
饭于地。倾箪都尽。罔然无计。此沙门云。贫道钵中有饭。
足供一众。使普分行。既而道俗内外。皆得充饱。清净既
毕。掷钵空中。翻然上升。极目乃灭。

梁富阳齐坚寺有释道琳。山阴人。少出家有戒行。善涅
槃法华。诵维摩经。吴国张绪礼事之。后居富阳泉林寺。
寺尝有鬼怪。自琳居之。则消。琳弟子惠韶为屋所压。头
陷入胸。琳为韶祈请。韶夜见两胡道人。拔出其头。旦起
遂平复。琳于是设圣僧斋。铺新帛于床上斋竟。见帛上
有人迹。皆长三尺馀。众咸服其徵感。

* 轮王篇
** 育王部

如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晨朝。著衣持钵。共诸比丘入
王舍城乞食。时世尊光相普照。如千日之焰。顺邑而行。
时彼有两童子。共在沙中嬉戏。一名阇耶。二名毗阇耶。
遥见世尊来时。阇耶童子。心念我当以麦[麨]。手捧细沙。
著世尊钵中。合掌随喜。而发愿言。以惠施善功德。令得
一天下伞盖王。即于此生得供养佛。乃至得成无上正
觉。世尊发微笑相。尔时阿难见世尊微笑。即合掌向佛
白言。以何因缘而发微笑。尔时世尊告阿难曰。我今笑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38b 页
者。当知我灭度百年之后。此童子于巴连邑。统领一方。
为转轮王。姓孔雀。名阿育。正法治化。又复广布我舍利。
当造八万四千法王之塔。安乐无量众生。佛告阿难。取
此钵中所施之沙。舍著如来经行处。令当生彼处。阿难
受教。即取钵沙舍经行处。阿难当知。于巴连弗邑。有王
名日月护。彼王当生子频头娑罗。当治彼国。彼复有子。
名曰修师摩。时彼瞻婆国。有一婆罗门女。极为端正。相
师记彼。当为王妃。生二子。一当领一天下。一当出家学
道。当得圣迹。时婆罗门闻彼相师所说。欢喜无量。即庄
严女。嫁与此王。王见其女。端正有德。即为夫人。仍便怀
体。月满生子。生时安隐。母无忧恼。过七日后。立字无忧。
又复生子。名曰离忧。无忧者。身体粗涩。以其施沙得相。
父王情所不念。又王欲试二子。呼婆罗门观占二子。于
我灭后。谁当作王。婆罗门言。将此诸子。出城金殿园馆
中。于彼当观其相。乃至出往彼园。时阿育王母言。王出
园馆中。观诸王子。谁当作王。汝今云何不去。阿育启言。
王既不念我。亦复不乐见我。母复语言。但往彼所。阿育
启母往去。时父王问师言。此中谁有王相。当绍我位。时
彼相师。视诸王子。见阿育具见王相。当得绍位。时边国
德又尸罗反。王语阿育。汝将四兵众。伐彼国。王子去时。
都不与兵甲。时诸从者白王子言。今往伐彼国。无有军
仗。云何得平。阿育。言我若为王。善根果报者。兵甲自然
来应。发是语时。寻声地开。兵甲从地而出。即将四兵。往
伐彼国。彼诸国人民。闻阿育来。即平治道路。庄饰城郭。
执持吉瓶之水。及种种供养。奉迎王子。而作是言。我等
不反。请入城邑。平此国巳。又使伐祛沙国。彼国王即便
降伏。如是乃至平此天下。至于海际。时父王得重病。王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38c 页
语诸臣。吾今欲立修师摩为王。令阿育往至彼国。时诸
臣欲令阿育作王。王不喜默然不对。时阿育心念口言。
我应正得王位。诸天自然来。以水灌我顶。素缯系首。时
王见此相貌。极生愁恼。即便命终。阿育王如礼法。殡父
王巳。即立阿菟楼陀为大臣。时修师摩王子。闻父崩。立
阿育为王。心生不忍。即集诸兵而来攻伐。阿育王四门
中。二门安二力士。第三门安大臣。自守东门。时阿菟楼
陀。作无烟火坑。以物覆之。修师摩既来到。即趣东门。堕
火坑。便死亡。有一大力士。名曰跋陀申陀。闻修师摩终
亡。厌世出家学道。得阿罗汉。时诸臣辈轻慢阿育。不行
君臣之礼。王亦自知。语诸臣曰。汝等可伐华果之树。殖
于刺棘。诸臣答曰。未尝见闻却除华果。而殖刺树。乃至
二三敕令不从。时国王忿诸大臣即持利剑。杀五百大
臣。又时王将󳼶女眷属。出外园中游戏。见一无忧树华
极敷盛。王见此华树。与我同名。心怀欢喜。王形体丑陋。
皮肤粗涩。诸婇女辈。心不爱王。憎恶王故。以手毁折无
忧华树。王从眠觉。见无忧华树。狼藉在地。心生忿怒。系
诸婇女。以火烧杀。王行暴恶。故曰暴恶阿育王。时阿菟
楼陀。大臣白言。王不应为是法。云何以手自杀人。王今
当立屠杀之人。应有可杀。以付彼人。王即宣教。立屠杀
者。彼有一山名曰耆梨。中有一织师家。织师有一子。亦
名耆梨。凶德挝打。系缚小儿小女。及捕水陆之生。乃至
拒逆父母。王即敕彼。我所有罪人。事应至死。汝当治之。
彼启王言。为我作舍。王为作舍。极为端严。惟开一门。于
其中间。作治罪之法。状如地狱。来入此中者。不复得出。
一商主。入海十年。采诸重宝。还到本乡道中。值贼杀商。
商主之子。见父死。及失宝物。厌世出家。游行诸国。次至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39a 页
巴连弗邑。过此夜已。晨朝著衣持钵。入城乞食误入屠
杀舍中。时比丘遥见舍里。火车炉炭等。治诸众生。如地
狱中。寻生恐怖。衣毛皆竖。便欲出门。时凶恶主。即往埶
彼比丘言。入此中者无有得出。汝今此死。比丘闻说。心
生悲毒。复哀言。乞我少时生命。可至一月。彼凶不听。如
是日数。减至七日。彼即听许。时此比丘。知将死不久。猛
勇精进。坐禅息心。终不能得道。至于七日。时王宫内人
有事至死。送付凶恶之人。令治其罪。凶恶将是女人。著
臼中。以杵捣之。令成朱粖。比丘见是事极厌恶。时彼凶
恶人。语此比丘。期限巳尽。埶彼比丘。著铁镬油中。足与
薪火。火终不然。假使然者。或复不热。凶主见火不然。打
拍使者而自然火。火即猛盛。久久方开铁镬盖。见彼比
丘。铁镬中莲华上座。生希有心。即启国王。王即便严驾。
将无量众。来看比丘。时彼比丘。身升虚空。犹如雁王。示
种种变化。王见是比丘。心怀大欢喜。时彼比丘而作是
念。我当广布如来舍利。安乐无量众生。于此阎浮提。尽
令。信三宝。以是因缘故。自显其德。时阿育王生大敬信。
白比丘言。佛未灭度时。何所记说。比丘答言。佛记大王。
于我灭后过百岁之时。于巴连弗邑。有三亿家。彼国有
王名曰阿育。当王此阎浮提。为转轮王。宣布舍利。立八
万四千塔佛。如是记大王。乃大王今造此大地狱。杀害
无量民人。王应慈念一切众生。施其无畏。令得安隐。彼
时阿育王。合掌向比丘作礼。我得大罪。今向比丘忏悔。
愿受我忏。今复归命。时彼比丘。度阿育王巳。乘空而化。
又杂阿含经云。阿育王言。吾今先当供养所觉菩提之
树。然后香美饮食。施设于僧。敕舍十万两金。布施众僧。
时彼上座耶舍语王言。大王今有大比丘僧集。当发淳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39b 页
信心供养。时王从上至下。自手供养。复以三衣并四亿
万两珍宝。嚫五部众。嚫愿巳。复以四十亿万两珍宝。赎
取阎浮提宫人婇女。及太子群臣。时王起八万四千佛
塔。于彼一一塔中。复施百千金。作五岁大会。

* 君臣篇
** 王过部

百喻经云。昔有一人。说王罪过而作是言。王甚暴虐。治
政无理。王闻是语。既大瞋恚。信傍佞人。捉此贤臣。仰使
剥脊。取百两肉。有人證明。无如是法。王心便悔。索千两
肉。用为补眷。夜中呻唤。甚大苦恼。王闻其声。问言何以
苦恼取汝百两。十倍与汝意不足耶。傍人答言大王。如
截子头。虽得千头。不免于死。虽十倍得肉。不免痛苦。愚
人亦尔。不畏后世。贪浊现乐。多得财物。望得灭罪。而得
福报。无有是处。又杂譬喻经云。昔有国王。喜食人肉。敕
厨士曰。汝等夜行。密采人来。以供厨食。以此为常。臣下
咸知即共斥逐。捐于界外。更取贤良。以为国王。于是啖
人王。经十三年后。身生两翅。飞行啖人。无复远近。向山
树神。请求祈福。当取各国王五百人身。祠山树神。使我
复还王位。便飞行取之。巳得四百九十九人。将之山谷。
以石塞口。时有国王。将诸后宫。诣池浴戏。始出宫门。逢
一道人。说偈求食。王即许之。还宫当赐金银其啖人王。
空中飞来。抱王而去。还于山中。国王见啖人王。不恐不
怖。颜色如故。啖人王曰。吾捕人祠天。巳得四百九十九
人。今得卿一人。其数巳满。杀以祠天。汝何不惧。国王对
曰。人生有死。物成有败。合会有离。对来分之。何须愁耶。
旦出宫时。路逢道人。为吾说偈。即许施物。今未得与。以
是为恨。今王弘慈。宽恕假日。施乞还来。不敢违要也。即
听令去。而告之曰。与汝七日期。若不还者。吾往取汝。亦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39c 页
无难也。王即还宫都中内外。莫不欢喜。即开库藏。布施
远近。拜太子为王。慇勤百姓。辞决而去。啖人王。逢见其
来。念曰。此得无异人乎。从死得生。而故来还。即问曰。身
命世人所重爱者也。而卿舍命。世之难有。不审何所志
趣。愿说其意。国王答曰。即日吾施至诚。愿当得阿惟越
三佛。愿度十方。彼又问曰。求佛之义。其事云何。国王便
为广说五戒十善四等六度啖八王。心开豁然。从受五
戒。为清信士。因放四百九十九人。各令还国。诸王共至
其国。感其信誓。蒙得济命。各不肯还于本国。遂便住止
此国。此国王。各为立第一舍雕文刻镂。光饰严整。诸国
王饮食服御。与王无异。四方人来问言。何以有此如王
舍宅。遍一国中。众人答曰皆是诸王舍也。名遂远布。从
此巳来。故号为王舍城。

** 王业部

谏王经云。佛在世时。有国王名不离先尼。出行国界。道
过佛所为佛作礼。就座而坐。佛告王曰。王治当以正法。
无失节度。常以慈心养育人民所以为国王者。皆由宿
命行善所致。若统理民事偏枉。诸官公卿。群僚下吏。凡
民皆有怨辞。治行不平。海内皆忿身死神入大山地狱。
后虽悔之无所复及。为王之法。当宣圣道。教民为善。唯
守一心。心存三尊。王者如斯。诸圣咨嗟。天龙鬼神。拥护
其国。生有荣誉。死得上天。世间荣位如幻如梦不可久
保。人欲死时。诸家内外。聚会无边。椎胸呼天。皆云柰何。
泪下交横。呜呼痛哉。神灵独逝。舍吾何之。闻之莫不伤
心。睹之莫不助哀。载之出城。捐于旷野。飞鸟走兽。攫掣
食之。身中有虫。还食其肉。日炙风飘。骨皆为乾。往昔尊
荣豪贵。隐隐阗阗。霍然不复见之。此是无常之明證也。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40a 页
王熟思之无念淫佚。无受妄言。诸物皆贪生于人岂容
轻杀。佛说经竟。王意即解。愿为弟子。即受五戒。头面著
地为佛作礼。又摩达王经云。佛在世时。有国王名摩达。
时当出军征讨。有比丘巳得罗汉道。到国分卫。并见录。
将诣王宫门。令养视官马。勤苦七日。适王身自临视军
阵。比丘见王。即于其前。轻举飞翔。上住空中。现其威神。
王便恐怖。叩头悔过。谁令神人养马。今当治杀。比丘告
王言。非王及国人过也。自我宿命。应受宿殃。养马七日。
夫善恶殃福。如形随影。王闻罪福。乞归命三宝。受五戒。
作忧婆塞。佛便为王及人民说法。得须陀洹道。又法句
喻经云。昔有国王。治行正法。民慕其化。无有太子。以为
忧愁。佛来入国。遵受五戒。奉敬不懈。有一给使。其年十
二。常为王使。忠信奉法。不以为劳。卒得重病。遂致无常。
其神来还。为王作子。至年十五。立为太子。父王命终。传
位为王。憍慢自恣不理国事。臣寮废调。民被其患。佛知
其行不会本识。将诸弟子。往到其国。佛告王曰。今王自
知本所从来不。王曰愚暗不达。不知先世。佛告大王。本
以五事。得为国王。何等为五。一者布施得为国王。万民
奉献。宫观资财无极。二者兴立寺庙。供养三尊床榻帏
帐。以是为王。在于正殿。御座理国。三者亲身礼敬三尊。
及诸长亿。以是为王。一切万民。莫不为之作礼。四者忍
辱身三口四。及意无恶。以是为王。一切见者莫不欢喜。
五者学问尝求智慧。以是为王。决断国事。莫不奉行。此
之五事。世世为王。王前世时。为大王给使。奉佛以信。奉
法以爱。奉僧以敬。奉亲以孝。奉君以忠。常行一心。精进
布施。劳身苦体。初不懈倦。是福追身。得为王子。今者富
贵而反懈怠。是时王大欢喜。五体忏悔。谢佛闻法。得须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40b 页
陀洹道。又昔辅相子宾头卢。阿罗汉。为忧陀延王说偈
云。生老病死患。于中未解脱。如象处林中。四边大火起。
大王应当知。荣位须臾间。智者深观察不生希有想尊
者言大王。我今为王略说譬喻。王至心听。昔日有人。行
在旷路。逢大恶象。为象所逐。狂惧走突。无所依怙。见一
丘井即寻树根。入井中藏上有黑白二鼠。牙齧树根。此
井四边有四毒蛇。欲螫其人。而此井下。有三大毒龙。傍
畏四蛇。下畏毒龙。所攀之树。其根动摇。树上有蜜五滴。
堕其口中。于时动树。敲坏蜂窠。众蜂散飞。唼螫其人。有
野火起。复来烧树。大王当知彼人苦恼。不可称计。而彼
人得味甚少苦患甚多。其所味者如牛迹水。其所苦患
犹如大海。味如芥子。苦若须弥。如藕根孔。比于太虚。亦
如蚊子。比金翅鸟。其味苦恼多少如是。

** 王都部

如十二游经云。波斯匿王者。晋言和悦。迦维罗越国者。
晋言妙德。舍卫国者。晋言无物不有。维那离国者。晋言
广大。一名度生死。罗阅祗城者。晋言王舍城。鸠留国者。
晋言智。七波罗柰国者。晋言鹿野。一名诸佛国。阎浮提
中有十六大国。八万四千城。有八国王。四天子。东有晋
天子。人民炽盛。南有天竺国天子土地多饶象。西有大
秦国天子土地饶金玉。西北有月支天子。土地多好马
八万四千城中。有六千四百种人。万物音响各别。有五
十六万亿丘聚。鱼有六千四百种。鸟有四千五百种。兽
有二千四百种。树有万种。草有八千种。杂药有七百四
十种。杂香有四十三种。宝有百二十一种。正宝有七种。
海中有二千五百国。有百八十国人。啖五谷。有三百三
千国人。啖鱼鳖鼋鼍。五大国王。一王主五百城。第一王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40c 页
名斯黎。土地尽事佛。不事众邪。第二王名迦罗。土地出
七宝。第三王名不罗。土地出四十种香。及白琉璃。第四
王名阇耶。土地出荜钵胡椒。第五王名那额。土地出白
珠。及七色琉璃。五大国城。人多黑色短小。相去六十五
万里。从是以去。但有海水。无有人民。去铁围山。百四十
万里。又智度论问曰。如舍婆提诸大城。皆有诸王舍的。
何故独名此城为王舍城。答曰往古世时。此国有王名
娑薮。心厌世法。出家作仙人。是时居家婆罗门。与出家
诸仙人。共论议。婆罗门言。经书云。天祠中应杀生啖肉。
仙人言不应。婆罗门言。此有大王出家作仙人。以此人
为證。后日当问诸居家。婆罗门。即以其夜先到婆薮仙
人所。种种付嘱。明旦论时。诸出家仙人。问婆薮仙人。天
祠中应杀生啖肉不。婆薮仙人言。婆罗门法。天祠中应
杀生啖肉。诸出家仙人言。汝大不是。汝大妄语。时婆薮
仙人。寻陷入地没踝。自思惟言。我贵人不应两种语。婆
薮之子名曰广车。嗣位为王。后亦厌世法。而思父王出
家。生入地中。若治天下。复作大罪。我今当何以自处。如
是思惟。时闻空中声言。汝若行见难值希有处。汝应是
中作舍住。时出田猎。见有鹿。走疾如风王逐之而不可
及。遂逐不止。百官侍从。无能及者。转前见有五山。周匝
峻固。其地平整。生草细软。好华遍地。种种树林花果茂
盛。温泉浴地。皆悉清净。其地庄严。处处有散天华天香。
闻天伎乐。王告诸臣。我前所闻空中声言。汝行若见希
有难值之处。汝于是中作舍住。今此希有。应中作舍。即
舍本城。于此山中造立官舍。故名舍城。又耆阇崛山顶
似鹫王舍城人。共传言鹫头山是山于五山中。最高大。
多好林泉。圣人住处。又大哀经云。佛在王舍城灵鹫山。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41a 页
古昔诸佛之所游居。如来威神之所建立。其地道场诸
菩萨众。所共咨嗟。无极法座。天龙鬼神等。咸俱归命。又
智度论问曰。佛普慈一切。何独住王舍城。不住余城。答
曰。住王舍城。亦住舍婆提城。以佛知恩故。多住此二城。
问曰何故知恩多住二城。答曰憍婆罗国。是佛生身地。
舍婆提大城。佛为法主。故亦在此城。

* 纳谏篇
** 引證

中阿含经云。禅以声为刺。世尊亦说以声为刺。所以者
何。我实如是说禅有刺。持戒者以犯戒为刺。护诸根者
以严饰身为刺。修习恶露者。以净相为刺。修习慈心者。
以恚为刺。离酒者。以饮食为刺。梵行者以见女色为刺。
入初禅者。以声为刺。入第二禅者。以觉观为刺。入第三
禅者。以喜为刺。入第四禅者以入出息为刺。入空处者。
以色相为刺。入识处者。以空处想为刺。入无所有处者。
以识处想为刺。入无处想者。以无所有处想为刺。入想
知灭定者。以想知为刺。复有三刺。欲刺。恚刺。愚痴刺。此
三刺者。漏尽。阿罗诃巳断。拔绝根本。灭不复生。是为阿
罗诃无刺。除此刺者。是名纳谏。

* 审察篇
** 感应缘(一验)

抱朴子曰。山中大树能语者。非树语也。其精名曰云阳
以其名呼之则吉。山中夜见西人者。铜铁精也。见秦人
者。百岁木也。在水之间见吏者。名曰四激以其名呼之
则吉。山中寅日。有称虞吏者。虎也。称当路居者。狼也。称
令长者。老狸也。卯日称丈夫者。兔也。称东父者。麋也。称
西王母者。鹿也。辰日称雨师者。龙也。称河伯者。鱼也。称
无肠公子者。蟹也。巳日称寡人者。社中蛇也。称时君者。
龟也。午日称三公者。马也。称三人者。老树也。未日称主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41b 页
者。羊也。称吏者。獐也。申日称人君者。猴也。称九卿者。猿
也。酉日称将军者。老鸡也。称贼捕者。雉也。戍日称人姓
字者。犬也。称城阳公仲者。狐也。亥日称人君者。猪也。称
妇人者。金玉也。子日称社君者。鼠也。称神人者。伏翼也。
丑日称书生者。牛也。知其物。则不能为害。又荧惑火精。
生朱雀。辰星水精。生玄武。岁星木精。生青龙。太白金星。
生白虎。镇星土精。生乘黄。

* 思慎篇
** 慎过部

如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铁丸投著火
中。与火同色。盛著劫贝锦中。云何比丘。当连然不。比丘
白言如是。佛告比丘。愚痴之人。依聚落位。晨朝著衣持
钵。入村乞食。不善护身。不守根门。心不系念。若见年少
女人。不正思惟。取其色想。起贪欲心。欲烧其心。又烧其
身。身心烧巳。舍戒退减。是愚痴人。长夜当得非义饶益。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一猫狸。饥渴嬴瘦。于
孔穴中。伺求鼠子取食。有时鼠子出穴游戏。时彼猫狸。
疾取吞之。鼠子身小。生入腹中。入腹中巳。食其内藏。猫
狸迷闷。东西狂走。空宅冢间。不知何止。遂至于死。如是
比丘。当如是学。善护其身。又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木杵。
尝用不止。日夜消减。如是比丘。从本巳来。不闭根门。食
不知量。初夜后夜。不勤觉悟。当知是辈。终日损减。不增
善法。又十住毗婆沙论云。在家菩萨。若见破戒之人。不
应生瞋轻慢之心。应生怜悯利益之心。方便劝止。令生
善心。苦谏不改。而生诽谤。亦不得瞋。妄见他过。故此贤
劫中。闻有菩萨。诽谤拘楼孙佛。言何有秃人而当得道。
如是众生。难可得知。自作自受。何预于我。若欲知彼。或
自伤害。筹量众生。佛所不许。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41c 页

** 感应缘(三验)

晋淮南胡茂回。行至杨州。还历阳城。东有神祠中。正值
民将巫祝祀之。至须臾顷。有群鬼相叱曰。上官来。各迸
走出祠去。回顾见二沙门来入祠中。诸鬼两两三三。相
抱持在池边草中。伺望沙门。皆有怖惧。须臾沙门去后。
诸鬼皆还祠中。回于是精诚奉佛。

齐京师灵相寺。有释惠豫。黄龙人。来游京师。止寺中。少
而务学。遍访众师。善谈论。美风则。每闻臧否人物。辄塞
耳不听。先诵大涅槃法华十地又习禅业精于五门。尝
寝。见有三人来扣户。并衣冠鲜洁。执持华盖。豫问觅谁
答云法师应死。故来奉迎。豫曰小事未了。可申一年不。
答云可尔。至明年满一周而卒。

唐雍州长安县高法眼。是隋代仆射高颖之玄孙。至龙
朔三年。正月二十五日。向中台参。选日午还家。舍在义
宁坊东南隅。向街开门。化度寺东。即是高家。欲出子城
西顺义门。城内逢雨骑马逐后。既出城巳。渐近逼之。出
城门外。道北是普光寺。一人语骑马人云。汝走捉普光
寺门。弗令此人入寺。恐难捉得。此人依语驰走守门。法
肢怕不得入寺。便向西走。复至西街金城坊。南门道西
有会昌寺。复加四马骑。更语前二乘马人云。急守会昌
寺门。此人依语走捉寺门。法眼怕急。便语乘马人云。汝
是何人。敢逼于我。乘马人云。王遣我来取。法眼语云何
王遣来。乘马人云。阎罗王遣来。法眼既闻阎罗王使来。
审知是鬼。即共相拒。鬼便大怒云。急截头发。郤一鬼捉
刀。即截法眼两髻。附肉落地。便至西街闷绝。落马暴死。
不觉既至大街要路。踟蹰之间。看人逾千。有巡街果毅。
瞋守街人何因聚众。守街人具述。逗遛次西街首即是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42a 页
高宅。便唤家人舆向舍。至明始苏。语云。吾入地狱见阎
罗王。升大高座。瞋责吾云。汝何因向化度寺。明藏师房
内。食尝住果子。宜吞四百颗热铁丸。令四年吞了。人中
一日。当地狱一年。四日便了。复有诸鬼来取。法眼复共
鬼斗相趁力屈。复闷暴死。至地狱令吞铁丸。当吞之时。
咽喉闭缩。身体焦捲。变为红色。吞尽乃苏。苏巳。王又语
言。汝何因不敬三宝。说僧过恶。汝吞铁丸尽巳。宜受铁
犁耕舌一年。自见其舌长数里。傍人看见吐出一尺馀。
王复语狱卒。此人以说三宝长短。以大铁斧截却舌根。
狱卒斫之不断。王复语云。以斧细锉其舌。将入镬汤煮
之煮复不烂。王怪问所由。法眼启王云。臣曾读法华经。
王令检功德部。见案内有读法华经一部。王检知实。始
放出来。观者如市。咸发心敬信。

* 俭约篇
** 感应缘(二验)

晋罗浮山有单道开。姓孟燉煌人。少怀栖隐。诵经四十
馀万言。绝谷。饵柏实。复服松脂。后服细石子。一吞数枚。
数日一服。或少啖姜椒。如此七年后。不畏寒暑。冬袒夏
温。昼夜不卧。同学十人。共契服食。十年之外。或死或退。
唯开全志追陵太守。遣马迎开。开辞。能步行三百里一
日。山树诸神。现异形试之。初无惧色。以石虎建武十二
年。从西平来。一日行七百里。至南安。度一童子为沙弥。
年十四。禀受教法。行能及开。时太史奏虎云。有仙人星
现。当有高士入境。虎敕州郡。有异人令启闻。其年冬十
一月。秦州刺史上表送开。初止邺城西法綝祠中后徙
临漳昭德寺。于房内造重阁坐禅。虎资给甚厚。开皆以
惠施。至晋升平三年。来之建邺。俄至南海。后入罗浮山。
独处茅茨。萧然物外。春秋百馀岁。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42b 页

唐曹州离狐人。杜智楷。少好释典。不仕不娶。被僧衣隐
居泰山。以读诵为事。贞观二十一年。于山中遇患垂死。
以袈裟覆体。昏然如梦。见老母。及美女数十人。屡来相
扰。智楷端然不动。群女渐相逼。并云辇将掷置北涧里。
遂总近前。同时埶捉。有揽著袈裟者。遂齐声念佛。郤后
忏悔。请为造阿弥陀佛。并诵观世音菩萨三十馀遍。少
间。遂觉体上大汗。便即瘳愈。

* 惩过篇
** 引證

又涅槃经云。夫死者于崄难处无有资粮。去处悬远而
无伴侣。昼夜尝行不知边际。深邃幽暗。无有灯明。入无
门户。而有处所。虽无痛处。不可疗治。往无遮止。到不得
脱。又无量寿经云。独生独死。独来独去。苦乐之地身自
当之。无有代者。生则亲族欢聚。尽慈爱之和。死则朝亡
暮殡。有分离之状。故出曜经佛重说死苦偈云。命如果
待熟。常恐会零落。巳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昔有梵志
兄弟四人皆得五通。自知命促。七日必死。兄弟议曰。我
等兄弟。神通自在。能以神力翻覆天地。现极大手。扪摸
日月。移山注流。无所不办。宁当不能避此难也。第一兄
曰。吾入大海。上下平等。正处中间。无常杀鬼。安知我处
第二弟言。吾入须弥山腹中。其表无际。无常杀鬼。焉知
我处。第三弟言。吾处虚空。隐形无迹。无常杀鬼。安知我
处。第四弟言。我当隐在大市之中。众人猥闹。各不相识。
无常杀鬼。趣得一人。何必取吾。于是别去各适所至。七
日期满。各从其处。而皆命终。佛以天眼见四梵志。避于
无常。皆巳命终。而说偈言。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
他方所。脱之不受死。

** 感应缘(一验)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42c 页

齐梁州薛河寺释僧远。为性疏诞。不修细行。好流宕欢
宴以齐武平三年。梦见大人切齿责之曰。汝是出家人
面目。如此放纵造恶。何不取镜自照。远忽觉。惊悸流。污
至晓以盆水自照。乃见眼边乌点。谓是垢污。便洗拭之。
眉毛随手一时落尽。因自咎责。遂改常习。反形易性。弊
衣破履。一食长斋。遵奉律仪。昏晓行悔。悲泪交注。经一
月日。又梦前人含笈谓曰。知过能改。是谓智人。赦汝前
愆。勿复相续。忽惊喜觉。流汗遍身。面目津润眉毛渐出
远于一身频感雨报。信知三世苦乐不虚。

* 和顺篇
** 和国部

如杂实藏经云。佛言过去久远。有二国王。一是迦尸国
王。二是比提醯国王。比提醯王。有大香象。以香象力。摧
伏迦尸王军。迦尸王作是念言。我今云何当得香象摧
伏。时有人言。我见山中有一白香象。王闻此巳。即便募
言。谁能得香象者。我当重赏。有人报言。多集军众。往取
彼象。象思惟言若我远去。父母盲老。不如调顺。往至王
所。尔时众人便自将香象向王边。王大欢喜。为作好屋。
具被蹋蹬。敷著其下。与诸妓女弹琴鼓瑟以娱乐之。与
象饮食不肯食之时守象人来白王言。象不肯食。王自
向象所。上古畜生皆能人语。王问象言。汝何故不食。象
答王言。我有父母。年老眼盲。无有水草。父母不食。我云
何食。王今见听。我去供养父母。终其年寿。自当还来。王
闻此语。极大欢喜。我等便为人头之象。此象乃是象头
之人。因此象故。王宣令一切国内。若不孝养父母者。当
与大罪。寻即放象还。供养父母。象语王言。莫与斗诤。多
所伤害。王言彼欺陵我。象言我往令彼不敢欺侮。王言
汝若去者。或能不还。答言无能遮我使不还者。象即于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43a 页
是往彼国中比提醯王。闻象来至。极大欢喜。自出往迎。
既见象巳。而语之言。即住我国。象白王言。不得即住。我
立身巳来。不违言誓。先许彼王。当还其国。汝二国王。应
除怨恶。自安其国。即说偈曰。得胜增长怨。负则益忧苦。
不诤胜负者。其乐最第一。尔时象说斯偈。二国和好。

* 诫勖篇
** 诫马部

如中阿含经云。时有调马师。名曰只尸。来诣佛所。稽首
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世间唯我堪能调马。狂逸
恶马。我作方便。须臾令彼态病悉现。随其态病。方便调
伏。佛言汝以几种方便。调伏于马。马师白佛言。有三种
法。调伏恶马。一者柔软。二者粗涩。三者柔软粗涩。佛言
汝以三种方便调马。犹不调者。当如之何。马师白佛。遂
不调者便当杀之。所以者何。莫令辱我。调马师。白佛言
世尊。是无上调御丈夫。为以几种方便。佛言我亦以三
种方便。调御丈夫一者一向柔软。二者一向粗涩。三者
柔软粗涩。所谓一向柔软者。如汝所说。此是身善行。此
是身善行报。此是口意善行。此是口意善行报。是名天。
是名人。是名善趣化生。是名涅槃。是为柔软。第二一向
粗涩者如汝所说。是身恶行。是身恶行报。是口意恶行
是口意恶行报。是名地狱。是名畜生。是名饿鬼。是名恶
趣。是名堕恶趣。是如来粗涩教也。第三彼柔软粗涩俱
者。谓如来有时说善行善报。有时说恶行恶报。如是善
趣。如是恶趣。是名如来柔软粗涩教。调马师白佛言世
尊。若以三种方便调伏众生。有不调者当如之何。佛言
亦当杀之所以者何。莫令辱我。调马师白佛言。若杀生
者。于世尊法。为不清净。世尊法中。示不杀生而今言杀。
其义云何。佛言如来法中。以三种教授。不调伏者不复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43b 页
与语。不教不诫。岂非死耶。闻佛所说。欢喜而去。又法句
喻经云。佛问象师。调象之法有几。答曰有三。一者刚钩
钩口著其羁靽。二者减食。常令饥瘦。三者挫杖。加其楚
痛。由铁钩钩口故。以制强口。由不与饮食故。以制身痒。
由加挫杖故。以伏其心。佛告居士。吾亦有三。用调一切。
亦以自调。得至无为。一者以至诚故。制御口患。二者以
慈贞故。伏身刚强。三者以智慧故。灭意痴盖。持是三事。
度脱一切。离三恶道。

** 杂诫部
** 感应缘(一验)

周渭滨沙门法师自诫云。夫以回天倒日之力。一旦草
彫岱山磐石之固。忽焉烬灭。定知世相无常。浮生虚伪。
譬如朝露。其停几何。大丈夫生当降魔。死当饲虎。如其
不尔。徒生何益。不如修禅定。足以养志。读诵经。足以自
娱。富贵名誉。徒劳人耳。乃弃其簪弁。剃其须发衣纳杖
锡。听讲谈玄。自厌形骸。甚于桎梏。思绝苦本。莫知其津。
大乘经曰。如说行者。乃名是圣。不但口之所言。小乘经
曰。能行说为正。不行何所说若说不能行。不名为智者。

* 忠孝篇
** 引證

又杂宝藏经云。昔过去久远雪山之中。有一鹦鹉。父母
都盲。尝取好果。先奉父母。当于尔时有一田主。初种谷
时而作愿言。所种之谷。要与众生而共啖食。时鹦鹉子。
以彼田主。先有施心。尝取其谷以供父母。田主行谷。见
有虫鸟。揃谷穗处。瞋恚懊恼。便设罗网。捕得鹦鹉。鹦鹉
尔时语田主言。田主先有好心布施。故敢来取。如何今
者而见网捕。田主问言取谷为谁。鹦鹉答言。有盲父母。
愿以奉之。田主语言。自今以后。常于此取。勿生疑难。畜
生尚尔孝养父母。何况于人。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43c 页

** 睒子部

如睒子经云。过去世时。迦夷国中。有一长者。无有儿子。
夫妻丧目。心愿入山。求无上道。修清净志。信乐空闲。时
有菩萨。名一切妙见。心作念言。此人发意微妙。眼无所
见。若入山者。必遇枉害。菩萨寿终。愿生长者家。名之为
睒。至孝仁慈。奉行十善。昼夜精进。奉事父母。年过十岁。
睒子长跪白父母言。本发大意。欲入深山。求志空寂。无
上正真。岂以子故而绝本愿。父母取语。便即入山。睒以
家中财物。皆施贫者。便至山中。以蒲为屋。施作床缛。不
寒不热。恒得其宜。入山一年。众未丰美。食之皆甘。泉水
涌出。清而且凉。池华五色。鸟兽音乐。慈心相向。无复害
意。睒子孝慈。蹈地恐痛。天神山神尝作人形。昼夜慰劳。
睒著鹿皮衣。提瓶取水。麋鹿众鸟。亦复往饮。不相畏难。
时有迦夷国王入山射猎。王见木边群鹿。引弓射之。箭
误中睒胸。睒被毒箭。举声大呼。言谁持一箭。射杀三道
人。王闻人声。即便下马。往到睒前。睒谓王曰。象坐牙死。
犀坐角亡。翠为毛终麋鹿为皮害。我今无事。坐何等死
耶。王问睒言。卿是何等人。被鹿皮衣。与禽兽无异。睒言
我是王国人。与盲父母俱来学道二十馀年。未曾为虎
狼毒虫所见枉害。我今为王所射杀登尔之时。山中暴
风忽起。吹折树木。百鸟悲鸣。师子熊罴。走兽之辈。皆大
号呼日无精光。流泉为竭。众华萎死。雷电动地。时盲父
母。惊起相畏曰。睒行取水。经久不还。将母为毒虫所害。
禽兽号呼。不如常时。风起树折。必有灾异。王时怖惧。大
自悔责。我作无状。本欲射鹿。箭误相中。射杀道人。其罪
甚重。坐贪小肉而受重殃。我今一国珍宝之物。宫殿伎
女。丘郭城邑以救子命。时王便以手挽拔睒胸箭。深不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44a 页
得出睒语言。非王之过。自我宿罪所致。我不惜身命。但
怜盲父母。年既衰老。两目复盲。一旦无我。亦当终没。无
瞻视者。以是懊恼。非为毒痛。王重言。我宁入泥犁百劫
受罪。使睒得活。若子命终。我不还国。便住山中。供养卿
父母。如卿在时。勿以为念。诸天龙神。皆当證知。不负此
誓。睒闻王誓。心喜悦豫。虽死不恨。以我父母。仰累大王。
供养道人。现世罪灭。得福无量。王言卿语我父母处。及
卿未死。使我知之。睒即指示。从此步径。去此不远。自当
见一草屋。我父母在中。王徐徐行。勿令我父母怖惧。以
善权方便解悟其意。王领此语。便将数人径诣父母所。
王去之后。睒便奄绝。鸟兽号呼。绕睒尸上。口舐胸血。盲
父母闻声。以益憎怖。王行既疾。触动草木。肃有人声。父
母惊言。此是何人。非我子行。王言我是迦夷国王。闻道
人在山学道故来供养。父母言。大王善来。劳屈威尊。远
临草野。我有孝子名睒。常与我取果蓏泉水。恒自丰饶。
山中风雨和调。无有乏短。我有草席可坐。果蓏可食。睒
行取水。且欲来还。王闻伤心泪出。且言我罪恶无状。入
山射猎。见水边群鹿。引弓射之。箭误中睒。故来相语。父
母闻之举身自朴。地乃为动。王便自前扶牵。父母号哭
仰天。自说我子孝慈。蹈地恐痛。有何等罪而射杀之。向
者风起折木。百鸟一时悲鸣。疑我子死。大声啼呼。父言
且止。人生必死。不可得郤。今且问王。射睒何许。今为死
活。王即牵盲父母。往到尸上。父抱其脚。母抱其头。仰天
大呼。母便以舌舐睒胸疮。愿毒入我口。我年巳老。目无
所见。以身代子。睒活我死。死不恨也。睒若至孝。天地所
知。箭当拔出。毒药当除。睒当更生。于是第二忉利天王。
坐即为动。以天眼见二道人抱子呼哭。乃闻第四兜率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44b 页
天宫皆动。释梵四天王。即从第四天王。如人屈伸臂顷。
来下睒前。以神药灌睒口中。药入睒口。箭自拔出。更活
如故。父母惊喜。见睒巳死更活。两目皆开。飞鸟走兽。皆
大欢喜。风息云消。日高重光。泉水涌出。众华五色。树木
华荣倍于常时。王大欢喜。不能自胜。礼天帝释。还礼父
母。及与睒子。愿以国财。以上道人。睒曰王且还国。安隐
人民皆令奉戒。王自悔责。从今巳后。奉持五戒。

** 业因部
** 感应缘(七验)

郭巨河内温人。甚富。父没。分财二千万为两分弟。巳独
取母供养。住自比邻。有凶宅无人居者。其推与居无患。
妻生男。虑养之则妨供养。乃令妻抱儿。巳掘地。欲埋之。
于土中得一釜黄金。金上有铁券。曰赐孝子郭巨。

丁兰河内野王人也。年十五丧母。刻木作母事之。供养
如生。兰妻夜火灼母面。母面发疮。经二日。妻头发自落。
如刀锯截。然后谢过。

董永者。少偏孤。与父居。乃肆力田亩。鹿车载父自随。父
终。自卖与富公。以供丧事。道逢一女。呼与语云。愿为君
妻。遂俱至富公。富公曰女为谁。答曰永妻。欲助偿债。公
曰汝织三百疋遣汝。一旬乃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女
也。天令我助子偿人债耳。语毕。忽然不知所在。

姜诗字士游。广汉雒人。母好饮江水。儿尝取水溺死。妇
痛惜。恐母知。诳云行学。岁岁作衣投于江中。俄而泉涌
出于舍侧。味如江水甘美。旦出鲤鱼一双。

韩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母曰他日未尝泣。今何泣也。
对曰。他日瑜得笞尝痛。今母力衰。不能使痛。是以泣。

犍为符先泥和。其女者名雒。泥和至永建元年。为县公
曹。县长赵祉。遣泥和拜檄谒郡太守。以十月乘船。于城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44c 页
湍堕水死。尸丧不得雄哀恸号咷。命不图存。至十二月
十五日。父丧未得。雄乘小船。于父堕处。哭数声。自投水
中。旋流没底。与父相持。并浮出江。县长表言。郡太守肃
登承。上尚书。遣户曹椽。为雄立碑。图像形令知志孝。

唐慈州刺史太原王千石。性自仁孝。以沉谨称。犹精内
典。信心练行。贞观六年。丁父忧。居丧过礼。一食长斋。柴
形毁骨。立庐于墓左。负土成坟。夜中常诵佛经宵分不
寝。每闻击磬之声。非尝清彻。兼有异香。延及数里。

* 不孝篇
** 感应缘(一验)

隋大业中。河南人妇女养姑不孝。姑两目盲。妇以丘蚓
为美以食之。姑怪其味。窃藏一脔。留以示儿。儿还见之。
欲送妇向县。未及而雨。雷震失其妇。俄而妇从空落。身
衣如故。而易其头为白犬头。言语不异。问其故。答云。以
不孝姑。为天神所罚。

* 报恩篇
** 引證

如正法念经云。有四种恩。甚为难报。一者母。二者父。三
者如来。四者说法法师。若有供养此四种人。得无量福。
现在为人之所赞叹。于未来世能得菩提。又难报经云。
左肩持父。右肩持母。经历千年。便利背上。犹不能报父
母之恩。又增一阿含经云。孝顺供养父母。功德果报。与
一生补处菩萨功德一等。又佛说古来世时经云。我昔
在波罗柰国。谷米涌贵。人民饥馑。我负担草。卖以自活。
彼有缘觉。名曰和理。来游其国。我早出城。欲担负草。尔
时缘觉著衣持钵入城分卫。至于中道。吾负草还。于城
门中。复与相遇。空钵而出。和理缘觉。遥见吾来。即自念
言。吾早入城。此人出城。今负草还。想朝未食。吾当随后。
往诣其家。乞以遏饥。我时担草自还其舍。下草著地。顾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45a 页
见缘觉。追吾之后。如影随形。我时心念。朝出城时。见此
缘觉入城分卫。如空钵还。想未获食。吾当断食以奉施
之。即持食出。长跪授之。时彼缘觉。悉受饭食。吾因是德。
七反生天。为诸天王。七反在世。人中之尊。

** 感应缘(二验)

宋有一国。与罗刹相近罗刹数入境。食人无度。王与罗
刹约言。自今以后。国中各专一日。当分送往。勿复枉杀。
有奉佛家。唯有一子。年十岁。次当充行。父母哀号。至心
念佛。便送此儿辞别舍之。以佛威神力大鬼不得近。明
日见子尚在。欢喜同归。于兹遂绝。国人庆慕。

唐并州石壁寺。有一老僧。禅诵为业。精进练行。贞观末。
有鸽巢其房楹上。哺养二雏。法师每有馀食。恒就巢哺
之。鸽雏后虽渐长。羽翼未成。乃并学飞。俱堕地而死。僧
并收瘗之。经旬后。僧夜梦二小儿。白之曰。儿等为先有
少罪。遂受鸽身。比来闻法师读法华经。及金刚般若经。
既闻妙法。得受人身。儿等今于此寺侧。十馀里。某村某
姓名家。托生为男。十月之外。当即诞育。僧乃依期往视。
见此家一妇人。同时诞育二子。因为作满月斋僧。呼为
鸽儿。

* 善友篇
** 引證

如涅槃经云。阿难比丘说。半梵行。名善知识。佛言不尔。
具足梵行。乃名善知识。又云善知识者。如法而说。如说
而行。如自不杀生。教人不杀生。乃至自行正见。教人行
正见。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自能修行。信戒。布
施。多闻。知慧。亦能教人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以是
义故。名善知识。善知识者。有善法故。何等善法。所作之
事。不求自乐。尝为众生而求于乐。见他有过。不讼其短。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45b 页
口当宣说纯善之事。以是义故。名善知识。又云善友当
观是人。贪欲瞋恚。愚痴思觉。何者偏多。若知是人。贪欲
多者。则应为说不净。瞋恚多者。当为分柝十八界等。闻
巳修行。次第获得四验处。观身受心法。得是观巳。次第
复观十二因缘。如是观巳。次得暖法。从得暖法。乃至渐
得罗汉。辟支佛果。菩萨大乘佛果等。依此而生。更无疑
滞。自利利他。不加水乳。是名真善知识。又佛本行经云。
尔时世尊。共长老难陀。至一卖香邸。见彼邸上有诸香
囊。即告长老难陀。汝来取此邸上诸香囊物。难陀尔时。
即依佛教。于彼邸上取诸香囊。佛告难陀。汝于漏刻一
移之顷。捉持香裹。然后放地。尔时难陀手埶此香。即放
地上。尔时佛告难陀。汝今当自嗅于手看。难陀即嗅自
手。香气微妙无量。佛告难陀。如是如是。若人亲近诸善
知识。恒常自居。随顺染习。相亲近故。必定当得广大(名间)

* 择交篇
** 引證

如僧祗律云。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雪山根底。曲山壅
中。有向阳处。众鸟云集。便共议言。我等今日。当推举一
鸟为王。令众畏难。不作非法。众鸟言善。谁应为王。有一
鸟言。推鹅为王。其色绝白。众鸟所敬。众鸟不可。颜貌虽
白。项长且曲自项不直。安能正他。又复众言。孔雀衣毛
䌽饰。观者悦目。可应为王。复言不可。衣毛虽好。而无惭
愧。每至舞时。丑形出现。有一鸟言土枭为王。昼则安静。
夜则伺守。众咸曰可。有一鹦鹉。在一处住。而多智慧。作
是念言。众鸟之法。夜应眠息。昼则求食。是土枭法。夜寤
昼睡。欲诸众鸟。围侍左右。昼夜惊宿。甚为苦事。便到众
鸟前。举翅恭敬白众鸟言。尔时众鸟。咸言实如所说。即
共集议。此鹦鹉鸟。聪明黠慧。堪应为王。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45c 页

** 感应缘(一验)

魏凉州释僧朗。魏寇攻凉州城。民少。逼僧上城。举城同
陷收登城僧三千人至军。将至魏主所。谓曰。道人当坐
禅行道。乃复作贼登城。罪极刑戮。明日当杀。至期食时。
赤气数丈。贯日直度。天师寇谦之。为帝所信。奏曰。上天
降异。正为道人。实非本心。官抑令上。愿不须杀。帝遂放
之。犹散配役徒。唯朗等数僧。别付帐下。从驾东归。及魏
军东还。朗与同学。思慕本乡。中路共叛。然严防守。更无
走处。东西绝壁。莫测浅深。上有大树。傍垂岸侧。遂以鼓
旗竿。绳系树悬下。时夜大暗。崖底纯棘。无安足处。欲上
崖头。复恐军觉。投计慞惶。捉绳悬住。势非及久。共相谓
曰今厄顿至。唯念观音以头扣石。一心专注。须臾光明
从日出处。通照天地。乃见棘中。有得下处。因光至地。还
忽冥暗。良久天晓。始闻军众警角蒋发。而山谷重叠。徘
徊万里。不知出路。候月而行。路值大虎。出在其前。相顾
而言。虽免寇难。虎口难脱。朗语僧曰不然。我等有感。所
以有光。今遇此虎。将非圣人示我路耶。于是二人径诣
虎所。虎即前行。若朗小迟。虎亦暂住。至晓得出而失虎
踪。便随道自进。至于七日。达于仇池。又至凉汉。出于荆
州。

魏氏王天下。每疑沙门。收数百僧。并系缚之。有僧明为
首。以绳急系。从头至足。剋期斩决。僧明大怖。一心念观
世音至于半夜。觉绳小宽。私心欣幸。精诚弥切。及晓索
绳都断。因得脱逃。奔山。明旦狱监来觅不见。唯有断绳
在地。知为神力所加。即以奏闻。帝信道人。遂总释放。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巳不由人)¶ 第 14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