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醒世卷二目录(历叙佛果。使人知欣而趋)¶ (自动笺注)
*醒世二目錄(歷敘佛果
使人知欣而趨)
*千佛篇(出時種別道樹會數)
*因緣部(業因)
*種姓部(種姓)
*降胎部(現衰觀機呈祥降胎)
*出胎部(迎后感誕孕招福同應)
*侍養
*占相部(校量)
*遊學部(召師捔力)
*納妃部(灌帶末婚疑謗)
*猒苦部(觀田出遊)
*出家部(離俗剃髮具服使還諫子佛髮)
*成道部(乞食苦行乳麋草座降魔成道)
*說法部(赴機)
*涅槃部(弟子)
*結集部大結集千人結集五百結集七百結集感應緣(二驗)
醒世錄卷二
武原居士徐昌治覲周編輯
金粟住持行元百癡校閱
*千佛
**出時
賢劫
一代分為四時
一壞。
二空
三成
四住。
就此四中
成劫巳往。
壞空未至。
今在住劫。
故有千佛出現
太約而
言。
三佛巳往。
今是第四釋尊遺法
四時中。
各分二十
小劫
總為八十小劫
始為一大水火劫
名為賢劫也。
立世阿毗曇論云。
十一劫。
未來
八劫過去
釋迦
佛。
當第九劫成佛
藥王藥上經云。
爾時釋迦牟尼
佛。
大眾言。
我會往昔無數劫時於玅光佛末法之中。
出家學道
聞是五十三佛名。
合掌歡喜
復教他人
令得
聞持。
展轉相教。
乃至三千人異口同音
一心敬禮
即得
超越無數億劫生死之罪。
千人者。
華光為首
下至
舍浮佛。
莊嚴劫。
成為佛。
過去千佛是也
此中千佛
者。
拘留孫佛為首
下至至如來。
賢劫中。
次第成佛
千佛者。
日光如來為首
下至須彌相佛。
星宿劫中。
當得成佛
故知莊嚴劫。
賢劫
星宿劫。
各有千佛出世
知此劫。
亦是大阿僧祗劫。
藥王經中若善男子善女
人。
及餘一切眾生
聞是五十三佛名者
是人於百千萬
億阿僧祗劫不墮惡道
至今賢劫中。
佛出世者。
亦是
阿僧祗劫。
阿毗曇論。
二十住劫中。
過去八劫
巳有三
佛出世
釋迦現在九劫出世
以前九劫有四
佛出世
未來猶有十一劫。
焉知不有佛出世耶。
**種族
第一維衛佛。
第二式佛。
第三隨葉佛。
此三佛同是剎利
王種
第四拘樓秦佛。
第五拘那含牟尼佛。
第六迦葉佛
此三佛。
同是婆羅門
第七釋迦牟尼佛剎利王種
**道樹
第一維衛得道為佛。
時於波陀羅樹下
第二式佛。
道為佛。
時於分塗樹下
第三隨葉佛。
得道為佛時於
菩薩樹下
第四拘樓秦佛。
得道為佛。
於斯樹下
第五拘那含牟尼佛
得道為佛時於烏暫樹下
第六
葉佛。
得道為佛。
時於拘類樹下
第七釋迦牟尼佛
時於
阿沛多羅樹下
**會數
維衛前後三會說法
初會說經
有十萬比丘
皆得阿
羅漢
第二說經
有九萬比丘
皆得阿羅漢
三會
經。
有八萬比丘
皆得阿羅漢
式佛亦三會說法
初會
經。
有九萬比丘
皆得阿羅漢
第二說經
有八萬比丘
皆得阿羅漢
三會說經
有七萬比丘
皆得阿羅漢
葉佛再會說法
初會說經
有七萬比丘
皆得阿羅漢
二會說經
有六萬比丘
皆得阿羅漢
拘樓秦佛。
一會
經。
有四比丘
皆得阿羅漢
拘那含牟尼佛
一會說經
有三萬比丘
皆得阿羅漢
迦葉佛一會說經
有二萬比
丘。
皆得阿羅漢
釋迦牟尼佛
一會說經
有千二百五十
比丘
皆得阿羅漢
法師云。
依如西域釋迦說法
總有
三時
第一時中為諸聲聞
說有相法
為破外道執。
令悟
得道
第二時中。
小行菩薩
無相法。
破聲聞。
令悟
無相大乘
第三時中。
大行菩薩
雙說有相無相法。
有相無相法令中道
究竟圓教
於此三時
一一隨
機。
廣化無量
**因緣
***業因
千佛因緣經云。
爾時天尊
王舍城
耆闍崛山
從石
室出。
菩薩言。
今諸聲聞菩薩等。
皆講何論
菩薩
言。
天尊
菩薩眾。
各各自說宿世因緣
時有跋陀婆羅
菩薩
白佛言。
於今日欲少諮問
願為解說
說是語時。
八萬四千諸菩薩等。
各脫瓔珞散佛供養
所散瓔珞
頂上
須彌山
嚴顯可觀
千化佛。
山窟中。
時諸
菩薩白言天尊
賢劫千佛過去世時。
種何功德
常生
一處
一劫中。
次第菩提
化度眾生
爾時天尊
告諸
菩薩言。
吾為汝分別廣說。
乃往過去無量百千萬阿僧
祗劫此世界
名大莊嚴
劫名大寶
有佛名寶燈焰王。
佛壽半劫
正法化世
住於一劫像法化世
住於二劫
像法中。
有一大王
名曰光德
十善化民
轉輪王
過去無數阿僧祗劫。
娑婆世界
有一大國
波羅
王名梵德。
常以善法
諸人民。
以國付子。
出家學道
辟支佛
時千梵王
各以衣裓盛諸玅華
優曇林中。
養。
白佛說法
辟支佛
踴身虛空
十八變
舒手現足。
中有梵王
名曰慧見。
告餘梵言
我見辟支佛
受持
戒。
以戒齋法。
當行十善
諸緣起。
以此善根
迴向甚深
阿耨菩提
時千梵王命終之後
娑婆世界
千四天下
為千轉輪王
壽命八萬四千歲。
於先經中。
過去佛號。
栴檀莊嚴如來
彼佛為說甚深檀波羅蜜
不見施受
平等
千聖王。
各以國土
付其太子
出家學道
於雪
山中
各立草菴
無上道
即獲五通
飛騰空虛
壽命
劫。
時雪山中大夜叉。
身長四千里。
利牙上出
高八十
里。
面十二里。
眼出迸血光如融銅。
左手持劍。
右手持叉。
聖王前。
高聲唱言
我今饑渴
無所飲食
惟王矜愍
飲食
千聖王告夜叉言。
我等誓願
一切施與
各各
以水澡夜叉手。
授以仙果而令食之。
夜叉得果
棄置
地。
告聖王言
我父夜叉
人精氣。
我母羅剎
恒噉人心
飲人熱血
我今饑急。
唯須人心血。
何用果為。
時有婆羅
門。
牢度跋提。
白夜叉言。
願為說法
我今不惜
之與血。
即持利劍刺胸出血
是時天地大動。
日無精光
無雲而雷。
五夜叉。
四方爭取分裂
共食之。
大叫
躍立空中
千聖王。
誰能行施牢度跋提。
此行施。
乃可成佛
千聖驚怖
生變悔心
各欲還國
一劫中。
大地獄。
墮地獄。
菩提願力莊嚴心故。
不能燒。
從是以後
復得值遇燈明王菩薩。
為其說法
地獄出。
為讚過去千佛
解脫莊嚴佛。
乃至自在
王佛。
千聖王聞千佛名
歡喜敬禮
以是因緣
超越
億那由他恒河沙生死之罪。
**種姓
如十二遊經云。
阿僧祗時。
菩薩為國王其父母早喪。
讓國與弟。
行求道。
遙見婆羅門
姓曰瞿曇
從學
道。
婆羅門言。
當解王衣
如吾所服。
瞿曇姓。
菩薩
瞿曇
入於深山
食果飲水
坐禪念道
菩薩乞食
遂還
國界
舉國吏民
無能識者
謂為瞿曇
菩薩城外
蔗園以為精舍
於中獨坐
時有五百大賊。
劫取宮物。
路由菩薩廬邊。
明日捕賊。
縱跡菩薩舍下
因收菩薩
前後劫盜
法以木貫身。
立為尖標。
血流於地。
王使左右
弩弓射殺之。
是大瞿曇
天眼觀見
便以神足飛來。
棺斂之。
土中餘血。
以泥團之。
二品中。
還其精舍
瞿曇言。
道人若其志誠
天神當使血化為人
卻後
月。
左即成男。
右即成女。
於是便姓瞿曇氏。
一名舍夷
菩薩本行經云。
甘蔗王。
名大茅草
王位付諸大臣
圍繞
送王出城。
剃除鬚髮
出家衣。
出家巳。
持戒
清淨
專心勇猛成就四禪
具足五通
得成王仙
壽命
長。
年衰老。
諸弟子欲往東西求覓飲食
取好軟草。
置籠裏。
用盛王仙
畏諸蟲獸來触。
樹枝上。
時諸弟子
乞食去後
有一獵師
遊行山野遙見王仙
謂是白鳥
即射之。
王仙被射。
有兩滴血
出墮於地。
即便命終
彼諸
弟子乞食來還
王仙被射命終
復見有血兩滴在地
即集柴木焚燒王屍
收骨為塔。
爾時地兩血。
生出
甘蔗芽。
漸漸高大
至時開剖
一莖一童子。
一莖出一
童女端正可喜
諸弟子。
心念兩童王仙種。
養護
視。
報諸大臣
即灌其頂。
以為王。
時彼諸臣取甘蔗種。
**降胎部
***現衰
因果云爾善慧菩薩
功行滿足
位登十地
在一
補處
一切種智
兜率天
名聖善
諸天主。
於十
方國土。
種種身。
諸眾隨宜說法
期運將至。
當下
作佛。
即觀五事
一者諸眾生熟未熟
二者觀時至
與未至。
三者觀國何國處中
四者觀諸種族何族貴
盛。
五者觀過去因緣
誰最真正
應為父母
仍於天宮
五種相。
諸天子。
皆悉覺知菩薩期運
下作佛。
一者
菩薩眼見瞬動
二者頭上華萎。
三者衣受塵垢。
四者腋
下汗出。
五者不樂本坐。
諸天眾。
菩薩有此異相
心大
驚怖
爾時菩薩又現五瑞
一者放大光明
普照三千大
世界
二者大地十八相動
須彌海水
諸天宮殿
皆悉
震搖
三者諸魔宮宅
隱蔽不現。
四者日月星辰復光
五者天下八部皆悉震動不能自禁
諸天
菩薩
身巳有五相
又睹外五現希有事。
皆悉聚集
菩薩所。
頭面禮足
白言尊者
我等今日見此諸相
舉身震動
自安
願為我釋此因緣
便答言
善男子
當知諸行
無常
我今不久捨此天宮
閻浮提
於時諸天聞此
語巳。
悲號涕泣深歎無常
***觀機
菩薩降胎。
四種人間
一觀時。
二觀土地
三觀
姓。
四觀生處
觀時者。
時有八種
出後
第一人壽八
萬四千歲時
乃至第八人壽一百餘歲。
二觀土地者。
諸佛常在中國生。
豐財寶。
土清淨。
三觀種姓者。
佛生二種姓中。
剎利
波羅門。
剎利種。
勢力大。
婆羅
門種。
智慧大。
四觀生處者。
何等母人。
能懷那羅延
菩薩亦能自護淨戒又佛本行經云。
爾時兜率天眾之
中。
一天子。
名曰金團。
往昔以來
數曾下到閻浮地補
處。
護明菩薩
告金團言。
汝數下至閻浮提中。
應知彼城
邑聚落。
諸王種族
當生何家。
金團天子報言。
三千大千
世界
唯有一剎利。
從本以來
至於大眾平量安立
世世
轉輪聖王之種。
乃至甘蔗苗裔以來
子孫相承
在彼迦
毗羅。
婆蘇都。
釋種所生
其王名為師子頰王。
其子名為
輸頭檀
一切世間天人之中。
大名稱。
尊者堪為彼
作子
護明菩薩
報金團言。
善觀察諸王家種
我亦
在於此家生。
此家有六十種功德
彼母有三十二種
具足德行
堪受菩薩在胎。
***呈祥
菩薩正念
兜率下。
淨飯王
第一大妃
摩耶夫人
脅。
是時大妃睡眠中。
夢見有一六牙白象。
其頭朱色
七支柱地
金裝牙。
乘空而下
入於右脅
夫人夢巳。
旦即向淨飯王言。
時王宣敕
喚八婆羅門占夢
婆羅門
師。
白大王言。
夫人所夢。
其相甚善。
必生聖子
彼於後時
成佛道。
淨飯王聞占師說
大歡喜。
多以財施
於其國。
迦毗羅城
四門之外
衢道頭。
街衖阡陌有人
行處
所須飲食財寶宅舍畜生
皆悉與之。
時有一天
曰速往。
至諸地獄
大聲唱言
諸人輩。
當知菩薩從兜
率天
下入母胎
是故等速發誓願。
生人間。
地獄
眾生
聞此語巳。
往昔巳來。
曾種善根
各各面相睹見。
地獄身。
生人中。
所有三千大千世界諸眾生等。
皆來
於此迦毗羅城
四面託生
***降胎
念佛三昧經云。
菩薩欲降母胎時。
三千大千世界
六種震動
因果經云。
爾時菩薩欲降母胎
即乘六
牙白象。
兜率宮
無量諸天
作諸妓樂
眾名香。
散天
玅華
菩薩滿虛空中
放大光明
普照十方
四月八
日。
星出時。
降神母胎
於時摩耶夫人
體安快樂
如服
甘露
顧見自身
如日月照
大歡喜。
爾時兜率天眾。
菩薩生白王宮
我等亦當下生人間。
菩薩成佛
我得在先
為其眷屬聽法
作此念巳。
便即下生其數有
九十九億諸天
下生人間
又從他化自在天。
乃至四天
王。
色界天王。
與其眷屬
亦皆下生
**出胎
***迎后
如佛本行經云。
爾時菩薩聖母摩耶
懷孕菩薩
將滿十
月。
垂欲生時
時彼摩耶夫人父。
善覺長者
遣使人詣
淨飯王奏言
摩耶王大夫人懷聖胎
意欲還安
止。
住於嵐毗尼中。
父子情。
垂哀愍。
遣放女來我家
產訖。
遣送還。
淨飯王聞善覺使。
作是言巳。
即敕有
司平治道路。
具辦旛華
種種音樂
僕從人物
送妃至家。
***感瑞
普曜經云。
太子滿十月巳。
臨產之時。
先現瑞應三十
有二疆埸左右
未曾有。
***誕孕
因果經云。
菩薩處胎。
垂滿十月
夫人欲入園遊觀
後宮
端正釆女。
八萬四千。
用侍摩耶夫人
又擇八萬
四千端正童女
齎侍香華
又敕諸群臣百官夫人
皆悉
隨從
於是夫人即升寶轝
與諸官屬
及釆女。
前後導從
往藍毗尼園。
爾時四月八日
日初出時。
夫人後園
有一大樹
名曰無憂華色香鮮
枝葉分布
極為茂盛
右手牽摘之。
菩薩漸漸右脅而出。
是時摩耶
人立地。
以手執波羅樹枝
生菩薩
***招福
因果經云。
太子生時
於時樹下
亦生七寶七莖蓮華
大如車輪
菩薩即便蓮華上。
無扶侍者
自行七步
右手
師子吼云。
我於一切天人之中。
最尊最勝。
生死
於今盡矣。
說是語巳。
四天王
即以天繒接太
子身。
置寶機上
釋提恒因。
手執寶蓋
大梵天王。
侍立
右。
難陀龍王
優波難陀龍王
虛空中。
吐清淨水
一溫
一涼。
太子身。
黃金色。
三十二相
放大光明
普照
大千世界
***同應
瑞應經云。
當爾之時。
釋種姓。
同一日生五百男。
又奴名車匿
馬名捷陟。
時王廄中
象生白子
馬生白駒
牛羊亦生五色羔犢
如是等類
數各五百。
王子青衣
生五百倉頭
爾時宮中
五百伏藏
自然發出
有商人從
海探寶而還
各齎奇珍奉貢
因諸吉祥
當名太子
悉達
爾時四月八日生佛難陀
四月九日生阿脽
四月十日調達
**侍養
依佛本經云。
爾時太子誕生
適滿七日。
太子母摩
夫人
遂便命終
往生忉利天上。
淨飯王
夫人
之後
喚召釋種而告之言。
今是童子
嬰孩失母。
乳哺
之寄。
付囑誰。
教令養育
使得存活
誰能憐愍愛如巳
生。
時有摩訶波闍波提。
童子姨母
堪能養育
淨飯王
即將太子
付囑姨母而告之言。
善來夫人
如是童子
養育
善須護持
應令增長
**占相
瑞應經云。
爾時白淨王。
訪五百聰明相師
令占太子
相。
師言
是王之子
乃是世間之眼。
猶如真金
諸相好。
極為明淨
當出家。
一切種智
在家者。
轉輪
王。
四天下。
第一之最。
又白王言
有一梵仙
阿私
具足五通
在於香山
能斷疑惑
王心思惟
香山
嶮絕
非人能到。
當以何方
請來至此
作念時。
阿私
陀仙。
騰空而來
王相之。
見來巳。
太子出。
欲禮仙
人。
仙人止王曰。
此是天人三界中尊
云何而令禮於
我耶。
時彼仙人起合掌。
太子足。
忽然悲泣
不能
勝。
見彼悲泣
舉身戰怖
大憂惱。
即問仙人
我子
有何不祥悲泣耶。
答言相好具足
無有不祥
但恨我
今年壽巳百二十。
不久命終
無相天。
不睹佛興。
不聞
經法
故自悲耳。
若有眾生三十二相
或生非處。
久不
明顯
此人必為轉輪聖王
三十二相皆得其處。
又復
明顯
此人必成一切種智
今觀大王太子
諸相皆得其
所又極明決定知成正覺
***校量
阿毗曇經云。
以一千阿僧祗世界眾生
所有功德
一毛孔。
如是成佛一毛功德
如來毛孔功德
成佛一好
如是成就八十種好功德
增為百倍
成如
身上一相
成就三十二相功德
增為千倍。
成如
來額上一白毫相
以一千毫相功德
增為百倍
成如
一頂骨相
一切飛天所不能見頂。
如是不思清淨
功德
成就佛身。
是故如來天人中。
最為尊勝
**遊學
***召師
如佛本行經云。
淨飯王以太子年八歲
百官
宰相而告之言。
等當知誰堪為太子作師
諸臣報
言。
今有毗奢婆蜜多羅。
善知諸論。
最勝最玅
堪教太子
王即召言。
者大師
教我太子
蜜多報言。
謹依王命
嚴五百釋種童子
前後左右
隨從太子
升學堂。
時彼
大師遙見太子威德力故。
從座忽起。
屈身頂禮太子
足。
太子問言。
尊者教我何書。
或復梵天所說之書。
以至
薩婆韋多書
凡有六十四種。
未審欲教何書。
是時蜜多
太子說。
內心歡喜
悅豫熙怡
曰。
為言諦。
為理筌。
音義合符
不可偏失
是以文字應用彌綸宇宙
雖跡係
翰墨
而理契乎神。
昔造書之主。
凡有三人
長名曰梵。
右行
次曰佉盧
其書左行
少者蒼頡
其書下行
至於
傍生八體
則有仙龍雲
二十四書。
則有楷草鍼殳。
原本定義
則體備六文
適時為敏。
則莫先隸法
東西
書可得略究。
淨飯王
集群臣言。
何處有師。
最便武
技。
教我太子
諸臣報王。
處有釋名為善覺。
其子名羼
提提婆。
堪教太子兵戎法式
其所解知。
凡有二十九種。
善巧妙術
入於學堂
從蜜多及提婆所。
二大尊邊。
受讀
諸書
一切兵戎雜術
經歷四年。
十二時
種種技能
遍皆涉歷
通達巳。
王為太子一園苑。
名勤劬
太子
一日勤劬園。
遨遊射戲。
自餘五百諸釋種童子
亦各
在其自巳園內遊戲
時有群鴈行虛空
是時童子
婆達多。
彎弓而射。
即著一鴈
其鴈被射。
帶箭墮悉達
中。
太子見彼鴈帶箭墮地
兩手捧取。
左手擎持。
右手
拔箭。
即以酥蜜封其瘡。
是時提婆達多遣使來語太子
言。
我射一鴈
墮汝園中
宜速付來。
太子使人言。
命終
即當還汝。
若不死者
不可得
提婆達多復更
遣使人語言。
若死若活。
快須相還。
太子報言。
我發菩
提心
挕受此鴈。
一切眾生
皆來挕受。
況復此鴈而不屬
我。
以是因緣
相聚集諸釋宿老智人
判決此事。
是時
有一淨居諸天
變作老宿長者
入會而言。
養育者。
是挕受。
射著之者
即是放捨。
彼諸釋宿老
一時印可
唱言如是
仁者言。
***捔力
因果經云。
太子兄弟捔力與萬眷屬
將欲出城。
時有大象當城門住。
諸人不敢前。
提婆達多
手搏
頭。
即便躄地。
難陀足指挑擲著路傍。
太子以手執象
擲著城外
還以手接不令傷損
象又還甦。
諸人民。
未曾有。
園中七重金鼓銀鼓
鋀石銅鐵等鼓。
各有七
枚。
提婆達多最先射之。
三金鼓。
次及難陀
亦徹三鼓
太子弓弱
取庫內祖王一良弓
無能張者。
太子在坐
以手拼弓。
一箭
徹過諸鼓。
然後入地
泉水流出。
又徹
過大鐵圍山
又佛本行經云。
是時太子所射之箭。
向三
十三天。
天中建立箭節。
常以諸香華供養此箭。
太子
執箭一射
便穿七鐵豬。
過七鐵豬巳。
箭入地。
即成一
井。
於今稱為箭井時淨飯王太子所有技能
皆悉
一切諸人
踴躍喜歡
敕喚白象
瓔珞莊飾
太子乘。
是時提婆城外而入。
見此白象而問人言
此象欲將何
處。
其人報言。
欲將出城。
悉達乘。
提婆達多
妒嫉故。
便以左手執於象鼻
右手築額。
一下倒地
塞彼城門
往來
不通出入
難陀相續而來
知事巳。
即以右手
執彼象尾
牽取離門可七步許。
太子問誰牽離門。
眾人
難陀
太子善哉難陀
因思惟彼等二人
雖能示現
氣力
但此象身麤壯
於後壞爛
臭熏此城門
左手
舉象。
右手承重
空中
擲置城外
七重墻。
七重
塹。
即擲過離城
可有一拘盧奢。
而象墮地即成大坑
相傳為象墮坑。
**納妃部
***灌帶
太子年大
王敕下餘國。
卻後二月八日
太子頂。
可來集。
立為太子
***求婚
如佛本行經云。
爾時太子漸向長成
至年十九。
時淨飯
王。
太子三時殿
一者暖殿
第二涼殿
第三中殿
後園
廣造池臺
裁蒔華果眾人作樂
隨時侍衛
淨飯王
復憶太子初生之時。
相師私陀
記為成道
何方便。
出家
得紹王位
釋族報王。
造此宮室
令諸采女娛樂
王復釋種言。
等當觀誰女。
堪與太子為妃。
爾時
百釋各各唱言
我女堪為作妃。
王復籌量
雜寶
無憂器。
持與太子
令施諸女。
密使觀察太子眼目
瞻矚
在誰。
即聘作妃。
王即於迦毗城。
振鐸唱言
從今七日
太子欲見諸釋女。
施與一切雜寶
種種玩弄無憂
器。
爾時一切諸女。
莊嚴其身。
來集宮門
欲見太子
以太
威德大故
不敢正看。
但取寶器
各各低頭
速疾而過。
寶器盡巳。
最後一女
波私吒族。
釋種大臣摩訶那摩
女名為耶輸陀羅
前後侍從
圍繞而來
遙見太子
峨峨
注睛。
舉其雅步
瞻觀直躬
目不斜窺
漸近前趨來迎太
子。
舊相識
白太子
可與我寶。
太子報言。
汝來既遲。
皆悉施盡。
女復白言
我有何過。
不與寶。
太子答言
不欺汝。
但汝不及
是時大指邊。
一所著印環。
價值
千。
從指脫與。
爾時大臣摩訶那摩
太子一切技藝
玅。
智能最為上首
而作是言。
惟願太子
受我女為妃。
太子占良吉日
迎納耶輸陀羅
以諸瓔珞莊嚴其身。
又復共五百釆女。
相隨而往
迎取入宮
太子雖納為妃。
然恒與妃行住坐臥
未曾世俗之意。
修禪觀。
諸女
咸疑太子不男
太子手指妃腹曰。
卻後六年。
爾當
男。
遂以有娠
又五夢經云太子三妃
一瞿夷。
二耶輸。
鹿野
***疑謗
智度論云。
菩薩出家
有人言。
太子出家
何得有娠
汙辱我門釋種
欲以火坑焚燒母子
耶輸自恨無事。
誓言
若邪行。
腹內兒。
母子火消化。
發此願
已。
即投火坑
於是火滅
母子俱存。
變蓮池。
母處華座。
後生兒似菩薩身。
名羅[目*候]羅。
臥息彼石。
耶輸捉石擲著
水中
立誓言。
我所生兒。
實是太子體胤之息。
不虛
者。
今此大石
在於水上
浮遊不沒
時彼大石
遂即浮泛
芭蕉葉
不沉不沒
於時大眾見聞
希有心。
**厭苦
***觀田
如佛本行經云。
淨飯王
共多釋種
并將太子
出外野遊
觀看田種
時彼地內所有作人
赤體辛勤而事耕墾
鳥喫蟲。
共相殘害
即復唱言
嗚呼嗚呼
世間眾生
極受
諸苦。
所謂生老病死
兼復受於種種苦惱
展轉其中
能得離。
云何不求捨是諸苦。
是時太子
安祥矚盻。
處處
經行
欲求寂靜
忽見一處
閻浮樹。
蓊鬱扶疏
太子
左右
漸至樹下
即於草上
結跏趺坐
棄捨一切諸不
善法
欲界漏盡
即得初禪
一切諸天帝釋等。
太子
樹蔭坐。
飛來到太子所。
禮敬說偈。
讚巳還去
淨飯王
問言。
太子今在何處
時一大臣
遙見太子
在彼閻浮
陰之下。
復見一切樹影悉移。
閻浮蔭。
獨覆太子
有是
希奇難思議事
大歡喜踴躍。
急疾奔馳
走詣王所
跪依事說言
淨飯王聞巳。
即詣閻浮樹所。
遙見太子
在彼樹間
結跏趺坐
譬如黑夜
山頂頭。
大聚火光
猛明燄。
威德顯著
炳照巍巍
如重雲間
忽出明月
亦如
暗室
大淨燈。
時王見巳。
生大希有奇特之心。
歡喜
躍。
言太子大威德。
***出遊
如佛本行經云。
爾時作瓶天子
欲令太子向園林。
看好惡。
猒心故。
漸教捨離
太子聞是聲巳。
即喚馭者
速嚴飾好車。
今欲向園觀看
淨飯王太子欲出。
敕宣迦毗羅城
一切內外
悉遣灑掃清淨
雜香華。
莊嚴
或有老病死亡
六根不具者。
悉令驅逐
是時
裝飾車乘
駕善調馬
太子東門引導而出。
是時
天子
街衖前。
正當太子
變身化作一老弊人
太子
見巳。
即問馭者
此是何人
身體皺皵。
肉少皮寬。
眼赤涕
流。
極大醜陋
獨爾鄙惡
不似餘人
為生來然。
為老至。
者言。
此是老至。
名為大苦惱。
爾時太子馭者言。
此人
為是一家如是
為當一切如斯
馭者報言。
一切世間
皆有是法。
貴賤雖殊。
皆未過老
太子言。
若我不離是老。
便猒捨五欲
唯作老苦之觀。
後於異時辭王。
城南
出。
爾時作瓶天子
即於太子前。
化作一病人。
連骸困苦
命在須臾
糞穢中。
宛轉呻喚
不能起舉。
唱言叩頭
扶我坐。
太子見巳。
馭者言。
此是何人腹肚極大
喘息
之時。
身遍戰慄
悲切酸楚
不忍見聞
此人何故
如是
苦。
馭者奉報太子
四大不調
故爾病生。
太子後於異時
城西門出。
時作天子
太子化作一屍
臥在床
上。
眾人舉行
無量姻親
圍繞哭泣
椎胸拍頭。
涕泣如雨
大叫號慟
酸哽難聞
太子見之。
心懷慘惻
馭者言。
何人
舉行叫哭。
馭者答言
巳捨心意諸根
屍骸
識如木石
諸親號咷暫圍繞
恩愛於此長別離。
太子
問。
我亦有此死法否。
報言。
一切眾生此盡業。
天人貴賤
平等均。
雖處善惡世間
無常至時無有異。
太子後於
異時
從城北門出。
爾時作瓶天子
神通力
去車不遠
太子前。
化作一人
剃除鬚髮
僧伽黎。
褊袒右肩
錫杖
左掌擎缽。
在路而行。
太子見巳。
馭者言。
此是
何人
在於我前。
威儀整肅
行步徐庠。
直視一尋
不觀左
右。
執心持行
不似餘人
馭者白太子言。
此名出家之人。
常行善法
遠離非法
善調諸根
善與無畏於諸眾生
不行殺害
太子聞巳。
馭者言。
汝今將車向彼出家
人邊。
馭者承命
即引太子出家人所。
太子諮問
汝是
何人
以偈報言。
觀見世間是滅法。
欲求無盡涅槃處。
親巳作平等心。
世間不行等事
爾時太子為敬法故。
從車而下徒步向彼出家人所。
頭面頂禮
出家人
圍繞
上車坐。
迴還宮中
前三所逢。
生猒
惟欣第
四出家。
大相師。
並知太子若不出家
過七日後。
得轉
聖王位。
四天下。
七寶自至。
各以所知
淨飯王
加守循四門千人
周匝城外
一踰闍那內。
羅列人眾
防護之。
**出家
***離俗
因果經云。
爾時太子心自念我年巳至十九。
今是二
月。
復是七日
思求出家
正是時。
作此念巳。
放光明。
四天王宮。
乃至淨居天宮
諸天見此光巳。
皆知太子
出家時到
即便來下
太子所。
頭面禮足
合掌白言
量劫來。
修行願。
今正成熟
太子答言
如汝等語。
然父
王敕內外官屬
嚴見防衛
欲去無從
諸天白言
我等自
當設諸方便。
太子出。
使無知者。
時耶輸陀羅
眠臥
中。
得三大夢
一者夢月墮地
二者夢牙齒落。
三者夢失
右臂
得此夢巳。
眠中驚覺
心大怖懼
白太子巳。
具述
夢。
太子言。
猶在天。
齒又不落
臂復尚在
當知諸夢虛
不實
汝今不應橫生怖畏
又彼本起經云。
諸天皆言。
太子當去。
作稽留。
急去遠此。
大火之聚。
爾時太子
如是巳。
至於後夜
淨居天王
欲界諸天
充滿虛空
共同白太子言。
內外眷屬
皆悉昏臥。
今者正是出家
之時。
爾時太子即自往至車匿所。
天力故。
車匿自覺
而語之言。
汝可為我牽揵陟來。
車匿聞語巳。
舉身戰怖
心懷猶豫夜中索馬。
何所之。
太子復語車匿言我今
欲為一切眾生
降伏煩惱結賊故。
汝今不應違我此意。
爾時車匿舉聲號泣
欲令耶輸陀羅
及諸眷屬
悉知
太子當去。
天神力昏臥如故
車匿即便牽馬而來
於是諸天捧馬四足
并接車匿
釋提桓因
執蓋隨從
即便北門自然而開。
不使有聲
太子於是從門而出。
虛空諸天
歌讚隨從
至於天曉
行至彼跋伽仙人苦行
林中。
即便下馬
撫背而言。
所難為事
汝作巳畢。
又語車
匿。
唯汝一人
獨能隨我。
甚為希有
我今既巳至閑靜處。
便可與揵陟俱還官也。
車匿聞此語巳。
悲號啼泣
悶躄地。
於是揵陟屈膝舐足
淚落如雨
太子答言
世間
之法。
獨生獨死豈復直伴我今為滅諸苦使。
來至此。
諸苦斷時然後當與一切眾生作伴侶。
於是脫頭寶
冠。
與車匿。
大王而說偈言
假使恩愛共處
時至
必有別離
見此無常須臾間。
是故我今求解脫。
***剃髮具服
本行經云。
爾時太子從車匿。
索取寶刀
割取髮髻
一華鬚。
須曼那
化作淨髮人。
太子淨髮
剃髮巳。
淨居天。
化作獵師之形。
身著袈裟染色之衣。
語言
與汝迦尸迦衣。
價值百千億金。
復為種種栴檀等之
薰修
菩薩見巳。
大歡喜。
爾時菩薩剃髮
身得袈裟
巳。
形容改變
便放大光
下至閻浮
化成二寶塔。
具眾(莊嚴)。
***使還
普曜經云。
於是菩薩適出城門
迦維羅衛
一切群眾
太子去。
共談而喜。
瞿夷明日
從寐起巳。
遙聞眾言
知巳去。
與耶輸心破裂
淨飯王
感絕自投於地。
舉聲
稱怨。
永絕我望。
何所依怙
國中樹木
尋時虧落。
無諸
實。
清淨地。
生塵垢。
王與群臣眷屬
行至園觀。
亦懷
悲苦
嗚呼阿子
明曉經典
奇異術。
無不博達
今至棄
萬民
為何所遊。
誰為開門
其諸天人
供養云何
車匿
白王。
我在常處
宴然寐床。
城門巳閉。
於時菩薩告我
馬。
城中萬民
皆安不聞。
天帝開門
四天王告敕四神
馬足
諸百千天帝釋梵
以侍送之。
嚴治道路。
大光
散光燒香
諸天伎樂
同時俱作。
涌在虛空
圍繞
侍送之。
去是極遠
脫衣寶瓔。
白馬遣我還國
啟王
妃。
必至成佛
還相見。
勿令愁憂
***諫子
如佛本行經云。
淨飯王使二人
向山諫太子迴。
念吾年
朽。
家國無嗣
何時能還。
太子答言
欲得四願。
不復出家
一不老。
二無病。
不死
四不別。
神仙五通
雖住一劫
離於死。
王聞重悲。
斯四願者。
古今無獲。
誰能除此。
***佛髮
毗尼母經云。
佛告諸人
此髮不可故衣故器盛之。
新物
時有王子瞿波離將軍
欲往四方有所征伐
世尊髮。
問安處。
佛言聽安金塔中
銀塔中。
寶塔
中。
雜寶塔。
繒綵衣褁。
云何持。
佛言聽象乘。
馬車乘。
頭上肩上擔。
時王持世尊髮去。
所往征伐
得勝還國
世尊起髮塔。
**成道
***乞食
四分律云。
爾時菩薩漸漸遊行
婆羅閱城乞食
摩竭王。
高樓上。
菩薩行步庠序
遣信問。
比丘
何所詣。
於此住。
王位治化
當為臣。
菩薩荅言。
轉輪王
出家學道
豈可於此邊國王位而處俗耶。
王前白言
若成無上道者。
先詣羅閱城
與我相見
菩薩
報言可爾。
爾時王即禮菩薩足。
三匝而去。
又佛本行
經云。
菩薩摩伽陀國王說云。
大王
我等今實不畏
毒蛇
亦復不畏天雷霹靂
亦復不畏猛火焰。
大風吹。
野澤者。
但畏五欲境界所逼。
何以故。
五欲無常害功
德。
六塵空幻
眾生
世間果報本誑人。
智者誰能暫(停住)。
***苦行
爾時菩薩鹿林
在五拘鄰比丘所。
學于苦行
經於六
年。
極生辛苦過其本師
以自餓故。
而不得道
徒勞疲形。
日食胡麻
一七日
粳米紅豆麻子麋。
及以白豆
亦復如是
一七日
如是苦行時。
一切皮肉銷瘦
減。
其目坎陷
肉盡肋出。
欲坐則伏。
欲起則偃。
雖受如是
利益
然不退菩提之心。
***乳麋
又述灌帶部內。
時有四天王子。
律師云。
世尊初成道。
第十一年。
王舍城中。
須摩長者園內。
諸天菩薩
大弟子曰。
我初踰城時。
至彼洴沙國。
路逢牧牛女
語云
我有少饑渴
從汝乞飲食
彼女答云。
何所往。
云求趣菩提
又問名字何等
答言悉達
彼女又白言
韋陀之典云。
不久大智人。
當成正覺
我觀仁者
音聲
是諸佛相。
我作此山神
經十六大劫
過去諸佛。
我皆親覲。
汝可隨我。
往至住處
當與汝飲食
過去迦葉
佛涅槃時。
付我一澡罐
頂上雙龍繞。
下有獅子蹲。
拘留佛所製。
遞相付我。
迄至樓至佛。
龍瓶內。
具足
八功德水
汝若饑渴
當飲此水。
能消煩惱
增長菩提
輕此小瓶。
假使四大海水
內此瓶中
不能滿。
中有
王。
賢劫初三佛出世
所有遺法
多在瓶內。
與婆竭龍
宮。
一無有二。
迦葉佛付我香爐
及一黃金函。
將付仁
者。
香爐前有十六頭。
半是獅子
半是白象
二獸
上。
別起蓮花臺
四緣別起六銀樓
樓出天童
燒香時。
是諸童子
各各口出燒香歌曲
臺門自開。
黃金函內。
盛大般若
合三十億偈。
黃金為經牒。
白玉界道
白銀
為字。
此函及爐。
拘留佛所製。
次第付我。
乃至樓至佛。
諸佛欲興世
皆開此金函
披閱經典
般若力。
天魔
嬈。
速登正覺
今將付囑
努力守護
勿令損失
我受得巳。
菩提樹下。
六年苦行
常飲此瓶水
故除饑渴
煩惱
消也。
又我初欲成道。
入河澡浴
二女乳麋
菩提樹
下。
欲昇金剛壇。
山神我所
告我言。
汝今成道
可依
往佛。
若初成道。
欲昇金剛壇。
繞樹合三十二匝。
十方
佛。
亦前授香。
命人王。
天王
釋梵
龍王
十地菩薩
各前
授香。
佛以威神
香聞十方
上至有頂。
受苦眾生
聞香解
脫。
諸根具足
***草坐
本行經云。
爾時菩薩於河澡浴
食乳麋。
身體
光儀
平復
自在安詳
面向菩提樹
思作何座。
左右四顧
是時
忉利天
帝釋天主。
即化其身。
為刈草人
刈取其草。
青綠
顏色
猶如孔雀王項。
柔軟滑澤
微細迦尸衣。
色玅而
香。
右旋宛轉
菩薩彼人言。
名字何
彼人報言。
我名
吉利
菩薩思唯。
我今欲求自身吉利
亦為他人以求吉
利。
我今決當得阿耨菩提
當取草時。
其地便六種
動。
又觀佛三昧經云。
適施草座
佛化作八萬佛樹
子之座。
天衣布其上。
***降魔
雜寶藏經云。
如來樹下
惡魔波旬
將八十億眾
欲來
壞佛。
便語佛云。
獨一身。
何能坐此
急可起去
若不
者。
我捉汝腳。
擲著海水
佛言。
觀世無能擲我。
汝於
前世時。
曾於一寺一日八戒
辟支佛一缽之飯。
六天
大魔王。
而我於三阿僧祗劫。
設供養。
聲聞
緣覺不可計數
魔言。
汝道我昔一日持戒
辟支佛食。
信有其實
我亦自知
汝亦知我。
汝自道者
誰為證知。
手指地言。
此地證我。
作是語時。
一切大地六種震動
地神即從金剛際出。
合掌白佛言。
為作證。
有此地來。
我恒在中
世尊所說
其實不虛
佛語波旬
汝今先能動
澡瓶然後可能擲我海水
爾時波旬
及八十億眾
能得動。
魔王軍眾
顛倒自墜。
破壞星散
**說法
***赴機
依彌沙塞律云。
得道七日
解脫樂。
有五百乘車
奉蜜[麨]。
四王奉缽。
佛受之巳。
為說三歸
又更七日
文鱗
龍王
非人食。
過七日
斯那奉食。
姊妹四人
三歸
依。
過七日
王來請轉法輪
普曜經云。
梵王
六萬八千梵王眷屬
詣佛所。
稽首足下
請轉法輪
受請巳。
言我宿命
波羅
供養六百億佛。
應在此轉
法輪
又中本起經云。
世尊念言。
吾昔路由梵志
阿蘭
待我有禮。
應往度之。
天空中曰。
二人巳亡七日
應度鬱頭藍弗。
天復告云。
昨日命終
又念父王
昔遣
五人
一名拘鄰
二名頞陛。
三名跋提。
四名十力迦葉
摩訶男。
執侍功勤
應往度之。
又轉法輪經云。
佛在鹿
野樹下。
時空中有自然法輪
飛來當佛前而轉。
佛以手
撫之止。
無始來為名色轉。
愛意盡。
不復流轉輪即
便住。
又十二遊經云。
佛從四月八日
至七月十五日
公元216年
樹下一年
二年鹿野園中
五人說法
三年為鬱
公元219年
迦葉
兄弟三人說法
滿千比丘
四年在蒙頭山。
為龍
公元220年
說法
五年時。
舍利目連
舍利七日得上果
目連
公元221年
五日上果
六年須達共祗陀為佛立精舍
有十二佛
圖。
寺有七十二講堂
有三千六百間屋。
有五百樓閣
年在拘耶尼園。
婆陀菩薩八人
般若經
明苦
行事
八年柳山
為屯真陀羅王弟說法
九年在穢澤
中。
為阿掘摩說法
十年摩竭國。
為弗沙王說法。
十一
年在恐懼樹下彌勒說本起經
即修行本
十二年還
父王國。
釋氏八萬四千人說法
大集經云。
成道
十六年。
於欲色界中間
大寶階。
大眾俱登中階
即上
昇虛空。
分別功德經云。
二十五年。
比在諸國。
此住最
久。
其中多諸珍異
人多有義。
祗樹精舍有神異驗。
集之時。
獮猴飛鳥
群類數千。
悉來聽法
寂寞無聲
事竟
即去
各還所止
犍椎適鳴。
巳復來集
此由國多仁慈
異類影附
故智度論云。
舍衛城九億家。
三億明見佛。
三億信而不見
三億不見不聞。
又薩婆多論云。
佛以二
八日
沸星現時
初成等正覺
亦以二月八日
星出
時生
八月八日
星出時。
法輪
八月八日
沸星
出時取般涅槃
**涅槃部
***弟子
智度論云。
長老大迦葉
耆闍崛山三藏
可度眾
生竟。
隨佛入般涅槃
清朝持缽
王舍城
乞食巳。
上耆
闍崛山語諸弟子。
今日入無餘涅槃。
一切諸人
聞是
語巳。
皆大愁憂
迦葉晡時
禪定起。
入眾中坐
讚說
常。
苦空無我
如是種種說法巳。
從佛所得僧迦梨
持衣
缽提杖。
金翅鳥
昇虛空。
十八變
**結集
此中廣明結集
具有四時
第一智度金剛仙二論
來在此鐵圍山外。
文殊師利
十方佛。
結集大乘
藏。
第二菩薩處胎經。
四分律等。
如來初入涅槃。
經七日。
大迦葉五百羅漢
令到十方世界
召得八億
八千眾。
共為集三藏
第三智度論。
如來入涅槃後。
夏安居初十五日。
大迦葉共千羅漢
王舍城
結集
藏。
四依四分律
如來入涅槃後。
一百年內
為跋闍子
擅行十事
大迦葉共七百羅漢
毗舍離城
結集三藏
***大乘結集
大智度論
金剛仙論云。
文殊師利結集中。
如來
世界之外
不至他方世界
十方諸佛並皆雲集說法
亦名話經
文殊結集
召諸菩薩
大羅漢。
無量無邊
各言某經。
我從佛聞。
須菩提言。
金剛般若
我從佛聞。
經當部。
各有弟子
同時聞者。
並云我親從佛聞。
故知
難則遍聞諸經。
餘之弟子
則偏局當部。
維摩經云。
利弗。
問天女曰。
汝於三乘
當何志求。
天女曰。
若以小乘
法化
作聲聞。
若以中乘法化
作緣覺。
若以大乘
化。
我作菩薩
***五百結集
菩薩處胎經云。
爾時佛取滅度巳經七日七夜。
時大
迦葉告五百阿羅漢
犍椎集眾。
五百人
盡詣十方
諸佛世界
諸有阿羅漢六通者。
盡集此閻浮提雙樹
間。
釋迦牟尼佛
今巳捨壽
七寶塔。
今集欲得演出
法身
等速集。
聽釆微妙之言。
爾時五百羅漢
受大
迦葉教。
即到十方恒河沙剎土
諸羅漢。
得八萬八千
眾。
來集忍界。
聽受法言
又僧祗律云。
大迦葉
諸比
丘。
結集法藏
應住王舍城
阿那律佛舍利
勿使諸
天將去。
菩薩處胎經云。
爾時迦葉見眾集巳。
優婆
離。
卿為維那
阿難下。
受教唱下。
阿難心意荒亂
自念言。
滅度未久。
恥我乃爾
即自思唯。
四諦法巳。
便
於眾前成阿羅漢
諸塵垢滅。
朗然大悟
聖眾稱善。
諸天
歌嘆
爾時大地
六反震動
大迦葉
即使阿難
七寶
高座
迦葉告言
佛所說法。
一言一字
汝勿使有缺漏
薩藏者。
集著一處
聲聞藏者。
集著一處
戒律藏者。
集著
一處
爾時阿難最初出經胎化藏為第一
中陰第二
摩訶衍方等第三
戒律藏第四。
十住菩薩第五
第六
金剛藏第七。
佛藏第八
是為釋迦文佛經法
***千人結集
大迦葉言。
若我昔常乞食者。
有外道強來難問
廢闕
法事
王舍城
常設飯食供給千人
告語闍王
給我等
食。
日日送來。
是中夏安居
三月十五日
說戒時。
復語
難。
今應佛心
憐愍眾生故。
集佛法藏
是時阿難
合掌
向佛涅槃處。
如是言。
佛初說法時。
爾時我不
見。
如是轉展聞。
佛在波羅
佛為五比丘
初開甘露門
說真四諦法。
苦集滅道諦。
阿若憍陳如。
最初見道
八萬諸天
是得見道
是千阿羅漢
聞是語巳。
上昇
空。
高七羅多樹。
眼見佛法
***七百結集
四分律云。
爾時世尊
般涅槃百歲
毗舍離跋闍子比
丘行十事言。
非法毗尼非佛所教巳。
下舍羅。
在毗
舍離
七百阿羅漢
論法毗尼
道宣律師感應記云。
律師問天人曰。
世尊涅槃後。
結集法藏儀式云何
天人
答曰。
大聖隱顯
隨機生滅
三藏遺跡
結集是因。
眾集
多少
律論不等
如律中五百七百。
皆遵大迦葉
最為眾
首。
大論中。
高選千人
皆同無學
結集巳。
召外眾集。
重敘所結有不同者。
分為二部
依遵迦葉名上座部。
眾多
大眾部
文殊問經
初分二部
即其事也。
大小三藏
阿難出。
住處同集王舍城
然據文殊
集眾。
略結大乘
即在大鐵圍山外。
二界中間
阿難升高
座。
披佛布僧迦梨
先誦遺教經
如佛在世約敕之相。
菩薩
阿羅漢
一切比丘
天龍八部
聞皆悲泣
不能
勝。
爾時大迦葉
即從座起。
著布僧迦梨
手執尼師壇
高座前。
敷坐具。
阿難巳。
右繞三匝而立
時大梵天王
七寶蓋。
阿難上。
天帝釋。
七寶案。
阿難前羅
阿修羅王各執七寶香爐阿難前。
阿難受巳置寶
案上
他化天王
七寶几。
寶案後。
魔王波旬持七
寶拂授與阿難
仍與帝釋
夾侍兩邊
四天王
各侍高座
四腳
三十二使者
迦葉後。
各各呈恭。
胡跪敬聽。
時大
迦葉阿難巳。
又繞三匝
至前問訊
如佛無異
然後
緣。
一一依經始如是
乃至末後歡喜奉行
爾時迦葉
重問曰。
過去諸佛。
修多羅中。
一一分部說。
汝恒至佛
邊。
當有教敕
阿難答曰。
我受世尊教。
末世眾生煩惱
重。
不能解我教法不得部類出之。
汝當分別說也。
或十
章。
五章
隨意安置
鈍根者。
易解我法。
天問如來
世時。
教敕優波離。
及我大迦葉
入堂東寶樓。
古佛
尼。
不同相。
我欲結集
為依古佛說。
為依今世尊教耶。
答曰。
從世尊聞。
以語大迦葉
結集毗尼
當分五部
相。
往古佛所說毗尼
一相無二
眾生薄福
故說多
部。
滅度後。
無智愚人
分我教網。
以為五部
十八部。
至五百部。
雖味薄淡。
仍是正法
世尊涅槃竟。
將往戒
檀。
南華林外
安置九十日。
迦葉結集竟。
最初稿本
寫出三藏教。
次令阿闍世王。
又寫出五本
黃金印
白銀印。
迦葉初本
闍王寫者。
用七寶印
迦葉稿
本。
次以七寶印。
魔王寫者。
梵王三本
白銀印。
釋寫七本
黃金印
娑竭龍王寫八萬經本者。
三色
印。
總以印定之。
流布閻浮提
三天下。
世尊所造塔。
白銀觀。
文殊師利
普賢
觀音
將此觀塔。
周遍大千
界。
一國一觀
及一金塔
如震旦。
爾時文殊將塔觀。
清涼山
金剛安置
至今流行
問一修多羅藏。
結集巳當安何國
付囑何王。
今欲結集
當為廣結。
略結
次第說之。
答曰。
我聞世尊說。
付囑大迦葉當令廣集。
又付文殊
往大鐵圍山菩薩住處九地八萬人
當令略集。
付囑阿闍世
寫我遺教
迦葉結集本。
安置
窟中
問世尊在時。
我從佛聞。
結集竟。
三藏教。
付囑娑竭龍王
今聞汝說。
與昔聞異。
答曰。
我聞世尊說。
結集三藏
修羅窟中
經二十年中。
文殊結竟。
方付
娑竭龍王
又問祗桓精舍
有諸古佛及以三藏陰陽書
供養具。
當付何人
答曰。
此事因緣
並在祗桓圖經
之。
各有付處不煩此述。
又問云何二部教。
答曰。
四分
誦律。
四十年後。
一百一十年。
迦葉遺律。
方行前國
如震
旦諸國。
謂之君子國
根性輕利
得行三部教。
合四百三
國土
同此一文字。
並行三律教。
又問。
云何三部教。
曰。
行前二部教。
乃以大僧祗如求流離國。
及餘二天下。
行一部教。
所謂薩婆多部是也
祗桓寺殿四簷下。
銀臺兩臺內有黃金
修多羅白玉為牌。
又有兩臺內。
毗尼藏。
黃金為牌。
白銀為字。
毗尼律藏
龍王書。
多羅經藏
魔王書。
二藏經。
雖是過去星宿劫前。
佛經也。
閻浮洲中
此之兩部書經最為第一
至佛涅
槃後。
娑竭龍王
收將入宮供養
***感應
後漢明帝時
雒陽白馬寺。
攝摩騰
中天竺人。
善風
公元60年
儀。
大小乘經。
遊化為任。
至漢永平三年中。
明皇帝
夜夢金人
飛空而至。
大集群臣以占所夢。
通人傳毅
奉答
臣聞西域有神
其名曰佛。
陛下所夢將必是乎。
以為然。
即遣中郎蔡愔。
博士弟子秦景等。
使往天竺
佛法
等於彼。
遇見摩騰。
乃邀還漢地
誓志弘通
不憚疲苦
冒涉流沙
至乎雒邑
明帝甚加賞接
城西
門外
別立清舍以處之。
名馬寺
傳云。
外國國王
毀破
諸寺
招提寺未及毀壞
夜有一白馬
遶塔悲鳴
王即
停壞諸寺
因改招提以為白馬
白馬寺
竺法蘭
中天竺人。
自言誦經數萬章
天竺學者之師。
時蔡
既至彼國。
與摩騰。
共契遊化
相隨而來
同止。
時。
便善漢言
愔於西域獲經。
即為翻譯
所謂十地斷結
本行
四十二章經五部
漢地諸經之始也。
漢武帝
穿昆明池底。
黑灰
以問東方朔
朔云不經
可問西域胡僧
後法既至
眾人追以問之。
世界
終盡。
劫火洞燒。
此灰是也
公元前982年
周書異記云。
周昭王即位
二十四年甲寅歲。
四月八
日。
江河泉池
忽然汎漲。
井水溢出
山川震動
五色光。
入貫太微
遍於西方
盡作青紅色。
史蘇由奏曰。
有大
聖人
生於西方
一千年外。
聲教及此
昭王即敕鐫石記
之。
埋於南郊祠前
此即佛生之時也。
相國呂侯乘驊
八駿
行求佛。
因以禳之。
公元前911年
周穆王五十三年。
壬申歲。
二月十五日。
平旦
暴風忽起。
損舍折木。
地動天陰
西方白虹十二道
太史扈多曰。
西
聖人滅矣。
此即佛入涅槃之相也。
(二卷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