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上本师和尚¶
上本师和尚¶ 第 20b 页
密藏开禅师遗稿卷下
苕上后学弟子王祺校阅
紫柏第六世孙契颖寿梓

** 上本师和尚

夏秋以来法音灵响杳尔无闻兀坐寒岩时切县注
兴勤归山备悉起居兼知应供金坛且于十月望筮
期书经良用为慰盖时当末季按剑者多夜光难授
玻璃器鲜师乳艰投矧左右之间内外侍护两无其
人即老师智应无方自能群机圆摄而开也一念管
窥之见于此终不能旦莫释去耳即如开守空林所
与不过缁流衲辈若但恁么去则鲜不欢欣踊跃而
来若不恁么去则未有不攒眉蹙頞而往佛少魔多
子希贼众智遗识合比比皆然每念及兹涕泪中陨
虽巳之贡高我慢褊急庸常种种染习浓厚不能真
心雅量以纳四来诚当自忏自损若欲婆情妇态尽
悦众心自揣非菩提萨埵有不能也至于刻藏公案
亦但鞠躬尽瘁死而后巳成败利钝悉付因缘岂能
逆睹苟当缓急危难之际每想及老师潭柘塔院法
门为重刻经次之刻经但随缘法门不可坏之语良
足以为轨持矣台山铁铺村巳改作新民店盖有司
欲自庇因而庇及僧民此固曼殊大士慈力冥加或
未可知第其中究竟终有不可必者在也向欲诣都
城一则以铁铺未宁一则以刻工未调故尔迟迟此
去腊底或可行耳即今寇洮州住劄两月馀掳掠
日甚钦差大臣袖手求和而不可得及上疏则又自
以为石画奇谋有非李郭韩范诸名公所可及也者
朝廷弱甚则曰威严情骄甚则曰依附上下欺蔽
其何所底极乎近且辽蓟松蟠又报警矣国家事势
日削日孤而内外臣工交相颂美一有针砭辄生忌
讳恐不酿成靖康之祸不巳也以此观之凡我释子
上本师和尚¶ 第 20c 页
大都宜休隐林泉炉香碗水冥为祝釐国士筵中岂
其所宜是故虽入都门亦或未容久留矣山中期场
终始未卜何状每当朔望称礼曼殊祈祷老师杖履
来山作我眼目然终未有以摇动老师心王此岂非
开之念力有未真耶良自痛恨良自痛恨昙生师行
颛此问讯若开也诚驽骀负重图适千里𨈀蹶诚多
惟老师时放慈光哀怜照策之握笔悲泪不尽欲言。

** 与徐海观居士

大师前以四大推身为问与圆觉四大分离今者妄
身当在何处是同是别又以四蕴推心为问与达磨
将心来与汝安是同是别海观直截会得到不别而
同必须尽情吐却抖擞精神另道一句来看更冰水
之喻与两个三个之说于智识上极要体贴亲切莹
彻󳌤作戏辞泛论不然则纤毫翳滞便为见处乖离
便为生死窠窟古云毫釐有差天地悬隔迩来士大
夫政为聪明所累或于耳目根头少有入处便自执
认将去便自安稳将去甚非生死分中真实究竟者
况像末魔眷尤隆有云我今四大身中能见能闻者
即我自性四大有坏自性不坏不知此政四蕴之心
认贼为子有云空此四大并此见闻现今寂然不动
者即我自性不知此政根本无明唤奴作郎目不自
见月不自照云翳黯然徒劳向空中揣摩身中指举
若云翳既除眼自见眼月自照月无有是处何以故
绝尽凡情别无圣解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如此毕竟
唤甚么作自性海观试自道看海观念生死事大便
请今日黜其纷飞浮习办我真实肯心向挥毫染翰
时与他日为上为下时崖柴将去如针磁相翕不暂
放舍讨取个清白下落斯不枉大丈夫出世一番如
欲先了世缘然后向生死上究竟亦希存此为他时
轸药之一助海观于佛祖言句上研味既久而贫衲
上本师和尚¶ 第 21a 页
以婆心太切撮拾馀涎剩唾赘叠如斯亦何异陈藜
羹于珍羞之侧献野褐于文绣之前也笑笑。

** 与曹林师兄

昔黄龙南公住归宗时以寺灾逮狱见讯狱者必尽
得其情而后巳情弗尽弗巳也情逾多则刑逾倍之
矣不独此即黄檗之于临济睦州之于云门船子之
于夹山汾阳之于石霜亦率多尔尔盖弗尔其何以
斩截情关煅炼凡圣乎开不肖每于老和尚钳锤之
下辄欲尽情放下觌体承当如临济从大愚归黄檗
相似俾老和尚无处下手足报其恩柰何习气浓厚
偷情滋多正眨眼定动遂巳违时失候甘受沈埋辜
负恩德由是因循待续愈出愈奇致令法令日繁情
弊日生违背既久则反恩为怨者有之狐疑鬼猜者
有之欲进欲退者有之开不肖正当恁么时则庶几
能猛急掀翻自怨自艾知恩感泣此念虽如一发千
钧则他日终赖以报恩有在也昨于贺氏舟中别师
兄睹其言辞志概大都退屈居多不委师兄平素哓
哓豪气千丈今何为若此果以了大事更别有法门
在耶抑甘心以此未了因缘自累尘劫耶抑谓药汞
银未堪真火欲自飞去也善知识家风从来变幻靡
测所贵学人无以情识当之以情识当之则何异却
步求前愈行愈背即弟居妙德可谓深心极力调持
然上下百馀人求其能以心相照者鲜矣况善知识
作略岂愚昧情执所能龟灼哉愿吾兄于百尺竿头
正是放身舍命时节无向此寸尺肉团上刹那光景
中妄自卜度甘沈永劫也祝祝性晓既从兄剃落亦
非小缘弟每念其识虑既非高朗脩习又无把捉或
不无情顺智逆顺进逆退之病惟吾兄亦当以此纸
示之令其时庸佩服脱当进退两难之际则自有出
身之路也閒情种种尽属枝末不悉。
上本师和尚¶ 第 21b 页

** 与曙天师弟

大都脩行不得力只为不识心古德云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近来相见吾弟似觉烦恼转多习气不
减烦恼即心所烦恼即境境不自境因心故境心不
自心因境故心心境相因各无自性智者了达犹若
交芦谓烦恼及烦恼境为实有而被其所转者众生
之见也烦恼及境俱非实有则尽十方三世更有何
法足当吾情故曰大地无寸土夫尽大地皆土而曰
无寸土何也若尽大地有寸土则心外便有烦恼可
得又圆觉经云随顺觉性吾弟今后触境逄缘少有
纤毫憎爱情生即当以此四字口念心想入其三昧
入巳即随顺觉性便不随顺爱憎无明矣何以故全
体觉性更觅爱憎无明了不可得故觉性如虚空了
无隔碍有诸隔碍诸境自碍虚空无隔碍故觉性如
牟尼宝珠清净莹彻了无色相有诸青黄境自影现
摩尼非青黄故此又古人所谓以诸譬喻而能悟入
者也吾弟其勉之。

** 与李次公居士

善知识难事盖其变幻若雷龙鬼神不可测其瞋喜
其蕴藉若须弥娑竭不可测其高深其拄杖拂子若
虚空摩尼不可测其方圆横直苟英才利器不须弹
指謦欬便夺其符命掉臂入关直捣其阃奥承其家
业综衡而受用之其或未然使非朝熏夕陶月渐岁
染恶能管窥其万一而不以驴鞍桥认作阿爷下颔
也故庞公之于石头马祖苏长公之于参寥张无垢
之于妙喜皆尽命禀决没世咨参岂漫然哉且也世
谛父子必以滴血入骨取验矧欲作法王子祈绍佛
种而可冒滥依稀得之今次公之于本师朝亲暮携
十寒一暴又安怪夫理不透彻事不相应也惟次公
自审之昙生师行速灯下草草以复不尽欲言。
上本师和尚¶ 第 21c 页

** 又与曙天师弟

华严经跋时在心曲无奈丛林上下皆欲调持刻经
脩营皆自总理乃无暇刻一及于此即有少间又或
经行林壑兀坐蒲团以恣昏散以故厚负吾弟之恳
良自愧焉计此去都城途中甚为閒适当为吾弟勾
当之即觅便寄之而南傥大经业就装潢但于第八
十卷尾多存白笺数纸可也楞严闻颇安适甚用为
慰忠庵师老成果决凡百议论规诲吾弟与法空须
禀从之无相人我以取物议兴照来寺须与之言金
坛檀施若巳取足惟除南京支付外其馀悉付昙生
师买办货物来山兴照只取留五两买办粮食安置
其母外取二两作盘费来山或领朱仰峰工作来山
亦可金坛若未支取完足其馀听昙生取之可也别
面如昨律候载迁一失此身便属来世升沉未卜苦
乐无期六时之中须知自办若一切缘事无甚攀揽
贪他一粒米失却半年粮况汝元非涉缘之人猛省
猛省。

** 与忠庵师

闻楞严丛林近颇安适二时盐酱亦自不少此盖吾
师真心实行所感良用为慰不肖居山丛林上下百
责萃身自朝至暮略无暇刻兼之经典款则一一经
心工匠胡乱一一调制所幸得于万火丛中煅炼身
心所有无量劫来自由自在自高自慢自局自狭种
种恶习因之消去万一耳古德云金由火炼心由境
炼信矣夫幻庵贲庵二兄既寓嘉兴或至楞严至则
但当挂搭堂中以十方客礼待之当时有事楞严曾
于老和尚前盟言胸中初无一指甲土昨塔先师灵
骨于楞严虽属权宜而老师尚谴责不贷况吾同师
兄弟身有寸土其能免于诸佛如来诸大知识之罚
乎惟师怜念于我不以情识假借执实行之楞严百
上本师和尚¶ 第 22a 页
事惟此为重谅二兄亦有以照亮我也梅村居士老
成练达凡百事请过商确云滨明卿翌文季玉诸居
士俱不及一一致书均乞道意东园先生子山长者
傥至楞严并乞致声堂内外诸师无遑一一称名问
讯统惟吾师普及一言馀琐琐不悉。

** 与沈及庵吴孚泉周仲大周季华四居士

兴勤归山常熟庚寅二缘松江巳丑一缘丹阳庚寅
一缘俱巳如各细单检到第讱卿补偿松江缘内一
封三十两成色甚为低下此则讱卿家人之过也江
南诸缘讱卿既巳来北想诸居士中无有能随方总
理之者若待送至反成担阁姑令俱付昙生师亲收
业且属昙生师一一身往理会之矣傥其中有不能
速集者则属之送季华处俟陆续令人取之昙生师
归山时季华须索其欠单以便作书不时令人督促
江城庚寅年分赀想巳合集幸开细数付昙生师巳
丑年檀越姓氏巳刻完者俱印刷以往其未完者不
过数卷继此完报盖始事之初刻工来迟兼之昙生
师以脚力之便又发之太速故不能尽如所愿耳徐
文卿庚寅年分傥讱卿巳有区分则季华当于金泽
索付昙生师如讱卿未有所祝即俟不才取之都城
巳耳许水利王房仲二缘原在十数之外傥其无自
肯心不必强之以难盖佛事门中凡有所建立一惟
时节因缘时节因缘若及则能令人增长菩提心时
节因缘未及则能令人退失菩提心令人退失菩提
心伊谁之咎矧江南岁计仍凶而欲令诸长者居士
脩举檀度诚为大难安忍强之乎九莲居士寄我观
音像谨拜受幸为我谢之康孟脩索书盂兰盆经亦
呵冻塞责江城诸长者居士不能一一致书惟此一
音普申问讯新刻楚石诸典各以一部归之江城作
法供养惟照纳之。
上本师和尚¶ 第 22b 页

** 与朱济川乐子晋二居士

妙德在清凉最幽深处清凉为震旦大菩提场刻藏
因缘卜吉于兹信非人力南北云集僧伽百馀或团
圞坐冰雪堆中安般希微兀若枯木或勇健向昏散
场内身心踊跃气夺三军或架榾柮烧品字则本光
盎然或持签轴剔蠹鱼则义天廓尔兼之二三知巳
东语西话提唱无生琼树琪葩万壑千林宣扬玄妙
斯时若更得子晋把笔题诗济川敲冰煮茗信当今
绝胜人世希逄由是却观长安车尘马迹中人腰背
寒酸眉眼高下伛偻踧踖孤露伶俜即欲闻斯胜事
不啻盲龟值木滚芥投针何况得见且身亲證入耶
两居士幻寓燕都甚非有坚固利名为之辔靮发心
特易到岸非遥讵终能恝然于此而无意也。

** 复董玄宰太史镜喻辨

明镜当台胡来胡现汉来汉现佛来佛现祖来祖现
天人脩罗及以鬼畜随所来现无毫发爽明镜初未
尝自云我是镜我将明照物物像何状亦未尝自云
我不知我是镜不知我是明照物非明照物亦不知
物像何状即傍观者曰此镜此镜之明此明中之像
何状此镜外之物何状亦是剩语盖人能著语媸妍
过去久矣贫衲谓非镜明将安寄非明镜安能当台
照物又谓镜能照物物能照镜若物不能照镜则镜
亦不能照物又谓镜不能照物物不能照镜若镜能
照物谓铜能照耶明能照耶谓铜能照则一切铜器
何不照物谓明能照此明为生于铜为生磨琢为从
外来谓生于铜一切铜器何不生明为生磨琢磨琢
木石何不生明为从外来来从何所镜之坏也明复
何去若物能照镜则尽大地皆物则皆照皆照则皆
应名镜安得物物异名又物物皆照则诸世界岂成
安立古人有问两镜相对时如何云打破镜来与汝
上本师和尚¶ 第 22c 页
相见请玄宰不眨眼伫思信口荅话吻合古人符契
然后可论镜喻之说若刹那拟议话会再急性三十
年参去尚不得一半那讨闲工夫论长论短争是争
非虽然自法自犯络索一上来教谓镜犹性也镜中
之像即缘虑也镜外之物即六尘也诸佛犹如空镜
凡夫犹如对像之镜或曰岂圣人心不能应物如镜
必不照物乎玄宰又谓镜虽不照物自具能照之用
若照一物即有所不照但空镜则无所不照或曰物
在镜外而镜不照是圣人拒物而不应乎玄宰又谓
圣人之镜决非照物凡夫之镜除却色像即是明镜
或曰像由外物岂留镜中镜不受尘何妨照物玄宰
又谓圣人有世流布想而无著想如一空镜秪照于
空世流布想者照空也著想者照尘也贫衲看两家
问荅如三家村小儿戏陈安望其轮刀见血大决雌
雄又如乡丞亭长之听狱也安望其鞠尽偷心据案
结款而民服无辞耶盖诸佛之镜大圆明净者也声
闻乃至菩萨之镜自昏以至明自小以近大者也凡
夫之镜昏而小者也尽十方三世犹一幅画诸佛之
镜量与齐等普展则普现分展则分现青黄红紫种
种形像毫无所遗第对镜众生不能眼同佛镜次第
看去就自眼量谓佛镜照一物即有不照耳方画之
展色像之现也镜之明犹故也及画之收色像之亡
也镜之明犹故也声闻乃至菩萨则有照有不照即
照不无昏明大小之不齐然其既复之明则亦不因
照与不照而有加损也凡夫则自隘其量尘翳其明
于诸色像颠倒媸妍照青为黄照红为紫随其所现
妄生分别是知大圆明镜性也镜大圆明照一切物
现一切像而无所留碍无所动摇无所增损性之用
也诸佛乃至一切众生皆證圆觉者此也翳镜之尘
缘虑也镜外之物五阴六入乃至四谛十二因缘等
上本师和尚¶ 第 23a 页
也镜中之像在诸佛菩萨则色色形形庄严妙境在
凡夫则昏迷妄执画彩三途故欲镜之明不必与外
物作仇雠去翳尘而巳欲众生之佛不必与外境作
仇雠去缘虑而巳故曰绝尽凡情别无圣解玄宰以
镜喻性则可谓像即缘虑则不可谓佛镜具能照之
用则可谓秪具能照之用决不照物则不可谓大圆
镜智照无所照则可谓照一物即有所不照则不可
谓逐物逐照非佛镜则可谓空镜照空为佛镜则不
可谓除却缘心即是真心则可谓除却色像即是明
镜则不可盖惟其照物故名明镜自觉觉他故名为
佛非照物镜将安用非照众生佛何得名故经曰照
五蕴空又曰照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等空故曰照
空非秪照空故曰照空又谓世流布想者照空也著
想者照尘也尤为背戾盖世流布想者照一切物也
无著想者不留碍也又谓梦中事可令觉者应乎岂
不以圣人之镜决不照众生在迷之物不知有等幻
术以药铸镜能照诸镜不照之相如照幽鬼及人腑
脏及隔壁隔宿之事又如罗汉飞空透碍乃至十八
神变非隔碍凡夫所识觉人能见彼睡人梦中种种
物相则又如来如幻药镜无碍神通非诸常镜常人
可比拟思议其万一也故曰惟佛与佛乃能究尽当
无以未至之见不齐之喻苦为法障若必用觉梦喻
当就一人分上以觉喻佛梦喻众生岂有既觉人而
不了梦中事若不了梦犹在梦中决非觉者玄宰比
来论议得无于缘起无生及背触俱非话头中契领
有未的当耶或契领时不无预先将生灭心眼眨眨
地拟向承当故所契仍落鬼家窠窟耶玄宰又谓于
古尊宿种种言句确然无疑恐所举中妙明体尽知
伤触句决然未晓一句未晓多句即晓恐亦未真现
世士林中切切以巳事留心者不少然贫衲所往来
上本师和尚¶ 第 23b 页
惟玄宰为鸾凤愿于此七八分所在再加急鞭快橹
一上不到古人田地不休是望是望贱体巳平复深
劳远念并谢。

** 与孙仲来王宇靖于中甫三居士

善知识难事佛法难闻始吾于斯语也视若寻常俗
谚弗以为然逮观我释迦如来乍离兜率始降王宫
目顾四方周行七步遂曰天上天下惟吾独尊当是
时也赏音者谁逮及云门犹然谤詈载睹明星自称
悟道双垂两象演唱杂华诸大声闻尽皆聋哑下此
而临济之于黄檗犹以打行慈明之于汾阳且作骂
会则信夫难事难闻之语不我欺哉近知本师应供
金坛书写经典此诚难事难闻之秋惟诸居士各各
努力前驱以图报恩弗尔则未有不聋哑未有不谤
詈未有不作打骂会耳虽然要且梦见云门临济慈
明鼻孔向上么勉之勉之刻经檀赀巳丑年分俱巳
检到第以刻工来迟未尽登木兹以巳完者先驰往
其未完者陆续完报盖刱始之初事难卒备而昙生
师南发又未可迟迟故尔继此以往或可岁清一岁
不至如是堆塌耳庚寅年分昨巳遣王道至金坛想
巳支应傥有未全其馀即付昙生师亦可但金陵众
工之物须一一付足王道以勾当其事檀越姓氏亦
须一一明白揭示诸檀越不及一一具讯惟此一音
普作供养惟三大士转致之。

** 与徐孟孺康孟脩陆中复三居士

佛事门中大都有所建立一惟时节因缘不可违失
江南岁计仍凶而欲长者居士于其中脩举檀度不
巳难乎所贵二三居士深心调摄俾各愿王无或动
摇斯为至行盖吾人于无量劫来发一念菩提心是
何异优钵罗华一现苟为急之而使其暴损缓之而
使其退堕皆非善为调摄善观时节因缘者也惟二
上本师和尚¶ 第 23c 页
三居士厚留意焉巳丑年分一十二人所施俱巳如
数检到其有定缘未付者幸更集之并庚寅绕缘俱
发昙生师归山傥未能旦暮速就且令他往约其再
至领发又不尔则孟脩居士亲为送至周季华可也
巳丑檀越姓氏以赀施入山未旬日尽未登木楚石
语录宝训水忏因明论禅门口诀诸新刻虽非云间
檀施亦各以一部奉之随喜作法供养令普生法喜
惟照收之顾仲脩居士欲独刻一部既属最初发心
自不得不从之矣孟脩属书盂兰盆经呵冻染卷殊
为草率且山林人于书法原不通晓第取其未动笔
以前一点为老堂作冥资福利巳耳诸檀越不能一
一致书惟此一音普申问讯。

** 与公锡居士

别归清凉至阜平闻本师和尚飞锡彭城将西去芦
芽遂迎之清凉今尚挂锡清凉不远随侍和尚杖锡
结夏清凉矣刻经因缘部劄实为根本于大宗伯果
得所请否此事不委此时可一言之李宗伯老师以
成此胜缘否时节因缘或不可失况祠部文劄俱巳
现成李老师肯一言以及祠部或无难事惟足下共
文卿居士图之李老师并祠部或更得文卿求台翁
劝发之亦可也张公事体究竟何状幸一一示之。

** 与幻居师兄

师兄别去长途安否此时挂锡何所向所云云须秘
密和缓无强人以不欲盖我法中凡有所建立当观
时节因缘时节因缘及尽则诸佛菩萨自然哀怜天
龙善神自然呵护弗尔即医得眼前疮未免剜却心
头肉矣以此较彼得失奚啻径庭哉统惟师兄善自
调策时光迅速人命无常法道荒凉愿共勉力。

** 与傅伯俊居士

人生梦幻百年瞬息进退行藏可无定谟不肖虽处
上本师和尚¶ 第 24a 页
岩穴中每从定起未尝不于庙堂诸相知一照烛也
大都缙绅人既与闻出世法在五十以前则当鞠躬
尽瘁以报君上以展生平以了世缘在五十以后则
当解组林泉以顺性真以求出世此则所当截然判
断无复优游虚度当进则务适偷安当退则畔援欣
羡事与年违两无成立非丈夫也周诗有言殷鉴不
远在夏后之世以今观于立朝诸老白首庞眉足趑
趄而口嗫嚅尚复羁縻不舍此岂非在昔偷安务适
者哉不佞谓足下今日正匪躬报主时也何得以閒
情野性久旷忠贞惟足下图之。

** 与汪仲淹居士

月五日得接长公所撰刻大藏序手捧诵之铿然金
玉真可谓匠心独妙舌相广长者矣念贫衲以末法
穷儿妄意荷担长者家业诚何异负九鼎图适千里
识者鲜不难之然肯心自许莫之或禁今厚赖诸贤
豪长者光严照策傥不至败辕佚驾以终厥事则他
日顶爇栴檀用荅檀謢恩宁过分哉惟诸仁者更属
意焉不日发清凉卒且未能诣丈室问疾可否夫疾
不从四大生以地水火风各无我故亦不从四蕴生
以受想行识亦各无我故四大无我四蕴无我肤之
不存毛将安寄信斯疾也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则谓
居士实有如是病者眚目空花也愿居士于十二时
中入此三昧以自受用宋绣佛像并紫檀手搯俟叔
宗将至当为居士瞻礼持念不忘。

** 与曾舜徵居士

经云发心毕竟二不别惟是二心初心难盖因地不
真果招迂曲因心靡获果觉无阶即有事脩持尽名
痴行故曰但贵子眼正不贵子践履又云门大师云
光不透脱有两般病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一透
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
上本师和尚¶ 第 24b 页
又法身亦有两般病得到法身为法执不忘巳见犹
存堕在法身边是一直饶透得放过即不可子细点
检将来有甚么气息亦是病向观居士见处大都在
云门四种病中蹲坐出入别来面目不委复作何状
为复仍旧为有新得幸将此语自诊自候务在眼得
其正斯向一切处行履自无堕坑落堑之患矣信庵
老师得参谒于吴门云不久将入燕都家老师由峨
眉反南岳挂锡未久即发金陵其留心南岳甚惓切
且有结庵之愿也尊翁老先生及晋明居士皆未及
面盖以老师行速故耳呵冻不尽。

** 与冯开之居士

别来如昨律候载迁信人命无常浮生能几吾辈于
法门中自称雄杰而复优游退堕无异寻常虚浪沈
埋甘为涂炭生无所建立死无所指归诚何以仰追
先哲取信后昆而免哓哓拔舌之苦乎且众生从无
量劫来能一念发菩提心奚啻优钵罗华一现此而
损失后得何期炉炭镬汤蛆虫蚊蠓刹那万状宁复
终穷言及于兹涕泪中陨愿共居士勉之刻藏因缘
虽巳就绪然期场南北未卜终始此方撰述校雠端
属名贤幸无忘念新刻楚石语录诸典各一部远充
法供幻居兄挂锡径山否护持之责舍足下其谁并
乞留意。

** 与贺知机伯仲

先觉有言一句染神咸资彼岸彼岸到梵语波罗密
释之者曰涅槃果觉也夫吾人自春徂秋从幼至壮
所闻所见乃至所撄且触者奚啻一句而犹然此岸
何耶则未有以染神故也盖众生自一念悖觉以来
色心诸法皆以八识三分为其根种因缘故根境相
偶善恶诸缘必假前五招来六识分别末那传送以
持种于含藏之中使非含藏持种则今日云为明日
上本师和尚¶ 第 24c 页
且遗忘之尽矣矧老壮而犹记忆童稚之事耶故吾
人于含藏识中顾所以染种何如耳染之以五常五
戒则具足人相染之以十善禅定则生天染之以好
胜猜忌则居脩罗染之以四谛法则成声闻染之以
十二因缘则證缘觉染之以四誓六度则脩菩萨行
染之以一乘寂灭三德圆明之道则取涅槃乃若染
之以杀贪淫则报畜生染之以悭偷狭劣则堕饿鬼
染之以五逆十恶则投地狱是所染殊涂而升沈异
辙染之义亦大矣可不惧夫学人诚能于日用之间
与嘉言令训晨夕相对仁师贤友晨夕相亲则一言
半指自足以动我心王心王既动则含藏识中染种
自摧染种既摧净种自茂净种既茂则凡菩提缘感
一有染触则自能萌檗发荣枝干条达华果圆成而
于涅槃果觉也何有反是则未有不净种摧灭秽种
滋强外缘所熏惟强自合如是而欲免夫三涂六道
之果也得乎贤伯仲既于身心性命中少知回头转
脑幸于善恶熏染之机贵知所以决择去取可也人
生转烛世相空华一失此身便属后有惟贤伯仲勉
之庚寅年分刻经檀赀巳一一检到行且旦莫登木
矣第巳丑年分赀物虽至而无细单不知孰为多少
檀越姓氏未便入梓有便幸详示之。

** 与大司空陆五台

门下四大调和不想诸天龙当为护法者护无庸鄙
念第生死事早莫难期门下于世间法亦庶几矣愿
速作归计共青山白云参究一会免得临命终时手
忙脚乱此实丈夫家千生万劫未了一最大因缘莫
只拟议卜度过了平生古人有言若非彻證即解会
入微但可闹热眼前一场魔病及一段憎爱境缘现
前便尔忘却省得起来受伤多矣况生死关如急水
滩头才眨眼伫思便丧身失命何以故拟议解会属
上本师和尚¶ 第 25a 页
生灭心故生灭因岂能證不生灭果门下素冯陵法
道中贫衲亦哓哓坐此愿同门下大死一番不然恐
累法门不浅贫衲前岁唯恐门下不出非他为众生
故今唯恐门下不归非他为门下故为门下亦所以
为众生门下以为何如。

** 与张梅村居士

别来曾不一瞬时序忽巳迭更人生几何光阴迅疾
想居士信根深厚慧燄高朗晨夕之间端能以出世
为怀固无事山僧之喋喋也巳丑年刻经檀施俱巳
检到第以刻工来迟未尽登木兹将刻过姓名先呈
览阅其未完者陆续完报盖筮创之初事难卒备而
昙生师南发又未可迟迟故有是事继此以往自当
岁完一岁或可不至如是堆塌耳庚寅年分未审集
否如其巳集乞即检付昙生师仍须一一揭示姓名
以便入梓明卿居士暨诸檀越俱不能一一具讯统
惟致声楚石语录皆嘉兴之刻水忏宝训诸典虽非
嘉兴所刻并以奉览助法喜也传诸檀越一过目巳
即存之楞严可乎楞严近作何状惟时过护持之了
空师居山颇顺适无庸尊念。

** 与陆五台大司寇

前所云云昨闻滇南警报且踵至此意者造物为不
辜之人导之生路乎夫缅人今日所以图报孟养者
不过欲雪杀大朗长逐散夺之耻然孟养昔日听蛮
莫之说明同蛮莫却缅以归款 天朝者谁则尸之
观缅人今日之报仇则边臣昔日之奏功可知观孟
养今日之丧地则边臣昔日之拓地可知且蛮莫迤
西归缅巳久而款贡则自丙戍丁亥始此果谁之力
也其功奇其祸亦奇其忠大其罪亦大实李兵宪之
谓矣是虽信而见疑忠而受戮自古有之即兵宪亦
或能以此自安第缅人仇视蛮莫迤西自丙戍至今
上本师和尚¶ 第 25b 页
亦既数载而今日始为兴兵掠地谋者岂不以昔日
抚联蛮莫迤西而讨我者李兵宪乎今且系之狱中
矣宁复有应援蛮莫迤西而为兵宪之续者耶即有
之抑岂能尽如兵宪之奇谋石画耶缅人素奸颖诡
察计必出此此一举也信不惟唇亡迤西而蛮莫诸
司且齿寒矣审既尔则国家边疆之患又岂独北
 而缅蛮之咆哮猖突又岂出  下哉识者谓为国
家今日西南之计信莫如仍以李兵宪带罪立功则
其轻车熟路展布无难且也使过尤君人之盛德而
所以上培圣德下拯沉怨其时节因缘惟在今日舍
此则无复可图矣然此非大司马真心实力以主持
于其中而宰执九工为之上下左右极力方便以赞
成之不可也惟门下以无缘之慈施不报之恩深心
成就则不独军国解西南之急而山林野人亦藉以
酬水土之恩矣幸留意焉幸留意焉。

** 荅岳石帆居士时石帆以时事上疏候旨长安
门以八行报不佞有云偶逐有为元非住相
业且将臭皮囊俟廷杖云云

法无有为无为亦无有相无相但众生不了目前见
法遂有如是等药病之言脱能脱体玲珑眼光烁破
四天下则大火聚中可能将夯得一茎眉毛出么如
是即大用繁兴了无一物刀山剑树坦尔平夷故清
素谓兜率悦公子但堪入佛不堪入魔今入魔时节
因缘也愿足下努力因明解叙离六根空五蕴亦良
由足下此时第一观门须时时觌面。

** 与黄贞父居士

别后未审令师因缘竟作何归结此中县切可言司
寇公既转铨曹其于恤审事巳得究竟不于此则公
案果终始实心相的当否彭生冤缠抑亦果遂解脱
否幸一一裁示令师为一代人豪而罹此咎此岂善
上本师和尚¶ 第 25c 页
恶因果所宜有哉然先德有言欲知先世因今生受
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世固有善人君子而
获困穷顽夫憸人而享利达而遂谓善恶爽报因果
非实而不知通之以三世之说则因果截然无毫发
爽而趋善避恶当益自力肯以现世之困穷利达之
爽厥报也而动念哉虽君子脩身固非求报菩萨利
世初非有为然标影曲直亦自不泯通乎此然后君
子之历困穷利达也始能无入不得随寓皆安太虚
浮云空无朕迹不然宁免碍膺之物哉令师高明信
此为剩语然败鼓之皮良医不让故及之。

** 与文卿居士

向归清凉至王快接老师法旨知其北来遂逆至清
源乃老师杖锡尚在彭城复至彭城不谓老师又南
去淮扬矣不肖恐山中有故踪迹太辽绝无能援应
遂却归清源弥陀寺候之计旬日当必随奉老师入
山度夏或赍送老师所书法华楞严西去芦芽未可
知也老师书经之愿盖三十年矣曾于武塘瓶山关
室中一语及不肖今老师得完所愿且作圆满道场
江南僧俗皆得幸沾法润独不肖未得效涓滴与法
缘诚自恨夙业障重根茎薄劣耳慈航师兄为老师
所遣不知其入都城所营何事闻其挂锡顺城门外
千佛庵中足下当请至衙斋斋之并讯其事傥彼业
巳完所事上山须留之候得种种回书并向所托足
下事体及今书中所事一一附报不肖向礼部复疏
不委都察院曾行五城并在抚按否傥五城有告示
乞抄以寄我再刻经劄付此时或可举行当请王公
锡商之或求台老一言以致宗伯祠部或但公锡恳
之李棠轩宗伯时节因缘不可失况文劄祠部俱巳
现成而祠部令兄且转铨属则台老一言及之易易
耳足下其图之此为一则切要公案无忽无忽张梅
上本师和尚¶ 第 26a 页
村居士老成练达向同台老商议请来长安且将为
五台之游也今台老转铨部则此约孤矣梅村公想
寓台老衙中足下须请过斋中一叙更须时时往反
以请教义仓之事此公即东禅义仓主人也龙华慈
寿碧云诸名蓝大刹须更得足下陪之一游礼可乎
乐子晋南行否诸记文皆就草否净因龙泉二记曾
达之台老否如其忙冗姑且迟迟台老于恤审之事
巳究竟否李见罗公毕竟得与蒙钦恤否诸百幸一
一裁寄慈航兄以报我劄付事上官若举行亦须令
人请钱先生一面令其见祠祭司僧道科写劄须要
全云申文及后要云右劄付妙德庵某人准此无劄
付都纲司此得钱先生图之足矣。

** 与卢晋明居士

形声暌绝忽焉三载心光昭缉犹夫一日居士学术
有源坐忘无怠想于道也其庶几乎不委何时得觌
面恣陈共质水乳徐孺东先生为吾都贤豪长者有
幼郎年可出就外傅苦无可为之因亲贫道重以法
道知巳敢为告之居士孺东先生之于郎君盖不独
以两联四比望其势耀家声巳耳居士不轻幼学慨
然就之行且为孔释两门植一嘉种是未可知矧孺
东先生人品学术亦吾辈所当同心断金以白首者
也惟居士念之傥远游未便即挈家以赴尤孺东先
生至愿也。

** 与琅琊空不空居士

贫衲暂寓槜李楞严偶松陵方幼舆自五茸康孟脩
家过我携居士所批史纂左编及拈颂佛祖偈语在
箧因发视之不谓斯世既无释迦马祖而有净名庞
蕴者出是真所谓豪杰之士无文王犹兴也羡羡第
云欲刻此流布窃为居士不可盖居士才吞一口毒
气入肚手舞足蹈命尚未尽安可即纂墓志碑铭又
上本师和尚¶ 第 26b 页
如世婴孩语尚未正安得记之左史古人道潜行密
用如愚若鲁又云相续也大难今居士虽具此见解
尚不无可商略处在又且二六时中果能相续否于
尘境中果无异醒时受用否忽然猛虎踞项飞剑临
头果不眨眼定动否即能如是去佛尚遥其或未然
且自保任古人有言参学不可不急性出世不可不
持重大都先德出处必不违时节因缘有以哉大师
临别示偈附上愿过一目潜行密用道阶梯才露聪
明早自欺醒处未能违现行梦中安得不昏迷。

** 与吴康虞居士

海内仍凶而台山数年独兆丰庆始刱道场良为一
助且厚赖文殊菩萨慈光照摄丛林海众亦颇安居
未审居士年来踪迹何在治生产业何如巳躬下事
少分亲切否人身难得中国难生善知识难事事善
知识苟非驱情刳识未有不作打骂会者惟脱体当
前赤心片片则自足以担荷承受谛观足下似以夙
因信根少具而又聪颖优闲第于野朴真醇则独居
其劣惟足下损其所重益其所轻熟其所无生其所
有则于事善知识何有岂曰事之云乎行且与之同
一鼻孔出气同一眼睛观色同一舌根谈论非分外
也而况复于种种赞叹怒骂广作分别而问有过无
过耶惟居士勉之。

** 与威县尹默斋居士

水月交光针石相引机感以之此不惟世间万有即
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亦未有不由机感
资熏而然者近以陈明府旧识策杖贵邑因不欲以
纳缕奔谒荐绅长者类世之要求者所为且累明府
以故亲禀灵山付属为法金汤如居士者概亦未得
觌面一倾雅抱此诚机感之未通者也乃鸣川上人
入山报言居士业巳于刻藏因缘雅有深心是又格
上本师和尚¶ 第 26c 页
外相荐有不履机感蹊径在者古人倾盖击目千载
之下艳口不穷今迹未接而神巳交所谓叔世古道
良一见之居士乎尘途汩扰火宅瀰漫青山白云足
生幽想不委居士亦曾策念杖履烟霞共幽人逸士
汲泉煮茗坐石谈玄以畅生平否也泥涂逸翮火宅
芙蕖此又贫道所深有愿望于居士唯居士念之楞
严圆觉维摩三法宝附供清玩。

** 与曲阳鲍明府

惟门下妙禀休明缤纕兰芷负豪杰之才莅紏纷之
会平明之颂业巳于道路口碑载之而不佞开猥以
刻藏之举投锡岩阿升沈异辙竟末由一挹荆州丰
采然春风施畅德润宣流即幽壑枯残亦蒙沾拂且
知向荣生色矣古德谓本光昭缉固不在形声暌即
间而倾盖击目犹为滞碍有旨哉其言之乎乃先得
此心之同然者也康虞尺一乃春间走力江南时附
至者沈滞鱼鸿不无罪戾第以山林廊庙卒无便邮
而康虞寄言不佞亦且有无妨蚤莫投之之语也谨
驰上兼勒此以请疏慢之失。

** 与包澹然居士

别来如昨时序忽巳逾周信世相空华人生能几想
门下信根深厚慧力坚强晨夕之间端能以出世为
怀固非世梦尘樊所能昏系者也刻藏之举建期五
台幸赖诸佛菩萨慈光照摄及诸长者居士愿力护
持虽海内仍凶而五台左右迭见丰稔第恐贫衲福
德绵微行业轻鲜不足以戴斯恩眷耳此贫衲蚤莫
是惧门下有福人肯时垂一念以策及林泉否乎刻
工数十辈日事锓梓嘉兴巳丑檀赀其登木者十八
九业巳刷样赍送览矣楞严道场近作何状盖必轩
节常临则诸天魔自无其便以故灵山付嘱厥有攸
存惟门下念之昙生师行附此并候起居不悉琐琐。
上本师和尚¶ 第 27a 页

** 与卢思斋总戎

贫衲方外人当无情见然每忆念门下握手别时悽
然颜色至今尚不忘肉骨爱我门下文武丈夫今古
豪杰而当路中竟无知巳者海滨数载寥寥可裂肝
胆贫衲于缙绅先生相知者虽尝啧啧口吻举扬门
下操履及所以真慈爱物亦竟无有以报我者世道
若此不重可太息耶虽然位高者身危外重者内轻
贫衲又为门下有庆幸者在也古德有言既做世间
第一等人又当做出世间第一等人门下起布衣爵
位若是声誉若是子女玉帛若是盖所愿亦足矣而
生死事正当究念不然恐他日不能挟爵位声誉子
女玉帛敌无常业也门下高识素念及此敢吐心胆
傥能于急流中勇退又岂不杰然出世大丈夫哉是
望。

** 与包瑞溪学宪

连日冗迫无暇一走领教诲闻门下近日受侮群小
乃固欲与之校白贫衲窃谓大都事不惟其迹惟其
心不求在人求在我使在我者果昭然无愧此中则
彼之来也浮云太虚而我之受也太虚浮云太虚安
与浮云质显晦哉使在我者果有所委曲于其间则
以方便心行方便事而是侮也固我所甘心焉者夫
复何校一校则成吾过矣且堪忍界内末法世中正
少陵长贱挟贵弱制强时也苟非愿力大士入类随
流几何不行荆棘而坐针毡谛审思惟但当勇雄奋
迅捩转鼻孔早急回头脱此热恼趣彼清凉又安可
与此琐琐辈校是非论长短而造业中业也门下年
登半百世味甜苦亦既备尝啐地掀翻惟在今日门
下多交游恐未有以此逆情语告者贫衲托爱谅口
欲含而复吐惟重负门下爱谅是惧傥出格垂采则
不负之功实门下之赐矣。
上本师和尚¶ 第 27b 页

** 觐西如师索书六不斋自责语叙

不佞以刻藏因缘幻寓五台之妙德庵巳丑春觐西
如师至自武林幻予本兄留之度夏师以故习善岐
黄术既挂搭遂以药王之心运普贤之行尊卑一视
疏戚等观于诸疾病亲为调煮见呻吟楚痛者恨不
以身识代受即寒暑蚤莫急遽频繁无倦色无惰情
盖诚意在药先慈流物表以故有不投投之必应而
沉痾者且十起八九故虽工商佣赁辈少有违和亦
靡不引领而呼瞻颜而泣虽孩提父母大旱云霓未
足为喻也庚寅秋将飞锡南还乃索六不斋自责语
为别不佞因谓之曰药不必参苓芪朮适病者良此
不佞荣卫俱虚膏肓积痼法身潦倒慧命希微故尔
金石寒温甘辛燥湿合剂而用意者其未必有当乎
吾师且也吾师妙禀休明元辰独王大强精进实腹
虚心或亦无事乎此也虽然五大封区四蕴宅处忽
焉念起六道颠迷瞥尔情生万劫瞑眩违时失候夫
孰无之今以不佞诊视吾师大都识虑殷勤意言周
悉随方触处悦可人情所谓一乡皆好之者非耶吾
惧夫外密者中离人全者天丧辟之表实里必虚肉
肥脉必病也吾师其知所以自药乎哉师曰闻命矣
非仁者其孰能药我至此此诚所谓急治其标敢复
讳忌第恐标差而根本随之则六不斋所以代为众
生发药者尤未可缓也幸仁者无厚吝焉不佞无复
辞遂走笔如左。

** 与陈代州居士

本山都纲历任未久其为人亦颇廉谨近闻有讼之
开府者业巳批发该县诚所谓雀无角而穿屋鼠无
牙而穿墉不委门下肯过听不佞垂一语以救援之
否诸君子素能出长技以倾危上之人脱当事者不
察堕其术中则此咥噬之凶将不止于都纲一人巳
上本师和尚¶ 第 27c 页
耳惟门下念之察之。

** 复稽将军

伏惟门下自专阃以来贫道以株坐寒岩蠹剔龙藏
以故未得诣辕门而请益望轩节以论心歉也何如
眷言孔棘向投木李聊献野私反辱嘉蔬靡殊天味
展也钵罗之实允焉香积之需谨用登嘉未敢称谢
普济桥碑记义弗可辞容禅悦之暇捉笔以塞尊命
不既。

** 复罕峰道者贻蘋果

此果惟长安豪贵家有之龙门去妙德更在山之深
处何从得此物来正所谓仁义尽从贫处断世情偏
向有钱家彻空师十九日归故庐吾师当一至以送
其行亦佛事人情两宜曲尽幸无以跋涉为劳。

** 与冯把总

惟门下文武天畀忠勇性成乃天王圣明特为推毂
俾门下得以专制一方摅筹九鄙且也方今骑冯
陵于西壤山鬼跳梁于岩阿吾知门下斯行是不惟
大展生平长驱直捣使寒心群小褫魄上国安
堵中原无恙足以仰荅分阃之恩而佛菩萨千百年
胜道场亦且赖之若泰山磐石而开也厚受海内
诸荐绅长者之托株守寒岩校镌龙藏尤藉以躬逄
节钺之盛亲炙山斗之光矣何幸如之不日飞锡燕
山取道龙泉端拟拜瞻颜范面请教益不尽欲言。

** 与于中甫润甫伯仲

善知识难遇亦难承事故曰遇善知识如盲龟值木
滚芥投针事善知识则凡百剉千磨益精益利或呵
或骂即以全身担荷犹恐力有不及况生心分别耶
苟但将吾美匡吾恶润吾情习非善知识也不肖每
于老师热呵痛棒之际类皆当面错过及后思量徒
增愧汗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岂
上本师和尚¶ 第 28a 页
欺我哉山间写刻人几(五十)辈岁得二千金支费檀力
未充诚为促迫即欲删去以当所入然筮事之初闻
风而至且皆不远数千里裹粮跋涉不得不优容嘉
纳以招徕之也足下出处此去作何状近来边鄙颇
多事大都马市之开病逮膏肓即岐黄复起久必难
疗盖元精既竭无复可支此有识者不待今日而龟
卜之矣仲淳亲丧既入土孺东既吊大当休息一番
世缘子似皆有宿因非可强勉所贵男子丈夫正宜
于此看得破无量劫来一段光明初无得失冤亲照
天耀地法尔炽然无因一粒米损却半年粮也近得
渠寄札观之大都襟怀恶恼法友眷属宜相援拯无
坐视之润甫比来道念何如时艺亦多精进否丈夫
家于世出世法中安身立命皆当图其远者大者须
是劲挺孤露令人可仰而不可亲始得彼庸庸步屈
无足蹈袭耳丛林百务劳身积几经书困志正当昏
扰而兴照告行草草不知所云。

** 与嘉禾诸文学

僧道开白衲暗劣望越北辕苦为诸大方所羁碌碌
兹土者越岁崖岸辽绝不得奉诸先生教迩闻诸先
生以本寺池塘有阂贵学及县治连名数十位具揭
在县夫池开自嘉靖辛酉壬戌间于寺无与万历七
年崔太尊断案可稽贵郡老少贵贱一一可指示衲
一手不能掩其耳目也自壬戌甲子以来邑大夫乔
迁者相望诸贤掇巍科取上第者相望视昔盖较隆
焉谓隆于昔而独损于今必不然矣说者谓此池系
贵学乾方过脉既尔则此池之东从骆家桥稍西而
北凿断数十丈于学尤近比本寺池塘又甚舍其近
且甚者而察察于方丈之陂塘是贵教所谓放饭流
歠而问无齿决也衲虽鄙而本师设教且专利济何
敢背祖教以毒诸先生诸先生纵大壑当必为吾法
上本师和尚¶ 第 28b 页
护有如佛所付嘱而先有碍诸先生是自碍也嗟嗟
衲土偶人也雨则归之土耳诸先生俱良玉抱不世
才值此清霁时且将涵养幽潜完满福德图不世业
而顾肯造此臃肿事耶衲亦窃谅非诸先生意而为
媒孽者所中也谨此献白惟煌照是幸。

** 与冯开之居士(巳下一十八编巳亥年酉月望从忍可师伯处得来)

大乘止观序海瀛居士想属笔矣足下入苕当领之
付梓人氏脱有万一未妥更当共讨论之务使海瀛
居士笔头上光明足以熏照未来将必有一人两人
焉于此光明中发大信心入此止观门然后斯文为
不徒作不尔则徒文非我教所贵矣成唯识论三月
间可完刻亦不可无序昨文卿中甫寄贫衲尺一甚
言武林虞德园居士欲与贫衲一见不知贫衲与居
士从旷劫来初无间隔亦无背面可得乃今欲面者
形骸耳既是法脉中人必有觌面时节敢乞足下代
为合掌求其先撰论序以作后日相见香仪闻居士
刻意西方此亦堪作往生助行居士文名遍寰宇况
法门著作谅其不怠张星岳居士颇有助缘刻经意
足下当乘其热念如包瑞老故事为定夺之逐年捐
赀既不苦而积以十年则功勋且多矣舟次草草馀
图便再悉。

** 与项东源居士

常忆贫衲与先生始晤时以至今日俨一梦顷是光
阴迅疾电火奚喻由今日以至此生命终乃至穷劫
穷劫尽未来际大约尔尔贫衲固为习使随顺无明
忙忙虚度应无出息不知先生于此光阴如何过去
若生平未曾有个入头有些下落于目前眨眼顷刹
那际不动丝毫曾无蹉过即诸佛诸祖五千卷七百
则皆是剩语何有贫衲喋喋若目前是非憎爱纷然
炽然乃至静闹闲忙非昏即掉子果无明相续生灭
上本师和尚¶ 第 28c 页
曾无间断则临命终时决难解脱今生不了来生又
不知是横是竖一堕即千劫万劫能不自伤贫衲肆
笔至此不觉悲哽信知此事终难自期还须自勘先
生年几半百而一切穷通得丧想看破巳久独巳分
上脱无下落则他生后劫未免如蝇沾唾依旧汩没
向此窠窟里有在惟先生自勉向自松城返棹取道
平湖故未得晤言令郎昨于周氏园中一面观其气
质学问大都退堕多矣奈何贫衲此行于檀越概不
敢奉别亦不敢告期故于先生亦恝然矣惟亮之。

** 与张大心居士

世有释迦马祖即有维摩庞蕴者出今震旦道脉独
痿癖于齐鲁间而桂师憨师起而振之居士乃不惜
头目髓脑深心肯愿为之佐理此岂于一佛二佛三
四五佛而种善根者耶愿居士厚自奉重无自负也
那罗延窟想巳脩完赀费几许当以示我令郎业举
事巳属言于比部令诲之渠巳荷诺但贫衲行止靡
定而令郎得早至长安受贫衲觌面安置为尤妥耳
巨岩师居杂华庵否栖禅窟团瓢幸留意馀继此图
布不悉。

** 与王龙池方伯

顷者两居士两比丘良夜幽谈真浊世奇事迄今想
像犹清光泠然洗人心目也古德有言灵山一会俨
然未散信矣此非山僧之耽恋光景盖欲一翻提起
一翻新令话头不忘耳不日飞锡临安拟投骸双径
天目间江河渺邈会晤何期社稷老成惟为国珍重
食时五观附上。



忆昔白下清夜促膝长谈私谓毗耶不二以来固不
多见岂非夙缘所追耶别后以投迹清凉音问寥阔
今春辱使者之命远至寒山且承毳衣之惠是时贫
上本师和尚¶ 第 29a 页
道以刻经因缘牵游人间竟虚法爱之深既而闻之
令人惭愧无巳贫道自念山林朽物何敢荷长者之
勤如此感谢无量兹新刻经成者数种谨各具一部
计若于册奉尘慧目愿机务之馀试一披览倘或有
当于心可以藉慈云而大施甘泽庶几徼惠苍生非
小也来都门巳旬月未敢以山野溷高明兹当飞锡
草率无状惟以道鉴谅幸甚。

** 与传伯俊居士

都城大寺房号之供凡得有力檀越略为嘘拂概获
蠲除龙华有房号三间敢乞作一转语于北城直指
使者以无缘之慈施不费之惠则视布金买树其功
德更十倍矣直指曾游赏龙华有其言之想亦欢喜
无吝足下即因缘不熟难乎亲授其记当不惜三转
法轮可也。

** 与徐太仆

近致书山中知门下铨衡明允人情向服斯不独门
下之幸实法道之幸也山林人良用为慰矣王方老
之起非有为国之忠见贤之明超常之识者不能也
乃闻其有引年之疏家老师深为筹之使其此一出
也老成见用君国利赖即法门亦有补焉则出之可
也如其但当以高节危行风励末世则不出亦可也
持两可而犹豫久之遂焚香祷于文殊大士前决其
可否乃阄得出字如是则菩萨智光洞烛于将来者
信非常情所可测识而家老师举之门下门下举之
朝廷亦必有不可思议者在也惟门下不吝八行速
其早出斯无负于今日且其精力强王不减少壮者
时节因缘有不可失幸留神焉雁平道知门下巳属
意矣卜人之事家老师以大方便转为摄化之方一
乡之人群然归向即有司薄示惩警亦心服焉政所
谓先以定动后以智拔者也愿为道珍重相晤在即
上本师和尚¶ 第 29b 页
不尽所怀。

** 与王龙池方伯

陆太宰仓卒登山时山僧亦从涿鹿石经山追至是
以未得走一介为报既与太宰议遣力请会于山中
太宰复以老病不任寒不能久淹终止读来谕怅然
自失此作异世缘之语直令人毛骨凛然盖光阴轮
疾身世靡常缘合缘离固皆幻梦苟非阴宇廓彻常
光现前遂于此幻梦漫不为之惊心岂有佛性者哉
太宰去山亦怅怅谓过此会晤何期三复久焉不能
自释也刻经期以北地缘簿而费倍迁归于南山僧
自陪太宰出山留京师累月今且奉经板南下亦竟
不及振锡晋阳为曹溪一宿之缘其为念当何如耶
四方骚动天步多艰秦晋燕赵尤为近辅门下谓此
际欲削发入山付理乱于不闻免如釜鱼幕燕岂可
得也其有见之言哉江南信多佳山水而两浙尤甚
门下肯以扁舟自渡北略震泽东观补陀南望天台
雁宕西极双径天目访严陵之旧胜探寒拾之幽奇
则视与绳今日清凉之得也岂不十倍哉门下少与
绳陆太宰十馀岁或不难于此吾知江南缁素忻然
为门下扫石烹云者又非清凉地主可同年语也门
下其信之否嗣君宰房山上方石经皆莅其治内而
受其金汤之赐京师诸荐绅长者亦多以此贤嗣君
然贤之者未必皆枢要不知亦可藉此为嗣君之地
乎否也传曰德不望报公不徼私嗣君亦务其德职
其公而已何有于此然山僧于门下有道义私雅故
及之经板业巳刻十之二皆未得就装潢呈览以山
中得纸之难故也此去江南则茧楮所自出当为门
下图之清凉近多魔障幸门下不忘付嘱善自护持
他无所属望矣。

** 与曾舜徵居士
上本师和尚¶ 第 29c 页

山西吕抚台于初夏巡阅五台山见林木砍伐之甚
赫然斯怒下令繁峙县查将师子窝凤林寺等处拟
遣师子窝坐砍伐营造凤林寺等处坐砍伐开垦招
详蒙批概行免释盖谓巳往姑不究也兼给告示禁
约中亦云念事非一朝罪非一人以前罪端姑免究
治是此老禁令虽严而存心则恕奈何迩者繁峙复
为左右近习所中申请重究而抚台复批雁平道何
 再虚心研审招解行东路管粮通判白 转行繁
峙县遂仍前拟招申通府通府拟抄招呈道矣夫五
台砍伐之禁实不肖素心然抚台业巳赦除既往而
群狡独欲藉此以倾陷师子凤林二三名蓝是小人
道长君子道消法门兴废实此关焉惟门下向抚台
或雁平道作一转语以斡旋之仍原既往但禁将来
斯不堕小人计纲中矣倘于二公素非识荆即求之
他相知可也妙德与师子凤林唇齿丛林故不得不
汲汲且五台砍伐之害在各寺脩造有限而商民贩
卖板木无穷今独禁僧而置商民于度外诚所谓放
饭流歠而问无齿决也此又群狡神通广大情蔽深
扃而院之所未察者也傥属笔当更以此为首辞事
在然眉幸即留念。

** 与王宇泰居士

本师书经之愿盖三十年矣昔掩关武塘之瓶山曾
一语及意他日从事不肖当左右匡弼以承厥志不
谓昨冬于贵邑于氏园亭毕是愿而江南缁素咸得
周旋奔走以奉胜缘独不肖羁縻北方未得将滴水
点墨之命则宿业深重现行乖违所致也其有负本
师不既多乎经既成特命果清师兄赍送芦芽藏之
铁塔中今诣都城铸造铜函足下当速往平贼门外
茶庵中瞻礼之相知者或拉之同往以广其孝思以
拓本师锡类之愿可也本师巳飞锡镇州不日欲登
上本师和尚¶ 第 30a 页
觉山继此或可入清凉矣足下与中甫迷绳为蛇依
他遍计一念瞥起万念纷纭遂于一光中互相背触
如眼妒眼如指疾指是岂惟出世法中无如是事即
世法中一非贤人君子之用心矧两足下同师而有
是行径直欲使尽大地人谤佛法无灵验谤僧无家
法如是谤三宝之罪诚恐两足下且为大地人受之
则岂独两足下互相蛇蝎巳哉昨在龙华业巳洞悉
足下之情似少见及乎此而顾有念释之中甫此诚
无间镬汤中一滴清凉盖诚能动物先人格言一念
真精六种震动吾知中甫当必悟绳非蛇了依他遍
计而圆成固有但在足下贵精诚以待倘其才有一
念回光便须迎机一接令不至更相离合斯得之矣
惟足下勉之长安风景易以溺人身世匪坚一灵扃
闭使非此生少有回头转脑处则冥迷长夜驰逐三
途宁有既耶草草不尽琐琐。

** 跋某卷

死生患难于人亦大矣不知觉范得何三昧而能于
鞭笞束縳中饮食谈笑纵横自在又不知强仲得何
三昧而能于众情唾闻讳见之时独茧足三千里而
毫无避忌授持此卷者当自得之若向本序中摸索
尽是指踪画饼。

** 与传侍御

贵治小西天有石经山乃北齐慧思尊者及隋静琬
尊者刻经于石藏之此山山因以名焉山之东西峪
各有寺寺皆名云居故有东西云居之称史乘载之
详矣迩来僧无正见魔有巧图东云居乃改名观音
西云居乃改名天宝顷登此山询得斯事良为错愕
岂有千馀年所寺额一无所禀承而辄擅改之乎然
姑念改之人既徂化而继之者又愚昧无知事难究
而情可原特为改书仍旧额敢徼宠门下并藉尊衔
上本师和尚¶ 第 30b 页
同为立石既徵且尊则斯善也殆信从之者众矣两
寺更祈各给告示一纸以饬僧行以禁邪教庶魔佛
分而邪正辨斯不独金汤佛道实阴翊王化之一机
也惟门下念之。

** 与房山王明府

惟门下妙禀休明缤纕兰芷惠风披渥人意消野
人虽未识荆然幸于尊公拓方外之雅数载论心意
言攸惬故于门下心光昭缉识地趣承亦且数载信
矣夫道合神交千载符契固不在形迹疏比间也野
人枯坐五台久逃尘俗迩者偶同二三荐绅中贵奉
本师达观尊者来探小西天上方诸胜睹小西天石
经山雷音洞地面残缺因布金令住持脩补之忽于
地中得石函函面有大隋大业年间字刻中藏佛舍
利三粒灵骨附焉中贵归奏慈圣皇太后旋遣中
使迎入供养本师谓此舍利乃名山奇瑞也特命不
佞偕往密为完壁计兹同使臣过贵治敢勒八行报
左右傥不以世俗为障一至瞻礼他日报之尊公亦
足以见不佞以法供养之念矣且我佛于金河顾命
大般涅槃火浴得舍利八万有奇其流传震旦者十
有九粒此其三也自隋迄今千有馀岁而灵光特耀
岂非门下仁心善政和风甘雨有以感之耶不尔非
百川澄湛月不现也矧石经山为国家大福地北齐
慧思尊者刻藏于石以寿佛慧命隋静琬继之至元
慧月终焉历岁久如初未尝莅兵燹之厄此固神物
呵卫而要之宰是邦者亦多受灵山付嘱而来其檀
护之功不可诬也然则今日为名山作金汤为国家
祈福泽宁不于门下有厚望哉草率具陈不尽欲吐。

** 与某

足下豪爽挥斤于渚诗酒文章风流富贵一切世味
亦既备尝即萧韩石范尽是镜象空花海沤阳燄瞬
上本师和尚¶ 第 30c 页
息不存徒增结业人间乐促地狱苦长愿足下图之
此亦信知鼓瑟齐门然终不敢舍瑟而从人所好也
至若恶业有十而口居其四足下大都犯之继此犹
当重戒傅大士何时西去去后有音耗相闻否足下
业巳移家至聊城否晤言有期呵冻不既所欲。

** 与传侍御

正月十五日附书于中甫致门下廿一日接中甫八
行云十一日巳出都门凡不肖与门下往来音问皆
属曾司马为之转移书至都城想曾司马当为致之
矣中甫使至兼以门下两尺牍见示始知门下疏巳
及都门甚为欢喜大丈夫既不能展其所学为斯世
斯民免饥溺出水火则笑谈山水挥斤烟霞以遂其
高亦人生乐事况垂老之亲所当奉欢菽水穷劫之
我所当究竟头面而可不于此时决去就乎第闻竟
告休致则恐又拂人情而来物议此何时也功名富
贵不啻若蛾灯蚕茧宁丧其躯无宁舍离安有御史
而告休致者小年不及大年亦无怪其然疏草及
旨意皆未得入目不委云何但据不肖妄意揣度此
时举动大都非陈情则称疾斯合世调之二者而称
疾为尤顺也门下其裁之五台因缘他尽可缓独申
文一节必得批行立石斯为至要全美即门下归速
不及立石而有按院批申立案该道府州县亦足以
为后日张本也近者告开垦升粮者纷纷为害甚切
肌骨过此则蔓难图矣张兵臬甚仁慈敏慧第其有
屯荒蓄赈之令而下官多奉行太过亦难可辨察苟
有以通其情及示以禁山不可概开僧地既有额免
不应为豪民所中而辄升其粮则此公必豁然大悟
而名山受福多矣傥有司有所紏劾于僧或贪或淫
有实迹可据者亦应尽法不必姑惜治吏胥商民以
护名山治秽恶僧人以服有司斯法公情允人无得
上本师和尚¶ 第 31a 页
而议矣华严合论之刻门下既有归志宜暂停止吴
甘二老皆非归信法门一时人情强勉终非美事我
教以自发肯心为殊胜善缘无强况门下今日行事
尤宜慎约世态云雨自古然矣万一二老有心念及
则当报以此书刻于五台聚赀于曾司马而贮之龙
华盖不肖此去住迹京都时少事非可委之他人故
未可刻之都城至云委之地方官则尤万无是理二
老若不念及只合舍此而图大事盖此缘当日独为
二老唱故也闻憨师有书致门下料必及五台芦芽
师去山巳久恐有所筹虑或未必时宜凡百当以不
肖所云为准彼不足冯也况妙憨二师皆注念塔院
寺而不知此时塔院大非昔比护之恐反损光明耳
近知老师过冬芦芽或不无所嘱累亦当观其时节
因缘以为行止盖老师佛祖肚肠而众生巧于投抵
且左右无明眼护惜凡百在门下主张必期世出世
法两无伤损若亏其一必丧其两一时之情不必尽
徇我辈于老师处当大家爱护纵一时少有违拂而
要之到结角处终自光明透露矣不肖二月尽出足
三月犹往来五台芦芽两山间尚可踪迹门下傥以
此时东归当于便地相期一晤过此则不肖由燕都
牢盛复过东昌一叙乃去江南亦可也又不然则自
江南归锡五台取道东昌一晤亦可也大都门下行
期必于何时以不肖愚虑似惟早一日为得矣闻官
舍无内典谨以圆觉经起信论永嘉集宗门武库成
道记各一册附往幸于宗门武库永嘉集二书更宜
多著精彩古人有一生坐卧经藉边未尝得一字一
义受用偶因谪窜海岛于破寺蓊齑堆头拾得半部
楞严遂得大受用證入首楞严三昧因著论辟之富
家儿终日靠米囤而不得餐享米味何以故饱杂味
故穷汉得升合便事炊煮恣情享纳饱齁齁地去也
上本师和尚¶ 第 31b 页
门下此时正穷乏饥饿中米至须趁时恣意一饱望
望。



即日曾司马使者报言不肖正月十五日寄门下书
业巳托甘直指转上不肖甚危之此书得从承差人
附往即无虑傥官封发铺而门下又不投文此必类
收宪司且将投之新院矣书中所云五台因缘甚络
索兼有申草在内脱投之新院奈何不肖巳趣使都
城讯其事图止之复颛人白之门下乞留意查之凡
甘关院公文至得尽收拆乃可不然则狼藉不少矣
大都中甫出都门便有如许淆讹也五台事节正月
廿四日寄书虽复云及即不详矣正月十五日书并
重录申草呈上幸委悉之他馀皆在缓急间独申文
一节僧司业巳候之门墙万一可行乞批发以了彼
我一番心愿而名山有幸万万不可幸垂一语微示
去役令其归山去役依不肖最久颇伶俐能领会也
从甘使者寄书傥巳达彼岸幸慰我报音。

** 代张中贵作戒文

弟子张进自思根器下劣习染卑庸虽得人身而宫
闱是近虽生中国而佛法缘疏是以境日侵而染逾
深性日迷而情益炽骄奢纵恣弱懦愚痴不知苦之
将长自谓乐之无极万历丁亥春幸得瞻礼达观尊
者于明因寺片言开示即戒荤酒甫及三年一朝破
毁业重障深魔强正弱今幸尊者飞锡潭柘山重复
警策惶愧无地痛泪悲泣因自思惟五戒不持人天
路绝纵不能全受敢不分持是以发心重戒酒肉誓
尽今生决无毁犯又思杀生乃饮酒食肉根本本之
不除枝叶宁瘁是以发心戒杀生灵誓尽今生永无
故犯惟此二戒实蒙尊者哀怜提拔实亦自发肯心
命根可断此戒不毁惟愿释迦如来观世音菩萨并
上本师和尚¶ 第 31c 页
韦驮天将护戒善神潭柘山一切护法灵聪加被于
我护念于我使我戒力如须弥山王永无摇动弟子
张进不胜哀恳惟愿證盟。

** 重脩稽古寺记

完邑西北去治二十里而遥为陈候村村有寺建自
唐开元间始名寄骨迄我明景泰中檀越靳君马君
再三举废坠易名稽古而世俗则亦有仍村名而以
陈候呼者然义各有攸据碑幢旧志载之详矣寺近
复颓蠹兰宇僧伽一时为之消索而中岩居师受业
其地乃矢力事脩葺天王伽蓝祖师三殿业告成功
巳复集缁素檀物诣京师印造大藏六百七十八函
事闻圣天子特赐敕护持之兹且从事佛殿兼创
阁以庇法藏会余由燕山入清凉取道谒师师因属
一言徼惠檀越余曰檀之义大矣哉杂华经载初地
菩萨脩檀度證入二地其曰菩萨以种种所有乃至
头目髓脑国城眷属不见有施者受者及所施物是
名三轮空寂名脩檀波罗密由是观之则金刚经所
称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持用布施不如受持金刚
经四句偈等所得福德多殆与此意互相发明何也
必能受持金刚经四句偈等而后谓之三轮空必能
脩三轮空檀而后谓之善受持金刚经四句偈等盖
金刚经非拣布施拣住相布施也住相布施即七宝
满三千大千世界非杂华轮空檀其得福之寡也固
宜不住相布施即布施非布施是名布施斯杂华义
也此一举也吾知吾师行将导完之善信由斯檀度
了知一切行度乃至尽十方三世万有诸法悉皆令
入萨婆若海而大庄严之岂独为一区区稽古云乎
哉完之善信固自各各具有如来智慧福相者又奚
俟夫余言。

** 与真实居士(巳下八编辛丑年正月虞山钱牧翁发来刻入)
上本师和尚¶ 第 32a 页

金山道场向非静圆师几复草莽矣磨涅始见坚白
霜雪始信松筠足下当更护持之显亲邻巨室必得
柔和戒德者居之此地始为三宝有不然以苕人之
刁强强孰胜之以苕人之吹求疵孰掩之不惟失其
道场辱及僧类即足下护法之名亦从此扫地矣大
都作事宜公不得私所好江南之广岂遽无僧愿足
下语之静师期无相负。



光阴转眼巳分上事可有多少下落否日用可觉日
有光明否学途中日有进益无谓未得一跌粉碎遂
甘心醉梦过了现前光阴也仲淳可得共朝夕否世
出世法幸相与有成子晋病恙何如便当报我静圆
师在金山有无缓急乞留念。



润州鹤林寺为玄素禅师道场有莲池竹院皆为人
所侵陆太宰力复之有田亦为千兵人家所有前丹
徒令马君断归寺近千兵假以军卫具告屯院批高
二府反断与侵者而僧亦复具告江院批张明府冬
底不肖在当湖乞太宰书与张明府明府业巳领略
不谓张君近复有更调消息漫不视事敢乞足下一
言以促之使其完结此事新令为汶上人或未必有
益于僧即难为通情耳高二府傥素相识并乞一言
以弁其偏执之情如不相知乞发数字恳工部崔君
一书乃妙崔君与高至亲故也太宰前与张书中亦
云同足下作鹤林檀越其中委悉须细讯之鹤林寺
僧有得之矣。

** 与某

汪陈两居士每以舌相牴牾然舌心使也余甚不乐
两居士有此鄙人两以善言私相摄规又以恶口警
折之然终不能革其流习亦曾示之傅直指直指为
上本师和尚¶ 第 32b 页
两君掩恶直指既宦游此一段因缘足下当默致调
燮必使和美适人口颊乃可此但与足下道也览既
属之火光三昧。

** 与某

别至清凉于最幽深处禁足禁语冰雪封埋人鸟绝
迹移步即当穴冰雪为窦日煨榾柮煮燕麦或焚柏
子暝目跏趺时忽身世都遗證入三昧甚之忘失旦
莫者十恒八九间遥念诸君子轮蹄逐逐风尘虽欲
于此三昧中受用刹那光景辄不易得矣。

** 与陆太宰

切惟名山藏幽合抱争秀高士嘉遁寒穴流和迩来
五峰竞秃万木空闻释子逋逃徵粮荒瘠于是辄申
虮虱之痛剖狗马之情敢乞曲赐弘慈委成众妙片
言之下转冻为春枯杌重荣亡僧知返俾又金地庶
使文殊不乏灵花之圃均提仍备慧水之俦云外来
宾林间得主张相国振颓风于赵宋陆太宰启法运
于明朝一举玄谟千秋芳响此而不计馀则奚图且
地邻紫塞  跳梁林木峥嵘风鸣叶吼 贼以为
兵仗岩薮干舞枝摇讶认戈矛既进施退是以苻坚
败绩草木皆为晋兵岂八公之神巧惊勍敌哉实乃
茂林助险绝壑资危故也山野本方外之曹与世澹
然无接尚虑及此况明公原国家宰辅先朝老成此
而弗忧信非丹悃山野不揣暗短无状献言伏惟赦
其狂狷悯其为法俯察微诚不胜感激之至。

** 跋持准提陀罗尼福用解

客有疑持准提陀罗尼福聚神用无徵者瞿元立氏
乃为之解盖有法尔报合之辨以夫人昧法尔则滞
福用而狂求昧报合则拨福用而妄作而不知自佛
以至众生自佛界以至众生界孰非此陀罗尼为之
总持又孰非此陀罗尼为之出生故受持者知法尔
上本师和尚¶ 第 32c 页
则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謦欬弹指风动水流皆巳
具足福用孰谓其无徵知报合则心佛众生森然万
状而报之胜劣实持之纯驳为之殆无毫爽孰谓其
无徵知法尔报合则不移跬步遍历道场知报合法尔
则万德炳岩了无一法又孰谓其无徵也嗟乎是解
出则凡欲由一切陀罗尼门趣无上等觉者信犹执
指南适殊方而无泣岐不独一准提陀罗尼尔巳万
历丙戍春余杖锡至燕都元立氏持是解质余余读
之跃然肯首明年秋元立氏捐俸梓成佛心要集于
龙华方丈戊子春告成工会余复至自清凉遂从臾
之附刻以嘉惠末学诚有因是解而信受此陀罗尼
直截相应了无疑碍则岂惟元立氏所解殿公所集
即释迦所说乃至一切若显若密皆长语矣五台山
古师子窝释道开跋。

** 明优婆夷薛氏塔铭

此优婆夷薛氏塔也是塔之建亦既平地起骨堆而
余复铭之又何异钵盂安柄虽然无奈呼马呼牛未
免将错就错铭曰。

「 天目之山有灵物焉东奔入海波涌云骈苕霅两军善能柔敌直截刚强颓然兀立耸若围城人因以名有庵清凉储释之英有女丈夫跏趺示寂遗命五子龛之禅室镬汤甘露火宅青莲香风周匝熏拂人天吴山师子千年绝响此日其谁嚬呻相望寒潭空影幽谷希声斯塔斯庵其永勿崩」


** 示寂先师楞严寺住持了然和尚行状

先师法讳能弘字了然一字休休嘉兴县王店镇欣
氏子父某母某氏以嘉靖癸卯十月十日举先师年
十三四即不乐处俗里有庵为杭州灵隐寺下院有
僧居之先师见辄喜数往焉寻乞身父母诣庵披薙
二十人讲席习经论以资弗逮人殚心竭思功视人
上本师和尚¶ 第 33a 页
恒有倍由是讲业日精学辈就质疑义者日益众先
师亦诲人彻旦夕无倦隆庆辛未夏月溪座主赴金
陵天界寺讲期先师为副讲值岁凶饘粥不能继乃
倡众日乞食都城夜则寻讨经义天暑弱躯遂困惫
成疾忽自叹曰文字语言终非了义因谒栖霞云谷
和尚参赵州无字话间有所发明辄疑不自肯然教
乘则日益精彻每至丛林提一经一论为四众开演
直截明快有非寻常讲者所能及云谷和尚晚年归
锡武塘大云寺先师居首座寮身心劳悴病益进由
是始决策终老泉石间矣万历戊寅掩关武林高亭
山壬午移关于嘉兴之东塔癸未不肖以达观老师
命有事楞严亦驻锡东塔一日达观老师至茶话及
德山托钵因缘先师未畅达观老师以偈进之曰托
钵因缘不甚难耳边密启即幽关先师疑益甚乙酉
楞严复郡邑大夫议檄先师住持请于按院范公兵
道曹公咸报可先师强起应命居无何复掩关东静
室丙戍春不肖游燕京明年冬登台山禁足龙翻石
期百日甫越月一夕梦落五齿吐掌上血迹宛然越
日先师书至谆谆诲言无以巳见为通方尘劳为妙
用且自通其所得于托钵因缘者并致书达观老师
请印决时达观老师飞锡芦芽芦芽距五台五百里
卒无便邮可寄不肖仰据先师所见遂先报书盖当
仁不敢让也又明年八月不肖自五台南来至聊城
见吴康虞居士寄曹林师兄尺一附言楞严了然关
主巳于四月二十一日化去呜呼痛哉先师倾心教
海而不受其沉溺乃于大事因缘方期此生取办奈
何天遽夺之使其抱志以没呜呼痛哉先是万历辛
巳秋不肖自高亭披剃巳从先师结冬大雪偶达观
老师过大云才一瞻礼而不肖平生恶知见悉于其
眉睫间消铄殆尽自是不肖日亲禀达观老师而先
上本师和尚¶ 第 33b 页
师辄私喜谓不肖曰达观师真善知识若得亲事之
诚幸矣奈何我以疾病暂阻咨参然不肖每自达观
老师所来必备讯所闻而后巳是先师于达观老师
迹虽友而心实师之故临终呼达观师其垂光摄受
我乎如是者三四时达观老师结夏灵岩一夕梦二
幢离崩一倒于南一倒于北次日不肖遂以五台山
无边老师并先师讣告盖无边于是年闰六月化时
亦以不获尽曲折于达观老师为怀噫诸老宿一念
感通千里靡间真有如水月相为映射者独恨不肖
于先师既缺巾瓶侍奉于平时而临没又不及请一
言为终身佩披薙之恩其何为报今同法兄仁庆等
谨奉灵骨塔于楞严方丈后因摭其生平大略具状
仁者乞垂一语勒之贞石为末世丛林光幸无恪焉
不肖不胜哀恳之至。(终)
















上本师和尚¶ 第 33c 页

* 密藏禅师遗稿后跋

我 紫柏尊者有徒七人焉一密藏祖二幻予祖三寒灰
祖四幻居祖五澹居祖六洞闻祖七慈音祖其担荷翻刻
大藏经者惟密祖与幻予祖也恢复化城中兴刻藏者乃
澹祖也幻居寒灰二祖者赞襄刻藏者也洞祖不预焉慈
祖无闻也密祖有徒焉乃念云翁也念翁缵祖父之志续
刻未刻之经司掌经坊吴江开建禅林接待往来云水二
时茶饭精严天下禅流称颂此真诚实行菩萨人也念翁
有徒焉今我香庵叔也香叔生平无喜怒色无世情态具
慈忍心体佛祖意持莲华经数千馀部寒暑不歇老病坚
持此是灵山会中曾受佛记弟子者也香叔有徒焉乃明
一兄也明兄蚤厌世途长卧而逝明兄有徒焉今吾按指
颖侄是也维其杰出缁伦注心道法慨祖宗之公案未完
收辑密祖遗言广布担愿了完全藏不谓第六世而有斯
人愿来绳绳而无尽我本樵采之人愧无文字可赠但直
叙其枝分源派而巳以示将来法属咸知刻藏相承之脉
若一微尘内流出大千经卷半满科中现起无位真人则
在读是书者当机领略云尔。

顺治已亥季春望日紫柏五世法嗣解印敬述


* 遗稿始末略言

契颖尝读古传记授受中间未有冥通如
密祖之与颖之缘奇也颖年十六幸嗣祖派知祖矢刻书册
藏板流通而功未竣飘然往矣惜其遗稿诸篇湮没无传心
甚悲之丁丑岁杪谒巾石师座侧见祖亲书誓刻大藏愿文
一手卷固请至再乃得归焉然亦仅得其一闻遗稿向为介
生翁秘笥中后介翁卓锡凌霄岁戊寅往谒之叩示跪读具
见吾祖之矢愿宏深裨益大法岂细也哉颖因固请珍秘不
与许颖祝发后力能胜此斯不虚所授求之不获郁郁而归
庚辛两岁荐饥介翁拽筇去矣后闻奄谢吴门故物散佚耿
怀弥切壬辰冬走虞山与澄如法兄促膝论心情甚欢洽语
上本师和尚¶ 第 34a 页
及遗稿不复再睹为怅澄曰无忧介尝授我今以授尔可乎
颖之惊喜出自意外拜受而归噫是非祖愿神护何以隐而
复现俾颖既得其一复得其一也又得牙篆一方乃祖讳章
也亦名手所镌捧持秘重时癸巳中秋日也若楞严寺规约
并禅堂规制俱出祖心裁制复从彻微老宿处得之斯真祖
灵有属大愿欲成故种种法言萃于一时每于无意中作有
意之合于难得间启必得之缘不知造物与之欤抑精诚合
之欤固不惮炎霜将所得文言敬寿诸梓以广其传惟
诸高贤览是刻者知颖之志愿之诚特符祖意之神护不没
也。


顺治戊戍菊月望日五世孙契颖谨识

** 楞严寺规制叙

密藏大师鸿飞冥冥巳七十夏星白矣法门有想望
其风采者不知无位真人出没于何刹海忽今秋径
山琏珠庵五世孙按指颖上人于故老处得其祖之
法门遗编复于老僧处得其祖之楞严规制因丹山
居士属余一言以刻行之先既序其遗编兹应序其
规制庶使此希世神奇以成拱壁天下后世共得亲
见大师生面敦教育于春风化日中凛键锤于迅雷
激电下法乳之施不广远乎或曰此规但于楞严尚
未可尽行而何足以曲尽诸方之丛社乎余笑曰此
一曲之见也此规又何必楞严之能行不能行推此
大法为公之关捩子于种种堂规凡例即参于百丈
清规与尊正规鉴中又何加损之有哉凡有丛林无
丛林但是单丁住山旷荡行脚有此一册随身自律
便足以律众于人天也此岂法门之小补哉乃为之
序云。

戊戍季秋望日臬亭浪杖人道盛题


上本师和尚¶ 第 34b 页

** 密藏禅师定制楞严寺规约
五世孙契颖较梓

楞严寺建自宋嘉祐间为浙西名刹禅讲高流多驻
锡焉入
国朝尤与精严诸名蓝比肩称盛迄嘉靖辛酉废为
巨室别业万历巳卯
郡守金溪黄公以寺居郡治之乾邑治之艮寺废则
乾艮颓陷乃力请于
按院淄川王公
兵道无锡张公议复之越四载癸未复有规取其地

郡守龚公
嘉兴顾侯
秀水陈侯坚持不可遂复上之
按院范公
兵道曹公而乡达
大司空五台陆公
学宪瑞溪包公
乡进士袁公坤仪
太史冯公开之相与捐赀协力始得尽归故地此岂
非伽蓝神之默护而一时宰官居士乘运挺生共兴
佛事哉大司空以殿宇工繁未易卒举因买施厅堂
房屋六十馀间先造方丈禅堂属道开督理工役道
开不自揣勉承诸公之命始事于甲申秋七月迄今
年春二月禅堂斋厨等室告成方且有事方丈太史
谓禅堂既创粗可安僧宜缓方丈而急佛殿夏四月
遂命僧乞施郡中甫三月隐隐有响应之机矣会秀
水陈侯不禄乃不逞辈藉以兴谗中止工役此寔道
开德腊浅薄愿力轻微所致不然何能举二十馀年
之废堕而遂成功于一旦也道开罪戾诚无以自解
上本师和尚¶ 第 34c 页
敬谢檀越乞食他方殿宇大功俟诸来哲然丛林新
设庶事草创非有成规曷能垂远今定立寺规十条
录成一样十四本方丈禅堂并十二庵各付一本后
之居斯地者愿共遵守无作虚文。


*
分授基地
古丛林百千万指群居共学法固不得自私粒米滴水况有分居析爨如俗谛者哉慨自世降风微法衰道蠹有不居伽蓝而恣惰神祠鬼墓旗布星罗以蚕食檀信者矣有虽居伽蓝而割井离烟孳畜烹宰有甚于俗民者矣有虽居禅室而务多藏厚积畜子养孙无异于酒肉僧者矣嗟乎狂澜倒海撮土其何以回之碎胆裂肝强顺流习今将本寺基地公私分作一十五分正对城隍庙一分作佛殿天王殿三门雨花阁及东西两廊基共阔一十六丈深三十四丈殿正东而北一分作方丈及金汤别室般若堂基般若堂藏郡守龚公所书金刚经石刻及各经板共阔十四丈深二十五丈殿正西而北一分作禅堂休夏堂及库司厨司斋堂旦过堂基共阔十四丈深二十五丈巳上皆公所也殿东南方丈前一分作一庵基名妙觉殿西南禅堂前一分作一庵基名等觉各阔十四丈深九丈禅堂西为街街西共地九亩零南界寺墙西北俱至城脚街均分作四庵自东而西第一名法云庵第二名善慧庵南北各阔十二弓第三名不动庵南北阔二十二弓第四名远行庵南北阔二十四弓有奇佛殿禅堂后滨北共地十三亩东北俱界寺墙西至城脚街均分作六庵自东而西第一名现前庵第二名难胜庵第三名燄慧庵第四名发光庵南俱阔十一弓三尺北十一弓一尺五寸第五名离垢庵南阔十一弓四尺北十一弓二尺
上本师和尚¶ 第 35a 页
*
均派粮差
观夫南北丛林中方丈禅堂必有德者居之未有纳粮当差者今本寺佛殿方丈禅堂及十二庵共基地四十一亩一分五釐四毫议除方丈禅堂外止应十二庵照依精严故事无论本庵地之多寡均派粮差每庵三亩四分五釐各自办纳但永不得分户及将地亩割寄俗户以贻后患违者众当协力救正甚则告官惩处不得隐忍其遇造册及粮里帮贴使用亦十二庵均派傥有大德地主矜怜曲护得蠲免佛殿方丈禅堂公占如他名刹尤幸事也余日望之。
*
朔望祝延
我释子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粒米寸丝恩有所自苟非大事究竟如之何其坐受之故祝延一事实报恩重务也每月朔望应照各大刹上殿称祝方丈禅堂僧毕集十二庵各以首僧一人至违者罚香十束油十觔供佛二次罚银一两作修造之费二次则会众摈出其庵另请僧居之所有祝延香
上本师和尚¶ 第 35b 页
*
官府支应
昔法道盛时龙象杰出王臣每敬礼之恐后今也粮差正供外追呼征索下同胥吏此岂尽王臣之过哉实我辈不修梵行自入卑贱致之也凡迎接祈祷一应杂役本寺谅亦不免除塔院系禅堂管理办粮杂役应免外议十一庵轮年或轮月充首僧支理今庵居未经造完巳造者先尽轮充永不得干涉方丈禅堂。
*
方丈住持
奥稽我释迦如来之住持五印土也四十九年三百馀会邈乎不可尚巳嗣是达磨东来住持震旦九年熊耳五叶芬芳智者之天台观师之清凉继嗣亦各有人庶几皆无忝住持之义于是丛林之兴在禅曰方丈在讲曰法堂住持者在禅曰堂头在讲曰座主曰上堂曰升座此又禅讲说法之所由分也考之六朝唐宋盛时逮我太祖成祖以至弘正间凡住持者皆有司致敬敦请相与表里匡扶化道嘉隆以来各寺类以本山酒肉僧轮充住持且指实行禅者本色道人及诸方参游衲子为野和尚嗟乎为佛子者宁甘心若所为家和尚哉昔也敦请而至今则牒劄而驱昔也捧喝上堂今则杯酒入院昔也利生升座今则自利赴期又何怪乎有司之驱使而奴隶之也本寺方丈之摄虽不能回波溯流上法古昔亦当少匡时毙冀振玄风凡请住持必咨访他山名德瓢笠高流或能以正知正见开悟一切或能精持静念镇摄一切或能坚持净戒风砺一切无论齿腊高下皆
上本师和尚¶ 第 35c 页
*
茶参坐次
自昔禅林参堂入室惟立受而巳初无坐礼况敢与主法者抗使道法不尊今设茶坐次惟住持一人正坐于上馀皆列坐两旁自北而南先本堂上中下座次各庵首僧本堂监寺知宾化主又次各庵散众及本堂典座等一切行人即本堂四首座有耆宿与住持年相若道相似或曾同参共学于此亦当折节赞扬故一佛出世十方诸佛同集道场先辈祖师亦类多隐显上下互相鼓激无他念也其或未至无学地位更当虚心参学毋自慢高傥缺住持则第一座举扬参请坐次则堂中四首座上位各庵首僧本堂监寺知宾下位馀尽两旁序坐。
上本师和尚¶ 第 36a 页
*
丛林赏罚
佛律视刑书其详密不啻万倍故俗谛中人干冒国宪无或深怪如僧行少亏即不逾时遍人口耳是僧家犯佛律为王章所不科议者最多故持佛律以整肃僧辈实住持之职也本寺凡各庵有事当白当年首僧转白禅堂首座赴住持听理如禅堂有事则首座知会首僧赴住持听理住持缺则首座代理首座并缺则当年首僧鸣板集禅堂监寺等及各庵首僧共赴方丈议处若事情重大即住持首座不缺亦当集众共议方丈设立二簿注记合寺僧功过有不服公议者连名具呈僧纲司转闻官府惩治。
*
禅堂规则
古丛林有明眼者主其席又有第一座赞其化由是诸方参学龙象云奔雾涌相聚一堂拼命钳锤不至发明巳事不巳充其心即死于冻饿吾宁焉何法道衰而丛林敝祖意微而僧行亏主法者惟利养是图而号称粥饭主者亦往往据禅堂为垄断借长连曲录木床为利媒依期论价贾集庸材以为奇货而铸鬻之期毕则竞少争多作散场公案呜呼此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也舍是则能持福缘供接往来者为大善知识矣初不知丛林之设为何事又或一瓢一衲万水千山与先圣贤遗迹作仇雠偿路债者为参方之士矣初不知古人三到九上与八十犹行脚者为何事又或有因营修寺院建立讲经讽经坐禅念佛期场自谓得方便募化之道殊不知解说为阐明法要读诵为借熏钝根参禅为究明心地念佛为求生净土若营修则自有本分善缘顾可因琐琐有为功德而
上本师和尚¶ 第 36b 页
*
各庵规则
僧俗之分不徒以其迹盖有实存焉乃今住寺分房岂独尽亡其实抑且并去其迹所存惟薙染而巳本寺分居十二所不曰房而曰庵宜取名十地二觉者属望之意实深且重所愿各庵悉照禅堂规约精进修持冀挽颓习不尔亦当无亏戒律无
上本师和尚¶ 第 36c 页
*
常住修造
修寺建塔世畴不以有为功德称之然亦顾主修者何如人耳若为自求人天福报称之曰有为固宜苟念一切众生悭贪执重藉此而销亡其执习又念一切众生处大火宅中热恼无告藉此令得寄滴水于佛海作他劫清凉之源又念时当末季像教渐微藉此而扶十二于千百令未来诸众生见一刹闻一刹入一塔庙一瞻礼一指顾一低头皆成佛道如是而可谓之有为乎哉故在凡夫则终日静坐徒增我习在菩萨则一止一作无非妙用奈何今之修造者不惟鲜普贤愿行而求报人天者且寡矣故佛亭旗鼓歌舞街衢者有之广求书剌遍叩豪门者有之入一郡邑至一聚落多方探访专求善施者有之舍是则或建讲经坐禅之期或开念佛诵经之会千奇万怪簧鼓檀那倒行逆施毁佛规式要之尽非修造本分行门也今本寺置立缘簿四副每副四册自一分至九分为一册自一钱至九钱为一册自一两至九两为一册自十两以上为一册内将一副存本寺收支匮上立二匮主掌之有来寺随喜者随缘乞施将三副择请真实戒行僧分布城邑随缘乞施无贫富无贵贱无多寡必施而后巳有悭结者当为三恳化之无倦即农樵负贩发心喜舍少至一钱一缕一粒亦当生恭敬尊重心以受之盖贫人一钱与百千万贯等也如是募缘其得虽寡而缘则溥其时虽久而功则坚所收之银惟贮匮中不得入方丈禅堂及各庵匮上别立收支二簿凡收支银两匮
上本师和尚¶ 第 37a 页

皇明万历乙酉冬十一月望日沙门道开识



 (本寺
 钦蒙
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
赐画像观音大士一轴紫衣一袭每年十一月十九
 日恭遇
皇太后圣节及
今上圣节冬节年节住持当遵奉
 南京礼部劄付及
 本府帖文内事理陈像披衣祝
贺寻常务要珍藏保护不许披展玩亵如住持阙则
 禅堂首座代披行礼首座并缺则监寺代披行礼
 凡住持首座监寺重换须交收明白至嘱
 时
皇明万历巳丑五月朔旦道开续笔)

* 密藏禅师楞严寺禅堂规约
径山五世孙契颖较梓

昔如来应世作大医王救疗众生良非一味故四十
九年惓惓善诱而防非止恶律部独详焉迨夫世降
风微僧行谫劣由是百丈大师大不获巳曲施俯徇
建立清规此又贯高田光之用心也然其周折进退
经曲威仪犹有足观宋程伯子有言三代礼乐在是
矣何今也日趋日下愈流愈远比丘家率以诗文字
画炉香杯茗相高习成逸豫燕安背驰本教而世之
所以贵方外交者亦惟此辈而巳如是而欲其持佛
上本师和尚¶ 第 37b 页
律奉祖规为七众瞻依得乎兴言及此诚可痛悲略
示堂规幸相持守。


* 近世修行类曰参禅念佛然参禅念佛非有定时定处一日之间自子至亥皆参禅念佛时也静闹閒忙皆参禅念佛处也故沩山典座雪峰饭头黄梅腰石力春白云身亲磨职皆莫不洞彻心宗作后模范凡我同居起居食息俯仰周旋慎毋虚度光阴各顾本参本念先德云一息不在如同死人勉哉。
* 二时功课乃丛林旧规一闻报钟内外尽合随堂礼诵违者罚跪香一炷惟厨库各留看守一人及茶头应免有疾及有公务者亦免。
* 丛林饭食粒米滴水义重同餐除打板过堂外有私自饮食及私与者各罚跪香一炷惟客至并有常住公事先出后归及戒过午食者病者不论。
* 酒戒律中甚严凡号称比丘佛子若饮酒者跪香一炷再犯摈出有病服药及工雇人不论。
* 丛林之建为众参学之地非曰美观亦非戏谑闹鬨场也凡有閒谈杂论者跪香一炷嬉笑及攀肩搭背损失威仪者跪香二炷再犯罚油一觔三犯摈出其骂詈诤斗者无论是非各跪香二炷罚油一觔再犯摈出。
* 戒赴请念经夫佛说一切法本欲众生闻而思思而修修而證若读若诵亦不过使劣根人出口入耳文熟义解乃今藉以慱身口受用甚至杜撰偈赞歌舞悦人且用角技矜能恬不为耻岂不大悖佛祖意哉即如瑜伽一教彼固自有仪轨真言初未尝令人念何经亦未尝令禅者为之古有拨僧应供斋毕转经亦不过因斋转经非因经贾利也弊至于今诚可痛悯凡居此堂者决不许赴俗诵
上本师和尚¶ 第 37c 页
* 戒接待女众夫妇女入寺礼佛固其善心然民风不古谤讟易兴而我教往往受斯玷累不可不戒今纵不能严拒其来亦当渐为杜绝之计凡我同居不许以一茶一饭款延妇女及接言谈违者即时摈出。
* 禅堂内外各不许私收徒弟及披薙违者师徒俱摈倘有在家善人及在寺行人欲请法名者监寺为白首座命之。
* 禅堂内外非为常住公务不许私出违者每一宿罚跪香一炷五日以上者摈其有公务及省师省亲讯友者须白首座允可立限水牌方出违限者每一日罚跪香一炷十日以上者摈。
* 近时海内丛林衰落大都皆以住持不得其人而禅堂内外又宾主太相悬绝在堂内者意不过曰藉衣食以资熏脩巳耳丛林得失漠不介怀故一饮一食百谢千酬宛然恩出主僧受之分外在堂外者则赖此以便私图声价既售利养既归鲜不畜子养孙亲疏尔我其究也不至尽逐高贤不巳情深业重伽蓝神且厌薄之而丛林之废可日待不知檀那滴水惨剧洋铜而丛林内外实关一体譬之一夫身心不可岐而二焉者也且今所称主僧及俗呼当家盖古监寺职耳首座监寺相与表里冀赞住持以弘化道分自有差讵容倒置本寺倘缺住持则堂内外事无大小必监寺白首座裁之庶几其犹心臂指之相使而得免夫内轻外重借公营私之弊乎。
* 禅堂立床历执事二簿凡欲入堂及领执事者必白首座讯其名号乡族及无忤逆逃叛缘事在官等由然后录草簿登水牌令之安单就职阅旬月
上本师和尚¶ 第 38a 页
* 禅堂立记过簿一扇凡僧行有过每日晚课毕堂内听维那纠举堂外听监寺纠举俱首座酌量轻重论罚罚毕登注记过簿临罚抗辩不服者加罚香一炷再不服者摈。
* 堂外执事除犯清规立摈外凡无过欲起单者须半月前预白请人替职如满半月即无人交替听从起单。
* 禅堂立交割题名簿一扇佛像经书器物簿二扇凡交割家务须旧管者或点茶或备斋请住持及堂内外各庵首僧切近檀越眼同将常住佛像经书器物照簿逐一查点交收明白然后题交者收者名于交割簿方丈以下皆书名花押證盟如有缺少须责赔偿盖常住物宁有增无宁有损也倘下手无正职收领听住持或首座命僧署管署管人亦须题名交割簿常住物不可令一日失守其佛像经书器物簿二扇一存钦赐匣内以立根本一存首座寮以时稽查如有檀越增施佛像经书及贤能主僧新置器物即须添记二簿以听交割。
* 禅堂立经书器物暂时出入簿一扇凡有公事取本堂常住物出外应用及借他寺院物来堂应用即旦夕亦宜登簿以便日逐查销盖人命无常呼吸代谢前后失告罪业谁归其钦赐匣内物尤必首座面众亲手检查出入不许他人私自启闭匣上锁匙须收库司至祝至祝。
* 禅堂立亡僧抄劄簿一扇凡堂内外有僧亡化首座即时集众抄劄登簿所有衣钵除量与看病行
上本师和尚¶ 第 38b 页
* 禅堂虽戒应付诵经倘有檀越就诣本堂礼诵则无可辞之理堂内合轮次拨僧以应如所应拨之僧于檀越所欲诵之经稍不闲熟听首座另拨即抵下次应拨之数也又或檀越意有专指则亦委曲从之其经资无论多寡悉照常规合堂内外三等均分不得私收入巳违者罚油五觔。
* 禅堂钱粮虽贮库司而收支簿则堂内书记掌之凡檀那粒米寸丝必入堂白众登记库司日逐支用银钱须录水牌每日晚课毕送书记誊入簿内半月算结一通即暂时赊借亦须白堂登赊借收支簿以便查销。

皇明万历巳丑仲夏朔道开谨白




上本师和尚¶ 第 38c 页

* 明吴江接待寺监寺前径山寂照庵司藏念云勤公
塔铭(并序)

维我达观大师遗谶有怪来双径为双树贝叶如
云日自屯之句故阇维而建窣堵波则归骨于鹏
抟峰方册以行脩多罗则贮板于寂照庵盖一遵
先训云而大师生缘实在吴江吴江之接待寺尤
其所常驻锡地念云勤公于大师为法孙于双径
经房吴江接众皆尝为主者葬处在径山黄沙滩
左余于两处皆忝称外护不能无片言以志其方
坟乃序而铭之公讳兴勤念云者其字也俗姓张
氏河南之禹州人少失怙恃十六即入清凉山勤
行苦行幻余本公见而器之曲为成就既一再往
还京师得事密藏开师命今名为弟子然犹未为
薙染开师乃大师之得法上首诸法门弘护事皆
亲承付嘱一力担荷大师欲易梵筴为方筴以流
通大藏开本二公实为领袖时方设刻场于五台
取施赀于吴越金钱出纳之在南方者余友周季
华氏司之而赍持道路者惟公一人盖为开师所
托重如此又以其间随大师遍谒诸大名山公充
前驱先至后息汲泉扫室以息大师之道从其劳
瘁亦倍于他人开师隐遁公于大师前落䰂礼别
寻师绳桥鸟道无险不经终南峨嵋匡庐衡岳无
幽不历迄不得师消息盖行逾万里期越三年而
始返就大师于潭柘俾充都管裨益为多公长身
伟貌热肠直口事所当言即大师室中众皆屏息
者亦陈白无所畏让既以北地苦寒迁五台经板
于双径立为定法山之寂照主收藏禾之楞严主
流行推公领其事余友周子介氏与共为经纪事
事咸理吾邑接待寺地处南北之冲云水来游肩
摩踵接无边海公主此禅院愿王深广道行高严
上本师和尚¶ 第 39a 页
十方粥饭主人称为第一万历庚戍海公迁化难
乎其继邑诸檀越我沈周两氏为之倡余家佥宪
宪副两兄辈特礼致公以据其席公钵无异饭箧
无馀衲一心为众千指禀仰丛林之盛视昔有加
邑诸宰官若前赵中丞周囧卿及今吕李两司马
孙方伯始吴侍御沈仪部辈无不终信向之檀施
所积凡置常稔田三顷计每日可以一亩之馀粒
供众岁所求者惟果蔬薪炭杂需公亦时或以施
资假贷于往来善信取息佐其缺乏或以好利讽
之公毅然曰吾不尔者斋厨诸费何来固知公不
避殖货之嫌者正其饭僧深切处也又增置养老
堂以居退休则与其法友念光通公协力成之公
往执侍大师左右尝令熟读永嘉集等未来接待
时曾当寒热交作中梦作诸经颂其颂法华一首
云悟佛三乘坐信车利生道行辨龙蛇如獐独跳
蕉芽种莲叶波心不染沙醒以告人闻者异之及
领堂事寒宵暑夜课诵必以身先迄老不怠有关
常住细务毕亲夙有威望见者自皆畏而服之暮
年屡病屡起终不肯以衰惫自佚崇祯戊辰十月
二日遂尔长逝世寿七十有一法腊三十有五公
素不畜徒晚见一僧朴诚他日可奉香火为命名
隆径而字以香庵立为巳嗣黄沙滩有山四十亩
售自天然房者俾作塔院恒产今来乞铭者即隆
径是也公殁既从茶毗庚午归葬山中而碑碣尚
虚余从子君善常寄迹禅寮稔公行履为详余得
撮其梗概作为铭诗铭曰。

「 紫柏垂芳奕叶有光勤公挺出厥貌堂堂心奉尘刹气作金汤饭出香厨经藏宝坊渊神笃护殁而不忘孙枝祖荫趾顶相望敢告山灵环护是乡弥天法雨永作津梁」

上本师和尚¶ 第 39b 页

皇明崇祯六年岁次癸酉中秋之吉    弟子隆径立


赐进士第通奉大夫巡抚山东提督军务兼理河道
营田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前山东等处承宣布政
司左布政加正二品服俸    沈 珣撰

赐进士出身文林郎四川道监察御史钦差提督省
直援辽饷务前奉
命巡按陜西兼摄三镇地方    吴 焕书丹

赐进士第中奉大夫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布
政使    孙枝芳篆额










上本师和尚¶ 第 39c 页

* 附刻径山请书

径山兴圣寺天下选佛场始而
国一钦把牛鼻绳逮于
佛日杲作师子吼信为麟凤飞游之苑允矣龙象蹴
踏之区既去圣远而邪法兴遂当人藏而正宗坠
岂期法堂前草深一丈安得宝座上舌覆大千(昭)
等幸忝僧伦深惭胜刹思以身而徇道特为法而
求人然重提
佛祖巳坠之纲宜得慧行绝伦之士顾日月照临而
眚盲莫睹雷霆震烈而聋聩无闻爰自辛卯之岁
二月望日本寺方举千人佛会毕举洪钟有
师自方外趋来登堂礼佛略徘徊乎
祖塔遂振锡而遄征(昭)等目珠光而自失瞻宝月而
踟躇念一去之何追憺中心以忽若乃告 幻居
界师师惊曰此
尊者也日之云暮相与追于双溪执炬以行剥啄穷
于列户天与之逢果得其处时且丙夜境方在瞑
梦绿袍之拜跪觉缁衣以皈依
尊者问先古之遗踪索志书之全帙星言夙驾扳仰
无由明发告辞犬马中结忽念本山伽蓝衣绿者
众乃惊神灵为法拥卫有归蒐彼志书用将以献
尊者辱赐径山之歌重浚放生之沼增我山之光鉴
启列祖之绪端(昭)等非人知恩知德当今之世舍
此其谁八十人中载来果是幻居界师晓谕(昭)
尊者道在天下迹遍四方道合则千里命驾义乖而
一饭拂衣迅雷不测其机用神龙难窥其跃潜或
有衔仰终年不获半面盖是门风之峻绝非存情
者之可疏亲耳吾为子计
尊者上足二人幻予本禅师 密藏开禅师并亲承
棒喝久侍巾瓶
上本师和尚¶ 第 40a 页
尊者法道庶几在兹一则春风和气大众瞻依一则
枯雪严霜魔眷销伏真如左右手不分兄弟身既
而见之大江以南士大夫之好法者咸举芳名净
比丘之饱参者尽扬道誉于是 界师为绍诸名
公劝言(昭)等躬即五台山妙德庵稽首
二师座下将以不腆用致我词恭惟
幻余本禅师
密藏开禅师悟有生鸩毒乘出世舟航号称饱参寔
宗门之爪牙卓有实行盖法窟之头角平生刻苦
于道诸方咸服其诚誓将把手牵一切人同入涅
槃场岂得掉臂向五台山独居清凉地秋月行空
非厌污而匿照春雷震物将随地而发声况三千
楼阁虽墟而十万松杉未老山花野草微风动摇
犹堪永日暮鼓晨钟清规隐映未错用心谓于棒
头喝下可见彼八十一人勿言寺老僧残曾安我
千百七众绀目金容期重临于鸟道慈云法雨且
忽涌于龙宫斯虽诸祖庄严此山之宿愿待人而
行实
尊者赐歌浚沼之公案得
师以了感因缘之殊胜知诸佛之冥加爰遍盟于
诸檀特专祈于
法座蝼蚁微诚冀慈严之易动岩龛久寂睹佛日之
重辉幸赐哀怜均垂允诺谨疏。

万历壬辰正月元日

  径山兴圣寺弟子圆昭 圆辉
         海舟 古昙
         性正 如升
         如昪 如旻
         净霖 真月
         圆晓 圆奎等仝稽首顶礼
上本师和尚¶ 第 40b 页

* 尊者与藏大师书

大都法化之柄所以抑扬圣凡之椎轮也苟非见地
高古脱略窠臼不动思惟神情开朗者谁敢妄袭之
哉迩来庸鄙设与言此未有不缩首骇而唾舌者也
苟不立志则臭虫勿若矣予又何言哉径山诸僧远
来不易须委曲成就凡一应事体当与幻予幻居议
之可通者但凭汝决之无烦老汉介意至嘱开郎目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