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记¶ 第 647c 页
宋文宪公护法录卷第五
皇明金华宋濂著
云栖祩宏 辑
虞山钱谦益订
* 记
** 蒋山广荐佛会记
皇帝御宝历之四年海宇无虞洽于大康文武恬嬉
雨风时顺于是恭默思道端居穆清罔有三二与天
为徒重念元季兵兴六合雄争有生之类不得正命
而终动亿万计灵氛紏蟠充塞下上吊奠靡至茕然
无依天阴雨湿之夜其声或啾啾有闻 宸衷衋伤
若疚在躬且谓洗涤阴郁升陟阳明惟大雄氏之教
为然乃冬十有二月 诏徵江南有道浮屠十人诣
于南京命钦天监臣羌以榖旦就蒋山太平兴国禅
寺丕建广荐法会 上宿斋室却荤肉弗御者一月
复 敕中书右丞相汪广洋左丞胡惟庸移书于城
社之神具宣上意俾神达诸冥期以毕集五年春正
月辛酉昧爽 上服皮弁服临奉天殿群臣服朝衣
左右侍尚宝卿梁子忠启 御撰章疏识以 皇帝
之宝 上再拜燎香于炉复再拜 躬视疏巳授礼
部尚书陶凯凯捧从黄道出午门寘龙舆中备法仗
鼓吹导至蒋山天界总持万金及蒋山主僧行容率
僧伽千人持香华出迎万金取疏入大雄殿用梵法
从事白而焚之退阅三藏诸文自辛酉至癸亥止当
癸亥日时加申诸浮屠行祠事巳 上服皮弁服榗
玉圭上殿面大雄氏北向立群臣各衣法服以从和
声郎举麾奏悦佛之乐首曰善世曲 上再拜迎群
臣亦再拜乐再奏昭信曲 上跪进熏芗奠币复再
拜乐三奏延慈曲相以悦佛之舞舞人十其手各有
所执或香或灯或珠玉明水或青莲花冰桃暨名荈
皇明金华宋濂著
云栖祩宏 辑
虞山钱谦益订
* 记
** 蒋山广荐佛会记
皇帝御宝历之四年海宇无虞洽于大康文武恬嬉
雨风时顺于是恭默思道端居穆清罔有三二与天
为徒重念元季兵兴六合雄争有生之类不得正命
而终动亿万计灵氛紏蟠充塞下上吊奠靡至茕然
无依天阴雨湿之夜其声或啾啾有闻 宸衷衋伤
若疚在躬且谓洗涤阴郁升陟阳明惟大雄氏之教
为然乃冬十有二月 诏徵江南有道浮屠十人诣
于南京命钦天监臣羌以榖旦就蒋山太平兴国禅
寺丕建广荐法会 上宿斋室却荤肉弗御者一月
复 敕中书右丞相汪广洋左丞胡惟庸移书于城
社之神具宣上意俾神达诸冥期以毕集五年春正
月辛酉昧爽 上服皮弁服临奉天殿群臣服朝衣
左右侍尚宝卿梁子忠启 御撰章疏识以 皇帝
之宝 上再拜燎香于炉复再拜 躬视疏巳授礼
部尚书陶凯凯捧从黄道出午门寘龙舆中备法仗
鼓吹导至蒋山天界总持万金及蒋山主僧行容率
僧伽千人持香华出迎万金取疏入大雄殿用梵法
从事白而焚之退阅三藏诸文自辛酉至癸亥止当
癸亥日时加申诸浮屠行祠事巳 上服皮弁服榗
玉圭上殿面大雄氏北向立群臣各衣法服以从和
声郎举麾奏悦佛之乐首曰善世曲 上再拜迎群
臣亦再拜乐再奏昭信曲 上跪进熏芗奠币复再
拜乐三奏延慈曲相以悦佛之舞舞人十其手各有
所执或香或灯或珠玉明水或青莲花冰桃暨名荈
记¶ 第 648a 页
衣食之物势皆低昂应以节 上行初献礼跪进清
净馔史册祝复再拜亚终二献同其所异者不用册
光禄卿徐兴祖进馔乐四奏曰法喜曲五奏曰禅悦
曲舞同三献巳 上还大次群臣退诸浮屠旋绕大
雄氏宝座演梵咒三周以寓攀驻之意初斸山右地
成六十坎漫以垩至是令军卒五百负汤实之汤蒸
气成云诸浮屠速幽爽入浴焚象衣使其更以䌽幢
法乐引至三解脱门门内五十步筑方坛高四尺
上升坛东向坐侍仪使溥博西向跪受 诏而出集
幽爽而戒饬之诏巳引入殿致参佛之礼听法于径
山禅师宗泐受毗尼戒于天竺法师慧日复引而出
命轨范师咒饭摩伽陀斛法食凡四十有九饭巳夜
将半 上复上殿群臣从如初乐六奏遍应曲执事
者撤豆 上再拜群臣同乐七奏妙济曲 上拜送
者再群臣复同乐八奏善成曲 上至望燎位燎巳
上还大次解严群臣趋出濂闻前事一百凄风戒寒
飞雪洒空山川惨澹不辨草木 銮辂一至云开日
明祥光冲融布满寰宇 天颜怿如历陛而升严恭
对越不违咫尺俯伏拜跪穆然无声俨如象驭陟降
在廷诸威神众拱卫围绕下逮冥灵来歆来飨焄蒿
悽怆耸人毛发此皆精诚动乎天地感乎鬼神初不
可以声音笑貌为也肆惟 皇上自灵御以来即诏
礼官稽古定制京师有泰厉之祭王国有国厉之祭
若郡厉邑厉乡厉髅皆有祭其兴哀于无祀之鬼可
谓备矣然 圣虑渊深犹恐未尽幽明之故特徵内
典附以先王之礼确然行之而弗疑岂非仁之至者
乎昔者周文王作灵台掘地得死人之骨王曰更葬
之天下谓文王为贤泽及朽骨而况于人夫骨且
尔矧欲挽其灵明于生道者则我 皇上好生之仁
流衍无际将不间于显幽诚与天地之德同大非言
净馔史册祝复再拜亚终二献同其所异者不用册
光禄卿徐兴祖进馔乐四奏曰法喜曲五奏曰禅悦
曲舞同三献巳 上还大次群臣退诸浮屠旋绕大
雄氏宝座演梵咒三周以寓攀驻之意初斸山右地
成六十坎漫以垩至是令军卒五百负汤实之汤蒸
气成云诸浮屠速幽爽入浴焚象衣使其更以䌽幢
法乐引至三解脱门门内五十步筑方坛高四尺
上升坛东向坐侍仪使溥博西向跪受 诏而出集
幽爽而戒饬之诏巳引入殿致参佛之礼听法于径
山禅师宗泐受毗尼戒于天竺法师慧日复引而出
命轨范师咒饭摩伽陀斛法食凡四十有九饭巳夜
将半 上复上殿群臣从如初乐六奏遍应曲执事
者撤豆 上再拜群臣同乐七奏妙济曲 上拜送
者再群臣复同乐八奏善成曲 上至望燎位燎巳
上还大次解严群臣趋出濂闻前事一百凄风戒寒
飞雪洒空山川惨澹不辨草木 銮辂一至云开日
明祥光冲融布满寰宇 天颜怿如历陛而升严恭
对越不违咫尺俯伏拜跪穆然无声俨如象驭陟降
在廷诸威神众拱卫围绕下逮冥灵来歆来飨焄蒿
悽怆耸人毛发此皆精诚动乎天地感乎鬼神初不
可以声音笑貌为也肆惟 皇上自灵御以来即诏
礼官稽古定制京师有泰厉之祭王国有国厉之祭
若郡厉邑厉乡厉髅皆有祭其兴哀于无祀之鬼可
谓备矣然 圣虑渊深犹恐未尽幽明之故特徵内
典附以先王之礼确然行之而弗疑岂非仁之至者
乎昔者周文王作灵台掘地得死人之骨王曰更葬
之天下谓文王为贤泽及朽骨而况于人夫骨且
尔矧欲挽其灵明于生道者则我 皇上好生之仁
流衍无际将不间于显幽诚与天地之德同大非言
记¶ 第 648b 页
辞之可赞也猗欤盛哉祠部郎中李颜主事张孟兼
蔡秉夷臧哲职专祷祠亲睹胜因谓不可无纪载以
藏名山以扬 圣德于罔极同请濂为之文濂以老
病固辞弗获既为具列行事如右复系以诗曰。
「 皇鉴九有宪天惟仁明幽虽殊锡福则均死视如生屈将使伸一归至和同符大钧(其一)」
「 元纲解纽乱是用作黑祲荡摩白日为薄孰灵匪人流血沱若积尸横纵委沟溢壑(其二)」
「 霜月凄苦凉飔酸嘶茫然四顾精爽何依寒郊无人似闻夜啼铸铁为心宁免涕洟(其三)」
「 惟我圣皇夙受佛记手执金轮继天出治轸念幽潜宵不遑寐爰启灵场豁彼蒙翳(其四)」
「 皇舆载临稽首大雄遥瞻猊座如觌晬容香凝雾黑灯髅星红梵呗震雷鲸音号钟(其五)」
「 鬼宿渡河夜漏将半飙轮羽幢其集如霰神池洁清鲜衣华粲涤尘垢身还清净观(其六)」
「 乃陟秘殿乃觐慈皇闻法去盖受戒思防昔也昏酣棘涂宵行今焉昭朗白昼康庄(其七)」
「 法筵设食厥名为斛化至河沙初因一粟无量香味用实其腹神变无方动皆充足(其八)」
「 鸿恩既广氛盭全消乾坤清夷日月光昭器车瑞协玉烛时调大庭击壤康衢列谣(其九)」
「 惟佛道弘誓拔群滞惟
皇体佛仁德斯被无潜弗灼有生咸遂史臣载文永垂来裔(其十)」
钦录集云洪武五年壬子春即蒋山寺建广荐法
会命四方名德沙门先点校藏经命宗泐撰献佛
乐章既成进呈 御署曲名曰善世曰昭信曰延
慈曰法喜曰禅悦曰遍应曰妙济曰善成凡八章
敕太常谐协歌舞之节用之著为定制四年十一
月二十一日钦奉 圣旨御制广荐佛会榜文命
都省出榜晓谕天下官民士庶人等。
** 跋蒋山法会记后(附)
予既从祠部群贤之请为撰法会记一通自谓颇尽
蔡秉夷臧哲职专祷祠亲睹胜因谓不可无纪载以
藏名山以扬 圣德于罔极同请濂为之文濂以老
病固辞弗获既为具列行事如右复系以诗曰。
「 皇鉴九有宪天惟仁明幽虽殊锡福则均死视如生屈将使伸一归至和同符大钧(其一)」
「 元纲解纽乱是用作黑祲荡摩白日为薄孰灵匪人流血沱若积尸横纵委沟溢壑(其二)」
「 霜月凄苦凉飔酸嘶茫然四顾精爽何依寒郊无人似闻夜啼铸铁为心宁免涕洟(其三)」
「 惟我圣皇夙受佛记手执金轮继天出治轸念幽潜宵不遑寐爰启灵场豁彼蒙翳(其四)」
「 皇舆载临稽首大雄遥瞻猊座如觌晬容香凝雾黑灯髅星红梵呗震雷鲸音号钟(其五)」
「 鬼宿渡河夜漏将半飙轮羽幢其集如霰神池洁清鲜衣华粲涤尘垢身还清净观(其六)」
「 乃陟秘殿乃觐慈皇闻法去盖受戒思防昔也昏酣棘涂宵行今焉昭朗白昼康庄(其七)」
「 法筵设食厥名为斛化至河沙初因一粟无量香味用实其腹神变无方动皆充足(其八)」
「 鸿恩既广氛盭全消乾坤清夷日月光昭器车瑞协玉烛时调大庭击壤康衢列谣(其九)」
「 惟佛道弘誓拔群滞惟
皇体佛仁德斯被无潜弗灼有生咸遂史臣载文永垂来裔(其十)」
钦录集云洪武五年壬子春即蒋山寺建广荐法
会命四方名德沙门先点校藏经命宗泐撰献佛
乐章既成进呈 御署曲名曰善世曰昭信曰延
慈曰法喜曰禅悦曰遍应曰妙济曰善成凡八章
敕太常谐协歌舞之节用之著为定制四年十一
月二十一日钦奉 圣旨御制广荐佛会榜文命
都省出榜晓谕天下官民士庶人等。
** 跋蒋山法会记后(附)
予既从祠部群贤之请为撰法会记一通自谓颇尽
记¶ 第 648c 页
纤微近者蒲庵禅师寄至钟山稿一编其载祥异事
尤悉盖壬子岁正月十三日黎明礼官奉御撰疏文
至钟山俄 法驾临幸云中雨五色子如豆或谓娑
罗子或谓天华坠地之所变十四日大风昼晦雨雪
交作至午忽然开霁 上悦敕近臣于秦淮河然水
灯万枝十五日将晏载事如记言及事毕夜巳过半
上还宫随有佛光五道从东北起贯月烛天良久乃
没巳上三事皆予文所未及蒲庵以高僧被 召与
闻其故目击者宜详而予耳闻者宜略理当然也屡
欲濡毫补入之会文之体制巳定不复重有变更保
宁敏机师请同袍以隶古书成兹卷来徵余题故为
疏其后使览者互见而备文云。
又云
右蒋山广荐佛会记予向为仪曹诸君所请而作一
则铺张帝德之广一则宣扬象教之懿意虽有馀而
文不足以发之丛林之间往往盛传徒增愧赧而巳
苇舟上人留意宗门乐善如不及近来南京亦缮书
一通持归吴中求予题识左方呜呼佛法之流通灵
山付嘱恒在国王大臣读予记者当知王化与真乘
同为悠久犹如天地日月万古而常新猗欤休哉。
又
余既造此记自知笔力衰弱无以发挥 圣皇崇尚
佛乘之深意岂期大方丛林竞相传布殊用悚[一/(ㄠ-ㄙ+人)]而
雪山成上人复索余书一通藏诸箧衍以上人好学
之切不欲固辞之虽然余文固非佳然昭代制作之
盛足以为千万世之法者亦备著于其间后之续僧
史者必当有所择焉。
** 日本瑞龙山重建转法轮藏禅寺记
我佛如来其正法之流通者有三藏焉一曰修多罗
藏二曰阿毗昙藏三曰毗尼藏惟此三藏[谅-小+日][谅-小+日]化导
尤悉盖壬子岁正月十三日黎明礼官奉御撰疏文
至钟山俄 法驾临幸云中雨五色子如豆或谓娑
罗子或谓天华坠地之所变十四日大风昼晦雨雪
交作至午忽然开霁 上悦敕近臣于秦淮河然水
灯万枝十五日将晏载事如记言及事毕夜巳过半
上还宫随有佛光五道从东北起贯月烛天良久乃
没巳上三事皆予文所未及蒲庵以高僧被 召与
闻其故目击者宜详而予耳闻者宜略理当然也屡
欲濡毫补入之会文之体制巳定不复重有变更保
宁敏机师请同袍以隶古书成兹卷来徵余题故为
疏其后使览者互见而备文云。
又云
右蒋山广荐佛会记予向为仪曹诸君所请而作一
则铺张帝德之广一则宣扬象教之懿意虽有馀而
文不足以发之丛林之间往往盛传徒增愧赧而巳
苇舟上人留意宗门乐善如不及近来南京亦缮书
一通持归吴中求予题识左方呜呼佛法之流通灵
山付嘱恒在国王大臣读予记者当知王化与真乘
同为悠久犹如天地日月万古而常新猗欤休哉。
又
余既造此记自知笔力衰弱无以发挥 圣皇崇尚
佛乘之深意岂期大方丛林竞相传布殊用悚[一/(ㄠ-ㄙ+人)]而
雪山成上人复索余书一通藏诸箧衍以上人好学
之切不欲固辞之虽然余文固非佳然昭代制作之
盛足以为千万世之法者亦备著于其间后之续僧
史者必当有所择焉。
** 日本瑞龙山重建转法轮藏禅寺记
我佛如来其正法之流通者有三藏焉一曰修多罗
藏二曰阿毗昙藏三曰毗尼藏惟此三藏[谅-小+日][谅-小+日]化导
记¶ 第 649a 页
使一切有情灭妄趋真诚昏衢之日月苦海之舟航
也琅函玉轴多至五千四百四十八卷众生根钝莫
能融贯善慧大士以方便力造为毗卢宝藏函经其
中一运转间则与受持读诵等无有异摄大千于机
轮所聚功德不可思议由是薄海内外凡有伽蓝者
必设置藏室焉日本沙门文圭介乡友令仪来告予
曰本国平安城北若干里有禅寺曰转法轮藏旧名
宝福废坏巳久无碑碣可徵莫知其何时建立正应
元年肯庵全公从周防法眼藤道圆之请尝就遗址
而一新之而僧本觉及梅林竹春岩[王*今]相继来莅法
席自时厥后风雨震凌又复摧塌弗支白草荒烟刍
荛之迹交道矣贞治三年众以文圭或可以起废力
举主之初寺无正殿唯有藏室一区藏之八楹皆刻
蟠龙作升降之势数著灵异因祀之为护伽蓝神至
应安二年文圭欲建殿于其前忽神降于一比丘曰
我神泉苑善如龙王也伽蓝神来云大藏将倾乃视
之漠如而欲有事于殿功是弃所急而不知务也宜
亟易为之否则我足一摇此地当为湖苟遵吾言改
奉王家神御则国祚佛法皆悠长矣言讫仆地觉而
询之绝无所识知事闻于王王大悦曰余忆幼时乳
母时祷八龙之神事正相符即遣中纳言藤元赐今
额元之行有双白鹭飞翔前导至寺而止人异之未
几王逊位号太上天皇给地若干亩以广寺基文圭
殚厥志虑出衣盂之资简材陶甓使其坚良崇室上
覆机轮下承钜木中贯方格层列经匦栉比绘像精
严神君鬼伯翼卫后先所谓楹上八龙者涂以金泥
鳞爪焜耀角鬣森张阴飙肃然似欲飞动国人聚观
无不庆惬文圭复奉今王之命请赎一大藏经安置
中规制整饬视旧有加焉经始于某年月日讫功
于某年月日縻钱若干贯米若干斛役人若干功大
也琅函玉轴多至五千四百四十八卷众生根钝莫
能融贯善慧大士以方便力造为毗卢宝藏函经其
中一运转间则与受持读诵等无有异摄大千于机
轮所聚功德不可思议由是薄海内外凡有伽蓝者
必设置藏室焉日本沙门文圭介乡友令仪来告予
曰本国平安城北若干里有禅寺曰转法轮藏旧名
宝福废坏巳久无碑碣可徵莫知其何时建立正应
元年肯庵全公从周防法眼藤道圆之请尝就遗址
而一新之而僧本觉及梅林竹春岩[王*今]相继来莅法
席自时厥后风雨震凌又复摧塌弗支白草荒烟刍
荛之迹交道矣贞治三年众以文圭或可以起废力
举主之初寺无正殿唯有藏室一区藏之八楹皆刻
蟠龙作升降之势数著灵异因祀之为护伽蓝神至
应安二年文圭欲建殿于其前忽神降于一比丘曰
我神泉苑善如龙王也伽蓝神来云大藏将倾乃视
之漠如而欲有事于殿功是弃所急而不知务也宜
亟易为之否则我足一摇此地当为湖苟遵吾言改
奉王家神御则国祚佛法皆悠长矣言讫仆地觉而
询之绝无所识知事闻于王王大悦曰余忆幼时乳
母时祷八龙之神事正相符即遣中纳言藤元赐今
额元之行有双白鹭飞翔前导至寺而止人异之未
几王逊位号太上天皇给地若干亩以广寺基文圭
殚厥志虑出衣盂之资简材陶甓使其坚良崇室上
覆机轮下承钜木中贯方格层列经匦栉比绘像精
严神君鬼伯翼卫后先所谓楹上八龙者涂以金泥
鳞爪焜耀角鬣森张阴飙肃然似欲飞动国人聚观
无不庆惬文圭复奉今王之命请赎一大藏经安置
中规制整饬视旧有加焉经始于某年月日讫功
于某年月日縻钱若干贯米若干斛役人若干功大
记¶ 第 649b 页
上既弃群臣文圭别于寺东若干步建盘龙院以奉
神御如神之所言云文圭近受王命出持使节贡方
物于 上国 大明皇帝嘉其远诚宠赉优渥文圭
敢籍是有请于执事愿为文持归勒诸坚玟以示无
极予闻七佛尊经实贮龙宫海藏在昔龙树尊者尝
入其中睹华严经上中下三本因记下本以归西土
是则天龙虽以戒缓在龙种中而其向乘之急得干
华严会上围绕卢舍那佛与闻大乘圆顿之教终非
他族可及经藏所在其能拥护而显灵异也宜哉日
本初无轮藏有之其从兹寺始文圭承国君之命孜
孜弗懈以起废为巳任亦可谓流通大法者巳予既
为记其事且演说藏中真实了义为偈以系之文圭
字廷用笃志禅观善继大林育公之学者也偈曰世
尊大慈父怜悯诸有情自从鹿野苑直至跋提河说
无量妙法普度于人天根虽有利钝随机获饶益弟
子所结集汗牛复充栋善慧施善巧收摄在转轮圆
枢运动间地轴相回旋法王所说法一一皆现前譬
如日月灯能放大光明无非真般若不见有一法似
兹功德聚尽在转移内一转诘习空净如青琉璃二
转加精进直入智慧海三转到彼岸安住涅槃城以
至千百转转转俱一同循环若弗停我轮未尝动此
以何因缘动静无相故瑞龙有精蓝重建毗卢藏中
函贝叶多字如恒河沙沙沙各具佛不翅那由他还
以一佛摄摄尽无复馀大包于无外小则入无内是
谓神通藏万劫终不磨非比有漏因成坏每相仍所
以天龙众在在悉护持有时著灵异雷电倏变幻守
此清净域外道不敢干我持如意轮赞此大乘法告
尔诸佛子昼夜须勤行有悟片言间全体即呈露不
著前后际廓然无圣凡岂惟佛子等龙神亦当听乘
戒二俱急共成无上道。
神御如神之所言云文圭近受王命出持使节贡方
物于 上国 大明皇帝嘉其远诚宠赉优渥文圭
敢籍是有请于执事愿为文持归勒诸坚玟以示无
极予闻七佛尊经实贮龙宫海藏在昔龙树尊者尝
入其中睹华严经上中下三本因记下本以归西土
是则天龙虽以戒缓在龙种中而其向乘之急得干
华严会上围绕卢舍那佛与闻大乘圆顿之教终非
他族可及经藏所在其能拥护而显灵异也宜哉日
本初无轮藏有之其从兹寺始文圭承国君之命孜
孜弗懈以起废为巳任亦可谓流通大法者巳予既
为记其事且演说藏中真实了义为偈以系之文圭
字廷用笃志禅观善继大林育公之学者也偈曰世
尊大慈父怜悯诸有情自从鹿野苑直至跋提河说
无量妙法普度于人天根虽有利钝随机获饶益弟
子所结集汗牛复充栋善慧施善巧收摄在转轮圆
枢运动间地轴相回旋法王所说法一一皆现前譬
如日月灯能放大光明无非真般若不见有一法似
兹功德聚尽在转移内一转诘习空净如青琉璃二
转加精进直入智慧海三转到彼岸安住涅槃城以
至千百转转转俱一同循环若弗停我轮未尝动此
以何因缘动静无相故瑞龙有精蓝重建毗卢藏中
函贝叶多字如恒河沙沙沙各具佛不翅那由他还
以一佛摄摄尽无复馀大包于无外小则入无内是
谓神通藏万劫终不磨非比有漏因成坏每相仍所
以天龙众在在悉护持有时著灵异雷电倏变幻守
此清净域外道不敢干我持如意轮赞此大乘法告
尔诸佛子昼夜须勤行有悟片言间全体即呈露不
著前后际廓然无圣凡岂惟佛子等龙神亦当听乘
戒二俱急共成无上道。
记¶ 第 649c 页
** 四明佛陇禅寺兴修记
沙门行原不远千里踰大江而来京师谒余而言曰
鄞之天童山岑锐绵郁上接空际其支陇蜿蜒南下
争奇竞秀苍翠相缪信为灵僧化士之所窟宅后唐
庄宗时人见有红光烛天谓为浮屠氏祥徵因名其
地为佛陇焉大比丘咸启乐其幽邃可以缚禅自天
童分其徒结庐以居巳而开拓如他伽蓝宋至平元
年赐额曰保安然犹以甲乙为居守至熙宁五年始
釐为十方禅刹主者照珏乃大觉琏公之法嗣黑白
瞻依如水赴壑于是悉撤弊陋而更新之夫以有形
之物终归于坏日就月将渐致颓圯元至正某年住
持文舜重搆释迦宝殿未及完而去二十四年江浙
行省丞相康里公时领宣政院事选天童内记大基
丕禅师主之禅师既至升座说法巳环顾而叹且曰
起废吾之责也四辈其无忧居久之岁丰人和储积
渐充禅师曰可矣亟召匠氏补未完之殿坚致有加
若丈室若演法之堂则因旧而葺之若三解脱门则
新作之以至庑库庖湢之属靡不修治如法复集众
因抟土设像如来中居二弟子旁侍曼殊师利及普
贤大士或骑狮子或乘白象王东西而从护法大神
各执其物梵容生动如欲语者经始于二十五年之
某月落成于 国朝洪武二年之某月惟禅师蚤得
法于左庵良公通外内典梵行清白荐绅之流皆爱
敬之故能于干戈俶扰之中成此胜缘了无难者今
虽迁住补陀洛迦山而犹寤寐不离于佛陇禅师之
功我众安敢忘莫坚匪石愿图文归而镵诸予闻我
佛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盖以众生汩没妄
尘念念迁谢起灭不停过去者始息见在者纷拿未
来者巳续二六时中不知暂舍以此缠缚沈痼出彼
入此犹如车轮回旋无有休止于是兴大悲心为说
记¶ 第 650a 页
三乘十二分教[谅-小+日][谅-小+日]诱掖盖欲众生舍妄趋真以成
正觉像教东渐日新月盛凡方州列邑名区奥壤莫
不有梵宇禅庐以安处其徒众亦欲解佛之言行佛
之行以究夫妙湛圆明之性而巳俗习下衰或藉此
为利养而不知先佛忘形为道之计盍不思之香积
之供五味丰美视日中一食者为何如穹居华寝方
床邃筵视树下一宿者为何如是宜精进策励如上
水舟单篙直进如磨铁杵必欲成针不至于成功不
止可也禅师之缔搆艰勤其意诚出于此圆顶方袍
之士于千而来熙熙而处者尚无负禅师之所望哉
虽然如来出红莲舌轮遍覆大千界中至今演说妙
法大地众生无不得见无不得闻况日照而月临风
驰而雨驶山峙而川流真常之机时时发现无一刻
止息有能于此證入世间名相一时顿忘其与如来
清净法身非同非别回视是刹飞楼涌殿虽居尘世
亦与香水海中华藏世界等无有异予也不敏尽阅
三藏灼见佛言不虚誓以文辞为佛事今因行原之
请略为宣说以记寺之成使其徒知所自励若曰专
纪岁月以告来者嗣葺之则其意末矣。
** 龙游重建證果寺记
我释迦文佛慈悯有情设宏阔胜大之教真应弘愿
罔不沾被故凡日月之所照霜露之所坠皆沐浴至
化出离苦轮得清净行列禦寇书所载不治而不乱
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人无能名者信不
诬矣是故塔庙之所在金碧焜煌照耀无际虽其沦
坏有时或囿乎数曾未几何又皆兴复如初观乎此
者可见大法之流行与天地相为无穷者矣衢之龙
游县东四十五里有證果道场实始于唐贞观初县
人士虞道延捐宅宇为之悉入腴田其中巳而祝发
受具戒为开山第一祖且以的传自号修习禅观誓
正觉像教东渐日新月盛凡方州列邑名区奥壤莫
不有梵宇禅庐以安处其徒众亦欲解佛之言行佛
之行以究夫妙湛圆明之性而巳俗习下衰或藉此
为利养而不知先佛忘形为道之计盍不思之香积
之供五味丰美视日中一食者为何如穹居华寝方
床邃筵视树下一宿者为何如是宜精进策励如上
水舟单篙直进如磨铁杵必欲成针不至于成功不
止可也禅师之缔搆艰勤其意诚出于此圆顶方袍
之士于千而来熙熙而处者尚无负禅师之所望哉
虽然如来出红莲舌轮遍覆大千界中至今演说妙
法大地众生无不得见无不得闻况日照而月临风
驰而雨驶山峙而川流真常之机时时发现无一刻
止息有能于此證入世间名相一时顿忘其与如来
清净法身非同非别回视是刹飞楼涌殿虽居尘世
亦与香水海中华藏世界等无有异予也不敏尽阅
三藏灼见佛言不虚誓以文辞为佛事今因行原之
请略为宣说以记寺之成使其徒知所自励若曰专
纪岁月以告来者嗣葺之则其意末矣。
** 龙游重建證果寺记
我释迦文佛慈悯有情设宏阔胜大之教真应弘愿
罔不沾被故凡日月之所照霜露之所坠皆沐浴至
化出离苦轮得清净行列禦寇书所载不治而不乱
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人无能名者信不
诬矣是故塔庙之所在金碧焜煌照耀无际虽其沦
坏有时或囿乎数曾未几何又皆兴复如初观乎此
者可见大法之流行与天地相为无穷者矣衢之龙
游县东四十五里有證果道场实始于唐贞观初县
人士虞道延捐宅宇为之悉入腴田其中巳而祝发
受具戒为开山第一祖且以的传自号修习禅观誓
记¶ 第 650b 页
不忘于正宗一时龙象闻风坌集称为虞延法师云
唐季之乱变为瓦砾之区在宋之初休堂慧公尝重
兴之至宋季又废无住行公入主法席又从而兴之
逮元季又废今住持静山仁公与其同袍本全周公
谋曰兹寺自法师创建以来甲乙相传克底于今日
不翅七百馀年之久一旦使其堙坠吾侪之耻也盍
相与起其废乎周公忻然诺之各捐私橐之积以为
众倡乃持历走民间民有力者嘉二公之淳悫各施
其所有遂命斲木淘土之工相与从事至正癸卯二
月某甲子新造释迦宝殿殿凡三问演法之堂其数
视殿而嬴其三曰解脱门则数与堂同两序视门而
嬴其二十又五皆次第落成复抟士塑佛菩萨诸像
鍊黄金为纸而饰之洪武丙辰九月某甲子又建藏
经之室一区而悬钟之楼亦焕然一新至于栖僧之
房凡七各设层搆篴堂靡不具足其制度不异巨刹
崇广严丽视昔有加雕甍璇题上凌霄汉彤扉曲砌
下映林谷梵呗互闻钟鱼相答往来观者咸谓当此
像教衰落之时能化灌莽之墟而为无上宝坊非贤
且智者能致是乎莫不踌躇叹咏而去仁公亦自以
缔搆艰勤欲俾后人闻知相与保持于悠久忘其春
秋之高奔走青萝山中徵文以记之余按佛说尊那
经云无尽功德甚深微妙乃有七种而建立精舍实
居第二又按福田经云广师有七德梵天福而兴立
佛图僧房堂阁实居第一呜呼佛言如是世之人往
往斥经营塔庙为有漏因果恒弃之而不务亦何可
哉二公惓惓焉以绍述法师为巳任斯可谓允合契
经之旨者矣虽然楼阁之在世间有成有坏一刹那
顷万变不齐有若吾心所具宝华楼阁先天地而不
知所始后天地而不知所终劫火所不能焚毗岚风
所不能破真如无碍湛寂常存学佛者又当于此而
唐季之乱变为瓦砾之区在宋之初休堂慧公尝重
兴之至宋季又废无住行公入主法席又从而兴之
逮元季又废今住持静山仁公与其同袍本全周公
谋曰兹寺自法师创建以来甲乙相传克底于今日
不翅七百馀年之久一旦使其堙坠吾侪之耻也盍
相与起其废乎周公忻然诺之各捐私橐之积以为
众倡乃持历走民间民有力者嘉二公之淳悫各施
其所有遂命斲木淘土之工相与从事至正癸卯二
月某甲子新造释迦宝殿殿凡三问演法之堂其数
视殿而嬴其三曰解脱门则数与堂同两序视门而
嬴其二十又五皆次第落成复抟士塑佛菩萨诸像
鍊黄金为纸而饰之洪武丙辰九月某甲子又建藏
经之室一区而悬钟之楼亦焕然一新至于栖僧之
房凡七各设层搆篴堂靡不具足其制度不异巨刹
崇广严丽视昔有加雕甍璇题上凌霄汉彤扉曲砌
下映林谷梵呗互闻钟鱼相答往来观者咸谓当此
像教衰落之时能化灌莽之墟而为无上宝坊非贤
且智者能致是乎莫不踌躇叹咏而去仁公亦自以
缔搆艰勤欲俾后人闻知相与保持于悠久忘其春
秋之高奔走青萝山中徵文以记之余按佛说尊那
经云无尽功德甚深微妙乃有七种而建立精舍实
居第二又按福田经云广师有七德梵天福而兴立
佛图僧房堂阁实居第一呜呼佛言如是世之人往
往斥经营塔庙为有漏因果恒弃之而不务亦何可
哉二公惓惓焉以绍述法师为巳任斯可谓允合契
经之旨者矣虽然楼阁之在世间有成有坏一刹那
顷万变不齐有若吾心所具宝华楼阁先天地而不
知所始后天地而不知所终劫火所不能焚毗岚风
所不能破真如无碍湛寂常存学佛者又当于此而
记¶ 第 650c 页
求之庶几精粗不遗理事双尽者巳斯言也非予之
私言也盖尝风诸师云。
** 重建龙兴奥源寺记
龙兴奥源寺在抚之金溪县北一里后枕鹧鸪之冈
前有一峰锐如卓笔上插霄汉而幕阜云关两山对
峙乎西东若驻若驰若起若伏其秀拔殆难名状灵
宫秘宇之所托也固宜唐元和中有大比丘某飞锡
而来徘徊顾瞻缚茅栖止于其中厥后渐成巨刹楼
阁峥嵘钟鱼互答于山光水色间一时龙象固尝盛
矣宋崇宁初芜坏弗治巳而复兴元至正中江右兵
起官署民庐尽罹焚毁寺亦不能以独存金碧之区
倏幻为瓦砾之场荒烟野燐更互明灭使人有悽然
之思东晓大师自幼受经斯地喟然叹曰在我法中
有为无为皆第一义谛起废之任吾可不究心乎其
徒十有一人驩然相之闾右之族亦间有施赀者于
是伐木于林攻石于山徵瓦于陶众工云兴罔敢后
时大师躬程督几忘食寝遂卜厥日以成功告宝殿
中峙邃阁后居旁挟二庑前敞三门以至库庾庖湢
之属罔不就绪复抟土肖佛菩萨暨护法金刚神诸
像梵相严穆见者生敬经始于某月日讫功于某年
月日初刑部司门员外郎王君经三世与大师游凡
大师有所营为皆捐财倡之大师知刑部君与予友
善因请具其事状求予为之记予闻大雄氏说法耆
阇崛有重阁讲堂之壮丽所以奠安其形躯庇覆其
徒众初未闻其露坐于日星风雨之中也世之昧者
弗之察悉诿诸兴造为人天有漏之因伥伥然曰吾
志诸内不骛诸外彼役志于事功者果何为也哉殊
不知般若场中理事无碍内外混融遍覆一切不即
世间不离世间苟徒拘泥而堕断灭之见则违道远
矣今大师耽悦禅味有所證入炽然建立无非佛事
私言也盖尝风诸师云。
** 重建龙兴奥源寺记
龙兴奥源寺在抚之金溪县北一里后枕鹧鸪之冈
前有一峰锐如卓笔上插霄汉而幕阜云关两山对
峙乎西东若驻若驰若起若伏其秀拔殆难名状灵
宫秘宇之所托也固宜唐元和中有大比丘某飞锡
而来徘徊顾瞻缚茅栖止于其中厥后渐成巨刹楼
阁峥嵘钟鱼互答于山光水色间一时龙象固尝盛
矣宋崇宁初芜坏弗治巳而复兴元至正中江右兵
起官署民庐尽罹焚毁寺亦不能以独存金碧之区
倏幻为瓦砾之场荒烟野燐更互明灭使人有悽然
之思东晓大师自幼受经斯地喟然叹曰在我法中
有为无为皆第一义谛起废之任吾可不究心乎其
徒十有一人驩然相之闾右之族亦间有施赀者于
是伐木于林攻石于山徵瓦于陶众工云兴罔敢后
时大师躬程督几忘食寝遂卜厥日以成功告宝殿
中峙邃阁后居旁挟二庑前敞三门以至库庾庖湢
之属罔不就绪复抟土肖佛菩萨暨护法金刚神诸
像梵相严穆见者生敬经始于某月日讫功于某年
月日初刑部司门员外郎王君经三世与大师游凡
大师有所营为皆捐财倡之大师知刑部君与予友
善因请具其事状求予为之记予闻大雄氏说法耆
阇崛有重阁讲堂之壮丽所以奠安其形躯庇覆其
徒众初未闻其露坐于日星风雨之中也世之昧者
弗之察悉诿诸兴造为人天有漏之因伥伥然曰吾
志诸内不骛诸外彼役志于事功者果何为也哉殊
不知般若场中理事无碍内外混融遍覆一切不即
世间不离世间苟徒拘泥而堕断灭之见则违道远
矣今大师耽悦禅味有所證入炽然建立无非佛事
记¶ 第 651a 页
其智识过人殊甚备著其事勒诸坚玟庶可为驰骋
空言者之深戒欤大师名嗣暹字某族王氏东晓其
号也有长材所莅之处废无不起既创安乐院于盖
竹原复重造金禅师塔庵恢其土田巳而庵爇于火
又搆成之及今奥源之役其功为尤伟所谓十有一
人则行真希儆希晏希住希诚法旭法吾法昶法椿
法睿慧澄其学行皆有可称云。
** 杭州天龙寺石佛记
濂自休致以来颇一至杭憩永明慧日峰下天龙寺
与永明相去不五里而近其主僧月舟禅师行满要
濂出游寺乃唐天龙尊者驻锡之地宋乾德三年吴
越王钱氏为建宝坊因名天龙王之女曾刻木作观
音像畀之至今犹存大中祥符元年改额为感业建
炎三年毁于兵元泰定元年择基于寺南一百步仍
重建寺曰天龙焉寺后皆山相传为越王台奇石峭
秀如玛瑙森列从寺西斜迤而上仅三十步小塔出
灌莽中盖藏天龙舍利处又斗折而北入妙庄严境
门又西行六十步平岩幽邃镌成无量寿佛像涂以
黄金累甓为洞户作栏楯护之香华之器咸刻饬像
又刻心经般若系以太平兴国六年左峙石洞尤奇
傍勒饶云斋三字诗一章不能全辨岩前地夷旷月
舟云疑此即寺故基柱础尚在窃按钱氏造寺在太
祖乾德四年至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方纳土上距建
立之时巳一十七年又三年方有刻像未必其初置
寺于此也又东折二十步有慈氏如来暨天亲无著
侍卫七像其庄严一如无量寿又东折三十步又有
宝陀大士像石壁上刻天龙寺光明石六字月舟云
石能夜现光怪故名其庄严一如慈氏三处仍勒佛
号于石以金填之濂既周览徘徊太息顾月舟问其
故月舟云斯事甚异 国朝洪武七年秋七月十又
空言者之深戒欤大师名嗣暹字某族王氏东晓其
号也有长材所莅之处废无不起既创安乐院于盖
竹原复重造金禅师塔庵恢其土田巳而庵爇于火
又搆成之及今奥源之役其功为尤伟所谓十有一
人则行真希儆希晏希住希诚法旭法吾法昶法椿
法睿慧澄其学行皆有可称云。
** 杭州天龙寺石佛记
濂自休致以来颇一至杭憩永明慧日峰下天龙寺
与永明相去不五里而近其主僧月舟禅师行满要
濂出游寺乃唐天龙尊者驻锡之地宋乾德三年吴
越王钱氏为建宝坊因名天龙王之女曾刻木作观
音像畀之至今犹存大中祥符元年改额为感业建
炎三年毁于兵元泰定元年择基于寺南一百步仍
重建寺曰天龙焉寺后皆山相传为越王台奇石峭
秀如玛瑙森列从寺西斜迤而上仅三十步小塔出
灌莽中盖藏天龙舍利处又斗折而北入妙庄严境
门又西行六十步平岩幽邃镌成无量寿佛像涂以
黄金累甓为洞户作栏楯护之香华之器咸刻饬像
又刻心经般若系以太平兴国六年左峙石洞尤奇
傍勒饶云斋三字诗一章不能全辨岩前地夷旷月
舟云疑此即寺故基柱础尚在窃按钱氏造寺在太
祖乾德四年至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方纳土上距建
立之时巳一十七年又三年方有刻像未必其初置
寺于此也又东折二十步有慈氏如来暨天亲无著
侍卫七像其庄严一如无量寿又东折三十步又有
宝陀大士像石壁上刻天龙寺光明石六字月舟云
石能夜现光怪故名其庄严一如慈氏三处仍勒佛
号于石以金填之濂既周览徘徊太息顾月舟问其
故月舟云斯事甚异 国朝洪武七年秋七月十又
记¶ 第 651b 页
一日野燎发延及寺山风挟之为声势光焰射天黑
烟巳罩殿庐行满大惧向木观音像哀号期与殿俱
烬或力解之乃脱三衣祝而焚巳而反风灭火继之
以雨明日行山中藤蔓榛棘尽幻为灰始见石像呈
露或井没尘土间行满惊喜为之剜剔澡涤命工绘
饰严护如此实其年之冬十月也先是有神光起寺
西四十步久而愈明因掘地验之获石观音像舁归
奉之东庑旱潦疵疠禜祷立应由是依归者众寺得
重振逮今五十六春秋矣今诸像毕出似非偶然之
故然寺无一肘之田每乞食以为养而黑白之众几
二千指非徼灵于大雄氏其能致然欤不可无以示
来者明公以文辞为佛事愿为书诸碑仍累甓为室
以障雨风使与石像同为无极不识可乎濂闻佛之
肖像古无有也有之自优填主始东土众生兢则效
之恒聚土以拟梵形或谓土不能悠久复易之以木
又虑木可致朽而更之以石石固坚矣亦难期于无
坏乃因山而凿之庶几与天地同毕大则数十寻小
则六七尺在在有之如来以慈悯之故感其精诚时
变幻景光以歆动之锡釐恤胤无所不至诚难量功
德海也虽然天地亦一物也物必有坏唯本然之佛
超绝万汇而不可以成坏言人具有之而或未能思
故濂之为此记使读者内观知所重在此而不在乎
彼也寺之兴复别自有记非像之所系兹不详书。
** 育王山广利禅寺涂田记
明之广利禅寺名列五山为浙河东一大丛林缁衣
之士执瓶锡而来者动以千计旧虽多土田而沦没
者过半一遇乏食必持钵走民间以乞食为事寺之
长老普济禅师光公既为正其侵彊复谋买田以助
之既赍志而殁其弟子象先舆公恢廓而有为乃慨
然曰先师之志我不可不就也市奉化县腴田若干
烟巳罩殿庐行满大惧向木观音像哀号期与殿俱
烬或力解之乃脱三衣祝而焚巳而反风灭火继之
以雨明日行山中藤蔓榛棘尽幻为灰始见石像呈
露或井没尘土间行满惊喜为之剜剔澡涤命工绘
饰严护如此实其年之冬十月也先是有神光起寺
西四十步久而愈明因掘地验之获石观音像舁归
奉之东庑旱潦疵疠禜祷立应由是依归者众寺得
重振逮今五十六春秋矣今诸像毕出似非偶然之
故然寺无一肘之田每乞食以为养而黑白之众几
二千指非徼灵于大雄氏其能致然欤不可无以示
来者明公以文辞为佛事愿为书诸碑仍累甓为室
以障雨风使与石像同为无极不识可乎濂闻佛之
肖像古无有也有之自优填主始东土众生兢则效
之恒聚土以拟梵形或谓土不能悠久复易之以木
又虑木可致朽而更之以石石固坚矣亦难期于无
坏乃因山而凿之庶几与天地同毕大则数十寻小
则六七尺在在有之如来以慈悯之故感其精诚时
变幻景光以歆动之锡釐恤胤无所不至诚难量功
德海也虽然天地亦一物也物必有坏唯本然之佛
超绝万汇而不可以成坏言人具有之而或未能思
故濂之为此记使读者内观知所重在此而不在乎
彼也寺之兴复别自有记非像之所系兹不详书。
** 育王山广利禅寺涂田记
明之广利禅寺名列五山为浙河东一大丛林缁衣
之士执瓶锡而来者动以千计旧虽多土田而沦没
者过半一遇乏食必持钵走民间以乞食为事寺之
长老普济禅师光公既为正其侵彊复谋买田以助
之既赍志而殁其弟子象先舆公恢廓而有为乃慨
然曰先师之志我不可不就也市奉化县腴田若干
记¶ 第 651c 页
亩有畸钱以缗计者十千九百有畸俾其徒尝输力
于其间者若广融若景𪔇等轮掌其事岁收其入六
百斛荐于寺中以补其不足且建屋三楹间以为储
偫之所爰伐坚石属予为之文而勒步亩乡落之详
于石阴予谓象先之功侈矣固不可以不书然为文
之体因其事而著其理始为得之请借田为喻以励
夫进修之士何如象先曰不亦善乎士之进修则不
昧因果所谓窃攘质鬻之祸不作吾田固有永而不
废矣予因请佛为證结跏敷坐为说偈曰大田在海
滨厥土惟涂泥何物不可艺艺禾乃有成禾根入土
巳当加保卫力涵受乃粪壅耘耔复以时勿使恶草
生若非雨露滋亦不能生成数者既能备时至自然
熟嘉穟累累然遍及郊野中我心有如田诸种靡不
纳青黄与白黑随其所种生菩提譬嘉禾种之即有
秋持戒为保卫忍辱为涵受布施为粪壅精进为耘
耔智慧为雨露禅定道乃成人力一不至田虽号膏
腴蒿莱日夜长雉兔之所藏蛇虺共出没化为荒秽
区欲求一粒粟有不可得者我心倘不治其失亦复
然治心如治田岂不以此故上人最方便市田继先
志食此缁衣众顿免饥火煎食者或感触宁不思前
喻嗜道如嗜食定知颗粒微视如万金重进道功或
怠亦不易消受刻文于贞玟读者知自励更加护持
力常使食轮转。
** 吴门重建幻住禅庵记
姑苏幻住庵者元普应国师中峰和尚本公所建立
也国师既得法于高峰妙公唯恐人知而挽其出世
深自韬晦往游三吴间大德庚子国师年三十又八
尝憩阊门之西麓见松桧蔚然成林问名于居人则
曰此雁荡也国师喜曰永嘉有雁荡山乃应真诺矩
罗示下现之所名与之同其般若之当兴邪吴士陆
于其间者若广融若景𪔇等轮掌其事岁收其入六
百斛荐于寺中以补其不足且建屋三楹间以为储
偫之所爰伐坚石属予为之文而勒步亩乡落之详
于石阴予谓象先之功侈矣固不可以不书然为文
之体因其事而著其理始为得之请借田为喻以励
夫进修之士何如象先曰不亦善乎士之进修则不
昧因果所谓窃攘质鬻之祸不作吾田固有永而不
废矣予因请佛为證结跏敷坐为说偈曰大田在海
滨厥土惟涂泥何物不可艺艺禾乃有成禾根入土
巳当加保卫力涵受乃粪壅耘耔复以时勿使恶草
生若非雨露滋亦不能生成数者既能备时至自然
熟嘉穟累累然遍及郊野中我心有如田诸种靡不
纳青黄与白黑随其所种生菩提譬嘉禾种之即有
秋持戒为保卫忍辱为涵受布施为粪壅精进为耘
耔智慧为雨露禅定道乃成人力一不至田虽号膏
腴蒿莱日夜长雉兔之所藏蛇虺共出没化为荒秽
区欲求一粒粟有不可得者我心倘不治其失亦复
然治心如治田岂不以此故上人最方便市田继先
志食此缁衣众顿免饥火煎食者或感触宁不思前
喻嗜道如嗜食定知颗粒微视如万金重进道功或
怠亦不易消受刻文于贞玟读者知自励更加护持
力常使食轮转。
** 吴门重建幻住禅庵记
姑苏幻住庵者元普应国师中峰和尚本公所建立
也国师既得法于高峰妙公唯恐人知而挽其出世
深自韬晦往游三吴间大德庚子国师年三十又八
尝憩阊门之西麓见松桧蔚然成林问名于居人则
曰此雁荡也国师喜曰永嘉有雁荡山乃应真诺矩
罗示下现之所名与之同其般若之当兴邪吴士陆
记¶ 第 652a 页
德润闻其言遽以地施之国师缚草庵三间以居赵
魏公孟頫为扁之曰栖云国师趺坐其中而问道者
连翩而来至于五百指之多乃创精舍一区僧俗趋
功不三月而就所谓堂房门庑咸具乃请名于国师
国师曰澄澄水镜能现之幻体昭昭影象所现之幻
迹幻与幻尽觉与觉空斯则超悟之极至也吾侪依
此如幻三昧而住宜以幻住名之当是时若南诏之
无照鉴西江之定叟泰荆南之铁印权冀北之指堂
月号为一时麟凤咸集轮下幻住之名藉藉于四方
矣又明年壬寅松江瞿霆发延主天目山大觉正宗
禅寺国师不俟终日避走南徐而向之相从者皆水
流云散唯绝际中玉亭立二师素掌庵政相守于寥
寞之滨自时厥后二师复入寂立之徒湛源止止之
徒用庵照补苴[卸-ㄗ+(少/日/小)]漏而思继承为尤谨元季兵乱一
旦荡为尘埃而不可致诘矣用庵日忧之图为兴建
之计仅四十年皆次第就绪而复国师旧观实 国
朝洪武戊申之春也庭曲之碑久未有刻文会濂
朝京师道过吴中用庵以记为请濂闻国师之道东
行三韩南及六诏西连印度北极龙沙莫不蹑屩担
簦咨决法要然其心未尝自以为足屡却名山而不
居飘荡穷崖孤洲之上诛茅结庐在在以幻住名之
其故何耶盖谓主持宗教必无上大道必夙植福缘
必明智通变具是三者然后可其意诚有所激欲以
身捍大法俾之去浇而还淳也用庵思祖武是绳木
茹涧饮夙夜究明本心其亦可谓无忝于国师孙曾
者乎嗟夫诸法固幻也而住者亦幻也知住者之非
住始知幻而非幻也幻而非幻则如幻三昧在焉虽
然非幻亦幻也是为记。
** 兰溪法海精舍记
义乌伏龙山有大浮屠曰千岩禅师长公以高峰之
魏公孟頫为扁之曰栖云国师趺坐其中而问道者
连翩而来至于五百指之多乃创精舍一区僧俗趋
功不三月而就所谓堂房门庑咸具乃请名于国师
国师曰澄澄水镜能现之幻体昭昭影象所现之幻
迹幻与幻尽觉与觉空斯则超悟之极至也吾侪依
此如幻三昧而住宜以幻住名之当是时若南诏之
无照鉴西江之定叟泰荆南之铁印权冀北之指堂
月号为一时麟凤咸集轮下幻住之名藉藉于四方
矣又明年壬寅松江瞿霆发延主天目山大觉正宗
禅寺国师不俟终日避走南徐而向之相从者皆水
流云散唯绝际中玉亭立二师素掌庵政相守于寥
寞之滨自时厥后二师复入寂立之徒湛源止止之
徒用庵照补苴[卸-ㄗ+(少/日/小)]漏而思继承为尤谨元季兵乱一
旦荡为尘埃而不可致诘矣用庵日忧之图为兴建
之计仅四十年皆次第就绪而复国师旧观实 国
朝洪武戊申之春也庭曲之碑久未有刻文会濂
朝京师道过吴中用庵以记为请濂闻国师之道东
行三韩南及六诏西连印度北极龙沙莫不蹑屩担
簦咨决法要然其心未尝自以为足屡却名山而不
居飘荡穷崖孤洲之上诛茅结庐在在以幻住名之
其故何耶盖谓主持宗教必无上大道必夙植福缘
必明智通变具是三者然后可其意诚有所激欲以
身捍大法俾之去浇而还淳也用庵思祖武是绳木
茹涧饮夙夜究明本心其亦可谓无忝于国师孙曾
者乎嗟夫诸法固幻也而住者亦幻也知住者之非
住始知幻而非幻也幻而非幻则如幻三昧在焉虽
然非幻亦幻也是为记。
** 兰溪法海精舍记
义乌伏龙山有大浮屠曰千岩禅师长公以高峰之
记¶ 第 652b 页
孙中峰之子表树法幢倡明教外别传之旨非惟中
夏学徒海赴云蒸远而龙荒蛮甸弁韩巴僰之人莫
不持芗膜拜咨决疑情而其上首弟子既皆于道有
證各搆兰若分续化机大江南北往往有焉若今有
源师所建法海精舍亦其一也有源名允清金华人
淳熙丞相王鲁公诸孙蚤尝受经石门刚公元至正
辛巳继往千岩座下得度为大僧留神禅观胁不沾
席者十年一旦入室机锋相撑触雹撒飙扬莫穷涯
际千岩欣然颔之乃属其出游闽浙江淮间以求印
可有源所见诸师了不异千岩时退隐故山文彩自
露寻以郡守之聘出世衢之子湖安国禅寺迁信之
王山兴教禅寺百废具兴皆有光于前人 国朝吴
元年丁未飞锡兰溪之龙岩乐其山萦川回风气袭
藏乃叹曰吾知宫宅地形之术盖有年矣察其祥徵
无有弗验者如此灵壤可不开般若之场乎遂即南
洲建法海精舍一区越三载乃成后耸杰阁中峙宝
殿前敞高闳两序众寮映翼左右有源徵予为之记
予年踰七十凡索文者皆峻斥见有源素发垂领道
貌渊雅语言悃愊无华不觉心许之因为敷坐而倡
言曰法界有情种种颠倒执妄为真四大假合如水
上沬聚散无定强指为身六尘缘影如火中燄起灭
弗停坚认为心随因成果堕入诸趣出此入彼类风
转轮大觉圣人起哀怜心广说三乘十二分教使其
照知本来真心广大灵智无物不含无理弗摄心佛
众生三无差别本来真心圆满空寂周遍百界不动
纤尘惟寂智用合三为一人能有所悟入始能了空
障执直超无上菩提然非因像生敬因敬生悟思求
脱离如无舟筏欲济大河无有是处古之导师方便
设化广辟精庐为之栖止严事像变为之瞻视洁清
香华为之供养皆使其革妄趍真了此身心而巳今
夏学徒海赴云蒸远而龙荒蛮甸弁韩巴僰之人莫
不持芗膜拜咨决疑情而其上首弟子既皆于道有
證各搆兰若分续化机大江南北往往有焉若今有
源师所建法海精舍亦其一也有源名允清金华人
淳熙丞相王鲁公诸孙蚤尝受经石门刚公元至正
辛巳继往千岩座下得度为大僧留神禅观胁不沾
席者十年一旦入室机锋相撑触雹撒飙扬莫穷涯
际千岩欣然颔之乃属其出游闽浙江淮间以求印
可有源所见诸师了不异千岩时退隐故山文彩自
露寻以郡守之聘出世衢之子湖安国禅寺迁信之
王山兴教禅寺百废具兴皆有光于前人 国朝吴
元年丁未飞锡兰溪之龙岩乐其山萦川回风气袭
藏乃叹曰吾知宫宅地形之术盖有年矣察其祥徵
无有弗验者如此灵壤可不开般若之场乎遂即南
洲建法海精舍一区越三载乃成后耸杰阁中峙宝
殿前敞高闳两序众寮映翼左右有源徵予为之记
予年踰七十凡索文者皆峻斥见有源素发垂领道
貌渊雅语言悃愊无华不觉心许之因为敷坐而倡
言曰法界有情种种颠倒执妄为真四大假合如水
上沬聚散无定强指为身六尘缘影如火中燄起灭
弗停坚认为心随因成果堕入诸趣出此入彼类风
转轮大觉圣人起哀怜心广说三乘十二分教使其
照知本来真心广大灵智无物不含无理弗摄心佛
众生三无差别本来真心圆满空寂周遍百界不动
纤尘惟寂智用合三为一人能有所悟入始能了空
障执直超无上菩提然非因像生敬因敬生悟思求
脱离如无舟筏欲济大河无有是处古之导师方便
设化广辟精庐为之栖止严事像变为之瞻视洁清
香华为之供养皆使其革妄趍真了此身心而巳今
记¶ 第 652c 页
有源灼见于斯取则前古鞠明究曛孜孜弗懈亦可
谓度越人人者矣虽然此实人天小果之因耳或具
大乘器者来游来止当知万法本空一尘不立大光
普照涉入无碍无佛道可悟无众生可度洪纤高下
草木走飞色色形形纷纭舛错皆吾一实境界楼观
云乎哉修證云乎哉呜呼教外别传之道广矣大矣
又当从此而参之精舍之建其用钱僦工动以千百
计兹不详书而独举身心之要为言者财轻而法重
也。
** 仁和圆应庵记
杭之仁和去城东五里所有浮屠庵曰圆应乃雪庵
禅师之所筑也其地当元季为战斗之区莽无居人
及归职方而后遗民稍集往往好勇嗜利屠羊豕以
成肆师恻然悯之托钵行化有褚道真与金芗者首
迎礼之先是道真之家人梦异僧至其庐倡偈为赠
及见师容貌服饰俨然与梦中不殊道真即言之于
众翕然从化遂与芗日乞食馈师且请于右族胡国
材其建精舍一区叶氏妇闻之捐地为基以尺计者
纵袤若干横延若干于是道真因之鸠工前敞修门
中峙佛殿后耸堂宇翼以两庑而外则垣墉四周庀
事于洪武甲寅春二月甲子至秋七月某甲子遽讫
功焉屋以间计者二十粟以斛计者一百工以日计
者五百师欲垂示后人乃不远千里介予学子童徽
来请记予窃疑之当兵戈始息创残犹未起何暇从
事于佛乎纵师言之而畴将听之徽曰不然师之事
则有异于人者师本辨章宝宝公之子生有异徵年
十五慨然慕道思以善法度人往依帝师法子朵儿
班大师薙落为僧遂杖锡南游遍参闽浙诸尊宿得
法于伏龙山千岩长公去栖越之范蠡岩岩有虎一
夕避去师初不知书静定之久发为颂赞自然与道
谓度越人人者矣虽然此实人天小果之因耳或具
大乘器者来游来止当知万法本空一尘不立大光
普照涉入无碍无佛道可悟无众生可度洪纤高下
草木走飞色色形形纷纭舛错皆吾一实境界楼观
云乎哉修證云乎哉呜呼教外别传之道广矣大矣
又当从此而参之精舍之建其用钱僦工动以千百
计兹不详书而独举身心之要为言者财轻而法重
也。
** 仁和圆应庵记
杭之仁和去城东五里所有浮屠庵曰圆应乃雪庵
禅师之所筑也其地当元季为战斗之区莽无居人
及归职方而后遗民稍集往往好勇嗜利屠羊豕以
成肆师恻然悯之托钵行化有褚道真与金芗者首
迎礼之先是道真之家人梦异僧至其庐倡偈为赠
及见师容貌服饰俨然与梦中不殊道真即言之于
众翕然从化遂与芗日乞食馈师且请于右族胡国
材其建精舍一区叶氏妇闻之捐地为基以尺计者
纵袤若干横延若干于是道真因之鸠工前敞修门
中峙佛殿后耸堂宇翼以两庑而外则垣墉四周庀
事于洪武甲寅春二月甲子至秋七月某甲子遽讫
功焉屋以间计者二十粟以斛计者一百工以日计
者五百师欲垂示后人乃不远千里介予学子童徽
来请记予窃疑之当兵戈始息创残犹未起何暇从
事于佛乎纵师言之而畴将听之徽曰不然师之事
则有异于人者师本辨章宝宝公之子生有异徵年
十五慨然慕道思以善法度人往依帝师法子朵儿
班大师薙落为僧遂杖锡南游遍参闽浙诸尊宿得
法于伏龙山千岩长公去栖越之范蠡岩岩有虎一
夕避去师初不知书静定之久发为颂赞自然与道
记¶ 第 653a 页
合以是之故人愈趋之而庵成无难者予因叹曰人
苦无志耳果能以善导人而人孰不化之岂惟浮屠
氏哉然而浮屠氏以庄严楼阁为有为纵有福报亦
人天小果耳其中必有无为之道存所谓无为之道
者无小无大无内无外无成无坏无欠无馀不为诸
佛而有所增不为凡夫而有所减渊默不言而声如
怒霆凝定未起而身遍沙界是则所谓圆应者也一
庵云乎哉惟师能契事理之不二者必知予言为有
据徽归尚以是语之师旧名孛罗帖木儿今改可传
字无授高昌人雪庵乃其徒所号盖尊之也。
** 浦阳栖静精舍记
浦江县东十五里其地曰花山地势夷旷宜学佛者
居之元至正巳亥同县净住院沙门明叟昌公与其
弟子无闻聪公卓锡于兹昼夜以禅寂为务庚子建
演法堂成辛丑佛阁成壬寅大佛宝殿成三门两序
庖库像设以次咸具皆二公之缔搆而诸徒智观如
玢处仁行满竭力佐佑始克告完于是置山林田园
各若干亩用给薪米之费定为成规使甲乙相传戒
勿血食醪饮违佛大禁鸡鸣而起日入而息爇香梵
呗以祝釐报 上不敢怠遑昌公遂名之曰栖静精
舍云初千岩禅师长公说法义乌伏龙山昌公实往
咨叩禅师悯其求道恳切示以禅要昌公遵行甚力
逮夫功至心空一旦无疾辞众而说偈云生本非生
灭亦无灭撒手便行虚空片月说巳端坐而逝时
国朝洪武丙辰十月三日也昌公既顺寂聪公继之
弗懈益虔深惧来者不知植业之艰勤来徵予文为
记俾嗣葺之以致悠久予游宦南京二十年今始纳
禄而归州里之事皆若无闻之每见白麟溪隐者郑
源谈昌公之制行甚峻而左溪曰师亦备道聪公护
戒绝谨因不让而为之言曰佛之妙法如芬陀利华
苦无志耳果能以善导人而人孰不化之岂惟浮屠
氏哉然而浮屠氏以庄严楼阁为有为纵有福报亦
人天小果耳其中必有无为之道存所谓无为之道
者无小无大无内无外无成无坏无欠无馀不为诸
佛而有所增不为凡夫而有所减渊默不言而声如
怒霆凝定未起而身遍沙界是则所谓圆应者也一
庵云乎哉惟师能契事理之不二者必知予言为有
据徽归尚以是语之师旧名孛罗帖木儿今改可传
字无授高昌人雪庵乃其徒所号盖尊之也。
** 浦阳栖静精舍记
浦江县东十五里其地曰花山地势夷旷宜学佛者
居之元至正巳亥同县净住院沙门明叟昌公与其
弟子无闻聪公卓锡于兹昼夜以禅寂为务庚子建
演法堂成辛丑佛阁成壬寅大佛宝殿成三门两序
庖库像设以次咸具皆二公之缔搆而诸徒智观如
玢处仁行满竭力佐佑始克告完于是置山林田园
各若干亩用给薪米之费定为成规使甲乙相传戒
勿血食醪饮违佛大禁鸡鸣而起日入而息爇香梵
呗以祝釐报 上不敢怠遑昌公遂名之曰栖静精
舍云初千岩禅师长公说法义乌伏龙山昌公实往
咨叩禅师悯其求道恳切示以禅要昌公遵行甚力
逮夫功至心空一旦无疾辞众而说偈云生本非生
灭亦无灭撒手便行虚空片月说巳端坐而逝时
国朝洪武丙辰十月三日也昌公既顺寂聪公继之
弗懈益虔深惧来者不知植业之艰勤来徵予文为
记俾嗣葺之以致悠久予游宦南京二十年今始纳
禄而归州里之事皆若无闻之每见白麟溪隐者郑
源谈昌公之制行甚峻而左溪曰师亦备道聪公护
戒绝谨因不让而为之言曰佛之妙法如芬陀利华
记¶ 第 653b 页
虽生于水不著于水清净自然无所染污故契经有
云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所以然者
盖恐堕于有漏之因也然而根有胜劣功有偏圆未
可一轨齐之初机之士必假法像以摄粗执积久驯
熟至于心法两忘始为得之不宜遽谓崇建塔庙之
为非也从有漏以至无漏法门次第岂不粲然可徵
者乎昌公之建立于初栖禅静寂洞彻心源谈笑去
来曾无留碍此又非明效大验乎嗣守之者宜鉴昌
公之所證毋废其旧规毋隳其成事缺则补而葺之
弊则更而新之庶几不坠前人之志可以入菩提之
门而超烦恼之海矣乎昔我大雄世尊以圣贤天人
修行住处付嘱星宿天龙药又大鬼神等分布守护
故凡佛刹之所营创幽明之际必有尸之者矣岂曰
偶然之故哉不惟僧伽之徒当继承惟谨世之宰官
及贤士大夫多宝长者亦思因果之不昧相与护持
之使其永勿坏可也是为记。
** 浦阳善应精舍记(大德十一年)
我大雄氏说法度生凡其住处众所依止以是因缘
成大兰若象教东渐遂建道场涌殿飞楼在在而是
其中亦有折一茎草插标立坛作佛事者小大虽殊
及其籍是明自心性如指指月指有短长因指见月
了无有异浦阳山中有一沙门号曰景岑发大弘愿
自无始劫以迄干今或神或天或阿须伦泥黎旁生
拜诸鬼趣随业所感轮转不息所以者何为贪欲故
贪故不舍不舍故有我今思惟咸悉弃去搆为梵居
见者闻者皆大欢喜输田荐贝奔走承事大德乙巳
迨干丁未凡三暑寒以溃于成殿庭靓饬门庑峻整
中像大士踏宝莲花真珠璎珞微妙庄严旁绘天王
暨龙神众各执器械呵护正法虽悍男子叫呶堕突
众怖畏者来入是室俛首作礼五体投地比诸道场
云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所以然者
盖恐堕于有漏之因也然而根有胜劣功有偏圆未
可一轨齐之初机之士必假法像以摄粗执积久驯
熟至于心法两忘始为得之不宜遽谓崇建塔庙之
为非也从有漏以至无漏法门次第岂不粲然可徵
者乎昌公之建立于初栖禅静寂洞彻心源谈笑去
来曾无留碍此又非明效大验乎嗣守之者宜鉴昌
公之所證毋废其旧规毋隳其成事缺则补而葺之
弊则更而新之庶几不坠前人之志可以入菩提之
门而超烦恼之海矣乎昔我大雄世尊以圣贤天人
修行住处付嘱星宿天龙药又大鬼神等分布守护
故凡佛刹之所营创幽明之际必有尸之者矣岂曰
偶然之故哉不惟僧伽之徒当继承惟谨世之宰官
及贤士大夫多宝长者亦思因果之不昧相与护持
之使其永勿坏可也是为记。
** 浦阳善应精舍记(大德十一年)
我大雄氏说法度生凡其住处众所依止以是因缘
成大兰若象教东渐遂建道场涌殿飞楼在在而是
其中亦有折一茎草插标立坛作佛事者小大虽殊
及其籍是明自心性如指指月指有短长因指见月
了无有异浦阳山中有一沙门号曰景岑发大弘愿
自无始劫以迄干今或神或天或阿须伦泥黎旁生
拜诸鬼趣随业所感轮转不息所以者何为贪欲故
贪故不舍不舍故有我今思惟咸悉弃去搆为梵居
见者闻者皆大欢喜输田荐贝奔走承事大德乙巳
迨干丁未凡三暑寒以溃于成殿庭靓饬门庑峻整
中像大士踏宝莲花真珠璎珞微妙庄严旁绘天王
暨龙神众各执器械呵护正法虽悍男子叫呶堕突
众怖畏者来入是室俛首作礼五体投地比诸道场
记¶ 第 653c 页
与折草者无小无大同一应感我闻如来真实境界
无佛菩萨亦无众生凡所有者皆是空假如摩尼珠
日光所照五色灿烂谓生于珠非日则隐谓出于日
光因珠见毕竟二者和合而成根尘互入亦复如是
真如妙性本自空寂一物则无况兹室庐尽涉虚幻
有无之相在刹那顷岂若心境两舍不有寂用常如
然后出世布大法云震大法雷澍大法雨俾诸根茎
悉获沾润是则无真如来遗教若乃执著有漏因果
被伽黎衣作尘劳事如蝜蝂者愈重愈困要求解脱
无有是处我今复欲广宣此义而说偈言我观自身
相四大所假合自顶下至踵种种非真实一旦四大
离我复在何处我身且不有何况身外物纵彼金银
宝珊瑚及琥珀玻璃玛瑙等聚如须弥山于巳不相
涉众生苦愚痴执著以为命求之不惮远或入钜山
中逢著诸猛兽或泛大洋海黑风飘船舫流入罗刹
国躯命不能保此以何因缘盖为贪欲故由贪渐滋
蔓业障永不净我今建梵居皈依大悲父幡盖及床
座一一尽庄严籍是像教力欲舍诸所有所有既空
故空空亦无有譬如大圆镜中放无量光不去亦不
来不内亦不外如如屹不动随物悉现形苟涉世间
相执此有漏因何以能出离汝等比丘众当识我所
说于一刹那间悟此无上道。
** 金华安化院记
金华安化院在县东二十里旧号安国宋治平二年
更今名嵩头陀法师所立道场稽诸传记法师名达
摩西域人梁天监十七年自金陵携铁鱼磬来鸟伤
之香山寻于龙腋置寺普通元年南行经余山江水
大溢法师张盖水中乱流而济至稽亭塘发善慧大
士神迹创伽蓝于来山巳而西入金华建龙盘寺以
及今院后入灭于龙丘资政殿学士洪文安公作郡
无佛菩萨亦无众生凡所有者皆是空假如摩尼珠
日光所照五色灿烂谓生于珠非日则隐谓出于日
光因珠见毕竟二者和合而成根尘互入亦复如是
真如妙性本自空寂一物则无况兹室庐尽涉虚幻
有无之相在刹那顷岂若心境两舍不有寂用常如
然后出世布大法云震大法雷澍大法雨俾诸根茎
悉获沾润是则无真如来遗教若乃执著有漏因果
被伽黎衣作尘劳事如蝜蝂者愈重愈困要求解脱
无有是处我今复欲广宣此义而说偈言我观自身
相四大所假合自顶下至踵种种非真实一旦四大
离我复在何处我身且不有何况身外物纵彼金银
宝珊瑚及琥珀玻璃玛瑙等聚如须弥山于巳不相
涉众生苦愚痴执著以为命求之不惮远或入钜山
中逢著诸猛兽或泛大洋海黑风飘船舫流入罗刹
国躯命不能保此以何因缘盖为贪欲故由贪渐滋
蔓业障永不净我今建梵居皈依大悲父幡盖及床
座一一尽庄严籍是像教力欲舍诸所有所有既空
故空空亦无有譬如大圆镜中放无量光不去亦不
来不内亦不外如如屹不动随物悉现形苟涉世间
相执此有漏因何以能出离汝等比丘众当识我所
说于一刹那间悟此无上道。
** 金华安化院记
金华安化院在县东二十里旧号安国宋治平二年
更今名嵩头陀法师所立道场稽诸传记法师名达
摩西域人梁天监十七年自金陵携铁鱼磬来鸟伤
之香山寻于龙腋置寺普通元年南行经余山江水
大溢法师张盖水中乱流而济至稽亭塘发善慧大
士神迹创伽蓝于来山巳而西入金华建龙盘寺以
及今院后入灭于龙丘资政殿学士洪文安公作郡
记¶ 第 654a 页
志时既失于蒐辑不载院之缘起而复谓法师以吴
赤乌二年实建龙盘夫赤乌二年系巳未岁天监十
七年则戊戌也凡历二百八十年当是时法师之齿
又不知其几矣何其寿耶他不足徵者盖可知巳院
既多历年所其佛菩萨护法天神诸像乃唐贞观元
年所雕宋庆历三年重加藻绘 国朝洪武十年冬
十月郡之善士唐良胡贞及比丘宣政各饰其一悉
涂以黄金良又劝聚郡力以毕其馀其释迦宝殿旧
搆于宋淳熙三年岁久弊坏元至正十七年冬十二
月住持元厚新之其潮音堂至正四年冬十二月主
僧宗旨作之其七佛殿建于太定三年秋七月三解
脱门造于至正元年秋九月皆住山祖良成之其两
庑仍宋德祐元年之旧库院复营于元延祐元年冬
十一月则诸僧捐资之所致也精进沙门弥坚今巳
甲乙嗣补其处念院故无碑碣不询谋于众命其徒
永琇齐贤诣青萝山中徵文以为记濂闻之西域之
僧来中夏者自摄摩腾竺法兰之后代不绝人往往
以宣译教相建置梵宇为急如法师者亦其一人也
菩提达摩之来在普通二年正与法师同时虽曰绝
去文字以矫末流之弊而其理行贰人固兼取籍教
悟宗之言奈何后世岐而二之禅则直究心源以文
句为支离教则循序进修以观空为虚妄互相訾嗷
去道逾远然以密意言之依性说相非息妄修心者
乎破相显性非泯绝无寄者乎以显示言之真心即
性非显明心性者乎轨辙虽若稍殊究其归极则一
而巳奈何后世岐而二之此濂之于法师不能无所
感也斯院乃法师肇立历代嗣守遗绪随成至保雕
像于七百馀年之久外籍胜因内修觉观理事双至
不即不离其于达摩氏之道固未始有异也呜呼希
矣是尚可与俗人言哉濂尝过院中见二豫章围可
赤乌二年实建龙盘夫赤乌二年系巳未岁天监十
七年则戊戌也凡历二百八十年当是时法师之齿
又不知其几矣何其寿耶他不足徵者盖可知巳院
既多历年所其佛菩萨护法天神诸像乃唐贞观元
年所雕宋庆历三年重加藻绘 国朝洪武十年冬
十月郡之善士唐良胡贞及比丘宣政各饰其一悉
涂以黄金良又劝聚郡力以毕其馀其释迦宝殿旧
搆于宋淳熙三年岁久弊坏元至正十七年冬十二
月住持元厚新之其潮音堂至正四年冬十二月主
僧宗旨作之其七佛殿建于太定三年秋七月三解
脱门造于至正元年秋九月皆住山祖良成之其两
庑仍宋德祐元年之旧库院复营于元延祐元年冬
十一月则诸僧捐资之所致也精进沙门弥坚今巳
甲乙嗣补其处念院故无碑碣不询谋于众命其徒
永琇齐贤诣青萝山中徵文以为记濂闻之西域之
僧来中夏者自摄摩腾竺法兰之后代不绝人往往
以宣译教相建置梵宇为急如法师者亦其一人也
菩提达摩之来在普通二年正与法师同时虽曰绝
去文字以矫末流之弊而其理行贰人固兼取籍教
悟宗之言奈何后世岐而二之禅则直究心源以文
句为支离教则循序进修以观空为虚妄互相訾嗷
去道逾远然以密意言之依性说相非息妄修心者
乎破相显性非泯绝无寄者乎以显示言之真心即
性非显明心性者乎轨辙虽若稍殊究其归极则一
而巳奈何后世岐而二之此濂之于法师不能无所
感也斯院乃法师肇立历代嗣守遗绪随成至保雕
像于七百馀年之久外籍胜因内修觉观理事双至
不即不离其于达摩氏之道固未始有异也呜呼希
矣是尚可与俗人言哉濂尝过院中见二豫章围可
记¶ 第 654b 页
十五尺许郁郁然如车盖屹立于门气象森邃不问
知其为古招提矧居是者多乐善好施而永琇等又
颇注意禅教不敢堕于一偏有足嘉者故勉从其请
而发吾之所感授之以文非惟补郡志之阙缁素读
之必有蹶然而兴起者。
** 金华清隐禅林记
清隐禅林在婺城西三里所禅林而谓之清隐者何
昔者郡人士刘主簿峤尝隐居于此峤字子渊事亲
极孝家虽贫力学聚徒以养非道义锱铢不取荜门
土铏怡愉如也老干场屋一试吏而止风节行义翕
然为邦人所称说斋先生唐公仲友父子王庄敏公
师心尤敬慕之宋淳熙初文阁侍制南涧韩公元吉
来守婺访主簿君于隐所爱其林壑幽清而汲甚远
为凿井竹间名之曰君子泉泉至今犹存后一百七
十馀年为元之至正壬辰有大比丘兰室馨公既得
法于千岩长禅师乃与同袍古道猷公飞锡而来欲
建禅林说法度生于是月溪寿公闻二师之贤诣前
作礼亟捐兹地以为之基而里中乐善者曰章寿之
倡众聚赀为建殿宇及雕饰诸佛尊像巳而栖僧之
堂会食之所与夫门庑庖库诸室次第告完皆二师
同心化导之所致而名之曰清隐者盖不忘其故云
当是时五山十刹钟鱼绝响游方之士至无憩足之
所君子为之慨焉永叹惟禅林僻处斗隅往来者憧
憧弗绝靡所不容多或一二千指皆使其忘行役之
劳饮香积之味是诚何理哉盖二师以诚感人以勤
率物故施者川至而日用不匮也予闻佛说毗奈耶
律云父母于子有大劳苦护持长养资以乳哺假使
一肩持父一肩持母亦未足报父母恩由是观之大
雄氏言孝盖与吾儒不异夫名区胜地世岂无之二
师不彼即而来卓锡于兹诚欲表主簿君之高风而
知其为古招提矧居是者多乐善好施而永琇等又
颇注意禅教不敢堕于一偏有足嘉者故勉从其请
而发吾之所感授之以文非惟补郡志之阙缁素读
之必有蹶然而兴起者。
** 金华清隐禅林记
清隐禅林在婺城西三里所禅林而谓之清隐者何
昔者郡人士刘主簿峤尝隐居于此峤字子渊事亲
极孝家虽贫力学聚徒以养非道义锱铢不取荜门
土铏怡愉如也老干场屋一试吏而止风节行义翕
然为邦人所称说斋先生唐公仲友父子王庄敏公
师心尤敬慕之宋淳熙初文阁侍制南涧韩公元吉
来守婺访主簿君于隐所爱其林壑幽清而汲甚远
为凿井竹间名之曰君子泉泉至今犹存后一百七
十馀年为元之至正壬辰有大比丘兰室馨公既得
法于千岩长禅师乃与同袍古道猷公飞锡而来欲
建禅林说法度生于是月溪寿公闻二师之贤诣前
作礼亟捐兹地以为之基而里中乐善者曰章寿之
倡众聚赀为建殿宇及雕饰诸佛尊像巳而栖僧之
堂会食之所与夫门庑庖库诸室次第告完皆二师
同心化导之所致而名之曰清隐者盖不忘其故云
当是时五山十刹钟鱼绝响游方之士至无憩足之
所君子为之慨焉永叹惟禅林僻处斗隅往来者憧
憧弗绝靡所不容多或一二千指皆使其忘行役之
劳饮香积之味是诚何理哉盖二师以诚感人以勤
率物故施者川至而日用不匮也予闻佛说毗奈耶
律云父母于子有大劳苦护持长养资以乳哺假使
一肩持父一肩持母亦未足报父母恩由是观之大
雄氏言孝盖与吾儒不异夫名区胜地世岂无之二
师不彼即而来卓锡于兹诚欲表主簿君之高风而
记¶ 第 654c 页
以孝道化度众生庶几弗悖如来说律之本旨也呜
呼贤哉圆顶方袍之士入斯林者谈空说有之馀尚
思感发奋励有以念其亲可也兰室既巳示寂古道
今主持其事坚苦清峻为四众所倾慕云。
** 金华永宁禅庵记
金华县东五十五里有一土阜延袤数里馀曰罗汉
山先是宋元丰间里之善士郑君克允与其弟克明
于其地冶铁铸阿罗汉像五百一十有八山因是而
得名像今犹在西岩石佛寺克允则资政殿学士郑
忠悯公刚中之太曾父也二百馀年之后有杨氏子
名允真者居于山侧与其室人王氏本净尊礼大雄
氏之道同往乌伤伏龙山谒千岩禅师入室弟子兰
室馨公受大乘三聚净戒凝神入空以缚禅为事一
夕梦异僧若来自西域者告曰汝宜于罗汉山建永
宁庵以修学禅定觉而异之即其地经行见其坡陀
演迤气象夷旷遂欣然入念虑铢积寸累搆佛庐三
楹间中塑观音大士华冠璎珞宝相殊胜时则至正
戊戌之春也乐善之徒捐山若园五十亩奉之允真
手植青松蔚乎成林而库楼西庑俱先后就绪诸什
器百需之物亦莫不备给持瓶锡而来过者日暮涂
远一时一憩神灵之区应真之所示现夫岂偶然必
有龙鬼昼夜护持使般若之种孽芽其间亦其势使
焉允真欲为久图请予文勒石俾世世择异姓有善
行者主之而杨氏之族人不与也予闻神所必至也
罗汉之山昔尝产铁郑君兄弟命金工鼓铸诸像像
成而铁巳竭协气充牣祥光未散禅庵之建实符嘉
应宜乎允真之成此不难也然而造者不难而继者
为难嗣主其席者尚思允真之劳勚一椽片瓦视之
不翅宝璐庶几绳绳相传至永久而弗坠苟或不然
则夫冥报之惨具诸载籍予何忍言之读斯文者尚
呼贤哉圆顶方袍之士入斯林者谈空说有之馀尚
思感发奋励有以念其亲可也兰室既巳示寂古道
今主持其事坚苦清峻为四众所倾慕云。
** 金华永宁禅庵记
金华县东五十五里有一土阜延袤数里馀曰罗汉
山先是宋元丰间里之善士郑君克允与其弟克明
于其地冶铁铸阿罗汉像五百一十有八山因是而
得名像今犹在西岩石佛寺克允则资政殿学士郑
忠悯公刚中之太曾父也二百馀年之后有杨氏子
名允真者居于山侧与其室人王氏本净尊礼大雄
氏之道同往乌伤伏龙山谒千岩禅师入室弟子兰
室馨公受大乘三聚净戒凝神入空以缚禅为事一
夕梦异僧若来自西域者告曰汝宜于罗汉山建永
宁庵以修学禅定觉而异之即其地经行见其坡陀
演迤气象夷旷遂欣然入念虑铢积寸累搆佛庐三
楹间中塑观音大士华冠璎珞宝相殊胜时则至正
戊戌之春也乐善之徒捐山若园五十亩奉之允真
手植青松蔚乎成林而库楼西庑俱先后就绪诸什
器百需之物亦莫不备给持瓶锡而来过者日暮涂
远一时一憩神灵之区应真之所示现夫岂偶然必
有龙鬼昼夜护持使般若之种孽芽其间亦其势使
焉允真欲为久图请予文勒石俾世世择异姓有善
行者主之而杨氏之族人不与也予闻神所必至也
罗汉之山昔尝产铁郑君兄弟命金工鼓铸诸像像
成而铁巳竭协气充牣祥光未散禅庵之建实符嘉
应宜乎允真之成此不难也然而造者不难而继者
为难嗣主其席者尚思允真之劳勚一椽片瓦视之
不翅宝璐庶几绳绳相传至永久而弗坠苟或不然
则夫冥报之惨具诸载籍予何忍言之读斯文者尚
记¶ 第 655a 页
知所自警哉允真字无识敦实而无为最为近道父
曰天祐母姓金氏云。
** 宝盖山实际禅居记
衢之龙游县北三十五里有山曰宝盖川媚山明而
林樾郁苍俨与灵区奥壤相埒然僻处下邑无有启
其閟者初卢江有沙门良亮冶父山实际禅寺无用
聪公之弟子也沙门年既壮出游丛林历叩诸师久
未能證入闻千岩禅师长公说法于婺之义乌伏龙
山亟往见之禅师普应国师本公之嫡子门庭浩荡
俊衲云拥见沙门为人诚悫可与进修时加警策之
巳而命司藏钥使日阅经律论玄文久之升居第一
座禅师间谓沙门曰如如真性迥出根尘祥光发现
照烛乾坤非有绝念之深功不能超出死生而入常
寂之场子盍缚茅于重山密林而究明之乎沙门跃
然以喜即日下山选地以居之至正丁酉春行至今
所俯仰四顾有以惬其志遂驻锡焉遐迩向慕奔趋
恐后富者捐资贫者效力伐石于岩抡材于林梓人
运斤獶夫荐圬不戒而集犹务其私仅四三年功即
就绪法堂三楹间成未几释迦殿又成其楹间如法
堂之数中设三世如来之像左右翼以天王皆用黄
金涂之兼之床座华幡及凡供具清净严肃观者起
敬库院僧室之在东西又如佛殿之数两庑揆之则
溢其五别敞小门楼以为出入之地径术曲折而莲
花池品列于前四围有水环之盖一仿伽蓝之制沙
门因出实际遂以名其禅居云惟大觉世尊其道所
被甚广无与比伦人徒见中国九州能严奉之殊不
知西南之诸国如呵罗单于陀利之属以道里计近
或数千远且二三万馀而尊崇为尤至国君相祝常
以世尊如来称之则其他概可知也此姑置之勿论
又自西方言之自中国历十万里至五印度从五印
曰天祐母姓金氏云。
** 宝盖山实际禅居记
衢之龙游县北三十五里有山曰宝盖川媚山明而
林樾郁苍俨与灵区奥壤相埒然僻处下邑无有启
其閟者初卢江有沙门良亮冶父山实际禅寺无用
聪公之弟子也沙门年既壮出游丛林历叩诸师久
未能證入闻千岩禅师长公说法于婺之义乌伏龙
山亟往见之禅师普应国师本公之嫡子门庭浩荡
俊衲云拥见沙门为人诚悫可与进修时加警策之
巳而命司藏钥使日阅经律论玄文久之升居第一
座禅师间谓沙门曰如如真性迥出根尘祥光发现
照烛乾坤非有绝念之深功不能超出死生而入常
寂之场子盍缚茅于重山密林而究明之乎沙门跃
然以喜即日下山选地以居之至正丁酉春行至今
所俯仰四顾有以惬其志遂驻锡焉遐迩向慕奔趋
恐后富者捐资贫者效力伐石于岩抡材于林梓人
运斤獶夫荐圬不戒而集犹务其私仅四三年功即
就绪法堂三楹间成未几释迦殿又成其楹间如法
堂之数中设三世如来之像左右翼以天王皆用黄
金涂之兼之床座华幡及凡供具清净严肃观者起
敬库院僧室之在东西又如佛殿之数两庑揆之则
溢其五别敞小门楼以为出入之地径术曲折而莲
花池品列于前四围有水环之盖一仿伽蓝之制沙
门因出实际遂以名其禅居云惟大觉世尊其道所
被甚广无与比伦人徒见中国九州能严奉之殊不
知西南之诸国如呵罗单于陀利之属以道里计近
或数千远且二三万馀而尊崇为尤至国君相祝常
以世尊如来称之则其他概可知也此姑置之勿论
又自西方言之自中国历十万里至五印度从五印
记¶ 第 655b 页
度以西又越大海二重始抵西入之境道涂比前奚
翅数倍其所历城郭人民繁衍富丽又百倍于中国
其地唯知有佛教而巳馀皆无有也至于巷谈里语
一举佛言以为法戒稍有不信而妄行者众共弃之
以此而观若东若北莫不皆然是故郑渔仲有云佛
之书遍布天下而儒家之言不越于跋提河盖有以
也然乃史传所载及东伐西使亲击者之所言咸属
南阎浮提南阎浮提则妙高山四隅之一尔经言百
亿日月百亿妙高山皆渐佛教则又非管窥蠡测之
所敢知也或者则曰佛书多取譬之言果可尽徵乎
曰吾儒亦有之也驺衍谓天下有九九州而一九州
则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如此者九则有
大瀛海环其外乃天地际焉禹之所序中国九州其
于天下八十一分居其一耳岂独佛书言之哉余尝
恶夫浅见狭闻之士不足以语大方类夫营宁生人
身中游泳肠胃自谓江河之广周流府藏自诧万里
之远不知身外之境初无涯涘也所以轻于论议迂
固僻陋闻者为之失笑其不智也亦甚矣今因沙门
请记余故特一言之使入此禅居者读吾之文又有
以知大觉世尊其道所被甚广无与比伦则严奉之
心逾坚严奉之心逾坚则将世世嗣而葺之俾不坠
坏庶有以副沙门之所愿欲若但纪其兴起岁月稍
涉文学者人人能为之又奚假于余哉沙门号西山
精进入道至老犹不懈云。
** 栖云室记
中峰本禅师结庐姑苏城西以为禅定之室翰林学
士赵文敏公书其扁曰栖云迨今数十年中峰卒而
庐亦颓坏中峰之孙用庵照师作新室于故址复取
故名揭之而属予以记余笑曰师其欺予乎哉今之
庐非昔时之所筑也今之人又非中峰也而犹曰栖
翅数倍其所历城郭人民繁衍富丽又百倍于中国
其地唯知有佛教而巳馀皆无有也至于巷谈里语
一举佛言以为法戒稍有不信而妄行者众共弃之
以此而观若东若北莫不皆然是故郑渔仲有云佛
之书遍布天下而儒家之言不越于跋提河盖有以
也然乃史传所载及东伐西使亲击者之所言咸属
南阎浮提南阎浮提则妙高山四隅之一尔经言百
亿日月百亿妙高山皆渐佛教则又非管窥蠡测之
所敢知也或者则曰佛书多取譬之言果可尽徵乎
曰吾儒亦有之也驺衍谓天下有九九州而一九州
则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如此者九则有
大瀛海环其外乃天地际焉禹之所序中国九州其
于天下八十一分居其一耳岂独佛书言之哉余尝
恶夫浅见狭闻之士不足以语大方类夫营宁生人
身中游泳肠胃自谓江河之广周流府藏自诧万里
之远不知身外之境初无涯涘也所以轻于论议迂
固僻陋闻者为之失笑其不智也亦甚矣今因沙门
请记余故特一言之使入此禅居者读吾之文又有
以知大觉世尊其道所被甚广无与比伦则严奉之
心逾坚严奉之心逾坚则将世世嗣而葺之俾不坠
坏庶有以副沙门之所愿欲若但纪其兴起岁月稍
涉文学者人人能为之又奚假于余哉沙门号西山
精进入道至老犹不懈云。
** 栖云室记
中峰本禅师结庐姑苏城西以为禅定之室翰林学
士赵文敏公书其扁曰栖云迨今数十年中峰卒而
庐亦颓坏中峰之孙用庵照师作新室于故址复取
故名揭之而属予以记余笑曰师其欺予乎哉今之
庐非昔时之所筑也今之人又非中峰也而犹曰栖
记¶ 第 655c 页
云何哉室庐之寿以百年计人之寿以数十岁计禦
燥湿阅寒暑屹乎有不倾之势毅然有不亡之意今
欲求而见之且不可得矣彼云者起灭万状不可斯
须审视奚为而久栖此室哉文敏公取以为名固异
矣师取而重揭之又异也余复以言文之不亦甚异
乎虽然自其易化者观之则天地曾无殊于水中之
沤自其可久者观之流电之光可使比于岁月自其
有形者观之泰山可以齐于毫芒自其无形者观之
一发可以拟于嵩华久速巨细者迹也有迹者固不
足恃以不坏不可以巨细久速论者道也斯道也何
间于古今新故之分哉然则安知今之庐异于昔时
之所筑今之人异于昔之人哉而云也安往而不在
乎尝试与师登姑苏之台而览古今之变三吴之间
崇台广榭凉亭燠馆敷金碧而坛丹瑶极人力而穷
物状者何可胜数盖有歌舞未毕而号泣继之车马
陈于庭而狐兔巳游于寝席矣彼之富丽奇瑰苟与
栖云之室絜量大小何啻冈阜之于沙尘今彼皆不
复得守而此犹能新其栋宇而不废何耶盖无道以
保身者虽富丽不能久存而有道之士身亡而名立
固不随世以为变迁也吾坐乎斯瞑目而思之充乎
室皆云也皆中峰也入吾耳而接吾目者皆道也中
峰之徒苟有志于道孰不可为中峰哉尚何取于区
区之故名也乎师近道者盍以吾言求之。
** 松隐庵记
唯庵然禅师有道之士也尝谒石室珙公于霞雾山
公告之曰子去我而求憩息之所其必松江之华亭
乎华亭民富而趋善富则乐于施与趋善则可化以
吾佛之道其必有以处子矣书松隐二字授之以行
师如其言至华亭郭汇之阳止焉郭汇者去华亭三
十里赤松溪之所注也前有查山后有九峰皆先哲
燥湿阅寒暑屹乎有不倾之势毅然有不亡之意今
欲求而见之且不可得矣彼云者起灭万状不可斯
须审视奚为而久栖此室哉文敏公取以为名固异
矣师取而重揭之又异也余复以言文之不亦甚异
乎虽然自其易化者观之则天地曾无殊于水中之
沤自其可久者观之流电之光可使比于岁月自其
有形者观之泰山可以齐于毫芒自其无形者观之
一发可以拟于嵩华久速巨细者迹也有迹者固不
足恃以不坏不可以巨细久速论者道也斯道也何
间于古今新故之分哉然则安知今之庐异于昔时
之所筑今之人异于昔之人哉而云也安往而不在
乎尝试与师登姑苏之台而览古今之变三吴之间
崇台广榭凉亭燠馆敷金碧而坛丹瑶极人力而穷
物状者何可胜数盖有歌舞未毕而号泣继之车马
陈于庭而狐兔巳游于寝席矣彼之富丽奇瑰苟与
栖云之室絜量大小何啻冈阜之于沙尘今彼皆不
复得守而此犹能新其栋宇而不废何耶盖无道以
保身者虽富丽不能久存而有道之士身亡而名立
固不随世以为变迁也吾坐乎斯瞑目而思之充乎
室皆云也皆中峰也入吾耳而接吾目者皆道也中
峰之徒苟有志于道孰不可为中峰哉尚何取于区
区之故名也乎师近道者盍以吾言求之。
** 松隐庵记
唯庵然禅师有道之士也尝谒石室珙公于霞雾山
公告之曰子去我而求憩息之所其必松江之华亭
乎华亭民富而趋善富则乐于施与趋善则可化以
吾佛之道其必有以处子矣书松隐二字授之以行
师如其言至华亭郭汇之阳止焉郭汇者去华亭三
十里赤松溪之所注也前有查山后有九峰皆先哲
记¶ 第 656a 页
示化之地师忆悬记遂结茅而居其中里人吴某闻
乏捐金帛割土地之籍来上愿师止勿去遐迩相继
辇石与土堙汇增址以相其役而金彭邵三氏以创
建为巳任始工于元至正壬辰越二年甲午而佛有
殿僧有堂亢而为门夹而为庑凡日用之所宜有者
皆具取石室所书名之曰松隐庵师恐岁月滋久无
知庵之始末者命其徒慧开同净慈藏史可传请文
而刻之夫天下之民未有与人以物而不求报者争
尺布铢金多至相殴詈戕害虽亲戚不复顾念至见
释氏之徒献所有舍所爱累千万不敢靳者其故何
哉盖我大雄氏以慈悲方便摄受群迷慧力足以破
贪法智足以祛惑故人乐而趋之庶几期于妄息而
真显乎或者不知徒谓释氏能以祸福钳制人故有
所翼而为之呜呼是何待释氏之至浅哉然余有一
言焉今之细民竭三时之力欲其室庐之完饘粥之
充而不可得释氏之徒皆坐而享之苟不力求其道
无忝于大雄氏之教则因果之皦然者甚可惧也有
若师者无求于民而民自赴之其道盖有度越于人
者矣承巳成之业者多怠而不知自修故详其辞以
告后之人岂非师之所愿乎师松江人少祝发于无
用贵公中谒千岩长公于圣寿寺遂传其道后嗣主
其席刺血写经天花毵毵满庭云。
** 丛桂楼记
丛桂楼在杭天龙寺之左偏主僧大道禅师作之大
道讳善平越渔浦人初受业寺之庆庵吉公寻升天
目山问道于普应国师巳而来归悯天龙之废且久
也慨然有兴复之志时瓦砾荆棘散漫左右几无所
容足而大道橐无锱铢独操一钵日走市中得食舁
归以食众工得钱以易材木金石百用之具不四三
年而佛殿三门两庑皆成四方学徒之来者皆仰以
乏捐金帛割土地之籍来上愿师止勿去遐迩相继
辇石与土堙汇增址以相其役而金彭邵三氏以创
建为巳任始工于元至正壬辰越二年甲午而佛有
殿僧有堂亢而为门夹而为庑凡日用之所宜有者
皆具取石室所书名之曰松隐庵师恐岁月滋久无
知庵之始末者命其徒慧开同净慈藏史可传请文
而刻之夫天下之民未有与人以物而不求报者争
尺布铢金多至相殴詈戕害虽亲戚不复顾念至见
释氏之徒献所有舍所爱累千万不敢靳者其故何
哉盖我大雄氏以慈悲方便摄受群迷慧力足以破
贪法智足以祛惑故人乐而趋之庶几期于妄息而
真显乎或者不知徒谓释氏能以祸福钳制人故有
所翼而为之呜呼是何待释氏之至浅哉然余有一
言焉今之细民竭三时之力欲其室庐之完饘粥之
充而不可得释氏之徒皆坐而享之苟不力求其道
无忝于大雄氏之教则因果之皦然者甚可惧也有
若师者无求于民而民自赴之其道盖有度越于人
者矣承巳成之业者多怠而不知自修故详其辞以
告后之人岂非师之所愿乎师松江人少祝发于无
用贵公中谒千岩长公于圣寿寺遂传其道后嗣主
其席刺血写经天花毵毵满庭云。
** 丛桂楼记
丛桂楼在杭天龙寺之左偏主僧大道禅师作之大
道讳善平越渔浦人初受业寺之庆庵吉公寻升天
目山问道于普应国师巳而来归悯天龙之废且久
也慨然有兴复之志时瓦砾荆棘散漫左右几无所
容足而大道橐无锱铢独操一钵日走市中得食舁
归以食众工得钱以易材木金石百用之具不四三
年而佛殿三门两庑皆成四方学徒之来者皆仰以
记¶ 第 656b 页
食于是复以其馀作斯楼左丞周君伯琦以丛桂扁
之既而大道以至正辛卯七月十一日示寂其徒奉
全身诸楼右而建塔其上且请月庵禅师述其故
属余以记斯楼楼乃大道憩息之所将以致其思焉
而余独感大道之立志坚而成功速也今夫有威力
以使人者莫过乎有司有货财以使人者莫过乎富
室然其有所兴作皆聚众谋役群力而为之犹且磨
以岁月多者数十年少者十馀年而后成今大道累
然一僧非有货财威力之可使人独用口舌化导市
井之民取其财与力以为巳用成宏伟胜大之功若
易易焉者虽曰佛氏之教足以动人之信听然非大
道之有志不能也盖人惟患无志有志矣患守之不
坚有志而能坚事无不可为者况一寺乎余尝病有
志者之寡而于大道深有感焉呜呼后之居斯楼者
孰非大道之伦哉读余言而思大道之为人则斯楼
与斯寺不废矣请记者曰圆净圆如皆彬彬雅饬有
志于禅观者今居斯楼云。
** 松风阁记
夫风者天地之噫气然则生生者谁哉生之者静之
体而应之者动之用也当其万窍怒号前者唱于而
随者唱喁咸物之自取也庭宇之松苍髯奋杰于晨
露夕月之中遇鲜飙过之冷冷然如鸾凤之鸣如琴
瑟之音昔者陶隐居恒乐之后世幽人狷士又从而
效之或取以名其室焉方外恬师静庵来徵所谓松
风阁记予请极其变者而言之可乎始风之未生也
敛神功于寂默之中昏昏冥冥万象虽具不见其迹
天机一动随品物以流形大海遇之重波复浪一泻
万里千山逢之鳞甲掀动笙镛间作经檐卜之林则
郁烈酣润清芬之袭人入鲍鱼之肆则腥秽逆鼻触
乏而哕呕如此者不可以一二数苟独指松而为言
之既而大道以至正辛卯七月十一日示寂其徒奉
全身诸楼右而建塔其上且请月庵禅师述其故
属余以记斯楼楼乃大道憩息之所将以致其思焉
而余独感大道之立志坚而成功速也今夫有威力
以使人者莫过乎有司有货财以使人者莫过乎富
室然其有所兴作皆聚众谋役群力而为之犹且磨
以岁月多者数十年少者十馀年而后成今大道累
然一僧非有货财威力之可使人独用口舌化导市
井之民取其财与力以为巳用成宏伟胜大之功若
易易焉者虽曰佛氏之教足以动人之信听然非大
道之有志不能也盖人惟患无志有志矣患守之不
坚有志而能坚事无不可为者况一寺乎余尝病有
志者之寡而于大道深有感焉呜呼后之居斯楼者
孰非大道之伦哉读余言而思大道之为人则斯楼
与斯寺不废矣请记者曰圆净圆如皆彬彬雅饬有
志于禅观者今居斯楼云。
** 松风阁记
夫风者天地之噫气然则生生者谁哉生之者静之
体而应之者动之用也当其万窍怒号前者唱于而
随者唱喁咸物之自取也庭宇之松苍髯奋杰于晨
露夕月之中遇鲜飙过之冷冷然如鸾凤之鸣如琴
瑟之音昔者陶隐居恒乐之后世幽人狷士又从而
效之或取以名其室焉方外恬师静庵来徵所谓松
风阁记予请极其变者而言之可乎始风之未生也
敛神功于寂默之中昏昏冥冥万象虽具不见其迹
天机一动随品物以流形大海遇之重波复浪一泻
万里千山逢之鳞甲掀动笙镛间作经檐卜之林则
郁烈酣润清芬之袭人入鲍鱼之肆则腥秽逆鼻触
乏而哕呕如此者不可以一二数苟独指松而为言
记¶ 第 656c 页
非所以极风之变者也然其变者岂皆有系于风之
动哉先觉有云风性本静以缘起故动傥其性本动
则宁有静时是则物各有以自取也且以吾心言之
大用繁兴之时怒气炽然如霆奔火烈喜色熙然如
雾廓霞舒兴哀则千人霣涕鼓勇则万夫莫敌皆此
一心之变也然心果有变乎心无变其所变者缘尔
故当本体澄湛之际无物不有而无一物之留以近
取譬所谓生之者静之体而应之者动之用岂非然
欤予家浦阳大山中青松罗垣舍之北南明月之夜
白露初零默然出坐庭际松声到耳乍大乍小或亟
或徐中心颇乐之方知隐居酷爱之者良有以也自
松声而推之世间之声万变不齐虽不可胜穷其道
亦不外是矣尝一滴之咸而知沧海之性窥寸隙之
光而见日轮之体又何以纷纭为哉恬师学佛之流
故予极其变而告之须知变之中而有不变者存不
变者何前所谓心者是也心无体段无方所无古今
无起灭三世诸佛不见其有馀河沙凡夫不见其不
足恬师能索之于此焉则松风朝夕所演无非大乘
微妙之法隐居恶足以语此哉阁在越之耶溪上季
蘅若公之所建者因得径山范公所书松风二大字
遂揭以为名予谓径山古之名德其字不可亵玩宜
别求善书者易之既告之故复为记其事如右其详
则见天竺法师道公所为文其妙无以加矣予何言
哉。
** 冲默斋记
保宁禅师以冲默号其斋居来徵予记予按字书冲
者虚也默者静也即佛氏空寂之义也惟其冲也故
默则冲为体而默为用惟其默也故冲则默为本而
冲为末二者之理恒若相因未有默而不冲冲而不
原于默者也夫太虚寥廓纵横自如阳运阴行真宰
动哉先觉有云风性本静以缘起故动傥其性本动
则宁有静时是则物各有以自取也且以吾心言之
大用繁兴之时怒气炽然如霆奔火烈喜色熙然如
雾廓霞舒兴哀则千人霣涕鼓勇则万夫莫敌皆此
一心之变也然心果有变乎心无变其所变者缘尔
故当本体澄湛之际无物不有而无一物之留以近
取譬所谓生之者静之体而应之者动之用岂非然
欤予家浦阳大山中青松罗垣舍之北南明月之夜
白露初零默然出坐庭际松声到耳乍大乍小或亟
或徐中心颇乐之方知隐居酷爱之者良有以也自
松声而推之世间之声万变不齐虽不可胜穷其道
亦不外是矣尝一滴之咸而知沧海之性窥寸隙之
光而见日轮之体又何以纷纭为哉恬师学佛之流
故予极其变而告之须知变之中而有不变者存不
变者何前所谓心者是也心无体段无方所无古今
无起灭三世诸佛不见其有馀河沙凡夫不见其不
足恬师能索之于此焉则松风朝夕所演无非大乘
微妙之法隐居恶足以语此哉阁在越之耶溪上季
蘅若公之所建者因得径山范公所书松风二大字
遂揭以为名予谓径山古之名德其字不可亵玩宜
别求善书者易之既告之故复为记其事如右其详
则见天竺法师道公所为文其妙无以加矣予何言
哉。
** 冲默斋记
保宁禅师以冲默号其斋居来徵予记予按字书冲
者虚也默者静也即佛氏空寂之义也惟其冲也故
默则冲为体而默为用惟其默也故冲则默为本而
冲为末二者之理恒若相因未有默而不冲冲而不
原于默者也夫太虚寥廓纵横自如阳运阴行真宰
记¶ 第 657a 页
不动此两间之冲默也自无生有从有入无外虽纷
纭中实有定此万象之冲默也灵光洞然出入无碍
诸缘自忘大用常寂此一心之冲默也我念不生法
从何起生灭本空而况于法此诸法之冲默也冲默
之义大矣哉呜呼有情之类亦云夥矣奈何营营逐
妄扰扰迷真竭昼夜而实其所无反覆胶滞不求脱
离是不知有冲者也风性所激运转不停欻焉凝冰
倏焉焦火十二时中无一息少宁是不知有默者也
非大觉真人出而救之将何所底止乎然而妙明真
性不涉三际元自冲虚本由默静无所不容无所不
具因无所不容故万有历然而未尝有窒于虚因无
所不具故群动森然而未尝有离于静静故非动动
亦静也虚固非实实亦虚也冲乎默乎其造道之枢
要乎彼李伯阳所谓致虚极守静笃者若近乎冲默
而涉乎有为也韦应物所谓隐拙在冲默者欲藉是
处世以保和为冲寡言为默者也而非其至者也然
则何以为至乎必也入不二之门而后真知默也真
知默者则无所事乎冲也禅师汲汲求法者也尝揭
冲默以自励故为略疏体用本末而言之然亦未尝
有所言也禅师名觉慧字敏机吴兴人出世嘉兴之
祥符近从四辈之请分座说法于大天界寺寻主保
宁禅刹盖有志之士也。
宋文宪公护法录卷第五终
(丹阳居士贺学仁男贺烺贺炌贺焜施赀共刻
护法录第五卷 计字一万七千一百五十个
该银八两五钱七分五厘
桐城释在定对句容潘省耕书吴文刻
天启辛酉元年夏四月径山化城寺识)
纭中实有定此万象之冲默也灵光洞然出入无碍
诸缘自忘大用常寂此一心之冲默也我念不生法
从何起生灭本空而况于法此诸法之冲默也冲默
之义大矣哉呜呼有情之类亦云夥矣奈何营营逐
妄扰扰迷真竭昼夜而实其所无反覆胶滞不求脱
离是不知有冲者也风性所激运转不停欻焉凝冰
倏焉焦火十二时中无一息少宁是不知有默者也
非大觉真人出而救之将何所底止乎然而妙明真
性不涉三际元自冲虚本由默静无所不容无所不
具因无所不容故万有历然而未尝有窒于虚因无
所不具故群动森然而未尝有离于静静故非动动
亦静也虚固非实实亦虚也冲乎默乎其造道之枢
要乎彼李伯阳所谓致虚极守静笃者若近乎冲默
而涉乎有为也韦应物所谓隐拙在冲默者欲藉是
处世以保和为冲寡言为默者也而非其至者也然
则何以为至乎必也入不二之门而后真知默也真
知默者则无所事乎冲也禅师汲汲求法者也尝揭
冲默以自励故为略疏体用本末而言之然亦未尝
有所言也禅师名觉慧字敏机吴兴人出世嘉兴之
祥符近从四辈之请分座说法于大天界寺寻主保
宁禅刹盖有志之士也。
宋文宪公护法录卷第五终
(丹阳居士贺学仁男贺烺贺炌贺焜施赀共刻
护法录第五卷 计字一万七千一百五十个
该银八两五钱七分五厘
桐城释在定对句容潘省耕书吴文刻
天启辛酉元年夏四月径山化城寺识)
记¶ 第 65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