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文宪公护法录序¶ (自动笺注)
*宋文憲公護法錄序
謙益恭讀
高皇帝御製文集稽首颺言天命
祖統三教大哉蔑以加矣巳讀故翰林學士承旨
文憲宋公集則又嘆曰嗟乎憲章
聖祖者舍文憲何適
聖祖佛氏之教幽贊王綱開國以來所以裁成
輔相設教佑神靡不原本大事因緣文憲
則見而知之為能識其大者廣薦之記楞伽
剛之敘通幽明顯權實聖人作用存焉傅
有之金鐸振武木鐸振文文憲
高皇帝木鐸與由文憲以闚
聖祖之文其猶易之有翼春秋之有傳也與聖人
言天也筭以周髀測以土圭天體見焉于以
憲章
聖祖思過半矣。
聖祖現身皇覺乘願輪以御天又憲應運而起典司
林輔皇猷而宣佛教前代翰林學士為內
高皇帝不置文憲有相道焉雲從龍風從聖人
作而萬物文憲大儒應聘君臣之際史官
頌之至今抑豈知其夙受付囑華嚴法界
閻浮提其為雲龍風虎又有大焉者乎姚恭靖
之于
成祖閟現稍異要皆後天奉時
二祖章明佛乘日月未改聖謨洋洋儒生掩耳
塵沙劫豈不誖哉或謂文憲服習程朱
程朱闢佛氏凜干戎索何可越也於戲
聖祖云乎天下無二聖人無兩心夫道譬之
日也。
聖祖出而日中天矣程朱見日于牖隙文憲見日于
扶桑廣狹不同量也生盛明之世而墨守
程朱終不能仰青天而睹白日悲夫文憲集無
數十本余搜次其關于佛事者合諸雲栖
輯校付梓而僣為之敘以諗于世之憲章
文憲三閱大藏入海算沙有如指掌儒門
當為多聞總持至其悟因證地著見于文字
必有能勘辨之者固非學人所可得而評騭
也。
公元1616年
萬曆丙辰冬十有一月朔翰林院編脩虞山錢謙益
謹序
*宋文憲公護法目錄
*卷之一
*國初應召浮屠塔銘(凡十有三人)
*大天界寺住持孚中禪師信公塔銘
*天界善世禪寺四代覺原禪師遺衣塔銘
*李大猷傳(附)
*佛日普照慧辨禪師塔銘
*寂照圓明大禪師璧峰金公設利碑銘
*佛性辨禪師淨慈順公逆川󰢍塔碑銘
*大天界寺住持白庵禪師行業碑銘
*上天竺慈光妙應普濟大師東溟日公碑銘
*佛心慈濟妙辨大師別峰同公塔銘
*扶宗宏辨禪師育王裕公生塔之碑
*故靈隱住持樸隱禪師淨公塔銘
*處州福林院白雲禪師度公塔銘
*佛真文懿禪師無夢和尚碑銘
*明辨正宗廣慧禪師徑山和尚及公塔銘
*卷之二
*國初浮屠塔銘(凡十有五人)
*佛心濟禪師緣公塔銘
*無盡燈禪師行業碑銘
*杭州集慶教寺原璞法師璋公圓塚碑銘
*佛心了悟本覺玅明真淨大禪師寧公碑銘
*佛智辨禪師傑峰愚公石塔碑銘
*華嚴法師古庭學公塔銘
*杭州靈隱寺輔良大師石塔碑銘
*元故演福教寺住持瞽庵講師公道碑銘
*住持淨慈禪寺孤峰德公塔銘
*阿育王廣利禪寺大千禪師公石墳碑
*淨慈禪師竹庵渭公白塔碑銘
*淨慈報恩光孝禪寺住持仁公塔銘
*淨慈禪寺第七十六代住持無旨禪師授公碑銘
*日本夢窗正宗普濟國師碑銘
*日本長禪古先原禪師道行
*卷之三
*元末大浮屠塔銘(凡十有一人)
*妙果禪師塔銘
*佛慧圓明廣照無邊利大禪師塔銘
*故文明海慧法師塔銘
*普福法師天岸濟公塔銘
*天竺靈山教寺慈光圓照法師若公塔銘
*元故寶林禪師桐江大公行業碑銘
*佛鑑圓照論師大用才公行業碑銘
*天龍禪師無用貴公塔銘
*徑山興聖萬壽禪寺住持竺遠源公塔銘
*佛光普照大師塔銘
*廣智悟大禪師遷塔記
*卷之四
*碑
*重興太平萬壽禪寺碑銘
*句容奉聖禪寺興造碑銘
*重建繩金寶塔院
*蘇州萬壽禪寺重構佛殿
*毘盧寶藏閣碑
*四明阿育王廣利禪寺碑銘
*重塑釋迦文佛臥像碑銘
*重建龍德大雄殿碑
*官巖院碑
*明覺寺
*麗水孝女墓碑
*卷之五
*記
*蔣山廣薦佛會記(附跋三則)
*日本瑞龍山重建轉法輪禪寺
*四明佛隴禪寺興修
*龍游重建證果寺
*重建龍興粵源寺記
*杭州天龍寺石佛
*育王山廣利禪寺塗田記
*吳門重建幻住禪庵
*蘭溪法海精舍
*仁和圓應庵記
*浦陽栖靜精舍
*浦陽善應精舍
*金華安化院記
*金華清禪林
*金華永寧禪庵
*寶蓋山實際禪居
*栖雲室記
*隱庵
*叢桂樓記
*松風閣
*沖默齋記
*卷之六
*序
*金剛般若經新解
*新刻楞伽經
*新注楞伽經後序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集註題辭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文句引
*善財南詢華藏因緣
*大般若經通關法序
*寶積三昧序錄
*傳法正宗記序
*重刻護法題辭
*釋氏護教編後引
*夾註輔教編序
*旃檀大愛妙色三經小引
*卷之七
*序
*瑞巖和尚語錄
*雪窗禪師語錄
*南堂禪師語錄
*千巖禪師語錄
*育王禪師裕公三會語錄
*古鼎和尚四會語錄序贊
*徑山悅堂禪師四會語序
*重刻寂照和尚四會題辭
*徑山愚庵禪師四會語序
*楚石禪師會語
*靈隱和尚公禪師三會語序
*靈隱大師公文集序
*用明禪師文集
*水雲亭小稿序
*卷之八
*序
*送無逸勤公出使還鄉省親
*恭跋御製詩後(附)
*送覺初禪師江心
*送慧日師下竺靈山教寺受經
*送用明上人四明
*贈令儀藏主
*送璞原師中序
*送季芳聯上人東還四明
*送天淵禪師濬公還四明
*贈定巖上人入東序
*送允師省母序
*贈清源上人泉州覲省
*卷之九
*誥
*西天僧撒哈咱失理授善世禪師
*和林國師孕兒只怯列失思巴藏卜授都綱禪師
*贊
*血書華嚴經
*金剛般若尊經序贊
*金剛經靈異
*新刻法華經序贊
*八支了義淨戒序贊
*寫經為像及血書心經
*觀音大士觀瀑像贊
*觀音菩薩畫像
*吳道玄觀音
*魚籃觀音像贊
*童真觀音像贊
*魚籃觀音靈照女二贊
*十八應真
*十八大阿羅漢
*達摩大師
*高峰妙禪師像贊
*永明智覺禪師遺像
*蒲菴禪師畫像
*全室禪師像贊
*約之禪師畫像
*南堂禪師像贊
*靈隱良禪師遺像
*般若
*觀音石贊
*銘
*大慈山虎跑泉
*唐鑄旃檀神王銅像
*淨慈寺鑄銅鐘銘
*惠香寺新鑄銅鐘銘
*清淨境亭銘
*頌
*夕佳樓
*天台宗圓具圖頌
*偈
*朽室偈
*柳庵
*清齋
*贈簡中要師游江西
*雲谷
*說
*聲外鍠師字說
*報恩
*卷之十
*題跋
*恭題賜和托缽歌後
*跋新刻圓覺多羅了義經後
*跋法華經
*跋戒環師楞嚴經解後
*跋金剛經
*題四十二分金剛經
*題何氏續書般若心經
*跋金剛經篆書
*題金書法華經
*跋七佛偈後
*題錢舜舉應真
*跋清源國師所書棲霞
*題繼絕宗太璞詩後
*跋一雨大師塔銘後
*題江南八景圖後
*題大慧禪師遺墨
*題慈受禪師遺墨
*題恩斷江端元叟手跡
*跋日本汝霖文稿
*題棲雲軒記後
*跋德禪師船居詩後
*跋佛頂托缽歌諸文後
*跋廬阜三笑圖
*跋匡廬結社
宋文憲公護法錄目錄終
宋文憲公護法錄卷第一
皇明金華宋濂
雲棲袾宏輯
虞山錢謙益
*國初應召浮屠塔銘(凡十有三人)
**大天界寺住持孚中禪師信公塔銘(有序)
公元1357年
(至正十七年化即龍鳳三年)
大天界寺住持孚中禪師公示寂之十四年其弟
子似謁濂于禁林合掌胡跪為言先師之塔
金陵牛首山者則真骨設利之所藏其別分
衣履而󰢍之則四明太白山太白之銘佛真
懿大師國清噩公實為之而牛首乃師之全塔反
有石而無詞不幾於甚闕典居士深究內典為吾
徒之所信向海內尊宿濬發幽光宜於先師
漠然忘情乎庸敢援例以請濂來江表聞稱師之
德者人人不能殊則師誠有道之士文辭無益
於道後之人欲求其行業則將何所徵之哉因不敢
讓而謹書之師名懷信孚中俗姓姜氏明之奉化
人父某嘗為某縣校官母劉氏夜夢大星室中
光如火亟取而吞之覺即有孕及誕狀貌凡子
凝莊不妄舉動唯見沙門至其家必躍而親之稍長
三經宋進士戴公元經旨悉暢達然非其好
也年十五離家從法華院僧子思童子之役巳而
祝髮大僧受具戒於五臺寺聞延慶半巖公弘
三觀十乘之旨復與之游久之且歎曰教相繁多
如煙苟欲窮之是誠筭沙徒自困耳即棄去渡浙
河而西凡遇名叢林輒往參扣下語枘鑿弗合不
憤悱華藏竺西坦公遷主明之天童景德禪寺
隨質所疑竺西一見為法厲色待之不與交一
語師群疑愈熾一日上堂興化打克賓公案問師
師擬曰俊哉師子兒也師自是依止不忍去就維那
之職竺西入天寧雲外岫公來繼其席命師司經
公元1326年
管鑰文采漸致彰露不可掩遏泰定丙寅宣政
院請師出世明之觀音策勵徒眾分陰若尺壁
唯恐其失之天曆巳巳遷住補怛洛迦山不以
望之崇效浮屠車輿徒御以誇衒於人自持
一缽丐食吳楚鎮南王具香華迎至府中虛心
道語中肯綮且出菩提達摩像求贊師運筆無停思
辭旨淵邃王甚嘆服讓王亦遣使者旃檀香紫
伽黎請示法要師隨其性資而導之二賢王雄
之望首加崇禮諸侯庶民無不望風瞻敬施資填委
姑蘇產奇石師遂購善工多寶佛塔十三層載歸
海東信心者禮焉駙馬都尉高麗王繹而吉尼
撒敦以師行上聞詔賜廣慧玅悟智寶弘教禪師
公元1342年
之號及金襴法衣一襲至正壬午升住中天竺山天
永祚寺乙酉天童半載百廢具舉佛殿
役最鉅亦撤弊而更新丹輝碧明照耀海濱師建
塔中峰之祖庭慨然終焉之志巳丑冬十月江表
大龍翔集慶寺虛席行御史臺奉疏迎師主之龍翔
文宗潛邸及至踐祚佛剎於其地棟宇之麗甲天
下其秉住持事者若笑隱訢公曇芳忠公名德
舉行百丈清規東南楷則亡何毀于火忠
公新之惟海會未就而化僉謂繼忠公之躅非師
無以眾心往反三師始赴之暨升座提唱宗乘
耳聳委蛇不迫而玄機自融無小無大皆驩然
親戴之或謂龍翔初政示威嚴以懲驕慢之習師
笑而不答師度眾誠感孚乃出衣盂之私補前未建
之堂不日集會元政大亂戎馬紛紜寺事日見
窘師處之裕如不以屑意一旦晨興湯沐
更衣趺坐左右曰吾將歸矣汝等當自期
勵精進行可也言畢而瞑侍者撼且呼曰和尚去則
去矣寧不留片言示人師復瞋目叱之侍者
不巳師握筆書曰平生為人戾契七十八年漏洩
公元1357年
撒手便行萬里晴空片雪書畢復瞑時丁酉秋
二十四日也壽七十八臘六十九停龕七日顏面
如生作禮旁午而名薌蠟炬積如丘陵九月一日
荼毘聚寶山舍利如菽如麻五色燦爛雖煙所
及處亦累累然生貯以寶瓶光發瓶外其上足弟子
某以月日牛首山東麓為宮藏之建塔於其
上師賦性恬沖喜氣溢顏間生未嘗聲色忤人
人有犯之者頷首而巳然進修極勤自壯至耄默誦
法華經一部雖暑爍金折膠一日闕者屢感蓮
花香滿院芬郁異常非世間者可比大明兵下
金陵僧徒風雨散去師獨結跏晏坐目不四顧
兵者滿前無不擲杖而拜上親幸中聽師說
嘉師言行純愨特為龍翔大天界寺寺之逋
糧在民間遣官為徵之師之將告終前一日上
統兵江陰沙州上當晝而寢夢師服褐色禪袍
來見上問曰師胡為乎來也對曰將西歸告別
耳上還聞師遷化依與夢中正大悅出內
府帛幣助其喪事且命堪輿家賀齊叔為卜金藏舉
龕之夕上親致奠送出都門之外寵榮之加近
無與同者師有五會語錄行于世其傳法上首
林致江心慧恩大慈寶定某剎寶璋瑞岩文淵
保福宗秩翠山志理淨土永顯玅智淨琚定光文
某剎明晟天華士謙豐安至慶聖泉普彝福林道巽
五峰普錫石門永泰霞嶼元良廣祜永瑰皆其人也
惟昔天童坦公以一真之學上承松源四葉之傳黑
白趨慕儼如毛之有麟甲之有龜也師亦以真承之
故能樹精進幡持金剛劍入般若巋然一代
天之師此無他真則不妄不妄則近佛之道矣宜乎
遭逢維新朝上簡帝昭被殊渥至親乘輿
臨幸龍光赫奕絢耀吐吞至今山川尚有餘輝
是當揭之崇碑明示方來使學佛者有所歆豔而起
信焉系之以銘曰。
乾竺道貴一真真則非妄日趨精明煌煌松源其道孔熾正暢旁達非真曷致惟廣慧師起於海東歷抵諸師罕契其逢太白諸峰上摩穹碧舉頭觸之堅如銕壁一喝轟霆豈直耳聾毫髮端玅義俱融天高日晶森羅萬象不即不離了明諸相五坐道場六振其宗一音演法聞心空玅法華權雙舉我受我持忘其寒暑天香何來鼻觀豈伊天女吐茲奇芬誰謂靈通與道乖牾我尚不有亦何故世緣巳竭幡然西歸夢寐潛通
 皇情為怡烈火如輪煅茲玄魄設利燦然逐煙而結在昔諸師何人不然誕勝真漓多隨物遷師我藩維師干櫓舍我而逝有生孰度
 寵恩聯翩來自九天師則何憾名與道傳太史造銘建于牛首此山若移斯文方朽」
時上吳國公甫定金陵戎馬倥󱒆乃崇信
加禮信公若此國初護法第一盛事宜表
而出之。
**天界善世禪寺四代覺原禪師遺衣塔銘
公元1371年
(洪武四年化)
浮圖之為禪學者自隋唐以來初無定止惟借律院
以居(百丈大智禪師方建叢林規矩)至宋而樓觀方盛然猶不分
第惟推在京鉅剎為之首南渡後始定江南五山
十剎俾其拾級而升黃梅曹溪道場不與其間
則其去古也益遠矣元氏有國文宗潛邸金陵
至臨御詔建大龍翔集慶寺獨冠五山蓋矯其弊
國朝因乏錫以新額就寺建官摠轄天下僧尼
當是覺原禪師奉詔蒞其職夫當興王之運
親受聖皇付囑以統釋教之事誠優缽曇千年
一現者也其順寂也惡可不群行詒後世乎師
慧曇覺原其字也姓楊氏天台人父某母賈氏夢
明月自天而墮取而吞之遂有娠(夢吞明珠有娠)及生容貌
嶷如不與群童狎每入塔廟輒對法王瞻禮父母
察其有方外緣俾依越之法果寺比丘某(法果寺苾芻大均)
年十六為大僧受具戒巳而學律于明慶杲公習教
高麗教公(聽止觀于上竺澄公)真積力久忽拊髀嘆曰毘尼
嚴科文之繁固吾佛祖方便示人若欲截斷眾流
一超直入非禪波羅蜜曷能致之時廣智禪師笑隱
訢公敷揚大法中天竺海內之如景星鳳凰
往造焉備陳求道之切廣智斥曰從外入者即非家
珍道在自巳奚向人求耶師退凝神獨坐一室久之
未有所入廣智一日百丈野狐語師大悟佛法
落我手矣只為分明極翻成所得廣智曰爾見何
道理敢爾大言耶師展雙手不直一文錢廣智頷
之乃命侍香(師造廣智智問曰何處來師對曰游山來智曰笠于下拶破洛浦遍參底作麼
生師曰未入門時呈似了也智曰即今因甚不拈出師擬議智便喝師當下脫然有省他日智展兩手
師曰八字打開了也因甚不肯承當師曰休來鈍置智曰近前來為汝說師即掩耳而出智頷之)天
公元1403年
二年巳巳龍翔新刱文宗廣智開山住持
實從之為掌藏鑰(師隨至掌藏鑰繼分座相與激揚祖佛機緣裨贊法門綱紀識見
公元1330年
聲譽彰著)明年庚午廣智燕都文宗奎章閣同
行者股栗不能前師神氣恬然廣智嘆曰真吾
師子兒也及歸適寺新鑄銅鐘成廣智曰吾聞非
公元1331年
福慧雙全者莫先鳴即令師擊之至順二年辛未
奉行臺檄出世牛頭山祖堂寺師畚剔穢荒為之
公元1343年
起廢使殿閣一新且改其號為祖山至正三年
未遷住清涼廣慧禪寺撙節諸用其起廢一如
帝師嘉之授以淨覺辯禪師之號十五年乙未
復遷保寧禪寺十六年丙申王師建業師謁皇
上于轅門上見師氣貌異常歎曰此福德僧也命
蔣山太平興國禪寺時當儉歲師化食以給其眾
闕乏山下田人多欲軍籍師懼寺田蕪廢
也請于上而歸之山之林木為樵者所剪伐師又
奏上封一劍授師曰敢有伐木者斬至今蓋鬱
公元1357年
然云踰年丁酉賜改龍翔大天界寺詔師主之
每設廣薦法會師必升座宣秘法要車駕親帥
公元1367年
群臣幸臨恩數優洽(吳元年丁未太內新成將登寶位詔師引千二百眾披閱
藏真經用清淨覺地師升師子座舉揚大法上親帥群臣幸臨瞻聽師法音洪暢玅契皇情為之
大悅出內帑帛三十匹以施自是每設廣薦法會師必升座說法車駕幸臨恩數優洽)遠邇
徒聞風奔堂筵至無所容(凡祖庭規矩師備行之濟濟繩繩粲然攸敘觀
唶唶三代禮樂無以加焉)先是僧堂寮庫有司權以貯戎器
不歸上見焉亟命相國李韓公出之且親御
公元1368年
翰墨天下第一禪林六大字懸于三門洪武元年
戊申春三月善世院特視從二品特授演梵
利國教大禪師住持大天界寺統諸山釋教
頒降誥命俾服紫(詔師領院事紫衣金襴方袍御製誥命其略曰自予肇業
命爾匡宗德風振起法門景運贊襄家國特授演梵善世利國教大禪師住持大天界禪寺統諸
釋教當是遴選有序銓衡至公宗社有志之流山林抱道之士聯鑣迭出咸居名山大剎焉自
崇尚法門于斯為盛)章縫之士以釋氏為世蠹請滅除
上以其章師師孔子以佛為西方聖人以此
真儒必不非釋非釋必非真儒矣上亦以佛之教
陰翊王度不聽上聞寺僧行非法命師嚴
之師但誘以善言諸郡沙門汙染習俗實悖教範
勸當痛治師曰諺有云大林不材之木能盡去
公元1403年
祗益釋門之累耳事呈露者勿恕可也二年乙酉冬
公元1368年
中風瘖疾遂罷院事三年庚戌春三月病良巳(燕處
東軒誘接來學匡弘祖道孜孜少懈)夏六月奉使西域(廷議西域臣伏上以
彼域敦尚佛乘特命師往詔尚書趙某為之副師承即日登途自浙閩而之洋凡歷國布宣天子
公元1405年
威德莫不聞而來歸)四年辛亥秋七月至省合剌國(道憩僧伽羅國)布
天子威德國王喜甚館于佛山寺(佛山精舍)待以
公元1368年
師禮(寅夜參承闔國臣民悉得瞻禮隨機開導咸蒙法益)九月庚午微疾
食飲弗進甲戌見王有欲歸之意王令名僧咸來相
慰(王命醫進藥餌從容謝卻之王與群臣惶惶惕惕失所恃)乙亥沐浴更衣
左右謂曰予不能復命矣(亟命尚書至謂曰某幻緣終此不能復命矣)跏
端坐參半云日將出否曰未也巳而復問至
于四三曰日出怡然而逝其日蓋丙子云若干
臘若于(世壽六十有八僧臘五十有三)踰五日(留七日)顏貌如生王大
敬嘆斲香為棺聚香代薪築壇荼毘之王與百僚
送至壇下比丘千餘旋繞誦諸陀羅尼咒至火滅
方巳拾靈骨祔葬其國舍利塔中(時有白煙一道上燭于天薪盡火滅
舍利無筭舌根齒牙不壞迺收舍利靈骨及不壞者祔葬其國辟支佛先是彼佛曾亦懸記今之開祔
公元1408年
適符其言非偶然也)七年甲寅秋九月丙寅同門友天界住持
公元1374年
宗泐奉遺衣藏于南京聚寶山雨花臺之側云(甲寅
趙某還朝奏陳其事皇上聞而嗟悼天界蔣山寺住持宗泐等以師之遺衣藏于雨化臺之左云)
廣顙豐頤平頂大耳面作紅玉色耳白如珂雪
光爛射人學者見之不威而懾及即之也盎然而
春溫其遇禪徒隨機而應未嘗務為奇巧聞者自然
有所悟入(嘗示眾春風浩浩春日遲遲黃鸚啼在百花箇中無限消息許誰知語未既
遽有僧問曰心意遏捺不住如何厲聲曰是誰遏捺室中謂僧曰二六時無你啗啄分無你趣
分會麼僧罔措師曰未明三八九難免沉吟五會說法門人輯錄成書欲傳後學師則毅然斥去
之)遭際昌辰寵賚便蕃(凡位居臣列被召必以名惟師誥敕以大禪師為稱前
未有也)雖位隆望重恒處之若寒素毫髮自矜意為
寡言喜怒任真不能貴賤異其顏色勾稽
簿書不能真贗為下人所欺亦弗卹也然而
毘翊宗教一息敢忘廣廈細旃之間從容召對
持論罄竭蘊蓄松園復釋道私祖之免皆
師之所請也師平生輕度弟子嗣法上首蔣山
法印國清導升天寧純一道場願證中竺淨戒(天界椿
育王常在)皆有聞叢林間願證應緣入仕應奉翰林
字(翰林李證親預入室)大懼師行泯沒件繫成書授之淨戒
戒尚風義死生不易其操必能昭廓其幽潛今證巳
亡矣戒果能謁濂求為塔上之銘濂嘗與師游而與
願戒交尤洽不得以不敏辭濂聞之龍翔林實
天下建之非名德之重莫能主之是故廣智
真如印柄道明宗常使輝光照燭幽隱及今
合載清真撫運崇尚佛乘賜額建官統馭其眾
非得于廣智者亦孰能當其始乎嗚呼何其規重
矩疊而一倡一新在昔馬駒蹴踏機用森嚴出其
門者無非龍象有是學者固有是師先德亦然
由是方之廣智之傳實由正宗師之所契親得其髓
固非常情之可擬議然稱人之善必本具父師厚之
至也濂敢竊取茲義序其事而為之銘銘曰。
金陵寶剎昔為潛龍飛翔中天樓重重聖皇金輪重馭四大海易為大天界以表正法故惟師蚤修證廣智法會中(惟師乘願力示現優曇花)帝命總持欲符于前烈護法王法如寶雙眼目袛恐昏翳光明不遍照況能攝威儀見者生敬畏統率僧伽無不從化者出持使者直抵中印土道憩一王懇請說法群羌如見佛膜拜稽首禮(佛法天下根本中印受命仁德以彼尚佛乘道憩僧伽羅群羌如見佛膜拜稽首懇請說法)四大假合笑指空中雲聚不留築壇聚眾香付之大火沙門逾一千圍繞作梵唄收骨藏勝塔作鎮異域(闔國沙門圍繞作梵唄拾舍利靈骨祔葬辟支異域王臣瞻禮祈永鎮)睠此行道所何以四眾同袍大德假物顯理遺衣在故篋見衣如見師󰢍之雨華臺當與靈骨同我知此衣中何啻千萬縷絲絲具煖性性圓即菩提師千古是有無邊譬之虛空相普現于一切何假有漏形方為真實實際是真空永離于言說我持不壞
雲棲刻本翰苑續集稍異因附註之按洪武
公元1370年
庚戌夏六月癸亥僧克新三人西域
吐番仍命圖其所過山川地形以歸蓋即曇公
奉使事也實錄大政記俱不載趙尚書為副之
洪武中列卿無所謂趙尚書者恐即是年三
趙秩奉使之訛也集稱省合剌國即榜剌西
印度國釋迦得道之所而雲棲本稱僧伽羅國
遍攷未聞也似當以翰苑續集正志之以俟再
公元1422年
洪武實錄二十一年二月重建天界善世禪寺
公元1328年
城南初元文宗天曆元年始建大龍翔集慶寺
公元1368年
在今都城龍河洪武元年春即本寺開設善世
院以僧慧曇領教事賜額大天界寺御書
公元1405年
天下第一禪林榜於外門四年改曰天下善世
五年改為善世法門十四年革善世院十五
年設僧錄司于內至是燬于火上命徙于京城
定林寺故址仍舊額曰天界善世禪寺
**李大猷傳(附)
李願證字大猷熟人父深肥遯山林書詩為教
自號靜軒母陶氏無嗣晝夜禱於觀自在夜夢
比丘尼白鹿車嬰兒授之曰此福慧兒也善視
既而有娠生未逾月兒忽身熱如火不進乳陶方
以為憂復夢前比丘尼數顆嚼食夢覺兒汗
如雨遂瘳年四歲嬉戲膝下因授以記姓書兒曰
有何義讀之將奚為大驚以孝一誦即能
闇記稍長益駿發異常父嘗手書首楞圓覺二經
逐卷取讀之力白父母學佛城南頓覺蘭若祝髮
受具制今名願證走大石山中僧法秀游秀有
高行願證期取法久之杖錫南京淨覺師
天界禪林師見其俊邁命為侍者謂之曰子才銳甚
留意文學他日期子弘宗扶教也於是獨坐一室
竺墳魯典無不研窮之著為文森然有奇一時
名公鉅卿愛敬與其倡酬師尋命掌書記
公元1370年
戊申出世嘉興水西寺庚戌吳興道場未幾
退居武康山中著觀幻子內外篇以合儒釋一貫
其內篇曰釋教其目十則宗本教述會源非即必
悟示證最志古不昧寂動也外篇循本其目如
釋教之數則性上性中性下人物道克巳至樂
命為巳學方也曰適治其目如循本之數則禮樂
井田兵問用刑尚德儒吏經權三尚圓象也曰史
論其目如適治之數而逾其二則宋襄儀秦秦漢文
武儒老魏吳漢虛玄上梁下隋唐後周也皆踔
前人其光燁燁不可襲秘聲名突起縉紳癸丑
願證還天界濂時侍皇上升武樓遙望禪林
顧濂曰其中有良僧乎濂對曰近有二僧從吳越
來皆能文辭上曰其名謂何濂對曰一則願證一
則證傳上曰試取觀之濂因進證傳文一編
親覽終卷曰是或儒者所不及復問願證所著濂
對曰太常丞張丁家有往復論性書遂遺中官
攜書至上復覽如前喜曰論議甚高其鐵中錚錚
者乎明日召見謹身殿慰勞備至吏部皆除
應奉翰林文字賜第太平門妻妾二凡日用
需之物無不復命中秘書籍令閉門習讀三月
俟髮長勝冠然後蒞職三月願證有疾上意
沉鬱多痰賜藥吐之疾稍減巳而復劇中使問疾
絡繹于道竟不起病將革時唯仰首言曰死則死所
可憾者受上之深恩不能報爾遂口授其友草謝
表表未終而逝上夜夢願證來謝服大布衣巾
稍欹叩其家人服色正同因移棺撼巾不正上尤
公元1374年
嗟異焉時洪武甲寅春二月也壽三十七云史官
昔在宋時仲靈嵩師鐔津李氏子每夜觀自在
像誦其號十萬乃寢自是世間章句不學而能遂作
原教論明儒釋一貫以抗諸儒之說韓魏公琦歐陽
公修尊禮之今願證亦李氏子其母亦累禱觀音
而生亦博極群書亦著為論說以明儒釋之道亦異
天哉豈弘宗扶教代當有其人歟濂固不敢謂願證
之如仲靈也其志之所存抑果有不同者歟然仲
正宗記僅得仁宗賜紫方袍明教之號願證則
屢被龍光親拔為王官使其得壽道行于時澤兼
被于烝黎不特仲靈專輔本教而巳木方榮而風
折之悲夫濂與願證交愛才之念不下於韓歐二公
弗忍其名不傳也故徇全室泐公之請具著其事於
篇。
高皇帝御製跋儒僧文云侍講學士宋濂言及有
僧名傳者儒釋俱長邇來以文求臣改益臣試開
過目篇篇有意文奇句壯奚啻專門之學臣
是以敢煩聖聽誦之再三果如濂言然僧所以
改益者非也朕知僧之意有所精學卒無揚名
處故特求名儒以改益之由此揚名欲出為我
用濂曰恐無此乎朕謂濂曰云何如是觀人古賢
人君託身隱居非止一端未必執于本業而不
為君用朕觀此僧之文文華燦爛若有光之照耀
玄虛弄假訛語真誠貼體孔門之學安得
公元1375年
不為用哉洪武八年實錄亦同按傳即郭傳字文
會稽人與願證同召後陞脩起居注考功
高皇帝號咷求賢不遺禪衲正欲其居官
食祿輔君澤民闡揚如來修之道非欲以儒易
釋以利祿苦空也願證輩俱未竟厥施而姚恭
靖卒以比丘現身高皇帝作人矣哉至宗
辭官則又反覆讚嘆權實雙顯非大聖不能
于斯也。
**佛日普照慧辨禪師塔銘
公元1370年
(洪武三年化)
皇帝端居穆清四海兵爭將卒民庶多歿於非命
公元1368年
精爽無依非佛世尊不足以度之惟洪武元年
月詔江南浮屠十餘人蔣山禪寺作大法會
楚石禪師與其列師升座說法以聳人天龍鬼
公元1369年
之聽竣事近臣入奏上大二年春三月復用
故事師說如初錫晏文樓下親承顧問暨
公元1370年
還出內府白金以賜三年之秋上以鬼神情狀
微難測意遺經有明文玅揀僧中通三藏之說者
問焉師以夢堂噩公行中仁公應召而至館于
大天界寺上命儀曹勞之既而援據經論成書
入朝敷奏師忽示微疾越四日趣左右具浴更衣
筆書偈曰真性圓明本無生滅木馬夜鳴西方日出
書畢謂夢堂師兄我將去矣夢堂曰子去何之
西方夢堂西方有佛東方無佛耶師厲聲
公元1369年
泊然化時七月二十六日天界住持西白金
公法猶子也為治後事無不盡禮時制火葬有禁
禮部以聞上特命從其教荼毘之餘齒牙舌根
珠咸不壞設利羅粘綴遺骨纍纍然如珠其弟子
晟奉骨及諸不壞者歸于海鹽卜以八月二十八日
建塔天寧永祚禪寺葬焉嗣法上首景瓛復偕文
晟以仁公造行狀來徵銘仁公博通內外文辭
簡奧西漢風其言當可信弗誣謹按狀師梵琦
楚石其字也小字曇耀明州象山人姓朱氏父杲母
張氏張夢日墮懷而生師方在襁褓中有神僧摩其
頂曰此佛日他時照燭昏衢乎人因名之為曇
耀云年七歲靈性穎發讀書即了大義或問所嗜何
言即應聲君子喻於義至於屬句倣書度越
遠近號為奇童九歲棄俗入永祚受經訥翁
師尋依晉翁詢師於湖之崇恩師師之從族祖
趙魏公見師器之為鬻僧牒薙染沙門繼往杭
昭慶具足戒年巳十有六矣詢師遷住道場
侍者亡何司藏室閱首楞嚴經至緣見因明
暗成無見處恍然有省歷覽群書不假師授文句
通然膠於名相未能釋去纏縛元叟端公倡道
徑師往問云言發非聲色不物其意何如元叟
以師語詰之師方擬議欲答元叟叱之使出自是群
疑塞胸如填鉅石元英宗詔粉黃金泥書大藏
有司以師善書選上燕都一夕西城樓鼓動
如雨下拊几笑曰徑山鼻孔今日入吾手矣因成一
偈有拾得紅爐一點卻是黃河六月冰之句翩然
南旋再入雙徑元叟見師氣貌充然謂曰西來密意
喜子得之矣遽處以第一第二座且言玅喜大法
公元1368年
在於有來參叩者多令師辨決之元泰定中行宣
政院稔師之名命出世海鹽之福臻遂升主永祚永
祚師受經之地為創大寶閣範銅賢劫千佛而毘
盧遮那及文殊師利普賢手眼觀音諸像並寘其
中復塔婆七級崇二百四十餘尺功垂就勢偏將
壓師禱之夜乃大雨風居氓聞鬼神相語天寧
偏亟往救之遲明塔正如初報國嘉興
本覺更搆萬佛閣九楹宏偉壯麗儼如天宮下移
人世帝師嘉其行業賜以佛日普照慧辨禪師之號
佛日頗符昔日神僧之言識者異焉會報恩光孝虛
席僉謂報恩一郡巨剎非師莫能居之師勉徇眾
公元1363年
而往退隱永祚築西齋為終焉之至正癸卯
大夫強師主其寺事時塔燬于兵師重成之景瓛為
鑄寶壺冠于顛感天花異香之祥師舉景瓛為代復
歸老西齋云師為人形軀短小神觀精朗舉明
正法滂沛演迤不知其所窮凡所蒞之處黑白
如水歸壑一彈指間湧殿飛樓上插雲際未嘗
師有作君子謂師縱橫自如應物無跡山川雲雷
電掣神功收斂寂寞無聲由是內而燕齊秦楚外
日本高麗咨決心要奔走座下得師片言裝潢
不翅拱璧可謂無愧妙喜諸孫者矣師世壽
十五僧臘六十三得法者曰祖光曰景瓛受度者曰
明誠正定等其說法機用則見於會語遊戲
翰墨見于天台三聖永明壽陶潛林逋諸作
別有淨土慈氏上生偈北游鳳山西三集通合
若干並傳于世予慕師之道甚久近獲執手護龍
河上相與談玄出賸一編求正師覽巳歎曰不
儒者所造直至于此善自護持師之善誘推此一
端亦可概見及聞師歿與國史危公哀悼不自勝
公亦深知師者也銘曰。
大鑒密旨餘十傳玅喜起蹴龍象筵有如大將中堅銕卒十萬佩櫜鞬或觸之者命髮懸誰歟五世稱象佛日曉出瀛海𤲬紅燄閃閃行中流光所至幽玄憶初飛西來北燕彤樓畫鼓星纏一擊三際廓然火中新敷清淨蓮紺色涵空絕蔓自茲口噴百丈泉洗滌五濁腥羶內而諸夏朝鮮紛紛來者駕肩示以實相空言塔廟赫赩名山一佛能變萬與千會萬歸一道則全不識誣為有漏緣帝敕中使傳宣鍾山法超沉綿萬人瞻依曲兩拳一朝入滅蛻蟬西方彈指現前白玉樓琉璃金鈴寶樹真詮之往矣神弗遷寂光常定無偏圓我作銘詩翠琰昭朗盛烈垂年年」
高皇帝每遇大浮屠諮詢鬼神情狀不一而足
其所拔濟幽明制作禮樂蓋皆原本于此世之
儒者宋人唾餘便欲撥去一切輪迴因果多見
不知量也。
雲棲本朝第一流宗師無尚楚石石室
西齋西齋淨土一卷自號禪人而淺視
淨土可以深長思矣。
愚庵及公有悼楚石和尚三首一曰潦倒
翁的骨孫高年說法承恩麻鞋直上黃金殿鐵
錫時敲白下煩惱海中垂雨露虛空背上立乾
秋風唱徹無生白牯狸奴斷魂其二曰
聖主從容問鬼神當機一默千鈞荼毘直下
門詔火聚全彰淨法身平地驚翻三世佛等閒瞎
公元1369年
一城人大悲願力知多少枯木花開別是
三曰匡床談笑跏趺遺偈親書若貫珠木馬
端的西方日出古今無分何啻天界
法毋忘在帝都白髮弟兄老大剎竿倒卻要人
扶。
**寂照圓明大禪師壁峰金公設利碑銘
公元1372年
(洪武五年化)
禪師寶金族姓石氏其號為壁峰生乾州永壽
縣之名胄通甫宅心從厚人號為長者母張氏亦
嗜善弗倦有桑持缽乞食觀音像授張且屬曰
汝謹事之當生智慧之男未幾生禪師白光煜煜
然照室幻恒多疾纏綿衾枕父母疑之曰此兒感
祥徵而生其宜歸之釋氏乎年六歲依雲寂溫法師
弟子既薙落受具戒遍詣講肆性相之學對眾
演說纍纍貫珠聞者解頤巳而撫髀嘆曰三藏
文皆標月之指爾昔者祖師說法天華繽紛金蓮
尚未出離生死區區者邪即更衣入禪林時
如海真公正法幢於西蜀雲山中亟往見之公
示以道要禪師大起疑情二三年間寢食為廢偶攜
筐隨公擷蔬於園忽凝坐不動歷三時方寤公曰爾
入定禪師曰然曰汝何所禪師曰有所悟爾曰
汝第言之禪師舉筐示公公非之禪師寘筐于地拱
而立公又非之禪師厲聲一喝公奮前揕其胸使
言禪師築公胸仆之公猶未之許笑曰塵勞暫息
定力未能深也必使心路絕祖關透然後大法可明
耳禪師聞之愈精進不懈出參諸方峨眉山
公元1370年
不復粒食日採啖之脅不沾席者又三年一念
不生前後際斷照體獨立物我皆如自是入定或累
不起趺坐大樹下溪水橫逸意禪師溺死
越七日水遏往視禪師燕坐平時衣濕
一日伐木通身汗下如雨嘆曰玅喜大悟十有
八小悟無算豈欺我哉未生前之事吾今日方知
真耳急往求證於公反覆辨詰甚力至于拽傾禪
榻而出公是則是翼日重勘之至期公于地上
畫一圓相禪師袖拂去之公復畫一圓相禪師
中增一畫又拂去之公再畫如前禪師又增一畫
十字又拂去之公視不語復畫如前禪師十字
四隅成卍文又拂去之公乃總畫三十圓相禪師
一一具答公曰汝今方知佛法宏勝如此也百餘年
參學有悟者世豈無之能明大機用者寧復幾人
無用和尚有云座下當出三虎一彪一彪豈非
邪爾宜往朔方其道當大行無用蓋公之師云先
是禪師在定中見一山秀麗重樓傑閣金碧絢爛
諸佛五十二菩薩行道其中有招禪師謂曰此五臺
山秘魔巖也爾前身修道其中靈骨猶在何乃忘之
既寤遂遊五臺山道逢蓬首女子身被五綵獘衣赤
徐行一黑獒隨其後禪師問曰子何之入山
爾曰將何為一切不為良久乃沒叩之同行者皆
弗之見或謂為文化身云禪師乃就山建靈鷲
四方聞之不遠千里負餱來獻者日繽紛禪師
悉儲之以食游學之僧多至千餘人雖丁歲大儉
公元1348年
不拒也至正戊子冬順帝使者召至燕都慰勞
至天竺僧指空久留相傳前知號為三百歲人
敬之如神禪師往與叩擊瞪視不答及出空嘆曰
公元1369年
此真有道者冬夕大雪紅光自禪師室中起上
公元1370年
霄漢驚嘆賜以金紋伽黎遣歸明年巳丑復
召見延春閣命建壇禱雨輒應贈以金繒干禪師
公元630年
受之即以拯饑乏民又明年庚寅特賜寂照圓明
禪師之號詔主海印禪寺禪師力辭名香法衣之賜
殆無虛日丞相而下以至武夫悍將不以為
公元1368年
皈巳而懇求還山洪武戊申大明皇帝即位于建
公元1370年
明年巳酉燕都平又明年庚戌禪師南京
公元1369年
五月見上于奉天殿且曰朕聞師名久以中州苦
寒特延師南方爾遂留于大天界寺時召入問佛
法及鬼神情狀對稱旨又二年辛亥冬十月朔
上將普濟佛會鍾山高行十人蒞其事
禪師與焉賜伊蒲饌崇禧寺大駕幸臨移時
公元1372年
方還明年壬子春正月既望沙門畢集上服
皮弁服親行獻佛之禮夜將半敕禪師圜悟
摩陀伽斛法食竣事寵賚優渥夏五月悉鬻衣
盂之資作佛事七日乃示微疾上知之親御翰墨
賜詩十二韻玄關盡悟巳成正覺之言天光
回人皆以為時疾巳革不能詣闕謝至六月四日
沐浴更衣四眾言別正襟危坐目將瞑弟子祖全
智信請曰和尚逝則逝矣不留一言何以暴白於後
世邪禪師三藏法寶尚為故紙吾言欲何為夷然
逝世壽六十五僧臘五十又九後三日奉龕荼毘
聚寶山傾城送香幣積如丘陵或恐不得與執
紼之列露宿以俟之及至火滅五色舍利齒舌
珠皆不壞紛然爭取灰土為盡禪師體貌豐偉端重
寡言福慧雙足所至化之故其在山也捧足頂禮
項背相望應供而出也持香華梵樂而迎者
在在如是不啻生佛出現行事多可弟子散之
四方無以會其同祖全等將以某年月建塔于某山
制掇其大略安次王普為狀一通徵濂為之銘。
上祀方丘宿於齋居濂與禮部尚書陶凱實侍左右
上出賜禪師令觀之其稱禪師之德為甚備夫
聖人之言天也因知禪師道上與天下從人望
不獲名山大剎可以無憾然而月林觀公
承臨濟正宗第五傳曰無用寬公竺源盛公竺源
道行于南無用道著于北禪師無用諸孫
濂近銘竺源之墓今又述禪師之行而文諸碑嗚呼
哲人云亡奈何不興大法衰微之嘆乎銘曰。
臨濟崇崇西來正宗益衍以鴻三虎怒投中有一彪氣可吞牛相紛拏爪蔓交加入海算沙乃易禪衣乃抵勝師乃治其疵棲身孱顏絕去八還入第關河侵淫趺坐樹陰爰濕我衿我我粻我泉我漿渴饑兩忘實相圓通無物不容悟其本空玄徵肇胎涉彼五臺樓閣門開南奧北湖方衣圓顱水赴雲趨無間儉豐香積之歲且妥其躬其名上聞便蕃宸恩來自帝閽於赫
 皇明遣使奉迎館于神京龍文成日晶月光鬱其寵榮
 四眾所依胡不寧茲而亟其歸泰山崔崔一且其頹靡人不哀有崇者岡白虹吐芒設利之藏」
公元1402年
金陵梵剎志載嘉靖元年碧峰寺記云洪武五年
公元1372年
壬子工部黃侍郎重建先是碧峰禪師奏上
寺請名高皇帝御賜號因以題寺按建寺之年
公元1373年
禪師示寂之歲也宋文憲文立次年癸丑
七月既望何以不載建寺緣起章明法門盛事耶
國初工侍僅黃立恭一人攷之欽錄洪武二十
五月鞍轡局大使黃立恭于大庖西奉聖旨至
公元1422年
二十一年戊辰御製報恩寺塔記始稱工部
左侍郎黃立恭昔本技流今職工部安得五年
先官工侍耶記稱師棄髮存鬚出使西洋諸國授
固辭俗所傳西洋記稱碧峰三寶太監下西
洋事蓋委巷小人之語寺記殆承此訛也鄭和
公元397年
使西洋始自永樂七年示寂久矣如有之則文
憲于天界曇公奉使西域事甚詳何獨略于師
耶記又稱師祈雨靈異為真人所譖投之水火
損後辭歸西域巳時陛辭午時潼關是日
上賜袈裟守關吏奏上師生乾州名族而曰
西域胡僧示寂金陵荼毗聚寶山而曰辭上西歸
世壽六十五而記稱高帝碧峰像云年逾
七十幾益又謬矣國初浮屠碧峰最著流傳
神異未易更僕寺記所載皆非實錄他可知巳示
微權與諸法實相無二末法無正知見往往
公元416年
神通眩惑請以文憲塔銘正之丙辰冬十一月
錢謙益謹跋。
**佛性圓辯禪師淨慈順公逆川󰢍塔碑銘(有序)
公元1373年
(洪武六年化)
自幼至壯飽閱三藏諸文粗識世雄所以見性
明心之旨及游仕中外頗以文辭佛事由是南北
浮屠順世而去者多以塔上之銘為屬衰遲
餘諸習皆空凡他有所請輒峻拒不為獨於鋪敘
悟緣評騭梵行若不後者蓋欲表般若勝因
眾生正信有如佛性辨禪師者濂安得
不銘諸按其嗣法弟子行圓所造年譜師諱智順
逆川溫之瑞安氏子也有翁媼精修白業既沒蓮
華現門屏間師之大父母也翁生道羡娶婁氏屢至
哭子其情不勝哀乃塑智者大師像事之一夕夢僧
頂有圓光江流而上招婁氏謂曰吾當為汝之子
及寤而有娠師既生美質夙成五歲即從季父
季父生徒渡溪抵萃墅師力欲相隨季父怒麾之
還巳而溪暴漲季父生徒溺死然自少不喜畜髮
翛然塵外趣婁氏弗能留七歲俾依仲父慧光
崇興精舍稍長受具戒於天寧禪院其父亦樂脩淨
觀俄離俗同居精舍精舍將圯師即協眾力葺之
時年甫十八君子固知其為適用之材暨習法華經
三月通誦其文慧光尤器之使出游永嘉無相
覺源璿法師愛師俊朗挽其為嗣橫雲岳法師
三觀十乘之旨于水心法明寺師往而受其說眾
推為上首亡何鴈山雙峰不契所言復走千佛
寺毒海清法師開演長坐御講請師為綱維之職
軌範為之肅然毒海入寂感世無常嘆曰義學
雖益多聞難禦生死即禦生死自性將奚明哉遂
更衣入禪復走閩之天寶山鐵關公公圓悟
世孫也授師以心要遵而行之似有階漸欲依公而
住公叱曰丈夫不於大叢林與人相頡頑局此蠡殼
中邪拂袖而入師下旦過寮潸然而泣或憫之慰曰
善知識門庭高峻拒之即進之也公聞其事笑曰吾
知其為法器姑相試爾乃延入僧堂中師壁立萬仞
無所回撓晝夜明暗不能辨踰月因如廁便旋
中園匏瓜觸發玅機四體輕清如新出室一一
毛孔皆出光明目前大地倏爾平沈喜幸之極亟上
方丈求證適公入府城師不往見水濱林下放曠
如巳而歷抵諸師皆不合又聞千巖長禪師鳴道
伏龍山往叩之其所酬應者皆涉理路飄然東歸
燃指發願細書於紳必欲見道乃巳復自念非
不足依洊走閩中見焉公偶出遊遙見師喜曰我
今來也越翌日師舉所悟求證公曰此第入門
上一乘則邈在萬里之外也乃囑之曰汝可悉棄
前解專於參提致力則將自入閫奧矣師從公
踰五閱月一日將晚參擬離禪榻豁然有省如虛
玲瓏不可湊泊厲聲告公曰南泉敗闕今巳見矣
公曰不是不是不是物是何物師曰地上磚鋪
屋上瓦覆公曰即今南泉何處師曰鷂子新羅
公曰錯師亦曰錯公曰錯錯師觸禮一拜退公
未然也公披大衣鳴鍾四眾再行勘驗師笑曰未
吐辭之前不相涉和尚眼目何在為此一場
劇邪公曰要使眾皆知之遂將宗門諸語一一訊師
師一一具答公然之復囑曰善自護持勿輕泄也久
之令掌藏室尋請分座說法公既捐館師住院
非惟舉唱宗乘寺制有未備悉補足焉甓驛道達於
山門踰六七里擇地搆亭以增勝概眾方賴之忽爾
棄去過杉關百丈迦葉渡江入淮禮諸祖之
塔經建業回浙中超然野鶴孤雲無所留礙尋返
永嘉會王槐卿造報恩院于瑞安大龍山延師
之主參徒寢盛至八百指師建僧堂棟居之石室巖
禪師江心豔師之為復第一座處師師然而
未幾又以何山精舍棟宇湫隘不足以容眾拓之
為大伽藍為建大雄寶殿法堂三門兩廡方丈
院之屬而塑像繒壁諸莊嚴事亦次第告完平陽
大創歸原寺歸原援報恩之例請師開山師慈憫
心切亦不欲拒既至為造小大鼓鍾魚板法器而叩
擊之授職分班升堂入室皆按清規行時東海
元帥忠介公帥師鎮台遣使聘師入行府師以
公方有事干戈絕之弗見達公慕詠弗置篆逆川
二字遺之師因飯囚戒其勿萌遁逃心即重見日月
不久赦書至周吳二囚以師為神其後山寇竊發
二囚實為渠魁所經之處焚毀欲盡歸原報恩以師
故獨存師終不遑寧處避入無礙菴又還歸朝廷
為降院額賜師今號及金襴法衣曾不以為悅悉
散其衣盂所畜退居一室掘地以為折竹以為
澹如也溫城淨光雄鎮一方年久將壞方參政
初嘗戌其城欲賦民錢葺之命師蒞其事師曰民力
凋攰久火燄炎炎而復加薪安忍為之必欲見用
官中勿擾吾事若無所聞可也方諾之師乃定計
城中之戶餘二萬戶捐米月一升月獲米二百石陶
掄材神運鬼輸紛然四集鎮心之木以尺計者
其長一百五十最難致之師談笑趣辦七成既粗完
其下仍築塔殿宏敞壯麗九斗之勢益雄一旦颶風
作其上一成挾之以入海濤眾咸傷之師曰塔終不
可以就乎持心益固遣其徒如閩鑄露盤輪相及燄
珠之類日就月將欄楯硐戶一一就緒金鮮碧明猶
天降地涌也縻錢過十萬而工役弗與辨章
不花出鎮省道東甌夜觀塔燈熒煌知師所
造乃謁師問道并談般若經師用漢言直解之辨
章甚悅顧謂左右西天諸師授我以密義不能
相協今聞逆川師言則心地開明矣亟呼舟同載
公元1402年
閩宜政分院請師住東禪廢剎不一載殿堂矗如
門廡森如藏庫燁如摶土以設諸像梵容穆沖各隨
相變靈山一會儼然未散畢功之日省臺府
官與大比丘眾共落其成師則曰未也復甃東南
通逵若干營福城東花藏海南初地三牌
門營普庵堂以施茗飲湯泉二所以利浴者限以
垣墉縈紆徑路馬牛無自而入補刊開元藏經
板仍印施之其可以弘濟人者無不也先淨業
慶成東報國舶塔寶月諸寺兵燹之餘莽為荒
福建行中書將籍其產于官師言於辨章獲仍其
辨章欲閱大藏尊經于家或以几席什器難具為
師令浮屠一百七十人為什分辦於各剎表以題
一時畢聚仍畫為圖使按圖序次列之給役於飲
間者更番而進每以鍾鼓為節後先不紊辨章
悅曰使吾師總戎則無敗北之患矣師俄散財如歸
原時恬然而退辨章留之不從雪峰虛席辨章
師補其處師不得啟行未行先鳩工師二十人
室廬欹側既至絲毫之費咸自巳出緇素
從化有徐子剛者據寺之安仁莊萬斛聞師
至亟輸還之部使者橐驩自負通楞嚴寶積二經
諸人師以關鍵詰之斂衽而去巳而思還溫方參
政具船迎之千佛院災無有起其廢者師彈指頃千
佛閣未幾前門左右廡又成俄東甌內附潛居
林泉若將終身江心逸禪師市材于山欲建萬
佛閣年耄不勝遂以屬師師起而應之亦不日
而成且為砌釋迦寶殿解脫以至蒙堂經室無
不具足初師采材於山道普安院院燬巳久唯山
巋然煙雨中師見之笑曰吾為爾移山門為佛殿
何如眾皆合爪指謝之師為撒瓦輦致故基一毫
所損徐取寺山之木重完僧堂而後皇上尊尚
佛乘江南高行十人鍾山無遮法會師與
其列升座演說聽者數千大駕幸臨慰問備至號為
一時寵遇竣事錢唐清遠渭公方主淨慈舉師以
為代師初不從繼而嘆曰所貴沙門行者隨緣應世
何所容心哉乃振錫而往淨慈當兵後凋殊甚
還鄉召匠計傭竭其筐篋而來大有設施而諸
負官逋者係累滿庭師為之出涕代償之會。
中朝有道浮屠以備顧問眾咸推師師南京
公元1373年
閱月沐浴書偈而逝實洪武六年八月二十日
世壽若干僧臘若干二十一日闍維聚寶山獲設
無筭得其法者曰文顯曰興富曰某其一即行
公元1374年
於是靈骨而歸建塔干某處以明年月日
焉師有五會若干善財五十三參一卷皆傳
于世大雄氏之道不即世不離世間烏可岐而二
之我心空邪則凡世諸相高下洪纖動靜浮沉
非自玅性光中發現苟為不然法主所說經教
夫諸祖印心密旨皆為障礙鳴呼道喪人亡埃風
渺瀰焉得理事不二有無雙泯相與論斯事哉
自得之後紫檀座既巳說法度人出其餘力
往往莊嚴塔廟使人遠罪遷善之歸斯蓋近之矣
或者不知專委為人有漏之因夫豈可哉夫豈可
哉銘曰。
大法雖無外兮收攝一門玄漠不可象兮視之儼若了不精粗無對乃為尊若涉有情見兮雜糅盈虧理事不二縱橫所之渾涵大同遍照光陸離東甌休徵蓮華屏間異僧圓光逆流波瀾玄符既敻拔兮何能滯塵寰峨峨天寶山鑄鐵為關扉奮迅一朝入兮窺破生死機盡洗結習垢兮真體巍巍方知有為相兮不離無為彈指塔廟毗盧樓閣同因敬乃生悟兮自外而廓中歷古道場兮手執青楊甘露恒四灑兮餐之甘若飴木石霑潤談玄五時
 大明麗中天兮佛日同輝昭所資生育功兮欲使陰泠消爰集清淨眾兮梵音海潮唯師所說法兮無耳亦當聞一言耳根千劫不作天光下照燭兮恩寵便蕃卷舒隨時孤雲本何心生滅兩空遺蹤邈難尋勒辭在中林兮振德無古今
**大天界寺住持白庵禪師行業碑銘(有序)
公元1373年
(洪武六年化)
大天界寺住持白庵禪師力金西白吳郡姚氏
子其母周氏夢一龐眉僧類應真者直趍房闥摩斥
弗退因驚呼而覺遂懷時至而育奇芬馥郁滿庭
年臨五六方頰圓額白皙如玉琢見者無不憐愛
大夫時抱載車上歸與妻妾玩之欲索為子父母
弗與七歲穎悟異常凡書一覽即能記憶或見
佛像五體投地作禮而退一日請于母曰兒患世
起滅不常將求出世間法可乎母曰出家甚苦爾
年幼豈能堪乎曰兒心自樂之想無苦自後請之
不巳父母志不可奪俾依吳縣寶積道原衍
師為弟子十一歲祝髮受具精研三觀十乘之旨
領其樞要衍公主秀之德藏師綱維之職軌範
然忽喟然嘆曰名相之學略諳之矣盍棄諸緣而往
覺路乎遂更衣虎林古鼎銘公雙徑古鼎
一見輒以法器相期示以德山見龍潭語師奮迅
躍直觸其機從而有契銘公俾掌記室未幾何分
後堂敷宣大法如山川出雲靈雨霑潤四眾信服
公元1357年
復陞居前堂聲光燁燁叢林至正丁酉出世
蘇之瑞光寺嘉興天寧寺災郡守貳咸曰非師不
足起其廢具禮幣遣使者力邀致之師至未久儼如
兜率天宮下現人世道路者莫瞻禮贊嘆帝師
大寶法王聞師之賢授以圓通濟禪師之號師之
幼喪父唯有母存乃去城東一舍孤雲庵以奉養
同袍或議之師呵之曰爾不見編蒲尊宿乎何
公元1368年
言之易易洪武改元皇帝大寶弘闡佛乘
首開善世院俾擢有道浮屠天下名山杭之淨慈
主席尚虛僉欲起師居之疏與幣交至浙江省丞復
遣使趣之師皆力辭乃退居同歸庵迎母以養僕夫
夢庵前有瑞花芙蓉光彩絕異或謂夢者曰
此花天子當取之而去旦而述其事人以為誕巳而
有旨起師住持大天界寺命將下之日乃僕夫
夢之宵也師應詔至闕見上于外朝慰勞優渥
即令內官送其入院賜以天廚法饌萬機暇時召入
禁庭奏對稱旨蓋師精通西竺典及東魯諸書
薦紳談論霏霏如吐玉屑故咸樂與之游至于
辨學子務直指心源宗說兼行機迭發尤使聽
公元1371年
敬仰不置四年春詔集三宗名僧十人及其徒
二千建廣薦法會鍾山命師總持齋事師能靈承
上旨儀制規式皆堪傳永久尋以母年耄徑山
公元1372年
泐公自代復還庵居五年詔復建會如四年大
駕臨幸詔師闡揚第一義諦自公以至庶僚環而
聽之靡不悅一日忽示門弟子曰吾有夙因未了
必當酬之汝等勿以世相逼我未幾微疾謝去醫
公元1373年
飲食手書一偈委順而化實六年十二月二十四
日也停龕六旬始行荼毗之法視其貌如生數珠
牙不壞于火設利無筭觀者競取之而去世壽四
十有七僧臘三十六所弟子某等二十餘人
上首出住名山保寧覺慧等又二十餘人三會
語有錄謀建塔嘉興城西環翠蘭巖以某年月日
靈骨及不壞者藏焉神觀秀偉智辨縱橫以宗
教為巳任不畜私財得財施輒舉以給貧者嘗以
楞伽經法寶壇經釋門心要毒暑揮汗
鍥梓傳師既歿覺慧惟恐遺行泯泯晝夜
自寧件繫群行為書乞予為塔上之銘予惟臨濟
至于寂照大師其道益光明盛大故其子若孫亡
數十人主名山務識本至今接武而奮者尚
未巳也如師者亦其一人焉此無它傳授之真穎悟
之正而無它岐之也夫塔之有銘始于梁而尤盛
於唐以為不若無以學者之思而景先哲之行
也予不敢廢此義遂慧覺之請為造銘曰。
一真玅心兮圓同太虛迷者自蝕兮唯塵之拘曷治
 子孫蟄蟄兮各闡化機要使青蓮兮出于汙渠唯師之生兮孰乘願輪豈伊應真憫世人學內外卓然名家轉彼名相兮為德之華紺目一瞬大法畢具見者悟之兮無句之句寶華樓閣彈指即成示現世間何經何營三蒞精藍兮其法益崇曷以徵之兮設利青紅生死去來不礙真圓飛鴻印雪兮瓜趾宛然塔婆新建兮下󰢍靈骨銘以揭之兮來者是則
**上天竺慈光玅應普濟大師東溟日公碑銘
公元1379年
(洪武十二年化)
皇帝天明奄有方夏鴻仁惠澤覃及幽明
是有僧伽奉詔入京上御奉天殿丞相御史
大夫百僚咸在而僧伽魚貫而見時東溟大師
最高白眉朱顏其班前列親問升濟沉冥
道師備述其故上悅顧眾而言曰邇來學佛者唯
飽食優游沉薶歲月而巳如金剛楞伽諸經皆攝心
要典何不研窮其義苟有不通諸白法師
自後召見字而不名人皆以為師榮及建鍾
公元1372年
法會師說毗尼淨戒聞者開懌時洪武五年春
公元1373年
正月之望也師辭歸杭之上天竺山日西方安養
公元1379年
之學冥心合道不雜一念十二年秋七月朔日夢青
蓮華方池中華色敷瘦清芬襲人既寤召弟子
修曰此生淨土之祥也吾去人間世不遠乎至四
趺坐書頌合爪而寂世壽八十又九僧臘七十有
其月十日全身藏于山之西峰玅應塔院玅修
乃具行業來言曰先師墜言吾死非宋學士不可
以銘吾塔執事嘗與先師游敢援斯故竊有所請濂
前年幸謁師見師精神浮動眉宇間戲謂師曰法力
所攝師之四體當益強濂歲歲上京師必過虎林
與師談辨如今日也師曰學士未艾老身石火
光爾烏能久乎遂一笑而別豈意師果翛然西往
乎銘何敢辭師諱慧日東溟天台赤城宋丞相
賈魏公諸孫志慕空門縣之廣嚴依平山等公落
髮為桑門時子庭訓講台衡之學于赤城師走輪
下而受其說依科指便能領其大義觸類而長
增而日益子庭嘆曰投凡下峻阪不足以喻其迅疾
北峰之道其藉之以大昌自是子庭一屬意于
歷代相承微旨所以扶正斥邪伐異歸同無不
言之師之學沉浸醲郁而名動一時一旦假寐
見有橫地竹上所凝者白粥粲然師因臥而餐
之及覺言于子庭子庭粥與竺同音得就
以食其緣殆在上下兩天竺之間乎子宜行師
瓶錫而出遠度浙河竹屋淨公于上竺觀音
竹屋見師俊穎輒留之所處卑濕賦詩以述
其事竹屋見之謂其眾曰此郎不凡他日嗣主
不可以少年易之為遷燥剛之地遇之如賓友
營繕之役而施金帛接踵而至勤舊僧欲偈示
氏名以勵其餘選工書者眾卒無以應師揚袂出曰
吾試為之霞布雲舒精采煥發竹屋見之尤喜且曰
前言果不謬矣翹翹蒼松挺出荊榛之上者非
其䫫也邪命典賓客尋更掌僧籍竹屋示寂越溪
澄公自演福來其後越溪器師延居後堂之板
未幾出世吳山聖水越溪念之弗忍舍復招還山
以上座以表儀四眾吳楚閩蜀之士趼足而至者
動以百計師隨其性竇淺深疏導作人之盛當
公元1338年
罕有其比元重紀至元四年行宣政院諸人
以主列剎而師獲住薦福歷三暑寒下竺靈山教寺
公元1341年
至正元年宣政使高公納麟謂非師無以起廢
之任移師蒞之師至修普賢大士殿雲間大姓蔡氏
邀師至家施錢十萬緡師過姑蘇大致香楠為材曾
未幾大雄寶殿成蔡卒其妻夏氏為刻佛菩薩
觀自在阿羅漢諸像黃文獻公溍實為之記四年
高公又遷住上天竺子庭所謂上下天竺之徵至
是益驗矣師知緣契在斯夙夜注心罔敢怠遑走募
多金之家初修大殿次建三解脫門次鑄巨鍾搆危
樓以冠之次營重閣講堂上祠諸祖下為講法之所
他若白雲選佛場及諸寮宇一一皆完復罄巳橐
通塗自普門達三門凡寺制所宜有無不具
帝師大寶法王嘉師法行賜以金襴法衣慈光
公元1383年
普濟大師之號十六年師自念人貴知止汲將焉
求竟撾鼓退隱會稽山水間飄飄然野鶴
雲人不知其為師江浙行省丞相達識帖穆爾公方
宣政院事遣使者物色訪之力請還山躬帥僚
香華以迎師知其誠復再正法席前後所住凡二
公元1382年
十五年國朝洪武改元始獲謝事塔院云師
脩偉眉長一寸餘其白勝目睛閃閃射人道德
餘光所照不問耄倪師經行輒曰我白眉和尚
爭持香華以為供養居常顏面嚴冷片言不妄發
即發雖對王公大臣未嘗出一軟媚至于誘掖
色溫春陽天台四明所著諸書循環開授止而
復初聽者咸謂披青雲而見白日其在京時輿論
瓦官元教寺乃天台釋法華道場不可久廢
以其事上聞即天界禪林別建室廬以存舊號請師
山師升座說法九府浮屠俯首以聽風聲
所被遐邇翕然歸心師所度弟子甚眾其在下竺則
圓具等十人上竺近二百人玅思玅本妙脩為最
先嗣法系者則思齊行樞允鑑允忠良謹普知文
元琇景梵各闡化一方今繼師住上天竺者即
玅修也濂聞法智尊者中興天台之道五傳北峰
為尤北峰諸子無不競爽佛光桐州剡源為最
剡源之孫曰越溪桐州之孫則玉岡也師為佛
光再傳之嗣視越溪玉岡為法兄弟先後
攝受有情法筵特為江南之最柰何越溪玉岡
化去耆德偉望唯師之存巋然魯靈光聳人
瞻敬三十八年之間其弘宗助教有功多矣苟不勒
諸圓廟之碑何以垂示罔極而慰學者之思哉乃從
修之請而述銘曰。
人天之際所貴惟誠能貫鐵石可達潛冥世之修學思證無生舍此不務其將孰營倬彼大師時俊英依科攻義分疏尋經春蒸卉木水翻建瓴天延法胤神夢符出演鴻寶丕昭性靈龍鬼夜聽寶華晝零肯昧道一混渭涇飛樓矗矗湧殿亭亭棟吻獸攫桯礎螭擎琅函鳳華虡鏗鯨一實所感百物交并有仆必起無廢不興心所諸緣莫攖塵毫無體用咸貞罄竭表裏吻合幽明出言石墜轉𦕎霜凝釋門蓍蔡剎海章程屬茲像末倚作金城豈期蓮萼遽生淨泓三宗抱戚四眾含情游樂國魄閟泉扃世相廢人文是徵後千百載尚信斯銘」
**佛心慈濟玅辨大師別峰同公塔銘
公元1369年
(洪武二年化)
華嚴建宗始于帝心大士帝心法界觀門及妄盡
還源以傳雲華雲華賢首賢首既終而其徒慧
苑等悉叛師說後百有餘年僧統清涼國師遙遵遐
軌丕弘教國師圭峰圭峰傳奧奧之後又復
逸朗現父子相繼而作補葺粗完現傳璿璿傳源二
師陰搜陽闡其宗于是乎中興源傳沖沖傳觀觀傳
會會傳心心傳悟悟號竹坡吳來開法德教
寺越之有賢首教自悟始悟傳介介瓊瓊南山
萃冥承國師之旨大能發越受學者至千餘人萃傳
春谷遇遇傳今佛心慈玅辨大師公上圭峰
凡一十六代矣公諱大同一雲其號別峰越之上
王氏子世推簪纓族父有樵母陳氏妊師巳十
月父見龐眉振錫行問僧來自何所崑崙山
也竟排闥而入父急追之寂然無有也暨出聞房中
兒啼聲笑曰兒豈向來浮屠也幼極俊爽覽諸載籍
輒會其玄奧父授以辭章之訣握筆翩翩輒有可觀
遂以纘承家學屬之母獨嘆曰是子般若種也可
纏繞塵勞乎命捨家入會稽崇勝寺從僧貴游
剃落菩薩戒會春講經德公復往依之獲
五教玄談二書又謁懷古肇師受四種法界觀
懷古春谷南山大弟子深華嚴學者也公天
分既高又加精進之功凡清涼一家疏章悉攝其會
公元1368年
通而領其樞要義趣消融智光發現識者心服
谷陞主寶林華嚴教院召公謂曰子學精且博矣恐
滯于心胸以成麤執曷從事思惟修以剷滌之乎公
即出錢塘佛智熙禪師慧日峰下舊所記憶
一切棄絕存孤耿耿自照如是者閱六暑寒
智嘉其有成欲縻以上不聽而去俄上天目山
普應本禪師普應見巳期之如佛智公將久留普應
賢首之宗日遠日微矣子之器量足以大之
久淹乎此也為贊清涼像而遣之公喜曰吾今始
萬法本一不識孰為禪那而孰為教乘內外
自此空矣亟還寶林春谷且告之故春谷曰可矣
乃命之司賓尋陞上座當時相從者皆宏偉龍象
為分講雜華玄門會要統宗極其所言宋故官
徐天祐王易簡聞之相與崇獎莫置聲光煥著五尺
童子皆能知其名郡守范侯某憐春谷僧臘巳高風
之使讓席公毅然不答侯設伊蒲供延公親與
語公曰有是哉所貴乎道者在明師弟子之分垂訓
後人苟乘其耄而攘其位豈人之所為明公縱愛
我厚名義不可犯也侯不離席把公臂曰別峰誠
非常人也元延祐初始用薦者出世蕭山淨土寺
自念圭峰以來累葉相承其間或絕或續繫執法
賢否遂發弘誓力持大法晨講夕演雖至于勞[貫*力]
弗敢少懈天曆初朝廷新設廣教都總管遴選
山主一歸至公陞公住景德重紀至元中宣政
院遷嘉禾東塔不赴宰臣領院事乃改寶
林寶林清肄業之地人咸為公榮公固守謙退
回不上州牧邑山林社交延請不允至第
二疏投袂而起終南山草堂故事高齋闢幽
招徠俊乂浙水東西莫不擔簦躡屩爭集輪下公
竭忱開授比景為尤勤法筵之盛不減東山時公
復念許玄度皮道輿蕭詧三公程師孟汪仲舉二郡
守有修建塔廟之勳立五賢祠世祀至正初
帝御宣文近臣以公道行聞者帝嘉之特賜
金襴伽黎帝師大寶法王亦俾以六字師號隱然
作鎮江南宗門恒倚之以為重狀元忠介公泰不華
守越病旱無以𧟄僉謂非公可公為爇香臂上以
請雨即澍公蒞事一紀餘以疾固堅臥崇福庵中
未幾部使者持節行郡迫起之元季寺焚于兵公奮
有為演法堂及方丈室六楹間堂以實三藏
梵典室以修首楞嚴期殿閣門廡將次經營而時
事日棘公因退處瞻博迦室年垂及於八十矣皇
御極四海更化無遮大會鍾山浮屠咸應
詔集闕下入見于武樓獨免公拜跽之禮命善世
護視次日復召賜食禁中還復白金
公元1369年
洪武二年冬十二月得疾久不瘳口占辭眾語端
公元1370年
坐而蛻實三年春三月十日世壽八十一僧年六
十五越七日治命城南竹山準法闍維收餘燼
󰢍焉所度弟子泰來元善如坻性徵慧朗智僊真詣
總該嗣法分布列剎者則玅心大衍皋亭現高
麗若德仁靜姜山明延壽師顗南塔國琛
城大景福性澄玅相道偁法雲道悅寶林日益
淨土梵翱也公神宇超邁伏犀插腦長身玉立
談吐王公貴人輕重教門發論袞袞弗休其挺
衛道理或不直斧鑕在前不少挫其氣中歲
魔事至中之以危法不顧下帷卻掃日味華嚴
其人一旦自斃然其游心文翰賓接公卿燕饗
唯恐不盡其意永康胡公長孺吳興趙文敏公
巴西鄧文肅公文原長沙歐陽文公玄烏傷黃文
獻公武威余忠宣公闕咸樂與公交函詩往來
虛歲晚歲安陽韓莊節公李著作孝光唱酬
水光山色間尤極其情趣扶㨁他宗無塵猜忌
其賢也斂衽不暇斷江恩師少林學也薦之主天衣
天岸濟師台衡教也挽之尸圓通至于甄別人品
後進三宗屢得其人古林茂師之主保寧馭下
無賴者數人將愬之于公府公偶遇旅邸
設豐食食從容謂曰吾雖不識古林聞其為禪林
名德子等將不利君子以為何如不如且巳否
則恐罹大咎也眾沉吟良久稽首列拜去事遂寢
公性至孝自恨蚤喪父養母純至及亡春秋祭禮
闕且請名臣父母群行樹碑于墓生平無躁進意
高麗瀋王參軍洪瀹施大藏經二浙自負
內外不復下人入越見公茫然如有失力言于王
邀公游燕都將振拔之過吳辭以疾而還持律甚嚴
不敢違越撫世酬物終始如一不以久近為礙而散
其誠逮革之後囊無一錢唯存書史五千卷盡散
其徒之能文者著頗多脫稿為人持去其外
集曰天柱稿錄公自制詩文寶林編類古今
為寺所作者嗚呼賢首之宗不振久矣凜乎若九
一絲之懸公獨能撐支震耀使孤宗植立于十餘
之後凡五十年非賢者其能致是乎濂總脩元史
開局善世院始獲識公公以濂為文獻公門人
時相過從慰勞者甚厚及公既歿公之徒總該久與
仲子中書舍人璲游乃奉天萬壽禪寺住持
淨狀來求銘濂久未及為而璲為該請之愈力今該
以材獲選俾返初服河間長蘆都轉運鹽使司判
官又移書申言之今家食多暇據狀所書推原傳授
行業之詳而為銘文辭雖繁而不敢殺者稱人之善
法當如爾也銘曰。
中天調御說華嚴最勝種智萬有俱含煌煌帝心冥承遐受昏蒙之中鑿開戶牖熾極而衰微燄欲灰不有清涼曷振其頹黃龍入夢鱗鬣照日首枕尾蟠臺之南北曾未再傳離而去之諸師繼興是考是毗載之則升委之則墜不弘在人道何行奕葉之餘靈承者公搴華茹滋號為法雄謂彼雜華如來智海於覺定中而得自在珠出寶鏡臨空交光互照真俗俱融不善效之或膠於相若剷除孰非吾障旋光內燭耿耿孤明一法不立廓落無營安住毗盧靈慧自發內外空觀無物出世人從如林摩尼揚清淨音旃檀熏心醍醐灌頂香味所加動靜雙領
 詔下九門召入
 禁廷
 恩光赫赩佛日增[熒-(火*火)+林]賢首之宗非公誰寄慧力之施茲焉為至報緣巳終輕如脫蟬定光常寂白虹天龍鬼護塔陰飆颯爽塵沙有生望門稽顙
**扶宗宏辨禪師育王裕公生塔之碑(有序)
公元1378年
(洪武十一年示寂年未攷)
如來設教威神玅智之力示超絕極致之理視
萬劫為且暮剎那之頃三際現前是故生滅為一
出入靡常真如之性炯然長存無染淨亦無
寡多習其學者往往深入禪定後天地而不凋不知
孰謂之死孰謂之生也扶宗宏辨禪師現坐玉几
說法度人而絕去來之相預建塔廬山石耳
下期他日設利之藏其上首弟子師秀持岳林佳
山良珵所聚事行徵濂為銘勒諸塔上嗚呼有若
者其殆能齊死生晝夜之理者乎師名崇裕字約之
毗陵氏子其母某氏夢龐眉異僧乘肩輿直叩寢
公元1370年
門呼曰吾將假館于斯母覺時有娠十月而生四歲
學步七歲小學資識超群童上十六解儒家
言然體素尪弱十日而九疾每睹佛菩薩像輒胡跪
瞻禮依戀不忍父母以其應夢冀徼靈釋氏愈之
命從壽昌院東林曉公為沙彌院有大梨木三十年
發花及師之來花開滿枝結實大如斝東林知為
祥徵度為大僧俾受具足戒蓬累而出登雙徑山
寂照端公鞠明究曛唯以觀心急務二年
有所證入偶遊東坡池因操觚一偈寂照見之喜
云此龍象器也命為侍者使其便于咨叩師弗從復
天目山見佛慧義公慧受萬法歸一語師淬
礪益力雖金墻鐵壁必欲拓開乃巳佛慧亦期師有
所以警發甚至三年急于求證復走中天
山參廣智訢公一造戶庭膠漆相入即決以超
脫死大事廣智為舉臨濟無位真人之言且詰之
云爾還知否師不覺下拜廣智云爾何所見而作禮
耶師答云拜者非是佗人廣智云從門入者豈家珍
耶師云和尚慎毋欺人也廣智首肯久之五年
元文宗詔建大龍翔集慶寺金陵廣智開山
十世師復往依焉選充維那之職未幾主藏
廣智左右者十餘年盡得其所為道御史中丞
起巖廣智選佛場僧伽如此眾多其有弗
般若者乎廣智戒律精嚴言行不相背馳唯崇
公元1397年
一人受度以來脅不沾席三十載矣張公深
獎嘆師之聲光自是日起叢林朵兒只國王
江浙行省右丞相行宣政院遴選諸方住持
名既上猶恐其未公也投鉤定之師始出世太平
南禪報恩光孝禪寺瓣香之祝蓋嗣廣智云師以誠
遇物黑白翕然宗之一日圬人塓壁壁中然如
有物函[彳*(前-刖+((土*白*匕)ㄆ))]抆之巳而復然抉之獲悉達多太子像乃
佛牙所刻成師召工傳以黃金迸裂設利從中
寺僧覺阜雕小香殿奉之遐邇施者日新月盛
載之百廢具舉名聞于朝帝師大寶法王錫以今
號尋遷九江圓通崇勝禪寺宋之初有神僧道濟
公將示寂青石為塔語其徒曰此塔若紅即吾再
來暨圓機旻公來鎮法席塔果紅色人異之旻公
號為古佛及其臨終復爾懸記有三百年後大興佛
事之讖師入院之夕眾僧夢旻公至而其塔燁然
光者彌月人尤異之先是寺之獅子巖大樹枯澗
泉亦竭至是樹則榮泉則再湧識者謂自旻公
師正踰三百之數其能動物蓋不徒然也寺當菑毀
之後佛殿法堂粗立餘皆瓦礫之區師會歲之入
庀匠傭工僧堂旃檀林居學子新梵音閣七間
中塑觀音大士傍列二十五圓通像若三門鯨音
經藏寶閣上下塔院勤舊協心而成之時榮國
公火你赤以朝之重臣總戎江西慕豔師之慈行
公元1376年
敷宣法申弟子之禮受持五戒而退洪武九年
上即皇帝位發號施令雷動雲合善世院統攝
釋教命大浮屠主之諸方以師名聞移主四明阿育
王山廣利禪寺寺居五山一領其事者若大覺璉
大慧杲公無準範公橫川琪公俱一時名德風動
四方之者頗難其人聞師之臨少長咸悅香華
迎者接踵于道時當仲冬風恬日妍天樂四聞萬口
稱頌爭言未曾有及接引未悟專指單提向上
之功棒喝縱橫逢者膽落兩序之眾自慶獲所憑依
相與戮力宮室傾仆起之缺者補之[乳-孚+黑]昧而
剝蝕完飾五彩彰施赫奕亦既美矣元輿
二師營田七千餘畝以資食輪議者謂猶慈明
公元1372年
之有楊岐宏智之有石窗五年上敕儀曹建
廣薦法會鍾山使者高行十人而師居其
首師至召至便殿問以佛法大意師以偈獻上
覽之大悅因命師書天界寺賜食上前師或假
鼻息微有聲鄰坐引裾覺之上嘆曰此老人
機心善知識也師容貌魁梧日用之間服麤食
公元1304年
一出天性無所勉強生於大德甲辰今年七十有
五而康寧六十餘人屢欲撾鼓而退為眾所擁留
而止三會語各有錄行之于學者所度弟子曰某曰
某云惟我昭覺大師上紹臨濟正傳得法者固多而
虎丘大慧為最盛虎丘四傳而為破庵松源二宗
角立子孫繁庶大慧五傳佛智晦機師大辨明慧
洞徹心源實與二宗抗衡大中大夫廣智全悟大
禪師出承其後師表人天上膺帝眷而聲名彰矣
師以敦篤之資凝定之學當皇明建國之初作鎮
山續佛慧命歷十春輝光益衍非有大福德者不
能與於斯古佛乘願輪而再至意者或其然乎是
有以昭示方來不當拘泥常情而弗預圖之也濂
耄矣以辭章口業有來謁者拒閉之今特徇師
秀所請而為之者真乘善果般若正因
銘曰。
廣智天師普度有情天華毫端無非作佛事光明一切盛大莫與等若非古佛生定無能繼者懸記燭照皦皦不可不然龐眉何以叩吾寢
**故靈隱住持樸隱禪師淨公塔銘
公元1378年
(洪武十一年化)
嗚呼人之生也出沒氣化之中因成果隨夙有一定
之業世雄所謂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亡者一且
遇合大覺法王或有所不免故濂于樸隱禪師
之事恒若有傷焉師住杭之靈隱入院浹日寺之
左右序言曰寺政實繁乏都寺僧司之師曰若等盍
選其人乎眾咸曰有德現者稱多才昔掌崇德莊田
能闢其萊蕪以食四眾儻以功舉其誰曰不然師諾
先是勒舊有聞歆現之獲田利率無賴比丘請于
前主僧代之及現之被選也大懼發其奸私崇德
縣列現過失縣令丞寘不問未幾有健令至上其事
刑部刑部訊鞫得實以師為寺長失于檢察法當
緣坐移符逮師或謂師曰此三年前事爾況師實不
知且不識聞宜自辨訴可也師笑曰定業其可逃乎
至部部主吏問曰現之犯禁爾知之乎曰知之曰既
知之當書責款以上師即操觚如吏言尚書侍郎
覽之大驚咸曰師當今名德也惡宜有是洊審之務
得其情師了無異辭于是皆謫陜西為民聞亦大悔
且泣曰聞草芥耳豈意上累師德蚤知至此萬死
不為也師弗顧行寶應從者道昇曰吾四體
異常報身殆將盡乎夜宿寧國禪寺寺之住持
虛了公與師為舊游一見甚讙師女弟之夫義安
時為青州衛知事移戌鳳陽道經中師悅曰吾
遺骸所托是夕共飯猶備言遷謫之故不見
備色明旦忽端坐合爪連稱無量壽佛之名泊然而
逝實洪武十一年正月十九日義安與總虛為其
龕斂以俟師之季父至道衋然傷心遣其法孫梵譯
寶應梵攜骨而還骨間舍利叢布如珠縣大夫
薦紳之流來觀皆嘆息而去其年四月八日至道
其徒結竁于山陰和塔祖隴之側󰢍焉嗚呼師初以
童子弘教大師立公于至大報恩寺師使其祝
受戒昭慶律師嶷然遠志韓莊節公性
道德辭章下帷授徒師亟往從之韓公察精敏
首開以群經要旨次訓以為程度俯仰變化開闔
曲折洞然心胸紙引墨思源源不可遏韓
公為之撫几稱善天岸濟法師佛海大弟子通
止觀諸書開講虎林集慶師又往從之法師
為析三千性具之義及四明孤山同異之辨波瀾
廉陛高嚴師能一一領解台宗大老競以書聘
之欲令出門下師不從元叟端禪師說法雙徑山人
之為當代玅喜師又往從之入門厲聲一喝
聞雷霆聲黏縛盡脫遽稽首作禮叟曰汝果何所
見邪復問答四三轉皆愜叟意叟顧左右曰是般若
中人也遂錄為子命歸侍司尋遷掌記室師年巳
二十七矣久之出遊建業龍翔寺寺主廣智全悟
訢公精貫儒釋二家行文世模範不輕與人見師
盛稱之繼往臨川虞文靖公集虞公尤稱之一
留九十日乃還他黃文獻公溍蒙古忠介公泰不
華翰林學士公素同辭稱師無異虞公名聞
公元1356年
行宣政院元至正十六年請師出世會稽長慶寺
天衣萬壽禪寺四方道者聞風來歸師以氣衰倦
將迎精舍一區歸老焉即前所謂和塔處也
元亡皇明龍興天下桑門建會鍾阜升濟
幽靈輪番說戒師與上竺東溟日公五臺壁峰金公
被召入內從容問道賜食而退巳而辭歸
公元1376年
塔若將終身洪武九年冬十二月靈隱虛席諸山
交致疏幣延師主之師不得巳而赴未及期年而崇
德之禍作矣嗚呼世之學浮屠不為不多習教
不必修禪修禪未嘗聞教師則兼而有之通儒
言文足以達其意敷闡大論發揮先哲釋門
于師是賴千百人不能一二見焉竟以無罪謫死
公元1377年
不歸之于定業將誰尤哉師歿後一年譯請虎丘
大師仁公為事狀以某與師友也來徵銘嗚呼
死生空矣譬如雲影谷音曾無繁著何假于銘哉
然不見諸紀載無以白師于天下後世濂因詳著
其事而勒諸碑蓋誠有傷于中也師生越會稽縣
父倪機母嚴氏皆號士族其諱元淨其字天鏡別號
樸隱一時文勝多紀詠之容貌魁偉襟懷然如
公元1376年
世間機阱捭闔之術不識為何物性風義斷江
恩公與師締忘年交斷江卒師為刊布詩集復請虞
公銘其塔三主名山起廢補壞具有成績壽六十七
臘五十三三會語有錄二卷詩文樸園集葺若干
卷所度徒弟曰自宗曰梵詠曰梵諤等若干嗣法
住院者曰禪慧智湛曰龍山普明曰昭福楚馨等
若干云銘曰。
「我觀群生所作惟業黑白雖殊影響無別因緣合并
傅燈云師自謂從上諸老多由教入禪吾亦究
別傅之旨乎豋華頂無見睹如玉几見石室
瑛室與語大奇之曰吾法叔徑山元叟和尚具大
眼目今代妙喜也子欲了巳躬事往見勿後師
參叟于不動軒又云杭諸山請居靈隱再四
曰而祖佛照妙峰而父寂照而兄了幻說法
于今墜緒宏綱捨和尚其誰哉師幡然而
起。
**處州福林院白雲禪師度公塔銘
公元1370年
(洪武三年化)
師諱智度白雲以為字處之麗水人族吳氏年
十五慨然有出塵之趣欲就浮屠學其父德大與母
葉氏咸鍾愛峻辭拒斥之師不火食累日若將
滅性父母志不可奪使歸禪智寺空中假公薙
受具戒即寺側楞伽庵深習禪定趺坐達旦
如是者四三春秋巳而嘆曰六合之大如此頹然
一室可乎遂出游七閩遍歷諸山無有契其意者
復還郡之白雲山澄禪師道場遺址福林院
憩息之所日取楞嚴圓覺二經鈔疏而熟讀之不
假師授章旨自通巳而復嘆曰拘泥文字中如油入
了無出期德山所謂窮諸玄辨若一毫置於太虛
者信不誣也盍去之乎又出遊浙河西見靈石
公於淨慈未幾又上天目山斷崖義公談鋒銛利
人莫之敢攖時無見睹公說法天台華頂峰大振
悟之道師復踰濤江往拜之問曰西來密意未審
無見曰待娑羅峰點頭卻與汝言師以手搖曳
公元1376年
無見遽喝師曰娑羅峰白浪滔天花開芒種
葉落立秋無見我家殘羹剩飯也師曰此非
殘羹剩飯而何無見頷之服勤數載翩然將辭還無
見囑之曰昔南嶽十五歲出家受大鑒記莂後得
祖授之以心法針芥相投豈在多言邪勿掉三寸舌
人須真正見解著於行履方為報佛之深恩耳師
佩服之弗敢忘師既有所證入儼然白雲在天卷
無礙又走長沙無方普公雲居見小大公
公元1344年
當機問答無異華頂至正甲申縣令長徇緇素
之請迎師旋福林與毒種曇成山欽二公互相策勵
公元1354年
如恐失之甲午復隱楞伽壬寅王府參軍胡公深
公元1364年
安翼元帥王君佑復請至福林甲辰御史中丞
公溢招致龍泉普慈僧徒相從雲輸川臻多至八
公元1365年
百人檀施日集食飲無闕者乙巳茅山丙午遷武
公元1367年
從者如初國朝吳元年丁未復隱禪智之岑樓
洪武巳酉適建法會於蔣山有詔起天下名僧敷宣
大法而師與焉師初力辭戌將強起之師曰心境
隨緣去住復何拘礙遂行暨師至而會事解嚴
公元1376年
遂還杭杭人奉師居虎跑度夏入秋輒趍華頂
春二月微疾浩然歸志四眾堅留之師曰葉
歸根所願也遂回福林五日沐浴易衣索筆
書偈曰無世可辭有眾可別太虛空中何必釘橛遂
擲筆而逝是歲三月一日也壽六十七臘五十二龕
五日顏色鮮潤闍維之夕送者千餘人火餘得五
舍利齒牙數珠等法弟大賢上足仁哲奉骨以
某年月日󰢍于院西若干善女人淨德建塔
上禪師靜謐寡言機用莫測臨眾無切督之威嚴
厲之色唯以實相示人所至處人傾慕如見古
德或持香華供養或繪師像事之不可以數計空中
無見歿師皆為建塔求名公卿撰銘表之師度弟子
凡二十人平日隨機開導所作偈頌不容人錄故今
無傳者予聞信心為一切功德之母苟能信焉奚道
不造奚法之不明圓悟八傳至於無見其所
得所證何莫不由於此也師自幼齡即能信吾佛之
道決可脫離死生一息不少所以卒能徹究心源
縱橫自在也世之知師者孰不曰無見有子而方
山有孫者乎誠可尚也予嘗接師護龍河上無懈容
蔓辭有問則言無則終日澄坐而巳因語二三子
其所信人也哉弟子某奉道巖之狀求予為
銘予頗知師銘蓋不可不作也銘曰。
華頂之峰有道所居隨時演法太音鏗如入其門者無非獅子福林聞風而起當機一喝兩耳為聾法體如如情識頓空歷觸諸師見者驚愕言出霆奔無蟄不作振錫而歸我亦何心舉首睇之白雲在岑形雖遁藏文采日露學徒烝烝雲輸川赴解爾纏縛袪爾翳昏其心濯濯其容誾誾乘運而游或出或處葉落歸根古今一軌塵緣既盡翛然而化(協)擲筆坐脫如人赴家世相有滅其性常在若謂師亡青山可改
**佛真文懿禪師無夢和尚碑銘
公元1373年
(洪武六年化)
洪武六年二月甲申佛真文懿禪師年巳八十有九
一旦無疾忽戒浴易衣出器分遺叢林諸友命弟
子曰三界空華如風捲煙六塵幻影如湯澆雪亙古
亙今唯一性獨存吾將入滅聽吾偈曰吾有一物
頭無面要得分明涅槃後看言訖斂目危坐而逝當
是時師寓象山瑞龍別室嗣法住持能仁寺
巖與所度弟子全體等共闍維以是年某月日
天台國清某山體無以昭示來裔恕中慍公
評騭群行成書方外友用堂楩公虛白杲公詣余
求塔上之文師曇噩無夢自號為酉庵慈溪王
氏子也祖申宋某進士真州六合縣主簿父祿元
慶元路稅課大使周氏夫人師生六年稅課
歿夫人命從鄉校游氣岸高騫有一日千里之意
洎長窮覽儒藉徹其義髓人有叩者竭其始終而語
蟬聯不能休自以為無書不探知解具至遂學文
修道先生胡公胡公諱長孺其文為時所宗見師
大加賞識久之藻思濬發縱橫順逆隨意之所欲言
聲名頓出諸老生上巳而心有所感彈指歎曰攻書
修辭世間相曷若出世間法乎乃白夫人
奉化法院禮子文良公為師聞雪庭傳公主真之
長蘆乃往依焉遂薙除鬚髮大僧師之春秋二十
有三矣繼受具足戒於杭之昭慶釋氏契經與台
賢首慈恩諸文晝夜摩研不知饑渴寒暑巳而
復歎曰教相如海苟執著不回是覓繩自纏爾曷若
明本心乎於是篤意禪觀久之雪庭遷住靈隱
師往侍左右雪示寂元叟端公中天竺來補其
處元風規嚴峻宿學之士莫敢闖其門師直前
咨叩了無畏懼機鋒觸情路絕迅電一掣怒霆
隨擊內外如一靡間毫忽一轉至於六七語愈朗
元叟欣然頷之命掌內記延祐初詔建水陸大會
金山浙名浮圖賢士大夫皆集師佐元叟敷陳
法要及與群公辨論義趣英發莫不推敬鎮南王聞
延師廣陵尊禮備至彌年方遣徑山谷陵
道價東南慎選書記之職絕難其人既得師緇白
公元1339年
交慶重紀至元五年浙東帥閫合府邑令請師出
世慶元之保聖再遷慈溪之開壽三轉於國清帝師
大寶法王嘉師高行錫以今號師之所至皆以擔
大法為巳任煅煉學徒孳孳不及多有開悟
瑞龍院欲易甲乙住持禪剎師為開山院因賴
增重直與名伽藍相齊海上颶風驟雨如注層
樓脩廊俱仆師所居亦就壓人意虀粉矣亟撤其
覆索之一鉅木橫榰榻上危坐下若神物為之
者師凡四坐道場去留信緣皆略無凝滯不久引退
叢林中慕其名德之高每闢室以居之師數戒諸徒
吾與爾等研究空宗外形骸忘寢食以消累劫
宿習然後心地光明自是惟一終夜凝坐
公元1369年
達於旦國朝洪武二年詔徵江南有道僧而師
與焉館于天界寺奏對上憫其年耄放令還
山越四年而終師脩身廣顙昂然野鶴之在雞群
文思泉湧有持卷軸求詩文者積如束筍當風自清
美師從容就席縱筆疾揮須臾皆盡長短精觕無不
合作鄉先生袁文清公桷指師謂人曰此阿羅漢
人也觀其所驃騎山疊秀軒列清軒三賦駸駸
古作渡江以來諸賢蹈襲蘇李學以雄快直致
相師成風積弊幾二百年不意山林枯稿之士乃
自奮而能至於斯也翰林學士承旨河東張公翥
曰噩師儀觀偉而重戒行嚴而潔文章簡而古禪海
尊宿一人耳其為縉紳推許若此日本國
雖僻在東夷亦慕師道行屢發疏迎致之師堅不往
王與左右謀欲劫以歸浙江宣慰使完者都藏之
免自時厥後凡遇師手蹟重購之而去且詫其能
放異光云師平生製作甚富悉不存稿晚年重修
高僧傳鍥梓行世筆力遒勁識者有得大史
嗚呼真如性海無不[尒口]攝玅用流行見諸文句
實相不相違背苟欲岐而二之失之遠矣唯師達
理事之無本性既明所寓皆法辭章散落四方
俊偉光明無非佛事特用表而著之以見不二門
本來一體無分別異同者猶未能泯本跡而忘物
我也其視師為何如哉銘曰。
「惟釋迦說法如雲雨被大千百物咸仁弟結集一藏教言不文曷資化導末流相承纏蔽語言所以達摩直探心源救弊扶衰吾道爾翼豈以饐故并忘其師生名閥研究儒書洊攻竺典無幽不攄終入空宗縛習禪定出抵諸方正性命如獅子哮吼一聲凡情盡喪何有死生剎那之頃法身呈露何因緣為無著故曰吾有作依佛為師敷宣大法非文孰宜咳唾之間無非玅義或縱或橫理事不二有文之文人所易知無文而文識者其誰四坐道場機用由此無舌談震百里颶風揚威裂屋駕濤梁木其壞不損絲毛古云有道靈物呵護豈惟人欽神亦歆慕世相有盡起滅空華白月天一塵不遮我施文辭作佛事書𡨧堵波庶幾無愧
傳燈載師遺言三界空華云云吾之幻軀
入滅滅後闍維煅骨為塵不可建塔以累後世
**明辯正宗廣慧禪師徑山和尚及公塔銘
公元1379年
(洪武十二年化)
姑蘇之區山川清妍其所人物性多敏慧學禪
者以攻辭翰器物為尚雖據位稱大師莫不
然自宋季以迄于今提唱達摩正傳追配先哲者唯
明辨正宗廣慧禪師一人而巳師諱智及以中
吳縣氏子茂卿周氏師之始生靈發祥
及入海雲院為童子智光日顯釋書與儒典並進
嘉之同見閩國王清獻公都中公大賞留居
館撫之如子使祝髮具足戒師聞賢首家講
法界觀往聽之未及終章莞爾而笑曰一真法界
太虛但涉言辭即成賸法縱獲天雨寶華于我奚
益哉遂走建業廣智訢公大龍翔集慶寺廣智
文章道德傾動一世張文穆公起巖張潞公
危左丞素皆與之游以聲詩倡酬樂師微露文彩
珠潔璧光廣智群公見之大驚交相延譽唯恐
師之同袍上人訶曰子才俊爽若此不思負荷
法甘作詩騷奴僕乎無盡燈所謂黃葉飄飄者不
知作何見解師舌噤不能答即歸海雲胸中如礙巨
目不交睫者踰月忽見秋葉吹墜于庭豁然有省
用彰觸目無障師雖自慶幸然不取正有道
偏執于是杖策游虎林升徑山寂照端公
其所甚悉寂照嘗以法器期師聞其言喜甚
因勘辨之師隨機而答如隼落秋空兔走荒原
精神參會不間一髮未幾命執侍左以便咨叩
主藏室師取三十二分教溫繹之宗通說
公元1342年
袞袞如縣江河聲光煒燁頓超諸老上至正壬午
行宣政院舉師出世昌國隆教海濱之民暨清
四眾手持香華百里驩迎如見諸佛師為升座
不翅大將樹建旗鼓申令發號聞者靡不畏服乙
公元1373年
轉鄰普慈激揚誘掖隆教戊戌江浙
左丞相達識帖穆爾兼領院事延師主杭之淨慈
兵燹之餘艱窘危厲所不能堪師運量有方軌範
峻整綽有承平遺風較之普慈君子恒謂過之丞相
公元1361年
猶謂未盡尊師之道辛丑之秋復請住持徑山補寂
故處師亦不辭而往風動四方考德者愈眾亡賴
男子瞿範日饕盤飧主庖者厭之瞿御而去赴部使
者訴院之僚屬受賕誣師為通裏私使者攝師問狀
公元1373年
了無懼色癸卯省憲二府白其冤強師復徑山
緇素駿奔如戴父母至有樂極悲泣皇明
洪武癸丑有道浮屠十人京師大天界寺
而師實居其首以病不及召對乙卯賜還窮隆山
公元1378年
山即海雲所在戊午八月忽示微疾九月四日
索筆書偈而逝九日荼毗法火燄化成五色有氣
襲人沉水香齒牙數珠不壞遺骨紺澤類青琉璃
色室利羅交綴于上是日其徒大均士龍等藏于所
居山之陰寶盈分爪髮歸徑山卜于無等才公塔右
󰢍焉世壽六十八年為僧五十一弟子若干
嗣其法者若干人師長身山立昂然孤松在壑威
嚴肅其下無敢方命故所百廢具興處事
接引後進又如春風時雨及物使人不自知
帝師以為賢為錫今號云師天界時濂頗獲聞其
緒論于其歿也上首弟子普慶住持道衍藉是之故
自狀行來請銘夫圓明妙性實具三千四聖六凡
從中現諸佛不得巳而說經雷動蟄驚風行草偃
者為明此性也諸祖不得巳而忘經絕其枝末直探
本根者亦明此性也性在是則道在是矣何道
喪性乖非惟學徒為然至于師表當世者一從事
末學曲藝之間以資清玩其去佛祖之道蓋亦遠矣
有如師者可不表之以為東南龜鏡哉師出世時窮
隆山夜走及蒞普慈神降于人述師清嚴之狀天
之生師殆不偶四會語有錄其機緣巳備載之
不敢勦入也銘曰。
華梵諸祖所了唯心函乾蓋坤開陽闔陰萬彙芸芸靡不苞括肯捐全軀而局一髮奕葉相仍軌轍弗殊
宋文憲公護法卷第一終
(虞居士楊捐貲刻
護法錄第一卷計字三萬一千五百零四箇
該銀一十五兩七五分零三厘
釋元韜對句容潘省書上一科
公元1621年
天啟辛酉元年春二月徑山化城寺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