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一篇¶
第一篇¶ 第 424b 页
No. 1289
禅宗指掌
后学沙门 行海 述

* 第一篇

盖闻。处俗者贵乎中庸之理。出尘者全凭般若之功。
处俗乖乎中庸。则事事失准。出尘不得般若。则必成
魔道。夫佛法大意。祇是明其中道第一义谛真空妙
理。若非得其般若根本大智。则不能了明第一义谛
真空妙理也。何为中道第一义谛。真空妙理耶。谓非
空非有。不断不常。无得无失。无凡无圣。无生死。无涅
槃。总而言之。无一切世出世閒之法。乃至言语道断。
心行处灭也。故楞严经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金刚
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般若经云。设有一法。过涅
槃者。我亦说如幻如化。(云云)所以然者。以其唯是独
一真心故也。何则谓世出世閒。一切凡圣之法。皆不
出自我一真心故。故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第
七云。复次。佛告舍利子言。譬如耆婆医王。普观大地。
一切草木。无非是药。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亦复
如是。观一切法。无非菩提。释曰。菩提者。即真心也。既
第一篇¶ 第 424c 页 X65-0424.png
一切法皆是菩提。则一切法皆真心矣。既一切法皆
我真心。则不见一切法矣。故有云。识得自心。大地无
寸土。即此意也。既万法皆是自已真心。岂大地非心
耶。大地即已。全为我之真心。岂更有寸土可得耶。非
但寸土不可得。乃至一微尘亦不可得也。若有一微
尘百分之一可得者。则唯心之义不成矣。如大地。一
切法亦然。如是方可称为最上一乘真空妙理也。故
二乘拙度。析法明空。堕于偏空。不能即万法而为自
体。教中斥为焦芽败种。断佛种性之徒。二乘尚尔。降
斯可知矣。问曰。上来所说。即万法为自真心。则心外
无毫釐许法可得。此理甚明。皎然可见。巳无所惑。又
云非空非有等。其义何谓。请释所以。答曰。空者无也。
今既称一心。岂是空无耶。既惟一心。岂是有耶。夫称
有者。须要二物相对。方可成有。谓能有所有。今唯独
一真心。对何物而称有耶。故云非空非有也。不断者。
谓有一种。不悟自心真空妙理之人。闻说无人无我。
非色非空。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等言。以不悟故。妄
谓法身同于虚无。顽空。堕于断灭。故宗镜录九十二
云。若非色非空。都无分别。不见性之人。到此之时。全
归断灭。便同外道拘舍离等。已眼不开。昧为冥谛。以
冥寂闇昧无知。以为至极。从此复立二十五谛。迷真
实心。成外道种。或有禅宗。不得旨者。法学起空见人。
多拂心境俱空。执无分别。将狂解痴盲。以为至道。(云
云)今既称一心。岂同彼虚无顽空断灭之无耶。故云
第一篇¶ 第 425a 页 X65-0425.png
不断。不常者。谓有执著。五阴幻身以为真我。堕于常
见。流转生死。及诸外道。执著五阴身中。有个真常之
我。以执著故。不得解脱。今既唯一真心。岂有二物成
执。而堕常见耶。谓凡有执者。必具二物方成执故。谓
能执所执。今唯一真心。故不能成执。堕常见也。故云
不常。无得者。既唯一心。岂有得耶。夫言得者。必有二
物相对。方可成得。谓能得人。所得物。今既唯独一真
心。岂更有外物对待。而成其得耶。故云无得。无失者。
既称唯一真心。独露堂堂。有何所失耶。故云无失。无
凡等者。凡即六凡。圣即四圣。生死即世閒法。涅槃即
出世法。既十法界世出世法。皆即自心。岂更有生死
等法可得耶。故一切皆无矣。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者。
既一切世出世閒凡圣之法。空无所有。更有何法可
形具言耶。既唯独一真心。岂更有第二法。为心所缘
耶。夫心不自缘。如眼不自见。指不自触。刀不自割。必
有一法。为心所缘。心方得起。今唯一真心。更无别法
为心所缘。则此心无缘得起。而湛然不动矣。故云言
语道断。心行处灭也。又上来。虽说一心之义。然亦无
心相可得。此依俗谛。不依真谛。以真谛中。言语道断
故。若执实有真心可得。即是邪见。不合正理。问曰。既
云真心。为何又不可得耶。答。汝将谁得耶。曰。我将心
得。曰。汝将心得。即是以心得心。有是理乎。故文殊菩
萨云。我不求菩提。何以故。菩提即我。我即菩提。又经
云。刀轮害阎浮人头。其失犹少。有所得心。说大乘者。
第一篇¶ 第 425b 页 X65-0425.png
其罪过彼也。又起信论云。所言不空者。巳显法体。空
无妄故。即是真心。常恒不变。净法满足。则名不空。亦
无有相可取。以离念境界。唯證相应故。

* 第二篇

有问曰。妙明真心。如何得知。答曰。若能悟空而不堕
断见。知有而不落常见。即是无妄真心之谓。曰。请示
所以。答。略举一喻。可以得知。譬如眼不自见。非谓无
眼。以有眼故。不堕断见。以不见故。不落常边。眼喻真
心。不见喻无妄。心不自见。故说为空。非无心之自体
也。真心绝待。可谓真矣。心不自见。可无妄矣。此理微
妙。最难究竟。非多集善根。聪明利智者。不能通达也。
客曰。诚如所云矣。

* 第三篇

夫参禅贵其善巧用心。若用心不巧。则多招愆尤。大
则横遭魔事。痴狂失心。小则以假为真。认虚为实。以
致虚弃一生。而更难免善因反招恶果。可不慎乎。盖
愚拙用心。有其多种。总在二处所摄。一者著有。二者
执无。此二种见。俱是外道所执。佛法之所不收。今人
参禅。虽知色身虚假。而复执著。灵性是实。谓之色身
之内。有个灵明觉照。思想分别心性。认为真实之我。
或执屏息妄想。一念不生。身同枯木。心等死灰。以为
真实究竟之处。此二皆为愚拙用心。甚可怜悯。譬如
压砂取油。𤚲角求乳。纵经尘劫。终无一得。且认心性
为我者。知我者谁。若心性是我。知心性是我者又是
第一篇¶ 第 425c 页 X65-0425.png
那一个。若二俱是我。岂不一身有二我耶。诸细思之。
故知心性非我也。又认一念不生为真实者。若一念
不生。则与木石何异。若与木石无异是真实者。则一
切木石。应可成佛。岂有此理乎。又者认著一念不生
为真实者。即是执著。执著即是生念。岂是无念乎。又
汝若言一念不生。亦不执著为真实者。则与无知愚
人无异。又何名为知禅知道者乎。思之思之。不可卤
莽。如何是善巧用心处耶。谓才举一念如何是我本
来面目。只看这举念的是谁。须知此举念的。元即是
我自已举也。岂他人乎。虽是我自已。而要无我可得。
无我可见。方是真我也。何也。我不得我故。我不见我
故。如眼不自见。刀不自割。思之。我若得我。有二我之
过故。谓若认著这举念的即是我者。知举念的是我
又是那一个。若二俱是我。岂非有二我耶。又若举念
的不是我者。则落断空。是亦不可。或离此举念的之
外寻个我者。尽未来际不可得。此理最难明白。须是
诚心恳切。方有入处。若能知举念的是我。而不落常
见之过。若知举念的不是我。而不招断空之尤。方是
善巧用心处。慎之。

* 第四篇

有问曰。本来面目是有耶。是无耶。因反问彼曰。汝现
在自已是有耶。是无耶。答曰。我现在自已是有也。问
曰。汝现在将何为自已耶。答曰。我现在。以见闻觉知
为自已也。问曰。汝现在以见闻觉知为自已者。知见
第一篇¶ 第 426a 页 X65-0426.png
闻觉知是自已者是谁耶。答曰。知见闻觉知亦是我
也。难曰。知见闻觉知是汝。见闻觉知又是汝。若如是
者。汝岂非有二我耶。问曰。我现在自已是有。有如是
过。则我现在自已是无耶。反问彼曰。汝现在以何为
无耶。答曰。我现在以见闻觉知是无也。问曰。汝现在
能见闻能觉知否。答曰。能见闻能觉知。难曰。既能见
闻觉知。岂是无耶。汝若能知见闻觉知是我者。则不
复见有我及见闻觉知也。如金指镮下炉镕成本金。
则不复见有指镮之相。汝若见有见闻觉知是我者。
则永失真我所在。如金复成指镮。则失金之本相。故
古人偈云。知妄为妄。即妄是真。认妄为真。虽真亦妄。
思之。思之。更有一偈。知有难得无。知无难得有。有无
俱不著。说法狮子吼。

* 第五篇

有问曰。本来面目是有耶。是无耶。答曰。非有非无也。
问曰。如何是非有非无耶。答曰。若本来面目是有者。
是谁本来面目耶。答曰。是我本来面目也。问曰。汝是
谁耶。答曰。我是我自已也。问曰。本来面目是谁耶。答
曰。亦是我自已也。难曰。汝是汝自已。本来面目又是
汝自已。如是汝岂有两个自已耶。是故本来面目非
是有也。问曰。如何是非无耶。答曰。有觉有知有见有
闻尚不是本来面目。何况无觉无知无见无闻虚妄
断灭为本来面目耶。是故本来面目非是无也。问曰。
毕竟如何是本来面目。答曰。如眼不能自见故。不可
第一篇¶ 第 426b 页 X65-0426.png
说是有也。以实有眼故。不可说是无也。本来面目亦
复如是。以不能自见故。不可说是有也。以实有本来
面目故。不可说是无也。思之。思之。

* 第六篇

一日静坐。忽有一居士。排门而入。因问曰。汝是何人。
答曰。我名悟空。有事特来请教。久闻大师有云。知有
而不落常见。知无而不堕断空。如何是知无而不堕
断空之义。答曰。我今问汝。随汝意答。汝今眼见色否。
答曰见。心著色否。答曰不著。如是耳闻声。鼻嗅香。舌
尝味。身觉触。意知法。汝心还著有声香味触法否。答
曰不著。到此之时。汝心中还有何见解。答曰。到此之
时。我心中一切无著。唯有无见在。曰。即此无见亦须
抛却。答曰。若此无见亦抛弃者。则我心中百无所得。
岂不落断空耶。因唤彼云悟空。答曰诺。云。岂断空耶。
彼乃曰善哉。多蒙指教。今日方知解空而不堕断见
之义。其快何如也。再三拜谢而去。

* 第七篇

问曰。本来面目可得见否。答曰。不可得见。问曰。为甚
不可得见。答曰。本来面目是汝自已。汝自已又欲见
个本来面目。岂不是两个本来面目耶。以是故本来
面目。不可得见也。思之。问曰。如何是我自已耶。答曰。
即今问者岂不是汝自已问耶。问曰。即将此问者为
我自已。可否。答曰。不可。问曰。为甚不可。答曰。问者虽
是自已。若认著自已。即成两个自已了。谓问者是汝
第一篇¶ 第 426c 页 X65-0426.png
自已。又认著问者为自已。岂非两个自已耶。思之。

* 第八篇

问曰。本来面目。如何用心参耶。答曰。要不著外六尘。
内六根。中六识。参。是正用心处。问曰。如是。则无用心
处。如何用心耶。答曰。无处用心。方是正用心处。有处
用心者。皆是著相故。问曰。无处用心。岂不落空耶。答
曰。知落空者谁。曰。是我也。曰。此既是你。岂落空耶。问
曰。即将此知落空者为我。可否。答曰。不可。曰。为甚不
可。答曰。金屑虽贵。落眼成翳。

以上八条。皆为破斥断常两边虚妄之执。直显中
道法身真实之义。阅者。宜细心焉。


乾隆五十二年四月望日新刊。

板存常州府天宁寺禅堂。


光绪十九年四月八日宁鄞太白峰参契学人重镌。

此抄本多所错讹伏乞
明眼宏慈削正流通切祷。

新藏天童弘法禅寺般若堂。


「 假使顶戴经尘劫
 身为床座遍三千
 若不传法度众生
 毕竟无能报恩者
 唯有传持正法藏
 宣剔教理施群生
 修习一念契真如
 即是真报如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