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顿悟修證¶
顿悟修證¶ 第 409b 页

万法归心录卷中

* 顿悟修證

僧问。如何为宗。师曰。万法归宗。宗即是心。斯心虚灵。
融通广大。无住无为。无修无證。经云。佛语心为宗。无
门为法门。西天东土。上古今时。佛佛手授。祖祖相传。
顿悟修證¶ 第 409c 页 X65-0409.png
惟此一心。立为宗体。斯体清净。本自圆明。随流不染。
返流不净。居凡不减。在圣不增。处类虽殊。其心无二。
智慧了之则光明显。烦恼覆之则妙体隐。离此别修。
终成魔外。

问。如何为教。师曰。诸佛演法。权开三乘五性。菩萨造
论。发明万法一心。后学因诠得旨。断惑归真。初机获
兔忘[(ㄇ@(企-止))/弟]。加修證理。

问。宗教二门。其理为同为别。师曰。宗即无字教。教即
有字宗。

问。宗教二门。其理本一。因甚又言教外别传。师曰。教
因语言文字。方能妙解。宗离语言文字。顿悟一心。故
曰教外别传。又曰向上宗旨。

僧云。恁么言传又有浅深。师曰。浅深由人。理本无二。
问。如何是无二之理。师曰。闻教解理。须加修證。自合
无为大道。宗门顿悟。必假圆修。方复寂照本心。

问。经云。归源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未审何门直下了
脱。师曰。内外二因。可能直了。僧云。请师直示。内外二
因。师曰。外因须断淫杀盗。内因要明心见性。问。何故
外因断淫杀盗。师曰。众生因淫欲想。故缠生死。杀乃
递偿命债。故有轮回。盗要负还本利。故须再来。斯三
种因若除。永断残质不续。问。如何内因明心见性。师
曰。明心本净。见性本空。问。如何谓明心本净。师曰。斯
心非是色身之内肉团血心。斯心亦非方寸之中生
灭妄心。乃是周遍法界。洞彻十方。超出对待。绝诸戏
顿悟修證¶ 第 410a 页 X65-0410.png
论。不灭不生。非有非无。虚灵不昧。圆妙应物。卷舒无
碍。出没纵横。随缘而不变。常住之真心。故过去诸佛
概證斯心。现在菩萨同学斯心。未来晚学咸明斯心。
众生在迷而迷斯心。行人发悟而悟斯心。一大藏教
惟显斯心。达摩西来直指斯心。古今知识开示斯心。
斯心灵妙。难以尽述。略举一二。后昆信悟。问。如何谓
见性本空。师曰。真如自性。本来空寂。无形无相。湛若
太虚。不动不摇。凝然常住。名曰本来面目。又云无位
真人。一切山河大地。草木丛林。森罗万象。染净诸法。
一一皆从斯中流出。

问。真心本性。是一是二。师曰。非一非二。问。云何非一。
云何非二。师曰。本性是体。真心是用。本性如镜。真心
如光。光不离镜。镜不离光。古德云。性则即明而妙。凝
然湛然。如镜之体。心则从妙起明。圆融照了。如镜之
光。光镜分二故非一。光镜本一故非二。

问。既云佛与众生心性体一。因甚佛居圣地。众生处
凡。师曰。佛与众生。性体本空。心有染净。故名圣凡。问。
云何心有染净。师曰。本性如镜。圆明空寂。真心如光。
照物不昧。诸圣无心应事。去来无染。谓之净光。众生
有心应事。分别取舍。谓之染光。染净虽殊。其体无二。
问心性本体。可有限量否。师曰。有。问。体有多大。师曰。
含裹十虚。弥纶万有。僧云既是无边广大心性。因甚
却在肉身之内。师曰。一切众生无始以来。囚系胎狱。
桎梏肉身。坚固妄执。广大心性。惑在身内。认贼为子。
顿悟修證¶ 第 410b 页 X65-0410.png
如陷大狱。何日能出。不但人天迷此。小乘尚且犹然。
僧云。心性不在身内。我今能思者谁。师曰。尔疑所问
身内幻识。能思能虑以为我心。斯是六尘缘影。惑汝
真性。无故坚执在内。难脱胎狱。楞严经云。佛告阿难。
此是前尘虚妄想相。惑汝真性。无始至于今生。认贼
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若向这里明得。便知思虑
之心。如镜中影。似空中花。虚显空轮。本无实质。

僧云。身内思虑。六尘缘影。云何是吾妙明心性。师曰。
众生不悟广大心性。不在内外。却认尘影。妄以虚空
包肉身。肉身包肉心。肉心包真性。重重拘缚。固执贪
爱。殊不知虚空大地。万物身心。尽是吾妙明心性。所
现幻影。楞严经云。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
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
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恐尔未悟。吾
设一喻。本性如尽法界大底镜子。真心灵照。如镜中
之光明。山河大地。万象森罗。至于肉身识心。尽是镜
中之影。众生认影。汩没四生九有。如若认镜。自然顿
复真心。

问。心性广大。含育万有。不在身内。想在身外。包裹肉
身。斯理是否。师曰。非也。僧云在内不成。在外非是。其
理甚疑。请师决之。师曰。本性空遍。非身内。非身外。真
心无住。不即身。不离身。所以阿难执妄无据。七处茫
然。二祖了真不生。一言契道。汝或愚钝。再示一喻。本
性如大海湛水。真心似湛水之光。因境风鼓。忽起浮
顿悟修證¶ 第 410c 页 X65-0410.png
沤。浮沤是色身。海水是法身。浮沤湿即识性。海水湿
即本性。浮沤湿。海水湿。湿性本一。故非内外。海水湿。
浮沤湿。湿性各一似有内外。凡夫迷执浮沤。反弃无
边大海。楞严经云。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
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浡。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后
学若悟沤水海水。湿性本一。何有内外一定之执。不
获本性。真可叹耳。

僧云。海水湿。喻法界性。浮沤湿。喻身内识。湿性无二。
非内非外。既非内外。报尽命终。离此生彼。现有出入。
只有出入。何言不内。师曰。如上开示不能了悟。反觅
空花生灭。可谓愚昧之甚。皆因最初不守自性。一念
妄动。故系胎狱。生生固执。定在身内。有出有入。有来
有去。内外来去。如空中花。花虽生灭。空本不动。识似
出入。性本不动。祇如空中花是幻。身内识是妄。今将
空花幻。发明身识妄。其理无二。公须自审。汝或不悟
再引经喻。楞严经云。譬如有人。取频伽鸟瓶。塞其两
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
是。阿难。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如是阿难。若彼
方来。则瓶中既贮空去。于本瓶地应少虚空。若此方
入。开孔倒瓶。应见空出。是故当知。识阴虚妄。本非因
缘。非自然性。释曰。频伽鸟瓶。是瓶之名。塞其两孔。喻
善恶业。瓶喻业力。能引识走。瓶中之空。喻随业之识。
此空在瓶。与瓶外空。似有内外。空无二体。内外本一。
故非内外。瓶中之空。喻识本空。因善恶业牵引识走。
顿悟修證¶ 第 411a 页 X65-0411.png
犹如擎瓶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者。喻舍此受彼。经云
阿难。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斯喻舍身。如彼方
来。而前身之识未尝少。受身如此方入。而后身之识
未尝来。当知身死非去。未死之先。本不偏于此。生身
非来。未生之先本亦遍于此。迷者不了。以谓在内而
有出入。悟者明体本无彼此。岂有来去。

僧云。悟者明体本无来去。现今死此生彼。却有去来
之相。师曰。缘会而生。缘尽而灭。虽现来去之相。圆明
本然不动。凡夫病眼。妄认空花。有生有灭。随缘流转。
佛经云。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
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
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乃至如众空花。灭于虚空。
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
无生中。妄见生灭。是说名轮转生死。后学顿悟。幻识
生灭。而圆觉心体常住不动。祖师云。百骸虽溃散。一
物镇长灵。若了此心。有谁生死。

僧云。开示甚明。无不了然。因甚最初而有我之身心。
师曰。真源湛寂。觉海澄清。本无能所之端。岂有名相
之迹。最初不觉。忽有动心。因明立照。随照立尘。见分
俄兴。相名安布。如镜现相。顿起根身。次则随想而世
界成差。后因憎爱而相续业果。从斯迷真。沉溺三界。
虚受轮回。无有休息。

僧云。诚师所言。最初不觉。忽有动心。顿起根身。幻形
报尽。大四分散。身内幻识如何投胎。师曰。凡夫日用。
顿悟修證¶ 第 411b 页 X65-0411.png
逐情结业。或善或恶。随因感果。临终之际。大地黑暗。
有缘之处。一点明色。趋见父母。两相交遘。生憎爱思。
纳想投入。赤白二渧。如磁吸铁。刹那搅住。在胎五位。
初七日内名曰杂秽。父精母血伏如薄酪。相和名杂。
不净名秽。二七日内名曰疮𨠖。犹如豌豆。疮𨠖之形。
表里如酪。未生血故。三七日内名曰凝结。稍凝结形。
如就于血。四七日内名曰凝厚。渐次坚硬。五脏渐生。
五七日内名曰形位。内风所吹。生诸根形。一身四支
生差别故。五七日尽。五根皆足。六七日内。名发爪齿。
七七日内。名曰具根。一切脏腑。五根圆满。十月以足。
出胎成人。在缠识精。分成六用。见闻知觉。随境造业。
生死死生。轮回无息。

问。投胎识神。可有形状否。师曰。有。问。如何形状。师曰。
投胎识神。名为中有。云何名为中有。死有生有之间。
以人类之中有身。如当生本形状。其形状不过三尺。
如五六岁孩子大。畜生中有。形似畜生。馀趣亦然。皆
如当生。识形虽小。能作诸业。投胎于父母边。生颠倒
憎爱之想。世俗概呼名为鬼魂。

僧云。世有不投胎而能夺舍者何也。师曰。世有学道
之士。或是有福之人。不入胞胎。候有缘处。母产才出。
㘞的一声。一灵识光。直入囟门。胎识逼去。夺舍成人。
斯是不可思议之境界。非有意造作之所能为。

僧云。世间众生。报尽命终。自投父母。或有夺舍。地狱
受罪之事。想是未必实有。师曰。地狱非无。因心而有。
顿悟修證¶ 第 411c 页 X65-0411.png
一切众生。十习结业。因以习成。循业受报。心现地狱。
更无外境。华严偈云。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是知
地狱受苦。自心所现。楞严经云。阿难。是名地狱十因
六果。皆是众生迷妄所造。后学慎勿闻其地狱虚幻。
遂至忽略而不绝其恶业。仍以玩习而循其业。自心
地狱。忽然现前。欲要摆脱。岂不难哉。如人生在世。行
善作恶大小不等。随因受果。善大者自心感生天堂。
恶深者自心感堕地狱。善恶均等。自投父母。罪福皆
劣。未即受生。倏然有形。名中阴身。无而忽有。谓之化
生。裸形三尺。六根皆利。去来迅疾。无所隔碍。他观如
影而巳。七日死而复生。长寿者不过七七。短寿者一
二三七。即受生矣。俗呼魂耳。

问。本性广大。体包太虚。真心无住。不在内外。身内识
心。囚系胎狱。还是识心之内而有真心。还是离识心
外别觅真心。师曰。矿中有金。波内有水。在缠藏识。隐
覆真如。初学人须悟真妄。依真心则速證菩提。随妄
心则漂流生死。

僧云。未审身内识心。何谓真。何谓妄。师曰。真心灵知。
以寂照为心。妄心有知。以攀缘为心。问如何谓妄心
有知。以攀缘为心。师曰。妄心本空。因能所有。随境分
别。憎爱取挽。念念攀缘。心心乱想。揽尘无休。住想无
息。天堂地狱。轮回诸趣。不生认生。不死认死。如猿戏
树。似马放郊流荡三界。无有休日。

问。妄心有知。甚么虚幻。师曰。妄心如水月。有知若空
顿悟修證¶ 第 412a 页 X65-0412.png
花。从能所生。因分别有。发浮根之识用。成对境之妄
知。若离前尘。斯心无体。因境起照。境灭照亡。随念生
尘。念空尘谢。若将此影事。而为佛真体。可谓虚妄之
因。亦成断灭之果。如是虚幻。岂能真实。

问。如何谓真心灵知。以寂照为心。师曰。真心湛然。照
非从境。含虚任缘。未尝作意。明明不昧。了了常知。舒
之无踪。卷之无迹。如澄潭莹野。似明镜悬空。万象森
罗。豁然虚鉴。不出不入。非有非无。斯则千圣冥归。三
世诸佛常住。亦名天真佛性。亦名清净法身。离斯别
修。终成魔外。

问。真心灵知。恁么真实。师曰。真心寂照。湛然无际。遍
界不能见。魔外不能寻。利刃不能伤。劫火不能焚。铁
围不能陷。轮回不能沉。圆陀陀亘古常明。光烁烁至
今不昧。悟斯真实心性。成佛不在劫数。

僧云。如何能泯有知而成灵知。转妄心而成真心。师
曰。妄从根结。真从根解。问如何妄从根结。如何真从
根解。师曰。圆明空寂。本无世界身心。忽尔俄兴。随有
根尘相布。循尘憎爱。似蛾赴灯。逐情取舍。如蚕自缚。
若能根尘不偶。灵光自然独耀。若是物我一如。六根
自然互用。楞严经云。汝伹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
生暗灭明。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黏内伏。
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馀五黏应拔圆脱。
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
互相为用。又云阿难。今汝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
顿悟修證¶ 第 412b 页 X65-0412.png
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有汤消冰。应念化成。
无上知觉。汝或未悟。吾再明示真心妄心。以知为体。
妄心仗根尘有知而知。真心离根尘无知而知。初学
慕道之人。须悟真妄分明。下手用功。自然顿證。

僧云。如上开示。虽得了悟。无奈业重心浮。根机劣小。
不能顿證。如之奈何。师曰。性本无悟。因迷而有悟。心
本无修。因染而有修。所以烦恼有浅深。习气有薄厚。
故设方便。修有顿渐。使垢轻者而顿證圆通。令障重
者而渐复本性。今假三根。随机易入。问。云何三根。师
曰上根者顿修。中根者渐修。下根者勉修。

问。云何上根者顿修。师曰。上根利机。宿熏道种。一言
之下。心地开通。随缘保任。净除流识。念动不续。念空
不守。一种平怀。泯然自尽。触目遇缘。无非妙用。沩山
云。汝但心不附物。物岂能碍人。又云念念攀缘。心心
永寂。圆融法界。顿證无生。如或根树愚钝。再设方便
渐复。僧云。顿悟顿修之人。因何證道甚速。师曰。实有
斯理。以非妄传。果尔直下明心。一念圆修顿證。不假
僧祇。何须劫数。大涅槃经云。譬如有人。在大海中乘
船欲度。若得顺风。须臾之间。则能得过无量由旬。若
不得者。虽复久住。经无量岁不离本处。有时船坏没
水而死。众生如是。楞严经云。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
学。所以三乘罔知。十地心惊。一念成佛。顿超祇劫。

问。云何中根者渐修。师曰。上根顿修。如风吹云。朗月
当天。中机渐修。似磨镜垢。尘净光现。如有后学。了悟
顿悟修證¶ 第 412c 页 X65-0412.png
本心。或是宿习浓厚。智劣心浮。可在二六时中。动静
之内。一切放下。善恶不思。念起即觉。觉之即无。古德
云。不怕念起。只恐觉迟。如斯用心。久久无妄。自待人
法双亡。根尘顿脱。真心独照。卷舒无碍。问。渐修功夫。
可偏静坐。还是动静通亦修證。师曰。顿悟渐修。多静
易成。上士动静皆禅。中机废事偏理。果然坐习纯熟。
自然动静无碍。

问。云何下根者勉修。师曰。下根愚钝。机思迟回。惛沉
厚重。掉举猛利。难以策发。须凭开导。微细指示。助他
发机。如斯之辈。须要信心。莫离丛林。常随知识。诚听
开示。勿认魔境。日日受炼。时时自磨。佛前忏业。众中
低心。得悟之后。不可离师。大亡尘世。深培厚养。久久
操履。方有相应。问。下机悟修。因甚费力。师曰。根机迟
钝。烦恼浓厚。惛掉心浮。愚昧障重。不得苦炼。灵机难
发。古德云。下根之人。千譬万喻。说不能会。纵得少解。
以为彻悟。不受人教。我慢欺人。如此之流。须生惭愧。
不然颠狂。便堕岐路。

问。悟理之人。保养坚固。如何了知真心现前。师曰。悟
理之人。习气未尽。遇境失念。须要厚养。如牧牛牵拽。
随处鞭伏。待心调步稳。不伤苗稼。方可撒手。不用牧
童。若念真心。可往熟处。将平生所憎所爱之事。寻在
面前。见闻试之。依前起憎爱心。则知道心未熟。若遇
逆顺境界。不起憎爱之心。则知近道真心现矣。意欲
再生所爱之心。想那所爱之乐。斯爱乐之心全然不
顿悟修證¶ 第 413a 页 X65-0413.png
起。而欲再生所憎之心。想那所憎之怒。斯憎怒之心
全然不动。到此方能自在随缘。应物无碍。问。真心未
现之际。用功歇妄之时。兼行众善。助道易成。如是之
说。其理可否。师曰。歇妄心。为正修。作诸善。为助修。若
有心行善著善。必落于人天福果。若无心相应众善。
可谓之正修助资。般若经云。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
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今见学者。偏执不圆。少有悟理。
便恃天真。不习众善。福劣魔胜。问。万善有为是福德。
见性无为是功德。因甚兼修有无搅乱。师曰。有为著
有。果报人天。有为无染。功显性德。

问。既是悟心證理。便有神通变化。今时悟理者甚多。
而具神通者最少。何也。师曰。神通显变是未。须达一
心之本。本立而道生。通则自然现。若专取神通变化
胜相而为道。天魔外道。妖魅神龙。皆悉成佛。欲得真
实神通。须證一乘之法。斯一乘之法门。能发般若妙
用。即尘劳而成正觉。现生死而證涅槃。刹那中而革
凡作圣。须臾间而变有归空。如是之神变。非幻法能
为。古德云。通有五种。一曰道通。二曰神通。三曰依通。
四曰报通。五曰妖通。何为妖通。狐狸老变。木石精化。
神附傍人。聪慧奇异。此为妖通。何谓报通。鬼神逆知。
诸天变化。中阴了生。神龙隐变。此为报通。何谓依通。
约法而知。缘身而用。乘符往来。药饵灵变。此为依通。
何谓神通。静心照物。宿命记持。种种分别。皆从定力。
此谓神通。何谓道通。无心应物。缘化万有。水月空花。
顿悟修證¶ 第 413b 页 X65-0413.png
影像无主。此为道通。斯道通则真。馀通皆邪伪也。伪
则不真。邪则不正。惑乱心生。迷于本性。所以真实学
道之人。不取神通。恐违真理。辅行记云。修三昧者。忽
发神通。须急弃之。有漏之法。虚妄故也。止观有云。能
障般若。下根妄求神通而为正道。智者观身实相。观
佛亦然。祇如应化菩萨。證理圣贤。末后施显神变。必
不居世。若在世显通化众。斯非妖即魔魅耳。

问。未悟之人。迷真逐妄。造善恶因。报苦乐果。随业受
生。其理不疑。而悟理之士。顿复真心。超诸因果。绝诸
对待。一灵身后。何所依托。师曰。一切众生。随因受果。
以缘生处。可谓依托。其悟心之士。證道之人。非同世
间飘零荡子。犹如鬼趣无主孤魂。荡荡游游。无依无
处。若是契悟本理现前。四维上下悉是真心。斯是全
身受用。别无依托之处。古德云。尽大地是沙门一只
眼。又云。尽大地是个伽蓝。温操尚书问圭峰曰。悟理
之人。一期寿终。何所依托。圭峰曰。一切众生。无不具
有灵明觉性。与佛无殊。若能悟此性即是法身。本自
无生。何有依托。灵明不昧。了了常知。无所从来。亦无
所去。但以空寂为自体。勿认色身。以灵知为自心。勿
认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随之。则临命终时。自然业不
能系。虽有中阴。所向自在。天上人间。随意寄托。一切
微细流注尽空。唯有圆觉大智朗照。随机化度有缘
众生。悟心證理。同成佛道。

问。古有高僧。全身坐化。长年不坏。发爪自长。未审斯
顿悟修證¶ 第 413c 页 X65-0413.png
道是何理也。师曰。斯是小乘身住灭定。但灭六识。八
识持身。皆因厌有趣空。暂求止息。虽然入此定中。寿
煖不灭。后时识起。如隔日疟。须悟性定。方脱轮回。问。
大迦叶得灭尽定。与小乘灭定。为同为别。师曰。大乘
理灭。小乘事灭。大乘灭尽。由具五蕴。七八二识。能引
威仪。定散无碍。理事不废。小乘虽有色行。前六识已
伏灭。全缺威仪。定散不圆。废事偏寂。故定不同。

* 教乘差别

僧云。如上广示。顿悟法门。晚学见之无不了然。还有
教理差别。再乞微细开示。师曰。有问有答。不负来机。
问。如何名曰万法归心。师曰。如金随匠。作器多般。诸
器入炉。融消一体。万法归心。亦复如是。

问。顿悟法门有何胜力。师曰。正解圆修。力超劫数。虽
在生死。常入涅槃。恒处尘劳。长居净土。具肉眼而开
慧眼。易凡心而同佛心。信知顿悟。功德胜大。问。明心
见性。如人饮水。冷煖自知。其说亦无所据。师曰。学人
用心亲切。参究真实。忽尔身心一如。慧光顿发。觑破
空劫已前亲到本觉之地。有口难言。有笔难述。如人
饮水。冷煖自知。欲开方便显示本心。须假教乘。旁通
借喻。

问。宗门开示。不许看教。总得一知半解。自成文字知
识是否。师曰。欲研教乘。披寻宝藏。一一消归自已。言
言冥合本心。伹恐执文生解。不肯会归本体。所以讥
笑看教而成文字圣人。问。云何为迷。云何为悟。师曰。
顿悟修證¶ 第 414a 页 X65-0414.png
因本觉真心而起。不觉谓之迷。因不觉而成始觉。复
真心谓之悟。故曰因地而倒。还因地起。迷悟虽殊。而
真心无二。问。因甚契理之人。真妄须要双泯。师曰。因
妄说真。真无自相。从真起妄。妄体本空。妄既本空。真
亦不立。真妄双泯。本心常住。

问。宗门顿悟。单刀直入。何用语言广论差别。师曰。参
玄之士。须具二眼。一者已眼明宗。二者智眼辨惑。禅
宗云。单明自已。不了目前。如此之人。只具一眼。理孤
事寡。终不圆通。若以智慧为非者。大智文殊不称法
王之子。若以绝学为是者。无闻比丘不作地狱之人。
皆因意识关锁。非智钥以难开。自谓情想勾牵。匪慧
刀而莫断。进修圆通之人。莫作绝言之见。

问。圆顿修證。还落因果否。师曰。上至诸佛。下至众生。
因果所收。岂可拨无。只因外道。不达缘生。唯执自然。
拨无因果。二乘眇目。但證偏空。灭智灰身。远离因果。
凡夫业系。贪爱五欲。火宅烧身。执著因果。尽成狂解。
自昧圆常。但以实相为因。实相为果。莫作拨无之见
而堕邪道。顿成圆因。顿證妙果。

问。世有契理之士。称为无心道人。若是无心。如同木
石。因何圣贤有大智慧。师曰。无心道人。非同木石。无
分别心。无憎爱心。无取舍心。无善恶心。无空有心。无
中边心。无内外心。无执著心。非无灵知寂照真心。

问。古云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如何。师
曰。真心虚玄。非有非无。弃有住无。反成大过。古德偈
顿悟修證¶ 第 414b 页 X65-0414.png
云。劝君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到合头。无心始体无
心道。体得无心无也休。

问。云何谓无知而知。知而无知。师曰。无知是心之体。
知是心之用。体能发用。无知而知。用不离体。知而无
知。用若离体。为住相知。体若无用。谓之顽空。

问。云何谓有念而知为妄。师曰。六根对境。动念分别。
有念而知故为妄。问。云何谓无心而知为真。师曰。真
心应物。如镜照像。无心而知故为真。问。如何是正知
见。师曰。不仗根尘而有知见为正。依托根尘而起知
见为邪。问。云何为三宝。师曰。一心空寂为佛宝。寂而
常照为法宝。照而无染为僧宝。问。云何谓真供佛。师
曰。舍已徇尘。是背真佛。返照归心。是真供佛。问。如何
是真听法。师曰。六根对境。六识不生。真心独照。是真
听法。问。如何是真出家。师曰。不住五蕴宅。是名真出
家。问。如何可能不住五蕴。师曰。见不仗根色蕴空。对
境无心受蕴空。知而无知想蕴空。心心无染行蕴空。
真心常住识蕴空。问。如何空即是色。如何色即是空。
师曰。见空住空。空即是色。见色不住。色即是空。问。何
谓即心即佛。师曰。心佛无二。莫向外求。问。何谓非心
非佛。师曰。破执夺解。心佛本无。问。如何谓三心不可
得。师曰。过去未来现在。三心本来空寂。无故妄起空
花。遮障圆明真际。问。如何谓真空。师曰。真心体寂。玄
机用照。寂照无二。谓之真空。问。如何谓妙有。师曰。双
照有无。分别宛然。不落能所。谓之妙有。问。云何谓但
顿悟修證¶ 第 414c 页 X65-0414.png
得本莫愁末。师曰。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泯。问。
如何谓烦恼即菩提。无明即佛性。师曰。前念生。即烦
恼。后念不住即菩提。前念动即无明。后念不续即佛
性。问。如何能不退。师曰。顿悟本心。兼戒修證。一生可
办。永无退堕。依文解义。习重心浮。观戒不兼。遇缘自
退。问。云何谓六度。师曰。顿悟真心。具足六度。问。如何
真心具足六度。师曰。若悟真心。六度有根。若迷真心。
六度如盲。何故真心为之根本。不悟真心布施。则一
世受荣。后受殃债。不悟真心持戒。则上生欲界。还堕
泥犁。不悟真心忍辱。则报得端正。不證寂灭。不悟真
心精进。则徒兴生灭。功不趣真。不悟真心禅定。则但
行色天。不复法界。不悟真心智慧。则善解语义。皆成
有漏。悟斯真心。成就万德。迷斯真心。功行虚设。问。如
何谓戒定慧无漏三学。师曰。外不寻有。内不守空名
戒。一念不生。万缘空寂名定。善能分别。不生憎爱名
慧。斯三无漏大乘之学。问。如何是小乘三学。师曰。但
执身曰。断四住病名戒。形同枯木。绝现威仪名定。唯
證偏空。失中道理名慧。故称贫法。灰绝定慧。净名诃
之小乘法耳。问。初心习定从何而入。师曰。初学三昧。
系心一缘。久习定成。真慧自发。问。禅有几种。师曰。五
种。问。云何五种。师曰。一者作异见计。忻上厌下而修。
是外道禅。二者正信因果。亦以忻厌而修。是凡夫禅。
三者了生空理。偏證真道而修。是小乘禅。四者人法
二空恒住中理而修。是大乘禅。五者超诸异见。诸法
顿悟修證¶ 第 415a 页 X65-0415.png
平等而證。是如来禅。问。如何谓之如来。师曰。寂照不
二名如。悲愿不舍名来。凡夫来而不如。小乘如而不
来。唯有佛乘。如而能来。问。如何是空假中三观。师曰
返照自心。本无起处。起处本无。名之空观。于无起处。
妄生诸法。诸法不实名之假观。空假本无不住两头。
全体真心。名之中观。问。真心体用。云何分析。师曰。真
心之体。荡然空寂。真心之用。了然觉知。荡然空寂。非
同顽空。寂而常照。了然觉知。非识染著。照而常寂。寂
照不二。名曰真心。问。如何无在。无所不在。师曰。真心
体空。故云无在。空体周遍。无所不在。问。真心周遍无
所不在。因甚身知而馀处不知。师曰。真心体虚。法界
一如。随缘发现。应处方知。问。如何是凡夫四倒。师曰。
一倒者身俱不净作净想。二倒者。受本是苦作乐想。
三倒者妄心无常作常想。四倒者本无我中作我想。
斯四倒想。凡夫执有。问。如何是二乘四倒。师曰。一倒。
则身空本净。作不净想。二倒。则受本无处。作为苦想。
三倒。则心本真常。作无常想。四倒。则无我真我。作无
我想。斯四倒想。二乘堕空。问。云何离八倒。得常乐我
净。师曰。一切众生。于生死中。妄起执著常等四倒。二
乘之人。于涅槃中。妄求解脱断等四倒。诸佛如来。远
离八倒。得常乐我净。證四波罗密。问。真心无分别。若
是无分别。如行黑夜。暗昧无识。师曰。凡论分别。有其
三种。一者。根识初生。随念分别。二者。意识了别计度
分别。三者。真心应物。如镜照像。了了分明。似有分别。
顿悟修證¶ 第 415b 页 X65-0415.png
问。如师开示三种分别。何者是妄。何者为真。师曰。根
识意识。分别皆妄。真心应物。了了常知。虽似分别实
无分别。问。佛身无形。犹如虚空。因甚又有六根之相。
师曰。即相明真。何乖大用。利他胜业。不断化门。古德
偈云。如虚空无相。而现色等相。法身亦如是。具足六
根相。问。如何谓真解脱。师曰。六根照境。不为境缚一
切不住。名真解脱。问。如何降魔。师曰。卑下慈忍降世
魔。一心无二降心魔。不用妙术灵方。内外群魔自退。
问。如何是三如来藏。师曰。真心圆明体即空寂。名空
如来藏。空藏能发恒沙妙用。名不空如来藏。体能发
用。用不离体。名空不空如来藏。问。如何是八识。师曰。
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
那识。八阿赖识。问。请分八识各得能相。师曰。第八名
心。集诸法种。依种为因。能生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
等。恒审思量为我等故。馀六名识。于六别境粗动间
断了别转故。问。楞伽经中明三种识。真识。现识。分别
事识。如是三种云何分之。师曰。真第九识。别名白净。
第八识藏。能现诸法。馀七俱名分别事识。虽第七识。
不缘外尘。能缘第八。故在分别。问。如何转八识。成四
智。师曰。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
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问。
如何为大圆镜智。师曰。真心空寂。如镜常明。问。如何
为平等性智。师曰。能对诸法。不生分别。问。如何为妙
观察智。师曰。能入诸根。分别无染。问。如何为成所作
顿悟修證¶ 第 415c 页 X65-0415.png
智。师曰。五根对境。正受不入。问。如何为束四智成三
身。师曰。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化身摄。平等性智报身
摄。大圆镜智法身摄。问。如何是法身。师曰。一念不生。
万缘空寂。问。如何是报身。师曰。善对诸法悉皆平等。
问。如何是化身。师曰。成本愿力。所应作事。问。圆觉经
云。大圆镜为我伽蓝。身心居平等性智。因甚不示成
所作智。妙观察智。师曰。大圆镜智是寂照。平等性智
是照寂。妙观成所示法身。行在迷之时。以妙观察收
十八界。一切尘劳。转为成所作。总归大圆镜。楞伽经
云。佛诫大慧。初中后夜。常以妙观察智。当净现流识。
六根为成所作智。如手仰时。不应问覆手何在。亦如
冰为水时。不即有异。利他门中。乘悲愿力。用妙观成
所而普利含灵。古德云。众生不知。故执为八识之名。
诸佛證得。故能成四智之用。若昧之则八识起报藏
之号。七识得染污之名。六识起遍计之情。五识徇根
尘之相。若了之则赖耶成圆镜之体。持功德之门。末
那为平等之源。一自他之性。第六为观察之妙。转正
法之轮。五识兴所作之功。垂应化之迹。一心匪动。识
智自分。不转其体。但转其名。问。悟理之人。转识成智。
在迷之流。任识升沉。未审八识可有大小否。师曰。识
心微妙。不可思议。随业受形。大小不等。显识经云。佛
言大药。如风大。无质无形。止于幽谷。成窍隙中。其出
暴猛。或摧倒须弥。碎为尘粉。风大微妙。无质无形。识
亦如是。问。以何为因。沉溺四生。师曰。胎因情生。卵因
顿悟修證¶ 第 416a 页 X65-0416.png
想生。情想合。则湿生。情想离。则化生。皆是意识造业。
随业升沉。若意识顿空。则轮回永息。问。如何为五眼。
师曰。外不住有为肉眼。内不住空为天眼。空有双泯
为法眼。双照无染为慧眼。离一切相为佛眼。问。如何
为六通。师曰。六根对境去来无碍。问。云何谓等觉。云
何谓妙觉。师曰。等觉寂照无二。诸法平等。妙觉寂照
双泯。真常独耀。问。云何谓变易生死。云何谓分段生
死。师曰。变易生死。乃是菩萨成就悲愿。利益有情。虽
处生死。不同凡夫有漏业润。为之变易。分段生死。即
是凡夫妄心所造。念念耽著。烦恼障助。入大苦轮。无
有休息。为之分段。问。如何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
界露全身。师曰。如来藏心。本一精明。寻尘流逸。分成
六用。随物所转。漂荡生死。如若知归。根尘不偶。返流
全一。六用不行。湛然纯清。如镜常明。若守此心。可谓
顶堕。又名解脱深坑。斯为偏空知见。更须进步。十方
世界独露全身。打破镜来。山河大地全彰法体。问。如
何不住无为。不尽有为。师曰。虽證法身。不守实际。悲
愿接物。随类利生。曹山云。莫行心处路。不挂本来衣。
何须正恁么。切忌未生时。大乘菩萨。导利群生。不住
无为。权挂垢衣。不尽有为。行于非道。随类同事。度脱
有情。示染修净。通达佛道。问。如何谓真忏悔。师曰。世
人具结四重十恶。业因极巳。将堕三涂。忽生惭愧。发
大勇猛。亲近知识。顿悟本心。往劫恶业。现世过愆。如
汤泼雪。似火焚薪。业尽福生。智慧发现。再将自得。直
顿悟修證¶ 第 416b 页 X65-0416.png
指后昆。顿悟心性。同成正觉。获福无量。功过河沙。

* 惟心净土

僧问。宗门参禅明心见性。净土法门念佛往生。二门
普济一切众生。因甚禅宗学者。自贵惟心净土。师曰。
禅门宗旨惟了自心。一念心净即佛净土。不论东西。
唯自净心。僧云。恁么开示。却无净土。师曰。汝却不闻
楞严经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有学者。都摄六根。
一念纯真。净心独朗。即是现前见佛。故曰去佛不远。
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斯心开二字。可知惟心耳。
僧云。有念佛人。临终之时。弥陀接引。此莫虚伪。师曰。
念佛之人。一心不乱。惠持佛号。纯真无妄。如水湛清。
佛月自现。月本不来。因水清故。临终佛迎。是心现佛
僧。云若是自心现佛。弥陀本愿非实。师曰。佛身湛然。
无有来去。念佛机感。托佛愿力。自心变化。佛来接引。
如水现月。非有非无。是知实非佛来。皆因时机。正合
净业纯熟。目睹佛身。如世恶果将成。心现地狱受苦。
岂不闻有福之人。执砾成金。业贫之徒。变金为砾。故
所以善恶惟心。苦乐心化。抱疑之流。何晓斯旨。问。经
云西方过十万亿。有佛世界名曰极乐。如斯之说。虚
耶实耶。师曰。事虽如是。理本现前。不作十恶业。直超
十万亿。三业清净。极乐目前。问。西方圣境。金银布地。
楼阁阑楯。七宝严饰。五色莲花。八功德水。奇鸟雅唱。
宝树演法。衣食宅宇。随意化成。一切人民。受大快乐。
顿悟修證¶ 第 416c 页 X65-0416.png
如斯胜异。果实有之。师曰。佛在因地。行菩萨道。发大
愿力。成就众生。不计众苦。饶益含灵。历经远劫。广修
福慧。功德圆满。證入佛位。后学晚进。诚信念佛。仗佛
悲愿。净念合机。心现殊胜。非从外来。僧云。西方圣境。
本自心现。往生之事。实有斯理。师曰。生者必定生。去
者本无去。问。如何是生者必定生。去者本无去。师曰。
生者念生。心现佛国。去者无去。性本不动。问。吾见念
佛。预知时至。坐脱立亡。异香满室。斯事莫非是心所
现。师曰。天帝释不修天业。宫殿何以随身。转轮王不
作王因。七宝无由聚集。念佛之人。净业纯熟。感外胜
缘。由心变显。僧云。佛心无二。心外无佛。云何更立念
佛法门。师曰。只为众生。根机中下。不信自心是佛。权
令念佛修观。系心一缘。净念纯真。自心佛现合佛光
一。若是上智。不向外求。观身实相。观佛亦然。问。净土
法门。必定是有是无。师曰。若道是无。极乐世界。弥陀
说法。摄授众生。释迦文佛。金口相传。西域东土诸祖
阐扬。若道是有。诸佛法身。体若太虚。非有非无。众生
自心。本来空寂。同佛一体。无欠无馀。须悟理事圆融。
方能不分净秽。问。还有僧俗。念佛一生。临终无佛而
来接引何也。师曰。众生本心同佛体一。口虽念佛。心
意散乱。如水浊动。月无定光。非月不来。因水不湛。一
念纯真。心佛自现。犹如定水现月。是知非从外来。若
悟斯理。惟心不谬。问。如是开示心要。参禅念佛无二。
师曰。本无二理。问。云何是无二之理。师曰。参禅须要
顿悟修證¶ 第 417a 页 X65-0417.png
如猫捕鼠。念佛必定一心不乱。若一心不乱去参禅。
何愁不悟。若如猫捕鼠去念佛。心佛自现。古德偈云。
参禅念佛本来同。看破分明总是空。功到自然全体
现。春来依旧百花红。

天衣怀禅师。室中尝以净土问学者云。若言舍秽
取净。则是取舍之情众生妄想。若言无净土。又违
佛语。修净土者当如何修。众无语。乃自答云。生则
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此十字正是一个话头参。又别云去则决定去生则实不
生)。

全庵巳禅师。因莲社道友请说法。上堂云。渐渐鸡
皮鹤发。父少而子老。看看行步龙钟。疑杀木上座。
直饶金玉满堂。照顾白拈贼。岂免衰残老病。正好
著精彩。任汝千般快乐。渠侬合自由。无常终是到
来。归堂吃茶去。唯有径路修行。依旧打之绕。但念
阿弥陀佛。念得不济事。(实悟话头方知著落)复云恶。这条径
路。巳与善导和尚直捷指出了也。是你诸人。朝夕
在径路中往来。因甚当面蹉过阿弥陀佛。(当面蹉过阿弥
陀佛这八个字便是一个话头参)这里荐得。便可除迷倒障。拔犹
豫箭。截疑惑网。断痴爱河。伐心稠林。浣心垢浊。正
心谄曲。绝心生死。(实悟话头方能如是不如是即不名为实悟话头也)然后
转入那边抬起脚。向佛祖履践不到处进一步。(这一
步如何进举足下足方可进得参)开却口。向佛祖言诠不到处说
一句。(这一句如何说具舌中舌方可说得参)唤回善导和尚。别求径
路修行。其或准前舍父逃走。流落他乡。撞东磕西。
顿悟修證¶ 第 417b 页 X65-0417.png
苦哉。阿弥陀佛。

这篇法语。凡莲社道友俱宜写粘于座右。看是个
甚么道理不可忽。不可忽。一念真疑参话头。便是
时时刻刻念阿弥陀佛。实悟话头便是当下面见
阿弥陀佛。这个境界。非莲社道友之所能信受。何
以故。盖因只向外求。而不于已躬下觅耳。因说偈
云。阿弥陀佛紫金容。只在真参一念中。一念豁开
全体露。西方极乐显家风。

万法归心录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