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1280-A¶
1280-A¶ 第 111a 页

* No. 1280-A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缘起

崇祯三年春。汉月寄五宗原至。老僧置之不阅。复云。
目原之一字。第恐不出六祖道。成知解宗徒。不得不
说破耳。此老僧逆耳之言。望汉月知非故也。至六年
春。磬山寄汉月与伊书云。粤自威音无象。一○为千
佛万佛之祖。临济玄要。所以发明七佛历祖之秘。以
简一橛头。相似野狐涎。老僧亦置之。但云各与一顿。
以复磬山者。亦望汉月改辙故也。既而见顶目普说。
刘居士驳语。料皆汉月密嘱。乃简五宗原看。始知一
○巳载五宗原矣。故有三录云云。今潭吉妄作五宗
救。益见汉月密嘱之祸。不得休息。老僧又岂忍坐视
也。盖汉月不据自已为宗旨。直指一切人。而别寻绘
事家。图七佛之始。威音王佛。未有出载。无所考据之
一○。为千佛万佛之祖。又谓五宗各出○之一面。独
临济为正。于是妄认三玄三要等名目为宗旨。硬引
三击三撼之类以配之。从上相传。佛法的的大意。岂
不为汉月所混灭。且妄称夙乘愿力。如古所云。法灭
仰必再来。潭吉又谓正法眼藏。湮没既久。必有乘愿
1280-A¶ 第 111b 页 X65-0111.png
力之大士。起而救之者。彼此说梦。魔魅人家儿女。今
其人。虽俱巳报终。老僧更恐他家别个儿孙。仍落此
窠窟。展转相诳。以致后世学者。忘认一○而不自悟。
则灭佛灭祖灭慧命之罪。自汉月始。而老僧坐视不
救。则亦老僧之罪也。故不得不略撮大端。辟其妄救
者。以救之耳。昔仰山作一圆相。以脚抹之。资福宝禅
师。见陈操尚书来。画一圆相。操曰。弟子与么来。早是
不著便。更画圆相。福于中著一点。操曰。将谓是南番
舶主。福乃归方丈闭却门。此是甚么面目。老僧惟愿
天下后世。以古人为榜样。慎勿堕汉月圈套。方识达
磨西来。祇为觅个不受惑底人。亦见老僧。初不与汉
月辈争竞胜负。惟为发明佛法的的大意。使人人自
證自悟而巳。

崇祯戊寅长至日   老僧 圆悟 书

*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目录


 缘起
卷之一
  七佛
 毗婆尸佛 尸弃佛
 毗舍浮佛 拘留孙佛
1280-A¶ 第 111c 页 X65-0111.png
 拘那含牟尼佛 迦叶佛
 释迦牟尼佛
卷之二
  西天祖师
 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二祖阿难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
 五祖提多迦尊者 六祖弥遮迦尊者
 七祖婆须蜜尊者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十祖胁尊者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十二祖马鸣尊者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十四祖龙树尊者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二十祖阇夜多尊者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二十二祖摩拿罗尊者 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
 二十四祖师子尊者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二十八祖菩提达磨尊者
卷之三
  东土祖师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 二祖慧可大祖禅师
1280-A¶ 第 112a 页 X65-0112.png
 三祖僧璨鉴智禅师 四祖道信大医禅师
 五祖弘忍大满禅师 六祖慧能大鉴禅师
卷之四
  六祖下
 第一世湖广南岳怀让禅师
 第二世江西马祖道一禅师
 第三世洪州百丈怀海禅师
 第四世洪州黄檗希运禅师
卷之五
 第五世镇州临济义玄禅师
卷之六
 第六世魏府兴化存奖禅师
 第七世汝州南院慧颙禅师
 第八世汝州风穴延沼禅师
卷之七
 第九世汝州首山省念禅师
 第十世汾州太子善昭禅师
 第十一世潭州石霜楚圆禅师
 第十二世袁州杨岐方会禅师
 第十三世舒州白云守端禅师
 第十四世蕲州五祖法演禅师
卷之八
 第十五世成都昭觉克勤禅师
 第十六世平江虎丘绍隆禅师
1280-A¶ 第 112b 页 X65-0112.png
 第十七世明州天童昙华禅师
 第十八世明州天童咸杰禅师
 第十九世夔州卧龙祖先禅师
 第二十世杭州径山师范禅师
 第二十一世袁州仰山祖钦禅师
 第二十二世临安天目原妙禅师
 第二十三世临安天目明本禅师
 第二十四世乌伤伏龙元长禅师
 第二十五世苏州邓尉时蔚禅师
 第二十六世苏州邓尉普持禅师
 第二十七世杭州东明慧旵禅师
 第二十八世东明海舟普慈禅师
 第二十九世南京宝峰明瑄禅师
 第三十世焭绝天奇本瑞禅师
 第三十一世随州关子岭正聪禅师
 第三十二世北京笑岩德宝禅师
 第三十三世宜兴龙池正传禅师
卷之九
 第三十四世明州天童圆悟禅师
卷之十
 附三峰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目录(终)
1280-A¶ 第 112c 页 X65-0112.png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卷之一
侍者 真启 编

* 七佛

** ▲毗婆尸佛

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
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 ▲尸弃佛

偈曰。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毗舍浮佛

偈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
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拘留孙佛

偈曰。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
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 ▲拘那含牟尼佛

偈曰。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
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 ▲迦叶佛

偈曰。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
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师阅潭吉五宗救。辟云。从上相承法眼。所谓宗旨。
我祖临济。初谓普化克符曰。我欲于此。建立黄檗
宗旨。及乎普化问和尚三日前道甚么。济便打。三
日后。克符问和尚前日打普化作甚么。济亦打。此
临济建立宗旨。唯问著便打而巳。末后谓谁知吾
正法眼藏。向者瞎驴边灭却。未尝于三圣外。别有
1280-A¶ 第 113a 页 X65-0113.png
所谓正法眼藏也。仰山虽受耽源。九十七种圆相。
未闻以圆相为宗旨。而末后唯曰。一二二三子。平
目复仰视。两口一无舌。即是吾宗旨。又岂于一二
二三子外。别有所谓宗旨乎。妄捏一○。为千佛万
佛之祖。而认为宗旨。自汉月始。莫说潭吉。作十卷
五宗救。纵使妄作。塞满虚空。总救不得汉月。妄捏
宗旨之罪。如更不信。请看起自释迦。终于天童。六
十八人。只是一人。谁似汉月。特出异计。画一○为
宗旨者。据伊与磬山书曰。粤自威音无象。一○为
千佛万佛之祖。故七佛以双头独结。四法交加。勒
成无文密印。饮光传二十八代。无非以法印心。老
僧辟书云。七佛但有偈。未见有双头独结。又未闻
释迦有四法交加。勒成一○。为无文密印。而饮光
传二十八代者。既四法交加。岂可谓之无文密印
哉。潭吉道。辟书所论。皆所谓以辞害意者。诬旁老
僧。以四法交加之辞。害无文密印之意耳。殊不知
攻击辨难。有正打。有旁敲。辟书谓七佛但有偈。未
见有双头独结。又未闻释迦有四法交加。勒成一
○。为无文密印。饮光传二十八代者。如实而说。此
正意也。既四法交加。岂可谓之无文密印。就其自
语相违。略一点破。此旁意也。潭吉谆谆于○相统
言诠。言诠入○相。比诸卦画彖系。正所谓以老僧
辞。害老僧意者。若据老僧。那管你言诠有无。只作
此一○。正是汉月根本错处。拘留孙佛偈曰。见身
1280-A¶ 第 113b 页 X65-0113.png
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
斯人与佛何殊别。岂非明人佛无异。人外无别佛
之意乎。七佛历祖之偈。虽隐显不同。总未有立一
○。为千佛万佛之祖者。且既谓威音无象。一○为
千佛万佛之祖。则千佛万佛未出。又有甚么人为
汉月證此一○。为千佛万佛之祖。无甚么人为汉
月證此一○。为千佛万佛之祖。则是汉月自计此
一○。为千佛万佛之祖矣。非无根妄说乎。故老僧
据七佛偈旨。以證汉月一○之非。潭吉乃曰。佛法
无下口处。何不看庞居士。初参石头。问曰。不与万
法为侣者。是甚么人。头以手掩其口。士豁然有省。
异日石头见而问曰。子见老僧后。日用事作么生。
士曰。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乃呈偈以明无开
口的意。曰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
处处没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
用。运水及搬柴。古人所谓祇恐不是佛。莫愁佛不
解语也。而潭吉谓佛法无下口处。借虙羲画卦。以
證汉月一○。虽无文字。备天地万物之理。请观庞
公偈。头头处处。朱紫丘山。非备天地万物之理乎。
据首二句。则舍庞公。断别无天地万物之理。故庞
公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石头以手掩其
口。只是发明庞公而巳。岂曾示一○。为庞公之祖。
及公后参马祖。亦问不与无法为侣者。是甚么人。
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士于言下。
1280-A¶ 第 113c 页 X65-0113.png
顿领玄旨。有偈曰。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圞
头。共说无生话。可见石头马祖庞公。皆据当人为
玄旨。未尝以一○相为无文密印也。今潭吉自未
曾悟。又何能辨悟有浅深。妄谓华藏而后。此印渐
没。然则石头马祖庞公。亦生于华藏之后耶。且既
以虙羲画卦。配一○相。更问潭吉。卦画在先。虙羲
在先。若卦画在先。不得为虙羲所画。以虙羲未有
故也。若虙羲在先。岂虙羲不备天地万物之理。而
徒恃卦画乎。卦画不可徒恃。一○之配更无谓矣。
老僧据虙羲为根株。以爻象为枝叶。正永嘉谓。直
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故以一棒不作
一棒用。直指当人自悟者。正明人外无别物。无别
理。故曰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
终不离于当念。始契马祖谓庞公。待汝一口吸尽
西江水。即向汝道之旨。是则临济初住镇州。谓普
化克符曰。我欲于此建立黄檗宗旨。汝二人成褫
我。二人珍重下去。巳建立宗旨了也。三日后。普化
却上来问。和尚三日前道甚么。济便打。又三日后。
克符上来。问和尚前日打普化作甚么。济亦打。又
岂普化克符外。别有宗旨可建立乎。而潭吉谓。二
人禀旨上问。不唯不识普化克符。且钝置临济。为
不具眼矣。更谓临济于三段二打之后。以四料拣
明之。于是便有玄要宾主炤用等。宗旨立焉。可见
汉月潭吉。自迷其头。却认他三段二打。料拣玄要
1280-A¶ 第 114a 页 X65-0114.png
宾主炤用等名相为宗旨。正是业识茫茫。岂识佛
法的的大意乎。不识佛法的的大意。故惟配合名
相。为三段二打之数。凡有三者。引为三玄三要根
据。如三击三撼等是也。颂百丈打破酱瓮曰。击碓
传来三瓮酱。即兴化拈香。亦扯为三数。递相传授。
魔魅后昆。且三顿痛棒。汉月定谓。未闻有两顿四
顿之旨。潭吉又何得谓二打乎。即唤作棒。早巳逐
块。况可认三段二打为定式。而以四料拣明之乎。
南院问风穴云。汝道四料拣。料拣何法。穴云。凡语
不滞凡情。即堕圣解。学者大病。先圣哀之。为施方
便。如楔出楔。故僧问临济。如何是夺人不夺境。济
云。煦日发生铺地锦。婴儿垂发白如丝。言婴儿垂
发白如丝者。何情解之有。唯指当人本体。与无情
境。等无有异。而人不惺。将谓夺人。全无人矣。僧问
如何是夺境不夺人。济曰。王令巳行天下遍。将军
塞外绝烟尘。此据人夺境之意。僧问如何是人境
两俱夺。济曰。并汾绝信。独处一方。此言不通音信。
则无他人他境。唯我独尊。僧问如何是人境俱不
夺。济曰。王登宝殿。野老讴歌。此言王与野老。各适
其适。不借不夺。各自受用也。妙喜答僧问四料拣。
进云。临济道底。未审与和尚答底。是同是别。妙喜
云。咬人屎橛。不是好狗。何况潭吉等。咬名相为宗
旨乎。又谓黄檗接临济。不过三顿痛棒。济乃建立
若是。岂非三顿之象彖。此正潭吉睡梦未醒。要假
1280-A¶ 第 114b 页 X65-0114.png
三顿。證三玄三要。非只一画。故以三画之乾卦。非
只一画。證老僧一棒。为一橛头硬禅。为执一画以
为乾。殊不思老僧明明向道。一棒不作一棒用。何
尝与汉月。论一论三。不见孔子假年学易。及作系
辞。则曰。其为道也屡迁。不可为典要。何尝以卦画
为死煞法来。据此可见潭吉不知乾。盖乾之所以
乾。唯当人本体而巳。故易曰。君子终日乾乾。又曰。
君子以自强不息。岂徒恃三画为乾哉。圭峰曰。元
亨利贞。乾之德也。常乐我净。佛之德也。如是则即
乾即佛即人。无二无别。岂不益證一○为千佛万
佛之祖。特无根妄说哉。又引汉月颂七佛偈曰。无
相身心即有无。有无两绝密交芦。迅雷不及掩双
耳。梦断遥空月自孤。又作此相。与所谓不可有
无。有无不可者。皆如易之彖系。所以明一○之旨。
不知一○巳错。更何论所系之辞耶。不见老僧前
据仰山谓。总不出隐身三昧。以脚抹此[○@日]相。翻前
隐身之案。今汉月作此相。老僧出手摘毁之。且
道与仰山。同耶别耶。昔耽源举忠国师所授九十
七种圆相。转付仰山。复上堂验之。而仰山作女人
拜。是何意旨耶。忠国师以圆相授耽源时。嘱曰。南
方有一沙弥。大兴此教者。正为仰山看竟即烧却
也。何尝以圆相为宗旨。而况如汉月画此。以荼
糊七佛偈耶。祇如梦断遥空月自孤者。不过似赵
清献公闻雷偈。默坐公堂虚隐几。心源不动湛如
1280-A¶ 第 114c 页 X65-0114.png
水之意。至谓一声霹雳顶门开。唤起从前自家底。
则与汉月不可有无。有无不可之妄说。天地悬隔
矣。盖汉月因于付法偈。钻出四句法。故有种种之
谬。所以辟书引僧问马祖。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
指西来意者。正欲明西来意。无有四句法也。使西
来意之外。别有四句法。安能免辟书外道之呵。乃
反谓老僧依文训义。一以无字销之。请看世尊付
法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
法何曾法。是盖人人本法。本无名相。故老僧谓世
尊。以无字销名相法耳。曷尝有四法交加者乎。且
引百丈曰。凡教意。皆三句相连。汝祇知三句相连。
何不看下有透过三句外的。是名不堕诸数之人。
汝又何知。直饶透过三句外。亦未梦见西来意在。
不见药山问云岩曰。百丈说何法。岩曰。有时云三
句外省去。六句内会取。山曰。三千里外。且喜没交
涉。今汉月执三为深密之旨。作五宗原。潭吉又执
三句以破本法。作五宗救。何止三千里外没交涉
哉。至谓吾教意。如∴字三点。岩头取为略似宗门
者。又何不看岩头曰。休休。因僧请举。故头云。吾教
意如∴字三点。第一向东方下一点。点开诸菩萨
眼。第二向西方下一点。点诸菩萨命根。第三向上
方下一点。点诸菩萨顶。据点虽三。要之顶眼命根。
即一菩萨身分而巳。故下云。但明取纲宗。本无实
法。若道向上有法有事。真碗鸣声。荼糊汝。系罩汝。
1280-A¶ 第 115a 页 X65-0115.png
古人唤作系驴橛。若将实法与人。土亦消不得。况
汉月潭吉。分别种种圆相。种种三法。以为佛祖法
式。是诚妄作妄说。害灭宗旨。故老僧不得不痛为
之辟。将从上关棙。逐一说破。诚得罪于佛祖。必取
后世明眼者骂。但时不获免耳。

** ▲释迦牟尼佛

姓刹利。父净饭王。母摩耶。刹利氏自
天地更始。阎浮洲初辟巳来。世为王。佛历劫修行。值
然灯佛授记。于此劫作佛。后于迦叶佛世。以菩萨成
道。上生睹史陀天。名护明大士。及应运时至。乃降神
于摩耶。当此土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初八日。
自摩耶右胁诞生。生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地
涌金莲花。自然捧双足。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
步。目顾四方曰。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五宗救。载世尊初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
七步。目顾四方曰。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云门云。我
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云
峰悦云。云门虽有定乱之谋。且无出身之路。老僧
道。此云峰据身为世尊惟我独尊之旨。恐人错会
云门语。不识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
者。乃直指人人独尊时节。故下此二语。与世尊云
门相见。所谓棒下有分身之意。亦有出身之路者。
此也。老僧曾颂曰。才出胞胎脱体彰。指天指地为
人扬。引他无限痴男女。天上人间没处藏。岂像汝
等。赃诬世尊。俛仰团成五色毬。万钧香饵坠丝头。
1280-A¶ 第 115b 页 X65-0115.png
瞿昙意在深深处。跛鳖盲龟漫上钩耶。世尊明明
道。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何曾有五色毬。万钧饵。与
深深意来。且问潭吉。云门是个有名的跛足阿师。
因甚却道。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汝
反敢谓跛鳖盲龟漫上钩耶。汝何知到盲龟田地。
不见有佛身与已身之异。始称临济道。谁知吾正
法眼藏。向者瞎驴边灭却。则跛鳖盲龟。又岂在正
法眼藏外耶。救中道。四十九年说法。皆随机遮护。
老僧则谓随机开导。故曰。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
义。可见异方便。无非开显第一义者。所谓诸佛世
尊。唯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若也随机遮护。
不显示第一义。则世尊直至拈花时。迦叶破颜微
笑。乃出现于世耶。至谓一花拈出。圆證吾人心法
广大。说个广大。巳是限量了也。吾人本来面目。遍
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又极小同大。忘绝境
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岂有广大可说耶。汉月认
一花拈出。早巳错了。何不看老僧颂曰。世尊脱体
风流。迦叶浑身卖俏。当时百万人天。只见拈花微
笑。诚前人所谓。有抽钉拔楔之意。岂似汝等。钉桩
摇橹。道个圆證广大。为赃诬世尊之臆谈也。且灵
山会上。拈花示众。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
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付嘱摩诃
迦叶。维摩诘曰。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拘留孙佛曰。
见身无实是佛身。足知世尊。所谓实相无相。身外
1280-A¶ 第 115c 页 X65-0115.png
无馀。何有一花拈出。圆證心法广大者哉。又谓辟
书。以一棒为全提独尊。此外别有。即同魔说。老僧
一棒不作一棒用。直指人人本体。为全提独尊。正
显本体外别有。即同魔说耳。如世尊谓。身含十方。
无尽虚空。岂于身外别有一棒哉。至云。吾所谓独
尊者。如天子为万国之独尊。吾所谓全提者。如万
国皆在天子王化之中。布一令而天下肃。发一言
而天下应。除一官。授一职。而天下被其泽。天下之
教教化化皆归之。故谓之独尊。据潭吉此说。鼓惑
世人。生贪妄想。害独尊之正旨矣。又曰。非天下之
外。别有独尊。独尊之外。别有天下。此潭吉未到举
头天外看。谁是我般人。故谓非天下之外。别有独
尊耳。抑知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乎。又谓洞宗有五
位。以君位为尊。潭吉何不看洞山谓。正中来。无中
有路出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
既曰无中有路出尘埃。岂似汝天下皆归之为独
尊。与天下之外无独尊乎。洞山又曰。直饶头头上
显。物物上彰。此正汉月意中。谓一花拈出。则物物
头头皆然。故曰。圆證吾人心法广大者。洞山何故
谓。祇唤作了事人。终不唤作尊贵。当知尊贵一路
自别乎。据是则岂可以汉月所谓心法广大。为洞
宗君位为尊乎。又谓临济有四宾主。以主中主为
贵。若到老僧前恁么道。则吃棒未有了日在。何故
聻。为潭吉不过学说主中主为贵。其实宾中主之
1280-A¶ 第 116a 页 X65-0116.png
意。尚未梦见。况主中主乎。又谓云门有全提半提。
以全提为究竟。到老僧前恁么道。亦直棒打出。汝
何不看云门云。直得乾坤大地。无纤毫过患。此又
汉月一花拈出。圆證心法广大的意也。而云门则
谓祇是转句。不见一色。尚谓始是半提。更须知有
全提时节。汉月潭吉。因不知时节。故一味穿凿。乱
统惑人。反引教中。海印三昧。谓万象森罗。皆在海
光之中。一时俱现。所谓全提独尊。且海印三昧。出
华严经。未有谓为全提独尊者。岂非汉月潭吉。俱
臆谈乎。据老僧则祇可谓海与万象。一时互映俱
现。不可谓全提独尊。何则。海与万象。无能映所映。
古人谓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
留影之心者此耳。潭吉引来。證汉月心法广大。抹
灭世尊。身含十方无尽虚空。唯我独尊之旨。不见
道。未离兜率。巳降皇宫。未出母胎。度人巳毕。岂如
来外。别有海印三昧。待拈花一著。始尽天上天下。
独尊之旨者乎。老僧一棒不作一棒用。直指一切
人。为全提独尊者。乃人人独尊之独尊。同一虚空
天地日月。人人各各。见一虚空天地日月。未有一
人。而不圆满一虚空天地日月。岂止万国之人而
巳。乃至尽虚空。遍法界。一一圆满。一一独尊。初无
彼此。丝毫增减。故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岂待天
下皆归之。始为独尊哉。若待天下皆归。始为独尊。
则人人一一。何有独尊之时哉。故老僧一棒不作
1280-A¶ 第 116b 页 X65-0116.png
一棒用者。即古所谓。以丈六金身。作一茎草用。一
茎草。作丈六金身用。体用一致。杀活自繇。实非汉
月潭吉辈所知。又何怪其妄认一棒。为孤独之独
也耶。

自降生后。种种神异。踰城出家。具如经说。始于阿蓝
迦蓝处。三年学不用处定。知非。便舍。复至郁头蓝弗
处。三年学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头山。同诸外
道。日食麻麦。经于六年。世尊自思曰。今此苦行。非正
解脱。吾当受食。而后成佛。即沐浴于尼连河。天为之
偃树。世尊援之而出。受牧牛氏女所献乳糜。寻诣毕
钵树下。天帝化人。撷瑞草以藉坐。景云祥风。四起纷
披。天魔念。世尊道成。且受折抑。率众作难。穷现可怖
可欲诸境。世尊泊然不动。以指按地。地大震。魔皆颠
仆。于是降之。故经云。以无心意无受行。而悉摧伏诸
外道。先历示邪法。示诸方便。发诸异见。令至菩提。乃
于穆王三年癸未岁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至八
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等正觉。乃叹曰。奇哉一切
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證得。
时年三十矣。成道后六年。归为净饭王说法。王大喜。
遣其族五百贵子。从之出家。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
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
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
叶。
1280-A¶ 第 116c 页 X65-0116.png

救曰。拈花付法。实直指一宗之岷源也。此处错会。
则千差万别。繇之而生。不流为心性自已之义路。
便流为硬作主宰之儱侗。如五方天王。观摩尼宝
珠。各说异色。而真珠隐矣。此正汉月潭吉。蹉过世
尊。错会拈花为付法。千差万别。繇之而生。故汉月
流为心法广大之义路。潭吉则诃自已为义路。汉
月谤老僧。为一橛头硬禅。潭吉亦谤老僧。为硬作
主宰之儱侗。岂非若天王观珠。各说异色。而抬手
之真珠则隐耶。据世尊不以摩尼为真珠。證知断
不以拈花为付法。自谓抬手为真珠。则离世尊外
岂别有珠。故老僧独据世尊。为付法之宗。以證老
僧。唯直指人人为宗旨也。救中乃引一句合头语。
万劫系驴橛。以證辟书。自谓情与无情。焕然等现。
为末后句。正在船子诃禁中。此见潭吉。不懂船子
语意。故作此妄配也。据船子才见夹山。劈头便问
大德住何寺。此船子所谓丝悬绿水。浮定有无之
意。以验夹山。而夹山不惺。故随语生解。答曰。寺即
不住。住即不似。船子亦就追索曰。不似似个甚么。
而夹山犹自不知。又随语曰。不是目前法。船子见
夹山。是个学语之流。故曰甚处学得来。夹山又随
语曰。非耳目之所到。船子见夹山。重重随语生解。
故点曰。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耳。老僧自悟情
与无情。焕然等现。与谁相答问来。可谓之合头语。
系驴橛乎。又谓老僧解拈花公案。威音者。一切众
1280-A¶ 第 117a 页 X65-0117.png
生之容威。举目了然。为依法生解。此据汉月五宗
原。谓尝见绘事家。图七佛之始。始于威音王佛。唯
大作一○。威者。形之外者也。音者。声之外者也。威
音王者。形声之外。未有出载。无所考据。文字巳前
最上事也。老僧谓汉月。本分未彻。故不见威音王
佛。何以故。威音者。即三世诸佛。一切含灵之本色。
举目了然。不假思议言诠。正古所谓须知情与无
情。说法无异者耳。所以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默
顾大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唯摩诃迦叶。破颜微
笑。世尊不说说。迦叶不闻闻。岂非威音也乎。即如
世尊。示随色摩尼珠。问五方天王。此珠作何色。时
五方天王。互说异色。世尊藏珠。复抬手曰。此珠作
何色。天王曰。佛手无珠。何处有色。世尊曰。汝何迷
倒之甚。吾将世珠示之。便各强说。有青黄赤白色。
吾将真珠示之。便总不知。时五方天王。悉皆悟道。
可见世尊抬手。无物色之色。正吾宗门中。谓之本
色衲子。老僧前谓汉月。本分未彻。故不见威音王
佛者此也。若人因默顾默契。如五方天王。睹世尊
手为真珠。亦能悉自悟道。既巳自悟。宁有妄作一
○。谓千佛万佛之祖者乎。岩头曰。若道向上有法
有事。荼糊汝。系罩汝。古人唤作系驴橛。若有实法
与人。土亦消不得。是则汉月一○。纵与仰山所画
○相无异。也是荼糊人。系罩人。也是系驴橛。故仰
山即以脚抹之。而况汉月妄作一○。谓千佛万佛
1280-A¶ 第 117b 页 X65-0117.png
之祖。老僧安得不诃禁乎。潭吉又引首楞严。尔时
阿难。及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反观父母。所
生之身。如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
起灭无从。各各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谓此方
等会中所谈。教外之旨。不若是者。竟不思汝前自
引。海印三昧。谓万象森罗。皆在海光中。一时俱现。
为全提独尊。以證汉月之心法广大。正与各各自
知。心遍十方。反观父母所生之身。如一微尘同解。
繇此看来。潭吉自未悟。而惟依汉月心法为悟。汉
月自未悟。而惟依大作一○为悟。正所谓依法生
解。犹落魔界。老僧自悟。与尽虚空遍法界之有身。
无不遍现。何曾身如微尘。若存若亡。别有心遍十
方来。可见汉月潭吉。罔措老僧自悟境界。故谓同
云门。乾坤大地。无纤毫过患。犹是转句也。又何知
云门为未大悟者。指自境而反诸已。故谓乾坤大
地。无纤毫过患。祇是转句。正汉月所谓心法广大。
及潭吉谓万象森罗。皆在海光中。一时俱现之意
也。不见一色。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全提时节。此正
云门预说著汉月潭吉等。不知有全提时节的病
根。潭吉引。海印三昧。拟證云门全提为究竟。以汉
月心法广大。为全提时节者。正反云门全提之旨
也。古人道。如金翅擘海。直取龙吞。如单刀直入。取
上将头。是教外单传独拔。提持四生之意。故老僧
唯据一棒不作一棒用。凡有问者。当头便打。乃是
1280-A¶ 第 117c 页 X65-0117.png
全提时节。正古云。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
节若至。如迷忽悟。如忘忽忆。今潭吉不知时节。据
海印三昧。及汉月證法广大。以證云门全提。而妄谓
老僧觌面提人。为一橛头硬禅。及硬作主宰之儱侗。
何曾梦见老僧情与无情。焕然等现。正平等真法界。
无佛无众生。一身入多身。多身入一身。尽虚空。遍法
界。凡有身者。各各身光。互相涉入。映彻交罗。如宝
珠网。岂可以算数譬喻。能测度哉。而反谤为闺阁
中物。欲以唐突佛祖。向上巴鼻。太早计者。何也。其
向上巴鼻话。今时人。十个有五双。皆学说耳。故潭
吉前诃自已为义路。亦因云门谓得到法身边。已
见犹存。坐在法身边。是一。竟不省他后语。放过即
不可。但有甚么气息。亦是病故也。妙喜曾曰。不用
作禅会。不用作道会。不用向上商量。此是云门老
汉。据实而论。我恁么道。有没量罪过。汝若简点得
出。许你具择法眼。若简点不出。且向云门葛藤里
参。老僧道。者便是大慧。见人不会云门意。教人向
云门葛藤里参耳。又恐不会。故曰。而今学实法者。
以透过法身为极致。而云门反以为病。不知透过
了。合作么生。到者里。如人饮水。冷煖自知。不著问
别人。问别人则祸事也。据冷煖自知。又非已见乎。
老僧恁么道。亦有没量罪过。一任汉月潭吉等。诸
方简点。且闺阁中物。药山因李翱居士问。如何是
戒定慧。山曰。贫道者里。无此閒家具。李罔测玄旨。
1280-A¶ 第 118a 页 X65-0118.png
故曰。太守欲保任此事。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
底行。闺阁中物舍不得。便为渗漏。此药山点李居
士。舍不得戒定慧等。为闺阁中物耳。据高高山顶
立。深深海底行。岂出得老僧情与无情。焕然等现
乎。又芙蓉楷。拈提船子夹山因缘云。法身者。理妙
言玄。顿超终始之患。诸仁者。莫是幻身外别有法
身么。莫是幻身便是法身么。若也恁么会去。尽是
依他作解。矇昧两岐。法眼未得通明。不见僧问夹
山。如何是法身。曰法身无相。如何是法眼。曰法眼
无瑕。所以道吾云。未有师在。忽有人问老僧。如何
是法身。羊便乾处卧。如何是法眼。驴便湿处尿。更
有人问。作么生是法身。买帽相头。作么生是法眼。
坑坎堆阜。据芙蓉四转语。又何尝出得老僧。情与
无情。焕然等现乎。又云。若简点将来。夹山祇是学
处不明。如流俗闺阁中物。此芙蓉简点夹山。不能
舍法身法眼。无相无瑕。致使情封识锁。如流俗闺
阁中物。然尚不简夹山。祇学说得法身无相。法眼
无瑕。而自未尝实證实契。法身法眼。故直待船子
点破耳。芙蓉又卖弄曰。老僧若不当阳显示。后学
难以知归。劝汝诸人。不用求真。唯须息见。诸见若
息。智鉴洞明。更无他物。诸仁者。还会么。良久曰。珠
中有火君须信。休向天边问太阳。老僧若见芙蓉
恁么道。便与当头一棒。何故。免芙蓉别说个珠中
有火。荼糊人。即如不用求真。唯须息见等语。其成
1280-A¶ 第 118b 页 X65-0118.png
人坏人亦不浅。所以老僧不甚言之。但人问法身。
也与当头一棒。问法眼。也与当头一棒。问法身向
上。也与当头一棒。学人于此。若生异见。总不干老
僧事。一任汉月潭吉。道一橛头硬禅。相似野狐涎。
硬作主宰之儱侗。也不干老僧事。若到老僧前来
恁么道。则与当头一棒。断治你等。诸见尽净。始不
敢如此。妄作妄说耳。又洪觉范曰。于今丛林。师授
弟子。例皆禁绝悟解。推去玄妙。惟要直问直答。无
则始终言无。有则始终言有。毫釐差互。谓之狂解。
使船子闻之。岂止万劫系驴橛而巳哉。繇此观之。
非特不善悟。要亦不善疑也。善疑者。必思三十三
祖授法之际。悟道之缘。其语言具在。皆可以理究。
可以智知。独江西石头而下。诸大宗师。以机用应
物。观其问答。溟涬然令人坐睡。其道异诸祖耶。则
嗣其法。其不异耶。则所言乃尔不同。故知临济大
师曰。大凡举论宗乘。一句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
要。有玄有要者。盖明此也。不知者。指为门庭建立。
权时语言。可悲也。今汉月等。认三玄三要之名。为
实法者。盖倚觉范言而忽临济语也。何也。临济伹
曰。有权有实。有炤有用而巳。汉月等。竟不顾其语
脉。执定有玄有要。非倚觉范之言而何耶。诸人要
会一句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但看夹山问船
子。抛纶掷钓。师意如何。子曰。丝悬绿水。浮定有无
之意。山默领曰。语带玄而无路。舌头谭而不谭者
1280-A¶ 第 118c 页 X65-0118.png
是也。故船子曰。钓尽江波。金鳞始遇。山乃掩耳。子
曰。如是如是。遂嘱曰。汝向去。直须藏身处没踪迹。
没踪迹处莫藏身。吾三十年在药山。祇明斯事。若
认觉范的有玄有要为实法。又何止万劫系驴橛
而巳。

世尊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叶。分座令坐。以僧伽黎
围之。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当护持。并
敕阿难。副贰传化。毋令断绝。而说偈曰。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尔时世尊。说
此偈巳。复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黎。传付于汝。转授
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迦叶闻偈。头面礼足
曰。善哉善哉。我当依敕。恭顺佛故。

救曰。六祖入黄梅之室。亦以袈裟遮围。徵其前悟。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彻。遂以衣钵付之。
先师谓袈袈缕缕。明示法数。非苟然也。盖袈裟自
一条至二十五条。每条各五。各各四长一短。颠倒
参错。开阖变化。默印吾人本具之广大心体。圆融
行布。不滞一偏。始尽此心此法之奥。非心外别有
所谓密付者也。如六祖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
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岂非滞在净处。而
于心法有所未圆者乎。若此偈便为究竟。则三鼓
入室。不应复有言下大彻等语。既有此语。则偈旨
之偏。虽卢公再出。亦当首肯。今人悟不及此。遂谓
先师以宗旨定在衣上。不亦欺世之甚乎。此正显
1280-A¶ 第 119a 页 X65-0119.png
潭吉不肯深思。脱空妄语。不思袈裟繇人所造。以
所造之衣。印本具心体。则所造与本具。互相敌破。
法喻不齐也。且前既据衣缕。为示法数。谓非苟然。
后又曰。宗旨不在衣上。岂非前后不炤。自相矫乱
乎。汉月诬谤六祖之偈。谓断见外道。潭吉改为滞
在净处。于心法未圆。然则世尊之法本法无法。无
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亦滞在净处。
而于心法有所未圆乎。又迦叶偈曰。法法本来法。
无法无非法。何于一法中。有法有非法。既谓法法
本来法。无法无非法。岂非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
埃乎。汉月潭吉。自未悟本来。故一味向本来外。说
此心此法之奥。反斥六祖本来偈。为滞在净处。未
梦见古人处处真。处处真。尘尘尽是本来人耳。庞
居士所谓。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
处处没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者。者便是
六祖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注脚。故老僧不
待卢公再出。辄断汉月潭吉。未到佛祖。与一切人。
本来无异之地。所以妄作五宗原。五宗救。即据潭
吉。谓物之最大者。天地是也。理之最幽者。阴阳是
也。圣人迎日推策。画八封。考河图。测以浑天之仪。
载以历象之书。然后天地之动静。日月之行度。星
辰之区分。阴阳寒暑之数。闰馀盈缩之变。鬼神幽
冥之情状。灼见而指诸掌。繇是而观圣人之智虑。
过人远矣。使匹夫匹妇。从而论之。又乌得不增其
1280-A¶ 第 119b 页 X65-0119.png
昧昧。便可见汝。未證到本来一切无异之地。何以
故。天地自我出。不可谓物之最大。阴阳繇我彰。不
可谓理之最幽。不著一画。而八卦自陈。未见龙马。
而河图巳出。不待测以浑天之仪。载以历象之书。
而天地之动静。日月之行度。星辰之区分。阴阳寒
暑之数。闰馀盈缩之变。鬼神幽冥之情状。无不各
循其候。各得其所。然则圣人之智虑。何尝有纤毫
过人。匹夫匹妇。何尝有纤毫昧昧哉。此是老樵夫。
自觉情与无情。焕然等现的境界。世尊据此。谓诸
佛出世。惟为一大事因缘。七佛历祖五宗。据此为
相续不断底宗旨。今潭吉大视天地。幽视阴阳。把
迎日推策。测以浑仪。载以历书。与画八卦。考河图。
看做圣人奇特的事。如此则正是业识茫茫。无本
可据。又何怪其依汉月。妄作妄说。诬谤老僧耶。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