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第 596a 页
禅林宝训顺朱卷第四
蜀渝华岩季而关圣可 德玉 顺朱
「佛智裕和尚曰。骏马之奔逸。而不敢肆足者。衔辔之
禦也。小人之强横。不敢纵情者。刑法之制也。意识之
流浪。不敢攀缘者。觉照之力也。乌乎。学者无觉照。犹
骏马无衔辔。小人无刑法。将何以绝贪欲治妄想乎。」
【骏急速也。衔马口中勒铁也。辔马缰也。禦止也。佛
智裕和尚。示人制贪欲必须觉照说。疾马之遗风。
迅走而不敢纵足駻突者何。盖由马口有鞿缰。而
御之也。小人之倔彊横暴。而不敢恣纵欲情者何。
盖由国有典刑。以正之也。凡人意根法尘所生受
想行诸蕴续起之识。若急水滩头之波浪。念念流
注。而不敢攀引缘连者何。盖由有诸法寂静定力
一念相应慧力。二力以戒止调御之也。乌乎。学者
岂可无定力慧力乎。学者若无定力慧力。就如那
駻马无羁缰。小人无典刑一样。将甚么把柄。去斩
绝现前三毒。蠲除三世流注妄想也乎。此乃修心
之实学也。駻音干。马突也。鞿音鸡。缰在马口也。】
「佛智谓水庵曰。住持之体有四焉。一道德。二言行。三
仁义。四礼法。道德言行。乃教之本也。仁义礼法。乃教
卷四 第 596b 页 X64-0596.png
之末也。无本不能立。无末不能成。先圣见学者。不能
自治。故建丛林以安之。立住持以统之。然则丛林之
尊。非为住持。四事丰美。非为学者。皆以佛祖之道故。
是以善为住持者。必先尊道德守言行。能为学者。必
先存仁义遵礼法。故住持非学者不立。学者非住持
不成。住持与学者。犹身之与臂。头之与足。大小适称
而不悖。乃相须而行也。故曰。学者保于丛林。丛林保
于道德。住持人无道德。则丛林将见其废矣(实录)。」
【佛智谓水庵主法大体。要知根识本说。住持之体。
有四焉。一是日用所当行之道。并寻常所涵养之
德。二是开发后进之言。并躬身履践之行。三是慈
爱恻隐之仁。与裁制合宜之义。四是节腊省会之
礼。与揵推号令之法。前二种道德并言行。乃是教
之根本也。后二种仁义并礼法。乃教之枝叶也。若
无根本。凭何树立。若无枝叶。不能完成。的的要成
一株大树。荫覆天下人。不可不晓此根本也。先圣
见参学之辈。不能自己修治。故建竖丛林。高堂广
厦。以安养之。设立住持。高贤硕德。以统理之。然则
一寺稠人广众之尊。非是独为住持一人饮食衣
服卧具汤药四事丰盛。非专为学者。既不为此。毕
竟所为那样。皆因为佛祖慧命之道故。是以能担
任斯道。把作件事。以为住持者。必竟先务尊重道
德。操守言行。以为根本。善勤求此道。把作件事。以
为学者必竟先务。存怀仁义。遵依礼法。以为枝叶。
自治。故建丛林以安之。立住持以统之。然则丛林之
尊。非为住持。四事丰美。非为学者。皆以佛祖之道故。
是以善为住持者。必先尊道德守言行。能为学者。必
先存仁义遵礼法。故住持非学者不立。学者非住持
不成。住持与学者。犹身之与臂。头之与足。大小适称
而不悖。乃相须而行也。故曰。学者保于丛林。丛林保
于道德。住持人无道德。则丛林将见其废矣(实录)。」
【佛智谓水庵主法大体。要知根识本说。住持之体。
有四焉。一是日用所当行之道。并寻常所涵养之
德。二是开发后进之言。并躬身履践之行。三是慈
爱恻隐之仁。与裁制合宜之义。四是节腊省会之
礼。与揵推号令之法。前二种道德并言行。乃是教
之根本也。后二种仁义并礼法。乃教之枝叶也。若
无根本。凭何树立。若无枝叶。不能完成。的的要成
一株大树。荫覆天下人。不可不晓此根本也。先圣
见参学之辈。不能自己修治。故建竖丛林。高堂广
厦。以安养之。设立住持。高贤硕德。以统理之。然则
一寺稠人广众之尊。非是独为住持一人饮食衣
服卧具汤药四事丰盛。非专为学者。既不为此。毕
竟所为那样。皆因为佛祖慧命之道故。是以能担
任斯道。把作件事。以为住持者。必竟先务尊重道
德。操守言行。以为根本。善勤求此道。把作件事。以
为学者必竟先务。存怀仁义。遵依礼法。以为枝叶。
卷四 第 596c 页 X64-0596.png
故住持人若无学者。则智慧花果。从何而得设立。
学者若无住持。则菩提种子从何而得生成。所以
住持之与学者。就如人有身有臂。有头有足。四肢
百骸。五脏六腑。大小适意称心。而不相违悖。乃相
须相待而行之者。岂不成一株大大人树也哉。烁
然有根有本。有枝有叶。智慧花果。菩提种子。咸从
此相待而生。佛祖慧命。生生相续。宁有穷也。故曰。
学者保守于丛林。丛林保守于道德。两相保守也。
住持人若是没有道。没有德。则丛林欲其本末坚
茂。始终永兴而不废者。未之有也。】
「水庵一和尚曰。易言君子思患而预防之。是故古之
人思生死大患。防之以道。遂能经大传远。今之人谓
求道迂阔。不若求利之切当。由是竞习浮华。计较毫
末。希目前之事。怀苟且之计。所以莫肯为周岁之规
者。况生死之虑乎。所以学者日鄙。丛林日废。纪纲日
坠。以至陵夷颠沛。殆不可救。嗟乎。可不鉴哉(双林实录)。」
【陵夷言法道颓替。若丘陵之渐平也。水庵一和尚。
示人生死大事。当预先打点。莫临时著忙说。易经
水火既济卦云。成德君子。心中时时虑患。而预先
谨微。杜渐以防之。是故古之人。时时思虑。生不知
何来。死不知何去。此是人极大的患。乃防之以直
指人心日用所当行之正道。遂能担当大事。流通
久远。今之人。不知道之极致。反谓求道。迂远旷阔。
不能济眼前饥寒之急。不若求财利。即得现前受
学者若无住持。则菩提种子从何而得生成。所以
住持之与学者。就如人有身有臂。有头有足。四肢
百骸。五脏六腑。大小适意称心。而不相违悖。乃相
须相待而行之者。岂不成一株大大人树也哉。烁
然有根有本。有枝有叶。智慧花果。菩提种子。咸从
此相待而生。佛祖慧命。生生相续。宁有穷也。故曰。
学者保守于丛林。丛林保守于道德。两相保守也。
住持人若是没有道。没有德。则丛林欲其本末坚
茂。始终永兴而不废者。未之有也。】
「水庵一和尚曰。易言君子思患而预防之。是故古之
人思生死大患。防之以道。遂能经大传远。今之人谓
求道迂阔。不若求利之切当。由是竞习浮华。计较毫
末。希目前之事。怀苟且之计。所以莫肯为周岁之规
者。况生死之虑乎。所以学者日鄙。丛林日废。纪纲日
坠。以至陵夷颠沛。殆不可救。嗟乎。可不鉴哉(双林实录)。」
【陵夷言法道颓替。若丘陵之渐平也。水庵一和尚。
示人生死大事。当预先打点。莫临时著忙说。易经
水火既济卦云。成德君子。心中时时虑患。而预先
谨微。杜渐以防之。是故古之人。时时思虑。生不知
何来。死不知何去。此是人极大的患。乃防之以直
指人心日用所当行之正道。遂能担当大事。流通
久远。今之人。不知道之极致。反谓求道。迂远旷阔。
不能济眼前饥寒之急。不若求财利。即得现前受
卷四 第 597a 页 X64-0597.png
用之切当也。由是竞进尚习。浮费奢华。计算毫釐。
比较琐末。希求眼下之事。而不广大。怀存苟且之
计。而无恒心。所以不肯立身行事。为一年之规者。
岂识亘古亘今广大恒久不生不死之妙道哉。是
故学者见识。日见卑鄙。丛林法度。日见废坏。总纲
众纪。日见隳坠。以至颓替。倾覆危殆。至于不可拯
救之地。有不忍见闻者。嗟乎。可不鉴照之乎。有志
于道者。宜以自己反观之。智鉴而照察之。其妍丑
自然分明矣。】
「水庵曰。昔游云居。见高庵夜参。谓至道径挺。不近人
情。要须诚心正意。勿事矫饰偏邪。矫饰则近诈佞。偏
邪则不中正。与至道皆不合矣。窃思其言近理。乃刻
意践之。逮见佛智先师。始浩然大彻。方得不负平生
行脚之志。」
【浩广也。浩然大彻。言无所不通的意思。水庵与月
堂书。言人造道心要极正说。昔行脚。游云居。见高
庵。一夕夜参云。无上至道。径直挺特。不循人情。要
当真诚其心。端正其意。不得有事矫妄装饰。偏僻
私邪。矫饰则几于诈佞之流。偏邪则入不中正之
类。与无上至道。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予窃想。
此小参之言。近于道理。乃铭刻于意地践行之。及
见佛智先师。一言之下。心地开通。始得不孤负予
一生登山涉水行脚的志向矣。】
「水庵曰。月堂住持。所至以行道为已任。不发化主。不
比较琐末。希求眼下之事。而不广大。怀存苟且之
计。而无恒心。所以不肯立身行事。为一年之规者。
岂识亘古亘今广大恒久不生不死之妙道哉。是
故学者见识。日见卑鄙。丛林法度。日见废坏。总纲
众纪。日见隳坠。以至颓替。倾覆危殆。至于不可拯
救之地。有不忍见闻者。嗟乎。可不鉴照之乎。有志
于道者。宜以自己反观之。智鉴而照察之。其妍丑
自然分明矣。】
「水庵曰。昔游云居。见高庵夜参。谓至道径挺。不近人
情。要须诚心正意。勿事矫饰偏邪。矫饰则近诈佞。偏
邪则不中正。与至道皆不合矣。窃思其言近理。乃刻
意践之。逮见佛智先师。始浩然大彻。方得不负平生
行脚之志。」
【浩广也。浩然大彻。言无所不通的意思。水庵与月
堂书。言人造道心要极正说。昔行脚。游云居。见高
庵。一夕夜参云。无上至道。径直挺特。不循人情。要
当真诚其心。端正其意。不得有事矫妄装饰。偏僻
私邪。矫饰则几于诈佞之流。偏邪则入不中正之
类。与无上至道。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予窃想。
此小参之言。近于道理。乃铭刻于意地践行之。及
见佛智先师。一言之下。心地开通。始得不孤负予
一生登山涉水行脚的志向矣。】
「水庵曰。月堂住持。所至以行道为已任。不发化主。不
卷四 第 597b 页 X64-0597.png
事登谒。每岁食指。随常住所得用之。衲子有志充化
导者多却之。或曰。佛戒比丘。持钵以资身命。师何拒
之弗容。月堂曰。我佛在日则可。恐今日为之。必有好
利者。而至于自鬻矣。因思月堂防微杜渐。深切著明。
称实之言。今犹在耳。以今日观之。又岂止自鬻而巳
矣(法语)。」
【月堂名道昌。妙湛惠嗣也。食指即人手第二指也。
未齿婴孩。常自乳𠾱者。言人人本有的意思。鬻卖
也。水庵戒人。勿事贪求说。月堂和尚。凡所到一处。
只以行佛祖之道。为自已重任。不遣僧人募化钱
谷。不登贵门谒见士夫。每年用度。自食。各人本有
分段。随常住所得。多寡丰俭。大家受用。衲子中有
发志。愿充化主导诱檀越者。堂多却之而不许。或
者从旁而谏之曰。佛在世时。曾命持戒比丘。入城
拓钵。以资养身命。师是何缘故。却之而不许。月堂
遂叙说不许之由。而答之曰。我佛在世之日。感化
者众。日中一食。僧唯参究己躬。而无异念。万人一
心故可。今时之人。多贪名利。不切已事。只恐今日
为之。必有好利之徒。假公济私者。而至于自卖。故
不许矣。予因思想。月堂防闲细微。杜绝渐进。其操
心也。危而深切。其虑患也。深而著明。此诚适称谛
实嘉言也。幸今言犹在耳。以而今时节看来。吾侪
弊病。又岂只于自鬻而巳哉。更有甚焉者。皆自募
化始矣。】
导者多却之。或曰。佛戒比丘。持钵以资身命。师何拒
之弗容。月堂曰。我佛在日则可。恐今日为之。必有好
利者。而至于自鬻矣。因思月堂防微杜渐。深切著明。
称实之言。今犹在耳。以今日观之。又岂止自鬻而巳
矣(法语)。」
【月堂名道昌。妙湛惠嗣也。食指即人手第二指也。
未齿婴孩。常自乳𠾱者。言人人本有的意思。鬻卖
也。水庵戒人。勿事贪求说。月堂和尚。凡所到一处。
只以行佛祖之道。为自已重任。不遣僧人募化钱
谷。不登贵门谒见士夫。每年用度。自食。各人本有
分段。随常住所得。多寡丰俭。大家受用。衲子中有
发志。愿充化主导诱檀越者。堂多却之而不许。或
者从旁而谏之曰。佛在世时。曾命持戒比丘。入城
拓钵。以资养身命。师是何缘故。却之而不许。月堂
遂叙说不许之由。而答之曰。我佛在世之日。感化
者众。日中一食。僧唯参究己躬。而无异念。万人一
心故可。今时之人。多贪名利。不切已事。只恐今日
为之。必有好利之徒。假公济私者。而至于自卖。故
不许矣。予因思想。月堂防闲细微。杜绝渐进。其操
心也。危而深切。其虑患也。深而著明。此诚适称谛
实嘉言也。幸今言犹在耳。以而今时节看来。吾侪
弊病。又岂只于自鬻而巳哉。更有甚焉者。皆自募
化始矣。】
卷四 第 597c 页 X64-0597.png
「水庵谓侍郎尤延之曰。昔大愚慈明谷泉琅琊结伴
参汾阳。河东苦寒。众人惮之。惟慈明志在于道。晓夕
不怠。夜坐欲睡。引锥自剌。叹曰。古人为生死事大。不
食不寝。我何人哉。而纵荒逸。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
后。是自弃也。一旦辞归。汾阳叹曰。楚圆今去。吾道东
矣(西湖记闻)。」
【河东即太原汾州。属太原也。苦寒严寒也。惮畏难
也。尤延之。姓尤。名袤。字延之。号遂初居士。问道于
水庵一和尚者。荒怠荒逸懈怠也。水庵引古人忘
身为法。精进不巳。而谓尤延之说。昔大愚芝慈明
圆谷泉道琅琊觉。结伴混火队。而去参汾阳昭祖
之时。河东苦寒。众人志气劣弱而生惮。惟慈明志
向广远。念兹在兹。朝勤夕惕。无一刻休息懈怠念
头。夜坐之间。或欲瞌睡。乃引出利锥以自剌。可谓
得精进三昧。而能纯一不巳者也。又尝叹曰。古人
实切痛念。生不知来。死不知往。这一桩大事。日切
于斯而忘食。夜切于斯而忘寝。尚是这样。我何人
哉。而敢恣纵怠惰。现生之日。若无实德利益于当
时。逮死之时。亦无美名传闻于后世。是自已废弃
也。成得甚人。一日辞汾阳。乃嘉叹曰。楚圆今去。吾
道东行。亦与之俱往矣。其汾阳昭祖推重他。而又
深许全喏是如此。非虚誉也。】
「水庵曰。古德住持。率已行道。未尝苟简自恣。昔汾阳
每叹像季浇漓。学者难化。慈明曰甚易。所患主法者
卷四 第 598a 页 X64-0598.png
不能善导耳。汾阳曰。古人淳诚。尚且三二十年。方得
成办。慈明曰。此非圣哲之论。善造道者千日之功。或
谓慈明妄诞不听。而汾地多冷。因罢夜参。有异比丘。
谓汾阳曰。会中有大士六人。奈何不说法。不三年。果
有六人成道者。汾阳尝有颂曰。胡僧金锡光。请法到
汾阳。六人成大器。劝请为敷扬(西湖记闻及僧传)。」
【率尊也。苟且也。草率的意思。简忽慢也。异比丘圣
僧也。胡僧即异比丘。金锡所持之锡杖也。光光降
也。水庵引古。以示禅人。当身体力行。精进于道者。
必感龙天护助说。自古先贤。有道德者。主宰丛林。
维持法化。尊率已躬。力行祖道。未尝苟且简略。以
自恣纵。不见昔日汾阳昭祖每每叹息。像法住世。
叔世时节。世既浇漓。时亦浅薄。学人随时世而迁
变。不如上古。所以难得教化。慈明曰。不然。人为物
灵。却甚易也。所患是主张法道者。不能勤劬。以诱
致之耳。汾阳又曰。上古之人。淳素诚笃。尚且要二
三十年之久。方才打成一片。搆副此事。慈明曰。此
是和尚拒谏之言。非圣人哲士之所论也。若是肯
发大心勇猛精进极力于道者。直消千日工夫。可
以成就。或者谓。慈明斯言虚诈。不肯听信。而汾州
之地。近北多寒。因而遂罢夜参焉。忽有一异比丘。
不知何来。而谓汾阳曰。法会之中。有六个好人。可
成大器。云何不语他说法。而废弃夜参耶。迄后不
及三年。果然有六人成办道业者。汾阳因此而有
成办。慈明曰。此非圣哲之论。善造道者千日之功。或
谓慈明妄诞不听。而汾地多冷。因罢夜参。有异比丘。
谓汾阳曰。会中有大士六人。奈何不说法。不三年。果
有六人成道者。汾阳尝有颂曰。胡僧金锡光。请法到
汾阳。六人成大器。劝请为敷扬(西湖记闻及僧传)。」
【率尊也。苟且也。草率的意思。简忽慢也。异比丘圣
僧也。胡僧即异比丘。金锡所持之锡杖也。光光降
也。水庵引古。以示禅人。当身体力行。精进于道者。
必感龙天护助说。自古先贤。有道德者。主宰丛林。
维持法化。尊率已躬。力行祖道。未尝苟且简略。以
自恣纵。不见昔日汾阳昭祖每每叹息。像法住世。
叔世时节。世既浇漓。时亦浅薄。学人随时世而迁
变。不如上古。所以难得教化。慈明曰。不然。人为物
灵。却甚易也。所患是主张法道者。不能勤劬。以诱
致之耳。汾阳又曰。上古之人。淳素诚笃。尚且要二
三十年之久。方才打成一片。搆副此事。慈明曰。此
是和尚拒谏之言。非圣人哲士之所论也。若是肯
发大心勇猛精进极力于道者。直消千日工夫。可
以成就。或者谓。慈明斯言虚诈。不肯听信。而汾州
之地。近北多寒。因而遂罢夜参焉。忽有一异比丘。
不知何来。而谓汾阳曰。法会之中。有六个好人。可
成大器。云何不语他说法。而废弃夜参耶。迄后不
及三年。果然有六人成办道业者。汾阳因此而有
卷四 第 598b 页 X64-0598.png
颂云。胡僧金锡光。言西来之胡僧。持金锡而光降
也。请法到汾阳。言特为佛法而来此也。六人成大
器。言慈明圆大愚芝琅琊觉谷泉道法华举天胜
泰。此六人可成大器也。劝请为敷扬。言劝请仍旧
说法激励此六人。更不可废罢夜参也。肯尽力于
道者。龙天赞助如是。季而谓。异比丘得非清凉妙
德之应现欤。不然。则何以预知未来业报智力。不
爽矣。】
「投子清和尚画水庵像。求赞曰。嗣清禅人。孤硬无敌。
晨昏一斋。胁不至席。深入禅定。离出入息。名达九重。
谈禅选德。龙颜大悦。赐以金帛。力辞者三。上乃嘉叹。
真道人也。草木腾焕。传予陋质。炷香请赞。是所谓青
出于蓝。而青于蓝者也(见画像)。」
【投子名义清。水庵之嗣也。选德内宫之殿名也。上
君王也。青出于蓝。言染青出于蓝靛。而青更胜过
于蓝靛也。比况徒愈于师的意思。记投子清画水
庵和尚。帧子求赞。水庵赞曰。法嗣义清。禅人孤高。
刚硬第一。晨昏一日一餐。长坐身不卧席。深入四
禅九定。如死不见呼吸。名闻通于帝庭。说法谈禅
选德。感动天子欢喜。赐他金银币帛。极力辞却三
番。君乃嘉美称叹。真果是个道人。草木辉腾焕烂。
今日传我鄙形烧香。请我自赞。此正所谓青染本
出蓝靛。而青更深于蓝靛者也。自赞切忌自赞。誉
徒即是誉己。水涨船高矣。】
也。请法到汾阳。言特为佛法而来此也。六人成大
器。言慈明圆大愚芝琅琊觉谷泉道法华举天胜
泰。此六人可成大器也。劝请为敷扬。言劝请仍旧
说法激励此六人。更不可废罢夜参也。肯尽力于
道者。龙天赞助如是。季而谓。异比丘得非清凉妙
德之应现欤。不然。则何以预知未来业报智力。不
爽矣。】
「投子清和尚画水庵像。求赞曰。嗣清禅人。孤硬无敌。
晨昏一斋。胁不至席。深入禅定。离出入息。名达九重。
谈禅选德。龙颜大悦。赐以金帛。力辞者三。上乃嘉叹。
真道人也。草木腾焕。传予陋质。炷香请赞。是所谓青
出于蓝。而青于蓝者也(见画像)。」
【投子名义清。水庵之嗣也。选德内宫之殿名也。上
君王也。青出于蓝。言染青出于蓝靛。而青更胜过
于蓝靛也。比况徒愈于师的意思。记投子清画水
庵和尚。帧子求赞。水庵赞曰。法嗣义清。禅人孤高。
刚硬第一。晨昏一日一餐。长坐身不卧席。深入四
禅九定。如死不见呼吸。名闻通于帝庭。说法谈禅
选德。感动天子欢喜。赐他金银币帛。极力辞却三
番。君乃嘉美称叹。真果是个道人。草木辉腾焕烂。
今日传我鄙形烧香。请我自赞。此正所谓青染本
出蓝靛。而青更深于蓝靛者也。自赞切忌自赞。誉
徒即是誉己。水涨船高矣。】
卷四 第 598c 页 X64-0598.png
「水庵曰。佛智先师言。东山演祖尝谓耿龙学曰。山僧
有圆悟。如鱼之有水。鸟之有翼。故丞相紫岩居士赞
曰。师资相可。希遇一时。始终之分。谁能间之。紫岩居
士可谓知言矣。比见诸方尊宿。怀心术以御衲子。衲
子挟势利。以事尊宿。主宾交利。上下欺侮。安得法门
之兴。丛林之盛乎。」
【紫岩居士。名张浚。字德远。绍兴初。拜封和国公。问
道于圆悟勤祖也。水庵引前圣师资契分。人莫能
间。而谓梅山润说。佛智先师曾言。东山演祖尝谓
耿龙学曰。山僧未得人时。如鱼涸辙鸟无翎羽。今
有圆悟。如鱼得水而可腾跃。如鸟有翼而可翀举
一般。故紫岩居士赞之曰。师以道授于弟子。弟子
资受于师。两相契合。皆自肯可。实乃千载一时。奇
特之遇。非偶然也。从始至终。有一定的素分。是谁
得而间隔之哉。紫岩居士。可教做知人之人。而始
发此赞美之言矣。予每见近来诸方尊宿怀心术。
以御使四方衲子。四方衲子挟持势力财利。以奉
事尊宿。上而主人。下而宾客。交相取利。上欺于下。
下欺于上。焉能得法席之兴隆。如鱼之有水。丛林
之盛旺。如鸟之有翼也乎。】
「水庵曰。动人以言。惟要真切。言不真切。所感必浅。人
谁肯怀。昔白云师祖送师翁住四面。叮咛曰。祖道凌
迟。危如累卵。毋恣荒逸。虚丧光阴。复败至德。当宽容
量度。利物存众。提持此事。报佛祖恩。当时闻者。孰不
卷四 第 599a 页 X64-0599.png
感恸。尔昨来召对宸庭。诚为法门之幸。切宜下身尊
道。以利济为心。不可矜已自伐。从上先哲。谦柔敬畏。
保身全德。不以势位为荣。遂能清振一时。美流万世。
予虑光景不长。无复面会。故此切嘱(见投子书)。」
【凌冰也。迟缓也。非宜零弛。言零落废弛也。宜陵夷。
言道替如陵之平也。累卵。晋灵公建九层之台。三
年不起。有荀息谏曰。臣能累十二棋子。又加九卵
于上。公曰危哉。息曰不危。公造九层之台。三年不
成。男不耕。女不织。其危更甚。言祖道之危。亦类乎
此。宸帝宫也。伐誇也。水庵引祖言。以勉投子。当谦
下尊道。以利济为心说。感动于人的言语。惟要真
实切当。若言不真实切当。所以感动于人。必定肤
浅。而人亦不肯怀仰也。昔白云师祖。送演师翁。住
持四面之时。叮咛嘱咐之曰。祖宗之替道。如陵阜
之渐平。其危殆又如十二棋上累九卵一样。毋得
恣意怠荒。放逸花费眼前日子。复损自已大德。宜
宽而不猛。容而不隘。量其出入。度其可否。广利庶
人。存护大众。提持生死大事。报答佛祖殊恩。当是
时。闻之者。是那一个不感怀恸念。尔昨来奉至尊
召命。趋对天子宸庭。诚为法门中庆幸。尤宜谦恭
重道。以广化利益一切为心。不可矜已自负。誇张
声势也。从上先贤。谦卑柔顺。敬谨慎畏。明哲保身。
全备厚德。总不誇张势位。以为荣显。所以能清声
振扬于当时。美名流芳于万代耳。予自虑生程有限。
道。以利济为心。不可矜已自伐。从上先哲。谦柔敬畏。
保身全德。不以势位为荣。遂能清振一时。美流万世。
予虑光景不长。无复面会。故此切嘱(见投子书)。」
【凌冰也。迟缓也。非宜零弛。言零落废弛也。宜陵夷。
言道替如陵之平也。累卵。晋灵公建九层之台。三
年不起。有荀息谏曰。臣能累十二棋子。又加九卵
于上。公曰危哉。息曰不危。公造九层之台。三年不
成。男不耕。女不织。其危更甚。言祖道之危。亦类乎
此。宸帝宫也。伐誇也。水庵引祖言。以勉投子。当谦
下尊道。以利济为心说。感动于人的言语。惟要真
实切当。若言不真实切当。所以感动于人。必定肤
浅。而人亦不肯怀仰也。昔白云师祖。送演师翁。住
持四面之时。叮咛嘱咐之曰。祖宗之替道。如陵阜
之渐平。其危殆又如十二棋上累九卵一样。毋得
恣意怠荒。放逸花费眼前日子。复损自已大德。宜
宽而不猛。容而不隘。量其出入。度其可否。广利庶
人。存护大众。提持生死大事。报答佛祖殊恩。当是
时。闻之者。是那一个不感怀恸念。尔昨来奉至尊
召命。趋对天子宸庭。诚为法门中庆幸。尤宜谦恭
重道。以广化利益一切为心。不可矜已自负。誇张
声势也。从上先贤。谦卑柔顺。敬谨慎畏。明哲保身。
全备厚德。总不誇张势位。以为荣显。所以能清声
振扬于当时。美名流芳于万代耳。予自虑生程有限。
卷四 第 599b 页 X64-0599.png
老景无多。恐不复再有面会之期矣。故此叮咛谆嘱。】
「水庵少倜傥有大志。尚气节。不事浮靡。不循细检。胸
次岸谷。徇身以义。虽祸害交前。不见有殒穫之色。住
持八院。经历四郡。所至竞竞业业。以行道建立为心。
淳熙五年。退西湖净慈。有偈曰。六年洒扫皇都寺。瓦
砾翻成释梵宫。今日宫成归去也。杖头八面起清风。
士庶遮留不止。小舟至秀之天宁。未几示疾。别众告
终(行实○殒音允。穫黄入声)。」
【倜傥音剔倘。卓异也。浮靡。任从奢费也。循顺也。徇
殉同从也。以身从道也。殒非宜陨。从高坠也。穫刈
禾也。陨穫困迫失守也。取礼儒行。不陨穫于贫贱
之意。同陨如萚之陨而飘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也。不陨穫。言不迁变的意思。记水庵年齿少稚之
时。雅致慷慨。潇洒无羁。有远大志向。气势节操。不
事好浮溢奢靡。不循顺检校毫末。胸次冲虚。就如
高崖深谷空豁豁的而且一般。徇身从义。不知有
躯。虽是大祸大害交加于前。总不见有迁变失守
的颜色。可谓得大无畏人矣。住持八所丛林。经历
四大郡府。凡到之处。竞竞戒谨。业业危惧。惟以力
行祖道。建立法化为心。其有功于末运。大矣。淳熙
五年。退临安西湖净慈寺。出院时。有偈云。六年洒
扫皇都寺。时孝宗都临安。故称皇都也。瓦砾翻成
释梵宫。昔为败坏瓦砾之地。翻然成释迦梵刹宫
殿。今日功成归去也。功成名遂。身宜当退。杖头八
「水庵少倜傥有大志。尚气节。不事浮靡。不循细检。胸
次岸谷。徇身以义。虽祸害交前。不见有殒穫之色。住
持八院。经历四郡。所至竞竞业业。以行道建立为心。
淳熙五年。退西湖净慈。有偈曰。六年洒扫皇都寺。瓦
砾翻成释梵宫。今日宫成归去也。杖头八面起清风。
士庶遮留不止。小舟至秀之天宁。未几示疾。别众告
终(行实○殒音允。穫黄入声)。」
【倜傥音剔倘。卓异也。浮靡。任从奢费也。循顺也。徇
殉同从也。以身从道也。殒非宜陨。从高坠也。穫刈
禾也。陨穫困迫失守也。取礼儒行。不陨穫于贫贱
之意。同陨如萚之陨而飘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也。不陨穫。言不迁变的意思。记水庵年齿少稚之
时。雅致慷慨。潇洒无羁。有远大志向。气势节操。不
事好浮溢奢靡。不循顺检校毫末。胸次冲虚。就如
高崖深谷空豁豁的而且一般。徇身从义。不知有
躯。虽是大祸大害交加于前。总不见有迁变失守
的颜色。可谓得大无畏人矣。住持八所丛林。经历
四大郡府。凡到之处。竞竞戒谨。业业危惧。惟以力
行祖道。建立法化为心。其有功于末运。大矣。淳熙
五年。退临安西湖净慈寺。出院时。有偈云。六年洒
扫皇都寺。时孝宗都临安。故称皇都也。瓦砾翻成
释梵宫。昔为败坏瓦砾之地。翻然成释迦梵刹宫
殿。今日功成归去也。功成名遂。身宜当退。杖头八
卷四 第 599c 页 X64-0599.png
面起清风。言去住自由。拄杖一行。清风八面。从横
无碍也。此偈寓意有辞世之心。士庶强为遮拦稽
留。不能止。一叶扁舟飘飘而去。径抵嘉兴府秀水
县天宁寺。无何示微疾。升堂别众。入寂灭定焉。】
「月堂昌和尚曰。昔大智禅师。虑末世比丘骄惰。特制
规矩以防之。随其器能。各设攸司。主居丈室。众居通
堂。列十局头首之严。肃如官府。居上者提其大纲。在
下者理其众目。使上下相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莫不率从。是以前辈遵承翼戴。拳拳奉行者。以先圣
之遗风未泯故也。比见丛林衰替。学者贵通才。贱守
节。尚浮华。薄真素。日滋月浸。渐入浇漓。始则偷安一
时。及玩习既久。谓其理之当然。不谓之非义。不谓之
非理。在上者惴惴焉畏其下。在下者睽睽焉伺其上。
平居。则甘言屈体。以相媚悦。得间。则狠心诡计。以相
屠狯。成者为贤。败者为愚。不复问尊卑之序。是非之
理。彼既为之。此则效之。下既言之。上则从之。前既行
之。后则袭之。乌乎。非彦圣之师乘愿力。积百年之功。
其弊固。则莫能革矣(与舜和尚书○惴音赘。睽音奎。狯古外切)。」
【攸司所主也。十局头首局曹也。部分也。使各司其
局也。西序知事五局。一首座。二书记。三知藏。四知
客。五侍者。东序知事五局。一都监事。二维那。三副
寺。四典座。五直岁也。翼恭也。戴顶戴也。拳拳奉持
也。惴忧惧也。睽斜视也。屠宰杀也。狯害也。袭合也。
月堂和尚晓住丛林者。当遵行先圣礼法说。昔百
无碍也。此偈寓意有辞世之心。士庶强为遮拦稽
留。不能止。一叶扁舟飘飘而去。径抵嘉兴府秀水
县天宁寺。无何示微疾。升堂别众。入寂灭定焉。】
「月堂昌和尚曰。昔大智禅师。虑末世比丘骄惰。特制
规矩以防之。随其器能。各设攸司。主居丈室。众居通
堂。列十局头首之严。肃如官府。居上者提其大纲。在
下者理其众目。使上下相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莫不率从。是以前辈遵承翼戴。拳拳奉行者。以先圣
之遗风未泯故也。比见丛林衰替。学者贵通才。贱守
节。尚浮华。薄真素。日滋月浸。渐入浇漓。始则偷安一
时。及玩习既久。谓其理之当然。不谓之非义。不谓之
非理。在上者惴惴焉畏其下。在下者睽睽焉伺其上。
平居。则甘言屈体。以相媚悦。得间。则狠心诡计。以相
屠狯。成者为贤。败者为愚。不复问尊卑之序。是非之
理。彼既为之。此则效之。下既言之。上则从之。前既行
之。后则袭之。乌乎。非彦圣之师乘愿力。积百年之功。
其弊固。则莫能革矣(与舜和尚书○惴音赘。睽音奎。狯古外切)。」
【攸司所主也。十局头首局曹也。部分也。使各司其
局也。西序知事五局。一首座。二书记。三知藏。四知
客。五侍者。东序知事五局。一都监事。二维那。三副
寺。四典座。五直岁也。翼恭也。戴顶戴也。拳拳奉持
也。惴忧惧也。睽斜视也。屠宰杀也。狯害也。袭合也。
月堂和尚晓住丛林者。当遵行先圣礼法说。昔百
卷四 第 600a 页 X64-0600.png
丈大智和尚。虑末法世时比丘骄奢懒惰。特制肃
众规矩。以防闲之。随其器量才能。各设所主之部
分。主法尊居方丈广众萃处。通堂东西叙列知事
头首之尊严恭肃。犹如官家府衙一样。居上者。单
提大法纲要。在下者。葺理庶物条章。必使上之与
下。迭相扶持。又如一身使两臂。两臂使十指。无不
尊率依从一般。以是之故。前辈遵承典刑。翼戴礼
法。拳拳服膺。佩奉行持者。以大智先圣之清净芳
规。遗馀风汜。未曾泯灭故也。比来只见丛林道衰
法替。学者只以通才学为贵重。以守节操为卑贱。
浮靡华饰。习而尚之。素朴真淳。蔑而薄之。蛇饮日
滋。蛊水月浸。渐渐浇漓。深入膏肓。致令针灸药饵
俱不能及。始犹不觉。不过上下偷安于一时。及乎
玩愒岁月习染日久。反以为是。安之无愧。不谓不
是合宜之义。不谓不是正道之理。在上的不免忧
恐。而怕下检。在下的则傍窥观望。以伺上隙。恬然
无事时。则巧言蜜语。以相謟谀。得个缝罅。则狼心
狡意。以相残害。或事有侥倖而成立者。彼此咸誇
伐以为贤。若事乖违而败坏者。彼此诮责以为愚。
那里更有尊长卑幼之序次。善是恶非之道理。彼
若恶作胡为。此亦无惭效法。下既胡言乱说。上亦
无耻依从。一唱百和。前行后袭。乌乎。可不痛伤之
也乎。倘不是三贤十圣。一切智人。乘十大行愿。十
大智力。积累百年功勋。其结固弊病。恐亦不能改
众规矩。以防闲之。随其器量才能。各设所主之部
分。主法尊居方丈广众萃处。通堂东西叙列知事
头首之尊严恭肃。犹如官家府衙一样。居上者。单
提大法纲要。在下者。葺理庶物条章。必使上之与
下。迭相扶持。又如一身使两臂。两臂使十指。无不
尊率依从一般。以是之故。前辈遵承典刑。翼戴礼
法。拳拳服膺。佩奉行持者。以大智先圣之清净芳
规。遗馀风汜。未曾泯灭故也。比来只见丛林道衰
法替。学者只以通才学为贵重。以守节操为卑贱。
浮靡华饰。习而尚之。素朴真淳。蔑而薄之。蛇饮日
滋。蛊水月浸。渐渐浇漓。深入膏肓。致令针灸药饵
俱不能及。始犹不觉。不过上下偷安于一时。及乎
玩愒岁月习染日久。反以为是。安之无愧。不谓不
是合宜之义。不谓不是正道之理。在上的不免忧
恐。而怕下检。在下的则傍窥观望。以伺上隙。恬然
无事时。则巧言蜜语。以相謟谀。得个缝罅。则狼心
狡意。以相残害。或事有侥倖而成立者。彼此咸誇
伐以为贤。若事乖违而败坏者。彼此诮责以为愚。
那里更有尊长卑幼之序次。善是恶非之道理。彼
若恶作胡为。此亦无惭效法。下既胡言乱说。上亦
无耻依从。一唱百和。前行后袭。乌乎。可不痛伤之
也乎。倘不是三贤十圣。一切智人。乘十大行愿。十
大智力。积累百年功勋。其结固弊病。恐亦不能改
卷四 第 600b 页 X64-0600.png
革矣。其谁能遏人欲于未萌。存天理于未著哉。】
「月堂住净慈最久。或谓和尚行道经年。门下未闻有
弟子。得不辜妙湛乎。月堂不对。他日再言之。月堂曰。
子不闻昔人种瓜。而爱甚者。盛夏之日。方中而灌之。
瓜不旋踵而淤败。何也。其爱之非不勤。然灌之不以
时。适所以败之也。诸方老宿提挈衲子。不观其道业
内充。才器宏远。止欲速其为人。逮审其道德则淫污。
察其言行则乖戾。谓其公正则邪佞。得非爱之过其
分乎。是正犹日中之灌瓜也。予深恐识者笑。故不为
也(北山记闻○淤音迂。挈牵入声)。」
【妙湛名思惠。法云善本之嗣也。记月堂和尚住持
临安净慈多年。或者谓。师行此授受之道最久。门
庭之下。不见有继续慧命弟子。宁不辜负妙湛之
所托嘱乎。月堂意谓。续法要当重法。绝法实由轻
法也。彼岂知此乎。乃默而不答。他日又重问之。月
堂乃曰。我与你说个譬喻。如人种瓜。而爱惜之极。
正当中夏大热之时。日正中天。而用水浇灌之。足
未离瓜之园。而瓜巳苗萎根烂了也。何故。盖其爱
惜慇心。非不勤劬。然而灌浇徒为。实匪时候。不惟
无益于助养。而反有害乎根荄。今诸方长老。提𢹂
挈持禅衲。不观其道行德业福慧。果内充否。才能
器量作为。果广远否。此咸不论。只欲迅速出头为
人。及审识其道德。则淫溢秽污而不堪。详察其言
行。则乖违背戾而不当。谓其公正。则私邪便佞而
「月堂住净慈最久。或谓和尚行道经年。门下未闻有
弟子。得不辜妙湛乎。月堂不对。他日再言之。月堂曰。
子不闻昔人种瓜。而爱甚者。盛夏之日。方中而灌之。
瓜不旋踵而淤败。何也。其爱之非不勤。然灌之不以
时。适所以败之也。诸方老宿提挈衲子。不观其道业
内充。才器宏远。止欲速其为人。逮审其道德则淫污。
察其言行则乖戾。谓其公正则邪佞。得非爱之过其
分乎。是正犹日中之灌瓜也。予深恐识者笑。故不为
也(北山记闻○淤音迂。挈牵入声)。」
【妙湛名思惠。法云善本之嗣也。记月堂和尚住持
临安净慈多年。或者谓。师行此授受之道最久。门
庭之下。不见有继续慧命弟子。宁不辜负妙湛之
所托嘱乎。月堂意谓。续法要当重法。绝法实由轻
法也。彼岂知此乎。乃默而不答。他日又重问之。月
堂乃曰。我与你说个譬喻。如人种瓜。而爱惜之极。
正当中夏大热之时。日正中天。而用水浇灌之。足
未离瓜之园。而瓜巳苗萎根烂了也。何故。盖其爱
惜慇心。非不勤劬。然而灌浇徒为。实匪时候。不惟
无益于助养。而反有害乎根荄。今诸方长老。提𢹂
挈持禅衲。不观其道行德业福慧。果内充否。才能
器量作为。果广远否。此咸不论。只欲迅速出头为
人。及审识其道德。则淫溢秽污而不堪。详察其言
行。则乖违背戾而不当。谓其公正。则私邪便佞而
卷四 第 600c 页 X64-0600.png
无耻。宁不是爱惜学者之太过其分乎。如是爱人。
正如日当中天。去灌瓜一般样也。予深恐。有见识
者耻笑也。是这等样故。宁可辜于先师。而不敢为
也。或人宜可以鉴我之心矣○萎音苇。荄音皆。】
「月堂曰。黄龙居积翠。因病三月不出。真净宵夜恳祷。
以至然顶炼臂。仰祈阴相。黄龙闻之。责曰。生死固吾
分也。尔参禅不达理若是。真净从容对曰。丛林可无
克文。不可无和尚。识者谓真净敬师重法。其诚至此。
他日必成大器(北山记闻)。」
【月堂晓学者。宜尊师重法说。昔黄龙南和尚。居住
积翠丛林之时。因染重病。三月之久不愈。未出方
丈。真净至子夜。洁浣身心。恳祷三世诸佛。以至顶
上剜灯。两臂然香。仰祈暗里阴相福祐。黄龙闻真
净如此。乃呵责之曰。我之生死。本吾之分定也。当
生任生。当死任死。尔参禅。做甚不通达此个道理
若是。真净从容和缓而对曰。丛林之中。克文无益
于人。可以无者。和尚开导十方禅衲。承佛慧命。可
一日无耶。识者谓。真净孝敬师承。尊重大法。其真
诚专笃。所以至此。他日必竟是成大美器的。季而
谓。世谛中。臣损躯以事君。子竭力以事父者多矣。
未见徒之事师如此。其专且笃也。真净可谓出世
谛中千古来一人矣。】
「月堂曰。黄太史鲁直尝言。黄龙南禅师。器量深厚。不
为事物所迁。平生无矫饰。门弟子有终身不见其喜
正如日当中天。去灌瓜一般样也。予深恐。有见识
者耻笑也。是这等样故。宁可辜于先师。而不敢为
也。或人宜可以鉴我之心矣○萎音苇。荄音皆。】
「月堂曰。黄龙居积翠。因病三月不出。真净宵夜恳祷。
以至然顶炼臂。仰祈阴相。黄龙闻之。责曰。生死固吾
分也。尔参禅不达理若是。真净从容对曰。丛林可无
克文。不可无和尚。识者谓真净敬师重法。其诚至此。
他日必成大器(北山记闻)。」
【月堂晓学者。宜尊师重法说。昔黄龙南和尚。居住
积翠丛林之时。因染重病。三月之久不愈。未出方
丈。真净至子夜。洁浣身心。恳祷三世诸佛。以至顶
上剜灯。两臂然香。仰祈暗里阴相福祐。黄龙闻真
净如此。乃呵责之曰。我之生死。本吾之分定也。当
生任生。当死任死。尔参禅。做甚不通达此个道理
若是。真净从容和缓而对曰。丛林之中。克文无益
于人。可以无者。和尚开导十方禅衲。承佛慧命。可
一日无耶。识者谓。真净孝敬师承。尊重大法。其真
诚专笃。所以至此。他日必竟是成大美器的。季而
谓。世谛中。臣损躯以事君。子竭力以事父者多矣。
未见徒之事师如此。其专且笃也。真净可谓出世
谛中千古来一人矣。】
「月堂曰。黄太史鲁直尝言。黄龙南禅师。器量深厚。不
为事物所迁。平生无矫饰。门弟子有终身不见其喜
卷四 第 601a 页 X64-0601.png
怒者。虽走使致力之辈。一以诚待之。故能不动声气。
而起慈明之道。非苟然也(一本见黄龙石刻)。」
【月堂晓主法者。当豁达胸襟。以诚待人说。黄山谷
居士曾言。黄龙南公。器深叵测。量广有容。不为一
切事物之所迁移。一生行履。总无矫奢修饰之态。
门下徒弟学人。一个个本色老成。且不见其有轻
喜轻怒者。况南公乎。虽走作小使。效劳尽力之辈。
亦以诚实念头。待他非得一子地而何。所以能不
大声以色而振起慈明圆祖之道。岂苟且徒然欤。
有容量。有诚念。使之然也。】
「月堂曰。建炎已酉上巳日。钟相叛于澧阳。文殊导禅
师厄于难。贼势既盛。其徒逸去。师曰。祸可避乎。即毅
然处于丈室。竟为贼所害。无垢居士拔其法语曰。夫
爱生恶死。人之常情。惟至人悟其本不生。虽生而无
所爱。达其未尝灭。虽死而无所畏。故能临死生祸患
之际。而不移其所守。师其人乎。以师道德节义。足以
教化丛林。垂范后世。师名正导。眉州丹棱人。佛鉴之
嗣也(一本见庐山岳府惠大师记门)。」
【建炎。宋高宗年号。上巳日。三月初三日也。钟相。洞
庭湖叛贼也。澧阳。常德府澧州也。逸奔也。毅果敢
也。强忍也。至到也。至人。言到地头的人也。月堂晓
人处死生祸害之际。要有操守主见说。建炎已酉
三月初三。钟相作乱于澧阳。伤残人民。文殊正导
禅师。厄于难焉。师先于建炎三年春日。上堂示众。
而起慈明之道。非苟然也(一本见黄龙石刻)。」
【月堂晓主法者。当豁达胸襟。以诚待人说。黄山谷
居士曾言。黄龙南公。器深叵测。量广有容。不为一
切事物之所迁移。一生行履。总无矫奢修饰之态。
门下徒弟学人。一个个本色老成。且不见其有轻
喜轻怒者。况南公乎。虽走作小使。效劳尽力之辈。
亦以诚实念头。待他非得一子地而何。所以能不
大声以色而振起慈明圆祖之道。岂苟且徒然欤。
有容量。有诚念。使之然也。】
「月堂曰。建炎已酉上巳日。钟相叛于澧阳。文殊导禅
师厄于难。贼势既盛。其徒逸去。师曰。祸可避乎。即毅
然处于丈室。竟为贼所害。无垢居士拔其法语曰。夫
爱生恶死。人之常情。惟至人悟其本不生。虽生而无
所爱。达其未尝灭。虽死而无所畏。故能临死生祸患
之际。而不移其所守。师其人乎。以师道德节义。足以
教化丛林。垂范后世。师名正导。眉州丹棱人。佛鉴之
嗣也(一本见庐山岳府惠大师记门)。」
【建炎。宋高宗年号。上巳日。三月初三日也。钟相。洞
庭湖叛贼也。澧阳。常德府澧州也。逸奔也。毅果敢
也。强忍也。至到也。至人。言到地头的人也。月堂晓
人处死生祸害之际。要有操守主见说。建炎已酉
三月初三。钟相作乱于澧阳。伤残人民。文殊正导
禅师。厄于难焉。师先于建炎三年春日。上堂示众。
卷四 第 601b 页 X64-0601.png
举临济终时嘱三圣因缘曰。正法眼藏瞎驴灭。临
济何曾有此说。古今时人皆妄传。不信但看后三
月。果到后三月。贼势既盛。其徒众欲与师南奔。师
云。学道所以了生死。斯祸巳及。讵可避乎。徒众俱
去。师即毅然果决。处于丈室之中。贼至。师云。速当
杀我。快汝心意。贼举槊剌之。血皆白乳。贼惊骇。引
席覆之而去。无垢居士。跋其法语曰。夫喜爱其生。
厌恶其死。凡人常情。惟是到地头人。悟其四大元
非有。非有。谁当此生。虽与众同有此生。而了无爱
好之心。达其五蕴本来空。既空。谁当此死。虽与众
同有此死。而了无有畏惧之念。故能临生死祸患。
交加于其前。预知报谢。毫发不爽。而总不迁改其
所守之志。师真其得道之人乎。以师道高德重。守
节而生。仗义而亡。足以振起末运。风化丛林垂之
千载万年。模范后世焉。师盖四川眉州丹棱县人。
法名正导。佛鉴惠勤和尚之嗣也。学者当知。师之
道德节义。亦应知其所自矣○槊音朔。矛也。】
「心闻贲和尚曰。衲子因禅致病者多。有病在耳目者。
以瞠眉努目侧耳点头为禅。有病在口舌者。以颠言
倒语胡喝乱喝为禅。有病在手足者。以进前退后指
东划西为禅。有病在心腹者。以穷玄究妙超情离见
为禅。据实而论。无非是病。惟本色宗师。明察几微。目
击而知其会不会。入门而辩其到不到。然后用一锥
一劄。脱其廉纤。攻其搭滞。验其真假。定其虚实。而不
济何曾有此说。古今时人皆妄传。不信但看后三
月。果到后三月。贼势既盛。其徒众欲与师南奔。师
云。学道所以了生死。斯祸巳及。讵可避乎。徒众俱
去。师即毅然果决。处于丈室之中。贼至。师云。速当
杀我。快汝心意。贼举槊剌之。血皆白乳。贼惊骇。引
席覆之而去。无垢居士。跋其法语曰。夫喜爱其生。
厌恶其死。凡人常情。惟是到地头人。悟其四大元
非有。非有。谁当此生。虽与众同有此生。而了无爱
好之心。达其五蕴本来空。既空。谁当此死。虽与众
同有此死。而了无有畏惧之念。故能临生死祸患。
交加于其前。预知报谢。毫发不爽。而总不迁改其
所守之志。师真其得道之人乎。以师道高德重。守
节而生。仗义而亡。足以振起末运。风化丛林垂之
千载万年。模范后世焉。师盖四川眉州丹棱县人。
法名正导。佛鉴惠勤和尚之嗣也。学者当知。师之
道德节义。亦应知其所自矣○槊音朔。矛也。】
「心闻贲和尚曰。衲子因禅致病者多。有病在耳目者。
以瞠眉努目侧耳点头为禅。有病在口舌者。以颠言
倒语胡喝乱喝为禅。有病在手足者。以进前退后指
东划西为禅。有病在心腹者。以穷玄究妙超情离见
为禅。据实而论。无非是病。惟本色宗师。明察几微。目
击而知其会不会。入门而辩其到不到。然后用一锥
一劄。脱其廉纤。攻其搭滞。验其真假。定其虚实。而不
卷四 第 601c 页 X64-0601.png
守一方便。昧乎变通。俾终踏于安乐无事之境。而后
巳矣(实录)。」
【心闻名云贲。育王介谌之嗣也。瞠直视貌。划剖也。
剖判分说的意思。锥剌也。劄宜扎拔也。搭滞。言凝
止不脱洒的意思。心闻贲和尚。直心直行。破学者
禅病。以显直指纲宗说。衲子因参禅。而致病者极
多。略而言之。则有四焉。一有病在耳目者。则认色
尘为道。而瞠眉努目。又认声尘为道。而侧耳点头
以为禅焉。二有病在口舌者。则认舌为道。而颠言
倒语。认口为道。而胡喝乱喝以为禅焉。三有病在
手足者。则认脚为道。而进前三步退后三步。认手
为道。而指东划西指西划东以为禅焉。四有病在
心腹者。则认蕴心为道。而拟穷玄究妙。认空腹为
道。而拟超见离情以为禅焉。总此四者。据实评论。
种种谬解。无一非病者。惟本色本分宗师。烛圆明
眼。洞观察智。知几知微。才一见而即知他有见解
无见解。才入门而即知他到地头不到地头。然后
或用一锥。剌膏肓病。或用一劄。截我慢幢。或用金
刚剑。斩断𦆆纤。或用奋迅机。扫除搭滞。或用无尘
镜。显真现假。或用无碍辨。练实捣虚。而决定不令
守于一方便。令得无量巧方便。决定不令昧乎变
通。而令得无量巧变通。使究竟行到刀兵饥馑水
火三灾所不及之处。空无作无愿三解脱之境而
后巳矣。】
巳矣(实录)。」
【心闻名云贲。育王介谌之嗣也。瞠直视貌。划剖也。
剖判分说的意思。锥剌也。劄宜扎拔也。搭滞。言凝
止不脱洒的意思。心闻贲和尚。直心直行。破学者
禅病。以显直指纲宗说。衲子因参禅。而致病者极
多。略而言之。则有四焉。一有病在耳目者。则认色
尘为道。而瞠眉努目。又认声尘为道。而侧耳点头
以为禅焉。二有病在口舌者。则认舌为道。而颠言
倒语。认口为道。而胡喝乱喝以为禅焉。三有病在
手足者。则认脚为道。而进前三步退后三步。认手
为道。而指东划西指西划东以为禅焉。四有病在
心腹者。则认蕴心为道。而拟穷玄究妙。认空腹为
道。而拟超见离情以为禅焉。总此四者。据实评论。
种种谬解。无一非病者。惟本色本分宗师。烛圆明
眼。洞观察智。知几知微。才一见而即知他有见解
无见解。才入门而即知他到地头不到地头。然后
或用一锥。剌膏肓病。或用一劄。截我慢幢。或用金
刚剑。斩断𦆆纤。或用奋迅机。扫除搭滞。或用无尘
镜。显真现假。或用无碍辨。练实捣虚。而决定不令
守于一方便。令得无量巧方便。决定不令昧乎变
通。而令得无量巧变通。使究竟行到刀兵饥馑水
火三灾所不及之处。空无作无愿三解脱之境而
后巳矣。】
卷四 第 602a 页 X64-0602.png
「心闻曰。古云。千人之秀曰英。万人之英曰杰。衲子有
智行闻于丛林者。岂非近英杰之士邪。但能勤而参
究。去虚取实。各得其用。则院无大小。众无多寡。皆从
其化矣。昔风穴之白丁。药山之牛栏。常公之大梅。慈
明之荆楚。当此之时。悠悠之徒。若以位貌相求。必见
而诒之。一旦据师席登华座。万指围绕。发明佛祖叔
世之光明。丛林孰不望风而靡。矧前辈皆负瑰伟之
材。英杰之气。尚能区区于未遇之际。含耻忍垢。混世
同波而若是。况降兹者欤。乌乎。古犹今也。此犹彼也。
若必待药山风穴而师之。千载一遇也。若必待大梅
慈明而友之。百世一出也。盖事有从微而至著。功有
积小而成大。未见不学而有成。不修而先达者。若悟
此理。师可求友可择。道可学德可修。则天下之事何
施而不可。古云。知人诚难。圣人所病。况其他乎(与竹庵书)。」
【风穴名延沼。钱塘馀杭刘氏子。南院颙祖之嗣也。
白丁地名。地多小人。风穴隐于其间。人无知者。大
梅名法常。马祖之嗣也。悠悠行貌。诒音太。欺诒狂
诈也。叔世季世也。靡偃也。矧况也。瑰伟大也。心闻
和尚晓学者。亲师择友。当积功累行。造道修德说。
夫英杰之士。讵寻常人哉。古谓有千人之秀美。才
教做英士。有万人之英才。方教做杰士。凡衲子有
智慧德行之名闻。播闻于丛林中者。岂不是几于
英才俊秀之士耶。但能精而不巳。进而不退。朝如
是参。夕如是究。去其虚浮。取其实行。各有智行。得
卷四 第 602b 页 X64-0602.png
而用之。则又何必论他大院小院。大众若多若寡。
皆自来归。从其所化矣。溯而观之。昔风穴之未出
世也。住于白丁之时。药山之未出世也。住于牛栏
之时。常公之见马祖。后隐于大梅时。慈明之未应
黄公之请也。放意荆楚时。当此之时。寻常途路未
到家之辈。讵识之哉。若以位而无位。貌而无貌。以
是相求。必见而欺慢之。忽一日龙天推出。升宝华
座。据无畏床。千人围绕。四众归依。展母陀罗臂发
大用。开师子王口明大机。彰显佛祖季世之光明。
诸方法社。谁不望风而偃。如水就下。而莫之止也。
矧前圣皆抱负瑰美伟大之英材。千秀万英之气
槩。尚且碌碌于不得地之际。含容耻辱。忍受垢浼。
同流合污。随波逐浪而若是。况降兹以下者欤。乌
乎。可不感悟槩慕之也乎。古人犹今人也。此时犹
彼时也。若必定要待风穴之混俗同尘。药山之皮
肤脱尽而师之。不易多见。千载一遇也。若必定要
得大梅之高尚其志。慈明之倜傥不羁而友之。亦
难多逢。百世一出也。盖事有从微细一法之不明。
而参究至于法法彰著。无所不明。功有积一念之
小善。而成念念不断。至高莫测之大善。未见有一
念不积学。而欲其善道。有成一法不造诣。而欲其
自心通达者。若彻悟此个道理。何高师而不可求。
何良友而不可择。何大道而不可学。何德业而不
可修。则凡天下一切事事法法。何所施而不可哉。
皆自来归。从其所化矣。溯而观之。昔风穴之未出
世也。住于白丁之时。药山之未出世也。住于牛栏
之时。常公之见马祖。后隐于大梅时。慈明之未应
黄公之请也。放意荆楚时。当此之时。寻常途路未
到家之辈。讵识之哉。若以位而无位。貌而无貌。以
是相求。必见而欺慢之。忽一日龙天推出。升宝华
座。据无畏床。千人围绕。四众归依。展母陀罗臂发
大用。开师子王口明大机。彰显佛祖季世之光明。
诸方法社。谁不望风而偃。如水就下。而莫之止也。
矧前圣皆抱负瑰美伟大之英材。千秀万英之气
槩。尚且碌碌于不得地之际。含容耻辱。忍受垢浼。
同流合污。随波逐浪而若是。况降兹以下者欤。乌
乎。可不感悟槩慕之也乎。古人犹今人也。此时犹
彼时也。若必定要待风穴之混俗同尘。药山之皮
肤脱尽而师之。不易多见。千载一遇也。若必定要
得大梅之高尚其志。慈明之倜傥不羁而友之。亦
难多逢。百世一出也。盖事有从微细一法之不明。
而参究至于法法彰著。无所不明。功有积一念之
小善。而成念念不断。至高莫测之大善。未见有一
念不积学。而欲其善道。有成一法不造诣。而欲其
自心通达者。若彻悟此个道理。何高师而不可求。
何良友而不可择。何大道而不可学。何德业而不
可修。则凡天下一切事事法法。何所施而不可哉。
卷四 第 602c 页 X64-0602.png
古云。知人诚难。圣人且有患不知人之病。况非圣
哲者乎。亲师择友固难。而积德累行亦未易易矣。】
「心闻曰。教外别传之道。至简至要。初无它说。前辈行
之不疑。守之不易。天禧间。雪窦以辩博之才。美意变
弄。求新琢巧。继汾阳为颂古。笼络当世学者。宗风由
此一变矣。逮宣政间。圆悟又出已意。离之为碧岩集。
彼时迈古淳全之士。如宁道者死心灵源佛鉴诸老。
皆莫能回其说。于是新进后生。珍重其语。朝诵暮习。
谓之至学。莫有悟其非者。痛哉。学者之心术。坏矣。绍
兴初。佛日入闽。见学者牵之不返。日驰月骛。浸渍成
弊。即碎其板。辟其说。以至祛迷援溺。则繁拨剧。摧邪
显正。特然而振之。衲子稍知其非。而不复慕。然非佛
日高明远见。乘悲愿力。救末法之弊。则丛林大有可
畏者矣(与张子韶书下出广录○骛音务)。」
【天禧。宋真宗年号。笼养鸟之笼。络鞿马之络。即罗
致学人的意思。宣政。宋徽宗年号。碧岩山名。集书
名。是圆悟勤祖。在此山作评唱。释雪窦颂古。为碧
岩集也。宁道者。名道宁。演祖之嗣也。绍兴。宋高宗
年号。佛日即妙喜也。闽福建也。疾驱曰驰。乱驰曰
骛。驰骛。言放势巳久而难收的意思。渍浸也。祛却
也。开也。剧甚也。心闻晓学者。辩评唱之谬。以明直
指之道说。初祖西来。直指之旨。昔阿难问迦叶。世
尊传金襕袈裟外。别传何物。迦叶召阿难。阿难应
诺。迦叶云。倒却门前刹竿著。阿难于言下。契證投
哲者乎。亲师择友固难。而积德累行亦未易易矣。】
「心闻曰。教外别传之道。至简至要。初无它说。前辈行
之不疑。守之不易。天禧间。雪窦以辩博之才。美意变
弄。求新琢巧。继汾阳为颂古。笼络当世学者。宗风由
此一变矣。逮宣政间。圆悟又出已意。离之为碧岩集。
彼时迈古淳全之士。如宁道者死心灵源佛鉴诸老。
皆莫能回其说。于是新进后生。珍重其语。朝诵暮习。
谓之至学。莫有悟其非者。痛哉。学者之心术。坏矣。绍
兴初。佛日入闽。见学者牵之不返。日驰月骛。浸渍成
弊。即碎其板。辟其说。以至祛迷援溺。则繁拨剧。摧邪
显正。特然而振之。衲子稍知其非。而不复慕。然非佛
日高明远见。乘悲愿力。救末法之弊。则丛林大有可
畏者矣(与张子韶书下出广录○骛音务)。」
【天禧。宋真宗年号。笼养鸟之笼。络鞿马之络。即罗
致学人的意思。宣政。宋徽宗年号。碧岩山名。集书
名。是圆悟勤祖。在此山作评唱。释雪窦颂古。为碧
岩集也。宁道者。名道宁。演祖之嗣也。绍兴。宋高宗
年号。佛日即妙喜也。闽福建也。疾驱曰驰。乱驰曰
骛。驰骛。言放势巳久而难收的意思。渍浸也。祛却
也。开也。剧甚也。心闻晓学者。辩评唱之谬。以明直
指之道说。初祖西来。直指之旨。昔阿难问迦叶。世
尊传金襕袈裟外。别传何物。迦叶召阿难。阿难应
诺。迦叶云。倒却门前刹竿著。阿难于言下。契證投
卷四 第 603a 页 X64-0603.png
机。名曰教外别传。传至西二十八祖来东土。是为
初祖。惟一味。以此言下契證投机。接续授受。临其
丁宁告诫之际。则但曰。行合乎解。解合乎行。行解
相应。名之曰祖。初有何说。前辈如此行持之而不
疑惑。抱守之而不迁改。迄宋天禧间。雪窦显以辩
黠博达之才。美资任意。变化卖弄。求取新鲜。琢磨
巧妙。继踵汾阳之后。而作颂古。罗致当代学者宗
风。由此之故。直指而变为曲指了矣。逮宣政间。圆
悟勤祖。又出自已胸襟。评论提唱雪窦颂古。名为
碧岩集焉。彼是时有超今越古。淳心全德之士。如
宁道者死心新灵源清佛鉴勤诸大老。皆不能挽。
回其说。以此之故。乍入初学。新戒后生。如珍如玉。
贵重其语。朝而诵读。暮而习学。谓以为至极学问。
莫有人省得以为不是者。痛哉。学者之心术。如油
入面。而不可复救矣。绍兴初。佛日杲和尚。入福建。
见得学者为评唱所引。不肯转头。日驰月骛。如野
马疾驱而难收。时浸刻渍。如蛊水入喉而成病。即
碎焚其碧岩集之板。非其评唱之谬。以至却开迷
云。援拯陷溺。剔削繁兴。拨置危剧。打破荆山之石。
显出连城之宝。卓然而振起之。衲子稍稍知道评
唱之非。而不复更慕。倘不是佛日这等高明。这等
远见。乘四无量悲心十大行愿十大智力。救斯末
法之积弊。则丛林安得复有直指之道哉。诚有可
惧焉者矣。佛日可谓。有功于斯道不小也。】
初祖。惟一味。以此言下契證投机。接续授受。临其
丁宁告诫之际。则但曰。行合乎解。解合乎行。行解
相应。名之曰祖。初有何说。前辈如此行持之而不
疑惑。抱守之而不迁改。迄宋天禧间。雪窦显以辩
黠博达之才。美资任意。变化卖弄。求取新鲜。琢磨
巧妙。继踵汾阳之后。而作颂古。罗致当代学者宗
风。由此之故。直指而变为曲指了矣。逮宣政间。圆
悟勤祖。又出自已胸襟。评论提唱雪窦颂古。名为
碧岩集焉。彼是时有超今越古。淳心全德之士。如
宁道者死心新灵源清佛鉴勤诸大老。皆不能挽。
回其说。以此之故。乍入初学。新戒后生。如珍如玉。
贵重其语。朝而诵读。暮而习学。谓以为至极学问。
莫有人省得以为不是者。痛哉。学者之心术。如油
入面。而不可复救矣。绍兴初。佛日杲和尚。入福建。
见得学者为评唱所引。不肯转头。日驰月骛。如野
马疾驱而难收。时浸刻渍。如蛊水入喉而成病。即
碎焚其碧岩集之板。非其评唱之谬。以至却开迷
云。援拯陷溺。剔削繁兴。拨置危剧。打破荆山之石。
显出连城之宝。卓然而振起之。衲子稍稍知道评
唱之非。而不复更慕。倘不是佛日这等高明。这等
远见。乘四无量悲心十大行愿十大智力。救斯末
法之积弊。则丛林安得复有直指之道哉。诚有可
惧焉者矣。佛日可谓。有功于斯道不小也。】
卷四 第 603b 页 X64-0603.png
「拙庵佛照光和尚。初参雪堂于荐福。有相者一见而
器之。谓雪堂曰。众中光上座。头颅方正。广颡丰颐。七
处平满。他日必为帝王师。孝宗皇帝淳熙初。召对称
旨。留内观堂七宿。待遇优异。度越前来。赐佛照之名。
闻于天下(记闻○颅音卢。颐音夷)。」
【拙庵佛照。名德光。大慧杲嗣也。颅头骨。颡额也。颐
颔也。七处。两手两足两肩及顶也。记佛照光和尚。
乍入丛林。到饶州荐福寺。参雪堂和尚。时有相者。
才一看见。而器美之。乃谓雪堂曰。广众之中。德光
上座。头顶方而且正。额颔宽而并丰。兼上而顶颅。
中而肩手。下而两足。七处平正圆满。异日必竟做
国师去。在此人相貌。巳载就了也。及宋孝宗即天
子位。淳熙初。召光入对。果如上意。留在内观堂中。
七期始出。其款待觏遇优饶。特异如此。光归住育
王。上又遣人。度越前来。赐他佛照之号。播闻于天
下焉。此记言福有因果。多是修来。故有斯相。名非
苟求也○觏音逅。】
「拙庵谓虞允文丞相曰。大道洞然。本无愚智。譬如伊
吕。起于耕渔。为帝王师。讵可以智愚阶级而能拟哉。
虽然非大丈夫。其孰能与焉(与去声)。」
【虞允文丞相。字彬甫。幼能诗词。有惊人句。上命置
翘村馆。以筵天下士焉。拙庵乃谓。虞丞相选贤之
法。宜以德取。勿以名位取说。大道之在天地。而禀
赋于人也。原来空空洞洞。本无有愚。亦无有智。譬
卷四 第 603c 页 X64-0603.png
如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汤三使聘之。拜以为相。又
如吕望姜尚钓于磻溪。因西伯猎得。立为帝师。以
二贤观之。岂可以聪智愚拙阶梯等级。而能比拟
之哉。虽然如是。倘不是这等样没量汉。具恻隐心。
备精一道。其馀孰为轻许之焉。诚哉。取贤当慎轻
名位。若轻以名位许人。则求名者至也。贤安在哉。】
「拙庵曰。璇野庵常言。黄龙南禅师。宽厚忠信。恭而慈
爱。量度凝远。博学洽闻。常同云峰悦游湖湘。避雨树
下。悦箕踞相对。南独危坐。悦瞋目视之曰。佛祖妙道。
不是三家村古庙里土地作死模样。南稽首谢之。危
坐愈甚。故黄太史鲁直称之曰。南公动静。不忘恭敬。
真丛林主也(幻庵集)。」
【箕踞。人傲坐形。如箕也。拙庵晓学人。四仪胸臆。当
以南公为法说。璇野庵尝言。南公宽舒厚重。忠实
笃信。身常恭肃。而慈爱一切。胸中豁达。而凝定深
远。博览学业。周洽多闻。尝同云峰悦公。偕行到湖
广湘阴。避雨树下。悦公长伸两足。其形似箕。相对
踞坐。南公独端正一心。其形如杌。跏趺而坐。悦公
以友道自任。恐南公偏执。乃瞋目直视。以诮之曰。
佛祖无上大道。岂是执相拘形。不明其理。可成就
耶。若执相拘形为道。则三家村里。并古庙前的石
土地。俱皆是佛也。讵可做恁么死模样。以为道耶。
此亦责善之正理也。南公却也是明理。而有本据
的人。见悦公说得当理。乃稽首谢之。仍复孤危独
如吕望姜尚钓于磻溪。因西伯猎得。立为帝师。以
二贤观之。岂可以聪智愚拙阶梯等级。而能比拟
之哉。虽然如是。倘不是这等样没量汉。具恻隐心。
备精一道。其馀孰为轻许之焉。诚哉。取贤当慎轻
名位。若轻以名位许人。则求名者至也。贤安在哉。】
「拙庵曰。璇野庵常言。黄龙南禅师。宽厚忠信。恭而慈
爱。量度凝远。博学洽闻。常同云峰悦游湖湘。避雨树
下。悦箕踞相对。南独危坐。悦瞋目视之曰。佛祖妙道。
不是三家村古庙里土地作死模样。南稽首谢之。危
坐愈甚。故黄太史鲁直称之曰。南公动静。不忘恭敬。
真丛林主也(幻庵集)。」
【箕踞。人傲坐形。如箕也。拙庵晓学人。四仪胸臆。当
以南公为法说。璇野庵尝言。南公宽舒厚重。忠实
笃信。身常恭肃。而慈爱一切。胸中豁达。而凝定深
远。博览学业。周洽多闻。尝同云峰悦公。偕行到湖
广湘阴。避雨树下。悦公长伸两足。其形似箕。相对
踞坐。南公独端正一心。其形如杌。跏趺而坐。悦公
以友道自任。恐南公偏执。乃瞋目直视。以诮之曰。
佛祖无上大道。岂是执相拘形。不明其理。可成就
耶。若执相拘形为道。则三家村里。并古庙前的石
土地。俱皆是佛也。讵可做恁么死模样。以为道耶。
此亦责善之正理也。南公却也是明理。而有本据
的人。见悦公说得当理。乃稽首谢之。仍复孤危独
卷四 第 604a 页 X64-0604.png
坐。愈加庄重。故太史黄山谷。曾称赞之曰。南公不
是担板汉。动也如斯。静也如斯。是这等样。不忘恭
肃敬慎。诚可以为丛林中教化之主也。】
「拙庵曰。率身临众要以智。遣妄除情须先觉。背觉合
尘。则心蒙蔽矣。智愚不分。则事紊乱矣(昼监寺书)。」
【拙庵晓人修身利人除妄遣情之理说。循顺自已
本有之理。以临莅广众。利益于人。必竟要有大智
慧。遣逐无量劫来所积妄想。并现在念念不息情
识。必竟要预常觉照。若违背觉照。不求见佛。不随
明导。而合尘劳。则心蒙蔽。而不明白矣。智慧愚鲁。
君子小人。不分清浊。则事事法法。差谬紊乱矣。】
「拙庵曰。佛鉴住太平。高庵充维那。高庵齿少气豪。下
视诸方。少有可其意者。一日斋时鸣揵。见行者别器
置食于佛鉴前。高庵出堂厉声曰。五百僧善知识。作
遮般去就。何以范模后学。佛鉴如不闻见。逮下堂询
之。乃水齑菜。盖佛鉴素有脾疾。不食油故。高庵有愧。
诣方丈告退。佛鉴曰。维那所言甚当。缘惠勤病乃尔。
尝闻圣人言。以理通诸碍。所食既不优。于众遂不疑
也。维那志气明远。他日当柱石宗门。幸勿以此芥蒂。
逮佛鉴迁智海。高庵过龙门。后为佛眼之嗣(齑音赍犍音乾)。」
【揵举也。举椎击之也。揵椎者。钟板磬鱼并引磬。所
以起止礼法之节度也。去就犹行止也。柱牚也。支
也。柱石者。言牚支法门。安如磬石也。芥蒂小梗也。
梗鲠同直也。世谓謇谔为骨鲠。谓直言难受。如骨
是担板汉。动也如斯。静也如斯。是这等样。不忘恭
肃敬慎。诚可以为丛林中教化之主也。】
「拙庵曰。率身临众要以智。遣妄除情须先觉。背觉合
尘。则心蒙蔽矣。智愚不分。则事紊乱矣(昼监寺书)。」
【拙庵晓人修身利人除妄遣情之理说。循顺自已
本有之理。以临莅广众。利益于人。必竟要有大智
慧。遣逐无量劫来所积妄想。并现在念念不息情
识。必竟要预常觉照。若违背觉照。不求见佛。不随
明导。而合尘劳。则心蒙蔽。而不明白矣。智慧愚鲁。
君子小人。不分清浊。则事事法法。差谬紊乱矣。】
「拙庵曰。佛鉴住太平。高庵充维那。高庵齿少气豪。下
视诸方。少有可其意者。一日斋时鸣揵。见行者别器
置食于佛鉴前。高庵出堂厉声曰。五百僧善知识。作
遮般去就。何以范模后学。佛鉴如不闻见。逮下堂询
之。乃水齑菜。盖佛鉴素有脾疾。不食油故。高庵有愧。
诣方丈告退。佛鉴曰。维那所言甚当。缘惠勤病乃尔。
尝闻圣人言。以理通诸碍。所食既不优。于众遂不疑
也。维那志气明远。他日当柱石宗门。幸勿以此芥蒂。
逮佛鉴迁智海。高庵过龙门。后为佛眼之嗣(齑音赍犍音乾)。」
【揵举也。举椎击之也。揵椎者。钟板磬鱼并引磬。所
以起止礼法之节度也。去就犹行止也。柱牚也。支
也。柱石者。言牚支法门。安如磬石也。芥蒂小梗也。
梗鲠同直也。世谓謇谔为骨鲠。谓直言难受。如骨
卷四 第 604b 页 X64-0604.png
之咈咽也。拙庵举高庵维那气豪梗直。佛鉴和尚
有山海胸襟说。佛鉴主舒州太平时。高庵为维那。
高庵的年齿少小。志气豪壮。下视于人。鲜有称如
他的意者。忽一日过堂吃斋。正鸣揵椎之际。见行
者别样器皿。奉菜食堂头之前。高庵乃高大其声
曰。半千人堂头。做与么行止。怎能矜式后学。高庵
一时忍俊不禁。只顾理之是。未见事之详。此所谓
也有得。也有失者也。太平胸襟。如山之高。海之阔。
恰似不曾闻见一样。高庵见堂头颜色不变。乃疑
而询之行者。方知是水齑菜焉。盖因佛鉴旧有脾
胃之病。不喜食油。故别置淡齑菜耳。高庵自愧其
错发此言。乃上方丈辞职。佛鉴乃以爱语三昧。调
御之曰。维那所言。极甚当理。以惠勤之病故。乃如
此。曾闻。古圣人云。以理通诸碍。今维那以当理之
言。通达我所食。不强于众。以闻于大众。更有何碍。
大众凡所疑者。皆不疑矣。维那志向气骨。高明广
远。他日当牚支法席。如磬石之安。有日子在。幸勿
以今日之言。而自鲠逆也。及佛鉴迁主智海寺。维
那过龙门。遂嗣法于龙门佛眼焉○鲠音梗。謇谔
音蹇噩。咈音佛。】
「拙庵曰。大凡与官员论道酬酢。须是刬去知解。勿令
他坐在窠窟里。直要单明向上一著子。妙喜先师尝
言。士大夫相见。有问即对。无问即不可。又须是个中
人始得。此语有补于时。不伤住持之体。切宜思之。」
有山海胸襟说。佛鉴主舒州太平时。高庵为维那。
高庵的年齿少小。志气豪壮。下视于人。鲜有称如
他的意者。忽一日过堂吃斋。正鸣揵椎之际。见行
者别样器皿。奉菜食堂头之前。高庵乃高大其声
曰。半千人堂头。做与么行止。怎能矜式后学。高庵
一时忍俊不禁。只顾理之是。未见事之详。此所谓
也有得。也有失者也。太平胸襟。如山之高。海之阔。
恰似不曾闻见一样。高庵见堂头颜色不变。乃疑
而询之行者。方知是水齑菜焉。盖因佛鉴旧有脾
胃之病。不喜食油。故别置淡齑菜耳。高庵自愧其
错发此言。乃上方丈辞职。佛鉴乃以爱语三昧。调
御之曰。维那所言。极甚当理。以惠勤之病故。乃如
此。曾闻。古圣人云。以理通诸碍。今维那以当理之
言。通达我所食。不强于众。以闻于大众。更有何碍。
大众凡所疑者。皆不疑矣。维那志向气骨。高明广
远。他日当牚支法席。如磬石之安。有日子在。幸勿
以今日之言。而自鲠逆也。及佛鉴迁主智海寺。维
那过龙门。遂嗣法于龙门佛眼焉○鲠音梗。謇谔
音蹇噩。咈音佛。】
「拙庵曰。大凡与官员论道酬酢。须是刬去知解。勿令
他坐在窠窟里。直要单明向上一著子。妙喜先师尝
言。士大夫相见。有问即对。无问即不可。又须是个中
人始得。此语有补于时。不伤住持之体。切宜思之。」
卷四 第 604c 页 X64-0604.png
【拙庵晓住持人。接纳宰官。要存大体说。大凡主法
者。与官员论评此事。一酬一酢时。须是言中有响
句里藏锋。刬削蠲去他的心知意解。莫要令他堕
在葛藤窠狐疑窟里。唯贵直捷单提。拨转向上关
棙这一著子。妙喜先师。曾有言。未出仕之士。及巳
出仕之大夫相会时。凡有所问。不可不对。若无问。
又不可勉强应对。又须是个中人。始可与他说个
中话。先师此语。正有补益于今时。不损失主法人
的大体。切宜深思详味之。毋自轻也。】
「拙庵曰。地之美者。善养物。主之仁者善养士。今称住
持者。多不以众人为心。急已所欲。恶闻善言。好蔽过
恶。恣行邪行。从快一时之意。返被小人就其好恶取
之。则住持之道。安得不危乎(与洪老书○好恶俱去声。过恶之恶入声)。」
【拙庵晓住持人。当善养士以保法门说。地土丰腴
膏美者。必竟能生长好物。主人仁爱慈柔者。必竟
能鞠育好士。今之称住持者。多因他没有仁爱大
众的念头。讵肯以众人心肠。为自已的心肠耶。唯
以自已所好为急务。有好善言。不爱听闻。凡已过
恶。极力遮掩。凡是邪行。任意恣行。徒但纵快一时
之意。返被小人乘其缝罅。就他所好所恶。任便而
取。则住持之道。一定危也。安能长保。而不危乎。可
见主法者宜善养士也○罅虾去声。】
「拙庵谓野庵曰。丞相紫岩居士言。妙喜先师平生以
道德节义勇敢为先。可亲不可疏。可近不可迫。可杀
卷四 第 605a 页 X64-0605.png
不可辱。居处不淫。饮食不溽。临生死祸患。视之如无。
正所谓干将镆铘。难与争锋。但虞伤阙耳。后如紫岩
之言(幻庵记闻○溽音肉)。」
【淫流荡也。溽恣滋味为溽。溽之言欲也。干将是造
剑之匠。镆铘是干将之妻。楚王命造剑。三年乃成
雌雄二剑。干将隐雄献雌。王秘匣中。时有悲声。以
问群臣。臣曰。剑有雌雄。此雌忆雄耳。王怒。干将知
罪必死。藏剑于柱。嘱妻曰。日出北户。南山有松。松
生石上。剑在其中。妻后生子眉间赤。长成问母。父
何在。母述前事。剖柱得剑。欲报父雠。而不得。俄有
客曰。吾甑山人。能为子报父雠。眉间赤曰。客何所
须。客曰。但得子头并剑以进。赤自刎头与客。客得
头与剑。进王。王曰大幸。客曰。愿王以油烹此头。三
日不烂。客请王视。客以剑挥。王头落鼎中。两头相
啮。客恐赤不胜。乃自刎头助之。俄三头俱烂。干将
镆铘。因此得名。比况大慧锋利的意思。虞忧也。阙
损也。拙庵谓璇野庵言。人颖锋不可太露说。张丞
相紫岩居士。有言。妙喜先师。平生唯以正理调其
心。正行修其身。身端而有节。心正而合义。勇猛不
屈。果敢力行。以此六法为先。就如那礼儒行言。士
有可亲爱。而不可劫夺。可近狎。而不可逼迫。可诛
杀。而不可凌辱。居处不淫荡。饮食不滋溽。妙喜之
刚毅。亦有同于如此者。故能临生死祸害。交加于
前。看之如无所有一样。虽然如是。正所谓干将镆
正所谓干将镆铘。难与争锋。但虞伤阙耳。后如紫岩
之言(幻庵记闻○溽音肉)。」
【淫流荡也。溽恣滋味为溽。溽之言欲也。干将是造
剑之匠。镆铘是干将之妻。楚王命造剑。三年乃成
雌雄二剑。干将隐雄献雌。王秘匣中。时有悲声。以
问群臣。臣曰。剑有雌雄。此雌忆雄耳。王怒。干将知
罪必死。藏剑于柱。嘱妻曰。日出北户。南山有松。松
生石上。剑在其中。妻后生子眉间赤。长成问母。父
何在。母述前事。剖柱得剑。欲报父雠。而不得。俄有
客曰。吾甑山人。能为子报父雠。眉间赤曰。客何所
须。客曰。但得子头并剑以进。赤自刎头与客。客得
头与剑。进王。王曰大幸。客曰。愿王以油烹此头。三
日不烂。客请王视。客以剑挥。王头落鼎中。两头相
啮。客恐赤不胜。乃自刎头助之。俄三头俱烂。干将
镆铘。因此得名。比况大慧锋利的意思。虞忧也。阙
损也。拙庵谓璇野庵言。人颖锋不可太露说。张丞
相紫岩居士。有言。妙喜先师。平生唯以正理调其
心。正行修其身。身端而有节。心正而合义。勇猛不
屈。果敢力行。以此六法为先。就如那礼儒行言。士
有可亲爱。而不可劫夺。可近狎。而不可逼迫。可诛
杀。而不可凌辱。居处不淫荡。饮食不滋溽。妙喜之
刚毅。亦有同于如此者。故能临生死祸害。交加于
前。看之如无所有一样。虽然如是。正所谓干将镆
卷四 第 605b 页 X64-0605.png
铘锋利太过。固难与比并争胜。但恐有不测之虞。
损伤阙坏焉耳。后果如紫岩居士之所说。其士人
德行刚毅。不及大慧者。不可以不谨也。】
「拙庵曰。野庵住持。通人情之始终。明丛林之大体。尝
谓予言。为一方主者。须择有志行衲子。相与毗赞。犹
发之有梳。面之有鉴。则利病好丑。不可得而隐矣。如
慈明得杨岐。马祖得百丈。以水投水。莫之逆也(幻庵集)。」
【拙庵晓住持人。要得好人辅助说。野庵住持。善于
用人。尽得人情。而有始有终。又能明识丛林大方
体裁。尝谓予有云。为一方设化之主。须选择有志
力广大。能摄能行诸菩萨行的衲子。相与辅毗赞
助。譬如头发得梳。而紊乱可理。面目有镜。而美恶
可知一样。则丛林中。杂糅利害。清浊好歹。一一显
然。自不可得而隐匿矣。又以正理喻之。就如慈明
圆祖之得杨岐会监司。马祖之得百丈海侍者一
般。此皆心心相印。空合空。水投水。谁得而违逆之
哉。此皆师资得人之实德实效也○糅音柔上声。】
「拙庵曰。末学肤受。徒贵耳贱目。终莫能究其奥妙。故
曰。山不厌高。中有重岩积翠。海不厌深。内有四溟九
渊。欲究大道。要在穷其高深。然后可以照烛幽微。应
变不穷矣(与觐老书)。」
【肤浅也。言在皮肤不深也。四溟。即东西南北四海
也。渊止水也。水盘旋处为渊。九渊。列子。鲵旋之潘
为渊。止水之潘为渊。流水之潘为渊。滥水之潘为
损伤阙坏焉耳。后果如紫岩居士之所说。其士人
德行刚毅。不及大慧者。不可以不谨也。】
「拙庵曰。野庵住持。通人情之始终。明丛林之大体。尝
谓予言。为一方主者。须择有志行衲子。相与毗赞。犹
发之有梳。面之有鉴。则利病好丑。不可得而隐矣。如
慈明得杨岐。马祖得百丈。以水投水。莫之逆也(幻庵集)。」
【拙庵晓住持人。要得好人辅助说。野庵住持。善于
用人。尽得人情。而有始有终。又能明识丛林大方
体裁。尝谓予有云。为一方设化之主。须选择有志
力广大。能摄能行诸菩萨行的衲子。相与辅毗赞
助。譬如头发得梳。而紊乱可理。面目有镜。而美恶
可知一样。则丛林中。杂糅利害。清浊好歹。一一显
然。自不可得而隐匿矣。又以正理喻之。就如慈明
圆祖之得杨岐会监司。马祖之得百丈海侍者一
般。此皆心心相印。空合空。水投水。谁得而违逆之
哉。此皆师资得人之实德实效也○糅音柔上声。】
「拙庵曰。末学肤受。徒贵耳贱目。终莫能究其奥妙。故
曰。山不厌高。中有重岩积翠。海不厌深。内有四溟九
渊。欲究大道。要在穷其高深。然后可以照烛幽微。应
变不穷矣(与觐老书)。」
【肤浅也。言在皮肤不深也。四溟。即东西南北四海
也。渊止水也。水盘旋处为渊。九渊。列子。鲵旋之潘
为渊。止水之潘为渊。流水之潘为渊。滥水之潘为
卷四 第 605c 页 X64-0605.png
渊。沃水之潘为渊。氿水之潘为渊。雍水之潘为渊。
汧水之潘为渊。肥水之潘为渊。是为九渊。拙庵晓
学人。欲实为生死。必须讨个底蕴说。末世学者。见
事浅近。入耳过眼。不肯留心。徒或贵耳贱目。或贵
目贱耳。到底不能穷究其极致。故旧有云。山不厌
高。愈升而愈高。若厌其高。安知重岩积翠之幽趣
水不厌深。愈入而愈深。若厌其深。安知四溟九渊
之波澜。欲要极尽无上大道。须是不厌其高深。而
敏勉力行。精进不巳。一定要到至高至深之处。然
后可以照彻幽深洞烛隐微。而应变无穷矣。学者
可不尽心乎○鲵音倪。潘音盘。氿音癸。汧音牵。】
「拙庵谓尤侍郎曰。圣贤之意。含缓而理明。优游而事
显。所用之事。不期以速成。而许以持久。不许以必进。
而许以庶几。用是推圣贤之意。故能亘万世而持之
无过失者。乃尔(幻庵集)。」
【亘通也。拙庵谓尤延之。圣贤道学贵持久说。得一
切智之圣行解相应之贤的意旨。贵含缓舒迟。而
道理明白。优游自如。而庶事彰显。凡所运用之事。
不仓卒期望。以速成立。而惟许持之久远。不苟且
许其必锐进。而惟许其不退差近于道焉。用此以
推。广得一切智圣人行解相应贤者意旨。所以能
绵亘万世。而持守之。保其身业语业意业。咸无过
失者。乃能如斯耳。其他孰许之焉。惟圣贤与圣贤。
乃能知之也。】
汧水之潘为渊。肥水之潘为渊。是为九渊。拙庵晓
学人。欲实为生死。必须讨个底蕴说。末世学者。见
事浅近。入耳过眼。不肯留心。徒或贵耳贱目。或贵
目贱耳。到底不能穷究其极致。故旧有云。山不厌
高。愈升而愈高。若厌其高。安知重岩积翠之幽趣
水不厌深。愈入而愈深。若厌其深。安知四溟九渊
之波澜。欲要极尽无上大道。须是不厌其高深。而
敏勉力行。精进不巳。一定要到至高至深之处。然
后可以照彻幽深洞烛隐微。而应变无穷矣。学者
可不尽心乎○鲵音倪。潘音盘。氿音癸。汧音牵。】
「拙庵谓尤侍郎曰。圣贤之意。含缓而理明。优游而事
显。所用之事。不期以速成。而许以持久。不许以必进。
而许以庶几。用是推圣贤之意。故能亘万世而持之
无过失者。乃尔(幻庵集)。」
【亘通也。拙庵谓尤延之。圣贤道学贵持久说。得一
切智之圣行解相应之贤的意旨。贵含缓舒迟。而
道理明白。优游自如。而庶事彰显。凡所运用之事。
不仓卒期望。以速成立。而惟许持之久远。不苟且
许其必锐进。而惟许其不退差近于道焉。用此以
推。广得一切智圣人行解相应贤者意旨。所以能
绵亘万世。而持守之。保其身业语业意业。咸无过
失者。乃能如斯耳。其他孰许之焉。惟圣贤与圣贤。
乃能知之也。】
卷四 第 606a 页 X64-0606.png
「侍郎尤公曰。祖师巳前。无住持事。其后应世行道。迫
不得巳。然居则蓬荜。取蔽风雨。食则粗粝。取充饥馁。
辛苦憔悴。有不堪其忧。而王公大人。至有愿见而不
可得者。故其所建立。皆磊磊落落。惊天动地。后世不
然。高堂广厦。美衣丰食。颐指如意。于是波旬之徒。始
洋洋然动其心。趑趄权门。摇尾乞怜。甚者巧取豪夺。
如正昼攫金。不复知世间有因果事。妙喜此书。岂特
为博山设。其拈尽诸方。自来习气。不遗毫发。如饮仓
公上池之水。洞见肝腑。若能信受奉行。安用别求佛
法(见灵隐石刻○荜音必。粝音赖。磊雷上声。趑音雌。趄音疽。攫匡入声)。」
【蓬蓬户也。荜荜门也。织荆为门。俱表俭约。而不奢
的意思。馁饥也。憔忧患也。悴忧也。磊落魁礌貌。又
如转石自高而下。无所阻碍也。比况有道者行事
纵横。自在的意思。颐指言动颐指麾。皆如所欲也。
洋洋盛大貌。音义注流荡之貌。宜徉。取彷徉徘徊
徙倚。形容小人觊觎之状。似近理。方与下文贯趑
趄行不进貌。攫爪持也。仓公长桑君。教扁鹊服上
池之水。三七日视。垣墙不隔。又尽见人五脏症结。
尽得桑君神圣功巧之道。馀详音义。侍郎尤延之。
惜佛道之衰。引妙喜书。以诊庸僧之病说。祖师巳
前。原没有住持之事。其后应化世间。流行此理。迫
不奈何。犹未聚众。而閒居独处。则诛茆作户。编荆
为门。但取遮障风雨耳。日用饭食。粗而不精。粟仅
脱秕。但取填补饥疮耳。辛苦而勤。憔悴而虑。诚有
卷四 第 606b 页 X64-0606.png
不堪其忧。而国王三公。侯伯大人。有望仰欲愿见。
而不可得者。以此之故。或因时建立门庭。摄化众
生。皆磊磊无碍。落落不羁。发一言。出一令。行一事。
无不惊天动地。暨至于今。全不合古。蓬户荜门。而
易为高堂广厦。粗蔬脱粟。而易为丰衣美食。辛苦
憔悴。而易为颐指如意。于是俾波旬外道。徘徊徙
倚。萌动妄想。起无厌贪心。靠他墙篱。傍人门户。如
失家之狗。摇头摆尾。乞其怜惜。不特此也。更有甚
焉。设巧以取。恃豪而夺。就如那齐人欲金。而衣冠
往市。至于鬻金之所。攫金而去。主捕得。问曰。人皆
在此。子何攫人金也。曰。正当攫时。不见有人。此所
谓见财无耻。见利忘害。这样人。正同乎此那里。更
知有因有果。生王法死地狱之事。以上乃妙喜与
博山书言也。用此而观。妙喜此书。岂特为博山长
老设。其拈除十方从来积弊习染。不差毫釐。正恰
于时者也。譬如饮桑君上池之水。而自已心开意
朗。自见肺肝。亦见他人肺肝一般。若信而读。读而
诵。诵而受持奉行。即此便是润焦醍醐上味。即此
便是剌除膏肓金针也。何用别求佛法哉○肓音荒。】
「侍郎尤公谓拙庵曰。昔妙喜中兴临济之道。于凋零
之秋。而性尚谦虚。未尝驰骋见理。平生不趋权势。不
苟利养。尝曰。万事不可佚豫为。不可奢态持。盖有利
于时而便于物者。有其过而无其功者。若纵之奢佚。
则不济矣。不肖佩服斯言。遂为终身之戒。老师昨者
而不可得者。以此之故。或因时建立门庭。摄化众
生。皆磊磊无碍。落落不羁。发一言。出一令。行一事。
无不惊天动地。暨至于今。全不合古。蓬户荜门。而
易为高堂广厦。粗蔬脱粟。而易为丰衣美食。辛苦
憔悴。而易为颐指如意。于是俾波旬外道。徘徊徙
倚。萌动妄想。起无厌贪心。靠他墙篱。傍人门户。如
失家之狗。摇头摆尾。乞其怜惜。不特此也。更有甚
焉。设巧以取。恃豪而夺。就如那齐人欲金。而衣冠
往市。至于鬻金之所。攫金而去。主捕得。问曰。人皆
在此。子何攫人金也。曰。正当攫时。不见有人。此所
谓见财无耻。见利忘害。这样人。正同乎此那里。更
知有因有果。生王法死地狱之事。以上乃妙喜与
博山书言也。用此而观。妙喜此书。岂特为博山长
老设。其拈除十方从来积弊习染。不差毫釐。正恰
于时者也。譬如饮桑君上池之水。而自已心开意
朗。自见肺肝。亦见他人肺肝一般。若信而读。读而
诵。诵而受持奉行。即此便是润焦醍醐上味。即此
便是剌除膏肓金针也。何用别求佛法哉○肓音荒。】
「侍郎尤公谓拙庵曰。昔妙喜中兴临济之道。于凋零
之秋。而性尚谦虚。未尝驰骋见理。平生不趋权势。不
苟利养。尝曰。万事不可佚豫为。不可奢态持。盖有利
于时而便于物者。有其过而无其功者。若纵之奢佚。
则不济矣。不肖佩服斯言。遂为终身之戒。老师昨者
卷四 第 606c 页 X64-0606.png
遭遇主上。留宿观堂。实为佛法之幸。切冀不倦悲愿。
使进善之途开明。任众之道益大。庶几后生晚辈。不
谋近习。各怀远图。岂不为丛林之利济乎(然侍者记闻)。」
【中兴废而复兴也。佚豫安乐也。奢侈也。态情态。犹
言做样子的意思。便宜也。不肖尤公自谓也。侍郎
尤公。表妙喜谦德。以励拙庵。莫倦悲愿说。昔妙喜
屡承诏命。数迁大刹。中兴临济之道于凋败零落
之秋。而其所禀素性。崇淳尚朴。谦下自养。虚心受
善。总不仗道驰骋。自负见识道理。一生以来。不趋
谒权官势府。不苟求财利奉养。尝言。世间万事。宜
勤劳为。不可以安乐为。宜俭节持。不可以奢态持。
正有利于今时。而顺便于事物者。不可不知。若是
有三业不净之过。而无正勤之功者。放纵奢侈。惟
求安逸。必不济矣。不肖佩带服膺此说。念念持守。
以为一生之戒。老师昔日。蒙遇圣上殊恩。迟留七
宿内观堂。诚为佛祖法门中的福庆。更望诲人不
倦。勤施四无量心。广行四弘誓愿。使四众云归。进
善之道。宽阔明了而不迷。八方麇集。荷众之心。究
竟如空而不隘。庶几乍入后生新戒晚辈。各自舍
除习染下劣之心。各自开发大乘久远之志。如此
宁不为法门中大利益大舟楫也乎○麇音君。】
「密庵杰和尚曰。丛林兴衰。在于礼法。学者美恶。在乎
俗习。使古之人巢居穴处涧饮木食。行之于今时。则
不可也。使今之人丰衣文釆饭粱齧肥。行之于古时。
使进善之途开明。任众之道益大。庶几后生晚辈。不
谋近习。各怀远图。岂不为丛林之利济乎(然侍者记闻)。」
【中兴废而复兴也。佚豫安乐也。奢侈也。态情态。犹
言做样子的意思。便宜也。不肖尤公自谓也。侍郎
尤公。表妙喜谦德。以励拙庵。莫倦悲愿说。昔妙喜
屡承诏命。数迁大刹。中兴临济之道于凋败零落
之秋。而其所禀素性。崇淳尚朴。谦下自养。虚心受
善。总不仗道驰骋。自负见识道理。一生以来。不趋
谒权官势府。不苟求财利奉养。尝言。世间万事。宜
勤劳为。不可以安乐为。宜俭节持。不可以奢态持。
正有利于今时。而顺便于事物者。不可不知。若是
有三业不净之过。而无正勤之功者。放纵奢侈。惟
求安逸。必不济矣。不肖佩带服膺此说。念念持守。
以为一生之戒。老师昔日。蒙遇圣上殊恩。迟留七
宿内观堂。诚为佛祖法门中的福庆。更望诲人不
倦。勤施四无量心。广行四弘誓愿。使四众云归。进
善之道。宽阔明了而不迷。八方麇集。荷众之心。究
竟如空而不隘。庶几乍入后生新戒晚辈。各自舍
除习染下劣之心。各自开发大乘久远之志。如此
宁不为法门中大利益大舟楫也乎○麇音君。】
「密庵杰和尚曰。丛林兴衰。在于礼法。学者美恶。在乎
俗习。使古之人巢居穴处涧饮木食。行之于今时。则
不可也。使今之人丰衣文釆饭粱齧肥。行之于古时。
卷四 第 607a 页 X64-0607.png
亦不可也。安有他哉。习不习故。夫人朝夕见者为常。
必谓天下事正宜如此。一旦驱之。就彼去此。非独生
疑而不信。将恐亦不从矣。用是观之。人情安于所习。
骇其未见。是其常情。又何足怪(与施司谏书)。」
【密庵名咸杰。应庵华祖嗣也。密庵和尚发明礼法
主丛林所习安大众说。丛林之或兴或衰。必竟何
因而致。因于礼仪法度之行则兴。不行则衰耳。学
者之有美有恶。必竟何因而致。因于风俗习学之
良则美。不良则恶耳。设使上古之人。架巢而居。钻
穴而处。涧泉而饮。木果而食。行之于而今时节。则
可乎。决不可也。设使而今之人。素缣其衣。朱绣其
釆。膏粱其味。肥腻其口。行之于上古时节。则可乎。
亦不可也。安有别样道理哉。在人近习不近习。是
这个缘故也。夫人朝也见。夕也见。此乃常理。人人
必谓。凡天下事。应当如是。忽一旦强勉驱迫。令他
舍此趋彼。不惟生疑惑而不信向。只怕他亦不肯
依从矣。用此个道理看来。人之性情。常所习者。自
然安之而不疑。素所未见者。瞥然见之而惊异。此
该是人一定常情。不足以为怪也○缣音兼。绣音
秀。】
「密庵谓悟首座曰。丛林中惟浙人轻懦少立。子之才
器宏大。量度渊容。志尚端确。加以见地稳密。他日未
易言。但自韬晦。无露圭角。毁方瓦合。持以中道。勿为
势利少枉。即是不出尘劳而作佛事也(与笑庵书)。」
必谓天下事正宜如此。一旦驱之。就彼去此。非独生
疑而不信。将恐亦不从矣。用是观之。人情安于所习。
骇其未见。是其常情。又何足怪(与施司谏书)。」
【密庵名咸杰。应庵华祖嗣也。密庵和尚发明礼法
主丛林所习安大众说。丛林之或兴或衰。必竟何
因而致。因于礼仪法度之行则兴。不行则衰耳。学
者之有美有恶。必竟何因而致。因于风俗习学之
良则美。不良则恶耳。设使上古之人。架巢而居。钻
穴而处。涧泉而饮。木果而食。行之于而今时节。则
可乎。决不可也。设使而今之人。素缣其衣。朱绣其
釆。膏粱其味。肥腻其口。行之于上古时节。则可乎。
亦不可也。安有别样道理哉。在人近习不近习。是
这个缘故也。夫人朝也见。夕也见。此乃常理。人人
必谓。凡天下事。应当如是。忽一旦强勉驱迫。令他
舍此趋彼。不惟生疑惑而不信向。只怕他亦不肯
依从矣。用此个道理看来。人之性情。常所习者。自
然安之而不疑。素所未见者。瞥然见之而惊异。此
该是人一定常情。不足以为怪也○缣音兼。绣音
秀。】
「密庵谓悟首座曰。丛林中惟浙人轻懦少立。子之才
器宏大。量度渊容。志尚端确。加以见地稳密。他日未
易言。但自韬晦。无露圭角。毁方瓦合。持以中道。勿为
势利少枉。即是不出尘劳而作佛事也(与笑庵书)。」
卷四 第 607b 页 X64-0607.png
【懦弱也。韬藏也。晦不明也。韬晦。言当陆沉的意思。
密庵勉悟首座。宜韬光晦迹。务守中道说。丛林中
惟越人软弱。少能特立。今子有根力之才。助道之
器。含宏广大。有溟海之量。虚空之度。渊纳包容。志
气高尚。身端行确。加以见明地理。稳实绵密。他时
一定成个好人。未易轻言。第宜韬光俭德。晦迹含
章。不显所重。毋露所长。毁圆为方。合方为圆。毋偏
一边。务合中道。勿妄萌动声势利名。一毫曲求之
心。韬即是显。守即是行。穷即是通。何更用出尘劳。
而始作得佛事也乎。随寓而安。无不裕如也。】
「密庵曰。应庵先师尝言。贤不肖相反。不得不择。贤者
持道德仁义以立身。不肖者专势利诈佞以用事。贤
者得志。必行其所学。不肖者处位。多擅私心。妒贤嫉
能。嗜欲苟财。靡所不至。是故得贤则丛林兴。用不肖
则废。有一于斯。必不能安静(见岳和尚书○妒都去声)。」
【嫉妒。害贤曰嫉。害色曰妒。密庵和尚晓岳长老。当
具择法眼。识君子小人说。应庵先师尝言。有德君
子。无德小人。两相违反。不可不拣。贤智君子。惟常
守此遍通之道。济众之德。如慈之仁。当理之义。以
成立此身。不肖小人。惟专务此恃仗权势。欺取财
利。诡诈其行。便佞其口。以用行已事。贤德君子。若
得遂其志向。必行其所守之学。专利于人。不法小
人。一处高位。多自擅主一已私心。妒害贤人。嫉忌
能士。口贪意邪。身循财利。三毒十恶。无所不为。是
卷四 第 607c 页 X64-0607.png
故得贤人。则法社自兴。用一愚人。则法社必废。这
样小人。讵可令有一于此哉。若其有一扰搅。大众
必竟不得安静。何也。众君子成之不足。一小人坏
之有馀也。】
「密庵曰。住持有三莫。事繁莫惧。无事莫寻。是非莫辩。
住持人达此三事。则不被外物所惑矣(慧侍者记闻)。」
【莫不可也。密庵和尚谨住持人。要达三莫之理说。
住持有三不可。一凡百事冗繁。堆堆叠叠。打屏不
开。不可惧他。二凡没得事务。清清净净。恬然自定。
不可寻他。三凡是非到来。好好歹歹。一切任之。不
可辩他。住持人通达此三不可之事理者。则自然
不被外物之所感乱。而我自有一定主宰矣。】
「密庵曰。衲子履行倾邪。素有不善之迹者。丛林互知。
此不足疾。惟众人谓之贤。而内实不肖者。诚可疾也。」
【密庵晓人当深知险恶小人难得辩识说。衲子寻
常行履。不甚端庄正直。原有恶迹之人。广众尽知。
此人不足疾憾他。惟是人人都说。他是个好人。而
心中险于山川。念念不肖。这样人诚可疾恶也。】
「密庵谓水庵曰。人有毁辱。当顺受之。讵可轻听声言。
妄陈管见。大率便佞有类。邪巧多方。怀险诐者。好逞
私心。起猜忌者。偏废公议。盖此辈趋向狭促。所见暗
短。固以自异为不群。以沮议为出众。然既知我所用
终是。而毁谤固自在彼。久而自明。不须别白。亦不必
主我之是。而讦触于人。则庶可以为林下人也。」
样小人。讵可令有一于此哉。若其有一扰搅。大众
必竟不得安静。何也。众君子成之不足。一小人坏
之有馀也。】
「密庵曰。住持有三莫。事繁莫惧。无事莫寻。是非莫辩。
住持人达此三事。则不被外物所惑矣(慧侍者记闻)。」
【莫不可也。密庵和尚谨住持人。要达三莫之理说。
住持有三不可。一凡百事冗繁。堆堆叠叠。打屏不
开。不可惧他。二凡没得事务。清清净净。恬然自定。
不可寻他。三凡是非到来。好好歹歹。一切任之。不
可辩他。住持人通达此三不可之事理者。则自然
不被外物之所感乱。而我自有一定主宰矣。】
「密庵曰。衲子履行倾邪。素有不善之迹者。丛林互知。
此不足疾。惟众人谓之贤。而内实不肖者。诚可疾也。」
【密庵晓人当深知险恶小人难得辩识说。衲子寻
常行履。不甚端庄正直。原有恶迹之人。广众尽知。
此人不足疾憾他。惟是人人都说。他是个好人。而
心中险于山川。念念不肖。这样人诚可疾恶也。】
「密庵谓水庵曰。人有毁辱。当顺受之。讵可轻听声言。
妄陈管见。大率便佞有类。邪巧多方。怀险诐者。好逞
私心。起猜忌者。偏废公议。盖此辈趋向狭促。所见暗
短。固以自异为不群。以沮议为出众。然既知我所用
终是。而毁谤固自在彼。久而自明。不须别白。亦不必
主我之是。而讦触于人。则庶可以为林下人也。」
卷四 第 608a 页 X64-0608.png
【管见小见也。险诐不平之言也。猜忌疑怨也。沮止
也。讦斥人隐恶。攻人阴私。密庵和尚与水庵书。人
要以忍辱修德为主说。设人有毁谤辱詈于我者。
当顺人之意。而忍受之。不可才触衰风。被他摇撼。
而妄陈小见。恐伤法体。大率便佞之人。必有傥类。
邪巧之辈。心术多端。胸怀不平者。好逞自已一偏
之私心。起生疑怨者。偏废众人公道之议论。盖这
样人之所趋向。狭小促隘。其所见处。暗昧短浅。固
执已见。与人不同。为出乎其类也。刚愎自用。专沮
佥议。为拔乎其萃焉。倘然既知我所运用者。必竟
为是。而毁訾谤辱者。本自在彼。是非经久。不辩自
明。何须勉强分皂别白。更不必坚强主定自家个
是。而攻讦他短。触发人私。但自坚正其体。平等其
心。则刀割香涂。不生嗔喜。庶几为林下一人也。】
「自得辉和尚曰。大凡衲子诚而向正。虽愚亦可用。佞
而怀邪。虽智终为害。大率林下人操心不正。虽有才
能。而终不可立矣。」
【自得辉名慧辉。天童正觉嗣也。自得和尚与简堂
书。凡用人贵端正说。大凡衲子胸中诚恳。而所趋
端正。虽愚鲁钝拙。亦是可用的。若是口头便佞。而
心中私邪。虽聪明黠慧。毕竟是作彗的。总而言之。
林下人操心。一定要端正。若不端正。纵有才力能
干。而到底不可成立矣。】
「自得曰。大智禅师特创清规。扶救末法比丘不正之
卷四 第 608b 页 X64-0608.png
弊。由是前贤遵承拳拳奉行。有教化。有条理。有始终。
绍兴之末。丛林尚有老成者。能守典刑。不敢斯须而
去左右。近年以来。失其宗绪。纲不纲。纪不纪。虽有纲
纪。安得而正诸。故曰。举一纲则众目张。弛一机则万
事隳。殆乎纲纪不振。丛林不兴。惟古人体本以正末。
但忧法度之不严。不忧学者之失所。其所正在于公。
今诸方主者。以私混公。以末正本。上者苟利不以道。
下者贼利不以义。上下谬乱。宾主混淆。安得衲子向
正而丛林之兴乎(隳音灰)。」
【弛者。弛废不遵礼度也。隳毁也。贼贪也。自得和尚
与尤侍郎书。论法门之兴。全在行礼法说。大智和
尚特创清规者何。盖谓维持援救末法来比丘等
不端正之积弊也。由是前有德业者。遵依承戴。拳
拳服膺。佩奉修行。上不失大体。而有教化。下不失
乃职。而有条理。在先者如是开张而有始。在后者
亦如是依行而有终。宋绍兴末。法社之中。尚犹有
老成练达之士。能竞竞业业。持守先圣典刑。不敢
顷刻弛废。而舍离左右。近年以来。一时不如一时。
一世不如一世。失其纲宗纪绪。主法之纲。全无而
不成纲。众理之纪。尽弃而不成纪。纵使再有大智
的礼法。乌可得而整敕之。故所以说。主法者能举
一纲。则众人之条目。自然施张。若主法者懈弛一
机。则事事法法。亦随之而隳颓。宁不危乎。纲纪典
刑。颠覆而不振扬也。丛林刹竿。倒地而不兴起也。
绍兴之末。丛林尚有老成者。能守典刑。不敢斯须而
去左右。近年以来。失其宗绪。纲不纲。纪不纪。虽有纲
纪。安得而正诸。故曰。举一纲则众目张。弛一机则万
事隳。殆乎纲纪不振。丛林不兴。惟古人体本以正末。
但忧法度之不严。不忧学者之失所。其所正在于公。
今诸方主者。以私混公。以末正本。上者苟利不以道。
下者贼利不以义。上下谬乱。宾主混淆。安得衲子向
正而丛林之兴乎(隳音灰)。」
【弛者。弛废不遵礼度也。隳毁也。贼贪也。自得和尚
与尤侍郎书。论法门之兴。全在行礼法说。大智和
尚特创清规者何。盖谓维持援救末法来比丘等
不端正之积弊也。由是前有德业者。遵依承戴。拳
拳服膺。佩奉修行。上不失大体。而有教化。下不失
乃职。而有条理。在先者如是开张而有始。在后者
亦如是依行而有终。宋绍兴末。法社之中。尚犹有
老成练达之士。能竞竞业业。持守先圣典刑。不敢
顷刻弛废。而舍离左右。近年以来。一时不如一时。
一世不如一世。失其纲宗纪绪。主法之纲。全无而
不成纲。众理之纪。尽弃而不成纪。纵使再有大智
的礼法。乌可得而整敕之。故所以说。主法者能举
一纲。则众人之条目。自然施张。若主法者懈弛一
机。则事事法法。亦随之而隳颓。宁不危乎。纲纪典
刑。颠覆而不振扬也。丛林刹竿。倒地而不兴起也。
卷四 第 608c 页 X64-0608.png
惟是古人身体力行。正其根本枝末。自然亦随之
而端正。但恐法制禁令之不得严厉。不虑后昆晚
进之不得其所。其所以正之者在何。在于公平正
直。而不私心偏邪。今诸方主法者。全是以私心而
废公议。假公事以济私情。颠倒参差。反本覆末。上
者苟求利养。违道以干誉。下者阿谀取容。贪利以
失义。上骄奢。下侮渎。而谬乱矣。宾嫌疑。主嫉恶。而
混淆焉。如此岂得衲子趋向正道。而丛林永久兴
盛也乎。予以为必不得也。】
「自得曰。良玉未剖。瓦石无异。名骥未驰。驽骀相杂。逮
其剖而莹之驰而试之。则玉石驽骥分矣。夫衲子之
贤德而未用也。混于稠人之中。竟何辩别。要在高明
之士。以公论举之。任以职事。验以才能。责以成务。则
与庸流迥然不同矣(莹音荣)。」
【自得和尚与或庵书。当善举贤任能说。无瑕良玉。
未曾剖判之时。诚然与瓦石。有何分别。遗风名骥。
未曾驰试之时。诚然与驽骀混杂。有何分别。及其
石剖而玉莹。马驰而骥识。则玉是玉。石是石。驽是
驽。骥是骥。即自分明矣。夫衲子之有贤才有德行。
而未发用者。混杂于广众之间。究竟莫能辩别孰
好孰歹。贵在高明远见之哲人。以公正议论。而举
扬之。专任以当道职事。勘验其才力智能。委责以
必成事务。则众机理而万化行。一德孚而明良会。
与庸流之类。迥然不同矣。所以瓦石驽骀剖试。而
而端正。但恐法制禁令之不得严厉。不虑后昆晚
进之不得其所。其所以正之者在何。在于公平正
直。而不私心偏邪。今诸方主法者。全是以私心而
废公议。假公事以济私情。颠倒参差。反本覆末。上
者苟求利养。违道以干誉。下者阿谀取容。贪利以
失义。上骄奢。下侮渎。而谬乱矣。宾嫌疑。主嫉恶。而
混淆焉。如此岂得衲子趋向正道。而丛林永久兴
盛也乎。予以为必不得也。】
「自得曰。良玉未剖。瓦石无异。名骥未驰。驽骀相杂。逮
其剖而莹之驰而试之。则玉石驽骥分矣。夫衲子之
贤德而未用也。混于稠人之中。竟何辩别。要在高明
之士。以公论举之。任以职事。验以才能。责以成务。则
与庸流迥然不同矣(莹音荣)。」
【自得和尚与或庵书。当善举贤任能说。无瑕良玉。
未曾剖判之时。诚然与瓦石。有何分别。遗风名骥。
未曾驰试之时。诚然与驽骀混杂。有何分别。及其
石剖而玉莹。马驰而骥识。则玉是玉。石是石。驽是
驽。骥是骥。即自分明矣。夫衲子之有贤才有德行。
而未发用者。混杂于广众之间。究竟莫能辩别孰
好孰歹。贵在高明远见之哲人。以公正议论。而举
扬之。专任以当道职事。勘验其才力智能。委责以
必成事务。则众机理而万化行。一德孚而明良会。
与庸流之类。迥然不同矣。所以瓦石驽骀剖试。而
卷四 第 609a 页 X64-0609.png
玉骥自现。贤才一举。而庶事必康也○驽骀音奴
台。】
「或庵体和尚。初参此庵元布袋于天台护国。因上堂
举庞马选佛颂。至此是选佛场之句。此庵喝之。或庵
大悟。有投机颂曰。商量极处见题目。途路穷边入试
场。拈起毫端风雨快。遮回不作探花郎。自此匿迹天
台。丞相钱公慕其为人。乃以天封招提勉令应世。或
庵闻之曰。我不解悬羊头卖狗肉也。即宵遁去。」
【或庵名□体。护国景元之嗣也。布袋此庵混名也。
丞相钱公。名相祖。字象先。问道于或庵也。解会也。
遁隐遁也。记或庵体和尚。初参此庵元布袋子天
台护国寺之时。因元和尚上堂。举庞居士问马祖。
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祖云。待汝一口吸尽
西江水。即向汝道。士于言下大悟。呈偈云。十方同
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元和尚举至。此意
谓。主考巳出棘门。巳开丹霞。举子胡为不入。乃冲
口一喝。如探竿影草。而诱致之。或庵犹如陶家挂
壁之梭。长房葛陂之杖。得震得地。即乃变化。升腾
而去。不觉。于此喝下大悟。此所谓因风吹火。费力
不多也。遂乃呈投机颂曰。商量极处见题目。眼花
不少途路穷。边入试场堕坑落。堑拈起毫端风雨。
快莫妄想。这回不作探花郎。有主考在。自此投机
得法之后。守道义。惜名节。而嘉遁入天台焉。丞相
钱象先。心中爱慕。高其为人。乃以天封寺常住。请
台。】
「或庵体和尚。初参此庵元布袋于天台护国。因上堂
举庞马选佛颂。至此是选佛场之句。此庵喝之。或庵
大悟。有投机颂曰。商量极处见题目。途路穷边入试
场。拈起毫端风雨快。遮回不作探花郎。自此匿迹天
台。丞相钱公慕其为人。乃以天封招提勉令应世。或
庵闻之曰。我不解悬羊头卖狗肉也。即宵遁去。」
【或庵名□体。护国景元之嗣也。布袋此庵混名也。
丞相钱公。名相祖。字象先。问道于或庵也。解会也。
遁隐遁也。记或庵体和尚。初参此庵元布袋子天
台护国寺之时。因元和尚上堂。举庞居士问马祖。
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祖云。待汝一口吸尽
西江水。即向汝道。士于言下大悟。呈偈云。十方同
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元和尚举至。此意
谓。主考巳出棘门。巳开丹霞。举子胡为不入。乃冲
口一喝。如探竿影草。而诱致之。或庵犹如陶家挂
壁之梭。长房葛陂之杖。得震得地。即乃变化。升腾
而去。不觉。于此喝下大悟。此所谓因风吹火。费力
不多也。遂乃呈投机颂曰。商量极处见题目。眼花
不少途路穷。边入试场堕坑落。堑拈起毫端风雨。
快莫妄想。这回不作探花郎。有主考在。自此投机
得法之后。守道义。惜名节。而嘉遁入天台焉。丞相
钱象先。心中爱慕。高其为人。乃以天封寺常住。请
卷四 第 609b 页 X64-0609.png
他出世。化导众生。或庵闻得钱公来请。乃笑曰。我
不会做假外面。彰显羊头以欺人。而内案所卖者。
实狗肉也。即自巩固其志。不为天封名位所惑。而
宵遁去矣。】
「乾道初。瞎堂住国清。因见或庵赞圆通像曰。不依本
分。恼乱众生。瞻之仰之。有眼如盲。长安风月贯今昔。
那个男儿摸壁行。瞎堂惊喜曰。不谓此庵有此儿。即
遍索之。遂得于江心。固于稠人中。请充第一座(天台野录)。」
【乾道。宋孝宗年号。瞎堂灵隐住持。名慧远。圆悟勤
祖嗣也。记乾道初瞎堂住国清寺之时。因见或庵
赞观音菩萨画像云。不依本分。大巧若拙也。恼乱
众生。大仁不仁也。瞻之仰之。注望而心慕也。有眼
如盲。圆通之像。或男或女。或威或慈。瞻仰之者。虽
然有眼觑之。恐有所不及。宁不如盲耶。长安帝都。
遐迩归赴。风景月色。贯古通今。尽世黠慧者。只知
以此为乐地耳。是那一个男子汉大丈夫。肯向这
壁头上。扪摸行持。若肯向此扪摸行持管取。与圆
通大士。同一眼见。同一耳闻去在。瞎堂一见此赞。
且惊且喜曰。不意此庵有此好克肖之子耶。即遍
寻求之。遂得于焦山。就于广众中。请充补人天首
座。以为后昆眼目焉。】
「或庵乾道初。翩然访瞎堂于虎丘。姑苏道俗。闻其高
风。即诣郡举请住城中觉报。或庵闻之曰。此庵先师
嘱我。他日逢老寿止。今若合符契矣。遂欣然应命。盖
不会做假外面。彰显羊头以欺人。而内案所卖者。
实狗肉也。即自巩固其志。不为天封名位所惑。而
宵遁去矣。】
「乾道初。瞎堂住国清。因见或庵赞圆通像曰。不依本
分。恼乱众生。瞻之仰之。有眼如盲。长安风月贯今昔。
那个男儿摸壁行。瞎堂惊喜曰。不谓此庵有此儿。即
遍索之。遂得于江心。固于稠人中。请充第一座(天台野录)。」
【乾道。宋孝宗年号。瞎堂灵隐住持。名慧远。圆悟勤
祖嗣也。记乾道初瞎堂住国清寺之时。因见或庵
赞观音菩萨画像云。不依本分。大巧若拙也。恼乱
众生。大仁不仁也。瞻之仰之。注望而心慕也。有眼
如盲。圆通之像。或男或女。或威或慈。瞻仰之者。虽
然有眼觑之。恐有所不及。宁不如盲耶。长安帝都。
遐迩归赴。风景月色。贯古通今。尽世黠慧者。只知
以此为乐地耳。是那一个男子汉大丈夫。肯向这
壁头上。扪摸行持。若肯向此扪摸行持管取。与圆
通大士。同一眼见。同一耳闻去在。瞎堂一见此赞。
且惊且喜曰。不意此庵有此好克肖之子耶。即遍
寻求之。遂得于焦山。就于广众中。请充补人天首
座。以为后昆眼目焉。】
「或庵乾道初。翩然访瞎堂于虎丘。姑苏道俗。闻其高
风。即诣郡举请住城中觉报。或庵闻之曰。此庵先师
嘱我。他日逢老寿止。今若合符契矣。遂欣然应命。盖
卷四 第 609c 页 X64-0609.png
觉报旧名。老寿庵也(虎丘记闻)。」
【记或庵。乾道之初。访候瞎堂远和尚于虎丘。姑苏
缁而道人。素而士庶。闻或庵高操之风。即诣通郡
守。迎请住持。城中觉报寺。或庵闻之喜曰。此庵先
师。嘱我他时。异日时节到来。逢老寿止。今日之请。
正与先师之嘱。若竹符相契合矣。遂欣欣然。而临
应苏城郡守。并缁素等人之命。盖觉报寺。当时原
名。老寿庵也。至人谶嘱。不爽如是。】
「或庵入院后。施主请小参曰。道常然而不渝。事有弊
而必变。昔江西南岳诸祖。若稽古为训。考其当否。持
以中道。务合人心。以悟为则。所以素风凌然。逮今未
泯。若约衲僧门下。言前荐得。屈我宗风。句下分明。沈
埋佛祖。虽然如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由是缁
素。喜所未闻。归者如市(语录异此)。」
【记或庵入老寿院后。士夫请小参曰。圣贤之道。绵
亘十方。而不易贯通三世。而不改世间之事。士趋
于名而必求。民趋于利而必贪。以此弊故。而圣贤
之道变也。昔江西马祖南岳石头诸祖。惟稽考往
古。而成训诫。验其可否。以定纲宗。持守中道。不偏
不倚。直指人心。只教自悟。所以淳素之风凛然。犹
在从古至今。绵绵未泯。至于衲僧门下。未开口之
先。荐得此理。犹为屈辱我的宗风。言句之下。了了
分明。早巳无端。沦没佛祖。虽尔人人本具。各各现
成也。必竟要真践实履。行到那水也穷山也尽之
【记或庵。乾道之初。访候瞎堂远和尚于虎丘。姑苏
缁而道人。素而士庶。闻或庵高操之风。即诣通郡
守。迎请住持。城中觉报寺。或庵闻之喜曰。此庵先
师。嘱我他时。异日时节到来。逢老寿止。今日之请。
正与先师之嘱。若竹符相契合矣。遂欣欣然。而临
应苏城郡守。并缁素等人之命。盖觉报寺。当时原
名。老寿庵也。至人谶嘱。不爽如是。】
「或庵入院后。施主请小参曰。道常然而不渝。事有弊
而必变。昔江西南岳诸祖。若稽古为训。考其当否。持
以中道。务合人心。以悟为则。所以素风凌然。逮今未
泯。若约衲僧门下。言前荐得。屈我宗风。句下分明。沈
埋佛祖。虽然如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由是缁
素。喜所未闻。归者如市(语录异此)。」
【记或庵入老寿院后。士夫请小参曰。圣贤之道。绵
亘十方。而不易贯通三世。而不改世间之事。士趋
于名而必求。民趋于利而必贪。以此弊故。而圣贤
之道变也。昔江西马祖南岳石头诸祖。惟稽考往
古。而成训诫。验其可否。以定纲宗。持守中道。不偏
不倚。直指人心。只教自悟。所以淳素之风凛然。犹
在从古至今。绵绵未泯。至于衲僧门下。未开口之
先。荐得此理。犹为屈辱我的宗风。言句之下。了了
分明。早巳无端。沦没佛祖。虽尔人人本具。各各现
成也。必竟要真践实履。行到那水也穷山也尽之
卷四 第 610a 页 X64-0610.png
处。全身放下。两眼大开。看看。风从何来。云从何起。
一定有个来由也。因此之故。缁流庆悦。士庶腾欢。
喜闻希有。四众来归。就如闹市一样。】
「或庵既领住持。士庶翕然来归。衲子传至虎丘。瞎堂
曰。遮个山蛮杜拗子。故拍盲禅。治你那一队野狐精。
或庵闻之。以偈答曰。山蛮杜拗得能憎。领众匡徒似
不曾。越格倒拈苕帚柄。拍盲禅治野狐僧。瞎堂笑而
巳(记闻○拗于教切)。」
【翕聚也。杜拗。不依轨辙。曰杜不顺人情。曰拗。拍拊
也。言自不能行拊人肩而行也。队群也。匡正也。记
或庵既领老寿住持。士庶竞进。翕然而来。归依者
众。有人传说。到虎丘。瞎堂闻得。乃喜而戏言曰。这
个山蛮杜拗子。不通人情。不晓礼法。恁他放拍盲
禅。只好治你们一夥野狐精耳。济得甚事这样说
话。教做格外之谈。全不在言句上。虽曰戏谑。其实
乃称赞羡美他的好处。或庵闻之。以偈答于虎丘
曰。山蛮杜拗得能憎。有人嫌在。领众匡徒。似不曾
圭角。巳露越格。倒拈苕帚柄放下。著拍盲禅。治野
狐僧。师子吼时。芳草绿。瞎堂笑而巳。象王行处。落
花红。季而拖藁至此。问傍僧云。且道判著判不著。
傍僧乃笑。师云。真师子儿。善能哮吼。】
「或庵谓侍郎曾公逮曰。学道之要。如衡石之定物。持
其平而巳。偏重可乎。推前近后。其偏一也。明此可学
道矣(见曾公书)。」
一定有个来由也。因此之故。缁流庆悦。士庶腾欢。
喜闻希有。四众来归。就如闹市一样。】
「或庵既领住持。士庶翕然来归。衲子传至虎丘。瞎堂
曰。遮个山蛮杜拗子。故拍盲禅。治你那一队野狐精。
或庵闻之。以偈答曰。山蛮杜拗得能憎。领众匡徒似
不曾。越格倒拈苕帚柄。拍盲禅治野狐僧。瞎堂笑而
巳(记闻○拗于教切)。」
【翕聚也。杜拗。不依轨辙。曰杜不顺人情。曰拗。拍拊
也。言自不能行拊人肩而行也。队群也。匡正也。记
或庵既领老寿住持。士庶竞进。翕然而来。归依者
众。有人传说。到虎丘。瞎堂闻得。乃喜而戏言曰。这
个山蛮杜拗子。不通人情。不晓礼法。恁他放拍盲
禅。只好治你们一夥野狐精耳。济得甚事这样说
话。教做格外之谈。全不在言句上。虽曰戏谑。其实
乃称赞羡美他的好处。或庵闻之。以偈答于虎丘
曰。山蛮杜拗得能憎。有人嫌在。领众匡徒。似不曾
圭角。巳露越格。倒拈苕帚柄放下。著拍盲禅。治野
狐僧。师子吼时。芳草绿。瞎堂笑而巳。象王行处。落
花红。季而拖藁至此。问傍僧云。且道判著判不著。
傍僧乃笑。师云。真师子儿。善能哮吼。】
「或庵谓侍郎曾公逮曰。学道之要。如衡石之定物。持
其平而巳。偏重可乎。推前近后。其偏一也。明此可学
道矣(见曾公书)。」
卷四 第 610b 页 X64-0610.png
【或庵谓侍郎曾公。逮学道要持平说。造诣此道之
极要。譬如天平衡石之较一切物轻重一般。惟是
持其平准而巳。偏于重的一边。可乎。不惟轻。不得
较。就是重。亦不得而较之也。偏于轻也是一样。前
也不可。后也不可。其偏也是一样。明此持平之理
者。可以为真正学道之人矣。】
「或庵曰。道德乃丛林之本。衲子乃道德之本。住持人
弃厌衲子。是忘道德也。道德既忘。将何以修教化。整
丛林。诱来学。古人体本以正末。忧道德之不行。不忧
丛林之失所。故曰。丛林保于衲子。衲子保于道德。住
持无道德。则丛林废矣。」
【或庵与简堂书。见王法人当知丛林根本说。空无
作无相之道。布施爱语利同之德。乃丛林之根本。
英人哲士。又乃道德之根本。主法人若厌弃。英哲
之士。则是忘失三脱四摄之德道也。三脱四摄之
道德既是忘失。将甚么去。兴扬法道。利度众生。整
顿丛林。诱引后辈。古人惟是体认根本。以正枝末。
只忧虑的。是三脱道四摄德之不行。不忧虑丛林
之得所不得所。故所以说丛林保护衲子。衲子保
护道德。两相保也。主法人讵可无三脱四摄之道
德耶。无则丛林必废无疑矣。】
「或庵曰。夫为善知识。要在知贤。不在自贤。故伤贤者
愚。蔽贤者暗。嫉贤者短。得一身之荣。不如得一世之
名。得一世之名。不如得一贤衲子。使后学有师。丛林
卷四 第 610c 页 X64-0610.png
有主也(与圆极书)。」
【或庵晓为知识者。贵得贤人说。夫传道之人。先要
认得有德好人。为第一义。不在只图自家个好也。
故所以说。伤贤的人。教做愚蠢之人。蔽贤人的人。
教做暗昧之人。嫉贤人之人。教做短浅之人。倘得
一身之荣显。不及得一生之美名。更美也。得一生
之美名。又不如得一明心见性有道有德的贤衲
子。更为嘉美也何也。使后来学者。有真师承。丛林
有真主法也。故善知识贵得贤矣。】
「或庵迁焦山之三载。寔淳熙六年八月四日也。先示
微恙。即手书并砚一只。别郡守侍郎曾公。逮至中夜
化去。公以偈悼之曰。翩翩只履逐西风。一物浑无布
袋中。留下陶泓将底用。老夫无笔判虚空(行状○泓胡盲切)。」
【悼哀伤也。陶泓砚名也。底何也。记或庵再迁焦山。
几三载。正是宋淳熙六年八月朔四日也。将入灭。
预示微疾。即亲手作书并砚。使人通书。辞润州曾
公。逮侍郎至。子夜告众。跏趺而逝。及次早曾公至
见。已化去。乃作偈伤悼之曰。翩翩只履逐西风。比
况如同达磨。只履翩翩西逝一般也。一物浑无布
袋中。直言焦山脱谢乾尽。皮袋子中。了无一物也。
留下陶泓将底用。言焦山临行。遗留此砚与我。将
作何用也。老夫无笔判虚空。此曾公自谓。我老夫
无笔。空拳赤手。焦山末后。光明盖天盖地。如同虚
空一般。不可思议。诚难判断也。季而谓或庵。始从
【或庵晓为知识者。贵得贤人说。夫传道之人。先要
认得有德好人。为第一义。不在只图自家个好也。
故所以说。伤贤的人。教做愚蠢之人。蔽贤人的人。
教做暗昧之人。嫉贤人之人。教做短浅之人。倘得
一身之荣显。不及得一生之美名。更美也。得一生
之美名。又不如得一明心见性有道有德的贤衲
子。更为嘉美也何也。使后来学者。有真师承。丛林
有真主法也。故善知识贵得贤矣。】
「或庵迁焦山之三载。寔淳熙六年八月四日也。先示
微恙。即手书并砚一只。别郡守侍郎曾公。逮至中夜
化去。公以偈悼之曰。翩翩只履逐西风。一物浑无布
袋中。留下陶泓将底用。老夫无笔判虚空(行状○泓胡盲切)。」
【悼哀伤也。陶泓砚名也。底何也。记或庵再迁焦山。
几三载。正是宋淳熙六年八月朔四日也。将入灭。
预示微疾。即亲手作书并砚。使人通书。辞润州曾
公。逮侍郎至。子夜告众。跏趺而逝。及次早曾公至
见。已化去。乃作偈伤悼之曰。翩翩只履逐西风。比
况如同达磨。只履翩翩西逝一般也。一物浑无布
袋中。直言焦山脱谢乾尽。皮袋子中。了无一物也。
留下陶泓将底用。言焦山临行。遗留此砚与我。将
作何用也。老夫无笔判虚空。此曾公自谓。我老夫
无笔。空拳赤手。焦山末后。光明盖天盖地。如同虚
空一般。不可思议。诚难判断也。季而谓或庵。始从
卷四 第 611a 页 X64-0611.png
此庵。喝下悟入。隐迹天台。钱象先勉应天封。宵夜
遁去。瞎堂得之江心。应缘符于老寿。领众拈苕帚
只砚。别曾公。诚哉越格衲僧。可谓头正尾正也。】
「瞎堂远和尚谓或庵曰。人之才器。自有大小。诚不可
教。故楮小者不可怀大。绠短者不可汲深。鸱鸺夜撮
蚤察秋毫。昼出瞋目之不见丘山。盖分定也。昔静南
堂传东山之道。颖悟幽奥。深切著明。逮应世住持。所
至不振。圆悟先师归蜀。同范和尚。访之大随。见静率
略。凡百弛废。先师终不问。回至中略。范曰。静与公为
同参道友。无一言启迪之何也。先师曰。应世临众。要
在法令为先。法令之行。在其智能。能与不能。以其素
分。岂可教也。范颔之(虎丘记闻○鸱音笞。鸺音休。撮窜入声)。」
【楮谷木也。皮可纸绠井绳也。楮小绠短。言才小器
浅的意思。鸱鸺怪鸟也昼无所见。夜出嘬蚊。言见
小的意思。静南堂名元静。东山演祖嗣也。颖锥铓
也。颖悟。言脱颖而出的意思。记瞎堂远和尚谓。或
庵应世才器。要远大。更又要以法令为先说。人之
才力器量。本自也有大的。也有小的。诚不可教诫
者。故楮纸之小者。岂可怀裹大物。绳索之短者。怎
能汲得深泉。鸱鸺怪鸟。夜能嘬取蚊蚤。明察秋毫
之末。至于日出白昼。大瞋两目。而不见眼前丘山。
此非不可教之素分而何。拘理如是也。昔南堂元
静。见东山演祖。会尽古今公案。脱悟超迈。洞达幽
奥。精深切当。彰著明了。祖印之曰。诸方关楗无逃。
遁去。瞎堂得之江心。应缘符于老寿。领众拈苕帚
只砚。别曾公。诚哉越格衲僧。可谓头正尾正也。】
「瞎堂远和尚谓或庵曰。人之才器。自有大小。诚不可
教。故楮小者不可怀大。绠短者不可汲深。鸱鸺夜撮
蚤察秋毫。昼出瞋目之不见丘山。盖分定也。昔静南
堂传东山之道。颖悟幽奥。深切著明。逮应世住持。所
至不振。圆悟先师归蜀。同范和尚。访之大随。见静率
略。凡百弛废。先师终不问。回至中略。范曰。静与公为
同参道友。无一言启迪之何也。先师曰。应世临众。要
在法令为先。法令之行。在其智能。能与不能。以其素
分。岂可教也。范颔之(虎丘记闻○鸱音笞。鸺音休。撮窜入声)。」
【楮谷木也。皮可纸绠井绳也。楮小绠短。言才小器
浅的意思。鸱鸺怪鸟也昼无所见。夜出嘬蚊。言见
小的意思。静南堂名元静。东山演祖嗣也。颖锥铓
也。颖悟。言脱颖而出的意思。记瞎堂远和尚谓。或
庵应世才器。要远大。更又要以法令为先说。人之
才力器量。本自也有大的。也有小的。诚不可教诫
者。故楮纸之小者。岂可怀裹大物。绳索之短者。怎
能汲得深泉。鸱鸺怪鸟。夜能嘬取蚊蚤。明察秋毫
之末。至于日出白昼。大瞋两目。而不见眼前丘山。
此非不可教之素分而何。拘理如是也。昔南堂元
静。见东山演祖。会尽古今公案。脱悟超迈。洞达幽
奥。精深切当。彰著明了。祖印之曰。诸方关楗无逃。
卷四 第 611b 页 X64-0611.png
子掌握矣。及其出现世间。所到不能振起。圆悟先
师。自南还归成都。同范和尚。相访于大随山中。见
静草率忽略。凡丛林规矩。尽该弛废。先师知其才
器如此。究竟不吐一言。回至中途。范问先师云。静
与公。为同门契分。共师五祖之道。故相友于者。怎
不吐露一言。启发谨迪之。何也。先师答范和尚曰。
夫出世利生。以临广众。贵在以法度禁令为先务。
法令所施。又要以智慧为前矛。才能为殿后。智先
能后。所以成始而成终也。今静能终不能终。是其
他之素性分定使然。他非不知。乃不能行也。我安
得而教之哉。范会其不启迪之故。乃默而识之○
嘬钗去声。】
「瞎堂曰。学道之士。要先正其心。然后可以正已正物。
其心既正。则万物定矣。未闻心治而身乱者。佛祖之
教。由内及外。自近至远。声色惑于外。四肢之疾也。妄
情发于内。心腹之疾也。未见心正而不能治物。身正
而不能化人。盖一心为根本。万物为枝叶。根本壮实。
枝叶荣茂。根本枯悴。枝叶夭折。善学道者。先治内以
敌外。不贪外以害内。故导物要在清心。正人固先正
已。心正已立。而万物不从化者。未之有也。」
【瞠堂与颜侍郎书。学道贵正心正身说。专务此理
的人。先要洗涤自已之心。令无一毫染污。然后可
以正已。而正乎人。自已心正不妄。与自已身正不
偏。则事事法法。咸安定而不乱矣。未闻心理。而身
师。自南还归成都。同范和尚。相访于大随山中。见
静草率忽略。凡丛林规矩。尽该弛废。先师知其才
器如此。究竟不吐一言。回至中途。范问先师云。静
与公。为同门契分。共师五祖之道。故相友于者。怎
不吐露一言。启发谨迪之。何也。先师答范和尚曰。
夫出世利生。以临广众。贵在以法度禁令为先务。
法令所施。又要以智慧为前矛。才能为殿后。智先
能后。所以成始而成终也。今静能终不能终。是其
他之素性分定使然。他非不知。乃不能行也。我安
得而教之哉。范会其不启迪之故。乃默而识之○
嘬钗去声。】
「瞎堂曰。学道之士。要先正其心。然后可以正已正物。
其心既正。则万物定矣。未闻心治而身乱者。佛祖之
教。由内及外。自近至远。声色惑于外。四肢之疾也。妄
情发于内。心腹之疾也。未见心正而不能治物。身正
而不能化人。盖一心为根本。万物为枝叶。根本壮实。
枝叶荣茂。根本枯悴。枝叶夭折。善学道者。先治内以
敌外。不贪外以害内。故导物要在清心。正人固先正
已。心正已立。而万物不从化者。未之有也。」
【瞠堂与颜侍郎书。学道贵正心正身说。专务此理
的人。先要洗涤自已之心。令无一毫染污。然后可
以正已。而正乎人。自已心正不妄。与自已身正不
偏。则事事法法。咸安定而不乱矣。未闻心理。而身
卷四 第 611c 页 X64-0611.png
不治者。诸佛诸祖之教法。先由内一心。而后外及
一身。自目前咫尺。而以达于千里。六尘声色利养。
惑乱于外。此乃四肢之外疾也。三毒妄想情虑。陡
发于内。此乃心腹之内疾也。未见有心不邪曲。而
百物不治。身体端庄。而人不来归化者。盖一心为
人主宰。犹木之有根荄本干。众物为枝枝叶叶一
样。根荄本干既然壮实。则枝枝叶叶自然荣茂盛
美。若是根荄枯乾。本干憔悴。枝枝叶叶一定凋伤
败落。善能专务此理的人。全是先修治一心妄想。
以抵敌六尘声色。不贪爱六尘。以戕害一心。所以
利物指迷。贵在清净一心。规正于人本。先规正自
已。心既端正。而万人一心巳既成立。而百物条理。
有不从其教化者耶。断断乎未之有也。】
「简堂机和尚。住番阳筦山。仅二十载。羹藜饭黍。若绝
意于荣达。尝下山闻路旁哀泣声。简堂恻然。逮询之。
一家寒疾。仅亡两口。贫无敛具。特就市贷棺葬之。乡
人感叹不巳。侍郎李公谓士大夫曰。吾乡机老有道
衲子也。加以慈惠及物。筦山安能久处乎。会枢密汪
宣抚诸路。达于九江郡守林公。虚圆通法席迎之。简
堂闻命乃曰。吾道之行矣。即欣然曳杖而来。登座说
法曰。圆通不开生药铺。单单只卖死猫头。不知那个
无思算。吃著通身冷汗流。缁素惊异。法席因兹大振。」
【简堂名行机。护国景元之嗣也。番阳饶州鄱阳县
也。筦山地名。藜落藜也。小可食。大可杖。敛具指棺
一身。自目前咫尺。而以达于千里。六尘声色利养。
惑乱于外。此乃四肢之外疾也。三毒妄想情虑。陡
发于内。此乃心腹之内疾也。未见有心不邪曲。而
百物不治。身体端庄。而人不来归化者。盖一心为
人主宰。犹木之有根荄本干。众物为枝枝叶叶一
样。根荄本干既然壮实。则枝枝叶叶自然荣茂盛
美。若是根荄枯乾。本干憔悴。枝枝叶叶一定凋伤
败落。善能专务此理的人。全是先修治一心妄想。
以抵敌六尘声色。不贪爱六尘。以戕害一心。所以
利物指迷。贵在清净一心。规正于人本。先规正自
已。心既端正。而万人一心巳既成立。而百物条理。
有不从其教化者耶。断断乎未之有也。】
「简堂机和尚。住番阳筦山。仅二十载。羹藜饭黍。若绝
意于荣达。尝下山闻路旁哀泣声。简堂恻然。逮询之。
一家寒疾。仅亡两口。贫无敛具。特就市贷棺葬之。乡
人感叹不巳。侍郎李公谓士大夫曰。吾乡机老有道
衲子也。加以慈惠及物。筦山安能久处乎。会枢密汪
宣抚诸路。达于九江郡守林公。虚圆通法席迎之。简
堂闻命乃曰。吾道之行矣。即欣然曳杖而来。登座说
法曰。圆通不开生药铺。单单只卖死猫头。不知那个
无思算。吃著通身冷汗流。缁素惊异。法席因兹大振。」
【简堂名行机。护国景元之嗣也。番阳饶州鄱阳县
也。筦山地名。藜落藜也。小可食。大可杖。敛具指棺
卷四 第 612a 页 X64-0612.png
椁说。贷赊借也。枢密都察院也。宣抚巡按也。死猫
头公案也。僧问曹山。世间何物最贵。山云。死猫头
最贵。记简堂和尚。在鄱阳筦山之时。且廿年之久。
羹用藜藿。饭用黍粟。似若绝念于世间。不求通达
于当路。曾下山。闻得路旁人家。有哀泣之声。简堂
慈心三昧。忽然现前。乃躬蹑怜。而问之。答言。时因
寒病。且死两人。家中窘极。无收敛之棺。具堂乃就
市。贷借棺具。埋葬之。彼一乡之人。无不感服。称赞
不止。侍郎李春年遍告诸未仕之士。及巳仕大夫。
而言之曰。吾乡机和尚。诚然有道的衲子也。加以
有恻隐之慈。周急之惠。以及于人。筦山狭小。讵可
长久稽迟。以处此乎。暨宋南渡。后值明远汪察院
宣通诸郡道路。达之于九江府。郡守林公叔达。遂
虚圆通禅院。以迎请之出世。简堂闻请乃曰。吾道
之行矣。自知时至。即欣然不辞而来。当入院日。缁
素士夫。请登座说法。曰圆通不开生药铺。不以小
乘法。济度于众生也。单单只卖死猫头。惟此一事
实。馀二则非真也。不知那个无思算。惟身语意业。
无过失者。始能悬崖撒手。自肯承当也。吃著通身
冷汗流。绝后再苏。欺君不得也。缁而衲僧。素而士
庶。闻者莫不惊奇。叹异法化。因兹而大振起之焉。
韬光蓄德。时至理彰。是这等样。后学之则也。】
「简堂曰。古者修身治心。则与人共其道。兴事立业。则
与人共其功。道成功著。则与人共其名。所以道无不
头公案也。僧问曹山。世间何物最贵。山云。死猫头
最贵。记简堂和尚。在鄱阳筦山之时。且廿年之久。
羹用藜藿。饭用黍粟。似若绝念于世间。不求通达
于当路。曾下山。闻得路旁人家。有哀泣之声。简堂
慈心三昧。忽然现前。乃躬蹑怜。而问之。答言。时因
寒病。且死两人。家中窘极。无收敛之棺。具堂乃就
市。贷借棺具。埋葬之。彼一乡之人。无不感服。称赞
不止。侍郎李春年遍告诸未仕之士。及巳仕大夫。
而言之曰。吾乡机和尚。诚然有道的衲子也。加以
有恻隐之慈。周急之惠。以及于人。筦山狭小。讵可
长久稽迟。以处此乎。暨宋南渡。后值明远汪察院
宣通诸郡道路。达之于九江府。郡守林公叔达。遂
虚圆通禅院。以迎请之出世。简堂闻请乃曰。吾道
之行矣。自知时至。即欣然不辞而来。当入院日。缁
素士夫。请登座说法。曰圆通不开生药铺。不以小
乘法。济度于众生也。单单只卖死猫头。惟此一事
实。馀二则非真也。不知那个无思算。惟身语意业。
无过失者。始能悬崖撒手。自肯承当也。吃著通身
冷汗流。绝后再苏。欺君不得也。缁而衲僧。素而士
庶。闻者莫不惊奇。叹异法化。因兹而大振起之焉。
韬光蓄德。时至理彰。是这等样。后学之则也。】
「简堂曰。古者修身治心。则与人共其道。兴事立业。则
与人共其功。道成功著。则与人共其名。所以道无不
卷四 第 612b 页 X64-0612.png
明。功无不成。名无不荣。今人则不然。专已之道。惟恐
人之胜于已。又不能从善务义。以自广也。专已之功。
不欲他人有之。又不能任贤与能。以自大也。专已之
名。不与他人共之。又不能谦光导物。以自达也。是故
道不免于蔽。功不免于损。名不免于辱。此古今学者
之大分也。」
【简堂晓学者。当识大体公分说。古之学者。裁制其
身。调伏其心。巳既晓了。则与人说。公共其道。而不
自私焉。事既兴隆。业巳树立。非我独办。则必众力。
公共其功。而不自居焉。道既成就。功亦彰著。既有
此誉。则必让人。公共其名。而不自处焉。是故道不
独明。而无一人不明。功不独成。而无一人不成。名
不独荣。而无一人不荣。今之学者。则不然。纵使学
道专务自利。不肯利人。惟怕人知胜过于已。又不
肯虚心受善。扣长励短。务合时宜。以自广阔也。设
使立功。专务掩人。以为已有。不喜他人半点有之
又不能卑心下贤。任能赞佑。温厚和平。以自宽大
也。设使名遂。专务自显。不与人共。见人有誉。反不
欢喜。又不能谦恭蓄德。和光同尘。导引愚迷。以自
通达也。所以道本求明。而反自蔽功。本求成而反
自损名。本求荣而反自辱此。两者乃古乃今学者。
不易之大体公分也。】
「简堂曰。学道犹如种树。方荣而伐之。可以给樵薪。将
盛而伐之。可以作榱桷。稍壮而伐之。可以充楹枋。老
人之胜于已。又不能从善务义。以自广也。专已之功。
不欲他人有之。又不能任贤与能。以自大也。专已之
名。不与他人共之。又不能谦光导物。以自达也。是故
道不免于蔽。功不免于损。名不免于辱。此古今学者
之大分也。」
【简堂晓学者。当识大体公分说。古之学者。裁制其
身。调伏其心。巳既晓了。则与人说。公共其道。而不
自私焉。事既兴隆。业巳树立。非我独办。则必众力。
公共其功。而不自居焉。道既成就。功亦彰著。既有
此誉。则必让人。公共其名。而不自处焉。是故道不
独明。而无一人不明。功不独成。而无一人不成。名
不独荣。而无一人不荣。今之学者。则不然。纵使学
道专务自利。不肯利人。惟怕人知胜过于已。又不
肯虚心受善。扣长励短。务合时宜。以自广阔也。设
使立功。专务掩人。以为已有。不喜他人半点有之
又不能卑心下贤。任能赞佑。温厚和平。以自宽大
也。设使名遂。专务自显。不与人共。见人有誉。反不
欢喜。又不能谦恭蓄德。和光同尘。导引愚迷。以自
通达也。所以道本求明。而反自蔽功。本求成而反
自损名。本求荣而反自辱此。两者乃古乃今学者。
不易之大体公分也。】
「简堂曰。学道犹如种树。方荣而伐之。可以给樵薪。将
盛而伐之。可以作榱桷。稍壮而伐之。可以充楹枋。老
卷四 第 612c 页 X64-0612.png
大而伐之。可以为梁栋。得非取功远而其利大乎。所
以古之人。惟其道固大而不狭。其志远奥而不近。其
言崇高而不卑。虽适时龃龉。穷于饥寒。殆亡丘壑。以
其遗风馀烈。亘百千年。后人犹以为法而传之。乡使
狭道苟容。迩志求合。卑言事势。其利止荣于一身。安
有馀泽。溥及于后世哉(榱音催。桷音觉。龃。音阻。龉音语)。」
【榱桷。周曰榱。齐曰桷。即椽也。楹柱也。枋枅枋也。梁
栋。屋脊柱曰栋。负栋者梁。龃龉齿一前一却。龃龉
不相值也。比坎坷之意。溥广也。简堂与李侍郎书。
言学道贵深蓄厚养说。学道工夫。譬如莳种树木。
才正荣长。而砍伐之。但可以供给樵薪。备炊㸑之
用。将茂盛而斫伐之。亦可以作造榱桷。备盖苫之
用。稍壮固而斫伐之。又可以充具楹枋。备装修之
用。至于老大而斫伐之。更可以堪为梁栋。备殿阁
之用学。道工夫正类乎。此岂不是取功力久远。而
其利益。倍大乎是这个缘。故古之人。其于当然之
理也。又坚固又广大。而不窄狭其心之所之也。又
永远又深奥。而不浅近其出示言词也。又崇重。又
孤高。而不卑小。虽所遭时势坎。坷窘于冻馁危殆。
死于山林丘壑。以其遗留道风。馀饶芳烈。亘古亘
今。递百千年。后来之人。犹以为矜式。而流传之乡。
使古人窄狭其道。苟且取容。浅近其志。阿谀求合。
卑小其言。趋权事势。其利益只荣耀于一身。或恐
不足安有广大恩泽。普遍及干千万世之后哉。所
以古之人。惟其道固大而不狭。其志远奥而不近。其
言崇高而不卑。虽适时龃龉。穷于饥寒。殆亡丘壑。以
其遗风馀烈。亘百千年。后人犹以为法而传之。乡使
狭道苟容。迩志求合。卑言事势。其利止荣于一身。安
有馀泽。溥及于后世哉(榱音催。桷音觉。龃。音阻。龉音语)。」
【榱桷。周曰榱。齐曰桷。即椽也。楹柱也。枋枅枋也。梁
栋。屋脊柱曰栋。负栋者梁。龃龉齿一前一却。龃龉
不相值也。比坎坷之意。溥广也。简堂与李侍郎书。
言学道贵深蓄厚养说。学道工夫。譬如莳种树木。
才正荣长。而砍伐之。但可以供给樵薪。备炊㸑之
用。将茂盛而斫伐之。亦可以作造榱桷。备盖苫之
用。稍壮固而斫伐之。又可以充具楹枋。备装修之
用。至于老大而斫伐之。更可以堪为梁栋。备殿阁
之用学。道工夫正类乎。此岂不是取功力久远。而
其利益。倍大乎是这个缘。故古之人。其于当然之
理也。又坚固又广大。而不窄狭其心之所之也。又
永远又深奥。而不浅近其出示言词也。又崇重。又
孤高。而不卑小。虽所遭时势坎。坷窘于冻馁危殆。
死于山林丘壑。以其遗留道风。馀饶芳烈。亘古亘
今。递百千年。后来之人。犹以为矜式。而流传之乡。
使古人窄狭其道。苟且取容。浅近其志。阿谀求合。
卑小其言。趋权事势。其利益只荣耀于一身。或恐
不足安有广大恩泽。普遍及干千万世之后哉。所
卷四 第 613a 页 X64-0613.png
以道贵蓄养也。】
「简堂淳熙五年四月。自天台景星岩。再赴隐静。给事
吴公佚老于休休堂。和渊明诗十三篇送行。其一曰。
我自归林下。巳与世相疏。赖有善知识。时能过我庐。
伴我说道话。爱我读佛书。既为岩上去。我亦为膏车。
便欲展我钵。随师同饭蔬。脱此尘俗累。长与岩石居。
此岩固高矣。卓出山海图。若比吾师高。此岩还不如。」
【记简堂和尚。宋淳熙五年四月。自天台山景星岩。
再赴隐静寺之请。时芾公吴给事致仕。逸老于休
休堂。赓和五柳先生陶渊明诗。一十三首。以与简
堂和尚送行。其一曰。我从致仕来。休归山林下。巳
与世间事。利禄相疏远。今幸简师时时而来。过我
草庐。不我遐弃。或时同我说道中之话。更又喜我
读释家之书。有时师归岩上。我亦备办膏车油盐
茶米。我展我钵。虽与师不同。所食蔬餐。与师不异。
到此明知。尘劳俗事。尽谢而无系累。但愿恒久居
此岩石间耳。此岩原本高妙。迥然拔出地舆河图
之上。若将比我简师道德的高妙处。此岩还不及
他也○芾音费。】
「我生山窟里。四面是孱颜。有岩号景星。欲到知几年。
今始信奇绝。一览小众山。更得师为主。二妙未易言。」
【孱颜山高貌。二言。我生长老山阿窟之中。东南西
北俱是孱颜。高山中有一岩。名曰景星。欲到之心。
巳多年矣。今日到来。方见此岩奇绝之极。垂眸远
「简堂淳熙五年四月。自天台景星岩。再赴隐静。给事
吴公佚老于休休堂。和渊明诗十三篇送行。其一曰。
我自归林下。巳与世相疏。赖有善知识。时能过我庐。
伴我说道话。爱我读佛书。既为岩上去。我亦为膏车。
便欲展我钵。随师同饭蔬。脱此尘俗累。长与岩石居。
此岩固高矣。卓出山海图。若比吾师高。此岩还不如。」
【记简堂和尚。宋淳熙五年四月。自天台山景星岩。
再赴隐静寺之请。时芾公吴给事致仕。逸老于休
休堂。赓和五柳先生陶渊明诗。一十三首。以与简
堂和尚送行。其一曰。我从致仕来。休归山林下。巳
与世间事。利禄相疏远。今幸简师时时而来。过我
草庐。不我遐弃。或时同我说道中之话。更又喜我
读释家之书。有时师归岩上。我亦备办膏车油盐
茶米。我展我钵。虽与师不同。所食蔬餐。与师不异。
到此明知。尘劳俗事。尽谢而无系累。但愿恒久居
此岩石间耳。此岩原本高妙。迥然拔出地舆河图
之上。若将比我简师道德的高妙处。此岩还不及
他也○芾音费。】
「我生山窟里。四面是孱颜。有岩号景星。欲到知几年。
今始信奇绝。一览小众山。更得师为主。二妙未易言。」
【孱颜山高貌。二言。我生长老山阿窟之中。东南西
北俱是孱颜。高山中有一岩。名曰景星。欲到之心。
巳多年矣。今日到来。方见此岩奇绝之极。垂眸远
卷四 第 613b 页 X64-0613.png
眺。群山俱下也。更得简师。为此山之主人。山妙人
妙。岂易以言尽之哉○孱音潺。】
「我家湖山上。触目是林丘。若比兹山秀。培塿固难俦。
云山千里见。泉石四时流。我今才一到。巳胜五湖游。」
【丘阜也。培塿小阜也。俦侣也。三言。我家宅搆居湖
山之上。眼到之处。尽是林木丘山。设比此山秀丽。
我那培塿小阜。本难侣并耳。此山白云千里外见。
何其高也。此岩清泉四时不断。何其远焉。昔日五
湖游览。将谓无及。孰知今一乍到。早巳超胜多矣。】
「我年七十五。木末挂残阳。纵使身未逝。亦能岂久长。
尚冀林间住。与师共末光。孤云俄暂出。远近骇苍黄。」
【苍黄匆遽貌。四言。我之年巳七十五矣。如近木梢
之馀光。将入于地。设使身形未死。亦断不能久远
留存。尤冀望林间住者何。欲与师共乐晚年耳。师
之此行。如孤云野鹤。聊暂出入。遐迩士庶。惊其未
见。必定苍黄窘急也。】
「爱山端有素。拘俗亦可怜。昨守当涂郡。不识隐静山。
羡师来又去。愧我复何言。尚期无久住。归送我残年。」
【拘执也。五言。喜爱山岩。本乎情素。执拘俗染。诚可
矜怜。昔日营营宦海。安知今日隐静山中之高妙
哉。犹所羡美者。师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愧我无
言可赆。只望无久住于彼。速速来归。送我死耳。】
「师心如死灰。形亦如稿木。胡为衲子归。似响答空谷。
顾我尘垢身。正待醍醐浴。更愿张佛灯。为我代明烛。」
妙。岂易以言尽之哉○孱音潺。】
「我家湖山上。触目是林丘。若比兹山秀。培塿固难俦。
云山千里见。泉石四时流。我今才一到。巳胜五湖游。」
【丘阜也。培塿小阜也。俦侣也。三言。我家宅搆居湖
山之上。眼到之处。尽是林木丘山。设比此山秀丽。
我那培塿小阜。本难侣并耳。此山白云千里外见。
何其高也。此岩清泉四时不断。何其远焉。昔日五
湖游览。将谓无及。孰知今一乍到。早巳超胜多矣。】
「我年七十五。木末挂残阳。纵使身未逝。亦能岂久长。
尚冀林间住。与师共末光。孤云俄暂出。远近骇苍黄。」
【苍黄匆遽貌。四言。我之年巳七十五矣。如近木梢
之馀光。将入于地。设使身形未死。亦断不能久远
留存。尤冀望林间住者何。欲与师共乐晚年耳。师
之此行。如孤云野鹤。聊暂出入。遐迩士庶。惊其未
见。必定苍黄窘急也。】
「爱山端有素。拘俗亦可怜。昨守当涂郡。不识隐静山。
羡师来又去。愧我复何言。尚期无久住。归送我残年。」
【拘执也。五言。喜爱山岩。本乎情素。执拘俗染。诚可
矜怜。昔日营营宦海。安知今日隐静山中之高妙
哉。犹所羡美者。师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愧我无
言可赆。只望无久住于彼。速速来归。送我死耳。】
「师心如死灰。形亦如稿木。胡为衲子归。似响答空谷。
顾我尘垢身。正待醍醐浴。更愿张佛灯。为我代明烛。」
卷四 第 613c 页 X64-0613.png
【六言。以我推师之心。心无其心。如死灰一样。更观
其形。形无其形。如枯木一般。以何缘故。为衲子之
所趣归。因他胸中。空豁豁地。犹响应空谷耳。顾我
尘劳垢秽之身。正待师之醍醐。以为我沐浴。见不
出色之眼。更愿张佛之慧灯。以为我作智烛也。】
「扶疏岩上树。入夏总成阴。几年荆棘地。一旦成丛林。
我方与衲子。共听海潮音。人生多聚散。离别忽惊心。」
【扶疏枝叶茂盛也。七言。岩林密茂。到夏月来。总成
一片清凉。棘剌荆榛。入能仁手。尽化为选佛场地。
当斯时也。我方出岫。与诸禅人。共听海上潮汐之
音。不忆忽来隐静之请。我自嗟人生聚散。虽是常
理。而喜相逢。怕离别之情。不由人。不忽地惊心也。】
「我与师来往。岁月虽未长。相看成二老。风流亦异常。
师晏坐岩上。我方为聚粮。倘师能早归。此乐犹未央。」
【央尽也。八言。我与师乍相往来。时节虽未久长。两
眼相觑。固实两个老人。而彼此风流。诚亦不同乎
常辈。师晏坐岩上。善说般若也。我方为聚粮。食轮
先转焉。倘师此去。诚能早归。此等乐景。犹未尽也。】
「纷纷学禅者。腰包竞奔走。才能说葛藤。痴意便自负。
求其道德尊。如师盖希有。愿传上乘人。永光临济后。」
【九言。四方纷纷纭纭学禅之辈。腰包顶笠。往来奔
走。口头上学得些少葛藤意地下。便人我自负求
道全德备。如简师一般者。盖希有矣。惟愿师之道。
传于大乘根器之人。俾使永远不绝。以光显临济
卷四 第 614a 页 X64-0614.png
之道于后世焉○负上声。】
「吾邑多缁徒。浩浩若云海。大机久巳亡。赖有小机在。
仍更与一岑。绝全两无悔。堂堂二老禅。海内共期待。」
【大机号重机。名明真。玄沙师备之嗣也。小机即简
堂行机。一岑即圆极岑也。堂堂盛也。十言。乡邑中
染衣之辈甚多。漫漫浩浩。如云如海。天宁大机。虽
久巳亡。赖有小机。而今现在。况复又有岑公。乃是
纯一全德之人。并无过悔者。二老道风。堂堂大盛。
四海之内。共相期望焉。非泛泛者比矣。】
「古无住持事。但只传法旨。有能悟色空。便可超生死。
庸僧昧本来。岂识西归履。买帖坐禅床。佛法将何恃。」
【庸僧。即寻常粥饭之流也。西归履。达磨御葬熊耳。
魏武帝使宋云西域。回。遇师葱岭。手携只履。云问
何往。师云。西天去。云归告帝。帝令起圹。唯空棺只
履在耳。十一言。上古原来。无住持之事。惟只传受
佛法宗旨。若果有能实悟色空之理者。便可以超
越生死也。庸僧暗昧自已本有之道。岂识初祖遗
留之履哉。时衰道丧。法出奸生。买帖坐禅。佛法至
此替之极矣。将何恃赖乎。】
「僧中有高僧。士亦有高士。我虽不为高。心粗能知止。
师是个中人。特患不为尔。何幸我与师。俱是邻家子。」
【粗略也。十二言。佛法僧中实在也。有高僧。吾儒士
中实在也。有高士。我虽不是高士。我心大略。也能
知止。何况师乎。师是道中有德完人。佛也不爱做
「吾邑多缁徒。浩浩若云海。大机久巳亡。赖有小机在。
仍更与一岑。绝全两无悔。堂堂二老禅。海内共期待。」
【大机号重机。名明真。玄沙师备之嗣也。小机即简
堂行机。一岑即圆极岑也。堂堂盛也。十言。乡邑中
染衣之辈甚多。漫漫浩浩。如云如海。天宁大机。虽
久巳亡。赖有小机。而今现在。况复又有岑公。乃是
纯一全德之人。并无过悔者。二老道风。堂堂大盛。
四海之内。共相期望焉。非泛泛者比矣。】
「古无住持事。但只传法旨。有能悟色空。便可超生死。
庸僧昧本来。岂识西归履。买帖坐禅床。佛法将何恃。」
【庸僧。即寻常粥饭之流也。西归履。达磨御葬熊耳。
魏武帝使宋云西域。回。遇师葱岭。手携只履。云问
何往。师云。西天去。云归告帝。帝令起圹。唯空棺只
履在耳。十一言。上古原来。无住持之事。惟只传受
佛法宗旨。若果有能实悟色空之理者。便可以超
越生死也。庸僧暗昧自已本有之道。岂识初祖遗
留之履哉。时衰道丧。法出奸生。买帖坐禅。佛法至
此替之极矣。将何恃赖乎。】
「僧中有高僧。士亦有高士。我虽不为高。心粗能知止。
师是个中人。特患不为尔。何幸我与师。俱是邻家子。」
【粗略也。十二言。佛法僧中实在也。有高僧。吾儒士
中实在也。有高士。我虽不是高士。我心大略。也能
知止。何况师乎。师是道中有德完人。佛也不爱做
卷四 第 614b 页 X64-0614.png
在。特患不屈尊就卑。舍珍著垢耳。我不审何修。而
有斯庆。我与师。生同邻。隐同山。道同乐也。】
「师本穷和尚。我亦穷秀才。忍穷心巳彻。老肯不归来。
今师虽暂别。泉石莫相猜。应缘聊复我。师岂有心哉。」
【猜疑也。忌也。复往来行故道也。后我字误。疑是尔
字。十三言。师能固守斯穷。是个穷和尚。我亦固守
斯穷。是个穷秀才。甘穷之心。彼此巳彻。师老我老。
宁不归欤。今师与我。虽暂分别。流泉止石。本无疑
猜。此个应缘。不过聊且往来焉尔。师岂是有心要。
如此也哉。理学名儒。道德高僧。于此可见。】
「给事吴公谓简堂曰。古人灰心泯智于千岩万壑之
间。涧饮木食。若绝意于功名。而一旦奉紫泥之诏。韬
光匿迹于负舂贱役之下。初无念于荣达。而卒当传
灯之列。故得之于无心。则其道大。其德宏。计之于有
求。则其名卑。其志狭。惟师度量凝远。继钟古人。乃能
栖迟于筦山。一十七年。遂成丛林良器。今之衲子。内
无所守。外逐纷华。小远谋。无大体。故不能扶助宗教。
所以不逮师。远矣(高侍者记闻)。」
【紫黑赤色。紫泥即印诏书。赤土也。卒终也。给事吴
公赞美简堂。能深蓄厚养。致使誉播天涯说。上古
隐士。死灰其心。泯灭其智。深入于千岩万壑之中。
渴饮岩泉。饥餐木果。何尝有意于功名利禄哉。而
一旦之间。不意而得奉天子紫泥之诏命。丛林哲
人。韬藏其光。隐匿其迹。陆沉于负舂贱役之下。曷
有斯庆。我与师。生同邻。隐同山。道同乐也。】
「师本穷和尚。我亦穷秀才。忍穷心巳彻。老肯不归来。
今师虽暂别。泉石莫相猜。应缘聊复我。师岂有心哉。」
【猜疑也。忌也。复往来行故道也。后我字误。疑是尔
字。十三言。师能固守斯穷。是个穷和尚。我亦固守
斯穷。是个穷秀才。甘穷之心。彼此巳彻。师老我老。
宁不归欤。今师与我。虽暂分别。流泉止石。本无疑
猜。此个应缘。不过聊且往来焉尔。师岂是有心要。
如此也哉。理学名儒。道德高僧。于此可见。】
「给事吴公谓简堂曰。古人灰心泯智于千岩万壑之
间。涧饮木食。若绝意于功名。而一旦奉紫泥之诏。韬
光匿迹于负舂贱役之下。初无念于荣达。而卒当传
灯之列。故得之于无心。则其道大。其德宏。计之于有
求。则其名卑。其志狭。惟师度量凝远。继钟古人。乃能
栖迟于筦山。一十七年。遂成丛林良器。今之衲子。内
无所守。外逐纷华。小远谋。无大体。故不能扶助宗教。
所以不逮师。远矣(高侍者记闻)。」
【紫黑赤色。紫泥即印诏书。赤土也。卒终也。给事吴
公赞美简堂。能深蓄厚养。致使誉播天涯说。上古
隐士。死灰其心。泯灭其智。深入于千岩万壑之中。
渴饮岩泉。饥餐木果。何尝有意于功名利禄哉。而
一旦之间。不意而得奉天子紫泥之诏命。丛林哲
人。韬藏其光。隐匿其迹。陆沉于负舂贱役之下。曷
卷四 第 614c 页 X64-0614.png
常有念于荣名达道。而卒尔言下投机。承当传灯
之列。咸皆得之无心。故其證道光大。德行宏远。设
使计之。于有愿求之心而得。则其名卑而不高。其
志狭而不广。惟师智度渊深。才量豁达。凝神镇静。
远识无方。庶克继续慧命。踵袭古人。乃得栖息迟
留于鄱阳筦山。一十七年之久。甘守节操。遂成法
门柱石。今之禅人。观其内无实德。而不操修。外无
涵养。而竞名利。宗社远谋而不图。教门大体而不
习。所以不能继持大法。不及简堂师。远矣。】
「简堂曰。夫人常情。罕能无惑。大抵蔽于所信。阻于所
疑。忽于所轻。溺于所爱。信既偏。则听言不考其实。遂
有过当之言。疑既甚。则虽实而不听其言。遂有失实
之听。轻其人。则遗其可重之事。爱其事。则存其可弃
之人。斯皆苟纵私怀。不稽道理。遂忘佛祖之道。失丛
林之心。故常情之所轻。乃圣贤之所重。古德云。谋远
者先验其近。务大者必谨于微。将在博釆而审用其
中。固不在慕高而好异也。」
【简堂与吴给事书。兼示人知所重。而莫为情所惑
说。夫人日用寻常触境动情。少有不被其所惑者。
大凡被惑有四。一或闻言入耳不审。障于所信。二
或见事欲为不为。滞于所疑。三或于人情存我慢。
略于所轻。四或于物极意营求。醉于所爱。设我耳
中。听信既不端正。则听言必意不稽考其理之实
与不实。遂有过不及之言。其惑一也。设我心中。猜
之列。咸皆得之无心。故其證道光大。德行宏远。设
使计之。于有愿求之心而得。则其名卑而不高。其
志狭而不广。惟师智度渊深。才量豁达。凝神镇静。
远识无方。庶克继续慧命。踵袭古人。乃得栖息迟
留于鄱阳筦山。一十七年之久。甘守节操。遂成法
门柱石。今之禅人。观其内无实德。而不操修。外无
涵养。而竞名利。宗社远谋而不图。教门大体而不
习。所以不能继持大法。不及简堂师。远矣。】
「简堂曰。夫人常情。罕能无惑。大抵蔽于所信。阻于所
疑。忽于所轻。溺于所爱。信既偏。则听言不考其实。遂
有过当之言。疑既甚。则虽实而不听其言。遂有失实
之听。轻其人。则遗其可重之事。爱其事。则存其可弃
之人。斯皆苟纵私怀。不稽道理。遂忘佛祖之道。失丛
林之心。故常情之所轻。乃圣贤之所重。古德云。谋远
者先验其近。务大者必谨于微。将在博釆而审用其
中。固不在慕高而好异也。」
【简堂与吴给事书。兼示人知所重。而莫为情所惑
说。夫人日用寻常触境动情。少有不被其所惑者。
大凡被惑有四。一或闻言入耳不审。障于所信。二
或见事欲为不为。滞于所疑。三或于人情存我慢。
略于所轻。四或于物极意营求。醉于所爱。设我耳
中。听信既不端正。则听言必意不稽考其理之实
与不实。遂有过不及之言。其惑一也。设我心中。猜
卷四 第 615a 页 X64-0615.png
疑彼人太甚。则虽彼人所说极当理。也是不肯听
他的。因此有失实之听。其惑二也。设我轻忽彼人。
则有可尊之事。亦必遗弃。而不见用。其惑三也。设
我爱好其事。则有可当弃之人。亦必存留。而反用
之。其惑四也。此四者皆苟且放纵私情鄙怀。不考
公正义理。遂遗忘佛祖之大道。乖违大众心肠。所
以谓寻常人情之所轻略者。乃是古圣先贤之所
崇重。古德有云。欲图谋熟计于远者。先勘验其近
小之作。欲专务用力于大者。必谨慎于隐微之时。
且在博釆广览。而审谛运用于中。本不在舍近取
远而慕高。厌常悦怪而好异也。】
「简堂清明坦夷。慈惠及物。衲子稍有诖误。蔽护保惜。
以成其德。尝言。人谁无过。在改之为美。住鄱阳筦山
日。适值隆冬雨雪连作。饘粥不继。师如不闻见。故有
颂曰。地炉无火客囊空。雪似杨花落岁穷。衲被蒙头
烧榾柮。不知身在寂寥中。平生以道自适。不急于荣
名。赴庐山圆通请日。拄杖草屦而巳。见者色庄意解。
九江郡守林公叔达目之曰。此佛法中津梁也。由是
名重四方。其去就真得前辈体格。殁之日。虽走使致
力。为之涕下(诖音卦。饘音旃。榾音骨。柮敦入声)。」
【诖误差谬的意思。饘厚粥也。榾柮短木寓意也。犹
言三昧真火的意思。自适自得也。记简堂四仪清
净。明白胸襟。坦荡平夷。仁慈恩惠。及于一切衲僧
之中。稍有差谬过失。隐蔽存护。保全矜惜。以培其
他的。因此有失实之听。其惑二也。设我轻忽彼人。
则有可尊之事。亦必遗弃。而不见用。其惑三也。设
我爱好其事。则有可当弃之人。亦必存留。而反用
之。其惑四也。此四者皆苟且放纵私情鄙怀。不考
公正义理。遂遗忘佛祖之大道。乖违大众心肠。所
以谓寻常人情之所轻略者。乃是古圣先贤之所
崇重。古德有云。欲图谋熟计于远者。先勘验其近
小之作。欲专务用力于大者。必谨慎于隐微之时。
且在博釆广览。而审谛运用于中。本不在舍近取
远而慕高。厌常悦怪而好异也。】
「简堂清明坦夷。慈惠及物。衲子稍有诖误。蔽护保惜。
以成其德。尝言。人谁无过。在改之为美。住鄱阳筦山
日。适值隆冬雨雪连作。饘粥不继。师如不闻见。故有
颂曰。地炉无火客囊空。雪似杨花落岁穷。衲被蒙头
烧榾柮。不知身在寂寥中。平生以道自适。不急于荣
名。赴庐山圆通请日。拄杖草屦而巳。见者色庄意解。
九江郡守林公叔达目之曰。此佛法中津梁也。由是
名重四方。其去就真得前辈体格。殁之日。虽走使致
力。为之涕下(诖音卦。饘音旃。榾音骨。柮敦入声)。」
【诖误差谬的意思。饘厚粥也。榾柮短木寓意也。犹
言三昧真火的意思。自适自得也。记简堂四仪清
净。明白胸襟。坦荡平夷。仁慈恩惠。及于一切衲僧
之中。稍有差谬过失。隐蔽存护。保全矜惜。以培其
卷四 第 615b 页 X64-0615.png
德业。尝言人人咸有过失。在肯改过。就是好人。住
饶鄱筦山之日。时当季冬。雨之与雪连绵继作。厚
粥也不能相接。况得饭食乎。师恰似不闻见一般。
故有偈云。地炉无火客囊空。饥可知也。雪似杨花
落岁穷。寒莫胜焉。衲被幪头烧榾柮。吾人以三昧
性天为乐也。不知身在寂寥中。饥寒到此。浑忘无
有。一生以来。惟以此理自调畅。不苟求荣显声名。
及赴庐山圆通寺请之时。单瓢只杖草鞋而巳。别
无他物见之者。无不睹容意销。浔阳太守林公叔
达。见而叹美之曰。此人乃佛法中之津筏桥梁也。
因此之故。名重诸方。其行止去就。诚得古人体裁
格式。入寂之日。虽寻常走作小厮之辈。无不为之
痛哭流涕也。盖其德感人如此。】
「侍郎张公孝祥致书。谓枫桥演长老曰。从上诸祖。无
住持事。开门受徒。迫不得巳。像法衰替。乃至有实封
投状买院之说。如乡来枫桥。纷纷皆是物也。公之出
处。人具知之。啐啄同时。元不著力。有缘即住。缘尽便
行。若稗贩之辈。欲要此地造地狱业。不若两手分付
为佳耳(寒山寺石刻)。」
【枫桥苏州寒山寺前枫桥也。纷纷乱也。啐呼声也。
啄食物也。言母鸡得食鸣。群众子皆至而食之。一
呼百喏之意也。稗宜裨。附也。即楞严经云。裨贩如
来也。言裨附我教法中。以佛法贪贩利养也。侍郎
孝祥张公。致书谓枫桥演长老。当识时务知去就
饶鄱筦山之日。时当季冬。雨之与雪连绵继作。厚
粥也不能相接。况得饭食乎。师恰似不闻见一般。
故有偈云。地炉无火客囊空。饥可知也。雪似杨花
落岁穷。寒莫胜焉。衲被幪头烧榾柮。吾人以三昧
性天为乐也。不知身在寂寥中。饥寒到此。浑忘无
有。一生以来。惟以此理自调畅。不苟求荣显声名。
及赴庐山圆通寺请之时。单瓢只杖草鞋而巳。别
无他物见之者。无不睹容意销。浔阳太守林公叔
达。见而叹美之曰。此人乃佛法中之津筏桥梁也。
因此之故。名重诸方。其行止去就。诚得古人体裁
格式。入寂之日。虽寻常走作小厮之辈。无不为之
痛哭流涕也。盖其德感人如此。】
「侍郎张公孝祥致书。谓枫桥演长老曰。从上诸祖。无
住持事。开门受徒。迫不得巳。像法衰替。乃至有实封
投状买院之说。如乡来枫桥。纷纷皆是物也。公之出
处。人具知之。啐啄同时。元不著力。有缘即住。缘尽便
行。若稗贩之辈。欲要此地造地狱业。不若两手分付
为佳耳(寒山寺石刻)。」
【枫桥苏州寒山寺前枫桥也。纷纷乱也。啐呼声也。
啄食物也。言母鸡得食鸣。群众子皆至而食之。一
呼百喏之意也。稗宜裨。附也。即楞严经云。裨贩如
来也。言裨附我教法中。以佛法贪贩利养也。侍郎
孝祥张公。致书谓枫桥演长老。当识时务知去就
卷四 第 615c 页 X64-0615.png
说。从上诸祖师。原无住持事。或开创山门。受纳徒
众。是迫于不得巳。像法之时。衰替之极。乃至有求
名。结托当道有力宰官。转本以求实封赐额者。有
求利投托士夫商贾。申窘情状。伪卖伪买。以罔钱
帛者之说。这一乡来。枫桥寺中。纷纷纭纭。角[㭰]不
巳。皆是此等辈也。公之或出或处。领众行道。人咸
知之。如鸡唤雏。母啐子啄。一呼百应。元不著力。到
处皆然。岂靠此耶。有缘即住。无缘即撒手便行。若
这等裨贩如来之流。要枫桥造地狱业。公不若恒
顺众生两手分付。实为佳美矣。】
「慈受深和尚谓径山讷和尚曰。二三十年来。禅门萧
索。殆不堪看。诸方长老奔南走北。不知其数。分烟散
众。满目皆是。惟师兄神情不动。坐享安逸。岂可与碌
碌者。同日而语也。钦叹钦叹。此段因缘。自非道充德
实。行解相应。岂多得也。更冀勉力。诱引后昆。使曹源
涸而复涨。觉树凋而再春。实区区下怀之望(笔帖)。」
【慈受名怀深。径山妙空名智讷。俱长芦崇信之嗣
也。索音色。宜瑟萧瑟。阴令促急风疾暴也。楚辞萧
瑟兮草木摇落。比况法门衰替。亦如此也。殆将也。
碌碌者。指庸流说。钦恭叹美也。涸水乾也。区区卑
小貌。谦下的意思。慈受深和尚。赞美径山讷和尚。
神情镇静。有实德说。近世来禅道法门。渐渐凋伤。
殆不堪闻见矣。四方的长老。自西自东。自南自北。
如稻麻竹苇。分枝列派。遍地皆是。惟我径山师兄。
众。是迫于不得巳。像法之时。衰替之极。乃至有求
名。结托当道有力宰官。转本以求实封赐额者。有
求利投托士夫商贾。申窘情状。伪卖伪买。以罔钱
帛者之说。这一乡来。枫桥寺中。纷纷纭纭。角[㭰]不
巳。皆是此等辈也。公之或出或处。领众行道。人咸
知之。如鸡唤雏。母啐子啄。一呼百应。元不著力。到
处皆然。岂靠此耶。有缘即住。无缘即撒手便行。若
这等裨贩如来之流。要枫桥造地狱业。公不若恒
顺众生两手分付。实为佳美矣。】
「慈受深和尚谓径山讷和尚曰。二三十年来。禅门萧
索。殆不堪看。诸方长老奔南走北。不知其数。分烟散
众。满目皆是。惟师兄神情不动。坐享安逸。岂可与碌
碌者。同日而语也。钦叹钦叹。此段因缘。自非道充德
实。行解相应。岂多得也。更冀勉力。诱引后昆。使曹源
涸而复涨。觉树凋而再春。实区区下怀之望(笔帖)。」
【慈受名怀深。径山妙空名智讷。俱长芦崇信之嗣
也。索音色。宜瑟萧瑟。阴令促急风疾暴也。楚辞萧
瑟兮草木摇落。比况法门衰替。亦如此也。殆将也。
碌碌者。指庸流说。钦恭叹美也。涸水乾也。区区卑
小貌。谦下的意思。慈受深和尚。赞美径山讷和尚。
神情镇静。有实德说。近世来禅道法门。渐渐凋伤。
殆不堪闻见矣。四方的长老。自西自东。自南自北。
如稻麻竹苇。分枝列派。遍地皆是。惟我径山师兄。
卷四 第 616a 页 X64-0616.png
神凝情定而不动。坐享安逸而不迁。讵可与诸方
碌碌庸辈。同日而语也耶。敬服敬服。此段因缘。倘
不是见谛真实。操修缜密。行合解。解合行。行解相
应。宁能多得也。更所冀望者。敏勉力行。提持后进。
使曹溪渊源。既乾而复漫涨。菩提觉树。既谢而再
春荣。实区区愚下心怀之所希望也。此乃称扬赞
美同门之实德矣。】
「灵芝照和尚曰。谗与谤同邪异邪。曰谗必假谤而成。
盖有谤而不谗者。未见谗而不谤者也。夫谗之生也。
其始因于憎嫉。而终成于轻信。为之者。謟佞小人也。
古之人有输忠以辅君者。尽孝以事亲者。抱义以结
友者。虽君臣之相得。父子之相爱。朋友之相亲。一日
为人所谗。则反目攘臂。摈逐离间。至于相视如寇雠。
虽在古圣贤。所不能免也。然有初不能辩。久而后明
者。有生而不能辩。死而后明者。有至死不能辩。终古
不能明者。不可胜数矣。」
【灵芝湛然和尚。名圆照。示人以忍谗息谤说。且自
问之曰。谗憎并诽谤。是一样。是两样。又自答之曰。
大率谗憎。必借诽谤而始成。盖或一味憎恶疑谤
于心。而不出口谗说者有之。至于口上既谗说。而
心中不憎谤者。未之有也。夫谗从何起。其初因于
憎恶嫉忌。而卒成乎轻听。如此等人。乃謟媚便佞
之人也。不特今也。上古之人也。有为人臣者。捐躯
赴死。而忠君转国者也。有为人子者。委曲承顺。而
碌碌庸辈。同日而语也耶。敬服敬服。此段因缘。倘
不是见谛真实。操修缜密。行合解。解合行。行解相
应。宁能多得也。更所冀望者。敏勉力行。提持后进。
使曹溪渊源。既乾而复漫涨。菩提觉树。既谢而再
春荣。实区区愚下心怀之所希望也。此乃称扬赞
美同门之实德矣。】
「灵芝照和尚曰。谗与谤同邪异邪。曰谗必假谤而成。
盖有谤而不谗者。未见谗而不谤者也。夫谗之生也。
其始因于憎嫉。而终成于轻信。为之者。謟佞小人也。
古之人有输忠以辅君者。尽孝以事亲者。抱义以结
友者。虽君臣之相得。父子之相爱。朋友之相亲。一日
为人所谗。则反目攘臂。摈逐离间。至于相视如寇雠。
虽在古圣贤。所不能免也。然有初不能辩。久而后明
者。有生而不能辩。死而后明者。有至死不能辩。终古
不能明者。不可胜数矣。」
【灵芝湛然和尚。名圆照。示人以忍谗息谤说。且自
问之曰。谗憎并诽谤。是一样。是两样。又自答之曰。
大率谗憎。必借诽谤而始成。盖或一味憎恶疑谤
于心。而不出口谗说者有之。至于口上既谗说。而
心中不憎谤者。未之有也。夫谗从何起。其初因于
憎恶嫉忌。而卒成乎轻听。如此等人。乃謟媚便佞
之人也。不特今也。上古之人也。有为人臣者。捐躯
赴死。而忠君转国者也。有为人子者。委曲承顺。而
卷四 第 616b 页 X64-0616.png
奉养双亲者也。有处朋交友者。直谅多闻。而结固
信义者。虽君臣际会。而无投窜。父子亲爱。而无奔
违。朋友亲顺。而不疏戚。忽一旦之间。为小人所诽
谗。则父子生瞋反目。弟兄斗诤攘臂。君臣直抗摈
逐。永远离间。直至于君臣父子朋友相看。就如寇
害冤雠一般。虽在上古圣人贤士。皆所不能免此
小人之诽谗也。然或打头不得分辩。久久清白者
有之。又或在生之日不能分辩。到死后而始清白
者有之。又或至死后亦不能分辩。究竟到底互古
互今。不得清白者有之。不可胜任以数日之量穷
之矣。岂特今也耶。】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此所以戒人
远谗也。呜呼。谗与谤不可不察也。且经史载之不为
不明。学者览之。莫不知其非。往往身自陷于谗口。噎
郁至死。不能自明者。是必怒受谗者之不察。为谗者
之謟佞也。至有群小至其前。复谗于它人。则又听之
以为然。是可谓聪明乎。盖善为谗者。巧便斗搆。迎合
蒙蔽。使其瞢然如为鬼所魅。至有终身不能察者。」
【子游姓言。名偃。孔子弟子。数频也。斯犹言所以的
意思。辱对荣言。疏对亲说。噎哽于喉。郁结于心。斗
搆是斗诤搆怨。呜呼叹辞。第二节承上忠君信友
来。言谗谤之害匪细。能令忠信者。亦见摈逐离间
于君友的意思。鲁论篇中。子游有言。承事国君。谏
诤不可频数。若其多次。一旦为小人所谗。谗则易
信义者。虽君臣际会。而无投窜。父子亲爱。而无奔
违。朋友亲顺。而不疏戚。忽一旦之间。为小人所诽
谗。则父子生瞋反目。弟兄斗诤攘臂。君臣直抗摈
逐。永远离间。直至于君臣父子朋友相看。就如寇
害冤雠一般。虽在上古圣人贤士。皆所不能免此
小人之诽谗也。然或打头不得分辩。久久清白者
有之。又或在生之日不能分辩。到死后而始清白
者有之。又或至死后亦不能分辩。究竟到底互古
互今。不得清白者有之。不可胜任以数日之量穷
之矣。岂特今也耶。】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此所以戒人
远谗也。呜呼。谗与谤不可不察也。且经史载之不为
不明。学者览之。莫不知其非。往往身自陷于谗口。噎
郁至死。不能自明者。是必怒受谗者之不察。为谗者
之謟佞也。至有群小至其前。复谗于它人。则又听之
以为然。是可谓聪明乎。盖善为谗者。巧便斗搆。迎合
蒙蔽。使其瞢然如为鬼所魅。至有终身不能察者。」
【子游姓言。名偃。孔子弟子。数频也。斯犹言所以的
意思。辱对荣言。疏对亲说。噎哽于喉。郁结于心。斗
搆是斗诤搆怨。呜呼叹辞。第二节承上忠君信友
来。言谗谤之害匪细。能令忠信者。亦见摈逐离间
于君友的意思。鲁论篇中。子游有言。承事国君。谏
诤不可频数。若其多次。一旦为小人所谗。谗则易
卷四 第 616c 页 X64-0616.png
入。所以有摈逐之祸。求荣而反辱矣。交处朋友。谏
诤亦不可频数。若其多次。一旦为小人所谗。谗亦
易入。所以有离间之情。求亲而反疏矣。此个说话。
正所以戒人远去谗言也。芝和尚又复叹之曰。呜
呼。此谗谤两桩。不可不深察之也。且五经诸史注
载。未尝不明白。学人览之。则谤诽之非。未尝不知。
每每失身。自陷于谗人之口。哽于喉。结于心。至于
必死田地。究竟不得自诉清白者何。是乃恚受谗
谤小人。不肯详察。为谗谤小人者。謟佞使然也。更
至有众小人。复加谗于他人。则其轻听愈笃。如此
等辈。耳可谓聪。目可谓明乎。盖专爱做这般谗谤
小人。偏有许多鬼计。亦弄权巧。亦假方便。斗搆两
头。逢迎取合。昏蒙障蔽。使人难见而瞢然。就如为
魍魉所魅一般。所以到底不得察识分疏清白者。
实可伤矣。】
「孔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言其浸润之来。不使人
预觉。虽曾参至孝。母必疑其杀人。市非林薮。人必疑
其有虎。间有不行焉者。则谓之明远君子矣。」
【曾参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第三节承孝亲来。言
谗谤之害非小。能令至孝之子。亦见疑于贤母的
意思。昔孔子有言。浸渍滋润以谮毁。于人肌肤所
受而切诉。总言其浸灌滋润之来。不令人先晓。所
以子舆大贤而极孝。母亦明白而最贤。人或三谮
杀人。母亦投杼下机。踰垣而走。市井之间。岂同山
诤亦不可频数。若其多次。一旦为小人所谗。谗亦
易入。所以有离间之情。求亲而反疏矣。此个说话。
正所以戒人远去谗言也。芝和尚又复叹之曰。呜
呼。此谗谤两桩。不可不深察之也。且五经诸史注
载。未尝不明白。学人览之。则谤诽之非。未尝不知。
每每失身。自陷于谗人之口。哽于喉。结于心。至于
必死田地。究竟不得自诉清白者何。是乃恚受谗
谤小人。不肯详察。为谗谤小人者。謟佞使然也。更
至有众小人。复加谗于他人。则其轻听愈笃。如此
等辈。耳可谓聪。目可谓明乎。盖专爱做这般谗谤
小人。偏有许多鬼计。亦弄权巧。亦假方便。斗搆两
头。逢迎取合。昏蒙障蔽。使人难见而瞢然。就如为
魍魉所魅一般。所以到底不得察识分疏清白者。
实可伤矣。】
「孔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言其浸润之来。不使人
预觉。虽曾参至孝。母必疑其杀人。市非林薮。人必疑
其有虎。间有不行焉者。则谓之明远君子矣。」
【曾参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第三节承孝亲来。言
谗谤之害非小。能令至孝之子。亦见疑于贤母的
意思。昔孔子有言。浸渍滋润以谮毁。于人肌肤所
受而切诉。总言其浸灌滋润之来。不令人先晓。所
以子舆大贤而极孝。母亦明白而最贤。人或三谮
杀人。母亦投杼下机。踰垣而走。市井之间。岂同山
卷四 第 617a 页 X64-0617.png
林薮泽。三个人俱言有虎。人亦疑信相半。猜其必
有间。或有决断不信。此等样说者。则可谓之明智
有远识成德的君子矣。】
「予以愚拙疏懒。不喜謟附妄悦于人。遂多为人所谗
谤。予闻之。窃自省曰。彼言果是欤。吾当改过。彼则我
师也。彼言果非欤。彼亦徒为耳。焉能浼我哉。于是耳
虽闻之而口未尝辩。士君子察不察。在彼才识明不
明耳。吾孰能申其枉直。求知于人哉。然且不知。久而
后明邪。后世而后明邪。终古不明邪。文中子曰。何以
息谤。曰无辩。吾当事斯语矣(芝园集○浼音美)。」
【文中子。姓文。名通。字仲淹。古贤人。第四节乃芝和
尚自叙。忍谗之由。引文公息谤。以自消弭也。余以
愚鲁拙钝。疏财懒惰。不爱謟媚。阿附欺妄。取悦于
人。乃为小人所憎嫉。浸润谗谤。余闻得私地自怨
自艾。而省改之曰。彼谗果是真的。余当改过迁善。
彼诚有益于我。为责善之师也。彼谮言果是假的。
彼亦空为耳。彼焉能浼污我哉。因此耳虽熟闻。而
余口不曾辩诉。聪慧之士。并成德君子。详不详也。
在他才德智识明白不明白耳。余谁能理其曲直。
求人知道哉。然且此谗不知久久而自明了耶。抑
待余死后。方始明了耶。抑亦究竟始于今日。直到
尽未来际。终不明了耶。不见文中有言。何以休息
诽谤。曰无辩。此贤哲之论。余当奉持此语。以自忍
矣。】
有间。或有决断不信。此等样说者。则可谓之明智
有远识成德的君子矣。】
「予以愚拙疏懒。不喜謟附妄悦于人。遂多为人所谗
谤。予闻之。窃自省曰。彼言果是欤。吾当改过。彼则我
师也。彼言果非欤。彼亦徒为耳。焉能浼我哉。于是耳
虽闻之而口未尝辩。士君子察不察。在彼才识明不
明耳。吾孰能申其枉直。求知于人哉。然且不知。久而
后明邪。后世而后明邪。终古不明邪。文中子曰。何以
息谤。曰无辩。吾当事斯语矣(芝园集○浼音美)。」
【文中子。姓文。名通。字仲淹。古贤人。第四节乃芝和
尚自叙。忍谗之由。引文公息谤。以自消弭也。余以
愚鲁拙钝。疏财懒惰。不爱謟媚。阿附欺妄。取悦于
人。乃为小人所憎嫉。浸润谗谤。余闻得私地自怨
自艾。而省改之曰。彼谗果是真的。余当改过迁善。
彼诚有益于我。为责善之师也。彼谮言果是假的。
彼亦空为耳。彼焉能浼污我哉。因此耳虽熟闻。而
余口不曾辩诉。聪慧之士。并成德君子。详不详也。
在他才德智识明白不明白耳。余谁能理其曲直。
求人知道哉。然且此谗不知久久而自明了耶。抑
待余死后。方始明了耶。抑亦究竟始于今日。直到
尽未来际。终不明了耶。不见文中有言。何以休息
诽谤。曰无辩。此贤哲之论。余当奉持此语。以自忍
矣。】
卷四 第 617b 页 X64-0617.png
「懒庵枢和尚曰。学道人当以悟为期。求真善知识决
择之。丝头情见不尽。即是生死根本。情见尽处。须究
其尽之所以。如人常在家。愁什么家中事不办。沩山
云。今时人虽从缘得一念顿悟自理。犹有无始习气。
未能顿尽。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即是修也。不是别
有行门。令渠趣向。沩山古佛。故能发此语。如或不然。
眼光落地时。未免手脚忙乱。依旧如落汤螃蟹也。」
【懒庵名道枢。道场居惠之嗣也。示人以真参实悟
说。为生死的人。须是以真实悟入为期限。毕竟要
寻求真正宗师。剖决拣其邪正。若是意地下。有一
微尘许情识见剌不乾净。便就是轮回六趣生死
根荄本干了直饶情识见剌乾净。净到无馀之处。
更要净而又净方是极底譬如一个人。常常在自
家屋里。更愁什么家中一切事不得了办。你若不
信。我又引个古圣说话。以为證。不见沩山灵祐祖
道。而今时节的人。虽是由因缘中。稍稍得一念休
歇自巳驰求之心。且犹有无量劫来习染浊气。未
曾全释。当令他净洗目前现业。蠲除当体流识。就
便是修行方法了。不是头上安头。无中生有。别讨
一个行持法门。使他趣奔。使他向往。你看沩山自
古迄今。人人称他做古佛。此誉不虚。非古佛。不能
开示如斯法语。倘如闻而不信。设或信又不依行。
管取四大分张眼光落地之时。一定的手也忙。脚
也乱。仍旧似落在沸汤锅中螃蟹一般。诚可惜也。
卷四 第 617c 页 X64-0617.png
季而曾举学道人。乃至事不办处云。懒庵和尚恩
大难酬。颂云。从来此事贵持久。剥尽芭蕉更下手。
悟了还同未悟时。瓮中怕甚鳖儿走。亦附于此。祈
仁人削正。】
「懒庵曰。律中云。僧物有四种。一者常住常住。二者十
方常住。三者现前常住。四者十方现前常住。且常住
之物。不可丝毫有犯。其罪非轻。先圣后圣。非不丁宁。
往往闻者。未必能信。信者未必能行。山僧或出或处。
未尝不以此切切介意。犹恐有所未至。因述偈以自
警云。十方僧物重如山。万劫千生岂易还。金口共谭
曾未信。他年争免铁城关。人身难得好思量。头角生
时岁月长。堪笑贪他一粒米。等閒失却半年粮。」
【律即律部。丁宁即谆嘱介意。存之于心。金口金仙
之口。懒庵和尚。谆谆告诫主丛林者。当知因识果
说。律部中有云。僧家物事有四般。第一般者。舍宅
田园。竹木菜果。仆畜米麦之类。此乃本常住中之
正师住也。只许同居现在。僧众受用。不得丝毫私
已也。第二般者。寺中供僧成熟饮食。体具十方。非
局本处。此乃十方僧众。常住人人有分故也。第三
般者。谓物现前。僧现前。此物惟施现前僧众故也。
第四般者。谓亡僧之物。体同十方现前。十方僧众。
俱得分故。羯磨后来者。不得也。此四般常住。主人
切不可有芥子许侵犯。若有犯。其过甚重。自古诸
佛。迄今诸祖。甚是谆切嘱咐。每每闻之者。未必能
大难酬。颂云。从来此事贵持久。剥尽芭蕉更下手。
悟了还同未悟时。瓮中怕甚鳖儿走。亦附于此。祈
仁人削正。】
「懒庵曰。律中云。僧物有四种。一者常住常住。二者十
方常住。三者现前常住。四者十方现前常住。且常住
之物。不可丝毫有犯。其罪非轻。先圣后圣。非不丁宁。
往往闻者。未必能信。信者未必能行。山僧或出或处。
未尝不以此切切介意。犹恐有所未至。因述偈以自
警云。十方僧物重如山。万劫千生岂易还。金口共谭
曾未信。他年争免铁城关。人身难得好思量。头角生
时岁月长。堪笑贪他一粒米。等閒失却半年粮。」
【律即律部。丁宁即谆嘱介意。存之于心。金口金仙
之口。懒庵和尚。谆谆告诫主丛林者。当知因识果
说。律部中有云。僧家物事有四般。第一般者。舍宅
田园。竹木菜果。仆畜米麦之类。此乃本常住中之
正师住也。只许同居现在。僧众受用。不得丝毫私
已也。第二般者。寺中供僧成熟饮食。体具十方。非
局本处。此乃十方僧众。常住人人有分故也。第三
般者。谓物现前。僧现前。此物惟施现前僧众故也。
第四般者。谓亡僧之物。体同十方现前。十方僧众。
俱得分故。羯磨后来者。不得也。此四般常住。主人
切不可有芥子许侵犯。若有犯。其过甚重。自古诸
佛。迄今诸祖。甚是谆切嘱咐。每每闻之者。未必能
卷四 第 618a 页 X64-0618.png
笃信。设使有信之者。未必能依行。山僧或出一丛
林。或处一寺院。何常不以此四般常住存之于心
臆之间。竞竞业业。惟恐有所不到那古圣先贤明
因达果田地。因而作四句偈二首以自警。一曰。十
方僧物。且止不论。就是一粒米。尚且如山之重。设
有差处。万劫千生。只是偿债大难酬还。此是大觉
金仙亲口谈说。曾无一人肯信。他时异日。怎么免
得那饿鬼界的铁门限也。二曰。六道之中。为人最
灵。易失而难得。何不自家好好思忖度量。恐一有
所差流。入畜道披毛戴角之时。年月却又长远。可
笑有等人贪心无厌。不过龟毛之小利。如一粒米
耳。等閒不觉。就钻下地狱之深坑。而失却宁止半
年之粮饭也。可不慎之哉。可不慎之哉。】
「懒庵曰。涅槃经云。若人闻说大涅槃一句一字。不作
字相。不作句相。不作闻相。不作佛相。不作说相。如是
义者。名无相相。达磨大师航海而来。不立文字者。盖
明无相之旨。非达磨自出新意。别立门户。近世学者。
不悟斯旨。意谓禅宗别是一种法门。以禅为宗者非
其教。以教为宗者非其禅。遂成两家之说。互相诋呰。
譊譊不能自巳。噫所闻浅陋。一至于此。非愚即狂。甚
可叹息也(心地法门○譊乃交切)。」
【达磨菩提达磨。香至国王之第二子也。在西天为
二十八祖。东土为初祖。懒庵和尚。示人当以禅教
为一说。涅槃经中有云。若人闻说大涅槃经甚深
林。或处一寺院。何常不以此四般常住存之于心
臆之间。竞竞业业。惟恐有所不到那古圣先贤明
因达果田地。因而作四句偈二首以自警。一曰。十
方僧物。且止不论。就是一粒米。尚且如山之重。设
有差处。万劫千生。只是偿债大难酬还。此是大觉
金仙亲口谈说。曾无一人肯信。他时异日。怎么免
得那饿鬼界的铁门限也。二曰。六道之中。为人最
灵。易失而难得。何不自家好好思忖度量。恐一有
所差流。入畜道披毛戴角之时。年月却又长远。可
笑有等人贪心无厌。不过龟毛之小利。如一粒米
耳。等閒不觉。就钻下地狱之深坑。而失却宁止半
年之粮饭也。可不慎之哉。可不慎之哉。】
「懒庵曰。涅槃经云。若人闻说大涅槃一句一字。不作
字相。不作句相。不作闻相。不作佛相。不作说相。如是
义者。名无相相。达磨大师航海而来。不立文字者。盖
明无相之旨。非达磨自出新意。别立门户。近世学者。
不悟斯旨。意谓禅宗别是一种法门。以禅为宗者非
其教。以教为宗者非其禅。遂成两家之说。互相诋呰。
譊譊不能自巳。噫所闻浅陋。一至于此。非愚即狂。甚
可叹息也(心地法门○譊乃交切)。」
【达磨菩提达磨。香至国王之第二子也。在西天为
二十八祖。东土为初祖。懒庵和尚。示人当以禅教
为一说。涅槃经中有云。若人闻说大涅槃经甚深
卷四 第 618b 页 X64-0618.png
法宝。或是一句。或是一字。不作字相。是字空也。不
作句相。是句空也。不作闻相。是闻性空也。不作佛
相。是上无佛道可成也。不作说相。是下无众生可
利也。如是义理。诸法空相。名无相。相却空。又不空
也。达磨初祖。自西航海东来。面壁嵩山。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不立文字者。盖深明此无相宗旨。非初
祖杜撰新出巳意。别立一个法门。另开一个户牖。
实有由也。近代学人。不明此个宗旨。妄意卜度道。
谓是禅宗别有一等法则。门庭遂尔。在禅宗门下
者。驳其教。在教门中者。诽其禅。遂成禅教二家之
说。你非我。我非你。不能无诤。且难休息。噫如此等
辈。皆是所见所闻。肤浅卑陋。以至如斯这等样。不
是愚蠢。便是狂妄。岂不甚可嗟叹太息也耶。】
禅林宝训顺朱卷第四(终)
作句相。是句空也。不作闻相。是闻性空也。不作佛
相。是上无佛道可成也。不作说相。是下无众生可
利也。如是义理。诸法空相。名无相。相却空。又不空
也。达磨初祖。自西航海东来。面壁嵩山。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不立文字者。盖深明此无相宗旨。非初
祖杜撰新出巳意。别立一个法门。另开一个户牖。
实有由也。近代学人。不明此个宗旨。妄意卜度道。
谓是禅宗别有一等法则。门庭遂尔。在禅宗门下
者。驳其教。在教门中者。诽其禅。遂成禅教二家之
说。你非我。我非你。不能无诤。且难休息。噫如此等
辈。皆是所见所闻。肤浅卑陋。以至如斯这等样。不
是愚蠢。便是狂妄。岂不甚可嗟叹太息也耶。】
禅林宝训顺朱卷第四(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