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1252-A¶
1252-A¶ 第 677a 页

* No. 1252-A
禅林疏语小引

禅林之有疏语。非佛制也。亦非祖制也。但此土有僧
以来。引群生以归佛海。其间表事陈情则必有藉于
疏。故疏之为用其来巳久。在唐宋时丛林中特重是
职。非才学兼优者莫与其选。入明以来僧中堪此职
者实鲜。但因袭陈文腐语苟且应酬而巳。予昔在众
日每任是职。苦于无旧可因。故率多杜撰应酬。积之
既久不觉成帙。有好事者谬相珍重抄录以传。盖三
十馀年矣。近见俞君时笃乃为镂板于武林。而泉南
诸善友亦复继武林而杀青焉。不过谓其事虽细而
用实难废。辞虽鄙而意亦可达。此诸君流通之意也。
若诸大丛林中必有奇杰之士。启口尽珠珹。挥笔成
风云。又安用此哉。漫题数语以引其首。

石鼓主人 释元贤 题

* 禅林疏语考證目次



* 卷之一

* 彝典门
1252-A¶ 第 677b 页 X63-0677.png

* 圣节祝釐
* 佛生日
* 佛成道日
* 佛涅槃日
* 涅槃日(念诵白文)
* 弥陀诞日
* 观音诞日
* 地藏诞日
* 元旦礼千佛
* 上元
* 中元
* 下元
* 辞年
* 结制
* 解制
* 结制祷韦天
* 解制白韦天
* 入关
* 出关
* 新住持入院
* 住持设斋施食
* 修因门

* 平安修忏(二)
* 平安启经
* 亘经
* 完经
* 庆生(二)
* 完报母斋
* 修造谢土(二)
* 寺院修造谢土
* 造像开光
* 施茶完满
* 斋僧
* 念佛会
* 放生
* 新剃度施食
* 水忏表(三)
* 梁皇忏表(十)
* 卷之二

* 弭灾门

* 春祈雨
* 夏祈雨
* 秋祈雨
* 得雨小更祈
1252-A¶ 第 677c 页 X63-0677.png
* 谢雨(二)
* 祈晴
* 秋祈晴
* 谢晴
* 迎神保苗
* 禳蝗虫
* 禳火(二)
* 火后还愿
* 客中遇火后还愿
* 禳瘟
* 一家禳瘟
* 禳牛瘟
* 保瘟病
* 祈恩门

* 祈嗣
* 得子还愿
* 保胎
* 产后得男还愿
* 产后得女还愿
* 婴儿祈安
* 祈入学立愿
* 入学还愿
* 秋科立愿
* 秋捷还愿
* 春科立愿
* 登第还愿
* 官员赴任祈安
* 赴任后遝愿
* 客商出外祈安
* 商归还愿
* 商遇风浪立愿后还(二)
* 妻为夫作商不归立愿
* 因讼祈安
* 横遭官事祈安
* 官事受枉祈脱
* 官事息还愿
* 保重病
* 保长病
* 保身弱多病
* 病后还愿(二)
* 保婴儿病
* 婴病愈还愿
* 保痘疹
* 痘后还愿
1252-A¶ 第 678a 页 X63-0678.png
* 卷之三

* 荐悼门

* 荐父
* 六旬
* 小祥
* 大祥
* 忌日
* 安葬
* 荐父通用
* 荐母
* 六旬
* 小祥
* 大祥
* 忌日
* 安葬
* 荐母通用
* 双荐父母
* 荐祖父(二)
* 荐祖母(二)
* 荐伯叔父(二)
* 荐伯叔母(二)
* 荐兄弟(二)
* 荐姊妹(二)
* 荐夫(二)
* 荐妻(二)
* 荐产厄
* 荐子(二)
* 荐女(二)
* 荐岳父(二)
* 荐岳母(二)
* 荐婿(二)
* 荐大沙门
* 入塔
* 生忌
* 禅僧荐师(二)
* 禅僧荐徒
* 荐赴应僧行(二)
* 荐出家居士有斋戒者
* 和尚诞日
* 卷之四

* 附录

* 大藏恭闻
* 法华恭闻
* 华严恭闻
* 金刚恭闻
1252-A¶ 第 678b 页 X63-0678.png
* 药师恭闻
* 兰盆恭闻
* 心经恭闻
* 五部恭闻
* 预修通用恭闻
* 道场大榜结尾(三)
* 活用榜(二)
* 礼忏诫众榜文
* 大施食榜(二)
* 小施食榜(二)
* 禅教平安修忏佛事
* 禅教荐亡佛事
* 道场各联
* 续录

* 先帝遐升修忏上表
* 又上佛疏
* 闻贼势猖獗讽仁王护国经疏
* 顾兵宪中元普度疏


禅林疏语考證目次(终)No. 1252
禅林疏语考證卷之一


* 彝典门

** 圣节祝釐

圣节
统纪通塞志曰。北魏太武始光二年常诞
1252-A¶ 第 678c 页 X63-0678.png
节诏于佛寺建祝寿道场。注。圣节道场之始。
○祝

史记孝文本纪曰。祠官祝𨤲。注。如淳曰釐福
也。贾谊传曰受釐坐宣室。索隐曰音禧福也。

伏以九霄垂象驭。普瞻舜日之休明。大地统金轮。率
庆尧天之浩荡。莫伸燕贺。敢后嵩。呼 切念(某)等诞
躬盛世寄迹空门。素食缁衣。滴水悉濡于圣泽。岩居
穴处。寸土并覆于天庥。快睹虹流之辰。益深雀跃之
喜。云趋圣殿。雷诵秘章。聊展蘋藻之诚。仰酬高厚之
荫。伏愿皇仁益溥睿算弥坚。八纮共跻于雍熙。万世
永绥于宁谧。再祈天眷常荷宠光。帝臣默孚简在。寸
土蒙润茎草沾辉。

九霄
潘岳诗。思托身于九霄。又沈休文诗。托慕
九霄中。
○象驭
易系辞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
象之。
○尧舜
谓尧唐帝名。舜虞帝名。
○金轮

见事苑。
○燕贺
淮南子曰。大厦成而燕雀相贺。
注。厦大屋也。燕雀喜大屋之成而得安。
○嵩呼

前武帝纪。朕亲登嵩山。乘属在后。吏卒咸闻呼万
岁者三。
○岩居穴处
韩诗外传曰。岩居穴处而
王侯不能与争名。
○寸土
僧清顺十竹诗。城中
寸土如寸金。
○虹流
世纪曰。少昊母曰女节。有
星如虹下流。意感而遂生少昊。
○雀跃
庄子注
曰。拊脾雀跃。形容其跳跃自乐意。
○蘋藻
诗釆
蘋曰。于以釆蘋南涧之滨。于以釆藻于彼行潦。

高厚
诗正月曰。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
1252-A¶ 第 679a 页 X63-0679.png
不敢不蹐。
○八纮
淮南子曰。九州之外乃有八
殥。八殥之外有八纮。谓八纮与八荒同。犹言八方。

○简在
书汤诰曰。惟简在上帝之心。注简阅也。

** 佛生日(四月八日)

伏以麦秀两岐。正炎帝乘离之日。蓂敷八筴。喜摩耶
毓震之辰。虔守常仪。特勤皈悃。 切念(某)等居五浊
乡。处三衣下。借润于玉毫之彩。顶踵难酬。蒙耀于金
臂之光。涓埃莫报。欣逢 圣诞。恭集僧伽。掬香水以
浴金躯。摘涧芹而修菲供。举扬 圣号。课诵真乘。庶
几倾蚁悃之情于以答鸿休之庇。伏愿金躯再现法
浪重流。转堪忍之凡伦尽成法忍。灭有生之苦器悉
證无生。荡开积劫之埃尘。洗出本来之面目。

麦秀两岐
后汉张堪传曰。堪为渔阳太守。劝民
农桑以致殷富。民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岐。张君
为政。乐不可支。
○炎帝乘离
魏相传曰。炎帝乘
离。执衡司夏。
○蓂敷八筴
帝王世纪曰。帝尧时
有草夹阶而生。每月朔日生一筴。至月半则生十
五筴。至十六日后日落一筴。至月晦而尽。若月小
馀乾而不落一筴。
○摩耶
西域记曰。唐言大术
或云大幻。晋华严摩耶夫人答善财言。我巳成就
大愿智幻法门。得此法门故为卢舍那如来母。于
阎浮提迦毗罗城净饭王宫。从右胁生悉达太子。
显现不可思议自在神力。
○毓震
易震卦本义
曰。震动也。其象为雷。其属为长子。
○玉毫
见事
1252-A¶ 第 679b 页 X63-0679.png
苑。
○顶踵
孟子曰。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
为之。注放至也。
○涓埃
杜甫望野诗。唯将迟暮
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僧伽
大论曰。秦言
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林是
名为林。
○金躯
辅行曰。如来黄金色身。口业所
说故也。
○涧芹
吕氏春秋曰。野人美芹愿献之
至尊。注至尊天子也。言野人惟有芹。以为美。欲将
以献之天子。其可乎。
○蚁悃
东阳元凝齐谐记
曰。董昭之过江见蚁罥。一短芦昭之救之。后系狱。
蚁领群蚁穴狱。昭之遂得免。
○鸿休
鸿洪相通。
大也。休美也。
○本来面目
传灯录曰。道明求法
于六祖。六祖曰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 佛成道日(﨟月八日)

伏以瑞启商正璇宇光昭于八日。祥符梵化雪山行
满于三祇。谨袭清规爰昭丹悃。 切念(某)等永居黑
夜长背觉城。荏苒迷津。睹明星而莫悟。崎岖险道。望
雪岭而难齐。幸 大觉示成道之期。斯凡愚开自新
之路。敬设伊蒲之供。恭翻贝叶之章。庶竭鄙诚。少酬
慈荫。伏愿法螺永震魔罥潜开。禅河浚万派之波。觉
树敷尘劫之秀。同皈悟刹。共畅玄猷。

商正
左注曰。夏正建子。商正建丑。周正建寅。

璇宇
书舜典曰。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注璇美玉
也。旋转而衡平。以玉为玑衡谓浑天仪也。
○三祇

事苑曰。僧祇此言无量。谓世尊经三僧祇修行。
1252-A¶ 第 679c 页 X63-0679.png
自十信初发心至世第一名初僧祇。从见道至第
七地末名第二僧祇。从第八地至解脱道名第三
僧祇。此三祇外方得成佛。
○清规
百丈山大智
海禅师创立丛林仪轨名曰清规。
○荏苒
别传
注曰。迟留貌。又展转义。
○睹明星
晓星也。修行
本起经云。菩萨自知巳弃恶本。无淫怒痴。生死巳
除。五阴诸种悉断。无馀栽孽。所作巳成智慧巳了。
明星出时廓然大悟。得无上正真为最正觉。
○崎

皈去来辞注。崎岖险也。
○伊蒲
斋供食曰
伊蒲馔。后汉楚王映诣阙以缣赎罪。诏报曰。王好
黄老之言。尚浮屠之教。还其赎以助伊蒲塞桑门
之馔。注伊蒲塞即优婆塞。此言近住。言受戒行甚
近僧住也。
○贝叶
名义集曰。多罗旧名贝多。此
翻岸。形如此方棕榈直而且高。极高长八九十尺。
华如黄米子。有人云一多罗树高七仞。七尺曰仞。
是则树高四十九尺。西域记云。南印建那补罗国
北不远有多罗树林三十馀里。其叶长广。其色光
润。诸国书写莫不釆用。

** 佛涅槃日(二月十五)

东震丁壮阳之候魄满孤轮。西乾示终化之区辉潜
双树。深增孺慕。敬展梵仪。 切念(某)等沉幻化海。昧
涅槃天。逐有执无未识皈真之窍。出生入死孰为永
寂之元。惟我 佛示大寂灭之场。作众生真皈依之
主。感恩若此。报德何从。兹当涅槃之辰。特陈清净之
1252-A¶ 第 680a 页 X63-0680.png
供。(随入功德)伏愿昙花再现金足双彰。常阐圆音。开诸佛
最后之秘藏。重炳慧焰。破众生无始之迷关。十方普
映慈辉。九界同沾法喜。

东震
事苑曰。或云震旦。或云真丹。或旃丹。或指
难。皆梵音讹转。并翻汉地。西域记翻摩诃支那为
大汉国。或谓日出东隅其色如丹故云震旦真丹
者。此皆讹说。
○魄
月体黑者谓之魄。死魄朔也。
生魄望也。
○西乾
事苑曰。西乾即天竺国五印
土或云西天。
○双树
见名义集。
○孺慕
诗棠
棣注。孺小儿亲慕父母之意也。
○涅槃
梵语涅
槃。此云灭度。谓除烦恼度过生死故也。又涅而不
生。槃而不灭。不生不灭故名涅槃。
○昙花
名义
集曰。此云瑞应。般泥洹经云。阎浮提内有尊树王
名优昙钵。有实无华。优昙钵树有金华者。世乃有
佛。
○金足
通载曰。佛告诸大弟子。迦叶来时可
令宣剔正法眼藏。尔时迦叶在耆阇崛山宾钵罗
窟。睹胜光明即入三昧。以净天眼观见世尊于熙
连河侧入般涅槃。乃告其徒曰。如来涅槃也何其
驶哉。即至双树间。悲恋号泣。佛于金棺内现双足。

○九界
要览曰。一五趣杂居地。二离生喜乐地。
三定生喜乐地。四离生妙乐地。五舍念清净地。六
空处地。七识处地。八无所有处地。九非想非非想
处地。地有四义。谓住处摄治。

** 涅槃日念诵白文(维那出班白)
1252-A¶ 第 680b 页 X63-0680.png

恭闻能仁应世。寂默證真。廓千界以居尊。抚四生而
为子。形随物现元同非相之身。教逐机兴讵异无言
之道。爰自法轮载转化迹弥隆。半字初谈譬击蒙而
靡倦。百金后寄犹赎命以惟勤。普令烦恼之俦安往
如来之藏。四心告满三德云圆。是故入于涅槃。不可
得而思议。我等鹤林既远。痛失于前缘。像法犹存。忝
遵乎遗训。今值中春之日。缅怀北首之仪。涧藻溪蘋
聊表荐羞之礼。巴歌里咏少陈哀叹之诚。惟愿洪慈
俯垂昭鉴。

能仁寂默
名义集曰。摭华云释迦牟尼。此云能
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悲智
兼运立此嘉称。
○四生
金刚经十七家注。王日
休曰。若卵生者。如大而金翅鸟。细而虮虱是也。若
胎生者。如大而狮象。中而人。小而猫鼠是也。若湿
生者。如鱼鳖鼋鼍以至水中极细虫是也。若化生
者。如上而天人。下而地狱。中而人间米麦果实等
所生之虫皆是也。上四种谓欲界众生。
○法轮

统纪曰。轮以摧碾为义。如来说法化转物心。于法
自在。如轮王轮宝运转无碍。又如来三轮不思议。
谓身轮现通。口轮说法。意轮鉴机。能与众生摧碾
一切惑累。
○半字
涅槃经云。半字义者皆是烦
恼言说之根本。故名半字。满字者乃是一切善法
言说之根本也。譬如世间为恶之者名为半人。修
善者名为满人。故西秦昙无谶三藏依涅槃此经。
1252-A¶ 第 680c 页 X63-0680.png
以了义大乘为满字教。不了义小乘为半字教。立
半满之教。昙无谶始也。
○四心
法界次第曰。一
慈无量心。二悲无量心。三喜无量心。四舍无量心。

○三德
金光明经玄义曰。一法身德。二般若德。
三解脱德。
○鹤林
事苑曰。世尊临般涅槃。其娑
罗林垂覆宝床。时即惨然变白。犹如白鹤。故曰鹤
林。
○荐羞
周天官曰。庖人以共王之膳与其荐
羞。及后世子之膳羞以共祭祀之好羞。又礼天官。
荐羞皆进也。未饮食曰荐。既饮食曰羞。
○巴歌

西汉注曰。巴。巴人也。当高祖初为汉王。得巴俞人
并趫捷善斗。与之定三秦灭楚。因存其武乐也。即
今之巴州俞州。宋玉所谓下俚巴歌。国中属而和
者数千人矣。趫。丘祅切。

** 阿弥陀佛诞日(十一月十七)

伏以五花梅绽乃王正建子之时。两筴蓂飘正皇觉
诞辰之会。幸逢圣降。恭罄贺诚。 切念(某)等爱缠浊
国业系凡区。得值真乘。闻花轮而矢志专修净念。望
宝地以驰神欲酬母忆之悲。敬藉圣生之吉。虔修净
供。恳荐心香。持万德之洪名。宣三藏之秘典。预修微
善小严净因。伏愿绀眸垂炤金臂流光。宝树林中常
听梵音谈般若。金绳界内仰瞻妙相记菩提。

建子○蓂飘
并见上。
○母忆之悲
棱严势至
圆通章曰。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
逝。虽忆何为。
○三藏
名义集曰。一修多罗藏。四
1252-A¶ 第 681a 页 X63-0681.png
阿含等经。二阿毗昙藏。俱舍.婆沙等论。三毗尼藏。
五部律。
○金绳
法华授记品云。国界严饰。无有
高下坑坎堆阜。琉璃为地。宝树行列。黄金为绳以
界道侧。散诸宝华周遍清净。

** 观音大士诞日(二月十九)

月届仲春昙花现圆通之瑞。蓂凋四筴水月彰自在
之形。昔传圣降之期。今修燕贺之悃。 切念(某)泛尘
劳海羁热恼乡。六根横流徒有奔尘之失。三慧长翳
未施闻性之功。倘非彼岸之大悲。孰救此方之剧苦。
适逢谷旦用表葵诚。(叙佛事)伏愿甘露永濡潮音恒
震。黑风浪息同登般若之舟。毒火烟消共入清凉之
境。

蓂筴○燕贺
并见上。
○三慧
成实论曰。一闻
慧。二思慧。三修慧。
○谷旦
毛诗曰。谷旦。注谷善
也。
○葵诚
魂曹植表曰。葵诚之倾叶。太阳虽不
回光。然向之者诚也。

** 地藏诞日(七月三十)

金风载发适丁晦魄之期。玉露将濡特示降神之旦。
既欢忭以戴德。益肃恭以输诚。 切念(某)等身居圣
世。罪结冥司。冀脱苦轮必藉仁风之披拂。欲登觉苑
全依慧日之炤临。思曝献而无从。幸河清之可值。爰
遵梵轨。特荐心香。(叙佛事)伏愿金锡垂光。明珠流焰。
痴狂顿歇开无始之铁城。热恼骤除灭眼前之火狱。
幽明咸利。水陵均资。
1252-A¶ 第 681b 页 X63-0681.png

晦魄
谓晦者月之三十日也。言其月尽晦暗也。
月之初生曰魄。月为阴精故曰魄。
○披拂
庄子
曰。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彷徨孰嘘吸是。孰居
无事而披拂是。注披拂摇荡也。
○炤临
毛诗曰。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曝献
列子曰。昔者宋国
有田夫。常衣缊[鹿/贝]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
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顾其妻曰。负
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河清

王子年拾遗记曰。丹丘千年一烧。黄河千年一清。
又史。黄河清而圣人出。
○金锡
见事苑。

** 元旦礼千佛

新颁凤历开景运于芳辰。肃启龙函萃繁禧于胜域。
佛随机现。道以时行。 切念(某)等迷幻化中。堕凡夫
地。虚妄成相若灵台书一刻之云。流逸奔尘如春雨
涨千江之浪。韶华日迈。罪垢年深。乃于今岁更新之
候。遂起方来自濯之思。爰净梵坛。聿修清轨。礼三千
之圣号。皈万德之慈尊。专效仆仆之劳。庶表乾乾之
敬。伏愿障随寒尽福逐春生。亿万生灵同游妙庄严
海。三千调御共放不思议光。

凤历
左传曰。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
鸟历。鸟氏历正也。昭凤知天时。故正名凤正之官。

○芳辰
梁元帝纂要曰。春辰曰良辰嘉辰芳辰。

○龙函
晋书。雷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得
石函。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一
1252-A¶ 第 681c 页 X63-0681.png
刻之云
左僖五年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
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
备故也。
○仆仆
孟子曰。子思以为鼎肉。使已仆
仆尔亟拜也。注仆仆烦猥貌。
○乾乾
易乾卦。君
子终日乾乾。夕惕若。

** 合坊上元

节届传柑喜结鳌山之䌽。心勤献曝诚皈猊座之尊。
谨以心声。陈之笔舌。 切念(某)等蜗居苟活。燕处偷
安。贪嗔痴慢疑之根榛芜心路。色受想行识之滓渭
浊性源。非藉厦屋之帡幪。安冀春祺之至止。(入佛事)
伏愿枌榆有庆井巷无虞。千家帘幕捲祥风。十里楼
台添瑞气。出而作。入而息。永享淳物之休。老者安。少
者怀。长沐雍熙之化。

传柑
唐开元遗事曰。元夜贵戚宫人以黄柑赐
近臣。谓传柑宴。
○鳌山
谓鳌山灯山也。结五䌽
为之。故古词云。御楼烟暖鳌山䌽结。凤辇初回宫
阙。千门灯火九街风月。又见列子。
○献曝
见上。

○猊座
见事苑。
○心声
杨子曰。言。心声也。书。
心画也。
○蜗居
魏志曰。焦先。字孝然。结草庐于
河间。号蜗牛庐。
○榛芜
宋传。亮表曰。伊洛榛芜。
津涂久废。
○渭浊
诗。谷风曰。泾以渭浊。
○帡幪

杨子曰。震风陵雨然后厦屋之为帡幪也。注在
旁曰帡。在上曰幪。
○枌榆
同乡里曰枌榆同契。
通典曰。汉高祖初起。祷于丰枌榆社。四年诏御史
1252-A¶ 第 682a 页 X63-0682.png
治枌榆。
○出作入息
古击壤歌曰。日出而作。日
入而息。
○老安少怀
语。公冶长子曰。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中元

桂花初秀月当少昊之司权。蓂筴齐开日际目连之
设供。恭修象教。恪达蚁诚。 切念(某)等业风震动智
月昏迷。思父母之劬劳何以报德。念幽冥之痛苦无
以超生。幸逢诸佛欢喜之辰。乃为众僧自恣之日。(入
佛事)伏愿亲恩普报子愿无违。在堂者福祉弥坚。巳
化者罪花早谢。六道障融于十方。三乘惑尽于一心。

少昊
记。月令曰。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
毕中其日庚宰。其帝少嗥。
○蓂筴
见上。
○目连

见盂兰盆经。
○象教
杜诗。方知象教力。言象
教者。如来既化。诸大弟子想慕不巳。遂刻木为佛
瞻敬之。以形象教人也。
○蚁诚
见上。
○劬劳

诗。蓼莪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欢喜○自恣。

并见盂兰盆经。
○十力
智度论曰。一知是处非
处智力。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
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
六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八知天
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
智力。

** 下元

北帝司权方纪小阳之月。水官考籍载临正望之辰。
1252-A¶ 第 682b 页 X63-0682.png
谨遵教仪。肃修善果。 切念(某)等灵源汩没识浪滔
淫。苦海无涯误失回头之岸。爱河有漏昏迷驻足之
津。须凭道筏以乘危。斯得慈航而济险。(入佛事)伏愿
福涌川增。泽滋河润。经之营之自有有常之吉。优尔
游尔永无无妄之灾。

北帝司权
事文前集曰。天神之大者曰昊天上
帝。即耀魄宝也。亦曰天皇大帝。亦曰太一。其佐曰
五帝。东方青帝威灵仰。南方赤帝赤熛怒。西方白
帝白招拒。北方黑帝计光纪。中央黄帝含抠纽。

水官考籍
事文曰。下元日。九江水帝十二河源
溪谷大神与旸谷神主水府灵官。同下人间校定
生人罪福。又下元三品解厄。水官主禄。百司检察
人间善恶。上诣天阙进呈。
○汩没
山谷诗。随俗
易汩没。从公常紏纷。
○慈航
清凉禅师云。夫般
若者苦海之慈航。
○川增
诗。天保曰。如川之方
至以莫不增。
○经营
诗。灵台曰。经营灵台。经之
营之。
○无妄之灾
易曰。无妄之灾。谓不测之祸
也。我本无妄为而忽有不测之祸。尤难防也。

** 辞岁

仰观璿历渐届更新之辰。俯演金科小修送故之典。
兢兢谢过。翼翼承恩。 切念(某)等虚度浮光浪淹幻
世。三百六十略无一善之微长。一十二时数起十缠
之重障。幸喜岁华之结局。荐承韶景之问津。静思据
旧之非。盍尽自新之德。谨邀缁流恭达素悃。(入佛事)
1252-A¶ 第 682c 页 X63-0682.png
伏愿既往之愆自今以雪。方来之祉与时俱新。半点
阳春畅作和风之披拂。万间广厦永依慈荫之帡幪。

璿历
见上。
○金科
杨雄剧秦美新曰。懿律嘉
量。金科玉条。注法令也。
○兢兢
诗。小旻。注兢兢
戒也。
○翼翼
诗。大明。注翼翼恭慎之貌。
○缁流

见要览。
○十缠
名义集曰。忿恚曰嗔。隐藏自
罪曰覆。意识昏迷曰睡。五情暗冥曰眠。嬉游曰戏。
三业躁动曰掉。屏处起罪不自羞曰无惭。露处起
罪不羞他曰无愧。财法不能惠施曰悭。他荣心生
热恼曰嫉。
○披拂○帡幪
并见上。

** 结制

禁足安居乃我佛之清轨。识心达本斯释子之徽猷。
道以人行。功由日进。 切念(某)等叨生末运忝入空
门。四事扶身逐光阴而蹭蹬。六根吸影驰幻惑以蹉
跎。不仗禅那之功。安趋究竟之果。(讲期改云。不明贝叶之文。安趋菩提
之果)。今择(某)月(某)日广延法侣结制圣期。脱尽廉纤直
取少林之髓。何劳指注单穷雪岭之心。(讲期改云。出示家珍直阐
一乘之妙。打开秘藏顿穷五教之归)。誓明已事。冀报佛恩。伏愿慈光广
被圣力冥加。般若灵苗藉真风而畅茂。菩提妙果资
法雨以圆成。更祈僧行安和。檀那迪吉。业山翻为福
海。魔障转作善缘。

安居
见要览。
○徽猷
诗。角弓曰。君子有徽猷。
小人与属。注徽美猷道也。
○四事
增一阿含经
云。一衣被。云饮食。三卧具。四医药。
○光阴
晋陶
1252-A¶ 第 683a 页 X63-0683.png
侃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常惜
分阴。
○蹭蹬
事苑曰。失道也。
○蹉跎
韩文曰。
呜呼吾意其蹉跎。言不遂其意。
○禅那
名义集
曰。此云静虑。智论云。秦言思惟修。言禅波罗蜜一
切皆摄。
○究竟
见般若心经。
○廉纤
事苑曰。
廉纤犹检敛细微也。
○少林髓
传灯录达磨传
云。达磨巳欲西返天竺。乃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
等盍各言所得呼。时门人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
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师曰汝得吾皮。乃至
最后惠可礼拜后依位而立。师曰汝得吾髓。
○指

碧岩云。胡乱指注。
○檀那
梵语陀那钵底。
唐言施主。
○迪吉
尚书。禹曰。惠迪吉从。逆凶惟
影响。注惠顺迪道也。

** 解制

三月安居尚歉及泉之力。四缘无缺徒怀顾影之惭。
谨以丹衷。陈之白楮。 切念(某)等忝与僧伦。徒遵圣
制。辜恩莫报慨大道之无闻。补过何从愧寸功之未
效。巳逢解制敢不输诚。云集僧伽雷宣密典。仍陈法
供普结善缘。伏愿克灭前愆。尚需后效。掀翻幻网。契
头陀之破颜。廓彻真如。同慧可之出拜。更祈檀那萃
庆。僧行承休。佛日长耀于域中。魔风永缉于化表。

及泉
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
及泉。犹为弃井也。注八尺曰仞。言凿井虽深。然未
及泉而止。犹为自弃其井也。
○四缘
智度论云。
1252-A¶ 第 683b 页 X63-0683.png
一因缘。谓六根为因六尘为缘也。如眼根对于色
尘时。识即随生。馀根亦然。是名因缘。二次第缘。谓
心心所法次第无间相续而起。名次第缘。三缘缘。
谓心心所法由托缘而生。还是自心之所缘虑。名
为缘缘。四增上缘。谓六根能照境发识。有增上力
用。诸法生时不生障碍。名增上缘。
○寸功
杜甫
诗。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
○头陀破颜
宗门
杂录曰。舒王问蒋山佛惠泉禅师曰。禅家所谓世
尊拈华出自何典。泉曰大藏经所不载。王曰余顷
在翰苑。偶见大梵王问佛决疑经三卷。因阅之。经
中所载甚详曰。梵王至灵山会上。以金色波罗华
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为群生说法。世尊登床拈
华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
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
法门。分付摩诃大迦叶。此经多谈帝王事。所以秘
藏。世无闻者。佛惠泉叹其博究。
○惠可出拜

上。

** 结制祷韦天

切念生逢末运法弱魔强。迹囿凡区僧多行寡。不蒙
护卫之力。曷保安宁之休。今择(某)(某)(某)日结制
禅期求佛心印。(禅期改云结制。讲期敷宣妙义)。虑异魔之作障。恐胜
事之难成。云集僧伽恭诣祠下。举剔嘉号讽演秘章。
端伸虔祷之仪。愿赐感通之力。为功德主。作法轮王。
允释子之凭依。肃清魔党。遵觉皇之嘱累。广转食轮。
1252-A¶ 第 683c 页 X63-0683.png
僧海常安。檀门袭庆。

安宁
诗。棠棣曰。丧乱既平。既安既宁。
○食轮

传灯录云。法轮未转。食轮先转。

** 解制白韦天

切念安居三月。圆满一期。未奏进修之功。扪心多愧。
叨蒙卫护之力。戴德难忘。谨按清规。暂解圣制。爰集
缁侣共摅赤诚。讽演秘章。举扬嘉号。少酬覆育之德。
仍丐资成之恩。伏愿法化常流魔风永缉。若施若受
均沾胜利于无穷。或见或闻并植良因于有永。

扪心
谢玄晖齐敬皇后哀策。想鹥辂而抚心。注
铣曰扪心哀甚也。

** 入关

掩关息虑单穷向上之机。作梵陈词特表由衷之敬。
恳祈恩祐加被进修。 切念(某)获比丘相。失菩提心。
六贼尘纷未见稍宁之日。十缠胶固孰为独露之时。
傥非紧把绳头。安冀豁开正眼。是以(入佛事)伏头正
受常得现前。魔军无由伺隙。四病俱遣默游自在之
天。一念不生顿入光明之藏。更祈色力永健障缘弗
侵。僧海享靖安之休。檀门沐清泰之祉。

由衷
左僖。信不由衷。质无益也。
○六贼
棱严
曰。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劫家宝。劫。强取
也夺去也。
○十缠
见上。
○胶固
唐马周传曰。
君宰间不胶漆而固。
○四病
圆觉经疏曰。一作
病。二任病。三止病。四灭病。
1252-A¶ 第 684a 页 X63-0684.png

** 出关

祖关难通心冥而原无出入。禅制有限期满而似有
始终。爰将非木非烟之香。用展克诚克敬之礼。 切
(某)质同樗栎。名列苾刍。掩关一室期传摩竭之心。
摄念三秋欲彻少林之髓。虽大愿未满。幸此期告圆。
既荷覆帱之休。敢后昭报之悃。(入佛事)伏愿破是非
关。开烦恼锁。檀门恊庆永结般若之缘。僧海咸安坦
游棱伽之岸。

樗栎
庄子。惠子曰。吾有大树人谓樗。其大本拥
肿而不中绳墨。卷曲而不中规矩。注樗恶木也。栎
似樗木也。
○苾刍
要览云。苾刍梵语也。是西天
草名。具五德。故将喻出家人。
○摩竭之心
事苑
曰。梵云摩竭陀。此云文物国。掩室言。世尊禅定于
普光法堂也。西域记云。昔如来于摩竭陀国初成
正觉。梵王建七宝堂。帝释建七宝座。佛坐其上。于
七日中思惟是事。义同掩室也。
○少林之髓

上。
○覆帱
中庸曰。譬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
覆帱。
○棱伽
名义集云。正言䮚[登*力]迦。佛住南海
滨入棱伽国摩罗耶山而说此经。梵语楞伽。此云
不可往。唯神通人方能到也。阿跋多罗。此云入。谓
入此山中而说此宝。或翻无上。谓此经法是无上
宝。

** 新入院住

切念(某)谬渎僧伦初权院事。力之弗逮。战战如蚊之
1252-A¶ 第 684b 页 X63-0684.png
负山。才之靡长。遑遑似鼠之度谷。倘非覆护于十力。
曷纾兢业于寸心。敬于是日营设午供一堂。上奉三
宝下暨万灵。夜放甘露法食一坛。普济幽魂同沾法
喜。伏愿法雨沛于四境。祥光贲于万年。魔之罥。仇之
渊。皈圣化而并释。福之基。命之运。藉慈荫而弥隆。

战战
诗小旻。注恐也。
○蚊之负山
庄子曰。其
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
○遑遑

孟子。注有求而弗得之意也。
○鼠之度谷
荀子
曰。鼯鼠五技。能飞不能上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浮
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先不能先人。
○十力

见上。
○兢业
尚书。注兢兢戒谨也。业业危惧
也。
○寸心
列子曰。文挚谓然叔曰。子方寸之地
虚矣。几圣人也。李白诗。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

** 常住朔望诸节设斋施食通用

切念(某)滥厕空门忝权院事。三尊覆育。思结草而奚
从。四事资成。愧素飧而无补。不崇善利曷报慈仁。兹
者恭遇(某节)之辰。(入事)伏愿加护念心垂正觉眼。魔
障冰释。僧园永绝于非殃。善缘日增。清众同安于法
化。

三尊
会古通今记云。三尊即目佛法僧宝。世所
仰重故名为尊。
○结草
左传曰。普魏颗。武子之
子。初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
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
其治也。及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颗
1252-A¶ 第 684c 页 X63-0684.png
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
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
是以报。
○四事
见上。
○素飧
诗伐檀曰。彼君
子兮不素飧。注素空。餐食也。又孟子注。无功而食
禄谓之素飧。

* 修因门

*** 平安修忏(僧用)

伏以法典弘开。援众生于尘劳海上。心精邃格。祷诸
佛于大寂光中。冀消宿垢于生前。用植正因于身后。
 切念(某)滥受田衣惭窥刹影。耽人著我纵三毒以
成愆。背觉合尘恣六根而起业。必浣衣方堪染色。如
漏器曷贮醍醐。不凭忏悔之门。难达菩提之路。是以
延集同袍就于本庵大殿顶礼(某)忏法(几)部。讽演秘
章净严忏室。旋宝幡而皈敬。歌梵呗以赞扬。叩普贤
之愿王下临象驭。祈韦将之冥力俯镇魔军。万德洪
名极一心而顶礼。多生罪相罄卅卷以敷宣。酌水焚
檀少彰盈缶之敬。摘葵烹茗聊陈及物之仪。既毕忏
摩之功。仍修瑜珈之典。甘露雨注息彻热而清凉。法
食云屯止饥虚而饫足。以兹微善少植净因。伏愿宝
掌放光莲眸垂鉴。罪花凋谢恒长觉树之根。欲海乾
枯早沾法流之水。魔军远遁。色力弥坚。誓转不退之
轮。竟成极乐之果。

田衣
见要览。
○同袍
白孔六帖曰。兄弟曰同
袍。
○梵呗
谓梵音曰梵呗。梵语云呗者。华言止
1252-A¶ 第 685a 页 X63-0685.png
断外事。外事止断时任为佛事。呗者赞咏之声也。
若曹子建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音清响哀惋。
独听良久。乃举其节写为梵呗。自此始也。
○象驭

见上。
○盈缶之敬
易比卦曰。有孚盈缶。终来
有他吉。传诚信充实于内。若物之盈满于缶中也。

*** 又(俗用)

大悲悯俗权垂救过之方。净德难成特修自新之法。
冀袪宿障。谨露心章。 切念(某)爰居爰处不识不知。
行寡悔。言寡尤。弗慎厥德。纵败度。欲败礼。速戾于躬。
静言思之。何所祷也。幸有忏摩之典可为解脱之门。
(入佛事仝前)伏愿五眼洞彰。六通广摄。罪山摧灭消点雪
于红炉。道岸允登度片舟于黑海。萃盈门之茂祉。笃
历世之繁禧。

官家改。切念(某)滥沾圣泽忝列儒绅。身心意知未能
克明其德。祖听言动犹恐数违于仁。女流改。切念(某)
三从劣品五障微躯。愚而无知安能察理而动。懦而
弗立何以守仁而居。

爰居爰处
见诗击鼓。
○不识不知
见诗皇矣。

○行寡悔言寡尤
论语。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
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
寡悔。禄在其中矣。
○纵败度欲败礼
书。太甲曰。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不类。欲败
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注速召之急也。戾罪也。

○五眼
大智度论云。一肉眼。二天眼。三慧眼。四
1252-A¶ 第 685b 页 X63-0685.png
法眼。五佛眼。
○六通
法界次第云。一天眼通。二
天耳通。三知他心通。四宿命通。五身如意通。六漏
尽通。
○点雪红炉
圆觉经讲义云。当知圆觉寂
照如红炉一点雪。岂容暂住。
○盈门
后汉孔融
性宽容好士。及退闲。宾客日盈其门。
○儒绅

语曰。子张书诸绅。注绅大带之垂者也。书之欲其
不忘也。
○三从
记。缁衣曰。妇人幼从父。嫁从夫。
夫死从子。是故有三从之义。
○五障
法华云。一
不得作梵天王。二不得作帝释。三不得作魔王。四
不得作转轮圣王。五不得作佛。

** 平安启经(僧俗男女通用)

大教远流示一乘皈元之路。神功叵测开众生方便
之门。竭蚁悃以皈依。冀鸿休之加被。 切念(某)沗处
人伦滥沾圣化。无明内障日增有漏之因。妄境外摇
愈积无央之垢。竛竮于崎岖道上那得皈来。耽着于
败朽宅中难求出离。欣逢圣教敢不倾心。是以虔向
今年(某)(某)日就于(某)庵免僧启诵(某)经。首建启经
植福道场。修礼慈悲三昧水忏一堂。(叙佛事仝前)伏愿毫
光远暨将暗室而重光。法雨普沾使枯枝而再润。顿
出尘劳之海。高登正觉之场。再祈诸难不侵百祥备
应。尽幽明而咸利。普恩有而同资。

蚁悃○鸿休
并见上。
○竛竮
谓行不正也。

** 诵经中期

翻了义之诠。功不容于中止。设慈悲之典。诚岂朁于
1252-A¶ 第 685c 页 X63-0685.png
再修。重展赤衷。特伸素楮。 切念(某)痴负皮囊苦居
火宅。身语意业之未净远背觉城。识根尘垢之日滋
久封幻壳。飘零他国仰故乡而何期。局系凡笼喜圣
言之未泯。是以先于(某)(某)(某)日启诵(某)经。届今
阅诵将半。再伸赞扬。仗僧特建赞经植福道场。修礼
三昧忏法(几)部。(叙佛事)伏愿集功德财秉智慧炬。滔
天浪里横度般若之舟。黑地林中竟达菩提之路。更
祈三灾雾散。五福川增。六道并耀于慈光。四恩普资
于玄化。

皮囊
析玄记。观身五种不净第四外相不净。谓
观此身现见外相皆是不净。九孔常流种种秽恶。
如破皮囊满盛不净。
○火宅
法华云。三界无安
独如火宅。
○三灾
法苑珠林云。一饥馑灾。二疾
疫灾。三刀兵灾。
○五福
尚书曰。一曰寿。二曰富。
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四恩

乘本经注。恩有四种。一父母。二师长。三国王。四施
主。

** 诵经完满

恭转契经幸成圆满之行。虔陈法务庶作究竟之功。
抒诚巳竭于一心。昭告敢辞于三渎。 切念(某)是名
凡夫未离业网。黑愆滋于识浪寡之未能。白法障于
迷关成之弗逮。幸逢圣典获竭鄙诚。是以先于(某)
(某)(某)日启诵(某)经。迄今讽诵告完。敬涓(某)(某)
启建完经植福道场。修礼梁皇慈悲道场忏法(几)部。
1252-A¶ 第 686a 页 X63-0686.png
(叙佛事)伏愿入不二门。游庄严海。娑婆秽土潜消五
浊之根。极乐净邦早下九莲之种。更祈介尔景福锡
之天年。酿作一门之休。衍为奕世之庆。

契经
名义集云。梵语修多罗。此云契经。谓契理
合机之教。
○三渎
易。蒙卦曰。蒙亨。匪我求童蒙。
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梁皇
忏法
统纪云。梁帝初为雍州剌史时。夫人郗氏
性酷妒。既亡。至是化为巨蟒。入后宫通梦于帝求
拯拔。帝阅佛经为制慈悲道场忏法十卷。请僧忏
礼。夫人化为天人。空中谢帝而去。
○介尔景福

毛诗曰。神之听之介尔景福。注介景皆大也。
○奕

后杨秉传曰。臣奕世受恩。注奕重也。

*** 庆生(俗用)

生缘有节喜添海上之筹。至道无闻深惧岸边之树。
爰皈圣典。用报亲恩。 切念(某)陶质乾坤铸形父母。
眇兹寿命几同井上之藤。纷尔根尘大似镜中之影。
韶光迅而弗待。善行缺而未修。倏临(某)十之辰。爰效
三皈之悃。(叙佛事)伏愿福慧上严于二亲。悔尤下消
于一已。曰富曰寿祉茂集于盈门。尔炽尔昌善庆流
之奕世。

海上之筹
昔有人隐海上。闻海中有人语曰。每
逢一纪则添一筹。今不觉满屋矣。注一纪十年也。
筹巳满屋不知几多年。
○岸边之树
涅柈经寿
命品云。是易坏。犹如河岸临峻大树。
○井上之藤
1252-A¶ 第 686b 页 X63-0686.png

宾头卢为优陀延王说法经云。我今为王略说
譬喻。王志心听。昔日有人行在旷路。逢大恶象为
象所逐。狂惧走突无所依怙。见一丘井即寻树根
入井中藏。上有黑白二鼠牙齧树根。此井四边有
四毒蛇欲螯其人。而此井下有三大毒龙。旁畏四
蛇。下畏毒龙。所攀之树其根动摇。树上有蜜三两
滴堕其口中。于时动树敲坏蜂窠。众蜂散飞唼螯
其人。有野火起复来烧树。大王当知。彼人苦恼不
可称计。而彼人得味甚少苦患甚多。
○镜中之影

前定录曰。表叔遇异人得书云。每受一命即开
一幅。累任皆验。一日晨起巾栉一物堕镜中。如蛇
而有四足。惊而疾。数日卒。留书尚多。妻开视之。皆
空纸也。最后一幅画蛇盘镜中而巳。
○奕世

上。

*** 又(僧用)

世寿倏临巳届悬弧之旦。亲恩未报聊陈用礿之仪。
特露微诚。端申片楮。 切念(某)受形二亲皈命三宝。
浮光隙影莫识常住之天。圆顶方袍滥厕伽蓝之地。
奚酬罔极之慈恩。惟赖大悲之正典。(入佛事)伏愿得
金刚身。续佛慧命。二亲普报咸觐无量寿如来。九有
同资共逢消灾障菩萨。

悬弧之旦
记。内则曰。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
天地四方。天地四方男子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
于其所有事也。
○用礿之仪
易。既济卦。东邻杀
1252-A¶ 第 686c 页 X63-0686.png
牛。不如西邻之礿祭。实受其福。
○圆顶方袍

用小清规云。出尘离俗。圆顶方袍。

** 完报母斋

母兮育我。深同地载之恩。子之报亲。端藉佛慈之力。
巳满三年之素食。恭昭一日之赤诚。 切念(某)身非
我有。形藉亲生。即捐我肢体发肤似大海难酬一滴。
虽竭吾精神志虑岂寸草可答三春。惟我佛启方便
之门。乃人子竭孝思之路。是以先于(某)(某)(某)
白佛持斋。届今三载巳满。延僧阅诵妙法莲华经(凡)
部。盂兰盆经五千四十八卷。诵功告毕。谨涓(某)(某)
日仍延僧于家启建完斋报母道场。(入佛事)伏愿母
(某)血海翻作金池。罪山化为福聚。北堂日永长娱莱
子之衣。西国莲生获继韦提之迹(母亡者改云。瑞光浮碧沼。菡萏花中
礼圣容。天乐出宝林。琉璃地上闻清梵)。

育我
诗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长我育我。
○地

孝经曰。覆而无外者天也。是德无不在焉。载
而无弃者地也。其物莫不殖焉。
○寸草三春

郊游子吟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
缝。意恐迟迟皈。难将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北堂

诗。伯兮曰。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注背北堂也。

莱子之衣
高士传云。老莱子孝养亲。年七十父
母犹存。身着五色斑衣。为婴儿戏于亲前。取食上
堂诈跌卧地为儿啼。欲亲之喜。

*** 修造后谢土(俗用)
1252-A¶ 第 687a 页 X63-0687.png

燕厦落成幸遂万间之庇。龙神拥护实资三宝之功。
俯陈玉楮露心词。仰叩金莲敷妙相。 切念(某)草茅
贱品蓬荜微生。兔守旧居似匪盖头之所。鸠工新室
欲为容膝之安。岂无冒禁之虞。喜值落成之日。爰就
蜗宇特建道场。(入佛事)修兹寸善。答龙神之私庇。酬
天地之恩光。伏愿预庆户牖之绸缪。永协室家之和
好。若去若来若坐卧俱赖帡幪。曰寿曰富曰康宁多
所饶益。

落成
左襄。楚子成章华之宫。愿与诸侯落之。注
宫室始成祭之曰落。
○万间之庇
杜甫诗。安得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蓬荜
记。
儒行曰。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荜门圭窦蓬户
瓮牖。
○兔守
韩非子曰。宋有耕者。兔走触株折
颈死。因释耕。守株冀复得兔。
○盖头
传灯录云。
德山后到沩山。山谓众曰。是子将来有把茅盖头。
骂佛骂祖去。
○鸠工
尚书驩兜曰。都共工方鸠
僝功。注鸠聚也。
○容膝之安
韩诗外传曰。楚庄
王聘北郭。先生曰。臣有箕帚之妇愿入计之。即谓
妇。楚欲以我为相如何。妇曰。结驷列骑所安不过
容膝。食前方丈所甘不过一肉之味。而殉楚国之
忧可乎。于是遂不应聘。
○冒禁
韩非子曰。儒以
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理之。此所以乱也。

○蜗宇
见上。
○户牖绸缪
诗。鸱鸮曰。彻彼桑
土绸缪牗户。注彻取也。桑土桑根也。绸缪缠绵也。
1252-A¶ 第 687b 页 X63-0687.png

○若去若来若坐卧
见金刚经。
○寿富康宁○
帡幪
并见上。

*** 又

昔不堪其忧因启更新之役。今得安所适实依覆焘
之恩。谨卜良辰。特陈谢悃。 切念(某)肯堂念切筑室
计疏。历涉星霜可奈否倾之险。帡幪风雨欲为革故
之图。乃辟旧基载营新宅。既遂落成之喜。尤深犯禁
之虞。乃延僧众恭修释典。(入佛事)以兹寸善。仰答天
慈俯酬地德。安方隅之禁。谢龙神之休。伏愿金帛恒
足门闾有光。俾寿俾昌益衍庄椿之算。以嗣以续更
新燕桂之荣。

覆帱
见上。
○肯堂
书大诰曰。若考作室既底
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
○筑室
诗斯干曰。筑
室百堵西南其户。
○否倾
易否卦。倾否。先否后
喜。传。上九否之终也。物理极而必反。
○革故

革卦。传曰革者变其故也。
○落成○犯禁
并见
上。
○金帛
晋王戎曰。计算金帛有如不足。
○庄
椿
庄子曰。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
岁为秋。
○以嗣以续
见诗良耜。
○燕桂
窦禹
钓五子仪俪侃称僖。五代末相继登科。时谓窦氏
五龙。冯道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
株老。丹桂五枝香。

** 寺院修造后谢土

伽蓝地上偶葺盖头之所。善逝座下庸申稽首之恭。
1252-A¶ 第 687c 页 X63-0687.png
俯露丹诚。仰尘绀鉴。 切念(某)尘寰扰扰世路孜孜。
幸就般若缘中普资众力。便向菩提场里立竖把茅。
既遂落成之功。敢后报德之典。(入佛事)以兹寸善。仰
答三宝之帡幪。广酬万灵之护卫。伏愿皇图永固帝
寿益坚。居者以安共游三摩之域。施者蒙利同成解
脱之因。合境而共沐殊休。有生而咸沾至泽。

盖头
见上。
○善逝
谓如来十号之一也。
○把
茅○帡幪
并见上。
○三摩
智论云。一切禅定
摄心皆名三摩提。

** 造像开光

相好庄严巳尽葵倾之恳。斋馐肃列爰申曝献之恭。
颙若有孚。俨然如在。 切念(某)受下劣身乏大人相。
睹紫磨之色曷胜祇承。望白毫之光徒切悲仰。是以
敬于(某)寺施造(某)像一尊。造功既毕仍延僧建开光
植福道场。(入佛事)俯修微善仰答洪休。伏愿悟真空
相。获法性身。备二严之资遍游觉苑。消五浊之秽恒
处净邦。

葵倾○曝献
并见上。
○颙若
易观卦。有孚颙
若。
○二严
涅槃经云。一智慧庄严。二福德庄严。

** 施茶完满

烹茗途次巳濡渴者之甘。修斋谷辰愿荐凡夫之悃。
俯遵梵典。仰叩皇觉。 切念(某)片善未闻寸阴空过。
驱驰逆旅似渴鹿逐阳焰之光。穷困他乡如涸鱼思
海波之润。欲求善缘之克就。必须檀度之早修。是以
1252-A¶ 第 688a 页 X63-0688.png
就于(某处)施茶三载。今巳告完。谨择(某)(某)(某)
延请缁流宣扬洪典。(入佛事)伏愿入清凉池。得甘露
味。顿消三障常离苦海之波。广备二严永滋盈门之
庆。

寸阴
见上。
○逆旅
左传杜注。逆旅客舍也。正
义云。逆迎也。旅客也。迎止宾客之处也。
○渴鹿

棱伽云。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春时𦦨而作水想。
迷乱驰趣不知非水。
○涸鱼
庄子曰。泉涸鱼相
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三障
华严孔目云。一皮烦恼障。二肉烦恼障。
三心烦恼障。
○二严
见上。

** 斋僧

超娑婆之苦海须凭僧力共携。结般若之善缘必藉
食轮先转。盖僧为福田之最而食为供养之先。不设
潢污之馐。曷表藿葵之悃。(入事)伏愿长菩提芽碎烦
恼壳。福云来集人无鸣豫之凶。魔罥潜开家有倾否
之利。

潢污之馐
左隐三年曰。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
毛。蘋蘩蕴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
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
○鸣豫
易豫卦初六。
鸣豫凶。传曰。初六以阴柔居下。四豫之主也。而应
之。是不中正之小人处豫而为上所宠。其志意满
极。不胜其豫。至发于声音轻浅如是。必至于凶也。
鸣。发于声也。
○倾否○藿葵
并见上。
1252-A¶ 第 688b 页 X63-0688.png

** 念佛会

切念(某)等长居秽土久困迷途。五欲内驰那下菩提
之种。六尘外閟难长功德之林。嗟度苦而何期。幸超
生之有筏。依如来之弘愿。修净土之微因。(入事)伏愿
秽障潜消福基永固。八德池上花开九品之莲。七宝
阶前佛援一生之记。广资含识。同證菩提。

五欲
天台四教仪云。一色。二声。三香。四味。五触
欲也。
○八德池
称赞净土经云。一澄净。二清冷。
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除患。八增益。

** 放生

闻其声。食其肉。岂君子之忍心。放之山。畜之池。乃仁
人之厚德。盖有知必为同体而血属皆我宗亲。夫岂
望报于持环。实将兴仁于解网。(入事)伏愿悟无生之
旨。證不坏之身。世寿益坚长趋菩提之路。色身常健
益弘普济之舟。更祈所放生命。入林密。入山深。各得
其所。在囿伏。在沼跃。惟适之安。同登解脱之门。共入
安养之国。

闻其声食其肉
孟子曰。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
以君子远庖厨也。
○持环
后汉杨宝年七岁行
于华阴山。见一黄雀被疮。为蝼蚁所伤。哀而怜之
收巾箱中。采黄花喂之。经十馀日疮愈。旦去暮来。
一旦变为黄衣童子。与玉环一双报之曰。好掌此
环。子孙累生为三公。
○解网
殷汤王出野见猎
人张网四面。祝曰。从天降从地出。从四方来者皆
1252-A¶ 第 688c 页 X63-0688.png
罹吾网。汤叹曰。尽之矣。乃去其三面。改祝曰。欲左
左。欲右右。不用命者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
矣尽矣。以及禽兽。
○得其所○在囿伏在沼跃

并见孟子。

** 新剃度施食

切念(某)叨居人道。久绊世缘。名缰利锁长为禁锢之
因。欲海爱河永作沉溺之苦。思解脱而何由。幸皈依
之有在。得逢善友遂入缁流。草长佛殿前既从兹而
芟去。华开宝池内愿自此而培成。谨于是日恭设净
供一堂奉佛及僧。夜设甘露法食普资凡圣。同飧法
食各获超升者。伏愿(云云)

名缰利锁
前叙传曰。贯仁义之羁绊。系名声之
利锁。
○禁锢
前武帝纪曰。诸禁锢及有过者咸
蒙厚赏。

*** 水忏上卷(荐亡通用。但疏内用亡者名)

切念(某)觉明既晦。烦恼斯兴。如云障空而莫窥妙体。
似垢蒙境而弗露元明。作苦轮之根株。为黑业之种
子。乃于今辰仗僧修礼三昧水忏上卷。假兹妙典罄
我鄙诚。一卷功周少申回向。伏愿(某)悟一乘之玄猷。
破三惑之重翳。能所弗立分别之念不生。心境俱融
憎爱之情立尽。

黑业
智论曰。黑业者。不善业果报地狱等受苦
恼处。是中众生以大苦恼闷极故名为黑。受善果
报处所谓诸天。以其受乐随意自在明了。故名为
1252-A¶ 第 689a 页 X63-0689.png
白业。是业是三界天。
○一乘
法华曰。一乘者佛
乘也。乘即运载之义。佛说一乘之法。为令众生依
此修行。出离生死苦海。运至涅槃彼岸。
○三惑

天台四教仪集注云。一见思惑。二尘沙惑。三无明
惑。

*** 水忏中卷

切念(某)全因烦惑遂造业端。识根尘而炽然是非。妄
起身口意之纷若。过恶横生。似密网之难逃。如黑风
之漂堕。乃于今辰仗僧修礼三昧水忏中卷。假兹妙
典罄我鄙诚。中卷功周少申回向。伏愿(某)成二严因。
销三业罪。惑隐或显咸睹光明之天。若重若轻迄臻
粹白之域。

黑风漂堕
见普门品。
○二严
见上。

*** 水忏下卷

切念(某)等全因业网遂受报缘。苦乐殊途同为系缚
之果。升沉异致咸非解脱之区。嗟尔六道之循环。痛
哉三途之苦恼。乃于今辰仗僧修礼三昧水忏下卷。
假兹妙典罄我鄙诚。下卷功周少申回向。伏愿(某)
超三界彻證三空。现身乃至后身悉获清净。正报以
及依报并妙庄严。

三途
见要览。
○循环
谓环圆物也。以其过而
复始旋转不停故曰循环。
○三空
刊定记曰。一
我空。二法空。三俱空也。

*** 梁皇忏一卷(荐亡通用。但中用亡者名)
1252-A¶ 第 689b 页 X63-0689.png

切念(某)远背一真自违三宝。因果全昧而长堕疑城。
忏悔不闻而久居业网。嗟罪山之既耸。忧苦海之莫
穷。乃于今辰仗僧(代为亡某)修礼梁皇忏法一卷。假兹妙
典罄我鄙诚。一卷功周少申回向。伏愿(某)入三宝之
信门。皈一乘之正路。疑根永断顿穷一翳之空花。业
障速清竟灭一沤之幻影。

一真
华严演义钞云。无二曰一。不妄曰真。
○一
翳空花
见圆觉经。

*** 二卷

切念(某)烦恼根深。菩提种瘁。不发大心安能立无边
之弘愿。全局劣见何以成回向之殊因。乃于今辰仗
(代为亡某)修礼梁皇忏法二卷。假兹妙典罄我鄙诚。二
卷功周少申回向。伏愿(某)觉心不昧愿力益弘。增长
二严合怨亲而普利。成就二行尽恩有而咸资。

二严
见上。
○二行
华严经疏云。一顿成诸行。
二遍成诸行。

*** 三卷

切念(某)恣逞邪思横起妄业。堕鬼乡沉地狱若响之
应声。居人道入旁生如形之有影。苦剧而无可告。缘
会而弗容逃。乃于今辰仗僧(代为亡某)修礼梁皇忏法三
卷。假兹妙典罄我鄙诚。三卷功周少申回向。伏愿(某)
除三毒根。裂三业网。依止俱净长屏灾横之忧。自他
两忘永消障碍之苦。

*** 四卷
1252-A¶ 第 689c 页 X63-0689.png

切念(某)众生之业力无穷。地狱之火轮偏炽。非诸佛
垂光何以遽息其热恼。非一念改悔莫由顿沃于清
凉。乃于今辰仗僧(代为亡某)修礼梁皇忏法第四卷。假兹
妙典罄我鄙诚。四卷功周少申回向。伏愿火城焰熄
刀树锋摧。金地全彰微风动宝林之韵。铁围弗现甘
露流碧沼之波。

*** 五卷

切念(某)妄起三毒恣纵六根。触恼之情既结而弗释。
怨恨之业愈增而不休。六道因之以循环。三途由之
而沉堕。乃于今辰仗僧(代为亡某)修礼梁皇忏法第五卷。
假兹妙典罄我鄙诚。五卷功周少申回向。伏愿(某)
报俱忘自他两利。欢喜如初地同游不诤之天。无碍
若太虚共入真空之境。

*** 六卷

切念(某)由贪嗔痴动身口意。出乎尔反乎尔。往复之
势必然。朝如斯夕如斯。报施之情何巳。一事而怀终
身之恨。片时而结万世之冤。乃于今辰仗僧(代为亡某)
礼梁皇忏法第六卷。假兹妙典罄我鄙诚。六卷功周
少申回向。伏愿(某)怨同雾释疑若冰融。不二之门坦
然共入。皈元之路廓尔同趋。

出乎尔反乎尔
见孟子。

*** 七卷

切念(某)欣逢大教时念圣恩。喜众力以同修实非浪
举。发弘愿于无尽乃畅本怀。感天恩而思酬。荷仙力
1252-A¶ 第 690a 页 X63-0690.png
而起敬。乃于今辰仗僧(代为亡某)修礼梁皇忏法第七卷。
假兹妙典罄我鄙诚。七卷功周少申回向。伏愿(某)
虚一期之庆。堪报三宝之恩。悟法界性而本圆。永灭
七情之漏。入金刚心而不坏。顿圆七觉之功。

七情
群书拾唾曰。喜怒爱苦哀恶欲也。
○七觉

法界次第云。一择法觉分。二精进觉分。三喜觉
分。四除觉分。五舍觉分。六定觉分。七念觉分。

*** 八卷

切念(某)处大造间居凡夫地。若修罗若魔属咸沾覆
护之功。若人道若龙神并荷陶成之德。倘非皈佛之
忱。曷展报恩之勤。乃于今辰仗僧(代为亡某)修礼梁皇忏
法第八卷。假兹妙典罄我鄙诚。八卷功周少申回向。
伏愿(某)度业障海出尘劳乡。八邪并销剪尽参天之
荆棘。八识俱破永亡满眼之空花。

八邪
补注云。一邪见。二邪思惟。三邪语。四邪业。
五邪精进。六邪定。七邪念。八邪命。
○八识
宗镜
录。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
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空花
见上。

*** 九卷

切念(某)三途未可异观。六道俱为一体。无常迅速宁
肯迟留。有为非坚岂容贪着。赖兹运力执劳之众。克
成修因感果之资。乃于今辰仗僧(代为亡某)修礼梁皇忏
法第九卷。假兹妙典罄我鄙诚。九卷功周少申回向。
伏愿(某)除有漏网出无常坑。九结顿亡迥登解脱之
1252-A¶ 第 690b 页 X63-0690.png
域。九界不滞直取菩提之场。

九结
阿毗达磨集论云。一爱结。二恚结。三慢结。
四无明结。五见结。六取结。七疑结。八嫉结。九悭结。

○九界
见于上。

*** 十卷

切念(某)忍苦披诚捍劳修忏。善根所集讵可局于一
人。善愿所弘必当广为六道。且法化之流深恐或绝。
则嘱累之托何敢不诚。乃于今辰仗僧(代为亡某)修礼梁
皇忏法第十卷。假兹妙典罄我鄙诚。十卷功周少申
回向。伏愿(某)修究竟之行。获圆满之功。十号俱彰克
成无上之妙果。十身并显广度无边之众生。

十号
见要览。
○十身
华严教门指掌云。如来
十身。一菩提身。二愿身。三化身。四力持身。五相好
庄严身。六威势身。七意生身。八福德身。九法身。十
智身。

禅林疏语考證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