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住持章第五¶ 第 412b 页
百丈丛林清规證义记卷第五
唐洪州百丈山沙门 怀海 集编
清杭州真寂寺苾刍 仪润 證义
越城戒珠寺住持 妙永 校阅
* 住持章第五
「述曰。住持者。主持佛法之名也。丛林立住持者。
藉人持其法。使之永住而不灭也。夫法者。大圣
之道也。戒定慧者。持法之本也。僧园众务者。持
法之事也。本立而事乃治。事治而本愈固。故住
持之人。其关系最重大也。粤稽灵山住持。大迦
叶统之。竹林住持。舍利弗主之。自佛教入中国
肆百年。而达磨至。又八传而至百丈。其时唯以
道相授受。虽与众同居。而规则简略。仪文未备。
未有禅宗住持之名。百丈以禅宗寖盛。上而王
臣。下而士庶。皆向风问道。统宗会元。势不能不
住持章第五¶ 第 412c 页 X63-0412.png
专于一人。而此一人者。苟不称其位。则道不明。
不崇其体。则法不立。于是始奉出类拔萃之一
人。为禅宗住持。而称之曰长老。以齿德俱尊也。
复作广堂。以居其众。设两序。以分其执。而制度
粲然矣。然住持之体虽尊。至于作务。犹与众均
其劳。贤如百丈。而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节。
则住持之义可知。故当其时。由众所推。或命之
官。而犹有辞聘。举而不赴者。诚重其任。而无所
希慕于其间也。至于今。则庾廪之富。舆仆之安。
皆住持私之。无怪乎贵鬻豪夺。视若奇货矣。呜
呼。住持苟非其人。一寺废荡。且遗害于后世。至
于数十百年。而不可复。岂细故哉。后之举其人
者。幸审之。处其位者。宜慎之。诚得其人。以居其
位。则明道立法。分执莅事。一切成办。」
** 上堂
「凡上堂。预日下午挂牌。(牌云)启请。
△或晚课下殿。或晚
二板。或开小静。客堂鸣序板三阵。集众。预备序䞋。知
客令请主向上。拜众僧三拜巳。知客白众云。(今某省
某府。某县某姓名护法来寺。特请两序。恭诣方丈。启请
和尚。明日上堂)白巳。悦众鸣引磬二下。众问讯。两序
先至方丈。左右排立。次使照客捧香仪。置方丈法座
上。次知客领请主执香。至方丈。侍者通白住持。持临
座。众僧随具一拜。仍两傍站定。知客令请主中央拜
巳。退后。知客居中一触礼合掌白云 (仰白和尚。
不崇其体。则法不立。于是始奉出类拔萃之一
人。为禅宗住持。而称之曰长老。以齿德俱尊也。
复作广堂。以居其众。设两序。以分其执。而制度
粲然矣。然住持之体虽尊。至于作务。犹与众均
其劳。贤如百丈。而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节。
则住持之义可知。故当其时。由众所推。或命之
官。而犹有辞聘。举而不赴者。诚重其任。而无所
希慕于其间也。至于今。则庾廪之富。舆仆之安。
皆住持私之。无怪乎贵鬻豪夺。视若奇货矣。呜
呼。住持苟非其人。一寺废荡。且遗害于后世。至
于数十百年。而不可复。岂细故哉。后之举其人
者。幸审之。处其位者。宜慎之。诚得其人。以居其
位。则明道立法。分执莅事。一切成办。」
** 上堂
「凡上堂。预日下午挂牌。(牌云)启请。
△或晚课下殿。或晚
二板。或开小静。客堂鸣序板三阵。集众。预备序䞋。知
客令请主向上。拜众僧三拜巳。知客白众云。(今某省
某府。某县某姓名护法来寺。特请两序。恭诣方丈。启请
和尚。明日上堂)白巳。悦众鸣引磬二下。众问讯。两序
先至方丈。左右排立。次使照客捧香仪。置方丈法座
上。次知客领请主执香。至方丈。侍者通白住持。持临
座。众僧随具一拜。仍两傍站定。知客令请主中央拜
巳。退后。知客居中一触礼合掌白云 (仰白和尚。
住持章第五¶ 第 413a 页 X63-0413.png
大慈忍听。今有某省某府某县。某甲护法。为某事来山
饭僧。谨同两序大众。恳请和尚。明日上堂。为众说法。惟
愿和尚。不吝慈悲。默然允许。恳祷之至)白巳。一拜。知
客归本位立。请主再上香。设拜。住持默允。礼毕。维那
云。两序大众师。顶礼和尚。众随具一礼。礼毕。末后先
行。回客堂。请主谢毕众回堂。 次日早粥二板。(再鸣序板。
集众上方丈。请主上香与前同。请后。堂师回堂)当值侍者。搭衣持具。传上堂
牌。至禅堂门外。鸣小板二下。暂立。待堂师齐站班。侍
者进堂。捧牌立中。上举巳。香灯师接牌。供于禅堂佛
前。侍者行十方礼。出堂。维那令香灯师。捧牌送法堂
前。(或大殿前)正中悬挂。即铺设法座。午梆开静。香灯师徐
徐鸣七星钟。大众齐至法堂。方可结椎。烧香侍者传
炉。置法座上。排檀香三瓣在案上。俟住持拈香用。复
转下。行十方礼。礼圆。鸣钟擂鼓。大众分左右班走。鸣
引磬上方丈迎请。众集请主上香。设拜。以及两序礼
毕。维那呼(末后先行)。客堂预请二位为末首领。众行
不可参差。其引磬。在执拂侍者之前。次捧炉。次执具。
记录。共四人。次请主执香。次住持执如意。而拄杖随
住持后。馀人俱随后。众至法堂。(或殿上)左右排立。知客
与请主。侧立于下。住持至中间问讯。登座。侍者立左
右。维那鸣磬一下。钟鼓齐歇。唱香赞。知客领请主上
香。设拜。住持拈香。侍者接香插炉。唱奈麻云来集菩
萨摩诃萨。至第三遍上。加海会二字。唱毕。维那呼展
具。(顶礼和尚)尚答(不展具)。众随具一拜。礼毕。起具。照
饭僧。谨同两序大众。恳请和尚。明日上堂。为众说法。惟
愿和尚。不吝慈悲。默然允许。恳祷之至)白巳。一拜。知
客归本位立。请主再上香。设拜。住持默允。礼毕。维那
云。两序大众师。顶礼和尚。众随具一礼。礼毕。末后先
行。回客堂。请主谢毕众回堂。 次日早粥二板。(再鸣序板。
集众上方丈。请主上香与前同。请后。堂师回堂)当值侍者。搭衣持具。传上堂
牌。至禅堂门外。鸣小板二下。暂立。待堂师齐站班。侍
者进堂。捧牌立中。上举巳。香灯师接牌。供于禅堂佛
前。侍者行十方礼。出堂。维那令香灯师。捧牌送法堂
前。(或大殿前)正中悬挂。即铺设法座。午梆开静。香灯师徐
徐鸣七星钟。大众齐至法堂。方可结椎。烧香侍者传
炉。置法座上。排檀香三瓣在案上。俟住持拈香用。复
转下。行十方礼。礼圆。鸣钟擂鼓。大众分左右班走。鸣
引磬上方丈迎请。众集请主上香。设拜。以及两序礼
毕。维那呼(末后先行)。客堂预请二位为末首领。众行
不可参差。其引磬。在执拂侍者之前。次捧炉。次执具。
记录。共四人。次请主执香。次住持执如意。而拄杖随
住持后。馀人俱随后。众至法堂。(或殿上)左右排立。知客
与请主。侧立于下。住持至中间问讯。登座。侍者立左
右。维那鸣磬一下。钟鼓齐歇。唱香赞。知客领请主上
香。设拜。住持拈香。侍者接香插炉。唱奈麻云来集菩
萨摩诃萨。至第三遍上。加海会二字。唱毕。维那呼展
具。(顶礼和尚)尚答(不展具)。众随具一拜。礼毕。起具。照
住持章第五¶ 第 413b 页 X63-0413.png
位对立。左右悦众轮次。鸣引磬三阵。烧香侍者拈香
三派。展大具。三拜。次众侍者齐展具三拜。起具问讯。
归位巳。维那鸣磬三下。又压磬巳。白椎云。(法筵龙象
众。当观第一义)。鸣磬一下。住持垂示。随机开导。座下
欲叩问。须诚谨真实参究者。出众。向座随具一拜。起
具。合掌问之。语首须清朗和雅。问答毕。住持说法。或
住持不垂钓。即不出问。待上座说法竟。维那白椎云。
(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鸣磬一下。即呼(展具顶礼和尚。尚答
不展具)众随具一拜。礼毕。呼(末后先行)众出。炉。杖。拂。如前随
后。至方丈。知客领请主礼谢和尚。及两序巳。众僧向
上。维那呼(展具。顶礼和尚。尚答不展具)众随具一拜。礼毕回堂。侍
者齐出班。顶礼和尚。或免礼。上供等事。见下饭僧仪
轨 圣节。元旦。佛诞成道。结冬。解夏。无斋亦上堂。
监院为请主。事仪同上。唯无香信序䞋斋䞋公䞋等。
凡上堂等佛事。冬月众去帽(施主请升座。仪同此)。」
【證义曰。凡登座说法。须至心听记。不可作难会想。
生退屈心。亦不可作串闻想。生容易心。须虚怀闻
思。必有机发。不得随学语者。但取口辩。所谓蛇饮
水成毒。牛饮水成乳。信学成菩提。戏学成生死。是
也。即主法非其人。亦不得于彼生轻薄想。反障自
心。所谓依法不依人也。故闻法时。静耳目而听。摄
根尘而会。倘有疑情。咨询不厌。以道为怀。扫除习
气。打并一心。勤修而观力转深。炼磨而行门益净。
如是久久。定慧发。可见自心性矣。至说法者。须提
三派。展大具。三拜。次众侍者齐展具三拜。起具问讯。
归位巳。维那鸣磬三下。又压磬巳。白椎云。(法筵龙象
众。当观第一义)。鸣磬一下。住持垂示。随机开导。座下
欲叩问。须诚谨真实参究者。出众。向座随具一拜。起
具。合掌问之。语首须清朗和雅。问答毕。住持说法。或
住持不垂钓。即不出问。待上座说法竟。维那白椎云。
(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鸣磬一下。即呼(展具顶礼和尚。尚答
不展具)众随具一拜。礼毕。呼(末后先行)众出。炉。杖。拂。如前随
后。至方丈。知客领请主礼谢和尚。及两序巳。众僧向
上。维那呼(展具。顶礼和尚。尚答不展具)众随具一拜。礼毕回堂。侍
者齐出班。顶礼和尚。或免礼。上供等事。见下饭僧仪
轨 圣节。元旦。佛诞成道。结冬。解夏。无斋亦上堂。
监院为请主。事仪同上。唯无香信序䞋斋䞋公䞋等。
凡上堂等佛事。冬月众去帽(施主请升座。仪同此)。」
【證义曰。凡登座说法。须至心听记。不可作难会想。
生退屈心。亦不可作串闻想。生容易心。须虚怀闻
思。必有机发。不得随学语者。但取口辩。所谓蛇饮
水成毒。牛饮水成乳。信学成菩提。戏学成生死。是
也。即主法非其人。亦不得于彼生轻薄想。反障自
心。所谓依法不依人也。故闻法时。静耳目而听。摄
根尘而会。倘有疑情。咨询不厌。以道为怀。扫除习
气。打并一心。勤修而观力转深。炼磨而行门益净。
如是久久。定慧发。可见自心性矣。至说法者。须提
住持章第五¶ 第 413c 页 X63-0413.png
纲要。学者请益。遂形问答。总为生死事大。直截决
疑。不可以盲引盲。误人误巳倘自谅非其人。不妨
转烦能者。请一贤明首座。以代可也。又禅客发问。
切须虔诚。真实吐露。倘卖才弄巧。必招恶报。禅宗
秘要云。按禅书。天台韶国师座下。兴教明和尚问
曰。饮光持释迦丈六之衣。在鸡足山。候弥勒下生。
将丈六之衣。披在千尺之身。应量恰好。祇如释迦
身长丈六。弥勒身长千尺。为复是身解短耶。衣解
长耶。师云。汝却会。明拂袖便出去。师曰。小儿子。山
僧若答汝不是。当有因果。汝若不是。吾当见之。明
归七日。吐血。浮光和尚劝曰。汝速去忏悔。明乃至
方丈。悲泣曰。愿和尚慈悲。许某忏悔。师云。如人倒
地。因地而起。不曾教汝起倒。明复曰。若许忏悔。某
当终身给侍。师为出语曰。佛佛道齐。宛尔高低。释
迦弥勒。如印印泥。据此。可见发问不易。暂时弄巧。
斧在口中。可不慎诸。】
** 晚参小参(附五参)
「住持日用。宏法为务。除不时上堂外。朔圣说法。必不
可怠。若五参升座。两序至座下。径归班立。住持登座
不拈香。又所谓参者。凡集众开示。皆益于参。古人匡
徒。使之朝夕咨叩。无时而不激扬此道。故每晚必参。
谓之晚参。或早课后。众上方丈。仪同上堂谓之小参。
又凡遇结制。解制。冬夜岁夜。对灵等。皆说小参。初无
定所。看众多少。或就方丈。或就法堂。在斋堂前。预挂
疑。不可以盲引盲。误人误巳倘自谅非其人。不妨
转烦能者。请一贤明首座。以代可也。又禅客发问。
切须虔诚。真实吐露。倘卖才弄巧。必招恶报。禅宗
秘要云。按禅书。天台韶国师座下。兴教明和尚问
曰。饮光持释迦丈六之衣。在鸡足山。候弥勒下生。
将丈六之衣。披在千尺之身。应量恰好。祇如释迦
身长丈六。弥勒身长千尺。为复是身解短耶。衣解
长耶。师云。汝却会。明拂袖便出去。师曰。小儿子。山
僧若答汝不是。当有因果。汝若不是。吾当见之。明
归七日。吐血。浮光和尚劝曰。汝速去忏悔。明乃至
方丈。悲泣曰。愿和尚慈悲。许某忏悔。师云。如人倒
地。因地而起。不曾教汝起倒。明复曰。若许忏悔。某
当终身给侍。师为出语曰。佛佛道齐。宛尔高低。释
迦弥勒。如印印泥。据此。可见发问不易。暂时弄巧。
斧在口中。可不慎诸。】
** 晚参小参(附五参)
「住持日用。宏法为务。除不时上堂外。朔圣说法。必不
可怠。若五参升座。两序至座下。径归班立。住持登座
不拈香。又所谓参者。凡集众开示。皆益于参。古人匡
徒。使之朝夕咨叩。无时而不激扬此道。故每晚必参。
谓之晚参。或早课后。众上方丈。仪同上堂谓之小参。
又凡遇结制。解制。冬夜岁夜。对灵等。皆说小参。初无
定所。看众多少。或就方丈。或就法堂。在斋堂前。预挂
住持章第五¶ 第 414a 页 X63-0414.png
小参牌。如四时八节。请班首于课完。在大殿秉拂亦
可。亦须预挂秉拂牌。牌边另贴红纸一条。请某某大
师。」
【證义曰。昔汾阳昭禅师。住汾州太子院。以并汾地
苦寒。故罢夜参。有异比丘。振锡而至。谓师曰。会中
有大士六人。奈何不说法。言讫。升空而去。师密记
以偈云。胡僧金锡光。为法到汾阳。六人成大器。劝
请为敷扬。时楚圆。守芝。号上首。楚圆。即慈明也。后
住石霜时。扬岐会公为监寺。劝请夜说法。慈明曰。
暮而升座。从何得此规绳。会徐对曰。汾州晚参。非
规绳乎。慈明颔之。】
** 朔望(附茶话)
「每月十四三十放假。集禅堂前剃头。净衣。午饭后开
小静洗浴。晚课毕。礼祖上方丈。或说晚参。回堂闻鼓。
声吃普茶。听宣规约。回堂。方丈另请两序茶。一则察
问学人见解。二则评论常住去事(依律。布萨在此二日)。
朔望早课传炉祝 圣祈祷。维那喝云集。礼祖上
方丈。小参。与元旦相彷。唯祷四圣。在大殿唱赞佛偈
巳。接念佛时。大悦众。同鸣法器数人。然后出殿。到四
圣前。咒赞祈祷。早粥时。客堂挂上供牌。(牌云)大众师闻
鼓声。齐诣大殿。及四圣前。并影堂上供(馀见前祝釐章。景命四斋
中说。及见后大众章。布萨条详明)。」
** 入室请益
「每月初三。初八。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日。方丈挂
可。亦须预挂秉拂牌。牌边另贴红纸一条。请某某大
师。」
【證义曰。昔汾阳昭禅师。住汾州太子院。以并汾地
苦寒。故罢夜参。有异比丘。振锡而至。谓师曰。会中
有大士六人。奈何不说法。言讫。升空而去。师密记
以偈云。胡僧金锡光。为法到汾阳。六人成大器。劝
请为敷扬。时楚圆。守芝。号上首。楚圆。即慈明也。后
住石霜时。扬岐会公为监寺。劝请夜说法。慈明曰。
暮而升座。从何得此规绳。会徐对曰。汾州晚参。非
规绳乎。慈明颔之。】
** 朔望(附茶话)
「每月十四三十放假。集禅堂前剃头。净衣。午饭后开
小静洗浴。晚课毕。礼祖上方丈。或说晚参。回堂闻鼓。
声吃普茶。听宣规约。回堂。方丈另请两序茶。一则察
问学人见解。二则评论常住去事(依律。布萨在此二日)。
朔望早课传炉祝 圣祈祷。维那喝云集。礼祖上
方丈。小参。与元旦相彷。唯祷四圣。在大殿唱赞佛偈
巳。接念佛时。大悦众。同鸣法器数人。然后出殿。到四
圣前。咒赞祈祷。早粥时。客堂挂上供牌。(牌云)大众师闻
鼓声。齐诣大殿。及四圣前。并影堂上供(馀见前祝釐章。景命四斋
中说。及见后大众章。布萨条详明)。」
** 入室请益
「每月初三。初八。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日。方丈挂
住持章第五¶ 第 414b 页 X63-0414.png
入室牌。入室者。乃师家勘辩学人。策其未至。正其邪
执。如金炉炼金。铅汞不存。玉人治玉。珷玞尽废。不拘
昏晓。不择处所。皆可行之。学人入室请益。必须诚心
搭衣持具。先白维那巳。悦众领至室外立。侍者弹门
三下。通白住持。住持允。则领学者进室展大具。三拜。
长跪合掌。乞求开导。将自己平生参学。尽情发露。毫
无隐藏。不得自己妄逞知见。狂造异说。胡言乱语。和
尚自然慈心。痛为针劄。提持进步。开示毕。起立拜谢。
退出。向侍者问讯。回堂。不可放逸自恣。空延岁月。孤
负平生发心参学之志。」
【證义曰。入室之事。学者须真实请益。师家须婆心
指点。方为不负。若学者参学不实。师家道眼不明。
纵然依样画猫儿。实应酬故事而巳。近日诸方。除
一二真修禅林外。并入室事。亦少行之。尤可慨也。】
** 巡寮
「古规每逢初三。二十八。念诵仁王等。一年四节巡寮。
僧堂前挂巡寮牌。报众。各寮中央。设住持位备拈香。
及茶汤。伺候住持至。鸣小板。集本寮众。于门外排立。
问讯。随住持入寮。寮主烧香敬住持。同众一拜。问讯
而坐。住持询问老病。点检寮舍缺乏。叙话而起。众当
展坐具。拜谢临访。免则问讯相送。或朔望巡寮。则不
挂牌。今则四节巡寮。三八念诵。俱不行。每逢朔圣。祈
祷四圣等处。以代念诵。至于巡寮之事。住持每日早
晚课诵念佛时。礼合寺各堂圣像。随便询老问病。检
执。如金炉炼金。铅汞不存。玉人治玉。珷玞尽废。不拘
昏晓。不择处所。皆可行之。学人入室请益。必须诚心
搭衣持具。先白维那巳。悦众领至室外立。侍者弹门
三下。通白住持。住持允。则领学者进室展大具。三拜。
长跪合掌。乞求开导。将自己平生参学。尽情发露。毫
无隐藏。不得自己妄逞知见。狂造异说。胡言乱语。和
尚自然慈心。痛为针劄。提持进步。开示毕。起立拜谢。
退出。向侍者问讯。回堂。不可放逸自恣。空延岁月。孤
负平生发心参学之志。」
【證义曰。入室之事。学者须真实请益。师家须婆心
指点。方为不负。若学者参学不实。师家道眼不明。
纵然依样画猫儿。实应酬故事而巳。近日诸方。除
一二真修禅林外。并入室事。亦少行之。尤可慨也。】
** 巡寮
「古规每逢初三。二十八。念诵仁王等。一年四节巡寮。
僧堂前挂巡寮牌。报众。各寮中央。设住持位备拈香。
及茶汤。伺候住持至。鸣小板。集本寮众。于门外排立。
问讯。随住持入寮。寮主烧香敬住持。同众一拜。问讯
而坐。住持询问老病。点检寮舍缺乏。叙话而起。众当
展坐具。拜谢临访。免则问讯相送。或朔望巡寮。则不
挂牌。今则四节巡寮。三八念诵。俱不行。每逢朔圣。祈
祷四圣等处。以代念诵。至于巡寮之事。住持每日早
晚课诵念佛时。礼合寺各堂圣像。随便询老问病。检
住持章第五¶ 第 414c 页 X63-0414.png
点院事。」
【證义曰。僧祇律云。世尊以五事故。五日一按行僧
房。一。恐弟子著有为事。二。恐著俗论。三。恐著睡眠。
四。为看病僧。五。令年少比丘。观佛威仪。生欢喜故。
今住持遵佛遗仪。故亦巡寮也。】
** 普说
「普说起止之仪。与小参彷佛。小参唯住持说。语须直
截。类于上堂。普说语有多种不同。住持说者。或遇告
香。或夏前告香。或中夏。或特为某事。或因请开示。或
为求决疑。或为行者说。或警策于学者。或激扬于古
道。故文长义足。名普说也。抑或命人人各说。随其语
言。而勘辩之(记录即用纸。正楷写法语实贴斋堂廊下)。」
** 告香
「(古之丛林。依律结夏。每夏前告香。未预告香。不许入室。其告香在方丈。或法堂。今则禅宗。于结冬贴单日。早粥
客堂挂牌。牌云)告香。(小食二板后。鸣大钟三下。库司到韦驮座前。设供。香烛煇煌。候禅堂止静开小静。合
院大众。搭衣持具。齐诣韦驮殿左右。次序集巳。住持拈香。维那)举奈麻香云盖菩萨
摩诃萨。(三遍。照常上供毕。齐展具三拜巳。仍对面立。住持高声白众云) 暗室亏心。
神目如电。善恶报应。似影随形。但有早迟。终无漏网。
谨白大众。各谛思惟。惟兢惟惕。戒之慎之。(白巳。至韦天前。拈香
三派。三拜。长跪。合掌。高声告白)我住持(某甲)。若丛林不治。法轮不转。
尅众益己。侵损常住者。使我现生之内。折禄减寿。恶
疾缠身。或遭恶难。示报大众。临命终时。堕落三途。诸
恶趣中。唯神鉴临。以警来者。(自下诸誓。各须预熟。以便告香。告巳。一拜。退立
本位。四班首。同至韦天前。居中拈香。齐拜巳。长跪。合掌。齐声告曰)我首众(某甲)。若三
【證义曰。僧祇律云。世尊以五事故。五日一按行僧
房。一。恐弟子著有为事。二。恐著俗论。三。恐著睡眠。
四。为看病僧。五。令年少比丘。观佛威仪。生欢喜故。
今住持遵佛遗仪。故亦巡寮也。】
** 普说
「普说起止之仪。与小参彷佛。小参唯住持说。语须直
截。类于上堂。普说语有多种不同。住持说者。或遇告
香。或夏前告香。或中夏。或特为某事。或因请开示。或
为求决疑。或为行者说。或警策于学者。或激扬于古
道。故文长义足。名普说也。抑或命人人各说。随其语
言。而勘辩之(记录即用纸。正楷写法语实贴斋堂廊下)。」
** 告香
「(古之丛林。依律结夏。每夏前告香。未预告香。不许入室。其告香在方丈。或法堂。今则禅宗。于结冬贴单日。早粥
客堂挂牌。牌云)告香。(小食二板后。鸣大钟三下。库司到韦驮座前。设供。香烛煇煌。候禅堂止静开小静。合
院大众。搭衣持具。齐诣韦驮殿左右。次序集巳。住持拈香。维那)举奈麻香云盖菩萨
摩诃萨。(三遍。照常上供毕。齐展具三拜巳。仍对面立。住持高声白众云) 暗室亏心。
神目如电。善恶报应。似影随形。但有早迟。终无漏网。
谨白大众。各谛思惟。惟兢惟惕。戒之慎之。(白巳。至韦天前。拈香
三派。三拜。长跪。合掌。高声告白)我住持(某甲)。若丛林不治。法轮不转。
尅众益己。侵损常住者。使我现生之内。折禄减寿。恶
疾缠身。或遭恶难。示报大众。临命终时。堕落三途。诸
恶趣中。唯神鉴临。以警来者。(自下诸誓。各须预熟。以便告香。告巳。一拜。退立
本位。四班首。同至韦天前。居中拈香。齐拜巳。长跪。合掌。齐声告曰)我首众(某甲)。若三
住持章第五¶ 第 415a 页 X63-0415.png
业不勤。四仪不肃。恣纵威暴。辜负常住者。使我现生
云云。(告巳。一拜。退立本位。下皆同此。次维那拈香三派。三拜。长跪。合掌。高声白曰)我维那
(某甲)。若私心偏护。规势欺压。辜负众人。不尽执事。使
我现生云云。(次都监。监院。副寺。衣钵等。凡财帛饮食经手者。齐至韦天前。居中者拈香三派。
齐三拜。长跪。合掌。高声告曰)我监院(某甲)。若容众量窄。爱众心薄。
侵公益私。瞒昧因果者。使我现生云云。(次知众。知客。僧值等。凡调
众办事者。齐至同上)我知众(某甲)。若憎贫爱富。重俗轻僧。过费
常住。图自适意者。使我云云。(次禅堂清众某甲等。若人多。十人一班。齐至同
上)我清众(某甲)。若懈怠偷安。不办已事。虚消信施。辜
负常住者。使我云云。(次列执等。亦十人一班。齐至同上)我列执(某甲)。
若不尽本执。有误众人。费常住物。而取自安者。使我
云云。(合院人俱告香巳。仍左右对立。合掌。悦众鸣小鱼子。诵梵网经不发誓愿二戒)佛说梵
网经。菩萨心地品。若佛子。常应发一切愿。孝顺父母
师僧。愿得好师。同学善知识。常教我大乘经律。十发
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使我开解。如法修行。坚持佛
戒。宁舍身命。念念不去心。若一切菩萨。不发是愿者。
犯轻垢罪。若佛子。发十大愿巳。持佛禁戒。作是愿言。
宁以此身。投炽然猛火。大坑刀山。终不毁犯三世诸
佛经律。与一切女人。作不净行。复作是愿。宁以热铁
罗网。千重周匝缠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
檀越一切衣服。复作是愿。宁以此口。吞热铁丸。及大
流猛火。经百千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口。食于信心檀
越百味饮食。复作是愿。宁以此身。卧大猛火罗网。热
铁地上。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百种床
云云。(告巳。一拜。退立本位。下皆同此。次维那拈香三派。三拜。长跪。合掌。高声白曰)我维那
(某甲)。若私心偏护。规势欺压。辜负众人。不尽执事。使
我现生云云。(次都监。监院。副寺。衣钵等。凡财帛饮食经手者。齐至韦天前。居中者拈香三派。
齐三拜。长跪。合掌。高声告曰)我监院(某甲)。若容众量窄。爱众心薄。
侵公益私。瞒昧因果者。使我现生云云。(次知众。知客。僧值等。凡调
众办事者。齐至同上)我知众(某甲)。若憎贫爱富。重俗轻僧。过费
常住。图自适意者。使我云云。(次禅堂清众某甲等。若人多。十人一班。齐至同
上)我清众(某甲)。若懈怠偷安。不办已事。虚消信施。辜
负常住者。使我云云。(次列执等。亦十人一班。齐至同上)我列执(某甲)。
若不尽本执。有误众人。费常住物。而取自安者。使我
云云。(合院人俱告香巳。仍左右对立。合掌。悦众鸣小鱼子。诵梵网经不发誓愿二戒)佛说梵
网经。菩萨心地品。若佛子。常应发一切愿。孝顺父母
师僧。愿得好师。同学善知识。常教我大乘经律。十发
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使我开解。如法修行。坚持佛
戒。宁舍身命。念念不去心。若一切菩萨。不发是愿者。
犯轻垢罪。若佛子。发十大愿巳。持佛禁戒。作是愿言。
宁以此身。投炽然猛火。大坑刀山。终不毁犯三世诸
佛经律。与一切女人。作不净行。复作是愿。宁以热铁
罗网。千重周匝缠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
檀越一切衣服。复作是愿。宁以此口。吞热铁丸。及大
流猛火。经百千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口。食于信心檀
越百味饮食。复作是愿。宁以此身。卧大猛火罗网。热
铁地上。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百种床
住持章第五¶ 第 415b 页 X63-0415.png
座。复作是愿。宁以此身。受三百矛剌身。经一劫二劫。
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百味医药。复作
是愿。宁以此身。投热铁镬。经百千劫。终不以此破戒
之身。受于信心檀越。千种房舍。屋宅。园林田地。复作
是愿。宁以铁锤。打碎此身。从头至足。令如微尘。终不
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恭敬礼拜。复作是愿。
宁以百千热铁刀矛。挑其两目。终不以此破戒之心。
视他好色。复作是愿。宁以百千铁锥。劖剌耳根经一
劫二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听好音声。复作是愿。宁
以百千刃刀。割去其鼻。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嗅诸
香。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断其舌。终不以此破
戒之心。食人百味净食。复作是愿。宁以利斧斩斫其
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著好触。复作是愿。愿一切
众生成佛。菩萨若不发是愿者。犯轻垢罪。(诵毕。齐声唱回向偈
曰)叩祷韦天尊。威灵赏罚明。善良多降福。奸恶尽遭
横。叩祷韦天尊。威灵赏罚明。公忠多降福。私曲尽遭
横。叩祷韦天尊。威灵护丛林。有人坏规矩。立刻殃其
身。叩祷韦天尊。严查真假情。现前告香者。誓要记分
明。叩祷韦天尊。严查众誓盟。一句应一句。句句报分
明。佛说梵网经。有发誓愿戒。持戒因此励。破戒因此
医。若说心存正。何必用立誓。饰此言词人。欲安心取
利。怕立神前誓。何须住丛林。韦天杵可畏。须谨莫自
欺。负心人告香。硬著头皮来。叩祷神灵显。加他三倍
灾。丛林若将衰。奸邪渐进来。叩求神圣力。速赐剪除
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百味医药。复作
是愿。宁以此身。投热铁镬。经百千劫。终不以此破戒
之身。受于信心檀越。千种房舍。屋宅。园林田地。复作
是愿。宁以铁锤。打碎此身。从头至足。令如微尘。终不
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恭敬礼拜。复作是愿。
宁以百千热铁刀矛。挑其两目。终不以此破戒之心。
视他好色。复作是愿。宁以百千铁锥。劖剌耳根经一
劫二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听好音声。复作是愿。宁
以百千刃刀。割去其鼻。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嗅诸
香。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断其舌。终不以此破
戒之心。食人百味净食。复作是愿。宁以利斧斩斫其
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著好触。复作是愿。愿一切
众生成佛。菩萨若不发是愿者。犯轻垢罪。(诵毕。齐声唱回向偈
曰)叩祷韦天尊。威灵赏罚明。善良多降福。奸恶尽遭
横。叩祷韦天尊。威灵赏罚明。公忠多降福。私曲尽遭
横。叩祷韦天尊。威灵护丛林。有人坏规矩。立刻殃其
身。叩祷韦天尊。严查真假情。现前告香者。誓要记分
明。叩祷韦天尊。严查众誓盟。一句应一句。句句报分
明。佛说梵网经。有发誓愿戒。持戒因此励。破戒因此
医。若说心存正。何必用立誓。饰此言词人。欲安心取
利。怕立神前誓。何须住丛林。韦天杵可畏。须谨莫自
欺。负心人告香。硬著头皮来。叩祷神灵显。加他三倍
灾。丛林若将衰。奸邪渐进来。叩求神圣力。速赐剪除
住持章第五¶ 第 415c 页 X63-0415.png
开(诵毕。举韦驮赞。大众三拜。起具。各回本处。晚课毕。巡寮。又新住持入院后。执事请定。为众告香。然后开堂
告香回后。住持命侍者。令客堂挂普说牌。其仪轨。与小参彷佛。住持为众开示。下座巳。或命班首。乃至参头止。
挨次一一激扬此道。即以此勘排学人)。」
【證义曰。告香立誓者。誓。是必固之心。始行心弱。宜
须防持。故发愿誓。以自防也。若誓愿心意不发。道
何由成办乎。增一阿含。三十八经云。比丘不发誓
愿者。终不成佛道。誓愿之福。不可称计。得至甘露
灭尽之处。故护持丛林。必须告香。以表清白。然清
白与否。唯己自知。人不及知。人虽不知。神实知之。
倘有愚僧。诳妄对神。自谓神是泥木。或可欺瞒。欲
望侥倖。逃于恶报。纵使暂时未报。终必受殃。无能
逃者。可不惧哉。或曰。愿。多期望之语。誓。类咒诅之
辞。似非修行所宜。答曰。誓。愿中之勇烈意也。咒诅。
怨中之毒害意也。奈何以勇烈为毒害乎。即如四
宏誓。非誓乎。菩萨修行。非四誓。则成佛无基。亦将
以为咒诅而疑之乎。总之告香之典。关系于丛林
不小。告香行。而人人知惧。纵有饰词者。亦寡矣。告
香废而枭鸾不别。纵有特立不变者。亦寡矣。故丛
林将兴。告香行也。丛林将衰。告香废也。兴衰之机
于是卜之。愚庵摭古云。慈航朴禅师。主天童二十
年。食不背众。虽病不违。奉己甚约。待众甚丰。有小
师。知库毕。归。拜师曰。某竭力营转。增一倍赢。不敢
自有。纳之常住。朴怒曰。汝所赢者。悉从巧取。不义
之物。常住净财。容汝不义物乎。不纳。并逐其人。噫
告香回后。住持命侍者。令客堂挂普说牌。其仪轨。与小参彷佛。住持为众开示。下座巳。或命班首。乃至参头止。
挨次一一激扬此道。即以此勘排学人)。」
【證义曰。告香立誓者。誓。是必固之心。始行心弱。宜
须防持。故发愿誓。以自防也。若誓愿心意不发。道
何由成办乎。增一阿含。三十八经云。比丘不发誓
愿者。终不成佛道。誓愿之福。不可称计。得至甘露
灭尽之处。故护持丛林。必须告香。以表清白。然清
白与否。唯己自知。人不及知。人虽不知。神实知之。
倘有愚僧。诳妄对神。自谓神是泥木。或可欺瞒。欲
望侥倖。逃于恶报。纵使暂时未报。终必受殃。无能
逃者。可不惧哉。或曰。愿。多期望之语。誓。类咒诅之
辞。似非修行所宜。答曰。誓。愿中之勇烈意也。咒诅。
怨中之毒害意也。奈何以勇烈为毒害乎。即如四
宏誓。非誓乎。菩萨修行。非四誓。则成佛无基。亦将
以为咒诅而疑之乎。总之告香之典。关系于丛林
不小。告香行。而人人知惧。纵有饰词者。亦寡矣。告
香废而枭鸾不别。纵有特立不变者。亦寡矣。故丛
林将兴。告香行也。丛林将衰。告香废也。兴衰之机
于是卜之。愚庵摭古云。慈航朴禅师。主天童二十
年。食不背众。虽病不违。奉己甚约。待众甚丰。有小
师。知库毕。归。拜师曰。某竭力营转。增一倍赢。不敢
自有。纳之常住。朴怒曰。汝所赢者。悉从巧取。不义
之物。常住净财。容汝不义物乎。不纳。并逐其人。噫
住持章第五¶ 第 416a 页 X63-0416.png
小师私财。纳之常住。巳罕见闻。犹怒不纳。并逐其
人。守斯。告香。清之至矣。古道若是。堪作师表。告香
者知之。】
** 念诵
「凡念诵。或常住自办。或施主发心。俱当预定。今约施
主例。尊官到。知客同住持迎接。(仪见后说)若非尊官。客堂
接待。(与饭僧同)预日设坛严净。(乃至满散。见祝釐章)挂牌。(牌云)本月(某)
日(某)职(某)护法。为(某)事。诵(某某)经。顶礼(某)忏。共若干
日。诸师挨次轮日。每日几名。开列于左 (某甲)首座
师。 (某甲)西堂师(云云)。
△或逐日轮差。或三日一换。
从班首至清众。内外均派。严净时。经师先上方丈。顶
礼和尚。请开示巳。进坛。知客请施主拈香。严净巳。知
客呼(请主礼谢众师三拜)。各回。若系尊官。则从权免
礼。次日开经。知客令请主拈香。正日宣疏上供。圆满
上方丈回复。凡经忏师。不许在外应酬。其经䞋。公䞋
等。随各家古例。
原本。念诵条后。接水陆规约九门。今移于后。另卷。」
** (附)念诵规约(凡十一条)
「古之丛林。高蹈绝俗。除祝𨤲外。不通应酬。政为大事
不明。剪爪不暇。那肯应酬。散其道念。又若自未度。何
以度人。故经云。瑜伽一事。乃登地菩萨。利生之事。非
初心凡夫所宜。然恐丛林淡薄。缺乏所须。衲子懈修。
法门衰减。不得巳。乃略应念诵。必也进坛。生道场想。
对经像。如对佛想。诵其文。思其义。行其事。践其实。必
人。守斯。告香。清之至矣。古道若是。堪作师表。告香
者知之。】
** 念诵
「凡念诵。或常住自办。或施主发心。俱当预定。今约施
主例。尊官到。知客同住持迎接。(仪见后说)若非尊官。客堂
接待。(与饭僧同)预日设坛严净。(乃至满散。见祝釐章)挂牌。(牌云)本月(某)
日(某)职(某)护法。为(某)事。诵(某某)经。顶礼(某)忏。共若干
日。诸师挨次轮日。每日几名。开列于左 (某甲)首座
师。 (某甲)西堂师(云云)。
△或逐日轮差。或三日一换。
从班首至清众。内外均派。严净时。经师先上方丈。顶
礼和尚。请开示巳。进坛。知客请施主拈香。严净巳。知
客呼(请主礼谢众师三拜)。各回。若系尊官。则从权免
礼。次日开经。知客令请主拈香。正日宣疏上供。圆满
上方丈回复。凡经忏师。不许在外应酬。其经䞋。公䞋
等。随各家古例。
原本。念诵条后。接水陆规约九门。今移于后。另卷。」
** (附)念诵规约(凡十一条)
「古之丛林。高蹈绝俗。除祝𨤲外。不通应酬。政为大事
不明。剪爪不暇。那肯应酬。散其道念。又若自未度。何
以度人。故经云。瑜伽一事。乃登地菩萨。利生之事。非
初心凡夫所宜。然恐丛林淡薄。缺乏所须。衲子懈修。
法门衰减。不得巳。乃略应念诵。必也进坛。生道场想。
对经像。如对佛想。诵其文。思其义。行其事。践其实。必
住持章第五¶ 第 416b 页 X63-0416.png
使身与口合。口与心合。不昏沉。不散乱。不懈怠。不贪
利。知因果。知惭愧。竞竞业业。若是。则不期度人。而自
度人。不期利益。而自利益。所谓。人以财与我。我以法
与人。等施无异。犹可权为。若鼓橐籥。(不出声也。或不识字)而看
经。舂杵碓(不观想也。全无诚意)而礼忏。身对尊像。而目视他方。
口诵经忏。而心存别念。如是。必招现前丛林道衰。未
来自灵受苦。使自利利他之法宝。反成自误误人之
罪案。可不慎哉。所有规约。谨陈于左。
* 诵经人。先日见牌上有名。即沐浴。次早诵经忏。须眼到。口到。心到。不得于诵经忏时夹閒杂语。亦不得经住便说话。若杂谈戏笑于经忏中。罚银壹钱八分。在经忏歇后戏谈者。罚银八分。
* 念诵时。不得回头转脑。看人看物。一心称念。字字分明。不出声者。完时罚重念过。严净不至者。罚银三分。诵过一页方至者。罚银六分。经忏须补诵。
* 主法人。不得散心妄想。宜一一依文。精诚作观。
* 表白人。不得急遽简略。宜一一依文。次第宣诵。其钟鼓等亦宜庄雅。不宜繁碎。
* 经忏及施食等。不得法事未竟。先收佛像庄严器物。
* 施食。要一一依文。精诚结印。诵咒。作观。三业相应。不得含糊弹舌。急促了事。白文亦然。
* 内外香灯行人。俱要诚洁。火烛小心。水陆堂中。尤宜加倍慎重。
* 香烛供果等。倘落地者不用。巳供过者亦不用。
* 蔬菜饭食等。必熟得味。不得填底。不得用乾物生物。
* 犯斗诤者。罚银八分。因争失威仪者。罚银
利。知因果。知惭愧。竞竞业业。若是。则不期度人。而自
度人。不期利益。而自利益。所谓。人以财与我。我以法
与人。等施无异。犹可权为。若鼓橐籥。(不出声也。或不识字)而看
经。舂杵碓(不观想也。全无诚意)而礼忏。身对尊像。而目视他方。
口诵经忏。而心存别念。如是。必招现前丛林道衰。未
来自灵受苦。使自利利他之法宝。反成自误误人之
罪案。可不慎哉。所有规约。谨陈于左。
* 诵经人。先日见牌上有名。即沐浴。次早诵经忏。须眼到。口到。心到。不得于诵经忏时夹閒杂语。亦不得经住便说话。若杂谈戏笑于经忏中。罚银壹钱八分。在经忏歇后戏谈者。罚银八分。
* 念诵时。不得回头转脑。看人看物。一心称念。字字分明。不出声者。完时罚重念过。严净不至者。罚银三分。诵过一页方至者。罚银六分。经忏须补诵。
* 主法人。不得散心妄想。宜一一依文。精诚作观。
* 表白人。不得急遽简略。宜一一依文。次第宣诵。其钟鼓等亦宜庄雅。不宜繁碎。
* 经忏及施食等。不得法事未竟。先收佛像庄严器物。
* 施食。要一一依文。精诚结印。诵咒。作观。三业相应。不得含糊弹舌。急促了事。白文亦然。
* 内外香灯行人。俱要诚洁。火烛小心。水陆堂中。尤宜加倍慎重。
* 香烛供果等。倘落地者不用。巳供过者亦不用。
* 蔬菜饭食等。必熟得味。不得填底。不得用乾物生物。
* 犯斗诤者。罚银八分。因争失威仪者。罚银
住持章第五¶ 第 416c 页 X63-0416.png
* 库房要用心打点整理。合用诸物。不得苟简。
○以上条约。须信受遵持。不然。自取殃祸。
现有清规罚汝。后复决有因果。可不慎哉。
○年月日
○住持(某甲)重录。」
【證义曰。凡有念诵。为转法轮。迩来僧众。此多苟简。
罪戾不小。云栖法汇云。昔乌镇。利济寺。有僧。师徒
二人。俱称谨厚。记以经忏者。日益众。因致饶裕。而
吝啬。不自享用。亦不布施。后得疾。族人迎归调治。
俄而谢世。平生积贮。尽为族有。十年后。现梦于所
亲曰。经忏未完。阴府考较甚急。苦不可言。世人所
传。电闪光来。认字读还。信不诬也。笔之以诫夫应
缘者。又云。水陆。头尾相连。经忏。接繁不断。求经次。
汲汲如选官。请经师。忙忙如报喜。经忏日兴。道德
日衰。丛林至此。不振甚矣。可为浩叹。】
** 设斛
「凡清明。中元。十月朝。除夕。设斛祭先。即日下午。客堂
悬牌。(牌云)是晚某节良辰。于法堂设斛。(或施主有事。随改)中座
堂头和尚。(或班首代。随改)表白。(某甲)师。(某甲)师。共四位。侍座。
(某)师。(某)师。共二位。
△中座。于权执。班首中选举。表白。
于客堂。藏寮。侍寮。悦众。轮派。或有䞋资。中座。表白。侍
座。写疏。知客。厨房。值坛香灯。茶头。照客。办供等。俱照
各家旧例。」
【證义曰。设斛之事。至于今日。其讹多矣。略言有十。
○以上条约。须信受遵持。不然。自取殃祸。
现有清规罚汝。后复决有因果。可不慎哉。
○年月日
○住持(某甲)重录。」
【證义曰。凡有念诵。为转法轮。迩来僧众。此多苟简。
罪戾不小。云栖法汇云。昔乌镇。利济寺。有僧。师徒
二人。俱称谨厚。记以经忏者。日益众。因致饶裕。而
吝啬。不自享用。亦不布施。后得疾。族人迎归调治。
俄而谢世。平生积贮。尽为族有。十年后。现梦于所
亲曰。经忏未完。阴府考较甚急。苦不可言。世人所
传。电闪光来。认字读还。信不诬也。笔之以诫夫应
缘者。又云。水陆。头尾相连。经忏。接繁不断。求经次。
汲汲如选官。请经师。忙忙如报喜。经忏日兴。道德
日衰。丛林至此。不振甚矣。可为浩叹。】
** 设斛
「凡清明。中元。十月朝。除夕。设斛祭先。即日下午。客堂
悬牌。(牌云)是晚某节良辰。于法堂设斛。(或施主有事。随改)中座
堂头和尚。(或班首代。随改)表白。(某甲)师。(某甲)师。共四位。侍座。
(某)师。(某)师。共二位。
△中座。于权执。班首中选举。表白。
于客堂。藏寮。侍寮。悦众。轮派。或有䞋资。中座。表白。侍
座。写疏。知客。厨房。值坛香灯。茶头。照客。办供等。俱照
各家旧例。」
【證义曰。设斛之事。至于今日。其讹多矣。略言有十。
住持章第五¶ 第 417a 页 X63-0417.png
按密部仪轨。将欲施食。当先结界。以成净地。结界
之法。用木四方定椿。以绳拦之。使人畜不得进界。
然后设施食坛。鬼神坛。俗呼寒林台。又呼孤魂台。
及设两旁荐位于界内。其施食坛。至孤魂坛。中间
用白布三疋。作三道宝街。待戌时初。法师同表白。
先持大悲咒。四方洒净水。想此界内。以神咒力。及
观想力。变成净地。以为坛基。诵咒三遍巳。法师施
食坛前。中间立定。表白辅弼左右。法师随想界内。
净地广大无边。众动鼓钹。用七星板。如唱阿弥陀
佛身金色腔。齐唱净地偈云。一切方隅所有地。瓦
砾砂碛等皆无。琉璃宝地平如掌。柔软微妙愿安
住。犹如极乐国庄严。妙宝为地众花敷。园林池沼
无缺少。以大法音愿具足。从出世间复能现。种种
七宝之所成。无量光明遍照处。诸佛菩萨愿安住。
唱毕。煞下鼓钹一阵。法师自举偈云。先结大轮明
王印。加持坛场悉清净。我今依教诵密言。令我所
作皆成就。白巳。即默诵大轮明王咒。二十一遍。咒
详施食仪轨。咒毕。即起香云云。兹者密部绝响。结
界不行。其讹一也。
○又准本经。佛说是摩伽陀国
所用之斛。此食。此水。量同法界。食之无尽。今据我
国。一斛。当五斗。凡施食。应用五斗米饭。以成饭山。
五斗桶煮熟得味菜。以成菜山。五斗缸清洁冷水。
以成乳海。方合佛制。祀孤巳。次日清晨。将此菜饭。
分为三分。一施水族。即放生池。或大河海。二施毛
之法。用木四方定椿。以绳拦之。使人畜不得进界。
然后设施食坛。鬼神坛。俗呼寒林台。又呼孤魂台。
及设两旁荐位于界内。其施食坛。至孤魂坛。中间
用白布三疋。作三道宝街。待戌时初。法师同表白。
先持大悲咒。四方洒净水。想此界内。以神咒力。及
观想力。变成净地。以为坛基。诵咒三遍巳。法师施
食坛前。中间立定。表白辅弼左右。法师随想界内。
净地广大无边。众动鼓钹。用七星板。如唱阿弥陀
佛身金色腔。齐唱净地偈云。一切方隅所有地。瓦
砾砂碛等皆无。琉璃宝地平如掌。柔软微妙愿安
住。犹如极乐国庄严。妙宝为地众花敷。园林池沼
无缺少。以大法音愿具足。从出世间复能现。种种
七宝之所成。无量光明遍照处。诸佛菩萨愿安住。
唱毕。煞下鼓钹一阵。法师自举偈云。先结大轮明
王印。加持坛场悉清净。我今依教诵密言。令我所
作皆成就。白巳。即默诵大轮明王咒。二十一遍。咒
详施食仪轨。咒毕。即起香云云。兹者密部绝响。结
界不行。其讹一也。
○又准本经。佛说是摩伽陀国
所用之斛。此食。此水。量同法界。食之无尽。今据我
国。一斛。当五斗。凡施食。应用五斗米饭。以成饭山。
五斗桶煮熟得味菜。以成菜山。五斗缸清洁冷水。
以成乳海。方合佛制。祀孤巳。次日清晨。将此菜饭。
分为三分。一施水族。即放生池。或大河海。二施毛
住持章第五¶ 第 417b 页 X63-0417.png
群。即放生所。或山野处。三施他方。即乞丐流。或贫
苦人。若无放生处。即施远地贫苦者。近见饭不满
一杯。菜不敷一箸。或诘之以食太少。则曰七粒遍
十方。而水全无。殊不知七粒遍十方。是僧众二时
临斋。出生之法。乃常行之。其势不能多。施食。则专
为此事而设。故须事相全备。依佛敕。用摩伽斛法。
故云设斛修斋。加以神咒法力。能令一食。变无量
食。充足河沙品类。皆得饱满。又恐众类。以贵轻贱。
以强陵弱。拥遏孤幼。令不得食。使不均平。越佛慈
济。故请三宝。及诸神祇。监坛敕令。使我所施。一切
无碍。无高无下。不择冤亲。平等普遍。迩来多不如
法。只用斛手。不设斛饭。正是食物未周。终成虚设。
其讹二也。
○又施食之事。全重在有戒。有定。有观
慧。有手印。有真言。至于敲唱。助道而巳。兹者。不择
戒定。不熟观想。手印讹舛。真言模糊。唯将唱腔。以
为正务。匪唯赴应庸僧如此。即丛林高德。亦习而
不察。甚至以酒为敬。桃榴为供。不知其过。其讹三
也。
○又祀孤。原以施食为名。则重在饭多。菜多。水
多。可遍济饥渴。至于冥资纸衣之类。亦施道而巳。
今者反是。菜饭水。不合佛制之供而主家饮啖。反
多縻费。全无诚意感通不济苦鬼饥渴。举世皆然。
不觉颠倒。其讹四也。
○又设坛祀孤。召诸鬼来。重
在三檀等施。施其饮食。资生施也。施其破狱摧罪
等。无畏施也。施其三皈七如来名等。法施也。然此
苦人。若无放生处。即施远地贫苦者。近见饭不满
一杯。菜不敷一箸。或诘之以食太少。则曰七粒遍
十方。而水全无。殊不知七粒遍十方。是僧众二时
临斋。出生之法。乃常行之。其势不能多。施食。则专
为此事而设。故须事相全备。依佛敕。用摩伽斛法。
故云设斛修斋。加以神咒法力。能令一食。变无量
食。充足河沙品类。皆得饱满。又恐众类。以贵轻贱。
以强陵弱。拥遏孤幼。令不得食。使不均平。越佛慈
济。故请三宝。及诸神祇。监坛敕令。使我所施。一切
无碍。无高无下。不择冤亲。平等普遍。迩来多不如
法。只用斛手。不设斛饭。正是食物未周。终成虚设。
其讹二也。
○又施食之事。全重在有戒。有定。有观
慧。有手印。有真言。至于敲唱。助道而巳。兹者。不择
戒定。不熟观想。手印讹舛。真言模糊。唯将唱腔。以
为正务。匪唯赴应庸僧如此。即丛林高德。亦习而
不察。甚至以酒为敬。桃榴为供。不知其过。其讹三
也。
○又祀孤。原以施食为名。则重在饭多。菜多。水
多。可遍济饥渴。至于冥资纸衣之类。亦施道而巳。
今者反是。菜饭水。不合佛制之供而主家饮啖。反
多縻费。全无诚意感通不济苦鬼饥渴。举世皆然。
不觉颠倒。其讹四也。
○又设坛祀孤。召诸鬼来。重
在三檀等施。施其饮食。资生施也。施其破狱摧罪
等。无畏施也。施其三皈七如来名等。法施也。然此
住持章第五¶ 第 417c 页 X63-0417.png
三施。俱在坛前获益。即有冥锭亦应在坛前。待诵
尊胜咒完后。方可焚化。使诸众食足。法足。财足。既
济饥渴。复转善道。方为有益。乃迩来焰口。鬼未召
完。先往沿路焚化冥锭。使彼鬼众三不得全。爱冥
资者。失其闻法受食。爱法食者失其冥资。又不在
坛前焚化。则无神祇监管。谅彼鬼众以强欺弱。在
所不免。施不平等。又或榴桃树边即化纸散食。是
鬼畏惧。不敢来受。或火未尽扫灰。破碎难用。举世
不知其非。其讹五也。
○又施食法坛。全出密部。今
略言之。用大方桌两张。前一张。为供佛坛。最前一
行。香炉。烛台。花瓶。第二行。花香灯涂果乐。六天母
像。此六天母像。或用木雕。或用铜锡。细装颜色。六
位各一色。一面四手。少年窈窕。两脚左舞右跪。两
手各持本供。面向于佛。花母持花。衣淡红色。表施。
香母持香。衣黄色。表戒。灯母持灯。衣红色。表忍。涂
母持水。衣白色。表进。果母持果。衣红黄色。表定。乐
母持乐器。衣青禄色。表慧。像下俱踏莲花。花下俱
一吽字。书于立脚台面。大众唱吽字涌出赞时。
法师不必做手势结印。但澄心闭目。想六天母色
相。各从一吽字涌出。既涌出巳。面手放光。各持
香花等。供养三宝。此名运想供养。第三行供佛亭
在中。恰似宝塔形。中供毗卢遮那佛。佛亭后插一
铜竿。上用小钩。悬幡一首。写中央毗卢遮那如来。
又四方供四佛。面面向中央佛。莲座火焰后。亦各
尊胜咒完后。方可焚化。使诸众食足。法足。财足。既
济饥渴。复转善道。方为有益。乃迩来焰口。鬼未召
完。先往沿路焚化冥锭。使彼鬼众三不得全。爱冥
资者。失其闻法受食。爱法食者失其冥资。又不在
坛前焚化。则无神祇监管。谅彼鬼众以强欺弱。在
所不免。施不平等。又或榴桃树边即化纸散食。是
鬼畏惧。不敢来受。或火未尽扫灰。破碎难用。举世
不知其非。其讹五也。
○又施食法坛。全出密部。今
略言之。用大方桌两张。前一张。为供佛坛。最前一
行。香炉。烛台。花瓶。第二行。花香灯涂果乐。六天母
像。此六天母像。或用木雕。或用铜锡。细装颜色。六
位各一色。一面四手。少年窈窕。两脚左舞右跪。两
手各持本供。面向于佛。花母持花。衣淡红色。表施。
香母持香。衣黄色。表戒。灯母持灯。衣红色。表忍。涂
母持水。衣白色。表进。果母持果。衣红黄色。表定。乐
母持乐器。衣青禄色。表慧。像下俱踏莲花。花下俱
一吽字。书于立脚台面。大众唱吽字涌出赞时。
法师不必做手势结印。但澄心闭目。想六天母色
相。各从一吽字涌出。既涌出巳。面手放光。各持
香花等。供养三宝。此名运想供养。第三行供佛亭
在中。恰似宝塔形。中供毗卢遮那佛。佛亭后插一
铜竿。上用小钩。悬幡一首。写中央毗卢遮那如来。
又四方供四佛。面面向中央佛。莲座火焰后。亦各
住持章第五¶ 第 418a 页 X63-0418.png
插一铜竿。上用小钩。各悬幡一首。写东方阿閦如
来。南方宝生如来。西方无量寿如来。北方不空成
就如来。中佛两傍。再点大烛一对。中佛后。即后八
仙桌第一行。用镜架。置大圆镜一座。即准提经所
说镜坛也。镜前供曼怛。所谓曼怛者。梵语曼怛。此
云坛。此坛约一世界总论。非但为南洲一洲言。坛
如世界中之须弥山。法师座处如南洲。四洲皆朝
须弥。南洲。坐南向北。在下。就南而论。须弥在北。南
北之位既定。则东洲应在右。西洲应在左。即依此
铺米入观。师前铃杵花米盘。两傍随置仪轨共四
本。此正制也。迩来坛前。讹用五方童子。坛中讹用
水果等。不知佛过午不食。奚用食果。铺曼怛误以
南上北下。西右东左。其讹六也。
○又施食文卷重
在下半卷所有偈文咒印。俱当缓诵。前半卷从开
首至召请地藏。皆为求佛法僧。三宝作證。乞济度
拔苦而巳。所有偈文。可直声快诵。今者反是。先在
坛下诸设位前。种种念诵。次及上坛。乃至别别召
请叹孤。种种敲唱。延缓良时。直至破狱。召请饿鬼
乃至尊胜咒。正当运心作观。缓缓持诵。反急如风。
至于法事未完。先收坛仪。上则轻慢佛圣。下则虚
诳鬼神。举世不觉。其讹七也。
○又施食。结界上坛
应在西末戌初。盖戌亥二时。乃纯阴之际。鬼神无
畏之时。施其法食。则受益良多。一交子初。则阳气
转。而阴气衰。鬼即有畏。纵施法食。彼不来受。迩来
来。南方宝生如来。西方无量寿如来。北方不空成
就如来。中佛两傍。再点大烛一对。中佛后。即后八
仙桌第一行。用镜架。置大圆镜一座。即准提经所
说镜坛也。镜前供曼怛。所谓曼怛者。梵语曼怛。此
云坛。此坛约一世界总论。非但为南洲一洲言。坛
如世界中之须弥山。法师座处如南洲。四洲皆朝
须弥。南洲。坐南向北。在下。就南而论。须弥在北。南
北之位既定。则东洲应在右。西洲应在左。即依此
铺米入观。师前铃杵花米盘。两傍随置仪轨共四
本。此正制也。迩来坛前。讹用五方童子。坛中讹用
水果等。不知佛过午不食。奚用食果。铺曼怛误以
南上北下。西右东左。其讹六也。
○又施食文卷重
在下半卷所有偈文咒印。俱当缓诵。前半卷从开
首至召请地藏。皆为求佛法僧。三宝作證。乞济度
拔苦而巳。所有偈文。可直声快诵。今者反是。先在
坛下诸设位前。种种念诵。次及上坛。乃至别别召
请叹孤。种种敲唱。延缓良时。直至破狱。召请饿鬼
乃至尊胜咒。正当运心作观。缓缓持诵。反急如风。
至于法事未完。先收坛仪。上则轻慢佛圣。下则虚
诳鬼神。举世不觉。其讹七也。
○又施食。结界上坛
应在西末戌初。盖戌亥二时。乃纯阴之际。鬼神无
畏之时。施其法食。则受益良多。一交子初。则阳气
转。而阴气衰。鬼即有畏。纵施法食。彼不来受。迩来
住持章第五¶ 第 418b 页 X63-0418.png
有戌末尚未登坛。至五更方完者。或一夜登二登
三者。是则虚耗财物。空骗鬼神。唯了心愿。不谅阴
灵。其讹八也。
○又施食。普结鬼缘。当先施其无畏。
是故先结界限。不许人畜进界者。使其安位也。盖
人。阳也。鬼。阴也。阴常畏阳。故施食坛前。人不得走。
设不得巳。当从坛后行之。迩来或以兰盆胜会彰
名。或以保佑平安为号。盛悬灯彩。广挂纸神。招摇
男女聚集。如看美戏。如观奇伎加以大锣音乐。喧
闹尘嚣。纯以人之阳气逼之。匪唯远处鬼神。不敢
赴召。即本地祖先。亦惊往他方矣。如此。则徒设财
食。难结鬼缘。反结鬼怨。举世不觉。其讹九也。
○又
考藏中。施食最初缘起。唯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
罗尼经。是不空译。又实叉难陀译。名佛说救面然
饿鬼陀罗尼神咒经。即前经重译俱。唯有变食真
言而巳。不空又译出。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
口仪轨经。嗣有阿阇黎。复依此经。节为瑜伽集要。
燄口施食仪轨。北卷现见藏中。简要直捷。只有一
条法界六道总召请。及召请饿鬼印咒等仪。无奈
时人。爱饰口耳。加别别召请叹孤等事行世。俗称
海上𦦨口。是也。致使藏中原卷。寝搁不行。嗣天机
大师。目睹海上所行。有违佛制。节去繁芜。不意后
人。仍加繁琐。即今流通本。是也。又按云栖本。考正
本等。并无五方结界者。迩来好事者。请五位法师。
设东西南北中五个法坛。既然称五方结界。应当
三者。是则虚耗财物。空骗鬼神。唯了心愿。不谅阴
灵。其讹八也。
○又施食。普结鬼缘。当先施其无畏。
是故先结界限。不许人畜进界者。使其安位也。盖
人。阳也。鬼。阴也。阴常畏阳。故施食坛前。人不得走。
设不得巳。当从坛后行之。迩来或以兰盆胜会彰
名。或以保佑平安为号。盛悬灯彩。广挂纸神。招摇
男女聚集。如看美戏。如观奇伎加以大锣音乐。喧
闹尘嚣。纯以人之阳气逼之。匪唯远处鬼神。不敢
赴召。即本地祖先。亦惊往他方矣。如此。则徒设财
食。难结鬼缘。反结鬼怨。举世不觉。其讹九也。
○又
考藏中。施食最初缘起。唯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
罗尼经。是不空译。又实叉难陀译。名佛说救面然
饿鬼陀罗尼神咒经。即前经重译俱。唯有变食真
言而巳。不空又译出。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
口仪轨经。嗣有阿阇黎。复依此经。节为瑜伽集要。
燄口施食仪轨。北卷现见藏中。简要直捷。只有一
条法界六道总召请。及召请饿鬼印咒等仪。无奈
时人。爱饰口耳。加别别召请叹孤等事行世。俗称
海上𦦨口。是也。致使藏中原卷。寝搁不行。嗣天机
大师。目睹海上所行。有违佛制。节去繁芜。不意后
人。仍加繁琐。即今流通本。是也。又按云栖本。考正
本等。并无五方结界者。迩来好事者。请五位法师。
设东西南北中五个法坛。既然称五方结界。应当
住持章第五¶ 第 418c 页 X63-0418.png
如前结界所说。而结界之。即四方四位法师。亦应
各持一咒。东北楞严。东南大悲。西北尊胜。西南随
求。今但四方空坐。而不持咒假称作观。其讹十也。
○有此十讹。不惟无益。而恐有损。俗语云。短寿𦦨
口。正在此耳。主施食者。可不慎乎。是故欲学施食。
外当反此十讹而成十真。内则发无上大菩提心。
先习观智及诸印咒。皆令精熟。不得谬误。若稍谬
误。不成印契。贤圣不喜。凡所祈求。不获成就。作法
者知之。广如诸家施食疏释所说。】
** 薰塔(薰塔者。斋主与诸师。各侍香烟而绕。故名薰塔。今但念诵。而不执香。失所敬也)
「齐主至。客堂接待。与饭僧例同。即挂牌。(牌云)即日某时。
某护法薰塔。请师几位。列名于左。(某某)师云云。(即通知塔
主。上下内外。扫洒洁净。行单二人。诣库房领灯油灯草。共灯若干盏。每盏油满。灯草七枝。时至。集薰塔师。知客
请斋主拈香。维那唱香赞。施主三拜巳。维那举绕塔偈云)敬心观塔。当愿众生。诸
天及人。所共瞻仰。右绕于塔。当愿众生。所行无逆。成
一切智。绕塔三匝。当愿众生。勤求佛道。心无懈歇。(偈毕
维那举腔。悦众鸣鱼。众齐诵)奈麻多宝如来。奈麻释迦牟尼佛。(从第
一层。右绕三匝。次至第二层。右绕三匝。乃至最上末层。俱各绕三匝。又从上。次第下来。亦各三匝巳。维那收佛
号。即举礼塔偈云)顶礼于塔。当愿众生。一切天人。无能见顶。
(偈毕。维那举腔)一心顶礼。多宝如来。释迦牟尼如来。(众齐拜四十八
拜。极少十二拜。在上午可上供。若下午不上供。或一日三次。二次。随意。至晚点灯。迨第二日天明。再如上薰塔
一次。回向熄灯。维那宣疏云)。
伏以。睹舍利之光明。灵踪弥布于法界。瞻浮图之高
广。刹幢遍照于人天。洒香水以敬扫涂。烛明灯而遥
各持一咒。东北楞严。东南大悲。西北尊胜。西南随
求。今但四方空坐。而不持咒假称作观。其讹十也。
○有此十讹。不惟无益。而恐有损。俗语云。短寿𦦨
口。正在此耳。主施食者。可不慎乎。是故欲学施食。
外当反此十讹而成十真。内则发无上大菩提心。
先习观智及诸印咒。皆令精熟。不得谬误。若稍谬
误。不成印契。贤圣不喜。凡所祈求。不获成就。作法
者知之。广如诸家施食疏释所说。】
** 薰塔(薰塔者。斋主与诸师。各侍香烟而绕。故名薰塔。今但念诵。而不执香。失所敬也)
「齐主至。客堂接待。与饭僧例同。即挂牌。(牌云)即日某时。
某护法薰塔。请师几位。列名于左。(某某)师云云。(即通知塔
主。上下内外。扫洒洁净。行单二人。诣库房领灯油灯草。共灯若干盏。每盏油满。灯草七枝。时至。集薰塔师。知客
请斋主拈香。维那唱香赞。施主三拜巳。维那举绕塔偈云)敬心观塔。当愿众生。诸
天及人。所共瞻仰。右绕于塔。当愿众生。所行无逆。成
一切智。绕塔三匝。当愿众生。勤求佛道。心无懈歇。(偈毕
维那举腔。悦众鸣鱼。众齐诵)奈麻多宝如来。奈麻释迦牟尼佛。(从第
一层。右绕三匝。次至第二层。右绕三匝。乃至最上末层。俱各绕三匝。又从上。次第下来。亦各三匝巳。维那收佛
号。即举礼塔偈云)顶礼于塔。当愿众生。一切天人。无能见顶。
(偈毕。维那举腔)一心顶礼。多宝如来。释迦牟尼如来。(众齐拜四十八
拜。极少十二拜。在上午可上供。若下午不上供。或一日三次。二次。随意。至晚点灯。迨第二日天明。再如上薰塔
一次。回向熄灯。维那宣疏云)。
伏以。睹舍利之光明。灵踪弥布于法界。瞻浮图之高
广。刹幢遍照于人天。洒香水以敬扫涂。烛明灯而遥
住持章第五¶ 第 419a 页 X63-0419.png
称拜。罄兹诚切。仰渎圆明。(续入乡贯。年庚。谨为某事)切念(某甲)。积
劫竛竮。不悟法华之变土。多生轮替。罔逢双树之潜
辉。幸宝塔之在处巍然。信如来之法身常住。欣修行
愿。用展虔恭涓于今月(某)日。谨备油香。恭诣(某)寺顶
礼宝塔。称扬圣号几次。点灯几夜。集此微因。仰酬慈
荫。伏愿。宝盖旋空。天乐奏梵音之深妙。金莲涌地。旃
檀杂花雨之缤纷。现瑞相于娑婆。使群生咸知归仰。
放毫光于尘刹。俾万汇尽出苦轮。以今称礼之因。愿
成菩提之果。(如有愿求之事。于此加入。但不得近俗事。而违远佛法。致成亵慢)右疏
恭请三宝證明。薰塔文疏。年月日。(某甲)具疏(宣毕。化疏如常
仪。次举)薰塔功德殊胜行云云(结三自归。三拜。各回本处。然此。亦可僧中。或一
人。或多人。私自称礼。不必燃灯)。」
【證义曰。此中绕塔四偈。出华严净行品。又藏中有
绕塔功德经一卷。佛说绕塔胜妙。不可思议。古云。
无事莫登三宝殿。等閒休向塔中行。若非扫地添
香水。总有轮王福也倾。盖宝塔。诸佛法身所在。须
信归敬。则生善灭恶。而登礼有福不可戏笑登游。
笔之以告今之游观者。三宝殿亦然。】
** 点药师塔灯
「点药师塔灯者。经云。若有病人。欲脱病苦。当为其人。
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即八关斋戒)应以饮食。及馀资
具。随力所办。供养苾刍僧。昼夜六时。礼拜行道。供养
彼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
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乃至四
劫竛竮。不悟法华之变土。多生轮替。罔逢双树之潜
辉。幸宝塔之在处巍然。信如来之法身常住。欣修行
愿。用展虔恭涓于今月(某)日。谨备油香。恭诣(某)寺顶
礼宝塔。称扬圣号几次。点灯几夜。集此微因。仰酬慈
荫。伏愿。宝盖旋空。天乐奏梵音之深妙。金莲涌地。旃
檀杂花雨之缤纷。现瑞相于娑婆。使群生咸知归仰。
放毫光于尘刹。俾万汇尽出苦轮。以今称礼之因。愿
成菩提之果。(如有愿求之事。于此加入。但不得近俗事。而违远佛法。致成亵慢)右疏
恭请三宝證明。薰塔文疏。年月日。(某甲)具疏(宣毕。化疏如常
仪。次举)薰塔功德殊胜行云云(结三自归。三拜。各回本处。然此。亦可僧中。或一
人。或多人。私自称礼。不必燃灯)。」
【證义曰。此中绕塔四偈。出华严净行品。又藏中有
绕塔功德经一卷。佛说绕塔胜妙。不可思议。古云。
无事莫登三宝殿。等閒休向塔中行。若非扫地添
香水。总有轮王福也倾。盖宝塔。诸佛法身所在。须
信归敬。则生善灭恶。而登礼有福不可戏笑登游。
笔之以告今之游观者。三宝殿亦然。】
** 点药师塔灯
「点药师塔灯者。经云。若有病人。欲脱病苦。当为其人。
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即八关斋戒)应以饮食。及馀资
具。随力所办。供养苾刍僧。昼夜六时。礼拜行道。供养
彼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
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乃至四
住持章第五¶ 第 419b 页 X63-0419.png
十九日。光明不绝。造五色彩幡。应放杂类众生。至四
十九日。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据此
经文。坛仪甚为明易。今改作药师塔灯。是依大灌顶部成式。若无塔灯。仍依经点。又若无七位佛像。亦可依七
佛药师经。而供七佛名位。上悬十二药义大将五色神幡。及诸庄严。或诵经。或礼忏。或一日。三日。七日。乃至四
十九日。随斋主意。回向疏云)。
伏以。慧日圆明。烛十方之世界。智灯晃昱。破大地之
昏蒙。入二六之愿门。越三祇之果海。(续入乡贯。年庚谨求某事)恭
惟。一十二愿。誓度沉沦。四十九灯。光明普遍。七层洞
彻于天宫。三德普沾于沙界。延寿量以无穷。述宏功
而罔测。兹今月某日。恭诣某寺(云云)伏愿。无明顿破。
本觉开明。常瞻满月之金容。恒睹义天之玉轴。慈辉
照处。灾难全消。愿轮转时寿年绵远。恭请三宝證明
燃灯文疏。年月日具疏(宣毕化疏。次举燃灯功德殊胜行云云。亦可燃灯度亡。具
如本经所说)。」
【證义曰。可供七佛名位者。据七佛药师经。
(一)奈麻
善明称吉祥王佛。
(二)奈麻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
佛。
(三)奈麻金色宝光妙行成就佛。
(四)奈麻无忧最
胜吉祥佛。
(五)奈麻法海雷音佛。
(六)奈麻法海胜慧
游戏神通佛。
(七)奈麻药师琉璃光佛。
药义十二神
幡者。
(一)金龙身首威光同王。宫毗罗大将。
(二)执金
刚杵。长寿童颜。伐折罗大将。
(三)腰束金带。多种福
善。迷企罗大将。
(四)住持十山。有大名闻。安底罗大
将。
(五)身如净珠。戒香光严。頞你罗大将。
(六)首冠花
鬘。现石女形。珊底罗大将。
(七)能为天主。护持田地
十九日。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据此
经文。坛仪甚为明易。今改作药师塔灯。是依大灌顶部成式。若无塔灯。仍依经点。又若无七位佛像。亦可依七
佛药师经。而供七佛名位。上悬十二药义大将五色神幡。及诸庄严。或诵经。或礼忏。或一日。三日。七日。乃至四
十九日。随斋主意。回向疏云)。
伏以。慧日圆明。烛十方之世界。智灯晃昱。破大地之
昏蒙。入二六之愿门。越三祇之果海。(续入乡贯。年庚谨求某事)恭
惟。一十二愿。誓度沉沦。四十九灯。光明普遍。七层洞
彻于天宫。三德普沾于沙界。延寿量以无穷。述宏功
而罔测。兹今月某日。恭诣某寺(云云)伏愿。无明顿破。
本觉开明。常瞻满月之金容。恒睹义天之玉轴。慈辉
照处。灾难全消。愿轮转时寿年绵远。恭请三宝證明
燃灯文疏。年月日具疏(宣毕化疏。次举燃灯功德殊胜行云云。亦可燃灯度亡。具
如本经所说)。」
【證义曰。可供七佛名位者。据七佛药师经。
(一)奈麻
善明称吉祥王佛。
(二)奈麻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
佛。
(三)奈麻金色宝光妙行成就佛。
(四)奈麻无忧最
胜吉祥佛。
(五)奈麻法海雷音佛。
(六)奈麻法海胜慧
游戏神通佛。
(七)奈麻药师琉璃光佛。
药义十二神
幡者。
(一)金龙身首威光同王。宫毗罗大将。
(二)执金
刚杵。长寿童颜。伐折罗大将。
(三)腰束金带。多种福
善。迷企罗大将。
(四)住持十山。有大名闻。安底罗大
将。
(五)身如净珠。戒香光严。頞你罗大将。
(六)首冠花
鬘。现石女形。珊底罗大将。
(七)能为天主。护持田地
住持章第五¶ 第 419c 页 X63-0419.png
因达罗大将。
(八)名号鲸鱼。具诸幻术。波夷罗大将。
(九)行同龙蟒。执日戏乐。摩虎罗大将。
(十)头有一角。
人见起疑。真达罗大将。
(十)威严若杀。身光如月。招
杜罗大将。
(十二)广寻善艺。教诸字本。毗羯罗大将。
又
本经云。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
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
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
路。即于彼界。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于天上。乃至
还生。人间云云。据此。称名可以度亡。而荐往生。燃
灯亦可以度亡。而荐往生。不仅现世消灾延寿而
巳也。上供仪轨。见前报本章。药师佛诞同。】
** 普佛
「接待斋主。照饭僧例。即挂牌。(牌云)。普佛。
△时至鸣大钟
三下。巡照打催板一转。众集殿。知客领斋主上香。行
礼。维那举香赞。诵弥陀经。大忏悔。绕行称佛名千声。
拜弥陀十二礼。观音势至。海众。各三礼。三皈依。宣疏
回向。散䞋。(或有宣疏。移在前香赞之后)若度亡。念佛完。即往灵前
上供。化设位。回向竟。知客命斋主礼谢大众。各回。」
** 肃众
「凡丛林有公事。客堂鸣序板三阵。两序齐至客堂。遵
规议定。呈问住持。住持准行则行。不准。再议。若为诤
斗行者。首众举。知客即举罪事云云。各照事情。重轻
罚之。若犯根本大戒者。或生事惹祸重大者。白方丈
公议。或禀有司。或自公摈。将摈条实贴头山门。贴摈
(八)名号鲸鱼。具诸幻术。波夷罗大将。
(九)行同龙蟒。执日戏乐。摩虎罗大将。
(十)头有一角。
人见起疑。真达罗大将。
(十)威严若杀。身光如月。招
杜罗大将。
(十二)广寻善艺。教诸字本。毗羯罗大将。
又
本经云。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
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
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
路。即于彼界。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于天上。乃至
还生。人间云云。据此。称名可以度亡。而荐往生。燃
灯亦可以度亡。而荐往生。不仅现世消灾延寿而
巳也。上供仪轨。见前报本章。药师佛诞同。】
** 普佛
「接待斋主。照饭僧例。即挂牌。(牌云)。普佛。
△时至鸣大钟
三下。巡照打催板一转。众集殿。知客领斋主上香。行
礼。维那举香赞。诵弥陀经。大忏悔。绕行称佛名千声。
拜弥陀十二礼。观音势至。海众。各三礼。三皈依。宣疏
回向。散䞋。(或有宣疏。移在前香赞之后)若度亡。念佛完。即往灵前
上供。化设位。回向竟。知客命斋主礼谢大众。各回。」
** 肃众
「凡丛林有公事。客堂鸣序板三阵。两序齐至客堂。遵
规议定。呈问住持。住持准行则行。不准。再议。若为诤
斗行者。首众举。知客即举罪事云云。各照事情。重轻
罚之。若犯根本大戒者。或生事惹祸重大者。白方丈
公议。或禀有司。或自公摈。将摈条实贴头山门。贴摈
住持章第五¶ 第 420a 页 X63-0420.png
条时。鸣大鼓三下。以杖攻出。被摈之人。只许从偏小
门而出。如魔党私护者。一同出院。
○若交拳破口斗
诤者。不论有理无理。并皆出院若一高声动手。一默
然不动者。据理论。理亏。又高声出院。理正。能默然。不
罚。若理亏默然。与高声者。并罚斋供众。倔强者摈出
院。或求忏悔。于大众临供时。长跪斋堂。僧值看众食
竟。白众云。(今者某甲犯某过。现在僧前。求众忏悔)。大
众齐答(阿弥陀佛)。住持开示犯规人云(某甲。汝既住
丛林。应当谨守清规。广修善法。云何反作此无耻之事
云云。汝今既求众忏悔。宜真实悔过自新。若再犯者。内
有僧规摈罚汝。外有国法栲治汝。死有三途苦报汝。可
不惧哉。汝能真实悔过否)。彼答曰。蒙(和尚慈论。我某
甲实心忏悔)。说毕。再礼住持三拜。尚云。(众僧在内)。拜
毕。结斋回堂。
○又轻者。罚跪香几枝或罚腐供众。
○
馀犯闯静等事。俱本堂罚跪纤香一炷。或错打钟板。
搭衣持具。跪斋堂。或上方丈。四寮。本堂。求忏悔而止。
○凡跪香。堂中犯。本堂跪。堂外犯。或佛殿。或斋堂。须
众人共见之处跪之。跪必合掌竖腰。如敢放逸者。加
以杖责。具载下各堂规约所说。
○又堂外有犯。在知
客罚。堂内有犯。在维那罚。出普不到。避懒偷安。不听
知众监收催督。在值岁罚。如山野不遵规矩在知客
先举。呈方丈教训。」
【證义曰。僧徒自当恪遵佛制。岂可有犯清规。若有
犯者。除刑名重罪。例属有司外。若僧人自相干犯
门而出。如魔党私护者。一同出院。
○若交拳破口斗
诤者。不论有理无理。并皆出院若一高声动手。一默
然不动者。据理论。理亏。又高声出院。理正。能默然。不
罚。若理亏默然。与高声者。并罚斋供众。倔强者摈出
院。或求忏悔。于大众临供时。长跪斋堂。僧值看众食
竟。白众云。(今者某甲犯某过。现在僧前。求众忏悔)。大
众齐答(阿弥陀佛)。住持开示犯规人云(某甲。汝既住
丛林。应当谨守清规。广修善法。云何反作此无耻之事
云云。汝今既求众忏悔。宜真实悔过自新。若再犯者。内
有僧规摈罚汝。外有国法栲治汝。死有三途苦报汝。可
不惧哉。汝能真实悔过否)。彼答曰。蒙(和尚慈论。我某
甲实心忏悔)。说毕。再礼住持三拜。尚云。(众僧在内)。拜
毕。结斋回堂。
○又轻者。罚跪香几枝或罚腐供众。
○
馀犯闯静等事。俱本堂罚跪纤香一炷。或错打钟板。
搭衣持具。跪斋堂。或上方丈。四寮。本堂。求忏悔而止。
○凡跪香。堂中犯。本堂跪。堂外犯。或佛殿。或斋堂。须
众人共见之处跪之。跪必合掌竖腰。如敢放逸者。加
以杖责。具载下各堂规约所说。
○又堂外有犯。在知
客罚。堂内有犯。在维那罚。出普不到。避懒偷安。不听
知众监收催督。在值岁罚。如山野不遵规矩在知客
先举。呈方丈教训。」
【證义曰。僧徒自当恪遵佛制。岂可有犯清规。若有
犯者。除刑名重罪。例属有司外。若僧人自相干犯
住持章第五¶ 第 420b 页 X63-0420.png
当以清规律之。若斗诤犯分。若污行纵逸。若浸渔
常住。若私窃钱物。宜从家训。无扬外丑盖悉称释
氏。准俗同亲。应守祖规。随事惩戒重则集众箠摈
轻则罚腐罚斋。而榜示之。如关系钱物则责状追
部。惟平惟𠃔。使自悔艾。古规绳颂云。盗财并斗争。
酒色污僧伦。速遣离清众。容留即败群。又云。犯重
焚衣钵。应当集众人。山藤聊示耻驱摈出偏门。昔
大慧禅师。住育王时。榜示堂司。僧争无明。决非好
僧。有理无理。并皆出院。或议有理而亦摈。疑若未
当。殊不知僧当忍辱。若执有理而争者。即是无明
故同摈之所以重僧规也。愚庵摭古云。昔圆通法
云禅师座下明水逊为侍者。适琳禅师挂搭逊为
请新到茶。琳他出。逊托之邻榻僧。移时忘之。比会
方丈。座无琳。圆通趣请至。乃令去座。立众前。责之
曰山门礼数。以表尊特。故为怠慢。何也。琳曰。固聆
鼓。忽内逼。故后之。非敢慢也。圆通色厉而呵曰。我
鼓非巴豆。击著你便尿耶。逊前请曰。逊失执。当受
罚。邻榻僧出众曰。此非侍者罪。新到亦不知。某受
托而失忆当代罚出院。三人任过。不巳圆通高其
义。并宥之。噫。如是肃众。如是任过。高风可仰。𠃔称
师表矣。或曰。有恶僧也。显谏之。则不从默摈之则
不喻。干世纲常。冒国宪典。不可以僧法治者。则如
之何。答曰。此在权其事宜。不可执一。执于护法。反
至灭法者有矣。与其全一人。而辱及三宝。孰若全
常住。若私窃钱物。宜从家训。无扬外丑盖悉称释
氏。准俗同亲。应守祖规。随事惩戒重则集众箠摈
轻则罚腐罚斋。而榜示之。如关系钱物则责状追
部。惟平惟𠃔。使自悔艾。古规绳颂云。盗财并斗争。
酒色污僧伦。速遣离清众。容留即败群。又云。犯重
焚衣钵。应当集众人。山藤聊示耻驱摈出偏门。昔
大慧禅师。住育王时。榜示堂司。僧争无明。决非好
僧。有理无理。并皆出院。或议有理而亦摈。疑若未
当。殊不知僧当忍辱。若执有理而争者。即是无明
故同摈之所以重僧规也。愚庵摭古云。昔圆通法
云禅师座下明水逊为侍者。适琳禅师挂搭逊为
请新到茶。琳他出。逊托之邻榻僧。移时忘之。比会
方丈。座无琳。圆通趣请至。乃令去座。立众前。责之
曰山门礼数。以表尊特。故为怠慢。何也。琳曰。固聆
鼓。忽内逼。故后之。非敢慢也。圆通色厉而呵曰。我
鼓非巴豆。击著你便尿耶。逊前请曰。逊失执。当受
罚。邻榻僧出众曰。此非侍者罪。新到亦不知。某受
托而失忆当代罚出院。三人任过。不巳圆通高其
义。并宥之。噫。如是肃众。如是任过。高风可仰。𠃔称
师表矣。或曰。有恶僧也。显谏之。则不从默摈之则
不喻。干世纲常。冒国宪典。不可以僧法治者。则如
之何。答曰。此在权其事宜。不可执一。执于护法。反
至灭法者有矣。与其全一人。而辱及三宝。孰若全
住持章第五¶ 第 420c 页 X63-0420.png
三宝。而殃止一人。若稍无妨害者。宜依清规。量事
区分。若有妨害。或倔强犴狡。不可化导只可送官
用王法处之。不得免也。或曰。佛心主慈仁。今清规
甚严密。无乃非佛意乎。答曰。子不知清规之严。非
严厉之严。是严正之严也。以严正摄僧则僧众端
以严正持法。则法门立。以严正摄心。则心地正。故
责之。摈之。皆慈也。以严为慈。是大慈也若夫现奇
特以要誉。逞凶暴以示威。与清规之严正实霄壤
矣。不可不辩。此之问答。出云栖法汇。】
** 训童行(古规知随照客辈俗人为之故称童行今丛林用僧者则不应称童行须辨)
「童行。即丛林知随。照客之类也。亦名随众。古者于外
来发心出家。或求习学之人。恐其立志有诈。真伪难
辨。故先与三皈依。名为童行。亦号净人。标其巳入三
宝净行。而无五欲浊秽也迩来局为执劳运力。承事
之流。滥称道人。从无为之说三归者。误矣。佛印禅师
示训曰。自小离于父母。第一皈依佛祖。寅朝礼念精
专。夜静堂中莫语。普请作务慇勤。常住什物爱护。一
粒米重千斤。口里应声须顾。触事不要猖狂。出言低
声慢举。出入束敛身心。行步威仪详序。廊下逢僧问
讯。叉手旁边待去。既然舍却俗缘。遵奉丛林规矩。师
长训诲之时。不得高声辞诉。白日无事学书。圣教经
文记取。谨慎递相作事。且莫欺瞒常住。衣衫黑黪直
裰。莫骋尖新丽楚。仔细约束身心勿令世情染污。深
思六道轮𢌞。警策应当恐怖。出家要秉佛言。不信三
区分。若有妨害。或倔强犴狡。不可化导只可送官
用王法处之。不得免也。或曰。佛心主慈仁。今清规
甚严密。无乃非佛意乎。答曰。子不知清规之严。非
严厉之严。是严正之严也。以严正摄僧则僧众端
以严正持法。则法门立。以严正摄心。则心地正。故
责之。摈之。皆慈也。以严为慈。是大慈也若夫现奇
特以要誉。逞凶暴以示威。与清规之严正实霄壤
矣。不可不辩。此之问答。出云栖法汇。】
** 训童行(古规知随照客辈俗人为之故称童行今丛林用僧者则不应称童行须辨)
「童行。即丛林知随。照客之类也。亦名随众。古者于外
来发心出家。或求习学之人。恐其立志有诈。真伪难
辨。故先与三皈依。名为童行。亦号净人。标其巳入三
宝净行。而无五欲浊秽也迩来局为执劳运力。承事
之流。滥称道人。从无为之说三归者。误矣。佛印禅师
示训曰。自小离于父母。第一皈依佛祖。寅朝礼念精
专。夜静堂中莫语。普请作务慇勤。常住什物爱护。一
粒米重千斤。口里应声须顾。触事不要猖狂。出言低
声慢举。出入束敛身心。行步威仪详序。廊下逢僧问
讯。叉手旁边待去。既然舍却俗缘。遵奉丛林规矩。师
长训诲之时。不得高声辞诉。白日无事学书。圣教经
文记取。谨慎递相作事。且莫欺瞒常住。衣衫黑黪直
裰。莫骋尖新丽楚。仔细约束身心勿令世情染污。深
思六道轮𢌞。警策应当恐怖。出家要秉佛言。不信三
住持章第五¶ 第 421a 页 X63-0421.png
途受苦。小心侍奉师僧。恭敬三宝福助。童行上下谦
和。酒肉赌钱莫觑。閒话不要论量。圣教时时思慕。岂
可虚度光阴。死后将何𠙥据。不唯辜负四恩。亦乃带
累先祖。辞亲割爱投师。本欲出尘济度。慷慨决志修
行。省察轮𢌞不住。万劫得个人身。惭愧须知来处。去
除懒隋睡眠。调伏身心宽裕。从小戒行真实。长大为
僧坚固。参禅报答佛恩。誓愿须求顿悟。今生幸得出
家。不可遇而不遇。念念不退善根。心心长成觉树。若
能如是修行。必證菩提之路(此规诲。当寔贴于本寮。以便触目警心)。」
【證义曰。童行。乃学道护僧之执也。故亦名道人。或
称净人。是故于童行。要钳辖严威。庶不为恶。山庵
杂录云。千濑。住嘉兴天宁。净人盗街坊人狗。煮而
食之。于濑得煮狗名。又荆石。住姑苏承天。驾舟赴
檀家。讲经墅落。净人盗居民羊煮而食之。荆石得
吃羊名。噫。盗狗盗羊。出于下人私为。何故住持当
其恶名。盖寻常失于教训。且不留心察看耳。为住
持净宜时慎之。】
** 为行者普说
「行者。有通。有别。通。则不但外单名行单。凡一切修行
人。皆名行者。故有普说之佛事也。别则此执在方丈。
乃服劳运力之人。盖前训童行。乃在家小众。此行者。
是出家小众。须发心求福者充之古有普说之名。而
无普说之文。大都在住持。随机设教耳。其行者所执
之事。附录于此早四板。法座点灯。打开水。净面水。住
和。酒肉赌钱莫觑。閒话不要论量。圣教时时思慕。岂
可虚度光阴。死后将何𠙥据。不唯辜负四恩。亦乃带
累先祖。辞亲割爱投师。本欲出尘济度。慷慨决志修
行。省察轮𢌞不住。万劫得个人身。惭愧须知来处。去
除懒隋睡眠。调伏身心宽裕。从小戒行真实。长大为
僧坚固。参禅报答佛恩。誓愿须求顿悟。今生幸得出
家。不可遇而不遇。念念不退善根。心心长成觉树。若
能如是修行。必證菩提之路(此规诲。当寔贴于本寮。以便触目警心)。」
【證义曰。童行。乃学道护僧之执也。故亦名道人。或
称净人。是故于童行。要钳辖严威。庶不为恶。山庵
杂录云。千濑。住嘉兴天宁。净人盗街坊人狗。煮而
食之。于濑得煮狗名。又荆石。住姑苏承天。驾舟赴
檀家。讲经墅落。净人盗居民羊煮而食之。荆石得
吃羊名。噫。盗狗盗羊。出于下人私为。何故住持当
其恶名。盖寻常失于教训。且不留心察看耳。为住
持净宜时慎之。】
** 为行者普说
「行者。有通。有别。通。则不但外单名行单。凡一切修行
人。皆名行者。故有普说之佛事也。别则此执在方丈。
乃服劳运力之人。盖前训童行。乃在家小众。此行者。
是出家小众。须发心求福者充之古有普说之名。而
无普说之文。大都在住持。随机设教耳。其行者所执
之事。附录于此早四板。法座点灯。打开水。净面水。住
住持章第五¶ 第 421b 页 X63-0421.png
持礼佛。执灯笼。清晨内外打扫。拭桌。取水。料理内外
客房床帐桌地等。须洁净。并运茶取斋等事。及洗碗
收拾。凡呼唤即至。误事者罚。须勤俭次第。勿避辛苦。
细心行之。」
【證义曰。三世诸佛。诸大菩萨。皆从行门而出。凡有
道之人。未尝不有隐于执劳运力之类者。愚庵摭
古云。雪窦典客太阳时。与客夜话。雌黄古今。及赵
州因缘。往复不巳。傍立行者。匿笑之客退。雪窦呼
行者。责之曰。对宾客敢尔耶。对曰。知彼客辨覈古
今。柰无定古今眼。故敢笑。雪曰赵州意。汝奚会。行
者对以偈曰。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
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椿旧处寻。雪窦大惊。乃
与定交。或云。行者是承天宗。又云韩大伯。噫。古人
具正知见如此。犹隐于行者之流。可见于诸行者。
不当以其服劳运力而轻之。而身为行者。亦应志
求出世。借行以助道。不可安于服劳运力。而无远
大之志也。】
** 受法衣
「凡专使送法衣至。客堂先以客礼待茶点。即命照客
通白住持。或住持当日亲往客堂相接。或时晚。送上
客房。来早相见。先用盘。托呈法衣。信物。置法座上。然
后知客陪上。见住持。行相见礼巳。专使致词云。(上)某
(下)某老和尚法衣表信。专此奉上(云云)。即方丈请茶
点。送归客房。次日早课毕。说受衣小参。或升座。或上
客房床帐桌地等。须洁净。并运茶取斋等事。及洗碗
收拾。凡呼唤即至。误事者罚。须勤俭次第。勿避辛苦。
细心行之。」
【證义曰。三世诸佛。诸大菩萨。皆从行门而出。凡有
道之人。未尝不有隐于执劳运力之类者。愚庵摭
古云。雪窦典客太阳时。与客夜话。雌黄古今。及赵
州因缘。往复不巳。傍立行者。匿笑之客退。雪窦呼
行者。责之曰。对宾客敢尔耶。对曰。知彼客辨覈古
今。柰无定古今眼。故敢笑。雪曰赵州意。汝奚会。行
者对以偈曰。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
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椿旧处寻。雪窦大惊。乃
与定交。或云。行者是承天宗。又云韩大伯。噫。古人
具正知见如此。犹隐于行者之流。可见于诸行者。
不当以其服劳运力而轻之。而身为行者。亦应志
求出世。借行以助道。不可安于服劳运力。而无远
大之志也。】
** 受法衣
「凡专使送法衣至。客堂先以客礼待茶点。即命照客
通白住持。或住持当日亲往客堂相接。或时晚。送上
客房。来早相见。先用盘。托呈法衣。信物。置法座上。然
后知客陪上。见住持。行相见礼巳。专使致词云。(上)某
(下)某老和尚法衣表信。专此奉上(云云)。即方丈请茶
点。送归客房。次日早课毕。说受衣小参。或升座。或上
住持章第五¶ 第 421c 页 X63-0421.png
堂。(若送别物不须说法)。或嗣法本师巳寂。法堂右间。即设灵几。
下座致祭。用祭文。讽经。如遗书至之礼。见后说。」
【證义曰。此行尊师之礼也。匪唯法衣为然。乃至师
赐呵策。亦须诚敬而受。方尽法子之礼。云栖崇。行
录云。晋。法遇。事道安为师。后止江陵长沙寺。讲说
众经。受业者。四百馀人。时一僧饮酒。遇师罚而不
遗。安遥闻之。以竹筒贮一。荆杖。封缄寄遇。遇开缄
见杖。即曰。此由饮酒僧耳。我。训领不勤。远贻忧赐
遂鸣推集众。以筒置前。烧香致敬。伏地。命维那行
杖三下。垂泪自责境内道。俗。无不叹息因此励业
者甚众。莲池赞曰。噫。使今人发安老之缄。其不碎
筒折杖而谇语者寡矣圣师贤弟子。千载而下。吾
犹为二公。多之。】
** 掩关
「掩关之模。始是圆觉经中。佛为修禅观。行者。制期而
设也。然上期止。一百二十日。至于东土掩关。多以三
载为期。乃行脚得意后。养道。之事也(时至。集众于大殿。及韦殿。本关
上供。维那举香赞。关主拈香设拜。殿之佛前上供毕。维那宣疏。关主俯伏在维那后。疏云)。
伏以。研真断妄。孤高晏座深林。修观明心。守志藏形
静处。精勤不退。乃善道之初门。放逸多疲。是愆尤之
根本。(续入乡贯年庚及所求事)切念。既超俗染。应离愦闹之方。巳
忝僧俦。当处清閒之境。一关施设。特为某事之专。三
载为期。兼脩诵礼之助。兹今月某日为始。至某年某
月某日告圆。在于某寺。掩关如法行住。伏愿。虑从静
下座致祭。用祭文。讽经。如遗书至之礼。见后说。」
【證义曰。此行尊师之礼也。匪唯法衣为然。乃至师
赐呵策。亦须诚敬而受。方尽法子之礼。云栖崇。行
录云。晋。法遇。事道安为师。后止江陵长沙寺。讲说
众经。受业者。四百馀人。时一僧饮酒。遇师罚而不
遗。安遥闻之。以竹筒贮一。荆杖。封缄寄遇。遇开缄
见杖。即曰。此由饮酒僧耳。我。训领不勤。远贻忧赐
遂鸣推集众。以筒置前。烧香致敬。伏地。命维那行
杖三下。垂泪自责境内道。俗。无不叹息因此励业
者甚众。莲池赞曰。噫。使今人发安老之缄。其不碎
筒折杖而谇语者寡矣圣师贤弟子。千载而下。吾
犹为二公。多之。】
** 掩关
「掩关之模。始是圆觉经中。佛为修禅观。行者。制期而
设也。然上期止。一百二十日。至于东土掩关。多以三
载为期。乃行脚得意后。养道。之事也(时至。集众于大殿。及韦殿。本关
上供。维那举香赞。关主拈香设拜。殿之佛前上供毕。维那宣疏。关主俯伏在维那后。疏云)。
伏以。研真断妄。孤高晏座深林。修观明心。守志藏形
静处。精勤不退。乃善道之初门。放逸多疲。是愆尤之
根本。(续入乡贯年庚及所求事)切念。既超俗染。应离愦闹之方。巳
忝僧俦。当处清閒之境。一关施设。特为某事之专。三
载为期。兼脩诵礼之助。兹今月某日为始。至某年某
月某日告圆。在于某寺。掩关如法行住。伏愿。虑从静
住持章第五¶ 第 422a 页 X63-0422.png
得。一真之本昭然。慧自定生。万行之苗增长。一尘不
染。闭门即是深山。十智同真。离念便登觉地。右疏恭
请三宝證明。掩关吉祥文疏。年月日具疏(至本关上供巳。关主
搭衣持具。往方丈请住持封关。住持出。关主展具三拜。请住持至关房门外。正中立。一拂一杖。侍立左右。关主
立在住持后。维那。举赞。赞毕。引磬对鸣三阵巳。住持说法。说完。住持送。关主进关。封锁关门巳。即以法语贴关
壁外。结韦驮赞毕。各回本处)。」
** 启关
「启关时至(仍集众至关房门前。先说法开关巳。然后上供。维那宣圆关疏云)。
伏以。安居秘藏。悉彰化道规模。入定那伽。遍现威仪
进止。常恒不变。何妨应用机缘。静极而通。岂碍行周
法界。(续入乡贯年庚。及所求事)切念(某甲)质类盲龟。智犹爝火。望
一乘之至道。似穷子之远牛车。闭三岁之空关。如兔
株而迷象径。虚糜信廪。唐掷光阴。身苟安于斗室。全
叨佛力以护持。期巳毕于解关。特仗忏功而酬谢。爰
择(云) 伏愿。以此圆关功德。上祝皇图巩固。帝道遐
昌。民物阜安。风雨时若。六道均跻于六度。三界永息
于三灾。先亲證果往生。檀施沾恩获福。更祈住持(某
甲)。道风遐被。法算增长。丛林昌炽。海众安和。德业均
修。福慧具足。右疏恭请三宝證明。圆关谢安文疏。年
月日(某甲)具疏(回向如常仪。关主礼谢。众师巳。各回关主上方丈顶礼和尚。及往谢诸寮)。」
【證义曰。古云。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
据此半偈。信知掩关。乃了悟后养道之事。云栖崇
行录等。皆载元。高峰妙禅师。顿悟后。在龙须九年。
缚柴为龛。冬夏一衲。后造天目。西岩石洞营小室
染。闭门即是深山。十智同真。离念便登觉地。右疏恭
请三宝證明。掩关吉祥文疏。年月日具疏(至本关上供巳。关主
搭衣持具。往方丈请住持封关。住持出。关主展具三拜。请住持至关房门外。正中立。一拂一杖。侍立左右。关主
立在住持后。维那。举赞。赞毕。引磬对鸣三阵巳。住持说法。说完。住持送。关主进关。封锁关门巳。即以法语贴关
壁外。结韦驮赞毕。各回本处)。」
** 启关
「启关时至(仍集众至关房门前。先说法开关巳。然后上供。维那宣圆关疏云)。
伏以。安居秘藏。悉彰化道规模。入定那伽。遍现威仪
进止。常恒不变。何妨应用机缘。静极而通。岂碍行周
法界。(续入乡贯年庚。及所求事)切念(某甲)质类盲龟。智犹爝火。望
一乘之至道。似穷子之远牛车。闭三岁之空关。如兔
株而迷象径。虚糜信廪。唐掷光阴。身苟安于斗室。全
叨佛力以护持。期巳毕于解关。特仗忏功而酬谢。爰
择(云) 伏愿。以此圆关功德。上祝皇图巩固。帝道遐
昌。民物阜安。风雨时若。六道均跻于六度。三界永息
于三灾。先亲證果往生。檀施沾恩获福。更祈住持(某
甲)。道风遐被。法算增长。丛林昌炽。海众安和。德业均
修。福慧具足。右疏恭请三宝證明。圆关谢安文疏。年
月日(某甲)具疏(回向如常仪。关主礼谢。众师巳。各回关主上方丈顶礼和尚。及往谢诸寮)。」
【證义曰。古云。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
据此半偈。信知掩关。乃了悟后养道之事。云栖崇
行录等。皆载元。高峰妙禅师。顿悟后。在龙须九年。
缚柴为龛。冬夏一衲。后造天目。西岩石洞营小室
住持章第五¶ 第 422b 页 X63-0422.png
如船。榜曰死关。上溜下淖。风雨飘摇。绝给侍。屏服
用。并日一食。晏如也。洞非梯莫登。去梯断缘。虽弟
子罕得瞻视。噫。如斯掩关圣贤之道。岂不成就。较
今掩关。百色现成。实天渊矣。何怪乎道衰也。】
** 迎待尊宿(六礼)
*** 迎待看单第一
「凡别刹尊宿至。守门人即报客堂。客堂白方丈。知会
禅堂。维那白云。(某寺和尚到。众位搭衣持具迎接)外鸣钟出堂至山
门。候客至。维那云。(大众师。顶礼某和尚)礼毕。住持陪尊宿至方
丈。住持拈香。设拜毕。维那呼众云。(展具。顶礼某和尚)礼毕。复
云。(顶礼方丈和尚)礼毕。回堂值日侍者上茶果。衣钵照应尊
宿寮房。被帐床褥。及说法座巳。次知会客堂送单。知
客至。合掌向住持云。送单。请某和尚。住持随送。礼毕
各相安坐。晚课挂牌(牌云)闻钟声。看某和尚单。各带具
上殿。
○晚课毕。鸣钟。诣尊宿座前。候住持。座前拈香。
礼毕。维那呼众展具云。看某和尚单。礼毕。仍立定。或
住持方便请尊宿开导。如不请开导。即回堂。侍者排
班拜毕。次上茶点。凡宾主晤谈法门中事。侍者澄心
敬听。可记者即录之。」
【證义曰。自迎请至送回。皆敬师友。重道德之礼仪
也。标称尊宿者。其道德可尊也。虽其道德不可知。
而既系尊客有主宾义礼当敬故。且令学人。习惯
敬长之道。离狂傲故。愚庵摭古云。雪岩满禅师。与
胜默为参友。尝跪受呵斥。或怪问之。师曰。今诸方
或师资法属。诤讼招讥。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
用。并日一食。晏如也。洞非梯莫登。去梯断缘。虽弟
子罕得瞻视。噫。如斯掩关圣贤之道。岂不成就。较
今掩关。百色现成。实天渊矣。何怪乎道衰也。】
** 迎待尊宿(六礼)
*** 迎待看单第一
「凡别刹尊宿至。守门人即报客堂。客堂白方丈。知会
禅堂。维那白云。(某寺和尚到。众位搭衣持具迎接)外鸣钟出堂至山
门。候客至。维那云。(大众师。顶礼某和尚)礼毕。住持陪尊宿至方
丈。住持拈香。设拜毕。维那呼众云。(展具。顶礼某和尚)礼毕。复
云。(顶礼方丈和尚)礼毕。回堂值日侍者上茶果。衣钵照应尊
宿寮房。被帐床褥。及说法座巳。次知会客堂送单。知
客至。合掌向住持云。送单。请某和尚。住持随送。礼毕
各相安坐。晚课挂牌(牌云)闻钟声。看某和尚单。各带具
上殿。
○晚课毕。鸣钟。诣尊宿座前。候住持。座前拈香。
礼毕。维那呼众展具云。看某和尚单。礼毕。仍立定。或
住持方便请尊宿开导。如不请开导。即回堂。侍者排
班拜毕。次上茶点。凡宾主晤谈法门中事。侍者澄心
敬听。可记者即录之。」
【證义曰。自迎请至送回。皆敬师友。重道德之礼仪
也。标称尊宿者。其道德可尊也。虽其道德不可知。
而既系尊客有主宾义礼当敬故。且令学人。习惯
敬长之道。离狂傲故。愚庵摭古云。雪岩满禅师。与
胜默为参友。尝跪受呵斥。或怪问之。师曰。今诸方
或师资法属。诤讼招讥。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
住持章第五¶ 第 422c 页 X63-0422.png
可悲也。予思以激劝之耳。噫。古人事友。如是高风
千古。则于他方尊宿。其可慢乎至所尝受业之尊
宿。不更重乎。】
*** 升座第二
「看单后。命知客至尊宿前一礼。合掌云。(方丈和尚。两序大众。明晨
请某和尚。慈悲升座)尊宿如允遂一礼。覆方丈。或住持亲请。不
论登高座小参升座。次日早课时。送红衣到尊宿处。
传升座牌。早课毕。鸣钟上方丈排立。住持登座。不拈
香。不举赞。维那呼(展具。顶礼和尚)随具一拜。礼毕。住持云。(今者
某和尚。道德高超。法眼圆明。今至此处。乃大众宿缘有幸。虔请开专)维那云。(顶礼和尚)一礼
毕。鸣引磬。灯笼前行住持。大众。次第至尊宿处。住持
拈香。若尊宿与住持同辈。即监院拈香。或班首代拈
拈毕。维那呼(展具顶礼某和尚此时住持先回)礼毕。呼(末后先行)至法座。
尊宿登座。拈香。举赞乃至说法开导。仪与上堂同。唯
登高座说法。则鸣钟鼓白椎(馀皆同上)。」
【證义曰。此上敬下导。互相激扬之礼也。摭古颂云。
昔悦禅师至雪窦。齿正壮。辩论奇逸。雪窦常下之
茶会。必设榻以尊异。于是声价踊贵。洎悦出世。有
兰上座。来自雪窦悦勘之。大惊誉于众。相从弥年
而去。前辈不以派异推毂。后进可想见矣。愚庵赞
曰。悦禅牙爪新狮子。雪窦岩前能反掷。见贤不敬
非礼也。雁翅开筵进香液。我鼓瑟兮君抚琴。仁风
道望化蛮貉。兰公兰香来云峰。雪窦茶筵今反璧。】
*** 落堂第三
千古。则于他方尊宿。其可慢乎至所尝受业之尊
宿。不更重乎。】
*** 升座第二
「看单后。命知客至尊宿前一礼。合掌云。(方丈和尚。两序大众。明晨
请某和尚。慈悲升座)尊宿如允遂一礼。覆方丈。或住持亲请。不
论登高座小参升座。次日早课时。送红衣到尊宿处。
传升座牌。早课毕。鸣钟上方丈排立。住持登座。不拈
香。不举赞。维那呼(展具。顶礼和尚)随具一拜。礼毕。住持云。(今者
某和尚。道德高超。法眼圆明。今至此处。乃大众宿缘有幸。虔请开专)维那云。(顶礼和尚)一礼
毕。鸣引磬。灯笼前行住持。大众。次第至尊宿处。住持
拈香。若尊宿与住持同辈。即监院拈香。或班首代拈
拈毕。维那呼(展具顶礼某和尚此时住持先回)礼毕。呼(末后先行)至法座。
尊宿登座。拈香。举赞乃至说法开导。仪与上堂同。唯
登高座说法。则鸣钟鼓白椎(馀皆同上)。」
【證义曰。此上敬下导。互相激扬之礼也。摭古颂云。
昔悦禅师至雪窦。齿正壮。辩论奇逸。雪窦常下之
茶会。必设榻以尊异。于是声价踊贵。洎悦出世。有
兰上座。来自雪窦悦勘之。大惊誉于众。相从弥年
而去。前辈不以派异推毂。后进可想见矣。愚庵赞
曰。悦禅牙爪新狮子。雪窦岩前能反掷。见贤不敬
非礼也。雁翅开筵进香液。我鼓瑟兮君抚琴。仁风
道望化蛮貉。兰公兰香来云峰。雪窦茶筵今反璧。】
*** 落堂第三
住持章第五¶ 第 423a 页 X63-0423.png
「果系大尊宿。应更请落堂粥毕。住持亲请。尊宿如允。
即令值曰侍者。通知客堂挂牌。(牌云)请某和尚落堂开
示。
△即通知维那。那白众云。(今请某和尚。落堂开示。众同参师。各具威仪伺
候)佛前备香烛。知客白住持云。(堂中齐备巳。请某和尚落堂)住持
陪尊宿至禅堂门口。知客鸣报板二下。班首维那鸣
击出接。馀者立定。尊宿或参堂行礼。或单礼佛巳。住
持逊客入座。尊宿亦逊住时入座。宾主谦恭坐次。维
那云。(大众师。顶礼二位和尚)礼毕。仍两边立定。住持云。(诸人特到此处。
专为巳躬下事。无柰我某甲。智浅力薄。不能为汝等抽钉拔楔。有负来志。今者某和尚驾到此。实乃宿缘庆幸。
某和尚于道。辛苦多年。具正法眼。汝等当作难遭之想。虔心求请开示。唯望某和尚。垂慈悲于彼等一一开导。
万望。万望)尊宿开导毕。维那云。(诸同参师。礼谢某和尚)礼毕。又云。(诸同
参师。送某和尚)若免。即止。住持陪回方丈。侍者上茶。茶毕。送
回寮。或尊宿不𠃔落堂。诸班首等。各搭衣持具。诣尊
宿寮。请求开示。」
【證义曰。古之住持待学者。唯以此一事相淘汰。故
宾主相见。才入门。便以此一事相恳。代为提持。何
其盛也。今者法门不幸。宾主杂谈。大抵世谛。开示
办道。希有其事。致使学人。漫游千里。空费参询。遐
哉古规。何日复矣。噫。】
*** 请斋第四
「凡请尊宿斋。侍者先于方丈设香案。桌椅。茶果次第。
住持先命班首。伺候一同陪斋时至。令班首一人。侍
者一人。至尊宿座前一礼。合掌云。(方丈请某和尚用斋)尊宿至
宾主行礼。送正位坐。拈香。献茶。礼毕。尊宿至住持座
住持章第五¶ 第 423b 页 X63-0423.png
前。拈香。回礼。坐次。班首齐向尊宿座前为礼。次向住
持礼毕。各照本执陪坐。侍者齐出班作礼。如免。即一
拜。次上茶。上果。一桌侍者二人。一一上菜。各具威仪。
用心伺候。不得使鞋履碗箸作声。斋毕。宾主礼次。净
手。嚼杨枝。漱口巳。送归客寮。侍者即送茶照常伺候。」
【證义曰。昔高庵云。教化之大。莫先道德礼义。住持
尊道德。则学者尚恭敬。行礼义。则学者耻贪竞。住
持有失容之慢。则学者有凌暴之弊。住持有动色
之诤。则学者有攻斗之祸。先圣知于未然。遂选明
哲之士。主于丛林。使人具瞻。不喻而化。即此尊客
待宾威仪柔嘉。发言举令。皆可为后世之范模。其
用意良厚矣。近时一槩苟简。宾主互轻。礼义道德。
渐灭殆尽。悲夫。】
*** 参堂巡寮第五
「凡尊宿参堂巡寮。客堂先挂牌。(牌云)某和尚于二板后。
参堂巡寮。
△次知会维那班首。维那白众云。(今日某和尚参
堂诸同参师。各具威仪)禅堂备坐椅一张。知客领尊宿至堂外。
鸣报板二下。云。(某和尚参堂)候尊宿参堂。行十方礼巳。悦
众将坐椅。设中间。首众请尊宿坐。维那云。(大众师。顶礼某和尚)
如免。即止。礼毕。尊宿出堂。知客鸣引磬。至各寮慰问。
知客白云。(某寺某和尚巡寮。问讯某某师)巡毕。请回方丈。用茶叙谈。」
【證义曰。此尊宿答接待。看单之礼也然此答礼中。
或有转烦客堂报库房设斋供众者或但设腐供
众者。或即以此巡寮为答礼。而不供众者。此古礼
持礼毕。各照本执陪坐。侍者齐出班作礼。如免。即一
拜。次上茶。上果。一桌侍者二人。一一上菜。各具威仪。
用心伺候。不得使鞋履碗箸作声。斋毕。宾主礼次。净
手。嚼杨枝。漱口巳。送归客寮。侍者即送茶照常伺候。」
【證义曰。昔高庵云。教化之大。莫先道德礼义。住持
尊道德。则学者尚恭敬。行礼义。则学者耻贪竞。住
持有失容之慢。则学者有凌暴之弊。住持有动色
之诤。则学者有攻斗之祸。先圣知于未然。遂选明
哲之士。主于丛林。使人具瞻。不喻而化。即此尊客
待宾威仪柔嘉。发言举令。皆可为后世之范模。其
用意良厚矣。近时一槩苟简。宾主互轻。礼义道德。
渐灭殆尽。悲夫。】
*** 参堂巡寮第五
「凡尊宿参堂巡寮。客堂先挂牌。(牌云)某和尚于二板后。
参堂巡寮。
△次知会维那班首。维那白众云。(今日某和尚参
堂诸同参师。各具威仪)禅堂备坐椅一张。知客领尊宿至堂外。
鸣报板二下。云。(某和尚参堂)候尊宿参堂。行十方礼巳。悦
众将坐椅。设中间。首众请尊宿坐。维那云。(大众师。顶礼某和尚)
如免。即止。礼毕。尊宿出堂。知客鸣引磬。至各寮慰问。
知客白云。(某寺某和尚巡寮。问讯某某师)巡毕。请回方丈。用茶叙谈。」
【證义曰。此尊宿答接待。看单之礼也然此答礼中。
或有转烦客堂报库房设斋供众者或但设腐供
众者。或即以此巡寮为答礼。而不供众者。此古礼
住持章第五¶ 第 423c 页 X63-0423.png
也今则不然。若看单而不供众将群起而哗矣噫。】
*** 回山第六
「尊宿将回山。知客预先挂牌。(牌云)大众师闻钟声。送某
寺某。和尚回山。
△候时至。客堂先上方丈。向尊宿一
礼云。(大众师。山门俟候送某和尚回山)尊宿乃行。住持送尊宿至佛
殿。尊宿礼佛毕。即鸣钟鼓。维那呼众云。(展具。顶礼某和尚)如
免。即止。同送至山门排班。合掌立送。候去少时。望不
及。众乃回寺。维那云。(大众师上方丈。顶礼和尚)住持免云。(总请回堂坐香)
维那领众回本堂。」
【證义曰。尊宿往来之礼。是重道德。非重名位。果真
尊宿。虽无名位。亦应如是重法。以励学人。愚庵摭
古云。昔罗汉南禅师。嗣法云居。未为人知。后至东
林。照觉鸣钟集众。出迎于清溪之上众大惊。南师
之名遂显。又佛印再住云居时。灵源叟禅师。自龙
山来。匿迹众居。佛印知之。升座。请源为座元礼敬
优沃。众皆观感。道学日新。又宋绍兴间。竹庵圭禅
师。奉诏开山雁荡能仁寺。时真歇了禅师。居江心。
闻竹师至。恐其缘未熟。时过江。迎竹师归方丈。大
展九拜。以诱温人。由是翕然归敬。噫。如斯三住持。
可谓重道德。而尽迎待尊宿之礼矣。后之览者。当
仿效也。】
** 护法至
「凡尊官至寺。守门人报客堂。客堂白方丈。住持同班
首。及监院等。在山门候接。数人搭衣。在佛前排立。候
*** 回山第六
「尊宿将回山。知客预先挂牌。(牌云)大众师闻钟声。送某
寺某。和尚回山。
△候时至。客堂先上方丈。向尊宿一
礼云。(大众师。山门俟候送某和尚回山)尊宿乃行。住持送尊宿至佛
殿。尊宿礼佛毕。即鸣钟鼓。维那呼众云。(展具。顶礼某和尚)如
免。即止。同送至山门排班。合掌立送。候去少时。望不
及。众乃回寺。维那云。(大众师上方丈。顶礼和尚)住持免云。(总请回堂坐香)
维那领众回本堂。」
【證义曰。尊宿往来之礼。是重道德。非重名位。果真
尊宿。虽无名位。亦应如是重法。以励学人。愚庵摭
古云。昔罗汉南禅师。嗣法云居。未为人知。后至东
林。照觉鸣钟集众。出迎于清溪之上众大惊。南师
之名遂显。又佛印再住云居时。灵源叟禅师。自龙
山来。匿迹众居。佛印知之。升座。请源为座元礼敬
优沃。众皆观感。道学日新。又宋绍兴间。竹庵圭禅
师。奉诏开山雁荡能仁寺。时真歇了禅师。居江心。
闻竹师至。恐其缘未熟。时过江。迎竹师归方丈。大
展九拜。以诱温人。由是翕然归敬。噫。如斯三住持。
可谓重道德。而尽迎待尊宿之礼矣。后之览者。当
仿效也。】
** 护法至
「凡尊官至寺。守门人报客堂。客堂白方丈。住持同班
首。及监院等。在山门候接。数人搭衣。在佛前排立。候
住持章第五¶ 第 424a 页 X63-0424.png
官拈香时唱香赞。住持鸣磬。礼毕。请方丈用茶住持
陪伴应对。行时。仍同班首监院等。候送出山门。其馀
一切檀护至。皆须礼仪周到。不可轻慢。令外护灰心
也(若远方明眼居士至。如檀护法。送单后。轮今班首禅僧诣寮。盘桓道要。亦勿错过。均以宾主礼相见)。」
【證义曰。城市邻近丛林。多有此事。总须威仪齐整。
令人生敬而巳。至于临机施设。则存乎其人。山庵
杂录云。杭州下天竺。凤山仪法师。元延祐间。高丽
驸马沈王。被旨礼普陀观音。过杭出赀就明庆寺
设斋。斋诸山住持。时至。沈王居座上。众官以次班
座下。诸山列两庑。凤山趣上。问王曰。今日斋会为
何。王曰。斋诸山。凤山曰。大王既言斋诸山。主人合
无位。而王自处尊位。诸山列两庑。至有席地而坐
者。与逻斋何异。于礼恐不然。王闻之惶愧。请谢。即
时下座。前揖诸山。分宾主。而众官退就两庑之位
斋毕。王握凤山手曰。非吾师。几不成礼。此所谓临
机施设。而能开人之心者。凤山是也。今世人好谀
恶直。此法不可轻用。然古人芳规。亦不可不知。】
** 到宗刹诸山
「前之尊宿六礼。是彼来也。此之到宗刹诸山。我往彼
也。彼我虽异。其礼自同。见上迎待尊宿礼可知矣。有
不同者。见不住持出入所说。兹不录。」
** 庆生
「凡遇住持寿诞。预先一日。库房请香烛送各堂。知客
上方丈。问住持。明日念诵否。若念诵。即挂牌(云云)若
陪伴应对。行时。仍同班首监院等。候送出山门。其馀
一切檀护至。皆须礼仪周到。不可轻慢。令外护灰心
也(若远方明眼居士至。如檀护法。送单后。轮今班首禅僧诣寮。盘桓道要。亦勿错过。均以宾主礼相见)。」
【證义曰。城市邻近丛林。多有此事。总须威仪齐整。
令人生敬而巳。至于临机施设。则存乎其人。山庵
杂录云。杭州下天竺。凤山仪法师。元延祐间。高丽
驸马沈王。被旨礼普陀观音。过杭出赀就明庆寺
设斋。斋诸山住持。时至。沈王居座上。众官以次班
座下。诸山列两庑。凤山趣上。问王曰。今日斋会为
何。王曰。斋诸山。凤山曰。大王既言斋诸山。主人合
无位。而王自处尊位。诸山列两庑。至有席地而坐
者。与逻斋何异。于礼恐不然。王闻之惶愧。请谢。即
时下座。前揖诸山。分宾主。而众官退就两庑之位
斋毕。王握凤山手曰。非吾师。几不成礼。此所谓临
机施设。而能开人之心者。凤山是也。今世人好谀
恶直。此法不可轻用。然古人芳规。亦不可不知。】
** 到宗刹诸山
「前之尊宿六礼。是彼来也。此之到宗刹诸山。我往彼
也。彼我虽异。其礼自同。见上迎待尊宿礼可知矣。有
不同者。见不住持出入所说。兹不录。」
** 庆生
「凡遇住持寿诞。预先一日。库房请香烛送各堂。知客
上方丈。问住持。明日念诵否。若念诵。即挂牌(云云)若
住持章第五¶ 第 424b 页 X63-0424.png
不念诵即止。次日早课。各带具。合寺香烛炜煌。烧香
传炉。住持拈香。维那举宝鼎爇名香赞。不祝延。即诵
楞严。绕佛如常。归位展具。礼释迦佛三拜。药师佛十
二拜。日光。月光。海会。各三拜。起具。课毕。鸣钟三下。维
那云。(大众师齐上方丈庆贺和尚寿诞)至巳。左右依次站定。维那请
住持。住持升座。维那喝云。大众师。敬祝和尚寿诞。顶
礼三拜。拜巳或说法。或不说法。昨晚间定。说则照小
参常规。不说即于拜毕起具。回堂。早梆。大众用面。午
梆上供。照朔望式。斋堂设腐。庆贺等事。槩不准行(若举
念诵。仪轨见上。唯异疏云)。
伏以。宝烛初明。晃耀金光摇寿岳。琅函乍起。汪洋法
水涌灵涛。依佛法之常住。庆我生之遭逢。(乡贯。名。年庚。事)切
念(某甲)。荷佛祖之光辉。衣钵有忝于宝刹。禀凡夫之
分段。善缘实起于慈帏。兹值母难之辰。有怀罔极之
痛。是以敬集同袍。齐诣宝殿。顶礼某忏。讽诵某经。伏
愿。圣基永固。丛席兴隆。俾师长父母。而过现沾恩。冀
祖祢宗亲。而遐迩获福。更祈(某甲)。道行坚修。智悲普
运。色身康泰。晚节清娱。生生披万善以庄严。品品證
六通而自在。更愿以此功德。情识均超。咸𠙥一善之
资。成就无穷之福。右疏恭请三宝證明。(几)旬庆生文
疏。年月日。比丘(某甲)具疏(回向时。住持当令一侍者代谢诸师。馀仪如常)。」
【證义曰。此顺世礼。敬住持报宏法之德也。昔唐文
皇。万乘之主。生日不为乐。况僧乎。故曰。在众宜行。
在主宜止。行则念诵亦可。止则绝喧为正。】
传炉。住持拈香。维那举宝鼎爇名香赞。不祝延。即诵
楞严。绕佛如常。归位展具。礼释迦佛三拜。药师佛十
二拜。日光。月光。海会。各三拜。起具。课毕。鸣钟三下。维
那云。(大众师齐上方丈庆贺和尚寿诞)至巳。左右依次站定。维那请
住持。住持升座。维那喝云。大众师。敬祝和尚寿诞。顶
礼三拜。拜巳或说法。或不说法。昨晚间定。说则照小
参常规。不说即于拜毕起具。回堂。早梆。大众用面。午
梆上供。照朔望式。斋堂设腐。庆贺等事。槩不准行(若举
念诵。仪轨见上。唯异疏云)。
伏以。宝烛初明。晃耀金光摇寿岳。琅函乍起。汪洋法
水涌灵涛。依佛法之常住。庆我生之遭逢。(乡贯。名。年庚。事)切
念(某甲)。荷佛祖之光辉。衣钵有忝于宝刹。禀凡夫之
分段。善缘实起于慈帏。兹值母难之辰。有怀罔极之
痛。是以敬集同袍。齐诣宝殿。顶礼某忏。讽诵某经。伏
愿。圣基永固。丛席兴隆。俾师长父母。而过现沾恩。冀
祖祢宗亲。而遐迩获福。更祈(某甲)。道行坚修。智悲普
运。色身康泰。晚节清娱。生生披万善以庄严。品品證
六通而自在。更愿以此功德。情识均超。咸𠙥一善之
资。成就无穷之福。右疏恭请三宝證明。(几)旬庆生文
疏。年月日。比丘(某甲)具疏(回向时。住持当令一侍者代谢诸师。馀仪如常)。」
【證义曰。此顺世礼。敬住持报宏法之德也。昔唐文
皇。万乘之主。生日不为乐。况僧乎。故曰。在众宜行。
在主宜止。行则念诵亦可。止则绝喧为正。】
住持章第五¶ 第 424c 页 X63-0424.png
** 饭僧
「饭僧施主至。客堂应酬。即报方丈。次令照客。捧香仪
点明。送方丈香案上。交代衣钵侍者。次领施主至方
丈。见住持作礼。住持以礼接待。称美数语。茶毕。知客
送单。或当日来去。即不送单。若仕宦。当鸣钟集众门
迎。(见前护法至说)方丈命监院。照施主之资。备大众斋䞋。不
得侵损常住。不得剋苦大众。酌中施设。挂上供牌。(牌云)
大众师。闻鼓声。齐诣大殿。及韦殿上供。开午梆上供
时。挂饭僧牌。(牌云)某处某护法。为某某事。设斋供众(若上
堂斋。预日挂牌。若设如意大斋。应三日前。挂山门外)。
△至临斋时。知客领施主
拜斋巳。领至厨库谢代劳。谢毕。方丈请斋。监院陪斋。
(或一二班首。或都监亦可)凡斋银。任凭发心。平等俵散。公䞋序䞋
客送等。随施主心。客堂不许索较。斋银五两巳下。则
无公䞋。若但设腐饭。槩无䞋。亦不上供。六两至十两
外。每两出银一钱。以为公䞋。照各家旧例。疏语亦随
事通达。」
【證义曰。稽古略云。宋。居士洪庆善。任江东节度使。
宿池州愚耶。宗禅师迎之。相与夜话。洪间。饭僧见
于何经。宗曰。四十二章经云。饭凡人百。不如饭一
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无住无作无證之者。则
是正念独脱。能饭斯人功齐诸佛。前辈知此旨者
多矣。洪曰。其为谁乎。宗曰。且以近说。如秦少游贬
藤州。自作挽章。有谁为饭黄缁之句。东坡既闻秦
讣。以书送银五两。嘱范元长为秦饭僧。及东坡北
住持章第五¶ 第 425a 页 X63-0425.png
归。至毗陵。以病不起。太学生裒钱于东京慧林饭
僧。黄门撰东坡墓志。首载之。洪曰。䞋金有据乎。宗
曰。公岂不见毛诗小雅。鹿鸣燕群臣。嘉宾也。饮食
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盖饮食不足以尽
敬。而加赠遗。以致殷勤也。洪曰。今闻师言。知饭僧
之义。吾每岁。于禅刹饭僧矣或问。饭僧钱不得作
馀事。何谓耶。答。因果不合也昔湖南。云盖山。智禅
师夜坐丈室。忽闻焦灼气。枷锁声。视之。乃有荷火
枷者。枷尾倚于门阃。智惊问曰。汝为谁。答曰。前住
当山某也。不合将供僧物钱造僧堂。违信施心。令
因果不相应。故受此苦。望为估值僧堂。填设僧供。
乃可免耳。智以巳资。如其言为偿之。一夕梦某谢
曰。赖师力。获免地狱。生人天中。三生后。复得为僧。
今门阃烧痕犹存。夫以供僧物作僧堂。皆僧受用。
尚受误用之报如此。今多有窃常住为巳有者。其
受报。宜何如哉。然此就受施而言。至于信施发心。
亦宜平等。按大智度论。昔有信施饭僧。但供老而
不供少。时诸罗汉。以悯念心。用神通力。皆现老相。
彼敬喜而供养之。至于咒愿竟。将受食。尽复本形。
是年少比丘。受食巳。随机说法。令心平等。又西域
树提长者。尝设大如意斋七日。以求宾头卢尊者
应供用鲜花置于圣僧位坐墩之下。又案上供鲜
花一瓶为验。若圣僧应供。则七日事周。而鲜花不
萎。不然。花则枯萎。至于七日事竟。花俱枯萎。长者
僧。黄门撰东坡墓志。首载之。洪曰。䞋金有据乎。宗
曰。公岂不见毛诗小雅。鹿鸣燕群臣。嘉宾也。饮食
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盖饮食不足以尽
敬。而加赠遗。以致殷勤也。洪曰。今闻师言。知饭僧
之义。吾每岁。于禅刹饭僧矣或问。饭僧钱不得作
馀事。何谓耶。答。因果不合也昔湖南。云盖山。智禅
师夜坐丈室。忽闻焦灼气。枷锁声。视之。乃有荷火
枷者。枷尾倚于门阃。智惊问曰。汝为谁。答曰。前住
当山某也。不合将供僧物钱造僧堂。违信施心。令
因果不相应。故受此苦。望为估值僧堂。填设僧供。
乃可免耳。智以巳资。如其言为偿之。一夕梦某谢
曰。赖师力。获免地狱。生人天中。三生后。复得为僧。
今门阃烧痕犹存。夫以供僧物作僧堂。皆僧受用。
尚受误用之报如此。今多有窃常住为巳有者。其
受报。宜何如哉。然此就受施而言。至于信施发心。
亦宜平等。按大智度论。昔有信施饭僧。但供老而
不供少。时诸罗汉。以悯念心。用神通力。皆现老相。
彼敬喜而供养之。至于咒愿竟。将受食。尽复本形。
是年少比丘。受食巳。随机说法。令心平等。又西域
树提长者。尝设大如意斋七日。以求宾头卢尊者
应供用鲜花置于圣僧位坐墩之下。又案上供鲜
花一瓶为验。若圣僧应供。则七日事周。而鲜花不
萎。不然。花则枯萎。至于七日事竟。花俱枯萎。长者
住持章第五¶ 第 425b 页 X63-0425.png
不满所愿。且忧且悔。复再举之。以求如愿。仍不果
遂。心大惭愧。无策可设。遂发大誓。必求降临。若不
果遂。以死为期。至第七日。痛哭哀求。以冀感通。时
有丐者。指邻坐乞士。谓长者曰。此非尊者宾头卢
乎。长者喜而顶礼。宾头卢云。第一会我欲赴之。而
汝守门者。以我微寒。身不遮衣。力阻拒之。打我头
右。肉碎成疮。汝第二会。我又来赴。守门者。以我衣
破裸形。又阻拒之。今者悯尔诚笃。我于亲友。借一
衣衣身。方能赴会。今而后。汝欲真僧应供者。当发
平等心。不择微贱。普施无遮。福无涯矣。又寒山诗
云。择佛烧好香。拣僧归供养。罗汉门前乞。趁郤閒
和尚。不悟无为人。从来无相状。封疏请名僧。䞋钱
两三样。云光好法师。安角在头上。汝无平等心。圣
贤俱不降。凡圣皆混然劝君休取相。又地藏经指
营斋度亡。亦须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方能存亡获
利。】
** 施斋田(施山。施地。施荡。施屋。仪皆同此。但改施物)
「接待施主。仪式同上。住持命侍者。请两序班首。及知
会客堂。库房。书记。知产。(此是总名。若别称之。掌山名知山。管田名知田)齐到
方丈酬谢施主。即写舍书。以为𠙥照。施主。住持。及在。
会者。俱签押。并给原契劵。亲供。粮串。税票。俱收齐巳。
住持上堂说法。以报施恩。事竟。在会众人。与施主同
往看产。随带竹签十馀枝。以插标记。使界限分明。不
得浸混他界。以致争讼。每年春季。会两序众执。同看
遂。心大惭愧。无策可设。遂发大誓。必求降临。若不
果遂。以死为期。至第七日。痛哭哀求。以冀感通。时
有丐者。指邻坐乞士。谓长者曰。此非尊者宾头卢
乎。长者喜而顶礼。宾头卢云。第一会我欲赴之。而
汝守门者。以我微寒。身不遮衣。力阻拒之。打我头
右。肉碎成疮。汝第二会。我又来赴。守门者。以我衣
破裸形。又阻拒之。今者悯尔诚笃。我于亲友。借一
衣衣身。方能赴会。今而后。汝欲真僧应供者。当发
平等心。不择微贱。普施无遮。福无涯矣。又寒山诗
云。择佛烧好香。拣僧归供养。罗汉门前乞。趁郤閒
和尚。不悟无为人。从来无相状。封疏请名僧。䞋钱
两三样。云光好法师。安角在头上。汝无平等心。圣
贤俱不降。凡圣皆混然劝君休取相。又地藏经指
营斋度亡。亦须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方能存亡获
利。】
** 施斋田(施山。施地。施荡。施屋。仪皆同此。但改施物)
「接待施主。仪式同上。住持命侍者。请两序班首。及知
会客堂。库房。书记。知产。(此是总名。若别称之。掌山名知山。管田名知田)齐到
方丈酬谢施主。即写舍书。以为𠙥照。施主。住持。及在。
会者。俱签押。并给原契劵。亲供。粮串。税票。俱收齐巳。
住持上堂说法。以报施恩。事竟。在会众人。与施主同
往看产。随带竹签十馀枝。以插标记。使界限分明。不
得浸混他界。以致争讼。每年春季。会两序众执。同看
住持章第五¶ 第 425c 页 X63-0425.png
界限一次。当年监院。将舍契报税。即过寺户。勒石。入
万年簿(立舍书日。佛前上供。及上韦驮供。如常仪。 疏云)。
伏以。菩提树高广无边。尽十方而布荫。优昙花芬芳
莫比。遍刹土而敷春。欣瞻大觉之伽蓝。俯殚檀那之
敬信。(续入施主乡贯年庚。以及舍田为某某事)住持(某甲)。切念施主(某甲)。
在家系缚。随业轮回。虽通一线之觉路。未出尘劳。幸
依万德之慈尊。略开善信。兹因欲植于善根。敬舍良
田为僧产。为此择于今日。恭诣殿下。敬献半簋清供。
并达回向微因。伏愿。(某甲)(即施主名)夙业消除。福寿加增
供佛及僧。千劫因功不替。舍贪作福。三生果报常新
统一家而胥庆。尽閤户以沽恩。藉此福田。终成佛果。
右疏恭请韦天證明。舍田回向文。疏年月日。住持(某
甲)具疏。(此疏佛前上供毕。通陈巳。韦驮前上供毕更须通曰韦。天巳。即炼化)若施主有
祖先牌位。或自长生禄位。入报恩堂者。是日登位。亦
当备供祭奠。仪如常式。」
【證义曰。施斋田上施也。护持三宝宏法利生。俱赖
是。乃真正福田。盖设斋饭僧。止于一时。若施斋田。
延于敷世。功德尤大。施地。施荡。施屋。类此可推。故
当上供陈疏。以报旋恩也。昔疏山性禅师。为施主
施田上堂云。人人一坐具方圆俨今昔。行坐不曾
移。岁寒消劫石。更不属阴阳。又不输粮役。四至既
分明。契劵亲委悉。复證者田地。大自在休息。那个
不具足。受用无穷极。如是布施汝。如何不感激。养
十方佛种。常生大智食。转施诸凡圣。不思议功德。
万年簿(立舍书日。佛前上供。及上韦驮供。如常仪。 疏云)。
伏以。菩提树高广无边。尽十方而布荫。优昙花芬芳
莫比。遍刹土而敷春。欣瞻大觉之伽蓝。俯殚檀那之
敬信。(续入施主乡贯年庚。以及舍田为某某事)住持(某甲)。切念施主(某甲)。
在家系缚。随业轮回。虽通一线之觉路。未出尘劳。幸
依万德之慈尊。略开善信。兹因欲植于善根。敬舍良
田为僧产。为此择于今日。恭诣殿下。敬献半簋清供。
并达回向微因。伏愿。(某甲)(即施主名)夙业消除。福寿加增
供佛及僧。千劫因功不替。舍贪作福。三生果报常新
统一家而胥庆。尽閤户以沽恩。藉此福田。终成佛果。
右疏恭请韦天證明。舍田回向文。疏年月日。住持(某
甲)具疏。(此疏佛前上供毕。通陈巳。韦驮前上供毕更须通曰韦。天巳。即炼化)若施主有
祖先牌位。或自长生禄位。入报恩堂者。是日登位。亦
当备供祭奠。仪如常式。」
【證义曰。施斋田上施也。护持三宝宏法利生。俱赖
是。乃真正福田。盖设斋饭僧。止于一时。若施斋田。
延于敷世。功德尤大。施地。施荡。施屋。类此可推。故
当上供陈疏。以报旋恩也。昔疏山性禅师。为施主
施田上堂云。人人一坐具方圆俨今昔。行坐不曾
移。岁寒消劫石。更不属阴阳。又不输粮役。四至既
分明。契劵亲委悉。复證者田地。大自在休息。那个
不具足。受用无穷极。如是布施汝。如何不感激。养
十方佛种。常生大智食。转施诸凡圣。不思议功德。
住持章第五¶ 第 426a 页 X63-0426.png
不是有心求。不是无心得。须悟春风意。莫认春山
碧。无上大因缘。知恩念来历。因果既无差。宜应全
道力。较彼来处功。羹饭铜铁汁。蓦然画断三轮。虚
空争觅踪迹。灯笼露住秋收。依旧山堆岳积。柳絮
随风。葵花向日。如此说法。可谓不负施主也。】
** 供罗汉
「接待斋主。同饭僧例。预日客堂挂牌。(牌云)明日早粥后。
斋供罗汉。香灯师五人。上供十人。列名于左。(某某)师
(某某)师(以上五人为香灯)(某某)师(某某)师(以上十人候上供)。
△库房
预备烛台二百五十对。香炉二百五十个。小碗一千
五百个。竹箸五百双。茶钟五百只。饭菜水果齐备。至
正日清晨。厨房人齐相帮。烧菜一大锅。可盛小碗五
百。煮饭一大锅。可盛小碗五百。天明时。香灯五人。先
往库房取水果取碗取短烛五百枝。(即四两头)烛台二百
五十对。香炉二百五十个。每人管一百位罗汉。每位
前一茶。一双箸。一果。一菜。一枝烛。香炉两位合一个。
茶。箸。果。俱供周巳。方点香烛。次茶。次饭。又堂之正中
面前。置大方桌。两张横[打-丁+品]。可供十六大罗汉等牌位。
设香花灯涂果。并用十菜。每一牌位。一茶。一双箸。一
饭。又面前离三尺许。用长桌三张并摆。上供疏牌十
三位。见下上供中。亦置香烛。及供罗汉科仪十部。每
部用经盖覆之。手炉十把。俱齐备巳。时至。知客先请
上供师。搭衣持具。进罗汉堂。次请斋主拈香。到巳。十
师展具三拜。斋主先至中间普供位前拈香。(众唱香赞云)
碧。无上大因缘。知恩念来历。因果既无差。宜应全
道力。较彼来处功。羹饭铜铁汁。蓦然画断三轮。虚
空争觅踪迹。灯笼露住秋收。依旧山堆岳积。柳絮
随风。葵花向日。如此说法。可谓不负施主也。】
** 供罗汉
「接待斋主。同饭僧例。预日客堂挂牌。(牌云)明日早粥后。
斋供罗汉。香灯师五人。上供十人。列名于左。(某某)师
(某某)师(以上五人为香灯)(某某)师(某某)师(以上十人候上供)。
△库房
预备烛台二百五十对。香炉二百五十个。小碗一千
五百个。竹箸五百双。茶钟五百只。饭菜水果齐备。至
正日清晨。厨房人齐相帮。烧菜一大锅。可盛小碗五
百。煮饭一大锅。可盛小碗五百。天明时。香灯五人。先
往库房取水果取碗取短烛五百枝。(即四两头)烛台二百
五十对。香炉二百五十个。每人管一百位罗汉。每位
前一茶。一双箸。一果。一菜。一枝烛。香炉两位合一个。
茶。箸。果。俱供周巳。方点香烛。次茶。次饭。又堂之正中
面前。置大方桌。两张横[打-丁+品]。可供十六大罗汉等牌位。
设香花灯涂果。并用十菜。每一牌位。一茶。一双箸。一
饭。又面前离三尺许。用长桌三张并摆。上供疏牌十
三位。见下上供中。亦置香烛。及供罗汉科仪十部。每
部用经盖覆之。手炉十把。俱齐备巳。时至。知客先请
上供师。搭衣持具。进罗汉堂。次请斋主拈香。到巳。十
师展具三拜。斋主先至中间普供位前拈香。(众唱香赞云)
住持章第五¶ 第 426b 页 X63-0426.png
香才爇。云腾宝鼎中。旃檀沉乳真堪供。香云缭绕莲
花动。十方诸佛下天宫。天台山罗汉。来受人间供。
奈麻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维那举云)一切恭敬(众齐执香炉。作
梵唱云)。
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三宝(拜巳。维那按磬白云)。
伏以。人分七方便。自加行至于停心。位列四沙门。由
无学讫于见道。是皆知苦断集。带果行因。为析法之
权根。会人空之真理。至若證巳办地。入大乘门。其所
学般。若同。是故与菩萨共。内秘大心之行。外闻佛道
之声。既皆为贤圣之僧。故应受人天之供。惟愿妙堪
佛嘱。熟此方震旦之缘。允副凡情。受兹日檀那之供。
密回慧照。俯运悲怀。冀普度于迷流俾咸登于乐土。
(大众和云)故我一心。虔诚奉请(白巳。众僧施主一拜)。
一心奉请。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常住诸佛法僧。
一心奉请。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文佛。
一心奉请。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常住诸声闻僧。并诸
眷属 (以下尼位。俱上加一心奉请。未结并诸眷属句。同此)。
常随佛后。千二百五十五大阿罗汉。
鹿苑先度五比丘。最后须跋陀罗诸阿罗汉。
世尊高弟。大迦叶。阿难陀等。十大弟子。
灵山闻法。大比丘众万二千大阿罗汉。
灵山得记学地无学地。诸大声闻众。
五时闻法学地无学地。诸大声闻众。
世尊灭后。结集三藏。阿难陀等诸阿罗汉。
花动。十方诸佛下天宫。天台山罗汉。来受人间供。
奈麻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维那举云)一切恭敬(众齐执香炉。作
梵唱云)。
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三宝(拜巳。维那按磬白云)。
伏以。人分七方便。自加行至于停心。位列四沙门。由
无学讫于见道。是皆知苦断集。带果行因。为析法之
权根。会人空之真理。至若證巳办地。入大乘门。其所
学般。若同。是故与菩萨共。内秘大心之行。外闻佛道
之声。既皆为贤圣之僧。故应受人天之供。惟愿妙堪
佛嘱。熟此方震旦之缘。允副凡情。受兹日檀那之供。
密回慧照。俯运悲怀。冀普度于迷流俾咸登于乐土。
(大众和云)故我一心。虔诚奉请(白巳。众僧施主一拜)。
一心奉请。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常住诸佛法僧。
一心奉请。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文佛。
一心奉请。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常住诸声闻僧。并诸
眷属 (以下尼位。俱上加一心奉请。未结并诸眷属句。同此)。
常随佛后。千二百五十五大阿罗汉。
鹿苑先度五比丘。最后须跋陀罗诸阿罗汉。
世尊高弟。大迦叶。阿难陀等。十大弟子。
灵山闻法。大比丘众万二千大阿罗汉。
灵山得记学地无学地。诸大声闻众。
五时闻法学地无学地。诸大声闻众。
世尊灭后。结集三藏。阿难陀等诸阿罗汉。
住持章第五¶ 第 426c 页 X63-0426.png
世尊灭后。正像法中。历祖所度诸阿罗汉。
住世十六大阿罗汉。万六千九百弟子众。
某州某县。(即本处地名)某寺(即本寺名)住世。五百大阿罗汉。
惟愿不违本誓。哀悯有情。是日今时。降临法会
(请毕一拜。三请时。维那想一切罗汉。皆以天眼照见。大耳遥闻。他心悉知。严肃威议。从空而至。○他
本未加慧俱。通教二位。即前十位之别出。似不必加。必请毕唱赞偈)。
初度五人僧宝始 世尊高弟饮光伦 灵山一会
实多徒 万二千人无学侣 须跋陀罗居最后
五时闻法数难知 涅槃巳过众声闻 三藏遗言
俱结集 十六真人亲受嘱 未来为世福田师
十方常住圣贤僧 于此一时俱奉供(赞毕。煞下鼓钹一阵。维那
举缓腔。悦众鸣小鱼。众齐声缓缓念)。
奈麻本师释迦牟尼佛(众师。施主。俱向上一问讯。徐徐缓行。将合堂罗汉前。右绕
经行一匝。施主每炉中。上香一炷。一问讯。香灯师持香。随施主后。待上香毕。俱归位立定。收佛号。煞下鼓钹一
阵。施主再拈香。设拜。长跪。合掌。悦众鸣引磬。一字一击。齐声上供云)。
奈麻常住十方佛法僧。奈麻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
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常住诸声闻僧。奈麻常随佛。后
千二百五十五大阿罗汉。奈麻鹿苑先度五比丘。最
后须跋陀罗诸阿罗汉。奈麻世尊高弟大迦叶。阿难
陀等。大阿罗汉。奈麻灵山闻法大比丘众。万二千大
阿罗汉。奈麻灵山得记。学地。无学地。诸大声闻众。奈
麻五时闻法。学地。无学地。诸大声闻众。奈麻世尊灭
后。结集三藏。阿难陀等。诸阿罗汉。奈麻世尊灭后。正
像法中。历祖所度。诸阿罗汉。奈麻住世十六大阿罗
住持章第五¶ 第 427a 页 X63-0427.png
汉万六千九百弟子罗汉。奈麻本寺堂内。住世五百。
大阿罗汉(三遍。次举变食咒。二十一遍。甘露咒。普供养咒。各七遍即举)。
奈麻十方常住三宝(三称。维那宣疏云)。
伏以。栴檀林里。元无异嗅之香。狮子窟中。尽是惊群
之吼。敢通诚款。仰吁慈悲。今据大清国云云居住。奉
佛营斋。供呈罗汉。祈恩锡庆弟子(某甲)。端肃投诚。至
心上叩。中天至圣。牟尼世尊。常随圣众。诸大罗汉。金
莲座下。恭通情旨(年庚及所求事)切念。智超无漏。道契真空。
神通来往。示瞬息于天上人间。秘现幽深。忘优劣于
声闻大乘。欣逢胜事。瞻圣相以登堂。敬洁香馐。迎宝
幡而赴供。希垂慧眼。允纳虔衷。由是涓今年月日。恭
诣某寺。敬输净资。仗凭僧众。严净斋厨。诚修禅悦。上
供佛法僧常住三宝。本寺堂中半千应供罗汉。应化
大士。證圣尊者。总此香斋。普同供养。伏愿。法门挺异。
祖𦦨添辉。檀那衍庆。海众安和。冀副凡情。总凭慈力。
右疏恭请三宝證明。供奉罗汉文疏 年 月 日
(某甲)谨疏(宣毕。结回向赞云)。
△(若施主别有祈求心愿于疏中加入)。
福田应供。行德汪洋。内秘外现永流芳。代佛广宣扬。
受敕难忘。住世作舟航。 奈麻诸大阿罗汉尊者(三称
巳。三拜。各回本处。知客领斋主到客堂用茶。香灯五人。即速收供菜。回厨房。以应午斋大众用。水果归库房。候
设斋时。散供大众。其馀仍照饭僧仪轨。所说。小食后。上供十人。往罗汉堂中礼罗汉。每时一百。第一时。先总礼
共十二位。见前上供巾。次礼十六住世罗汉)。
一心顶礼。宾度罗(翻不动。字也)跋啰惰阇(翻捷疾。姓也)尊者(以下
每位。上加一心顶礼。下添尊者。同此)。
△(此尊者。与千阿罗汉。多分住西瞿耶尼洲 一)迦诺迦
大阿罗汉(三遍。次举变食咒。二十一遍。甘露咒。普供养咒。各七遍即举)。
奈麻十方常住三宝(三称。维那宣疏云)。
伏以。栴檀林里。元无异嗅之香。狮子窟中。尽是惊群
之吼。敢通诚款。仰吁慈悲。今据大清国云云居住。奉
佛营斋。供呈罗汉。祈恩锡庆弟子(某甲)。端肃投诚。至
心上叩。中天至圣。牟尼世尊。常随圣众。诸大罗汉。金
莲座下。恭通情旨(年庚及所求事)切念。智超无漏。道契真空。
神通来往。示瞬息于天上人间。秘现幽深。忘优劣于
声闻大乘。欣逢胜事。瞻圣相以登堂。敬洁香馐。迎宝
幡而赴供。希垂慧眼。允纳虔衷。由是涓今年月日。恭
诣某寺。敬输净资。仗凭僧众。严净斋厨。诚修禅悦。上
供佛法僧常住三宝。本寺堂中半千应供罗汉。应化
大士。證圣尊者。总此香斋。普同供养。伏愿。法门挺异。
祖𦦨添辉。檀那衍庆。海众安和。冀副凡情。总凭慈力。
右疏恭请三宝證明。供奉罗汉文疏 年 月 日
(某甲)谨疏(宣毕。结回向赞云)。
△(若施主别有祈求心愿于疏中加入)。
福田应供。行德汪洋。内秘外现永流芳。代佛广宣扬。
受敕难忘。住世作舟航。 奈麻诸大阿罗汉尊者(三称
巳。三拜。各回本处。知客领斋主到客堂用茶。香灯五人。即速收供菜。回厨房。以应午斋大众用。水果归库房。候
设斋时。散供大众。其馀仍照饭僧仪轨。所说。小食后。上供十人。往罗汉堂中礼罗汉。每时一百。第一时。先总礼
共十二位。见前上供巾。次礼十六住世罗汉)。
一心顶礼。宾度罗(翻不动。字也)跋啰惰阇(翻捷疾。姓也)尊者(以下
每位。上加一心顶礼。下添尊者。同此)。
△(此尊者。与千阿罗汉。多分住西瞿耶尼洲 一)迦诺迦
住持章第五¶ 第 427b 页 X63-0427.png
伐蹉。(与五百罗汉。多住北方迦湿弥罗国 二)。迦诺迦跋釐惰阇。(与六百罗汉。多
住东胜洲 三)苏频陀。(与七百罗汉。住北俱卢洲 四)诺讵罗。(翻鼠狼山。与八百罗汉住
南赡部洲 五)跋陀罗。(翻好质。与九百罗汉。多住耽没罗洲 六)迦哩迦。(与千罗汉。住僧
伽茶洲。七)伐阇罗弗多罗。(与千一百罗汉。住钵剌拿洲。八)戍博迦。(与九百罗汉。住
香醉山。九)半托迦。(与千三百罗汉。住三十三天。十)啰怙罗。(翻执日。与千一百罗汉。住毕利
𩗺瞿洲 十一)那伽犀那。(与千二百罗汉。住半度波山 十二)因揭陀。(与一千三百罗
汉。住广胁山中。十三)伐那婆斯。(与千四百罗汉。住可住山。十四)阿氏多。(与千五百罗汉
住鹫峰山。十五)注茶半托迦(与千六百罗汉住持轴山。十六)。」
*** 五百之第一
「一心顶礼。阿若憍陈如尊者。(一每位。上加一心顶礼。末添尊者。皆同此)。阿
泥楼(二)。有贤无垢(三)。须跋陀罗(四)。迦留陀夷(五)。闻声
得果(六)。旃檀藏王(七)。施幢无垢(八)。憍梵般提(九)。因陀
得惠(十)。迦那行那(十一)。婆苏槃豆(二)。法界四乐(三)。优楼
频螺(四)。佛陀密多(五)。那提迦叶(六)。那罗延目(七)。佛陀
难提(八)。末田底迦(九)。难陀多化(十二)。优波鞠多(廿一)。僧迦
那舍(二)。教说常住(三)。商那和修(四)。达磨波罗(五)。迦那
迦叶(六)。定果得业(七)。庄严无忧(八)。忆恃因缘(九)。迦那
提婆(十三)。破邪神通(卅一)。坚持三字(二)。阿㝹楼陀(三)。鸠摩
罗多(四)。毒龙皈依(五)。同声稽首(六)。毗罗胝子(七)。伐苏
密多(八)。阇提首那(九)。僧伽耶舍(十四)。慈悯世间(一)。献花
提记(二)。眼光定力(三)。伽耶舍那(四)。莎底苾刍(五)。婆阇
提婆(六)。解空无垢(七)。伏陀密多(八)。富那夜舍(九)。伽耶
天眼(十五)。不著世间(一)。解空第一(二)。罗度无尽(三)。金刚
破魔(四)。愿护世间(五)。无忧禅定(六)。无作惠善(七)。十劫
住东胜洲 三)苏频陀。(与七百罗汉。住北俱卢洲 四)诺讵罗。(翻鼠狼山。与八百罗汉住
南赡部洲 五)跋陀罗。(翻好质。与九百罗汉。多住耽没罗洲 六)迦哩迦。(与千罗汉。住僧
伽茶洲。七)伐阇罗弗多罗。(与千一百罗汉。住钵剌拿洲。八)戍博迦。(与九百罗汉。住
香醉山。九)半托迦。(与千三百罗汉。住三十三天。十)啰怙罗。(翻执日。与千一百罗汉。住毕利
𩗺瞿洲 十一)那伽犀那。(与千二百罗汉。住半度波山 十二)因揭陀。(与一千三百罗
汉。住广胁山中。十三)伐那婆斯。(与千四百罗汉。住可住山。十四)阿氏多。(与千五百罗汉
住鹫峰山。十五)注茶半托迦(与千六百罗汉住持轴山。十六)。」
*** 五百之第一
「一心顶礼。阿若憍陈如尊者。(一每位。上加一心顶礼。末添尊者。皆同此)。阿
泥楼(二)。有贤无垢(三)。须跋陀罗(四)。迦留陀夷(五)。闻声
得果(六)。旃檀藏王(七)。施幢无垢(八)。憍梵般提(九)。因陀
得惠(十)。迦那行那(十一)。婆苏槃豆(二)。法界四乐(三)。优楼
频螺(四)。佛陀密多(五)。那提迦叶(六)。那罗延目(七)。佛陀
难提(八)。末田底迦(九)。难陀多化(十二)。优波鞠多(廿一)。僧迦
那舍(二)。教说常住(三)。商那和修(四)。达磨波罗(五)。迦那
迦叶(六)。定果得业(七)。庄严无忧(八)。忆恃因缘(九)。迦那
提婆(十三)。破邪神通(卅一)。坚持三字(二)。阿㝹楼陀(三)。鸠摩
罗多(四)。毒龙皈依(五)。同声稽首(六)。毗罗胝子(七)。伐苏
密多(八)。阇提首那(九)。僧伽耶舍(十四)。慈悯世间(一)。献花
提记(二)。眼光定力(三)。伽耶舍那(四)。莎底苾刍(五)。婆阇
提婆(六)。解空无垢(七)。伏陀密多(八)。富那夜舍(九)。伽耶
天眼(十五)。不著世间(一)。解空第一(二)。罗度无尽(三)。金刚
破魔(四)。愿护世间(五)。无忧禅定(六)。无作惠善(七)。十劫
住持章第五¶ 第 427c 页 X63-0427.png
惠善(八)。栴檀得香(九)。金山觉意(十六)。无业索净(一)。摩呵
刹利(二)。无量本行(三)。一念解空(四)。观身无常(五)。千劫
悲愿(六)。瞿罗那舍(七)。解空定空(八)。成就因缘(九)。坚通
精进(十七)。萨陀波崙(一)。乾陀诃利(二)。解空自在(三)。摩诃
注那(四)。见人飞腾(五)。不空不有(六)。周利槃特(七)。瞿沙
比丘(八)。师子比丘(九)。修行不著(十八)。毕陵伽蹉(一)。摩利
不动(二)。三昧甘露(三)。解空无名(四)。七佛难提(五)。金刚
精进(六)。方便法藏(七)。观行轮月(八)。阿那邠提(九)。拂尘
三昧(十九)。摩诃俱絺(一)。辟支转智(二)。山顶龙众(三)。罗网
思维(四)。劫宾覆藏(五)。神通亿旦(六)。具寿俱提(七)。法王
菩提(八)。法藏永劫(九)。善往(一百)。」
*** 第二百起
「一心顶礼。除忧尊者。(一百一位)。大忍(二)。无边自在(三)。妙惧
(四)。严土(五)。金髻(六)。雷德(七)。雷音(八)。香像(九)。马头(十)。明
首(十一)。金首(一)。敬首(三)。众首(四)。辨德(五)。孱提(六)。悟达(七)。
法灯(八)。离垢(九)。境界(十二)。马胜(一)。天王(二)。无胜(三)。月净
(四)。不动(五)。休息(六)。调达(七)。普光(八)。智积(九)。宝幢(十三)。善
惠(一)。善眼(二)。宝涌(三)。宝见(四)。惠积(五)。慧持(六)。宝胜(七)。
道仙(八)。帝网(九)。明网(十四)。宝光(一)。善调(二)。奋迅(三)。修道
(四)。大相(五)。尊往(六)。持世(七)。光音(八)。权教(九)。善思(十五)。法
眼(一)。梵胜(二)。光曜(三)。直意(四)。摩帝(五)。慧宽(六)。无胜(七)。
昙摩(八)。欢喜(九)。游戏(十六)。道世(一)。明照(二)。普等(三)。慧作
(四)。助欢(五)。难胜(六)。善德(七)。宝涯(八)。观身(九)。华王(十七)。德
首(一)。喜见(二)。善宿(三)。善意(四)。爱光(五)。华光(六)。善见(七)。
刹利(二)。无量本行(三)。一念解空(四)。观身无常(五)。千劫
悲愿(六)。瞿罗那舍(七)。解空定空(八)。成就因缘(九)。坚通
精进(十七)。萨陀波崙(一)。乾陀诃利(二)。解空自在(三)。摩诃
注那(四)。见人飞腾(五)。不空不有(六)。周利槃特(七)。瞿沙
比丘(八)。师子比丘(九)。修行不著(十八)。毕陵伽蹉(一)。摩利
不动(二)。三昧甘露(三)。解空无名(四)。七佛难提(五)。金刚
精进(六)。方便法藏(七)。观行轮月(八)。阿那邠提(九)。拂尘
三昧(十九)。摩诃俱絺(一)。辟支转智(二)。山顶龙众(三)。罗网
思维(四)。劫宾覆藏(五)。神通亿旦(六)。具寿俱提(七)。法王
菩提(八)。法藏永劫(九)。善往(一百)。」
*** 第二百起
「一心顶礼。除忧尊者。(一百一位)。大忍(二)。无边自在(三)。妙惧
(四)。严土(五)。金髻(六)。雷德(七)。雷音(八)。香像(九)。马头(十)。明
首(十一)。金首(一)。敬首(三)。众首(四)。辨德(五)。孱提(六)。悟达(七)。
法灯(八)。离垢(九)。境界(十二)。马胜(一)。天王(二)。无胜(三)。月净
(四)。不动(五)。休息(六)。调达(七)。普光(八)。智积(九)。宝幢(十三)。善
惠(一)。善眼(二)。宝涌(三)。宝见(四)。惠积(五)。慧持(六)。宝胜(七)。
道仙(八)。帝网(九)。明网(十四)。宝光(一)。善调(二)。奋迅(三)。修道
(四)。大相(五)。尊往(六)。持世(七)。光音(八)。权教(九)。善思(十五)。法
眼(一)。梵胜(二)。光曜(三)。直意(四)。摩帝(五)。慧宽(六)。无胜(七)。
昙摩(八)。欢喜(九)。游戏(十六)。道世(一)。明照(二)。普等(三)。慧作
(四)。助欢(五)。难胜(六)。善德(七)。宝涯(八)。观身(九)。华王(十七)。德
首(一)。喜见(二)。善宿(三)。善意(四)。爱光(五)。华光(六)。善见(七)。
住持章第五¶ 第 428a 页 X63-0428.png
善根(八)。德顶(九)。妙臂(八十)。龙猛(一)。弗沙(二)。德光(三)。散结
(四)。净正(五)。善观(六)。大力(七)。电光(八)。宝伏(九)。善星(九十)。罗
旬(一)。慈地(二)。庆友(三)。世友(四)。满宿(五)。阐陀(六)。月净(七此
□第一百二十四位同名)。大天(八)。净藏(九)。净眼(二百)。」
*** 第三百起
「一心顶礼。波罗密尊者(二百一位)。俱那含(二)。三昧声(三)。菩
萨声(四)。吉祥咒(五)。钵多罗(六)。无边身(七)。贤劫首(八)。金
刚味(九)。乘味(十)。婆私吒(十一)。心平等(二)。不可比(三)。乐覆
藏(四)。火𦦨身(五)。颇罗堕(六)。断烦恼(七)。薄俱罗(八)。利婆
多(九)。护妙法(二十)。最胜意(一)。须弥灯(二)。没特伽(三)。弥沙
塞(四)。善圆满(五)。波头摩(六)。智慧灯(七)。栴檀藏(八)。迦难
留(九)。香焰幢(三十)。阿湿毗(一)。摩尼宝(二)。福首(三)。利婆弥
(四)。舍遮独(五)。断业(六)。欢喜智(七)。乾陀罗(八)。莎伽陀(九)。
须弥望(四十)。持善法(一)。提多迦(二)。水潮声(三)。智慧海(四)。
众具德(五)。不思议(六)。弥遮仙(七)。尼驮伽(八)。首正念(九)。
净居提(五十)。梵音天(一)。因地果(二)。觉性解(三)。精进山(四)。
无量光(五)。不动意(六)。修善业(七)。阿逸多(八)。孙陀罗(九)。
圣峰惠(六十)。曼殊行(一)。阿利多(二)。法轮山(三)。众和合(四)。
法无住(五)。天鼓声(六)。如意轮(七)。首光𦦨(八)。无比校(九)。
多伽楼(七十)。利利婆多(一)。普贤行(二)。持三昧(三)。威德声
(四)。利婆(五)。名无尽(六)。阿那悉(七)。普胜山(八)。辨才主(九)。
行化国(八十)。声龙种(一)。誓南山(二)。富伽耶(三)。行传法(四)。
香金首(五)。摩拿罗(六)。光普现(七)。惠依正(八)。降魔军(九)。
首𦦨光(九十)。持大医(一)。藏律行(二)。德自在(三)。服龙王(四)。
(四)。净正(五)。善观(六)。大力(七)。电光(八)。宝伏(九)。善星(九十)。罗
旬(一)。慈地(二)。庆友(三)。世友(四)。满宿(五)。阐陀(六)。月净(七此
□第一百二十四位同名)。大天(八)。净藏(九)。净眼(二百)。」
*** 第三百起
「一心顶礼。波罗密尊者(二百一位)。俱那含(二)。三昧声(三)。菩
萨声(四)。吉祥咒(五)。钵多罗(六)。无边身(七)。贤劫首(八)。金
刚味(九)。乘味(十)。婆私吒(十一)。心平等(二)。不可比(三)。乐覆
藏(四)。火𦦨身(五)。颇罗堕(六)。断烦恼(七)。薄俱罗(八)。利婆
多(九)。护妙法(二十)。最胜意(一)。须弥灯(二)。没特伽(三)。弥沙
塞(四)。善圆满(五)。波头摩(六)。智慧灯(七)。栴檀藏(八)。迦难
留(九)。香焰幢(三十)。阿湿毗(一)。摩尼宝(二)。福首(三)。利婆弥
(四)。舍遮独(五)。断业(六)。欢喜智(七)。乾陀罗(八)。莎伽陀(九)。
须弥望(四十)。持善法(一)。提多迦(二)。水潮声(三)。智慧海(四)。
众具德(五)。不思议(六)。弥遮仙(七)。尼驮伽(八)。首正念(九)。
净居提(五十)。梵音天(一)。因地果(二)。觉性解(三)。精进山(四)。
无量光(五)。不动意(六)。修善业(七)。阿逸多(八)。孙陀罗(九)。
圣峰惠(六十)。曼殊行(一)。阿利多(二)。法轮山(三)。众和合(四)。
法无住(五)。天鼓声(六)。如意轮(七)。首光𦦨(八)。无比校(九)。
多伽楼(七十)。利利婆多(一)。普贤行(二)。持三昧(三)。威德声
(四)。利婆(五)。名无尽(六)。阿那悉(七)。普胜山(八)。辨才主(九)。
行化国(八十)。声龙种(一)。誓南山(二)。富伽耶(三)。行传法(四)。
香金首(五)。摩拿罗(六)。光普现(七)。惠依正(八)。降魔军(九)。
首𦦨光(九十)。持大医(一)。藏律行(二)。德自在(三)。服龙王(四)。
住持章第五¶ 第 428b 页 X63-0428.png
阇夜多(五)。秦摩利(六)。义法胜(七)。施婆罗(八)。阐提魔(九)。
王住道(三百)。」
*** 第四百起
「一心顶礼。无垢行尊者(三百一位)。可波罗(二)。声归依(三)。禅
定果(四)。不退法(五)。僧伽耶(六)。达磨真(七)。持善法(八)。受
胜果(九)。心胜修(十)。会法藏(十一)。常欢喜(二)。威仪多(三)。头
陀僧(四)。议洗肠(五)。德净悟(六)。无垢藏(七)。降伏魔(八)。阿
僧伽(九)。金富乐(二十)。顿悟(一)。周陀婆(二)。住世间(三)。灯道
首(四)。甘露法(五)。自在王(六)。须达那(七)。超法雨(八)。德妙
法(九)。士应真(三十)。坚固心(一)。声向应(二)。应赴供(三)。尘劫
空(四)。光明灯(五)。执宝炬(六)。功德相(七)。忍生心(八)。阿氏
多(九)。白香象(四十)。识目生(一)。赞叹愿(二)。定拂罗(三)。声引
众(四)。离诤语(五)。鸠舍尊(六)。郁多罗(七)。福业除(八)。罗馀
习(九)。大药尊(五十)。胜解空(一)。修无德(二)。喜无著(三)。罥盖
尊(四)。栴檀罗(五)。心定论(六)。庵罗满(七)。顶生尊(八)。萨和
坛(九)。真福德(六十)。须那利(一)。熹见尊(二)。韦蓝王(三)。提婆
长(四)。成大利(五)。法首(六)。苏顿陀(七)。众德首(八)。金刚藏
(九)。瞿伽利(七十)。日照明(一)。无垢藏(二。此与第三百十七位同名)。除疑
网(三)。无量明(四)。除众忧(五)。无垢德(六)。光明网(七)。善修
行(八)。坐清凉(九)。无忧眼(八十)。去盖障(一)。自明尊(二)。和伦
调(三)。净除垢(四)。去诸业(五)。慈仁尊(六)。无尽慈(七)。飒陀
怒(八)。那罗达(九)。行愿持(九十)。天眼尊(一)。无尽智(二)。编具
足(三)。宝盖尊(四)。神通化(五)。思善识(六)。喜信净(七)。摩诃
南(八)。无量光(九)。金刚惠(四百)。」
王住道(三百)。」
*** 第四百起
「一心顶礼。无垢行尊者(三百一位)。可波罗(二)。声归依(三)。禅
定果(四)。不退法(五)。僧伽耶(六)。达磨真(七)。持善法(八)。受
胜果(九)。心胜修(十)。会法藏(十一)。常欢喜(二)。威仪多(三)。头
陀僧(四)。议洗肠(五)。德净悟(六)。无垢藏(七)。降伏魔(八)。阿
僧伽(九)。金富乐(二十)。顿悟(一)。周陀婆(二)。住世间(三)。灯道
首(四)。甘露法(五)。自在王(六)。须达那(七)。超法雨(八)。德妙
法(九)。士应真(三十)。坚固心(一)。声向应(二)。应赴供(三)。尘劫
空(四)。光明灯(五)。执宝炬(六)。功德相(七)。忍生心(八)。阿氏
多(九)。白香象(四十)。识目生(一)。赞叹愿(二)。定拂罗(三)。声引
众(四)。离诤语(五)。鸠舍尊(六)。郁多罗(七)。福业除(八)。罗馀
习(九)。大药尊(五十)。胜解空(一)。修无德(二)。喜无著(三)。罥盖
尊(四)。栴檀罗(五)。心定论(六)。庵罗满(七)。顶生尊(八)。萨和
坛(九)。真福德(六十)。须那利(一)。熹见尊(二)。韦蓝王(三)。提婆
长(四)。成大利(五)。法首(六)。苏顿陀(七)。众德首(八)。金刚藏
(九)。瞿伽利(七十)。日照明(一)。无垢藏(二。此与第三百十七位同名)。除疑
网(三)。无量明(四)。除众忧(五)。无垢德(六)。光明网(七)。善修
行(八)。坐清凉(九)。无忧眼(八十)。去盖障(一)。自明尊(二)。和伦
调(三)。净除垢(四)。去诸业(五)。慈仁尊(六)。无尽慈(七)。飒陀
怒(八)。那罗达(九)。行愿持(九十)。天眼尊(一)。无尽智(二)。编具
足(三)。宝盖尊(四)。神通化(五)。思善识(六)。喜信净(七)。摩诃
南(八)。无量光(九)。金刚惠(四百)。」
住持章第五¶ 第 428c 页 X63-0428.png
*** 第五百起
「一心顶礼。伏虎施尊者。(四百一位)。幻化空(二)。金刚明(三)。莲
花净(四)。拘那意(五)。贤首尊(六)。调定藏(七)。利益罗(八)。无
量光(九。此与第三百九十九位同名)。无垢称(十)。大音声(十一)。大威光(二)。
自在王(三此与第三百二十六位同名)。明世果(四)。最上尊(五)。金刚尊
(六)。蠲慢意(七)。最无比(八)。超绝伦(九)。月菩提(二十)。持世界
(一)。定华智(二)。无边胜(三)。最胜幢(四)。弃恶法(五)。无碍行
(六)。普庄严(七)。无尽慈(八。此与第三百八十七位同名)。常悲悯(九)。大尘
障(三十)。光𦦨明(一)。智眼明(二)。坚固行(三)。澍云雨(四)。不动
罗(五)。普光明(六)。心观净(七)。那罗德(八)。法上尊(九)。师子
尊(四十)。精进辨(一)。乐说果(二)。观无边(三)。破邪见(四)。师子
翻(五)。无忧德(六)。行无边(七)。惠金刚(八)。义成就(九)。善住
义(五十)。信證尊(一)。行敬端(二)。德普洽(三)。师子作(四)。行忍
慈(五)。无相空(六)。勇精进(七)。胜清净(八)。有性空(九)。净那
罗(六十)。法自在(一)。师子颊(二)。大贤光(三)。摩诃罗(四)。音调
敏(五)。师子臆(六)。坏魔军(七)。分别身(八)。净解脱(九)。质直
行(七十)。智仁慈(一)。具足仪(二)。如意杂(三)。大识妙(四)。劫宾
那(五)。普燄光(六)。高远行(七)。得佛智(八)。寂静行(九)。悟真
常(八十)。破魔贼(一)。灭恶趣(二)。性海通(三)。妙法通(四)。慜不
息(五)。摄众心(六)。道大众(七)。常隐行(八)。菩萨慈(九)。拔众
苦(九十)。寻声应(一)。数劫空(二)。注法水(三)。得法空(四)。惠广
增(五)。六根尽(六)。跋陀罗(七)。思萨埵(八)。注茶迦(九)。钵利
罗(五百)。愿事众(五百一位)。
○(拜竟。少顷。回向。香灯师预焚香在手。知客领施主中间拈香。设
拜。众师唱香赞毕。维那举)天上天下无如佛。(四句偈巳。仍如奉请时。出位右绕。仍念释
住持章第五¶ 第 429a 页 X63-0429.png
迦佛名。施主各各上香。问讯巳。归位。收佛号。宣疏。化疏。举福田应供云云。罗汉赞见前。维那举云)修
斋功德殊胜行(回向偈巳。三皈依毕。各回本处)。」
【證义曰。三藏法数云。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
生死巳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见思惑尽。
无复三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
云杀贼。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以其皆具三明六通
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通
力。延自寿量。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
若遇世间。设大施无遮会时。即同诸眷属。蔽隐圣
仪。同于凡流。密受供养。令施者得胜果报。法华经
云。我等今者。真是声闻。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我等
今者。真阿罗汉。于诸世间。天人魔梵。普于其中。应
受供养。据此。供养罗汉。福德果报。俱不可思议。昔
无相真禅师。供罗汉颂曰。应供真人著眼高。海山
来往不辞劳。也知为瑞为祥处。惹得天花上毳袍。
石梁方广路非遥。檐卜堂中信手招。尊者半千谁
是主。海天云静月轮高。】
** 放生
「(生命随到随放。不可拘时。恐伤物命。宜向外设案。安杨枝净水。醒尺。法师施主作礼。众等以。慈眼视诸异类。念
其沉迷。深生哀悯。复念三宝有大威力。能救拔之。作是观巳。法师执炉白云)。
一心奉请。光明会上。诸佛菩萨。十方慈父。广大灵感。
观世音菩萨。天龙神祇。现在道场。加持此水。具大功
勋。洒沾群品。令彼身心清净。堪闻妙法。(遂举)柰麻观世
音菩萨。(三称。众和。齐诵大悲咒三遍。法师执炉白云)仰白。
斋功德殊胜行(回向偈巳。三皈依毕。各回本处)。」
【證义曰。三藏法数云。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
生死巳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见思惑尽。
无复三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
云杀贼。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以其皆具三明六通
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通
力。延自寿量。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
若遇世间。设大施无遮会时。即同诸眷属。蔽隐圣
仪。同于凡流。密受供养。令施者得胜果报。法华经
云。我等今者。真是声闻。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我等
今者。真阿罗汉。于诸世间。天人魔梵。普于其中。应
受供养。据此。供养罗汉。福德果报。俱不可思议。昔
无相真禅师。供罗汉颂曰。应供真人著眼高。海山
来往不辞劳。也知为瑞为祥处。惹得天花上毳袍。
石梁方广路非遥。檐卜堂中信手招。尊者半千谁
是主。海天云静月轮高。】
** 放生
「(生命随到随放。不可拘时。恐伤物命。宜向外设案。安杨枝净水。醒尺。法师施主作礼。众等以。慈眼视诸异类。念
其沉迷。深生哀悯。复念三宝有大威力。能救拔之。作是观巳。法师执炉白云)。
一心奉请。光明会上。诸佛菩萨。十方慈父。广大灵感。
观世音菩萨。天龙神祇。现在道场。加持此水。具大功
勋。洒沾群品。令彼身心清净。堪闻妙法。(遂举)柰麻观世
音菩萨。(三称。众和。齐诵大悲咒三遍。法师执炉白云)仰白。
住持章第五¶ 第 429b 页 X63-0429.png
十方三宝。释迦本师。弥陀慈父。宝胜如来。观音菩萨。
流水长者子。天台。永明。诸大士等。唯愿慈悲。證知护
念。今有诸众生等。为他网捕。将入死门。幸值(某甲)。(称施
主名)修菩萨行。发慈悲心。作长寿因。行放生业。救其身
命。放使逍遥。比邱(某甲)。仍顺大乘方等经典。授与三
归。称扬十号。复为宣说十二因缘。但以此类众生。罪
障深重。神识昏迷。仰乞三宝威德冥加。哀怜摄受。(法师
抚尺一下。高声说三归依)现前诸众生等。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三说。众等三和)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三说。三和)从今巳
往。称佛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称法为师。更不归
依外道典籍。称僧为师。更不归依外道邪众。(三说。三和)诸
佛子等。归依三宝巳。今当为汝。称扬宝胜如来十号
功德。令汝得闻。如彼十千游鱼。即得生天。等无有异。
(遂举)柰麻过去宝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
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三说。众三和巳。法师抚尺
一下。白云)诸佛子。我今更为汝。说十二因缘生相灭相。令
汝了知生灭之法。悟不生灭。同于诸佛。證大涅槃。(白巳
遂举)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
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
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
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
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
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三说。法师抚尺一下。白云)诸佛子。我
今依大乘经。授汝三归十号。十二因缘巳竟。今当为
住持章第五¶ 第 429c 页 X63-0429.png
汝。对三宝前。发露罪愆。求哀忏悔。愿汝罪业。一切消
除。得生善处。近佛闻法。汝当至心。随我忏悔(白巳。遂举)。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
之所生 一切罪根皆忏悔(三说。众三和巳。遂唱)柰麻清凉地
菩萨摩诃萨(三唱。众三和巳。一僧向佛作礼毕。遂执水盂。遍洒诸物身上巳。法师白云)。
唯愿放生以后。永不遭遇恶魔吞啖网捕。优游自在。
获尽天年。乘三宝[力@、]。宝胜如来。本愿慈力。命终之后。
或生忉利。或生人间。持戒修行。不复造恶。信心念佛。
随愿往生。更祈施主(某甲)。现生如意。他报随心。菩提
行愿。念念增明。救苦众生。当如已想。以是因缘。得生
安养。见阿弥陀佛。及诸圣众。證无生忍。分身尘刹。广
度有情。俱成正觉。现前大众。齐声念华严十回向经。
往生净土神咒(白巳。悦众鸣小木鱼。大众齐声。朗诵经咒)。
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回向品。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
向。佛子。菩萨摩诃萨。作大国王。于法自在。普行教命。
令除杀业。阎浮提内。城邑聚落。一切屠杀。皆令禁断。
无足二足。四足多足。种种生类。普施无畏。无欲夺心。
广修一切菩萨诸行。仁慈𦲷物。不行侵恼。发妙宝心。
安隐众生。于诸佛所。立深志乐。常自安住三种净戒。
亦令众生。如是安住。菩萨摩诃萨。令诸众生。住于五
戒。永断杀业。以此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
发菩提心。具足智慧。永保寿命。无有终尽。愿一切众
生。住无量劫。供一切佛。恭敬勤修。更增寿命。愿一切
众生。具足修行。离老死法。一切灾毒。不害其命。愿一
除。得生善处。近佛闻法。汝当至心。随我忏悔(白巳。遂举)。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
之所生 一切罪根皆忏悔(三说。众三和巳。遂唱)柰麻清凉地
菩萨摩诃萨(三唱。众三和巳。一僧向佛作礼毕。遂执水盂。遍洒诸物身上巳。法师白云)。
唯愿放生以后。永不遭遇恶魔吞啖网捕。优游自在。
获尽天年。乘三宝[力@、]。宝胜如来。本愿慈力。命终之后。
或生忉利。或生人间。持戒修行。不复造恶。信心念佛。
随愿往生。更祈施主(某甲)。现生如意。他报随心。菩提
行愿。念念增明。救苦众生。当如已想。以是因缘。得生
安养。见阿弥陀佛。及诸圣众。證无生忍。分身尘刹。广
度有情。俱成正觉。现前大众。齐声念华严十回向经。
往生净土神咒(白巳。悦众鸣小木鱼。大众齐声。朗诵经咒)。
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回向品。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
向。佛子。菩萨摩诃萨。作大国王。于法自在。普行教命。
令除杀业。阎浮提内。城邑聚落。一切屠杀。皆令禁断。
无足二足。四足多足。种种生类。普施无畏。无欲夺心。
广修一切菩萨诸行。仁慈𦲷物。不行侵恼。发妙宝心。
安隐众生。于诸佛所。立深志乐。常自安住三种净戒。
亦令众生。如是安住。菩萨摩诃萨。令诸众生。住于五
戒。永断杀业。以此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
发菩提心。具足智慧。永保寿命。无有终尽。愿一切众
生。住无量劫。供一切佛。恭敬勤修。更增寿命。愿一切
众生。具足修行。离老死法。一切灾毒。不害其命。愿一
住持章第五¶ 第 430a 页 X63-0430.png
切众生。具足成就无病恼身。寿命自在。能随意住。愿
一切众生。得无尽命。穷未来劫。住菩萨行。教化调伏
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为寿命门。十力善根。于中增
长。愿一切众生。善根具足。得无尽命。成满大愿。愿一
切众生。悉见诸佛。供养承事。住无尽寿。修习善根。愿
一切众生。于如来处。善学所学。得圣法喜。无尽寿命。
愿一切众生。得不老不病常住命根。勇猛精进。入佛
智慧。是为菩萨摩诃萨。住三聚净戒。永断杀业。善根
回向。为令众生。得佛十力圆满智故。(接诵往生咒三遍巳。法师白云)
上来放生功德。四恩普报。三有均资。法界众生。同圆
种智。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
波罗密(举三归依毕。各回本处)。
(△以上略明放生仪轨竟。若放生而兼念诵。或兼饭僧等事。并见
前仪。唯回向疏文随施主所求事)。」
【證义曰。放生仪凉译金光明经如此。若据隋唐二
译。俱有咒语。梵网经亦有放生之条。又考律藏。凡
士女先授三归。次传五戒。不许猎等。故今放生。似
应但说三归。不必添说五戒。或间云栖莲池师云。
说法对人。人犹未信。劝畜发心。畜则何知。师答曰。
性在含灵。不可思议。安期畜类。终无觉心。蛤之生
天。鹏之敬律。虎之弭耳避地。蟒之垂泪革心。如斯
比类。曷胜枚举。纵彼业重无知。亦为未来善种。譬
如严冬下种。春暖自然发芽。但以慈心向说。行人
自当获福。故应教化。无间人畜也。至于放生感应。
内典甚多。今略举最古者数条。金光明经第四卷。
一切众生。得无尽命。穷未来劫。住菩萨行。教化调伏
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为寿命门。十力善根。于中增
长。愿一切众生。善根具足。得无尽命。成满大愿。愿一
切众生。悉见诸佛。供养承事。住无尽寿。修习善根。愿
一切众生。于如来处。善学所学。得圣法喜。无尽寿命。
愿一切众生。得不老不病常住命根。勇猛精进。入佛
智慧。是为菩萨摩诃萨。住三聚净戒。永断杀业。善根
回向。为令众生。得佛十力圆满智故。(接诵往生咒三遍巳。法师白云)
上来放生功德。四恩普报。三有均资。法界众生。同圆
种智。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
波罗密(举三归依毕。各回本处)。
(△以上略明放生仪轨竟。若放生而兼念诵。或兼饭僧等事。并见
前仪。唯回向疏文随施主所求事)。」
【證义曰。放生仪凉译金光明经如此。若据隋唐二
译。俱有咒语。梵网经亦有放生之条。又考律藏。凡
士女先授三归。次传五戒。不许猎等。故今放生。似
应但说三归。不必添说五戒。或间云栖莲池师云。
说法对人。人犹未信。劝畜发心。畜则何知。师答曰。
性在含灵。不可思议。安期畜类。终无觉心。蛤之生
天。鹏之敬律。虎之弭耳避地。蟒之垂泪革心。如斯
比类。曷胜枚举。纵彼业重无知。亦为未来善种。譬
如严冬下种。春暖自然发芽。但以慈心向说。行人
自当获福。故应教化。无间人畜也。至于放生感应。
内典甚多。今略举最古者数条。金光明经第四卷。
住持章第五¶ 第 430b 页 X63-0430.png
流水长者子。路见一池。水涸。有十千鱼。将入死门。
四向宛转。是时长者。施水并食。而救其命。复入池
中。为鱼说十二因缘法。并称南无过去宝胜如来
名。后十千鱼。俱生忉利天。自识前生为鱼。流水长
者子。与我等水。及以饮食。复为我等解说十二因
缘。并称宝胜如来名号。以是因缘。令我等辈。得生
此天。于是为报恩故。各持真珠璎珞。到流水长者
子家。奉宝散花。流水长者子。即今释迦牟尼佛是。
十千鱼。即十千天子。并蒙佛授菩提记。隋朝。天台
智者大师。居台州修禅寺。以身衣资。劝人赎[竺-二+(一/(尸@邑))]一
所。为放生池。尝于其上。讲金光明经。忽一日。法堂
前。见黄雀无数。翔集半日。悲鸣而去。大师见之曰。
乃江鱼化为黄雀。来谢吾恩耳。今大慈寺是也。又
隋计诩。任台州郡守。尝请天台智者于江上。讲金
光明经流水品。渔者闻法。皆好生去杀。诩后还都。
坐罪下狱。临当伏法。遥祈大师。一伸救护。乃夜梦
群鱼。吐沫相濡。明旦降敕。持原诩罪。据此。则金光
明经中。流水长者一段。为放生最初典型。故此经
为放生切要尊法。后贤当知之。】
** (附)生所规约(凡十五条)
「佛言。情多想少。流入横生。故知彼等异类。昔以暗蔽
愚痴。不修正念。今则羽毛鳞甲。受此劣形。水陆飞空
种种不一。吾等当遵佛敕。宜随力放生。并舍粮草。愿
彼异类。尽此报身。往生净土。管生灵者。发恒慈心。尽
四向宛转。是时长者。施水并食。而救其命。复入池
中。为鱼说十二因缘法。并称南无过去宝胜如来
名。后十千鱼。俱生忉利天。自识前生为鱼。流水长
者子。与我等水。及以饮食。复为我等解说十二因
缘。并称宝胜如来名号。以是因缘。令我等辈。得生
此天。于是为报恩故。各持真珠璎珞。到流水长者
子家。奉宝散花。流水长者子。即今释迦牟尼佛是。
十千鱼。即十千天子。并蒙佛授菩提记。隋朝。天台
智者大师。居台州修禅寺。以身衣资。劝人赎[竺-二+(一/(尸@邑))]一
所。为放生池。尝于其上。讲金光明经。忽一日。法堂
前。见黄雀无数。翔集半日。悲鸣而去。大师见之曰。
乃江鱼化为黄雀。来谢吾恩耳。今大慈寺是也。又
隋计诩。任台州郡守。尝请天台智者于江上。讲金
光明经流水品。渔者闻法。皆好生去杀。诩后还都。
坐罪下狱。临当伏法。遥祈大师。一伸救护。乃夜梦
群鱼。吐沫相濡。明旦降敕。持原诩罪。据此。则金光
明经中。流水长者一段。为放生最初典型。故此经
为放生切要尊法。后贤当知之。】
** (附)生所规约(凡十五条)
「佛言。情多想少。流入横生。故知彼等异类。昔以暗蔽
愚痴。不修正念。今则羽毛鳞甲。受此劣形。水陆飞空
种种不一。吾等当遵佛敕。宜随力放生。并舍粮草。愿
彼异类。尽此报身。往生净土。管生灵者。发恒慈心。尽
住持章第五¶ 第 430c 页 X63-0430.png
巳所执。随宜调法。所有规条。开列于左。
* 凡送来生灵。问巳说三归否。若未说。即移至佛前。焚香说三归放生法。飞禽水族。即念佛放去。牛羊鸡鹅等。别其雌雄。另拦关放。不得混作一处。
* 各生头。(如管鸡名鸡头师。馀例此)管生灵出入。各登簿记。晨昏查数清楚。倘有死者。白库房客堂看验。然后埋葬。
* 生所。常使乾净。不得任其臭气难闻。牲口身秽。
* 新放生至。必另置一处。待夜方入群。
* 粮草。一日早晚二食。食毕即收食盆。不得任粪泥。践污盆食。
* 生头打生灵致损者。照大小罚钱。归入生所公用。致死者。罚巳摈出。失管致被恶兽伤害。恶人盗去者。亦照大小罚钱。放牧损人苗稼等。照数赔钱。
* 米糠麦麸等。凡霉湿即晒。或烘。不得任其虫生烂坏。
* 凡施生粮钱。不得作别事用。
* 池中不可放黑鱼。鲇鱼。汪剌。黄[(乏-之+虫)*善]团鱼等。恐残害他鱼故。亦不放螺蛳。青鱼食螺蛳故。宜另设池放之。
* 不得以洗刮油腻。及糟糠等物入池中。
* 鱼食青草。宜不时与之。
* 池中不得浸柴竹黄篾等一切物件。
* 池水不得挑动别用。常使盈满清净。
* 凡水陆生口至。各生头所值。自有常住旧例分规。不得私向施主索取财物。违者得一偿二。以买生粮。
* 鸡鹅鸭蛋。所卖之钱。仍买生粮。私卖入巳者罚。
○年月日○住持(某甲)重录。」
【證义曰。生所规约。护生灵而修慈行也。梵网经云。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
* 凡送来生灵。问巳说三归否。若未说。即移至佛前。焚香说三归放生法。飞禽水族。即念佛放去。牛羊鸡鹅等。别其雌雄。另拦关放。不得混作一处。
* 各生头。(如管鸡名鸡头师。馀例此)管生灵出入。各登簿记。晨昏查数清楚。倘有死者。白库房客堂看验。然后埋葬。
* 生所。常使乾净。不得任其臭气难闻。牲口身秽。
* 新放生至。必另置一处。待夜方入群。
* 粮草。一日早晚二食。食毕即收食盆。不得任粪泥。践污盆食。
* 生头打生灵致损者。照大小罚钱。归入生所公用。致死者。罚巳摈出。失管致被恶兽伤害。恶人盗去者。亦照大小罚钱。放牧损人苗稼等。照数赔钱。
* 米糠麦麸等。凡霉湿即晒。或烘。不得任其虫生烂坏。
* 凡施生粮钱。不得作别事用。
* 池中不可放黑鱼。鲇鱼。汪剌。黄[(乏-之+虫)*善]团鱼等。恐残害他鱼故。亦不放螺蛳。青鱼食螺蛳故。宜另设池放之。
* 不得以洗刮油腻。及糟糠等物入池中。
* 鱼食青草。宜不时与之。
* 池中不得浸柴竹黄篾等一切物件。
* 池水不得挑动别用。常使盈满清净。
* 凡水陆生口至。各生头所值。自有常住旧例分规。不得私向施主索取财物。违者得一偿二。以买生粮。
* 鸡鹅鸭蛋。所卖之钱。仍买生粮。私卖入巳者罚。
○年月日○住持(某甲)重录。」
【證义曰。生所规约。护生灵而修慈行也。梵网经云。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
住持章第五¶ 第 431a 页 X63-0431.png
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
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云云。又
放生是作善。慈心不杀。具诸戒行是止善。止作双
持。是真护生也。或问莲池师云。墨子兼爱辟为异
端。云何众生。皆以作我父母观之耶。师云。儒道止
谈今世。佛法乃论前身。受身既列多生。托胎必遍
诸趣。六道众生。皆我父母。岂不然乎。唯拘近迹。不
审远缘等之异端。其过甚矣。】
** 供法衣(法帔。宝盖。幢幡等法器。皆同此)
「供法衣之仪。与前不同。前之受法衣。乃门人受嗣法
师之衣。或尊长所赐之衣。故须住持。往客堂亲接。及
至方丈见礼。答拜不受。此之供法衣。乃施主供住持
也。待客之仪。如饭僧例。然住持。乃一寺之主。凡施主
所供法衣等。一切法器。须上堂白众。入万年簿。交庄
严衣钵。收归庄严厨。上记年月日。及施主名。不得以
施主供我。私自受之。有违佛制。」
【證义曰。施主施法衣。住持若预知者。当讯其造法。
不得绣佛在衣上。云栖正讹集云。近世袈裟上。遍
绣诸佛。云千佛衣。此讹也。佛像止宜顶戴在首。负
荷在肩。悬挂胸膈。巳涉亵慢。况罗缀一身。自腰膝
而下。皆佛也。其过可胜言哉。轮王福倾。谅非虚语。
而成风久袭。不自觉知。愿高明俯察刍荛。慎勿著
此。或曰。然则千佛衣。果无之乎。曰。有之。即今二十
五条衣者。千佛相传之衣也。佛告比邱。我此僧伽
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云云。又
放生是作善。慈心不杀。具诸戒行是止善。止作双
持。是真护生也。或问莲池师云。墨子兼爱辟为异
端。云何众生。皆以作我父母观之耶。师云。儒道止
谈今世。佛法乃论前身。受身既列多生。托胎必遍
诸趣。六道众生。皆我父母。岂不然乎。唯拘近迹。不
审远缘等之异端。其过甚矣。】
** 供法衣(法帔。宝盖。幢幡等法器。皆同此)
「供法衣之仪。与前不同。前之受法衣。乃门人受嗣法
师之衣。或尊长所赐之衣。故须住持。往客堂亲接。及
至方丈见礼。答拜不受。此之供法衣。乃施主供住持
也。待客之仪。如饭僧例。然住持。乃一寺之主。凡施主
所供法衣等。一切法器。须上堂白众。入万年簿。交庄
严衣钵。收归庄严厨。上记年月日。及施主名。不得以
施主供我。私自受之。有违佛制。」
【證义曰。施主施法衣。住持若预知者。当讯其造法。
不得绣佛在衣上。云栖正讹集云。近世袈裟上。遍
绣诸佛。云千佛衣。此讹也。佛像止宜顶戴在首。负
荷在肩。悬挂胸膈。巳涉亵慢。况罗缀一身。自腰膝
而下。皆佛也。其过可胜言哉。轮王福倾。谅非虚语。
而成风久袭。不自觉知。愿高明俯察刍荛。慎勿著
此。或曰。然则千佛衣。果无之乎。曰。有之。即今二十
五条衣者。千佛相传之衣也。佛告比邱。我此僧伽
住持章第五¶ 第 431b 页 X63-0431.png
黎。过去未来诸佛。皆著此衣。而得解脱。是其證也。
或绣寿字。名万寿衣。亦属非是。或绣以花。名千华
衣。亦非所宜。又千华之名。犯千华台上卢舍那佛
之义。亦恐折福矣。】
** 受煎点
「煎是烧煮之意。点乃小食之称。煎点之礼。或住持回
祖刹而行。盖住持回祖庭省觐。彼必以尊宿之礼。待
之。住持亦应以礼。回敬祖庭之众。设此煎点。即设斋
也。至临斋之际。仍命侍者代拜。不敢亲诣以动众。又
或以上待下。下敬上。或比肩转敬。或特为。或谢法。或
报恩。或答礼。或发心。或行罚而设。此则轻重。各随己
力。其中或设斋。或设腐。或设茶。均谓煎点。仪与饭僧
同。」
** 通嗣书。嗣法书至。遗书至
「初为住持。必通嗣书。不忘本也。若法嗣通书至。则住
持必升座。咨问专使法要。随机说法。盖为同建法化。
互相酬唱。令法久住也。若嗣法师(剃度师。授经师同)遗书至。
即刻于法堂左。(或方丈左)设香案。挂师真。供灵位。住持出
已财。命侍者送库司代办祭。并素净庄严讫。即知会
两序大众。或当日。或隔宿。上堂白众。(上堂仪见前)说哀叹
法。下座。到灵几拈香。举哀。设念诵坛。集众念诵。(念诵某经
及念诵日数。随意行之)首日上供。须跪献(见前尊祖章。开山忌说)二亲遗
书至。仪亦同此。唯立灵位。(宜设于幽静之处)不挂真。上供不
须跪献。不搭衣。不拜。但问讯。心丧而巳。其安待专使。
或绣寿字。名万寿衣。亦属非是。或绣以花。名千华
衣。亦非所宜。又千华之名。犯千华台上卢舍那佛
之义。亦恐折福矣。】
** 受煎点
「煎是烧煮之意。点乃小食之称。煎点之礼。或住持回
祖刹而行。盖住持回祖庭省觐。彼必以尊宿之礼。待
之。住持亦应以礼。回敬祖庭之众。设此煎点。即设斋
也。至临斋之际。仍命侍者代拜。不敢亲诣以动众。又
或以上待下。下敬上。或比肩转敬。或特为。或谢法。或
报恩。或答礼。或发心。或行罚而设。此则轻重。各随己
力。其中或设斋。或设腐。或设茶。均谓煎点。仪与饭僧
同。」
** 通嗣书。嗣法书至。遗书至
「初为住持。必通嗣书。不忘本也。若法嗣通书至。则住
持必升座。咨问专使法要。随机说法。盖为同建法化。
互相酬唱。令法久住也。若嗣法师(剃度师。授经师同)遗书至。
即刻于法堂左。(或方丈左)设香案。挂师真。供灵位。住持出
已财。命侍者送库司代办祭。并素净庄严讫。即知会
两序大众。或当日。或隔宿。上堂白众。(上堂仪见前)说哀叹
法。下座。到灵几拈香。举哀。设念诵坛。集众念诵。(念诵某经
及念诵日数。随意行之)首日上供。须跪献(见前尊祖章。开山忌说)二亲遗
书至。仪亦同此。唯立灵位。(宜设于幽静之处)不挂真。上供不
须跪献。不搭衣。不拜。但问讯。心丧而巳。其安待专使。
住持章第五¶ 第 431c 页 X63-0431.png
详两序章客堂规约说。
○附荐嗣法师疏云。
伏以。灵源湛彻。观泡影以识浮生。法乳汪洋。溯道风
而思本始。讣音忽至。敬展孝诚。仰归调御之尊。俯答
先觉之德。切念圆寂先师。(某甲)和尚。(续入先师乡贯寺名。及生死日
时)示生灭相。如明镜无来去之痕。契佛祖机。似吹毛
具杀活之用。续慧命于将坠之际。振宗风于末法之
秋。祖道重光。真灯复耀。方能事之巳毕。悼法幢之忽
摧。(某甲)猥膺付瞩。幸沐熏陶。痛炉鞴之先规。謦咳巳
杳。想巾瓶之遗泽。追慕难忘。爰陈蘋藻之斋。持讽梵
网之典。(经典随改)仰𠙥慈力。用报师恩。伏愿。先师某和尚。
大寂光中。等毗卢而受用。一真法界。踞宝藏以庄严。
回施法雨。普润群机。冀丛林之鼎盛。祈道化以流通。
恭请三宝證明。讽经荐师文疏。年月日。不肖嗣法门
人(某甲)具疏(文中须加序本师德行。兹不录。荐剃度。授经师。酌改用之。馀仪如常)。」
【證义曰。愚庵摭古云。真净和尚。有时唤侍者。请老
和尚来。侍者请南禅师真。展开净。以手加额。叹云。
不是者老和尚。岂能如此。辄颦蹙半晌。却戒收之。
潜庵源和尚。每见南禅师真。即泪下。噫。斯二人。可
谓孝思不匮者矣。附录于此。】
** 请新住持
「凡十方寺院。住持虚席。须细访有道德高僧。方可举
请。宜集众共议定巳。监院具须和一册。载明本寺所
有田产物业。及迎接仪从。一切毕备。即请二三班首。
及施护二三人为专使。至起程日。诣众寮相别。客堂
○附荐嗣法师疏云。
伏以。灵源湛彻。观泡影以识浮生。法乳汪洋。溯道风
而思本始。讣音忽至。敬展孝诚。仰归调御之尊。俯答
先觉之德。切念圆寂先师。(某甲)和尚。(续入先师乡贯寺名。及生死日
时)示生灭相。如明镜无来去之痕。契佛祖机。似吹毛
具杀活之用。续慧命于将坠之际。振宗风于末法之
秋。祖道重光。真灯复耀。方能事之巳毕。悼法幢之忽
摧。(某甲)猥膺付瞩。幸沐熏陶。痛炉鞴之先规。謦咳巳
杳。想巾瓶之遗泽。追慕难忘。爰陈蘋藻之斋。持讽梵
网之典。(经典随改)仰𠙥慈力。用报师恩。伏愿。先师某和尚。
大寂光中。等毗卢而受用。一真法界。踞宝藏以庄严。
回施法雨。普润群机。冀丛林之鼎盛。祈道化以流通。
恭请三宝證明。讽经荐师文疏。年月日。不肖嗣法门
人(某甲)具疏(文中须加序本师德行。兹不录。荐剃度。授经师。酌改用之。馀仪如常)。」
【證义曰。愚庵摭古云。真净和尚。有时唤侍者。请老
和尚来。侍者请南禅师真。展开净。以手加额。叹云。
不是者老和尚。岂能如此。辄颦蹙半晌。却戒收之。
潜庵源和尚。每见南禅师真。即泪下。噫。斯二人。可
谓孝思不匮者矣。附录于此。】
** 请新住持
「凡十方寺院。住持虚席。须细访有道德高僧。方可举
请。宜集众共议定巳。监院具须和一册。载明本寺所
有田产物业。及迎接仪从。一切毕备。即请二三班首。
及施护二三人为专使。至起程日。诣众寮相别。客堂
住持章第五¶ 第 432a 页 X63-0432.png
候时至。鸣大钟三下。集众。门送启行。专使到彼寺。客
堂以客礼接待。用茶点。一知客白方丈。及通告库房。
维那。次将请启。须知。礼物。供法座上。次领专使见住
持。行礼毕。坐次。上茶。陈白请启缘由毕。若路遥远。专
使送上客房。(当日可回。即不送房)若不𠃔所请。则回辞帖。然请
住持。宜预讨𠃔否意旨。𠃔则发使。否则止。或𠃔自临。
或转荐班首。若自受请巳。即通告两序众执。次早挂
升座牌。早课毕。众集法堂。升座。说受请法竟。专使待
为受请住持煎点。(即设斋供众)受请人。亦设特为席。款专
使巳。新住持。即择数亲信人。同专使到彼。收万年簿。
及文契庄严。钱米用物等。唯盘结文契。不清不接。以
常住文契关重也。择日定巳。至起程日。新住持早粥。
斋堂白众告辞。次即上堂。致谢两序耆旧。临起程时。
鸣钟鼓。大众齐集殿前候住持搭祖衣。与大众登殿。
礼佛三拜。大众顶礼住持三拜。住持同拜。大众先行。
在山门外两傍。整齐对立。合掌恭敬。住持礼伽蓝。韦
驮。弥勒巳。命众回堂。辞退而去。大众望去远而回。
若请班首住者。馀仪同前。专使先见住持。行礼巳。合
掌白云。(某处某寺卢席。今具礼仪。恭请座下某师为住
持。伏望和尚。慈悲𠃔许。并祈劝请)。(白巳。众使同一拜)住持答
云。(敬奉来教)即宾主同坐。用茶。命侍者先行。通知所
请。住持与班首。及诸专使。同往彼寮。专使行礼。与
请住持同。共坐次。陈请启云云。如不𠃔。众为劝请。受
请后。住持请受请者。并专使茶。次待方丈斋。次日专
堂以客礼接待。用茶点。一知客白方丈。及通告库房。
维那。次将请启。须知。礼物。供法座上。次领专使见住
持。行礼毕。坐次。上茶。陈白请启缘由毕。若路遥远。专
使送上客房。(当日可回。即不送房)若不𠃔所请。则回辞帖。然请
住持。宜预讨𠃔否意旨。𠃔则发使。否则止。或𠃔自临。
或转荐班首。若自受请巳。即通告两序众执。次早挂
升座牌。早课毕。众集法堂。升座。说受请法竟。专使待
为受请住持煎点。(即设斋供众)受请人。亦设特为席。款专
使巳。新住持。即择数亲信人。同专使到彼。收万年簿。
及文契庄严。钱米用物等。唯盘结文契。不清不接。以
常住文契关重也。择日定巳。至起程日。新住持早粥。
斋堂白众告辞。次即上堂。致谢两序耆旧。临起程时。
鸣钟鼓。大众齐集殿前候住持搭祖衣。与大众登殿。
礼佛三拜。大众顶礼住持三拜。住持同拜。大众先行。
在山门外两傍。整齐对立。合掌恭敬。住持礼伽蓝。韦
驮。弥勒巳。命众回堂。辞退而去。大众望去远而回。
若请班首住者。馀仪同前。专使先见住持。行礼巳。合
掌白云。(某处某寺卢席。今具礼仪。恭请座下某师为住
持。伏望和尚。慈悲𠃔许。并祈劝请)。(白巳。众使同一拜)住持答
云。(敬奉来教)即宾主同坐。用茶。命侍者先行。通知所
请。住持与班首。及诸专使。同往彼寮。专使行礼。与
请住持同。共坐次。陈请启云云。如不𠃔。众为劝请。受
请后。住持请受请者。并专使茶。次待方丈斋。次日专
住持章第五¶ 第 432b 页 X63-0432.png
使请住持。为受请者引座。仪与升座同。令侍者请受
请者趺坐。劝请举扬。为法而出。慰众渴仰。褒美语毕。
举话有无不拘。下座。住持归座左。向外而立。知客领
专使。往受请者前。作礼毕。受请者往住持前作礼。次
与两序大众作礼。若受请者是门人。住持付法衣。有
法语。受请者搭衣。向住持展具三拜。白云。(早蒙陶铸。
仰愧先宗。来请既动。难辞公命。下情无任惶恐之至)。
又三拜。起具问讯。住持答云。(斯道所寄。一[慈-(前-刖)]九鼎。不
忝当仁。唯冀保任)。说巳。住持起。归寝室。受请者。令侍
者同专使诣方丈。禀借法座。乃升座。说受请法毕。下
座。到住持所。礼谢三拜。次与两序大众作礼巳。知客
引受请者。巡寮致谢。专使特为受请者煎点。至起程
时鸣钟鼓。大众齐集殿前候。受请者搭祖衣。与大众
登殿礼佛毕。大众与受请者作礼。受请者回拜。大众
先行在山门外候送。受请者复诣住持礼辞。住持一
同送出山门。受请者礼伽蓝韦驮弥勒巳。乃收祖衣。
同专使等。辞别住持大众而去。」
** 附请新住持启(凡请启。宜各随境缘而作。倘无人作。依此成式。修改用之)
「伏以。史占宝气。西方之圣瑞宏开。帝梦金身。东土
之法轮常转。庄严觇妙相。毫光照世界三千。梵呗
演大乘。圆音贯牟尼百八。故知由来圣教。端以缘
兴。窃谓自古僧园。必由人显。恭唯(上)某(下)某大和
尚。某地名僧。某寺宿德。参真如之妙谛。笑合拈花。
證最上之菩提。印同立雪。一瓶一钵。不妨到处垂
请者趺坐。劝请举扬。为法而出。慰众渴仰。褒美语毕。
举话有无不拘。下座。住持归座左。向外而立。知客领
专使。往受请者前。作礼毕。受请者往住持前作礼。次
与两序大众作礼。若受请者是门人。住持付法衣。有
法语。受请者搭衣。向住持展具三拜。白云。(早蒙陶铸。
仰愧先宗。来请既动。难辞公命。下情无任惶恐之至)。
又三拜。起具问讯。住持答云。(斯道所寄。一[慈-(前-刖)]九鼎。不
忝当仁。唯冀保任)。说巳。住持起。归寝室。受请者。令侍
者同专使诣方丈。禀借法座。乃升座。说受请法毕。下
座。到住持所。礼谢三拜。次与两序大众作礼巳。知客
引受请者。巡寮致谢。专使特为受请者煎点。至起程
时鸣钟鼓。大众齐集殿前候。受请者搭祖衣。与大众
登殿礼佛毕。大众与受请者作礼。受请者回拜。大众
先行在山门外候送。受请者复诣住持礼辞。住持一
同送出山门。受请者礼伽蓝韦驮弥勒巳。乃收祖衣。
同专使等。辞别住持大众而去。」
** 附请新住持启(凡请启。宜各随境缘而作。倘无人作。依此成式。修改用之)
「伏以。史占宝气。西方之圣瑞宏开。帝梦金身。东土
之法轮常转。庄严觇妙相。毫光照世界三千。梵呗
演大乘。圆音贯牟尼百八。故知由来圣教。端以缘
兴。窃谓自古僧园。必由人显。恭唯(上)某(下)某大和
尚。某地名僧。某寺宿德。参真如之妙谛。笑合拈花。
證最上之菩提。印同立雪。一瓶一钵。不妨到处垂
住持章第五¶ 第 432c 页 X63-0432.png
慈。六妙六通。可以随身应化。今吾里某寺。某代名
蓝。某方古刹。藏经台在。纪创垂者若干年。香积厨
开。绵慧命者若干世。自某师归寂。(若退院去。改归寂二字为别行)
法席巳虚。虽无天魔混扰。其柰觉路㳽漫。不遇痛
棒当头。谁识宝珠在额。用是共竭丹忱。勤彼白足。
伏乞不辞素履。惠我元风。振祖席之宏猷。俯慰儿
孙之望。为某山之大树。群叨庇荫之恩。从兹旧布
黄金之地。大开甘露之门。灵山佳会。俨然未散于
今时。选佛道场。𠃔矣观光于此日矣。敬陈短启。聊
竭鄙诚。无任寅心。统祈丙鉴。右启上(上)某(下)某大
和尚莲座。护法(某)。檀那(某)。前住(某)。两序(某)顿首拜。」
【證义曰。丛林兴衰。在乎住持。住持美恶。在乎举请。
荷担常住。在此一举。败坏常住。亦在此一举。而受
请者。之祸福升沉亦因之。是故两者。俱不可不慎。
山庵杂杂云。奕休庵。扬州人。尝客天童寺。穿破衲。
日一餐。夜不寝。俨有古德之风。时奉化上雪窦虚
席。众请奕住持。奕欣然携一笠而往。不周一年。尽
变所为。向之坏衲今轻裘。向之一餐今列鼎。左右
稍有犯。必瞋怒自起扑。犯者仆地。用拳舂脚捣心
畅始休。既而。尽括常住羡馀。就鄞城买民屋为庵
而居。日以资生为事。与竹林寺僧争屋。讼于官。对
理不直。牢死。噫。常住败坏矣。而奕休庵。竟何如哉。
此皆因举请之人。不察真伪。而听信近时外貌。率
尔转荐。率尔延请。故其害至于如此。又云。东岩年
蓝。某方古刹。藏经台在。纪创垂者若干年。香积厨
开。绵慧命者若干世。自某师归寂。(若退院去。改归寂二字为别行)
法席巳虚。虽无天魔混扰。其柰觉路㳽漫。不遇痛
棒当头。谁识宝珠在额。用是共竭丹忱。勤彼白足。
伏乞不辞素履。惠我元风。振祖席之宏猷。俯慰儿
孙之望。为某山之大树。群叨庇荫之恩。从兹旧布
黄金之地。大开甘露之门。灵山佳会。俨然未散于
今时。选佛道场。𠃔矣观光于此日矣。敬陈短启。聊
竭鄙诚。无任寅心。统祈丙鉴。右启上(上)某(下)某大
和尚莲座。护法(某)。檀那(某)。前住(某)。两序(某)顿首拜。」
【證义曰。丛林兴衰。在乎住持。住持美恶。在乎举请。
荷担常住。在此一举。败坏常住。亦在此一举。而受
请者。之祸福升沉亦因之。是故两者。俱不可不慎。
山庵杂杂云。奕休庵。扬州人。尝客天童寺。穿破衲。
日一餐。夜不寝。俨有古德之风。时奉化上雪窦虚
席。众请奕住持。奕欣然携一笠而往。不周一年。尽
变所为。向之坏衲今轻裘。向之一餐今列鼎。左右
稍有犯。必瞋怒自起扑。犯者仆地。用拳舂脚捣心
畅始休。既而。尽括常住羡馀。就鄞城买民屋为庵
而居。日以资生为事。与竹林寺僧争屋。讼于官。对
理不直。牢死。噫。常住败坏矣。而奕休庵。竟何如哉。
此皆因举请之人。不察真伪。而听信近时外貌。率
尔转荐。率尔延请。故其害至于如此。又云。东岩年
住持章第五¶ 第 433a 页 X63-0433.png
八十一。江西人。僧俗共请住天童。维时天童隳弛。
岩思年老。承此重任。不遑安居。召徒东。圆。庆。三人。
分司寺事。不五年而百废具举。计馀资就象山置
田。以赡常住。俗喜僧宁。观此二事。可知枭鸾既别。
成败判然。则举请之关重。不可不慎也。明矣。】
** 入院
「择日定巳。当计两寺相去远近。近则首座领众往迎。
远则两序执事往迎。专使当预白新住持。若固辞。即
止。凡进院斋茶香烛等。俱当预备。预日挂接住持牌。
(牌云)明日某时。合院大众师。闻钟声。各搭衣持具。在山
门外。迎请新住持入院。
△正日时至。鸣钟鼓。焚香烛。
处处炜煌。大众门迎。由远至近。两傍对立。合掌恭敬。
新住持搭祖衣而来。前用锡杖幢幡。提炉香盘。拂子。
如意拄杖。行列整齐。到山门。分两边站定。新住持说
法。(诸处说法。仪皆同此)次弥勒。次韦驮。次佛前。次伽蓝。次祖堂。
乃至合寺像前。俱拈香说法。礼拜。唯大殿佛前。旧住
持接具。送蒲团位。(若无旧住持。本寺法派尊长送位。方丈位。斋堂位。皆同此)入室。
旧住持接具。送方丈法座位巳。新住持对座前。说法
数句。即登座位立。拈香。维那举赞。至唱云来集竟。方
坐。大众作礼巳。悦众对鸣引磬三阵时。烧香师至座
前。拈香三瓣。展大具三拜。(或四摺具)归位。新住持说法竟。
众作礼巳。各回本处。知客即领新住持。参堂巡寮。(仪见
前尊宿条)巡毕。归方丈。少顷。客堂鸣序板。两序旧执大众。
请新住持上堂。启请等仪。见前上堂条。所不同者。唯
岩思年老。承此重任。不遑安居。召徒东。圆。庆。三人。
分司寺事。不五年而百废具举。计馀资就象山置
田。以赡常住。俗喜僧宁。观此二事。可知枭鸾既别。
成败判然。则举请之关重。不可不慎也。明矣。】
** 入院
「择日定巳。当计两寺相去远近。近则首座领众往迎。
远则两序执事往迎。专使当预白新住持。若固辞。即
止。凡进院斋茶香烛等。俱当预备。预日挂接住持牌。
(牌云)明日某时。合院大众师。闻钟声。各搭衣持具。在山
门外。迎请新住持入院。
△正日时至。鸣钟鼓。焚香烛。
处处炜煌。大众门迎。由远至近。两傍对立。合掌恭敬。
新住持搭祖衣而来。前用锡杖幢幡。提炉香盘。拂子。
如意拄杖。行列整齐。到山门。分两边站定。新住持说
法。(诸处说法。仪皆同此)次弥勒。次韦驮。次佛前。次伽蓝。次祖堂。
乃至合寺像前。俱拈香说法。礼拜。唯大殿佛前。旧住
持接具。送蒲团位。(若无旧住持。本寺法派尊长送位。方丈位。斋堂位。皆同此)入室。
旧住持接具。送方丈法座位巳。新住持对座前。说法
数句。即登座位立。拈香。维那举赞。至唱云来集竟。方
坐。大众作礼巳。悦众对鸣引磬三阵时。烧香师至座
前。拈香三瓣。展大具三拜。(或四摺具)归位。新住持说法竟。
众作礼巳。各回本处。知客即领新住持。参堂巡寮。(仪见
前尊宿条)巡毕。归方丈。少顷。客堂鸣序板。两序旧执大众。
请新住持上堂。启请等仪。见前上堂条。所不同者。唯
住持章第五¶ 第 433b 页 X63-0433.png
至座前。说法度启。维那宣启毕。新住持指座。说法数
句。即登座。祝 圣。次拈当道官僚香。侍者逐一接
香置炉。唯嗣法本师香。住持怀中拈出。自插炉中。敛
衣趺坐。众拜巳。对面立。鸣引磬三阵时。烧香至座前。
拈香三瓣。展大具。三拜。起具上座台。代侍者执拄杖。
众侍者齐下台。展具三拜。起具。问讯。仍登台侍立。烧
香下台归位。班首白椎。住持说法。乃至下座。归方丈
巳。茶顷。专使拜贺。次送进院人等。先缁后素。次班首
众执。次库房。次客堂。次禅室。次厨房。次下院。次各堂
寮。次侍寮。俱拜贺而退。闻鼓声上普供。(若事忙。唯佛及四圣。普供
在第二日上午亦可)新住持一一拈香顶礼。午梆鸣。旧住持候
送新住持斋堂位。斋毕。旧住持同专使。护法。诸房。两
序。请新住持验看文契庄严。及诸器皿。并金谷等事。
晚课毕。众上方丈。请新住持说小参(仪见前小参条)礼毕。旧
住持率众。为新住持看单。旧住持预退居东堂。新住
持亦率众。回看旧住持单。(仪见前尊宿条)看毕。各回本处。晚
二板。闻鼓声。齐诣斋堂用普茶。宣规约毕。众退。旧住
持富晚请新住持茶。新住持回敬旧住持。及两序等
茶。凡专使。及送进院人。一一俱请茶。乃至各各送房。
安单竟。次日早粥二板后。合寺上普供。午斋旧住持
请新住持方丈斋。新住持亦回敬旧住持。及两序众
执。俱方丈斋。凡请斋茶。使侍寮俱一一预请已。临时
再请。午后。知客领新住持谒四邻。第三日早课毕。为
建寺檀那升座。粥罢。库司差祖堂香灯。严饰檀那案
句。即登座。祝 圣。次拈当道官僚香。侍者逐一接
香置炉。唯嗣法本师香。住持怀中拈出。自插炉中。敛
衣趺坐。众拜巳。对面立。鸣引磬三阵时。烧香至座前。
拈香三瓣。展大具。三拜。起具上座台。代侍者执拄杖。
众侍者齐下台。展具三拜。起具。问讯。仍登台侍立。烧
香下台归位。班首白椎。住持说法。乃至下座。归方丈
巳。茶顷。专使拜贺。次送进院人等。先缁后素。次班首
众执。次库房。次客堂。次禅室。次厨房。次下院。次各堂
寮。次侍寮。俱拜贺而退。闻鼓声上普供。(若事忙。唯佛及四圣。普供
在第二日上午亦可)新住持一一拈香顶礼。午梆鸣。旧住持候
送新住持斋堂位。斋毕。旧住持同专使。护法。诸房。两
序。请新住持验看文契庄严。及诸器皿。并金谷等事。
晚课毕。众上方丈。请新住持说小参(仪见前小参条)礼毕。旧
住持率众。为新住持看单。旧住持预退居东堂。新住
持亦率众。回看旧住持单。(仪见前尊宿条)看毕。各回本处。晚
二板。闻鼓声。齐诣斋堂用普茶。宣规约毕。众退。旧住
持富晚请新住持茶。新住持回敬旧住持。及两序等
茶。凡专使。及送进院人。一一俱请茶。乃至各各送房。
安单竟。次日早粥二板后。合寺上普供。午斋旧住持
请新住持方丈斋。新住持亦回敬旧住持。及两序众
执。俱方丈斋。凡请斋茶。使侍寮俱一一预请已。临时
再请。午后。知客领新住持谒四邻。第三日早课毕。为
建寺檀那升座。粥罢。库司差祖堂香灯。严饰檀那案
住持章第五¶ 第 433c 页 X63-0433.png
位。并诸供器。知客白维那。请堂师十八上供。新住持
点茶汤。问讯。午斋方丈设斋谢专使。并酬劳大众。或
人多。送斋于各堂寮亦可。行单及执劳运力之人。须
酬劳金。每人若干。是日即当扫开山。及诸祖塔。如扫
塔仪。距远则另日。晚课毕或有告退执者。新住持当
留。若执意求退。亦须过数日。待新住持稍暇。再辞。」
【證义曰。一梦漫言云。迩来诸方堂头。一入院。莫不
分收檀施。香仪即入方丈。斋资乃归库房。抑或单
奉香仪。则银钱畜为已有。款客仍出常住。累当家
七事之忧。不思常住属我。我物即是常住物。虽香
仪。亦宜归常住。若万不获巳。必须私用。亦当以情
白众。而不惟自便。斯乃住持本分行履也。昔东山
空禅师。答余茂才借脚夫书。其略云。书中就觅脚
夫。不知出于常住耶。空上座耶。若出于空。空亦何
有。若出常住。是私用常住。一涉私。则为盗。岂有知
识。盗用常住乎云云。又山庵杂录云。云外和尚。晚
住天童。以常住为已任。百废俱新。不倨傲。不贪积。
不私食。得施利随与常住。接众惟谨。虽于后生下
执。亦略无疏慢之意。二时粥饭。必掌钵赴斋堂。身
虽眇小。才德皆优。至于圆寂。毫无私畜。学者感德。
遐迩称赞。噫。如斯住持。堪为师法矣。】
** 住持出入
「凡住持有事远出。客堂先一日挂牌。(牌云)明日某时。方
丈和尚公出。往某处。大众师。闻鼓声。齐集恭送。
△住
点茶汤。问讯。午斋方丈设斋谢专使。并酬劳大众。或
人多。送斋于各堂寮亦可。行单及执劳运力之人。须
酬劳金。每人若干。是日即当扫开山。及诸祖塔。如扫
塔仪。距远则另日。晚课毕或有告退执者。新住持当
留。若执意求退。亦须过数日。待新住持稍暇。再辞。」
【證义曰。一梦漫言云。迩来诸方堂头。一入院。莫不
分收檀施。香仪即入方丈。斋资乃归库房。抑或单
奉香仪。则银钱畜为已有。款客仍出常住。累当家
七事之忧。不思常住属我。我物即是常住物。虽香
仪。亦宜归常住。若万不获巳。必须私用。亦当以情
白众。而不惟自便。斯乃住持本分行履也。昔东山
空禅师。答余茂才借脚夫书。其略云。书中就觅脚
夫。不知出于常住耶。空上座耶。若出于空。空亦何
有。若出常住。是私用常住。一涉私。则为盗。岂有知
识。盗用常住乎云云。又山庵杂录云。云外和尚。晚
住天童。以常住为已任。百废俱新。不倨傲。不贪积。
不私食。得施利随与常住。接众惟谨。虽于后生下
执。亦略无疏慢之意。二时粥饭。必掌钵赴斋堂。身
虽眇小。才德皆优。至于圆寂。毫无私畜。学者感德。
遐迩称赞。噫。如斯住持。堪为师法矣。】
** 住持出入
「凡住持有事远出。客堂先一日挂牌。(牌云)明日某时。方
丈和尚公出。往某处。大众师。闻鼓声。齐集恭送。
△住
住持章第五¶ 第 434a 页 X63-0434.png
持预日。午饭。在斋堂白众告假。即晚。方丈设两序茶。
嘱托院事。监院与衣钵。备住持出门应用之物巳。次
日时至。知客鸣鼓四下。即上方丈。合掌白云。(大众师
送和尚)。住持到祖堂礼祖。次至大殿礼佛毕。即鸣钟
鼓。维那云。展具。顶礼和尚。礼毕。随送出山门而回。凡
住持在外。朔望等节。不挂免礼牌。至回山信到。侍者
先报客堂。客堂挂牌。(牌云)即日某时。方丈和尚回山。大
众师闻鼓声。齐集迎接。候住持至山门。维那云。(大众
师顶礼和尚)。住持说免礼。即回堂。然此乃远出半月
一月之礼。若早出晚归。或三五日之期。但告知衣钵
库房客堂而行。大众不迎送。又凡遇住持回山。大众
不及迎接。即于晚课毕上方丈。顶礼慰安。并请开示。
仪与晚参同。」
【證义曰。此之住持出入。即古之公事出队。及出队
归也。古之住持。领众办道。非常住公事。未尝敢出
于寺。今则身为住持。不知领众办道。逐日夤缘奔
走。以求名闻利养者。其失可胜道哉。然又有养尊
处优。惮于劳苦。虽遇公事当出。而亦置之不理者。
厥失维均。愚庵摭古云。昔奉新慧庵院。临洪洲孔
道。郡牧移书真净。择人主之。一众惮行。时惠渊首
座。孤硬自立。虽于真净有契證。泯泯作息。人无知
者。以众不应是命。乃白真净曰。惠渊何如。净曰。汝
去得。遂举之。渊得公牒。即辞去。湛堂问曰。公如何
住持。渊曰。惠渊无福。负栲栳。打街供众。湛堂作偈
嘱托院事。监院与衣钵。备住持出门应用之物巳。次
日时至。知客鸣鼓四下。即上方丈。合掌白云。(大众师
送和尚)。住持到祖堂礼祖。次至大殿礼佛毕。即鸣钟
鼓。维那云。展具。顶礼和尚。礼毕。随送出山门而回。凡
住持在外。朔望等节。不挂免礼牌。至回山信到。侍者
先报客堂。客堂挂牌。(牌云)即日某时。方丈和尚回山。大
众师闻鼓声。齐集迎接。候住持至山门。维那云。(大众
师顶礼和尚)。住持说免礼。即回堂。然此乃远出半月
一月之礼。若早出晚归。或三五日之期。但告知衣钵
库房客堂而行。大众不迎送。又凡遇住持回山。大众
不及迎接。即于晚课毕上方丈。顶礼慰安。并请开示。
仪与晚参同。」
【證义曰。此之住持出入。即古之公事出队。及出队
归也。古之住持。领众办道。非常住公事。未尝敢出
于寺。今则身为住持。不知领众办道。逐日夤缘奔
走。以求名闻利养者。其失可胜道哉。然又有养尊
处优。惮于劳苦。虽遇公事当出。而亦置之不理者。
厥失维均。愚庵摭古云。昔奉新慧庵院。临洪洲孔
道。郡牧移书真净。择人主之。一众惮行。时惠渊首
座。孤硬自立。虽于真净有契證。泯泯作息。人无知
者。以众不应是命。乃白真净曰。惠渊何如。净曰。汝
去得。遂举之。渊得公牒。即辞去。湛堂问曰。公如何
住持。渊曰。惠渊无福。负栲栳。打街供众。湛堂作偈
住持章第五¶ 第 434b 页 X63-0434.png
饯之。既住慧安。如所酬。如此三十年。风雨不易。百
废俱举。终于慧安。阇维得六根不坏者三。获舍利
无算。异香累日。噫。从古至今。常以打街供而为住
持者。唯师一人而巳。故录之。为喜逸恶劳者劝。】
** 退院
「住持或受别寺请。或年老。或有疾病。或世缘不顺。自
忖福薄。即宜知退。密与两序班首权执商定巳。斋堂
表众。说要退缘由。凡举后住。预察真实有道德者。或
宗眼明白。或行止廉洁。𠃔服众望。始可接住。若有数
人堪授。而一时难定者。即于韦驮前。对众以阄卜之。
若住持得人。法道尊重。寺门有光。决不可私商于里
人老堂人及房头等。当知彼不以常住为重。恐有树
党徇私。互相搀夺之弊。切宜慎之。若所请𠃔许。即将
常住钱谷器物等项。登记簿书。一一分明。具须知单
目。一样三本。住持班首。权执。各签押。用常住图记印
之。新旧住持。并库房。各收一本为执照。至后住持进
院前一日。在斋堂。辞众。随上堂。说退院法巳。移居东
堂。公请名德一人。看守方丈。待后住持至。再同两序
交楚。新住持须详询合寺事务。将所交。逐一对清。倘
前住持遗失。必须赔补。两序执事。倘有告假等事。须
候新旧交代明白。若不候新住持到而先去者。唯班
首权执是问。至居东堂者。新住持当尽。礼温存以商
正事。」
【證义曰。丛林兴衰。在进退交关。倘一颟顸常住亏
废俱举。终于慧安。阇维得六根不坏者三。获舍利
无算。异香累日。噫。从古至今。常以打街供而为住
持者。唯师一人而巳。故录之。为喜逸恶劳者劝。】
** 退院
「住持或受别寺请。或年老。或有疾病。或世缘不顺。自
忖福薄。即宜知退。密与两序班首权执商定巳。斋堂
表众。说要退缘由。凡举后住。预察真实有道德者。或
宗眼明白。或行止廉洁。𠃔服众望。始可接住。若有数
人堪授。而一时难定者。即于韦驮前。对众以阄卜之。
若住持得人。法道尊重。寺门有光。决不可私商于里
人老堂人及房头等。当知彼不以常住为重。恐有树
党徇私。互相搀夺之弊。切宜慎之。若所请𠃔许。即将
常住钱谷器物等项。登记簿书。一一分明。具须知单
目。一样三本。住持班首。权执。各签押。用常住图记印
之。新旧住持。并库房。各收一本为执照。至后住持进
院前一日。在斋堂。辞众。随上堂。说退院法巳。移居东
堂。公请名德一人。看守方丈。待后住持至。再同两序
交楚。新住持须详询合寺事务。将所交。逐一对清。倘
前住持遗失。必须赔补。两序执事。倘有告假等事。须
候新旧交代明白。若不候新住持到而先去者。唯班
首权执是问。至居东堂者。新住持当尽。礼温存以商
正事。」
【證义曰。丛林兴衰。在进退交关。倘一颟顸常住亏
住持章第五¶ 第 434c 页 X63-0434.png
损矣。故不可不详慎也。至退院一节。有道德人。皆
淡泊居心。不肯贪恋。禅宗秘要云。世奇首座。参龙
门佛眼禅师。洞臻元奥。眼命分座。师固辞云。此非
细事也。如金针剌眼。毫发若差。睛则破矣。愿生生
居学地。而自煅炼。眼因以偈美之曰。有道只因频
退步。谦和元自惯回光。不知巳在青云上。犹更将
身入众藏。又福州大章山。契如庵主。素蕴孤操。志
探祖道。预元沙之室。颖悟幽旨。元沙记曰。子禅巳
逸格则。他后。要一人侍立也无。师自此不务聚徒。
不畜童侍。隐于小界山。刳大朽杉。形若小庵。但容
身而巳。又杭州南荡。法空禅师。久侍死心。得旨后
欲辞去。死心记曰。汝福薄。宜以道自养。后出世南
荡。不踰月。而院被火。了无孑遗。师叹曰。吾违先师
之言。故见今日之难。又愚庵摭古云。感禅师。住黄
龙。有郡守临牧。以事侵之。感笑作偈投之。不揖而
去。偈曰。院是大宋国里院。州是大宋国里州。州中
有院不容住。何妨一钵五湖游。守使人追之。巳渡
江矣。观此四事。固以见古人之美节。亦可知住持
之任最重。不可使无福慧者处之。而凡应是举者。
宜自审量也。】
** 板账
「凡住持病觉沉重。监院预集班首权执等人至室。(若系
馀人。移归病堂)监院白云。抱病堂头和尚。(馀人改云。某某执事师)讳(某
甲)。字(某甲)。年几十几岁。系(某)省(某)府(某)县籍。于(某)年
淡泊居心。不肯贪恋。禅宗秘要云。世奇首座。参龙
门佛眼禅师。洞臻元奥。眼命分座。师固辞云。此非
细事也。如金针剌眼。毫发若差。睛则破矣。愿生生
居学地。而自煅炼。眼因以偈美之曰。有道只因频
退步。谦和元自惯回光。不知巳在青云上。犹更将
身入众藏。又福州大章山。契如庵主。素蕴孤操。志
探祖道。预元沙之室。颖悟幽旨。元沙记曰。子禅巳
逸格则。他后。要一人侍立也无。师自此不务聚徒。
不畜童侍。隐于小界山。刳大朽杉。形若小庵。但容
身而巳。又杭州南荡。法空禅师。久侍死心。得旨后
欲辞去。死心记曰。汝福薄。宜以道自养。后出世南
荡。不踰月。而院被火。了无孑遗。师叹曰。吾违先师
之言。故见今日之难。又愚庵摭古云。感禅师。住黄
龙。有郡守临牧。以事侵之。感笑作偈投之。不揖而
去。偈曰。院是大宋国里院。州是大宋国里州。州中
有院不容住。何妨一钵五湖游。守使人追之。巳渡
江矣。观此四事。固以见古人之美节。亦可知住持
之任最重。不可使无福慧者处之。而凡应是举者。
宜自审量也。】
** 板账
「凡住持病觉沉重。监院预集班首权执等人至室。(若系
馀人。移归病堂)监院白云。抱病堂头和尚。(馀人改云。某某执事师)讳(某
甲)。字(某甲)。年几十几岁。系(某)省(某)府(某)县籍。于(某)年
住持章第五¶ 第 435a 页 X63-0435.png
(某)月(某)日。住持本寺。领众办道。(馀人则云。本寺安单。在众学道)于今
年(某)月(某)日。偶值病缘。恐风火不测。于今(某)月(某)日。
移居东堂。(馀人则云。入省行堂)所有随身衣钵。请书记师抄录
板账。以便后事。伏希众悉计开 (某)衣(某)衣共若干。
(某)物(某)物共若干。 年月日。 首座(某甲)押。 监
院(某甲)(馀人则添写)省行堂主(某甲)押。 维那(某甲)押。
知客(某甲)押。 知库(某甲)押。 书记(某甲)押。 看病
(某甲)押。 物件仍留方丈。命公谨有德人看守。(馀人寄存
内库房)待病愈。𠙥众归原人。否则以俟估唱。」
【證义曰。自古圣贤临终。屡有为恶疾所缠。而不能
免避者。皆由夙缘业报而致也。然不害其为圣贤。
凡小师看痛。当存谨孝。勿以恶疾而存轻忽之意。
愚庵摭古云。死心颀。南公之子。梦神语。师当感恶
疾。果患大疯。屏院事。归小庵养病。颀小师克慈著
名杨岐。归庵侍疾。乞食村落。谨孝不倦。颀谓慈曰。
吾之嗣黄龙。以其道行兼重。不意半生。感斯恶缘。
吾不因此。怎有今日。如今把住放行。总得自由。嘘
一声而逝。阇维香遍野。舍利无数。愚庵颂曰。大圣
示夙愆。双树亦背痛。吾师业可惩。神人预为梦。小
师闻事罢参请。得得归来视定省。柴门积叶苍苔
静。草砌无人青雀骋。掩扉持钵走村舍。病僧檐下
曝孤影。归庐火断病僧饥。怨鼠跳梁情耿耿。久病
难为人。至性吾所秉。颀公幸有廖。淹淹残阳景。临
行嘘一声。日射松窗冷。又病者。正念或不能持。则
年(某)月(某)日。偶值病缘。恐风火不测。于今(某)月(某)日。
移居东堂。(馀人则云。入省行堂)所有随身衣钵。请书记师抄录
板账。以便后事。伏希众悉计开 (某)衣(某)衣共若干。
(某)物(某)物共若干。 年月日。 首座(某甲)押。 监
院(某甲)(馀人则添写)省行堂主(某甲)押。 维那(某甲)押。
知客(某甲)押。 知库(某甲)押。 书记(某甲)押。 看病
(某甲)押。 物件仍留方丈。命公谨有德人看守。(馀人寄存
内库房)待病愈。𠙥众归原人。否则以俟估唱。」
【證义曰。自古圣贤临终。屡有为恶疾所缠。而不能
免避者。皆由夙缘业报而致也。然不害其为圣贤。
凡小师看痛。当存谨孝。勿以恶疾而存轻忽之意。
愚庵摭古云。死心颀。南公之子。梦神语。师当感恶
疾。果患大疯。屏院事。归小庵养病。颀小师克慈著
名杨岐。归庵侍疾。乞食村落。谨孝不倦。颀谓慈曰。
吾之嗣黄龙。以其道行兼重。不意半生。感斯恶缘。
吾不因此。怎有今日。如今把住放行。总得自由。嘘
一声而逝。阇维香遍野。舍利无数。愚庵颂曰。大圣
示夙愆。双树亦背痛。吾师业可惩。神人预为梦。小
师闻事罢参请。得得归来视定省。柴门积叶苍苔
静。草砌无人青雀骋。掩扉持钵走村舍。病僧檐下
曝孤影。归庐火断病僧饥。怨鼠跳梁情耿耿。久病
难为人。至性吾所秉。颀公幸有廖。淹淹残阳景。临
行嘘一声。日射松窗冷。又病者。正念或不能持。则
住持章第五¶ 第 435b 页 X63-0435.png
看病者。当以十念往生法门委曲开导。断不可少。】
** 迁化
「临寂时至。凡伴病者。齐声念佛。以助往生。寂后一枝
香尽。方理后事。或有标拨俵散物件。须令均平。以免
争竞。若衣钵微薄。务宜从俭。遗戒小师。不得披麻恸
哭。请首座主丧。(馀人应客堂库房料理。无主丧者)一切佛事。随宜而
行。同亡僧例。无费常住。无劳大众。若住持有功常住。
(执事亦然)僧众念其遗泽。抑或衣钵稍丰。俱当从厚荐悼。」
【證义曰。平日功勋。在临终看验。不必有疾苦。亦不
必无疾苦。唯观其自在不自在而巳。禅宗秘要云。
洞山良价禅师示寂时。问众曰。离此壳漏子。向什
么处与吾相见。众无对。随命剃发。澡身。声钟。辞众。
俨然坐化。时大众号恸。移晷不止。师忽开目。谓众
曰。出家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劳生惜死。哀悲何
益。乃令主事。办愚痴斋。延七日。食具方备。师亦随
众斋毕。乃曰。僧家无事。大率临行之际。勿须喧动。
归坐丈室。端坐长往。又翠岩可真禅师。将入灭。示
疾甚劳若。席藁于地。转侧不少休。哲侍者垂泣曰。
平生诃佛骂祖。今何为乃尔。师熟视诃曰。汝亦作
此见解耶。即起趺坐。呼侍者烧香。烟起。遂示寂。此
二古德临终。俱有病苦。而乃自由自在若此。岂非
功勋之验。又经言。人欲终时。闻钟磬声。增其正念。
要鸣在气未绝巳前。今时直待亡者气绝良久。至
入棺时。方乃念诵击磬。巳无及矣。虽然。此乃后人
** 迁化
「临寂时至。凡伴病者。齐声念佛。以助往生。寂后一枝
香尽。方理后事。或有标拨俵散物件。须令均平。以免
争竞。若衣钵微薄。务宜从俭。遗戒小师。不得披麻恸
哭。请首座主丧。(馀人应客堂库房料理。无主丧者)一切佛事。随宜而
行。同亡僧例。无费常住。无劳大众。若住持有功常住。
(执事亦然)僧众念其遗泽。抑或衣钵稍丰。俱当从厚荐悼。」
【證义曰。平日功勋。在临终看验。不必有疾苦。亦不
必无疾苦。唯观其自在不自在而巳。禅宗秘要云。
洞山良价禅师示寂时。问众曰。离此壳漏子。向什
么处与吾相见。众无对。随命剃发。澡身。声钟。辞众。
俨然坐化。时大众号恸。移晷不止。师忽开目。谓众
曰。出家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劳生惜死。哀悲何
益。乃令主事。办愚痴斋。延七日。食具方备。师亦随
众斋毕。乃曰。僧家无事。大率临行之际。勿须喧动。
归坐丈室。端坐长往。又翠岩可真禅师。将入灭。示
疾甚劳若。席藁于地。转侧不少休。哲侍者垂泣曰。
平生诃佛骂祖。今何为乃尔。师熟视诃曰。汝亦作
此见解耶。即起趺坐。呼侍者烧香。烟起。遂示寂。此
二古德临终。俱有病苦。而乃自由自在若此。岂非
功勋之验。又经言。人欲终时。闻钟磬声。增其正念。
要鸣在气未绝巳前。今时直待亡者气绝良久。至
入棺时。方乃念诵击磬。巳无及矣。虽然。此乃后人
住持章第五¶ 第 435c 页 X63-0435.png
之事。若亡人在日。修行净业。至此时。更得他人力
助。则如锦上添花。若亡人在日。不修净业。至此时
全仗他力。正使从气未断绝以前。直念击至入棺
以后。虽亦蒙益。而其益有几。然则助道。固不可少。
而办道安可缓耶。但临终之际。纠集同志。分班念
佛。助其正念往生。待气尽一枝香而止。不可少也。】
** 入棺(棺。他本俱改作龛。大误。详證义中辩)
「凡病危。棺先预备。其棺材料。较俗减薄。以便焚化。气
尽久巳。再鱼引念佛送入棺。预请别刹住持至时说
法封棺。或即班首说法。须跪说。(凡嗣法小辈。俱合掌跪说)封棺巳。
(馀人即本寺住持说法封棺。或命班首。随所宜)维那白云。(上来念诵功德。奉
为新圆寂堂头大和尚)(馀人改某执事。某甲上座)(入棺之次。庄严报
地。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
客堂即挂牌。请大众师。四人一班。轮次相接。到灵前。
诵弥陀经念佛。昼夜连接。至起棺止。早晚课诵。大众
齐到念诵。维那回向云。(亡灵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
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忏悔。唯愿亡灵
神不乱。正念直往生安养。面奉弥陀及圣众。修行十地
證常乐。十方三世一切佛云云)。若亡僧有遗资。加诵
梵网经等。
△按古制僧寂入棺。著浣净旧服。外搭常
用七衣。上露顶。下赤足。数珠挂手。坐具叠足前。入巳
即用灰漆封固。虽亲族至。不得更开。不张罗孝堂。不
广列联挽。不披麻带白。不四出报讣。不纠集施主眷
属。不作俗格道场。但照常念诵。衣钵之类。尽以供众
助。则如锦上添花。若亡人在日。不修净业。至此时
全仗他力。正使从气未断绝以前。直念击至入棺
以后。虽亦蒙益。而其益有几。然则助道。固不可少。
而办道安可缓耶。但临终之际。纠集同志。分班念
佛。助其正念往生。待气尽一枝香而止。不可少也。】
** 入棺(棺。他本俱改作龛。大误。详證义中辩)
「凡病危。棺先预备。其棺材料。较俗减薄。以便焚化。气
尽久巳。再鱼引念佛送入棺。预请别刹住持至时说
法封棺。或即班首说法。须跪说。(凡嗣法小辈。俱合掌跪说)封棺巳。
(馀人即本寺住持说法封棺。或命班首。随所宜)维那白云。(上来念诵功德。奉
为新圆寂堂头大和尚)(馀人改某执事。某甲上座)(入棺之次。庄严报
地。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
客堂即挂牌。请大众师。四人一班。轮次相接。到灵前。
诵弥陀经念佛。昼夜连接。至起棺止。早晚课诵。大众
齐到念诵。维那回向云。(亡灵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
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忏悔。唯愿亡灵
神不乱。正念直往生安养。面奉弥陀及圣众。修行十地
證常乐。十方三世一切佛云云)。若亡僧有遗资。加诵
梵网经等。
△按古制僧寂入棺。著浣净旧服。外搭常
用七衣。上露顶。下赤足。数珠挂手。坐具叠足前。入巳
即用灰漆封固。虽亲族至。不得更开。不张罗孝堂。不
广列联挽。不披麻带白。不四出报讣。不纠集施主眷
属。不作俗格道场。但照常念诵。衣钵之类。尽以供众
住持章第五¶ 第 436a 页 X63-0436.png
(住持尚如此。馀可例知矣)。」
【證义曰。近日坐龛一事。相习成风。而不知有违佛
制。按涅槃经后分。世尊在拘尸那城。双林树下。眠
卧而寂入棺而化。呜呼。佛为三界至尊。尚眠卧入
棺。僧宜学佛。亦应用棺。明矣。是故六祖坛经云。死
去卧不坐。只此一句。可见当六祖时亡僧亦卧棺
也。坐脱之事。总由好名而起。若果平日禅定力深。
能坐脱立化。坐龛无碍。如若一生外务。不学趺坐。
命终强使坐龛。费几许气力。且亡识未全离。难免
大苦。愚庵摭古云。镇州。普化和尚。唐咸通初。将示
灭。向人乞一直裰。人或与披袄。或与布裘。皆不受。
临济令人送与一棺。笑而受之。乃辞众曰。明日普
化去东门死也。郡人相率出观。师曰。今日葬不合
青乌。明日出南门迁化。人亦随之。又曰。明日出西
门吉。人出渐稀。出巳还反。人意稍怠。第四日。自擎
棺。出北门外。振铎入棺而逝。此亦用棺之一證。】
** 停棺
「既入棺巳。丈室停棺。止间挂帏幕。设诸供器。如事生
礼。中间法座上挂真安灵位。逢七陈列祭筵。馀时炉
瓶。素花香烛二时上茶汤粥饭供养。若诸山长老。及
士宦等行奠。小师在真左答拜。夜守棺帏。停棺三七
日。火化入塔。塔高三尺不得侈费石工及举殡无益
之事。如䌽亭音乐等。俱不应用。伹众僧念佛导引而
巳。其住持一切规模。皆仍其旧接诸来者。不失常则。
【證义曰。近日坐龛一事。相习成风。而不知有违佛
制。按涅槃经后分。世尊在拘尸那城。双林树下。眠
卧而寂入棺而化。呜呼。佛为三界至尊。尚眠卧入
棺。僧宜学佛。亦应用棺。明矣。是故六祖坛经云。死
去卧不坐。只此一句。可见当六祖时亡僧亦卧棺
也。坐脱之事。总由好名而起。若果平日禅定力深。
能坐脱立化。坐龛无碍。如若一生外务。不学趺坐。
命终强使坐龛。费几许气力。且亡识未全离。难免
大苦。愚庵摭古云。镇州。普化和尚。唐咸通初。将示
灭。向人乞一直裰。人或与披袄。或与布裘。皆不受。
临济令人送与一棺。笑而受之。乃辞众曰。明日普
化去东门死也。郡人相率出观。师曰。今日葬不合
青乌。明日出南门迁化。人亦随之。又曰。明日出西
门吉。人出渐稀。出巳还反。人意稍怠。第四日。自擎
棺。出北门外。振铎入棺而逝。此亦用棺之一證。】
** 停棺
「既入棺巳。丈室停棺。止间挂帏幕。设诸供器。如事生
礼。中间法座上挂真安灵位。逢七陈列祭筵。馀时炉
瓶。素花香烛二时上茶汤粥饭供养。若诸山长老。及
士宦等行奠。小师在真左答拜。夜守棺帏。停棺三七
日。火化入塔。塔高三尺不得侈费石工及举殡无益
之事。如䌽亭音乐等。俱不应用。伹众僧念佛导引而
巳。其住持一切规模。皆仍其旧接诸来者。不失常则。
住持章第五¶ 第 436b 页 X63-0436.png
庄严什物等。不得移属他处。凡嗣法。戒子。剃度。俱心
丧而巳。六祖坛经云。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
受人吊问。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此是祖训。
宜遵守也。若两序重病。入上客堂。命终停棺四日。凡
清众外单重病。入省行堂。死后停省行堂一日。即烧
化。不作馀事。亦不设供位。」
【證义曰。云栖莲池师云。心丧者。但略其哭踊。非不
展哀苦也。按大涅槃经。虽并无服制。然佛当涅槃
时。众抚膺大叫而血现。今吾徒临丧。可不哀乎。但
不可同于世俗号叫喧乱耳。又见近来住持圆寂。
其弟子为具帖。求名家铭其塔。必书生时父母得
异梦云云。死后火化。某处不坏。舍利无数云云。岂
无此数端。不成尊宿乎。曰吾宗所重者。唯戒定慧
之真修。有禅教律之实德。馀皆末事也。至若火化
而间有诸根不坏。舍利流注者。盖其平日所修纯
净之验。亦岂易得哉。盖棺论定。金鍮自分。纵欲妄
美。人岂可欺哉。徒作一时笑据耳。并记于此。以告
世之哀其师。而不得其道者。愚庵摭古云。云门偃
禅师。说法如云雨。绝不喜记录。见必骂逐曰。汝口
不用。反记我语。他时必贩卖我去。今室中机语。皆
香林以纸为衣。随所闻书之。噫。法语尚不喜记录。
况妄饰馀语乎。】
** 茶毗
「凡起棺烧化。客堂预日下午挂牌。(牌云)明日早粥后。闻
丧而巳。六祖坛经云。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
受人吊问。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此是祖训。
宜遵守也。若两序重病。入上客堂。命终停棺四日。凡
清众外单重病。入省行堂。死后停省行堂一日。即烧
化。不作馀事。亦不设供位。」
【證义曰。云栖莲池师云。心丧者。但略其哭踊。非不
展哀苦也。按大涅槃经。虽并无服制。然佛当涅槃
时。众抚膺大叫而血现。今吾徒临丧。可不哀乎。但
不可同于世俗号叫喧乱耳。又见近来住持圆寂。
其弟子为具帖。求名家铭其塔。必书生时父母得
异梦云云。死后火化。某处不坏。舍利无数云云。岂
无此数端。不成尊宿乎。曰吾宗所重者。唯戒定慧
之真修。有禅教律之实德。馀皆末事也。至若火化
而间有诸根不坏。舍利流注者。盖其平日所修纯
净之验。亦岂易得哉。盖棺论定。金鍮自分。纵欲妄
美。人岂可欺哉。徒作一时笑据耳。并记于此。以告
世之哀其师。而不得其道者。愚庵摭古云。云门偃
禅师。说法如云雨。绝不喜记录。见必骂逐曰。汝口
不用。反记我语。他时必贩卖我去。今室中机语。皆
香林以纸为衣。随所闻书之。噫。法语尚不喜记录。
况妄饰馀语乎。】
** 茶毗
「凡起棺烧化。客堂预日下午挂牌。(牌云)明日早粥后。闻
住持章第五¶ 第 436c 页 X63-0436.png
鼓声。请大众师搭衣持具。送新圆寂堂头大和尚茶
毗(若馀人。则通称亡僧。大众师不必持具)。
○次日早粥二板后。鸣大鼓
三下。云集棺前。诵弥陀经一卷。乃至上供说法毕。唱
赞巳。维那白云。(欲举灵棺赴茶毗之盛礼。仰𠙥大众
诵弥陀之洪名。用表寸沈。上资觉路。大众念佛。送至化
坛。白巳。即举西方极乐世界云云)。首众即前念佛导
行。众齐步随之。各怀悲感。监院随棺倘路遥。一知客
路傍阻众。但送一二里即回。随俵散䞋。唯两序众执
十馀人。监院随棺。送至化坛前。上供说法如常。名德举
火巳。维那白云(新圆寂堂头大和尚)(馀人则云某甲上座)(既随
缘而顺寂。乃依法以茶毗。化百年宏道之身。入一路涅
槃之境。仰凭大众。称扬佛号。资助觉灵)。白巳。起佛偈
念佛。约时久暂。念毕。众唱赞巳。维那回向云。(上来念
诵。资助堂头和尚)。(馀人则云某甲上座)(往生净土。唯愿慧镜扬辉。
真风散彩。菩提园里。开敷觉意之花。法性海中。荡涤心
尘之垢。茶倾三奠。香爇一炉。奉送云程。和南尊灵)(白巳。众皆
同上问讯。各回)。」
【證义曰。佛制亡僧烧化者。令其离分段之假。而證
常住之法身也。俗人见不及此。语以烧化。则谬为
不情犹可。今竟有僧畏烧化。而遗命不烧者。愚之
甚矣。又误传为一代住持者。则不烧化。亦讹。若果
如曹溪六祖等。巳證坚固不坏身。留供不妨。若未
能不坏。焚化为宜。昔楚石禅师。示寂于洪武三年。
时禁火葬。师遗语欲遵佛制。明太祖特为开例。噫。
毗(若馀人。则通称亡僧。大众师不必持具)。
○次日早粥二板后。鸣大鼓
三下。云集棺前。诵弥陀经一卷。乃至上供说法毕。唱
赞巳。维那白云。(欲举灵棺赴茶毗之盛礼。仰𠙥大众
诵弥陀之洪名。用表寸沈。上资觉路。大众念佛。送至化
坛。白巳。即举西方极乐世界云云)。首众即前念佛导
行。众齐步随之。各怀悲感。监院随棺倘路遥。一知客
路傍阻众。但送一二里即回。随俵散䞋。唯两序众执
十馀人。监院随棺。送至化坛前。上供说法如常。名德举
火巳。维那白云(新圆寂堂头大和尚)(馀人则云某甲上座)(既随
缘而顺寂。乃依法以茶毗。化百年宏道之身。入一路涅
槃之境。仰凭大众。称扬佛号。资助觉灵)。白巳。起佛偈
念佛。约时久暂。念毕。众唱赞巳。维那回向云。(上来念
诵。资助堂头和尚)。(馀人则云某甲上座)(往生净土。唯愿慧镜扬辉。
真风散彩。菩提园里。开敷觉意之花。法性海中。荡涤心
尘之垢。茶倾三奠。香爇一炉。奉送云程。和南尊灵)(白巳。众皆
同上问讯。各回)。」
【證义曰。佛制亡僧烧化者。令其离分段之假。而證
常住之法身也。俗人见不及此。语以烧化。则谬为
不情犹可。今竟有僧畏烧化。而遗命不烧者。愚之
甚矣。又误传为一代住持者。则不烧化。亦讹。若果
如曹溪六祖等。巳證坚固不坏身。留供不妨。若未
能不坏。焚化为宜。昔楚石禅师。示寂于洪武三年。
时禁火葬。师遗语欲遵佛制。明太祖特为开例。噫。
住持章第五¶ 第 437a 页 X63-0437.png
圣君明达若此。愚僧当惭愧无地矣。或问莲池师
云。有欲临终活烧。可乎。师答曰。活烧之法。大乘所
开。小乘所禁。大乘悲愿既重。忍力巳充。故可开。小
乘祇知自利。悲愿轻微。兼以忍力未充。倘临危而
失其正念。则其害可胜道哉。况或贪身后之名。或
因一时之激。既非正念。必招苦果。可弗禁欤。又有
为魔所著者。平日趣向不正。狂知邪见。与魔相近。
魔因附之。初动其烧身之念。继成其烧身之事。以
魔力所加。端坐火中。似无所苦。无何。魔去。惨毒痛
苦。不可云喻。百劫千生。为横死鬼。良可悲悼。故知
死而不烧。及未死而烧。皆非正制。末法僧徒。切宜
秉正而行。又为亡僧说法。恐其见道不明。灵魂有
所滞著。实欲开发之也。凡住持圆寂后。一切佛事。
俱请名德说法。其馀僧众。封棺。起棺等事。维那与
首座。禀问住持。或自说。或命班首代说。唯秉矩。即
举火。须住持亲说。今时亦命班首。有违古制。至于
因名打字说法。乃古德一时触机而说。非拘拘有
意为之。山庵杂录云。无准住径山。为观上座下火。
云。观大海者难为水。穷尽波澜一沤尔。即今海灭
沤亦亡。回头踏著自家底云云。打名说法。自此始。
后贤名胜因效之。至今丛林以打名字为定式。牵
缀逗合。绝无宗眼。而所谓开发亡者。果何在也。又
不但为亡僧说法打名字。即付法偈。亦多因名按
境。而言。既非性地本色。惟向尖巧诙谐。纵说得十
云。有欲临终活烧。可乎。师答曰。活烧之法。大乘所
开。小乘所禁。大乘悲愿既重。忍力巳充。故可开。小
乘祇知自利。悲愿轻微。兼以忍力未充。倘临危而
失其正念。则其害可胜道哉。况或贪身后之名。或
因一时之激。既非正念。必招苦果。可弗禁欤。又有
为魔所著者。平日趣向不正。狂知邪见。与魔相近。
魔因附之。初动其烧身之念。继成其烧身之事。以
魔力所加。端坐火中。似无所苦。无何。魔去。惨毒痛
苦。不可云喻。百劫千生。为横死鬼。良可悲悼。故知
死而不烧。及未死而烧。皆非正制。末法僧徒。切宜
秉正而行。又为亡僧说法。恐其见道不明。灵魂有
所滞著。实欲开发之也。凡住持圆寂后。一切佛事。
俱请名德说法。其馀僧众。封棺。起棺等事。维那与
首座。禀问住持。或自说。或命班首代说。唯秉矩。即
举火。须住持亲说。今时亦命班首。有违古制。至于
因名打字说法。乃古德一时触机而说。非拘拘有
意为之。山庵杂录云。无准住径山。为观上座下火。
云。观大海者难为水。穷尽波澜一沤尔。即今海灭
沤亦亡。回头踏著自家底云云。打名说法。自此始。
后贤名胜因效之。至今丛林以打名字为定式。牵
缀逗合。绝无宗眼。而所谓开发亡者。果何在也。又
不但为亡僧说法打名字。即付法偈。亦多因名按
境。而言。既非性地本色。惟向尖巧诙谐。纵说得十
住持章第五¶ 第 437b 页 X63-0437.png
成。亦属绮语而巳。有何益耶。】
** 入塔
「烧化第二日入塔。客堂预日挂牌。(牌云)明日小食后。闻
鼓声。请大众师集住持塔前。(馀人则改集普同塔前)送灵骨入
塔。
△次日小食二板后。鸣鼓三下。维那领众送入塔。
若路远。不挂牌。但请两序执事一二十人。到塔前站
班。礼拜。唱赞毕。维那白云。(是新寂堂头大和尚)。(馀人则改
某甲上座)(既依法以茶毗。乃藏骨而入塔。裂百年尘劳之
网。入一路涅槃之门。仰凭清众。恭谨念诵。资助觉灵)。白
巳。诵弥陀经一卷。往生咒三遍。待别刹长老。(或名德)说
法竟。(馀人则本寺班首说)众念佛。知客开塔。将骨用绳垂入塔
巳。仍锁塔竟。维收佛号。唱弥陀赞回向。维那白云。(上
来念诵。资助往生。唯愿草尽街头。花间碓嘴。寂光土里。
无见顶相常圆。娑婆世间有漏尘躯永脱。茶倾三奠。香
爇一炉。奉送云程。和南尊灵)(白毕。众皆向上问讯。各回)。」
【證义曰。按古例。唯开山祖师。及中兴祖师。于常住
大有功者。方另造塔。其平常住持。即入普同塔。中
间。历代住持塔而巳。凡塔院位。或三。或五。或七。或
九之不同。若唯造三塔者。中间住持塔位。左本寺
及十方比邱之普同塔。右本寺及十方沙弥之普
同塔。其尼塔仍归尼庵。不许附僧寺也。或用五塔
者。中间住持塔。左中本寺比邱。右中十方比邱。左
边本寺沙弥。附优婆塞。右边十方沙弥。亦附优婆
塞。或有七塔者。五塔同上。唯分出优婆塞两种。另
** 入塔
「烧化第二日入塔。客堂预日挂牌。(牌云)明日小食后。闻
鼓声。请大众师集住持塔前。(馀人则改集普同塔前)送灵骨入
塔。
△次日小食二板后。鸣鼓三下。维那领众送入塔。
若路远。不挂牌。但请两序执事一二十人。到塔前站
班。礼拜。唱赞毕。维那白云。(是新寂堂头大和尚)。(馀人则改
某甲上座)(既依法以茶毗。乃藏骨而入塔。裂百年尘劳之
网。入一路涅槃之门。仰凭清众。恭谨念诵。资助觉灵)。白
巳。诵弥陀经一卷。往生咒三遍。待别刹长老。(或名德)说
法竟。(馀人则本寺班首说)众念佛。知客开塔。将骨用绳垂入塔
巳。仍锁塔竟。维收佛号。唱弥陀赞回向。维那白云。(上
来念诵。资助往生。唯愿草尽街头。花间碓嘴。寂光土里。
无见顶相常圆。娑婆世间有漏尘躯永脱。茶倾三奠。香
爇一炉。奉送云程。和南尊灵)(白毕。众皆向上问讯。各回)。」
【證义曰。按古例。唯开山祖师。及中兴祖师。于常住
大有功者。方另造塔。其平常住持。即入普同塔。中
间。历代住持塔而巳。凡塔院位。或三。或五。或七。或
九之不同。若唯造三塔者。中间住持塔位。左本寺
及十方比邱之普同塔。右本寺及十方沙弥之普
同塔。其尼塔仍归尼庵。不许附僧寺也。或用五塔
者。中间住持塔。左中本寺比邱。右中十方比邱。左
边本寺沙弥。附优婆塞。右边十方沙弥。亦附优婆
塞。或有七塔者。五塔同上。唯分出优婆塞两种。另
住持章第五¶ 第 437c 页 X63-0437.png
为两塔。近来左末加比邱尼塔。右末加沙弥尼与
优婆夷合塔。共成九塔。又迩来尼塔。大都附于男
寺。不时祭扫往来。流弊百出。不可不鉴。】
** 估唱
「入塔后。库房齐会两序执事。监院。维那。知客。值岁。库
头。知浴。衣钵等。将亡者行李。(除遗命赠人物)请监院维那。每
件估价。(照时价七折算)书记上簿。知客编号巳。值岁点数。酌
留一二件犒劳看病之人。凡衣具被帐等。有四角者。
应归常住。馀者即写号条。第几号某件价若干。缚于
本件之上。俱定价登簿巳(若馀人。则应白住持)客堂挂牌。(牌云)估
唱。
△小食二板后。众集斋堂。坐巳。维那举香赞毕。白
云。(浮云散而影不留。残烛尽而光自灭。留衣表信。乃列
祖之芳规。以法破悭。禀先达之遗范。今兹估唱。用表无
常。仰凭大众。念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遂举佛号百
声。鸣磬收佛号巳。白云。(今白大众。唱衣之法用表常
规。新旧短长。各宜照顾。领物缴价。各照号条。磬声断后。
不许返悔)白巳。蓝院照号取号条。唱一件价。维那鸣
磬一下。要者称名收号条。书记填某号(某甲)收。知客
僧值照应。或当时钱物两交。副寺照号收钱。知客给
物。或另日往库房缴钱取物。凡衣物。先让行单领买。
其亡僧所遗银钱。亦登估唱簿。若丰厚。分作三分。一
分准丧事另用。及灯烛之费。一分归常住陪贴供养。
一分请众僧念诵。并佛事等用。(如亡者淡薄常住固宜赔垫。大众师亦不
得心存苟简)估毕。念佛回向。维那白云。(上来念诵唱衣功
优婆夷合塔。共成九塔。又迩来尼塔。大都附于男
寺。不时祭扫往来。流弊百出。不可不鉴。】
** 估唱
「入塔后。库房齐会两序执事。监院。维那。知客。值岁。库
头。知浴。衣钵等。将亡者行李。(除遗命赠人物)请监院维那。每
件估价。(照时价七折算)书记上簿。知客编号巳。值岁点数。酌
留一二件犒劳看病之人。凡衣具被帐等。有四角者。
应归常住。馀者即写号条。第几号某件价若干。缚于
本件之上。俱定价登簿巳(若馀人。则应白住持)客堂挂牌。(牌云)估
唱。
△小食二板后。众集斋堂。坐巳。维那举香赞毕。白
云。(浮云散而影不留。残烛尽而光自灭。留衣表信。乃列
祖之芳规。以法破悭。禀先达之遗范。今兹估唱。用表无
常。仰凭大众。念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遂举佛号百
声。鸣磬收佛号巳。白云。(今白大众。唱衣之法用表常
规。新旧短长。各宜照顾。领物缴价。各照号条。磬声断后。
不许返悔)白巳。蓝院照号取号条。唱一件价。维那鸣
磬一下。要者称名收号条。书记填某号(某甲)收。知客
僧值照应。或当时钱物两交。副寺照号收钱。知客给
物。或另日往库房缴钱取物。凡衣物。先让行单领买。
其亡僧所遗银钱。亦登估唱簿。若丰厚。分作三分。一
分准丧事另用。及灯烛之费。一分归常住陪贴供养。
一分请众僧念诵。并佛事等用。(如亡者淡薄常住固宜赔垫。大众师亦不
得心存苟简)估毕。念佛回向。维那白云。(上来念诵唱衣功
住持章第五¶ 第 438a 页 X63-0438.png
德。奉为圆寂堂头大和尚)(馀人则云某甲上座)(庄严报地。十方三
世一切佛云云)(白毕各回)。」
【證义曰。估唱一事。可以觇亡者之道心。道心重者。
资财自轻。资财厚者。道心必薄。其势然也。愚庵摭
古云。昔有尊宿。宗教之辈尊仰之。晚年被旨住院。
雅为朝廷赏遇。临终上震悼。诏赐祭葬。侍臣奏以
此僧衣钵太富。现讼有司。上不悦。遂寝前命。愚庵
颂曰。君不见。雪山童子金轮子。宝位弃之如弊屣。
草居露宿六春秋。瘦骨棱棱近于死。又不见。迦叶
老头陀。日中一食衣粗疏。百万丛中夺锦标。两土
师尊居首科。尊宿宗教师。说法当如何。尊宿宠眷
隆。上[烈-列+奴]衣钵多。】
** 安牌
「五七送牌位入祖堂。(馀人于大众牌中。添一名字)在七七日内追
荐随宜。每逢七期。或嗣法。或剃度设荐。或常住设荐。
(馀人遇七期。当设灵位。前上供)入位时。祖堂上供。」
【證义曰。梵网经第三十九轻戒云。父母兄弟。和尚
阿阇黎。亡灭之日。及三七日。四五七日。乃至七七
日。亦应讲说大乘经律。是追荐之礼。佛所教敕。岂
可忽焉。但当丰俭合宜。不可过费。以损常住耳。】
** 装造佛像
「三归正范云。佛灭度后。以刻铸图绘如来遗像。是为
佛宝。遗像既为住持佛宝。是我所依。理合敬奉。使其
金色晃耀。神气常新。如有故损。宜自行装修。惟恐常
世一切佛云云)(白毕各回)。」
【證义曰。估唱一事。可以觇亡者之道心。道心重者。
资财自轻。资财厚者。道心必薄。其势然也。愚庵摭
古云。昔有尊宿。宗教之辈尊仰之。晚年被旨住院。
雅为朝廷赏遇。临终上震悼。诏赐祭葬。侍臣奏以
此僧衣钵太富。现讼有司。上不悦。遂寝前命。愚庵
颂曰。君不见。雪山童子金轮子。宝位弃之如弊屣。
草居露宿六春秋。瘦骨棱棱近于死。又不见。迦叶
老头陀。日中一食衣粗疏。百万丛中夺锦标。两土
师尊居首科。尊宿宗教师。说法当如何。尊宿宠眷
隆。上[烈-列+奴]衣钵多。】
** 安牌
「五七送牌位入祖堂。(馀人于大众牌中。添一名字)在七七日内追
荐随宜。每逢七期。或嗣法。或剃度设荐。或常住设荐。
(馀人遇七期。当设灵位。前上供)入位时。祖堂上供。」
【證义曰。梵网经第三十九轻戒云。父母兄弟。和尚
阿阇黎。亡灭之日。及三七日。四五七日。乃至七七
日。亦应讲说大乘经律。是追荐之礼。佛所教敕。岂
可忽焉。但当丰俭合宜。不可过费。以损常住耳。】
** 装造佛像
「三归正范云。佛灭度后。以刻铸图绘如来遗像。是为
佛宝。遗像既为住持佛宝。是我所依。理合敬奉。使其
金色晃耀。神气常新。如有故损。宜自行装修。惟恐常
住持章第五¶ 第 438b 页 X63-0438.png
住乏赀。不能不资募化。或有归敬檀信。发心愿装者。
亦可矣。切不可强之。令彼不乐。两无利益。又今时僧
家。装造佛像。更有二弊。一。借装造为由。广募信施。而
入私橐。正犯楞严第三明诲。偷心之咎。一。檀信所施
装佛之赀。即以充常住别事之用。亦犯涅槃所言盗
佛物罪。有此二罪。故宜戒此弊也。愚僧但贪现利。不
惧苦报。辄谓僧是佛子。衣食俱仗佛光。恣意妄为。自
谓得计。实可怜悯。至若装造之法。虽不能一一具备
相好。但亦须大段。不致舛谬。今我震旦。于肉髻。白毫。
卐字三处。全失如来本相。按如来三十二相内。肉髻
一相。当在正顶。色红高显。所谓无能见顶也。今多偏
在前。又不甚高。误之甚矣。至白毫卐字二相。则从无
造作者。西藏所造之像。唯肉髻得法。卐字间有之。至
白毫。亦从来未见。又西像佛腰俱细。颇为得法。东国
则腰粗。非相矣。此数处俱关大体。且甚易造作。后人
装造佛像。切须留意。内唯白毫一相。恐匠作不知。即
嵌一水晶珠。于两眉中间。亦得。此乃外相可见。匠力
可作。故摘录之。以备如法装雕。俨如真佛。凡装造佛
像。常住主人。于开工日。先当具疏上供。以祈吉祥。(疏云)。
伏以。瞻紫磨之金身。轨范全彰于法界。现玉毫之瑞
相。光明普照于阎浮。敢缘倾仰之诚。特备金(土木)之用。
爰有一四天下(云云)。切念(某甲)不逢像教。怜罪罟以
深缠。渴想慈容。幸善根以缘起。恭就某寺。造立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文佛。妙像一躯。左范迦叶。右仪阿难。
亦可矣。切不可强之。令彼不乐。两无利益。又今时僧
家。装造佛像。更有二弊。一。借装造为由。广募信施。而
入私橐。正犯楞严第三明诲。偷心之咎。一。檀信所施
装佛之赀。即以充常住别事之用。亦犯涅槃所言盗
佛物罪。有此二罪。故宜戒此弊也。愚僧但贪现利。不
惧苦报。辄谓僧是佛子。衣食俱仗佛光。恣意妄为。自
谓得计。实可怜悯。至若装造之法。虽不能一一具备
相好。但亦须大段。不致舛谬。今我震旦。于肉髻。白毫。
卐字三处。全失如来本相。按如来三十二相内。肉髻
一相。当在正顶。色红高显。所谓无能见顶也。今多偏
在前。又不甚高。误之甚矣。至白毫卐字二相。则从无
造作者。西藏所造之像。唯肉髻得法。卐字间有之。至
白毫。亦从来未见。又西像佛腰俱细。颇为得法。东国
则腰粗。非相矣。此数处俱关大体。且甚易造作。后人
装造佛像。切须留意。内唯白毫一相。恐匠作不知。即
嵌一水晶珠。于两眉中间。亦得。此乃外相可见。匠力
可作。故摘录之。以备如法装雕。俨如真佛。凡装造佛
像。常住主人。于开工日。先当具疏上供。以祈吉祥。(疏云)。
伏以。瞻紫磨之金身。轨范全彰于法界。现玉毫之瑞
相。光明普照于阎浮。敢缘倾仰之诚。特备金(土木)之用。
爰有一四天下(云云)。切念(某甲)不逢像教。怜罪罟以
深缠。渴想慈容。幸善根以缘起。恭就某寺。造立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文佛。妙像一躯。左范迦叶。右仪阿难。
住持章第五¶ 第 438c 页 X63-0438.png
(或装别佛菩萨。随改)俾人人仰望。咸生礼敬之心。在在瞻依。广
作津梁之福。特涓今月某日某时。先起洪规。伏乞加
被。自今立模之始。逮至成像之日。百动无虞。诸缘顺
助。威神昭著。潜通伶俐之功。妙相希奇。杰出巧匠之
手。端严无比。耀四八之灵仪。依正圆成。变百亿之净
土。兼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檀那沾恩。丛林鼎盛。龙
神卫护。道俗蒙光。右疏恭请三宝證明。造佛开工文
疏。年月日。(某甲)具疏(若脩旧佛。待上供巳。然后匠人封光)。」
【證义曰。辅弼侍佛。俗云阿难。迦叶。是随禅宗所名。
其经律论所指。佛常随侍。实是舍利弗。大目健连。
非迦叶阿难也。按大毗婆沙论。第一百三十五卷
中。邬波鞠多尊者。自以未曾睹佛仪容。令魔王变
现佛像以观。魔应𠃔。即自化身作如来像。右舍利
子。左大目健连。此魔乃曾亲见佛者。愈足徵信矣。
然而禅宗侍佛。以迦叶。阿难为尊。讲宗侍佛。以舍
利子。大目健连为尊。推之律宗。应以优波离。大迦
叶为尊。随各家所尊宗绪设像。亦理之可通者。所
谓法无一定也 装造佛像功德 法华经云。
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雕刻成众相。皆巳成佛
道。或以七宝成。鍮鉐赤白铜。白镴及铅锡。铁木及
与泥。或以胶漆布。严饰作佛像。如是诸人等。皆巳
成佛道。华严经贤首品云。又放光明名欢喜。此光
能觉一切众。令其爱慕佛菩提。发心愿證无师道。
造立如来大悲像。众相庄严坐华座。恒叹最胜诸
作津梁之福。特涓今月某日某时。先起洪规。伏乞加
被。自今立模之始。逮至成像之日。百动无虞。诸缘顺
助。威神昭著。潜通伶俐之功。妙相希奇。杰出巧匠之
手。端严无比。耀四八之灵仪。依正圆成。变百亿之净
土。兼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檀那沾恩。丛林鼎盛。龙
神卫护。道俗蒙光。右疏恭请三宝證明。造佛开工文
疏。年月日。(某甲)具疏(若脩旧佛。待上供巳。然后匠人封光)。」
【證义曰。辅弼侍佛。俗云阿难。迦叶。是随禅宗所名。
其经律论所指。佛常随侍。实是舍利弗。大目健连。
非迦叶阿难也。按大毗婆沙论。第一百三十五卷
中。邬波鞠多尊者。自以未曾睹佛仪容。令魔王变
现佛像以观。魔应𠃔。即自化身作如来像。右舍利
子。左大目健连。此魔乃曾亲见佛者。愈足徵信矣。
然而禅宗侍佛。以迦叶。阿难为尊。讲宗侍佛。以舍
利子。大目健连为尊。推之律宗。应以优波离。大迦
叶为尊。随各家所尊宗绪设像。亦理之可通者。所
谓法无一定也 装造佛像功德 法华经云。
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雕刻成众相。皆巳成佛
道。或以七宝成。鍮鉐赤白铜。白镴及铅锡。铁木及
与泥。或以胶漆布。严饰作佛像。如是诸人等。皆巳
成佛道。华严经贤首品云。又放光明名欢喜。此光
能觉一切众。令其爱慕佛菩提。发心愿證无师道。
造立如来大悲像。众相庄严坐华座。恒叹最胜诸
住持章第五¶ 第 439a 页 X63-0439.png
功德。是故得成此光明。广如楼阁正法甘露鼓经。
及造像功德经等所说 如来身相。有三十二
佛说大乘百福相经云。一者足下安平。二者手
足千辐轮网。三者手足指纤长。四者手足柔软。如
兜罗绵。五者足跟满好。六者手足指网缦。七者足
趺高平。与跟相称。八者[𨄔]𦟛长。如伊尼鹿王。九者
平身端立。垂手过膝。十者阴藏不现。十一者身纵
广等。如尼拘陀树。十二者一毛孔有一毛生。十三
者身毛上靡。青色柔软而右旋。十四者身色微妙。
胜阎浮金。十五者身光一丈。十六者皮薄细滑。不
受尘垢。十七者两肩圆好。十八者身广端正。十九
者臆如师子王。二十者两腋下满。二十一者牙白
而大。二十二者四十齿。二十三者齿白齐密而根
深。二十四者七处满足。二十五者方颊如师子王。
二十六者味中得上味。咽中二处津液流出。二十
七者舌软薄。能覆面至发际。二十八者梵音深远。
如迦陵伽。二十九者眼如优钵罗华。三十者眼睫
如牛王。三十一者眉间白毫。色如珂雪。三十二者
顶肉髻成。又有八十随形好。始自肉髻高显。无能
见顶。乃至发长。不乱。右旋。青绀。具如经说。又有八
十随相。兹亦不录。共有一百九十二相 由装
佛取利。犯楞严经。第三决定清净明诲者。经言。六
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偷心不除。
尘不可出。我教比邱。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
及造像功德经等所说 如来身相。有三十二
佛说大乘百福相经云。一者足下安平。二者手
足千辐轮网。三者手足指纤长。四者手足柔软。如
兜罗绵。五者足跟满好。六者手足指网缦。七者足
趺高平。与跟相称。八者[𨄔]𦟛长。如伊尼鹿王。九者
平身端立。垂手过膝。十者阴藏不现。十一者身纵
广等。如尼拘陀树。十二者一毛孔有一毛生。十三
者身毛上靡。青色柔软而右旋。十四者身色微妙。
胜阎浮金。十五者身光一丈。十六者皮薄细滑。不
受尘垢。十七者两肩圆好。十八者身广端正。十九
者臆如师子王。二十者两腋下满。二十一者牙白
而大。二十二者四十齿。二十三者齿白齐密而根
深。二十四者七处满足。二十五者方颊如师子王。
二十六者味中得上味。咽中二处津液流出。二十
七者舌软薄。能覆面至发际。二十八者梵音深远。
如迦陵伽。二十九者眼如优钵罗华。三十者眼睫
如牛王。三十一者眉间白毫。色如珂雪。三十二者
顶肉髻成。又有八十随形好。始自肉髻高显。无能
见顶。乃至发长。不乱。右旋。青绀。具如经说。又有八
十随相。兹亦不录。共有一百九十二相 由装
佛取利。犯楞严经。第三决定清净明诲者。经言。六
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偷心不除。
尘不可出。我教比邱。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
住持章第五¶ 第 439b 页 X63-0439.png
道。诸比邱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
往还。去巳无返。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
种种业。皆言佛法。却诽出家具戒比邱为小乘道。
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取装佛利。亦
犯涅槃盗佛物 大般涅槃经后分上卷云。若佛
灭后。一切信心。所施佛物。应用造佛形像。及造佛
衣。七宝幡盖。买诸香油宝华。以供养佛。除供养佛。
馀不得用。用者则犯盗佛物罪。噫。施供佛物。尚不
得作别用。况装造佛钱。岂可作馀用耶。因果昭彰。
升沉皆自招矣。】
「(装佛圆工。择日开光。正开光日。时至。焚香燃烛。及诸庄严。六尘妙供。俱齐备巳。先请装佛工人。开点光明。众师
与斋主三拜巳。斋主上香。众唱香赞毕。维那高声喝云)。
释迦如来。(二称。众和)莲座降临 (馀佛菩萨随改。下皆同此)。
大迦叶尊者。 阿难陀尊者。(俱二称)辅弼莲座。(众和毕。维那振
铃。众齐唱偈云)佛面犹如净满月 亦如千日放光明 圆
光普照于十方 喜舍慈悲皆具足 如于此会见
佛坐 一切尘中悉如是 佛身无去亦无来 所
有国土皆明现(偈毕。煞下钟鼓。维那宣开光文)。
伏以。绀目金容。现四八之妙相。玉毫卐字。放百亿之
宝光。信瑞应于斯时。实祥开于季运。伏念(某甲)(或称众等)
幸蒙世尊教法。实渴仰于胜净妙明。仰赖大慈开迷。
敢图报于紫金光聚。既巳和土范金。圆成宝相。用是
诹吉选日。开点灵光。伏愿。现真实相。放无量光。巍巍
莲座。作群生低头礼敬之因。昱昱金躯。示弟子瞻仰
往还。去巳无返。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
种种业。皆言佛法。却诽出家具戒比邱为小乘道。
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取装佛利。亦
犯涅槃盗佛物 大般涅槃经后分上卷云。若佛
灭后。一切信心。所施佛物。应用造佛形像。及造佛
衣。七宝幡盖。买诸香油宝华。以供养佛。除供养佛。
馀不得用。用者则犯盗佛物罪。噫。施供佛物。尚不
得作别用。况装造佛钱。岂可作馀用耶。因果昭彰。
升沉皆自招矣。】
「(装佛圆工。择日开光。正开光日。时至。焚香燃烛。及诸庄严。六尘妙供。俱齐备巳。先请装佛工人。开点光明。众师
与斋主三拜巳。斋主上香。众唱香赞毕。维那高声喝云)。
释迦如来。(二称。众和)莲座降临 (馀佛菩萨随改。下皆同此)。
大迦叶尊者。 阿难陀尊者。(俱二称)辅弼莲座。(众和毕。维那振
铃。众齐唱偈云)佛面犹如净满月 亦如千日放光明 圆
光普照于十方 喜舍慈悲皆具足 如于此会见
佛坐 一切尘中悉如是 佛身无去亦无来 所
有国土皆明现(偈毕。煞下钟鼓。维那宣开光文)。
伏以。绀目金容。现四八之妙相。玉毫卐字。放百亿之
宝光。信瑞应于斯时。实祥开于季运。伏念(某甲)(或称众等)
幸蒙世尊教法。实渴仰于胜净妙明。仰赖大慈开迷。
敢图报于紫金光聚。既巳和土范金。圆成宝相。用是
诹吉选日。开点灵光。伏愿。现真实相。放无量光。巍巍
莲座。作群生低头礼敬之因。昱昱金躯。示弟子瞻仰
住持章第五¶ 第 439c 页 X63-0439.png
取足之教。归依则三途尽拔。秉教乃九品顿超。(白已。一问
讯。维那举香花。大众各执手炉。齐声随请云)。
香花迎。香烟请。弟子(某甲)(用住持名)等。一心奉请
南无娑婆教主。千释迦。千百亿释迦牟尼佛。(馀佛菩萨。随改)
惟愿不违本誓。哀悯有情。分身现相。居兹莲座(一拜
三请。三拜。维那与请主等。皆运想释迦佛。随请而来。俨然安居宝座巳。斋主拈香。众唱献座偈咒)。
佛身充满于法界 普现一切众生前 随缘赴感
靡不周 而恒处此菩提座
唵。㫊暮伽(一)钵头摩。
逊娜𥛬(二)驮啰驮啰𤙌(三)漫拿𥛬𤙖(三遍毕。煞鼓钹一通。维那再宣
大迦叶尊者开光文云)。
伏以。灵标遐寄。千秋想鸡足之风。慧命长扶。一脉衍
龙华之绪。恭惟西天初祖。迦叶尊者。灵山会上。悟妙
旨于拈花。多子塔前。播清风于椎拂。作古今传灯之
标准。开东西付法之渊源。衣钵流芳。人天钦仰。伏念
(某甲)耽迷积劫。莫睹微笑之慈颜。慨慕圣容。特肖饮
光之瑞像。敬诹吉日。开点灵光。伏愿。普圆明之照。金
色遍法界以流辉。广慈护之恩。锦襕统群生而覆帱。
使祖道以重光。令正法而久住。(白巳。一问讯。维那举香花。大众齐声随请)
香花迎。香烟请。弟子(某甲)(称住持名)等。一心奉请
南无头陀第一。拈花得旨。禅宗初祖。大迦叶尊者。惟
愿不违本誓。哀悯有情。分身现相。居兹莲座。(三请。三拜。维那
想大迦叶尊者。随请赴座。众唱献座偈咒)南无禅宗最初祖。摩诃迦叶大
尊者。唯愿随佛来降临。受此辅座恒供养。
唵。㫊暮伽
(一)钵头摩逊娜𥛬(二)驮啰驮啰𤙌(三)漫拿𥛬𤙖(四。三遍毕。
讯。维那举香花。大众各执手炉。齐声随请云)。
香花迎。香烟请。弟子(某甲)(用住持名)等。一心奉请
南无娑婆教主。千释迦。千百亿释迦牟尼佛。(馀佛菩萨。随改)
惟愿不违本誓。哀悯有情。分身现相。居兹莲座(一拜
三请。三拜。维那与请主等。皆运想释迦佛。随请而来。俨然安居宝座巳。斋主拈香。众唱献座偈咒)。
佛身充满于法界 普现一切众生前 随缘赴感
靡不周 而恒处此菩提座
唵。㫊暮伽(一)钵头摩。
逊娜𥛬(二)驮啰驮啰𤙌(三)漫拿𥛬𤙖(三遍毕。煞鼓钹一通。维那再宣
大迦叶尊者开光文云)。
伏以。灵标遐寄。千秋想鸡足之风。慧命长扶。一脉衍
龙华之绪。恭惟西天初祖。迦叶尊者。灵山会上。悟妙
旨于拈花。多子塔前。播清风于椎拂。作古今传灯之
标准。开东西付法之渊源。衣钵流芳。人天钦仰。伏念
(某甲)耽迷积劫。莫睹微笑之慈颜。慨慕圣容。特肖饮
光之瑞像。敬诹吉日。开点灵光。伏愿。普圆明之照。金
色遍法界以流辉。广慈护之恩。锦襕统群生而覆帱。
使祖道以重光。令正法而久住。(白巳。一问讯。维那举香花。大众齐声随请)
香花迎。香烟请。弟子(某甲)(称住持名)等。一心奉请
南无头陀第一。拈花得旨。禅宗初祖。大迦叶尊者。惟
愿不违本誓。哀悯有情。分身现相。居兹莲座。(三请。三拜。维那
想大迦叶尊者。随请赴座。众唱献座偈咒)南无禅宗最初祖。摩诃迦叶大
尊者。唯愿随佛来降临。受此辅座恒供养。
唵。㫊暮伽
(一)钵头摩逊娜𥛬(二)驮啰驮啰𤙌(三)漫拿𥛬𤙖(四。三遍毕。
住持章第五¶ 第 440a 页 X63-0440.png
动鼓钹一阵。维那再宣阿难开光文)。」
【證义曰。梵语摩诃迦叶。此翻大饮光。姓也。佛弟子
中。有十力迦叶。优楼频罗迦叶等同姓。故标大字
以别之。名毕钵罗。此菩提树名。父母祷树神而生
故从树立名。罗阅祇国人。此云王舍城。父迦毗罗。
世称大富长者。迦叶因中。与一贫女。同修毗婆尸
佛像。共誓常为夫妇。身真金色。是以迦叶身真金
色。具三十相。其妇亦报得金色。虽为夫妇。了无欲
意。后出家值佛闻法。即得无漏。年巳百二十岁。其
妇亦得四果。迦叶受乞食法。行头陀行。至老不舍。
佛言。汝年老根弊。可舍乞食及受长衣。迦叶答曰。
我当尽寿。行头陀行。佛言善哉。若迦叶行头陀行
在世者。我法久住。法华会中。蒙佛授记。未来世中。
当得成佛。名曰光明如来。至涅槃会。佛告诸比邱。
我今所有无上正法。悉巳付嘱迦叶。当为汝等作
大依止。佛灭后。在王舍城。结集三藏。宏持正法。至
二十年。以法藏付嘱阿难。遍礼佛塔。即往鸡足山。
持佛所嘱衣。入定住身。以待弥勒佛出世。付衣巳。
乃入寂焚身。】
「(阿难开光文云)伏以。师资庆遇。夙钦耆阇之遗风。法藏亲闻。
欣受灵山之付嘱。恭惟启教阿难陀尊者。功高结集。
贯妙义于千花。慧洽多闻。传一水于异器。感巾瓶之
夙缘。示天伦于如来爱弟悟刹竿之倒却。领心印于
迦叶师兄。追思至教。乐瞻如银之清标。渴慕真仪。特
【證义曰。梵语摩诃迦叶。此翻大饮光。姓也。佛弟子
中。有十力迦叶。优楼频罗迦叶等同姓。故标大字
以别之。名毕钵罗。此菩提树名。父母祷树神而生
故从树立名。罗阅祇国人。此云王舍城。父迦毗罗。
世称大富长者。迦叶因中。与一贫女。同修毗婆尸
佛像。共誓常为夫妇。身真金色。是以迦叶身真金
色。具三十相。其妇亦报得金色。虽为夫妇。了无欲
意。后出家值佛闻法。即得无漏。年巳百二十岁。其
妇亦得四果。迦叶受乞食法。行头陀行。至老不舍。
佛言。汝年老根弊。可舍乞食及受长衣。迦叶答曰。
我当尽寿。行头陀行。佛言善哉。若迦叶行头陀行
在世者。我法久住。法华会中。蒙佛授记。未来世中。
当得成佛。名曰光明如来。至涅槃会。佛告诸比邱。
我今所有无上正法。悉巳付嘱迦叶。当为汝等作
大依止。佛灭后。在王舍城。结集三藏。宏持正法。至
二十年。以法藏付嘱阿难。遍礼佛塔。即往鸡足山。
持佛所嘱衣。入定住身。以待弥勒佛出世。付衣巳。
乃入寂焚身。】
「(阿难开光文云)伏以。师资庆遇。夙钦耆阇之遗风。法藏亲闻。
欣受灵山之付嘱。恭惟启教阿难陀尊者。功高结集。
贯妙义于千花。慧洽多闻。传一水于异器。感巾瓶之
夙缘。示天伦于如来爱弟悟刹竿之倒却。领心印于
迦叶师兄。追思至教。乐瞻如银之清标。渴慕真仪。特
住持章第五¶ 第 440b 页 X63-0440.png
倩范金之巧匠。爰诹吉日。开点宝光。仰望圣师。俯垂
感格。伏愿。真灯晃耀。齐日月无量之光。法乳汪洋。等
江河有源之水。儿孙不替。祖祢常存。(白巳。一问讯。维那举请。众同请)
香花迎。香烟请。弟子(某甲)(称住持名)等。一心奉请
南无多闻第一。为佛侍者。禅宗二祖。阿难陀尊者。惟
愿不违本誓。哀悯有情。分身现相。居兹莲座。(三请。三拜。维那
想阿难陀尊者。随请而来。俨然居此弼座巳。众唱献座偈)南无禅宗第二祖。结集
三藏阿难尊。惟愿随佛来降临。受此弼座恒供养。
唵
㫊慕伽一钵头摩逊娜𥛬(二)驮啰驮啰𤙌(三)漫拿𥛬
𤙖(四。诵咒三遍毕。煞鼓钹一阵)。」
【證义曰。梵语阿难陀。此翻庆喜。以佛成道日生。王
心欢喜。合国欣庆。故名庆喜。是佛叔父白饭王次
子。即调达之弟也。面如满月。眼若青莲。八岁出家。
三十侍佛。多闻第一。法华会中。蒙佛授记。未来世
中。当得作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复告诸菩
萨曰。我与阿难。于空王佛所。同时发菩提心。阿难
常乐多闻。我常精进。是故我巳得成菩提。而阿难
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至涅槃会。佛赞阿
难。有八不可思议功德。及诸胜妙。敕文殊降魔。领
阿难赴会。受持大般涅槃经。佛灭度后。大迦叶结
集法藏。令阿难升师子座。宣说诸经。迦叶将入灭
时。法付阿难住持。阿难游行宣化二十年。尝至王
舍城外。竹林中。闻比邱诵偈云。若人生百岁。不见
水潦涸。不如生一日。时得睹见之。阿难惨然曰。此
感格。伏愿。真灯晃耀。齐日月无量之光。法乳汪洋。等
江河有源之水。儿孙不替。祖祢常存。(白巳。一问讯。维那举请。众同请)
香花迎。香烟请。弟子(某甲)(称住持名)等。一心奉请
南无多闻第一。为佛侍者。禅宗二祖。阿难陀尊者。惟
愿不违本誓。哀悯有情。分身现相。居兹莲座。(三请。三拜。维那
想阿难陀尊者。随请而来。俨然居此弼座巳。众唱献座偈)南无禅宗第二祖。结集
三藏阿难尊。惟愿随佛来降临。受此弼座恒供养。
唵
㫊慕伽一钵头摩逊娜𥛬(二)驮啰驮啰𤙌(三)漫拿𥛬
𤙖(四。诵咒三遍毕。煞鼓钹一阵)。」
【證义曰。梵语阿难陀。此翻庆喜。以佛成道日生。王
心欢喜。合国欣庆。故名庆喜。是佛叔父白饭王次
子。即调达之弟也。面如满月。眼若青莲。八岁出家。
三十侍佛。多闻第一。法华会中。蒙佛授记。未来世
中。当得作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复告诸菩
萨曰。我与阿难。于空王佛所。同时发菩提心。阿难
常乐多闻。我常精进。是故我巳得成菩提。而阿难
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至涅槃会。佛赞阿
难。有八不可思议功德。及诸胜妙。敕文殊降魔。领
阿难赴会。受持大般涅槃经。佛灭度后。大迦叶结
集法藏。令阿难升师子座。宣说诸经。迦叶将入灭
时。法付阿难住持。阿难游行宣化二十年。尝至王
舍城外。竹林中。闻比邱诵偈云。若人生百岁。不见
水潦涸。不如生一日。时得睹见之。阿难惨然曰。此
住持章第五¶ 第 440c 页 X63-0440.png
非佛偈。当云。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
日。而得解了之。比邱向其师说。师曰。阿难老朽言
不可信。阿难后时。闻彼比邱。犹诵前偈。即自思惟。
今此比邱。不受吾教。于世无益。宜入涅槃。即诣王
宫。告辞阇王而行。王追至恒河。阿难乘船。在河中
流。王稽首白言。三界明灯。愿勿涅槃。时雪山有五
百仙人。观见阿难。将欲涅槃。飞空而至。乞求出家。
阿难即以神力。化恒河变成金地。为末田地诸仙
人说法。成阿罗汉。时末田地。欲先涅槃。阿难嘱云。
佛记汝当于罽宾国。建立佛法。遂不涅槃。其馀俱
时入灭。阿难涌身虚空。作十八变。入风奋迅三昧。
分身四分。一分与释提桓因。一分与娑伽龙王。一
分与毗舍离子。一分与阿阇世王。四处各起宝塔。
供养舍利。】
「(维那白云)上来奉请本师释迦牟尼佛。迦叶阿难。二大尊
者。(馀佛菩萨。随改)天眼遥见。天耳遥闻。他心悉知。身通自在。
一念能感。圣应昭然。更诵密言。用伸殷重。 我佛如
来。有奉请真言。谨当宣诵。
柰麻三满多。母陀南。
唵。
乌佐钵啰谛。贺多谛。萨缚怛多孽多。俱舍冒地。
唵。娑
哩野没哩。布罗迦也萨诃。(维那振铃。缓诵三遍想一佛二尊者。在莲座上。光明
交映。维那白云)。
愿因秘密。俱蒙光临。斋主拈香。虔诚顶礼(众师
斋主。同礼三拜。斋主拈香。众师齐诵吉祥偈安圣位)。
归命世尊无有上。迦叶阿难共垂慈。我今依教安圣
位。唯愿慈悲哀纳受。迦叶如来具大悲。诸吉祥中最
日。而得解了之。比邱向其师说。师曰。阿难老朽言
不可信。阿难后时。闻彼比邱。犹诵前偈。即自思惟。
今此比邱。不受吾教。于世无益。宜入涅槃。即诣王
宫。告辞阇王而行。王追至恒河。阿难乘船。在河中
流。王稽首白言。三界明灯。愿勿涅槃。时雪山有五
百仙人。观见阿难。将欲涅槃。飞空而至。乞求出家。
阿难即以神力。化恒河变成金地。为末田地诸仙
人说法。成阿罗汉。时末田地。欲先涅槃。阿难嘱云。
佛记汝当于罽宾国。建立佛法。遂不涅槃。其馀俱
时入灭。阿难涌身虚空。作十八变。入风奋迅三昧。
分身四分。一分与释提桓因。一分与娑伽龙王。一
分与毗舍离子。一分与阿阇世王。四处各起宝塔。
供养舍利。】
「(维那白云)上来奉请本师释迦牟尼佛。迦叶阿难。二大尊
者。(馀佛菩萨。随改)天眼遥见。天耳遥闻。他心悉知。身通自在。
一念能感。圣应昭然。更诵密言。用伸殷重。 我佛如
来。有奉请真言。谨当宣诵。
柰麻三满多。母陀南。
唵。
乌佐钵啰谛。贺多谛。萨缚怛多孽多。俱舍冒地。
唵。娑
哩野没哩。布罗迦也萨诃。(维那振铃。缓诵三遍想一佛二尊者。在莲座上。光明
交映。维那白云)。
愿因秘密。俱蒙光临。斋主拈香。虔诚顶礼(众师
斋主。同礼三拜。斋主拈香。众师齐诵吉祥偈安圣位)。
归命世尊无有上。迦叶阿难共垂慈。我今依教安圣
位。唯愿慈悲哀纳受。迦叶如来具大悲。诸吉祥中最
住持章第五¶ 第 441a 页 X63-0441.png
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拘那牟尼
见无碍。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是故此
处最吉祥。迦罗鸠驮如金山。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
曾来入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毗舍浮佛无三垢。诸
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
尸弃如来离分别。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
殿。是故此处最吉祥。毗婆尸佛如满月。诸吉祥中最
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弗沙明达
第一义。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是故此
处最吉祥。提舍如来辩无碍。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
曾来入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波头摩佛净无垢。诸
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
然灯如来大光明。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
殿。是故此处最吉祥。(诵偈毕。即上供。其斋佛仪。载禅门日诵。兹不具录。回向疏附此)。
伏以。佛身应现。随众生而结欢喜之缘。妙相端严。恒
不动而升光明之殿。爰有一四天下云云。(入乡贯姓名)切
念(某甲)。前于(某日)发心。虔造释迦如来。迦叶。阿难。圣
像三躯。(馀佛菩萨随改)兹于(某日)成就欣承至圣之范。不同
汉寝飞光。得被道树之阴。俨若祇园敷座。归依有幸。
踊跃曷胜。敬涓今月(某日某时)。安位莲台。圆成法相。
(若拜忏诵经。当续入于此)以此功德。谨申回向。伏愿宝座分身。普
应群生之机感。玉毫现瑞。广开法界之因缘。俾低头
合掌。皆种善根。或心念口称。俱沾福慧。更祝皇图永
固。法道昌隆。丛林安静。济济来贤圣之徒。僧海调和。
见无碍。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是故此
处最吉祥。迦罗鸠驮如金山。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
曾来入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毗舍浮佛无三垢。诸
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
尸弃如来离分别。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
殿。是故此处最吉祥。毗婆尸佛如满月。诸吉祥中最
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弗沙明达
第一义。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是故此
处最吉祥。提舍如来辩无碍。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
曾来入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波头摩佛净无垢。诸
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
然灯如来大光明。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
殿。是故此处最吉祥。(诵偈毕。即上供。其斋佛仪。载禅门日诵。兹不具录。回向疏附此)。
伏以。佛身应现。随众生而结欢喜之缘。妙相端严。恒
不动而升光明之殿。爰有一四天下云云。(入乡贯姓名)切
念(某甲)。前于(某日)发心。虔造释迦如来。迦叶。阿难。圣
像三躯。(馀佛菩萨随改)兹于(某日)成就欣承至圣之范。不同
汉寝飞光。得被道树之阴。俨若祇园敷座。归依有幸。
踊跃曷胜。敬涓今月(某日某时)。安位莲台。圆成法相。
(若拜忏诵经。当续入于此)以此功德。谨申回向。伏愿宝座分身。普
应群生之机感。玉毫现瑞。广开法界之因缘。俾低头
合掌。皆种善根。或心念口称。俱沾福慧。更祝皇图永
固。法道昌隆。丛林安静。济济来贤圣之徒。僧海调和。
住持章第五¶ 第 441b 页 X63-0441.png
绵绵挺龙象之子。右疏恭请三宝證明。造像圆成。升
座开光文疏。年月日。某甲具疏(宣疏毕。诵消灾吉祥咒化疏。斋主奠茶作
礼。焚疏毕。结咒巳。仍向上立维那举回向咒。用鼓钹。众僧齐唱偈咒三遍)。
唵。娑摩啰。娑摩啰。弥摩曩。斯哈啰摩诃咱哈啰吽(三遍)
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
上师哀摄受(初遍)。
三宝哀摄受(二遍)。
护法常拥护(三遍毕。三皈依竟)。
(其馀如装造药师。弥陀。文殊。普贤尊圣像。凡开工。开光。回向。仪俱同此。巳酌改文偈。其华严十佛吉祥偈。惟诸
佛可用。造佛殿上梁。圆成。亦可用)。
○(是日。即称释迦佛名。或别佛菩萨。亦随新装所改称)。」
【證义曰。吉祥偈。出华严经第十六卷。系世尊初升
须弥山顶。帝释天主。为佛敷座。请佛纳受巳。颂此
十佛吉祥偈也。今开光亦诵此偈。以安圣位者。以
标佛像新成。世尊初降亦如天主请佛纳受。而表
此处最吉祥。以辟除诸不祥也。又按华严经。佛升
夜摩。升兜率。彼彼天主。请佛纳座。皆先颂十佛吉
祥偈。何况人间。岂可忽焉。予私意。凡新装佛。或新
造佛殿。当写此十佛吉祥偈数张。实贴殿上。仗此
经语。禦捍邪崇。犹如俗人书贴紫微黄道之意也。】
** 脩整经典
「三归正范云。贝叶黄卷。三藏圣教。是为法宝。经卷既
为住持法宝。是我所依。理合敬奉。使其装订整齐。次
第不乱。乃或长闭经厨。致虫蠹朽烂。或篇幅脱落。部
帙失次。急宜脩补。或募施主脩整亦可。但不得作别
用。夫佛以法为师。僧不重法可乎。梵网经。第四十四。
座开光文疏。年月日。某甲具疏(宣疏毕。诵消灾吉祥咒化疏。斋主奠茶作
礼。焚疏毕。结咒巳。仍向上立维那举回向咒。用鼓钹。众僧齐唱偈咒三遍)。
唵。娑摩啰。娑摩啰。弥摩曩。斯哈啰摩诃咱哈啰吽(三遍)
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
上师哀摄受(初遍)。
三宝哀摄受(二遍)。
护法常拥护(三遍毕。三皈依竟)。
(其馀如装造药师。弥陀。文殊。普贤尊圣像。凡开工。开光。回向。仪俱同此。巳酌改文偈。其华严十佛吉祥偈。惟诸
佛可用。造佛殿上梁。圆成。亦可用)。
○(是日。即称释迦佛名。或别佛菩萨。亦随新装所改称)。」
【證义曰。吉祥偈。出华严经第十六卷。系世尊初升
须弥山顶。帝释天主。为佛敷座。请佛纳受巳。颂此
十佛吉祥偈也。今开光亦诵此偈。以安圣位者。以
标佛像新成。世尊初降亦如天主请佛纳受。而表
此处最吉祥。以辟除诸不祥也。又按华严经。佛升
夜摩。升兜率。彼彼天主。请佛纳座。皆先颂十佛吉
祥偈。何况人间。岂可忽焉。予私意。凡新装佛。或新
造佛殿。当写此十佛吉祥偈数张。实贴殿上。仗此
经语。禦捍邪崇。犹如俗人书贴紫微黄道之意也。】
** 脩整经典
「三归正范云。贝叶黄卷。三藏圣教。是为法宝。经卷既
为住持法宝。是我所依。理合敬奉。使其装订整齐。次
第不乱。乃或长闭经厨。致虫蠹朽烂。或篇幅脱落。部
帙失次。急宜脩补。或募施主脩整亦可。但不得作别
用。夫佛以法为师。僧不重法可乎。梵网经。第四十四。
住持章第五¶ 第 441c 页 X63-0441.png
不供养经典戒云。若佛子。常应一心。受持读诵大乘
经律。乃至云。若不如法供养者。犯轻垢罪。是故丛林
立知藏藏主二执。专司其事。凡函帙安置。脩补残缺。
以及经本出入等事。俱知藏总其纲。而藏主分其执
也。凡经书。以不出山门为限。夏季风日暄明。晾晒诸
经。查理字号。候冷收橱。本寺僧众有请看者。须登牌。
某月某日某人。请某字函经。还则消账。若其人告假
并馀事欲去者。先查取。遗失者。罚抄赔巳。出院。若失
于查取。则知藏藏主二俱受罚。照数赔补。若私借与
外人。即无失亦罚。凡交替执事。须会客堂库房及知
藏到。一一检点清楚。对众清交新执。若有流通经版。
安版处。须明暗适中。近风日则易裂。太阴闭则易朽。
凡装印纸墨。以及书而订线等。俱以洁净坚固为佳。
断不可惜费省功咎同轻法也。」
【證义曰。脩整经典。乃表敬法宝。此事系慧命攸关。
故此执。亦为一寺重任。而尤要在住持不惜赀费。
则脩整为易。即执事之人。亦因之而慎重矣。至于
丛林。刻印经典流通。乃兴起佛法之第一大事。愚
意与其画柱雕梁之多多益善。不如黄卷赤轴之
源源不竭。利益后人。诚非浅鲜。即如今日缁白。各
得书本经典阅诵者。乃嘉兴楞严寺。刻印大藏方
册之遗惠也。假使无此一翻刊刻。则书本必少。梵
本既难购。且不便携带。岂非僧俗之一大缺陷乎。
故凡丛林住持。有心宏法者。若果宗教精明。自可
经律。乃至云。若不如法供养者。犯轻垢罪。是故丛林
立知藏藏主二执。专司其事。凡函帙安置。脩补残缺。
以及经本出入等事。俱知藏总其纲。而藏主分其执
也。凡经书。以不出山门为限。夏季风日暄明。晾晒诸
经。查理字号。候冷收橱。本寺僧众有请看者。须登牌。
某月某日某人。请某字函经。还则消账。若其人告假
并馀事欲去者。先查取。遗失者。罚抄赔巳。出院。若失
于查取。则知藏藏主二俱受罚。照数赔补。若私借与
外人。即无失亦罚。凡交替执事。须会客堂库房及知
藏到。一一检点清楚。对众清交新执。若有流通经版。
安版处。须明暗适中。近风日则易裂。太阴闭则易朽。
凡装印纸墨。以及书而订线等。俱以洁净坚固为佳。
断不可惜费省功咎同轻法也。」
【證义曰。脩整经典。乃表敬法宝。此事系慧命攸关。
故此执。亦为一寺重任。而尤要在住持不惜赀费。
则脩整为易。即执事之人。亦因之而慎重矣。至于
丛林。刻印经典流通。乃兴起佛法之第一大事。愚
意与其画柱雕梁之多多益善。不如黄卷赤轴之
源源不竭。利益后人。诚非浅鲜。即如今日缁白。各
得书本经典阅诵者。乃嘉兴楞严寺。刻印大藏方
册之遗惠也。假使无此一翻刊刻。则书本必少。梵
本既难购。且不便携带。岂非僧俗之一大缺陷乎。
故凡丛林住持。有心宏法者。若果宗教精明。自可
住持章第五¶ 第 442a 页 X63-0442.png
随机利人。倘或住持事繁。无暇及此。则于现在切
要经典。随力刊刻数种。印送无力禅和。功德无量。
华严经贤首品云。又放光名法自在。此光能觉一
切众。令得无尽陀罗尼。悉持一切诸佛法。恭敬供
养持法者。给侍守护诸贤圣。以种种法施众生。是
故得成此光明。又每见丛林之有经藏者。住持漠
不关心。任其雨湿虫蠹鼠残。而不一料理。住持如
此。则执事可知。若是者。罪过亦无量。愚意凡有藏
经之处。宜供一阅藏之僧。使其日日翻阅看诵。即
是法轮常转。诚为丛林吉祥善事。又有益于学人。
倘其日新有功。即可延佛慧命。岂不美哉。第恐阅
者。有名无实。或私行借卖者有之。此则住持。当不
时稽查为妙。愚庵摭古云。栖贤諟禅师。性高简。律
身严动不违法。暮年阅藏三次。以坐阅不恭。则立
诵行披。愚庵颂曰。宝函藏。真舍利。积劫定慧。深为
法施。迢遥来真丹。征役非容易。岂但立诵行讽。图
报碎身犹愧。】
** 脩造僧坊(即寺院也。从古立名。故称僧坊)
「三归正范云。剃发染衣。严净毗尼。绍宏佛化。是为僧
宝。既常宏化。必依处所成就僧坊。即其处也。梵语僧
伽。此翻和合众。即出家五众也。梵语伽蓝。此翻众园。
即僧众所居也。今名僧坊。乃华梵兼举耳。然此中。即
供佛奉法之所。而以僧坊为称者。佛殿法堂。无独立
故。梵网经不脩福慧戒云。若佛子。常应教化一切众
要经典。随力刊刻数种。印送无力禅和。功德无量。
华严经贤首品云。又放光名法自在。此光能觉一
切众。令得无尽陀罗尼。悉持一切诸佛法。恭敬供
养持法者。给侍守护诸贤圣。以种种法施众生。是
故得成此光明。又每见丛林之有经藏者。住持漠
不关心。任其雨湿虫蠹鼠残。而不一料理。住持如
此。则执事可知。若是者。罪过亦无量。愚意凡有藏
经之处。宜供一阅藏之僧。使其日日翻阅看诵。即
是法轮常转。诚为丛林吉祥善事。又有益于学人。
倘其日新有功。即可延佛慧命。岂不美哉。第恐阅
者。有名无实。或私行借卖者有之。此则住持。当不
时稽查为妙。愚庵摭古云。栖贤諟禅师。性高简。律
身严动不违法。暮年阅藏三次。以坐阅不恭。则立
诵行披。愚庵颂曰。宝函藏。真舍利。积劫定慧。深为
法施。迢遥来真丹。征役非容易。岂但立诵行讽。图
报碎身犹愧。】
** 脩造僧坊(即寺院也。从古立名。故称僧坊)
「三归正范云。剃发染衣。严净毗尼。绍宏佛化。是为僧
宝。既常宏化。必依处所成就僧坊。即其处也。梵语僧
伽。此翻和合众。即出家五众也。梵语伽蓝。此翻众园。
即僧众所居也。今名僧坊。乃华梵兼举耳。然此中。即
供佛奉法之所。而以僧坊为称者。佛殿法堂。无独立
故。梵网经不脩福慧戒云。若佛子。常应教化一切众
住持章第五¶ 第 442b 页 X63-0442.png
生建立僧坊。山林园田。立作佛塔。冬夏安居。坐禅处
所。一切行道处。皆应立之(云云)。夫既应立处所。脩造
之工费。不能巳也。故丛林有知屋之执。专司其事。凡
各处屋宇。本无而新造者。谓之造。巳有而或倾颓损
坏。须重脩者。谓之脩。凡所脩造。当于必不可巳者。若
其可巳。则巳之。盖为脩道而出家。非为脩寺而出家
也。或在家檀信。发心为之。则可。若出家人。断断不宜
孳孳而为。当知以巳躬下事为要紧。此上等出家子
之立志也。至若志不及此。而以造寺为功德者。虽非
性分中功德。而有相庄严亦不可少。但须不昧因果。
深知罪福。不可尅减常住藏匿信施。或不图利而贪
名。以兴建丛林为有光。遂至运谋结势。巧夺强取。令
人吞声输纳。丛林未必遂兴。而巳结若干怨愤。人心
若此。佛意可知。即守分僧。苦行善募。而未暗律学。但
知戒不私用则巳。遂乃移东就西。将甲补乙。或挪还
急债。或馈送僧俗。不知砖钱买瓦。僧粮作堂。枉受辛。
勤。反招恶报。所谓天堂未就。地狱先成也。岂不悖哉。
又有住持。虽不外募。而别僧假名私募者。当于寺外
贴告帖一张。上书本寺脩造某处。系本寺自行竭力
脩造。静听檀越发心相助。并无人在外募化云云。一
则免其脩名募化。造业堕罪。一则免其或因此。滋生
事端。贻累常住。」
【證义曰。云栖法汇云。建立丛林为众。固是美事。然
须已事巳办。而后为之。不然。或烦劳神志。或耽著
所。一切行道处。皆应立之(云云)。夫既应立处所。脩造
之工费。不能巳也。故丛林有知屋之执。专司其事。凡
各处屋宇。本无而新造者。谓之造。巳有而或倾颓损
坏。须重脩者。谓之脩。凡所脩造。当于必不可巳者。若
其可巳。则巳之。盖为脩道而出家。非为脩寺而出家
也。或在家檀信。发心为之。则可。若出家人。断断不宜
孳孳而为。当知以巳躬下事为要紧。此上等出家子
之立志也。至若志不及此。而以造寺为功德者。虽非
性分中功德。而有相庄严亦不可少。但须不昧因果。
深知罪福。不可尅减常住藏匿信施。或不图利而贪
名。以兴建丛林为有光。遂至运谋结势。巧夺强取。令
人吞声输纳。丛林未必遂兴。而巳结若干怨愤。人心
若此。佛意可知。即守分僧。苦行善募。而未暗律学。但
知戒不私用则巳。遂乃移东就西。将甲补乙。或挪还
急债。或馈送僧俗。不知砖钱买瓦。僧粮作堂。枉受辛。
勤。反招恶报。所谓天堂未就。地狱先成也。岂不悖哉。
又有住持。虽不外募。而别僧假名私募者。当于寺外
贴告帖一张。上书本寺脩造某处。系本寺自行竭力
脩造。静听檀越发心相助。并无人在外募化云云。一
则免其脩名募化。造业堕罪。一则免其或因此。滋生
事端。贻累常住。」
【證义曰。云栖法汇云。建立丛林为众。固是美事。然
须已事巳办。而后为之。不然。或烦劳神志。或耽著
住持章第五¶ 第 442c 页 X63-0442.png
世缘。致令未有所得者。望洋而退。巳有所得者。中
道而废。虽钦工御建。事事优裕。尚劳神费心。自损
不少。况尽心力而募求乎。或曰。果如子言。则佛像
凐没。谁其整之。塔寺崩颓。谁其立之。僧饿于道路。
而不得食。谁其济之。人人唯办已事。而三宝荒芜
矣。岂不闻脩慧不脩福。罗汉应供薄乎。答曰。不然。
但患一体三宝荒芜耳。世间三宝。自佛法入中国
以来。造佛建殿斋僧者。时时不休。处处相望。何烦
子之私忧。而过计也。又愚庵摭古云。延恩法安禅
师。至黄山如意院。败屋破垣。安住十年。大厦化成。
即弃去。所至不倦利济。晚居延恩。屋庐床篑。破败
尤甚。殊乐之。令尹纠豪右将新之。安哂曰。檀法本
于度人。今非其发心而强之。是名作业。不名佛事
也。每谓人曰。万事随缘。是安乐法。愚庵颂曰。威之
以行惠。非出其诚心。催科作檀度。何异昼攫金。我
先如意院。无意成丛林。今之老也延恩院。蔽风遮
雨有茆苫。君子居之有何陋。蓬户桑枢乐原宪。破
屋且胜树下居。圣师老衲皆茆庐。顾我过之矣。绎
古发长嘘。按法汇摭古二条。后人须善会其意。法
汇谓立志参学人。已事去办。不可因此而自荒学。
非谓世间三宝之可荒芜也。特慧命为重耳。摭古
谓大脩行人。自不图安居大厦。非谓佛殿之可任
其倾颓。且恶募强求。有违佛制。故不为也。今之住
持。或不然。既未尝立志参学。终日为利夤缘。只求
道而废。虽钦工御建。事事优裕。尚劳神费心。自损
不少。况尽心力而募求乎。或曰。果如子言。则佛像
凐没。谁其整之。塔寺崩颓。谁其立之。僧饿于道路。
而不得食。谁其济之。人人唯办已事。而三宝荒芜
矣。岂不闻脩慧不脩福。罗汉应供薄乎。答曰。不然。
但患一体三宝荒芜耳。世间三宝。自佛法入中国
以来。造佛建殿斋僧者。时时不休。处处相望。何烦
子之私忧。而过计也。又愚庵摭古云。延恩法安禅
师。至黄山如意院。败屋破垣。安住十年。大厦化成。
即弃去。所至不倦利济。晚居延恩。屋庐床篑。破败
尤甚。殊乐之。令尹纠豪右将新之。安哂曰。檀法本
于度人。今非其发心而强之。是名作业。不名佛事
也。每谓人曰。万事随缘。是安乐法。愚庵颂曰。威之
以行惠。非出其诚心。催科作檀度。何异昼攫金。我
先如意院。无意成丛林。今之老也延恩院。蔽风遮
雨有茆苫。君子居之有何陋。蓬户桑枢乐原宪。破
屋且胜树下居。圣师老衲皆茆庐。顾我过之矣。绎
古发长嘘。按法汇摭古二条。后人须善会其意。法
汇谓立志参学人。已事去办。不可因此而自荒学。
非谓世间三宝之可荒芜也。特慧命为重耳。摭古
谓大脩行人。自不图安居大厦。非谓佛殿之可任
其倾颓。且恶募强求。有违佛制。故不为也。今之住
持。或不然。既未尝立志参学。终日为利夤缘。只求
住持章第五¶ 第 443a 页 X63-0443.png
自已之安饱。不顾佛殿之倾颓。有之。稍图体面者。
又或仗势假威。恶募强求者。亦有之。殊可慨矣。夫
既不能庄严自已一体三宝。果能庄严世间三宝。
亦还救得一半。此法汇未言之意也。虽自已可以
茆庐而居。而三宝则当金碧以处。但须有子来之
风。不可有催科之行耳。此摭古未言之意也。】
百丈丛林清规證义记卷第五
又或仗势假威。恶募强求者。亦有之。殊可慨矣。夫
既不能庄严自已一体三宝。果能庄严世间三宝。
亦还救得一半。此法汇未言之意也。虽自已可以
茆庐而居。而三宝则当金碧以处。但须有子来之
风。不可有催科之行耳。此摭古未言之意也。】
百丈丛林清规證义记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