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尊祖章第四¶ 第 403a 页
百丈丛林清规證义记卷第四
唐洪州百丈山沙门 怀海 集编
清杭州真寂寺苾刍 仪润 證义
越城戒珠寺住持 妙永 挍阅
* 尊祖章第四
「述曰。人各祀其祖。重其形生之始也。形生。始于
爱。然形有时而化。爱有时而尽。惟性之灵然不
昧者。不恃生而存。不偕亡而亡。故佛教人必明
性。而后之学者。复胶于名言。不得其指归。自教
流东国之后。得其传者盖寡。及吾祖达磨至。示
以直指之道。而人始廓然。见夫自性之妙。由是
以来。相传不绝。后之传祖道。嗣祖位者。如火之
薪。水之器。继继承承。以至于今。可谓盛矣。然则
祖功宗德。其可忘耶。忌日追享之礼。其可废耶。
至于百丈大智禅师。作清规以范吾徒。而丛林
为之一振。其功实可与初祖并传不朽。故海会
端公谓。丛林祖堂。宜祀达磨于中。百丈陪于左。
而本寺之开山祖配焉。今并载智者诸师忌辰
礼仪者。以演教扶律。原原本本之恩。亦不可忘也。」
** 初祖达磨忌
「十月初五日。初祖忌。客堂预日挂牌。(牌云)明日恭逢逢
尊祖章第四¶ 第 403b 页 X63-0403.png
磨老祖示寂良辰。是晚。明早。课毕。闻钟声。齐诣祖堂
礼祖。午前上供。(预日。祖堂香灯师。赴库取香烛茶供供祖像前。次取供器。庄严祖堂。晚课
毕。知客令钟头。鸣钟三下。众集祖堂。住持上香。三拜。不收坐具。上茶。退身三拜。再进前问讯。增茶。复位。三拜。收
具。维那云。展具。众礼祖三拜。回堂。次日早课举。礼祖献茶同上。闻午梆。知客鸣大钟三下。众集祖堂。住持上香
维那举)奈麻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唱。众和次众齐称)。
奈摩禅定宗主菩提达磨尊者(三称。接诵)。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切佛语心品。不生句生句。常
句无常句。(名)相句无(名)相句。住异句非住异句。刹那
句非刹那句。自性句。离自性句。空句不空句。断句不
断句。边句非边句。中句非中句。常句非常句。缘句非
缘句。因句非因句。烦恼句非烦恼句。爱句非爱句。方
便句非方便句。巧句非巧句。净句非净句。成句非成
句。譬句非譬句。弟子句非弟子句。师句非师句。种性
句非种性句。三乘句非三乘句。所有句无所有句。愿
句非愿句。三轮句非三轮句。(标)相句非(标)相句。有品
句非有品句。俱句非俱句。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
法乐句。刹土句非刹。土句。阿㝹句非阿㝹句。水句非
水句。弓句非弓句。实句非实句。数句非数句。(神通)数句
非(神通)数句。明句。非明句。虚空句非虚空句。云句非云
句。工巧伎术明处句。非工巧伎术明处句。风句非风
句。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设句。非施设句。自性
句。非自性句。阴句非阴句。众生句非众生句。慧句非
慧句。涅槃句非涅槃句。尔𦦨句非尔𦦨句。外道句非
外道句。荒乱句非荒乱句。幻句非幻句。梦句非梦句。
礼祖。午前上供。(预日。祖堂香灯师。赴库取香烛茶供供祖像前。次取供器。庄严祖堂。晚课
毕。知客令钟头。鸣钟三下。众集祖堂。住持上香。三拜。不收坐具。上茶。退身三拜。再进前问讯。增茶。复位。三拜。收
具。维那云。展具。众礼祖三拜。回堂。次日早课举。礼祖献茶同上。闻午梆。知客鸣大钟三下。众集祖堂。住持上香
维那举)奈麻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唱。众和次众齐称)。
奈摩禅定宗主菩提达磨尊者(三称。接诵)。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切佛语心品。不生句生句。常
句无常句。(名)相句无(名)相句。住异句非住异句。刹那
句非刹那句。自性句。离自性句。空句不空句。断句不
断句。边句非边句。中句非中句。常句非常句。缘句非
缘句。因句非因句。烦恼句非烦恼句。爱句非爱句。方
便句非方便句。巧句非巧句。净句非净句。成句非成
句。譬句非譬句。弟子句非弟子句。师句非师句。种性
句非种性句。三乘句非三乘句。所有句无所有句。愿
句非愿句。三轮句非三轮句。(标)相句非(标)相句。有品
句非有品句。俱句非俱句。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
法乐句。刹土句非刹。土句。阿㝹句非阿㝹句。水句非
水句。弓句非弓句。实句非实句。数句非数句。(神通)数句
非(神通)数句。明句。非明句。虚空句非虚空句。云句非云
句。工巧伎术明处句。非工巧伎术明处句。风句非风
句。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设句。非施设句。自性
句。非自性句。阴句非阴句。众生句非众生句。慧句非
慧句。涅槃句非涅槃句。尔𦦨句非尔𦦨句。外道句非
外道句。荒乱句非荒乱句。幻句非幻句。梦句非梦句。
尊祖章第四¶ 第 403c 页 X63-0403.png
𦦨句非𦦨句。像句非像句。轮句非轮句。揵闼婆句非
捷闼婆句。天句非天句。饮食句非饮食句。淫欲句非
淫欲句。见句非见句。波罗密句。非波罗密句。戒句非
戒句。日月星宿句。非日月星宿句。谛句非谛句。果句
非果句。灭起句非灭起句。治句非治句。(占)相句非(占)
相句。支句非支句。巧明处句非巧明处句。禅句非禅
句。迷句非迷句。现句非现句。护句非护句。族句非族
句。仙句非仙句。王句非王句。摄受句非摄受句。宝句
非宝句。记句非记句。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女男不
男句。非女男不男句。味句。非味句。事句非事句。身句
非身句。觉句非觉句。动句。非动句。根句非根句。有为
句。非有为句。无为句非无为句。因果句非因果句。色
究竟句非色究竟句。节句非节句。丛树葛藤句。非丛
树葛藤句。杂句非杂句。说句非说句。毗尼句非毗尼
句。比邱句非比邱句。处句非处句。字句非字句。大慧
是百八句。先佛所说。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一遍。接诵变食咒十四遍。甘露咒。普供咒。各三遍。此念诵时。住持三拜。不收坐具。进炉前。献茶。献食。从东序递
供至住持。一举巳。住持递西序。至祖位侧。捧献几上。献毕。退归位三拜。再添香。再归位三拜。时众僧念诵毕。住
持再拈香。说法。说毕。维那至中展具三拜。长跪。合掌白云)。
恭维初祖。迹现西天。一苇航来。开化东土。大哉正传。
绍觉皇之宗裔。廓然无圣。破义学之膏肓。百川到海。
迥绝异流。杲日丽天。罄无侧影。指人心而成佛。契妙
道以忘言。既大振其宗风。有殊功于时教。现浊世优
昙花。实为鼻祖。取神州大乘器。尽作儿孙。兹逢葬履
捷闼婆句。天句非天句。饮食句非饮食句。淫欲句非
淫欲句。见句非见句。波罗密句。非波罗密句。戒句非
戒句。日月星宿句。非日月星宿句。谛句非谛句。果句
非果句。灭起句非灭起句。治句非治句。(占)相句非(占)
相句。支句非支句。巧明处句非巧明处句。禅句非禅
句。迷句非迷句。现句非现句。护句非护句。族句非族
句。仙句非仙句。王句非王句。摄受句非摄受句。宝句
非宝句。记句非记句。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女男不
男句。非女男不男句。味句。非味句。事句非事句。身句
非身句。觉句非觉句。动句。非动句。根句非根句。有为
句。非有为句。无为句非无为句。因果句非因果句。色
究竟句非色究竟句。节句非节句。丛树葛藤句。非丛
树葛藤句。杂句非杂句。说句非说句。毗尼句非毗尼
句。比邱句非比邱句。处句非处句。字句非字句。大慧
是百八句。先佛所说。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一遍。接诵变食咒十四遍。甘露咒。普供咒。各三遍。此念诵时。住持三拜。不收坐具。进炉前。献茶。献食。从东序递
供至住持。一举巳。住持递西序。至祖位侧。捧献几上。献毕。退归位三拜。再添香。再归位三拜。时众僧念诵毕。住
持再拈香。说法。说毕。维那至中展具三拜。长跪。合掌白云)。
恭维初祖。迹现西天。一苇航来。开化东土。大哉正传。
绍觉皇之宗裔。廓然无圣。破义学之膏肓。百川到海。
迥绝异流。杲日丽天。罄无侧影。指人心而成佛。契妙
道以忘言。既大振其宗风。有殊功于时教。现浊世优
昙花。实为鼻祖。取神州大乘器。尽作儿孙。兹逢葬履
尊祖章第四¶ 第 404a 页 X63-0404.png
之辰。爰效釆蘩之荐。所愿。信衣表佛祖之重。力任千
钧一花开劫外之春。芳联万世。谨运丹忱。虔申微供。
伏惟尚飨(白竟。一拜。起具。归位。举赞。众齐唱云)。
拈花悟旨。祖道初兴。绵延四七演真乘。六代远传灯。
奕叶相承。正法永昌明。 奈摩禅定宗主菩提达磨
尊者(三称。众三拜。起具。问讯。各回本处。○若住持有事。班首代献。下同此)。」
【證义曰。初祖。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也。姓刹帝
利。本名菩提多罗。后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知师密迹。因试。令与二兄。辩所施宝珠。发明心要。
既而尊者谓曰。汝于诸法。巳得通量。夫达磨者。通
大法之义也。宜名达磨。因改名菩提达磨。此翻觉
法。师乃白尊者曰。我既得法。当往何国。而作佛事
愿重开示。尊者曰。汝虽得法。未可远游。且止南天。
待吾灭后六十七载。当往震旦。设大法药。直接上
根。慎勿远行。衰于日下。梁普通八年。丁未岁九月
二十一日。至南海广州。剌史萧昂。表闻武帝。遣使
诏迎。十月一日至金陵。与帝语不契。是月十九日
渡江北。十一月二十三日。届于洛阳。当魏孝明太
和十年也。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
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此时震旦。义学相
高。多滞名相。间有学者。来扣宗旨。祖斥相指心。无
有能领略者。末遇神光。断臂安心。付其衣钵。并授
楞伽经。以为印心。至太和十九年。丙辰岁。十月五
日。端居而逝。是岁十二月二十八日。葬熊耳山。起
钧一花开劫外之春。芳联万世。谨运丹忱。虔申微供。
伏惟尚飨(白竟。一拜。起具。归位。举赞。众齐唱云)。
拈花悟旨。祖道初兴。绵延四七演真乘。六代远传灯。
奕叶相承。正法永昌明。 奈摩禅定宗主菩提达磨
尊者(三称。众三拜。起具。问讯。各回本处。○若住持有事。班首代献。下同此)。」
【證义曰。初祖。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也。姓刹帝
利。本名菩提多罗。后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知师密迹。因试。令与二兄。辩所施宝珠。发明心要。
既而尊者谓曰。汝于诸法。巳得通量。夫达磨者。通
大法之义也。宜名达磨。因改名菩提达磨。此翻觉
法。师乃白尊者曰。我既得法。当往何国。而作佛事
愿重开示。尊者曰。汝虽得法。未可远游。且止南天。
待吾灭后六十七载。当往震旦。设大法药。直接上
根。慎勿远行。衰于日下。梁普通八年。丁未岁九月
二十一日。至南海广州。剌史萧昂。表闻武帝。遣使
诏迎。十月一日至金陵。与帝语不契。是月十九日
渡江北。十一月二十三日。届于洛阳。当魏孝明太
和十年也。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
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此时震旦。义学相
高。多滞名相。间有学者。来扣宗旨。祖斥相指心。无
有能领略者。末遇神光。断臂安心。付其衣钵。并授
楞伽经。以为印心。至太和十九年。丙辰岁。十月五
日。端居而逝。是岁十二月二十八日。葬熊耳山。起
尊祖章第四¶ 第 404b 页 X63-0404.png
塔于定林寺。其后魏使宋云。葱岭回。见祖杖履一
只。西行而去云唐。谥圆觉大师。塔曰空观今上供
仍诵楞伽经百八句者。是禅宗心要故。梵语楞伽。
此翻不可往。其所诠义。谓禅宗自觉圣智境界。离
心意识妄想。非邪智可到故。梵语阿跋多罗。此翻
无上。谓究竟觉际。更无有上。故称宝也。一切佛语
心者。佛佛道同。一即一切故。盖一经所明。详显此
心之义。即达磨直指之心。亦即世尊拈花。所云涅
槃妙心。是以付嘱二祖云。楞伽四卷。可以印心。今
此百八句。乃世尊总答大慧所问。每句中。皆上半
句拈其问相。下半句随扫之。依心真如门。扫一切
相。故皆曰非。曰无。曰离。总标此心之外。无法可说。
故令深信修学。上供念诵。亦此意也。径山妙喜曰。
禅之宗裔。始于释尊。在灵山拈花唯迦叶。微笑。世
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嘱于汝。由此代
相授受。而至达磨。磨至此。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
性成佛。是为禅宗也。又曰。夫禅与教律。本一礼也。
譬如百千异流。同归于海。而无异味。若教律家。只
依著文字语言。不达元旨。未也。若是禅宗。虽坐破
蒲团。未得證悟。亦未也。据此。可见禅教律。异派同
源。不宜互相诋呰。】
** 百丈祖师忌
「正月十九日。百丈祖忌。(容堂挂牌。献茶。乃至上供等事皆与达磨祖忌同。先举云)
奈麻南岳二世。百丈怀海禅祖(三称。接诵)。
只。西行而去云唐。谥圆觉大师。塔曰空观今上供
仍诵楞伽经百八句者。是禅宗心要故。梵语楞伽。
此翻不可往。其所诠义。谓禅宗自觉圣智境界。离
心意识妄想。非邪智可到故。梵语阿跋多罗。此翻
无上。谓究竟觉际。更无有上。故称宝也。一切佛语
心者。佛佛道同。一即一切故。盖一经所明。详显此
心之义。即达磨直指之心。亦即世尊拈花。所云涅
槃妙心。是以付嘱二祖云。楞伽四卷。可以印心。今
此百八句。乃世尊总答大慧所问。每句中。皆上半
句拈其问相。下半句随扫之。依心真如门。扫一切
相。故皆曰非。曰无。曰离。总标此心之外。无法可说。
故令深信修学。上供念诵。亦此意也。径山妙喜曰。
禅之宗裔。始于释尊。在灵山拈花唯迦叶。微笑。世
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嘱于汝。由此代
相授受。而至达磨。磨至此。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
性成佛。是为禅宗也。又曰。夫禅与教律。本一礼也。
譬如百千异流。同归于海。而无异味。若教律家。只
依著文字语言。不达元旨。未也。若是禅宗。虽坐破
蒲团。未得證悟。亦未也。据此。可见禅教律。异派同
源。不宜互相诋呰。】
** 百丈祖师忌
「正月十九日。百丈祖忌。(容堂挂牌。献茶。乃至上供等事皆与达磨祖忌同。先举云)
奈麻南岳二世。百丈怀海禅祖(三称。接诵)。
尊祖章第四¶ 第 404c 页 X63-0404.png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尔时正念天子。白法慧菩
萨言。佛子。一切世界。诸菩萨众。依如来教。染衣出家。
云何而得梵行清净。从菩萨位。逮于无上菩提之道。
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修梵行时。应以十法。
而为所缘。作意观察。所谓身。身业。语语业。意。意业。佛。
法。僧。戒。应如是观。为身是梵行耶。乃至戒是梵行耶。
若身是梵行者。当知梵行。则为非善。则为非法。则为
浑浊。则为臭恶。则为不净。则为可厌。则为违逆。则为
杂染。则为死尸。则为虫聚。若身业是梵行者。梵行则
是行。住。坐。卧。左右顾视。屈。申。俯。仰。若语是梵行者。梵
行则是音声风息。唇舌喉吻。吐。纳。抑。纵。高。低。清浊。若
语业是梵行者。梵行则是起居问讯。略说。广说。喻说。
直说。赞说。毁说。安立说。随俗说。显了说。若意是梵行
者。梵行则应是觉是观。是分别。是种种分别。是忆念。
是种种忆念。是思惟。是种种思惟。是幻术。是眠梦。若
意业是梵行者。当知梵行则是思。想寒。热。饥。渴。苦。乐。
忧。喜。若佛是梵行者。为色是佛耶。受是佛耶。想是佛
耶。行是佛耶。识是佛耶。为相是佛耶。好是佛耶。神通
是佛耶。业。行是佛耶。果报是佛耶。若法是梵行者。为
寂灭是法耶。涅槃是法耶。不生是法耶。不起是法耶。
不可说是法耶。无分别是法耶。无所行是法耶。不合
集是法耶。不随顺是法耶。无所得是法耶。若僧是梵
行者。为预流向是僧耶。预流果是僧耶。一来向是僧
耶。一来果是僧耶。不还向是僧耶。不还果是僧耶。阿
尊祖章第四¶ 第 405a 页 X63-0405.png
罗汉向是僧耶。阿罗汉果是僧耶。三明是僧耶。六通
是僧耶。若戒是梵行者。为坛场是戒耶。问清净是戒
耶。教威仪是戒耶。三说羯磨是戒耶。和尚是戒耶。阿
阇黎是戒耶。剃发是戒耶。著袈裟衣是戒耶。乞食是
戒耶。正命是戒耶。如是观巳。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
著。于法无所住。过去巳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
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
名为梵行。梵行从何处来。谁之所有。体为是谁。由谁
而作。为是有。为是无。为是色。为非色。为是受。为非受。
为是想。为非想。为是行。为非行。为是识。为非识。如是
观察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无取著
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相法
故。观无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
名为清净梵行(一遍。接变食甘露等。与达祖忌同。唯换白词云)。
恭闻。一言为天下法。中矩中规万世知师道尊。有纲
有纪。以丛林礼乐之盛。卜法筵龙象之兴。禅教并驰。
富拟石渠天禄。经律相济。严如金科玉条。允宜陪禅
祖以享祀。故遵讳日而营斋。伏愿。不坏俗谛。感来净
妙之身。长续慧灯。照烛昏蒙之夜(白竟。一拜。起具。归位。举赞。众齐唱云)
天下师表。宏绍正宗。虽修妙行住真空。禅律自圆通。
百丈宗风。万古作磨砻。 奈麻南岳二世。百丈怀海
禅祖(三称。馀仪同达祖忌)。」
【證义曰。祖堂。中供达磨。左供百丈。右供开山。虽为
僧坊定例。然只可禅宗如此。若律宗。中供昙无德。
是僧耶。若戒是梵行者。为坛场是戒耶。问清净是戒
耶。教威仪是戒耶。三说羯磨是戒耶。和尚是戒耶。阿
阇黎是戒耶。剃发是戒耶。著袈裟衣是戒耶。乞食是
戒耶。正命是戒耶。如是观巳。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
著。于法无所住。过去巳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
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
名为梵行。梵行从何处来。谁之所有。体为是谁。由谁
而作。为是有。为是无。为是色。为非色。为是受。为非受。
为是想。为非想。为是行。为非行。为是识。为非识。如是
观察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无取著
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相法
故。观无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
名为清净梵行(一遍。接变食甘露等。与达祖忌同。唯换白词云)。
恭闻。一言为天下法。中矩中规万世知师道尊。有纲
有纪。以丛林礼乐之盛。卜法筵龙象之兴。禅教并驰。
富拟石渠天禄。经律相济。严如金科玉条。允宜陪禅
祖以享祀。故遵讳日而营斋。伏愿。不坏俗谛。感来净
妙之身。长续慧灯。照烛昏蒙之夜(白竟。一拜。起具。归位。举赞。众齐唱云)
天下师表。宏绍正宗。虽修妙行住真空。禅律自圆通。
百丈宗风。万古作磨砻。 奈麻南岳二世。百丈怀海
禅祖(三称。馀仪同达祖忌)。」
【證义曰。祖堂。中供达磨。左供百丈。右供开山。虽为
僧坊定例。然只可禅宗如此。若律宗。中供昙无德。
尊祖章第四¶ 第 405b 页 X63-0405.png
左供道宣。右开山。忏摩宗。中志公。左悟达右开山。
天台宗。中龙树。左智者。右开山。贤首宗。中杜顺。左
贤首。右开山慈恩宗。中玄奘。左窥基。右开山。法性
宗。中僧肇。左道安。右开山。密部宗。中金刚智。左大
广智。右开山。翻译宗。中迦叶摩腾。左竺法兰。右开
山。净土宗。中慧远。左优昙。右开山。如是方显各家
宗主。十家门庭不滥。其各祖忌辰。详高僧传等书。
抟者自见。呜呼。迩来祖堂。久失宗尚。所供不识是
何祖。忌辰不知是何日。枝派不知是何宗。忘本至
此。佛法何能。兴哉。其百丈行实。巳详前元义兹不
重出。今上供念诵梵行品者。盖九章清规。行虽不
同。总以持戒防非为其体相。以无所得理观为其
自性。理观若明梵行自净。心纯是法。与法相应。是
乃不为尘境之所障碍。事理双修。真俗不二则此
梵行一品。实有助于禅观。亦有助于清规。非独上
供以为念诵亦当时参其语句也。】
** 智者大师忌
「十一月二十四日。天台宗主。智者顗祖忌。(仪同达祖忌。先举云)
奈麻天台宗主。智者大师(三称。接诵)。
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偈曰。自我得佛来。所经诸
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常说法教化。无数亿
众生。令入于佛道。尔来无量劫。为度众生故。方便现
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我常住于此。以诸神
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众见我灭度。广供养
天台宗。中龙树。左智者。右开山。贤首宗。中杜顺。左
贤首。右开山慈恩宗。中玄奘。左窥基。右开山。法性
宗。中僧肇。左道安。右开山。密部宗。中金刚智。左大
广智。右开山。翻译宗。中迦叶摩腾。左竺法兰。右开
山。净土宗。中慧远。左优昙。右开山。如是方显各家
宗主。十家门庭不滥。其各祖忌辰。详高僧传等书。
抟者自见。呜呼。迩来祖堂。久失宗尚。所供不识是
何祖。忌辰不知是何日。枝派不知是何宗。忘本至
此。佛法何能。兴哉。其百丈行实。巳详前元义兹不
重出。今上供念诵梵行品者。盖九章清规。行虽不
同。总以持戒防非为其体相。以无所得理观为其
自性。理观若明梵行自净。心纯是法。与法相应。是
乃不为尘境之所障碍。事理双修。真俗不二则此
梵行一品。实有助于禅观。亦有助于清规。非独上
供以为念诵亦当时参其语句也。】
** 智者大师忌
「十一月二十四日。天台宗主。智者顗祖忌。(仪同达祖忌。先举云)
奈麻天台宗主。智者大师(三称。接诵)。
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偈曰。自我得佛来。所经诸
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常说法教化。无数亿
众生。令入于佛道。尔来无量劫。为度众生故。方便现
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我常住于此。以诸神
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众见我灭度。广供养
尊祖章第四¶ 第 405c 页 X63-0405.png
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众生既信伏。质直意
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时我及众僧。俱出灵
鹫山。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以方便力故。现有灭
不灭。馀国有众生恭敬信乐者。我复于彼中。为说无
上法。汝等不闻此。但谓我灭度。我见诸众生。没在于
苦恼。故不为现身。令其生渴仰。因其心恋慕。乃出为
说法。神通力如是。于阿僧祇劫。常在灵鹫山。及馀诸
住处。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
充满。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宝树多华果。众生所
游乐。诸天击天鼓。常作众伎乐。雨曼陀罗华。散佛及
大众。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忧怖诸苦恼。如是悉
充满。是诸罪众生。以恶业因缘。过阿僧祇劫。不闻三
宝名。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在此而
说法。或时为此众。说佛寿无量。久乃见佛者。为说佛
难值。我智力如是。慧光照无量。寿命无数劫。久修业
所得。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当断令永尽。佛语实
不虚。如医善方便。为治狂子故。实在而言死。无能说
虚妄我亦为世父。救诸苦患者。为凡夫颠倒。实在而
言灭。以常见我故。而生憍恣心。放逸者五欲。堕于恶
道中。我常知众生。行道不行道。随所应可度。为说种
种法。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慧。速成就
佛身(一遍。接变食甘露等。与达祖忌同。唯换白词云)。
恭闻。如来一代时教。重赖后哲宣剔。众生六识痴迷。
仰藉宗师觉悟。是以至人应化。迹降荆州华容。圣德
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时我及众僧。俱出灵
鹫山。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以方便力故。现有灭
不灭。馀国有众生恭敬信乐者。我复于彼中。为说无
上法。汝等不闻此。但谓我灭度。我见诸众生。没在于
苦恼。故不为现身。令其生渴仰。因其心恋慕。乃出为
说法。神通力如是。于阿僧祇劫。常在灵鹫山。及馀诸
住处。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
充满。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宝树多华果。众生所
游乐。诸天击天鼓。常作众伎乐。雨曼陀罗华。散佛及
大众。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忧怖诸苦恼。如是悉
充满。是诸罪众生。以恶业因缘。过阿僧祇劫。不闻三
宝名。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在此而
说法。或时为此众。说佛寿无量。久乃见佛者。为说佛
难值。我智力如是。慧光照无量。寿命无数劫。久修业
所得。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当断令永尽。佛语实
不虚。如医善方便。为治狂子故。实在而言死。无能说
虚妄我亦为世父。救诸苦患者。为凡夫颠倒。实在而
言灭。以常见我故。而生憍恣心。放逸者五欲。堕于恶
道中。我常知众生。行道不行道。随所应可度。为说种
种法。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慧。速成就
佛身(一遍。接变食甘露等。与达祖忌同。唯换白词云)。
恭闻。如来一代时教。重赖后哲宣剔。众生六识痴迷。
仰藉宗师觉悟。是以至人应化。迹降荆州华容。圣德
尊祖章第四¶ 第 406a 页 X63-0406.png
预彰。梦现香烟五彩。神奇屡示。品格非常。诵法华而
入定。见灵山以俨然。机感金陵。就瓦棺而演法。体翘
台顶。住金地以转轮。从兹教法流传。永劫不替。迨至
色身示寂。五品暂居。兹逢追远之辰。特设时新之供。
伏惟照鉴。佑启后人。(白竟一拜。起具。归位。举赞众齐唱云)灵山嘱累。金
口亲承。如来所遣任非轻。三观自昭明。祖祖相承。台
教续千灯。 奈麻天台宗主。智者大师(三称。众三拜。各回本处)。」
【證义曰。宗主讳智顗。字德安。姓陈。颖川原籍。父梁
散骑益阳公陈起。母徐氏。一生事迹。具见续高僧
传第二十一卷。及别传所载。年六十七岁。寂于隋
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未时。按大师读法
华。至药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句。豁
然大悟。顿證法华三昧。遂宗法华。判如来一代时
教。引信解品。以判五时化仪要之。如来故白毫一
光。光中顿现十法界。六度万行。所谓示佛知见。早
巳和盘托出了也。因众中不悟。舍利弗三请说法。
佛以开权显实。开口就说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
现于世。无非为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至此如
来寿量品。彻底穷源。为诸人道破了也。然佛示现
涅槃。而智者亦是示现灭度。今于追远之辰。上供
诵此者。正显非唯佛祖而不涅槃。即吾凡夫。何曾
有真生死耶。所受生死轮回苦者。乃妄想因缘耳。
若离妄想。三身四智。本是现成。涅槃生死。等于空
花。即此念诵。而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也。】
入定。见灵山以俨然。机感金陵。就瓦棺而演法。体翘
台顶。住金地以转轮。从兹教法流传。永劫不替。迨至
色身示寂。五品暂居。兹逢追远之辰。特设时新之供。
伏惟照鉴。佑启后人。(白竟一拜。起具。归位。举赞众齐唱云)灵山嘱累。金
口亲承。如来所遣任非轻。三观自昭明。祖祖相承。台
教续千灯。 奈麻天台宗主。智者大师(三称。众三拜。各回本处)。」
【證义曰。宗主讳智顗。字德安。姓陈。颖川原籍。父梁
散骑益阳公陈起。母徐氏。一生事迹。具见续高僧
传第二十一卷。及别传所载。年六十七岁。寂于隋
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未时。按大师读法
华。至药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句。豁
然大悟。顿證法华三昧。遂宗法华。判如来一代时
教。引信解品。以判五时化仪要之。如来故白毫一
光。光中顿现十法界。六度万行。所谓示佛知见。早
巳和盘托出了也。因众中不悟。舍利弗三请说法。
佛以开权显实。开口就说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
现于世。无非为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至此如
来寿量品。彻底穷源。为诸人道破了也。然佛示现
涅槃。而智者亦是示现灭度。今于追远之辰。上供
诵此者。正显非唯佛祖而不涅槃。即吾凡夫。何曾
有真生死耶。所受生死轮回苦者。乃妄想因缘耳。
若离妄想。三身四智。本是现成。涅槃生死。等于空
花。即此念诵。而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也。】
尊祖章第四¶ 第 406b 页 X63-0406.png
** 贤首法师忌
「十一月十四日。贤首宗主。国一藏祖忌(仪同达祖忌。先举云)。
柰麻贤首宗主。国一法师(三称。接诵)。
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来出现品。佛子。菩萨摩诃萨应
云何知如来应正等觉般涅槃。佛子。菩萨摩诃萨。欲
知如来大涅槃者。当须了知根本自性。如真如涅槃
如来涅槃亦如是如实际涅槃。如来涅槃亦如是。如
法界涅槃如来涅槃亦如是。如虚空涅槃。如来涅槃
亦如是。如法性涅槃。如来涅槃亦如是。如离欲际涅
槃。如来涅槃亦如是。如无相际涅槃。如来涅槃亦如
是。如我性际涅槃。如来涅槃亦如是。如一切法性际
涅槃。如来涅槃亦如是。如真如际涅槃。如来涅槃亦
如是。何以故。涅槃无生无出故。若法无生无出。则无
有灭。佛子。如来不为菩萨。说诸如来究竟涅槃。亦不
为彼示现其事。何以故。为欲令见一切如来。常住其
前。于一念中。见过去未来一切诸佛。色相圆清。皆如
现在。亦不起二不二想。何以故。菩萨摩诃萨。永离一
切诸想著故。佛子。诸佛如来。为令众生生欣乐故。出
现于世。欲令众生生恋慕故。示现涅槃。而实如来无
有出世。亦无涅槃。何以故。如来常住清净法界。随众
生心。示现涅槃。佛子。譬如日出。普照世间。于一切净
水器中。影无不现。普遍众处。而无来往。或一器破。便
不现影。佛子。于汝意云何。彼影不现。为日咎不。答言。
不也。伹由器坏。非日有咎。佛子。如来智日。亦复如是。
尊祖章第四¶ 第 406c 页 X63-0406.png
普现法界。无前无后。一切众生净心器中。佛无不现。
心器常净。常见佛身。若心浊器破。则不得见。佛子。若
有众生。应以涅槃而得度者。如来则为示现涅槃。而
实如来。无生无殁。无有灭度。佛子。譬如火大。于一切
世间。能为火事。或时一处。其火息灭。于意云何。岂一
切世间。火皆灭耶。答言。不也。佛子。如来应正等觉。亦
复如是。于一切世界。施作佛事。或于一世界。能事巳
毕。示入涅槃岂一切世界。诸佛如来。悉皆灭度。佛子
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如来应正等觉。大般涅槃。复
次佛子。譬如幻师。善明幻术。以幻术力。于三千大千
世界。一切国土。城邑聚落。示现幻身。以幻力持。经劫
而住。然于馀处。幻事巳讫。隐身不现。佛子。于汝意云
何。彼大幻师。岂于一处。隐身不现。便一切处。皆隐灭
耶。答言。不也。佛子。如来应正等觉。亦复如是。善知无
量智慧方便。种种幻术。于一切法界。普现其身。持令
常住。尽未来际。或于一处。随众生心。所作事讫。示现
涅槃。岂以一处示入涅槃。便谓一切悉皆灭度。佛子。
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如来应正等觉大般涅槃。复
次佛子。如来应正等觉。示涅槃时。入不动三昧。入此
三昧巳。于一一身。各放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大光明。
一一光明。各出阿僧祇莲华。一一莲华。各有不可说
妙宝华药。一一华药。有师子座。一一座上。皆有如来。
结跏趺坐。其佛身数。正与一切众生数等。皆具上妙
功德庄严。从本愿力之所生起。若有众生。善根熟者。
心器常净。常见佛身。若心浊器破。则不得见。佛子。若
有众生。应以涅槃而得度者。如来则为示现涅槃。而
实如来。无生无殁。无有灭度。佛子。譬如火大。于一切
世间。能为火事。或时一处。其火息灭。于意云何。岂一
切世间。火皆灭耶。答言。不也。佛子。如来应正等觉。亦
复如是。于一切世界。施作佛事。或于一世界。能事巳
毕。示入涅槃岂一切世界。诸佛如来。悉皆灭度。佛子
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如来应正等觉。大般涅槃。复
次佛子。譬如幻师。善明幻术。以幻术力。于三千大千
世界。一切国土。城邑聚落。示现幻身。以幻力持。经劫
而住。然于馀处。幻事巳讫。隐身不现。佛子。于汝意云
何。彼大幻师。岂于一处。隐身不现。便一切处。皆隐灭
耶。答言。不也。佛子。如来应正等觉。亦复如是。善知无
量智慧方便。种种幻术。于一切法界。普现其身。持令
常住。尽未来际。或于一处。随众生心。所作事讫。示现
涅槃。岂以一处示入涅槃。便谓一切悉皆灭度。佛子。
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如来应正等觉大般涅槃。复
次佛子。如来应正等觉。示涅槃时。入不动三昧。入此
三昧巳。于一一身。各放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大光明。
一一光明。各出阿僧祇莲华。一一莲华。各有不可说
妙宝华药。一一华药。有师子座。一一座上。皆有如来。
结跏趺坐。其佛身数。正与一切众生数等。皆具上妙
功德庄严。从本愿力之所生起。若有众生。善根熟者。
尊祖章第四¶ 第 407a 页 X63-0407.png
见佛身巳。则皆受化。然彼佛身。尽未来际。究竟安住。
随宜化度一切众生。未曾失时。佛子。如来身者。无有
方处。非实非虚。伹以诸佛本誓愿力。众生堪度。则便
出现。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如来应正等觉。大般涅
槃。佛子。如来住于无量无碍究竟法界。虚空界。真如
法性。无生无灭。及以实际。为诸众生。随时示现。本愿
持故。无有休息。不舍一切众生。一切刹。一切法。
(一遍。接变食甘露等。与达祖忌同。唯换白词云)。
恭闻法师。迹后天台。号称贤首。为华严之宗主。成一
家之教观。燃一指于岐州。佛乘誓悟。讲大乘于唐代。
左道回心。从此十门顿启。五教常存。作千秋之指南。
为万世之师法。兹逢圆寂之辰。聊奉瓣香之供。伏愿。
慧灯永照。祖印重光。佑启后人。长衍宗系。(白竟。一拜。归位。唱赞)
大哉贤首。垂范万世髫年燃指立宏誓。志求法源底。
悬辩离微。著述传勿替。 奈麻贤首宗主。国一法师
(三称。众三拜。各回本处)。」
【證义曰。宗主。讳法藏。字贤首。赐谥号。国一。为东土
华严宗。第三祖也。俗姓康氏。康居国人。当唐。贞观
十七年。十一月初二日降诞。与天台智者。先后相
去。将二百年。专宏华严。经中有品名贤首。又十首
菩萨中。有一菩萨。亦名贤首。故以贤首二字立字。
亦即以此立宗名也。所立教观。与天台大同小异。
上供用出现品涅槃章。取其本教。所宗而又恰与
忌事相合也。天台用法华寿量品亦此意。迩来诸
随宜化度一切众生。未曾失时。佛子。如来身者。无有
方处。非实非虚。伹以诸佛本誓愿力。众生堪度。则便
出现。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如来应正等觉。大般涅
槃。佛子。如来住于无量无碍究竟法界。虚空界。真如
法性。无生无灭。及以实际。为诸众生。随时示现。本愿
持故。无有休息。不舍一切众生。一切刹。一切法。
(一遍。接变食甘露等。与达祖忌同。唯换白词云)。
恭闻法师。迹后天台。号称贤首。为华严之宗主。成一
家之教观。燃一指于岐州。佛乘誓悟。讲大乘于唐代。
左道回心。从此十门顿启。五教常存。作千秋之指南。
为万世之师法。兹逢圆寂之辰。聊奉瓣香之供。伏愿。
慧灯永照。祖印重光。佑启后人。长衍宗系。(白竟。一拜。归位。唱赞)
大哉贤首。垂范万世髫年燃指立宏誓。志求法源底。
悬辩离微。著述传勿替。 奈麻贤首宗主。国一法师
(三称。众三拜。各回本处)。」
【證义曰。宗主。讳法藏。字贤首。赐谥号。国一。为东土
华严宗。第三祖也。俗姓康氏。康居国人。当唐。贞观
十七年。十一月初二日降诞。与天台智者。先后相
去。将二百年。专宏华严。经中有品名贤首。又十首
菩萨中。有一菩萨。亦名贤首。故以贤首二字立字。
亦即以此立宗名也。所立教观。与天台大同小异。
上供用出现品涅槃章。取其本教。所宗而又恰与
忌事相合也。天台用法华寿量品亦此意。迩来诸
尊祖章第四¶ 第 407b 页 X63-0407.png
忌。念诵多用心经。往生咒。或用弥陀经。若在凡俗
灵前。宜矣。如诸家祖师高僧。早巳出于三界。岂亦
如凡夫之赖超度耶。故今诸祖。各随其宗。而为念
诵。如达磨 祖前。诵楞伽百八句。取禅宗印心。无
如此百八句者。百丈祖师。前诵华严梵行品取与
清规相合。再如道宣律祖。诵梵网偈。莲社远祖诵
大势至章。庶各家门庭。不致混滥。儿孙既各明其
所宗。而诸祖之灵。亦复增其爱乐。义取关会。不致
儱侗。循名考实。𠃔合机宜。虽新订于后人。实无悖
于前哲。诸家宗主。既念诵有别。于后嗣历祖亦然。
则源源相继。而各有攸归矣。】
** 道宣律祖忌
「十月初三日。南山宗主。道宣律祖忌(仪同达祖忌。先举云)。
奈麻南山宗主。道宣律祖(三称。接诵)。
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偈曰。明人忍慧强。能持如
是法。未成佛道间。安获五种利。一者十方佛。悯念常
守护。二者命终时。正见心欢喜。三者生生处。为诸菩
萨友。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五者今后世。性戒福
慧满。此是诸佛子。智者善思量。计我著相者。不能信
是法。灭寿取證者。亦非下种处。欲长菩提苗。光明照
世间。应当静观察。诸法真实相。不生亦不灭。不常复
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如是一心中。方便勤
庄严。菩萨所应作。应当次第学。于学于无学。勿生分
别想。是名第一道。亦名摩诃衍。一切戏论恶。悉从是
灵前。宜矣。如诸家祖师高僧。早巳出于三界。岂亦
如凡夫之赖超度耶。故今诸祖。各随其宗。而为念
诵。如达磨 祖前。诵楞伽百八句。取禅宗印心。无
如此百八句者。百丈祖师。前诵华严梵行品取与
清规相合。再如道宣律祖。诵梵网偈。莲社远祖诵
大势至章。庶各家门庭。不致混滥。儿孙既各明其
所宗。而诸祖之灵。亦复增其爱乐。义取关会。不致
儱侗。循名考实。𠃔合机宜。虽新订于后人。实无悖
于前哲。诸家宗主。既念诵有别。于后嗣历祖亦然。
则源源相继。而各有攸归矣。】
** 道宣律祖忌
「十月初三日。南山宗主。道宣律祖忌(仪同达祖忌。先举云)。
奈麻南山宗主。道宣律祖(三称。接诵)。
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偈曰。明人忍慧强。能持如
是法。未成佛道间。安获五种利。一者十方佛。悯念常
守护。二者命终时。正见心欢喜。三者生生处。为诸菩
萨友。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五者今后世。性戒福
慧满。此是诸佛子。智者善思量。计我著相者。不能信
是法。灭寿取證者。亦非下种处。欲长菩提苗。光明照
世间。应当静观察。诸法真实相。不生亦不灭。不常复
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如是一心中。方便勤
庄严。菩萨所应作。应当次第学。于学于无学。勿生分
别想。是名第一道。亦名摩诃衍。一切戏论恶。悉从是
尊祖章第四¶ 第 407c 页 X63-0407.png
处灭。诸佛萨婆若。悉从是处出。是故诸佛子。宜发大
勇猛。于诸佛净戒。护持如明珠。过去诸菩萨。巳于是
中学。未来者当学。现在者今学。此是佛行处。圣主所
称叹。我巳随顺说。福德无量聚。回以施众生。共向一
切智。愿闻是法者。疾得成佛道。(一遍。接变食甘露等。与达祖忌同。换白云)
恭闻。毗尼住世。圣道镃基。波离结集于西乾。大师应
身于东土。宗承智首。教启终南。支那共仰戒光。震旦
咸称律主。感天人之侍卫。授佛牙以表扬。依佛制而
造戒坛。后世永赖。随天语以集传记。末法咸资。今逢
归天之忌。特荐精洁之羞。伏愿。律风永振。祖印重光。
戒香芬馥于九州。法雨沾濡于七众。(白竟。一拜。起具。归位。举赞。众唱)
波离再现。律学中兴。南山教主震雷音。三聚二持新。
戒海澄清。正法永昌明 奈麻南山宗主。道宣澄照
律师(三称。众三拜。各回本处)。」
【證义曰。宗主。讳道宣。字实相为震旦初兴律祖。唐
高宗时。诏敕天下寺院。图形塑像奉祀。懿宗敕谥
澄照圣师。具载宋高僧传。第十四卷。今上供。念诵
梵网经末偈者。分三段。初十六句。乃赞奖持戒利
益之义。次二十四句。乃观察实相戒体之义。后十
六句。乃劝护净戒。及回向自利利人之义。愿上供
者。因此念诵。而铭于心也。亦可诵第三十五六。不
发愿誓两戒。见下住持章告香条。须熟诵时省。而
自勉之。】
** 慧远祖师忌
勇猛。于诸佛净戒。护持如明珠。过去诸菩萨。巳于是
中学。未来者当学。现在者今学。此是佛行处。圣主所
称叹。我巳随顺说。福德无量聚。回以施众生。共向一
切智。愿闻是法者。疾得成佛道。(一遍。接变食甘露等。与达祖忌同。换白云)
恭闻。毗尼住世。圣道镃基。波离结集于西乾。大师应
身于东土。宗承智首。教启终南。支那共仰戒光。震旦
咸称律主。感天人之侍卫。授佛牙以表扬。依佛制而
造戒坛。后世永赖。随天语以集传记。末法咸资。今逢
归天之忌。特荐精洁之羞。伏愿。律风永振。祖印重光。
戒香芬馥于九州。法雨沾濡于七众。(白竟。一拜。起具。归位。举赞。众唱)
波离再现。律学中兴。南山教主震雷音。三聚二持新。
戒海澄清。正法永昌明 奈麻南山宗主。道宣澄照
律师(三称。众三拜。各回本处)。」
【證义曰。宗主。讳道宣。字实相为震旦初兴律祖。唐
高宗时。诏敕天下寺院。图形塑像奉祀。懿宗敕谥
澄照圣师。具载宋高僧传。第十四卷。今上供。念诵
梵网经末偈者。分三段。初十六句。乃赞奖持戒利
益之义。次二十四句。乃观察实相戒体之义。后十
六句。乃劝护净戒。及回向自利利人之义。愿上供
者。因此念诵。而铭于心也。亦可诵第三十五六。不
发愿誓两戒。见下住持章告香条。须熟诵时省。而
自勉之。】
** 慧远祖师忌
尊祖章第四¶ 第 408a 页 X63-0408.png
「八月初六日。净土宗主慧远老祖忌(仪同达祖忌。先举云)。
奈麻莲宗初祖慧远祖师(三称。接诵)。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
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
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
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
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
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
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
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斯为第一。(接诵往生咒三遍。念佛百声。次诵变食咒十四遍。甘露。普供。各三遍。维那合掌。白云)。
恭闻。净业宗主。实为远公。现迹雁门。开法匡庐。统一
百二十三人。一意西归。维七月二十八日。合辞共誓。
东林社启。天下咸仰其高风。西教流芳。万世共沾其
惠泽。兹当莲开吉日。众等敬荐心香。伏愿。不忘本誓。
随弥陀以提携。普运慈航。度众生于安养。(白竟。一拜。归位。唱赞)
第一大愿。观想弥陀。四十八愿度娑婆。九品涌金波。
宝网交罗。度众生出爱河 奈麻净业宗主。远公祖
师(三称。众三拜。各回本处)。」
尊祖章第四¶ 第 408b 页 X63-0408.png
【證义曰。宗主列传。出高僧传第六卷。兹不赘。上供
诵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者。以此篇开示。最直截也。
幽溪释曰。念佛三昧者。念佛人以心缘佛。以佛系
心。心心相续。无有间断。尔时内心不起。外境无侵。
旋元自归。返流全一。正不受诸受而得乎正受。故
称念佛三昧也。初立喻。一专为忆者。喻佛时念众
生。如何度出三界苦也。一人专忘者。喻众生唯贪
五尘。甘受六道苦也。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
见者。喻佛常逢见众生。而众生常不逢见佛。此喻
众生不念佛之失也。二人相忆者。喻佛时念众生。
众生亦时念佛。方谓二忆念深。能如是念则生生
常见佛。土土觐如来。故曰。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
于形影。不相乖异也。次合法。举亲喻而贴合之。如
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者。贴合一专为忆。若子逃
逝。虽忆何为者。贴合一人专忘。此贴合不念佛之
失。次贴合念佛之得。子若忆母者。教以忆母之方。
当如母忆时谓念佛人。用真切工夫。不得一刻念
世五欲。是谓系念。方得名为如母忆时。母子历生。
不相违远也。又忆佛。是恒审思量也。念佛。是心注
一境也。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者。现前。如远公三见
圣相之类。当来。如临终佛迎。乃至花开见佛之类。
去佛不远者。谓念佛人。不唯见佛。亦去佛不远。不
久定当成佛也。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者。谓举念即
缘佛境。事理圆融。能所绝待。所谓我本因地。以念
尊祖章第四¶ 第 408c 页 X63-0408.png
佛心。入无生忍。苟非如此。焉令即契无生。不假方
便。信不诬也。如染香人者。喻众生本非佛。因念佛
而顿有佛香也。名香光庄严者。盖佛因念显。念因
佛熏。谓以诸佛法身之香气。而庄严乎众生之色
身也。我本因地三句。结自行因果相符。今于此界
三句。乃果后利人。既以此自度。即以此教人。亦以
此力而摄生焉。我无选择。都摄六根者。念属意根。
正论修处。亦傍摄诸根根根念佛也。意根若净。诸
根皆摄。故无选择也。日用之间。唯弥陀是念。唯净
土是求。无有间断。即净念相继也。如是法门。实超
胜馀门。故曰入三摩地。斯为第一。】
** 开山祖忌
「凡遇本寺开山老祖忌。及历代祖忌。知客预先一日。
通白住持巳。即挂牌。(牌云)明日恭逢某祖忌曰。大众师
是晚明早课毕。闻钟声。齐诣像前顶礼。午梆上供。
○
侍者于影堂。悬某祖像。随报供献。凡果菜。须一二品
随时者。所谓荐其时食也。设香烛茶供。晚课毕鸣钟
三下。众集像前。住持拈香献茶。拜巳。维那呼展具。礼
祖三拜。收具云。顶礼尚尚。礼毕回堂。或有礼诵佛事。
维那与知客预请诸师。悬牌巳。通知殿主。铺设经坛。
○次日早课毕。礼仪同前。唯开山祖。及嗣法师。午前
上堂。馀但上供而巳。午梆上供。众集。住持问讯。拈香。
维那举香赞巳。随举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众接
弥陀经。候住持三拜将毕。首座。西堂。先至住持两边
便。信不诬也。如染香人者。喻众生本非佛。因念佛
而顿有佛香也。名香光庄严者。盖佛因念显。念因
佛熏。谓以诸佛法身之香气。而庄严乎众生之色
身也。我本因地三句。结自行因果相符。今于此界
三句。乃果后利人。既以此自度。即以此教人。亦以
此力而摄生焉。我无选择。都摄六根者。念属意根。
正论修处。亦傍摄诸根根根念佛也。意根若净。诸
根皆摄。故无选择也。日用之间。唯弥陀是念。唯净
土是求。无有间断。即净念相继也。如是法门。实超
胜馀门。故曰入三摩地。斯为第一。】
** 开山祖忌
「凡遇本寺开山老祖忌。及历代祖忌。知客预先一日。
通白住持巳。即挂牌。(牌云)明日恭逢某祖忌曰。大众师
是晚明早课毕。闻钟声。齐诣像前顶礼。午梆上供。
○
侍者于影堂。悬某祖像。随报供献。凡果菜。须一二品
随时者。所谓荐其时食也。设香烛茶供。晚课毕鸣钟
三下。众集像前。住持拈香献茶。拜巳。维那呼展具。礼
祖三拜。收具云。顶礼尚尚。礼毕回堂。或有礼诵佛事。
维那与知客预请诸师。悬牌巳。通知殿主。铺设经坛。
○次日早课毕。礼仪同前。唯开山祖。及嗣法师。午前
上堂。馀但上供而巳。午梆上供。众集。住持问讯。拈香。
维那举香赞巳。随举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众接
弥陀经。候住持三拜将毕。首座。西堂。先至住持两边
尊祖章第四¶ 第 409a 页 X63-0409.png
侧站。次两序执每边站六人。原班上下。近前半步。站
齐首座。西堂。住持。三人八字式跪下。知客二人。侍立
像傍。次第料理。接传供献。先茶。次箸。自东班序首。一
一挨次。传至首座首座端捧送住持。住持举兽巳。递
于西堂。一一挨次。传至西班序首。交于知客安摆。其
菜。汤。点。饭。悉照方丈斋款。摆齐。两边起立归位。候住
持八拜毕。弥陀经方完。诵咒。及念佛百声竟。住持拈
香。说法巳。维那白祭文。举赞(文赞随名家所撰。兹不备)待住持奠
茶。拜巳赞毕。维那呼展具。大众礼祖三拜。拜毕。呼顶
礼和尚。礼毕。呼起具。各回本处。此唯开山。中兴。嗣法。
受业。(即剃度师)之礼。其馀诸祖。不设坛讽经。不一一跪献
供。但上供奠茶而巳。然此影堂。须有功本寺。及以法
住持者。方许入位。受大众礼拜。非同等閒。其忌辰单。
客堂。库房。维那祖侍各贴一纸。庶不有误。」
【證义曰。此报创建之德与继守之功。饮水知源。礼
合享祀。不宜忘忽。】
** 嗣法师忌
「凡遇嗣法本师忌辰。(献供等事。巳载前说。伹此佛事。须住持自出巳财。送库司办祭
设供。并讽经。命书记具回向疏一道。倘不及另具。即依此疏式写。先具乡贯生死日期)敬惟本
师。性生慈善。相绝我人。继规范于丛林。行同百丈。著
谋猷于禅席。德越万峰。传临济几十几代之心灯。标
直指而披云睹月。享降迹几十几年之世寿。谢尘劳
而返朴归真。今值忌辰。门人某甲。殊愧青蓝之喻。徒
承衣钵之恩。由是延众。讽某经一日。申恳款于慈尊。
齐首座。西堂。住持。三人八字式跪下。知客二人。侍立
像傍。次第料理。接传供献。先茶。次箸。自东班序首。一
一挨次。传至首座首座端捧送住持。住持举兽巳。递
于西堂。一一挨次。传至西班序首。交于知客安摆。其
菜。汤。点。饭。悉照方丈斋款。摆齐。两边起立归位。候住
持八拜毕。弥陀经方完。诵咒。及念佛百声竟。住持拈
香。说法巳。维那白祭文。举赞(文赞随名家所撰。兹不备)待住持奠
茶。拜巳赞毕。维那呼展具。大众礼祖三拜。拜毕。呼顶
礼和尚。礼毕。呼起具。各回本处。此唯开山。中兴。嗣法。
受业。(即剃度师)之礼。其馀诸祖。不设坛讽经。不一一跪献
供。但上供奠茶而巳。然此影堂。须有功本寺。及以法
住持者。方许入位。受大众礼拜。非同等閒。其忌辰单。
客堂。库房。维那祖侍各贴一纸。庶不有误。」
【證义曰。此报创建之德与继守之功。饮水知源。礼
合享祀。不宜忘忽。】
** 嗣法师忌
「凡遇嗣法本师忌辰。(献供等事。巳载前说。伹此佛事。须住持自出巳财。送库司办祭
设供。并讽经。命书记具回向疏一道。倘不及另具。即依此疏式写。先具乡贯生死日期)敬惟本
师。性生慈善。相绝我人。继规范于丛林。行同百丈。著
谋猷于禅席。德越万峰。传临济几十几代之心灯。标
直指而披云睹月。享降迹几十几年之世寿。谢尘劳
而返朴归真。今值忌辰。门人某甲。殊愧青蓝之喻。徒
承衣钵之恩。由是延众。讽某经一日。申恳款于慈尊。
尊祖章第四¶ 第 409b 页 X63-0409.png
启人天之法席。以此功德。敬申酬报。伏愿鹫岭峰前。
高超妙觉之位。寂光土内。常乐非相之身。年月日。门
人某甲等具疏(馀如念诵常式)。」
【證义曰。此报传法之恩也。父母生我色身。先师生
我慧命。色身虚假不实。慧命利益无穷。是父母之
恩固难报。先师之恩。更难报也。区区芹藻之荐。安
得不留意耶。即如巴陵三转语。为云门作忌。先辈
用心之厚如此。乃今末法之中。不唯忌祭。漫不关
心。竟有图于名位。负心忘本而另嗣他人者。尤可
慨矣。禅宗秘要云。五祖演禅师座下。有一学人。名
开圣觉。初参长芦夫铁脚。久无所得。闻演师法道
径造席下。一日室中问云。释迦弥勒。犹是他奴。且
道是阿谁。觉云。胡张三。黑李四。演师然其语。时圆
悟和尚为座元。师举此语似之。悟云。好则好。恐未
实。不可放过。更于言下搜看。次日入室。垂问如前。
觉云昨日向和尚道了。演师云。道甚么。觉云。胡张
三。黑李四。演师云。不是不是。觉云。和尚为甚。昨日
道是。演师云。昨日是。今日不是。觉于言下大悟。觉
后出世。住开圣。见长芦法席大盛。乃嗣夫铁脚。不
原所得悟人。拈香时。忽觉胸前如捣。遂于痛处发
痈成窍。以乳香作饼塞之。久而不愈竟卒。噫此辜
负重恩。而别嗣之苦报也。后之学者。幸勿蹈此覆
辙。又云悽崇行录云。宋怀志。金华人。幼业讲。因一
禅者激发。弃讲参方。晚至洞山。得法于真净文禅
高超妙觉之位。寂光土内。常乐非相之身。年月日。门
人某甲等具疏(馀如念诵常式)。」
【證义曰。此报传法之恩也。父母生我色身。先师生
我慧命。色身虚假不实。慧命利益无穷。是父母之
恩固难报。先师之恩。更难报也。区区芹藻之荐。安
得不留意耶。即如巴陵三转语。为云门作忌。先辈
用心之厚如此。乃今末法之中。不唯忌祭。漫不关
心。竟有图于名位。负心忘本而另嗣他人者。尤可
慨矣。禅宗秘要云。五祖演禅师座下。有一学人。名
开圣觉。初参长芦夫铁脚。久无所得。闻演师法道
径造席下。一日室中问云。释迦弥勒。犹是他奴。且
道是阿谁。觉云。胡张三。黑李四。演师然其语。时圆
悟和尚为座元。师举此语似之。悟云。好则好。恐未
实。不可放过。更于言下搜看。次日入室。垂问如前。
觉云昨日向和尚道了。演师云。道甚么。觉云。胡张
三。黑李四。演师云。不是不是。觉云。和尚为甚。昨日
道是。演师云。昨日是。今日不是。觉于言下大悟。觉
后出世。住开圣。见长芦法席大盛。乃嗣夫铁脚。不
原所得悟人。拈香时。忽觉胸前如捣。遂于痛处发
痈成窍。以乳香作饼塞之。久而不愈竟卒。噫此辜
负重恩。而别嗣之苦报也。后之学者。幸勿蹈此覆
辙。又云悽崇行录云。宋怀志。金华人。幼业讲。因一
禅者激发。弃讲参方。晚至洞山。得法于真净文禅
尊祖章第四¶ 第 409c 页 X63-0409.png
师久之辞去。真净嘱曰。子禅虽逸格。惜缘不胜耳。
志拜受命。至袁州州人请住持杨岐。掣肘而去游
湘上潭牧请住上封北禅。皆不受。庵于衡岳二十
馀年。有偈曰。万机休罢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
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晚投龙安。龙
安。处之最乐堂。遂终老焉。莲池赞曰。显达人之所
欲。遵遗命而力拒诸请。可不谓难乎。今人嗜名利。
弃礼义。不请而往者纷如矣。尚何忆乎师命。】
** 剃度授经二师忌
「遇剃度授经二师忌。(如前仪。亦须住持自出巳财。送库司办祭。并讽经咒。唯回向疏
有异)切念某甲。百劫于生。虚生浪死。幸蒙剃染。(受经则改云慈
教)得入佛门。(授经则改云法门)缅维莫重之恩。实有难酬之
叹。溯自曩日。一灵归寂。没忧海之深波。惟兹忌辰。五
内悽惶。痛昊天之罔极。由是延众。讽经一日。少申忱
悃。伏愿。佛日垂光。烁破有生之罪障。慈风普扇。吹残
无始之愆尤。弹指生极乐国中。随念坐莲华台上。菩
提不退。般若常明。年月日。不孝徒某甲具疏。」
【證义曰。剃度与授经。即五种阿阇黎之前两种也。
此虽不得法。而曾从剃染。或授经等。举此示不忘
本也。然古之为弟子者。师没而信愈坚。今之弟子
者。师存而守巳易况忆忌辰耶。良由最初出家。实
非欲依止真师。决择生死。盖一时偶合而巳。是以
其心。见利则易。逢恶友惑之则易。瞋其师之训以
正也则易。甚而弃正入邪。罢僧仍俗者有之矣。佛
志拜受命。至袁州州人请住持杨岐。掣肘而去游
湘上潭牧请住上封北禅。皆不受。庵于衡岳二十
馀年。有偈曰。万机休罢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
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晚投龙安。龙
安。处之最乐堂。遂终老焉。莲池赞曰。显达人之所
欲。遵遗命而力拒诸请。可不谓难乎。今人嗜名利。
弃礼义。不请而往者纷如矣。尚何忆乎师命。】
** 剃度授经二师忌
「遇剃度授经二师忌。(如前仪。亦须住持自出巳财。送库司办祭。并讽经咒。唯回向疏
有异)切念某甲。百劫于生。虚生浪死。幸蒙剃染。(受经则改云慈
教)得入佛门。(授经则改云法门)缅维莫重之恩。实有难酬之
叹。溯自曩日。一灵归寂。没忧海之深波。惟兹忌辰。五
内悽惶。痛昊天之罔极。由是延众。讽经一日。少申忱
悃。伏愿。佛日垂光。烁破有生之罪障。慈风普扇。吹残
无始之愆尤。弹指生极乐国中。随念坐莲华台上。菩
提不退。般若常明。年月日。不孝徒某甲具疏。」
【證义曰。剃度与授经。即五种阿阇黎之前两种也。
此虽不得法。而曾从剃染。或授经等。举此示不忘
本也。然古之为弟子者。师没而信愈坚。今之弟子
者。师存而守巳易况忆忌辰耶。良由最初出家。实
非欲依止真师。决择生死。盖一时偶合而巳。是以
其心。见利则易。逢恶友惑之则易。瞋其师之训以
正也则易。甚而弃正入邪。罢僧仍俗者有之矣。佛
尊祖章第四¶ 第 410a 页 X63-0410.png
法何其衰哉。按律中佛制。弟子离师。不得太早。若
师实愚。或不守戒方许离之。云栖崇行录云。唐。清
江。幼悟幻泡。礼昙一律师为亲教师。讽诵经法。触
目而通。识者曰。此缁门千里驹也。尝与师稍忤。舍
而游方。遍历法筵自责曰。天下行半。如我本师者。
鲜矣。乃回师所。当僧集时。负荆唱言。清江。再投和
尚。唯愿摄受。时一师诟骂。清江雨泪忏谢曰。前念
无知。后心有悟。望和尚大。慈施与欢喜。求哀再四。
律师悯之。遂为师资如初。一师没。谒忠国师。得传
心要焉。莲池赞曰。舍圣贤而知非。当诟骂而不退。
可谓明且诚矣。终传心印。不有由乎。彼浅信之流。
小嫌则长往不返。微呵则衔恨不忘。空遇明师。竟
有何益。如逢帝主。不获一官。惜哉。】
** (附)父母忌
「(父母之忌。仪稍不同。惟是我亲。非关众也。住持预日命侍者。送祭仪于库房。代办祭筵。若举念诵。侍者即白维
那客堂。客堂即挂牌。牌云)明日堂头和尚。为父讳日追荐。(或母忌。诞曰随
改)讽某经一日。请经师几位。开列于左。 (某某)师(某
某)师(晚课上殿时。住持命侍者。于方丈左傍设供位。具香花灯茶。供于牌前巳。晚课回堂。住持独自往山
门外。随向俗家方位。运心默召云。我释男某甲。明日逢严父。或慈母。讳日之忌。是以今于寺中设位供奉。唯愿
我父我母。以不思议。天性相关。应时知觉。即知我男。在此启请。随请而来。恳祷之至。应三请请时。应观想父母
形容音声。俨若随请而来。想父母来巳。即默云。我父我母相偕进寺来。想巳。随即进寺。到设位前四揖。拈香。献
茶。想父母俨然坐巳。欢喜快乐。再四揖而退。是夜。住持自用蒲团。坐在设位下边。默念地藏菩萨圣号万声。次
日早课毕。住持一人。仍向设位拈香。献茶。午梆上供。即烦诵经几位诸师。到设位前上供。仪与前同。而不一一
跪献奉。亦不行礼。设拜。待说法竟。举赞回向已。维那云。顶礼和尚。各回本处。至晚念诵毕。回向如常。向佛白荐
师实愚。或不守戒方许离之。云栖崇行录云。唐。清
江。幼悟幻泡。礼昙一律师为亲教师。讽诵经法。触
目而通。识者曰。此缁门千里驹也。尝与师稍忤。舍
而游方。遍历法筵自责曰。天下行半。如我本师者。
鲜矣。乃回师所。当僧集时。负荆唱言。清江。再投和
尚。唯愿摄受。时一师诟骂。清江雨泪忏谢曰。前念
无知。后心有悟。望和尚大。慈施与欢喜。求哀再四。
律师悯之。遂为师资如初。一师没。谒忠国师。得传
心要焉。莲池赞曰。舍圣贤而知非。当诟骂而不退。
可谓明且诚矣。终传心印。不有由乎。彼浅信之流。
小嫌则长往不返。微呵则衔恨不忘。空遇明师。竟
有何益。如逢帝主。不获一官。惜哉。】
** (附)父母忌
「(父母之忌。仪稍不同。惟是我亲。非关众也。住持预日命侍者。送祭仪于库房。代办祭筵。若举念诵。侍者即白维
那客堂。客堂即挂牌。牌云)明日堂头和尚。为父讳日追荐。(或母忌。诞曰随
改)讽某经一日。请经师几位。开列于左。 (某某)师(某
某)师(晚课上殿时。住持命侍者。于方丈左傍设供位。具香花灯茶。供于牌前巳。晚课回堂。住持独自往山
门外。随向俗家方位。运心默召云。我释男某甲。明日逢严父。或慈母。讳日之忌。是以今于寺中设位供奉。唯愿
我父我母。以不思议。天性相关。应时知觉。即知我男。在此启请。随请而来。恳祷之至。应三请请时。应观想父母
形容音声。俨若随请而来。想父母来巳。即默云。我父我母相偕进寺来。想巳。随即进寺。到设位前四揖。拈香。献
茶。想父母俨然坐巳。欢喜快乐。再四揖而退。是夜。住持自用蒲团。坐在设位下边。默念地藏菩萨圣号万声。次
日早课毕。住持一人。仍向设位拈香。献茶。午梆上供。即烦诵经几位诸师。到设位前上供。仪与前同。而不一一
跪献奉。亦不行礼。设拜。待说法竟。举赞回向已。维那云。顶礼和尚。各回本处。至晚念诵毕。回向如常。向佛白荐
尊祖章第四¶ 第 410b 页 X63-0410.png
疏一通云)伏以。释天调御觉海导师。琅函三藏灵文。金地
六和上士。敢倾私慕之诚。仰渎圆明之鉴。(续入俗居乡贯云云)
祠下居住。奉佛诵经荐父。(或荐母)比丘(某甲)。专为追荐
先考(某某)府君一位之灵。(若母。改先妣某氏某孺人。或父母双荐。二人名并用)
是日至心拈香。归命两土化主。弥陀释迦。极乐国中。
诸佛圣贤。金莲座下。恭通情旨。伏为先考(某某)。享寿
几十几岁。原命(某某)。相(某)月(某)日(某)时受生。大限殁
于(某)年月日时去世。(或荐母或双荐。随改)切念严君(为母改云慈亲双荐
改云父母)德重。若泰山之弥高。养育恩深。似沧海之难量。
不幸早经见背。未报捐埃。日月交驰。光阴易迈。兹今
本月(某)日。俄临几周忌辰。仰凭大觉之功。上酬劬劳
之德。由是延僧几员。念诵(某)经几部。用资云程。早离
幽趣。伏愿。巳在人天者。转增五福。任意逍遥。未离诸
趣者。超升九品。随心自在。右疏恭请三宝證明。诵经
荐亲回向文疏。年月日。比丘(某甲)具疏(事毕。住持命一侍者。代谢
诵经诸师)。」
【證义曰。此报父母养育之恩。及听许出家之恩也。
按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佛说四恩。而父母恩为第
一。梁皇忏法云。次复应须思念父母养育之恩。怀
抱乳哺。爱重情深。宁自危身。安立其子云云。佛言。
天下之恩。莫过父母。夫舍家人。未能得道。唯勤学
业。为善莫废积德不止。必能感报劬劳之恩。又言。
其中若有父母。少便孤背。难可再遇。空想悠然。既
未得神通天眼。不知父母舍报神识。更生何道。唯
六和上士。敢倾私慕之诚。仰渎圆明之鉴。(续入俗居乡贯云云)
祠下居住。奉佛诵经荐父。(或荐母)比丘(某甲)。专为追荐
先考(某某)府君一位之灵。(若母。改先妣某氏某孺人。或父母双荐。二人名并用)
是日至心拈香。归命两土化主。弥陀释迦。极乐国中。
诸佛圣贤。金莲座下。恭通情旨。伏为先考(某某)。享寿
几十几岁。原命(某某)。相(某)月(某)日(某)时受生。大限殁
于(某)年月日时去世。(或荐母或双荐。随改)切念严君(为母改云慈亲双荐
改云父母)德重。若泰山之弥高。养育恩深。似沧海之难量。
不幸早经见背。未报捐埃。日月交驰。光阴易迈。兹今
本月(某)日。俄临几周忌辰。仰凭大觉之功。上酬劬劳
之德。由是延僧几员。念诵(某)经几部。用资云程。早离
幽趣。伏愿。巳在人天者。转增五福。任意逍遥。未离诸
趣者。超升九品。随心自在。右疏恭请三宝證明。诵经
荐亲回向文疏。年月日。比丘(某甲)具疏(事毕。住持命一侍者。代谢
诵经诸师)。」
【證义曰。此报父母养育之恩。及听许出家之恩也。
按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佛说四恩。而父母恩为第
一。梁皇忏法云。次复应须思念父母养育之恩。怀
抱乳哺。爱重情深。宁自危身。安立其子云云。佛言。
天下之恩。莫过父母。夫舍家人。未能得道。唯勤学
业。为善莫废积德不止。必能感报劬劳之恩。又言。
其中若有父母。少便孤背。难可再遇。空想悠然。既
未得神通天眼。不知父母舍报神识。更生何道。唯
尊祖章第四¶ 第 410c 页 X63-0410.png
当竞设福力。追而报恩。为善不止。功成必致。经言。
为亡人作福。如饷远人。若生人天。增益功德。若处
三途。或在八难。永离众苦。若具真信。受正法教。即
得超悟七世父母。历劫亲缘。忧畏悉除。同得解脱。
是为智者。至慈至孝。最上报恩。据此。则作法追荐。
遵佛训也云栖崇行录云。梁。法云。阳羡人。七岁出
家。为庄严寺宝亮弟子。隽朗英秀。于妙音寺。开讲
法华维摩二经。学者辐辏。性诚孝。劳于色养。居母
忧。毁瘠过礼。累日不食旻法师谓曰。圣人制礼。贤
者俯就。不肖者豉及。且毁不灭性。尚出儒宗。况佛
有至言。欲报生恩。近则时奉颜仪。远则启发菩提。
以导神识。宜速思远理。使有成津。何可恣情。同于
细近。云乃割哀。微进饘粥。莲池赞曰。曾子之母死。
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即云公之居丧。虽曾子。何
加焉。语曰。释氏弃其亲。岂理也哉。又曰。后周。道丕。
长安贵胄里人。唐宗室也。七岁出家。十九值驾幸
洛京。长安焚荡。乃负母入华山。安止岩穴。时谷涌
贵。丕自辟谷。惟乞食供母。母问食未。恐伤母意。必
曰巳斋。母曰。汝父霍山战没。骨暴霜露。能收取归
葬乎。遂往霍山。拾聚白骨。昼夜诵经。咒之曰。昔人
精诚所感。滴血认骨。愿群骨之中。有动转者。即吾
父遗骸也。一心注想。目不轻舍。数日间。有髑髅从
骨聚跃出。摇曳良久。丕躄踊抱持。赍归见母。是夜
母梦夫归。明晨骨至。人以为孝感所致。后应制论
为亡人作福。如饷远人。若生人天。增益功德。若处
三途。或在八难。永离众苦。若具真信。受正法教。即
得超悟七世父母。历劫亲缘。忧畏悉除。同得解脱。
是为智者。至慈至孝。最上报恩。据此。则作法追荐。
遵佛训也云栖崇行录云。梁。法云。阳羡人。七岁出
家。为庄严寺宝亮弟子。隽朗英秀。于妙音寺。开讲
法华维摩二经。学者辐辏。性诚孝。劳于色养。居母
忧。毁瘠过礼。累日不食旻法师谓曰。圣人制礼。贤
者俯就。不肖者豉及。且毁不灭性。尚出儒宗。况佛
有至言。欲报生恩。近则时奉颜仪。远则启发菩提。
以导神识。宜速思远理。使有成津。何可恣情。同于
细近。云乃割哀。微进饘粥。莲池赞曰。曾子之母死。
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即云公之居丧。虽曾子。何
加焉。语曰。释氏弃其亲。岂理也哉。又曰。后周。道丕。
长安贵胄里人。唐宗室也。七岁出家。十九值驾幸
洛京。长安焚荡。乃负母入华山。安止岩穴。时谷涌
贵。丕自辟谷。惟乞食供母。母问食未。恐伤母意。必
曰巳斋。母曰。汝父霍山战没。骨暴霜露。能收取归
葬乎。遂往霍山。拾聚白骨。昼夜诵经。咒之曰。昔人
精诚所感。滴血认骨。愿群骨之中。有动转者。即吾
父遗骸也。一心注想。目不轻舍。数日间。有髑髅从
骨聚跃出。摇曳良久。丕躄踊抱持。赍归见母。是夜
母梦夫归。明晨骨至。人以为孝感所致。后应制论
尊祖章第四¶ 第 411a 页 X63-0411.png
道。多居元席。朝野归重。莲池赞曰。绝粒而饷母饥。
诵经而获父骨。可谓大孝。兼乎存殁。而至行超于
古今者矣。呜呼异哉。其次如僧道纪。母必亲供。陈
尊宿。织蒲供母等。释氏之孝其亲。反过于世人。传
记所载。盖历有明徵。今犹有病释氏无亲者。三种
不才僧之罪也。安享十方之供。而不念其亲者。一
也。高坐閒暇而俾其亲劳力如工仆者。一也。割爱
出家。而别礼他人为父母者。三也。生既如此。死不
荐悼。无庸言矣。忘本至斯。尚何望其振兴佛法乎。】
** 礼塔
「凡新正(除夕。冬至。随改)礼塔。期定。客堂预日挂牌。(牌云)明日早
粥后。(或小食后)闻钟声。大众师各搭衣持具。齐诣诸祖塔
前礼塔。
○即命照客。通知塔主。洒扫诸塔前后。及路
径。
○时至。知客鸣大钟三下。禅堂开小静。内外大众
塔衣持具。在殿前候齐。依次序徐至开山祖塔前。班
次站定。塔主燃香烛巳。住持拈香。三拜。绕塔三匝。再
拈香。大众合班。展四摺具。鸣引磬。住持同礼塔三拜。
收具。问讯。分班。次至某祖塔。某祖塔。俱如前礼。唯普
同塔。住持不去。监院拈香。礼毕而回。若路遥。或天雨。
在影堂集众。礼祖九拜。候天晴择日。住持与两序执
事补礼。以便巡查荫木无损。塔地无伤。」
** 设斛普荐
「清明节。(中元节或)正日。(或先一日)晚。设放普荐祀祖斛食。所有
设位开列于左。(一)本寺堂上。开山老祖。上某下某禅
诵经而获父骨。可谓大孝。兼乎存殁。而至行超于
古今者矣。呜呼异哉。其次如僧道纪。母必亲供。陈
尊宿。织蒲供母等。释氏之孝其亲。反过于世人。传
记所载。盖历有明徵。今犹有病释氏无亲者。三种
不才僧之罪也。安享十方之供。而不念其亲者。一
也。高坐閒暇而俾其亲劳力如工仆者。一也。割爱
出家。而别礼他人为父母者。三也。生既如此。死不
荐悼。无庸言矣。忘本至斯。尚何望其振兴佛法乎。】
** 礼塔
「凡新正(除夕。冬至。随改)礼塔。期定。客堂预日挂牌。(牌云)明日早
粥后。(或小食后)闻钟声。大众师各搭衣持具。齐诣诸祖塔
前礼塔。
○即命照客。通知塔主。洒扫诸塔前后。及路
径。
○时至。知客鸣大钟三下。禅堂开小静。内外大众
塔衣持具。在殿前候齐。依次序徐至开山祖塔前。班
次站定。塔主燃香烛巳。住持拈香。三拜。绕塔三匝。再
拈香。大众合班。展四摺具。鸣引磬。住持同礼塔三拜。
收具。问讯。分班。次至某祖塔。某祖塔。俱如前礼。唯普
同塔。住持不去。监院拈香。礼毕而回。若路遥。或天雨。
在影堂集众。礼祖九拜。候天晴择日。住持与两序执
事补礼。以便巡查荫木无损。塔地无伤。」
** 设斛普荐
「清明节。(中元节或)正日。(或先一日)晚。设放普荐祀祖斛食。所有
设位开列于左。(一)本寺堂上。开山老祖。上某下某禅
尊祖章第四¶ 第 411b 页 X63-0411.png
师。次及中兴某某禅师。并诸历代住持。诸祖之位。(此是
正中一行。两边附列祖名。下皆同此)(二)本寺两序。先贤后哲。有功权执。
及诸能执诸位觉灵之位。(三)本寺列执。并及先亡后
化。诸比邱众。次及诸沙弥辈觉灵之位。(四)本寺同居
各剃度师。及坛上十师。并引礼众。巳故觉灵之位。(五)
本寺一派。先远至今。在外法眷。及剃度派。并诸眷属
觉灵之位。(六)现前同居。缁素大众。各人巳故二亲(男公
处士。女氏孺人)之位。(七)本寺舍基。诸舍田地。及诸捐助。一切
檀那。(男公处士。女氏孺人)之位。(八)本寺开山。从古至今。在冥途
者。受戒归依。居家弟子。并诸护法(男公处士。女氏孺人)之位。(九)
本寺地主。异姓先灵。前后左右。远近高邻(男公处士。女氏孺人)
之位。(十)本寺近事。先远至今。佣工净人。执劳运力。诸
方处士之位。(以上十位中。从六至九。应男女另立位。使灵各便。亦顺世出世间之大礼。不得
合写合供。以乱礼体。盖阴阳一致也。次附疏一通)伏以。大士兴缘。广设冥阳
之会。阿难启教。宏开甘露之门。天人鬼畜。咸从个里
超升。缁素宗亲。尽向此中解脱。爰有大清国。某省某
府某县某寺。秉释迦如来遗教奉行主修祀祖法事
沙门某甲。今据本寺年例。每逢清明佳节。(馀时随改)设斛
普荐。祀祖后裔。住持某甲。监院比邱某甲。暨在寺众
僧人等。是日至心拈香。归命瑜伽会主。释迦文佛。显
密会上。诸佛圣贤。金莲座下。恭通情旨。切念众等。叨
父生母育之钜恩。赖师傅施护之洪德。既年例而资
济。亦时届而悽怆。愿承甘露之缘。长润冥泉之渴。均
资法喜。齐上莲舟。由是谨于本月几日。届当某节之
正中一行。两边附列祖名。下皆同此)(二)本寺两序。先贤后哲。有功权执。
及诸能执诸位觉灵之位。(三)本寺列执。并及先亡后
化。诸比邱众。次及诸沙弥辈觉灵之位。(四)本寺同居
各剃度师。及坛上十师。并引礼众。巳故觉灵之位。(五)
本寺一派。先远至今。在外法眷。及剃度派。并诸眷属
觉灵之位。(六)现前同居。缁素大众。各人巳故二亲(男公
处士。女氏孺人)之位。(七)本寺舍基。诸舍田地。及诸捐助。一切
檀那。(男公处士。女氏孺人)之位。(八)本寺开山。从古至今。在冥途
者。受戒归依。居家弟子。并诸护法(男公处士。女氏孺人)之位。(九)
本寺地主。异姓先灵。前后左右。远近高邻(男公处士。女氏孺人)
之位。(十)本寺近事。先远至今。佣工净人。执劳运力。诸
方处士之位。(以上十位中。从六至九。应男女另立位。使灵各便。亦顺世出世间之大礼。不得
合写合供。以乱礼体。盖阴阳一致也。次附疏一通)伏以。大士兴缘。广设冥阳
之会。阿难启教。宏开甘露之门。天人鬼畜。咸从个里
超升。缁素宗亲。尽向此中解脱。爰有大清国。某省某
府某县某寺。秉释迦如来遗教奉行主修祀祖法事
沙门某甲。今据本寺年例。每逢清明佳节。(馀时随改)设斛
普荐。祀祖后裔。住持某甲。监院比邱某甲。暨在寺众
僧人等。是日至心拈香。归命瑜伽会主。释迦文佛。显
密会上。诸佛圣贤。金莲座下。恭通情旨。切念众等。叨
父生母育之钜恩。赖师傅施护之洪德。既年例而资
济。亦时届而悽怆。愿承甘露之缘。长润冥泉之渴。均
资法喜。齐上莲舟。由是谨于本月几日。届当某节之
尊祖章第四¶ 第 411c 页 X63-0411.png
辰。先于今夜设坛。如法普荐。伏愿。化佛来迎。诸慈垂
照。放光接河沙饿鬼。统归平等法筵。施食周六道四
生。受用无边佛事。释氏宗派固不饥虚。儒门善信。顿
沾利乐。同登净土。咸感莲胎。回此功德。阴超阳泰。恭
请三宝(云云)。
○时至。香烛供果等。皆齐备巳。法师在
施食坛前。举赞起香。举佛号。随表白同至孤魂台前。
法师拈香。三问讯。诵往生咒三遍巳。念 奈麻面然
大士菩萨。(三称巳。合掌对大士立。白文云)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
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仰白面然大士统领法界
六道。九种十类孤魂。自他先亡家亲眷属等众。(法师一问
讯云)唯愿同承三宝力。各悟一真心。虚灵不昧。饱餐法
味于斯时。业识无羁。迥脱尘劳于永劫。如斯利益。唯
神导引。(白巳。众同唱赞云)孤魂佛子。莫住泉乡。少随法水悟
真常。直下自承当。返照回光。何处不天堂。(赞毕)念佛
诸设位前。各各上香问讯巳。仍归坛前。并照常例(施食
辩讹。见下住持章。施食条證义)。」
【證义曰。普荐之义。以父母师长等。不能尽出三界。
故有资于荐拔。于清明中元顺俗而行。所以开死
者之神识。而尽生人之孝义也。至若供虽不丰。务
存精洁。所谓事死如事生也。孔子曰。菲饮食而致
孝乎鬼神。观夫致孝之言。则自奉虽俭。祭祀必丰
可知矣。近时频见僧俗。以人所不堪食者供之。无
孝敬之意。招亵慢之愆。恒用慨然。】
** 扫塔
照。放光接河沙饿鬼。统归平等法筵。施食周六道四
生。受用无边佛事。释氏宗派固不饥虚。儒门善信。顿
沾利乐。同登净土。咸感莲胎。回此功德。阴超阳泰。恭
请三宝(云云)。
○时至。香烛供果等。皆齐备巳。法师在
施食坛前。举赞起香。举佛号。随表白同至孤魂台前。
法师拈香。三问讯。诵往生咒三遍巳。念 奈麻面然
大士菩萨。(三称巳。合掌对大士立。白文云)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
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仰白面然大士统领法界
六道。九种十类孤魂。自他先亡家亲眷属等众。(法师一问
讯云)唯愿同承三宝力。各悟一真心。虚灵不昧。饱餐法
味于斯时。业识无羁。迥脱尘劳于永劫。如斯利益。唯
神导引。(白巳。众同唱赞云)孤魂佛子。莫住泉乡。少随法水悟
真常。直下自承当。返照回光。何处不天堂。(赞毕)念佛
诸设位前。各各上香问讯巳。仍归坛前。并照常例(施食
辩讹。见下住持章。施食条證义)。」
【證义曰。普荐之义。以父母师长等。不能尽出三界。
故有资于荐拔。于清明中元顺俗而行。所以开死
者之神识。而尽生人之孝义也。至若供虽不丰。务
存精洁。所谓事死如事生也。孔子曰。菲饮食而致
孝乎鬼神。观夫致孝之言。则自奉虽俭。祭祀必丰
可知矣。近时频见僧俗。以人所不堪食者供之。无
孝敬之意。招亵慢之愆。恒用慨然。】
** 扫塔
尊祖章第四¶ 第 412a 页 X63-0412.png
「清明节。客堂预日挂牌。(牌云)明日清明扫塔。大众师闻
钟声。搭衣持具。齐诣塔前上供 (即命塔主。酒扫诸塔前后。及诸路径)
知客上方丈。请问住持时分。定时巳。即通知维那。库
房。正清明日。早课毕。鸣钟三下。祖堂礼祖。或住持说
小参。或命班首秉拂。候方丈传牌施行。早粥后。祖堂。
影堂檀那祠堂。皆先上供。小食后扫塔。及土地堂。并
孤魂坛上供。(塔主取供。见下两序章。执事条中说)时至。知客鸣大钟。乃
至住持拈香礼仪。俱见礼塔条说。三拜毕。住持执帚
扫塔顶。次至塔基巳。放帚。转身下阶。至供桌再拈香。
维那举香云盖三称。接念奈麻清净法身毗卢遮那
佛三称。次诵心经等上供。祖侍跪献。供毕。住持说法。
(唯开山塔。及嗣法师塔。说法。馀皆随宜)说毕。结赞巳。众向上展具。鸣引
磬三拜巳。起具。问讯分班。次至某塔。仪式同前。至最
后塔毕。大众往普同塔。住持回寺。监院拈香拜扫。众
诵弥陀经全卷。往生咒三遍等。上供末。结唱莲池海
会赞毕。众三拜。往土地堂。及孤魂台上供而回。(或列祖塔
多。或远。另日住持。与两序执事。再扫上供。大众不去)如本支。或戒子。或剃度。由
别处来扫塔。客堂接待。问其尊卑。若在住持之长。行
尊宿礼。(见下住持章。尊宿条说)若同辈巳下。通白住持。及库房
维那。请定时巳。供仪备齐。扫搭上供等仪。与前同。仍
请大众念诵。住持陪扫。或唯扫一塔。二塔。随其本人
所宜。或彼辞众。不须念诵。或辞住持。不敢烦劳。俱听
其便。尊宿礼仪。行止随宜。知客俱当预先问明。」
【證义曰。礼塔。扫塔。皆时敬祖先。看塔石之坚坏。阅
尊祖章第四¶ 第 412b 页 X63-0412.png
荫木之损益。上妥祖灵。下安常住。甚有关系。不可
忽也。近时多废此举。匪唯忘本。更虑祖荫有亏。即
常住有事。儒释有别。祭扫礼同。多见常住不幸。人
口不安。皆由不勤祭扫。祖灵不妥之所致也。】
百丈丛林清规證义记卷第四
忽也。近时多废此举。匪唯忘本。更虑祖荫有亏。即
常住有事。儒释有别。祭扫礼同。多见常住不幸。人
口不安。皆由不勤祭扫。祖灵不妥之所致也。】
百丈丛林清规證义记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