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1a 页 WYG0428-068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胡端敏奏议卷八
            明 胡世宁 撰
  恳乞天恩休致疏(时官刑部尚书/)
臣不幸久患痰火奇疾为变百端然向惟旬日间发犹
可支持今年逾六十血气益衰病发不时难料每当侍
朝奏对之际常恐昏瞀颠仆玷污朝列惭惶无地自容
其苦有如是者君父之前岂敢欺隐念臣荒野疏陋之
卷八 第 1b 页 WYG0428-0681d.png
人间关罪谪之后得遇圣明登极遂擢臣以吏部侍郎
之职既而七载之间累辞累召累劾升官六卿诰封三
代行而给驿以驰病则遣官问遗恩宠逾分感激无涯
臣岂木石之顽遂忘天地之报况今升转司寇之官自
古尤重盖以五教弼于五刑民命系于国命在昔皋陶
之种德虞廷苏公之策名太史皆以是也而臣又以起
身法司幸便熟路且又上遇圣明励精图治言听计从
下遇辅臣忘巳推贤志同道合臣方喜所学于是得行
卷八 第 2a 页 WYG0428-0682a.png
而乃无故求去也此以公义言如此至言私计则臣家
势至微遇险特甚长子继年未弱冠随臣广西江西讨
夷平贼历同艰险而预发宸濠之事实其誊奏颇有赞
画时被都御史俞谏附逆忌功搆臣深祸臣恐父子并
陷逼其还乡不得侍臣哀痛成疾而死及臣赴京投狱
又被都御史石玠徇时附势奏捕家属次子纯年方十
馀惊窜流离遂荒举业绝意科目今臣先任三品虽三
转官而未满三载今任二品亦三转官而甫及数月臣
卷八 第 2b 页 WYG0428-0682b.png
当此衰病待尽之年止此一子岂无老牛舐犊之念而
求任满三年使得亦如诸臣之子入监读书以不绝衣
冠之嗣也故臣前岁奏疾尚求南京去秋蒙召即来北
上盖亦欲以犬马馀生强力就列上报君父之恩下为
身家之计也不意疾病缠绵势难支久今臣交岁以来
画夜痰𠻳不绝常时坐卧不安至于郊天陪祀庆成侍
宴朝廷重典臣子至荣亦不能预负罪惭惶心如丛棘
故今昧死俯沥血诚上祈恩照特赐骸骨早还乡里使
卷八 第 3a 页 WYG0428-0682c.png
得安便以终馀年臣不胜感戴天恩之至奉圣旨卿召
用未久有疾善加调理痊可即出供职不允所辞胡纯
准送监读书吏部知道钦此
  老病乞恩休致疏
臣以衰病凡庸误蒙陛下天高地厚之德起之罪废之馀
置之卿辅之列赠祖同官荫男入监复召至京将及一
载之间视如手足许布腹心言虽妄而多行采纳罪当
认而每赐宽容病则遣官加赐辞辄温旨慰留特怜衰
卷八 第 3b 页 WYG0428-0682d.png
朽不时病发许当严会随处退班真天地之曲成万物
父母之爱惜孤子不是过也臣虽粉骨碎身何以能报
但臣不幸元禀素薄久患痰火奇疾为变百端近因勉
强日久精神日耗加以耳聋健忘脾泄食减或早起装
严而更衣不止或昼出判署而临事不知只今半月之
间早朝入至午门而不能进者二望端门而复回者一
在部疾发骤危而急借舆扶回家者二僚属每见失惊
朝市聚观不雅未有病困如是而犹可以窃禄居官徒
卷八 第 4a 页 WYG0428-0683a.png
旷天工者也思负圣恩惭惶无地臣是以不得巳再沥
血诚伏乞圣慈怜悯容臣气息尚存趁今河道可行之
日早赐骸骨还乡以遂首丘之愿则臣未死之年皆陛
下再生之德也子孙世世其何能报臣以私情累干天
听不胜战慄祈望之至奉圣旨卿职掌邦刑明慎公恕
况朝审在迩宜用心调理痊可即出供职慎勿再辞吏
部知道钦此
  病弱乞恩容令退避疏
卷八 第 4b 页 WYG0428-0683b.png
臣以病弱乞休荷蒙温旨勉留且容臣子送监读书臣
伏遇圣明仁同覆载谓臣召用未久虽病发巳极而不
忍弃捐念臣受患孔多虽年例未及而即令荫子老牛
曲遂其私情病马尚策于故道荷殊恩之出于望外实
私感之切于由中义图死报敢望生还但臣不幸少多
忧患致成痰火奇疾不时常发其发也或为眼目昏花
或为心神恍惚或时膝软不能行立或时气塞不能言
语盖其发无时难于预料故或前日无事不注门籍而
卷八 第 5a 页 WYG0428-0683c.png
今早疾发不能入朝惶惧无措或今晚疾发巳注门籍
而明早疾愈不敢入朝于心不安盖臣因病多忧而忧
即病发故每当大朝会大礼节辄忧病发失仪而前疾
因忧即发常恐昏瞀颠仆有污阙庭故臣常自惭惶累
乞休致今奉恩旨调理病痊之日即出供职不敢烦渎
外但臣病发无时忧莫能处伏读礼仪定式内一款如
朝参近侍御前有患病咳𠻳者即许退班如蒙圣恩容
臣侍朝或侍经筵各项大礼之际如遇病发即许退班
卷八 第 5b 页 WYG0428-0683d.png
或当入朝之时猝遇病发亦许随处退避则臣忧患心
少而病发或亦可减得以致死效劳矣臣以私情累干
天听不胜战慄奉圣旨卿端亮忠鲠实心干事朕所简
注宜照前旨即出供职既有痰疾不时举发准照礼仪
定式事理退避该衙门知道
  慎封爵以重亲亲疏
臣闻明主慎动不使一事有差忠臣事君惟恐一言有
谬盖谬则君事或因以误矣臣与尚书桂萼李承勋方
卷八 第 6a 页 WYG0428-0684a.png
献夫等受国厚恩誓皆赤心事主岂敢一毫有欺然而
自揣天下之人不能尽知也天下之事不能尽识也是
以每承付托相与忧惶反复论议不定唯恐有差因误
国事近如昌化伯邵氏保袭之事是也臣昔因与邵辅
亲识奏乞避嫌钦奉圣旨这事巳有旨著再会同法司
将各奏至亲拘审卿既与邵辅邻亲伊家宗图来历宜
必素知况卿职掌风纪是非曲直正当分辨以杜争端
岂可引嫌回避便照前旨上𦂳会问明白归一来说该
卷八 第 6b 页 WYG0428-0684b.png
衙门知道钦此钦遵臣受命以来多方询访以备会审
间未几岁终蒙恩转官刑部又不意春来疾病缠绵巳
该原会官会问归一奏请然臣之心终有未尽也其事
终有未安也我皇上智周万物而于明伦尤重今于邵
氏之事正明伦理笃恩义之事也使臣瞒昧不言致误
此事则万世而下累我皇上圣德臣虽万死何足以赎
哉窃惟皇上之必欲邵氏封袭伯爵者是即古圣王达
孝之心盖推皇考恭穆献皇帝之所自出于孝惠皇太
卷八 第 7a 页 WYG0428-0684c.png
后又推太后之所自出于其父母邵林杨氏而欲荣富
其子孙以世享之也今不幸林之子曰宗曰瑄曰喜其
孙曰华曰英曰蕙皆巳故绝今争袭者曰萱曰辅曰葵
则皆旁枝非林子孙其不当袭也明矣乃惟千户邵茂
真为林孙则所当袭然茂虽自称其父邵安为林之第
二子而引恭穆献皇帝为其乞恩复官与邵喜同称母
弟为證臣下奉此不敢轻辨然而审诸其亲族访之于
传闻则皆曰义子臣愚不能无疑也书曰疑谋勿成臣
卷八 第 7b 页 WYG0428-0684d.png
恐邵安真或义子而其子孙袭伯则太后父母之神不
歆非𩔖而太后皇考在天之灵皆不安矣若彼争袭者
曰安出淮安王氏则其言出附会不可轻信而且世远
人亡莫之能究也今江南客船运船每岁经过山东直
𨽻一带地方鬻回幼男女甚多至或忘其父母姓名生
年籍贯者岂能究忆也是以安为义子孙虽有数事指
證可疑而莫敢为言也窃惟旧侍太后宫人内使或有
得闻一二者内廷或可亲问至于昌化伯夫人何氏嫔
卷八 第 8a 页 WYG0428-0685a.png
于邵门五十馀年矣其平日与邵安妻妯娌相处何如
其夫邵喜存日与邵安兄弟相处何如其男邵蕙存日
与邵茂长幼相处何如岂有不明而陛下差一堪信内
臣就其家开诚问之岂有不实对者其各家年老家人
平日耳目所习闻见亦真使东厂一召问之孰敢不尽
言者非如臣等会审悉多拘忌不得尽情也再不然行
彼原籍拘审年老亲邻勘实回报亦不过迟之半年耳
臣愚昧死伏愿圣明如是详审而巳若以臣等有疑之
卷八 第 8b 页 WYG0428-0685b.png
言一时遂定臣恐赐彼一代之爵而或乱彼百代之宗
误我皇上明伦之智达孝之仁外议有言内廷得闻此
时追罪臣等虽死无益于事故愿自今谨之而巳臣愚
亦知祖宗朝皆有外戚封爵何独皇考外家而忍见其
无况臣乡里亦岂不愿崇爵之辉而顾其时势有不得
巳焉者不敢不言也臣观大江以南苏松九府州暨浙
江等九布政司地方之人近来并无侯伯世袭者盖地
气之薄所不能胜故邵喜封伯未逾年而遂卒传其子
卷八 第 9a 页 WYG0428-0685c.png
蕙仅再世而遂绝邵辅升指挥回家其弟弼即夭邵玘
三子其长次二人皆以疾废其不幸门祚之薄如此盖
亦地气使然也故臣愚见以为与之袭伯则必拘伦序
而或滥及旁枝误及异姓且弟曰弟侄曰侄太后亲兄
弟不得以之为子亲父母不得以之为孙他人富贵而
本亲告绝幽明之间各生嫌隙生者不得安其养死者
不得歆其祀况其门祚薄而福荫隆如前所虑恐非邵
氏久长之利也不与之伯则使何氏得如民间择爱立
卷八 第 9b 页 WYG0428-0685d.png
嗣而使之承其家业养其孤寡奉其宗祀太后亲父母
有孙亲兄弟有子而后量与恩泽荫卑流远邵氏久长
之福也臣愚叨任大臣与国同体昧死敢言不胜战慄
待罪之至
  应制陈言以弭灾变疏
河南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礼科抄出礼科右给事中
蔡经等题前事奉圣旨事关朕躬的自有处置其馀该
衙门看了来说钦此钦遵抄出送司除将抄内省杂料
卷八 第 10a 页 WYG0428-0686a.png
处布绢拔淹滞正风俗四事备咨各部径自查覆外其
慎差遣一事系该本部议覆案呈到部臣等窃惟圣明
御天四海臣仆孰召不来孰罪敢匿而内外法司委之
提问罪犯孰敢延纵至差官校赍驾帖出外所过地方
无不惊扰虽有以身许国之人素持不顾利害者无故
猝然途遇亦皆震骇失色至于所提罪犯之家老幼惊
惶被吓财物怯懦者或因丧胆以成疾病弱者或因称
贷以破家被提罪犯或被窘辱难禁而自残身命所至
卷八 第 10b 页 WYG0428-0686b.png
官府急无打发多借官银奸贪官吏乘机尅落以一报
十上司坐视莫敢谁何小民代陪不胜哀怨声闻于天
降灾致儆不无所自我皇上至仁覆物励精图治平日
事天如父爱民如子凡所以体天心而究民隐者无所
不用其极惟此一事无人敢言未经圣虑今给事中
等因言弭灾建议及此实效忠谏之职言所难言伏
愿圣明俯从今后官民有犯在内责之法司在外责之
抚按按察司等官作急提问完报不许淹滞遇有事体
卷八 第 11a 页 WYG0428-0686c.png
重大合提在外𦂳关人犯到京问理者行令各该巡按
御史严限责差的当人员提解来京以凭问理非有事
干机密十分𦂳急重情近在畿甸地方不须再差官校
乞断自宸衷永为定例如此则陛下揽权于上百官承
式于下体统正而朝廷尊人心欢悦而和气致祥矣伏
乞圣裁奉圣旨卿等所言朕知道了自有酌处
  顾大体以平刑政疏
近该陜西陇西县问革监生柳瓒讦奏同乡御史王朝
卷八 第 11b 页 WYG0428-0686d.png
用各项违法事情钦奉圣旨这所奏王朝用贪淫不法
事多又枉道回家锦衣卫差千户一员会同巡抚都御
史将事内人犯行提勘审明白将有罪及𦂳关干證人
犯并王朝用都解来京不许徇情回护今后御史公差俱
不许枉道回家违者听所在官司举奏容隐的一体查
究不饶钦此钦遵臣等查得节次奏行事例凡奏告不
干巳事立案不行又一款官吏军民人等并不许将暧
昧无所稽之事丑秽不可闻之语牵连开写亵渎宸听
卷八 第 12a 页 WYG0428-0687a.png
敢有故违并将奏诉他事不问虚实立案不行从重治
罪前项二例一向遵行盖所以存大体而抑刁风也今
查柳瓒所奏王朝用事情内多暧昧无稽之事丑秽不
可闻之语又其间干巳事少不干巳事多陛下不照常
下所司抄议题覆而即差锦衣卫官到彼会勘将有罪
及𦂳关干證人犯并王朝用都解来京者臣等仰窥圣
意盖欲急正百官以正万民而正百官又先自风宪官
始也臣愚伏读本月初九日敕谕有云言责之官其位
卷八 第 12b 页 WYG0428-0687b.png
甚重风纪之吏其责尤严勿外饰虚名而内罔其实大
哉皇言真见风纪之重而欲实尽其职矣昔年大臣选
任御史多用附巳之人致其倚势妄为臣尝备奏其事
其尤甚者如蓝田之劾席书中间词意上欲激怒尊亲
下欲屏绝忠良其劾陈洸尽破累朝法例奏行雠谤书
内暧昧不干巳事以致诬陷洸罪太重累死乡人数多
事皆由田臣今会问前事方欲列其罪状奏请提问岂
敢偏护况今大臣选任御史如前私意者保其必无矣
卷八 第 13a 页 WYG0428-0687c.png
其所任御史必非皆前人也王朝用原籍陜西其乡行
臧否远不能知但今在浙巡盐则闻其守法奉公确持
风纪而奏处盐事颇合事宜今一旦闻此势当惊惕孤
危不能存立而按属官吏下视为囚巡按在彼傍观亦
无光彩而有司玩视体面渐为难处风纪不易振扬矣
况当修省之日中外臣僚闻此亦皆忧患失色思今居
乡履任不敢违俗再行一事有伤一人以来刁讼之及
而为身家之祸名节之玷矣其有损于士气不浅也夫
卷八 第 13b 页 WYG0428-0687d.png
士之处乡实难同流合污则得乡人皆好其若稍有执
持则善者虽好而恶者必恶或有请托不行则怨谤立
致矣今如柳瓒自称其父柳景和原任知州致仕在家
为其二子皆纳粟入监所费不赀又称指挥苗永等欠
其本银二百两取讨𦂳急亲到其家央父宽容又称被
王朝用说其父子兄弟放债生事毁败乡宦则其家之
富横乡里可知𩔖非贫弱齐民乡宦可以欺压者此正
尚书桂萼近奏所谓贪污去官者以富厚取重所以廉
卷八 第 14a 页 WYG0428-0688a.png
耻道消而奢靡成俗欲行巡按勘追𩔖解以备赈济助
里甲者也昔臣多以犬马自比故谓御史为国鹰犬犬
昔媚盗而憎主人吠佳客叱而去之宜也后之代者不
皆前犬矣主人欲其吠盗守门则宜养其气力精锐可
也若或过抑之则犬皆不吠而盗入不知矣故昔御史
妄为当治其罪今任御史非昔则宜稍加爱惜崇重以
作养其气也臣愚伏乞圣明再敕辅臣计议或止行巡
抚都御史或仍差千户前去会同将柳瓒今奏王朝用
卷八 第 14b 页 WYG0428-0688b.png
并王氏原告柳瓒各干巳事情通审明白干碍王朝用
有罪参奏提问其各奏告非实依法重治王朝用待其
到京之日仍问其枉道回家之罪则法有常守士无他
顾而臣僚得以一心效职刁恶不致多端诬善国家正
大之体立平和之政行盖亦可以安人心而悦天意为
弭灾之一端也臣愚衰病至极自知报陛下之日少矣
昨遇阴霾异常惊惧疾甚今国家弭灾大事嫌于侵越
不敢僭言惟兹一事颇动人心系臣职掌不敢避罪缄
卷八 第 15a 页 WYG0428-0688c.png
默臣昧死干渎不胜战慄惟乞圣明矜察奉圣旨卿所
言的是著差去锦衣卫官会同巡抚都御史将柳瓒奏
内事情提人勘审明白有罪及𦂳关人犯依律议拟监
候奏请发落果碍王朝用参奏拿问不许徇情回护该
衙门知道钦此
  灾异陈言自求罢黜疏
臣伏于本月初九日跪听修省敕谕一时惊惶无措触
发痰火旧疾十二日在朝房斋宿忽遇大风阴霾天色
卷八 第 15b 页 WYG0428-0688d.png
异常臣年六十素所未见益加惊惕思省真若身为误
国之事而天诛将及不能自解即时病甚以致胸膈疼
痛连日不能饮食伏枕推究今日有此不知何故今一
旦省悟思我皇上敬天如父爱民如子修德讲学励精
图治天岂不知故降之祥瑞如甘露河清者所以表我
皇上之德嘉我皇上之心也降之灾异如风霾星变地
震天旱者所以儆我皇上之用人行政犹有未当而膏
泽不下于民到今生民穷困而盗贼易起边境空虚而
卷八 第 16a 页 WYG0428-0689a.png
烽烟多警将有大可忧之事也乃是知天之于我皇上
真爱之如慈父教之如严师也然则今日欲回天意以
弭灾异岂有外于用人行政之大者而用其力乎天下
之政尽在六卿而辅陛下以择任六卿者则在内阁与
吏部六卿所职皆天工也有一不胜其任即能误国殃
民致灾必然今刑部如臣虽有犬马之心然衰病之极
月常数日不能朝参及到部理事近又加以耳渐重听
目常昏眊不能见字心神不时恍惚忘前失后实是不
卷八 第 16b 页 WYG0428-0689b.png
堪前职矣今灾异如此内阁吏部不以时告陛下而将
臣罢黜是徒惜臣一人而不惜误天下之事也然使臣
力不能强而未久丧生或得罪以去是亦不能惜臣也
如蒙圣恩特敕内阁吏部计议将臣放归田里以应灾
变天下幸甚愚臣幸甚如若圣恩未忍乞改南京使臣
得就閒养疾因事纳忠以报陛下实为公私两便臣看
得新授南京刑部尚书高友玑南京工部尚书胡瓒皆
刑名练达精力过臣远甚堪任刑部若令与臣更任尤
卷八 第 17a 页 WYG0428-0689c.png
无不可然臣实以十分病弱不堪恐误国事不得巳求
罢求閒而感恩图报之心虽死不能瞑目病中谨具弭
灾大要数条除事干本部者巳开报吏部会奏外今有
上干陛下圣学一事下救生民困苦事干吏部任官九
事辄敢上陈盖仰荷圣明纳善不弃刍荛而吏部尚书
桂萼心同忧国必不罪臣也其馀尚有议处边境空虚
等项数条事干他部者臣嫌侵越非奉明旨许臣言不
敢进也臣在病中不能搆思缀文每事直言轻渎圣听
卷八 第 17b 页 WYG0428-0689d.png
无任殒越
  计开
一欲用人行政之皆当在乎周知天下之情弊深识天
下之人才而明究治乱之源监古以知今也书曰人求
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夫今之五经四书备
载古圣贤为治之道即古训也然其大要不过曰敬曰
诚曰精曰一曰中曰极言虽殊而理则一我皇上日勤
圣学盖巳深得其要而体诸身心大本立矣是即学于
卷八 第 18a 页 WYG0428-0690a.png
古训之获也然而天下人情物理变态多端古今治乱
兴衰所由不一将欲监古知今多闻建事则历代之史
不可废观然以万几之繁势不能尽观也宋儒真德秀
所编大学衍义一书乃贯古今经史而一之为治为学
之要充然毕具其间所言辨人材察民情之二者尤为
警切我太祖仁宗皆重此书臣昔两言于孝宗皇帝之
世一言于陛下绍极之初皆以人微言轻未能彻览近
得辅臣启沃圣心日命儒臣讲读此书天下臣民不胜
卷八 第 18b 页 WYG0428-0690b.png
至幸然闻日讲不过数条一时未得周遍古称经曰穷
经要使字字而穷究其义也书史曰涉猎不过涉猎一
过识其大义而巳臣愚欲乞圣明万几之暇于日讲之
外自将此书任意观览论讲儒臣仍备顾问圣性聪明
谅可旬月一周阅其大义而反复再玩一二遍则于前
代政治得失今日民情事理与凡奸庸害政之人奸弊
害民之事可以无不周知而于用人行政之间自然皆
适事理之会而当天人之心矣然臣又闻德秀所编读
卷八 第 19a 页 WYG0428-0690c.png
书记有甲乙等集而此书乃其乙集上卷其下二十二
卷则通记历代辅臣事业圣明倘读衍义之外更得并
其乙下数卷而涉猎一过则亦可为用人行政之一助
也臣愚寡昧芹曝之私不胜至愿
一生民穷困由于善政不行善政不行由于官不得人
或虽得人而铨注路远卒难到任地方当时缺官或虽
到任而未久迁改人无固志皆无肯实心为民所致也
官之切于民者莫如巡抚守令今宜敕内阁会吏部计
卷八 第 19b 页 WYG0428-0690d.png
议定画一之法今后巡抚应于何项官内推用守令合
于何项人内选用各该责何项官保举其间称职有实
政在民者应该任内何项升奖其因循油滑交结逢迎
不肯实心为民者应改降何官不许姑息九年任满该
升者应授何项职事一一奏闻裁处立为定制不宜甲
可乙否朝令夕更坏此久任之法至于为此官者尤宜
重其责任宽其文法使得展布为民不宜苛察太甚使
之掣肘难于行事
卷八 第 20a 页 WYG0428-0691a.png
一布政使统理郡邑亦宜久任今后布政任久该升者
宜比照天顺年间径升尚书事例上者径升各部侍郎
并大理寺卿都察院坐堂副都御史次者升太常太仆
光禄寺卿不必再推巡抚致难久任
一各处分巡佥事宜令三年专管一道凡任内刑狱盗
贼水利屯粮及奸贪豪恶害民等事皆责之管理其无
兵备官处操练巡捕清军等事亦责之提督三年满日
考此数事实能行否以为殿最三年未满并不许其营
卷八 第 20b 页 WYG0428-0691b.png
干别差听令改道以致避难误事
一各处有司官员该升者皆宜佥注本省及邻省相近
地方其在京新选升者亦宜求其原籍相近以免到任
迟误地方缺官日久废政殃民
一布按二司官如参议升参政参政升布政使又如佥
事升副使副使升按察使及因才性所宜二司更互改
升者皆只于本处衙门迁转不宜南北交迁使其终岁
往来道途地方缺官误事内惟参议佥事有缺才将京
卷八 第 21a 页 WYG0428-0691c.png
职并在外应升官员内铨补然亦必须求其地方近便
以免其到任迟误地方缺官日久
一今后才力真不及官员量宜降级或对品调除才力
相应职事不宜调任远方以致废政殃民酿成边患贻
累朝廷如近日云贵之事其若地方不宜或有嫌隙当
避非真才力不及者则止称才性不宜明白改调
一今后边方布按二司佐贰官须要越资㨂用才堪巡
抚之人一二员在内使之谙练边事以备本省及邻镇
卷八 第 21b 页 WYG0428-0691d.png
巡抚之缺取其便于到任地方不致缺官误事
一广西四川云贵地方司府州县官尤宜越资选用原
籍相近风土相宜年力精壮之人其后升擢比腹里官
量加优厚以酬其劳远慎不可如前槩用衰老贪懦之
人以致废政殃民酿成边患故如近日四川芒部云南
武定寻甸之乱使地方该管原有好官不致有此就使
有此亦能自为区处不须动烦朝廷征讨劳费至于广
西云贵有司官尤宜查照成化以前知府郭本等事例
卷八 第 22a 页 WYG0428-0692a.png
只于本省人员内升选
一朝觐考黜官不许奏复虽有重禁然前嘉靖二年五
年二次考察吏部上遵内阁分付下畏科道弹劾多将
刚正有为不肯逢迎交结之人黜退致今人才甚是缺
乏合无不为常例此等官并内外一应养病休致等官
责令大臣科道保举堪用者一体起用后有不称连坐
举主即今皇上励精图治留意人材而所任内阁吏部
科道官皆非昔比矣今岁以后考黜官员仍照旧例严
卷八 第 22b 页 WYG0428-0692b.png
禁不许奏复奉圣旨卿才识老成召用未久宜尽心供
职不允所辞所陈勤学事朕知道了朝觐考黜官员巳
有累朝旧例岂可更变以启纷扰其馀著吏部议处停
当务在可行钦此
  久病废事乞休疏
臣昨为灾异陈言自求罢黜事奏奉圣旨卿才识老成
召用未久宜尽心供职不允所辞所陈勤学事朕知道
了朝觐考黜官员巳有累朝旧例岂可更变以启纷扰
卷八 第 23a 页 WYG0428-0692c.png
其馀著吏部议处停当务在可行钦此臣闻命感激几
欲流涕思臣废病庸才实是不堪重任前岁蒙恩特改
南京使得就閒养病因得量才供事不致尸旷臣荷天
地生成之德感泣无涯去秋皇上误听辅臣之荐趣召
臣来臣不敢稽命力疾来此黾勉供职今春因疾自陈
荷圣恩怜臣病苦特准病发不时退避不拘常参而又
每有妄奏虽拂时议者亦荷优容不加罪谴而稍合事
理者多赐采纳臣荷陛下之知自谓千载难遇臣非木
卷八 第 23b 页 WYG0428-0692d.png
石岂不知感而思所以尽心供职委心图报也第臣不
幸衰弱之极强支日久益加困惫近自本月十二日起
忽病胸膈疼痛不能饮食自十三日强病入朝之后至
今逾旬不能朝参及到部理事近虽服药痛减而元气
益虚痰火愈甚耳渐重听目常昏眊不能见字心神不
时恍惚忘前失后实是不堪供职矣念今天戒如此主
忧如此而臣常日卧病在家其何能安是以晓闻朝钟之
声而曰主上夙兴视朝为天下也臣何食禄自安于家
卷八 第 24a 页 WYG0428-0693a.png
昼阅狱情之案而曰主上为今天热恐重囚情可矜疑
者淹禁而死令写来看也臣何因病不能出审而尚未
开奏今臣身倚床褥心如芒刺其何能安而病可得愈
况今人才求欲康济时艰以辅成陛下正大光明之业
者固不多得若惟练达刑名守廉执法精力过臣可任
刑部者则其人固不少也臣实病久废事腼颜窃禄有
孤任使伏望圣恩念天工人代之重悯臣病身弱之极
特放还乡休致以终馀年使臣得免素餐之愧误国之
卷八 第 24b 页 WYG0428-0693b.png
忧臣不胜感戴天恩之至奏奉圣旨卿引疾乞休巳累
有旨慰留今灾异修省正赖卿明刑慎狱以恤民固本
岂可恳求休退宜即出管事以副眷怀所辞不允吏部
知道钦此
  遵祖法以处外夷疏
臣闻人臣之义知无不言况臣特受明主之知其遇国
有大事岂敢随众避罪不言也臣先任兵部事閒日阅
边奏旧案今任刑部近准兵部咨钦奉圣旨该会臣等
卷八 第 25a 页 WYG0428-0693c.png
三法司详拟分别先令有功有罪官员等第钦此钦遵
备将抄到锦衣卫千户等官郑金等勘报甘肃事情案
罪反复参详更又忆所旧闻参以新访颇知其事然以
处置之道未定则群臣之功罪难别是以彼此牵持未
敢定拟臣愚昧死敢尽言之昔我太宗文皇帝雄武冠
绝古今徼外四夷无不臣服是以北封元之后裔阿噜
台为和宁王玛哈穆特为顺宁王西封托克托为忠顺王东
北置尼噜罕等都司卫所二百馀处皆以抚绥荒远藩
卷八 第 25b 页 WYG0428-0693d.png
屏中国至于南讨黎季犛复古中国之地建立交阯布
政司尤为伟绩宣宗以来黎贼复据交阯杀官劫印不
可胜记阿噜台亦为玛哈穆特所并其东北各卫所亦皆
兼并不常存亡莫考先朝皆置之不问盖不劳中国以
事边境所以保我子孙黎民永固基业尤得古圣王推
亡固存之道也乃惟哈密远在万里其王托克托之后巳
绝自其主国王母以来三被吐鲁番杀掳占夺城池廷
臣莫敢直言请以古羁縻弗绝之法处之者乃强求其
卷八 第 26a 页 WYG0428-0694a.png
亲党曰哈尚曰善巴而立之旋被占夺今其民回回一
种久附吐鲁番为倾本国哈喇辉辉和尔生敌二种已
逃附肃州依我存活不敢复归其王巴雅济自愿投附
吐鲁番反欲导彼入寇矣正德年间兵部奏差彭泽总
督经略仍请敕一道赍谕番酋苏勒坦莽苏尔并和卓
塔济迪音欲其献还哈密城印将巴雅济送回本城居
守夫巴雅济自愿归彼虽令复守本城亦其臣属也于我
何益又敕一道令恩克保喇回还哈密与舍音和珊同守
卷八 第 26b 页 WYG0428-0694b.png
城池夫舍音和珊为彼占据哈密而恩克保喇避难来
归今使之还是驱入虎口也一时廷臣失处如此彭泽
素怀忠勇身任其事乃亦依阿不行执奏而苟且行事
不终而还责以大臣体国之义不为无罪也使今吐鲁
番献还哈密城池忠义王真有嫡𣲖应立之人朝廷与
之金印助之兵粮数万到彼为王谁与之守盖不过一
二年复为所夺益彼富强辱我皇命且使再得金印城
池以为后日掯勒求索之计耳于我中国何益也夫吐
卷八 第 27a 页 WYG0428-0694c.png
鲁番变诈多端善为反间其欲间我附城属敌使之激
变则称哈喇辉辉和尔稍书交他来其欲间我谋臣使
之受罪则称坏事的都是陈都堂实迪纳克策棱前说
著来这里把巴尔岱起发了馈你饭米赏赐又言射死
和卓塔济迪音恼了人马往甘州城杀了一日其欲使
彼番使得通内间再无阻害则称王子因见汉人杀了
和卓赛音扎兰并舍音和珊父子故来报雠夫自嘉
靖二年十月进狮子夷人已递番文开称番使明埒克
卷八 第 27b 页 WYG0428-0694d.png
抢了马又遇邻敌杀了人苏勒坦莽苏尔要动人马一定
来肃州甘州三年五月初三日舍音和珊子穆尔玛哈穆
特等在甘州临刑口称八月里王子人马如麻的来闻彼
四月已收人马八月果至则其造意通谋已久岂谓杀彼
三人报雠亦岂为陈都堂反哈喇辉辉和尔使之来也其
恐我复结卫喇特为之后患则言七八月里领着卫喇特
敌人还要往汉人地方上去而竟不来其变诈何可信也
其自正德六年得送回伊弟章特穆尔因在甘州住久深
卷八 第 28a 页 WYG0428-0695a.png
知风土好过即起逆心要来侵犯正德九年即要插旗
甘州城门上十年六月陈九畴方到肃州十一年彼自
以原许缎子不曾与足及拘留番使为名兴兵入寇岂
因陈九畴也其先三取哈密城池皆以哈密奸回为之
内应其渐置奸回舍音和珊等亲党买屋久住肃州城
内而又节差番使多罗和卓□巴尔斯等来探消息为通
书问一旦拥兵径至城下各回潜置兵甲图为内应使
非陈九畴奋身不顾后患即将各回监故打死而又近
卷八 第 28b 页 WYG0428-0695b.png
遣属夷劫其营帐远交卫喇特抢其城池使彼闻变内顾
而还则肃州城池难保无虞臣以为文臣之有勇知兵
而忘身为国无如九畴固彼番酋之所深忌而欲杀也
惜其后信僚属之公移轻听奸回之捏报而妄奏苏勒
坦莽苏尔雅克摩哩之杀则其罪有不免尔王邦彦奏其执
杀夷使激启边衅又言二次甘肃之乱由杀舍音和珊
等之误盖彼武夫轻信惑于流言为彼内间耳至于通
贡一节则其后事难料前事可徵弘治四年因其掳去
卷八 第 29a 页 WYG0428-0695c.png
忠顺王善巴六年欲犯肃州不服抚处奏准绝贡将其
贡使一百八十一名尽发两广安置十一年因见器用
缺乏诸夷归怨方才悔过送回善巴嗣后通贡不绝地
方骚扰亦不绝而反间内应络绎于凉甘肃之间驯至
十一年暨嘉靖三年二次大举入寇今奏准绝贡又三
年矣秖闻来求不闻侵犯者岂其力有馀而心不欲也
盖亦惩前二次和卓塔济迪音之被杀卫喇特诸夷为之后
患而长虑却顾也今廷臣议者以有备为长策以通贡
卷八 第 29b 页 WYG0428-0695d.png
为权宜其言诚是也臣愚欲乞圣明特与辅臣熟议今
后哈密城池照依先朝和宁交阯舍置不问而唯责彼
番酋恭守臣节再无侵犯一二年后方许入贡或止通
互市仍约其贡其市皆不许多带人众淹留岁月则我
之边城驿途供费可省而得专事边储我之谋臣勇将
反间不虞而得尽心边事矣臣愚昧死妄言未敢以为
必可用唯乞圣明采择幸甚奉圣旨览卿所奏知道了
兵部便照前旨会同三法司议处具奏定夺钦此
卷八 第 30a 页 WYG0428-0696a.png
  用贤疏
近该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霍韬节蒙升礼部侍
郎尚书节辞不受者盖其心不欲以议论编摹为功而
虚受高位无所事事也臣观韬之为人荐贤如不及论
事常有馀其心直欲致君尧舜辅臣唐虞其孤忠劲节
诚为近世罕有举朝推让虽其所荐之人间有实不堪
用所言之事或有时未可行众论不合者亦未尝固执
为是人亦不敢妄议其私也其心之无我行之服人如
卷八 第 30b 页 WYG0428-0696b.png
此陛下有是臣焉既知而信矣诚为宗庙之器社稷之
福不宜久置优閒而使专事编摹也窃惟祖宗原设都
察院都御史以纠劾百僚以后都御史与六卿皆为同
僚人情稔熟弹劾遂尔不行而专委御史至于辅谏之
官亦废不设老成正直之言自是不飏于庭殊为盛世
缺典今赖陛下英明法祖霍韬才力堪任臣愚谬谓宜
特以都御史之官而仍带詹事或学士之衔不使在院
联署刑名考察等项烦杂事务而专以论思纠劾为职
卷八 第 31a 页 WYG0428-0696c.png
凡事干君德朝政有所未尽善及臣等大僚之中有衰
病不职奸慢不忠者责其指实上闻圣明省察而行之
则朝廷有直臣上下无过举如古汲黯立朝淮南寝谋
而有益于天下不少矣后若有如其人则置无其人则
巳大抵全才自古难得故虽古人择用辅臣亦有数等
汉设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唐太宗时房玄龄善谋杜
如晦善断彼此相资为贤相下此又有王圭魏徵善谏
而房杜让其直李靖李绩善兵而房杜济以文是皆或
卷八 第 31b 页 WYG0428-0696d.png
以他官参议朝政之𩔖太宗唯是善用贤才故能致天
下斗米三钱外户不闭治迹之美庶几三代使其能修
身齐家德如陛下则真比尧舜矣故今正直善谏如韬
者固宜别置崇用终身不改也虽彼善兵之人亦宜购
聚于朝以备不虞任使可也臣愚一时谬见如此未敢
以为必然伏唯圣明特与辅臣吏部采择施行天下幸
甚奉圣旨霍韬近累辞升职欲效编摹朕因其志特允
所辞今卿有奏足见举贤才之意吏部知道
卷八 第 32a 页 WYG0428-0697a.png
  妄言误国乞恩认罪疏
臣上年九月蒙取到京道经沛县见彼运道久被河流
沙壅屡开屡塞而开者避怨因循莫敢致力彼时敕命
总督都御史盛应期候敕未到臣因虑此国家馈运咽
喉之路日唯捞沙水中终恐无益一时谬见具本建议
欲令水退昭阳湖暂可通船之日截其上流乾其下土
而并工挑筑旬月可开又虑此既被沙淤来岁或忧再
塞若不趁冬水涸冰冻船阻不行之时照依南旺湖式
卷八 第 32b 页 WYG0428-0697b.png
样于昭阳湖中两面筑堤开河一带来岁通漕与旧道
二处随便行舟而又妄虑河水入湖亦能带沙被塞莫
若于昭阳湖东岸滕沛鱼台等县地方之中择其土坚
无石处所另开河一道南接留城北接沙河口就取其
土厚筑西岸以防河流之漫入山水之漫出而隔出昭
阳湖在外以为河流漫散之区其河新开止通二舟之
交行来冬冰结船止之时更加浚阔以为运道就彼拨
夫接递以暂宽丰沛之民而稍息咽喉之气至于补给
卷八 第 33a 页 WYG0428-0697c.png
民田措置财力招募夫役等项亦皆辄为妄议而以地
之高下土之坚疏势之难易不曾亲验欲乞敕下总督
都御史亲验可行趁今兴役开掘此河或此河难开则
止开沛县旧河及湖中近河二道兼行以防一道之塞
彼臣奏下工部行勘公文虽未到彼而盛应期先因佥
事江良材有奏偶与臣合一时官属又皆闻臣过彼有
言到京有奏一皆倚重臣言遂尔奏报新河宜开得旨
料集工力于今岁三月遂开此河原议工程六个月本
卷八 第 33b 页 WYG0428-0697d.png
不为急而盛应期勇于集事功止四月遂成八九官吏
严督怨讟并兴朝议以安人心为重亟止其事财力空
费方当罪责而应期犹奏乞再加一月保其成功纷然
众笑其愚而臣独昏昧执迷乃犹疑其人之见谤惜其
事之中止意欲奏差忠实不欺一人假以旬月之功到
彼勘实而后为行止赏罚惩昔躁妄不敢也今闻应期
与管河郎中柯维熊皆因此罢职臣心惊惕无地自容
节查柯维熊与臣揭帖则报新河巳开一百二十里止
卷八 第 34a 页 WYG0428-0698a.png
有二十馀里未及原拟尺寸见奉明文停止而言沛河
三淤三通以见其不足为倚而新河不当止之意又言
近论当道者曰督责过严怨声载道此皆奉行者致然
而忌者不少其与他处揭帖则甚言应期开河害人之
致怨此其反覆变诈阴陷大臣私误国事其罪当不止
此至论应期平日执性过严所至物情不体非遇宽大
之朝固亦不止罢黜之罪今得此非为不幸也但论自古
国家凡遇大事之误必追责首议之人今以应期之廉
卷八 第 34b 页 WYG0428-0698b.png
勤果毅受任数月之间沛县运河既通黄河上流赵皮
寨亦开比常固当加劳而乃因臣妄言请开新河之误
得罪以去盖臣不惟误彼徒费工力而使后任事之人
皆以应期为戒而莫肯尽力则臣之一人所误不小也
窃闻人臣之义有罪不敢逃刑今臣之罪不当在应期
后虽荷圣德宽容未行查究而臣心日惭惶不敢欺隐
伏愿圣明日月容臣从宽认罪亦同应期罢黜而或更
加重拟或薄示降调使天下后世皆知我皇上驭臣赏
卷八 第 35a 页 WYG0428-0698c.png
罚之公愚臣虽死不敢有欺之义不胜感戴天恩之至
臣冒死待罪无任战慄奉圣旨览卿所奏巳悉至情但
应期受命治河委任非人督责过严以致怨声载道不
能无罪巳著冠带闲住了卿宜安心办事不必引咎自
责该部知道
  敷扬圣制疏
臣昨病间得闻圣制十有六字箴出示辅臣窃伏枕私
诵不觉有感起而飏言曰大哉我皇上真有圣人之资真
卷八 第 35b 页 WYG0428-0698d.png
为圣人之学而所见如是之真切乎伏读圣制有曰学
圣君子勖哉勿伪者盖以交勉臣邻与之同志也臣虽
疏陋不敢窃比于文学心膂之臣然而天地覆载一物
不遗日月照临万里无间古者庶民固皆于极之敷言
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而有言矣臣岂不可比于是
耶但恨臣之少也奔走于多艰长又困阨于多疾故虽
窃闻儒先之指论得窥圣学之绪馀而乃率志不笃用
功不专不能身入圣道之门兼又质性狂朴意见偏迂
卷八 第 36a 页 WYG0428-0699a.png
惟欲以经济实事辅世太平不敢专工文字以猎时名
臣于是孤陋寡俦甘为俗吏而又衰病之极蹇于言词
艰于步立不能久侍清光虽有微忱无能上荅矣今感
圣制辄欲敷扬是犹蛙蚓微音遇春雷之震而亦发蛛
蚌微光对秋月之华而自吐谓物性之不可遏则然而
欲求补于万一则多见其不知量矣伏惟大智好察迩
言特赐省览不胜荣幸臣愚冒死开坐谨具本题知
  计开
卷八 第 36b 页 WYG0428-0699b.png
一卓尔之见臣窃观圣意盖谓颜子之学圣人相去不
远故能所见如是真切也然颜子至是犹谓欲从无由
者守而未化也若假之以年则不日而化矣此所谓未
达一间者也然观颜子初叹仰钻瞻忽之难则亦未得
其门而入所见未能至此暨后从事夫子博文约礼之
教而欲罢不能既竭其才始能见得真切如此然则后
之欲学圣人者舍博文约礼其何以哉先儒谓博文即
致知格物也约礼即克己复礼也约礼工夫维一夫视
卷八 第 37a 页 WYG0428-0699c.png
听言动之皆勿非礼此孔子之亲教颜子而先儒程子
各为之箴我皇上又亲为之解则固巳心得其要矣愚
臣往岁冒陈喜怒哀乐之欲皆中节则亦尧舜以来相
传至于孔颜曾子以及子思而后笔之于书若颜子之
不迁怒而孔子称其好学乃其明验臣非敢妄引也陛
下天纵圣人固皆躬行实践而无有非礼无弗中节者
矣惟若博文工夫在先而长之与幼天子之与臣庶为
力不同贵得其要臣敢窃为之说夫文本指诗书六艺
卷八 第 37b 页 WYG0428-0699d.png
之文而言然天下万事万物之有理则皆文也颜子时
六经未述四书未作所教博文不专读书惟在格物穷
理若今五经四书咸备则古圣先贤所论义理及作圣
工夫多在经书矣故先儒论格物亦非一端如或读书
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而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
处其当否皆穷理也窃惟穷理工夫当不出此三者今
之讲官进读陛下圣明巳至文学通贯出言成章非如
臣庶童稚之时章句文义未通欲其联章进读逐句解
卷八 第 38a 页 WYG0428-0700a.png
说也况乎经书所言惟是一理一处通而处处皆通虽
今儒生举子亦不能兼通别经况于至尊日有万几所
贵讲官进读经书惟择其切于身心治道者著为讲章
临时讲读又指出其中要语而申致恳切方可以启沃
圣心开拓聪明不宜联章逐句讲读以多费光阴而徒
劳心力也况今陛下励志中兴日日用人日日断事则
所谓论人物而别其是非应事物而处其当否者尤为
学圣兴王之要道不可无也然古今人物甚多天下事
卷八 第 38b 页 WYG0428-0700b.png
物甚广而欲别其是非处其当否则古人论此著于经
史者至备宋儒真德秀辑其要略以为大学衍义一书
最切于人君为治为学之要其所言辩人才察民情之
二者尤为警策陛下又因辅臣之启迪法圣祖之重此
书而日命儒臣以之进讲矣臣昔妄忧日讲不过数条
一时未得周遍上请圣明万几之暇自将此书任意观
览谅可旬月一周阅其大义而反复再玩一二遍于前
二者所载用人之是处事之当者可以为法用人之非
卷八 第 39a 页 WYG0428-0700c.png
处事之不当者可以为戒至凡前代政治得失今日民
情事理可以无不周知而物理皆穷圣智益大矣然又
虑讲读所陈犹不如顾问所得为详臣愿陛下日轮辅
臣讲官与凡外臣之素明圣学熟知治体者或再兼言
官一二人以备顾问暇则与论前代治乱之所以然其
治也因用某人及行某事之当其乱也因信某人及行某
事之失而陛下因以自省今日某人似某人所当用某
人似某人所当不用某事如某事所当常行某事如某
卷八 第 39b 页 WYG0428-0700d.png
事所当速改至有大事之当议处大臣之当推补者亦
召辅臣该部与前该备顾问一二人与之面议可否陛
下裁决既定而后行之则凡用人行政可无一失不惟
陛下因是可以周知天下之情弊深识天下之人才而
所以与议者其人学之深浅心之邪正识之短长亦因
以知切惟博文之功盖或止是而于为学为治所得多
矣夫圣人之道体用兼该则凡修诸身心者体也达诸
家国天下者用也全体大用备吾圣皇一身臣不胜惓
卷八 第 40a 页 WYG0428-0701a.png
惓至愿
一一贯之唯臣窃观圣意盖谓曾子亲得夫子妙道之
传即应之速而无疑也先儒谓夫子之心浑然一理而
泛应曲当用各不同所谓一以贯之也曾子于其用处
盖巳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耳夫子知
其真积力久将有所得是以呼而告之夫随事精察者
即穷理之功也力行之即克巳之功也于是积久将有
所得此曾子所以得闻一贯之传也我皇上原禀上圣
卷八 第 40b 页 WYG0428-0701b.png
之资尤非曾颜所及故能合下便知一贯之理而躬为
敬一之箴盖惟以敬常存此心浑然一理之体而以之
泛应万几必皆融会贯通无不曲当者矣圣心自省若
犹有未能如是者则亦多致随事省察之功即前博文
穷理之说非有二也若曾子告门人以夫子之道即忠
恕者盖就其所及而语之盖忠者尽巳之谓恕者推己
及物之谓先儒谓忠只是一片实心做出百千个恕来
盖即一以贯之之方勉然而未至自然也曾子平日盖
卷八 第 41a 页 WYG0428-0701c.png
常用力于此而亦以之教人于臣等中人以下之资学
之最便盖惟始终实尽此心一毫不敢有欺于是上以
之事君下以之治民中以之交接日相左右前后之人
虽不敢自谓有得而亦免于巧捏安排心劳日拙之患
矣此臣等下学之事非上达之妙也若吾皇上则唯穷
理以通天下之志而知千万人之心即一人之心存诚
以胜一巳之私而能以一人之心为千万人之心久久
成熟自然优入圣域而与天合德矣臣不胜惓惓至愿
卷八 第 41b 页 WYG0428-0701d.png
一学圣君子勖哉勿伪臣窃观圣意盖谓学圣之功须
当著实为之不可虚负此名而不为实学也切惟古今
天下事无大无小皆被伪的欺了亦被伪的坏了然凡
事伪为者不惟能欺人而亦能自欺不惟能坏人而亦
能自坏盖伪与实相反与欺相为用伪则非实而涉于
欺矣此大学诚意为自脩之首而曰毋自欺也人君为
治教之主则无伪二字固当以此自勉亦当以此勉人
固当以此自省亦当以此观人有如真知圣人之可学而
卷八 第 42a 页 WYG0428-0702a.png
学之矣志必笃功必专理必穷巳必克而孜孜勉勉必
求至于圣人者勿伪也若或更为他岐所惑为邪说所
误或徒事讲习而理不能穷或稍牵情欲而巳不能克
又或分志词章而力不能专则优游岁月不能入圣心
虽非伪而事之弗成则涉于伪矣乃若臣之事上有伪
即欺自古奸臣欺上为术百端故如君行本道乃故矫
拂以为直而扬巳之名君行非道乃唯迎合以为忠而
固巳之宠君好学也乃引之多作无益之文词使不得
卷八 第 42b 页 WYG0428-0702b.png
专心于正学君勤政也乃劝之通览不急之章奏使不
得专断于大事其他蒙蔽媢疾之巧不能悉状盖惟大
学衍义所著憸邪罔上之情则尽之矣然有心实非欺
而事陷于欺者盖其质之偏闇不能穷理知人故或强
其所不知以为知荐其所不当用以为用而国事因之
以误则亦欺矣故如子路之忠信其心岂欲欺君者而
夫子戒之以勿欺也又如宋李沆非欺君者而论灵州
为可弃则陷于欺矣胡安国非欺君者而荐秦桧为可
卷八 第 43a 页 WYG0428-0702c.png
相则陷于欺矣此亦子路之所不免人君之所当识别
也伏惟皇上至诚之德本乎天性故为圣制终是勿伪
之勖循此二字而始终不渝人巳无间将见不日圣德
大成而太平立致矣臣不胜惓惓至愿奉圣旨卿留心
理学发明甚至况欲朕慎其终始览奏具见忠爱至意
礼部知道钦此
  存节义以回士风疏
切惟自古节义之在平时若无所用而一朝事变平日
卷八 第 43b 页 WYG0428-0702d.png
所称才智之士各为身家而阴相附贼人主孤立无闻
势亦殆矣中有人焉确然中立誓死无二乃独不顾身
家存灭以言其事或遂攻心腹以破其谋或先击党与
以孤其势虽或彼势既盛孑立难成而此等之人或身
陷重罪或日虞险祸一时附势自全者争笑其愚而天
下忠义之士秉彝好德之心则皆为之唤省而顺逆遂
分从违有定贼势遂孤而举逆无成矣此之谓节义之
人不为无益于世而岂宜全弃也哉臣窃见江西宸濠
卷八 第 44a 页 WYG0428-0703a.png
初肆强横之时中外官员奉差在彼及江西三司等官
俞谏王泰等首先趋附遂起非谋一时群吏被胁或犹
中立或遂倾心而称其护卫则曰侍卫称其令旨则曰
有旨按察司印必启而后委官以掌布政司门必启而
后赐钥以开在京事务五日一报彼而朝令有不顺于
彼者自料阻报不使传闻盖怀二心者多矣臣愚不揣
有言巳致身家被陷维时给事中徐文溥孙懋监察御
史徐文华程启充皆以次直言众皆服其忠义今徐文
卷八 第 44b 页 WYG0428-0703b.png
溥巳殁孙懋徐文华程启充各以他事得罪是或昔曾
救臣臣涉私嫌不敢与论乃闻时有御史李润者初点
巡按江西未曾出京即劾宸濠之元谋王泰而敢直言
其附势剥民纵子纳贿之恶亦庶几乎张纲埋轮首劾
梁冀之风者维时吏部尚书陆完迫于公论不得巳奏
令回籍听候考察王泰因倚濠势不听朝命仍至江西
投濠自固而李润到彼被其雠胁旦夕左右日虞其害
一岁之间虽不能大有所为而自守宪度臣职略无一失
卷八 第 45a 页 WYG0428-0703c.png
至凡朝会之际宸濠有事分付则不肯承顺而佯若不
闻或其轮该递酒则不肯执壶而佯若不知时以为愚
盖其愚不可及也后得回京升任临清副使又以执法
绳一属官贪横不意其人乃大臣之子素交中外为之
腾谤而吏部惜其平素不忍遽弃调任云南偃蹇沉滞
今在彼又连被抚按之劾矣夫巡抚传习不足计也巡按
沈教乃亦劾之则或其人真有可劾矣然夷考其词则
惟病其风纪之欠短其防闲之疏而巳意者其人宽大
卷八 第 45b 页 WYG0428-0703d.png
之性而夷方不忍于尽法乎更或其人真率之情而寮
采有至于失礼者乎若为国家存大体为士风崇节义
则此等之人虽有小失当别为处矣然今王泰之子王
应芳近在内阁辨事必能袭其父之奸佞而雠谤至黜
也又闻御史范辂者先在江西清军执法不挠亦为宸
濠所陷逮赴禁狱降黜夷方臣昔巡抚四川见其在彼
不卑小官勤于民事后升江西兵备副使又能不避嫌
谤竭力筑城弭盗有功地方惟以绳一属官过当被其
卷八 第 46a 页 WYG0428-0704a.png
反奏而告回原籍听勘今二年矣惟此二人与臣无嫌
而论其平昔忠义于国可惜伏望圣明特敕吏部再加
访察如臣所言非妄非私将此二臣论其材器所宜稍
加录用则忠义之风或有所劝而依阿尖巧之人不专
于得志矣奉圣旨这所举范辂等二人著吏部再加访
察如果可用斟酌推用他其馀罢
 
 
卷八 第 46b 页 WYG0428-0704b.png
 
 
 
 
 
 
 
 胡端敏奏议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