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325-039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六
            宋 李心传 撰
建炎三年八月(按是月/丁未朔)戊申环庆经略使王似言方今
用兵之际关陜六路帅乞皆用武臣吕颐浩曰臣少识
种谔眇小而为西夏信服今之武帅类皆斗将非智将
罕见如谔之比杜充曰方今艰难帅臣不得坐运帷幄
当以冒矢石为事上曰王似未知武臣少能知义理若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325-0398d.png
文臣中有智勇兼资练达边事如范仲淹者岂必以亲
临矢石何为多藉武帅
己酉移浙西安抚司于镇江府临安守臣改带管内安
抚使 翰林学士曾楙试礼部尚书龙图阁待制知台
州谢克家试兵部尚书 右文殿修撰江淮等路发运
副使叶焕为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焕进职在壬/子今并书之)
壬子资政殿学士权知三省枢密院事李邴以本职提
举杭州洞霄宫邴与吕颐浩论不合力丐免乃有是命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325-0399a.png
(按宋史系/庚戌日) 资政殿学士权同知三省枢密院事滕康
进权知三省枢密院事吏部尚书刘珏为端明殿学士
权同知三省枢密院事仍许珏缀执政班奏事 诏尚
书吏部侍郎高卫从卫往洪州仍兼御营使司参赞军
事沿路因便处置控扼及具形势以闻时虽下诏坚守
建康而议者以为朝廷阴为避敌之计吕颐浩因奏事
为上言如曾楙尚疑之况小民乎宜量留嫔御掌批奏
牍以固人心且免令内臣权管恐其不密或缘此开端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325-0399b.png
上纳之(按洪州之行潘贤妃实往而张才人/吴夫人留上左右恐用颐浩纳说也)
甲寅刘文舜寇舒州通判权州事郑严遣人以礼待之
文舜喜遂入城秋毫不敢犯严请于朝以文舜为淮西
都巡检使赐金带严钟离人也 龙图阁待制陜西节
制使王庶罢徽猷阁直学士知庆阳府王似为陜西节
制使初庶闻敌去复入延安而城不可守乃移驻洛交
收召散亡会诏庶守长安庶益治军且上章请不能守
延安之罪遂罢去延安之陷也金人移兵趋环庆路似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325-0399c.png
选劲兵邀击于险兵不能进故用之
乙卯诏应侍从官非功在社稷及死于国事之人所得
官给葬事指挥勿行以言者有请也(此据绍兴三年正/月十九日广东转)
(运判官章杰申省劄/子增入日历在乙丑)
丙辰诏祠部度牒改用绫纸仿茶盐钞法用朱印合用
号仍增绫纸工直钱十缗通旧为百二十缗以尚书户
部侍郎叶份兼权礼部侍郎提领措置自治平末年始
鬻度牒(李焘长编熙宁元年七月戊戌注前此未尝书/卖度牒因钱公辅言表而出之鬻度牒盖始此)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325-0399d.png
(年按实录治平四年十月庚戌赐陜西转运司度/牒千道籴谷赈济此云始于熙宁元年事亦相近)渡江
后军兴费广用度多仰之旧以黄纸印造故伪者易为
至是户部郎中朱异等以为言始有是命既而户部无
见绫乃改用绢
辛酉广州州学教授林勋献本政书十三篇勋以为国
朝兵农之政大抵因唐末之故今农贫而多失职兵骄
而不可用是以饥民窜卒类为盗贼宜仿古井田之制
使民一夫占田五十亩其有羡田之家毋得市田其无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325-0400a.png
田与游惰末作者皆驱之使为𨽻农以耕田之羡者而
杂纽钱榖以为什一之税本朝二税之数视唐增至七
倍今本政之制每十六夫为一井提封百里为三千四
百井率税米五万一千斛钱万一千缗每井赋二兵马
一匹率为兵六千四百人马三千五百匹(此方百里之/县所出赋税)
(总/数)岁取五之一以为上番之额以给征役无事则又分
为四番以直官府以给守卫是民凡三十五年而役始
一遍也悉上则岁食米万九千馀斛钱三千六百馀缗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325-0400b.png
无事则减四分之三皆以一同之租税供之匹妇之贡
绢三尺绵一两百里之县岁收绢四千馀匹绵三千四
百斤非蚕乡则布六尺麻二两所收视绵绢率倍之行
之十年则民之口算官之酒酤与凡茶盐香矾之𣙜皆
可弛以予民其说甚备书奏以勋为桂州节度掌书记
其后勋又献比校书二篇大略谓桂州地东西六百里
南北五十里以古尺计之为方百里之国四十当垦田
二百二十五万顷有田夫二百四万馀人出米千二十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325-0400c.png
四万斛禄卿大夫以下四千人赋兵三十万人今桂州
垦田约万四十二顷丁二十一万一千税钱万五千馀
缗苗米五万馀斛州县官不满百员官兵五千一百人
盖土地荒芜而游手末作之人众是以地利多遗财用
不足皆本政不修之故勋临贺人也
壬戌隆祐皇太后登舟发建康百官辞于内东门上犹
虑金人骤来密谕滕康刘珏令缓急取太后圣旨便宜
以行(此㨿李正民乘桴记/ 按宋史系己未日)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325-0400d.png
癸亥徽猷阁待制洪皓奏自寿春府由东京出界吕颐
浩曰将来崔纵未必不先到上曰今奉使欲如王云者
岂易得先是群盗张俊(俊即小张俊也/后赐名守忠)李贵啸聚颍上
道益梗提举官范潩张锐常招慰之旋复乱皓至顺昌
闻贼有至近郊以牛驴市物者约与相见谯门下皓晓
譬切至曰自古无白头贼贼竦寤请归报其渠帅乃为
书至其窟穴俊贵皆听命率所领入宿卫贵即俗所谓
李阎罗者(此据洪皓行述附见日历绍兴三年五月二/日御史台主簿陈祖礼劄子元系迪功郎闻)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325-0401a.png
(喜县尉京东西路提刑陈昌弼奏辟充准备差使被差/徐州等处干事至利国监界遇郡贼张俊等全火尽伏)
(招安蒙本司保奏建炎二年十一月初一日准告授宣/义郎据此文在皓出使之前不知与范潩张锐有无相)
(关今附此当/求它书参考) 直龙图阁两浙转运副使王琮罢仍夺
职坐不刋行资治通鉴板本也始范冲刻是书垂成而
去琮至遽罢之言者劾琮指司马光为奸人谓通鉴为
邪说必欲毁板恐其流传故有是命(日历不载劾疏此/以四年十月乙酉)
(刑部检举复/职状修入)
乙丑直龙图阁权东京留守判官程昌宇自京城还蔡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325-0401b.png
州初杜充既去昌宇以无粮不可留引所部还蔡(昌宇/家传)
(六七月蔡父老五百馀人投笺于留司丐公还曰蔡荐/经寇攘自公临治盗奔它境虽今有本道运判滕膺摄)
(事民未安其政词旨诚切杜充时为宣抚闻之檄公还/按昌宇之去乃以无粮不可留非为蔡也赵甡之遗史)
(十月昌宇入京师四年正月还蔡昌宇在京师凡四月/随行军吏无粮食乃不可留甡之所书年月恐误今从)
(家/传)副留守郭仲荀亦引馀兵归行在遂以直徽猷阁京
畿转运副使上官悟权京城留守(悟初见元年八月丙/寅日历悟以元年六)
(月壬午除京畿转运判官自后不见除日臣家藏纶言/集有悟除直徽猷阁副使制词略云其陛延阁之班以)
(正使名之重故知/今为此官职也)仲荀既行都人从之来者以万数离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325-0401c.png
京师数日始得谷食自此京师人来者遂绝矣先是知
唐州滕牧为董平所逐(事见今年/五月乙巳)会群盗八𥰭针王民
等犯京西牧自襄阳遣使招之皆听命遂以其众还桐
柏攻平民取道蔡州昌宇不纳民营城东两日无所得
而去牧以民之军与平战平败执通判州事李祁以行
未几牧迁京西转运判官唐州遂无主将京师自悟留
守后命令不复能行留守司名存而已(据程昌宇家传/王民以昌宇至)
(蔡之日过其州故附于此/未知与董平以何日战也) 初统制官乔仲福自闽中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325-0401d.png
引兵还行在道饶州入其郛占民居掠子女吕颐浩闻
之白上诏官军经由州县者皆毋得入城仍具应付钱
物数及有无骚扰申尚书省
丙寅上谓辅臣曰国用匮乏政以所费处多吕颐浩曰
用兵费财最号不赀故汉文帝不言兵而天下富上曰
用兵与营造最费国用深可戒也(中兴圣政臣留正等/曰汉武帝外事四裔)
(内侈宫室剥民之肤极矣及盗贼蜂起乃始封宰相以/富民侯顾奚益哉太上皇帝以用兵营造为蠹财之戒)
(其有鉴于斯乎然臣尝窃议之二者为财用之蠹虽均/宫室之奉所当深戒师旅之兴有出于不得已者文帝)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325-0402a.png
(惜露台百金之费而乃讲武于上林聚兵于广武岂靳/营造而轻于用兵哉盖应敌之备不得不然也太上皇)
(帝在位三纪台榭苑囿无所营缮内帑所积甚富及金/人南侵馈饷赏犒之费尽出于此而民不知易曰节以)
(制度不偒财不害民而后知/圣虑无一日不在斯民也)
丁卯朝散大夫京东路转运判官杜时亮为秘阁修撰
假资政殿学士充奉使大金军前使进士宋汝为授修
武郎假武功大夫开州刺史副之初朝议以为敌师且
至而洪皓崔纵未得前求可使缓师者时亮宣和末尝
为燕山路干办官金许王宗杰至燕与吕颐浩等五人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325-0402b.png
俱被执既而释之汝为丰县人身长七尺馀博闻彊记
徐州之陷阖族百馀人皆死至是闻金人入边见部使
者陈边事遣诣行在所上纳其说命持书遗金主晟请
和且致书左副元帅宗维略曰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
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此
所以鳃鳃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已故前者连奉书
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亦
何必劳师远涉而后为快哉(谨按十一月丁卯诏书云/在建康遣杜时亮其为书)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325-0402c.png
(指曲尽哀祈恐即此书也国史拾遗与元帅书八月日/谨致书国相元帅阁下某昨遣洪皓输恳切之诚惧道)
(涂梗塞或不时布闻则又令崔纵进书御者既遣使者/于庭君臣相聚泣而言曰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
(不过守与奔而已今大国之征小邦譬孟贲之搏僬侥/耳以中原全大之时犹不能抗况方军兵挠败盗贼侵)
(交财贿日朘土疆日蹙若偏师一来则束手听命而已/守奚为㦲自汴城而迁南京自南京而迁扬州自扬州)
(而迁江宁建炎二年之间无虑三徙今越在荆蛮之域/矣所行益穷所投日狭天纲恢恢将安之耶是某以守)
(则无人以奔则无地一身彷徨跼天蹐地而无所容厝/此所以朝夕鳃鳃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已也恭惟)
(元帅阁下以宗英之重行吊伐之师谋略如神威权不/世其用兵之妙与黄帝争驱遂北平契丹南取中国极)
(天所覆混为一区此岂载籍所有㦲故缺十二字愿削/去旧号自此一缺二字者盖知天命有归而欲仰以成)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325-0402d.png
(缺二字一尊之人也如此则缺十三字金珠玉帛者大/金之外府也学士大夫者大金之陪𨽻也是天地之间)
(皆大金之国而无有二上矣亦何必劳师远涉然俊为/快哉昔秦并天下可谓彊矣而不废卫角之祀汉高祖)
(成帝业可谓大矣而不灭尉陀之国周武帝兼南北朝/可谓广矣而许留萧察以为附庸故曰竭山而畋者非)
(善畋者也竭泽而渔者非善渔者也伏望元帅阁下恢/宏远之图念孤危之国回师偃甲赐以馀年缺十六字)
(倘异时奉事之诚不足以当保持之意则移师问罪缺/六字何难之有某亦将何辞呜呼中天而立至威也相)
(时而动至明也存人之血祀至信也全人之肝胆至仁/也兼是四者在阁下德为何如在某之感为何如不宁)
(惟是而已大军一回则数百万之生灵永保室家数万/里之山河永成井邑亦大国之利也孰与夫皇皇称兵)
(而自残其一统之内哉今缺六字社稷存亡在阁下一/吉某之受赐有若登天之难而阁下之垂恩不啻转圜)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325-0403a.png
(之易伏惟留神而特加矜察焉谨再遣使资政殿学士/朝请大夫文安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杜)
(时亮副使武功大夫开州刺史武功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宋汝为特诣行府傥蒙许使参见面受约束幸甚)
(素秋将杪冀益顺/时保重永绥寿祉)时刘豫节制东平吕颐浩因以书遗
之俾汝为面陈朝廷密意 光禄少卿范寅敷自金来
归诏寅敷都堂审察(寅敷已见元/年二月戊辰)先是知陕州李彦仙
遣小将赵成往云朔觇事比还念无以自明乃挟寅敷
以归至是赴行在成正平人也(此据张钧续/中兴忠义录)
己巳诏郭三益郑㲄所赐田宅并减半初上念郑㲄之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325-0403b.png
忠且以其河朔人无家可归故于常赙外赐第一区田
十顷比三益继薨其家援以为请许之言者论三益本
王黼死党㲄无尺寸功乃减其半言者又争之遂寝其
命其后上思㲄之忠卒赐之
庚午奉安滁州端命殿太祖皇帝御容于建康府天宁
万寿观
壬申上谓辅臣曰高丽入贡人使将至闻上皇遣内臣
宫女各二人来朕闻之一则以喜一则以悲朕违远二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325-0403c.png
圣已及三年忽得安信岂得不喜上皇当承平之久以
天下之养奉一人彼中居处服食凡百粗陋而朕居深
宫广殿极不遑安且朕父母兄弟及妻皆在异域惟有
子近又薨逝孑然一身当此艰难所以悲也玉音未已
泪已盈脸吕颐浩曰愿陛下少宽圣抱大恢中兴之业
二圣忽有使来南归之期可望此必金人之意若非彼
意数人者虽至高丽高丽亦不肯令来上曰然 诏布
衣陈篆吴石韩彦李元忠并假从事郎令入对石常州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325-0403d.png
人彦汝州人元忠河北人篆等皆从杜充军往寿春故
有是命
甲戌礼部尚书曾楙为翰林学士承旨礼部侍郎张守
为翰林学士先是殿中侍御史赵鼎入对论守无过下
(按守原为御史中丞六月甲/戌以言事异旨迁礼部侍郎)上曰以其资浅鼎曰中
丞台纲所系岂计资耶且言事官无他过愿陛下毋沮
其气时上每除言官即置一簿考其所言多寡鼎为台
谏三月而言四十事上皆行之(中兴圣政龟鉴曰朝政/有阙许士庶以直言利)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325-0404a.png
(害当讲谕从臣而给札或以朕之耳目付台谏或以不/畏强禦责御史赵鼎有言四十事固足以见鼎之尽职)
(而四十已行三十六尤足以见高宗之善/政增言事官置言事簿而听言路广矣)
乙亥直显谟阁知青州刘洪道充徽猷阁待制京东经
略安抚制置使时洪道奏使时洪宫等牵制且诸将不
(按洪道奏使句以下十一/字文义未明当有阙文)上以京东僻在一隅而洪道
屡腾奏牍欲倚之经略山东故有是命又以武功大夫
忠州刺史宫仪知济南府召知潍州阎皋赴行在仍下
诏戒谕之于时洪道等皆失守而皋已南奔朝廷盖未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325-0404b.png
知也(赵甡之遗史附此事于今年五月而日历载戒谕/敕书于七月乙亥敕书有云还洪道制置之印付)
(宫仪济南之符并召阎皋来朝/行在故且系此日更须参考) 乡贡进士陈登为迪
功郎登师道子也三试礼部不第客游南方贫窭不能
自立翰林学士张守等三人言于朝故有是命(师道彭/城人秘)
(书省/正字)
是月诏中书门下省检正官岁举官如左右司条例(此/以)
(绍兴二年四月五日/仇悆申明劄子附入) 兵部尚书谢克家言今日官冗
外方尤甚请悉罢之以纾民力又言官军单寡而郡县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325-0404c.png
皆有土豪宜令自相推择有智勇者各守其地郡县有
阙官处乞许郡守自辟吏铨无碍则付以告身若其徇
私则监司御史得以纠之今京东西及江淮悉为榛莽
难用常法宜建藩镇文武并授令得便宜从事财赋亦
听自用如捍禦有功则许世袭又言国典不存宜诏诸
郡访求传录俟驻跸既定悉上送官凡此皆急务也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325-0404d.png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