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
卷九十 第 905c 页


宗镜录卷第九十

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夫如上所说。涅槃非有。故经云。设有一法过
涅槃者。我亦说如幻如梦。即后学之人。徒劳
景慕。

答。斯言破著。非坏法性。如观和尚云。
难一切法如幻者。妄法缘生。可许如幻。涅槃
真实。又不从缘。如何同幻。故牒释有二意。一
明虽真而亦从缘。虽非缘生。而是缘显。亦空
卷九十 第 906a 页 T48-0906.png
无性。二明涅槃非幻。为破著涅槃心。云如幻
耳。是则破心中涅槃。亦显涅槃体。即真而成
妙有。故知四种涅槃。初后俱有。所以唯识论
云。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一切法相真如
理。虽有客尘。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
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
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
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證。其性本
寂。故名涅槃。二有馀依涅槃。谓即真如出烦
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
槃。三无馀依涅槃。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
既尽。馀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四无住
处涅槃。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
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
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问。夫言法身者。
心为法家之身。身是积聚义。积集含藏一切
万法。故名为心。即何用更立般若及解脱二
法。

答。法身即是人。人须有。灵智。故名般若。
若得般若照。则显现法身。故经云。隐名如来
藏。显名为法身。又若得般若。则一切处无著。
不为境缚。即是解脱。若显法身得解脱。功全
由般若。非唯此二。法一切万行。皆由般若成
立。故五度如盲。般若如导。若布施无般若。唯
得一世荣。后受馀殃债。若持戒无般若。暂生
上欲界。还堕泥犁中。若忍辱无般若。报得端
正形。不證寂灭忍。若精进无般若。徒兴生灭
功。不趣真常海。若禅定无般若。但行色界禅。
不入金刚定。若万善无般若。空成有漏因。不
契无为果。故知般若。是险恶径中之导师。迷
卷九十 第 906b 页 T48-0906.png
闇室中之明炬。生死海中之智楫。烦恼病中
之良医。碎邪山之大风。破魔军之猛将。照
幽途之赫日。警昏识之迅雷。抉愚盲之金鎞。
沃渴爱之甘露。截痴网之慧刃给贫。乏之
宝珠。若般若不明。万行虚设。祖师云。不识玄
旨。徒劳念静。不可刹那忘照。率尔相违。以此
三法不纵不横。非一非异。能成涅槃秘藏。如
大涅槃经云。佛言。我今当令一切众生。及以
我子四部之众。悉皆安住秘密藏中。我亦复
当安住是中。入于涅槃。何等名为秘密之藏。
犹如伊字三点。若并则不成伊。纵亦不成。
如摩醯首罗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点。若别
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
来之身。亦非涅槃。摩诃般若。亦非涅槃。三法
各异。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为众生
故。名入涅槃。所以云。法身常。种智圆。解脱具。
一切皆是佛法。无有优劣。故不纵。三德相冥。
同一法界。出法界外。何处别有法。故不横。能
种种建立。故不一。同归第一义。故不异。虽三
而一。虽一而三。一则坏于三谛。异则迷于一
实。在境则三谛圆融。在心则三观俱运。在因
则三道相续。在果则三德周圆。如是本末相
收。方入大涅槃秘密之藏。古德云。此之三德。
不离一如。德用分异。即寂之照为般若。即照
之寂为解脱。寂照之体为法身。如一明净圆
珠。明即般若。净即解脱。圆体法身。约用不
同。体不相离。故此三法不纵不横。不并不别。
如天之目。似世之伊。名秘密藏。为大涅槃。又
台教类通三轨法。一真性轨。二观照轨。三资
卷九十 第 906c 页 T48-0906.png
成轨。即是三德。以真性轨为一乘体。此为法
身。一切众生悉一乘故。以观照轨为般若。只
点真性寂而常照。便是观照第一义空。以资
成轨为解脱。只点真性法界。含藏诸行无量
众善。即如来藏。三法。不一不异。如点如意珠
中。论光论宝。光宝不与珠一。不与珠异。不纵
不横。三法亦如是。今更广类通十种三法。
一三道。二三识。三三佛性。四三般若。五三菩
提。六三大乘。七三身。八三涅槃。九三宝。十
三德。此十种三法。通收一切凡圣因果诸法。
今引金光玄义。观心广释。十种三法门者。净
名经云。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若不
观自心。非己智分。不能开发自身宝藏。今欲
论凡夫地之珍宝。即闻修故。明观心释也。一
观心明三道者。一烦恼道。过去无明。现在爱
取。三支。二业道。过去行。现在有。二支。三苦道。
现在识名色六入触受。未来生死忧悲苦恼。七
支。今观心王即苦道。观慧数心即烦恼道。观
诸数心即业道。净名经云。观身实相。观佛亦
然者。若头等六分。各各是身。此即多身。若别
有一身。则无是处。各各非身。合时亦无。若头
六分求身叵得。现在不住。故不可得。过去因
灭。亦不可得。未来未至。亦不可得。如是横竖
求身。毕竟不可得。则是无。无亦不可得。亦有
亦无亦不可得。非有非无亦不可得。但有名
字。名字为身。如是名字。不在内。非四阴中
故。不在外。非色阴中故。不在中间。非色心合
故。亦不常自有。非离色心故。当知名无得物
之功。物无应名之实。假实既空。名物安在。如
卷九十 第 907a 页 T48-0907.png
此观身。是观实相。观身是假名。假名既如此。
观色受想行识亦如是。即为苦道观也。观烦
恼道者。烦恼与业。皆是身因。今且取烦恼为
身因而观也。净名经云。不坏身因而随一相
者。应作四句分别。谁身因果俱坏。谁身因果
俱不坏。谁坏果不坏因。谁坏因不坏果。云何
身果。父母所生头等六分是也。云何身因。贪
恚痴身口意业等是。今且置三业。观贪恚痴
等。四果。以无常苦空观智。破贪恚痴。子断名
坏身因。不受后有名坏身果。凡俗之流。名衣
好食。长养五阴。纵心适性。放逸贪恚。自恼恼
他。一身死坏。复受一身。因果相续。无有边际。
是名因果俱不坏。如犯王宪付栴陀罗。如怨
对者自害其体。身既烂坏。四阴亦尽。是为坏
果。贪恚痴身因。转更炽盛。弥沦生死。无得脱
期。是为坏果不坏因。以无常观智。断五分下
因缚。五分下果身由未尽。是名坏身因不坏
身果。如此四句存坏不同。皆不随一相。而随
一相者。所谓修大乘观。观一念贪恚痴心。心
为自起。为对尘起。为根尘共起。为离根尘起。
皆无此义。非自非他。非共非无因。亦非前念
灭故起。非生非非生。亦非灭非非灭。如是横
竖求心叵得。心尚无本。何所论坏。是名不
坏身因而随一相。观业道者。如净名经云。举
足下足。无非道场。具足一切佛法矣。观举足
时。为是业举。为是业者举。为是业业者共举。
为离业业者举。若业举。不关业者。业者举。不
关于业。各既无举。合亦无举。合既无举。离那
得举。举足既无。下足亦无。观行既然。住坐卧
卷九十 第 907b 页 T48-0907.png
言语执作。亦复如是。是为观业道实相。二观
心明三识者。谛观一念。即空即假即中。即是
观心识于三识。何者。意识托缘发。意。本无其
识。缘何所发。又缘中为有识。为无识。若有识。
缘即是识。何谓为缘。若无识。那能发识。若意
缘合发。二俱无故。合不能发。离亦不可。当知
此识不在一处。从众缘生。从缘生法。我说即
是空。于此空中假作分别。是恶识。是善识。是
非恶非善识。种种推画。强谓是非。识若定空。
不可作假。识若定假。不可作空。当知空非空。
假非假。非空非假。双亡二边。正显中道。一念
识中三观具足。识于三识。亦不得三观。故净
名云。不观色。不观色如。不观色性。乃至不观
识。不观识如。不观识性。虽不得识。不得识如。
不得识性。双照识。识如。识性。宛然无滥。以照
识性故。是庵摩罗识。照识如故。是阿赖耶识。
亦照亦灭故。是阿陀那识。是名观心中三识。
三观心三佛性者。一正因佛性。佛名为觉。性
名不觉。即是非常非无常。如土内金藏。天魔
外道所不能坏。二了因佛性。觉智非常非无
常。智与理相应。如人善知金藏。此智不可破
坏。三缘因佛性。一切非常非无常。功德善根
资助觉知。开显正性。如耘除草秽。掘出金藏。
观心即中。是正因佛性。即空。是了因佛性。即
假。是缘因佛性。复次佛。是觉智也。性者。理极
也。能以觉智照其理极。智境相称。合而言之。
名为佛性。今观五阴心。称五阴实相。名正因
佛性。观假名实相。名了因佛性。观诸心数。称
心数实相。名缘因佛性。故经云。佛性者。不即
卷九十 第 907c 页 T48-0907.png
六法。不离六法。此之谓也。四观心三般若者。
一实相般若。非寂非照。即一切种智。二观照
般若。非照而照。即一切智。三方便般若。非寂
而寂。即道种智。观。一念心。即空即假即中。即
是三般若。何者。一念心一切心。一切心一心。非
一非一切。一念心一切心者。从心生心。杂杂
沓沓。长风驶流。不得为喻。日夜常生无量百
千万亿众生。六道轮回十二钩锁。从闇入闇。
闇无边际。皆心之过也。故言一念心一切心。
是则凡夫所迷没处。一切心一心者。若能知过
生厌皆自持出。如世小火。烧大𧂐薪。置一小
珠澄清巨海。能观心空。从心所生一切心。无
不即空。故言一切心一心。如此一心。乃是二乘
所迷没处。非究竟道。双亡二边故。烦恼非一
非一切。大经云。依智勿依识。识但求乐。凡夫
识求妄乐。二乘识求涅槃乐。是故双亡。不可
依止。智则求理。如是观者。即是一心三智。即
空。是观照般若。一切智。即假。是方便般若。道
种智。即中。是实相般若。一切种智。是三智一
心中得。即空即假即中。无前无后。不并不别。
甚深微妙。最可依止。是为观心三般若。五观
心三菩提者。一真性菩提。以理为道。二实智
菩提。以智慧为道。三方便菩提。以善巧逗会
为道。今观一念之心。即空即假即中。是三菩
提心。何者。一心一切心。交横嫽乱。如丝如
砂。如蚕如蛾。为苦为恼。若知即空真谛菩提
心。度妄乱心数之众生。通四住之壅。若即假
发菩提心者。空虽免妄乱。经言空乱意众生。
而智眼甚盲闇。复是三无为坑。是大乘怨鸟。
卷九十 第 908a 页 T48-0908.png
未具佛法。不应灭受而取證。若知即假俗谛
菩提心。度沈空心数之众生。通尘沙之壅。分
别可否。分别时宜。分别药病。分别逗会。不
住无为。故言即假发菩提心。空是浮心对治。
假是沈心对治。由病故有药。药存复成病。病
去药止。宜应两舍。非空非假。双亡二边。即发
中道第一义谛菩提心。度二边心数之众生。
通无明壅。以不住法住于中道。故言即中。说
时如三次第。观则不然。一心中具三菩提心
也。六观心三大乘者。一理乘。理性虚通。任运
荷诸法故。二随乘。智随于境。如盖随函。三得
乘。若得果故。自解脱。若得机故。令他解脱。观
一念之心。即空即假即中三大乘。何者。虽观
一念心。而实有四运。此心回转不已。所谓未
念。欲念。正念。念已。从未念运至欲念。从欲念
运至正念。从正念运至念已。复更起运。运运
无穷。不知休息。如闭目在舟。不觉其疾。观一
运心。即空即假即中。一一运心。亦复如是。从
心至心。无不即空即假即中。是则从三谛运
至三谛。无不三谛时。若随四运运入生死。若
随四运运入涅槃。即空之观。乘于随乘。运到
真谛。即假之观。乘于得乘。运到俗谛。即中之
观。乘于理乘。运到中谛。三乘即一乘。是乘微
妙。第一观智普贤大人所乘故。七观心三身
者。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
法聚名应身。谛观一念心。即空即假即中。即
是三身。何者。华严经颂云。心如工画师。造种
种五阴。若心缘破戒事。即地狱身。缘无惭憍
慢。即畜生身。缘谄曲悭贪。即饿鬼身。缘嫉妒
卷九十 第 908b 页 T48-0908.png
诤竞。即脩罗身。缘五戒防五恶。即人身。缘十
善防十恶。缘禅定防散乱。即天身。缘无常苦
空无相愿声闻身。缘十二因缘法即缘觉身。
缘慈悲六度。即菩萨身。缘真如实相。即佛身。
登难坠易。多缘诸恶身。故知诸身皆由心造。
譬如大地一能生种种牙。若观五受阴。洞
达空无所有。从心所生。一切诸身。皆空无所
有。如翻大地。草木倾尽。故言即空。若即空者。
永沈灰寂。尚不能于一空心。能起一身。云何
能得游戏五道。以现其身。不能应以佛身得
度者。为现佛身。应以三乘四众天龙八部种种
身得度者。皆悉示现。同其事业。为此失故。故
言即假。即假同六道身。如是观身。堕在二边。
非善观身。善观身者。大经云。不得身。不得身
相。乃至毕竟清净。为此义。故云即中。言即中
者。即是法身。即空者。即是报身。即假者。即是
应身。八观心三涅槃者。一性净。二圆净。三方
便净。不生不灭名涅槃。诸法实相。不可染。不
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
性净涅槃。修因契理。惑毕竟不生。智毕竟不
灭。不生不灭。名圆净涅槃。寂而常照。机感即
生。此生非生。缘谢即灭。此灭非灭。不生不灭。
名方便净涅槃。谛观心性。本来寂灭。不染不
净。染故名生。净故名灭。生灭不能毁故常。不
能染故净。不能碍故我。不能受故乐。是为性
净涅槃。若妄念心起。悉以正观观之。令此正
观。与法性相应。妄念不能毁。不能染。不能碍。
不能受者。名圆净涅槃。以无缘慈。无生示生。
以同体悲。无灭现灭。一切生灭境界外道天魔。
卷九十 第 908c 页 T48-0908.png
不能毁。不能染。不能碍。不能受者。方便净涅
槃。九观心明三宝者。佛法僧是为三。可尊可
重为宝。至理可尊。名法宝。觉理之智可尊。名
佛宝。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即事而理。此和可尊。
名僧宝。谛观一念之心。即空即假即中。是三
宝。三谛之理不觉故。是法宝。三谛之智能觉
故。是佛宝。三谛三智相应和故。是僧宝。无谛
智不发。无智谛不显。智不和。不能大用利益
众生。二种皆可尊可重。是故俱称为宝。十观
心明三德者。云何三。云何德。法身般若解脱。
是为三。常乐我净。是为德。一法身者。法名
可轨。诸佛轨之而得成佛。故经云。诸佛所师
所谓法。身者。聚也。一法具一切法。无有缺减
故名为身。经云。我身即是一切众生真善知
识。般若者。觉了诸法集散。非集非散。即是
觉了三谛之法。解脱者。于诸法无染无住。此
三法。皆具常乐我净之四德。谛观一念之心。
即空即假即中。即空故。一空一切空。无假无
中而不空。空无积聚而名藏。藏具足故。名之
为德。即假故。一假一切假。无空无中而不假。
假摄诸法。亦名为藏。藏具足故。名之为德。即
中故。一中一切中。无空无假而不中。中摄一
切。亦名为藏。藏具足故。称之为德。不可思议。
不纵不横。不并不别。诸佛即中为体。故名法
身。以即空为命。故名般若。以即既假为力。故名
解脱。一一皆常乐我净。无有缺减。故称三德。
一一皆法界。多所含藏。故称秘藏。故净名云。
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当知我心亦
然。众生亦然。彼我既然。诸佛亦然。心佛及众
卷九十 第 909a 页 T48-0909.png
生。是三无差别。上十种三数。亦一非一。非
一非非一。不思议三法也。始终只是一种三
法。在凡为三道。若入圣成三德。其馀约理智
行解等。成诸三法。以为眷属。究竟不动众生
因地三道。成满诸佛果地三德。本末相在。因
果同时。以本有妙理。故名三性。妙理不虚。故
名三谛。迷此妙理。故名三障。既有三世轮转
攀缘不息故。名十二因缘具足三苦。若欲反
本还原。了达今日三障。即是本来三性。故名
三观。妙理显现。故名三德。又轨即行人。呼为
三法。所照为三谛。所发为三观。观成为三智。
教他呼为三语。归宗呼为三趣。得斯意类。一
切皆成法门。今又以三轨。类通因中三道。一
苦道。二烦恼道。三业道。苦道即真性轨。经
云。世间相常住。岂不即彼生死而是法身耶。
烦恼道即观照轨。观照本照惑。无惑则无照。
一切法空是也。资成轨即业道。恶是善资。无
恶亦无善。书云。善者是不善人之师。不善者
是善人之资。经云。我等念佛故。皆当忍是事。
恶不来加。不得用念。所以云。善知识者。提婆
达多是。又云。苦即法身。非显现故名法身。贪
恚痴即般若。非能明故名般若。无所可照。性
自明了。业行系缚。皆名解脱。非断缚而脱。
亦无体可系。亦无能系。故称解脱。又先德
云。应说。佛地障累尽。故称解脱。体色实性。即
如来身。种智圆明。为大般若。三事即我。何处
纵横。我即三事。若为成别。如是安住。乃大涅
槃。良为一切诸佛。即一色心。心为能变。色为
所变。所变即相见。能变即自證。体既无别。谁
卷九十 第 909b 页 T48-0909.png
复纵横。直由不了心缘。生二妄想。相缚粗重。
遂成羁碍。迷执色相。为我所身。我所身生。实
由痴闇。痴闇覆故。见死见生。生死相漂。心亦
流转。流转之苦。素在身心。若能了心及境。则
妄想不生。相缚既除粗重亦遣。永绝羁碍。遂
成解脱。通达色相。皆藏性现。无复我所。即如
来身。照阿陀那甚深细处。痴闇不覆。为摩诃
般若。悟斯本性。由来不生。体用无穷。终亦不
灭。又三德者。有道前性得。道中分得。道后
究竟得。若性得者。如维摩经云。众生如。弥勒
如。一如无二如。此性得法身。一切众生。即菩
提相。不可复得。此性得般若。一切众生即
涅槃相。不可复灭。此性得解脱。此约道前圆
性得。道中圆分得。即从十住位。至等觉。五
十一位。圆修智断等。道后圆究竟得。即果上
义。既了性得。须具历后二德。以五忍六即简
其讹滥。直至圆满妙觉究竟之位。如入此录
中。智眼明净。圆修圆解。双照双遮。二鸟俱游。
不堕偏见。一义不动。分别了然。如悬镜高堂。
无心虚照。万像斯鉴。不简妍媸。以绝常无常
之静心。照常无常之圆理。遮照无滞。破立同
时。即非常非无常。而常而无常。常与无常。唯
论真性。一一之性。性摄无边。净名经云。毕
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远大师云。实相理穷。
名为毕意。体寂无为。名不生灭。此不生灭。是
彼无常真实性故。名无常义。肇法师云。毕
竟者。决定之词也。小乘观法。以生灭为无
常义。大乘之士。以不生灭为无常义。无常名
同。而幽致殊绝。其道虚微。故非常情之所能
卷九十 第 909c 页 T48-0909.png
测。妙得其旨。其唯净名乎。遣常。故言无常。非
谓有无常。无常与常俱无故。云毕竟不生不
灭。是无常义。又非常者。性彻相故。非无常者。
相彻性故。如庵提遮女经云。生灭与不生灭。
交络而释。经中答文殊师利言。若知诸法毕
竟生灭。变易无定。如幻相。而能随其所宜有
所说者。是为常义。以诸法生不自得生。灭不
自得灭故。云何无常。谓若知诸法毕竟不生
不灭。随如是相。而能随其所宜而有所说。是
无常义。以诸法自在。变易无定。明不自得。随。
如是知说者。为常义也。释曰。此意正显性相
交彻。二义相成。生灭相尽。无常即常故。不生
不灭是无常义。随缘变易。常即无常。则生灭
是常义也。又性即相故。不生不灭是无常义。
相即性。故生灭是常义。互夺则双非。互成则
双立。双树中间入涅槃者。即斯意矣。常无常
既尔。我乐净等。乃至一切诸法皆然。即处处
而入大涅槃。非独双林之下。若不了此旨。悉
堕边邪。即尘尘而尽成生死。岂止阎浮之中。
若入宗镜。即一切法趣无常。无常摄法无遗。
义理无尽。方真无常。总收诸义。以为一致。

问。涅槃三德。真如一心。果上因中。收尽无边
义理。岂唯十种三法。乃至无尽法门。息化凝
神。究竟指归何法。

答。总别指归。还即指归
三德秘藏。如止观。指归者。大涅槃经云。安置
诸子秘密藏中。我亦不久自住其中。是名总
相指归。别相者。身有三种。一色身。二法门
身。三实相身。若息化论归者。色身归解脱。法
门身归般若。实相身归法身。复次三法。非三
卷九十 第 910a 页 T48-0910.png
非一不可思议。所以者何。若谓法身真。法身
者。非法身也。当知法身。亦身非身。非身非非
身。住。首楞严经云。种种示现作众色像。故
名为身。所作办已。归于解脱。智慧照了。诸色
非色。故名非身。所作办已。归于般若。实相之
身。非色像身。非法门身。是故非身非非身。所
作办已。归于法身。达此三身无一异相。是名
为归。说此三身无一异相。是名为指。俱入秘
藏。故言指归。当知般若。亦知非知。非知非不
知。道种智般若。遍知于俗。故名为知。所作
办已。归于解脱。一切智般若。遍知于真。故名
为非知。所作办已。归于般若。若一切种智般
若。遍知于中。故名非知非不知。所作办已。归
于法身。达三般若无一异相。是名为归。说三
般若无一异相。名为指。俱入秘藏。名指归。当
知解脱。亦脱非脱。非脱非非脱。方便净解脱。
调伏众生。不为所染。名脱。所作已办归于解
脱。圆净解脱。不见众生及解脱相。故名非脱。
所作办已。归于般若。性净解脱。则非脱非非
脱。所作办已。归于法身。若达若说。如此三脱。
非一异相。俱入秘密藏。故名为指归。当知种
种相。种种说。种种神力。一一皆入秘密藏中。
何等是指归。指归何处。谁是指归。言语道断。
心行处灭。永寂如空。是名指归。故知能化所
化。无尽法门。未有一法。不指归宗镜。所以普
智禅师云。佛道皆因何法成。悟心无体荡无
明。莫怕落空沈断见。万法皆从此处生。
宗镜录卷第九十

      戊申岁分司大藏都监开板
卷九十 第 910b 页 T48-09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