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一
卷四十一 第 655c 页


宗镜录卷第四十一

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夫此宗如何投凑。即得相应。

答。向之即背。
近之即离。取而复失。急而复迟。千圣拱手而
无计校。一门深入而忘觉知。此是心中自證
法门。非待问答而得。如法华经偈云。我意难
可测。亦无能问者。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
道。所以先德云。诸祖共传诸佛清净自觉圣
智真如妙心。不同世间文字所得。若有悟斯
真实法性。此人则能了知三世诸佛。及一切
众生同一法界。本来平等。常恒不变。先曹山
和尚偈云。从缘荐得相应疾。就体消机道却
迟。瞥起本来无处所。吾师暂说不思议。故知
千圣皆目此一念心起时了不可得。是真不
思议。离此决定别无殊胜。如是了者。岂非疾
乎。何待消融。方能见道。若不直见其事。欲以
意解情求。如将兔角之弓。驾龟毛之箭。以无
手之者。拟射碎须弥之山。似倾压沙之油。点
卷四十一 第 656a 页 T48-0656.png
无烟之火。贮漏卮之内。欲照破铁围之闇。徒
役狂心。无有是处。

故思益经云。问。以何法
修道。

答言。不以见闻觉知法。不以得。不以
證。于一切法无相无示。名为修道。华严疏
云。顿教者。总不说法相。唯辩真性。无有八识
差别之相者。释云。八识心王尚无差别。况心
所变。岂当有耶。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
种法灭。故起信论云。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
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
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
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唯是一心。故名真
如。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
故。所以疏云。一切所有。唯是妄想。一切法
界。唯是绝言。故起信论云。言真如者。亦无有
相。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此真如体。无有可
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
皆同如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
真如。以一切法性皆离言故。亦通四种法界。
皆不可说。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理
本无言故。事理交彻。不可作事理说。事事相
即。不可作一多说。如楞伽。虽明五法。名。相。
妄想。正智。如如。五皆空寂。何者。谓迷如以成
名相。妄想是生。悟名相之本如。妄便称智。则
无名相妄想。唯如智矣。智因如立。智体亦空。
如假智明。本来常寂。故并空矣。况八识约事。
皆缘生性空。因有我法。说二无我。我尚叵得。
无我宁存。故中论偈云。诸佛或说我。或说于
无我。诸法实相中。无我无非我。故双遣也。疏
云。诃教劝离。毁相泯心者。诃教者。谓以心传
卷四十一 第 656b 页 T48-0656.png
心。不在文字故。劝离者。令离法。法虽无量。不
出色心。离心心如。离色色如。故令皆离。则契
心体离念矣。毁相约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故。泯心约智。了境相空。假称为智。相既不
有。智岂有真。心境两亡。则皆泯绝。心无心相。
即是安心。故说生心即妄。不生即佛。言生心
者。非但生于馀心。纵生菩提涅槃。观心见
性。亦曰生心。并为妄想。念相都寂。方曰不
生。寂照现前。岂不名佛。故达磨碑云。心有
也。旷劫而滞凡夫。心无也。刹那而登正觉。言
心无者。非了心空。不生于了耳。

故韦侍御问
仰山和尚了心之旨。

答云。若欲了心。无心可
了。无了之了。是为真了。华严经颂云。一切
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
前。言如是解者。如不生。解而无解相。非谓
空解于不生耳。疏云。无佛无不佛无生无不
生者。重拂前迹。为迷众生言即心即佛。既无
众生。何曾有佛。故经偈云。平等真法界。无佛
无众生。执佛言无佛。非谓是无佛。故云无不
佛矣。则遣之又遣之。若少有所得。皆是妄想。
故佛藏经云。于法少有所得。则与佛诤者。与
佛诤者。皆入邪道。非我弟子。又只詺无佛以
为真佛。故言无不佛耳。故经颂云。性空即是
佛。不可得思量。若有生心。生心是妄。故说不
生。佛尚不有。何有无生。作无生解。还被无
生之所缠缚。故云无不生矣。又一切法不生。
则般若生。故云无不生矣。则生与不生。反覆
相违。亦反覆相成。唯亡言者可与道合。虚
怀者可与理通矣。若亡言则止止不须说。岂
卷四十一 第 656c 页 T48-0656.png
强起言端乎。若虚怀则我法妙难思。宁妄生
知解乎。又夫入宗镜。法尔亡言。非智所知。唯
信所及。如赞般若偈云。若人见般若。论义心
皆绝。犹如日出时。朝露一时失。故祖师云。
论即不义。义即不论。若欲论义。终非义论。
昔梁武帝。于华林园重云殿。集四部众。自讲
三慧般若经。时傅大士在会。太子遣问。大
士何不论义。答曰。皇帝菩萨所说。非长非
短。非广非狭。非有边。非无边。如如正理。复有
何言。刘中丞又问。大士何不往复。众所愿
闻。答曰。日月停景。四时和适。又中天竺有出
家外道马鸣。世智辩才。善通言论。唱言。若诸
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搥。如其不能。
不足公鸣揵搥受人供养。时长老胁到彼国
言。但鸣揵搥设彼来者。吾自对之。即鸣揵
搥。外道即问。今日何故打此木耶。答言。北
方有长老沙门。来鸣揵搥。外道问言。欲论
义耶。答言。然。于是广备论场。大众云集乃
至。长老胁言。吾既年迈。故从远来。又先在此
坐。理应先语。外道言亦可尔耳。现汝所说。吾
尽当破。长老胁即言。当今天下泰平。大王长
寿。国土丰乐。无诸灾患。外道默然。不知所言。
论法。无对。即堕负处。伏为弟子。剃除须发。度
为沙弥。受具足戒。又有学人请忠国师和尚
立义。师云。立了也。学人罔措。被师喝出。非
公境界。故知若入宗镜。玄鉴豁然。如临镜中。
自见面像。见即便见。更俟发言耶。所以月上
女经云。时舍利弗复问女言。众生界者。复有
几许。其女报言。如彼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境
卷四十一 第 657a 页 T48-0657.png
界。舍利弗言。若如此者。汝说何事。是何解
释。其女报言。依尊者问。我还依答。时舍利
弗复问女言。我问何义。其女答言。问文字
也。舍利弗言。彼文字灭。无有足迹。其女答
言。尊者舍利弗。如是灭相。一切法中。如有问
者。如有答者。二俱灭相。不可得也。华手经
云。佛告跋陀婆罗。善哉善哉。如汝所说。如来
道场所得法者。是法非法。亦非非法。我于此。
智不能行。目不能见。无有行处。慧所不通。明
不能了。问无有答。于此法中。无受无取。无垢
无净。若我说是自所得法。若以行相行是法
者。则皆迷闷。佛藏经云。佛言。舍利弗。于圣
法中计得寂灭。皆堕邪见。何况言说。何况说
者。如是空法。以何可说。舍利弗。佛何以故。说
诸语言皆名为邪。不能通达一切法者。是则
皆为言说所覆。是故如来知诸语言皆为是
邪。乃至少有言语不得其实。舍利弗。诸佛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无想无念。何以故。如
来于法。不得体性。亦不得念。大法炬陀罗尼
经云。佛告毗舍祛。应当先为说彼六波罗蜜。
次第修已。然后为说空解脱门。若为众生说
此空法。或有得闻。或有思惟。或能證者。是
亦不应。但有言说。何以故。如是空法。不可惟
以心想知故。若彼空法。但以心想能證知者。
一切众生未修道时。亦应即是阿罗汉也。毗
舍祛。彼空法者。亦不可说相貌形体。若可说
者。则是作相。若有作相。则有愿求。若有愿求
则是三世。何以故。毗舍祛。无相法中。一切三
世皆不可得。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等事。
卷四十一 第 657b 页 T48-0657.png
皆寂灭故。云何起愿。复次应观是色。作无相
想。云何观色作无相想。当知此色。生灭轮转。
念念不停。毗舍祛。如是色相。不可眼见。当知
彼是心识境界。唯意所知。是故不可以眼得
见。毗舍祛。一切众生。所有心意。不可言说。
唯佛智知。虽可虑知。而不可见。念念不住。犹
如幻化。云何可取而可得见。如是毗舍祛。不
可以彼众生心识。取心真相。既不可取。云何
可说。何以故。以爱憎事违平等故。毗舍祛。若
欲灭除爱憎想者。当勤精进。观一切法悉皆
空寂。无有取著。

问。岂无今时学路。何乃顿
断方便之门。

答。中下之机。不无学路。童蒙
之训。岂断今时。故楞伽经云。宗通为菩萨。说
通为童蒙。助观之门。深有利益。若一向背己
徇文。执学而办。则对木人而待语。期石女以
生儿。空历尘沙。终无得理。设尔外学得成。
皆非真实。如云。写月非真月。图龙失本龙。如
今若要真成。但能净意内观。则了然寂现。犹
临明镜。自见其形。若以见闻妄求。如捞水月。
岂有得时。所以真觉歌云。净五眼。得五力。唯
證乃知难可测。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
争拈得。盘山和尚云。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
者劳形。如猿捉月。庞居士偈云。行学非真
道。徒劳神与躯。千生寻水月。终是抂功夫。

问。如何即是。

答。是则第二头。非则第三手。
心智路绝。限量情消。所以文殊般若经云。不
可解者即般若。般若非可解。非不可解。肇论
云。玄道在于绝域。故不得以得之。妙智存乎
物外。故不知以知之。大象隐于无形。故不见
卷四十一 第 657c 页 T48-0657.png
以见之。大音匿于希声。故不闻以闻之。唯信
入之时。自然洞鉴。若洞彻圆明了达之际。尚
不因于心念。何况就他人而求自法。取彼眼
而作圆通。数宝终不济贫。说食焉能得饱。但
自亲到。顿入绝学之门。唯在发明。方达无为
之旨。若能如是如是入理思惟。则能如是如
是了然显现。自然二际冥合。物我无差。契万
境以虚玄。同一心之憺怕。皆依空而立。抱
一而生。是以云融曳而缓清霄。山幽隐而闲
绿野。乔松倚岩而自长。脩竹拂径而长新。内
则襟怀憺然。外则道性常尔。故心要笺云。若
一念不生。则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如。
直造心原。无知无得。不取不舍。无对无修。然
迷悟更依。真妄相待。若求真去妄。似弃影劳
形。若体妄即真。似处阴灭影。故无心于忘照。
则万累都捐。若任运以寂知。则众行爰起。放
旷任其去住。静鉴觉其源流。语默不失玄微。
动静未离法界。灵叟吟云。我欲学菩提。输他
释迦先。我欲学阐提。落他调达后。不涉二家
风。未免中途走。设使总不是。凭何而开口。
开口不开口。切忌犯灵叟。若会个中意。望
南观北斗。傅大士颂云。人道行路难。我道行
路易。入山数载馀。长伸两脚睡。行路易。路
易莫思量。刹那心不异。何处不天堂。如上虽
广引先达诚言。才入宗镜之中。法尔言思道
断。识智齐泯。胜负俱亡。四辩莫穷。群贤罔
测。故净名私记云。净名默然。从前已来。至此
究竟。实智满足。亦如善财值弥勒入楼观。方
得究竟。今默无言。即楼观体。大集经云。光
卷四十一 第 658a 页 T48-0658.png
明寂静无诤。三句法竟。释迦默然而住。与今
无异。又如西天韵陀山中。有一罗汉名富楼
那。马鸣往见。端坐林中。志气眇然。若不可
测。神色谦退。似而可屈。遂与言曰。沙门说
之。敢有所明。要必屈汝。我若不胜。便刎颈相
谢。沙门默然。容无负色。亦无胜颜。扣之数四。
曾无应情。马鸣退自思惟。我负矣。彼胜矣。
彼安无言。故无可屈。吾以言之。虽知言者可
屈。自吾未免于言。真可愧矣。遂投出家。

问。
若如上说。道体自然。则祖佛何烦出世。

答。
古教云。不得一法。疾与授记。祖师云。不得一
法。号曰传心。了烦恼性空。即佛出世。故经云。
贪瞋痴出。即是佛出。但令众生绝凡圣之清
无出没之相。闲居静住。无所施为。达斯法门。
是真佛出。说如斯事。是真实慈。

问。既无心
念。木石何殊。又绝见闻。如何觉悟。

答。只谓
强觉妄知而能障道。唯当脱粘。内伏。发自灵
知。根尘既消。光明顿发。释摩诃衍论云。以一
切法本来唯心。实无于念者。即是自宗正理。
所谓法性。从无始来。唯是一心。无一法而非
心故。而有妄心不觉起念。见诸境界。故说无
明。若一心之性寂灭无起。即是本觉慧明。如
论云。心性无起。即是大智慧光明义。又妄心
起见。一向唯转虚妄境中。不能通达真实境
界。所以者何。真伪相违。不契当故。如论云。
若心起见。则有不见之相。真实知见。离能所
之边见。如论云。心体若离见。即是遍照法界
义。又若心有动转相。即是无明熏习气故。心
性寂静。无有喧动。正直无有颠倒之解。即是
卷四十一 第 658b 页 T48-0658.png
实智之照。如论云。若心有动。非真识知。若一
心有动转相。更有前境可缘者。能见之心。所
见之境。二差别故。本觉功德。则不圆满。而本
性德。虽过恒沙。唯一心量。终无二体。所以者
何。如是诸德。悉皆各各。不分其体。于一法界。
其量等故。首楞严经云。佛告阿难。如是六根。
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粘妄发光。是
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
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
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暗明。如
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粘内伏。伏归
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馀五粘应拔圆
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
由是六根。互相为用。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
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
殑伽神女。非鼻闻香。骄梵钵提。异舌知味。舜
若多神。无身有触。如来光中。映令暂现。既为
风质。其体元无。诸灭尽定。得寂声闻。如此会
中。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
念。阿难。今汝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如是
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消冰。应念化
成无上知觉。阿难。如彼世人。聚见于眼。若令
急合。暗相现前。六根黤然。头足相类。彼人以
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辩。知觉是同。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
不能昏。根尘既消。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问。
如上所说。并约大根。如初日照高山驶马见
鞭影。若中机下品。不可孤然。未入之人。以何
卷四十一 第 658c 页 T48-0658.png
方便。

答。亦须自省。开发信心。若未发时。直
须静虑。以时研究。永断攀缘。身心一如。以悟
为限。或因闻入。或从境明。豁尔意消。真心自
现。

问。境识俱无自体者。境从识生。识从何
起。

答。识从真性起。

问。真性从何而起。

答。真性则无所起。

问。若无所起。云何显现。

答。无起即起。起即无起。非起不起。是不思
议起。

问。如何是不思议起。

答。红埃飞碧
海。白浪涌青岑。

问。修习此宗。闻解信人。得
何法利。获何胜报。

答。此是第一之说。无等
之诠。学而不得。福犹胜于人天。闻而不信。尚
结菩提之种。十方金口。同共称扬。诸大乘经。
无不具载。法华经云。一念随喜。皆记无上菩
提。一句受持。悉同如来供养。古释华严出现
品云。此品文旨宏奥能顿能圆。究众生之本
原。罄诸佛之渊海。根本法轮之内。更处其心。
生在金轮种中。复为嫡子。妙中之妙。玄中之
玄。并居凡类之心。小功而能速證。安得自欺
不受。今闻解能欣。尤须自庆。故知慕斯法
者。起信乐心。才举念时。已作如来真子。始回
向际。便成无上菩提。兴少学而齐上贤。施微
功而获大果。促三祇于一念。圆万德于小成。
犹长者得摩尼之珠。尽未来施而不尽。似小
国获轮王之宝。遍法界用而无穷。妙德药王。
献香华而侍立。释迦多宝。同欢喜而證明。随
所至方。接足。而如逢善逝。说一偈处。起塔。而
堪作宝坊。法利何穷。功德无尽。华严论云。修
信解力者。常信自他凡圣。一体同如。无所依住。
无我无我所。心境平等。无二相故。一切凡圣。
卷四十一 第 659a 页 T48-0659.png
本唯法界。无造作性。依真而住。住无所住。
与一切诸佛众生。同。一心智。住性真法界。所
有分别。是一切诸佛本不动智。凡圣一真。共
同此智。全信自心。是佛种智。及一切智。不于
心外别有信佛之心。亦不于自心之内见自
心。有佛相。故信如斯法。自力未充。以此是人。
获得人中。一切胜报。衣服饮食。随念而至。又
不唯正报。依报具足。乃至有情无情。悉皆归
顺。以得法界根本。更有何事而不从乎。如华
严经云。时大光王告言。善男子。我净修菩萨
大慈幢行。我满足菩萨大慈幢行。乃至善男
子。此妙光城。所住众生。皆是菩萨。发大乘意。
随心所见不同。或见此城。其量狭小。或见此
城。其量广大。或见土沙以为其地。或见众宝
而以庄严。或见聚土以为垣墙。或见宝墙周
匝围绕。或见其地。多诸瓦石。高下不平。或见
无量大摩尼宝。间错庄严。平坦如掌。或见屋
宅土木所成。或见殿堂。及诸楼阁。阶墀窗闼。
轩槛户牖。如是一切。无非妙宝。善男子。若有
众生。其心清净。曾种善根。供养诸佛。发心趣
向一切智道。以一切智为究竟处。及我昔时
修菩萨行。曾所摄受。则见此城。众宝严净。馀
皆见秽。善男子。此国土中一切众生。五浊世
时。乐作诸恶。我心哀悯。而欲救护。入于菩萨
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之门。入此三昧时。
彼诸众生。所有怖畏心。恼害心。怨敌心。诤论
心。如是诸心。悉自消灭。何以故。入于菩萨大
慈为首顺世三昧。法如是故。善男子。且待须
臾。自当现见。时大光王。即入此定。其城内外。
卷四十一 第 659b 页 T48-0659.png
六种震动。诸宝地宝墙。宝堂宝殿。台观楼阁。
阶砌户牖。如是一切。咸出妙音。悉向于王。曲
躬敬礼。妙光城内。所有居人。靡不同时。欢喜
踊跃。俱向王所。举身投地。村营城邑。一切人
众。咸来见王。欢喜敬礼。近王所住。鸟兽之属。
互相赡视。起慈悲心。咸向王前。恭敬礼拜。一
切山原。及诸草树。莫不回转。向王敬礼。陂池
泉井。及以河海。悉皆腾溢。流注王前。释摩诃
衍论云。自所作之功德。回向三处。一者真如。
二者一心法。三者本觉佛性。是名为三。以何
义故回向三处。谓为欲自所作功德令平等
故。回向真如。或为欲自所作功德令广大故。
回向一心。或为欲自所作功德令明了故。回
向本觉。应如是知。应如是观。如是回向。有何
利益。谓众多故。此义云何。譬如用一微尘置
大地中。所置微尘与彼大地。等无差别。回向
法门。亦如是故。又譬如用一注水置大海中。
所置注水与彼大海。等无差别。回向法门。亦
如是故。又譬如破一小有。即便与大虚空。等
无差别。回向法门。亦如是故。已说展舒功德
令广门。次说施于众生普利门。言普利一切
众生界者。即是施于众生普利门。谓举广大
圆满功德。周遍利益众生界故。颂云。欢喜大
士志心劝。无量佛子众海中。我已超毛头三
角。过于生华之四根。第一无数粗满讫。第二
僧祇始入无。如宜汝等诸佛子。以于左右之
两手。捧于本识之明镜。临七识散虑之面。见
六尘境界之垢。洗法执人我之咎。汝等佛子
若如是。法身应化之三身。如舒伊字圆现前。
卷四十一 第 659c 页 T48-0659.png
常乐我净之四德。如入达池具出生。我从四
王自在处。下入大海龙宫殿。随分窥诸契经
海。总有一百洛叉数。如是诸经真实法。无量
无边差别义。摩诃衍论立义中。该摄安立具
足说。有善男子善女人。若自手捧斯经卷。名
捧百洛叉经者。若口自诵经本分。名诵百洛
叉经者。此人所得之功德。十方世界微尘数。
诸佛及大菩萨众。各出微尘数舌相。如是微
尘劫数中。不息称说不能尽。何况观察其义
理。思惟文下之所诠。是以若人于此宗镜之
中。或介尔起心。或瞥然举意。或偶得手触。或
暂以目观。皆成入道之缘。尽结一乘之种。以
是祖佛正诀。经论本宗。高布涅槃之天。深穷
般若之海。又此中。文包义富。宗赡理圆。搜之
而句句尽彻根原。编之而一一遍含旨趣。何
况信解悟入。正念修行。书写受持。开演传
布。格量功果。唯佛乃知。非算数之可量。岂赞
扬之所及。

问。唯心之体。前已略明。唯识之
相。如何指示。性相双辩。方显正宗。理事俱通。
始祛邪执。

答。欲显正宗。先除邪执者。故须
因事明理。会妄归真。真是依妄之真。因情说
会。事是从理之事。破执言明。无执而理事俱
虚。离情而真妄双绝。瞖消而空华自谢。念息
而幻境俄沈。今依诸圣。于众生界中。抱教迷
宗。盖非一二。撮其枢要。无先二空。以迷人空
故。起我见之愚。受妄生死。以迷法空故。违现
量之境。障净菩提。所以我法俱空。唯从识变。
今立第一心法。能变识有三。一第八异熟识变。
二第七思量识变。三第六了别境识变。既唯
卷四十一 第 660a 页 T48-0660.png
识变。我法皆虚。因此二空。故契会玄。旨以我
空故。烦恼障断。以法空故。所知障消。烦恼障
断故。證真解脱。所知障断故。获大菩提。然后
行满因门。心冥果海。则境识俱寂。唯一真空。

问。从上宗乘。唯令绝学。单刀直入。教外别
传。何假智慧多闻。广论性相。言繁理隐。水动
珠昏。

答。显宗破执。权拂学路讨论。达旨。融
通。非离文字解脱。法华经云。若有利根。智慧
明了。多闻强识。乃可为说。大凡参玄之士。须
具二眼。一己眼明宗。二智眼辩惑。所以禅宗
云。单明自己。不了目前。如此之人。只具一眼。
理孤事寡。终不圆通。只翼单轮。岂能飞运。若
执只要单刀直入。不用广参者。则善财初见
妙德发明之后。不合遍参法界。故知初后心
等。理行同时。所以善财至弥勒佛果圆后。却
指再见初友文殊。如先德云。文殊之妙智。宛
是初心。普贤之玄门曾无别体。是则理事冥
齐于一旨。本末匪越于刹那。曷乃守一疑诸。顿
迷法界。舍此取。彼宰割虚空。又若以智慧为
非。则大智文殊。不应称法王之子。若以多闻
是过。则无闻比丘。不合作地狱之人。应须以
智慧合其多闻。终不执诠而认指。以多闻而
广其智慧。免成孤陋而面墙。所以云。有智无
行。国之师。有行无智。国之用。有智有行。国之
宝。无智无行。国之贼。是以智应须学。行应须
修。阙智则为道之雠。无行乃国之贼。当知名
相关锁。非智钥而难开。情想句牵。匪慧刀而
莫断。应须责躬省已。策发进修。是以复圆通
之人。岂堕绝言之见。发菩提之者。不生断灭
卷四十一 第 660b 页 T48-0660.png
之心。若能直了自心。即是单刀直入。最为省
要。以一解千从。摄法无馀故。亦是教外别传。
离此别无奇特。又此宗镜大意。以妙悟见谛
为期。不取依通齐文作解。法既真实。行须契
同。唯在心知。不俟言说。为未了者。亦不绝言。
究竟相应。终须亲省。此是十方诸佛同證同
说。古今不易。一际法门。如经云。我不见有一
佛国土。其中如来不说此法。是以佛佛道同。
心心理合。故知离宗镜外。无法可说。以凡有
言教。俱不出平等性故。终无有二。所以经云。
如大师子。杀香象时。皆尽其力。杀兔亦尔。不
生轻想。诸佛如来。亦复如是。为诸菩萨。及一
阐提。演说法时。功用无二。仰唯圣旨。鉴诫昭
然。岂可于平等至教之中起差别解耶。于一
真众生界中生胜劣见耶。若入宗镜之中。自免
斯咎。今所录者。一一皆是古佛圣教。于无量
亿劫。舍无数身命。普为一切众生。求此难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付嘱诸大菩萨。为
末代求无上菩提之人。千途异说。共显一心。
云何负恩。不生信受。如智度论云。诸摩诃衍
经。皆名为法。此中求法者。书写读诵。正忆念。
如是等。治众生心病故。集诸法药。不惜身命。
如释迦文佛。本为菩萨时。名曰乐法。时世无
佛。不闻善语。四方求法。精勤不懈。了不能得。
尔时魔变作婆罗门。而语之言。我有佛所说
一偈。汝能以皮为纸。以骨为笔。以血为墨。书
写此偈。当以与汝。乐法即时自念。我世世丧
身无数。不得是利。即自剥皮。曝之令乾。欲书
其偈。魔便灭身。是时佛知其志心。即从下方
卷四十一 第 660c 页 T48-0660.png
踊出。为说深法。即得无生法忍。又如萨陀波
崙。苦行求法。如释迦文菩萨。五百钉钉身。为
求法故。又如金坚王。割身。五百处为灯炷。投
岩入火。如是等种种难行苦行。为众生求法。
故知善知识者。难得遭逢。譬如梵天投一芥
子。安下界针锋之上犹易。值明师道友得闻
正法甚难。如西天九十六种外道。皆求出离。
因遇邪师。反沈生死。是以涅槃经云。具四因
缘。能證涅槃之道。一者亲近善友。二者听闻
正法。三者如理思惟。四者如说修行。若不遇
善友。不得闻王法。何者。因闻正法。则能思惟
信入。正念修行。有如是法利。应须殷重。生难
遭想。摧我慢心。乃至遇经卷得闻。或因人举
示。如有悟入之处。皆是我师。况此宗镜。唯录
要文。可谓端拱坐参。不出门而知天下。易办
成现。弗动足而到龙宫。是以华严经云。善男
子。善知识者。如慈母。出生佛种故。如慈父。
广大利益故。如乳母。守护不令作恶故。如教
师。示其菩萨所学故。如善导。能示波罗蜜道
故。如良医。能治烦恼诸病故。如雪山。增长一
切智药故。如勇将。殄除一切怖畏故。如济客。
令出生死瀑流故。如船师。令到智慧宝洲故。
善男子。常当如是正念思惟诸善知识。复次
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识。应发如大地心。
荷负重任无疲倦故。应发如金刚心。志愿坚
固不可坏故。应发如铁围山心。一切诸苦无
能动故。应发如给侍心。所有教令皆随顺故。
应发如弟子心。所有训诲无违逆故。应发如
僮仆心。不厌一切诸作务故。应发如养母心。
卷四十一 第 661a 页 T48-0661.png
受诸勤苦不告劳故。应发如佣作心。随所受
教无违逆故。应发如除粪人心。离憍慢故。应
发如已熟稼心。能低下故。应发如良马心。离
恶性故。应发如大车心。能运重故。应发如调
顺象心。恒伏从故。应发如须弥山心。不倾动
故。应发如良犬心。不害主故。应发如栴陀罗
心。离憍慢故。应发如牸牛心。无威怒故。应发
如舟船心。往来不倦故。应发如桥梁心。济渡
忘疲故。应发如孝子心。承顺颜色故。应发如
王子心。遵行教命故。是以因人闻法。因法悟
道。因道修行。因行成佛。岂可憍慢而不顺旨
乎。故世尊言。我今得成佛。最初皆因遇善友
因缘。且如外道须跋陀。最后若不遇释迦。何
由舍邪归正。故大涅槃经云。佛言。须跋陀。
仁者。若受苦行便得道者。一切畜生悉应得
道。是故先当调伏其心。不调伏身。以是因
缘。我经中说。斫伐此林。莫斫伐树。何以故。
从林生怖。不从树生。欲调伏身。先当调心。心
喻于林。身喻于树。须跋陀言。世尊。我已先调
伏心。佛言。善男子。汝今云何能先调心。须跋
陀言。世尊。我先思惟。欲是无常。无乐无净。观
色即是常乐清净。作是观已。欲界结断。获得
色处。是故名为先调伏心。复次观色。色是无
常。如痈如疮。如毒如箭。见无色常。清净寂静。
如是观已。色界结尽。得无色处。是故名为先
调伏心。次复观想。即是无常。痈疮毒箭。如
是观已。获得非想。非非想处。是非想非非想。
即一切智。寂静清净。无有坠堕常恒不变。是
故我能调伏其心。佛言。善男子。汝云何能调
卷四十一 第 661b 页 T48-0661.png
伏心也。汝今所得非想非非想定。犹名为想。
涅槃无想。汝云何言。获得涅槃。善男子。汝已
先能诃责粗想。今者云何爱著细想。不知诃
责。如是非想。非非想处。故名为想。如痈如疮。
如毒如箭。善男子。汝师郁头蓝弗。利根聪明。
尚不能断。如是非想非非想处。受于恶身。况
其馀者。世尊。云何能断一切诸有。佛言。善男
子。若观实想。是人能断一切诸有。须跋陀言。
世尊。云何名为实想。善男子。无想之想。名为
实想。世尊。云何名为无想之想。善男子。一切
法无自相他相。及自他相。无无因相。无作相。
无受相。无作者相。无受者相。无法非法相。无
男女相。无士夫相。无微尘相。无时节相。无为
自相。无为他相。无为自他相。无有相。无无
相。无生相。无生者相。无因相。无因因相。无
果相。无果果相。无昼夜相。无明暗相。无见
相。无见者相。无闻相。无闻者相。无觉知相。
无觉知者相。无菩提相。无得菩提者相。无业
相。无业主相。无烦恼相。无烦恼主相。善男
子。如是等相。随所灭处。名真实想。善男子。一
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为实想。是
名法界。名毕竟智。名第一义谛。名第一义
空。
宗镜录卷第四十一

      丁未岁分司大藏都监开板
卷四十一 第 661c 页 T48-066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