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沩仰宗¶
沩仰宗¶ 第 321b 页

人天眼目卷之四


* 沩仰宗

师讳灵祐。福州长溪赵氏子。得法于百丈海和尚。初至大沩木食涧饮。十馀年始得仰山慧寂禅师。相与振兴其道。故诸方共称曰沩仰宗涧。

* 三种生

师谓仰山曰。吾以镜智为宗要。出三种生。
所谓想生相生流注生。楞严经云。想相为
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
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想生即能思之心杂
乱。相生即所思之境历然。微细流注。俱为尘
垢。若能净尽方得自在。

后有僧问石佛忠禅师。如何是想生。忠云。兔
子望月。如何是相生。忠云。山河大地。如何是
流注生。忠云。无间断。

* 想生颂石佛(石佛)
沩仰宗¶ 第 321c 页 T48-0321.png

「 密密潜行世莫知。
 个中已是涉多岐。
 如灯焰焰空纷扰。
 急急归来早是迟。」


* 相生

「 法不孤生仗境生。
 纤毫未尽遂峥嵘。
 回光一击便归去。
 幽鸟忽闻双眼明。」


* 流注生

「 尘尘声色了无穷。
 不离如今日用中。
 金锁玄关轻掣断。
 故乡归去疾如风。」


* 圆相因起

圆相之作。始于南阳忠国师。以授侍者耽源。
源承谶记传于仰山。遂目为沩仰宗风。明州
五峰良和尚。尝制四十则。明教嵩禅师。为
之序称道其美。良曰。总有六名。曰圆相。曰暗
机。曰义海。曰字海。曰意语。曰默论。耽源谓
仰山曰。国师传六代祖师圆相。九十七个。
授与老僧国师示寂时。复谓予曰。吾灭后三
十年。南方有一沙弥。到来大兴此道。次第
传授。无令断绝。吾详此谶事在汝躬。我今
付汝。汝当奉持。仰山既得遂焚之。源一日又谓仰山曰。向所传圆相。宜深秘之。仰曰。烧却了也。源云。此诸祖相传至此。何乃烧却。仰曰。某一览已知其意。能=但ィ【原】能用〔始〕ィ-【原】始得不可执本也。源曰。于子即得。来者如何。仰曰。和尚若要重录一本。仰乃重录呈似。一无差失能用始得不可执本
沩仰宗¶ 第 322a 页 T48-0322.png
也。源曰。于子即得。来者如何。仰曰。和尚若
要重录一本。仰乃重录呈似。一无差失。耽源
一日上堂。仰山出众作○相。以手托起作呈势。却叉手立。源以两手交拳示之。仰
进前三步。作女人拜。源点头。仰便礼拜。此
乃圆相所自起也。

* 暗机

仰山亲于耽源处。受九十七种圆相。后于沩
山处。因此○相顿悟。后有语云。诸佛密印
岂容言乎。又曰。我于耽源处得体。沩山处
得用。谓之父子投机。故有此圆相。勘辨端
的。或画此󱐝[○@牛]相乃纵意。或画[○@佛]相乃夺意。
或画[○@人]相乃肯意。或画○相。乃许他人相
见意。或画[○@(三*三)]相。或点破或画破。或掷却
或托起。皆是时节因缘。才有圆相。便有宾
主生杀纵夺机关眼目隐显权实。乃是入廛
垂手。或间暇师资。辨难互换机锋。只贵当
人大用现前矣。

一日梵僧来参。仰山于地上画○此相示之。
僧进前添作相。复以脚抹却。山展两手。
僧拂袖便行。

仰山闭目坐次。有僧潜来身边立。山开目
见。遂于地上画[○@水]相。顾示其僧。僧无对。

* 义海

仰山在洪州观音寺。粥后坐次。有僧来礼拜。山不顾。僧问山。识字否。山云随分。僧乃
右旋一匝云。是什么字。山于地上书十酬
之。僧又左旋一匝云。是什么字。山乃改
十作卐酬之。僧又画○相。以两手托。如
沩仰宗¶ 第 322b 页 T48-0322.png
修罗擎日月势云。是什么字。山画[○@卐]相对
之。僧乃作娄至势。山云。如是如是。此是诸
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善自护
持。善哉善哉好去。僧乃礼谢腾空而去。时
有一道者。见后经五日遂问山。山云。汝还
见否。者云。见出三门外腾空而去。山云。此
是西天阿罗汉。特来探吾宗旨。者云。某
甲虽睹此种种三昧。不辨其理。山云。吾以
义为汝解释。此是八种三昧。觉海变为义
海。体同名异。然此义合有因有果。即时异
时。总别不离隐身三昧也。

* 五冠了悟和尚与仰山立玄问玄答

此相谓之举函索盖相。亦名半月待圆相。
若将此相问之。更添半月对之。乃曰。举函
索盖。答者以盖覆函。故曰函盖相称。以现圆
月相也。此名抱玉求鉴相。若将此相来问。即于其中书某字答之。此相谓之觅
良鉴。答者识玉便下手也。[○@ㄙ]此名钩入索
续相。有将此相来问。但于厶字侧添亻字
答之。乃问者钩入。答者索续。乃云续成宝器
相也。[○@佛]此名已成宝器相。若将此相来问。
但于内书土字答之。[○@土]此名玄印玄旨相。
独脱超前众相。不著教意所摄。若是灵利底。
对面分付拟之。则不见也。三祖云。毫釐
有差天地悬隔。若不具正眼。焉能辨此。似
子期听伯牙之琴。如提婆晓龙树之相。喻鸡
抱卵啐啄同时。迟钝浅流。卒难顿晓。如盲
视色而转错也。

* 辨第八识
沩仰宗¶ 第 322c 页 T48-0322.png

此是众生。俱有六识。添空一识名为七识。识不可得名第八识。亦名八王子。亦名
八解脱。亦名八丈夫。总有四八三十二相。
此是果相因智报德。亦名八识。七八二识不相离。故来为先锋。去为殿后。以至追思过
去。攀缘见在。念虑未来。三细六粗五意六
染七识。分彼分此分是分非。八阿赖耶识。
名为白净。本无瑕玷。无佛无众生。无尔亦
无我。古德云。赖耶白净本无愚。三细分时
有六粗(三细六粗说。见后宗门杂录中四智第七末那之下)八万四千从此
造。大千沙界作凡夫。梦心桎梏元非有。病眼
空花岂是无。反掌之间成十善。依然赤水获
玄殊。第八识亦名含藏识。若是悟底人。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位圆。六识转为妙观察智。反观第八识。为不动智。空无内外名大圆镜智。即一体也。平等性智总号也。以妙观察智。收前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乃至八万四千尘劳。转为成所作智。总归大圆镜智。即一体也。第五识乃记持识。转为成所作智。成所作智。转入妙观察智。妙观察智。转入平等性智。平等性智。转入大圆镜智。即一体也。是相宗师。若有问难能转者。即转在那个识一作若有问难能转者阿那个识按楞伽经云。佛诫大慧。初中后夜。常以妙观察智。当净现流。识转六根。为成所作智。如手仰时不应问覆手何在。亦如冰为水时不即有异。故云。烦恼即菩提。据百法惟识二论。但取其义。莫著言句也。六祖大师偈云。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无。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转其名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六妙七平因地转五成八大果中圆
沩仰宗¶ 第 323a 页 T48-0323.png
识)无。妙观察智见
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
转其名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
那伽定(六妙七平因地转五成八大果中圆)

* 仰山临终付法偈

「 一二二三子。
 平目复仰视。
 两口无一舌。
 此是吾宗旨。」


* 龙潭智演为四颂

「 一二二三子。
 [○@牛]牛字清风起。
 [○@佛]佛来勘不就。
 [○@人]人乃争纲纪。」


「 平目复仰视。
 儿孙还有异。
 未辨个端倪。
 出门俱失利。」


「 两口无一舌。
 止止不须说。
 西天僧到来。
 乌龟唤作鳖。」


「 此是吾宗旨。
 扬声啰啰哩。
 镜智出三生。
 吹到大风止。」


* 三燃灯
沩仰宗¶ 第 323b 页 T48-0323.png

三燃灯见曹山录中。非仰山语也。曹山云。然
灯前有二种。一未知有。同于类血之乳。一知
有犹如意未萌时。始得本物。此名燃灯前。一
种知有。往来言语是非。声色亦不属正照
用。亦不得记。同类血之乳。是漏失边事。此
名燃灯后。直是三际事尽。表里情忘。得无间
断。此始得正燃灯。乃云得记(此说见祖庭事苑。既前收在沩仰宗。
不欲移动也)。

* 古德颂

「 解行分明珠走盘。
 未能透脱几多难。
 如瓶注水无遗漏。
 隔海风光冷眠看(然灯前)。」


「 不见明珠不走盘。
 良天静夜黑漫漫。
 古今十世无增减。
 拈起牛头尾上安(正然灯)。」


「 问处分明答处亲。
 尘尘刹刹总逢君。
 一声黄鸟青山外。
 占断风光作主人(然灯后)。」


* 三照语香严(香严)

「 拟心开口隔山河。
 寂默无言也被呵。
 舒展无穷又无尽。
 卷来绝迹已成多(本来照)。」


「 不动如如万事休。
 澄潭彻底未曾流。
 个中正念常相续。
 月皎天心云雾收(寂照)。」


「 四威仪内不曾亏。
 今古初无间断时。
 地狱天堂无变异。
 春回杨柳绿如丝(常照)。」


* 沩仰门庭

沩仰宗者。父慈子孝。上令下从。尔欲捧饭。
我便与羹。尔欲渡江。我便撑船。隔山见烟。
便知是火。隔墙见角。便知是牛。沩山一日普
请摘茶。次谓仰山曰。终日只闻子声不见子
形。仰山撼茶树。沩山云。子只得其用不得其
体。仰曰。和尚如何。师良久。仰曰。和尚只得
沩仰宗¶ 第 323c 页 T48-0323.png
其体不得其用。沩山云。放子三十棒。乃至仰
山过水。香严点茶。推木枕展坐具。插锹立
举锹行。大约沩仰宗风。举缘即用忘机得
体。不过此也。要见沩仰么。月落潭无影。云生
山有衣。

* 要诀(山堂淳)

江西沩仰深究此宗。只因灰火拨开。便见柴
头发现。净瓶踢倒。嬴得沩山。使得地于出
井之时。奋大机于撼门之际。插下锹子。不妨
人数分明。推出枕头。正用剑刃上事。具险崖
句。有陷虎机。大禅佛与四藤条令行有据。涅
槃经总是魔说。贵子眼明。暗合机轮。混融境
致。圆相中贵大家唱和。原梦处胜鹙子神通。
胁下书字。而头角峥嵘。室中验人。而师子腰
折。离四句绝百非。一槌粉碎。有两口无一舌。
九曲珠通。当机要辨宗猷。为人颇多落草。道
传千古名振两山。虽然枝派流离。谁见真机
俨尔。此沩仰宗风也。

* 古德纲宗颂

卖金须遇买金人。酬价高低总不亲。红线两
条穿海岳。澄湖万顷蘸星辰。隐显盘中抛玉
枕。方圆席上拂机尘。天关拨转移门户。谁肯
吞声出巨秦(一作惟有吞声非)

* 法眼宗

师讳文益。馀杭鲁氏子。得法于漳州罗汉琛
禅师。初住抚州崇寿。次住建康清凉。大
振雪峰玄沙之道。示寂后李后主。谥曰大
法眼禅师。

曹源一滴水。不尔依位住。我宗奇特虎。颔下金铃甚。人解得。三界惟心。万法惟识。此法眼所立纲宗也
沩仰宗¶ 第 324a 页 T48-0324.png

* 华严六相义

此六相义。举一齐
收。一一法上。有此
六义。经中为初地
菩萨说也。

* 六相义颂

华严六相义。同中还有异。异若异于同。全非
诸佛意。诸佛意总别。何曾有同异。男子身中
入定时。女子身中不留意。不留意万象。明
明无理事。

* 论华严六相义

若究竟欲免断常边邪之见。须明华严六相
义门。则能住法施为。自忘能所。随缘动静不
碍有无。具大总持。究竟无过矣。此六相义。是
辨世间法。自在无碍。正缘显起。无分别理。若
善见者。得知总持门。不堕诸见。不可废一
取一。双立双忘。维总同时。繁兴不有。纵各
具别。冥寂非无。不可以有心知。不可以无心
会。详法界内。无总别之文。就果海中。绝成坏
之旨。今依因门智照。古德略以喻。六相者。一
总二别三同四异五成六坏。总相者。譬如一
舍是总相。椽等是别相。椽等诸缘和合作舍。
各不相违。非作馀物。故名同相。椽等诸缘。递
相互望。一一不同名异相。椽等诸缘。一多相
成名成相。椽等诸缘。各住自法本不作。故名
坏相。则知真如一心为总相。能摄世间出世
间法故。约摄诸法得总名。能生诸缘成别号。
沩仰宗¶ 第 324b 页 T48-0324.png
法法皆齐为同相。随相不等称异门。建立境
界故称成。不动自位而为坏。又云。一总相者。
一合多德故。二别相者。多德非一故。三同相
者。多义不相违故。四异相者。多义不相似故。
五成相者。繇此诸义缘起成故。六坏相者。诸
缘各住自性不移动故。此上六相义者。是菩
萨初地中。观通世间一切法门。能入法界之
宗。不堕断常之见。若一向别。逐行位而乖宗。
若一向同。失进修而堕寂。所以位位即佛阶
墀宛然。重重磨鍊本位不动。斯则同异具济。
理事不差。因果无亏。迷悟全别。欲论大旨。六
相还同梦里渡河。若约正宗。十地犹如空中
鸟迹。若约圆修。断惑对治习气。非无理行相
资。缺一不可。是以文殊。以理印行。差别之道
无亏。普贤以行会理。根本之门不废(见宗镜录)

* 即物契神颂

「 勤求胜积功。
 理契古人同。
 同得妙何处。涧松西北风。」


* 示机

「 吾有一言。
 天上人间。
 若也不会。
 绿水青山。」


* 毗卢顶上

「 一真收不得。
 万类莫能该。
 蚊子生头角。
 泥鳅上舞台。」


* 迦叶门前

「 觌面露堂堂。
 全机不覆藏。
 刹竿头上卓。
 红日上扶桑。」


* 三界惟心

「 三界惟心万法澄。
 盘镮钗钏一同金。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沩仰宗¶ 第 324c 页 T48-0324.png

* 万法惟识

「 不曾出世立功勋。
 万国文明草木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
 鼕鼕打鼓祭江神。」


* 总

「 不移寸步越河沙。
 地狱天堂混一家。
 佛祖位中消息断。
 何妨尽赏洛阳花。」


* 韶国师宗风

「 通玄峰顶不是人间。
 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 韶国师四料拣(古德 百丈端)

** 闻闻(放)

「 密室开金锁。
 闲步下松门。
 谩将无孔笛。
 吹出凤游云(古德)。」


「 秋江清浅时。
 白鹭和烟岛。
 良哉观世音。
 全身入荒草(百丈)。」


** 闻不闻(收)

「 古松摇般若。
 幽鸟哢真如。
 况有归真处。
 长安岂久居。」


「 解语非干舌。
 能言岂是声。
 不知常显露。
 刚道有亏盈。」


** 不闻闻(明)

「 阳鸟啼声噎。
 桃花笑脸开。
 芒鞋青竹杖。
 终日自徘徊。」


「 波生元是水。
 空性逐方圆。
 除却方圆器。
 胡孙夜簸钱。」


** 不闻不闻(暗)

「 夜月辉肝胆。
 松风贯髑髅。
 脱然声色外。
 切忌犯当头。」


「 理事两俱忘。
 谁人敢度量。
 浑仑无缝罅。
 遍界不曾藏。」

沩仰宗¶ 第 325a 页 T48-0325.png

* 法眼门庭

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
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削除情解。调机顺
物。斥滞磨昏。种种机缘不尽详举。观其大
概。法眼家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
扫除情解。要见法眼么。人情尽处难留迹。家
破从教四壁空。

* 要诀(山堂淳)

清凉大法眼。旺化石头城。首明地藏指头。顿
见玄沙祖祢。拨万象不拨万象。言前独露全
身。有丝头不有丝头。句里已彰自己。心空
法了。情尽见除。应尘毛了了然。统刹海皎皎
地。髑髅常干世界。鼻孔摩触家风。重重华藏
交参。一一网珠圆莹。以至风柯月渚。显露真
心。烟霭云林宣明妙法。对扬有准。惟證乃
知。亘古今而现成。即圣凡而一致。声传海
外。道满寰中。历然验在目前。宛尔石城犹在。
此法眼宗风也。

* 古德纲宗颂

「 一点灵台耀古今。
 嶷然弘伟莫沈吟。
 森罗影里容交露。
 声色门前涉互深。
 袢夏云欺千嶂碧。
 零秋风动万家砧。
 绵绵法尔无穷间。
 引出馀吹更爽襟。」

人天眼目卷之四(终)
沩仰宗¶ 第 325b 页 T48-032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