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1618-A¶ 第 144c 页
* No. 1618-A
自序
自六佛出世。相传说法度人。而不传所说。迨释迦佛。
于灵山会上。说四十九年法。卒云未尝说一字。可见
说原不说也。特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
叶。且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当护持。并敕
阿难。副二传化。无令断绝。付偈付衣。从此而始。在天
竺国。递递相传。二十八祖。幸达磨怜念震旦。依佛授
记。运光于彼。遂嘱弟子不若密多罗。住天竺传法。而
躬泛重溟。且三周寒暑。始达南海。与梁武不契。复住
少林。得遇神光。真正踰海越漠。为法求人。际会未谐。
如愚若讷者。究竟慧可安心。僧璨忏罪。了无异辙。所
谓至道无难。惟嫌拣择是也。四祖迟迟以待。五祖再
世受法。俱非偶然。至卢道人。樵采鬻薪之下。便晓诸
佛妙理。非关文字。视学通内外之神秀。何啻三舍避
之。而卒传其道者。槽厂獦獠人也。南宗北宗。又从此
始。嗣六祖者。南岳青原。岳出马祖。祖出临济。沩仰。云
门。法眼。派虽有四。而临济为正传。原出石头。头出曹
洞。一花五叶。又从此始。论佛法机缘。临济可谓阐发
1618-A¶ 第 145a 页 X87-0145.png
殆尽。亦不过禀承少室。觅个不受人惑的人。兴化荐
得济师于黄檗处。吃棒底道理。而拈香有专主。风穴
问答俱化。首山会处不在法华。汾阳化处不在停箸。
皆无始来时面目全也。慈明徐整敝衣。不负西河狮
子。杨岐知是般事。白云悟了遇人。信哉他人住处。我
不住。他人行处我不行也。浮山接引五祖依白云。何
至公无我我若是。佛果透顶透底。剪断葛藤。虎丘想
酢生液。声振瞌睡。应庵通杨岐正脉。密庵唤法眼作
沙盆。无准受破庵开示。不捉胡孙。高峰枕子。声中峰
竹篦子。此意拈向处。个个脱言诠。或睹松豁然。或灯
花落处。或火燎眉毛。或水堕茎菜。或无露圭角。俱谩
他一点不得。至于樵采为业。触积薪而省。与六祖若
出一辙。而一条白棒。中兴临济宗风。密老人真千古
一人焉。费隐禅师。处今日更难矣。非不抱远公虚怀。
大愚汪度。而世之攘夺如故。非不景行海舟之自得
师。存奖之认荐主。而世之奔竞如故。至于尊祖敬宗。
有禀承而无我慢。大孝至友。隆水木而敦同气。乃世
之浇漓又如故。然而直心直行。至公无私。密老人称
之。人亦能谅之。历住名刹。新堂搆。以绍前徽。并后躅
听之将来。昔孔子知我罪我惟春秋。孟子谓功不在
禹下。余谓费师之功。不在孔孟下。是同是别。总之昧
却佛乘。迷却师承。故展转支离。今急编嫡传一帙。细
为剖白。孰头可断。而法不可贬。孰身可化。而道不可
轻。孰虚已让贤。孰师资道契。孰心心相印。孰钵钵相
得济师于黄檗处。吃棒底道理。而拈香有专主。风穴
问答俱化。首山会处不在法华。汾阳化处不在停箸。
皆无始来时面目全也。慈明徐整敝衣。不负西河狮
子。杨岐知是般事。白云悟了遇人。信哉他人住处。我
不住。他人行处我不行也。浮山接引五祖依白云。何
至公无我我若是。佛果透顶透底。剪断葛藤。虎丘想
酢生液。声振瞌睡。应庵通杨岐正脉。密庵唤法眼作
沙盆。无准受破庵开示。不捉胡孙。高峰枕子。声中峰
竹篦子。此意拈向处。个个脱言诠。或睹松豁然。或灯
花落处。或火燎眉毛。或水堕茎菜。或无露圭角。俱谩
他一点不得。至于樵采为业。触积薪而省。与六祖若
出一辙。而一条白棒。中兴临济宗风。密老人真千古
一人焉。费隐禅师。处今日更难矣。非不抱远公虚怀。
大愚汪度。而世之攘夺如故。非不景行海舟之自得
师。存奖之认荐主。而世之奔竞如故。至于尊祖敬宗。
有禀承而无我慢。大孝至友。隆水木而敦同气。乃世
之浇漓又如故。然而直心直行。至公无私。密老人称
之。人亦能谅之。历住名刹。新堂搆。以绍前徽。并后躅
听之将来。昔孔子知我罪我惟春秋。孟子谓功不在
禹下。余谓费师之功。不在孔孟下。是同是别。总之昧
却佛乘。迷却师承。故展转支离。今急编嫡传一帙。细
为剖白。孰头可断。而法不可贬。孰身可化。而道不可
轻。孰虚已让贤。孰师资道契。孰心心相印。孰钵钵相
1618-A¶ 第 145b 页 X87-0145.png
承。胪列古方。为俗耳针砭。佛肠鼓吹。名曰指南。余敢
曰。不藉众长于尊宿。亦岂敢曰遂昭月旦于千秋。庶
几以一滴狮子乳。迸散十斛驴乳。不无小补也。伏愿
开椷者。目击道存。思人人本具。个个圆成。上追七佛
诸祖芳躅。何以独隆于𨓏古。下考六祖暨三十五世
大宗师。何以[奂-大+比]美于百祀。可见僧佛非有二。乘承不
相袭。伹力杜邪知邪见。返炤回光。便透脱分晓。所谓
白云迷却旧行踪。腊月烧山火正红。再得慈风来扇
发。冷冰冰处煖烘烘。盖开眼见明。合眼见暗。不开不
合。堂堂显露。过去未来。不隔一线。既将眼看又心看。
乃见重敲火里冰。噫。晴霄月晒梅花冷。霜夜霜敲木
叶疏。我凭此道勉知已。渐使清风廓九垓。
时
壬辰秋季登高日徐昌治觐周父题大业堂中
* 祖庭嫡传指南目录
卷上
七佛
毗婆尸佛 尸弃佛
毗舍浮佛 拘留孙佛
拘那含牟尼佛 迦叶佛
曰。不藉众长于尊宿。亦岂敢曰遂昭月旦于千秋。庶
几以一滴狮子乳。迸散十斛驴乳。不无小补也。伏愿
开椷者。目击道存。思人人本具。个个圆成。上追七佛
诸祖芳躅。何以独隆于𨓏古。下考六祖暨三十五世
大宗师。何以[奂-大+比]美于百祀。可见僧佛非有二。乘承不
相袭。伹力杜邪知邪见。返炤回光。便透脱分晓。所谓
白云迷却旧行踪。腊月烧山火正红。再得慈风来扇
发。冷冰冰处煖烘烘。盖开眼见明。合眼见暗。不开不
合。堂堂显露。过去未来。不隔一线。既将眼看又心看。
乃见重敲火里冰。噫。晴霄月晒梅花冷。霜夜霜敲木
叶疏。我凭此道勉知已。渐使清风廓九垓。
时
壬辰秋季登高日徐昌治觐周父题大业堂中
* 祖庭嫡传指南目录
卷上
七佛
毗婆尸佛 尸弃佛
毗舍浮佛 拘留孙佛
拘那含牟尼佛 迦叶佛
1618-A¶ 第 145c 页 X87-0145.png
释迦牟尼佛
西天祖师
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二祖阿难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
五祖提多迦尊者 六祖弥迦尊者
七祖婆须密尊者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九祖伏驮密多尊者 十祖胁尊者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十二祖马鸣大士尊者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十四祖龙树尊者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二十祖阇夜多尊者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二十二祖摩拿罗尊者 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
二十四祖师子比丘尊者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二十八祖菩提达磨尊者
东土祖师(达磨东来。六世而有曹溪。曹溪而后。分为两支。其一南岳怀让。
祖一。一出百丈海天王悟。海出沩山祐黄檗运。祐出仰山寂。是沩仰宗。运出临济玄。是临济宗。
悟出龙潭信。递传至云门偃。是云门宗。法眼益。是法眼宗。其一青原思。思传石头迁天皇悟。
绝。迁递传至洞山价。价传云居膺。是曹洞宗)
初祖达磨大师 二祖慧可大师
西天祖师
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二祖阿难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
五祖提多迦尊者 六祖弥迦尊者
七祖婆须密尊者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九祖伏驮密多尊者 十祖胁尊者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十二祖马鸣大士尊者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十四祖龙树尊者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二十祖阇夜多尊者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二十二祖摩拿罗尊者 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
二十四祖师子比丘尊者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二十八祖菩提达磨尊者
东土祖师(达磨东来。六世而有曹溪。曹溪而后。分为两支。其一南岳怀让。
祖一。一出百丈海天王悟。海出沩山祐黄檗运。祐出仰山寂。是沩仰宗。运出临济玄。是临济宗。
悟出龙潭信。递传至云门偃。是云门宗。法眼益。是法眼宗。其一青原思。思传石头迁天皇悟。
绝。迁递传至洞山价。价传云居膺。是曹洞宗)
初祖达磨大师 二祖慧可大师
1618-A¶ 第 146a 页 X87-0146.png
三祖僧璨大士 四祖道信大师
五祖弘忍大师 六祖慧能大师
卷下
一世南岳让禅师 二世马祖一禅师
三世百丈海禅师 四世黄檗运禅师
五世临济玄禅师(开山祖师) 六世兴化奖禅师
七世南院颙禅师 八世风穴沼禅师
九世首山念禅师 十世汾阳昭禅师
十一世石霜圆禅师 十二世杨岐会禅师
十三世白云端禅师 十四世五祖演禅师
十五世圜悟勤禅师 十六世虎丘隆禅师
十七世应庵华禅师 十八世密庵杰禅师
十九世破庵先禅师 二十世无准范禅师
二十一世雪岩钦禅师 二十二世高峰妙禅师
二十三世中峰本禅师 二十四世千岩长禅师
二十五世万峰蔚禅师 二十六世宝藏持禅师
二十七世东明旵禅师 二十八世海舟慈禅师
二十九世宝峰喧禅师 三十世天奇瑞禅师
三十一世无闻聪禅师 三十二世笑岩宝禅师
三十三世幻有传禅师 三十四世密云悟禅师
三十五世费隐容禅师
五祖弘忍大师 六祖慧能大师
卷下
一世南岳让禅师 二世马祖一禅师
三世百丈海禅师 四世黄檗运禅师
五世临济玄禅师(开山祖师) 六世兴化奖禅师
七世南院颙禅师 八世风穴沼禅师
九世首山念禅师 十世汾阳昭禅师
十一世石霜圆禅师 十二世杨岐会禅师
十三世白云端禅师 十四世五祖演禅师
十五世圜悟勤禅师 十六世虎丘隆禅师
十七世应庵华禅师 十八世密庵杰禅师
十九世破庵先禅师 二十世无准范禅师
二十一世雪岩钦禅师 二十二世高峰妙禅师
二十三世中峰本禅师 二十四世千岩长禅师
二十五世万峰蔚禅师 二十六世宝藏持禅师
二十七世东明旵禅师 二十八世海舟慈禅师
二十九世宝峰喧禅师 三十世天奇瑞禅师
三十一世无闻聪禅师 三十二世笑岩宝禅师
三十三世幻有传禅师 三十四世密云悟禅师
三十五世费隐容禅师
1618-A¶ 第 146b 页 X87-0146.png
祖庭嫡传指南卷上
武原居士 徐昌治觐周 编述
* 七佛
** 毗婆尸佛
(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犹
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人寿八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槃头。母槃头婆提。居槃头城。坐波波罗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三
十四万八千。神足二。一名骞茶。二名拔舍)。
** 尸弃佛
(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偈曰。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
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人寿七万
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明相。母光耀。居光相城。坐分陀利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二十五万。神足二。
一阿毗浮。二婆婆)。
** 毗舍浮佛
(庄严劫。一千尊)偈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
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人寿六万岁时。
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善灯。母称戒。居无喻城。坐婆罗树下。说法二会。度人一十三万。神足二。一扶游。
二郁多摩)。
** 拘留孙佛
(贤劫。第一尊)偈曰。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
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人寿四万岁时。
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礼得。母善技。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树下。说法一会。度人四万。神足二。一萨尼。二
武原居士 徐昌治觐周 编述
* 七佛
** 毗婆尸佛
(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犹
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人寿八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槃头。母槃头婆提。居槃头城。坐波波罗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三
十四万八千。神足二。一名骞茶。二名拔舍)。
** 尸弃佛
(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偈曰。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
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人寿七万
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明相。母光耀。居光相城。坐分陀利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二十五万。神足二。
一阿毗浮。二婆婆)。
** 毗舍浮佛
(庄严劫。一千尊)偈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
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人寿六万岁时。
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善灯。母称戒。居无喻城。坐婆罗树下。说法二会。度人一十三万。神足二。一扶游。
二郁多摩)。
** 拘留孙佛
(贤劫。第一尊)偈曰。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
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人寿四万岁时。
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礼得。母善技。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树下。说法一会。度人四万。神足二。一萨尼。二
1618-A¶ 第 146c 页 X87-0146.png
毗楼)。
** 拘那含牟尼佛
(贤劫。二尊)偈曰。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
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人寿三万
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大德。母善胜。居清净城。坐乌暂婆罗门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三万。神足二。
一舒槃那。二郁多楼)。
** 迦叶佛
(贤劫。三尊)偈曰。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
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人寿二万岁时。此佛出世。
种婆罗门。姓迦叶。父梵德。母财主。居婆罗奈城。坐尼拘律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二万。神足二。一提舍。二婆罗婆)。
** 释迦牟尼佛
(贤劫。第四尊)姓刹利。父净饭王。母摩耶。刹利
氏。自天地更始。阎浮洲初辟巳来。世为王。佛历劫修
行。值然灯佛授记。于此劫作佛。后于迦叶佛世。以菩
萨成道。上生睹史陀天。名护明大士。及应运时至。乃
降神于摩耶。当此士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初
八日。自摩耶右胁诞生。生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
界。地涌金莲花。自然捧双足。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
行七步。目顾四方。曰天上天下惟吾独尊(才出胞胎脱体彰。指
天指地为人扬。引他无限痴男女。天上人间没覆藏。云门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
自降生后。种种神异。具如经言。至四十二年。年十
九。二月八日。欲求出家。而自念言。当复何遇。即于四
门游观。见生老病死四等事。心有悲喜。而作思惟。此
老病死。终可厌离。于是夜子时。有净居天人。于窗牖
中。叉手白言。出家时至。可去矣。于是诸天捧所乘马
足。超然凌虚。逾城而去。曰不断八苦。不成无上菩提。
不转法轮。终不还也。净饭王思甚。遣其臣劝谕还宫
** 拘那含牟尼佛
(贤劫。二尊)偈曰。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
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人寿三万
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大德。母善胜。居清净城。坐乌暂婆罗门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三万。神足二。
一舒槃那。二郁多楼)。
** 迦叶佛
(贤劫。三尊)偈曰。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
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人寿二万岁时。此佛出世。
种婆罗门。姓迦叶。父梵德。母财主。居婆罗奈城。坐尼拘律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二万。神足二。一提舍。二婆罗婆)。
** 释迦牟尼佛
(贤劫。第四尊)姓刹利。父净饭王。母摩耶。刹利
氏。自天地更始。阎浮洲初辟巳来。世为王。佛历劫修
行。值然灯佛授记。于此劫作佛。后于迦叶佛世。以菩
萨成道。上生睹史陀天。名护明大士。及应运时至。乃
降神于摩耶。当此士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初
八日。自摩耶右胁诞生。生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
界。地涌金莲花。自然捧双足。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
行七步。目顾四方。曰天上天下惟吾独尊(才出胞胎脱体彰。指
天指地为人扬。引他无限痴男女。天上人间没覆藏。云门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
自降生后。种种神异。具如经言。至四十二年。年十
九。二月八日。欲求出家。而自念言。当复何遇。即于四
门游观。见生老病死四等事。心有悲喜。而作思惟。此
老病死。终可厌离。于是夜子时。有净居天人。于窗牖
中。叉手白言。出家时至。可去矣。于是诸天捧所乘马
足。超然凌虚。逾城而去。曰不断八苦。不成无上菩提。
不转法轮。终不还也。净饭王思甚。遣其臣劝谕还宫
1618-A¶ 第 147a 页 X87-0147.png
者万计。确然不回。入檀特山修道。始于阿蓝迦蓝处。
三年学不用处定。知非便舍。复至郁头蓝弗处。三年
学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头山。同诸外道。日食
麻麦。经于六年。世尊自思曰。今此苦行。非正解脱。吾
当受食而后成佛。即沐浴于尼连河。天为之偃树。世
尊援之而出。受牧牛氏女所献乳糜。寻诣毕钵树下。
天帝化人。撷瑞草以藉坐。景云祥风。四起纷披。天魔
念世尊道成。且受折抑。率众作难。穷现可怖可欲诸
境。世尊泊然不动。以指按地。地大震。魔皆颠仆。于是
降之。故经云。以无心意无受行。而悉摧伏诸外道。先
历试邪法。示诸方便。发诸异见。令至菩提。乃穆王三
年癸未岁。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至八日。明星出
时。廓然大悟。成等正觉。乃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
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證得。时年三十
矣。成道后六年。归为净饭王说法。王大喜。遣其族五
百贵子。从出家。
世尊一日升座。大众集定。文殊白
椎曰。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列圣丛中作者
知。法王法令不如斯。会中若有仙陀客。何必文殊下一椎○正当向未升座前勘破)。
世尊一
日升座。默然而坐。阿难白椎曰。请世尊说法。世尊云。
会中有比丘犯律行。故我不说法。阿难以他心通。观
是比丘。遂乃遣出。世尊还复默然。阿难又白。适来为
二比丘犯律。是二比丘巳遣出。世尊何不说法。世尊
云。吾誓不为二乘声闻人说法。便下座(前箭犹轻后箭深 世尊
怜悯示阿难。几人于此发深省)。
世尊一日升座。迦叶白椎曰。世尊
三年学不用处定。知非便舍。复至郁头蓝弗处。三年
学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头山。同诸外道。日食
麻麦。经于六年。世尊自思曰。今此苦行。非正解脱。吾
当受食而后成佛。即沐浴于尼连河。天为之偃树。世
尊援之而出。受牧牛氏女所献乳糜。寻诣毕钵树下。
天帝化人。撷瑞草以藉坐。景云祥风。四起纷披。天魔
念世尊道成。且受折抑。率众作难。穷现可怖可欲诸
境。世尊泊然不动。以指按地。地大震。魔皆颠仆。于是
降之。故经云。以无心意无受行。而悉摧伏诸外道。先
历试邪法。示诸方便。发诸异见。令至菩提。乃穆王三
年癸未岁。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至八日。明星出
时。廓然大悟。成等正觉。乃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
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證得。时年三十
矣。成道后六年。归为净饭王说法。王大喜。遣其族五
百贵子。从出家。
世尊一日升座。大众集定。文殊白
椎曰。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列圣丛中作者
知。法王法令不如斯。会中若有仙陀客。何必文殊下一椎○正当向未升座前勘破)。
世尊一
日升座。默然而坐。阿难白椎曰。请世尊说法。世尊云。
会中有比丘犯律行。故我不说法。阿难以他心通。观
是比丘。遂乃遣出。世尊还复默然。阿难又白。适来为
二比丘犯律。是二比丘巳遣出。世尊何不说法。世尊
云。吾誓不为二乘声闻人说法。便下座(前箭犹轻后箭深 世尊
怜悯示阿难。几人于此发深省)。
世尊一日升座。迦叶白椎曰。世尊
1618-A¶ 第 147b 页 X87-0147.png
说法竟。便下座(如是升座。如是白椎。如是说法。如是下座。如是如是)。
世尊在
忉利天。为母说法。优填王思佛。命匠雕栴檀像。及世
尊下忉利天。像亦出迎。世尊三唤三应。乃云。无为真
佛。实在我身。
世尊在忉利九十日。及辞天界而下。
四众八部。俱往空界奉迎。有莲花色比丘尼。作念云。
我是尼身。必居大僧后见佛。不如用神力。变作转轮
圣王。千子围绕。最初见佛。果满其愿。世尊才见。乃诃
云。莲花色比丘。汝何得越大僧见吾。汝虽见吾色身。
且不见吾法身。须菩提。岩中宴坐。却见吾法身(毕竟那一
个身)。
世尊示随色摩尼珠。问五方天王。此珠而作何
色。时五方天王。互说异色。世尊藏珠。复抬手曰。此珠
作何色。天王曰。佛手中无珠。何处有色。世尊曰。汝何
迷倒之甚。吾将世珠示之。便强说有青黄赤白色。吾
将真珠示之。便总不知。时五方天王悉自悟道(世珠。真珠
从何分别)。
世尊因黑氏梵志。献合欢梧桐花。佛召仙人
放下著。梵志放下左手一枝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
梵志又放下右手一枝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
曰。吾今两手俱空。更教放下个甚么。佛曰。吾非教汝
放舍其花。汝当放舍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
却。无可舍处。是汝放身命处。梵志于言下。悟无生忍
(既舍六根六尘六识。甚么处是无可舍处。是免生死处。又唤甚么作无生忍)。
世尊因普
眼菩萨。欲见普贤。不可得见。乃至三度入定。遍观三
千大千世界。觅普贤不可得见。而来白佛。佛曰。汝但
于静三昧中。起一念。便见普贤。于是普眼才起一念。
世尊在
忉利天。为母说法。优填王思佛。命匠雕栴檀像。及世
尊下忉利天。像亦出迎。世尊三唤三应。乃云。无为真
佛。实在我身。
世尊在忉利九十日。及辞天界而下。
四众八部。俱往空界奉迎。有莲花色比丘尼。作念云。
我是尼身。必居大僧后见佛。不如用神力。变作转轮
圣王。千子围绕。最初见佛。果满其愿。世尊才见。乃诃
云。莲花色比丘。汝何得越大僧见吾。汝虽见吾色身。
且不见吾法身。须菩提。岩中宴坐。却见吾法身(毕竟那一
个身)。
世尊示随色摩尼珠。问五方天王。此珠而作何
色。时五方天王。互说异色。世尊藏珠。复抬手曰。此珠
作何色。天王曰。佛手中无珠。何处有色。世尊曰。汝何
迷倒之甚。吾将世珠示之。便强说有青黄赤白色。吾
将真珠示之。便总不知。时五方天王悉自悟道(世珠。真珠
从何分别)。
世尊因黑氏梵志。献合欢梧桐花。佛召仙人
放下著。梵志放下左手一枝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
梵志又放下右手一枝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
曰。吾今两手俱空。更教放下个甚么。佛曰。吾非教汝
放舍其花。汝当放舍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
却。无可舍处。是汝放身命处。梵志于言下。悟无生忍
(既舍六根六尘六识。甚么处是无可舍处。是免生死处。又唤甚么作无生忍)。
世尊因普
眼菩萨。欲见普贤。不可得见。乃至三度入定。遍观三
千大千世界。觅普贤不可得见。而来白佛。佛曰。汝但
于静三昧中。起一念。便见普贤。于是普眼才起一念。
1618-A¶ 第 147c 页 X87-0147.png
便见普贤向空中。乘六牙白象(云居道。普眼推倒世尊。世尊推倒普眼。且
道普眼在甚处。未免傍观者哂。噫。谁是傍观者)。
世尊因五通仙人问。世尊
有六通。我有五通。如何是那一通。佛召五通仙人。仙
人应诺。佛曰。那一通。你问我(五通。六通。百千万亿通。总不出那一通)。
世尊一日。敕阿难。食时将至。汝当入城持钵。阿难应
诺。世尊曰。汝既持钵。须依过去七佛仪式。阿难便问。
如何是七佛仪式。世尊召阿难。阿难应诺。世尊曰。持钵
去(佛佛仪容要现前。瞿昙为说老婆禅。可怜庆喜懡㦬去。犹待人呼倒刹竿)。
世尊因地
布发掩泥。献花于然灯佛。然灯见布发处。遂约退众。
乃指地曰。此一方地。宜建一梵刹。时众中有一贤于
长者。持标于指处插曰。建梵刹竟。时诸天散花相赞。
世尊尝与阿难行次。见一古佛塔。世尊便作礼。阿
难曰。此是甚么人塔。世尊曰。过去诸佛塔。阿难曰。过
去诸佛。是甚么人弟子。世尊曰。是吾弟子。阿难曰。应
当如是。
世尊因自恣日。文殊三处过夏。迦叶欲白
椎摈出。才拈椎。乃见百千万亿文殊。迦叶尽其神力。
椎不能举。世尊遂问迦叶。汝拟摈那个文殊。迦叶无
对(迦叶果神通。应把黄面老子先摈却)。
城东有一老母。与佛同生。不
欲见佛。每见佛来。即便回避。虽然如此。回顾东西。总
皆是佛。遂以手掩面。乃至十指掌中。总皆是佛(老姥不欲
见佛。风平浪静。东西总皆是佛。水涨船高)。
世尊因文殊至诸佛集处。值
诸佛各还本处。唯有一女人。近于佛坐而入三昧。文
殊乃白佛。云何此人得近佛。而我不得。佛告文殊。汝
但觉此女。令从三昧起。汝自问之。文殊绕女人三匝。
道普眼在甚处。未免傍观者哂。噫。谁是傍观者)。
世尊因五通仙人问。世尊
有六通。我有五通。如何是那一通。佛召五通仙人。仙
人应诺。佛曰。那一通。你问我(五通。六通。百千万亿通。总不出那一通)。
世尊一日。敕阿难。食时将至。汝当入城持钵。阿难应
诺。世尊曰。汝既持钵。须依过去七佛仪式。阿难便问。
如何是七佛仪式。世尊召阿难。阿难应诺。世尊曰。持钵
去(佛佛仪容要现前。瞿昙为说老婆禅。可怜庆喜懡㦬去。犹待人呼倒刹竿)。
世尊因地
布发掩泥。献花于然灯佛。然灯见布发处。遂约退众。
乃指地曰。此一方地。宜建一梵刹。时众中有一贤于
长者。持标于指处插曰。建梵刹竟。时诸天散花相赞。
世尊尝与阿难行次。见一古佛塔。世尊便作礼。阿
难曰。此是甚么人塔。世尊曰。过去诸佛塔。阿难曰。过
去诸佛。是甚么人弟子。世尊曰。是吾弟子。阿难曰。应
当如是。
世尊因自恣日。文殊三处过夏。迦叶欲白
椎摈出。才拈椎。乃见百千万亿文殊。迦叶尽其神力。
椎不能举。世尊遂问迦叶。汝拟摈那个文殊。迦叶无
对(迦叶果神通。应把黄面老子先摈却)。
城东有一老母。与佛同生。不
欲见佛。每见佛来。即便回避。虽然如此。回顾东西。总
皆是佛。遂以手掩面。乃至十指掌中。总皆是佛(老姥不欲
见佛。风平浪静。东西总皆是佛。水涨船高)。
世尊因文殊至诸佛集处。值
诸佛各还本处。唯有一女人。近于佛坐而入三昧。文
殊乃白佛。云何此人得近佛。而我不得。佛告文殊。汝
但觉此女。令从三昧起。汝自问之。文殊绕女人三匝。
1618-A¶ 第 148a 页 X87-0148.png
鸣指一下。乃托至梵天。尽其神力。而不能出。世尊曰。
假使百千文殊。亦出此女人定不得。下方过四十二
恒河沙国土。有罔明菩萨。能出此女人定。须臾罔明
大士从地涌出。作礼世尊。世尊敕罔明出。罔明却至
女子前。鸣指一下。女子于是从定而出(出得出不得且置。作么生
是底定。总之看破个中关棙子。了无一法异寻常○佛性天真事。谁云别有师。罔明弹指处。女子出禅时。不费
丝毫力。何曾动所思。众生总平等。日用自多疑)。
殃崛摩罗。因持钵至一长
者门。其家妇人。正值产难。长者曰。瞿昙弟子。汝为至
圣。当有何法。能免产难。殃崛语长者曰。我乍入道。未
知此法。待我回问世尊。却来相报。及返。具事白佛。佛
告殃崛。汝速去报言。我从贤圣法来。未曾杀生。殃崛
奉佛语。疾往告之。其妇得闻。当时分㝃(佛不杀生。妇人分㝃。日出
东山。月沉西畔○华阴山前百尺井。中有寒泉彻骨冷。谁家美人来照影。不照其馀照斜领)。
世
尊一日因文殊在门外立。乃曰。文殊文殊。何不入门
来。文殊曰。我不见一法在门外。何以教我入门(门外入门
且置。唤甚么作门)。
无边身菩萨。将竹杖。量世尊顶。丈六了。
又丈六。量到梵天不见世尊顶。乃掷下竹杖。合掌说
偈云。虚空无有边。佛功德亦然。若有能量者。穷劫不
可尽(无边身不自量。而量世尊无尽顶。未免多此一重疑案)。
世尊因乾闼婆
王献乐。其时山河大地。皆作琴声。迦叶起作舞。王问。
迦叶岂不是阿罗汉。诸漏巳尽。何更有馀习。佛曰。实
无馀习。莫谤法也。王又抚琴三遍。迦叶亦三度作舞。
王曰。迦叶作舞。岂不是习。佛曰。实不曾作舞。王曰。世
尊何得妄语。佛曰。不妄语。汝抚琴。山河大地木石。尽
假使百千文殊。亦出此女人定不得。下方过四十二
恒河沙国土。有罔明菩萨。能出此女人定。须臾罔明
大士从地涌出。作礼世尊。世尊敕罔明出。罔明却至
女子前。鸣指一下。女子于是从定而出(出得出不得且置。作么生
是底定。总之看破个中关棙子。了无一法异寻常○佛性天真事。谁云别有师。罔明弹指处。女子出禅时。不费
丝毫力。何曾动所思。众生总平等。日用自多疑)。
殃崛摩罗。因持钵至一长
者门。其家妇人。正值产难。长者曰。瞿昙弟子。汝为至
圣。当有何法。能免产难。殃崛语长者曰。我乍入道。未
知此法。待我回问世尊。却来相报。及返。具事白佛。佛
告殃崛。汝速去报言。我从贤圣法来。未曾杀生。殃崛
奉佛语。疾往告之。其妇得闻。当时分㝃(佛不杀生。妇人分㝃。日出
东山。月沉西畔○华阴山前百尺井。中有寒泉彻骨冷。谁家美人来照影。不照其馀照斜领)。
世
尊一日因文殊在门外立。乃曰。文殊文殊。何不入门
来。文殊曰。我不见一法在门外。何以教我入门(门外入门
且置。唤甚么作门)。
无边身菩萨。将竹杖。量世尊顶。丈六了。
又丈六。量到梵天不见世尊顶。乃掷下竹杖。合掌说
偈云。虚空无有边。佛功德亦然。若有能量者。穷劫不
可尽(无边身不自量。而量世尊无尽顶。未免多此一重疑案)。
世尊因乾闼婆
王献乐。其时山河大地。皆作琴声。迦叶起作舞。王问。
迦叶岂不是阿罗汉。诸漏巳尽。何更有馀习。佛曰。实
无馀习。莫谤法也。王又抚琴三遍。迦叶亦三度作舞。
王曰。迦叶作舞。岂不是习。佛曰。实不曾作舞。王曰。世
尊何得妄语。佛曰。不妄语。汝抚琴。山河大地木石。尽
1618-A¶ 第 148b 页 X87-0148.png
作琴声。岂不是。王曰是。佛曰。迦叶亦复如是。所以实
不曾作舞。王乃信受(风鸣水响无非乐。法法全彰本现成)。
世尊在第
六天。说大集经。敕他方此土人间天上。一切狞恶鬼
神。悉皆辑会。受佛付嘱。拥护正法。设有不赴者。四天
门王。飞热铁轮追之令集。既集会巳。无有不顺佛敕
者。各发弘誓。拥护正法。唯有一魔王。谓世尊曰。瞿昙。
我待一切众生成佛尽。众生界空。无有众生名字。我
乃发菩提心(魔王魔王。认那个作菩提心。设使一切众生成佛尽。众生界空。无有众生名字
要发心也未许在)。
世尊因灵山会上。五百比丘。得四禅定。
具五神通。未得法忍。以宿命智通。各各自见杀父害
母。及诸重罪。于自心内。各各怀疑。于甚深法。不能證
入。于是文殊承佛神力。遂手握利剑。持逼如来。世尊
乃谓文殊曰。尔从本巳来。无有我人。但以内心见有
我人。内心起时。我必被害。即名为害。于是五百比丘。
自悟本心。如梦如幻。于梦幻中。无有我人。乃至能生
所生父母。于是五百比丘。同赞叹曰。文殊大智士。深
达法源底。自手握利剑。持逼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
相无有二。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文殊为他閒事长无明。带累五
百比丘打失鼻孔。虽然。还识世尊落处么)。
世尊因波斯匿王问。胜义谛
中。有世俗谛否。若言无。智不应二。若言有。智不应一。
一二之义。其义云何。佛言大王。汝于过去龙光佛时。
曾问此义。我今无说。汝今无听。无说无听。是为一义
二义(世尊满口说。匿王满耳听。那里是无说无听处。试简点看)。
世尊因长爪梵
志索论义。预约曰。我义若堕。当斩首以谢。世尊曰。汝
不曾作舞。王乃信受(风鸣水响无非乐。法法全彰本现成)。
世尊在第
六天。说大集经。敕他方此土人间天上。一切狞恶鬼
神。悉皆辑会。受佛付嘱。拥护正法。设有不赴者。四天
门王。飞热铁轮追之令集。既集会巳。无有不顺佛敕
者。各发弘誓。拥护正法。唯有一魔王。谓世尊曰。瞿昙。
我待一切众生成佛尽。众生界空。无有众生名字。我
乃发菩提心(魔王魔王。认那个作菩提心。设使一切众生成佛尽。众生界空。无有众生名字
要发心也未许在)。
世尊因灵山会上。五百比丘。得四禅定。
具五神通。未得法忍。以宿命智通。各各自见杀父害
母。及诸重罪。于自心内。各各怀疑。于甚深法。不能證
入。于是文殊承佛神力。遂手握利剑。持逼如来。世尊
乃谓文殊曰。尔从本巳来。无有我人。但以内心见有
我人。内心起时。我必被害。即名为害。于是五百比丘。
自悟本心。如梦如幻。于梦幻中。无有我人。乃至能生
所生父母。于是五百比丘。同赞叹曰。文殊大智士。深
达法源底。自手握利剑。持逼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
相无有二。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文殊为他閒事长无明。带累五
百比丘打失鼻孔。虽然。还识世尊落处么)。
世尊因波斯匿王问。胜义谛
中。有世俗谛否。若言无。智不应二。若言有。智不应一。
一二之义。其义云何。佛言大王。汝于过去龙光佛时。
曾问此义。我今无说。汝今无听。无说无听。是为一义
二义(世尊满口说。匿王满耳听。那里是无说无听处。试简点看)。
世尊因长爪梵
志索论义。预约曰。我义若堕。当斩首以谢。世尊曰。汝
1618-A¶ 第 148c 页 X87-0148.png
义以何为宗。志曰。我以一切不受为宗。世尊曰。是见
受否。志拂袖而去。行至中路有省。乃叹曰。我义两处
负堕。是见若受。负门处粗。是见不受。负门处细。一切
人天二乘。不知我义堕处。惟有世尊。诸大菩萨。知我
义堕。回至世尊前曰。我义两处负堕。故当斩首以谢。
世尊曰。我法中无如是事。汝当回心向道。于是同五
百徒众。一时投佛出家。證阿罗汉(是见若受破家门。是见不受共谁论。
匾担蓦折两头脱。一毫头上现乾坤○机轮曾未转。转必两头走。明镜忽临台。当下分妍丑。妍丑分兮慈云开。
慈门何处生尘埃。因思良马窥鞭影。千里追风唤得回○是见受否转迷矇。蓦忽知非辨己躬。夹路桃花风雨
后。马蹄何处避残红)。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
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付嘱摩诃迦叶(闹市𩗺碌砖。冤头定打着○当时不掀倒禅床。致使后代儿孙谓有实法
传来)。
世尊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叶分座令坐。以僧
伽黎围之。遂告以护持正法眼藏。并敕阿难副贰传
化。无令断绝。而说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
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尔时世尊说此偈巳。复告迦
叶。吾将金缕僧伽黎衣。传付于汝。转授补处。至慈氏
佛出世。勿令朽坏。迦叶闻偈。头面礼足曰。善哉善哉。
我当依敕。恭顺佛故(尽说拈花微笑是。不知将底办宗风。若言心眼同时證。未免朦
胧在梦中)。
世尊临入涅槃。文殊大士请佛再转法轮。世
尊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汝请吾
再转法轮。是吾曾转法轮耶(黄面瞿昙。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于
一尘内破此一尘。演说如来广大境界。妙音遐畅。无处不及。乃曰。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
受否。志拂袖而去。行至中路有省。乃叹曰。我义两处
负堕。是见若受。负门处粗。是见不受。负门处细。一切
人天二乘。不知我义堕处。惟有世尊。诸大菩萨。知我
义堕。回至世尊前曰。我义两处负堕。故当斩首以谢。
世尊曰。我法中无如是事。汝当回心向道。于是同五
百徒众。一时投佛出家。證阿罗汉(是见若受破家门。是见不受共谁论。
匾担蓦折两头脱。一毫头上现乾坤○机轮曾未转。转必两头走。明镜忽临台。当下分妍丑。妍丑分兮慈云开。
慈门何处生尘埃。因思良马窥鞭影。千里追风唤得回○是见受否转迷矇。蓦忽知非辨己躬。夹路桃花风雨
后。马蹄何处避残红)。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
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付嘱摩诃迦叶(闹市𩗺碌砖。冤头定打着○当时不掀倒禅床。致使后代儿孙谓有实法
传来)。
世尊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叶分座令坐。以僧
伽黎围之。遂告以护持正法眼藏。并敕阿难副贰传
化。无令断绝。而说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
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尔时世尊说此偈巳。复告迦
叶。吾将金缕僧伽黎衣。传付于汝。转授补处。至慈氏
佛出世。勿令朽坏。迦叶闻偈。头面礼足曰。善哉善哉。
我当依敕。恭顺佛故(尽说拈花微笑是。不知将底办宗风。若言心眼同时證。未免朦
胧在梦中)。
世尊临入涅槃。文殊大士请佛再转法轮。世
尊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汝请吾
再转法轮。是吾曾转法轮耶(黄面瞿昙。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于
一尘内破此一尘。演说如来广大境界。妙音遐畅。无处不及。乃曰。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
1618-A¶ 第 149a 页 X87-0149.png
世尊于涅槃会上。以手摩胸告众曰。汝等善观吾紫
磨金色之身。瞻仰取足。勿令后悔。若谓吾灭度。非吾
弟子。若谓吾不灭度。亦非吾弟子。时百万亿众。悉得
契悟(千年常住一朝僧。观他作么)。
尔时世尊。至拘尸那城。告诸
大众。吾今背痛。欲入涅槃。即往熙连河侧。娑罗双树
下。右胁累足。泊然宴寂。复从棺起。为母说法。特示双
足。化婆耆。并说无常偈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
灭巳。寂灭为乐。时诸弟子。即以香薪竞茶毗之。烬后。
金棺如故。尔时大众。即于佛前。以偈赞曰。凡俗诸猛
炽。何能致火爇。请尊三昧火。阇维金色身。尔时金棺
从座而举。高七多罗树。往反空中。化火三昧。须臾灰
生。得舍利八斛四斗。即穆王五十二年壬申岁。二月
十五日(未出王宫巳涅槃。何须双足露金棺。致令迦叶双眉皱。庆喜门前倒刹竿○临行伸两脚。
踏却断〔尝〕坑)。
* 西天祖师
** 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摩竭陀国人。姓婆罗门。父号饮
泽。母号香至。过去世为金师。值毗婆尸佛般涅槃。四
众起塔。有贫女得金珠。恳金师为补塔中佛像金面
缺处。相与发愿。世世为无姻夫妻。由是因缘。九十一
劫。身皆金色。及此世与紫金光尼。复为夫妇。梵语迦
叶波。此云饮光。盖以身光名。然夫妇皆清净自居。无
世间想。旋复出家。修杜多行。会空中有神告曰。佛巳
出世。请往师之。尊者即趋礼释尊于竹林精舍。佛言
善来比丘。须发自除。佛于众中称叹第一。后因拈花
1618-A¶ 第 149b 页 X87-0149.png
因缘付法(一华才拈。千圣胆落。遇无知汉。微笑而作。死柴头火。今古辉烁)。
佛涅槃时。
尊者在毕钵罗窟。以净天眼。见世尊在熙连河侧。入
般涅槃。即至双树。悲恋号泣。佛于金棺出示双足。尊
者告比丘。佛巳茶毗。金刚舍利。非吾等事。宜当结集
法眼。无令断绝。乃说偈告曰。如来弟子。且莫涅槃。得
神通者。宜赴结集。于是得神通者。咸赴耆阇崛山。毕
钵罗窟。时阿难为漏未尽。不得入会。后證阿罗汉果。
乃入。尊者告众言。此阿难比丘。有大智慧。所闻佛法。
如水传器。无有遗馀。可请彼集修多罗藏。大众默然
(如此多闻人。尚不得入会。今人稍有涉略。便祖父不足介意。平人藐若鸿毛。要到漏未尽田地。敢保未梦见在)。
结集既毕。尊者自念衰老。宜入定于鸡足山。以待
弥勒。乃召阿难言。我今不久世间。今将正法付嘱于
汝。汝善守护。听吾偈曰。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
于一法中。有法有不法(灯灯相续。如是受法。如是付法。若说有恁么法。何啻千里)。
** 二祖阿难尊者
王舍城人。姓刹帝利。父斛饭王。实如
来从弟也。多闻博达。智慧无碍。世尊以为总持第一。
梵云阿难。此云庆喜。以如来成道日生。故名也。者一
日问迦叶曰。师兄。世尊传金缕袈裟外。别传个甚么。
迦叶召阿难。阿难应诺。迦叶曰。倒却门前刹竿著(金襕
传外别何传。蓦召阿难似不堪。倒却门前刹竿着。阿难依旧被他谩)。
后阿阇世王白
言。尊者般涅槃时。愿垂告别。尊者将入涅槃。于恒河
中流。跏趺而坐。阿阇世王毗舍离王。皆在河侧。说偈
劝请。莫般涅槃。者答偈曰。二王善严住。勿为苦悲恋。
涅槃当我静。而无诸有故。复念。我若向一国。则诸国
佛涅槃时。
尊者在毕钵罗窟。以净天眼。见世尊在熙连河侧。入
般涅槃。即至双树。悲恋号泣。佛于金棺出示双足。尊
者告比丘。佛巳茶毗。金刚舍利。非吾等事。宜当结集
法眼。无令断绝。乃说偈告曰。如来弟子。且莫涅槃。得
神通者。宜赴结集。于是得神通者。咸赴耆阇崛山。毕
钵罗窟。时阿难为漏未尽。不得入会。后證阿罗汉果。
乃入。尊者告众言。此阿难比丘。有大智慧。所闻佛法。
如水传器。无有遗馀。可请彼集修多罗藏。大众默然
(如此多闻人。尚不得入会。今人稍有涉略。便祖父不足介意。平人藐若鸿毛。要到漏未尽田地。敢保未梦见在)。
结集既毕。尊者自念衰老。宜入定于鸡足山。以待
弥勒。乃召阿难言。我今不久世间。今将正法付嘱于
汝。汝善守护。听吾偈曰。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
于一法中。有法有不法(灯灯相续。如是受法。如是付法。若说有恁么法。何啻千里)。
** 二祖阿难尊者
王舍城人。姓刹帝利。父斛饭王。实如
来从弟也。多闻博达。智慧无碍。世尊以为总持第一。
梵云阿难。此云庆喜。以如来成道日生。故名也。者一
日问迦叶曰。师兄。世尊传金缕袈裟外。别传个甚么。
迦叶召阿难。阿难应诺。迦叶曰。倒却门前刹竿著(金襕
传外别何传。蓦召阿难似不堪。倒却门前刹竿着。阿难依旧被他谩)。
后阿阇世王白
言。尊者般涅槃时。愿垂告别。尊者将入涅槃。于恒河
中流。跏趺而坐。阿阇世王毗舍离王。皆在河侧。说偈
劝请。莫般涅槃。者答偈曰。二王善严住。勿为苦悲恋。
涅槃当我静。而无诸有故。复念。我若向一国。则诸国
1618-A¶ 第 149c 页 X87-0149.png
或争。应以平等。度诸有情。遂于恒河中流。将入寂灭。
是时。山河大地。六种震动。雪山有五百仙人。睹兹瑞
应。飞空而至。礼尊者足。而白言。我当于长老而證佛
法。愿垂大慈。度脱我等尊者默然受请。即变殑伽河。
悉为金地。为其仙众。说诸大法。复念先所度脱弟子。
应当来集。须臾五百罗汉。从空而下。为诸仙人出家
受具。其仙众中。有二罗汉。一名商那和修。二名末田
底迦。尊者知是法器。而告之曰。如来以正法眼付迦
叶。迦叶入定。而付于我。我今将灭。复付于汝。汝受吾
教。当听偈言。本来付有法。付了言无法。各各须自悟。
悟了无无法。说偈巳。复以正法嘱累商那和修。而命
末田底迦。于罽宾国。敷演大法云(尊者踊身虚空。现十八变。分身四分。
一奉忉利天。一奉娑竭罗龙宫。一奉毗舍离王。一奉阿阇世王。各造塔)。
**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姓毗舍多。父林胜。母憍奢耶。摩
突罗国人也。在胎六年而生。梵云商诺迦。此云自然
服。乃西域九枝秀草名。出则圣人降生。尊者生。而此
草出。昔如来行化。至摩突罗国。见一青林。枝叶茂盛
语阿难曰。此林地名优留茶。吾灭后一百年。有比丘
名商那和修。于此转妙法轮。后百岁。果诞和修。出家
證道。受庆喜尊者法眼。至此林遂降二火龙。龙受三
归。施其地以建梵宫(青林悬记。瑞草知期。以毒破毒。龙何能窥。施地建刹。反被印破)。
尊者化缘既久。思付法者。寻于吒利国。得优波鞠
多以为给侍。因问鞠多曰。汝年几耶。答曰。我年十七。
者曰。汝身十七。性十七耶。答曰。师发巳白。为发白耶。
是时。山河大地。六种震动。雪山有五百仙人。睹兹瑞
应。飞空而至。礼尊者足。而白言。我当于长老而證佛
法。愿垂大慈。度脱我等尊者默然受请。即变殑伽河。
悉为金地。为其仙众。说诸大法。复念先所度脱弟子。
应当来集。须臾五百罗汉。从空而下。为诸仙人出家
受具。其仙众中。有二罗汉。一名商那和修。二名末田
底迦。尊者知是法器。而告之曰。如来以正法眼付迦
叶。迦叶入定。而付于我。我今将灭。复付于汝。汝受吾
教。当听偈言。本来付有法。付了言无法。各各须自悟。
悟了无无法。说偈巳。复以正法嘱累商那和修。而命
末田底迦。于罽宾国。敷演大法云(尊者踊身虚空。现十八变。分身四分。
一奉忉利天。一奉娑竭罗龙宫。一奉毗舍离王。一奉阿阇世王。各造塔)。
**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姓毗舍多。父林胜。母憍奢耶。摩
突罗国人也。在胎六年而生。梵云商诺迦。此云自然
服。乃西域九枝秀草名。出则圣人降生。尊者生。而此
草出。昔如来行化。至摩突罗国。见一青林。枝叶茂盛
语阿难曰。此林地名优留茶。吾灭后一百年。有比丘
名商那和修。于此转妙法轮。后百岁。果诞和修。出家
證道。受庆喜尊者法眼。至此林遂降二火龙。龙受三
归。施其地以建梵宫(青林悬记。瑞草知期。以毒破毒。龙何能窥。施地建刹。反被印破)。
尊者化缘既久。思付法者。寻于吒利国。得优波鞠
多以为给侍。因问鞠多曰。汝年几耶。答曰。我年十七。
者曰。汝身十七。性十七耶。答曰。师发巳白。为发白耶。
1618-A¶ 第 150a 页 X87-0150.png
心白耶。者曰。我但发白。非心白。鞠多曰。我身十七。非
性十七。尊者知是法器。后三年。遂为落发受具。而以
法眼付嘱之。付法偈曰。非法亦非心。无心亦无法。说
是心法时。是法非心法(大小宗师。话作两橛)。
**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
吒利国人也。姓首陀。父善意。十
七出家。二十證果。
尊者得法巳。随方行化。至摩突
罗国。魔宫震动。波旬愁怖。遂竭其魔力。以害正法。尊
者入三昧。观其所由。魔伺便。密持璎珞。縻之于颈。及
尊者出定。乃取人狗蛇三尸。化为华鬘。软语酬之。魔
引颈受。鬘即变为臭尸。虫蛆坏烂。魔尽其力。竟不能
脱。乃礼尊者足。哀露忏悔。尊者令归依三宝。华鬘除。
尊者化导。證果最多。每度一人。以一筹置于石室。
其室纵十八肘。广十二肘。充满其间。最后有一长者
子。名曰香众。来礼尊者。求出家。尊者问曰。汝身出冢。
心出家。答曰。我来出家。非为身心。尊者曰。不为身心。
复谁出。答曰。夫出家者。无我我故。无我我故。即心不
生灭。心不生灭。即是尝道。诸佛亦尝。心无形相。其体
亦然。尊者曰。汝当大悟。心自通达。宜依佛法僧。绍隆
圣种。即为剃度。授具足戒。仍告之曰。汝父梦金日而
生。可名提多迦。如来以大法眼藏。次第传授。以至于
我。今复付汝。听吾偈曰。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
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 五祖提多迦尊者
摩伽陀国人也。初名香众。生时。父
梦金日。自屋而出。炤耀天地。前有大山。诸宝严饰。山
性十七。尊者知是法器。后三年。遂为落发受具。而以
法眼付嘱之。付法偈曰。非法亦非心。无心亦无法。说
是心法时。是法非心法(大小宗师。话作两橛)。
**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
吒利国人也。姓首陀。父善意。十
七出家。二十證果。
尊者得法巳。随方行化。至摩突
罗国。魔宫震动。波旬愁怖。遂竭其魔力。以害正法。尊
者入三昧。观其所由。魔伺便。密持璎珞。縻之于颈。及
尊者出定。乃取人狗蛇三尸。化为华鬘。软语酬之。魔
引颈受。鬘即变为臭尸。虫蛆坏烂。魔尽其力。竟不能
脱。乃礼尊者足。哀露忏悔。尊者令归依三宝。华鬘除。
尊者化导。證果最多。每度一人。以一筹置于石室。
其室纵十八肘。广十二肘。充满其间。最后有一长者
子。名曰香众。来礼尊者。求出家。尊者问曰。汝身出冢。
心出家。答曰。我来出家。非为身心。尊者曰。不为身心。
复谁出。答曰。夫出家者。无我我故。无我我故。即心不
生灭。心不生灭。即是尝道。诸佛亦尝。心无形相。其体
亦然。尊者曰。汝当大悟。心自通达。宜依佛法僧。绍隆
圣种。即为剃度。授具足戒。仍告之曰。汝父梦金日而
生。可名提多迦。如来以大法眼藏。次第传授。以至于
我。今复付汝。听吾偈曰。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
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 五祖提多迦尊者
摩伽陀国人也。初名香众。生时。父
梦金日。自屋而出。炤耀天地。前有大山。诸宝严饰。山
1618-A¶ 第 150b 页 X87-0150.png
顶泉涌。滂沱四流。后遇鞠多尊者。为解之曰。宝山者。
吾身也。泉涌者。法无尽也。日从屋出者。汝今入道之
相也。照耀天地者。汝智慧超越也。因为更今名。梵云
提多迦。此云通真量。尊者闻巳。踊跃述偈曰。巍巍七
宝山。常出智慧泉。回为真法味。能度诸有缘。鞠多尊
者。亦说偈曰。我法传于汝。当现大智慧。金日从屋出。
照耀于天地。尊者闻偈。设礼奉持(本法岂繇传。繇传本法传。今传传本
法。本法本谁传)。
后至中印度。彼国有八千大仙。弥遮迦为
首。闻尊者至。率众瞻礼。谓尊者曰。昔与师同生梵天。
我遇阿私陀仙。授我仙法。师逢十力弟子。修习禅那。
自此报分殊途。巳经六劫。者曰。支离累劫。诚哉不虚。
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弥遮迦曰。昔阿私陀仙人。
授我记云。汝却后六劫。当遇同学。获无漏果。今也相
遇。非夙缘耶。愿师慈悲。令我解脱。者即度出家。命诸
圣授戒。其馀仙众。始生我慢。尊者示大神通。于是俱
发菩提心。一时出家。者乃告弥遮迦曰。昔如来以大
法眼藏。密付迦叶。展转相授。而至于我。我今付汝。当
护念之。乃说偈曰。通达本法心。无法无非法。悟了同
未悟。无心亦无法。
** 六祖弥遮迦尊者
中印度人。既传法巳。游化至北天
竺国。见雉堞上。有金色祥云。叹曰。斯道人气也。必有
大士为吾嗣。乃入城。于阛阓间。有一人。手持酒器。逆
而问曰。师何方来。欲往何所。祖曰。从自心来。欲往无
处。曰识我手中物否。祖曰。此是触器而负净者。曰师
吾身也。泉涌者。法无尽也。日从屋出者。汝今入道之
相也。照耀天地者。汝智慧超越也。因为更今名。梵云
提多迦。此云通真量。尊者闻巳。踊跃述偈曰。巍巍七
宝山。常出智慧泉。回为真法味。能度诸有缘。鞠多尊
者。亦说偈曰。我法传于汝。当现大智慧。金日从屋出。
照耀于天地。尊者闻偈。设礼奉持(本法岂繇传。繇传本法传。今传传本
法。本法本谁传)。
后至中印度。彼国有八千大仙。弥遮迦为
首。闻尊者至。率众瞻礼。谓尊者曰。昔与师同生梵天。
我遇阿私陀仙。授我仙法。师逢十力弟子。修习禅那。
自此报分殊途。巳经六劫。者曰。支离累劫。诚哉不虚。
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弥遮迦曰。昔阿私陀仙人。
授我记云。汝却后六劫。当遇同学。获无漏果。今也相
遇。非夙缘耶。愿师慈悲。令我解脱。者即度出家。命诸
圣授戒。其馀仙众。始生我慢。尊者示大神通。于是俱
发菩提心。一时出家。者乃告弥遮迦曰。昔如来以大
法眼藏。密付迦叶。展转相授。而至于我。我今付汝。当
护念之。乃说偈曰。通达本法心。无法无非法。悟了同
未悟。无心亦无法。
** 六祖弥遮迦尊者
中印度人。既传法巳。游化至北天
竺国。见雉堞上。有金色祥云。叹曰。斯道人气也。必有
大士为吾嗣。乃入城。于阛阓间。有一人。手持酒器。逆
而问曰。师何方来。欲往何所。祖曰。从自心来。欲往无
处。曰识我手中物否。祖曰。此是触器而负净者。曰师
1618-A¶ 第 150c 页 X87-0150.png
识我否。祖曰。我即不识。识即非我。复谓之曰。汝试自
称名氏。吾当示汝本因。彼说偈答曰。我从无量劫。至
于生此国。本姓颇罗堕。名字婆须密。祖曰。我师提多
迦说。世尊昔游北印度。语阿难言。此国中。吾灭度后
三百年。有一圣人。姓颇罗堕。名婆须密。而于禅祖当
获第七。世尊记汝。汝应出家。彼乃置器礼师。侧立而
言曰。我思往劫。尝作檀那。献一如来宝座。彼佛记我
曰。汝于贤劫释迦法中。宣传至教。今符师说。愿加度
脱。祖即与披剃。复圆戒相。乃告之曰。正法眼藏。今付
于汝。勿令断绝。乃说偈曰。无心无可得。说得不名法。
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 七祖婆须密尊者
北天竺国人。尝服净衣。执酒器。游
行里闬。或吟或啸。人谓之狂。及遇弥遮迦尊者。宣如
来往志。自省前缘。投器出家受法。行化至迦摩罗国。
广兴佛事。于法座前。忽有智者。自称我名佛陀难提。
今与师论义。祖曰。仁者论即不义。义即不论。若拟论
义。终非义论。难提知师义胜。心即钦服。曰我愿求道。
[雨/活]甘露味。祖遂与剃度而授具戒。复告之曰。如来正
法眼藏。我今付汝。汝当护持。乃说偈曰。心同虚空界。
示等虚空法。證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
时梵王帝
释。及诸天众。俱来作礼。而说偈言。贤劫众圣祖。而当
第七位。尊者哀念我。请为宣佛地。尊者从三昧起。示
众曰。我所得法而非有故。若说佛地。离有无故。语巳。
还入三昧。示涅槃相。难提即于座起七宝塔。以葬全
称名氏。吾当示汝本因。彼说偈答曰。我从无量劫。至
于生此国。本姓颇罗堕。名字婆须密。祖曰。我师提多
迦说。世尊昔游北印度。语阿难言。此国中。吾灭度后
三百年。有一圣人。姓颇罗堕。名婆须密。而于禅祖当
获第七。世尊记汝。汝应出家。彼乃置器礼师。侧立而
言曰。我思往劫。尝作檀那。献一如来宝座。彼佛记我
曰。汝于贤劫释迦法中。宣传至教。今符师说。愿加度
脱。祖即与披剃。复圆戒相。乃告之曰。正法眼藏。今付
于汝。勿令断绝。乃说偈曰。无心无可得。说得不名法。
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 七祖婆须密尊者
北天竺国人。尝服净衣。执酒器。游
行里闬。或吟或啸。人谓之狂。及遇弥遮迦尊者。宣如
来往志。自省前缘。投器出家受法。行化至迦摩罗国。
广兴佛事。于法座前。忽有智者。自称我名佛陀难提。
今与师论义。祖曰。仁者论即不义。义即不论。若拟论
义。终非义论。难提知师义胜。心即钦服。曰我愿求道。
[雨/活]甘露味。祖遂与剃度而授具戒。复告之曰。如来正
法眼藏。我今付汝。汝当护持。乃说偈曰。心同虚空界。
示等虚空法。證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
时梵王帝
释。及诸天众。俱来作礼。而说偈言。贤劫众圣祖。而当
第七位。尊者哀念我。请为宣佛地。尊者从三昧起。示
众曰。我所得法而非有故。若说佛地。离有无故。语巳。
还入三昧。示涅槃相。难提即于座起七宝塔。以葬全
1618-A¶ 第 151a 页 X87-0151.png
身。是定王十九年辛未岁也。
**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迦摩罗国人。姓瞿昙氏。顶有肉
髻。辨捷无碍。受婆须蜜尊者法。行化至提伽国。毗舍
罗家。见舍上有白光上腾。谓其徒曰。此家有圣人。口
无言说。真大乘器。不行四衢。知触秽耳。长者出致礼。
问何所须。祖曰。我求侍者。长者曰。我有一子。名伏驮
蜜多。年巳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履。祖曰。如汝所说。
真吾弟子。伏驮闻之。遽起礼拜。而说偈曰。父母非我
亲。谁是最亲者。诸佛非我道。谁是最道者。祖以偈答
曰。汝言与心亲。父母非可比。汝行与道合。诸佛心即
是。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欲识汝本心。非合亦非
离。伏驮闻偈巳。便行七步。祖曰。此子昔曾值佛。悲愿
广大。虑父母爱情难舍。故不言不履耳。长者遂舍令
出家。祖寻授具戒。付法说偈曰。虚空无内外。心法亦
如此。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一语便知归。不负生来肉髻)。
**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提伽国人。姓毗舍罗。行化至中
印度。有长者香盖。携一子而来。瞻礼曰。此子处胎六
十岁。(正宗作十六)尝有一仙。谓此儿骨相非尝。今遇尊者。
可舍令出家。祖即与落发。羯磨之际。祥光烛座。感舍
利三十粒现前。自此精进忘疲。未几祖遂付法。说偈
曰。真理本无名。应名显真理。受得真实法。非真亦非
伪。付法巳。即入灭尽三昧。而般涅槃。众以香油旃檀
阇维。收舍利。建塔于那烂陀寺。即敬王甲寅岁。
** 十祖胁尊者
中印度人。姓氏未详。处胎六十年。将诞
**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迦摩罗国人。姓瞿昙氏。顶有肉
髻。辨捷无碍。受婆须蜜尊者法。行化至提伽国。毗舍
罗家。见舍上有白光上腾。谓其徒曰。此家有圣人。口
无言说。真大乘器。不行四衢。知触秽耳。长者出致礼。
问何所须。祖曰。我求侍者。长者曰。我有一子。名伏驮
蜜多。年巳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履。祖曰。如汝所说。
真吾弟子。伏驮闻之。遽起礼拜。而说偈曰。父母非我
亲。谁是最亲者。诸佛非我道。谁是最道者。祖以偈答
曰。汝言与心亲。父母非可比。汝行与道合。诸佛心即
是。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欲识汝本心。非合亦非
离。伏驮闻偈巳。便行七步。祖曰。此子昔曾值佛。悲愿
广大。虑父母爱情难舍。故不言不履耳。长者遂舍令
出家。祖寻授具戒。付法说偈曰。虚空无内外。心法亦
如此。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一语便知归。不负生来肉髻)。
**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提伽国人。姓毗舍罗。行化至中
印度。有长者香盖。携一子而来。瞻礼曰。此子处胎六
十岁。(正宗作十六)尝有一仙。谓此儿骨相非尝。今遇尊者。
可舍令出家。祖即与落发。羯磨之际。祥光烛座。感舍
利三十粒现前。自此精进忘疲。未几祖遂付法。说偈
曰。真理本无名。应名显真理。受得真实法。非真亦非
伪。付法巳。即入灭尽三昧。而般涅槃。众以香油旃檀
阇维。收舍利。建塔于那烂陀寺。即敬王甲寅岁。
** 十祖胁尊者
中印度人。姓氏未详。处胎六十年。将诞
1618-A¶ 第 151b 页 X87-0151.png
之夕。母梦白象。载一宝座。座置一明珠入门。乃生。生
而神光烛室。体有奇香。及长。虽谷食。绝无秽滓。本名
难生。后侍九祖。执侍左右。未尝睡眠。谓其胁不至席。
遂号胁尊者。初至华氏国。憩一树下。右手指地而告
众曰。此地变金色。当有圣人入会。言讫。即变金色。时
有长者子。富那夜奢。合掌前立。祖问曰。汝从何来。曰
我心非往。祖曰。汝何处住。曰我心非止。祖曰。汝不定
耶。曰诸佛亦然。祖曰。汝非诸佛。曰诸佛亦非。祖即度
出家。复具戒品。而付法说偈曰。真体自然真。因真说
有理。领得真真法。无行亦无止。付法巳。即现神变而
入涅槃。化火自焚。四众各以衣裓盛舍利。随处建塔
(胁不至席。脊梁铁铸。踏翻金色地。觑破佛祖机)。
**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华氏国人。姓瞿昙氏。遇胁尊
者。遂授法。祖教被无量。得果者。且五百矣。后至波罗
柰国。有一长者。来趣其会。祖谓众曰。汝等识此来者
耶。佛记圣者马鸣。绍吾法者也。于是马鸣致礼问曰。
我欲识佛。何者即是。祖曰。汝欲识佛。不识者是。彼曰。
佛既不识。焉知是乎。祖曰。既不识佛。焉知不是。曰此
是锯义。祖曰。彼是木义。祖问锯义者何。曰与师平出。
马鸣却问木义者何。祖曰。汝被我解。马鸣豁然省悟。
遂求剃度。祖谓众曰。此大士者。昔为毗舍利国王。以
其国有一类裸人。如马裸露。王遂运神通。分身为蚕。
以衣之。后生中印度。马人感恋悲鸣。故号马鸣。如来
悬记。灭度后六百年。马鸣当于波罗柰国。摧伏异道。
而神光烛室。体有奇香。及长。虽谷食。绝无秽滓。本名
难生。后侍九祖。执侍左右。未尝睡眠。谓其胁不至席。
遂号胁尊者。初至华氏国。憩一树下。右手指地而告
众曰。此地变金色。当有圣人入会。言讫。即变金色。时
有长者子。富那夜奢。合掌前立。祖问曰。汝从何来。曰
我心非往。祖曰。汝何处住。曰我心非止。祖曰。汝不定
耶。曰诸佛亦然。祖曰。汝非诸佛。曰诸佛亦非。祖即度
出家。复具戒品。而付法说偈曰。真体自然真。因真说
有理。领得真真法。无行亦无止。付法巳。即现神变而
入涅槃。化火自焚。四众各以衣裓盛舍利。随处建塔
(胁不至席。脊梁铁铸。踏翻金色地。觑破佛祖机)。
**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华氏国人。姓瞿昙氏。遇胁尊
者。遂授法。祖教被无量。得果者。且五百矣。后至波罗
柰国。有一长者。来趣其会。祖谓众曰。汝等识此来者
耶。佛记圣者马鸣。绍吾法者也。于是马鸣致礼问曰。
我欲识佛。何者即是。祖曰。汝欲识佛。不识者是。彼曰。
佛既不识。焉知是乎。祖曰。既不识佛。焉知不是。曰此
是锯义。祖曰。彼是木义。祖问锯义者何。曰与师平出。
马鸣却问木义者何。祖曰。汝被我解。马鸣豁然省悟。
遂求剃度。祖谓众曰。此大士者。昔为毗舍利国王。以
其国有一类裸人。如马裸露。王遂运神通。分身为蚕。
以衣之。后生中印度。马人感恋悲鸣。故号马鸣。如来
悬记。灭度后六百年。马鸣当于波罗柰国。摧伏异道。
1618-A¶ 第 151c 页 X87-0151.png
度人无量。今正是时。遂付法偈曰。迷悟如隐显。明暗
不相离。今付隐显法。非一亦非二(寔义炽然。无错无误。说甚么感恋悲
鸣。二与非二)。
** 十二祖马鸣大士者
波罗柰国人也。亦名功胜。以有
作无作诸功德。最为殊胜。故名焉。既受法于夜奢尊
者。后于华氏国。转妙法轮。忽有老人。座前仆地。祖谓
众曰。此非庸流。当有异相。言讫不见。俄从地涌出一
金色人。复化为女子。右手指祖而说偈曰。稽首长老
尊。当受如来记。今于此地上。宣通第一义。说偈巳。瞥
然不见。祖曰。将有魔来。与吾较力。有顷。风雨暴至。天
地晦冥。祖曰。魔之来信矣。吾当除之。即指空中。现一
大金龙。奋发威神。震动山岳。祖俨然于座。魔事随灭。
经七日。有一小虫。大若蟭螟。潜形座下。祖以手取之。
示众曰。斯乃魔之所变。盗听吾法耳。放之令去。魔不
能动。祖告之曰。汝但归依三宝。即得神通。遂复本形。
作礼忏悔。祖问曰。汝名谁耶眷属多少。曰我名迦毗
摩罗。有三千眷属。祖曰。尽汝神力。变化若何。曰我化
巨海。极为小事。祖曰。汝化性海得否。曰何为性海。我
未尝知。祖即为说性海曰。山河大地。皆依建立。三昧
六通。由兹发现。迦毗摩罗闻言。遂发信心。与徒众三
千。俱求剃度。祖乃召五百罗汉。与授具戒。复告之曰。
如来大法眼藏。今当付汝。汝听偈言。隐显即本法。明
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离(露出空中爪牙。摧伏大幻冤敌。
藉得一番神通。魔佛到此皆息)。
不相离。今付隐显法。非一亦非二(寔义炽然。无错无误。说甚么感恋悲
鸣。二与非二)。
** 十二祖马鸣大士者
波罗柰国人也。亦名功胜。以有
作无作诸功德。最为殊胜。故名焉。既受法于夜奢尊
者。后于华氏国。转妙法轮。忽有老人。座前仆地。祖谓
众曰。此非庸流。当有异相。言讫不见。俄从地涌出一
金色人。复化为女子。右手指祖而说偈曰。稽首长老
尊。当受如来记。今于此地上。宣通第一义。说偈巳。瞥
然不见。祖曰。将有魔来。与吾较力。有顷。风雨暴至。天
地晦冥。祖曰。魔之来信矣。吾当除之。即指空中。现一
大金龙。奋发威神。震动山岳。祖俨然于座。魔事随灭。
经七日。有一小虫。大若蟭螟。潜形座下。祖以手取之。
示众曰。斯乃魔之所变。盗听吾法耳。放之令去。魔不
能动。祖告之曰。汝但归依三宝。即得神通。遂复本形。
作礼忏悔。祖问曰。汝名谁耶眷属多少。曰我名迦毗
摩罗。有三千眷属。祖曰。尽汝神力。变化若何。曰我化
巨海。极为小事。祖曰。汝化性海得否。曰何为性海。我
未尝知。祖即为说性海曰。山河大地。皆依建立。三昧
六通。由兹发现。迦毗摩罗闻言。遂发信心。与徒众三
千。俱求剃度。祖乃召五百罗汉。与授具戒。复告之曰。
如来大法眼藏。今当付汝。汝听偈言。隐显即本法。明
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离(露出空中爪牙。摧伏大幻冤敌。
藉得一番神通。魔佛到此皆息)。
1618-A¶ 第 152a 页 X87-0152.png
**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华氏国人也。初为外道。有徒
三千。通诸异论。后于马鸣尊者得法。领徒至西印度。
彼有太子。名云自在。仰尊者名。请于宫中供养。祖曰。
如来有教。沙门不得亲近国王大臣。有势之家。太子
曰。今我国城之北。有大山焉。山有一石窟。可禅寂于
此否。祖曰诺。即入彼山。行数里。逢一大蟒。祖直前不
顾。盘绕祖身。祖因与授三归依。蟒听讫而去。祖将至
石窟。复有一老人。素服而出。合掌问讯。祖曰。汝何所
止。答曰。我昔尝为比丘。多乐寂静。有初学比丘。数来
请益。而我烦于应答。起嗔恨想。命终堕为蟒身。住是
窟中。今巳千载。适遇尊者。获闻戒法。故来谢耳。祖问
曰。此山更有何人居止。曰此去十里。有大树。荫覆五
百大龙。其树王名龙树。尝为龙众说法。我亦听受耳。
祖遂与徒众诣彼。龙树出迎。曰深山孤寂。龙蟒所居。
大德至尊。何枉神足。祖曰。吾非至尊。来访贤者。龙树
默念曰。此师得决定性。明道眼否。是大圣。继真乘否。
祖曰。汝虽心语。我巳意知。但办出家。何虑吾之不圣。
龙树闻巳悔谢。祖即与度脱。及五百龙众。俱受具戒。
复告曰。如来大法眼藏。今付嘱汝。谛听偈言。非隐非
显法。说是真实际。悟此隐显法。非愚亦非智(巨蟒皈依毒龙
受戒。神通智力则不无。非隐非显法。未梦见在)。
** 十四祖龙树尊者
亦名龙胜。少则能诵四韦陀。长而
善知众艺。才辩神明。出家入石窟。栖止龙树。为龙众
所归。遇摩罗尊者付法。后至南印度。彼国之人。多信
1618-A¶ 第 152b 页 X87-0152.png
福业。祖为说法。[这-言+(虎-儿+几)]相谓曰。人有福业。世间第一。徒言
佛性。谁能睹之。祖曰。汝欲见佛性。先须除我慢。彼人
曰。佛性大小。祖曰。非大非小。非广非狭。无福无报。不
死不生。彼闻理胜。悉回初心。祖复于座上现自在身。
如满月轮。一切众。惟闻法音。不睹祖相。彼众中有长
者子。名迦那提婆。谓众曰。识此相否。众曰。目所未睹。
安能辨识。提婆曰。此是尊者现佛性体相。以示我等。
何以知之。盖以无相三昧。形如满月。佛性之义。廓然
虚明。言讫。轮相即隐。复居本座。而说偈言。身现圆月
相。以表诸佛体。说法无其形。用辨非声色。彼众闻偈。
顿悟无生。咸愿出家。以求解脱。祖即为剃发。命诸圣
授具。造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垂之于世。后付法
于迦那提婆。付法偈云。为明隐显法。方说解脱理。于
法心不證。无嗔亦无喜(当场现月轮。性义廓虚明。觑破千万里。非色亦非声)。
**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南天竺国人也。姓毗舍罗。初
求福业。兼要辩论。后谒龙树大士。将及门。龙树知是
智人。先遣侍者。以满钵水。寘于座前。尊者睹之。即以
一针投之而进。欣然契会。既得法后。至迦毗罗国。彼
有长者。曰梵摩净德。舍次子罗睺罗多。随师出家。祖
曰。昔如来记此子。当第二五百年。为大教主。今相遇。
符宿因。即与剃发(手握乾坤剑。胸藏日月旗。机先尝展演。佛祖岂能窥)。
净德
家有园树。生耳如菌。味甚美。惟德与第二子罗多。得
取而食之。取巳随长。尽而复生。自馀亲属。皆不能见。
迦那知其宿因。示曰。汝昔曾供养一比丘。此比丘道
佛性。谁能睹之。祖曰。汝欲见佛性。先须除我慢。彼人
曰。佛性大小。祖曰。非大非小。非广非狭。无福无报。不
死不生。彼闻理胜。悉回初心。祖复于座上现自在身。
如满月轮。一切众。惟闻法音。不睹祖相。彼众中有长
者子。名迦那提婆。谓众曰。识此相否。众曰。目所未睹。
安能辨识。提婆曰。此是尊者现佛性体相。以示我等。
何以知之。盖以无相三昧。形如满月。佛性之义。廓然
虚明。言讫。轮相即隐。复居本座。而说偈言。身现圆月
相。以表诸佛体。说法无其形。用辨非声色。彼众闻偈。
顿悟无生。咸愿出家。以求解脱。祖即为剃发。命诸圣
授具。造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垂之于世。后付法
于迦那提婆。付法偈云。为明隐显法。方说解脱理。于
法心不證。无嗔亦无喜(当场现月轮。性义廓虚明。觑破千万里。非色亦非声)。
**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南天竺国人也。姓毗舍罗。初
求福业。兼要辩论。后谒龙树大士。将及门。龙树知是
智人。先遣侍者。以满钵水。寘于座前。尊者睹之。即以
一针投之而进。欣然契会。既得法后。至迦毗罗国。彼
有长者。曰梵摩净德。舍次子罗睺罗多。随师出家。祖
曰。昔如来记此子。当第二五百年。为大教主。今相遇。
符宿因。即与剃发(手握乾坤剑。胸藏日月旗。机先尝展演。佛祖岂能窥)。
净德
家有园树。生耳如菌。味甚美。惟德与第二子罗多。得
取而食之。取巳随长。尽而复生。自馀亲属。皆不能见。
迦那知其宿因。示曰。汝昔曾供养一比丘。此比丘道
1618-A¶ 第 152c 页 X87-0152.png
眼未明。以虚沾信施故报为木菌。惟汝与子。精诚供
养。故得享之(针投钵。睹月轮。悉木菌因。识比丘戒。真剌脑入胶盆。打草便惊蛇者)。
至
巴连弗城。闻诸外道。欲障佛法。计之既久。祖乃执长
幡。入彼众中。彼问祖曰。汝何不前。祖曰。汝何不后。彼
曰。汝似贱人。祖曰。汝似良人。彼曰。汝解何法。祖曰。汝
百不解。彼曰。我欲得佛。祖曰。我灼然得佛。彼曰。汝不
合得。祖曰。元道我得。汝实不得。彼曰。汝既不得。云何
言得。祖曰。汝有我故。所以不得。我无我我。故自当得。
彼辞既屈。乃问祖曰。汝名何等。祖曰。我名迦那提婆。
彼既夙闻祖名。乃悔过致谢。时众中犹互兴问难。祖
折以无碍之辩。由是归伏。告上足罗睺罗多。而付法
眼偈曰。本对传法人。为说解脱理。于法实无證。无终
亦无始。汉文帝庚辰岁。身放八光。而归寂灭。
**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迦毗罗国人也。行化至室罗
筏城。有河名曰金水。其味殊美。中流复现五佛影。祖
告众曰。此河之源。凡五百里。有圣者僧伽难提。居于
彼处。佛志一千年后。当绍圣位。语巳。领诸学众。溯流
而上。至彼。见僧伽难提。安座入定。祖与众伺之。经三
七日。方从定起。祖问曰。汝心定耶身定耶。提曰。身心
俱定。祖曰。身心俱定。何有出入。提曰。虽有出入。不失
定相。如金在井。金体尝寂。祖曰若金在井。若金出井。
金无动静。何物出入。提曰言金动静。何物出入。言金
出入金非动静。祖曰。若金在井。出者何金。若金出井。
在者何物。提曰。金若出井。在者非金。金若在井。出者
养。故得享之(针投钵。睹月轮。悉木菌因。识比丘戒。真剌脑入胶盆。打草便惊蛇者)。
至
巴连弗城。闻诸外道。欲障佛法。计之既久。祖乃执长
幡。入彼众中。彼问祖曰。汝何不前。祖曰。汝何不后。彼
曰。汝似贱人。祖曰。汝似良人。彼曰。汝解何法。祖曰。汝
百不解。彼曰。我欲得佛。祖曰。我灼然得佛。彼曰。汝不
合得。祖曰。元道我得。汝实不得。彼曰。汝既不得。云何
言得。祖曰。汝有我故。所以不得。我无我我。故自当得。
彼辞既屈。乃问祖曰。汝名何等。祖曰。我名迦那提婆。
彼既夙闻祖名。乃悔过致谢。时众中犹互兴问难。祖
折以无碍之辩。由是归伏。告上足罗睺罗多。而付法
眼偈曰。本对传法人。为说解脱理。于法实无證。无终
亦无始。汉文帝庚辰岁。身放八光。而归寂灭。
**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迦毗罗国人也。行化至室罗
筏城。有河名曰金水。其味殊美。中流复现五佛影。祖
告众曰。此河之源。凡五百里。有圣者僧伽难提。居于
彼处。佛志一千年后。当绍圣位。语巳。领诸学众。溯流
而上。至彼。见僧伽难提。安座入定。祖与众伺之。经三
七日。方从定起。祖问曰。汝心定耶身定耶。提曰。身心
俱定。祖曰。身心俱定。何有出入。提曰。虽有出入。不失
定相。如金在井。金体尝寂。祖曰若金在井。若金出井。
金无动静。何物出入。提曰言金动静。何物出入。言金
出入金非动静。祖曰。若金在井。出者何金。若金出井。
在者何物。提曰。金若出井。在者非金。金若在井。出者
1618-A¶ 第 153a 页 X87-0153.png
非物。祖曰。此义不然。提曰。彼义非著。祖曰。此义当堕。
提曰彼义不成。祖曰彼义不成。我义成矣。提曰。我义
虽成。法非我故。祖曰我义巳成。我无我故。提曰我无
我故。复成何义。祖曰。我无我故。故成汝义。提曰。仁者
师谁。得是无我。祖曰。我师迦那提婆。證是无我。难提
以偈赞曰。稽首婆提师。而出于仁者。仁者无我故。我
欲师仁者。祖以偈答曰。我巳无我故。汝须见我我汝
若师我故。知我非我我。难提心意豁然。求度脱。祖曰。
汝心自在。非我所系。而付法眼偈曰。于法实无證。不
取亦不离。法非有无相。内外云何起(藉树头耳。闻世外调。佛志不虚
祖灯斯绍。穷金河源。垂千仞钓)。
**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室罗筏城。宝庄严王之子也。
生而能言。尝赞佛事。七岁即厌世乐。以偈告其父母
曰。稽首大慈父。和南骨血母。我今欲出家。幸愿哀悯
故。父母固止之。遂终日不食。乃许其在家出家。号僧
伽难提。复命沙门禅利多为之师。积十九载。未尝退
倦。每自念言。身居王宫。胡为出家。一夕天光下瞩。见
一路坦平。不觉徐行。约十里许。至大岩前。有石窟焉。
乃燕寂于中。父既失子。即摈禅利多出国。访寻其子。
不知所在。经十年。祖得法受记巳。行化至摩提国。忽
有凉风。袭众身心。悦适非尝。而不知其然。祖曰。此道
德之风也。当有圣者出世。嗣续祖灯。言讫。以神力摄
诸大众。游历山谷。食顷。至一峰下。谓众曰。此峰顶有
紫云如盖。圣人居此矣。即与大众徘徊久之。见山舍
提曰彼义不成。祖曰彼义不成。我义成矣。提曰。我义
虽成。法非我故。祖曰我义巳成。我无我故。提曰我无
我故。复成何义。祖曰。我无我故。故成汝义。提曰。仁者
师谁。得是无我。祖曰。我师迦那提婆。證是无我。难提
以偈赞曰。稽首婆提师。而出于仁者。仁者无我故。我
欲师仁者。祖以偈答曰。我巳无我故。汝须见我我汝
若师我故。知我非我我。难提心意豁然。求度脱。祖曰。
汝心自在。非我所系。而付法眼偈曰。于法实无證。不
取亦不离。法非有无相。内外云何起(藉树头耳。闻世外调。佛志不虚
祖灯斯绍。穷金河源。垂千仞钓)。
**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室罗筏城。宝庄严王之子也。
生而能言。尝赞佛事。七岁即厌世乐。以偈告其父母
曰。稽首大慈父。和南骨血母。我今欲出家。幸愿哀悯
故。父母固止之。遂终日不食。乃许其在家出家。号僧
伽难提。复命沙门禅利多为之师。积十九载。未尝退
倦。每自念言。身居王宫。胡为出家。一夕天光下瞩。见
一路坦平。不觉徐行。约十里许。至大岩前。有石窟焉。
乃燕寂于中。父既失子。即摈禅利多出国。访寻其子。
不知所在。经十年。祖得法受记巳。行化至摩提国。忽
有凉风。袭众身心。悦适非尝。而不知其然。祖曰。此道
德之风也。当有圣者出世。嗣续祖灯。言讫。以神力摄
诸大众。游历山谷。食顷。至一峰下。谓众曰。此峰顶有
紫云如盖。圣人居此矣。即与大众徘徊久之。见山舍
1618-A¶ 第 153b 页 X87-0153.png
一童子。持圆鉴。直造祖前。祖问汝几岁耶。曰百岁。祖
曰汝年尚幼。何言百岁。童曰。我不会理。正百岁耳。祖
曰。汝善机耶。童曰。佛言。若人生百岁。不会诸佛机。不
如生一日。而得决了之。祖曰。汝手中者当何所表。童
曰。诸佛大圆鉴。内外无瑕翳。两人同得见。心眼皆相
似。彼父母闻子语。即舍令出家。祖携至本处。受具戒
讫。名伽耶舍多。他时闻风吹殿铃声。祖问曰。铃鸣耶。
风鸣耶。曰非风铃鸣。我心鸣耳。祖曰。心复谁乎。曰俱
寂静故。祖曰。善哉善哉。继吾道者。非子而谁。即付法
眼偈曰。心地本无生。因地从缘起。缘种不相妨。华果
亦复尔。付法巳。即右手攀树而化。大众就树下起塔
(敝屣世荣。宴坐石窟。冤债相寻。磁石引铁)。
**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摩提国人也。姓郁头蓝。父天
盖。母方圣。尝梦大神持鉴。因而有娠。凡七日而诞。肌
体莹如琉璃。未尝洗沐。自然香洁。幼好閒静。语非尝
童。持鉴出游。遇难提尊者得度。后领徒至大月氏国。
见一婆罗门舍有异气。祖将入舍。舍主鸠摩罗多问
曰。是何徒众。祖曰是佛弟子。彼闻佛号。心神竦然。即
时闭户。祖良久扣其门。罗多云。此舍无人。祖曰。答无
者谁。罗多闻语。知是异人。遽开门延接。祖曰。昔世尊
记曰。吾灭后一千年。有大士出现于月氏国。绍隆玄
化。今汝值吾。应斯嘉运。于是鸠摩罗多发宿命智。投
诚出家。受具讫。付法偈曰。有种有心地。因缘能发萌。
于缘不相碍。当生生不生。付法巳。即踊身虚空。现十
曰汝年尚幼。何言百岁。童曰。我不会理。正百岁耳。祖
曰。汝善机耶。童曰。佛言。若人生百岁。不会诸佛机。不
如生一日。而得决了之。祖曰。汝手中者当何所表。童
曰。诸佛大圆鉴。内外无瑕翳。两人同得见。心眼皆相
似。彼父母闻子语。即舍令出家。祖携至本处。受具戒
讫。名伽耶舍多。他时闻风吹殿铃声。祖问曰。铃鸣耶。
风鸣耶。曰非风铃鸣。我心鸣耳。祖曰。心复谁乎。曰俱
寂静故。祖曰。善哉善哉。继吾道者。非子而谁。即付法
眼偈曰。心地本无生。因地从缘起。缘种不相妨。华果
亦复尔。付法巳。即右手攀树而化。大众就树下起塔
(敝屣世荣。宴坐石窟。冤债相寻。磁石引铁)。
**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摩提国人也。姓郁头蓝。父天
盖。母方圣。尝梦大神持鉴。因而有娠。凡七日而诞。肌
体莹如琉璃。未尝洗沐。自然香洁。幼好閒静。语非尝
童。持鉴出游。遇难提尊者得度。后领徒至大月氏国。
见一婆罗门舍有异气。祖将入舍。舍主鸠摩罗多问
曰。是何徒众。祖曰是佛弟子。彼闻佛号。心神竦然。即
时闭户。祖良久扣其门。罗多云。此舍无人。祖曰。答无
者谁。罗多闻语。知是异人。遽开门延接。祖曰。昔世尊
记曰。吾灭后一千年。有大士出现于月氏国。绍隆玄
化。今汝值吾。应斯嘉运。于是鸠摩罗多发宿命智。投
诚出家。受具讫。付法偈曰。有种有心地。因缘能发萌。
于缘不相碍。当生生不生。付法巳。即踊身虚空。现十
1618-A¶ 第 153c 页 X87-0153.png
八变。火光三昧。自焚其身。众收舍利起塔(诸佛机。风铃旨。直饶
说得道理分明。未免铁枷安项上)。
** 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大月氏国。婆罗门之子。后至
中天竺国。有大士名阇夜多。问曰。我家父母素信三
宝。而尝萦疾瘵。凡所营作。皆不如意。邻家久为旃陀
罗。以杀为业。而身尝勇健。所作和合彼何幸。而我何
辜。祖曰。何足疑乎。且善恶之报。有三时焉。凡人但见
仁夭暴寿。逆吉义凶。便谓亡因果。虚罪福。殊不知影
响相随。毫釐靡忒。纵经百千万劫。亦不磨灭。时阇夜
多闻是语巳。顿释所疑。祖曰。汝虽巳信三业。而未明
业从惑生。惑依识有。识依不觉。不觉依心。心本清净。
无生灭。无造作。无报应。无胜负。寂寂然。灵灵然。汝若
入此法门。可与诸佛同矣。一切善恶。有为无为。皆如
梦幻。阇夜多承言领旨。即发宿慧。恳求出家。既受具。
祖告曰。吾今寂灭时至。汝当绍行化迹。付法眼偈曰。
性上本无生。为对求人说。于法既无得。何怀决不决
(得般若力。当场指出。摸着鼻孔。虚空逼塞)。
** 二十祖阇夜多尊者
北天竺国人也。智慧渊冲。化道
无量。后至罗阅城。敷扬顿教。彼有学众。惟尚辩论。为
之首者。名婆修盘头。常一食不卧。六时礼佛。清净无
欲。为众所归。祖将欲度之。先问彼众曰。此遍行头陀。
能修梵行。可得佛道乎。众曰。我师精进。何故不可。祖
曰。汝师与道远矣。设苦行历于尘劫。皆虚妄之本也。
众曰。尊者蕴何德行。而讥我师。祖曰。我不求道。亦不
说得道理分明。未免铁枷安项上)。
** 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大月氏国。婆罗门之子。后至
中天竺国。有大士名阇夜多。问曰。我家父母素信三
宝。而尝萦疾瘵。凡所营作。皆不如意。邻家久为旃陀
罗。以杀为业。而身尝勇健。所作和合彼何幸。而我何
辜。祖曰。何足疑乎。且善恶之报。有三时焉。凡人但见
仁夭暴寿。逆吉义凶。便谓亡因果。虚罪福。殊不知影
响相随。毫釐靡忒。纵经百千万劫。亦不磨灭。时阇夜
多闻是语巳。顿释所疑。祖曰。汝虽巳信三业。而未明
业从惑生。惑依识有。识依不觉。不觉依心。心本清净。
无生灭。无造作。无报应。无胜负。寂寂然。灵灵然。汝若
入此法门。可与诸佛同矣。一切善恶。有为无为。皆如
梦幻。阇夜多承言领旨。即发宿慧。恳求出家。既受具。
祖告曰。吾今寂灭时至。汝当绍行化迹。付法眼偈曰。
性上本无生。为对求人说。于法既无得。何怀决不决
(得般若力。当场指出。摸着鼻孔。虚空逼塞)。
** 二十祖阇夜多尊者
北天竺国人也。智慧渊冲。化道
无量。后至罗阅城。敷扬顿教。彼有学众。惟尚辩论。为
之首者。名婆修盘头。常一食不卧。六时礼佛。清净无
欲。为众所归。祖将欲度之。先问彼众曰。此遍行头陀。
能修梵行。可得佛道乎。众曰。我师精进。何故不可。祖
曰。汝师与道远矣。设苦行历于尘劫。皆虚妄之本也。
众曰。尊者蕴何德行。而讥我师。祖曰。我不求道。亦不
1618-A¶ 第 154a 页 X87-0154.png
颠倒。我不礼佛。亦不轻慢。我不尝坐。亦不懈怠。我不
一食。亦不杂食。我不知足。亦不贪欲。心无所希。名之
曰道。时遍行闻巳。发无漏智。欢喜赞叹。祖又语彼众
曰。会吾语否。吾所以然者。为其求道心切。夫弦急即
断。故吾不赞。令其住安乐地。入诸佛智。复告遍行曰。
吾适对众。挫抑仁者。得无恼于衷乎。遍行曰。我闻诸
恶言。如风如响。况今获闻无上甘露。而反生热恼耶。
惟愿大慈以妙道垂诲。祖曰。汝久植众德。当继吾宗。
听吾偈曰。言下合无生。同于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
达事理竟(宿慧顿发。默契厥元。体本无生。法有何说。○至简至易。最尊最贵。往还千圣顶𩕳头。
世出世间不思议。弹指圆成八万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罗阅城人也。年十五礼光
度罗汉出家。感毗婆诃菩萨。与之受戒。行化至那提
国。彼王名常自在。有二子。长名摩诃罗。次名摩孥罗。
王问祖曰。罗阅城土风。与此何异。祖曰。彼曾三佛出
世。今王国有二师化导。王曰。二师者谁。祖曰佛记第
二五百年。有二神力大士。出家继圣。一即王之次子
摩拿罗。吾虽德薄。亦当其一。初那提国。有恶象为害。
拿罗生。而象息。至是三十年矣。人尚不知其所以息。
王方同祖语。忽使者报有象巨万馀逼城。王忧之。祖
曰拿罗出。患解矣。王试命拿罗出。拿罗遂出城南向。
象抚腹大喝。城为震动。群象颠仆。顷皆驰散。至是人
始知三十年之安。以拿罗也。王大敬信。命拿罗依祖
出家。祖即与授具。付法偈曰。泡幻同无碍。如何不了
一食。亦不杂食。我不知足。亦不贪欲。心无所希。名之
曰道。时遍行闻巳。发无漏智。欢喜赞叹。祖又语彼众
曰。会吾语否。吾所以然者。为其求道心切。夫弦急即
断。故吾不赞。令其住安乐地。入诸佛智。复告遍行曰。
吾适对众。挫抑仁者。得无恼于衷乎。遍行曰。我闻诸
恶言。如风如响。况今获闻无上甘露。而反生热恼耶。
惟愿大慈以妙道垂诲。祖曰。汝久植众德。当继吾宗。
听吾偈曰。言下合无生。同于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
达事理竟(宿慧顿发。默契厥元。体本无生。法有何说。○至简至易。最尊最贵。往还千圣顶𩕳头。
世出世间不思议。弹指圆成八万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罗阅城人也。年十五礼光
度罗汉出家。感毗婆诃菩萨。与之受戒。行化至那提
国。彼王名常自在。有二子。长名摩诃罗。次名摩孥罗。
王问祖曰。罗阅城土风。与此何异。祖曰。彼曾三佛出
世。今王国有二师化导。王曰。二师者谁。祖曰佛记第
二五百年。有二神力大士。出家继圣。一即王之次子
摩拿罗。吾虽德薄。亦当其一。初那提国。有恶象为害。
拿罗生。而象息。至是三十年矣。人尚不知其所以息。
王方同祖语。忽使者报有象巨万馀逼城。王忧之。祖
曰拿罗出。患解矣。王试命拿罗出。拿罗遂出城南向。
象抚腹大喝。城为震动。群象颠仆。顷皆驰散。至是人
始知三十年之安。以拿罗也。王大敬信。命拿罗依祖
出家。祖即与授具。付法偈曰。泡幻同无碍。如何不了
1618-A¶ 第 154b 页 X87-0154.png
悟。达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逗着知归。黑玉白铁。当头向说。明月寒雪)。
** 二十二祖摩拿罗尊者
姓刹帝利。父常自在王。受盘
头尊者命。祖遂出家。传法后。至月支国。鹤勒那与宝
印。迎祖至王宫供养。异日鹤勒那问祖曰。我有何缘。
而感鹤众。祖曰汝第四劫中。常为比丘。当赴会龙宫
汝诸弟子。咸欲随从。汝观五百众中。无有一人堪任
妙供。时诸弟子曰。师尝说法。于食等者。于法亦等。今
既不然。何圣之有。汝即令赴会。坐是滥食。报为羽族。
师弟夙缘。故今相随。鹤勒那曰。以何方便。令彼解脱。
祖曰。吾有无上法宝。是如来藏。世尊昔付大迦叶。展
转至我。我今付汝。能传之不绝。彼鹤之众。亦资以解
脱。汝受吾教。听说偈曰。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
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鹤众闻偈。飞鸣而去(诞质王宫。达兹
玄奥。应佛悬记。分灯化导。鹤众解脱。如火就燥)。
** 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
月支国人。姓婆罗门。父千胜。
母金光。以求子祷于七佛金幢。梦须弥顶。有神童持
金环云。我来。及诞而天雨花。年二十二出家。栖一林
间九白。诵大般若。感鹤众相随。三十得法。行化至中
印度。有师子者归依焉。问曰我欲求道。当何用心。祖
曰。汝欲求道。无所用心。曰既无用心。谁作佛事。祖曰。
汝若有用。即非功德。汝若无作。即是佛事。经云。我所
作功德。而无我所故。师子闻是语巳。即入佛慧。时祖
忽指东北问曰。是何气象。师子曰。我见气如白虹贯
乎天地。复有黑气五道。横亘其中祖曰其兆云何。曰
** 二十二祖摩拿罗尊者
姓刹帝利。父常自在王。受盘
头尊者命。祖遂出家。传法后。至月支国。鹤勒那与宝
印。迎祖至王宫供养。异日鹤勒那问祖曰。我有何缘。
而感鹤众。祖曰汝第四劫中。常为比丘。当赴会龙宫
汝诸弟子。咸欲随从。汝观五百众中。无有一人堪任
妙供。时诸弟子曰。师尝说法。于食等者。于法亦等。今
既不然。何圣之有。汝即令赴会。坐是滥食。报为羽族。
师弟夙缘。故今相随。鹤勒那曰。以何方便。令彼解脱。
祖曰。吾有无上法宝。是如来藏。世尊昔付大迦叶。展
转至我。我今付汝。能传之不绝。彼鹤之众。亦资以解
脱。汝受吾教。听说偈曰。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
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鹤众闻偈。飞鸣而去(诞质王宫。达兹
玄奥。应佛悬记。分灯化导。鹤众解脱。如火就燥)。
** 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
月支国人。姓婆罗门。父千胜。
母金光。以求子祷于七佛金幢。梦须弥顶。有神童持
金环云。我来。及诞而天雨花。年二十二出家。栖一林
间九白。诵大般若。感鹤众相随。三十得法。行化至中
印度。有师子者归依焉。问曰我欲求道。当何用心。祖
曰。汝欲求道。无所用心。曰既无用心。谁作佛事。祖曰。
汝若有用。即非功德。汝若无作。即是佛事。经云。我所
作功德。而无我所故。师子闻是语巳。即入佛慧。时祖
忽指东北问曰。是何气象。师子曰。我见气如白虹贯
乎天地。复有黑气五道。横亘其中祖曰其兆云何。曰
1618-A¶ 第 154c 页 X87-0154.png
莫可知矣。祖曰吾灭后五十年。北天竺国当有难起。
婴在汝身。吾将灭巳。今以法眼付嘱于汝。善自护持。
乃说偈曰。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可得。得
时不说知。付法巳。即现十八变而归寂。阇维毕。分舍
利。各欲起塔。尊者复现空中。而说偈曰。一法一切法。
一切一法摄。吾身非有无。何分一切塔。大众闻偈。遂
不复分。就驮都场而建塔(冤债相逢。香结成穗。祖脉潜通。异气彻应)。
** 二十四祖师子比丘尊者
中印度人。姓婆罗门。得法
游方。至罽宾国。有沙门波利迦本习小乘禅观。其徒
有五。曰禅定。曰知见。曰执相。曰舍相。曰不语。尊者以
无碍辩折之。令其归正。既摄五众。名闻遐迩。方求法
嗣。遇一长者。引其子问祖曰。此子名斯多。当生便拳
左手。年二十矣。终未能舒。愿尊者示其宿因。祖睹之。
即以手接曰。可还我珠。童子遽开手奉珠。众皆惊异。
祖曰吾前报为僧。有童子名婆舍。吾尝赴西海斋。受
䞋珠付之。今还吾珠。理固然矣。长者遂令出家。祖会
众圣与授具。以前缘故。名婆舍斯多。祖即谓之曰。吾
师密有悬记。罹难非久。如来正法眼藏。今当付汝。汝
应保护。普润来际。偈曰。正说知见时。知见俱是心。当
心即知见。知见即于今。祖说偈巳。以僧伽黎密付斯
多。俾之他国。随机演化。斯多受教。直抵南天。祖谓难
不可苟免。独留罽宾。时本国有外道二人。一名摩目
多。二名都落遮。学诸幻法。欲共谋乱。诡为释子。潜入
王宫。其王弥罗崛遂灭毁释教。秉剑至尊者所。问曰。
婴在汝身。吾将灭巳。今以法眼付嘱于汝。善自护持。
乃说偈曰。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可得。得
时不说知。付法巳。即现十八变而归寂。阇维毕。分舍
利。各欲起塔。尊者复现空中。而说偈曰。一法一切法。
一切一法摄。吾身非有无。何分一切塔。大众闻偈。遂
不复分。就驮都场而建塔(冤债相逢。香结成穗。祖脉潜通。异气彻应)。
** 二十四祖师子比丘尊者
中印度人。姓婆罗门。得法
游方。至罽宾国。有沙门波利迦本习小乘禅观。其徒
有五。曰禅定。曰知见。曰执相。曰舍相。曰不语。尊者以
无碍辩折之。令其归正。既摄五众。名闻遐迩。方求法
嗣。遇一长者。引其子问祖曰。此子名斯多。当生便拳
左手。年二十矣。终未能舒。愿尊者示其宿因。祖睹之。
即以手接曰。可还我珠。童子遽开手奉珠。众皆惊异。
祖曰吾前报为僧。有童子名婆舍。吾尝赴西海斋。受
䞋珠付之。今还吾珠。理固然矣。长者遂令出家。祖会
众圣与授具。以前缘故。名婆舍斯多。祖即谓之曰。吾
师密有悬记。罹难非久。如来正法眼藏。今当付汝。汝
应保护。普润来际。偈曰。正说知见时。知见俱是心。当
心即知见。知见即于今。祖说偈巳。以僧伽黎密付斯
多。俾之他国。随机演化。斯多受教。直抵南天。祖谓难
不可苟免。独留罽宾。时本国有外道二人。一名摩目
多。二名都落遮。学诸幻法。欲共谋乱。诡为释子。潜入
王宫。其王弥罗崛遂灭毁释教。秉剑至尊者所。问曰。
1618-A¶ 第 155a 页 X87-0155.png
师得蕴空否。祖曰。巳得蕴空。王曰。离生死否。祖曰。巳
离生死。王曰既离生死。可施我头。祖曰。身非我有。何
怯于头。王即挥刃断尊者首。白乳涌高数尺。王之右
臂。旋亦堕地。七日而终。太子光首叹曰。我父何故自
取其祸。延众忏悔时象白山。有仙人深明因果。言师
子与罗崛。往世皆为白衣。以嫉法胜故。阴戕于崛。乃
今偿焉。众遂以祖报体建塔(道不可求。用即□功。头落臂断。冤债相寻○首
随锋刃落。彼此没毫釐)。
**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罽宾国人。姓婆罗门父寂
行。母尝安乐。初母梦得神剑。因而有孕。既诞。拳左手
遇师子尊者付法。后至中印度。国王迦胜。设礼供养。
有外道无我尊先。亦为王礼重。乃于王前论义。冀胜
祖自重。谓祖。曰我解默论。不假言说。祖曰孰知胜负。
彼曰。不争胜负。但取其义。祖曰。汝以何为义。彼曰。无
心为义。祖曰。汝既无心岂得义乎。彼曰。我说无心。当
名非义。祖曰。汝说无心。当名非义。我说无心。当义非
名。彼曰。当义非名。谁能辩义。祖曰。汝名非义。此名何
名。彼曰。为辨非义。是名无名。祖曰。名既非名。义亦非
义。辨者是名。当辨何物。如是往返五十九番。外道杜
口信伏。于时祖忽而北。合掌长吁曰。我师师子尊者。
今日遇难。斯可伤焉。即辞王南迈。至南天潜隐。山谷
王天德迎请供养。王次子不如密多。遂求出家。祖问
曰。汝欲出家。当为何事。密多曰我若出家。不为其事
祖曰不为何事。密多曰。不为俗事。祖曰。当为何事。密
离生死。王曰既离生死。可施我头。祖曰。身非我有。何
怯于头。王即挥刃断尊者首。白乳涌高数尺。王之右
臂。旋亦堕地。七日而终。太子光首叹曰。我父何故自
取其祸。延众忏悔时象白山。有仙人深明因果。言师
子与罗崛。往世皆为白衣。以嫉法胜故。阴戕于崛。乃
今偿焉。众遂以祖报体建塔(道不可求。用即□功。头落臂断。冤债相寻○首
随锋刃落。彼此没毫釐)。
**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罽宾国人。姓婆罗门父寂
行。母尝安乐。初母梦得神剑。因而有孕。既诞。拳左手
遇师子尊者付法。后至中印度。国王迦胜。设礼供养。
有外道无我尊先。亦为王礼重。乃于王前论义。冀胜
祖自重。谓祖。曰我解默论。不假言说。祖曰孰知胜负。
彼曰。不争胜负。但取其义。祖曰。汝以何为义。彼曰。无
心为义。祖曰。汝既无心岂得义乎。彼曰。我说无心。当
名非义。祖曰。汝说无心。当名非义。我说无心。当义非
名。彼曰。当义非名。谁能辩义。祖曰。汝名非义。此名何
名。彼曰。为辨非义。是名无名。祖曰。名既非名。义亦非
义。辨者是名。当辨何物。如是往返五十九番。外道杜
口信伏。于时祖忽而北。合掌长吁曰。我师师子尊者。
今日遇难。斯可伤焉。即辞王南迈。至南天潜隐。山谷
王天德迎请供养。王次子不如密多。遂求出家。祖问
曰。汝欲出家。当为何事。密多曰我若出家。不为其事
祖曰不为何事。密多曰。不为俗事。祖曰。当为何事。密
1618-A¶ 第 155b 页 X87-0155.png
多曰当为佛事。祖曰。王子智慧天至。必诸圣降迹。即
度出家。侍祖六年。后受具。羯磨之际。大地震动。乃付
法偈曰。圣人说知见。当境无是非。我今悟真性。无道
亦无理(神剑本铦。拳珠自莹。其来有因。肘后悬印)。
**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
姓刹帝利。南印度王子。得
法后至东印度。其王坚固。奉外道师长爪梵志。祖至。
王问曰。师来何为。曰将度众生。曰以何法度。曰各以
其类度之。梵志即化一大山于祖顶上。势且下压。祖
指之。山遽移彼众顶上。复以手按地。地动。五百外道
皆不能立。梵志怖惧礼忏。祖复按地地静。指山山灭。
王异日大治斋。集诸外道。恳祖预会。祖初不欲行。而
知所会地将陷。乃往。王曰。师肯来耶。祖曰吾非应供。
来救死耳。此地巳为龙窟。须臾当下陷。王恐。与其众
如高原。反顾其地巳渊然成湫矣。王益敬信。祖为演
法。且曰。国有圣人。当继我法。先是东印有婆罗门子。
年二十。幼失父母。不知名氏。或自言璎珞。人遂名璎
珞童子。丐行闾里。有问汝行何急。即曰汝行何缓。问
何姓。即曰与汝同姓。人莫测之。一日王与祖同车而
出。璎珞稽首于前。祖曰。汝忆往事否。珞曰。我念往劫
中。与师同居。师演摩诃般若。我演甚深修多罗。今日
之事。盖契昔因。祖顾王曰。此大势至菩萨也。继后出
二人。一化南印度。一人缘在震旦。九年却返此方。即
以昔因。名般若多罗。付法偈曰。真性心地藏。无头亦
无尾。因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外道为山。自贻伊戚。俾归真乘。反曲作直
度出家。侍祖六年。后受具。羯磨之际。大地震动。乃付
法偈曰。圣人说知见。当境无是非。我今悟真性。无道
亦无理(神剑本铦。拳珠自莹。其来有因。肘后悬印)。
**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
姓刹帝利。南印度王子。得
法后至东印度。其王坚固。奉外道师长爪梵志。祖至。
王问曰。师来何为。曰将度众生。曰以何法度。曰各以
其类度之。梵志即化一大山于祖顶上。势且下压。祖
指之。山遽移彼众顶上。复以手按地。地动。五百外道
皆不能立。梵志怖惧礼忏。祖复按地地静。指山山灭。
王异日大治斋。集诸外道。恳祖预会。祖初不欲行。而
知所会地将陷。乃往。王曰。师肯来耶。祖曰吾非应供。
来救死耳。此地巳为龙窟。须臾当下陷。王恐。与其众
如高原。反顾其地巳渊然成湫矣。王益敬信。祖为演
法。且曰。国有圣人。当继我法。先是东印有婆罗门子。
年二十。幼失父母。不知名氏。或自言璎珞。人遂名璎
珞童子。丐行闾里。有问汝行何急。即曰汝行何缓。问
何姓。即曰与汝同姓。人莫测之。一日王与祖同车而
出。璎珞稽首于前。祖曰。汝忆往事否。珞曰。我念往劫
中。与师同居。师演摩诃般若。我演甚深修多罗。今日
之事。盖契昔因。祖顾王曰。此大势至菩萨也。继后出
二人。一化南印度。一人缘在震旦。九年却返此方。即
以昔因。名般若多罗。付法偈曰。真性心地藏。无头亦
无尾。因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外道为山。自贻伊戚。俾归真乘。反曲作直
1618-A¶ 第 155c 页 X87-0155.png
故人忽逢。二五一十)。
**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东印度人。得法后。至南印
度。彼王名香至。尊重供养。度越伦等。又施无价宝珠。
时王有三子。曰月净多罗。曰功德多罗。曰菩提多罗。
其季开士也。祖欲试其所得。乃以所施珠。问三王子
曰。此珠圆明有能及否。月净功德皆曰。此珠七宝中。
尊固无踰也。菩提曰。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诸宝中。
法宝为上。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诸光中。智光为上。
此是世明。未足为上。于诸明中。心明为上。此珠光明
不能自炤。要假智光。以辨于此。既辨此巳。即知是珠。
然则师有其道。其宝即现。众生有道。心宝亦然。祖叹
其辨慧。乃复问曰。于诸物中。何物无相。曰于诸物中。
不起无相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高。曰于诸物中人
我最高。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大。曰于诸物中。法性
最大。祖知是法器(透明透暗解见。无边无刹规模)。
一日王问。诸人
尽转经。师为甚不转。尊者曰。贫道出息不随众缘。入
息不居阴界。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多多卷数从何数。不转之
转若个知)。
香至王厌世。众皆号绝。菩提多罗。独于柩前
入定。经七日而出。遂依祖求出家。既授具。祖告曰。如
来以正法眼付大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今嘱
汝。听吾偈曰。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
花开世界起。付法巳。即于座上起立。舒左右手。各放
光明二十七道。五色光耀。又踊身虚空。高七多罗树。
化火自焚。空中舍利如雨。收以建塔(势至势至。为法之寄。转经不落
**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东印度人。得法后。至南印
度。彼王名香至。尊重供养。度越伦等。又施无价宝珠。
时王有三子。曰月净多罗。曰功德多罗。曰菩提多罗。
其季开士也。祖欲试其所得。乃以所施珠。问三王子
曰。此珠圆明有能及否。月净功德皆曰。此珠七宝中。
尊固无踰也。菩提曰。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诸宝中。
法宝为上。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诸光中。智光为上。
此是世明。未足为上。于诸明中。心明为上。此珠光明
不能自炤。要假智光。以辨于此。既辨此巳。即知是珠。
然则师有其道。其宝即现。众生有道。心宝亦然。祖叹
其辨慧。乃复问曰。于诸物中。何物无相。曰于诸物中。
不起无相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高。曰于诸物中人
我最高。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大。曰于诸物中。法性
最大。祖知是法器(透明透暗解见。无边无刹规模)。
一日王问。诸人
尽转经。师为甚不转。尊者曰。贫道出息不随众缘。入
息不居阴界。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多多卷数从何数。不转之
转若个知)。
香至王厌世。众皆号绝。菩提多罗。独于柩前
入定。经七日而出。遂依祖求出家。既授具。祖告曰。如
来以正法眼付大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今嘱
汝。听吾偈曰。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
花开世界起。付法巳。即于座上起立。舒左右手。各放
光明二十七道。五色光耀。又踊身虚空。高七多罗树。
化火自焚。空中舍利如雨。收以建塔(势至势至。为法之寄。转经不落
1618-A¶ 第 156a 页 X87-0156.png
文字。放光更没巴鼻)。
* 东土祖师
**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者
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也。
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罗。后于般若多罗尊者得法。
尊者谓曰。汝于诸法巳得通量。达磨者。通大之义也。
因改今名。祖恭禀教义。服勤四十年。迨尊者顺世。遂
演化本国。时有二师。一名佛大先。二名佛大胜多。与
祖同学。佛陀跋陀小乘禅观。佛大先既遇般若波罗
尊者。舍小趣大。与祖并化。时号为二甘露门。而大胜
多。更分徒为六宗。第一有相宗。第二无相宗。第三定
慧宗。第四戒行宗。第五无得宗。第六寂静宗。各封已
解。别展化源。祖喟然叹曰。彼之一师。巳陷牛迹。况复
支离。而分六宗。我若不除。永缠邪见。言巳。微现神力。
至有相宗所。问曰。一切诸法。何名实相。彼众有一尊
长萨婆罗答曰。于诸相中。不互诸相。是名实相。祖曰
一切诸相而不互者。是名实相。当何定耶。彼曰。于诸
相中实无有定。若定诸相。何名为实。祖曰。诸相不定。
便名实相。汝今不定。当何得之。彼曰。我言不定。不说
诸相。当说诸相。其义亦然。祖曰。汝言不定。当为实相。
定不定故。即非实相。彼曰。定既不定。即非实相。知我
非故。不定不变。祖曰。汝今不变。何名实相。巳变巳往。
其义亦然。彼曰。不变当在。在不在故。故变实相。以定
其义。祖曰实相不变。变即非实。于有无中。何名实相。
萨婆罗。心知圣师。悬解潜达。即以手指虚空曰。此是
* 东土祖师
**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者
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也。
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罗。后于般若多罗尊者得法。
尊者谓曰。汝于诸法巳得通量。达磨者。通大之义也。
因改今名。祖恭禀教义。服勤四十年。迨尊者顺世。遂
演化本国。时有二师。一名佛大先。二名佛大胜多。与
祖同学。佛陀跋陀小乘禅观。佛大先既遇般若波罗
尊者。舍小趣大。与祖并化。时号为二甘露门。而大胜
多。更分徒为六宗。第一有相宗。第二无相宗。第三定
慧宗。第四戒行宗。第五无得宗。第六寂静宗。各封已
解。别展化源。祖喟然叹曰。彼之一师。巳陷牛迹。况复
支离。而分六宗。我若不除。永缠邪见。言巳。微现神力。
至有相宗所。问曰。一切诸法。何名实相。彼众有一尊
长萨婆罗答曰。于诸相中。不互诸相。是名实相。祖曰
一切诸相而不互者。是名实相。当何定耶。彼曰。于诸
相中实无有定。若定诸相。何名为实。祖曰。诸相不定。
便名实相。汝今不定。当何得之。彼曰。我言不定。不说
诸相。当说诸相。其义亦然。祖曰。汝言不定。当为实相。
定不定故。即非实相。彼曰。定既不定。即非实相。知我
非故。不定不变。祖曰。汝今不变。何名实相。巳变巳往。
其义亦然。彼曰。不变当在。在不在故。故变实相。以定
其义。祖曰实相不变。变即非实。于有无中。何名实相。
萨婆罗。心知圣师。悬解潜达。即以手指虚空曰。此是
1618-A¶ 第 156b 页 X87-0156.png
世间有相。亦能空故。当我此身。得似此否。祖曰。若解
实相。即见非相。若了非相。其色亦然。当于色中不失
色体。于非相中不碍有故。若能是解。此名实相。彼众
闻巳。心意朗然。钦礼信受。祖瞥然匿迹。至无相宗所。
问曰。汝言无相当何證之。彼众中有波罗提答曰。我
明无相。心不现故。祖曰。汝心不现。当何明之。彼曰。我
明无相。心不取舍。当于明时。亦无当者。祖曰。于诸有
无。心不取舍。又无当者。诸明无故。彼曰。入佛三昧。尚
无所得。何况无相而欲知之。祖曰。相既不知。谁云有
无。尚无所得。何名三昧。彼曰。我说不證。證无所證。非
三昧故。我说三昧。祖曰。非三昧者。何当名之。汝既不
證。非證何證。波罗提闻祖辩柝。即悟本心。礼谢忏悔。
祖记曰。汝当得果。不久證之。此国有魔。非久降之。言
巳。至定慧宗所。问曰。汝学定慧。为一为二。彼众中有
婆兰陀者。答曰。我此定慧。非一非二。祖曰。既非一二。
何名定慧。彼曰。在定非定。处慧非慧。一既非一。二亦
不二。祖曰。当一不一。当二不二。既非定慧。约何定慧。
彼曰。不一不二。定慧能知。非定非慧。亦复然矣。祖曰
慧非定故。然何知哉。不一不二。谁定谁慧。婆兰陀闻
之。疑心冰释。至第四戒行宗所。问曰。何者名戒。云何
名行。当此戒行。为一为二。彼众中有一贤者。答曰。一
二二一。皆彼所生。依教无染。此名戒行。祖曰。汝言依
教。即是有染。一二俱破。何言依教。此二违背。不及于
行。内外非明。何名为戒。彼曰。我有内外。彼巳知竟。既
实相。即见非相。若了非相。其色亦然。当于色中不失
色体。于非相中不碍有故。若能是解。此名实相。彼众
闻巳。心意朗然。钦礼信受。祖瞥然匿迹。至无相宗所。
问曰。汝言无相当何證之。彼众中有波罗提答曰。我
明无相。心不现故。祖曰。汝心不现。当何明之。彼曰。我
明无相。心不取舍。当于明时。亦无当者。祖曰。于诸有
无。心不取舍。又无当者。诸明无故。彼曰。入佛三昧。尚
无所得。何况无相而欲知之。祖曰。相既不知。谁云有
无。尚无所得。何名三昧。彼曰。我说不證。證无所證。非
三昧故。我说三昧。祖曰。非三昧者。何当名之。汝既不
證。非證何證。波罗提闻祖辩柝。即悟本心。礼谢忏悔。
祖记曰。汝当得果。不久證之。此国有魔。非久降之。言
巳。至定慧宗所。问曰。汝学定慧。为一为二。彼众中有
婆兰陀者。答曰。我此定慧。非一非二。祖曰。既非一二。
何名定慧。彼曰。在定非定。处慧非慧。一既非一。二亦
不二。祖曰。当一不一。当二不二。既非定慧。约何定慧。
彼曰。不一不二。定慧能知。非定非慧。亦复然矣。祖曰
慧非定故。然何知哉。不一不二。谁定谁慧。婆兰陀闻
之。疑心冰释。至第四戒行宗所。问曰。何者名戒。云何
名行。当此戒行。为一为二。彼众中有一贤者。答曰。一
二二一。皆彼所生。依教无染。此名戒行。祖曰。汝言依
教。即是有染。一二俱破。何言依教。此二违背。不及于
行。内外非明。何名为戒。彼曰。我有内外。彼巳知竟。既
1618-A¶ 第 156c 页 X87-0156.png
得通达。便是戒行。若说违背。俱是俱非。言及清净。即
戒即行。祖曰。俱是俱非。何言清净。既得通故。何谈内
外。贤者闻之。即自惭伏。至无得宗所。问曰。汝云无得。
无得何得。既无所得。亦无得得。彼众中有宝静者。答
曰。我说无得。非无得得。当说得得。无得是得。祖曰。得
既不得。得亦非得。既云得得。得得何得。彼曰。见得非
得。非得是得。若见不得。名为得得。祖曰。得既非得。得
得无得。既无所得。当何得得。宝静闻之。顿除疑网。至
寂静宗所。问曰。何名寂静。于此法中。谁静谁寂。彼众
中有尊者。答曰。此心不动。是名为寂。于法无染。名之
为静。祖曰。本心不寂。要假寂静。本来寂故。何用寂静。
彼曰。诸法本空。以空空故。于彼空空。故名寂静。祖曰。
空空巳空。诸法亦尔。寂静无相。何静何寂彼尊。者闻
师指诲。豁然开悟。既而六众咸誓归依。由是化被南
天声驰五印。经六十载度无量众。后值异见王。轻毁
三宝每云。我之祖宗。皆信佛道。陷于邪见。寿年不永。
运祚亦促。且我身是佛。何更外求。皆因多智之者。妄
搆其说。遂于国内耆旧。为前王所奉者。悉从废黜。祖
知已。叹彼德薄。当何救之。即念无相宗中二首领其
一波罗提者。与王有缘。将證其果。其二宗胜者。非不
博辩。而无宿因。时六徒众。亦各念言佛法有难。师何
自安。祖遥知众意。即弹指应之。六众闻云。此是我师
达磨信响。我等宜速行以副慈命。即至祖所。礼拜问
讯。祖曰。一叶翳空。孰能剪拂。宗胜曰。我虽浅薄。敢惮
戒即行。祖曰。俱是俱非。何言清净。既得通故。何谈内
外。贤者闻之。即自惭伏。至无得宗所。问曰。汝云无得。
无得何得。既无所得。亦无得得。彼众中有宝静者。答
曰。我说无得。非无得得。当说得得。无得是得。祖曰。得
既不得。得亦非得。既云得得。得得何得。彼曰。见得非
得。非得是得。若见不得。名为得得。祖曰。得既非得。得
得无得。既无所得。当何得得。宝静闻之。顿除疑网。至
寂静宗所。问曰。何名寂静。于此法中。谁静谁寂。彼众
中有尊者。答曰。此心不动。是名为寂。于法无染。名之
为静。祖曰。本心不寂。要假寂静。本来寂故。何用寂静。
彼曰。诸法本空。以空空故。于彼空空。故名寂静。祖曰。
空空巳空。诸法亦尔。寂静无相。何静何寂彼尊。者闻
师指诲。豁然开悟。既而六众咸誓归依。由是化被南
天声驰五印。经六十载度无量众。后值异见王。轻毁
三宝每云。我之祖宗。皆信佛道。陷于邪见。寿年不永。
运祚亦促。且我身是佛。何更外求。皆因多智之者。妄
搆其说。遂于国内耆旧。为前王所奉者。悉从废黜。祖
知已。叹彼德薄。当何救之。即念无相宗中二首领其
一波罗提者。与王有缘。将證其果。其二宗胜者。非不
博辩。而无宿因。时六徒众。亦各念言佛法有难。师何
自安。祖遥知众意。即弹指应之。六众闻云。此是我师
达磨信响。我等宜速行以副慈命。即至祖所。礼拜问
讯。祖曰。一叶翳空。孰能剪拂。宗胜曰。我虽浅薄。敢惮
1618-A¶ 第 157a 页 X87-0157.png
其行。祖曰。汝虽辩慧。道力未全。宗胜自念。纵彼福慧
为王。我是沙门。受佛教旨。岂难敌也。言讫潜去至王
所。广说法要。及世界苦乐。人天善恶等事。王与之往
返徵诘。无不诣理。王曰。汝今所解。其法何在。宗胜曰。
如王治化。当合其道。王所有道。其道何在。王曰。我所
有道。将除邪法。汝所有法。将伏何人。祖不起于座。悬
知宗胜义堕。告波罗提曰。宗胜。不禀吾教潜化于王。
须臾理屈汝可速救。波罗提恭禀祖旨。云生足下。至
大王前。默然而住。时王正问宗胜。忽见波罗提乘云
而至。愕然忘其问答曰。乘空之者。是正是邪。提曰。我
非邪正。而来正邪。王心若正。我无邪正。王虽惊异而
骄慢方炽。即摈宗胜。令出。波罗提曰。王既有道。何摈
沙门。我虽无解。愿王致问。王怒而问曰。何者是佛。提
曰。见性是佛。王曰师见性否。提曰。我见佛性。王曰。性
在何处。提曰。性在作用。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见。提
曰今现作用。王自不见。王曰。于我有否。提曰。王若作
用无有不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王曰。若当用时。几
处出现。提曰。若见现时。当有其八。王曰其八出现。当
为我说波罗提即说偈曰。在胎为身。处世为人。在眼
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辩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
运奔。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
不识唤作精魂。王闻偈巳。心即开悟。悔谢前非。咨询
法要。朝夕忘倦。迄于九旬。时宗胜既被斥逐。退藏深
山。念曰。我今百岁。八十为非。二十年来。方归佛道。性
为王。我是沙门。受佛教旨。岂难敌也。言讫潜去至王
所。广说法要。及世界苦乐。人天善恶等事。王与之往
返徵诘。无不诣理。王曰。汝今所解。其法何在。宗胜曰。
如王治化。当合其道。王所有道。其道何在。王曰。我所
有道。将除邪法。汝所有法。将伏何人。祖不起于座。悬
知宗胜义堕。告波罗提曰。宗胜。不禀吾教潜化于王。
须臾理屈汝可速救。波罗提恭禀祖旨。云生足下。至
大王前。默然而住。时王正问宗胜。忽见波罗提乘云
而至。愕然忘其问答曰。乘空之者。是正是邪。提曰。我
非邪正。而来正邪。王心若正。我无邪正。王虽惊异而
骄慢方炽。即摈宗胜。令出。波罗提曰。王既有道。何摈
沙门。我虽无解。愿王致问。王怒而问曰。何者是佛。提
曰。见性是佛。王曰师见性否。提曰。我见佛性。王曰。性
在何处。提曰。性在作用。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见。提
曰今现作用。王自不见。王曰。于我有否。提曰。王若作
用无有不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王曰。若当用时。几
处出现。提曰。若见现时。当有其八。王曰其八出现。当
为我说波罗提即说偈曰。在胎为身。处世为人。在眼
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辩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
运奔。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
不识唤作精魂。王闻偈巳。心即开悟。悔谢前非。咨询
法要。朝夕忘倦。迄于九旬。时宗胜既被斥逐。退藏深
山。念曰。我今百岁。八十为非。二十年来。方归佛道。性
1618-A¶ 第 157b 页 X87-0157.png
虽愚昧。行绝瑕疵。不能禦难。生何如死。即自投崖。俄
有神人。以手捧承。置于岩上。安然无损。宗胜曰。我忝
沙门。当与正法为主。不能抑绝王非。是以损身自责。
何神佑助一至于斯。愿垂一语。于是神人乃说偈曰。
师寿于百岁。八十而造非。为近至尊故。熏脩而入道。
虽具少智慧。而多有彼我。所见诸贤等。未尝生珍敬。
二十年功德。其心未恬静。聪明轻慢故。而获至于此。
得王不敬者。当感果如是。自今不疏怠。不久成奇智。
诸圣悉存心。如来亦复尔。宗胜闻偈欣然。即于岩上
宴坐。时王复问波罗提曰。仁者智辩。当师何人。提曰。
我所出家。即婆罗寺乌沙婆三藏。为受业师。其出世
师者。即大王叔。菩提达磨是也。王闻祖名。惊骇久之。
曰鄙薄忝嗣王位。而趣邪背正。忘我尊叔。遽敕近臣。
特加迎请。祖即随使而至。为王忏悔往非。王闻规诫。
泣谢于祖。又诏宗胜归国。大臣奏曰。宗胜被谪投崖。
今巳亡矣。王告祖曰。宗胜之死。皆自于吾。如何大慈。
令免斯罪。祖曰。宗胜今在岩间宴息。但遣使召。当即
至矣。王即遣使入山。果见宗胜端居禅寂。宗胜蒙召。
乃曰。深愧王意。贫道誓处岩泉。且国王贤德如林。达
磨是王之叔。六众所师。波罗提法中龙象。愿王崇仰
二圣。以福皇基使者复命未至。祖谓王曰。知取得宗
胜否。王曰未知。祖曰一请未至再命必来。良久使还。
果如祖语。祖遂辞王曰。当善脩德。不久疾作。吾且去
矣。经七日。王乃得疾。国医诊治。有加无瘳。贵戚近臣。
有神人。以手捧承。置于岩上。安然无损。宗胜曰。我忝
沙门。当与正法为主。不能抑绝王非。是以损身自责。
何神佑助一至于斯。愿垂一语。于是神人乃说偈曰。
师寿于百岁。八十而造非。为近至尊故。熏脩而入道。
虽具少智慧。而多有彼我。所见诸贤等。未尝生珍敬。
二十年功德。其心未恬静。聪明轻慢故。而获至于此。
得王不敬者。当感果如是。自今不疏怠。不久成奇智。
诸圣悉存心。如来亦复尔。宗胜闻偈欣然。即于岩上
宴坐。时王复问波罗提曰。仁者智辩。当师何人。提曰。
我所出家。即婆罗寺乌沙婆三藏。为受业师。其出世
师者。即大王叔。菩提达磨是也。王闻祖名。惊骇久之。
曰鄙薄忝嗣王位。而趣邪背正。忘我尊叔。遽敕近臣。
特加迎请。祖即随使而至。为王忏悔往非。王闻规诫。
泣谢于祖。又诏宗胜归国。大臣奏曰。宗胜被谪投崖。
今巳亡矣。王告祖曰。宗胜之死。皆自于吾。如何大慈。
令免斯罪。祖曰。宗胜今在岩间宴息。但遣使召。当即
至矣。王即遣使入山。果见宗胜端居禅寂。宗胜蒙召。
乃曰。深愧王意。贫道誓处岩泉。且国王贤德如林。达
磨是王之叔。六众所师。波罗提法中龙象。愿王崇仰
二圣。以福皇基使者复命未至。祖谓王曰。知取得宗
胜否。王曰未知。祖曰一请未至再命必来。良久使还。
果如祖语。祖遂辞王曰。当善脩德。不久疾作。吾且去
矣。经七日。王乃得疾。国医诊治。有加无瘳。贵戚近臣。
1618-A¶ 第 157c 页 X87-0157.png
忆师前记。急发使告祖曰。王疾殆至弥留。愿叔慈悲。
远来诊救。祖即至慰问。时宗胜再承王召。即别岩间。
波罗提亦来问疾。谓祖曰。当何施为。令王免若。祖即
令太子为王。宥罪施恩。崇奉三宝。复为忏悔。愿罪消
灭。如是者三。王疾有间。师念震旦缘熟。行化时至。遂
嘱弟子不若密多罗。住天竺传法。先辞祖塔。次别同
学。后至王所。慰而勉之曰。当勤脩白业护持三宝。吾
去非晚。一九即还。王闻师言。涕泪交集。曰此国何罪。
彼土何祥。叔既有缘。非吾所止。惟愿不忘父母之国。
事毕早回。王即具大舟。实以众宝。躬率臣寮。送至海
壖。祖泛重溟。凡三周寒暑。达于南海。实梁普通七年。
庚子岁。九月二十一日也。广州剌史萧昂。具主礼迎
接。表闻武帝。帝览奏。遣使赍诏迎请。十月一日至金
陵。帝问曰。朕即位巳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
何功德。祖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祖曰。此但
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
是真功德。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
世求。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祖曰。廓然无圣。帝
曰对朕者谁。祖曰不识。帝不领悟。
祖知机不契。是
月十九日。潜回江北。十一月二十三日。届洛阳。寓止
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
观婆罗门。有僧神光。久居伊洛。博览群籍。善谈玄理。
每叹曰。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近
闻达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遂诣祖
远来诊救。祖即至慰问。时宗胜再承王召。即别岩间。
波罗提亦来问疾。谓祖曰。当何施为。令王免若。祖即
令太子为王。宥罪施恩。崇奉三宝。复为忏悔。愿罪消
灭。如是者三。王疾有间。师念震旦缘熟。行化时至。遂
嘱弟子不若密多罗。住天竺传法。先辞祖塔。次别同
学。后至王所。慰而勉之曰。当勤脩白业护持三宝。吾
去非晚。一九即还。王闻师言。涕泪交集。曰此国何罪。
彼土何祥。叔既有缘。非吾所止。惟愿不忘父母之国。
事毕早回。王即具大舟。实以众宝。躬率臣寮。送至海
壖。祖泛重溟。凡三周寒暑。达于南海。实梁普通七年。
庚子岁。九月二十一日也。广州剌史萧昂。具主礼迎
接。表闻武帝。帝览奏。遣使赍诏迎请。十月一日至金
陵。帝问曰。朕即位巳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
何功德。祖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祖曰。此但
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
是真功德。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
世求。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祖曰。廓然无圣。帝
曰对朕者谁。祖曰不识。帝不领悟。
祖知机不契。是
月十九日。潜回江北。十一月二十三日。届洛阳。寓止
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
观婆罗门。有僧神光。久居伊洛。博览群籍。善谈玄理。
每叹曰。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近
闻达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遂诣祖
1618-A¶ 第 158a 页 X87-0158.png
参承。祖常端坐面壁。莫闻诲励。光自惟曰。昔人求道。
敲骨取髓。剌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
我又何人。值大雪。光夜侍立。迟明。积雪过膝。立愈恭。
祖顾而悯之。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曰。
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祖曰。诸佛无上
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
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光闻祖诲励。潜取利
刀。自断左臂。罪于祖前祖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
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祖遂因与
易名曰慧可。可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祖曰。诸佛法
印。匪从人得。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祖曰。将心来
与汝安。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祖曰。我与汝安心
竟。(面门壁立示全机。逼塞乾坤若个知。才被神光展三拜。分明丧却两茎眉。觅心不可得。两眼大豁开。
与汝安心竟。清风动地来)魏孝明帝正光年也。
越九年。欲返天
竺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言所得乎。有道副对
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祖曰。汝
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
见更不再见。祖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
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祖曰。汝得吾骨。最后慧
可礼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我髓。乃顾慧可而告之
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于
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可曰。
请师指陈。祖曰。内传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
宗旨。后代浇薄。疑虑竞生。云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
敲骨取髓。剌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
我又何人。值大雪。光夜侍立。迟明。积雪过膝。立愈恭。
祖顾而悯之。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曰。
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祖曰。诸佛无上
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
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光闻祖诲励。潜取利
刀。自断左臂。罪于祖前祖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
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祖遂因与
易名曰慧可。可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祖曰。诸佛法
印。匪从人得。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祖曰。将心来
与汝安。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祖曰。我与汝安心
竟。(面门壁立示全机。逼塞乾坤若个知。才被神光展三拜。分明丧却两茎眉。觅心不可得。两眼大豁开。
与汝安心竟。清风动地来)魏孝明帝正光年也。
越九年。欲返天
竺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言所得乎。有道副对
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祖曰。汝
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
见更不再见。祖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
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祖曰。汝得吾骨。最后慧
可礼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我髓。乃顾慧可而告之
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于
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可曰。
请师指陈。祖曰。内传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
宗旨。后代浇薄。疑虑竞生。云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
1618-A¶ 第 158b 页 X87-0158.png
之子。凭何得法。以何證之。汝今受此衣法。却后难生。
但出此衣。并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无碍。至吾灭后
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
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證。千万有馀。汝当阐扬。勿
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听吾偈曰。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吾自到此。凡
五度中毒。我尝自出而试之。置石。石裂。缘我本离南
印。来此东土。见赤县神州。有大乘气象。遂踰海越漠。
为法求人。际会未谐。如愚若讷。今得汝传授。吾意巳
终。(铁枷欲卸力无从。逼令儿曹逐款供。拜立谩云真得髓。洪波迎处有蟠龙)言巳。端居而
逝。葬熊耳山。起塔于定林寺。后三岁。魏宋云。奉使西
域回。遇祖于[葸-十+夕]领。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问祖何
往。祖曰。西天去。云归。具说其事。及门人启圹。唯空棺
存一革履。举朝为之惊叹。奉诏。取遗履于少林寺供
养(航海而来。踢翻窠臼。面壁九年。作家根究。六宗坐断兮。五印声驰。全心揭露兮。神光立就。谁云只履
巳西归。熊耳至今白如昼)。
** 二祖慧可大师
武牢人。姬氏子。父寂以无子祷祈既
久。一夕有异光炤室。母遂怀妊。故生而名之曰光。少
则超然。博极载籍。尤善谈老庄。后览佛乘。遂尽弃去。
依宝静禅师出家。遍学大小乘义。年三十三。返香山。
终日燕坐。又八年。于寂默中。忽见一神人谓曰。将欲
受果。汝其南矣。翌日。觉头痛如刺。欲治之。忽闻空中
曰。此换骨也。往见静。述其事。静视之。见顶骨峣然。如
五峰秀出。以有神异。更名神光。静语祖曰。汝相吉祥。
但出此衣。并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无碍。至吾灭后
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
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證。千万有馀。汝当阐扬。勿
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听吾偈曰。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吾自到此。凡
五度中毒。我尝自出而试之。置石。石裂。缘我本离南
印。来此东土。见赤县神州。有大乘气象。遂踰海越漠。
为法求人。际会未谐。如愚若讷。今得汝传授。吾意巳
终。(铁枷欲卸力无从。逼令儿曹逐款供。拜立谩云真得髓。洪波迎处有蟠龙)言巳。端居而
逝。葬熊耳山。起塔于定林寺。后三岁。魏宋云。奉使西
域回。遇祖于[葸-十+夕]领。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问祖何
往。祖曰。西天去。云归。具说其事。及门人启圹。唯空棺
存一革履。举朝为之惊叹。奉诏。取遗履于少林寺供
养(航海而来。踢翻窠臼。面壁九年。作家根究。六宗坐断兮。五印声驰。全心揭露兮。神光立就。谁云只履
巳西归。熊耳至今白如昼)。
** 二祖慧可大师
武牢人。姬氏子。父寂以无子祷祈既
久。一夕有异光炤室。母遂怀妊。故生而名之曰光。少
则超然。博极载籍。尤善谈老庄。后览佛乘。遂尽弃去。
依宝静禅师出家。遍学大小乘义。年三十三。返香山。
终日燕坐。又八年。于寂默中。忽见一神人谓曰。将欲
受果。汝其南矣。翌日。觉头痛如刺。欲治之。忽闻空中
曰。此换骨也。往见静。述其事。静视之。见顶骨峣然。如
五峰秀出。以有神异。更名神光。静语祖曰。汝相吉祥。
1618-A¶ 第 158c 页 X87-0158.png
而神令汝南。彼少林有达磨大士。必汝师矣。祖遂造
少室。逮得法。至北齐天平二年。有一居士。年踰四十。
不言名氏。聿来设礼。而问祖曰。弟子身缠风恙。请和
尚忏罪。祖曰将罪来。与汝忏。士良久曰。觅罪了不可
得。祖曰。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士曰。今见和尚。
巳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
法佛无二。僧宝亦然。士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
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祖深器之。即
为剃发。曰是吾宝也。名僧璨。其年三月十八。于光福
寺受具。自兹疾渐愈。执侍经二载。祖遂嘱累付以衣
法偈曰本来缘有地。因地种花生。本来无有种。花亦
不曾生。又曰。汝受吾教。宜处深山。未可行化。当有国
难。般若多罗悬记。所谓心中虽吉外头凶者。是也。吾
亦有宿累。今往酬之。汝谛思圣记。勿离世难。善去善
行。俟时传付(满身疯恙满身愁。觅罪分明叵得由。从此通身都改变正生疯处正风流)。
祖乃往邺都。化导四众。归依三十四载。遂韬光混迹。
变易仪相。或入酒肆。或过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
或问之曰。师是道人。何故如是。祖曰。我自调心。何关
汝事(法法只因无咎咎。心心多谓不真心寒猿夜哭巫山月。客路原来不可行)。
后至筦
城县匡救寺说法。有辨和法师。正于寺讲涅槃经。其
徒多去之而从祖。和愤嫉兴谤于邑宰翟仲侃。侃加
祖以非法。祖怡然委顺。识真者谓之偿债。时年一百
七矣。隋文帝开皇十三年癸丑三月十六日也。葬磁
州滏阳县东北七十里。唐德宗谥大祖禅师(安心与觅罪。毕
少室。逮得法。至北齐天平二年。有一居士。年踰四十。
不言名氏。聿来设礼。而问祖曰。弟子身缠风恙。请和
尚忏罪。祖曰将罪来。与汝忏。士良久曰。觅罪了不可
得。祖曰。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士曰。今见和尚。
巳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
法佛无二。僧宝亦然。士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
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祖深器之。即
为剃发。曰是吾宝也。名僧璨。其年三月十八。于光福
寺受具。自兹疾渐愈。执侍经二载。祖遂嘱累付以衣
法偈曰本来缘有地。因地种花生。本来无有种。花亦
不曾生。又曰。汝受吾教。宜处深山。未可行化。当有国
难。般若多罗悬记。所谓心中虽吉外头凶者。是也。吾
亦有宿累。今往酬之。汝谛思圣记。勿离世难。善去善
行。俟时传付(满身疯恙满身愁。觅罪分明叵得由。从此通身都改变正生疯处正风流)。
祖乃往邺都。化导四众。归依三十四载。遂韬光混迹。
变易仪相。或入酒肆。或过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
或问之曰。师是道人。何故如是。祖曰。我自调心。何关
汝事(法法只因无咎咎。心心多谓不真心寒猿夜哭巫山月。客路原来不可行)。
后至筦
城县匡救寺说法。有辨和法师。正于寺讲涅槃经。其
徒多去之而从祖。和愤嫉兴谤于邑宰翟仲侃。侃加
祖以非法。祖怡然委顺。识真者谓之偿债。时年一百
七矣。隋文帝开皇十三年癸丑三月十六日也。葬磁
州滏阳县东北七十里。唐德宗谥大祖禅师(安心与觅罪。毕
1618-A¶ 第 159a 页 X87-0159.png
竟无别旨展转递相传。无风浪自起)。
** 三祖僧璨大士
以白衣谒二祖得度。传法后隐于舒
之皖公山。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当后周毁法。祖深自
韬晦。居无常处。积十馀载。人无能知者。至隋开皇十
二年。有沙弥道信年始十四。来礼祖曰。愿和尚慈悲。
乞与解脱法门。祖曰。谁缚汝。曰无人缚。祖曰。何更求
解脱乎。信于言下大悟。服劳九载。后于吉州受戒。侍
奉尤谨。祖屡试以玄微。知其缘熟。乃付衣法。偈曰。花
种虽因地。从地种花生。若无人下种。花地尽无生。
祖有信心铭。近千言其略曰。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
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
存顺逆(寄迹空山。形单影孑。晚得童子。皮下有血)。
** 四祖道信大师者
姓司马氏。世居河内。后徙于蕲州
广济县。生而超异。幼慕空宗。诸解脱门。宛如宿习。既
嗣祖风。摄心无寐。胁不至席者六十年。隋大业十三
载。领徒众抵吉州。值群盗围城。七旬不解。众甚惶怖
师教令念摩诃般若。时贼众望雉堞间若有神兵。乃
相谓曰。城内必有异人。不可攻矣。稍稍引去。一日往
黄梅县。路逢一小儿。骨相奇秀。异乎尝童。祖问曰。子
何姓。答曰姓即有。不是尝姓。祖曰是何姓。答曰是佛
姓。祖曰汝无姓耶。答曰性空故无。祖默识其法器。即
俾侍者至其母所。乞令出家。母以宿缘故。殊无难色。
遂舍为弟子。以至付法传衣。偈曰。华种有生性。因地
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宿习解脱门。早佩祖师印。皇诏四微
** 三祖僧璨大士
以白衣谒二祖得度。传法后隐于舒
之皖公山。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当后周毁法。祖深自
韬晦。居无常处。积十馀载。人无能知者。至隋开皇十
二年。有沙弥道信年始十四。来礼祖曰。愿和尚慈悲。
乞与解脱法门。祖曰。谁缚汝。曰无人缚。祖曰。何更求
解脱乎。信于言下大悟。服劳九载。后于吉州受戒。侍
奉尤谨。祖屡试以玄微。知其缘熟。乃付衣法。偈曰。花
种虽因地。从地种花生。若无人下种。花地尽无生。
祖有信心铭。近千言其略曰。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
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
存顺逆(寄迹空山。形单影孑。晚得童子。皮下有血)。
** 四祖道信大师者
姓司马氏。世居河内。后徙于蕲州
广济县。生而超异。幼慕空宗。诸解脱门。宛如宿习。既
嗣祖风。摄心无寐。胁不至席者六十年。隋大业十三
载。领徒众抵吉州。值群盗围城。七旬不解。众甚惶怖
师教令念摩诃般若。时贼众望雉堞间若有神兵。乃
相谓曰。城内必有异人。不可攻矣。稍稍引去。一日往
黄梅县。路逢一小儿。骨相奇秀。异乎尝童。祖问曰。子
何姓。答曰姓即有。不是尝姓。祖曰是何姓。答曰是佛
姓。祖曰汝无姓耶。答曰性空故无。祖默识其法器。即
俾侍者至其母所。乞令出家。母以宿缘故。殊无难色。
遂舍为弟子。以至付法传衣。偈曰。华种有生性。因地
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宿习解脱门。早佩祖师印。皇诏四微
1618-A¶ 第 159b 页 X87-0159.png
不出山。寇围吉水民无灾末后黄梅一枝秀。至今香花匝地开)。
** 五祖弘忍大师者
蕲州黄梅人也。先为破头山。中栽
松道者。尝请于四祖曰。法道可得闻乎。祖曰。汝巳老。
脱有闻。其能广化耶。倘若再来。吾尚可迟汝。乃去行
水边。见一女子浣衣。揖曰。寄宿得否。女曰。我有父兄。
可往求之。曰诺我。即敢行。女首肯之。即回策而去。女。
周氏季子也。归辄孕。父母大恶逐之。女无所归。日佣
纺里中。夕止于众馆之下。巳而生一子。以为不祥。因
抛逐港中。明日见溯流而上。气体鲜明。大惊异。遂举
之。成童。随母乞食。里人呼为无姓儿。逢一智者叹曰。
此子缺七种相。不逮如来。后遇信大师得法。嗣化于
破头山(谁是前身孰后身。分明有口也难伸。无端累彼周家女。疑杀世间多少人)。
咸亨
中。有居士姓卢。名慧能。自新州来参谒。祖问曰。汝自
何来。卢曰岭南。祖曰。欲须何事。卢曰惟求作佛。祖曰。
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得佛。卢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
然。祖令随众作务。卢曰。弟子自性。尝生智慧。不离自
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曰。者獦獠根性
太利。著槽厂去。卢礼足而退。便入碓坊。服劳于杵臼。
昼夜不息。经八月。祖知付授时至。告众曰。正法难解。
不可徒记吾言。持为已任。汝等各自随意述一偈。若
语意冥符。则衣法皆付。时会下七百馀僧。上座神秀
者。学通内外。众所宗仰。咸推称曰。若非尊秀。畴敢当
之。神秀窃聆众誉。不复思惟。乃于廊壁。书一偈曰。身
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祖
** 五祖弘忍大师者
蕲州黄梅人也。先为破头山。中栽
松道者。尝请于四祖曰。法道可得闻乎。祖曰。汝巳老。
脱有闻。其能广化耶。倘若再来。吾尚可迟汝。乃去行
水边。见一女子浣衣。揖曰。寄宿得否。女曰。我有父兄。
可往求之。曰诺我。即敢行。女首肯之。即回策而去。女。
周氏季子也。归辄孕。父母大恶逐之。女无所归。日佣
纺里中。夕止于众馆之下。巳而生一子。以为不祥。因
抛逐港中。明日见溯流而上。气体鲜明。大惊异。遂举
之。成童。随母乞食。里人呼为无姓儿。逢一智者叹曰。
此子缺七种相。不逮如来。后遇信大师得法。嗣化于
破头山(谁是前身孰后身。分明有口也难伸。无端累彼周家女。疑杀世间多少人)。
咸亨
中。有居士姓卢。名慧能。自新州来参谒。祖问曰。汝自
何来。卢曰岭南。祖曰。欲须何事。卢曰惟求作佛。祖曰。
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得佛。卢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
然。祖令随众作务。卢曰。弟子自性。尝生智慧。不离自
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曰。者獦獠根性
太利。著槽厂去。卢礼足而退。便入碓坊。服劳于杵臼。
昼夜不息。经八月。祖知付授时至。告众曰。正法难解。
不可徒记吾言。持为已任。汝等各自随意述一偈。若
语意冥符。则衣法皆付。时会下七百馀僧。上座神秀
者。学通内外。众所宗仰。咸推称曰。若非尊秀。畴敢当
之。神秀窃聆众誉。不复思惟。乃于廊壁。书一偈曰。身
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祖
1618-A¶ 第 159c 页 X87-0159.png
因经行。忽见此偈。知是神秀所述。乃赞叹曰。后代依
此修行。亦得胜果。卢在碓坊。忽聆诵偈。乃问同学。是
何章句。同学曰。汝不知和尚求法嗣。令各述心偈。此
则秀上座所述。和尚深加叹赏。必将付法传衣也。卢
曰其偈云何。同学为诵。卢良久曰。美则美矣。了则未
了。同学诃曰。庸流何知。勿发狂言。卢曰子不信耶。愿
以一偈和之。同学不答。相视而笑。卢至夜。密告一童
子。引至廊下。卢自秉烛。请别驾张日用。于秀偈之侧。
写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
处惹尘埃。祖后见此偈曰。此是谁作。亦未见性。众闻
祖语。遂不之顾。逮夜。祖潜诣碓房问曰。米白也未。卢
曰白也。未有筛。祖以杖三击其碓。卢即以三鼓入室。
祖告曰。诸佛出世。为一大事故。随机大小而引导之。
遂有十地三乘顿渐等旨。以为教门。然以无上微妙。
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付于上首大迦叶尊者。展
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达磨届于此土。得可大师。承袭
至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护。无令
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
种。无性亦无生。卢跪受讫。问法则既受。衣付何人。祖
曰。昔达磨初至。人未之信。故传衣以明得法。今信心
巳熟。衣乃争端。止于汝身。不复传也(来时有约。生处难稽。黄梅果熟
任风吹。一卷金刚成露布)。
** 六祖慧能大师
姓卢氏。父行瑫。母李氏。感异梦。觉而
异香满室。因有娠。六年乃生。毫光腾空。黎明有僧来
此修行。亦得胜果。卢在碓坊。忽聆诵偈。乃问同学。是
何章句。同学曰。汝不知和尚求法嗣。令各述心偈。此
则秀上座所述。和尚深加叹赏。必将付法传衣也。卢
曰其偈云何。同学为诵。卢良久曰。美则美矣。了则未
了。同学诃曰。庸流何知。勿发狂言。卢曰子不信耶。愿
以一偈和之。同学不答。相视而笑。卢至夜。密告一童
子。引至廊下。卢自秉烛。请别驾张日用。于秀偈之侧。
写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
处惹尘埃。祖后见此偈曰。此是谁作。亦未见性。众闻
祖语。遂不之顾。逮夜。祖潜诣碓房问曰。米白也未。卢
曰白也。未有筛。祖以杖三击其碓。卢即以三鼓入室。
祖告曰。诸佛出世。为一大事故。随机大小而引导之。
遂有十地三乘顿渐等旨。以为教门。然以无上微妙。
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付于上首大迦叶尊者。展
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达磨届于此土。得可大师。承袭
至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护。无令
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
种。无性亦无生。卢跪受讫。问法则既受。衣付何人。祖
曰。昔达磨初至。人未之信。故传衣以明得法。今信心
巳熟。衣乃争端。止于汝身。不复传也(来时有约。生处难稽。黄梅果熟
任风吹。一卷金刚成露布)。
** 六祖慧能大师
姓卢氏。父行瑫。母李氏。感异梦。觉而
异香满室。因有娠。六年乃生。毫光腾空。黎明有僧来
1618-A¶ 第 160a 页 X87-0160.png
语祖之父曰。此子可名慧能。父曰何谓也。僧曰。慧者。
以法惠济众生。能者。能作佛事。语毕不知所之。祖不
饮母乳。遇夜。神人灌以甘露。三岁。父丧母𡟋。居家贫
甚。幼则樵采鬻薪以养母。一日负薪过市中。闻客读
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所感悟。而问客曰。
此何法也。曰此金刚经。黄梅东山五祖忍和尚。恒教
人诵此经。祖闻语。勃然思出家求法。乃乞于一客。为
其母备岁储。遂辞母。直抵韶州。遇高行士刘志略。结
为交友。尼无尽藏者。即志略姑也。尝读涅槃经。师暂
听之。即为解说其义。尼遂执卷问字。祖曰。字即不识。
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曷能会义。祖曰。诸佛妙理。
非关文字。尼惊异之。告乡里耆艾。请居宝林寺。寺废
巳久。四众营缉。朝夕奔凑。俄成宝坊。祖曰。我求大法。
止此何为。遂弃之。抵黄梅。参礼五祖。三鼓入室。五祖
复徵其初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语。祖言下大彻。遂
启五祖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
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知悟本性。谓祖
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本心。见自本性。即天人
师佛。遂传衣法。五祖送至九江驿边。令祖上船。祖即
把橹。五祖曰。合是吾度汝。祖曰。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度名虽一。用处不同。能蒙师传法。今巳得悟。只合自
性自度。五祖曰。如是如是。佛法繇汝大行(六祖当年不丈夫。倩
人书壁自涂糊。分明有偈言无物。却受他家一钵盂)。
祖礼辞南行者两月。至
以法惠济众生。能者。能作佛事。语毕不知所之。祖不
饮母乳。遇夜。神人灌以甘露。三岁。父丧母𡟋。居家贫
甚。幼则樵采鬻薪以养母。一日负薪过市中。闻客读
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所感悟。而问客曰。
此何法也。曰此金刚经。黄梅东山五祖忍和尚。恒教
人诵此经。祖闻语。勃然思出家求法。乃乞于一客。为
其母备岁储。遂辞母。直抵韶州。遇高行士刘志略。结
为交友。尼无尽藏者。即志略姑也。尝读涅槃经。师暂
听之。即为解说其义。尼遂执卷问字。祖曰。字即不识。
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曷能会义。祖曰。诸佛妙理。
非关文字。尼惊异之。告乡里耆艾。请居宝林寺。寺废
巳久。四众营缉。朝夕奔凑。俄成宝坊。祖曰。我求大法。
止此何为。遂弃之。抵黄梅。参礼五祖。三鼓入室。五祖
复徵其初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语。祖言下大彻。遂
启五祖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
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知悟本性。谓祖
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本心。见自本性。即天人
师佛。遂传衣法。五祖送至九江驿边。令祖上船。祖即
把橹。五祖曰。合是吾度汝。祖曰。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度名虽一。用处不同。能蒙师传法。今巳得悟。只合自
性自度。五祖曰。如是如是。佛法繇汝大行(六祖当年不丈夫。倩
人书壁自涂糊。分明有偈言无物。却受他家一钵盂)。
祖礼辞南行者两月。至
1618-A¶ 第 160b 页 X87-0160.png
大庾岭僧惠明本将军。同数百人来。欲夺衣钵。祖掷
衣钵于石。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明举衣钵不能动。
乃曰我为法来。不为衣来。祖曰。汝既为法来。可屏息
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祖曰。不思善。不思
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
悟。复问曰。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旨否。祖曰。
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炤。密在汝边。明曰。惠明
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已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
煖自知。后隐于怀集四会之间。混猎人队中。十有六
载。
仪凤元年正月八日。忽念说法时至。遂出至广
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寓止廊庑间。暮夜
风飏刹幡。闻二僧对论。一曰幡动。一曰风动。往复不
巳。祖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竦然(非是
幡兮非是风。衲僧于此作流通。渡河用筏寻常事。南山烧炭北山红)。
正月十五日。印
宗会诸名德。为祖剃发二月八日。就法性寺智光律
师。受满分戒。其戒坛。即宋求那跋陀三藏之所置也。
三藏记云。后当有肉身菩萨。在此坛受戒。又梁末真
谛三藏于坛之侧。手植二菩提树。谓众曰。却后一百
二十年。有大开士。于此树下。演无上乘。度无量众。祖
受戒巳。于此树下。开东山法门。宛如宿契。
中宗元
年。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祖上表辞疾。愿终林麓。简
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未审师
说何如。祖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见如来。若
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无生
衣钵于石。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明举衣钵不能动。
乃曰我为法来。不为衣来。祖曰。汝既为法来。可屏息
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祖曰。不思善。不思
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
悟。复问曰。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旨否。祖曰。
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炤。密在汝边。明曰。惠明
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已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
煖自知。后隐于怀集四会之间。混猎人队中。十有六
载。
仪凤元年正月八日。忽念说法时至。遂出至广
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寓止廊庑间。暮夜
风飏刹幡。闻二僧对论。一曰幡动。一曰风动。往复不
巳。祖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竦然(非是
幡兮非是风。衲僧于此作流通。渡河用筏寻常事。南山烧炭北山红)。
正月十五日。印
宗会诸名德。为祖剃发二月八日。就法性寺智光律
师。受满分戒。其戒坛。即宋求那跋陀三藏之所置也。
三藏记云。后当有肉身菩萨。在此坛受戒。又梁末真
谛三藏于坛之侧。手植二菩提树。谓众曰。却后一百
二十年。有大开士。于此树下。演无上乘。度无量众。祖
受戒巳。于此树下。开东山法门。宛如宿契。
中宗元
年。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祖上表辞疾。愿终林麓。简
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未审师
说何如。祖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见如来。若
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无生
1618-A¶ 第 160c 页 X87-0160.png
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
证。而况坐耶。简问心要。祖曰。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
之义。明暗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经云法无有比。
无相待故。简曰明喻智慧。暗况烦恼。祖曰。烦恼即是
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炤烦恼者。此是二乘小见。
大智上根。悉不如是。简问大乘。祖曰。明与无明。其性
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
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
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
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
道。祖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
我说不生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汝若欲知心要。
但一切善恶。多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
寂。妙用恒沙。简蒙教。豁然大悟。
祖至曹溪宝林。睹
堂宇湫隘。谒里人陈哑仙曰。老僧欲乞檀那一坐具
地。哑仙唯然。祖展坐具。弥布曹溪四境(坐具恁么宽四境恁么缩
是神通。非神通)。
祖一日谓众曰。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
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若欲
成就种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
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败等事。安
閒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
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直成净土。名一行三昧。若
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能含藏长养。
神秀禅师。姓
李。汴州尉氏人。少遍览经史。隋末出家。师事弘忍。忍
证。而况坐耶。简问心要。祖曰。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
之义。明暗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经云法无有比。
无相待故。简曰明喻智慧。暗况烦恼。祖曰。烦恼即是
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炤烦恼者。此是二乘小见。
大智上根。悉不如是。简问大乘。祖曰。明与无明。其性
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
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
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
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
道。祖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
我说不生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汝若欲知心要。
但一切善恶。多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
寂。妙用恒沙。简蒙教。豁然大悟。
祖至曹溪宝林。睹
堂宇湫隘。谒里人陈哑仙曰。老僧欲乞檀那一坐具
地。哑仙唯然。祖展坐具。弥布曹溪四境(坐具恁么宽四境恁么缩
是神通。非神通)。
祖一日谓众曰。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
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若欲
成就种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
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败等事。安
閒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
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直成净土。名一行三昧。若
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能含藏长养。
神秀禅师。姓
李。汴州尉氏人。少遍览经史。隋末出家。师事弘忍。忍
1618-A¶ 第 161a 页 X87-0161.png
谓秀曰。吾度多人矣。至于悬解圆炤。无先汝者。弘忍
以咸亨五年卒。神秀乃往荆州。居于当阳山。则天闻
其名。追赴都。肩舆上殿。亲加跪礼。敕当阳山。置度一
寺以旌其德。时王公以下士庶谒见望尘拜伏。中宗
即位。尤加敬异。秀与慧能同学。弘忍卒后。能往韶州
广果寺。天下各传其道。谓神秀为北宗。慧能为南宗
(桃花雪白李花红。日出西方夜落东)。
南岳怀让禅师礼祖。祖曰。何处
来。曰嵩山。祖曰。甚么物恁么来。曰说似一物即不中。
祖曰。还假修證否。曰修證即不无。污染即不得。祖曰。
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
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
汝躬。
青原行思禅师。参祖。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
阶级。祖曰。汝曾作甚么来。曰圣谛亦不为。祖曰。落何
阶级。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祖深器之。时得法
者三十人。岳原独首曹溪。
永嘉玄觉禅师。少习经
论。精天台止观法门。阅维摩经。发明心地。后遇左溪
朗禅师激励。与阳策禅师。同诣曹溪。初到振锡。绕三
匝。卓然而立。祖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大德自何方来。生大我慢。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祖
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
祖曰。如是如是。于时大众无不愕然。觉方具威仪参
礼。须臾告辞。祖曰。返太速乎。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
僧智通。看楞伽经。约千馀遍。不会三身四智。礼祖
求解。祖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
以咸亨五年卒。神秀乃往荆州。居于当阳山。则天闻
其名。追赴都。肩舆上殿。亲加跪礼。敕当阳山。置度一
寺以旌其德。时王公以下士庶谒见望尘拜伏。中宗
即位。尤加敬异。秀与慧能同学。弘忍卒后。能往韶州
广果寺。天下各传其道。谓神秀为北宗。慧能为南宗
(桃花雪白李花红。日出西方夜落东)。
南岳怀让禅师礼祖。祖曰。何处
来。曰嵩山。祖曰。甚么物恁么来。曰说似一物即不中。
祖曰。还假修證否。曰修證即不无。污染即不得。祖曰。
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
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
汝躬。
青原行思禅师。参祖。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
阶级。祖曰。汝曾作甚么来。曰圣谛亦不为。祖曰。落何
阶级。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祖深器之。时得法
者三十人。岳原独首曹溪。
永嘉玄觉禅师。少习经
论。精天台止观法门。阅维摩经。发明心地。后遇左溪
朗禅师激励。与阳策禅师。同诣曹溪。初到振锡。绕三
匝。卓然而立。祖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大德自何方来。生大我慢。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祖
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
祖曰。如是如是。于时大众无不愕然。觉方具威仪参
礼。须臾告辞。祖曰。返太速乎。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
僧智通。看楞伽经。约千馀遍。不会三身四智。礼祖
求解。祖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
1618-A¶ 第 161b 页 X87-0161.png
之智也。千百亿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
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听
吾偈曰。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
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
说菩提。通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祖曰。既会三身。便
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
身。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复说偈曰。大圆镜智性清净。
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
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
留情。繁兴永处耶伽定(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
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转。名转。体不转)。
僧问。黄梅
意旨甚么人得。祖曰。会佛法人得。曰和尚还得否。祖
曰。我不会佛法。
七月八日。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
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祖曰。诸佛出现。犹示
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当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
师从此去。早晚可回。祖曰。落叶归根。来时无口(卖柴字不
识。金刚得透入。三更进室举宗纲。心动折却风铃议。从兹甘露遍寰中。鸟近金山无异色。且道来时无口。为门
人答话耶。说道理耶。嘻。非但来时无口。去时亦无鼻孔)。
* 金粟百痴禅师评
黄面瞿昙。败阙不少。二三四七。狼籍转多。居士傍观
者清。到底翻成露布。可惜金粟臂长袖短。无力与他
刬除。虽然如是。虚空包不尽。大地载不起。何必于斯
来下嘴。所谓英灵自有英灵眼。得英灵处见英灵。
祖庭嫡传指南卷上
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听
吾偈曰。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
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
说菩提。通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祖曰。既会三身。便
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
身。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复说偈曰。大圆镜智性清净。
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
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
留情。繁兴永处耶伽定(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
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转。名转。体不转)。
僧问。黄梅
意旨甚么人得。祖曰。会佛法人得。曰和尚还得否。祖
曰。我不会佛法。
七月八日。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
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祖曰。诸佛出现。犹示
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当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
师从此去。早晚可回。祖曰。落叶归根。来时无口(卖柴字不
识。金刚得透入。三更进室举宗纲。心动折却风铃议。从兹甘露遍寰中。鸟近金山无异色。且道来时无口。为门
人答话耶。说道理耶。嘻。非但来时无口。去时亦无鼻孔)。
* 金粟百痴禅师评
黄面瞿昙。败阙不少。二三四七。狼籍转多。居士傍观
者清。到底翻成露布。可惜金粟臂长袖短。无力与他
刬除。虽然如是。虚空包不尽。大地载不起。何必于斯
来下嘴。所谓英灵自有英灵眼。得英灵处见英灵。
祖庭嫡传指南卷上
1618-A¶ 第 161c 页 X87-016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