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1608-A¶
1608-A¶ 第 614a 页

* No. 1608-A
重编八十八祖道影传赞序

诸祖道影。八十有八。国初自大内传写。安奉金陵之
祖堂。万历甲申。紫柏大师。得新安丁南羽。临写三堂。
散置名山。乙卯。憨山大师。更临小册。各为传赞。以系
其后。崇祯壬申。嘉禾钱仙。上锓板以行。其传赞之文。
止七十有七。缺者十一。岁甲申。予同年生[橘-矛+隹]李高寓
公虞部为撰。补十一篇。又以云栖紫柏憨山三大师
益之。甫谋镌布。以变中止。今岁秋。与寓公长君念祖。
再晤广陵。出其稿示予。欲付剞劂以竟先志。予力赞
其决。念祖因以一言请。夫是编之从来。与其所以利
益于世。群公言之详矣。予奚以益哉。抑闻古圣贤之
所以垂训于世者。有言有心。而更有身。言属书为教。
心属道为宗。不读其书。道不可得闻也。即尽读其书。
道未必遂闻也。求道于言。而子巳有予欲无言之说。
则言不足恃。求道于心。而释又有觅心了不可得之
说。则心亦未易恃。然则释之蕲进于佛。与儒之蕲进
于圣贤者。将安所从事哉。亦求诸其身而可矣。传之
云者。即其人之行。以存其人之道也。孔子云。吾无行
而不与二三子者。孟子云。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
之行。是尧而巳。夫古圣往矣。而其身之阅历。与其所
以入道而进德者。其迹不与俱往。故读乡党篇。而孔
1608-A¶ 第 614b 页 X86-0614.png
子之所以圣可得而师也。读孟子七篇。而子舆氏之
所以贤可得而师也。推之邵周程张朱陆诸大儒。诚
即其书。稽其言。考其行。其人之所以不愧圣贤者。亦
皆可得而师也。今兹八十八祖之中。西天之祖师。东
土之教外别传。曹溪以下五宗之传灯。旁出其间。若
禅师。若教主。若戒律。若净土。以至慈恩贤首天台瑜
珈之诸宗不一。然其传心嗣法。与其行解之卓然可
述者。于是乎备矣。诚由诸传而寻绎之。观其所以出
世。则超越者可师也。观其所以治心。则精纯者足法
也。今有腰石任舂利刀断臂之猛。以求师则罔不诚
矣。有三登投子九上洞山之勤。以质学则罔不遍矣。
有章安五载雪被冰床之寂。以栖山则罔不安矣。有
天台九旬鸟巢衣襵之静。以安禅则罔不遗矣。有临
济筑拳断崖夺拂之利。以当机则罔不超矣。有莲池
憨山之昼夜念佛课六万声。永明之持诵法华万三
千部。以脩净业则罔不办矣。有道林之鸟窠松。雪峰
之枯木杌。高峰之死限三年。千岩碧峰紫柏之胁不
至席。以冥心入悟。则罔不彻矣。学者惟志之弗立耳。
如有志高踪逸轨。无所取之取。诸此足也。若夫拨火
而悟生。观影而疑释。或言句之尽捐。或心法之双泯。
则孔氏有不能私之于伯鱼。释迦有不能遽授之阿
难者。诸祖奚为。而传与赞。又奚为也。吾度今之从事
于道者。儒未必皆颜渊。释未必皆云门赵州丹霞。其
人也则亦语其常焉而巳。抑是编缘起。紫柏大师肇
1608-A¶ 第 614c 页 X86-0614.png
之。憨公广之。钱仙上承之。寓公父子终之。其功于诸
祖一也。然其自大内以入祖堂。实在洪武戊申。而紫
柏大师之临写。寓公之续传。其岁皆在甲申。是书之
成。遂与国运相终始矣。异哉。念祖之竟厥先志。其亟
诚宜。而以成明。三百年梵典。一大异书。系不尤重耶。

康熙庚戌秋九月望日旴江荷山髯僧徐芳题
* No. 1608-B
又题高氏父子八十八祖传赞序跋

予观高工部寓公序。考窍精详。叙次有法。其长君念
祖跋。援引透切。不厌烦赜。大意俱在剖破诸宗之籓
篱。使同归于圆通法海。立论至平至正。每念尼山苦
县犹龙见称。慧远静修虎溪。时过古圣。眼阔心虚。殊
途同归。毫无彼此。崖异之见。后世不窥本源。空持门
户。不但儒释分疆有若敌国。甚至朱陆之同宗孔孟。
而弹射交加。洞济之并出曹溪。而干戈迭树。亦见其
胸眼之浅而隘也。得高氏父子之论。可以嗒然返矣。
* No. 1608-C
高寓公虞部补憨大师八十八祖道影传赞叙

如来出世。最初转四谛法轮。最后付别传妙心。教分
五时。戒合七众。至净土一门。则佛法巳灭。犹阅千年。
有能识阿弥陀佛四字者。皆据高座。盖慈悯众生。曲
垂方便。若论此事。间不容发。灵山话月。曹溪指月。皆
为添足。尽天下善知识全体作用。未有当头道著者。
岂可于梦幻法中。更分高下耶。八十八祖真仪。出自
1608-A¶ 第 615a 页 X86-0615.png
大内。供于祖堂。紫柏尊者广之。憨山大师传而赞之。
高寓公虞部补之。禅宗教律密净诸门备矣。菩萨护
念。以众生故。门门皆辟。不专一路。而于各门中。容有
未备。有像则设。偶尔成文。无像不补。终非捏合。正得
法海波澜之妙。寓公令嗣念祖。过凌江出示。因得卒
读而叙其意。念祖家世。为吾法金汤流通。此书即以
显其先人广大愿力。如来谓。生菩萨家。为世间最难。
则其于菩萨家。继志述事。夙因所会。有不期然而然
者。予于高氏。不能不深生叹仰也。

康熙壬子长夏  丹霞今释题于龙护园
* No. 1608-D
重编憨山禅师八十八祖传赞序

吾友钱而介。曾刻八十八祖传赞。余简之。止七十有
七。意未释然。因至海盐鹰窠顶寺。礼诸祖像及憨公
手书传赞。其有像无传者。则雪岩钦。无用宽。铁山琼。
断崖义。绝学诚。季潭泐。松隐然。无一全。本空照。大满
大。以及慧约国师也。亟为补缀成书。编次四卷。西天
祖师二十七人。又旁出一人。东土应真。则康居会佛
图澄宝志公三人。教外别传。凡四十有四人。自初祖
传至六祖。又四祖下。旁出鸟窠一人。五祖下旁出者
一行。传瑜珈密宗。六祖下旁出者永嘉。传天台宗。清
凉圭峰传贤首宗。其得六祖真传者。青原南岳二甘
露门。南岳二十五人。未分宗派时四。沩仰一。临济二
十。内中峰兼传净土。青原九人。未分宗派时亦四。曹
1608-A¶ 第 615b 页 X86-0615.png
洞云门各二。法眼一。永明兼传净土。又未详嗣法者。
无一本空大满三人。教主凡十有六人。净土则远公
法照。合永明中峰而四。台宗则灌顶法智。合永嘉而
三。贤首则法藏。合清凉圭峰而三。密宗则不空。合一
行而二。慈恩则玄奘窥基而二。律师则钟山惠约及
南山道宣而二。凡有志于教与禅者。庶几因憨公传
赞。见诸祖之道影。即恍得诸祖之心印乎。至憨公尝
赞云栖紫柏及自为赞。余各纂小传。附其后。庶见闻
者。知古今人不相远也。噫憍陈如暨二十七祖外。东
土仅六十人耳。而十五人为浙产。若律宗之惠约。若
贤首之清凉。若台宗之灌顶永嘉法智。若禅宗之天
皇鸟窠。若曹洞之始祖。若法眼之永明。若云门之振
宗。若临济之雪岩中峰断崖千岩全室。亦可谓彬彬
盛矣。且季汉延熙时。康僧会肇造三寺于孙吴境内。
为建业之建初。太平之化城。与我郡海盐金粟山之
广慧。实江南梵刹之始。唐会昌四年。黄檗运。建我郡
水西寺。大中元年。又建祥符寺。后梁雪峰存。隐我郡
之真如。手凿一井。其泉甘冽。今在寺中。梁天监间。宝
志公。于许玄度宅址。建开善资宝寺。在今萧山。达磨
尊者开基之證果寺。在今汤溪。而灵芝之佛印。皋亭
之黄龙。径山之佛鉴。天目之高峰松隐。并开法杭境。
又绍之大云寺。更有大珠慧海。而法藏曾礼四明阿
育王舍利塔。一行亦曾访算法于天台国清寺异僧。
沩山参方。则在杭州龙兴寺。是两浙尊宿。且有二十
1608-A¶ 第 615c 页 X86-0615.png
九人。岂诸方得同日而语哉。书成之十年。陈尚书秋
涛年伯先父玄期府君已未同榜也。于曹溪录示憨
公原稿。为陈如尊者及三十三祖道影赞。为诸祖道
影略传赞四十有八。而娄约以下十一公仍阙。惟别
见云门法眼及傅大士白云觉四赞。以无像故置之。
或曰。独不念及二宗始祖乎。余谓。佛教初流东土。译
经图像。建立塔寺。剃度僧尼。实始于启道圆通法师
摩腾三藏。而竺法兰偕至洛阳。受戒讲经。及西游取
经。实始于颖川沙门朱士行。而法显继踰葱岭。以至
律宗之始法时。天台宗之始慧文。贤首宗之始法顺。
瑜伽密宗之始金刚智。咸不得与。莲宗之祖慧远。禅
宗之祖达磨。慈恩宗东土之祖玄奘。同见集中者。正
以传赞。一视祖堂道影。道影所无。传赞遂不得而有
也。且楚石琦公为本朝第一流宗师。偶以祖。堂无像。
遂尔传赞阙如。原未尝以此为轩轾。夫复何疑。曹溪
所录憨公诸祖道影后语。与题辞迥异。因并存之。道
影今供养鹰窠顶寺。前有董尚书思白。书觉影相承
四大字。而金粟密云悟公。亦书其端云。认影迷头则
昧。先觉觉后觉。一折一摄。妙旨泠然。径山雪峤信公
序。及陈徵君眉公记。是又网鱼弋兔。不惜筌蹄者也。
赐同进士出身工部尚书郎前迁安宝坻泾县令蒙
温旨叙功纪录旌异[橘-矛+隹]李寓公高承埏泽外父纂。时
崇祯阏逢涒滩之岁良月谷旦。
1608-A¶ 第 616a 页 X86-0616.png
* No. 1608-E
诸祖道影传赞题辞

诸祖道影八十八尊。向闻藏大内。国初写传。安奉南
京祖堂。万历甲申中。达观禅师。劝丹阳弟子贺氏。请
丁云鹏名笔。临写三堂。散置名山。其二送五台峨眉。
其一送南岳者。仪部金简曾公。请归湖东。予度岭之
南岳。寓湖东。乙卯秋。兵宪吴公同大参冯公过访。因
设像瞻礼。吴公大生欢喜。欲临小册。以便随奉。适遇
荆门丹青史采公命摹写。予因得一册。比欲为传赞。
未能也。及予投老匡山之四年。庚申徂夏。以旧婴湿
疾举发。痛不可忍。药石无效。无可抵者。乃考传灯统
记诸书。纂为小传。各系以赞。力疾书之。凡一举笔。寂
尔忘身。不知所痛。及冬方完。其痛亦止。以此未必不
仗诸祖法力加持也。吴公讳中伟。号生白。冯公讳时
可。号文所。并记之。以晓来者。

万历四十八年岁次庚申冬十月朔匡山逸叟憨山
 沙门释德清书时年七十有五
* No. 1608-F
题诸祖道影后

诸祖乃传佛心印之宗师也。忆昔世尊说法灵山。尝
随弟子千二百五十人。及佛末后拈花。迦叶破颜微
笑。遂传心印。为教外别传之旨。是为禅宗。二十八代。
至达磨大师。远来东土。六传而至曹溪。下有南岳青
原。以分五宗。由梁唐至宋元。得一千八百馀人。皆世
1608-A¶ 第 616b 页 X86-0616.png
挺生豪杰之士。尘垢轩冕。薄将相而不为。故归心法
门。一言之下。了悟自心。使历劫生死情根。当下顿断。
遂称曰祖。岂不毅然大丈夫哉。嗟此末世去佛时遥。
既不预灵山嘉会。而此土诸祖出世。又不能亲近入
室。故沉迷至今而不返者。亦可悲矣。久闻。大内藏有
历代诸祖道影。新安高士丁云鹏者。丹青之妙。不减
僧繇道子。偶得内稿本八十八尊。达观禅师。命画四
堂。其一置西蜀峨眉。其一置金陵祖堂。其一置匡山
五乳。一置南岳。曾仪部金简居士。请归湖东。观察备
兵吴公生白。一日过访。随喜见而叹曰。此真光明幢
也。会荆门画士史采善肖像。遂命临一册。窃观公丰
釆高远。有翩翩出尘之度。故望影而归命。盖亦曾亲
近入室中来。昔裴休见壁间高僧真仪。问黄檗曰。真
仪可观。高僧何在。檗呼曰。裴休。休应诺。不觉愕然。遂
大悟。予想。公夙种般若深根。悟心不在裴丞相后。故
为集诸祖略传各为赞。以致公将为家传心印也。


山释德清述
* No. 1608-G
祖师传赞序

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此宗门一关也。若欲
写影图形表里相似。如砂石掬之成金。暂时游戏具
耳。安能磨洗佛祖光明。授残笺眉目者哉。跋之咏之。
昔时今时。许弄管成文章始得。譬日月阔步虚空。大
开局面。照彻四禺。天上天下。何人敢撮摩其冷暖乎。
1608-A¶ 第 616c 页 X86-0616.png
槜李雁道人钱而介。手书憨山老人八十八祖传赞。
同其仲竹居士。募诸士而梓之。以传布天下名山。噫
是传诸老之心耶。抑传诸老之影耶。若道传。如第二
月。即非真月。若道不传。月落万川。处处皆圆。虽然憨
道人书之于册。雁道人书之于板。真手不坏。真性不
灭。竹居士倡之。高寓公孙䱷公众居士和之。福与慧
双。施与写埒矣。经云。若有人以七宝满恒河沙数布
施。若有人以恒河沙等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
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诸老。直欲传心。如来不作诳语也。

径山释圆信题
* No. 1608-H
又序

余刻祖师传赞成。客有谓余曰。子之传赞。书则工矣。
何不并其像而梓之。令见者闻者。悉发欢喜。学士得
睹文思义。庸夫亦见相发心。顾不善与。余应曰。唯唯。
否否。客第知绘像之善。而不知绘像之难也。夫诸佛
菩萨之相。形如满月。具无上庄严三十二妙百千种
好。故能令众生见者无不欢喜。而此诸老。或清或奇。
或古或怪。大率皆长眉粗发。道貌癯颜。必藉丹青点
染。绘为碧眼方瞳。紫襕红衲。然后见其眉目之轩昂。
衣褶之古拙。若但澹澹白描。粗粗笔仗。惟有发根面
皱。条条点点。陡露印板痕。即见者合掌恭敬。倘有毫
发遗憾。便增上慢。何如独梓其传赞。令读之者。知其
为谁氏之子某邦之产。何年付法。何地传衣。痛棒热
1608-A¶ 第 617a 页 X86-0617.png
喝。笑骂一堂。山空谷响。诸老且扬眉吐气。如在如生。
威仪动静。亦可髣髴其万一也。即有以不见其像为
恨者。流连追慕。亦谓一时缺典。然暗中摸索。默地思
维。辄作丝绣金铸栴檀宝饰之想。而此诸老不俨然
具大人相。从空现出丈六金身。翻令人想见丰釆。而
眷恋无穷也哉。且此事亦大有因缘。非一人一手之
力。余得藉孙䱷公高寓公诸子。以克成此帙。缅维岁
月。达师临写为三堂。寔始甲申。憨公传赞于册叶。则
以庚申。今余手寿诸梨枣。复遇壬申。绵历四纪。宛转
多人。终始于申。若有神合。岂偶然哉。岂偶然哉。虽然
此亦一时权语也。浸假而数年。使余书稍进。余力稍
厚。诸子或更有同心。尚将倩名笔绘像。复出敝帚。勒
之于璠玙之石。客以为何如。

[橘-矛+隹]李钱应金仙上撰
* No. 1608-I
祖师道影传赞记(附)

国初大内有祖师画像八十八尊。供牛首山之祖堂。
达观师。属新安名手丁南羽。重摹分送五台峨眉南
岳。则万历甲申岁也。曾仪部𢹂南岳本归湖东。憨公
转示吴兵宪生白。兵宪又属史生。临一册自随。则乙
卯秋也。其后吴公。擢岭南大方伯。复遇憨公。请补传
赞。而手书之。则泰昌庚申岁也。吴公谓。藏于家。不若
藏于山。即授鹰窠顶寺僧心灯供养。则天启癸亥岁
也。心灯装潢四册。贮之朱匣。托钱而介。为介走佘山。
索予为之记其始末。予儿梦莲。八岁孙先觉。皆得瞻
1608-A¶ 第 617b 页 X86-0617.png
礼。则崇祯辛未九月也。先觉问曰。金刚经是相非相
然乎。予曰。孺子何知。张永嘉相公。欲去宣尼塑像。引
程子云。父母像。倘有一毫不类。与拜别人同。吾乡徐
文贞争曰。倘有一毫似。人子其忍委而弃之。永嘉无
以对此册祖影之公据也。堂堂龙象。色正芒寒。方册
之中。如建塔庙。如雨舍利。但无千百亿化身应现于
天下名山耳。孙雏乃稽首。唯唯而退。

云间陈继儒眉
公题


* 重订憨山禅师八十八祖道影传赞目录
秀水高承埏寓公父编次 男(佑釲念祖 佑锌禦寇)正字



* 卷一

* 西天二十七代祖师(又旁出一人)

* 阿若憍陈如尊者(旁出)
* 初祖摩诃迦叶尊者
* 二祖阿难陀尊者
* 三祖商那和尊者(台宗尚有阿难旁出末田地尊者)
*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
* 五祖提多迦尊者
* 六祖弥遮迦尊者
* 七祖婆须蜜尊者(台宗不承)
*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 十祖胁尊者
*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 十二祖马鸣大士
*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 十四祖龙树尊者(台宗称为高祖论主龙树尊者一相大禅师)
*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1608-A¶ 第 617c 页 X86-0617.png
*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 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 二十祖阇夜多尊者
*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 二十二祖摩拿罗尊者
* 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
* 二十四祖师子尊者(巳上即系台宗所承西土二十四祖)
*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巳下三祖台宗不承)
* 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
*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 卷二

* 汉季六朝神僧

* 汉(吴)建业建初寺超化禅师康僧会
* 晋(后赵)邺都邺宫寺大和尚西竺佛图澄
* 晋莲宗初祖浔阳庐山东林寺正觉圆悟妙觉寂光宏辩大师慧远(是为净土莲宗十祖名号并赞附)
* 梁建康钟山华林园道林真觉菩萨慧感慈应普济圣师宝志
* 梁建康草堂寺菩萨戒国师智者娄惠约
* 梁隋唐三朝东土六代祖师

* 梁(后魏)禅宗初祖雒州嵩山少林寺圆觉禅师南天竺菩提达磨(是为教外别传)
* 隋禅宗二祖太湖司空山大祖禅师慧可
* 隋禅宗三祖舒州皖公山鉴智禅师僧璨
* 唐禅宗四祖蕲春破头山大医禅师道信
* 唐禅宗五祖黄梅冯茂山大满禅师弘忍
1608-A¶ 第 618a 页 X86-0618.png
* 唐禅宗六祖韶州南华山曹溪宝林寺大鉴真空普觉圆明禅师慧能
* 唐朝教主

* 性宗天台五祖天台国清寺结集宗教章安尊者总持大禅师灌顶(是为四教法性观行宗台宗十七祖名号附)
* 相宗慈恩二祖京兆大慈恩寺三藏法师玄奘(是为三乘法相显理宗慈恩三祖名号附)
* 律宗九祖京兆终南山纻麻兰若澄照法慧律师道宣(是为行事防非止恶宗律宗九祖名号附)
* 相宗慈恩三祖京兆大慈恩寺百部论师窥基
* 性宗华严三祖京兆大荐福寺贤首菩萨戒师赠鸿胪卿康居法藏(是为一念圆融具德宗华严五祖名号附)
* 莲宗四祖长安五会国师法照
* 密宗瑜珈二祖京兆大兴善寺灌顶智藏国师特进鸿胪卿加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赠司空大辩正广智三藏不空金刚(是为瑜珈秘密微妙宗密宗五祖名号附)
* 卷三

* 唐朝禅师

* 吉州青原山静居寺弘济禅师行思(禅宗六祖下一世)
* 衡州南岳般若寺大慧禅师怀让(禅宗六祖下一世)
* 性宗天台七祖弟子永嘉真觉无相大师明道玄觉(禅宗六祖旁出)
* 密宗瑜珈五祖东都嵩山罔极寺大慧禅师一行
1608-A¶ 第 618b 页 X86-0618.png
* 江西洪州龙门山大寂禅师马祖道一(南岳下一世)
* 衡州南岳石头庵无际禅师希迁(青原下一世)
* 性宗华严四祖京兆大华严寺教授和尚大统清凉镇国大师天下大僧录大休禅师澄观(禅宗六祖旁出荷泽神会下五台无名嗣)
* 荆州天皇寺禅师道悟(景德传灯录列青原下二世)
* 越州大云寺大珠禅师慧海(南岳下二世马祖旁出)
* 宣州水西山断际禅师黄檗希运(南岳下三世后出临济宗)
* 潭州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灵祐(南岳下三世沩仰宗)
* 性宗华严五祖京兆终南山草堂寺圭峰兰若大德定慧禅师宗密(禅宗六祖旁出荷泽会下四世系荆南道圆嗣)
* 镇州临济院慧照禅师义玄(南岳下四世临济宗)
*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良价(青原下四世曹洞宗)
* 抚州曹山元證禅师耽章本寂(青原下五世曹洞宗)
* 杭州秦望山鸟窠圆修禅师道林(禅宗四祖旁出牛头法融下七世系径山道钦嗣)
* 后梁禅师

* 福州雪峰山真觉禅师义存(道悟下三世后出云门法眼宗)
* (后汉韶州云门山光奉院大慈云匡真弘明禅师文偃赞附(道悟下四世祖堂无像不立传))
* (后周(南唐)江宁清凉院净慧玄觉大法眼大智藏大导师文益赞附(道悟下六世祖堂无像不立传))
* 卷四

* 宋朝禅师

* 汝州首山禅师省念(南岳下八世临济宗派)
1608-A¶ 第 618c 页 X86-0618.png
* 莲宗六祖(吴越)杭州南山慧日永明寺智觉应真宗照禅师延寿(禅宗道悟下八世系法眼文益下天台德韶嗣)
* 潭州石霜山慈明禅师楚圆(南岳下十世 临济宗派后分出杨岐黄龙二支)
* 越州天衣寺振宗禅师义怀(道悟下八世 云门宗雪窦重显嗣)
* 南康匡庐山归宗寺佛印禅师觉老了元(道悟下八世云门宗开先善暹嗣)
* 隆兴黄龙寺普觉禅师慧南(南岳下十一世临济宗黄龙支)
* 袁州杨岐山禅师方会(南岳下十一世临济宗杨岐支)
* 舒州白云山海会院禅师守端(南岳下十二世临济宗杨岐嗣)
* 黄梅五祖山禅师法演(南岳下十三世 临济宗杨岐孙后出虎丘派)
* 杭州径山佛鉴圆照禅师无准师范(南岳下十九世 临济宗虎丘派)
* 宋朝法师

* 性宗天台十七祖庆元四明山延庆院法智大师约言知礼
* 元朝禅师

* 袁州仰山禅师雪岩祖钦(南岳下二十世临济宗虎丘派)
* 安庆太湖山禅师无用宽(南岳下二十世 临济杨岐派金牛真嗣)
* 杭州西天目山师子岩佛日普明广济禅师高峰原妙(南岳下二十一世临济宗虎丘派)
* 衡州南岳禅师铁山琼(南岳下二十一世 临济虎丘派雪岩钦旁出)
* 莲宗八祖杭州天目山师子正宗寺佛慈圆照广慧智觉普应国师中峰明本(禅宗南岳下二十二世 临济宗虎
1608-A¶ 第 619a 页 X86-0619.png
* 杭州天目山师子正宗寺佛慧圆明正觉普度大师断崖了义(南岳下二十二世 临济宗虎丘派高峰妙旁出)
* 龙兴般若寺禅师绝学世诚(南岳下二十二世 临济宗虎丘派雪岩祖钦旁出铁牛持定嗣)
* 婺州伏龙山圣寿寺普应妙智弘辩佛慧圆明广照无边普利大禅师千岩元长(南岳下二十三世 临济宗虎丘派)
* 广德石溪禅师无一全(嗣法未详再考)
* 广德石溪禅师本空照(嗣法未详再考)
* 大满大禅师(嗣法未详再考)
* 国初禅师

* 僧录司右善世掌天下僧教事南京大天界寺住持前径山五十五代禅师季潭宗泐(南岳下二十一世临济宗杨岐派笑隐大䜣嗣)
* 南京大天界寺寂照圆明大禅师碧峰宝金(南岳下二十二世 临济宗杨岐派无用宽下如海真嗣)
* 杭州府西天目山师子正宗寺禅师前松隐庵主唯庵德然(南岳下二十二世 临济宗虎丘派千岩元长旁出)
* 卷附

* 万历间赐紫衣三禅师

* 莲宗十祖杭州府重兴云栖寺莲池禅师袾宏
* 嘉兴府重兴楞严寺达观禅师真可
* 韶州府重兴曹溪南华寺憨山禅师德清
1608-A¶ 第 619b 页 X86-0619.png
* 雪峤信禅师传(附)


重订憨山禅师八十八祖道影传赞目录(终)No. 1608
八十八祖传赞卷之一
匡庐憨山释 德清 述
秀水寓公 高承埏 补
嘉兴上士 钱应金 较

** 陈如尊者传

阿若憍陈如尊者。阿若名也。此云解。陈那或云陈如。
此云火器。姓也。以先世从事。遂以为氏。佛之母族也。
以佛初出王宫入山时。有五人随侍。陈那其一也。后
佛在山修行。五人去佛。各修异道。及佛六年苦行初
成道。时诣鹿野苑。五人闻之俱集。佛最初说三转四
谛法轮。问五人云。汝等解否。尊者先答云。巳解。故佛
印云。阿若憍陈那。故得此名。佛度常随弟子一千二
百五十人。以陈那先悟。故居僧首。率先得度。盖有夙
因。按因果经。佛昔为忍辱仙人。在山修道。陈那为王。
名歌利王。性最㬥恶。一日将诸䌽女入山游猎。王倦
1608-A¶ 第 619c 页 X86-0619.png
假𥧌。䌽女入林采花。至仙人庵前。仙人为说法。良久
王窹。不见诸女。𢹂剑寻之。见在仙所。王怒问曰。汝何
人耶。答忍辱仙人也。王问。得上地定否。答曰未。王曰。
既未得定。乃凡夫耳。遂拔剑截下仙人手足。仙人神
色不动。王曰。汝恨我耶。仙曰。不恨。愿我成佛。先度于
王。今先度陈那。即歌利王也。赞曰。

「 象王游行象子随至
 声气相求缘会而聚
 以冤最重为道至亲
 如车合辙是必有因」


** 初祖迦叶尊者传

西天初祖。摩诃迦叶尊者。摩竭陀国人。姓婆罗门。摩
诃梵语。此云大。迦叶波云饮光。名也。父饮泽。母香志。
师生而金色。因昔为锻金师。善明金性。过去有佛。名
毗婆尸。入灭起塔。塔中像坏。时有贫女。将金珠往金
师所。换金饰像。因舍之。二人发愿为夫妇。由是因缘。
感九十一劫身皆金色。久生天上。后生摩竭陀国。身
色金明。故称为饮光。见佛志求出家。佛言。善来比丘。
须发自除。袈裟著体。常于众中。称叹第一习头陀行。
是称金色头陀。佛将涅槃。拈花示众。众罔然。惟尊者
破颜微笑。佛言。吾有正法眼藏实相无相微妙法门
涅槃妙心。用付于汝。善自护持。乃说偈曰。法本法无
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是为禅宗。
始祖赞曰。

「 金色之形金刚为心
 奉持慧命常转法轮
 世尊拈花破颜一笑
 至今令人思议不到」

1608-A¶ 第 620a 页 X86-0620.png

** 二祖阿难尊者传

二祖阿难尊者。王舍城人。姓刹利帝。父斛饭王。实佛
之从弟也。梵语阿难陀。此云庆喜。亦云欢喜。如来成
道夜生。因为之名。多闻博达。智慧无碍。世尊称为总
持第一。夙生世世。从事诸佛。受持法藏。故今从佛出
家。为侍者。佛所说法。一字不遗。故佛灭后。结集法藏。
皆从口宣。迦叶问诸大众。阿难所言。不错谬乎。皆曰。
不异世尊所说。迦叶乃吾阿难。我今年不久留。今将
正法眼藏。付嘱于汝。汝善护持。听吾偈言。法法本来
法。无法无非法。何于一法中。有法有不法。说偈巳。迦
叶乃持僧伽黎。入鸡足山入定。候慈氏下生。阿难是
为二祖。赞曰。

「 多闻如海饮缩法流
 诸佛出没不离舌头
 鼓簧法化节拍成令
 是故我师为偏中正」


** 三祖商那和脩尊者传

三祖商那和脩尊者。摩突罗国人也。姓毗舍多。父林
胜。母憍奢耶。在胎六年而生。梵语商诺迦。此云自然
服。即西域九节秀草名也。若圣人降生。则此草生于
净洁之地。尊者生时。瑞草斯应。昔如来行化。至摩突
罗国。见一青林枝叶茂盛。语阿难曰。吾灭后一百年。
有比丘商那和脩。于此林中转妙法轮。后果诞和脩。
受庆喜尊者法眼。止此林中。降二火龙。龙施其地。以
建梵宫。尊者化缘既久。思付正法。适吒利国。优波鞠
多来归。以为给侍。问鞠多曰。汝年几耶。答言。我年十
1608-A¶ 第 620b 页 X86-0620.png
七。者曰。汝身十七。性十七耶。答曰。师发巳白。为发白
耶。心白耶。者曰。我发白。非心白也。多曰。我身十七。非
性十七也。尊者知是法器。后三年遂为落发受具。乃
告曰。昔如来以正法眼无上妙法。付嘱迦叶。展转至
我。我今付汝。勿令断绝。听吾偈言。非法亦非心。无心
亦无法。说是心法时。是法非心法。是为三祖。赞曰。

「 般若灵根夙生巳證
 故师将出瑞草先应
 以心印心如火投火
 狭路相逢定没处躲」


**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传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吒利国人也。姓首陀。父善意。十
七出家。二十證受三祖心印。随方行化。得度甚众。由
是魔宫震动。波旬愁怖。遂竭魔力。以害尊者。尊者入
定。魔持璎珞。縻之于颈。及出定。乃取人狗蛇三尸。化
为华鬘。软语酬之。魔喜受而系之。即为臭尸。蛆虫坏
烂。厌恶不堪。尽其魔力。竟不能去。乃哀求之。尊者令
魔归三宝。忏悔改过。得脱。尊者每度一人。置一筹于
石室。室方丈充满其间。后有一长者子。名曰香众。来
乞出家。尊者问曰。汝身出家。心出家耶。答我来出家。
非为身心。者曰。不为身心。谁复出家。答曰。夫出家者。
无我我故。无我我故即心不生灭心不生灭即是常
道。诸佛亦常心无形相。其体亦然。者曰。汝当大悟。心
自通达。即为剃度。授具足戒。仍告曰。汝父梦金日而
生。汝可名提多迦。谓曰。如来以大法眼藏。次第至我。
我今付汝。勿令断绝。善自护持。听吾偈言。心自本来
1608-A¶ 第 620c 页 X86-0620.png
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是为四祖。
赞曰。

「 一人心空魔宫震动
 握金刚锋谁敢轻弄
 若肯回光狂心顿歇
 礼拜皈依诸罪消灭」


** 五祖提多迦尊者传

五祖提多迦尊者。摩伽陀国人也。梵语提多迦。此云
通真量。初生时。父梦金日自屋而出。照耀天地。前有
大山。诸宝严饰。山顶泉涌。滂沱四流。后遇鞠多尊者。
为解之曰。宝山者。吾身也。泉涌者。法无尽也。日从屋
出者。汝今入道之象也。照耀天地者。汝智慧超越也。
尊者闻说。欢喜而唱言。巍巍七宝山。常出智慧泉。回
为真法咏。能度诸有缘。鞠多尊者亦说偈言。我法传
与汝。当现大智慧。金日从屋出。照耀于天地。尊者闻
偈设礼奉持。后至中印度国。有八千大仙。弥遮迦为
首。闻尊者至。率众瞻礼曰。昔与师同生梵天。我遇仙
人。授我仙法。师逢佛子。修习禅那。自此报分殊途。巳
经六劫。者曰。支离累劫。诚哉不虚。今可舍邪归正。以
入佛乘。弥遮迦曰。今幸相遇。非夙缘耶。愿师慈悲。令
我解脱。尊者即度。出家授具。乃告曰。昔如来以大法
藏。密付迦叶。展转至我。我今付汝。当护念之。乃说偈
曰。通达本法心。无法无非法。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
法。是为五祖。赞曰。

「 巳悟本心如日照夜
 示生死梦光明超越
 师法本无我法不有
 以空合空舌不出口」

1608-A¶ 第 621a 页 X86-0621.png

** 六祖弥遮迦尊者传

六祖弥遮迦尊者。中印度人也。既传法巳。游至北天
竺国。见雉堞之上。有金色祥云。叹曰。此道人气也。必
有吾嗣。乃入城。阛阓间有一人。手持酒器。逆而问曰。
师何方来。欲往何所。祖曰。从自心来。欲往无处。曰识
我手中物否。祖曰。此是触器。而负净者。曰师识我否。
祖曰。我即不识。识即非我。乃谓之曰。汝试自称名氏。
吾当示汝本因。彼人说偈曰。我从无量劫。至于生此
国。本姓颇罗堕。名字婆须蜜。祖曰。我师提多迦说。世
尊昔游北印度。语阿难言。此国中我灭度后三百年。
有一圣人出。姓颇罗堕。名婆须蜜。而于禅祖。当获第
七。世尊记汝。汝应出家。彼乃置器礼师。侧立而言曰。
我思往劫。尝作檀那。献一如来宝座。彼佛记我曰。汝
于贤劫。释迦法中。宣传至教。今符师说。愿加度脱。祖
即为披剃受具。乃告之曰。世尊所传正法眼藏。吾今
付汝。无令断绝。乃说偈曰。无心无可得。说得不名法。
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是为六祖。赞曰。

「 都因此来不为别事
 闹市相逢自示其器
 悬见未然蚤知今日
 当行买卖不论价值」


** 七祖婆须蜜尊者传

七祖婆须蜜尊者。北天竺国人也。姓颇罗堕。此云捷
疾利根。常服净衣。执酒器。游行里闬。或吟或啸。人谓
之狂。及遇弥遮迦尊者。宣如来往志。自省前缘。投器
出家受法。行化至迦摩罗国。广兴佛事。于法座前。忽
1608-A¶ 第 621b 页 X86-0621.png
有智者。自称我名佛陀难提。今与师论义。祖曰。仁者
论即不义。义即不论。若拟论义。终非义论。难提知师
义胜。心即钦服曰。我愿求道。沾甘露味。祖遂为剃度。
而受具戒。告曰。如来正法眼藏。我今付汝。汝当护持。
乃说偈曰。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證得虚空时。无
是无非法。付法巳。即入慈心三昧。时梵王帝释诸天。
俱来作礼。而说偈言。贤劫众圣祖。而当第七位。尊者
爱念我。请为宣佛地。尊者从三昧起。示众曰。我所得
法。而非有故。若识佛地。离有无故。语讫。还入三昧。是
为七祖。赞曰。

「 从熟路来忽逢亲友
 一言论义顿知本有
 乞甘露味示虚空法
 若谓有得落七落八」


**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传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迦摩罗国人也。姓瞿昙氏。顶有
肉髻。辩捷无碍。初遇婆须蜜。出家受教。既而领徒。至
提伽国毗舍罗家。见舍有白光上腾。谓其徒曰。此家
有圣人。口无言说。真大乘根器。不行四衢。知触秽耳。
言讫。长者出致礼问。何所须。祖曰。我求侍者。长者曰。
我有一子。名伏驮蜜多。年巳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
履。祖曰。如汝所说。真吾弟子。伏驮闻之。遽起礼拜。而
说偈言。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诸佛非我道。谁为
最道者。祖以偈答曰。汝言与心亲。父母非可比。汝行
与道合。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欲识
汝本心。非合亦非离。伏驮闻巳。便行七步。祖曰。此子
1608-A¶ 第 621c 页 X86-0621.png
昔曾值佛悲愿广大。虑父母爱情难舍。故不言履耳。
长者遂舍出家。祖寻授具戒。复告之曰。我今以如来
正法眼藏。付嘱于汝。勿令断绝。乃说偈曰。虚空无内
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是为八祖。
赞曰。

「 不是不言言之不及
 不是不行本无踪迹
 今遇其人乃可开口
 从此便行不堕窠臼」


**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传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提伽国人也。姓毗舍罗。既受八
祖付嘱。后至中印度行化。时有长者香盖。𢹂一子而
来。瞻礼于祖曰。此子处胎六十岁。因号难生。尝会一
仙。谓此儿非凡。当为法器。今遇尊者。可令出家。祖即
与落发。受具羯磨之际。祥光烛座。仍感舍利三七粒
现前。自此精进忘疲。既而祖告之曰。如来以大法眼
藏。展转至我。我今付汝。汝护念之。勿令断绝。乃说偈
曰。真理本无名。因名显真理。受得真实法。非真亦非
伪。是为九祖。赞曰。

「 住母胎中经六十年
 只待师来方遂前缘
 顶上光明元是本有
 一刮便透如狮子吼」


** 十祖胁尊者传

十祖胁尊者。中印度人也。本名难生。初将诞时。父梦
一白象。背有宝座。座上安一明珠。从门而入。光照四
众。既觉遂生。后值九祖。执侍左右。未尝睡眠。以胁不
至席。遂号胁尊者焉。初至华氏国。憩一树下。右手指
1608-A¶ 第 622a 页 X86-0622.png
地。而告众曰。此地变金色。当有圣人入会。言讫。即变
金色。时有长者子富那夜奢。合掌前立。祖问曰。汝从
何来。答曰。我心非往。祖曰。汝何处住。答曰。我心非止。
祖曰。汝不定耶。曰诸佛亦然。祖曰。汝非诸佛。曰诸佛
亦非祖。因说偈曰。此地变金色。预知有圣至。当坐菩
提树。觉华而成巳。夜奢复说偈曰。师坐金色地。常说
真实义。回光而照我。令入三摩地。祖知其意。即度出
家。为授具戒。乃告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付与汝。汝
护念之。乃说偈曰。真体自然真。因真说有理。领得真
真法。无行亦无止。是为十祖。赞曰。

「 指地变金随手而现
 圣人即至何等快便
 似呼空谷应声答响
 是知我心本无来往」


** 十一祖富那罗夜多尊者传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华氏国人也。姓瞿昙氏。父宝
身。既得法于胁尊者。寻访波罗柰国。有马鸣大士。迎
而作礼问曰。我欲识佛。何者即是。祖曰。汝欲识佛。不
识者是。曰佛既不识。焉知是乎。祖曰。既不识佛。焉知
不是。曰此是锯义。祖曰。彼是木义。祖曰。锯义者何。曰
与师平出。马鸣却问。木义者何。祖曰。汝被我解。马鸣
豁然省悟。稽首归依。遂求剃度。祖谓众曰。此大士者。
昔为毗舍利国王。其国有一类人。如马裸形。王运神
力。分身为蚕。彼乃得衣。王后复生中印度马人。感恋
悲鸣。因号马鸣焉。如来记云。吾灭度后六百年。当有
贤者马鸣。于波罗柰国。摧伏异道。度人无量。继吾传
1608-A¶ 第 622b 页 X86-0622.png
化。今正是时。即告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付与汝。即
说偈曰。迷悟如隐显。明暗不相离。今付隐显法。非一
亦非二。是为十一祖。赞曰。

「 佛不识佛眼不见眼
 更向他觅故遭简点
 将谓浑全早被解破
 猛省将来方知话堕」


** 十二祖马鸣尊者传

十二祖马鸣大士者。波罗柰国人也。既受法于夜奢
尊者。后于华氏国。转妙法轮。俄从地涌出金色人。复
化为女子。右手指祖。而说偈言。稽首长老尊。当受如
来记。今于此地上。宣通第一义。言讫瞥然不见。祖曰。
将有魔来。有顷风雨暴至。天地晦冥。祖曰。魔来信矣。
吾当除之。即指空中。现一大金龙。奋发威猛。震动山
岳。祖俨然于座。魔不能动。祖告之曰。汝伹归依三宝。
即得神通。遂复本形。作礼忏悔。祖问曰。汝名谁耶。眷
属多少。曰我名迦毗摩罗。有三千眷属。祖曰。汝尽神
力变化若何。曰我化巨海。极为小事。祖曰。汝化性海
得否曰。何谓性海。我未尝知。祖即为说性海曰。山河
大地。皆依建立。三昧六通。由兹变现。迦毗摩罗闻言。
遂发信心。与徒众三千。俱求剃度。祖乃召五百罗汉。
与授具戒。复告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当付汝。汝听
偈言。隐显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
非离。是为十二祖。赞曰。

「 马之悲鸣固自有因
 地涌女子元非其人
 魔本非魔佛亦非佛
 正眼看来竟是何物」

1608-A¶ 第 622c 页 X86-0622.png

**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传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华氏国人也。初为外道。有徒
三千。通诸异论。有大神力。后于马鸣尊者。得法领徒。
至西印度。彼有太子。名云自在。仰尊者名。请于宫中
供养。祖曰。如来有教。沙门不得亲近国王王子。太子
曰。国城之北有山。山有石窟。可禅寂不。祖曰诺。祖入
山数里。逢一大蟒。祖因与授三归五戒。蟒听讫而去。
祖至石窟。时一老人素服作礼。祖曰。汝何所止。答曰。
我昔为比丘。习静于此。时有初学比丘。数来请益。而
我烦于应答。起嗔恨想。命终。遂堕蟒身。住此窟中。今
巳千载。幸遇尊者。获闻戒法。巳得脱苦。故来谢耳。祖
问。此山更有何人居止。曰此去十里。有大树荫。覆五
百大龙。其树王名龙树。常为龙众说法。祖遂与徒众
诣彼。龙树出迎曰。深山孤寂。龙蟒所居。大德至尊。何
枉神足。祖曰。吾非至尊。来访贤者。龙树默念。此师得
决定性明道眼否。祖曰。汝虽心语。我已意知。但办出
家。何虑吾之不圣。龙树悔谢。祖即与度脱。及五百龙
众。俱授具戒。告曰。如来大法眼藏。付嘱于汝。听吾偈
言。非隐非显法。说是真实际。悟此隐显法。非愚亦非
智。是为十三祖。赞曰。

「 从异中来得正知见
 路逢毒蛇慈悲心现
 更问毒龙都要调伏
 眼见心知如响出谷」


** 十四祖龙树尊者传

十四祖龙树尊者。西天竺国人也。始于摩罗尊者得
1608-A¶ 第 623a 页 X86-0623.png
法。后至南印度。彼国之人。多信福业。祖为说法。开示
佛性。闻者悉回初心。祖复座上。现自在身。如满月轮。
大众唯闻法音。不见身相。众中有长者子。名迦那提
婆。谓众曰。识此相否。众曰。目所未睹。安能辨识。提婆
曰。此是尊者。现佛性体相。以示我等。何以知之。盖无
相三昧。形如满月。佛性之义。廓然虚明。言讫。轮相即
隐。复居本座。而说偈言。身现圆月相。以表诸佛体。说
法无其形。用辨非声色。彼众闻偈。顿悟无生。咸愿出
家。以求解脱。祖即为剃发受具。其国先有外道。五千
馀人。作大幻术。祖悉化之。令归三宝。乃造大智度论。
中论。十二门论。垂之后世。后告上首弟子迦那提婆
曰。如来正法眼藏。今当付汝。听吾偈言。为明隐显法。
方说解脱理。于法心不證。无嗔亦无喜。是为十四祖。
赞曰。

「 龙中化龙以毒攻毒
 尊者妙手一言调伏
 佛性三昧体若虚空
 百千法门尽入其中」


**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传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南天竺国人也。姓毗舍罗。初
求福业。兼乐辩论。后谒龙树大士。将及门。龙树知是
智人。先遣侍者。以满钵水。寘于座前。尊者睹之。即以
一针投之而进。欣然契会。龙树即为说法。不起于座。
现月轮相。唯闻其声。不见其形。祖语众曰。今此瑞者。
师现佛性。表说法非声色也。祖既得法。至迦毗罗国。
彼有长者。曰梵摩净德。一日园树生耳如菌。味甚甘
1608-A¶ 第 623b 页 X86-0623.png
美。唯长者与第二子罗睺罗多。取而食之。取巳遂长。
尽而复生。馀皆不知。祖知宿因。遂至其家。长者乃问
其故。祖曰。汝家昔曾供一比丘道眼未明。以虚沾信
施。故报以木菌。唯汝与子精诚。故得以享之。馀则否
矣。又问长者年多少。答曰。七十有九。祖乃说偈曰。入
道不通理。复身还信施。长者八十一。其树不生耳。长
者闻巳。弥加叹服。即舍次子。随师出家。尊者即为剃
度授具。乃付法眼。偈曰。本对传法人。为说解脱理。于
法实无證。无终亦无始。是为十五祖。赞曰。

「 以针投钵妙契忘言
 示佛性义满月现前
 至长者家将针引线
 假他因缘为己方便」


**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传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迦毗罗国人也。得法巳。行化
至室罗筏城。有河名金水。其味殊美。中流复现五佛
影。祖告众曰。此河之源。凡五百里。有圣者僧伽难提。
居于彼处。佛志一千年后。当绍圣位。语巳。领诸徒众。
溯流而上。至彼。见僧伽难提。安坐入定。祖与众伺之。
经三七日。方从定起。祖问曰。汝身定耶。心定耶。提曰。
身心俱定。祖曰。身心俱定。何有出入。提曰。虽有出入。
不失定相。如是问答诘难。六七转语。祖为说无我义。
提曰。仁者师谁得是无我。祖曰。我师迦那提婆。證是
无我。难提以偈赞曰。稽首提婆师。而出于仁者。仁者
无我故。我欲师仁者。祖以偈答曰。我巳无我故。汝须
见我我。汝若师我故。知我非我我。难提心意豁然。即
1608-A¶ 第 623c 页 X86-0623.png
求度脱。祖曰。汝心自在。非我所系。祖以右手擎钵。至
梵宫。取香饭。与难提。分坐食之。乃告众曰。吾分坐者。
即过去娑罗树王如来也。悯物降迹于此。提以神力。
展右手至地金刚际。取甘露水。以琉璃器。持饮大众。
无不钦仰。祖付法眼。偈曰。于法实无證。不取亦不离。
法非有无相。内外云何起。是为十六祖。赞曰。

「 寻流得源水穷山尽
 忽见其人知其为圣
 香饭擎来分座共食
 大众同饮甘露如蜜」


**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传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室罗筏城宝庄严王子也。生
而能言。常赞佛事。七岁即厌世乐。以告父母。愿请出
家。父母固止之。遂终日不食。乃许其在家出家。号僧
伽难提。积十九年。每自念言。身居王宫。胡为出家。一
夕天光下瞩。见一路平坦。不觉徐行。约十里许。至大
岩前。有石窟焉。乃晏寂于中。父母访寻不得。经十年
遇罗睺罗多尊者开示。得法巳。行化至摩提国。忽有
凉风袭众。身心悦适非常。祖曰。此道德之风也。当有
圣者出世。嗣祖灯乎。与众游历山谷。至一峰下。谓众
曰。此峰有紫云。如盖。圣人居之矣。徘徊久之。见山舍
一童子。持圆鉴直造祖前。祖问。汝几岁耶。曰百岁。祖
曰。汝年尚幼。何言百岁。童曰。我不会理。正百岁耳。祖
曰。汝善机耶。童曰。佛言。若人生百岁。不会诸佛。机未。
若生一日而得决了之。父母闻子语。即舍出家。祖与
授具。名伽耶舍多。他时闻风吹殿铃鸣。祖问曰。铃鸣
1608-A¶ 第 624a 页 X86-0624.png
耶。风鸣耶。多曰。非风非铃。我心鸣耳。祖曰。善哉即付
法眼。偈曰。心地本无生。因地从缘起。缘种不相妨。华
果亦复尔。是为十七祖。赞曰。

「 不乐王宫天开一路
 直抵穷源不知其故
 紫云之下圣者所依
 果得童子会诸佛机」


**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传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摩提国人也姓郁头蓝。父天
盖。母方圣。尝梦大神持鉴。因而有娠。凡七日而诞。肌
体莹如琉璃。未尝洗沐。自然香洁。幼好间静。语非常
童。持鉴出游。遇难提尊者得度。后领徒至大月氏国。
见一婆罗门舍有异气。祖将入彼舍。舍主鸠摩罗多
问曰。是何徒众。祖曰。是佛弟子。彼闻佛号。心神悚然。
即时闭户。祖良久扣其门。多罗曰。此舍无人。祖曰。答
无者谁。多罗闻语。知是异人。遽开关延接。祖曰。昔世
尊记曰。吾灭后一千年。有大士出现于月氏国。绍隆
玄化。今汝值吾应斯嘉运。于是鸠摩罗多。发宿命智。
投诚出家。祖为剃度。授具付法。偈曰。有种有心地。因
缘能发萌。于缘不相碍。当生生不生。是为十八祖。赞
曰。

「 七日而生不堕诸阴
 其体香洁本来清净
 扣门一语答无者谁
 猛然唤醒当下知归」


** 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传

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大月氏国婆罗门之子也。昔
为自在天人。见菩萨璎珞。忽起爱心。堕生忉利。闻帝
1608-A¶ 第 624b 页 X86-0624.png
释说般若。故升于梵天。以利根故。善说法要。诸天尊
为导师。以继祖时至。遂降生月氏。得舍多心印。后至
中天竺国。有大士名奢夜多。问曰。我家父母。素信三
宝而常萦疾瘵。营事多不如意。邻人为旃陀罗。以杀
为业。身常勇健。作事和合。彼何幸而我何辜。祖曰。何
足疑乎。且善恶报应。有三时焉。凡夫但见仁夭暴寿。
逆吉义凶。便谓亡因果虚罪福。殊不知影响相随。毫
𨤲靡忒。纵经百千万劫。亦不磨灭。奢夜多闻是语巳。
顿失所疑。祖曰。汝虽巳信三业。未明业从惑生。惑依
识有。识依不觉。不觉依心。心本清净。无生灭。无造作。
无报应。无胜负。寂寂然。灵灵然。汝若入此法门。可与
诸佛同矣。一切善恶。有为无为。皆如梦幻。奢夜多承
言领旨。即发宿慧。恳求出家。祖为剃度授具。乃付法
眼。偈曰。性上本无生。为对求人。说于法既无得。何怀
决不决。是为十九祖。赞曰。

「 既生天上不应起爱
 一念未忘便不自在
 以般若力得升梵世
 故来传灯是其家事」


** 二十祖奢夜多尊者传

二十祖奢夜多尊者。北天竺国人也。智慧渊冲。化导
无量。后至罗阅城。敷扬顿教。彼有学众。唯尚辩论。为
之首者。名婆脩盘头。此云遍行。常一食不卧。六时礼
佛。清净无欲。为众所归。祖将度之。先问彼众曰。此遍
行头陀。能脩梵行。可得佛道乎。众曰。我师精进。何故
不可。祖曰。汝师与道远矣。设苦行尘劫。皆虚妄之本。
1608-A¶ 第 624c 页 X86-0624.png
众曰。尊者蕴何德行。而讥我师。祖曰。我不求道。亦不
颠倒。我不礼佛。亦不轻慢。我不长坐。亦不懈怠。我不
一食。亦不杂食。我不知足。亦不贪欲。心无所希名之
曰道。遍行闻巳。发无漏智。欢喜赞叹。祖曰。吾适对众。
抑挫仁者。得无恼乎。遍行曰。我忆七劫生安乐国。师
与智者月净。记我非久当。證斯陀含果。自是以来。闻
诸恶言。如风如响。况今获饮无上甘露。而返生热恼
耶。惟愿大慈。以妙道垂诲。祖曰。汝久植众德当继吾
宗。乃付大法眼。偈曰。言下合无生。同于法界性。若能
如是解。通达事理竟。是为二十祖。赞曰。

「 无生本具不用求真
 遇缘而发如华逢春
 求之太急去道转远
 当下知归就路而返」


** 二十一祖婆脩盘头尊者传

二十一祖婆脩盘头尊者。罗阅城人也。姓毗舍祛。父
光盖。母严一。家富无子。父母祷于佛塔而求嗣焉。一
夕母梦。吞明暗二珠。觉而有孕。经七日有一罗汉。名
贤仲。至其家。光盖献珠设礼。贤仲端坐受之。严一出
拜。贤仲避席。光盖。罔测其由。不能忍。问曰。我是丈夫。
致礼不顾。我妻何德。尊者避之。贤仲曰。我受礼纳珠。
贵福汝耳。汝妇怀圣子。生当为世灯慧日。故吾避之。
非重女人也。乃曰。汝妇当生二子。一名婆脩盘头。则
吾所尊者。二名刍尼。昔如来雪山脩道。刍尼巢于顶
上。佛成道乃记曰。汝至第二五百年。生罗阅城毗舍
祛家。与圣同胞。今无爽矣。后果产二子。婆脩盘头。生
1608-A¶ 第 625a 页 X86-0625.png
年十五。礼光度罗汉出家。脩头陀行。后受奢夜多法
眼。行化至那提国。彼国王名常自在。尊者见曰。佛记
第二五百年。有二大神力大士。出家继圣。即王之次
子摩拿罗。是其一也。吾虽德薄。敢当其一。王曰。诚如
尊者所言。当舍此子作沙门。王即以次子摩拿罗舍
之。尊者即与披剃授具。付大法眼。偈曰。泡影同无碍。
如何不了悟。达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是为二十一
祖。赞曰。

「 明暗同体圣凡一路
 来处幽微莫知其故
 熟处难忘更求伴侣
 忽尔相逢肯心自许」


(刍尼此名。野鹊子贤仲。南藏中作众)

** 二十二祖摩拿罗尊者传

二十二祖摩拿罗尊者。那提国常自在王之次子也。
年三十。遇婆脩尊者。出家传法。至西印度。彼国王名
得度。见礼尊者。闻法感悟。即传位太子。投祖出家。七
日而證四果。祖慰之曰。汝居此国。善自度人。今异域
有大法器。吾当往化。于是祖焚香。遥语月氏国鹤勒
那比丘曰。汝在彼国。教导鹤众。道果将證。宜自知之。
时鹤勒那。为彼国王。说脩多罗。忽睹异香成穗。王曰。
是何祥也。曰此是西印度传佛心印。祖师摩拿罗将
至。先降信香耳。曰此师神力何如。曰此师远承佛记。
当于此土。广宣玄化。时王与勒那。俱遥作礼。祖知已。
即往月氏国。王与鹤勒那。迎请供养。勒那问曰。我止
林间。巳经九白。不知何缘而感鹤众。祖曰。汝前劫中。
1608-A¶ 第 625b 页 X86-0625.png
尝为比丘。当赴龙宫斋。汝诸弟子。咸欲随往。汝观五
百众中。无有一人堪任供者。汝权听往。自是以来。汝
舍生趣生。常转化诸国。彼诸弟子。以薄福德故。生于
羽族。今感惠故。为鹤众相随。勒那曰。以何方便。令彼
解脱。祖曰。我有无上法宝。付汝。当听受化未来际。而
说偈曰。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
亦无忧。鹤众闻偈飞鸣而去。是为二十二祖。赞曰。

「 从受记来不为别事
 同类相从缘合必遇
 嗟彼众鹤飞鸣既久
 一言之下顿知本有」


(印度一年为一白)

** 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传(勒那梵语。华言鹤也)

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月氏国人也。姓婆罗门。父千
圣。母金光。以无嗣。祷于七佛金幢。乃梦须弥山顶一
神童持金环云。我来也。觉而有孕。生年七岁。游行聚
落。睹民间淫祠。乃入庙叱之曰。汝妄兴祸福。幻惑于
人。岁费牲牢。伤害斯甚。言讫。庙貌忽然隳坏。由是乡
党谓之圣子。年二十二出家。三十遇摩拿罗尊者。付
法眼藏。行化至中印度。演无上道。度有缘众。以上足。
龙子早夭。有兄狮子。博通强记。事婆罗门。厥师既逝。
弟复云亡。乃归依尊者。问曰。我欲求道。当何用心。祖
曰。汝欲求道。无所用心。曰既无用心。谁作佛事。祖曰。
汝若有用。即非功德。汝若无作。即是佛事。经云。我所
作功德。而无我所故。师子闻是语巳。即入佛慧。时祖
即指东北。问曰。是何气象。师子曰。我见气如白虹。贯
1608-A¶ 第 625c 页 X86-0625.png
于天地。复有黑气五道。横亘其中。祖曰。其兆云何。曰
莫可知也。祖曰。吾灭后五十年。北天竺国。当有难起。
婴在汝身。吾将灭矣。今以法眼。付嘱于汝。善自护持。
听吾偈言。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不可得。得
时不说知。是为二十三祖。赞曰。

「 从须弥顶持金环来
 嗟彼鹤众其情可哀
 得狮子儿作大号吼
 有气贯天试验其后」


** 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传

二十四祖师子比丘者。中印度人也。姓婆罗门。得法
游方。至罽宾国。方求法嗣。遇一长者引其子。问祖曰。
此子名斯多。当生便拳左手。今既长矣。终未能舒。愿
尊者示其宿因。祖睹之。即以手接曰。可还我珠。童子
遽开手奉珠。众皆惊异。祖曰。我前报为僧。有童子名
婆舍。吾尝赴西海斋。受䞋珠付之。今还吾珠。理固然
矣。长者遂舍其子。祖即与授具。以前缘故。名婆舍斯
多。祖即谓之曰。吾师密有悬记。罹难非久。如来正法
眼藏。今转付汝。汝应保护。普润来际。偈曰。正说知见
时。知见俱是心。当心即知见。知见即于今。祖说偈巳。
以僧伽黎。密付斯多。俾之他国。随机演化。斯多受教。
直抵南天。祖谓。难不可苟免。遂留罽宾。本国有外道
二人。以幻术谋乱。诈为僧形。潜入王宫。将移祸焉。乱
作。王果怒曰。吾素归心三宝。何为搆害。即命毁僧伽
蓝。袪除释众。王自仗剑。至尊者所。问曰。师得蕴空否。
祖曰巳得。王曰。可施我头。祖曰。身非我有。何吝于头。
1608-A¶ 第 626a 页 X86-0626.png
王即斩之。白乳涌高数尺。王臂亦堕。七日而终。赞曰。

「 相见索珠开手便有
 以先所付别来不久
 知有夙欠特来奉酬
 将头临刃白乳横流」


**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传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罽宾国人也。姓婆罗门。父
寂行。母常安乐。初母梦得神剑。因有孕。既诞。拳左手。
遇师子尊者。显发宿因。密授心印。即适南天。时彼国
王名天德。迎请供养。王有二子。一名德胜。凶暴而色
力充盛。一名不如密多。柔和而长婴疾苦。祖乃为陈
因果。王顿释所疑。后德胜即位。复信外道。致难于祖。
不如密多以进谏。被囚。王遽问祖曰。予国素绝妖讹。
师所传者。当是何宗。祖曰。王国昔来。实无邪法。我所
得者。即是佛宗。王曰。佛灭巳千二百年。师从谁得耶。
祖曰。饮光大士亲受佛印。展转至二十四世师子尊
者。我从彼得。王曰。予闻。师子比丘不能免于刑戮。何
能传法后人。祖曰。我师难起时。密授我信衣法偈。以
显师承。王曰。其衣何在。祖即于囊中。出衣示王。王命
焚之。五色相鲜。薪尽如故。王即追悔致礼。师子真嗣
既明。乃赦密多。密多遂求出家。祖为剃度授具。羯磨
之际。大地震动。祖曰。吾巳衰朽。今以大法眼藏付汝。
当护念之。听吾偈曰。圣人说知见。当境无是非。我今
悟真性。无道亦无理。是为二十五祖。赞曰。

「 秉般若剑握如意珠
 虽云暂到此行不虚
 偶遇恶人恰得好伴
 因邪打正两得其便」

1608-A¶ 第 626b 页 X86-0626.png

**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传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南印度天德王之次子也。
既受婆舍尊者法印。至东印度。彼王名坚固。奉外道
师长爪梵志。及尊者将至。梵志预知祖入。恐王易志。
即鸠诸弟子。欲以咒术挫之。尊者至直诣王所。王曰。
师来何为。祖曰。将度众生。王曰。以何法度。祖曰。随类
度之。梵志闻言。不胜其怒。即以幻法。化大山于祖顶
上。祖指之。忽压彼众。梵志等怖惧投祖。祖悯其愚惑。
再指之。化山随灭。乃为王演说法要。俾趣真乘。因谓
王曰。此国当有圣人。而继于我。是时有婆罗门子。年
二十许。幼失父母。不知名氏。或自言璎珞。故人谓之
璎珞童子。游行闾里。丐求度日。后王与尊者同辇而
出。见璎珞童子稽首于前。祖曰。汝忆往事否。童曰。我
念远劫中。与师同居。师演摩诃般若。我转甚深脩多
罗。今日之事。盖契夙因。祖谓王曰。此童非他。即大势
至菩萨是也。此童之后出二人。一化南印度。一人缘
在震旦。遂以昔因故。名般若多罗。乃付大法眼藏。偈
曰。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
智。是为二十六祖。赞曰。

「 从刹利种续传灯𦦨
 真嗣不明几乎失陷
 从闹市中忽闻故人
 函盖相合乃得其真」


**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传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东印度人也。既得法巳。行
化至南印度。彼王名香至。崇奉佛乘。尊重供养。度越
1608-A¶ 第 626c 页 X86-0626.png
伦等。又施无价宝珠。时王有三子。曰月净多罗。曰功
德多罗。曰达磨多罗。其季开士也。祖欲试其所得。乃
以所施珠。问三王子曰。此珠圆明。有能及否。孟仲二
子皆曰。此珠七宝中尊。固无踰也。非尊者道力。孰能
受之。季子曰。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诸宝中。法宝为
上。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诸光中。智光为上。此是世
明。未足为上。于诸明中。心明为上。此珠光明。不能自
照。要假智光。乃能辨此。祖叹其辩慧。知是法嗣。以时
未至。且默而溷之。及香至王厌世。众皆号绝。唯达磨
多罗。于柩前入定。七日而出。乃求出家。祖方与剃度。
授具戒。告曰。昔如来以正法眼藏。付大迦叶。如是展
转乃至于我。我今嘱汝。听吾偈言。心地生诸种。因事
复生理。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是为二十七祖。赞
曰。

「 莫谓无因相逢便见
 来处自然不假方便
 今因其珠乃得其人
 开池得月买石饶云」


1608-A¶ 第 627a 页 X86-062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