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2a 页

建州弘释录卷之下
建阳晚学 释元贤 编集

*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积诚旋湛灵应自彰。实唯本具匪藉外来。圣凡
叵测隐显无方。摄化有情此为最广。志显化。

** △唐崇安铜钵山哀公

名寿。家贫业农。事母至孝。不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2b 页 X86-0562.png
畏寒暑。尝耕烈日中辄有云覆其上。结庵于铜钵山。
巨石大木皆独力运之。卧不设榻危坐达旦。能预知
人休咎。每施水疗疾。虽沉锢者立愈。或与之米至四
五石亦顶戴以去。涉险如飞。将寂遍告大众积薪。趺
坐说偈而焚。烟焰中闻震铃诵经声不绝。火灭遗蜕
俪然。得舍利数合。时贞元丙寅四月八日也。乡人塑
像于庵。遇水旱祷必随应。乡人赖之。

** △唐建阳神暄禅师

俗姓留。幼而沉默。非问不言。客
游婺女入开元寺即愿出家。因投剃落。无何郡守入
寺访其师。见师神彩朗练。太守顾之数四且曰。是子
真出尘之器。异日承受深法。千众围绕。超获上果。非
凡器也。师后颛诵七佛俱胝神咒昏晓不绝。纳戒毕
乃于金华山百家岩石穴中居止。不搆庵室作露地
头陀。复无床榻。然有神人吐紫气覆之。遐望冉冉犹
独柱观焉。其神人时来问道。一日拱手曰。赤松洞之
东峰林泉卓异师可居之。师随请往居。益多徵瑞。贞
元二年遇志贤禅师。贤谓之曰。闻兄如此持咒。魔事
必生。欲灭魔军须识身本。身本既真无佛无魔。师闻
豁然。理事俱成。神咒功益倍。一日神人问曰师所须
何物。曰吾在山之阴苦于凛冽。神人曰此小事矣。夜
闻喧阗之声。明旦见一小峰移矣。元和八年范扬中
丞知仰。遣使赍乳香毡罽器血。师并回施大众次。中
书舍人王仲请师于大云寺为众授菩萨戒。十二年
平昌孟简尚书自会稽坚请不赴。八月俄回旧山。人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2c 页 X86-0562.png
莫详测。倏尔示灭。春秋七十有六。弟子奉全身建塔
于本山。

** △唐浦城大同山萧袁二禅师

不知何许人。会昌中
下诏灭僧。二师隐入大同山取野菜度日。人无知者。
梁国公丘良居山之下。于水际屡得菜叶。因异之乃
寻其源。见二师宴坐松下。俄而二虎骤至咆哮震地。
若将搏撮状。师呼曰毋惊我地主。虎即驯伏如家畜。
叩头引去。良异之。遂舍地立刹。名大同寺。

** △唐松溪中峰山行儒禅师

景福元年庵居中峰。时
有虎啮人。乡人集众捕之。师乃骑虎出迎。众大惊异。
因号伏虎焉。

** △五代崇安瑞岩寺扣冰藻光禅师

本邑新丰里人。
姓翁氏。父承瓒为唐谏议大夫。母孟氏一夕梦一老
比丘风神烱然荷锡持钵诣求借宿。傍有人指曰此
是辟支佛。巳而有娠。唐会昌四年二月八日生。异香
满室。弥月不散。年十三求出家。父母知其意与梦符。
不敢强留。遂送依乌山兴福寺行全席下。乙酉试经
得度。受具于福唐。初以讲说为众所归。一日道遇异
僧语以见性之旨。且谓之曰汝之道行当證无上。非
诸禅所可班也。宜自勉之。自是弃前所业专精禅观。
久之超悟巳极。一日告其师曰。徒守一坞白云。孰与
周览千江明月。今闻雪峰称大知识请往见焉。遂径
造雪峰。手携𠒎茈一包酱一器献之。峰曰包中何物。
曰凫茈。峰曰何处得来。曰坭里得。峰曰坭深多少。曰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3a 页 X86-0563.png
无丈数。峰曰还更有么。曰转深转有。峰又问器中何
物。曰酱。峰曰何处得来。曰自合得。峰曰还熟也未。曰
不较多。峰异之曰子异日必为王者师。留数日辞回
旧隐无何。复振锡出关访鹅湖。及归温岭遂结庵以
(后为永丰寺)。继居将军岩。常有二虎侍侧。一日有神人
跪而请曰。此地浮薄非圣师所居。前瑞岩山下虎跑
之处可为大道场。愿师至彼以安大众。翌日披荆而
入。果得善地。遂移锡其中。创瑞岩院。学者争归之。师
谓众曰。古圣修行须凭苦节。吾今夏则衣褚冬则扣
冰而浴。故俗呼扣冰古佛。道誉益著。时建阳苦旱。邑
侯童诲请师祈雨。师书偈投之龙潭曰。咨尔蜿蜒。听
吾法语。天道好生。岂令禾死。潭渎汝司。曷悭致雨。今
再愆期。法不贷汝。须臾黑云四合大雨如注。众大悦。
明年诲请师住灵曜。师升座曰。四众云臻。教老僧说
个甚么。便下座。一僧烧炭积火成龛曰请师入此脩
行。师曰真玉不随流水化。琉璃争夺众星明。曰莫只
这便是么。师曰且莫认奴作郎。曰毕竟如何。师曰莲
花腊月开。天成二年闽王延钩专使请师。师赴王请
至郡城。剌史陈诲造显亲寺。范兵器作佛像既成。饭
僧一千。请师为赞。师曰千年陈铁一朝成佛。诲大悦。
盖陈铁乃诲小字云。因问吾所饭僧有异人否。师曰
无。诲曰如何可得。师曰当为公致之。明日复设斋。有
一老姥牵一黑狗自外至。师降阶接之。延上座。饭讫
姥去。诲问为谁。师曰勿问。诲固请之。曰此水藏菩萨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3b 页 X86-0563.png
引黑龙也。师至福州。王躬出迎入城。馆于府治之水
亭。王再拜曰谢师远降。啜茶次。师提起橐子曰大王
会么。曰不会。师曰人王法王各自照了。王大喜。延入
宫。手持紫衣被之事为师。师曰谢王之恩。止为十日
留。愿大王以百姓为念勿多杀。留十日以疾辞。王亲
送出鼓山。至腊月二日午时香浴毕。升堂告众而逝。
世寿八十五僧腊六十三。是日云色惨空鸟声悲野。
留身七日颜色如生。王以香薪酥油荼毗之。获舍利
五色者无数。王建塔于瑞岩正𥨊藏师灵骨。号曰瑞
应之塔。复以金瓶盛舍利塔于茶毗之处。亦号瑞应。
谥师妙觉通圣大师。宋历谥法威慈济妙应普照大
师。

扣冰神异特著。为辟支再来无疑。然愚观其提唱
之语。则非辟支所能办也。

** △五代瓯宁南禅宝应寺无垢普随禅师

姓黄氏。福
州闽县人。年二十五依本州尸罗山西隐寺出家。后
参雪峰存禅师得佛法大意。来游建州。丞相张钟雅
重之。遂施宅为院。名南禅宝应院。请师为第一代祖。
师晚年谢院事。飞锡禅岩。灵异日著。尝于双髻岩下
开田。田成而无水。师以拄杖划山。山为之裂。乃通水
灌田。至今胜迹犹存。天成二年十月初三日示寂。世
寿六十三僧腊三十九。赐谥慧明普照大师。里人肖
像祀之。灵应如响。号无垢古佛。

** △宋浦城天心寺海珠道镇禅师

未详何许人。尝诵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3c 页 X86-0563.png
金刚经。朗然契入。众请住天心寺。一日于南浦桥边
拾得金刚经注解一卷。即付界首葛氏刊行。葛前一
夕梦僧以金刚经劝令刊行。明日师至。宛符所梦。始
异之。将示寂告众曰。某月某日吾归矣。至期沐浴更
衣端坐而化。自称无尽意菩萨。塔于寺后黄华山侧。
是日雷电轰烈。人以为雷葬云。

** △宋建阳福先寺王圣者

名法昌。本邑东田人。幼失
父。孝养其母。庆历中剪发为头陁。入福先寺。勤行劳
苦。不拔生草。不砍生木。身多虮虱。时常翻易。使与均
饱。人皆忽之。熙宁辛亥告人曰。吾明年去矣。莫之信。
果于次年五月十八日无疾坐化。里人始惊异之。赐
谥慈戒大师。肉身犹存。

** △宋建阳福先寺姚圣者

名幼安。福州长溪人。幼习
儒术。长依广州观音寺落发。熙宁壬子至建。值慈戒
大师西逝。说偈赞之。留住本山。欲架钟楼自往武仙
山募缘。朝发夕归。计程一百二十里。旧钟楼朽。人莫
敢登。师缘梯解钟如履平地。五夫刘朝奉来山祈嗣。
师曰姚癫与你一子。某年某月某日生。可名姚哥。至
期果应。居恒𦍕狂以愚世人。人莫之识。熙宁丙辰正
月沐浴垂衣而化。赐谥慈济大师。肉身犹存。

** △宋瓯宁擎天岩道悟禅师

三山秦溪人。姓祖氏。元
丰甲子参建州开元寺莹禅师。莹示以偈曰。祖行不
识字。祖师亦如是。书乎甚浑闲。身心不思议。师领偈
有省。遂求剃落。依止者十馀载。后于元符戊寅结茅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4a 页 X86-0564.png
于西乡之擎天岩。清脩苦节行杜多之行。大观丁亥
将入灭。预告四众。期日毕至。剃浴更衣说偈曰。生也
恁么。死也恁么。这边那边。曾无两个。水浸不坏。火烹
不破。呵呵。是个甚么。正谓逝者如斯也。偈毕坐塔火
化。时正月二十一日也。贤行者收遗骨。塑像于庵。远
近祷者其应如响。咸淳六年草寇猖獗。官兵绝粮。师
化身直诣军门。自称擎天住持僧。携一囊之食。兵皆
取足。因而攻贼大破之。有司奏闻赐谥寂感大师。赐
额曰擎天护国。侍郎谢叠山先生为撰记。

** △宋崇安瑞岩院祖鉴从密禅师

汀州人。参泐潭乾
公得旨。宣和六月中丞翁彦国请师住瑞岩。先是扣
冰赴闽王之请。别大众于松门曰。老僧二百年后再
归扫堂。及师来瑞岩至东岭。猛省曰此地重来矣。扣
冰遗袈裟。长丈馀。师披之适称。以松门谶考之。政二
百年。开堂曰。开口不是禅。合口不是道。踏步拟向前。
全身落荒草。后人于东岭立重来庵祀之。

** △宋建阳如是庵暨公

名存真。瓯宁水吉人。初结庵
于建阳之冲源。笃于杜多之行。性喜耕耘。出门随意
不分彼此。岁旱呼曰雨。即立雨。雨霪呼曰晴。即立晴。
疾者至。饮以水则立愈。绍兴辛亥径往莲源深谷中。
有神迎曰吾待师久矣。师乃驻锡立庵。扁曰如是。壬
申六月十九日趺坐而化。浃旬不坏异香满室。遂以
香泥塑之。雨旸不时飞蝗害稼。祈应如响。至正间赐
定应通觉惠昭善应大师。每岁六月。四方趋谒者如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4b 页 X86-0564.png
云。香火之盛甲于闽中。俗呼如是老佛。

** △宋建安法云堂陈公

未详何许人。尝结庵法云山。
使一虎搬运。神异颇著。后迁政和之狮子岩。无疾索
浴毕披衣坐化。今法云有遗谶曰。南国重兴日。绍兴
立年纪。开云创本堂。有兴亦有废。一火当留门。二火
常畏日。丙寅年火生。己亥六人至。有人身著黄。骑牛
行霹雳。吾巳早知之。飞云过西极。梦中问错居。赖之
重我立。其人能读书。相随九月日。一更有二心。开山
须急急。独留姓李人。居中作相识。

** △宋松溪鬻香婆

豪田里陈翁之女。自少不醮。以鬻
香为业。有剩香辄焚岩下。或依岩宿。数日不食。人以
为痴。惟里人李五郎每礼遇之。一日鬻香归呼五郎。
比五郎追至。巳化去。郎因食所遗饭亦化去。人遂名
其岩为香婆岩。

** △元政和奖山慧空元模禅师

古田龙涂人。姓苏氏。
父远才。母林氏。母初未有子。祷于真济显祐刘神君
祠。夜梦神呼曰母吾当为汝子。但十年后当归吾宗。
言毕遂化为婴儿。母惊窹遂有孕。以宋宝祐乙卯七
月十五日子时降生。因名神乞。甫能言即喜称佛号。
顶礼后父母俱丧。流寓瓯宁水吉为箬村刘氏养子。
时年仅十一。正符十年后归宗之梦。闻人诵金刚经
即求学行坐。诵之如流。年十五为吴千户掠归浦城。
复得刘姓者抚之。明年受皈戒于即心堂。年十九闻
建阳后山堂有海珠和尚称得道。往参之。教令一心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4c 页 X86-0564.png
念佛。昼夜经行三月弗息。遂得般舟三昧。后于浦城
靖山复遇吴千户。吴见师不凡。愧谢前失。且施金帛
躬送师至万寿寺礼普勤和尚为师祝发受具。勤为
易今名。教习唯识观。时年二十有七。当元至元辛巳
也。师既修唯识观。深达二空。六度齐举。四摄并施。在
处建立方便接引。尝于建阳募刻法华经。印施五千
四十八部。或谓不宜事此有为法。师曰汝焉知终日
吃饭不曾咬著一粒米乎。我闻释迦如来以八万四
千卷大经藏于八万四千众生身命中。如是众生身
命中一一具有如是经数。我今誓于如是众生身命
中取出如是经卷。开示众生。悉令显露。然后与如是
众生一时成佛也。大德庚子至政和之东平里中有
池觉应。性亦好佛。与师言奖山之胜。且曰此真济显
佑刘神君示现处也。师闻即悟夙因。入定神游奖山。
觉应亦梦与师同登奖山。至玄奖禅师道场处。有老
人貌甚古。迎谒曰吾为师守此山五百年矣。言毕化
为黑龙飞去。师旁有一男子侍立。雄伟不群。问之曰
吾水吉石矶张氏。自师至箬村吾即侍卫。今三十五
年未尝暂离。觉应既窹具以告师。师但微笑。既而曰
吾当返本还元于此山也。觉应乃为立庵。至七月初
一日趺坐入定。踰二七日至十五日始出定。谓大众
曰。吾于佛所号慧空菩萨。今化缘既毕即当入灭。因
为众说四谛法。复说偈三首。一曰。四十馀年寄俗尘。
如今却显个中尊。岩头一夜东风起。吹得花开满树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5a 页 X86-0565.png
春。二曰。铁船无舵亦无篷。撑入金莲性海中。末后一
机今说破。白云元不离长空。三曰。大地山河觅无迹。
虚空撞破见端的。纵教铁轮顶上旋。本性圆明常不
失。说偈毕。复谓众曰。西天第三代祖商那和修尊者
隐象白山。现龙奋迅三昧说法调伏诸外道众。然后
化火自焚其身。吾今住象鼻岩前亦当如是。乃入龙
奋迅三昧。时云雾四合雷雨大作。继而化火自焚其
身。世寿四十六僧腊二十。众收灵骨建塔于庵之西。
仍塑像于庵。入塔后时有圆光闪闪。见者非一。至今
远近祷禳无不立应。每岁七月朝谒者甚众。皆呼慧
空菩萨。

奖山生而灵异。为慧空菩萨无疑。然从神道中来
何也。或刘神君亦菩萨所示现者乎。末后一段光
明犹为卓绝。宜四众之归向者如云也。

** △明寿宁虎皮庵金汉道人

本邑九都人。宣德间年
三十二入虎皮庵脩道。清苦炼行略无倦色。弘治二
年十月十五日将化。豫约乡人。程途相距各六七十
里。一时躬请俱遍。至期升柴塔。自剔灯花烟焰四起。
身塔俱焚。少顷半空中掷下僧写一只。

烧身之行。大乘所开小乘所禁。意以大乘则悲愿
既重。忍力巳充故可开。开之者或为供大法而烧。
或为护大法而烧。或为说大法而烧。其为益大矣。
小乘则自利心重厌苦情深。急欲烧之为益既𦕈。
况忍力未充。恐临危而失其正念。则其害可胜道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5b 页 X86-0565.png
哉。世复有为魔所著者。或有贪身后之名者。或有
激而为之者。正念既失必招恶果。轻入鬼伦重沉
阿鼻。可弗禁欤。兹集若哀公化后得舍利数合。金
道人于空中掷下僧舄。其为可烧无疑矣。第恐无
知之徒妄相效仿。则余未见其可也。

论曰。释氏之学。道其本也。神通其末也。法当务道。道
成而通发矣。若意在求通则必失道。道失而通得是
为魔事。况通亦必失乎。故正见者宁得道而无通。非
厌通也。法不可务也。且通之发大略有五。有修大乘
而得者。有脩小乘而得者。有脩凡夫乘而得者。有脩
外道法而得者。有因宿脩感报而得者。大小不同邪
正亦异。未可槩而齐之。如瑞岩扣冰奖山。慧空则古
圣垂迹。无可疑者。至于哀公暨公辈。或偏获小果。或
尚滞凡夫。或落在鬼伦。或傍出外种。或亦大权菩萨
方便摄化。既有此数种差别。不容槩抑。讵可俱扬。在
俗之士固莫能辨。学道之士应知所务。若徒见异迹
而生欣。必将流邪辄而罔觉。可不慎欤。

* 崇德第三(共得一十四人)

多闻寡益践实有功。目足更资乃造其微。体睿含
淳履仁翔慧。瞻之仰之千载典型。志崇德。

** △唐建阳明觉禅师

姓猷氏。家世业儒。风流蕴藉。好
问求知曾无倦懈。宿怀道性。闻道一禅师肇化本邑
之佛迹岭。遂投剃落。久之荷锡观方。偏尝法味。后参
径山。留心请决。数夏负薪面皯手胝。下山至杭州大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5c 页 X86-0565.png
云寺禁足。续移止湖畔青山顶属。范阳卢中丞向风。
躬诣请师归大云寺住持。元和十五年避嫌远嚣。遁
隐天目山结茅以居。长庆三年春擅信为搆院。至明
年二月大旱。野火蔓延将及院。众皆惶懅。师曰吾与
此山有缘火当速灭。少选雷雨骤作其火遂灭。远近
惊叹翕然归向。以太和五年七月十九日示寂而化。

** △宋建阳辨聪上座

尝游五台山寺。寺之上座僧老
为众所轻。师独敬事之。将还京下。老僧付师书。使于
城北寻勃贺投之。师辞去。窃发而观。无他词但曰。度
众生毕蚤来蚤来。若更强住却恐造业。师大惊复缄
封之。既至于广济河侧。闻小儿呼勃贺。师问勃贺何
在。小儿指大猪。猪项丳金环卧街西墙下。师扣墙问
屠谁氏。曰赵生家也。问此猪何名勃贺。曰唯食勃荷
故里中小儿以名之。吾日屠千百猪。猪奔佚难驱。以
此猪引导之则累累就死。畜之十五年矣。师以书投
之。勃贺急食。忽然人立而化。

老僧圣人也。众所共轻而聪独敬事之。谓聪非圣
人之徒欤。勃贺之事向刀轮上弘其慈化。独假聪
为之流通。谓聪非圣人之徒欤。故谨录而传之。

** △宋崇安自然法师

本邑周村里人。姓程氏。刻苦穷
经博通奥义。才思敏捷文不加点。尝游京下。朝贵试
以笺疏。援笔立就。众叹异之。咸平中弘法京师。众称
义虎。后奉旨往天竺取经。得石铫以归。煮药治病无
不立愈。诣阙奏对称旨。赐紫衣及了空之号。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6a 页 X86-0566.png

** △宋浦城南峰寺净空禅师

熙宁间栖隐白花岩。夙
悟禅旨。待制章衡迎归南峰。后趺坐而化。茶毗获舍
利若干。藏于寺后之祥云庵。敕赠慧应大师。真西山
为撰记。

** △宋崇安云居院嗣公

本邑人。少尝习儒。师事胡文
定公。后弃儒入释。落发云居院。超然物外深耽禅悦。
文定寄以诗曰。十年南北断鸿鳞。梦想云居顶上人。
香饭可能长自饱。也应分济百年身。

** △宋崇安开善寺肯庵圆悟禅师

建安人。解行为众
所推。朱晦庵雅重之。尝和晦庵梅诗云。可怜万木凋
零后。屹立风霜惨淡中。闻者莫不叹赏。顺寂日晦庵
哭以诗曰。一别人间万事空。焚香瀹茗怅相逢。不须
更化三十石。紫翠参天十二峰。

** △元建安白云崇梵寺愚叟澄鉴禅师

宁德县漱石
张氏子。早慕佛乘绝不茹荤。年十四出家依政和县
龙山寺栖云座主。云与剃落说戒。既而遍历江湖。参
饶州荐福寺无文灿和尚。遂入其室。时丞相古心江
公青山郑公中书平斋洪公叠山谢公皆响师玄化。
后以郡檄请住建州白云。及元至元二十年支提寺
燬于寇。明年世祖敕师住持。复创寺宇。大德二年赐
号通悟明印大师。至大四年六月望日有神人告曰。
应迹西乾。师乃书偈曰。八十二年落赚世缘。跃翻筋
斗应迹西乾。至十九日沐浴更衣趺坐而逝。师生平
廉介不妄取与。威而不猛明而不察。囊无长物室无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6b 页 X86-0566.png
异玩。每过丛林非本色衲子未尝一顾。度弟子八十
馀人。

** △明建阳虎井庵古朴德智禅师

瓯宁吉阳人。幼不
茹荤。长而慕道。闻古心和尚为中峰嫡孙千岩长子。
乃往依之。遂求剃落。戒月定水并资灵苗。慈光智焰
交严法性。洪武间游建阳均亭。结茅隐山居三载。以
地艰于水弃之而去。有猛虎当道以头抵地。师拂之
不动。师曰汝欲留吾行乎。虎额之。师曰吾以乏水故
去。汝能为我致之乎。虎乃口衔师衣回山。用瓜撅地
泉随涌出。清冽甘美。师乃复居渐成梵刹。宣德丙午
八月初三日丑刻无疾坐化。享年一百一岁。建窣堵
于本山。师之法语皆不传。唯有诗曰。溪云拂地送残
雨。谷鸟向人啼落花。又曰。万里碧云开暮色。一条银
汉亘秋天。观此亦足以见师之馀韵云。

** △明崇安东林寺祖庭禅师

江西人。姓揭氏。弃儒就
释遍游讲肆。后入闽驻锡崇安东林。师虽精通三乘
而专以净土法门为指归。邑候金公雅重之。正统壬
戌八月十一日沐浴更衣书偈曰。心源湛寂息驰求。
一室安身万事休。不动干戈家国泰。天长地久几春
秋。书毕趺坐念佛而寂。世寿八十有五。停龛六旬异
香馥郁。缁素倾向俱叹希有。

** △明瓯宁斗峰山大阐慧通禅师

政和邵氏子。年二
十依斗峰玉溪和尚落发进具。后首参周山主。教以
念佛公案。往水吉岩头闭关三载。忽一日坐到半夜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6c 页 X86-0566.png
浑然不见有身。惟话头历历不散。因大生怖畏。昼夜
不安。出关往政和天界寺参会中和尚。问曰某甲目
前不见有身。唯觉话头不散。未审是何境界。会曰此
是人忘法未忘。又问恐怖不止未审是何故。会曰。此
如雏鸟乍离树窠。高飞不举远飞不去。故生恐怖。然
恐怖也是他。不恐怖也是他。汝今但舍著身命持行
将去。日久岁深水清月现。自然明白。师依教仍还旧
隐。从头下功。又经三载。忽一夜瞬目之间㘞地一声
掇转虚空通身无我。乃往见会中和尚。机缘相契。会
遂付以拂子袈裟。成化癸巳春出岭参访。秋抵燕京
道誉腾播。中官黄高为师建寺奏。

上赐名正法禅寺。师开堂普说。四众大悦。戊戌冬辞
归故山。后住邵武君峰。有语录一卷传于世。

** △明瓯宁斗峰山古音净琴禅师

建阳蔡氏子。年二
十五辞母往东峰庵礼赤石山主出家。当晚便问曰。
人言明心见性。莫不是我心起处便觉知者么。主曰
此妄心非真心也。若认此心是认贼为子。师曰恁么
则我乃无心耶。主曰是汝知无所知觉无所觉者。师
闻直下顿脱身心。独见自性非知非不知非觉非不
觉。后隐山三载。日用中常自灵灵不昧。只是心中自
明口头难说。故疑所见未极。由此发愤参方。初往君
峰依大阐和尚。久之无所得。辞行到将乐参性空关
主。得遇静晃禅师因同往邵武。路上闻晃说做工夫
半信半不信。一日晃看古梅语录。有僧二次上方丈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7a 页 X86-0567.png
言某甲得个入处。二次被打出。晃笑曰此僧实有悟
处祇是大法未明。师时闻此语知已大法未明。所以
无有应机妙用。后至一寺夜坐中歪身问曰。师兄你
说做工夫从甚处起。譬如造世间物从甚处起。甚处
是腰。甚处了毕。有此喻者我方信之。晃曰。正如此问
方可与你说。大抵佛性人人俱有。只因无佛智慧破
除烦恼。所以不得机缘相合。陷在尘情。有具眼者决
不肯也。譬如世相造酒。虽有米水贵用曲力攻化。若
无曲力攻化终不成酒。人虽有佛性。若无大智慧力
攻化终不成佛。只名凡夫。大凡做工夫之人务将平
生是与不是悉皆丢去。只将一句本参话头自疑自
问自逼自追。不许求人说破。不许依义解明。务要句
下精通命根顿断。如此昼三夜三逼迫将去。年久月
深。忽日心中不思口中流出一句二句四句八句。应
机合辙。此名聪明境界。大凡悟道之人皆从聪明境
界中过。不可便当悟。只管逼将去。忽日信口道出百
千万偈。通身是口。切不可放下。正好著力。如造酒相
似。大沸后直至倒澄方止。人做工夫直穿过聪明境
界。大悟现前古人一千七百则公案无不洞了。乃至
无禅可参无佛可成无法可疑。头头上达物物上通。
信口道来悉皆合格。那时不了自了不休自休。如人
到家不愁路也。师闻此说如得大宝。即起身叩礼九
拜曰。若非师兄开示。辜负生平行脚去也。由此方提
万法归一公案。别回龙兴居山三载。操炼打七逼去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7b 页 X86-0567.png
逼来只个一归何处痛下尅责。三年限满往杭州进
戒毕。上百法寺坐禅。得遇四州宝明上座。屡承策励
乃同往四川参寿堂和尚。中途至南阳府鸡滩河观
音寺过冬。是冬连下十四次大雪。少人往来。日夕重
下疑情。通身是个疑团更无丝毫杂念。忽一日心如
车轮转相似。将从前难明底公案立地辨明。一日偶
睹前物各有一偈。因忆晃兄说聪明境界今日是也。
又越二年到巫山大寺得见寿堂和尚。呈其所见遂
蒙印可。乃辞归闽。后住斗峰。重创大刹弘化一方。示
寂之日。群鸟悲鸣竟夕。移龛出三门。池鱼皆跃起数
尺。山中有素不信师者。至是睹师异相皆流涕望龛
而拜。所著有醍醐集三卷。

** △明瓯宁斗峰山天真道觉禅师

建安七里人。俗姓
张。幼失父。孝养其母。及母亦没。昼夜不安。遇友人宗
亮。问曰父毋恩深如何报答。亮曰。欲报重恩除是出
家。悟明心地恩无不报。师闻言大悦。次日即同亮到
瑞峰寺礼大用机公为师剃落。后授以念佛公案。后
居西峰岩。数载之间心念纷杂。话头弗一。往参古音
琴公琴教看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数月之间工夫绵
密。忽一夜身心不见话头亦无。进退不可疑虑弗安。
乃趋见琴呈其所至。琴曰此乃暂时念息。非大悟也。
勉令从前用功。时暨源庵安期请琴主方丈。遂同到
暨源堂中。昼夜下工。一月之中两次入定。遂有省。作
偈曰。一手拍兮一手鼓。无位真人出格舞。口中唱出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7c 页 X86-0567.png
无腔歌。三千诸佛同一母。期散日呈似方丈。即承印
记。吏部尚书李公默向师道韵。结为世外之友。后住
斗峰令誉益播。人争皈向。凡师所至缘无不集。故主
修院宇大小二十馀座。然皆事毕即行。毫无所染。隆
庆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坐化。世寿七十有九。

** △明建阳德应庵主

性朴茂。无他好。教理亦不甚达。
唯脩净业。日课佛声三万。兼诵法华经。将入灭无病
苦缘。唯闻异香者数日。师曰吾西方缘至矣。沐浴更
衣趺坐正𥨊书偈曰。痴痴呆呆德应。一生不识佛性。
今日拂袖归西。打破西方圆镜。掷笔怡然而逝。

应公无多艺无多智。直以六字佛收功耳。然观其
临行一偈。非灼然知有者乎。经云摄心一处无事
不办。信然哉。

** △明建阳董岩庵云阳德和禅师

三贵万氏子。天性
芳洁不染俗氛。事父母甚谨。父既丧即有出世志。学
金丹脩炼之法。尝夜行荒墓间。明月在天心口自念
曰。百年有尽之身终归此土。此中有个不死人。当下
若不理会。亦是驼尸汉子。会母丧即遍游名山。至松
溪参𨌔鼓悟公。悟教以念佛话头。且指参天真觉公。
觉授以楞严深旨。师自此一意参究。不复事脩炼矣。
居岳山凡数载。单提话头昏散俱绝。一日雨霁行山
间。见人以木板转徙行湿。忽有省。自是诸经奥义无
不洞瞩。随所叩问应答如响。僧问如何是道。师曰背
后底。僧曰莫秪这便是么。师曰要你是作甚么。僧问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8a 页 X86-0568.png
如何是黑豆未生芽。师曰生芽久矣。莆田林龙江先
生以三教自许。所至缙绅士庶奉之如佛。师往拜之。
林立而受。及闻师议论大惊异之。即还其拜。延之宾
位且曰。云阳真大知识也。时师尚守居士服。众劝其
剃落。师曰僧在三宝之数。可容易为之乎。至万历丙
子秋九月至白水岩。众复请之。乃从剃落。时师年四
十九也。是冬庠生赵观本延师居董岩。玄化益广。遂
成丛席。尝往谒补陀。归至浦城岩头庵。庵主先一夕
梦一大日轮光焰赫然悬佛殿中。次日师适至。知非
常人。当晚请师说法。有灯数百枝旋绕庵外辉映如
昼。及众散灯亦随灭。万历己丑邑大旱。官请师祈雨。
师口诵心经望空而拜。甘雨随至。甲午秋九月示疾
仰山。至二十六日沐浴更衣趺坐正𥨊。赵生光孚请
留偈。师笑曰安用此为。强之乃诵七佛偈而化。世寿
六十有七。师醇谨仁慈。柔忍谦退。非法言不言。非法
行不行。而体道精勤尤为难及。不炉不扇不就𥨊者
三十载。师盖僧中之间气云。

** △明建阳董岩一庵圆长上座

饶州人。自幼不茹荤
不近欲。若有所谓道俱戒者。万历丙子投礼云阳和
尚为师。薙发受具。不问世缘。长坐一榻昼夜持往生
咒。虽有病亦不稍懈。遇有病者必竭力调护。久而弗
厌。人或有触辱之者。皆怡然顺受。不见有忿戾之色。
万历已酉正月三十日忽谓众曰。吾将西矣。众闻俱
集。师曰吾以子时生。当以子时灭。及期烦大众相送。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8b 页 X86-0568.png
至夜子刻众皆集。命众念佛。师自合掌西向。念往生
咒洎然入寂。

论曰。祖庭秋晚狂慧竞兴。明道者多行道者少。夫明
之将以行之也。明之而弗行。与未明何异。且假此以
钩显誉营厚殖。则虽学通三藏说法如云。吾以为直
一裨贩而巳。故兹篇所录并积粹纯诚之士。虽契悟
弗逮马祖。神化难齐扣冰。而依教行持动不踰矩。鋾
炼之极终归圣果。又安取狂慧之诩诩哉。第闇修之
士形晦声泯。或道大而知希。或德成而遇蹇。则兹篇
之外不知凡几。物色无从。徒增深慨而巳。

* 辅教第四(共得一十四人)

佛日亘天魔云作障。日何所损人失其照。休哉
硕人为金为汤。启导群迷永益来学。志辅教。

** △宋浦城杨文公亿

字大年。雍熙初年十一。举神婴
入京授秘书正字。淳化中命试翰林。赐进士第出身。
官至翰林学士。知诰制。以文学为世所宗。卒谥曰文
公。初负才名而不知有佛。一日过同僚见读金刚经。
笑且罪之。彼读自若。公疑之曰。是岂出孔孟之右乎
何佞之甚也。因阅数板懵然。始少敬信。后会翰林李
公维勉令参问。及由秘书监出守汝州。首谒广慧琏
禅师。一见便问。布鼓当轩击。谁是知音者。慧曰来风
深辨。公曰恁么则禅客相逢祇弹指也。慧曰君子可
八。公应喏喏。慧曰草贼大败。夜语次。慧曰秘监曾与
甚人道话来。公曰某曾问云岩谅监守。两个大虫相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8c 页 X86-0568.png
咬时如何。谅曰一合相。某曰我祇管看。未审恁么道
得么。慧曰这里即不然。公曰请和尚别一转语。慧以
手作拽鼻势曰这畜生更𨁝跳在。公于言下脱然。有
偈曰。八角磨盘空里走。金毛狮子变作狗。拟欲将身
北斗藏。应须合掌南辰后。乃作书寄李翰林。略曰。疾
夫夙以顽惷获受奖顾。预闻南宗之旨。动静咨询。周
旋策发。俾其刳心之有诣。墙面之无惭者。诚出于席
间床下矣。矧又故安公大师每垂诱导。又得云门谅
公见顾。蓬蒿谅之旨趣正与安公同辙。并自归宗云
居而来。皆是法眼之流裔。去年假守兹郡。适会广慧
禅伯。实承嗣南院。念斋中务简。退食之暇或坐邀而
至。或命驾从之。请扣无方。蒙滞顿释。半岁之后旷然
弗疑。平昔碍膺之物嚗然自落。积劫未明之事廓尔
现前。固亦决择之洞分。应接之无蹇矣。病夫今继绍
之缘。实属于广慧。而提激之自。良出于鳌峰也。公问
广慧曰。承和尚有言。一切罪业皆因财宝所生。劝人
疏于财利。夫阎浮众生以财为命。邦国以财聚人。教
中有财法二施。何得劝人疏财乎。慧曰。幡竿尖上铁
龙头。公曰海坛马子似驴大。慧曰楚鸡不是丹山凤。
公曰。佛灭二千年。比丘少惭愧。公更置一百问。慧一
一答回。唐明嵩和尚谓慈明曰。杨大年知见高。入道
稳。实不可不见。明乃往谒。公问对面不相识。千里却
同风。明曰近奉山门请。公曰真个脱空。明曰前月离
唐明。公曰适来悔相问。明曰作家。公便喝。明曰恰是。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9a 页 X86-0569.png
公复喝。明以手划一划。公吐舌曰真是龙象。明曰是
何言欤。公唤客司点茶来。元来是屋里人。明曰也不
消得。茶罢。又问如何是上座为人一句。明曰切。公曰
与么则长裙新妇拖泥走。明曰谁得似内翰。公曰作
家作家。明曰放你三十棒。公拊膝曰这里是甚么所
在。明拍掌曰也不得放过。公大笑。又问记得唐明得
悟底因缘么。明曰。唐明问首山如何是佛。山曰楚王
城畔汝水东流。公曰祇如此意是如何。明曰水上挂
灯毬。公曰与么则孤负古人去也。明曰内翰疑则别
参。公曰三脚虾蟆跳上天。明曰一任𨁝跳。公乃大笑。
馆于齐中。久之辞还河东。公曰有一语寄与唐明得
么。明曰明月照见夜行人。公曰却不相当。明曰。更深
犹自可。午后更愁人。公曰开宝寺前金刚近日因甚
么汗出。明曰知。公曰上座临行岂无为人底句。明曰
重叠关山路。公曰与么则随上座去也。明嘘一声。公
曰真师子儿大师子吼。明曰放去又收来。公曰适来
失脚踏倒又得家童扶起。明曰有甚么了期。公大笑。
明还唐明。公遣两僧讯之。明于书尾𦘕双足。写来僧
名以寄公。公作偈曰。黑毫千里馀。金椁示双趺。人天
浑莫测。珍重赤须胡。公因微恙问环大师曰。某今日
忽违和。大师慈悲如何医疗。环曰丁香汤一怨。公作
吐势。环曰恩爱成烦恼。环为煎药次。公叫曰有贼。环
下药于公前叉手侧立。公瞠目视之曰少丛林汉。环
拂袖而出。又一日问曰。某甲四大将离散。大师如何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9b 页 X86-0569.png
相救。环乃搥胸三下。公曰赖遇作家。环曰几年学佛
法俗气也不除。公曰祸不单行。环作嘘嘘声。公书偈
遗李都尉曰。沤生与沤灭。二法本来齐。欲识真归处。
赵州东院西。尉见遂曰泰山庙里卖纸钱。尉即至。公
巳逝矣。

大年见地超矌不亚慈明。且于告终之际。洒落自
在。归处分明。真没量大人也。史氏称公性取直。尚
节义。真宗欲立德妃为后。命公草诏。使丁谓谕旨。
公弗从。丁谓曰勉为之不忧不富贵。公曰若此富
贵非所愿也。公之所守如此。岂学禅而弗验哉。说
者乃谓其惶惧失措。以此诮公之禅。亦弗之审矣。
岂有于生死关头自在若此。乃于寻常利害之间
反尔动心耶。此必当日柔小之徒巧生诬谤。而传
闻失实。遂有吠声之讥也。

** △宋崇安胡文定公安国

字康侯。绍圣中对策几万
言。哲宗亲擢置第三。除大学录。屡迁徽猷阁待制。后
以宝文阁学士致仕。著有春秋传。学者宗之。卒谥文
定。尝久参上封秀得言外之旨。崇宁中过药山。有禅
人举南泉斩猫话问公。公以偈答曰。手握乾坤杀活
机。纵横施设在临时。满堂兔马非龙象。大用堂堂总
不知。又寄上封偈曰。祝融峰似杜城天。万古江山在
目前。须信死心元不死。夜来秋月又同圆。

文定彊学力行志在春秋。忧国爱君远而弥笃。而
于禅学深参独到又如此。则禅何害于忠孝哉。世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69c 页 X86-0569.png
之不达者辄谓学禅有害于忠孝。夫亦未之思也。

** △宋建阳廌山游先生酢

字定夫。徽宗朝举进士。除
监察御史。尝学于伊川之门。侪辈鲜有及者。伊川称
其德宇粹然学问日进。其政事亦绝人甚远。尝谒开
福宁禅师乞指心要。宁曰。道不在说与示也。说示者
方便耳。须用就已知归。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也。
公默然。复致书问曰。儒者执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
友各尽其分。罔有不合道者。释氏谓世间虚幻。要人
反常合道。旨殊用异。而声可入心可通哉。宁答曰。人
溺情爱网。昼夜思度。无一息之停。须力与之决。收其
心之放。死生乃可出。若只括其同异。尽分于父子君
臣数者之间。我习内熏。爱缘外染。于道何能造合。能
反厥常则心自通。道自合。不然。难以口舌争也。公后
博阅释典。谛信不疑。尝答吕本中书曰。佛书所说。世
儒亦未深考。前辈往往不曾看佛书。故诋之如此之
甚。殊不知其破佛者。皆佛自以为不然者也。

** △宋崇安致堂胡先生寅

字明仲。文定公之次子。建
炎中拜起居郎。著读史管见行于世。初极诋佛。晚乃
知归。王随删传灯录为玉英集。公为作序。

** △宋崇安刘忠定公子羽

字彦修。刘韐之长子。以荫
补官。屡立战功。料敌如神。虽古名将不能过。至其为
致摘奸发伏。有古良吏风。尝再遭贬徙。怡然不以介
意。而许国之诚至死不懈。朱晦庵尝称曰。刘忠定真
人杰也。仕至宝文阁学士。卒赠大傅。谥忠定。尝出知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70a 页 X86-0570.png
永嘉。问道于大慧禅师。慧教看赵州狗子话。后乃于
柏树子上发明。有颂曰。赵州柏树太无端。境上追寻
也大难。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门底透长安。

** △宋崇安屏山刘先生子翚

字彦冲。即子羽之弟。以
荫补承务郎。辟真定幕后。除判兴化军。以疾辞隐武
夷山。日以讲学为业。朱熹师事之。尝修开善院。屡延
名德主之。共为法喜之游。僧中凡有撰述。多出其手。
光扬大法为独至云。

** △宋建阳晦庵朱先生熹

字元晦。志行端恪。晢理精
详。集儒学之大成者。公一人而巳。仕至焕章阁待制。
赠太师徽国公。谥曰文。年十八从学刘屏山。尝兀坐
一室。覃思终日。屏山意其留心举业。及搜其箧中。唯
大慧语录一帙而巳。后到径山访大慧。慧曰。汝从前
记持文字。心识计校。不得置丝毫许在胸中。但以狗
子话时时提撕。后复请益开善谦公。谦曰某二十年
不能到无疑之地。后忽知非勇猛真前。便自一刀两
断。今但把这狗子话一念提撕。不要商量。不要穿凿。
不要去知见。不要强承当。自然有入处。及谦卒。公祭
以文曰。我昔从学。读易语孟。究观古人之所以圣。既
不自揆欲追其风。道绝径路卒莫能通。下从长者问
所当务。皆告之言要须契悟。开悟之说不出于禅。我
于是时则愿学焉。师出仙洲我寓潭上。一岭间之但
有瞻仰。丙寅之秋师来拱宸。乃获从容笑语日亲。一
日焚香请问此事。师则有言决定不是。始知平生浪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70b 页 X86-0570.png
自若卒。去道日达无所问津。未及一年师以谤去。我
以行役不得安住。往还之间见师者三。见必款留。朝
夕咨参。师亦喜我为说禅病。我亦感师恨不速證。别
其三月。中秋一书巳非手笔。知病可虞。前日僧来为
欲往见。我喜作书曰此良便。书巳遣矣。仆夫遄言。同
舟之人告以讣传。我惊使呼问以何故。呜呼痛哉。何
夺之遽。恭唯我师具正遍知。惟我未悟一莫能窥。挥
金办供泣于灵位。稽首如空超诸一切。或问曰。今士
夫家晚年都被禅家引去者何故。公曰是他高似你。
你平生读许多书。记诵文章。所藉以取功名利禄之
计者。到这里都靠不得。所以被他降下。他底且省力。
人谁不悦而趋之。王介甫平生学许多道理。临了舍
宅为寺。又曰只缘他打并得心下洁净。所以本朝李
文靖公王文正公杨文公刘元城吕申公。都是甚么
人物。也都去学。他又曰释氏说六根六识四大十二
因缘之类。皆极其精妙。故前辈谓此孔孟所不及。又
曰释氏之学与吾儒有甚相似处。如云。有物先天地。
无形本寂寥。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扑落非他物。
纵横不是尘。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看他是甚么见识。今区区小儒怎生出
得他手。宜乎为他挥下也。又曰尝见𦘕底诸师人物
皆雄伟。宜其杰然有立如此。妙喜赞临济曰。当初若
非这个。定是做个渠魁观之。信然气貌如此。则富贵
利达。声色货利如何笼络得他住。他视之无足动其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70c 页 X86-0570.png
心者。公晚年有斋居诵经诗云。端居独无事。聊披释
氏书。暂息尘累牵。超然与道俱。门掩竹林密。禽鸣山
雨馀。了此无为法。身心同宴如。

文公于释氏之学。或赞或呵抑扬并用。其扬之者
所以洗世俗之陋。其抑之者所以植人伦之纪。盖
以其身为道学主盟。故其诲人之语不得不如此
耳。然愚观其斋居诵经之作。则有得于经者不浅。
非特私心向往之而巳也。

** △宋浦城真文忠公德秀

字希元。端平间参大政。唱
明考亭之学。学者宗之。号西山先生。著有读书记行
于世。尝以禅学问提刑陈贵谦。谦答书曰。承下问禅
门事。仰见虚怀乐善之意。顾浅陋何足以辱此。然敢
不以管见陈白。所谓话头合看与否。以某观之。初
无定说。若能一念无生全体是佛。何处别有话头。只
缘多生习气背觉合尘。刹那之间念念起灭。如猴狲
拾栗相似。佛祖不得巳权设方便。令咬嚼一个无滋
味话头。意识有所不行。将蜜果换苦葫芦。淘汝业职
都无实义。亦如国家兵器不得巳而用之。今时学者
却于话头上强生穿凿。或至逐个解说以当事业。远
之远矣。来教谓诵佛之言存佛之心行佛之行。久之
须有得处。如此行履固不失为一世之贤者。然禅门
一著又须见彻自已本地风光。方为究竟此事。虽人
人本具。但为客尘妄想所覆。若不痛加煅炼。终不明
净。来教又谓。道若不在言语文字上。诸佛诸祖何谓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71a 页 X86-0571.png
留许多经论在世。经是佛言。禅是佛心。初无违背。但
世人寻言逐句。没溺教网。不知有自已一段光明。故
达磨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谓之教外
别传。非是教外别有一个道理。只要明了此心。不著
教相。今若只诵佛语而不会归自已。如人数他珍宝
自无半分文。又如破布裹珍珠出门还漏却。纵使于
中得少滋味。犹是法爱之见。非本分上事。所谓金屑
虽贵落眼成翳。直须打并一切净尽。方有少分相应
也。要知吾人皆是诚心。非彼世俗自瞒以资谈柄而
巳。故以日用验之。虽无浊恶相过。然于一切善恶逆
顺境界上。果能照破不为他所移换否。夜睡中梦觉
一如否。恐怖颠倒否。疾病而能作得主否。若目前犹
有境在。则梦寐未免颠倒。梦寐既颠倒。疾病必不能
作得主宰。疾病既作不得主宰。则生死岸头必不自
在。所谓如人饮水冷煖自知。待制于功名鼎盛之时。
清脩寡欲留神此道。可谓火中莲花矣。公后遍阅诸
经皆善得其旨。其跋普门品曰。予自少读普门品。虽
未能深解其义。然尝以意测之曰。此佛氏之寓言也。
昔唐李文公问药山俨禅师曰。如何是恶风吹船飘
落鬼国。师曰李翱小子问此何为。文公惕然怒形于
色。师笑曰发此嗔恚心便是黑风吹船飘入鬼国也。
吁药山可谓善启发人矣。以是推之则知利欲炽燃
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是苦海。一念清净烈𦦨成池。
一念警觉船到彼岸。灾患缠缚随处而安。我无怖畏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71b 页 X86-0571.png
如械自脱。恶人侵凌待他横逆。我无忿疾如兽自奔。
读是经者作如是观。则知补陀大士真实为人。非浪
语也。读楞严曰。余读楞严知六根源出于一。外缘六
尘流而为六。随物沦逝不能自返。如来怜悯众生为
说方便。使知出门即是归路。故于此经指涅槃门初
无隐蔽。若众生能洗心行法。使尘不相缘根无所偶。
返流全一六用不行。昼夜反流入与如来法流水接。
则自其内身便可成佛。如来犹恐众生于六根中未
知所从。乃使二十五弟子各说所證。而观世音以闻
思脩为圆通第一。其言曰。初于闻中入流忘所。所入
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
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
现前。若能如是。圆拔一根则诸根皆脱。于一弹指遍
历三空。即与诸佛无异矣。又读金刚经至四果。乃废
卷而叹曰。须陀洹所證。即观世音所谓初于闻中入
流亡所者耶。入流非有法也。唯不入六尘。安然常住。
斯入流矣。至于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阿那
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盖往则入尘。来则返本。斯
陀含虽能来矣。而未能无往。阿那含非徒不往。而亦
无来。至阿罗汉则往来意尽。无法可得。然则所谓四
果者。其实一法也。但历三空有浅深之异耳。予观二
经之言本若合符。而世或不喻。故明言之。

** △宋建安匏庵陈先生竑愿

博通群籍深探名理。而
尤醉心于圆顿法门。自号华严弟子。尝悯世俗为口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71c 页 X86-0571.png
腹计。造诸杀业。邪说相袭。执非为是。乃作慈心功德
录以广喻之。录凡三卷。今盛行于世。

** △明建安翰林待诏沈先生士荣

洪武间上书 阙
下。 太祖手诏谕之。授翰林待诏。尝见宋儒卫道之
语毁谤佛经。后学承风妄生异见。乃作论以辨之。名
续原教。凡一十四篇。今盛行于世。

** △明建阳豫斋赵居士观本

字子立。质任淳庞。行笃
孝友。补邑弟子员辍。有志于圣贤之学。喜读论性诸
书手不释卷。至隆庆辛未即弃举业。断荤酒。师事云
阳和尚。延至董岩朝夕扣参。所得益深。客有非之者。
公曰。儒者辟佛为未谛观内典耳。苟悉心研求。将信
受之。不暇未易。非诋之也。又曰。吾学佛然后能知儒。
古人之语不我欺也。此理苟裨身心性命。又奚必阴
收之而阳斥之乎。每对客谈论。皆穷本达原。取譬多
方。津津不置。必使其无疑而后巳。尝与禅客论楞严
大旨。不觉漏下四鼓。雪深一尺。次晨患头痛。仍命扶
出以终其说。或止之。公曰吾能以善及人。吾愿足矣。
虽病何妨。又以此理势不能家喻而户晓之。乃广锲
诸经。普施劝持。以资慧种。建州佛法至今不替。则公
之力为多也。至于好义乐施。终身弗厌。皆公禅学之
馀事耳。万历辛丑仲夏忽有疾。不复请医。震南傅先
生来问疾。公曰自有时耳。请僧落发。披衣端坐。西向
合掌念佛。泊然入寂。去之后面有温颜。肢无僵骨。端
坐累日如生。盖亦佛法之验云。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72a 页 X86-0572.png

** △明建阳震南傅先生国珍

字君聘。隆庆庚午举于
乡。万历丁丑成进士。历仕至嘉兴守。归田后深探内
典。筑室董岩。与豫斋居士往复考究。其于今古死生
之说。世界轮回之因。皆能深达其旨。尝谓儒之与佛
特径异耳。旨归未始不同。得其同而异可略也。与见
罗李先生书曰。不言三世则性体不圆。不言出世则
大事不了。可以其为洸洋而外之乎。公赋性刚方侃
直。有古人之风。而慈惠乐施尤喜为福民之事。邑中
凡有善缘大役皆公首为之倡。若朝天等三桥及多
宝塔。始终经营不惮劳瘁。子廷吉谏之。公曰吾力能
及之。未即惫也。况有利于民。吾快矣。易箦之辰。索笔
书曰。收拾去。到了到了。掷笔而逝。

** △明瓯宁发吾张居士

世昌吉阳人。年十八补邑庠
生。以文学见推于时。及屡困场屋。乃浩然叹曰。人世
一大戏局也。恋此奚为。自是留心内典。于经生之业
弗问也。万历乙卯岁将入贡。竟弃不就。杖策登大仰
礼博山和尚。受三归五戒。归分小斋半壁作头陀行
业。旦暮课诵之馀。必持佛声四万。虽病弗废。暇则披
阅梵经。绝口不谈世事。已未冬疾且笃。子鸣佩为备
后事。公曰勿亟我去当在明春也。既而病愈。明春正
月念五之夕。忽谓佩曰。生寄死归。予其将归矣。佩闻
不胜怆惶。公屈指计曰。勿亟二月二日乃予归期也。
念六舁归家。不入𥨊室。设榻中庭。移面西向。披经朗
诵。众争问之。公谆谆诫语。劝归佛乘。谢客外语。不家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72b 页 X86-0572.png
务但念佛。声不绝。夜分偃息。恍见异僧附耳语曰。诃
钵罗去此不远耳。公顾佩曰。汝闻否。西方召行僧来
也。佩闻复怆惶。公仍曰勿亟二月二日辰时乃余归
期也。遂辟段食。唯饮沸汤。念佛声益朗。至期端坐合
掌而化。

论曰。儒释分教门户迥别。大儒融之以神理。则千差
顿忘。小儒局之以格量。则一尘成碍。此大儒所以辨
不泯而自无。小儒所以谤欲息而不能也。昔自六朝
以来。谤佛者不少。皆妄以私意揣摩。自成水火。其于
我佛之藩尚隔万里。即如昌黎一人。毅然以道统自
任。而原道诸篇特昏昏醉梦语耳。至于宋室诸儒。其
见实非昌黎之比。并皆广阅梵经遍访诸老。第粗浮
一往。不能深穷其旨。故困于知解而不信有绝解之
境。束于人伦而不知有超伦之事。所以有异说之纷
纷也。若我建诸儒则不然。其最先而兴者如杨文公
胡文定。皆深耽禅悦。未尝株守本局。最后而出者如
真文忠留神内典。注心参究。亦不以背儒为嫌。夫诸
公皆挺生人豪。天纵神智。而卒不能谤佛。则佛之决
不可谤明矣。今黄口浅学毫无所窥。而藉口前贤妄
生横议。抑何其不思之甚也噫。

建州弘释录卷之下(终)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72c 页 X86-0572.png
* No. 1606-D


建州旧志于释氏多略之。盖以趣尚枘凿故取舍不
无异同。然黄金白璧世固其珍。而帝青之宝摩尼之
珠讵可以非常用而土苴视之乎。今志中方伎之末
滑稽之雄尚得置传。况释氏可独弃乎。释氏以神道
设教而首崇十善。使比屋奉化则三尺可以勿用。其
幽赞圣化不为不多也。录而传之。谁曰不宜。侬固蒙
于斯道。姑就肤见题数语于后。使观之者知此录决
未可少云。

友弟倪鼎阳跋
* No. 1606-E

和尚之隐荷山凡五寒暑矣。不务外缘不谒豪贵。唯
日向残编断碣中采诸师之行而传之。其毋乃谓今
人之不可教。假此以寄其尚友之思乎。抑或谓今人
之未可弃。假此以垂其援溺之手乎。倘能具眼。不妨
佛法相逢。其或未然。却请世谛流布。

门人滕之宋谨

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 第 573a 页 X86-0573.png
* No. 1606-F

辛未夏至日。予为师较弘释录毕。启师曰。是弘释录
为是建州有如许人品耶。师曰然。为是建州有如许
榜样耶。师曰然。为是建州有如许人品如许榜样。竟
沉埋于荒榛烟谷残编断碣之中。而不惜五冬令他
千载耶。师曰然。则又启曰千载不朽底事毕竟如何。
师展两手。予乃稽首。作跋而退。

谊道人李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