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宝峰准禅师¶ 第 560c 页
僧宝正续传卷第二
隆兴府沙门 祖琇 撰
* 宝峰准禅师
禅师讳文准。兴元府唐固梁氏子。生始幼见佛像辄
笑。童牙不喜闻酒胾。金仙寺沙门虚普乞食至其家。
师膺门酬酢。始老成。时年八岁。即辞父母。愿从普。归
授以法华经。伊吾即上口。元丰僧检童子较所习。以
籍名失后度。师艺精。坐年少。不得奏名。陜西经略范
公过普庐。普腊高。应对领略。师侍其傍。伸辩详明。进
止可喜。范公欲携与俱西。师辞曰。登山求玉。入海求
珠。人各有志。本行学道。世好非素心。范公阴奇其语。
度以为僧。剔发。既往依梁山乘禅师。呵曰。驱乌未受
戒。敢学佛乘乎。师捧手曰坛场是戒邪。三羯磨梵行
宝峰准禅师¶ 第 561a 页 X79-0561.png
阿阇黎是戒邪。乘大惊。师笑曰。虽然敢不受教。遂受
具足戒于唐安律师。遍游成都讲肆。唱诸部纲目。即
弃去曰。吾不求甚解去。师昙演佳其英特。抚之曰。汝
法船也。南方有大开士。若沩山真如九峰真净者。可
往求之。师拜受教。与同学志恭。诣大沩。久之不契。乃
造九峰见真净。问曰。甚处来。曰。兴元府。问。近离甚处。
曰。大仰。问。夏在甚处。曰沩山。真净展手曰。我手何似
佛手。师罔然。真净呵曰。适来句句。无丝毫差错。灵明
天真。才说个佛手。便成隔碍。病在什么处。师曰不会。
净曰。一切见成。更教谁会。师服膺。就弟子之列馀十
年。所至必随。真净晚居泐潭。师一日举杖决渠。水溅
衣。因大悟。走叙其事。真净骂曰。此中乃敢用藞苴邪。
自是迹愈晦。而名愈著。待制李景直守豫章。仰其风。
请开法于云岩。未几。殿中监范公帅南昌。移居泐潭。
师辞辩注射。迅机电扫。衲子畏而慕之。槌拂之下。常
数千指。自号湛堂。每曰。我只畜一条拄杖。佛来也打。
祖来也打。不将元字脚涴汝枯肠。如此临济一宗不
致冷落。一日新到相看展坐具。师云。未得人事。上座
近离甚处。曰。庐山归宗。师云。宗归何处。僧曰。嗄。师云。
虾蟆窟里作活计。僧云。和尚何不领话。师曰。是你岂
不是从归宗来。僧云。是。师曰。驴前马后汉。问。第二上
座近离甚处。僧曰。袁州。师云。夏在甚处。曰。仰山。师曰。
还见小释迦么。僧云。见。师曰。鼻孔长多少。僧拟议。师
云。话堕阿师。问。僧你来作么。曰。特来问讯和尚。师云。
具足戒于唐安律师。遍游成都讲肆。唱诸部纲目。即
弃去曰。吾不求甚解去。师昙演佳其英特。抚之曰。汝
法船也。南方有大开士。若沩山真如九峰真净者。可
往求之。师拜受教。与同学志恭。诣大沩。久之不契。乃
造九峰见真净。问曰。甚处来。曰。兴元府。问。近离甚处。
曰。大仰。问。夏在甚处。曰沩山。真净展手曰。我手何似
佛手。师罔然。真净呵曰。适来句句。无丝毫差错。灵明
天真。才说个佛手。便成隔碍。病在什么处。师曰不会。
净曰。一切见成。更教谁会。师服膺。就弟子之列馀十
年。所至必随。真净晚居泐潭。师一日举杖决渠。水溅
衣。因大悟。走叙其事。真净骂曰。此中乃敢用藞苴邪。
自是迹愈晦。而名愈著。待制李景直守豫章。仰其风。
请开法于云岩。未几。殿中监范公帅南昌。移居泐潭。
师辞辩注射。迅机电扫。衲子畏而慕之。槌拂之下。常
数千指。自号湛堂。每曰。我只畜一条拄杖。佛来也打。
祖来也打。不将元字脚涴汝枯肠。如此临济一宗不
致冷落。一日新到相看展坐具。师云。未得人事。上座
近离甚处。曰。庐山归宗。师云。宗归何处。僧曰。嗄。师云。
虾蟆窟里作活计。僧云。和尚何不领话。师曰。是你岂
不是从归宗来。僧云。是。师曰。驴前马后汉。问。第二上
座近离甚处。僧曰。袁州。师云。夏在甚处。曰。仰山。师曰。
还见小释迦么。僧云。见。师曰。鼻孔长多少。僧拟议。师
云。话堕阿师。问。僧你来作么。曰。特来问讯和尚。师云。
宝峰准禅师¶ 第 561b 页 X79-0561.png
云在岭头闲不彻。水流涧下太忙生。僧云。和尚莫暪
人好。师曰。马大师为什么从阇黎。脚跟下走过。僧无
语。师云。却是阇梨谩老僧。僧云。有口道不得时如何。
师云。洞庭湖里倒撑船。云居先驰到。师问。未离欧阜。
文彩巳彰。既到宝峰。如何吐露。驰云。目前有路。师举
起书云。既是云居底。为甚在宝峰手中。驰云。兵随印
转。将逐符行。师云。下坡不走拍一拍。驰拟议。师曰。想
先驰只有先锋。且无殿后。一日法堂上逢首座。便问。
自甚么处去。座云。拟与和尚商量一事。师云便请。座
曰。东家杯柄长。西家杓柄短。师云。为甚拈起。巩县茶
瓶。却是饶州瓷碗。座云。临崖看浒眼。特地一场愁。师
云。达磨大师叶屈。座吐舌而退。师在分宁。遇死心和
尚。问。你此回到山里么。师云。须去礼拜师兄。心云。你
来时善看方便。师曰何故。心云。我黄龙路滑。师云。曾
跶倒几人来。心云。你未到黄龙。早脚涩也。师云。和尚
何得闭门相待。死心又问。准老你安许多僧。只是聚
头打閧了噇饭。你毕竟将何为人。师云。因风吹火。心
云。乱糺作么。师云。从来有些子。师却问。和尚山中安
多少众。心云。四百人尽是精峭衲子。师云。师子窟中
无异兽。心云。你来时也须照顾。师云。也待临时。心云。
临时作么生。师云。唤来洗脚。心云。你川僧家开许大
口。师云。准上座从来如此。心云。三十年弄马骑。问僧。
乡里甚处。云青州。师云。近离甚处。云云居。师云安乐
树下道将一句来。僧无语。师却问傍僧云。你道得么。
人好。师曰。马大师为什么从阇黎。脚跟下走过。僧无
语。师云。却是阇梨谩老僧。僧云。有口道不得时如何。
师云。洞庭湖里倒撑船。云居先驰到。师问。未离欧阜。
文彩巳彰。既到宝峰。如何吐露。驰云。目前有路。师举
起书云。既是云居底。为甚在宝峰手中。驰云。兵随印
转。将逐符行。师云。下坡不走拍一拍。驰拟议。师曰。想
先驰只有先锋。且无殿后。一日法堂上逢首座。便问。
自甚么处去。座云。拟与和尚商量一事。师云便请。座
曰。东家杯柄长。西家杓柄短。师云。为甚拈起。巩县茶
瓶。却是饶州瓷碗。座云。临崖看浒眼。特地一场愁。师
云。达磨大师叶屈。座吐舌而退。师在分宁。遇死心和
尚。问。你此回到山里么。师云。须去礼拜师兄。心云。你
来时善看方便。师曰何故。心云。我黄龙路滑。师云。曾
跶倒几人来。心云。你未到黄龙。早脚涩也。师云。和尚
何得闭门相待。死心又问。准老你安许多僧。只是聚
头打閧了噇饭。你毕竟将何为人。师云。因风吹火。心
云。乱糺作么。师云。从来有些子。师却问。和尚山中安
多少众。心云。四百人尽是精峭衲子。师云。师子窟中
无异兽。心云。你来时也须照顾。师云。也待临时。心云。
临时作么生。师云。唤来洗脚。心云。你川僧家开许大
口。师云。准上座从来如此。心云。三十年弄马骑。问僧。
乡里甚处。云青州。师云。近离甚处。云云居。师云安乐
树下道将一句来。僧无语。师却问傍僧云。你道得么。
宝峰准禅师¶ 第 561c 页 X79-0561.png
僧云。某甲道不得。却请和尚道。师云。向北驴似马大。
僧云。与么那。云。你鼻孔为甚在宝峰手里。僧便喝。师
云。水里火发。
见僧看经。问。看什么经。曰。金刚经。师云。
经中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否。僧云。是。师云。为什
么云居山高。宝峰山低。僧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师
曰。你却做得个座主使下。僧云。和尚又作么生。师云。
且放你鼻孔出气。
一日廊下见僧。问。你还会也未。僧
云。不会。师曰。左青龙右白虎。僧云。久向宝峰。元来只
是个卖卜巡官。师乃点指云。上座今日不好。僧云。老
汉败阙也。师云。路逢剑客须呈剑。师问僧。安乐么。僧
云。无事。师云。你大有事在。曰。未审某甲有甚事。师云。
近日上蓝金刚兴。天宁土地相打。僧无语。师云。元来
无事。问僧。如何是上座得力处。僧便喝。师云。好好相
借问。何得恶发。僧又喝。师云。元来是作家。僧以坐具
便打。师低头。嘘一声。僧云。放过一著。师云。遮里不可
放过。随后便打。
师普说次。众欲散。忽问僧。明来明打。
暗来暗打。你作么生会。僧便喝。师云。点即不到。僧又
喝。师云。到即不点。僧云。忽遇不明不暗来时。又作么
生。师云。今日天寒。且归堂向火。随后喝一喝便起。
一
日上堂云。宝峰一夜睡不著计较。今日上堂揣腹搜
胸。总思量不就。而今临时逼节。事出急家门。遂拈起
拂子云。准上座近日作得一柄子。且权将供养大众。
乃掷下云。竹根棕叶麻绳击。样度天然别一家。政和
五年夏六月。𥨊疾。首座问。和尚近日尊位如何。师云。
僧云。与么那。云。你鼻孔为甚在宝峰手里。僧便喝。师
云。水里火发。
见僧看经。问。看什么经。曰。金刚经。师云。
经中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否。僧云。是。师云。为什
么云居山高。宝峰山低。僧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师
曰。你却做得个座主使下。僧云。和尚又作么生。师云。
且放你鼻孔出气。
一日廊下见僧。问。你还会也未。僧
云。不会。师曰。左青龙右白虎。僧云。久向宝峰。元来只
是个卖卜巡官。师乃点指云。上座今日不好。僧云。老
汉败阙也。师云。路逢剑客须呈剑。师问僧。安乐么。僧
云。无事。师云。你大有事在。曰。未审某甲有甚事。师云。
近日上蓝金刚兴。天宁土地相打。僧无语。师云。元来
无事。问僧。如何是上座得力处。僧便喝。师云。好好相
借问。何得恶发。僧又喝。师云。元来是作家。僧以坐具
便打。师低头。嘘一声。僧云。放过一著。师云。遮里不可
放过。随后便打。
师普说次。众欲散。忽问僧。明来明打。
暗来暗打。你作么生会。僧便喝。师云。点即不到。僧又
喝。师云。到即不点。僧云。忽遇不明不暗来时。又作么
生。师云。今日天寒。且归堂向火。随后喝一喝便起。
一
日上堂云。宝峰一夜睡不著计较。今日上堂揣腹搜
胸。总思量不就。而今临时逼节。事出急家门。遂拈起
拂子云。准上座近日作得一柄子。且权将供养大众。
乃掷下云。竹根棕叶麻绳击。样度天然别一家。政和
五年夏六月。𥨊疾。首座问。和尚近日尊位如何。师云。
宝峰准禅师¶ 第 562a 页 X79-0562.png
跛驴上壁。座云。和尚也好吃一服药。师云。朽木搭桥。
座云。也知和尚不解忌口。师云。你作么生。座拟进语。
师云。你也好吃一服药。以七月二十二日。更衣说偈
而化。阅世五十五。坐三十五夏。灵骨舍利塔于石门
之南原。丞相张无尽制其碑。谏议洪驹父叙语录。名
士李商老撰次逸事。同门弟德洪觉范纪师行实。其
高道硕德。可想见矣。
赞曰。云居真牧和尚谓人曰。出关走江淮。阅三十年。
参一十八人善知识。于中无出佛果佛眼死心灵源
湛堂五大士而巳。诚哉斯言。盖真正宗师。考其全才。
如此之难。若佛果佛眼死心灵源之嗣。固巳光明于
世。独湛堂开法日浅。未有继其高躅者。然览其遗编。
想其胸次。信馀子未易跂及也。觉范称准于真净之
门。所谓家名辩才气宇逸群者。抑知言哉。
* 花药英禅师
禅师名进英。出于罗氏。其先吉州太和人。少孤。性敏
慧。龆龀中日诵千馀言。通诗书大义。与群儿嬉游。侮
玩之气出其上。亲旧爱敬之。使著逢掖为书生。辄病
至与死邻。母泣曰。吾始娠。梦有乘空语曰。儿出家则
病有瘳矣。于是击钟梵放。誓于佛前。使依集善寺洞
隆为童子。年十八试所习。得度具戒。即欲游方参道。
母有难色。于是庵于母室之外。名曰精进。谛味宗师
之语。而励精于道。君子称孝悌焉。母殁。心丧三年。去
游江淮。一时大宗师多所参扣。晚见真净禅师。闻其
座云。也知和尚不解忌口。师云。你作么生。座拟进语。
师云。你也好吃一服药。以七月二十二日。更衣说偈
而化。阅世五十五。坐三十五夏。灵骨舍利塔于石门
之南原。丞相张无尽制其碑。谏议洪驹父叙语录。名
士李商老撰次逸事。同门弟德洪觉范纪师行实。其
高道硕德。可想见矣。
赞曰。云居真牧和尚谓人曰。出关走江淮。阅三十年。
参一十八人善知识。于中无出佛果佛眼死心灵源
湛堂五大士而巳。诚哉斯言。盖真正宗师。考其全才。
如此之难。若佛果佛眼死心灵源之嗣。固巳光明于
世。独湛堂开法日浅。未有继其高躅者。然览其遗编。
想其胸次。信馀子未易跂及也。觉范称准于真净之
门。所谓家名辩才气宇逸群者。抑知言哉。
* 花药英禅师
禅师名进英。出于罗氏。其先吉州太和人。少孤。性敏
慧。龆龀中日诵千馀言。通诗书大义。与群儿嬉游。侮
玩之气出其上。亲旧爱敬之。使著逢掖为书生。辄病
至与死邻。母泣曰。吾始娠。梦有乘空语曰。儿出家则
病有瘳矣。于是击钟梵放。誓于佛前。使依集善寺洞
隆为童子。年十八试所习。得度具戒。即欲游方参道。
母有难色。于是庵于母室之外。名曰精进。谛味宗师
之语。而励精于道。君子称孝悌焉。母殁。心丧三年。去
游江淮。一时大宗师多所参扣。晚见真净禅师。闻其
宝峰准禅师¶ 第 562b 页 X79-0562.png
夜参。贬剥诸方。以黄檗接临济。云门接洞山机缘。为
入道之要。擿其疑处以启问。师恍然大悟。真净密可
之。时佛印禅师。名重一时。尤重许可。独以师为俊彦。
尝以铁觜呼之。自是丛林想闻其风彩。元祐中。出世
长沙之开福。阅十年。殿阁崇成。宗风鼎盛。又五年弃
之。北游五台。遍览圣迹。复还庵于梁山。衲子益奔趋
之。政和甲午。衡阳道俗。迎居花药之天宁。师于真净
之道。力行而博施之。得语言三昧。尝示众曰。报慈有
一公案。诸方未曾结断。幸遇改旦拈出。各请高著眼
看。遂趯下一只鞋云。还知遮个消息么。达磨西归时。
携提在身畔。又曰。与么上来猛虎出林。与么下去惊
蛇入草。不上不下。日轮杲杲。喝一喝云。潇湘江上碧
溶溶。出门便是长安道。又曰。山门寂寞无可祗待。诸
禅德。夜来思量得一段因缘奇特。准拟今日供养大
众。及乎升座。忽然忘却。而今卒作不辨。且望大众。智
不责愚。不为怪笑。宣和三年。退归旧庵。虽齿高而精
进不替。常中夜礼佛作息饮食。不肯与众背。丛林信
其诚。民俗化其教。一节三十年。终始不渝。四年十二
月。灭干梁山。
* 明白洪禅师
禅师讳德洪。字觉范。筠州新昌喻氏子。年十四。父母
并月而殁去。依三峰靓禅师为童子。十九试经。东都
假天王寺旧籍惠洪名为大僧。依宣秘律师受唯识
论臻其奥。博观子史。有异才。以诗鸣京华。搢绅间。久
入道之要。擿其疑处以启问。师恍然大悟。真净密可
之。时佛印禅师。名重一时。尤重许可。独以师为俊彦。
尝以铁觜呼之。自是丛林想闻其风彩。元祐中。出世
长沙之开福。阅十年。殿阁崇成。宗风鼎盛。又五年弃
之。北游五台。遍览圣迹。复还庵于梁山。衲子益奔趋
之。政和甲午。衡阳道俗。迎居花药之天宁。师于真净
之道。力行而博施之。得语言三昧。尝示众曰。报慈有
一公案。诸方未曾结断。幸遇改旦拈出。各请高著眼
看。遂趯下一只鞋云。还知遮个消息么。达磨西归时。
携提在身畔。又曰。与么上来猛虎出林。与么下去惊
蛇入草。不上不下。日轮杲杲。喝一喝云。潇湘江上碧
溶溶。出门便是长安道。又曰。山门寂寞无可祗待。诸
禅德。夜来思量得一段因缘奇特。准拟今日供养大
众。及乎升座。忽然忘却。而今卒作不辨。且望大众。智
不责愚。不为怪笑。宣和三年。退归旧庵。虽齿高而精
进不替。常中夜礼佛作息饮食。不肯与众背。丛林信
其诚。民俗化其教。一节三十年。终始不渝。四年十二
月。灭干梁山。
* 明白洪禅师
禅师讳德洪。字觉范。筠州新昌喻氏子。年十四。父母
并月而殁去。依三峰靓禅师为童子。十九试经。东都
假天王寺旧籍惠洪名为大僧。依宣秘律师受唯识
论臻其奥。博观子史。有异才。以诗鸣京华。搢绅间。久
宝峰准禅师¶ 第 562c 页 X79-0562.png
之南归。依归宗真净禅师。研究心法。随迁泐潭。凡七
年。得真净之道。辞之东吴。历沅湘。一日阅汾阳语。重
有发药。于是胸次洗然。辨博无碍。崇宁中。显谟朱世
英请出世临川之北禅。先是寺有古𦘕应真十六轴。
久亡其一。师至以诗嘲之。未淹辰而应真见梦所匿
之家。丐归寺中。因得之。世以谓尊者犹畏其嘲而归
焉。越明年以事退游金陵。漕使吴正仲请居清凉。未
阅月为狂僧诬。以度牒[曰/月]名。旁连讪谤事。入制狱。锻
鍊久之。坐[曰/月]名。著逢掖。走京师。见丞相张无尽。特奏
得度。改今名。太尉郭天民奏锡椹服。号宝觉圆明。自
称寂音尊者。未几坐交张郭厚善。张罢政事。时左司
陈莹中撰尊尧录将进御。当轴者嫉之。谓师颇助其
笔削。政和元年十月。褫僧伽黎配海外。三年春。遇赦。
归于江西。是冬复證狱于并州。明年得还。往来九峰
洞山。野服萧散。以文章自娱。将自西安入衡湘。依法
属以老。复为狂道士。执以为张怀素党。下南昌狱。治
百馀日。非是会赦免。归湘西之南台。仍治所居。榜曰
明白庵。自为之铭。其叙曰。予世缘深重。夙习羁縻。好
论古今治乱是非成败。交游多讥诃之。独陈莹中曰。
于道初不相妨。譬如山川之有烟云。草木之有华滋。
所谓秀媚精进。予心知其戏。然为之不巳。大观元年
春。结茅于临川。名曰明白。欲痛自治。也莹中闻之。以
偈见寄曰。庵中不著毗耶座。亦许灵山闻法人。便谓
世间憎爱尽。攒眉出社有谁嗔。于有堤岸辄决。又复
年。得真净之道。辞之东吴。历沅湘。一日阅汾阳语。重
有发药。于是胸次洗然。辨博无碍。崇宁中。显谟朱世
英请出世临川之北禅。先是寺有古𦘕应真十六轴。
久亡其一。师至以诗嘲之。未淹辰而应真见梦所匿
之家。丐归寺中。因得之。世以谓尊者犹畏其嘲而归
焉。越明年以事退游金陵。漕使吴正仲请居清凉。未
阅月为狂僧诬。以度牒[曰/月]名。旁连讪谤事。入制狱。锻
鍊久之。坐[曰/月]名。著逢掖。走京师。见丞相张无尽。特奏
得度。改今名。太尉郭天民奏锡椹服。号宝觉圆明。自
称寂音尊者。未几坐交张郭厚善。张罢政事。时左司
陈莹中撰尊尧录将进御。当轴者嫉之。谓师颇助其
笔削。政和元年十月。褫僧伽黎配海外。三年春。遇赦。
归于江西。是冬复證狱于并州。明年得还。往来九峰
洞山。野服萧散。以文章自娱。将自西安入衡湘。依法
属以老。复为狂道士。执以为张怀素党。下南昌狱。治
百馀日。非是会赦免。归湘西之南台。仍治所居。榜曰
明白庵。自为之铭。其叙曰。予世缘深重。夙习羁縻。好
论古今治乱是非成败。交游多讥诃之。独陈莹中曰。
于道初不相妨。譬如山川之有烟云。草木之有华滋。
所谓秀媚精进。予心知其戏。然为之不巳。大观元年
春。结茅于临川。名曰明白。欲痛自治。也莹中闻之。以
偈见寄曰。庵中不著毗耶座。亦许灵山闻法人。便谓
世间憎爱尽。攒眉出社有谁嗔。于有堤岸辄决。又复
宝峰准禅师¶ 第 563a 页 X79-0563.png
衮衮多言。然竟坐此得罪。出九死而仅生。恨识不知
微。道不胜习。乃收召魂魄。料理初心。而为之铭曰。雷
霆发声。万国春晓。闻者不言。心得意了。木落霜清。水
归汰在。忽然震惊。闻者骇怪。合妙日用。如春雷霆。背
觉合尘。如冬震惊。万机休罢。随缘放旷。尚无了知。安
有倒想。永惟此恩。研味其旨。一庵收身。以时卧起。语
默不昧。丝毫弗差。蒙杂而著。随孚于嘉。于是覃思经
论著义疏。发挥圣贤之秘奥。及解易。作僧宝传成。抚
而叹曰。[曰/月]障海极。并门间关。万死而不毙。天其或者
迟以卒此乎。世有贤者。当知我矣。将负之入京。抵襄
阳会难。渊圣登极。大逐宣和用事者。诏赠丞相商英
司徒。赐师重削发。还旧师名。未几国步多艰。退游庐
阜。建炎二年夏五月。示寂于同安。阅世五十有八。门
人建塔于凤栖山。师之才章。盖天禀然。幼览书籍。一
过目。毕世不忘。落笔万言。了无停思。其造端用意。大
抵规模东坡。而借润山谷。至于出入禅教。议论精博。
其才实高。圜悟禅师以为笔端具大辩才。不可及也。
与士大夫游。议论衮衮。虽稠人广座。至必奋席。初在
湘西。见山谷。与语终日。不容去。因有诗赠之。略曰。不
肯低头拾卿相。又能落笔生云烟。其后山谷过宜春。
见其竹尊者诗。咨赏。以为妙入作者之域。颇恨东坡
不及见之。著林间录二卷。僧宝传三十卷。高僧传十
二卷。智證传十卷。志林十卷。冷斋夜话十卷。天厨禁
脔一卷。石门文字禅三十卷。语录偈颂一编。法华合
微。道不胜习。乃收召魂魄。料理初心。而为之铭曰。雷
霆发声。万国春晓。闻者不言。心得意了。木落霜清。水
归汰在。忽然震惊。闻者骇怪。合妙日用。如春雷霆。背
觉合尘。如冬震惊。万机休罢。随缘放旷。尚无了知。安
有倒想。永惟此恩。研味其旨。一庵收身。以时卧起。语
默不昧。丝毫弗差。蒙杂而著。随孚于嘉。于是覃思经
论著义疏。发挥圣贤之秘奥。及解易。作僧宝传成。抚
而叹曰。[曰/月]障海极。并门间关。万死而不毙。天其或者
迟以卒此乎。世有贤者。当知我矣。将负之入京。抵襄
阳会难。渊圣登极。大逐宣和用事者。诏赠丞相商英
司徒。赐师重削发。还旧师名。未几国步多艰。退游庐
阜。建炎二年夏五月。示寂于同安。阅世五十有八。门
人建塔于凤栖山。师之才章。盖天禀然。幼览书籍。一
过目。毕世不忘。落笔万言。了无停思。其造端用意。大
抵规模东坡。而借润山谷。至于出入禅教。议论精博。
其才实高。圜悟禅师以为笔端具大辩才。不可及也。
与士大夫游。议论衮衮。虽稠人广座。至必奋席。初在
湘西。见山谷。与语终日。不容去。因有诗赠之。略曰。不
肯低头拾卿相。又能落笔生云烟。其后山谷过宜春。
见其竹尊者诗。咨赏。以为妙入作者之域。颇恨东坡
不及见之。著林间录二卷。僧宝传三十卷。高僧传十
二卷。智證传十卷。志林十卷。冷斋夜话十卷。天厨禁
脔一卷。石门文字禅三十卷。语录偈颂一编。法华合
宝峰准禅师¶ 第 563b 页 X79-0563.png
论七卷。楞严尊顶义十卷。圆觉皆證义二卷。金刚法
源论一卷。起信论解义二卷。并行于世。
赞曰。丞相张无尽称觉范。盖天下之英物。圣宋之异
人。然古之高僧。以才学名世。殆与觉范并驱者多矣。
必以清标懿范相资而后美也。觉范少归释氏。长而
博极群书。观其发挥经论。光辅丛林。孜孜焉。手不停
缀。而言满天下。及陷于难。著逢掖出。九死而仅生。垂
二十年。重削发。无一辞叛佛而改图。此其为贤者也。
然工呵古人。而拙于用巳。不能全身远害。峻戒节以
自高。数陷无辜之罪。抑其恃才。暴耀太过。而自取之
邪。尝自谓。识不知微。道不胜习者。不独为洪实录。亦
以见其自欺焉。惜哉。
* 开福宁禅师
禅师名道宁。歙州注氏子。笃志于道。以头陀入禅林。
故毕世人以宁道者呼之。初参蒋山泉禅师。阅十年。
泉知其为法器。俾乞供五羊遇居士。愿施赀为祝发
者。师以乞供畏嫌疑。固辞不可。因归供钟山。再入岭
得度具戒。遍参宗师。尝居崇果山。为众辨浴。日诵金
刚般若为常课。一日将濯足。诵至应生信心以此为
实。内足汤器中。豁有省。即趋海会。见演道者。吐所悟。
演颔之。容入其室。他日闻举狗子无佛性话。于是大
彻。演喜以为类巳。大观中。潭帅席公震。请出世开福。
唱演公之道。湘潭之人敬慕之。师性简约。服用朴素。
非丛林弘法之务。未尝以之介怀。颇提笠走街市。躬
源论一卷。起信论解义二卷。并行于世。
赞曰。丞相张无尽称觉范。盖天下之英物。圣宋之异
人。然古之高僧。以才学名世。殆与觉范并驱者多矣。
必以清标懿范相资而后美也。觉范少归释氏。长而
博极群书。观其发挥经论。光辅丛林。孜孜焉。手不停
缀。而言满天下。及陷于难。著逢掖出。九死而仅生。垂
二十年。重削发。无一辞叛佛而改图。此其为贤者也。
然工呵古人。而拙于用巳。不能全身远害。峻戒节以
自高。数陷无辜之罪。抑其恃才。暴耀太过。而自取之
邪。尝自谓。识不知微。道不胜习者。不独为洪实录。亦
以见其自欺焉。惜哉。
* 开福宁禅师
禅师名道宁。歙州注氏子。笃志于道。以头陀入禅林。
故毕世人以宁道者呼之。初参蒋山泉禅师。阅十年。
泉知其为法器。俾乞供五羊遇居士。愿施赀为祝发
者。师以乞供畏嫌疑。固辞不可。因归供钟山。再入岭
得度具戒。遍参宗师。尝居崇果山。为众辨浴。日诵金
刚般若为常课。一日将濯足。诵至应生信心以此为
实。内足汤器中。豁有省。即趋海会。见演道者。吐所悟。
演颔之。容入其室。他日闻举狗子无佛性话。于是大
彻。演喜以为类巳。大观中。潭帅席公震。请出世开福。
唱演公之道。湘潭之人敬慕之。师性简约。服用朴素。
非丛林弘法之务。未尝以之介怀。颇提笠走街市。躬
宝峰准禅师¶ 第 563c 页 X79-0563.png
自乞食以养。众衲子争归之。法席遂为湖湘之冠。僧
问。唯一坚密身。一切尘中现。提起坐具云。遮个尘。那
个是坚密身。师云。放下著。进云。犹是学人疑处。师云。
你疑处作么生。进云。适来问底。师云。不堪为种草。政
和三年十一月四日。沐浴净发。五日小参别众。叙平
生参学始末。期以七日示寂。祝依常僧例茶毗。以火
馀盛之瓦碗。撒湘江水中。乃曰。出家佛子彻骨彻髓。
华藏海中游戏自在。死生界内任性浮沈。是以俱尸
城畔椁示双趺。熊耳峰前亲遗只履。祖祢不了。殃及
儿孙。𦘕样起模。到于今日。又道吾紫磨全身。今日即
有。明日即无。若道吾入涅槃。非吾弟子。若道吾不入
涅槃。亦非吾弟子。尝此之际若相委悉。不唯穿却释
迦老子鼻孔。亦乃知得山僧落处。其或未然。报慈恁
么来。举世无相识。水月与空花。谁坚复谁实。住院经
五年。都卢如顷刻。瑞云散尽春风生。走却文殊遇弥
勒。喝一喝下座。持麈尾。圜视久之曰。谁堪付此者。既
而曰。无如果藏主。遂以𢌿之。至七日。长沙之人。无幼
艾相与赍持香花。侧塞于寺。师应接教诫遣之。而来
者无巳。及日暮。跏趺湛然而逝。阅岁六十一。坐二十
一夏。火馀舍利。弟子不忍弃。塔于开福。又二十年。嗣
法果禅师。徙塔福严之朱原。师出世才五年。而名满
天下。丛林仰之。虽不克尽行其道。然宗风宏远云。
* 智海勤禅师
禅师讳惠勤。舒州铜城人。出家试所习。得度具戒。参
问。唯一坚密身。一切尘中现。提起坐具云。遮个尘。那
个是坚密身。师云。放下著。进云。犹是学人疑处。师云。
你疑处作么生。进云。适来问底。师云。不堪为种草。政
和三年十一月四日。沐浴净发。五日小参别众。叙平
生参学始末。期以七日示寂。祝依常僧例茶毗。以火
馀盛之瓦碗。撒湘江水中。乃曰。出家佛子彻骨彻髓。
华藏海中游戏自在。死生界内任性浮沈。是以俱尸
城畔椁示双趺。熊耳峰前亲遗只履。祖祢不了。殃及
儿孙。𦘕样起模。到于今日。又道吾紫磨全身。今日即
有。明日即无。若道吾入涅槃。非吾弟子。若道吾不入
涅槃。亦非吾弟子。尝此之际若相委悉。不唯穿却释
迦老子鼻孔。亦乃知得山僧落处。其或未然。报慈恁
么来。举世无相识。水月与空花。谁坚复谁实。住院经
五年。都卢如顷刻。瑞云散尽春风生。走却文殊遇弥
勒。喝一喝下座。持麈尾。圜视久之曰。谁堪付此者。既
而曰。无如果藏主。遂以𢌿之。至七日。长沙之人。无幼
艾相与赍持香花。侧塞于寺。师应接教诫遣之。而来
者无巳。及日暮。跏趺湛然而逝。阅岁六十一。坐二十
一夏。火馀舍利。弟子不忍弃。塔于开福。又二十年。嗣
法果禅师。徙塔福严之朱原。师出世才五年。而名满
天下。丛林仰之。虽不克尽行其道。然宗风宏远云。
* 智海勤禅师
禅师讳惠勤。舒州铜城人。出家试所习。得度具戒。参
宝峰准禅师¶ 第 564a 页 X79-0564.png
太平演禅师。发明大事。时太平法窟。龙象最盛。师与
圜悟佛眼。崭然露其头角。众望翕然推重。及演迁五
祖。灵源禅师继主太平。登师第一座。以法施学者。灵
源退席。舒守雅闻誉望。命出世太平。开五祖法要。僧
问。万法本来归一。一法了无踪迹。白莲峰下传来。未
审以何为的。师举拂子云。用遮个为的。曰。与么则兵
随印转。将逐奉行。师云。上座见个什么。曰。验人端的
处。下口便知音。师云。不妨具眼。曰。此日一会。超越灵
山。师云。那个是超越底事。僧提起坐具云。三世诸佛
尽向遮里纳败阙。师云。三十棒且待别时。乃云。祖师
心印。状似铁牛之机。去即印住。住即印破。不去不住。
坐断要津。凡圣路绝。当是之时。不见有众生可度。不
见有佛果明成。亦无烦恼可除。亦无菩提可證。唯彰
本体。应用堂堂。出没卷舒。得大自在。天堂地狱虎穴
魔宫。处处道场。头头佛事。然虽如是。也须到遮田地
始得。此事不从脩證。不陟言诠。莫非妙智发明。超然
独脱。或末至此。当宜忘情绝虑。深切谛观。久久之间。
自然云霞消散。孤月白圆。砂砾尽时。真全始见。又曰。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桃花红。李花白。谁道融融只一
色。燕子语。黄莺鸣。谁道关关只一声。不透祖师关捩
子。空认山河是眼睛。又曰。日出卯。用处不须生善巧。
拈起柱杖云。柱杖横山河。大地一时横。柱杖坚山河。
大地一时坚。十方如来所说法。不能与此为譬喻。绝
聱讹无巧妙。灸疮瘢上著艾燋。若能于此究根源。方
圜悟佛眼。崭然露其头角。众望翕然推重。及演迁五
祖。灵源禅师继主太平。登师第一座。以法施学者。灵
源退席。舒守雅闻誉望。命出世太平。开五祖法要。僧
问。万法本来归一。一法了无踪迹。白莲峰下传来。未
审以何为的。师举拂子云。用遮个为的。曰。与么则兵
随印转。将逐奉行。师云。上座见个什么。曰。验人端的
处。下口便知音。师云。不妨具眼。曰。此日一会。超越灵
山。师云。那个是超越底事。僧提起坐具云。三世诸佛
尽向遮里纳败阙。师云。三十棒且待别时。乃云。祖师
心印。状似铁牛之机。去即印住。住即印破。不去不住。
坐断要津。凡圣路绝。当是之时。不见有众生可度。不
见有佛果明成。亦无烦恼可除。亦无菩提可證。唯彰
本体。应用堂堂。出没卷舒。得大自在。天堂地狱虎穴
魔宫。处处道场。头头佛事。然虽如是。也须到遮田地
始得。此事不从脩證。不陟言诠。莫非妙智发明。超然
独脱。或末至此。当宜忘情绝虑。深切谛观。久久之间。
自然云霞消散。孤月白圆。砂砾尽时。真全始见。又曰。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桃花红。李花白。谁道融融只一
色。燕子语。黄莺鸣。谁道关关只一声。不透祖师关捩
子。空认山河是眼睛。又曰。日出卯。用处不须生善巧。
拈起柱杖云。柱杖横山河。大地一时横。柱杖坚山河。
大地一时坚。十方如来所说法。不能与此为譬喻。绝
聱讹无巧妙。灸疮瘢上著艾燋。若能于此究根源。方
宝峰准禅师¶ 第 564b 页 X79-0564.png
透衲僧向上窍。如何是衲僧向上窍。击禅床下座。又
曰。昔日僧问赵州。如何是不迁义。州以手作流水势。
其僧有省。复有僧。问法眼云。不取于相。如始不动。如
何不取于相。见于不动。法眼云。日出东方夜落西。其
僧亦有省。若于斯明得。便见道。旋岚偃岳而常静。江
河竞注而不流。其或未然。更为饶舌。天左旋。地右转。
古往今来经几遍。金乌飞。玉兔走。才方出海门。又落
青山后。江河波渺渺。淮济浪悠悠。直入沧溟昼夜流。
遂高声云。诸禅德。还见如如不动底么。以拂子击禅
床下座。又曰。乍语莺喉涩。初来燕语新。莫惊双𩯭白。
又是一年春。林上花铺锦。堤边草织茵。谁知造化体。
元是法王身。举起拂子云。看看。若也识得。海印发光。
苟或未然。尘劳先起。击禅床下座。师居太平八年。宗
风大震。政和二年有诏。请住东都智海。十月九日。就
大相国寺三门开堂。遣中便降香。鸿胪少卿赍疏。兼
拨赐金宝。充办斋筵。师谢恩。祝圣罢。僧问。才升猊座。
便爇天香。祝圣之言。请师速道。师云。祥云笼殿阁。瑞
气满乾坤。进云。一朵昙花开上国。声香从此播人间。
师云。别是一家春。曰。灵山一会俨然犹在。师云。作么
生是灵山会上事。曰。明朝自有明君鉴。学人三拜谢
师恩。师云。一任流通。问。太平古曲久播徽音。学人上
来。乞师垂示。师云。尺头有寸。秤尾无星。曰。与么则智
海洪波。普施馀润。师云。真不掩伪。曲不藏直。曰。只如
无阴阳地上生个什么。师云。唤什么作无阴阳地。曰。
曰。昔日僧问赵州。如何是不迁义。州以手作流水势。
其僧有省。复有僧。问法眼云。不取于相。如始不动。如
何不取于相。见于不动。法眼云。日出东方夜落西。其
僧亦有省。若于斯明得。便见道。旋岚偃岳而常静。江
河竞注而不流。其或未然。更为饶舌。天左旋。地右转。
古往今来经几遍。金乌飞。玉兔走。才方出海门。又落
青山后。江河波渺渺。淮济浪悠悠。直入沧溟昼夜流。
遂高声云。诸禅德。还见如如不动底么。以拂子击禅
床下座。又曰。乍语莺喉涩。初来燕语新。莫惊双𩯭白。
又是一年春。林上花铺锦。堤边草织茵。谁知造化体。
元是法王身。举起拂子云。看看。若也识得。海印发光。
苟或未然。尘劳先起。击禅床下座。师居太平八年。宗
风大震。政和二年有诏。请住东都智海。十月九日。就
大相国寺三门开堂。遣中便降香。鸿胪少卿赍疏。兼
拨赐金宝。充办斋筵。师谢恩。祝圣罢。僧问。才升猊座。
便爇天香。祝圣之言。请师速道。师云。祥云笼殿阁。瑞
气满乾坤。进云。一朵昙花开上国。声香从此播人间。
师云。别是一家春。曰。灵山一会俨然犹在。师云。作么
生是灵山会上事。曰。明朝自有明君鉴。学人三拜谢
师恩。师云。一任流通。问。太平古曲久播徽音。学人上
来。乞师垂示。师云。尺头有寸。秤尾无星。曰。与么则智
海洪波。普施馀润。师云。真不掩伪。曲不藏直。曰。只如
无阴阳地上生个什么。师云。唤什么作无阴阳地。曰。
宝峰准禅师¶ 第 564c 页 X79-0564.png
灵苗瑞草寻常事。优钵罗花物外春。师云。谢子供养。
乃云。问话且止。不见道。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
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浸。况祖师心印。诸佛本源。
蠢动含灵。无增无减。唯圣与圣。即能知之。恭闻失圣
仁宗皇帝有修心诗云。初祖安禅在少林。不传经教
但传心。后人若悟真如性。密印从来妙理深。敢问诸
人。如何是真如之性。如何是密印妙理。假使目连鹙
子智慧神通。到此也须亡锋结舌。山僧今日幸逢快
便。为国开堂。得路便行。岂畏傍观怪笑。乃举拂子云。
看看。岂不是诸人真如之性。岂不是诸人密印妙理。
于斯见得。共报国恩。其或未然。别容理论(中谢)。复云。
适来所举。初祖安禅在少林。不传经教但传心。且道
心作么生传。我仁宗皇帝。在位四十馀年。万机之暇。
留心此道。既得之于心。乃形之于言。流布无穷。后人
取则。吾祖达磨初至少林。二祖侍立次。遂问。我心未
宁。乞师与安。达磨云。将心来。与汝安。二祖云。觅心了
不可得。达磨云。与汝安心竟。二祖于是豁然大悟。自
此传衣付法。继袭祖位。且道二祖当时悟得个什么。
英灵之者。举著便知。影响之流。卒难领会。聊成鄙颂。
少助发挥。觅心无得。乃安心悟了。争如未悟深。万丈
碧潭秋月白。一声云外老猿吟。积尘成岳。削铁为针。
少室山前无异路。游人来往自崎嵚。枢密邓公子常。
奏赐椹服。佛鉴师名。留智海三年。累表恳辞归山。寻
得旨住江宁府蒋山。政和七年十月八日。沐浴更衣。
乃云。问话且止。不见道。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
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浸。况祖师心印。诸佛本源。
蠢动含灵。无增无减。唯圣与圣。即能知之。恭闻失圣
仁宗皇帝有修心诗云。初祖安禅在少林。不传经教
但传心。后人若悟真如性。密印从来妙理深。敢问诸
人。如何是真如之性。如何是密印妙理。假使目连鹙
子智慧神通。到此也须亡锋结舌。山僧今日幸逢快
便。为国开堂。得路便行。岂畏傍观怪笑。乃举拂子云。
看看。岂不是诸人真如之性。岂不是诸人密印妙理。
于斯见得。共报国恩。其或未然。别容理论(中谢)。复云。
适来所举。初祖安禅在少林。不传经教但传心。且道
心作么生传。我仁宗皇帝。在位四十馀年。万机之暇。
留心此道。既得之于心。乃形之于言。流布无穷。后人
取则。吾祖达磨初至少林。二祖侍立次。遂问。我心未
宁。乞师与安。达磨云。将心来。与汝安。二祖云。觅心了
不可得。达磨云。与汝安心竟。二祖于是豁然大悟。自
此传衣付法。继袭祖位。且道二祖当时悟得个什么。
英灵之者。举著便知。影响之流。卒难领会。聊成鄙颂。
少助发挥。觅心无得。乃安心悟了。争如未悟深。万丈
碧潭秋月白。一声云外老猿吟。积尘成岳。削铁为针。
少室山前无异路。游人来往自崎嵚。枢密邓公子常。
奏赐椹服。佛鉴师名。留智海三年。累表恳辞归山。寻
得旨住江宁府蒋山。政和七年十月八日。沐浴更衣。
宝峰准禅师¶ 第 565a 页 X79-0565.png
端居丈室。手写别故旧书数幅。停笔而化。灵骨舍利
塔于本山。师法才富赡。道学渊源。履践高妙。当时天
下丛林推仰。以为深得东山真机大用三昧。初受太
平日。即具仪。扣灵源之室。请曰。住院董众。宜何所先。
灵源曰。此无他。当以杖笠包具。置方丈壁间。去住如
衲子之轻则至矣。师终身奉行之。遂为一代宗师典
刑云。
赞曰。常闻慈受禅师初出世真州资福。嗣法净照禅
师。俄退席。寓蒋山。佛鉴会中。聆其夜参所举。皆平昔
未谕。心因异之。忽一夕于佛鉴言下大悟。即欲炷香。
改嗣佛鉴。佛鉴深却之。不许。于戏曷有末代欺世负
官。以院易嗣。奉金请拂者。曾佛鉴奴之非若也。
僧宝正续传卷第二
塔于本山。师法才富赡。道学渊源。履践高妙。当时天
下丛林推仰。以为深得东山真机大用三昧。初受太
平日。即具仪。扣灵源之室。请曰。住院董众。宜何所先。
灵源曰。此无他。当以杖笠包具。置方丈壁间。去住如
衲子之轻则至矣。师终身奉行之。遂为一代宗师典
刑云。
赞曰。常闻慈受禅师初出世真州资福。嗣法净照禅
师。俄退席。寓蒋山。佛鉴会中。聆其夜参所举。皆平昔
未谕。心因异之。忽一夕于佛鉴言下大悟。即欲炷香。
改嗣佛鉴。佛鉴深却之。不许。于戏曷有末代欺世负
官。以院易嗣。奉金请拂者。曾佛鉴奴之非若也。
僧宝正续传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