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天目妙禅师法嗣¶
天目妙禅师法嗣¶ 第 545c 页

续灯正统卷二十五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二十三世

*** 天目妙禅师法嗣

**** 杭州府天目中峰明本禅师

钱塘孙氏子。母梦无门
开道者。持灯笼至其家。觉而生师。神仪挺异。具大人
相。喜跏趺。能言即歌梵呗。凡嬉戏必为佛事。九岁丧
母。十五决志出家。甫冠阅传灯。至庵摩罗女问曼殊。
明知生是不生之理。为甚么却被生死之所流转。有
疑。巳而往参高峰。峰孤峻严冷。不假辞色。见师独欢
然。许为祝发。一日诵金刚。至荷担如来处。恍然有解。
时年二十有四。当至元丙戌。明年从高峰薙染。又明
年受具戒。未几观流泉有省。诣峰求證。峰为打趁出。
既而民间讹传。官选童男女。师因问。忽有人来问和
尚。讨童男女时如何。峰曰。我但度竹篦子与他。师于
言下洞然。彻法源底。峰为书真赞付师曰。我相不思
议。佛祖莫能识。独许不肖儿。得见半边鼻。或问高峰
诸弟子优劣。峰曰。若初院主等一知半解。不道全无。
如义首座。固是茎老竹。其如七曲八曲。惟本维那。却
是竿上林梓楠。他日成材。未易量也。迨峰迁化。师领
天目妙禅师法嗣¶ 第 546a 页 X84-0546.png
院事。以王臣问道为烦。因谢事。遨游江湖。或船或庵。
居无定处。咸榜曰幻住。仁宗聘召不至。赐金襕袈裟。
并佛慈圆照广慧禅师号。复敕师子禅院。为师子正
宗禅寺。时宣政院。虚灵隐径山待师。师皆不就。先是
驸马太尉沈王王璋。当遣人问法。以为未足。复请旨
亲赍御香。入山参谒。师为升座普说。英宗特旨降香。
赐金襕伽黎。师每斥学者。但尚言通。不求实悟。尝示
众曰。今之参禅不灵验者。第一。无古人真实志气。第
二。不把生死无常。当做一件大事。第三。拌舍积劫以
来所习所重不下。又不具久远不退转身心。毕竟病
在于何。其实不识生死根本故也。夫根本者。性真圆
明。本无生灭去来之相。良由不觉瞥起妄心。迷失本
源。虚受轮转。以故道。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
盖根乎迷。而本乎妄也。当知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五
阴四大。至于动不动法。皆是生死根本。若不曾向真
实法中脱然超悟。更于悟外别立生涯。别存窠臼。岂
堪向生死岸畔劄脚。纤毫不尽。未免复为胜妙境缘。
惑在那边。起诸异想。虽曰晓了。其实未然。惟有痛以
生死大事为已重任者。死尽偷心。方堪凑泊。傥存毫
发许善恶取舍。爱憎断续之见。则枝叶生矣。可不慎
乎。

示众。瞻在前。忽在后。竹鸡昼啼。华鲸夜吼。未了
听一言。如今谁动口。嗟夫学人将此一等言句。作个
相似底道理商量。把自家一片洁白田地。添者般野
狐涎沫。点污了也。却不思古人开口处。如大火聚。如
天目妙禅师法嗣¶ 第 546b 页 X84-0546.png
大风轮。无你凑泊处。又如吹毛剑。等閒拈出。直要断
人命根。此岂可以心意识卜度。而为得哉。若然。则阿
难不假再修。二祖不劳断臂。何则。彼阿难二祖。聪慧
过人。意识明了。如汝所解者。彼岂未闻耶。盖是心不
妙悟。则见地不脱。若见地不脱。则动是情意识。辊作
一团。在处依草附木。承虚接响。致使上味醍醐。蕴在
不净器中。变成毒药。一切时中。如个不解脱鬼相似。
见人说心说性。便乃扶篱摸壁。凑泊将去。才见人举
起。没巴鼻。捩转面皮。突出牙爪处。未免意识不行。便
乃浑囵吞枣。如此等辈。日用一心中。常有二主。互相
起灭。有时缘般若。则忘世谛。缘世谛。则忘般若。自不
知是脚跟下蹉过。却谓我工夫未熟。履践未纯。便乃
精修白业。作有漏因。以为资助。又有一等。颟顸佛性。
儱侗真如者。遇一切境界。只作一个道理。硬自排遣。
乃至破律仪。犯禁戒。皆无忌惮。及乎弄到差别境中。
排遣不行处。自不知是当面著谩。却谓我力量未克。
闻见不广。便乃参求古教。该博见闻。又或忘形死心。
停机息念。以资狂慧。如上二种学者。盖为自无正念。
况是打头不曾遇著个咬猪狗手脚底宗师。与之涤
荡。坐在病中。不自觉知。终日肆口而谈。纵舌而辩。总
是隔[革*(华-(十*〡*十)+(人*〡*人))]㧓痒。如此参学。要于生死岸头。一念相应。如
吹网欲满。非愚即狂。近世为人师者。往往不能穷源。
只欲学人速得知解。暖热门庭。多将个瑞岩主人公。
临济无位真人。即心即佛。他是阿谁等语。与人打交
天目妙禅师法嗣¶ 第 546c 页 X84-0546.png
辊。亦不顾他立脚未稳。恐他不能领解。又向他道。参
底是谁。学底是谁。要见本性底是谁。只欲他便向者
里认个光影。使其擎拳竖指。进前退后。不离当处。便
是西来大意。学人不识好恶。堕他窠臼。如油入面。不
得出头。诚可哀悯。良由不知众生心中。圆净湛然。元
无污染。只为情生智隔。相变体殊。一妄䀺兴。万缘各
立。外则妄见山河大地。明暗色空。内则妄见四大五
蕴。见闻知觉。乃至八万四千尘劳。及与菩提真如。涅
槃佛性等相。皆不出此一妄而有。然此妄念。若欲去
除。须是工夫纯熟。脱落根蒂。坐断圣凡。划然开悟。不
然。饶你见超二祖。慧过阿难。正坐在第八识中。以识
去识。以妄遣妄。如避身影于日中。灭眼华于空里。徒
自劳神。转成差别。所以从上诸老宿。不奈伊何。拈出
一把折柄刀子。剌在伊命根上。待伊挨到转身不得
处。奋命一挨。卒地断。爆地折。妄消想灭。见谢执忘。便
见森罗万象。廓尔平沉。闻见觉知。当处解脱。并百千
世界。融归一心。自然法法全真。头头显露。然虽如是。
若要向衲僧面前。开口吐气。更须朝打三千。暮打八
百。待伊死髑髅上。活眼重开。方有语话分。

小参。大
道在目前。山是山。水是水。玄机超物表。圣非圣。凡非
凡。一念洞然。万机廓尔。水晶宫秋容澹澹。森罗万象
吞吐明月珠。雪松斋浩气沉沉。屏几六窗交彻宝丝。
网。无一物不彰至化。无一事不演真乘。庄周虽蝶梦
枕边。敢保其当机罔措。子韶固蛙闻月下。未许其觌
天目妙禅师法嗣¶ 第 547a 页 X84-0547.png
面施呈。者一著子。名不得状不得。即其知处。巳陷重
围。事亦然理亦然。与么会时。早沉识海。所以道。神光
独耀。万古徽猷。入此门来。莫存知解。且不存知解底
句。如何指陈。玉宇秋高无界限。金园春事政敷腴。

示众。慧剑单提日用中。天然元不犯磨砻。神号鬼哭
丧魂胆。遍野尸横不露锋。古人与么说话。巳是自伤
已命了也。殊不知。我王库内。无如是刀。

腊八示众。
玄玄绝待。妙妙无依。独露真常。全彰至体。名不得状
不得。雪老冰枯。理无碍事无碍。天荒地迥。万里云收
五夜。四方星灿长空。揭开威音那畔脑门。圆陀陀光
灼灼。擉瞎髑髅背后眼光。净裸裸赤洒洒。勒回三万
劫风飞雷厉之神机。突出五千轴海涌云屯之寐语。
大众。释迦老子来也。即今在诸人眼睛里。仰见明星。
顶𩕳上成等正觉。诸人还觉眉毛动也无。如其未委。
各请归堂。

示众。龙牙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
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本上
座今日为伊翻款去也。学道之人不识真。用识作么。
只为从前认识神。也不较多。生死本即不问。如何是
本来人。喝一喝曰。切忌错下注脚。至治癸亥八月十
五。说偈辞众曰。我有一句。分付大众。更问如何。无本
可据。置笔安坐而逝。世寿六十一。僧腊三十七。奉全
身。塔于本山之西冈。天历已巳。文宗敕谥智觉。塔曰
法云。元统甲戌。赐广录三十卷入藏。号普应国师。

**** 杭州府天目正宗断崖了义禅师

德清杨氏子。年十
天目妙禅师法嗣¶ 第 547b 页 X84-0547.png
七。闻诵高峰上堂语。遂往参谒。侍峰于死关。峰令看
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因名从一。他日峰为众举牛
过窗棂话。师闻有疑。日夕体究。偶过钵盂塘。见松枝
雪坠有省。诣峰呈颂曰。不问南北与东西。大地山河
一片雪。声未绝。峰痛棒打出。不觉陨身崖下。人意其
必死。同学扪萝救之。无所损。乃自誓七日取證。未至
期。豁然大悟。复驰至死关大呼曰。老和尚今日谩我
不得也。复说偈曰。大地山河一片雪。太阳一照便无
踪。自此不疑诸佛祖。更无南北与西东。峰乃上堂曰。
山僧二十馀年。布缦天网子。打凤罗龙。不曾遇得一
虾一蟹。今日有个蟭螟虫。撞入网中。固是不堪上眼。
三十年后。向孤峰绝顶。扬声大叫去在。且道。叫个甚
么。举拂子曰。大地山河一片雪。师谓同学曰。尽大地
有一人发真归元。从一皆知之。峰叹其俊快。寻回省
亲。乃奉母入武康上柏。结茅以居。养亲事毕。还山见
峰。峰曰。大有人见你拖泥带水。师曰。两眼对两眼。遂
为薙落。改名了义。峰既示寂。师益韬晦。颓然居下版。
四众累请。乃勉住师子正宗焉。

示众。若要超凡入
圣。永脱尘劳。直须去皮换骨。绝后再苏。如寒灰发𦦨。
枯木重荣。岂可作容易想。我在老和尚处多年。每被
大棒打彻骨髓。不曾有一念远离心。直至如今。才触
著痛处。不觉泪流。岂似你等欢喜踊跃。咬著些子苦
味。便乃掉头不顾。殊不知。苦味能除百病。大凡工夫。
若到省力时。如顺水流舟。只要梢公牢牢把舵。才有
天目妙禅师法嗣¶ 第 547c 页 X84-0547.png
丝毫异念生。管取丧身失命。若到纯一处。不可起一
念精进心。不可起一念懈怠心。不可起一念求悟心。
不可起一念得失心。才有念生。即有一切邪魔。入你
心腋。使你颠狂。胡说乱道。永作魔家眷属。佛也难救
你。戒之戒之。

顺帝元统癸酉除日。谓侍者曰。有一
件事天样大。你还委悉么。良久曰。明日是年朝。正月
六日。诣法云塔西。指空地曰。更好立个无缝塔。其晚
与禅者谈笑如平时。至夜分乃曰。老僧明日天台去
也。者曰。某甲随师去。师曰。你走马也趁我不及。翌旦
跏趺而化。世寿七十二。僧腊四十九。藏全身于狮子
岩后之云深庵。化之日。雷砰雨射。白昼晦瞑。及葬。雪
华缤纷。林木缟素。送葬者数千。初中峰会葬斋次。师
谓众曰。后十二年。更为老僧一会。众未深信。至是始
验。至元丙子七月。朝廷钦师道行。敕谥佛慧圆明正
觉普度大师。

**** 杭州府大觉布衲。祖雍禅师

明州宁海人。侍高峰最
久。躬事舂㸑。貌甚黑瘠。戆而少文。初为院主。后首众。
提唱超卓。辛卯。鹤沙瞿提举。为高峰施巨庄赡众。峰
力辞。瞿乃别营大觉。请师领寺事。及峰临寂。乃嘱师
以后事焉。尝有山居偈曰。就树缚茅成屋住。拾荆编
户傍溪开。是他懒瓒无灵验。惹得天书三度来。高风
远韵。槩可想见云。后于中竺桂子堂。书偈坐逝。

**** 处州府白云山禅智寺空中以假禅师

得旨高峰。后
栖迟白云。四方禅侣。闻风来赴。屦满户外。至元丙子
天目妙禅师法嗣¶ 第 548a 页 X84-0548.png
夏一日。援笔书偈曰。地水火风先佛记。掘地深埋第
一义。一免檀那几片柴。二免人言无舍利。掷笔趺坐
而化。

*** 灵云定禅师法嗣

**** 南昌府般若绝学世诚禅师

示众。有志之士。趁众中
柴乾水便。僧堂温暖。三年不出门。决定有大受用。有
等才作工夫。觉得胸次轻安。目前清净。便一时放下。
作偈作颂。口快舌便。将谓是大了。当误了一生。可惜
前来许多心机。中途而废。三寸气断。将何保任。众兄
弟。若欲出离生死。参须实参。悟须实悟。阎罗大王。不
怕你能言能语。

*** 径山陵禅师法嗣

**** 金华府宝林桐江绍大禅师

严州吴氏子。世居桐江。
因以为号。幼入里之凤山剃染。受具戒。参虚谷于径
山。佩服心印。历事遍参。一日曰。吾今而后。乃知法之
无异味也。遂罢参。翻大藏凡三过。内外学咸通其旨。
东屿居净慈。命典藏钥。至顺壬申。出世里之乌龙。后
迁云黄宝林。法会称极盛。一日示微疾。鸣鼓集众叙
谢。众请偈。师接笔掷地曰。纵书到弥勒下生。宁复离
此。言毕而化。世寿七十四。僧腊五十八。阇维舍利如
绀珠。齿牙不坏。有三会语录。

**** 杭州府径山竺远正源禅师

欧阳文忠公之裔。世居
南康。年二十七。弃家薙染。受具参方。首谒虚谷。谷举
龙潭吹灭纸烛话问。意旨如何。师曰。焦石可破层冰。
天目妙禅师法嗣¶ 第 548b 页 X84-0548.png
谷曰。破后如何。师曰。探索乃知。谷曰。所知者何事。师
拟对。谷劈脊便棒。师悚然喻旨。后出世观音兴圣。次
补道场灵隐。后迁径山。赐号佛慧慈照普应禅师。以
至正辛丑六月示寂。全身塔于径山。弟子分爪发舍
利。藏于道场。世寿七十三。僧腊四十五。

*** 道场信禅师法嗣

**** 湖州府福源石屋清珙禅师

常熟温氏子。生咸淳初。
幼依崇福寺薙染。受具戒。首参高峰。峰示万法归一
一归何处话。令参。服勤三年。无所发明。辞峰。峰曰。温
有瞎驴。淮有及庵。宜往见之。因至建阳参及庵。庵问
何来。师曰天目。庵曰。有何指示。师曰。万法归一。一归
何处。庵曰。汝作么生会。师无语。庵曰。此是死句。甚么
害热病底。教汝与么。师拜求指的。庵曰。有佛处不得
住。无佛处急走过。意旨如何。师不契。庵曰。者也是死
句。师不觉悚栗汗下。一日入室。庵再理前话。师曰。上
马见路。庵呵曰。汝在此六年。犹作者个见解。师发愤
而去。中途忽举首见风亭。豁然有省。遂返语庵曰。某
甲今日会得活句也。庵曰。汝作么生会。师曰。清明时
节雨初晴。黄莺枝上分明语。庵颔之。因复亲炙。久之
辞去。庵门送之曰。他日与汝同龛。未几庵迁道场。师
复依之。典藏钥。悦堂訚主灵隐。师居第二座。罢参后。
结庵湖之霞雾山。喜吟咏。有山居诸偈。至顺辛未四
月。出住当湖福源。

上堂。把住也锋铓不露。放行也
十字纵横。水云深处相逢。却在千峰顶上。千峰顶上
天目妙禅师法嗣¶ 第 548c 页 X84-0548.png
相逢。却在水云深处。今朝福源寺里开堂演法。昨日
天湖庵畔垦土耕烟。所以道。法无定相。遇缘即宗。可
传真寂之风。仰助无为之化。正与么时如何。拈拄杖
卓一下曰。九万里鹏才展翼。一千年鹤便翱翔。


专使并三塔和尚首座都寺上堂。睦州唆临济吃棒。
不是好心。杨岐逼慈明晚参。不是好心。赵州访道吾。
不是好心。福源专使逼人住院。且道是好心。不是好
心。珊瑚枕上两行泪。半是思君半恨君。

谢殿主净
头上堂。一身清净。则多身清净。一世界清净。则多世
界清净。东司头臭气。佛殿里蓬尘。且道从甚么处得
来。以手掩鼻曰。又是一点也。

中秋谢藏主上堂。天
上月正圆。人间月方半。诸人恐未知。打鼓普请看。道
是如来藏里摩尼珠。又似宾头卢尊者手中琉璃碗。
比也不可比。辩也不可辩。天风吹露湿桂花。香浸云
边广寒殿。

上堂。我有一句子。欲与诸人说破。又恐
诸人骂我。不与诸人说破。又恐诸人疑我。且道。如今
说即是。不说即是。抚膝曰。知我罪我。吾无辞焉。


堂。黄梅俾老卢踏碓。石头讥药山不为。有一丈蓬。可
以使八面风。无三尺鞭。难以控千里马。伊兰园里不
生栴檀。黄檗树头讨甚蜜果。

上堂。动若行云。止犹
谷神。水中咸味。色里胶青。细雨湿衣看不见。閒花落
地听无声。

上堂。所闻不可闻。所见不可见。昨夜五
更风。吹落桃华片。苍苔面上生红霞。百鸟不来春烂
熳。

上堂。吃饭要止饥。饮水要止渴。著衣要免寒。归
天目妙禅师法嗣¶ 第 549a 页 X84-0549.png
乡要到家。学道要到三世诸佛开口不得处。参禅要
到历代祖师插脚不入处。若不如此。倚他门户。傍他
墙壁。听人指挥。吃人洟唾。总不丈夫。福源与么说话。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上堂。是圣是凡。入门便见波
斯鼻孔。开眼便见蚌蛤心肝。开口便见诸人两茎眉
毛横在眼上。因甚看他不见。明眼人前三尺暗。


堂。腊月一。水生骨。虚明自照。不劳心力。白鸥寒雁芦
华。无处寻他踪迹。待得日暖冰融水面宽。依旧飞来
照破湖光碧。

上堂。即心即佛也不是。非心非佛也
不是。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也不是。恁么也不是。不
恁么也不是。恁么不恁么总不是。子细看来。直教你
无用心处。正好用心。卓拄杖曰。藕穿平地为荷叶。笋
过东家作竹林。

住持七年后。以老引退。复归天湖。
至正间。顺帝降香币。皇后赐金襕法衣。闻天湖之风
者。莫不心爽神慕。以为真得古先德遗型。至正壬辰
七月二十四。云微疾。中夜集众诀别。众请后事。师索
笔书偈曰。青山不著臭尸骸。死了何须掘土埋。顾我
也无三昧火。光前绝后一堆柴。书毕掷笔而逝。阇维。
舍利五色。塔于天湖之原。以及庵之塔配之。示不忘
同龛意也。寿八十一。腊五十四。高丽国师太古愚。尝
侍师得旨。王闻钦渴。表达朝廷。敕谥佛慈慧照禅师。
仍乞移文江浙。请净慈平山林入天湖。分师舍利之
半。归国供养。

**** 金华府罗山正觉石门至刚禅师

世居山麓。得法游
天目妙禅师法嗣¶ 第 549b 页 X84-0549.png
历罢。归里建宝坊。文其楣曰正觉。

岁除日。谢道德
首座顺侍者看病上堂。岁事除。年华毕。尊莫尊乎道。
贵莫贵乎德。觉即般若因。顺即菩提佛。当知种豆不
生麻。因果自然明历历。然虽如是。且道如何见得。八
福田中看病第一。

小参。踏翻生死海。涓滴不留。推
倒涅槃城。纤尘不立。且是不劳馀力。如壮士挥戈锋
铓不犯。如人善射毫发无差。自然处处逢源。头头合
辙。不假修證。本自圆成。尽大地是胜妙觉场。遍法界
是真如实地。悟取人人有分。了知个个无亏。一念不
生。入三摩地。一尘不动。转大法轮。自利利他俱登彼
岸。全身放下总得自繇。到者里。说甚涅槃生死真如
佛性。了无一法当情。直得十方坐断。今日举扬般若。
端为追荐上峰最庵主。不动脚跟。高超乐土。不劳举
念。即證无生。击拂子曰。见彻本来无隐蔽。纷纷桂子
散天香。

临终诀众偈曰。七十六年。了然宽廓。拶破
虚空。须弥倒卓。

**** 杭州府净慈平山处林禅师

本郡仁和王氏子。生时
有异徵。年十二。父母命投广严寺出家。十七受具戒。
参方。母为治装。使行谒及庵于金华。庵留居侍司。一
夕庵撚纸烛举示师曰。龙潭吹灭。汝作么生。师方拟
答。庵遽以手掩其口。从此悟入。庵迁道场。命典藏钥。
未几秉拂升座。机如瓶泻。众咸慑伏。洎庵示寂。往依
虚谷陵于仰山。陵处以第二座。皇庆癸丑。出世大慈
定慧。瓣香为及庵嗣。复开山当湖福源。再迁中竺。至
天目妙禅师法嗣¶ 第 549c 页 X84-0549.png
正癸未。行宣政院使。请主净慈。十八年中。殿堂钟鼓
为之一新。丞相达识铁睦尔。请移灵隐。正谋起废。值
张吴自苏入杭。师谓众曰。吾缘尽矣。乃还净慈。更衣
沐浴。集众说偈而化。当辛丑五月一日。世寿八十三。
僧腊六十六。敕谥普慧性悟禅师。塔净居庵右。

*** 匡山源禅师法嗣

**** 杭州府海门天真惟则禅师

别号冰檗老人。吴兴费
氏子。母梦异僧分卫到门。觉而有娠。及诞。异香袭人。
髫年礼杭之祐福高林寿为师。年十六受具戒。二十
三游方。谒楚石千岩无见无闻等一十八员尊宿。因
缘不契。后之匡庐。遇无极。极终日不语。无所启发。一
日值极如厕。师急趋前问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极
擒住曰。道道。师豁然顿悟。于是遨游江湖。平山居灵
隐。招致典藏。后因受业老病。遂归省侍。四方学者麔
至。固请开法。

开堂日。僧问。作么生是佛祖为人处。
师曰。狗舐热油铛。曰和尚今日开堂。还有为人处么。
师曰。猛虎当途坐。曰岂无方便。师震威一喝。

问。如
何是日面佛。师曰。今日云生。曰如何是月面佛。师曰。
夜来再看。

上堂。举明果道。十五日巳前。提水放火。
十五日巳后。鹊噪鸦鸣。正当十五日。风恬浪静。国泰
民安。有一句到你。哑却我口。无一句到你。瞎却你眼。
十字街头潘四郎。头不梳面不洗。知他是凡是圣。师
曰。应庵老汉。大似倚富欺贫。卖弄不少。海门即不然。
十五日巳前。明不离暗。十五日巳后。暗不离明。正当
天目妙禅师法嗣¶ 第 550a 页 X84-0550.png
十五日。明暗顿忘。古今绝待。你诸人向甚么处体究。
击拂子曰。閒中不契林泉乐。坐久但閒风雨声。


八上堂。威音王巳前。未晓一法一字时。早是超佛越
祖。黄面老子。因甚腊月八夜。方始成道。者噇酒糟汉。
惑乱世间。何有了期。海门今日点破了也。汝诸人即
今道得也未。良久卓拄杖曰。将谓胡𩯭赤。更有赤须
胡。

上堂。顾左右曰。著甚死急。虽然到者里。也不得
放过。喝一喝。便下座。

上堂。道火被火烧。说水被水
溺。会禅被禅缚。以手指左边曰。却被者僧勘破。


八上堂。昼见日。夜见星。登舟疑岸动。捏目便华生。老
瞿昙昔年到而不点。则上座今日点而不到。诸人要
见明星么。以拂子打圆相。喝一喝。便下座。

上堂。我
若向上举扬。如下戈箭。佛来祖来俱中。汝等向何处
逃避。若能具此眼目。堪为人天之师。如或不然。自救
不了。倘有人问我西来祖意。只向他道。今日输了一
转语也。还有人免得此箭么。卓拄杖下座。

上堂。我
坐汝立。谁得谁失。纵然佛祖到来。亦难辨的。以拂子
打圆相曰。咄。天下衲僧跳不出。

上堂。蟋蟀鸣晓庭。
芙蓉照秋水。遥望海天晴。鸥鹭多如雨。若也别解参。
隔越三千里。往往事从叮嘱起。

洪武初。诏徵天下
高僧赴京。天界住持西白金。首以师名荐。俄以足疾
请归。癸丑仲春示微疾。一日侵晨告众。遂瞑目而逝。
茶毗。获舍利无数。顶骨牙齿舌根不坏。阅世七十有
一。坐夏五十有八。弟子智旻等。建塔于本山。永乐甲
天目妙禅师法嗣¶ 第 550b 页 X84-0550.png
午。更名天真。宣德甲寅。敕赐海门禅寺。

*** 瑞岩宝禅师法嗣

**** 台州府华顶无见先睹禅师

仙居叶氏子。生咸淳间。
从古田垕薙染。初参藏室珍于天封。次谒方山宝于
瑞岩。筑室华顶。乾乾朝夕。一日作务次。涣然省发。平
生所疑一旦冰释。趋白方山。山说偈印之。复归华顶。
一坐四十夏。足不越户限。辟娑罗轩。以导来学。


众。风冷冷。日杲杲。薝卜花开满路香。池塘一夜生春
草。堪悲堪笑老瞿昙。四十九年说不到。阿呵呵。拍禅
床下座。

示众。若论此事。一大藏教诠注不及。天下
老和尚拈提不起。直饶有倾湫之辩。倒岳之机。到者
里一点也用不著。诸仁者。饥则吃饭。困则打眠。热则
乘凉。寒则向火。一一天真。一一明妙。何得踏步向前。
论禅论道。将鱼目为珠。认橘皮作火。不见道。大机须
透彻。大用须直截。不识东家孔丘翁。却向他邦寻礼
乐。卓拄杖一下。

元统甲戌五月望日。遗书谢道侣。
说偈跏趺而逝阇维。白乳如注。舍利凝结成五色彩。
󰢍于所居之西。锡号真觉。塔曰寂光。寿七十。﨟五十。

**** 宁波府松岩秋江元湛禅师

久从龙象游。后参方山
得旨。偶游松岩。爱其清胜不忍去。遂趺坐石上。俄有
二虎。踞坐其侧。若护卫状。师命之伏。枕其背熟睡。山
民异之。即其处创建精蓝。师居之不涉世事。法施之
外澹如也。将化。别众就龛。说偈曰。洗浴著衣生祭了。
跏趺宴坐入龛藏。华开铁树泥牛吼。一月长辉天地
天目妙禅师法嗣¶ 第 550c 页 X84-0550.png
光。复谓众曰。十五年后寺当火。启龛则火可止。至期
果然。众亟开龛。师神色如生。爪发俱长。

**** 杭州府凤山一源灵禅师

宁海人。从径山云峰芟染。
参方山于瑞岩。充堂司。一日入室请益赵州勘婆话。
山曰。维那你试下一语看。师曰。尽大地人无奈者婆
子何。山曰。山僧则不然。尽大地人无奈赵州何。师当
下如病得汗。后住凤山。

上堂。举世尊升座。文殊白
椎公案。师曰。世尊巳是错说。文殊巳是错传。新凤山
今日巳是错举。会么。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一日见
僧掷选佛图。师示偈曰。百千诸佛及众生。休向图中
强较量。心印当阳轻掷出。堂堂安坐寂光场。复曰。古
人无剪爪之工汝辈后生。忍唐丧光阴。且掷图选佛。
到极合煞时。掷得一个印出。便欢喜道。我成佛了。殊
不知。一切时一切处。皆是汝成佛处。汝却不知。

**** 针工丁生

天台人。参瑞岩方山。尝蒙印许。有咏琉璃
偈曰。放下放下。提起提起。一点灵光。照天照地。

*** 天童日禅师法嗣

**** 宁波府天童平石砥禅师

送愠藏主省径山叟偈曰。
山头老汉八十一。我此东南大法城。双𩯭又添新岁
白。片言能使古风清。为人不用击虎术。养子宁忘舐
牍情。明月堂前坐深夜。馀光分得到长庚。

*** 高峰日禅师法嗣

**** 日本国南禅梦窗智曤国师

本国势州源氏。宇多天
王九世孙。九岁出家。十八为僧。每梦游中国疏山石
天目妙禅师法嗣¶ 第 551a 页 X84-0551.png
头二刹。一老僧授以达磨像。遂名疏石。乃决志参方。
初谒无隐范。次见一山宁。备陈求法之诚。山曰。我宗
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师曰。岂无方便乎。山曰。本来
廓然。是大方便。师疑闷不辍。复谒高峰。峰曰。一山有
何指示。师述前语。峰厉声喝曰。何不道和尚漏逗不
少。师于言下有省。益自奋励。一夕坐久。忽倚壁身踣。
豁然大悟。作偈。有等閒击破虚空骨之句。呈似峰。峰
为印可。乃出无学元公渊源以𢌿之。后于本国大弘
宗教。赐号普济国师。师志在烟霞。出世非所愿。聘至
皆力辞之。其国主起师主南禅。入见引坐求退。王曰。
吾非有他。欲期朝夕问道耳。复强师入天龙。锡师号
手书。后于兜率内院示寂。世寿七十九。僧腊六十。全
身塔于院之后。存日所剪爪发。瘗云居者。发中累累
生舍利。

续灯正统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