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76a 页
指月录卷之二十五
* 六祖下第十二世
** ▲隆兴府黄龙慧南禅师
信州玉山章氏子。童龀不
茹荤。不嬉戏。年十一弃家。十九受具足戒。至庐山归
宗。老宿自宝集众坐。师却倚宝。时时眴之。师自是坐
必跏趺。行必直视。及依泐潭澄禅师。令分座接物。名
振诸方。云峰悦见之叹曰。南有道之器也。惜未授本
色钳锤耳。会同游西山。夜话云门法道。峰曰。澄公虽
是云门之后。法道异矣。师诘其所以异。峰曰。云门如
九转丹砂。点铁成金。澄公如药汞银。徒可玩。入煅则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76b 页 X83-0676.png

王。甘死语下乎。澄公有法授人。死语也。死语其能活
人乎。即背去。师挽之曰。若如是。则谁可汝意。峰曰。石
霜圆手段出诸方。子宜见之。不可后也。师默计之曰。
悦师翠岩。使我见石霜。于悦何有哉。即造石霜。中涂
闻慈明不事事。慢侮少丛林。遂登衡岳。谒福严贤。贤
命掌书记。俄贤卒。郡守以慈明补之。师心喜。且欲观
其人。以验云峰之言。明既至。贬剥诸方。件件数为邪
解。而泐潭密付之旨。皆在所斥中。师为之气索。遂造
其室。明曰。书记巳领徒游方。借使有疑。可坐而商略。
师哀恳愈切。明曰。公学云门禅。必善其旨。如云放洞
山三顿棒。是有吃棒分。无吃棒分。师曰。有吃棒分。明
色庄曰。从朝至暮。鹊噪鸦鸣。皆应吃棒。明即端坐受
师炷香作礼。明复问。脱如汝会云门意旨。则赵州道。
台山婆子我为汝勘破了也。且那里是他勘破婆子
处。师汗下不能答。次日又诣。明诟骂不巳。师曰。骂岂
慈悲法施耶。明曰。你作骂会那。师于言下大悟。作颂
曰。杰出丛林是赵州。老婆勘破没来由。而今四海明
如镜。行人莫与路为雠。呈明。明以手指没字。师为易
有字。明颔之。
圜悟勤云。黄龙老南禅师。昔未见石霜。会一肚皮
禅。翠岩悯之。劝谒慈明。只穷究玄沙语。灵云未彻
处。应时瓦解冰消。遂受印可。三十年。只以此印。拈
诸方解路瘥病。不假驴驮药紧要处。岂有如许多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76c 页 X83-0676.png

呵曰。著衣吃饭。不是毕竟。屙屎送尿。不是毕竟。
后开法同安。初受请日。泐潭遣僧来。审提唱之语。有
曰。智海无性。因觉妄以成凡。觉妄元虚。即凡心而见
佛。便尔休去。将谓同安无折合。随汝颠倒所欲。南斗
七北斗八。泐潭闻之不怿。俄闻嗣石霜 化主归。上
堂。世间有五种不易。一化者不易。二施者不易。三变
生为熟者不易。四端坐吃者不易。更有一种不易。是
甚么人。良久云。聻。便下座。
时翠岩真为首座。藏主问云。适来和尚道。第五种
不易。是甚么人。真曰。脑后见腮。莫与往来。
师问翠岩。承闻首座常将女子出定话为人。是否。岩
曰无。师曰。奢而不俭。俭而不奢。为甚道无。岩曰。若是
本分衲僧。也少他盐酱不得。师却回首唤侍者。报典
座。明日只煮白粥 洞山圆禅师。嗣雪窦。年甚少。开
先暹道者。举之以应筠人之请。时师住黄檗。因出邑
相见于净戒寺。师默无所言。但焚香相向危坐而巳。
自申时至三鼓。圆即起曰。夜深。妨和尚偃息。趋出。明
日各还山。师问永首座。汝在庐山。识今洞山老否。永
曰。不识。止闻其名。久之进曰。和尚此回见之如何人。
师曰奇人。永退问侍者。汝随和尚见洞山。夜语及何
事。侍者以实告。永曰。疑杀天下人 有僧侍立。师顾
视久之问曰。百千三昧。无量妙门。作一句说与汝。汝
还信否。对曰。和尚诚言。何敢不信。师指其左曰。过这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77a 页 X83-0677.png

僧知之。即趋入。师理前语问之。亦对曰安敢不信。师
又指其左曰。过这边来。僧坚住不往。师又咄曰。汝来
亲近我。反不听我语。出去。
觉范曰。门风壁立。佛祖丧气。故能起临济巳坠之
道。而今人诬其家风。但是平实商量。可笑也。
舜老夫。暮年有所开示。但曰本自无事。从我何求。师
闻之谓侍者曰。老夫耄矣。何不有事令无事。无事令
有事。是谓净佛国土。成就众生 座主德普。讲席有
声。两川称为义虎。因禅者激劝。乃造师问。阿难问迦
叶。世尊付金襕外。传何法。迦叶呼阿难。阿难应诺。迦
叶曰。倒却门前刹竿著。意旨如何。师曰。上人出蜀。曾
到玉泉否。曰曾到。又问。曾挂搭否。曰一夕便发。师曰。
智者道场。关将军打供与结缘。几时何妨。普默然。良
久理前问。师俛首。普趋出大惊曰。两川义虎。不消此
老一唾。
普后住禾山。十有二年。元祐五年。十二月二十五
日。谓左右曰。诸方尊宿死。丛林必祭。吾以为徒虚。
设。吾若死。汝曹当先祭。乃令从今辨祭。众以其老。
又好戏语。复曰。和尚几时迁化。曰汝辈祭绝即行。
于是帏寝室坐普。其中置祭读文。跪揖上食。普饫
餐自如。自门弟子下及庄力。日次为之。至明年元
日祭绝。曰明日雪晴乃行。至时晴忽雪。雪止。普安
坐焚香而化。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77b 页 X83-0677.png

示众。举永嘉禅师道。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
禅。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诸上座。那个
是游底山川。那个是寻底师。那个是参底禅。那个是
访底道。向淮南两浙庐山南岳云门临济。而求师访
道。洞山法眼而参禅。是向外驰求。名为外道。若以毗
卢自性为海。般若寂灭智为禅。名为内求。若外求。走
杀汝。若住于五蕴内求。则缚杀汝。是故禅者非内非
外。非有非无。非实非虚。不见道。内见外见俱错。佛道
魔道俱恶。瞥然与么去兮。月落西山。更寻声色兮。何
处名邈 师室中常问僧曰。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
缘在何处。正当问答交锋。却复伸手曰。我手何似佛
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却复垂脚曰。我脚何似
驴脚。三十馀年。示此三问。学者莫能契旨。天下丛林
目为三关。脱有酬者。师无可否。敛目危坐。人莫涯其
意。南州潘兴嗣。尝问其故。师曰。巳过关者。掉臂径去。
安知有关吏。从关吏问可否。此未透关者也。师自颂
曰。生缘有语人皆识。水母何曾离得虾。但见日头东
畔上。谁能更吃赵州茶。我手佛手兼举。禅人直下荐
取。不动干戈道出。当处超佛越祖。我脚驴脚并行。步
步蹋著无生。直待云开日现。方知此道纵横。总颂曰。
生缘断处伸驴脚。驴脚伸时佛手开。为报正湖参学
者。三关一一透将来。
清隐清源云。先师初侍栖贤湜。泐潭澄。历二十年。
宗门奇奥。经论玄要。莫不贯穿。及因云峰指见慈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77c 页 X83-0677.png

叶公画龙。龙现即怖 湛堂准颂云。我手佛手。十
八十九。云散月圆。痴人夜走。我脚驴脚。放过一著。
庞老笊篱。清平木杓。人人生缘。北律南禅。道吾舞
笏。华亭撑船 张无尽颂云。我手何似佛手。天下
衲僧无口。纵饶撩起便行。也是鬼窟里走。讳不得。
我脚何似驴脚。又被黐胶粘著。翻身直上兜率天。
巳是遭他老鼠药。吐不得。人人有个生缘。铁围山
下几千年。三灾烧到四禅天。这汉犹自在旁边。杀
得工夫 林间录云。云盖智禅师。尝谓予言曰。昔
吾再入黄檗。至坊塘。见一僧自山中来。因问。三关
语兄弟近日如何商量。僧曰。有语甚妙。可以见意。
我手何似佛手。曰月下弄琵琶。或曰远道擎空钵。
我脚何似驴脚。曰鹭鸶立雪非同色。或曰空山蹋
落花。如何是汝生缘处。曰某甲某处人。或曰。早晨
吃白粥。如今又肚饥。时戏之曰。前涂有人问上座。
如何是佛手驴脚生缘。意旨。汝将远道擎空钵对
之耶。汝将鹭鸶立雪非同色对之耶。若俱将对。则
佛法混滥。若拣择对。则机事偏枯。其僧直视无所
言。吾谓之曰。雪峰道底。
师住归宗时。一夕火起。大众哗动山谷。而师安坐如
平时。僧洪准欲掖之走。师叱之。准曰。和尚纵厌世间。
慈明法道何所赖耶。因整衣起。而火巳及榻。坐抵狱。
为吏者拷掠百至。师怡然引咎。不以累人。惟不食而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78a 页 X83-0678.png

中途。见之不自知泣下。曰师兄何至是也。师叱之曰。
这俗汉。真不觉下拜。
智證传曰。下狱不食六十日。既释放。庵于石门之
南塔。尝谓门弟子曰。我在狱。證法华经菩萨游戏
三昧。经曰。菩萨游戏神通。净佛国土。心不好乐。呵
小乘也。以其不能成就众生耳。弟子请闻其说。黄
龙曰。凡狱吏之治有罪者。察见其情伪。必痛加捶
楚。欺诈之实尽则自释。虽有酷刑。不能申也。罪至
于死。亦所甘心者。智迄情枯故也。今学者驰求之
狂。欺诈之病。不以知见之慧锻之。何由而释。故其
平生。止以三种语。验天下衲子。予少年闻老宿夜
语及之。今廿年也。其说有补丛林。故录焉。
师风度凝远。丛林中有终身未尝见其破颜者。居积
翠时。一夕燕坐。间光烛室。戒侍者令勿言。熙宁二年
三月十六日。四祖演长老。通法嗣书。上堂。山僧才轻
德薄。岂堪人师。盖不昧本心。不欺诸圣。未免生死。今
免生死。未出轮回。今出轮回。未得解脱。今得解脱。未
得自在。今得自在。所以大觉世尊。于然灯佛所。无一
法可得。六祖夜半。于黄梅又传个甚么。乃说偈曰。得
不得传不传。归根得旨复何言。忆得首山曾漏泄。新
妇骑驴阿家牵。翌日午时端坐示寂。阇维得五色舍
利。塔于前山。
** ▲袁州杨岐方会禅师
远州宜春冷氏子。少警敏。不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78b 页 X83-0678.png

自南源徙道吾石霜。师皆佐之总院事。依之虽久。然
未有省发。每咨参。明曰。库司事繁。且去。他日又问。明
曰。监寺异日儿孙遍天下在。何用忙为。一日明适出。
雨忽作。师侦之小径。既见遂搊住曰。这老汉。今日须
与我说。不说打你去。明曰。监寺知是般事便休。语未
卒。师大悟。即拜于泥涂。问曰。狭路相逢时如何。明曰。
你且躲避。我要去那里去。师归。来日具威仪。诣方丈
礼谢明呵曰。未在。慈明饭罢恒山行。禅者问道。多失
所在。师阚其出未远。即挝鼓集众。慈明怒数曰。少丛
林。暮而升座。何从得此规绳乎。师曰。汾阳乃晚参也。
一日明上堂。师出问。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时如
何。明曰。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师曰。官不容针。更
借一问。明便喝。师曰。好喝。明又喝。师亦喝。明连喝两
喝。师礼拜。明曰。此事是个人。方能担荷。师拂袖便行。
白云端禅师示众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
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大众
作么生说个随缘赴感底道理。祇于一弹指间。尽
大地含生根机一时应得周足。而未尝动著一毫
头。便且唤作随缘赴感而常处此座。祇如山僧。此
者受法华请。相次与大众相别去。宿松县里开堂
了。方归院去。且道还离此座也无。若道离。则世谛
流布。若道不离。作么生见得个不离底事。莫是无
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78c 页 X83-0678.png

是掉棒打月。到这里。直须悟始得。悟后更须遇人
始得。你道既悟了便休。又何必更须遇人。若悟了
遇人底。当垂手方便之时。著著自有出身之路。不
瞎却学者眼。若祇悟得。乾萝菔头底。不惟瞎却学
者眼。兼自巳动便先自伤锋犯手。你看我杨岐先
师问慈明师翁道。幽鸟语喃喃。(举至师礼拜)大众
须知悟了遇人者。向十字街头。与人相逢。却在千
峰顶上握手。千峰顶上相逢。却在十字街头握手。
所以山僧尝有颂云。他人住处我不住。他人行处
我不行。不是与人难共聚。大都缁素要分明。山僧
此者临行。解开布袋头。一时撒在诸人面前了也。
有眼者莫错怪好。珍重。
一日慈明问师。马祖见让师便悟去。且道迷却在甚
么处。师曰。要悟即易。要迷即难。
圜悟颂云。要悟即易。要迷即难。丝毫透不尽。咫尺
隔千山。说食终不饱。著衣方免寒。忆昔五台曾有
语。前三三与后三三。
后住杨岐。受请日。拈法衣示众云。会么。若也不会。今
日无端走入水牯牛队里去也。还知么。筠阳九岫。萍
实杨岐。遂升座。时有僧出。师曰。渔翁未掷钓。跃鳞冲
浪来。僧便喝。师曰。不信道。僧拊掌归众。师曰。消得龙
王多少风。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有马骑
马。无马步行。曰少年长老足有机筹。师曰。念汝年老。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79a 页 X83-0679.png

莫祇这便是么。师曰。湖南长老。(径山杲禅师颂云。杨岐一头驴。只有三只
脚。潘阆倒骑归。攧杀黄幡绰)乃曰。更有问话者么。试出来相见。杨
岐今日。性命在汝诸人手里。一任横拖倒拽。为甚么
如此。大丈夫儿。须是当众决择。莫背地里。似水底按
葫芦相似。当众引验。莫便面赤。有么有么。出来决择
看。如无。杨岐今日失利。师便下座。九峰勤和尚把住
云。今日喜得个同参。师曰。作么生是同参底事。曰九
峰牵犁。杨岐拽耙。师曰。正恁么时。杨岐在前。九峰在
前。勤拟议。师拓开曰。将谓同参。元来不是 慈明忌
辰设斋。众才集。师于真前。以两手捏拳安头上。以坐
具画一画。打一圆相。便烧香退身三步。作女人拜。首
座曰。休捏怪。师曰。首座作么生。座曰。和尚休捏怪。师
曰。兔子吃牛奶。第二座近前。打一圆相便烧香。亦退
身三步。作女人拜。师近前作听势。座拟议。师打一掌
曰。这漆桶也乱做。
妙喜曰。杨岐老汉。大似溺却一船麻。却来戽斗里
扫。
问僧。秋色依依。朝离何处。曰去夏在上蓝。师曰。不涉
程涂一句。作么生道。曰两重公案。师曰。谢上座答话。
僧喝。师曰。那里学得这虚头来。曰明眼尊宿难瞒。师
曰。恁么则杨岐随上座去也。僧拟议。师曰。念汝乡人
在此。放汝三十棒 问来僧曰。云深路僻。高驾何来。
曰天无四壁。师曰。踏破多少草鞋。僧便喝。师曰。一喝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79b 页 X83-0679.png

且坐吃茶 又问来僧。败叶堆云。朝离何处。曰观音。
师曰。观音脚跟下一句。作么生道。曰适来相见了也。
师曰。相见底事作么生。其僧无对。师曰。第二上座代
参头道看。亦无对。师曰。彼此相钝置 室中问僧。栗
棘蓬你作么生吞。金刚圈你作么生透 一日三人
新到。师问。三人同行。必有一智。提起坐具曰。参头上
座。唤这个作甚么。曰坐具。师曰。真个那。曰是。师复曰。
唤作甚么。曰坐具。师顾左右曰。参头却具眼。问第二
人。欲行千里。一步为初。如何是最初一句。曰到和尚
这里。争敢出手。师以手画一画。僧曰了。师展两手。僧
拟议。师曰了。问第三人。近离甚处。曰南源。师曰。杨岐
今日被上座勘破。且坐吃茶 一日七人新到。师问。
阵势既圆。作家战将。何不出阵与杨岐相见。僧以坐
具便打。师曰作家。僧又打。师曰。一坐具两坐具又作
么生。僧拟议。师背面立。僧又打。师曰。你道杨岐话头。
落在甚处。僧指面前曰。在这里。师曰。三十年后。遇明
眼人。不得错举好。且坐吃茶 一日八人新到。师问。
一字阵圆。作家战将。何不出阵与杨岐相见。僧云。和
尚照顾话头。师曰。杨岐今日抱马拖旗去也。僧云。新
戒打退鼓。师云道。僧拟议。师云道。僧抚掌一下。师曰。
谢上座答话。僧无语。师曰。将头不猛。累及三军。且坐
吃茶 杨畋提刑山下过。师出接。提刑乃问。和尚法
嗣何人。曰慈明大师。曰见个甚么道理。便法嗣他。曰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79c 页 X83-0679.png

不见。杨大笑。师曰。须是提刑始得。又曰。请入院烧香。
杨曰。却待回来。师乃献茶信。杨曰。这个却不消得。有
甚乾爆爆底禅。希见云些子。师指茶信曰。这个尚自
不要。岂况乾爆爆底禅。杨拟议。师呈颂曰。示作王臣。
佛祖罔措。为指迷源。杀人无数。杨曰。和尚为甚么就
身打劫。师曰。元来是我家里人。杨大笑。师曰。山僧罪
过 皇祐改元示寂。塔于云盖。
洪觉范曰。临济七传。而得石霜圆。圆之子。一为积
翠南。一为杨岐会。南之设施。如坐四达之衢。聚珍
怪百物而鬻之。遗簪堕珥。随所探焉。骎骎末流。冒
其氏者。未可一二数也。会乃如玉人之治璠玙珷
玞废矣。故其子孙。皆光明照人。克世其家。盖碧落
碑无赝本也。
** ▲洪州翠岩可真禅师
参慈明。因之金銮。同善侍者
坐夏。善。慈明高弟。师自负亲见慈明。天下无可意者。
善与语。知其未彻。一日同山行。举论锋发。善拈一片
瓦砾。置盘石上曰。若向这里下得一转语。许你亲见
慈明。师左右视拟对之。善叱曰。伫思停机。情识未透
何曾梦见。师愧悚。即还石霜。慈明见来叱曰。本色行
脚人。必知时节。有甚急事。夏未了早至此。师泣曰。被
善兄毒心终碍塞人。故来见和尚。明遽问。如何是佛
法大意。师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明瞋目喝曰。
头白齿豁。犹作这个见解。如何脱离生死。师悚然求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80a 页 X83-0680.png

生岭上。有月落波心。师于言下大悟 师因首座不
安。遣侍者往问讯。座晚间自来陈谢。师曰。法身不安。
色身不安。座曰。早来承侍者相问。师曰。泥里洗土块。
座曰。和尚常用此机。师曰。夜来天帝释冠子为甚落
地。座无对。师曰。南山起云。北山下雨。遂喝出 师因
黄国博。问百丈华长老。既是百丈。为甚却短小。华曰。
今日好天晴。黄不契。却请师代语。师曰。但问将来。黄
再问。师曰。须弥南畔把手同行。黄伫思。却问意旨如
何。师曰。蚊子上铁牛。黄又伫思曰不会。请和尚为某
甲说。师曰。你离却妻子来。老僧为你说。黄曰。祇如和
尚。还行得么。师曰。上蓝寺里送客。一日行百千遭
师语南禅师曰。我他日十字街头。作个粥饭主人。有
僧自黄檗来。我必勘之。南公曰。何必他日。我作黄檗
僧。汝今试问。师便问。近离甚处。曰黄檗。师曰。见说堂
头老子脚跟不点地。是否。曰上座何处得这消息来。
师曰。有人传至。南公笑曰。却是汝脚跟不点地。师亦
大笑而去 好问僧。鲁祖常见僧来参。何故便面壁
去。未有契其机者。自作偈曰。坐断千山与万山。劝人
除却是非难。池阳近日无消息。果中当年不目观
师将入灭。示疾甚劳苦。席藁于地。转侧不少休。哲侍
者垂泣曰。平生诃佛骂祖。今何为乃尔。师熟视呵曰。
汝亦作此见解耶。即起趺坐。呼侍者烧香烟起。遂示
寂。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80b 页 X83-0680.png

** ▲金陵蒋山赞元禅师
傅大士远孙。三岁出家。七岁
为大僧。十五游方。谒慈明。明一见曰。好好著槽厂。师
遂作驴鸣。明曰。真法器耳。俾为侍者。助舂破薪。泯泯
者十年。明殁。葬于石霜。师种植八年乃去。兄事蒋山
心禅师。心殁。乃继其席。王荆公与师游如昆弟。问祖
师意旨。师不答。公益扣之。师曰。公般若有障三。有近
道之质一。更一两生来。或得纯熟。公曰。愿闻其说。师
曰。公受气刚大。世缘深。以刚大气。遭深世缘。必以身
任天下之重。怀经济之志。用舍不能必。则心未平。以
未平之心。持经世之志。何时能一念万年哉。又多怒。
而学问尚理。于道为所知愚。此其三也。特视名利如
脱发。甘澹泊如头陀。此为近道。且当以教乘滋茂之
可也。公再拜受教。及公贵震天下。无月无耗。师未尝
发视。公罢政府。舟至石头。入寺巳二鼓。师出迎一揖
而退。公坐束偏从官宾客满座。公环视问师所在。侍
者对曰。巳寝久矣。公结屋定林。往来山中。稍觉烦动。
即造师相向默坐。终日而去。公弟平甫素豪纵。见师
即悚然加敬。问佛法大意。师亦不答。平甫固请为说。
师曰。佛祖无所异于人。所以异者。能自护心念耳。岑
楼之木必有本。本于毫末。滔天之水必有原。原于滥
觞。清净心中。无故动念。危乎岌哉。甚于岑楼。浩然横
肆。甚于滔天。其可动耶。佛祖更相付授。必丁宁之曰。
善自护持。平甫曰。佛法止于此乎。师曰。至美不华。至
言不烦。夫华与烦。去道远甚。而流俗以之。申公论治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80c 页 X83-0680.png

世间法乎。每客来。无贵贱。寒温外无别语。即敛目如
入定。尝馔僧。俄报厨库火。且及潮音堂。众吐饭苍黄。
师啜啖自若。食毕无所问。又尝出郭。有狂人入寺。手
杀一僧。即自刭。尸相枕。左右走报。交武于道。师归过
尸处。未尝视。登寝堂危坐。职事侧立。冀师有所处分。
师敛目如平日。竟不得请而去 师提纲宗要。机锋
迅敏。僧问。鲁祖面壁意旨如何。师曰。住持事繁 问。
如何是大善知识。师曰。屠牛剥羊。曰为甚么如此。师
曰。业在其中 元祐元年忽曰。吾欲还东吴。促办严
俄化。
** ▲洪州大宁道宽禅师
僧问。如何是露地白牛。师以
火箸横火垆上曰。会么。曰不会。师曰。头不欠尾不剩
问。丹霞烧木佛。院主为甚眉须堕落。师曰。贼不打
贫儿家 在同安。见僧迁化。僧问。既是同安。为甚病
僧迁化。师曰。布施不如还债 问。饮光正见。为甚拈
花却微笑。师曰。忍俊不禁 问。天下禅客。为甚么出
这个○不得。师曰。往往如斯 僧问。教中云。始知众
生本来成佛。为甚么有烦恼菩提。师曰。甘草甜黄连
苦。曰却成两个去也。师曰。你不妨会得好 问。既是
一真法界。为甚么有千差万别。师曰。根深叶盛。曰未
审还出得这个也无。师曰。弄巧成拙。
** ▲潭州道吾悟真禅师
示众。举洞山云。五台山上云
蒸饭。佛殿阶前狗矢天。幡竿头上煎䭔子。三个猢孙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81a 页 X83-0681.png

拿烟。戴冠碧兔立庭柏。脱壳乌龟飞上天。老僧葛藤。
尽被汝诸人觑破了也。洞山老人。甚是奇特。虽然如
是。只行得三步四步。且不过七跳人跳。且道誵讹在
甚么处。老僧今日不惜眉毛。一时布施。良久曰。丁宁
损君德。无言真有功。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 问。
如何是常照。曰针锋上须弥。如何是寂照。曰眉毛里
海水。如何是本来照。曰草鞋里𨁝跳。问者退。师曰。常
照寂照本来照。草鞋底下常𨁝跳。更会针锋上须弥。
眉毛中水常渺渺 问僧。甚处来。曰僧堂里来。曰圣
僧道甚么。僧近前不审。师曰。东家作驴。西家作马。曰
过在甚么处。曰万里崖州 上堂。拗折秤衡。将甚么
定斤两。拈却钵盂匙箸。将甚么吃饭。不如向三家村
里。东卜西卜。忽然卜著。脱却鼻孔 上堂。夜来雷声
震地。今朝绌雨霏霏。乾枯滋润。万物萌芽。且道。嘉州
大像长得髭须多少。还有道得者么。若也道得。陜府
铁牛是常不轻菩萨。若道不得。土宿拽脱你鼻孔
师问僧。先行不到。末后太过。僧拟提坐具。师指曰。离
却坐具。作么生道。僧曰。和尚那里得这消息来。师便
打。僧拟提起坐具。师又打曰。瞎汉。僧拟议。师又打曰。
且坐吃茶。僧便坐。师曰。甚处来。曰石霜。师曰。怪得
师卧病。院主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师曰。粥饭头不
得气力。良久曰。会么。曰不会。师曰。老鼠尾上带研椎
数人新到礼拜。师曰。总是浙里师僧。曰猢孙向火。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81b 页 X83-0681.png

僧无语。师便打 师在慈明会里。一日提螺蛳一篮。
绕院行云。卖螺蛳。令众下语。皆不契。有一老宿。揭帘
见。以目顾视师。放身便卧。师放篮子便行。
** ▲苏州定慧超信禅师
问僧。忠国师无情说法。南方
尊宿如何商量。僧曰。诸方皆云。六根互用。师曰。教中
道。无眼耳鼻舌身意。将甚么互用。僧拟议。师劈脊便
打。
** ▲越州姜山方禅师
僧问。如何是不动尊。师曰。单著
布衫穿市过。曰学人未晓。师曰。骑驴踏破洞庭波。曰
透过三级浪。专听一声雷。师曰。伸手不见掌。曰还许
学人进向也无。师曰。踏地告虚空。曰雷门之下。布鼓
难鸣。师曰。八花毬子上。不用绣红旗。曰三十年后。此
话大行。师便打。
正作二则。透过下另一则。
问。奔流度刃。疾𦦨过风。未审姜山门下。还许借借也
无。师曰。天寒日短夜更长。曰锦帐绣鸳鸯。行人难得
见。师曰。髑髅里面气冲天。僧召和尚。师曰。鸡头凤尾。
曰诸方泥里洗。姜山画将来。师曰。姜山今日为客。且
望阇黎善传。虽然如是。不得放过。乃拍禅床一下。
** ▲宣州兴教院坦禅师
为银工。淬砺瓶器次有省。即
出家。参琅邪。机语顿契。后依天衣。举住兴教。有雪窦
化主省宗出问。诸佛未出世。人人鼻孔撩天。出世后
为甚么杳无消息。师曰。鸡足峰前风悄然。宗曰。未在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81c 页 X83-0681.png

泉。拂袖归众。更不礼拜。师曰。新兴教今日失利。便归
方丈。令人请宗至。师曰。适来错祇对一转语。人天众
前。何不礼拜盖覆却。宗曰。大丈夫膝下有黄金。争肯
礼拜无眼长老。师曰。我别有语在。宗乃理前语。至未
在更道处。师曰。我有三十棒。寄与打雪窦。宗礼拜。
** ▲江州归宗可宣禅师
汉州人。参琅邪。一语顿契。后
住归宗。时郭功甫。任南昌尉。相与甚厚。而为郡守所
捃。寄书功甫曰。某世缘尚有六年。奈州主抑逼。当弃
馀喘。托生公家。愿无见阻。功甫阅书。惊喜且颔之。中
夜其妻梦间。见师入其寝。失声曰。此不是和尚来处。
功甫撼而问之。以梦告。功甫笑取书以示。果孕。及生
乃名宣老。期年记问如昔。三岁。白云端过功甫始见。
即曰吾侄来也。云曰。与和尚相别几年。宣倒指曰。四
年矣。云曰。甚处相别。曰白莲庄上。云曰。以何为验。曰
爹爹妈妈。明日请和尚斋。忽闻推车声。云问。门外是
甚么声。宣以手作推车势。云曰。过后如何。曰平地两
条沟。果六周无疾而逝。
** ▲秀州长水子璿讲师
郡之嘉兴人也。自落发。诵楞
严不辍。从洪敏法师。讲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有省。
谓敏曰。敲空击木。尚落筌蹄。举目剔眉。巳成拟议。去
此二涂。方契斯旨。敏拊而證之。然欲探禅源。罔知攸
往。闻琅邪道重当世。即趋其席。值上堂次。出问。清净
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琅邪凭陵答曰。清净本然。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82a 页 X83-0682.png

谓曰。汝宗不振久矣。宜励志扶持。报佛恩德。勿以殊
宗为介也。乃如教再拜以辞。后住长水。承禀日顾众
曰。道非言象得。禅非拟议知。会意通宗。曾无别致。由
是二宗仰之。尝疏楞严等经。盛行于世。
** ▲南岳云峰文悦禅师
南昌徐氏子。短小粹美。有精
识年十九。杖策遍游江淮。常默坐下板。念耆宿之语。
疑之曰。吾闻临济在黄檗三年。黄檗不识也。陈尊宿
者。教之令问佛法大意。三问而三被打。未闻谆谆授
之也。至大愚而悟。则为江西宗。耆宿教我。意非徒然。
我所欲闻者异耳。乃扣大愚。值愚升座曰。大家相聚
吃茎齑。若唤作一茎齑。入地狱如箭射。便下座。师大
骇。夜造方丈。愚问。来何所求。曰求心法。愚曰。法轮未
转。食轮先转。后生趁色力健。何不为众乞食。我忍饥
不暇。何暇为汝说禅乎。师不敢违。未几愚移翠岩。师
纳疏罢。复过翠岩求指示。岩曰。汝不念乍住屋壁疏
漏。又寒雪。宜为众乞炭。师亦奉命。事罢。复造丈室。岩
曰。佛法不怕烂却。堂司阙人。今以烦汝。师受之不乐。
恨岩不去心。地坐后架。桶箍忽散自架堕落。师忽然
开悟。顿见岩用处。走搭伽黎上寝堂。岩迎笑曰。维那
且喜大事了毕。师再拜不及吐一辞而出。服勤八年。
后出世翠岩。时首座领众出迎。问曰。德山宗乘即不
问。如何是临济大用。师曰。你甚处去来。座拟议。师便
掌。座拟对。师喝曰。领众归去。一众畏服 僧问。巅山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82b 页 X83-0682.png

法。师曰。猢孙倒上树。
妙喜曰。若人信受奉行。一生参学事毕。
曾入室。举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所。师便喝。僧
茫然。师便问。赵州道甚么。僧拟议。师以拂子蓦口打
僧问。佛不化本国。和尚为甚么归乡住持。师曰。放
过一著。僧拟议师便打 上堂。未达境惟心。起种种
分别。达境惟心巳。分别即不生。知诸法惟心。便舍外
尘相。诸禅德。只如大地山河。明暗色空。法法现前。作
么生说个舍底道理。于此明得。正在半涂。须知向上
更有一窍在。便下座 解夏上堂。僧问。西天以蜡人
为验。和尚此间以何为验。师曰。铁弹子。曰学人无用
功处也。师曰。学语之流 上堂。即今休去便休去。欲
觅了时无了时。此事若向言语上作解。意根下卜度。
天地悬殊。大丈夫。一刀两段。犹未相应。岂况被人唤
去。方丈里涂糊。指注举楞严肇论。根尘色法。向上向
下。有无得失。他时后日。死不得其地。近世更有一般
宗匠。二三十年驰声走誉。只管教人。伹莫上他言句。
唤作透声色。便问东答西。以为格外之句。将此狂解。
递相沿习。从此混伤宗教。诳惑后生。苦哉苦哉。我王
库中无如是刀。总若似与么行脚。清风林下守株人。
凉免渐遥春草绿。下座 嘉祐七年七月八日。升座
辞众说偈曰。住世六十六年。为僧五十九夏。禅流若
问旨归。鼻孔大头向下。遂泊然而化。阇维。得五色舍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82c 页 X83-0682.png

** ▲安吉州西余端师子
始见弄师子。发明心要。往见
龙华。受印可。遂归里中。合䌽为师子皮。时被之。因号
端师子 到华亭。众请上堂。师升座曰。灵山师子。云
间哮吼。佛法无可商量。不如打个筋斗。便下座 章
丞相请说法吴山。开堂日。僧宣疏。至推倒回头。趯翻
不托。七轴之莲经未诵。一声之渔父先闻。(回头和尚。以左道惑
众。与润守吕公方食肉。师径趋至指之曰。正当与么时如何是佛。回头窘无以对。师捶其头。推倒而去。妖人不
托。说法秀州。听者倾城。师搊住问。如何是佛。不托拟议。师趯之而去。常诵法华经。好歌渔父词。故云)师
命止宣。遂登座。拈香祝圣罢。引声吟曰。本是潇湘一
钓客。自东自西自南北。大众杂然称善。师顾笑曰。谛
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便下座 子厚与师对坐方
食次。言欲请师住坟寺。师瞋目对之曰。章惇章惇。请
我看坟。我却吃素。你却吃荤。子厚为大笑 问。𦏰羊
未挂角时如何。师曰怕。曰既是大善知识。为甚却怕。
师曰。不曾见恁差异畜生 偶病牙。谓众僧曰。明日
迁化去。众以为戏语。请说偈。师索笔大书曰。端师子
太慵懒。未死牙齿先坏烂。二时伴众赴堂。粥饭都赶
不办。如今得死是便宜。长眠百事皆不管。第一不著
看官。第二不著吃粥饭。五更遂化。
** ▲东京天宁芙蓉道楷禅师
幼学辟谷。隐伊阳山。后
试法华得度。谒投子于海会。乃问。佛祖言教。如家常
茶饭。离此之外。别有为人处也无。子曰。汝道寰中天
子敕。还假尧舜禹汤也无。师欲进语。子以拂子摵师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83a 页 X83-0683.png

子曰。且来阇黎。师不顾。子曰。汝到不疑之地耶。师以
手掩耳。后作典座。子曰。厨务勾当不易。师曰不敢。子
曰。煮粥耶蒸饭耶。师曰。人工淘米著火。行者煮粥蒸
饭。子曰。汝作甚么。师曰。和尚慈悲放他闲去。一日侍
投子游菜园。子度拄杖与师。师接得便随行。子曰。理
合恁么。师曰。与和尚提鞋挈杖。也不为分外。子曰。有
同行在师曰那一人不受教。子休去。至晚问师。早来
说话未尽。师曰。请和尚举。子曰。卯生日。戌生月。师即
点灯来。子曰。汝上来下去。总不徒然。师曰。在和尚左
右。理合如此。子曰。奴儿婢子。谁家屋里无。师曰。和尚
年尊。缺他不可。子曰。得恁慇勤。师曰。报恩有分 大观
初。开封尹李孝寿。奏师道行。卓冠丛林。宜有以褒显
之。敕赐紫及定照师号。师力陈昔誓。不受利名。具表
辞。上不允。令孝寿躬往。谕天子旌善之意。师确然不
回。上怒。收付有司。有司怜其无罪曰。长老枯瘁。有疾
乎。言有疾即于法免刑。师曰。巳悉厚意。乃不敢妄言。
实无疾也。恬然受刑。编管淄州。从之者愈众。明年冬
敕自便。庵于芙蓉湖 示众。略曰。夫出家者。为厌尘
劳。求脱生死。休心息念。断绝攀缘。遇声遇色。如石上
栽花。见利见名。如眼中著屑。无始以来。此等不是不
曾经历。何须苦苦贪恋。如今不歇。更待何时。能尽今
时。更有何事。若得心中无事。佛祖犹是冤家。一切世
事。自然冷淡。方始那边相应。你不见。隐山至死不肯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83b 页 X83-0683.png

荷叶为衣。纸衣道者祇披纸。玄泰上座祇著布。石霜
置枯木堂。与人坐卧。祇要死了你心。投子使人办米
同煮共餐。要得省取你事。且从上诸圣。有如此榜样。
若无长处。如何甘得。诸仁者。若也于斯体究。的不亏
人。若也不肯承当。向后深恐费力。又云。山僧今日向
诸人说家门。巳是不著便。岂可更去升堂入室。拈槌
竖拂。张眉努目。东棒西喝。如痫病发相似。不见达磨
西来。少室山下面壁九年。二祖至于立雪断臂。可谓
受尽艰辛。然而达磨不曾措一辞。二祖不曾问著一
句。唤达磨作不为人得么。唤二祖作不求师得么
作五偈述其门风。一曰妙唱不干舌。偈曰。刹刹尘尘
处处谈。不参禅处善财参。空生也解通消息。花雨岩
前鸟不衔。二曰。死蛇惊出草。偈曰。日炙风吹草里埋。
触他毒气又还乖。闇地若教开死口。长安依旧绝人
来。三曰解针枯骨吟。偈曰。死中活得是非常。密用他
家别有长。半夜髑髅吟一曲。冰河红𦦨却清凉。四曰
铁锯和三台。偈曰。不是宫商调。谁人和一场。伯牙何
所措。此曲旧来长。五曰古今无间。偈曰。一法元无万
法空。个中那许悟圆通。将谓少林消息断。桃花依旧
笑春风 政和八年五月十四日。索笔书偈曰。吾年
七十六。世缘今巳足。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撒手
横身三界外。腾腾任运何拘束。移时乃逝。
** ▲随州大洪山报恩禅师
卫之黎阳刘氏子。世皆硕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83c 页 X83-0683.png

绂为僧。上从其请。遂游心祖道。至投子。未久即悟心
要。子曰。汝再来人也。宜自护持。与张无尽友善。张尝
以书问三教大要曰。清凉疏第三卷。西域邪见。不出
四见。此方儒道。亦不出此四见。如庄老。计自然为因。
能生万物。即是邪因。易曰。太极生两仪。太极为因。亦
是邪因。若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能生万物。亦是邪因。
若计一为虚无。则是无因。今疑老子自然。与西天外
道自然不同。何以言之。老子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
有欲以观其徼。无欲则常。有徼则巳入其道矣。谓之
邪因。岂有说乎。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
谓神。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
下之故。今乃破阴阳变易之道。为邪因。拨去不测之
神。岂有说乎。望纸后批示。以断疑网故也。师答曰。西
域外道宗多涂。要其会归。不出有无四见而巳。谓有
见。无见。亦有亦无见。非有非无见也。盖不即一心为
道。则道非我有。故名外道。不即诸法是心。则法随见
异。故名邪见。如谓之有。有则有无。如谓之无。无则无
有。有无则有见竞生。无有则无见斯起。若亦有亦无
见。非有非无见。亦犹是也。夫不能离诸见。则无以明
自心。无以明自心。则不能知正道矣。故经云。言词所
说法。小智妄分别。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又曰。有
见即为垢。此则未为见。远离于诸见。如是乃见佛。以
此论之。邪正异涂。正由见悟殊致故也。故清凉。以庄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84a 页 X83-0684.png

阳之谓道。以自然太极为因。一阴一阳为道。能生万
物。则是邪因。计一为虚无。则是无因。尝试论之。夫三
界惟心。万缘一致。心生故法生。心灭故法灭。推而广
之。弥纶万有而非有。统而会之。究竟寂灭而非无。非
无亦非非无。非有亦非非有。四执既亡。百非斯遣。则
自然因缘。皆为戏论。虚无真实。俱是假名矣。至若谓
太极阴阳能生万物。常无常有。斯为众妙之门。阴阳
不测。是谓无方之神。虽圣人设教示悟多方。然既异
一心。宁非四见。何以明之。盖虚无为道。道则是无。若
自然。若太极。若一阴一阳为道。道则是有。常无常有。
则是亦有亦无。阴阳不测。则是非有非无。先儒或谓。
妙万物谓之神。则非物。物物(物物似应作非物)则亦是无。故
西天诸大论师。皆以心外有法为外道。万法惟心为
正宗。盖以心为宗。则诸见自亡。言虽或异。未足以为
异也。心外有法。则诸见竞生。言虽或同。未足以为同
也。虽然。儒道圣人。固非不知之。乃存而不论耳。良以
未即明指一心为万法之宗。虽或言之。犹不论也。如
西天外道。皆大权菩萨。示化之所施为。横生诸见。曲
尽异端。以明佛法是为正道。此其所以为圣人之道。
顺逆皆宗。非思议之所能知矣。故古人有言。缘昔真
宗未至。孔子且以系心。今知理有所归。不应犹执权
教。然知权之为权。未必知权也。知权之为实。斯知权
矣。是亦周孔老庄。设教立言之本意。一大事因缘之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84b 页 X83-0684.png

宗。本无言说。非维摩大士。孰能知此意也。
** ▲东京慧林宗本圆照禅师
无锡管氏子。谒天衣。衣
举天亲从弥勒内宫而下。无著问云。人间四百年。彼
天为一昼夜。弥勒于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證无
生法忍。未审说甚么法。天亲曰。祇说这个法。如何是
这个法。师久而开悟。而喜寝。鼻息齁齁。闻者厌之。白
于衣。衣曰。此子吾家精进幢也。汝辈他日当依赖之。
无多谈。衣一日室中问师。即心即佛时如何。师曰。杀
人放火有甚么难。名遂藉甚 高丽僧统义天。以王
子奉国命。使于朝。闻师名。请以弟子礼见。问其所得。
以华严经对。师曰。华严经。三身佛。报身说耶。化身说
耶。法身说耶。义曰。法身说。师曰。法身遍周沙界。当时
听众何处蹲立。义茫然无对 李端愿居士。世以佛
学名。师问曰。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既曰无为。作
么生学。李无对 神宗最重师。尝召对。师翛然自如。
无所加损。出都日。王公贵人送者。车骑相属。师诲之
曰。岁月不可把玩。老病不与人期。惟勤修勿怠。是真
相为。闻者莫不感动 出世于瑞光。开堂日。集众。击
鼓。鼓旋于地圆转震响。众惊却。有僧出曰。此和尚法
雷震地之祥也。言毕。失僧所在。自是法席日盛。众恒
五百 住净慈。时民张氏。有女子死。母梦女以罪报
为蛇。觉得蛇棺下。持诣师。为说法。令置故处。俄有黑
蝉。翔棺上。而蛇亡。母祝曰。果我女。入我笼。更持汝诣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84c 页 X83-0684.png

元符二年十二月甲子。将入灭。沐浴而卧。门弟子
环拥请曰。和尚道遍天下。今日不可无偈。幸强起安
坐。师熟视曰。痴子。我寻常尚懒作偈。今日特地图个
甚么。寻常要卧便卧。不可今日特地坐也。索笔大书
曰。后事付守荣。掷笔憨卧。撼之巳去矣。师老隐于苏
之灵岩。门弟子遂塔全身焉。
洪觉范曰。富郑公。居洛中。见颙华严诵本语。作偈
寄之曰。因见颙师悟入深。夤缘传得老师心。东南
谩说江山远。目对灵光与妙音。王显谟。汉之初见
本登座。以目四顾。乃證本心。予闻马鸣曰。如来在
世。众生色心殊胜。圆音一演。随类得解。今去佛之
世。二千馀年。而能使王公贵人。闻风而悟。瞻颜而
證。则其大愿真慈之力。无愧绍隆之职者。
** ▲东京法云寺法秀禅师
秦州辛氏子。母梦老僧托
宿。觉而有娠。先是麦积山老僧。与应乾寺鲁和尚者
善。尝欲从鲁游方。鲁老之既去。谓鲁曰。他日当寻我
竹铺坡前铁场岭下。鲁后闻其所。俄有儿生。既往视
之。儿为一笑。三岁。愿从鲁归。遂承鲁姓。十九试经圆
具。习圆觉华严。妙入精义。而颇疑禅宗。至随州护国。
读净果禅师碑曰。僧问报慈。如何是佛性。慈曰谁无。
又问净果。果曰谁有。其僧因有悟。师大笑曰。岂佛性
敢有无之。矧又曰因以有悟哉。其气拂膺。闻坏禅师
法席之盛。径往参谒。怀貌寒危坐。垂涕沾衣。师初易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85a 页 X83-0685.png

宗。师曰法界为宗。曰法界以何为宗。师曰以心为宗。
曰心以何为宗。师无对。怀曰。毫𨤲有差。天地悬隔。汝
当自看。必有发明。后闻僧举。白兆参报慈。情未生时
如何。慈曰隔。师忽大悟 住真州长芦。众千人。有全
椒长老至登座。众目笑之。无出问者。师出拜趋问。如
何是法秀自巳。椒笑曰。秀铁面。乃不识自巳乎。师曰。
当局者迷。一众服其荷法心 长芦福长老。道眼不
明。常将所得施利。舟载往上江斋僧。师闻之。往验其
虚实。适至见福上堂云。入荒田不拣。可杀颟顸。信手
拈来草。犹较些子。便下座。师大惊曰。说禅如此。谁道
不会。乃谓诸方生灭也。遂躬造方丈礼谒。具说前事。
仍请益提唱之语。福为依文解义。师曰。若如此。诸方
不漫道。你不会禅。福不肯。师曰。请打钟集众。有法秀
上座在此。与和尚理会。福休去 李伯时。善画马。师
呵曰。汝士大夫。以画名。矧又画马期人誇妙。妙入马
腹中。亦足惧。伯时遂绝笔。师劝画观音赎过。黄鲁直。
工艳词。师亦诋呵之。鲁直笑曰。又当置我马腹耶。师
曰。汝以艳语。动天下人淫心。不止马腹。正怨生泥犁
耳。黄竦然悔谢。遂励精求道 元祐五年八月示寂。
将入灭。呼侍者。更衣安坐。说偈曰。来时无物去时空。
南北东西事一同。六处住持无所补。师良久。监寺惠
当进曰。和尚何不道末后句。师曰。珍重珍重。言讫而
逝。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85b 页 X83-0685.png

** 延恩法安禅师
亦天衣嗣。至黄山如意院。见败屋
破垣。无以蔽风雨。安求居之。十年。大厦如化。成乃
弃去。下江汉。航二浙。上天台。溯淮汶所至接物利
生。未尝失言。亦未尝失人。晚居武宁延恩寺。草屋
数楹。败床不箦。师殊安之。令尹紏豪右。谋为一新。
师笑曰。檀法本以度人。今非其发心而强之。是名
作业。不名佛事也。栖止十年。而丛林成。僧至如归。
师与秀师昆弟。且相得。秀所居庄严妙天下。说法
如云雨。其威光可以为兄弟。接羽翼而天飞也。秀
以书招师。师读之一笑而巳。僧问其故。师笑曰。吾
始见秀有英气谓可语。乃今而后知其痴。痴人正
不可与语也。问者瞬视久之曰。何哉。师曰。比丘法。
当一钵行四方。秀既不能尔。乃于八达衢头架大
屋。从人乞饭。以养数百闲汉。非痴乎。师每谓人曰。
万事随缘。是安乐法。元丰甲子七月。命弟子取方
丈文书。聚火焚之。以院事付一僧。八月辛未殁。
** ▲礼部杨杰居士
字次公。号无为。历参诸名宿。晚从
天衣游。衣每引老庞机语。令参究深造。后奉祠太山。
一日鸡初鸣。睹日如盘涌。忽大悟。乃别老庞偈曰。男
大须婚。女大须嫁。讨甚闲工夫。更说无生话。书寄衣。
衣称善 会芙蓉楷禅师。公曰。与师相别几年。蓉曰
七年。公曰。学道来。参禅来。蓉曰。不打这鼓笛。公曰。恁
么则空游山水。百无所能也。蓉曰。别来未久。善能高
鉴。公大笑 公有辞世偈曰。无一可恋。无一可舍。太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85c 页 X83-0685.png

** ▲金陵蒋山法泉禅师
晚奉诏住大相国智海禅寺。
问众曰。赴智海。留蒋山。去就孰是。众皆无对。师索笔
书偈曰。非佛非心徒拟议。得皮得髓谩商量。临行珍
重诸禅侣。门外千山正夕阳。书毕坐逝。
** ▲明州大梅法英禅师
宣和初。敕天下僧尼为德士。
师肆笔解老子。诣进。上称善。人以为谀。明年秋。诏复
天下僧尼。师独无改志。绍兴初。晨起戴桦皮冠。披鹤
氅。执象简。穿朱履。使击鼓集众升座。召大众曰。兰芳
春谷菊秋篱。物物荣枯各有时。昔毁僧尼专奉道。后
平道佞复僧尼。且道。僧尼形相作么生复。取冠示众
曰。吾顶从来似月圆。虽冠其发不成仙。今朝抛下无
遮障。放出神光照碧天。掷之于地。随易僧服。提鹤氅
曰。如来昔日贸皮衣。数载惭将鹤氅披。还我丈夫调
御服。须知此物不相宜。掷之。举象简曰。为嫌禅板太
无端。岂料遭他象简瞒。今日因何忽放下。普天致仕
老仙官。掷之。提朱履曰。达磨携将一只归。儿孙从此
赤脚走。借他朱履代麻鞋。休道时难事掣肘。化鹏未
遇不如鹍。画虎不成反类狗。掷之。横拄杖曰。今朝拄
杖化为龙。分破华山千万重。复倚肩曰。珍重佛心真
圣主。好将尧德振吾宗。掷下拄杖。敛目而逝。
** ▲邢州开元法明上座
得法报本。归里落魄。多嗜酒
呼卢。醉则唱柳词数阕。人呼为醉和尚。一日谓寺众
曰。吾明旦当行。汝等无他往。众窃笑之。翌晨摄衣就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86a 页 X83-0686.png

醉里颠蹶。醉里却有分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言讫寂然。撼之巳委蜕矣。
** ▲签判刘经臣居士
字兴朝。初于佛法未之信。会东
林总禅师吴迪之。因醉心祖道。既而谒慧林冲。于僧
问雪窦。如何是诸佛本源。窦曰千峰寒色语下。有省
岁馀官雒幕。谒韶山杲。将去任辞韶。韶曰。公如此用
心。何愁不悟。尔后或有非常境界。无量欢喜。宜急收
拾。收拾得。即成法器。收拾不得。或致失心。未几复谒
智海。请问因缘。海曰。古人道。平常心是道。你十二时
中。放光动地。不自觉知。向外驰求。转疏转远。公益疑
不解。一夕入室。海举波罗提尊者。对香至王见性是
佛之语问。公不能对。疑甚。归寝。至五鼓觉。方追念间。
见种种异相。表里通彻。六根震动。天地回旋。如云开
月现。喜不自胜。因忆韶山所嘱。遂抑之。及明趋智海。
以所得告。海为證据。且曰。更须用得始得。公曰。莫要
履践否。海厉声曰。这个是甚么事。却说履践。公默契。
遂著明道谕儒篇。以警世曰。明道在乎见性。余之所
悟者。见性而巳。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
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逸也性也。杨子
曰。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有见于此。则能明乎道矣。
当知道不远人。人之于道。犹鱼之于水。未尝须臾离
也。唯其迷巳逐物。故终身由之而不知。佛曰大觉。儒
曰先觉。盖觉此耳。昔人有言曰。今古应无坠。分明在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86b 页 X83-0686.png

真体。不离声色言语。又曰。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
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欲识佛去处。祇这语声是。
此佛者之语道为最亲者。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
则见其倚于衡也。瞻之在前也。忽焉地后也。取之左
右逢其原也。此儒者之语道最迩者。奈何此道惟可
心传。不立文字。故世尊拈花。而妙心传于迦叶。达磨
面壁。而宗旨付于神光。六叶既敷。千花竞秀。分宗列
派。各有门庭。故或瞬目扬眉。擎拳举指。或行棒行喝。
竖拂拈槌。或持叉张弓。辊毬舞笏。或拽石搬土。打鼓
吹毛。或一默一言。一嘘一笑。乃至种种方便。皆是亲
切为人。然祇为太亲故。人多罔措。瞥然见者。不隔丝
毫。其或沉吟。迢迢万里。欲明道者。宜无忽焉。祖祖相
传。至今不绝。真得吾儒所谓愤而不发。开而弗违者
矣。余之有得。实在此门。反思吾儒。自有此道。良哉孔
子之言。默而识之。一以贯之。故目击而道存。指掌而
意喻。凡若此者。皆合宗门之妙旨。得教外之真机。然
而孔子之道。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孟子既没。不
得其传。而所以传于世者。特文字耳。故余之学。必求
自得而后巳。幸余一夕开悟。凡目之所见。耳之所闻。
心之所思。口之所谈。手足之所运动。无非妙者。得之
既久。日益见前。每以与人。人不能受。然后知其妙。道
果不可以文字传也。呜呼是道也。有其人则传。无其
人则绝。余既得之矣。谁其似之乎。终余之身。而有其
六祖下第十二世¶ 第 686c 页 X83-0686.png

流播其事。而又著此篇。以谕吾徒云。
幻寄曰。签判不能于千峰寒色瞥地。遂带累波罗
提尊者。入无尾巴猢孙队中。轮转流浪悲夫。
** ▲杭州净土院惟政禅师
律身精严。蒋侍郎堂。与师
为方外交。蒋一日语师曰。明日有客集。愿师来洒以
甘露。师诺之矣。明日遣人要之。师以一偈授曰。昨日
曾将今日期。出门倚杖又思惟。为僧祇合居岩谷。国
士筵中甚不宜。竟不往 有问者曰。师以禅师名。乃
不谈禅。何也。师曰。日夜烦万象敷演耳。言语有间。而
此法无尽。所谓造化无尽藏也。师恒骑黄犊。故俗呼
政黄牛。
指月录卷之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