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0c 页

指月录卷之十六


六祖下第五世

**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会稽俞氏子。幼岁从师
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
师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经言无。其师骇然异
之曰。吾非汝师。即指往五泄山礼默禅师披剃。年二
十一。诣嵩山具戒。游方首谒南泉。值马祖讳辰修斋。
泉问众曰。来日设马祖斋。未审马祖还来否。众皆无
对。师出对曰。待有伴即来。泉曰。此子虽后生。甚堪雕
琢。师曰。和尚莫压良为贱。次参沩山。问曰。顷闻南阳
忠国师。有无情说法话。某甲未究其微。沩曰。阇黎莫
记得么。师曰记得。沩曰。汝试举一遍看。师遂举。僧问
如何是古佛心。国师曰墙壁瓦砾是。僧曰墙壁瓦砾
岂不是无情。国师曰是。僧曰还解说法否。国师曰常
说炽然说无间歇。僧曰某甲为甚么不闻。国师曰汝
自不闻。不可妨他闻者也。僧曰未审甚么人得闻。国
师曰诸圣得闻。僧曰和尚还闻否。国师曰我不闻。僧
曰和尚既不闻。争知无情解说法。国师曰赖我不闻。
我若闻即齐于诸圣。汝即不闻我说法也。僧曰恁么
则众生无分去也。国师曰我为众生说。不为诸圣说。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1a 页 X83-0571.png
僧曰众生闻后如何。国师曰即非众生。僧曰无情说
法据何典教。国师曰灼然言不该典。非君子之所谈。
汝岂不见华严经云。刹说众生说三世一切说。师举
了。沩曰。我这里亦有。祇是罕遇其人。师曰。某甲未明。
乞师指示。沩竖起拂子曰。会么。师曰不会。请和尚说。
沩曰。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子说。师曰。还有与师同时
慕道者否。沩曰。此去澧陵攸县。石室相连。有云岩道
人。若能拨草瞻风。必为子之所重。师曰。未审此人如
何。沩曰。他曾问老僧。学人欲奉师去时如何。老僧对
他道。直须绝渗漏始得。他道。还得不违师旨也无。老
僧道。第一不得道老僧在这里。师遂辞沩山。径造云
岩。举前因缘了。便问。无情说法甚么人得闻。岩曰。无
情得闻。师曰。和尚闻否。岩曰。我若闻。汝即不闻吾说
法也。师曰。某甲为甚么不闻。岩竖起拂子曰。还闻么。
师曰不闻。岩曰。我说法汝尚不闻。岂况无情说法乎。
师曰。无情说法该何典教。岩曰。岂不见弥陀经云。水
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师于此有省。乃述偈曰。也大
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
闻声方得知。师问云岩。某甲有馀习未尽。岩曰。汝曾
作甚么来。师曰。圣谛亦不为。岩曰。还欢喜也未。师曰。
欢喜则不无。如粪扫堆头。拾得一颗明珠。师问云岩。
拟欲相见时如何。曰问取通事舍人。师曰见问次。曰
向汝道甚么。师辞云岩。岩曰。甚么处去。师曰。虽离和
尚。未卜所止。岩曰。莫湖南去。师曰无。曰莫归乡去。师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1b 页 X83-0571.png
曰无。曰早晚却回。师曰。待和尚有住处即来。曰自此
一别难得相见。师曰。难得不相见。临行又问。百年后
忽有人问。还邈得师真否。如何祗对。岩曰。向伊道祇
这是。师良久。岩曰。价阇黎。承当个事。大须审细。师犹
涉疑。后因过水睹影。大悟前旨。有偈曰。切忌从他觅。
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妙喜未见圜悟时。读此偈致疑曰。有个渠又有个
我。成甚么禅。遂请益湛堂。堂云。你更举看。妙喜遂
举。堂云。你举话也未会。便推出。

师初行脚时。路逢一婆担水。师索水饮。婆曰。水不妨
饮。婆有一问。须先问过。且道水具几尘。师曰。不具诸
尘。婆云。去。休污我水担 在泐潭。见初首座有语曰。
也大奇也大奇。佛界道界不思议。师遂问曰。佛界道
界即不问。祇如说佛界道界底。是甚么人。初良久无
对。师曰。何不速道。初曰。争即不得。师曰。道也未曾道。
说甚么争即不得。初无对。师曰。佛之与道俱是名言。
何不引教。初曰。教道甚么。师曰。得意忘言。初曰。犹将
教意向心头作病在。师曰。说佛界道界底病大小。初
又无对。次日忽迁化。时称师为问杀首座价 他日
因供养云岩真次。僧问。先师道祇这是。莫便是否。师
曰是。曰意旨如何。师曰。当时几错会先师意。曰未审
先师还知有也无。师曰。若不知有。争解恁么道。若知
有。争肯恁么道 云岩讳日营斋。僧问。和尚于云岩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1c 页 X83-0571.png
处。得何指示。师曰。虽在彼中。不蒙指示。曰既不蒙指
示。又用设斋作甚么。师曰。争敢违背他。曰和尚初见
南泉。为甚么却与云岩设斋。师曰。我不重先师道德
佛法。祇重他不为我说破。曰和尚为先师设斋。还肯
先师也无。师曰。半肯半不肯。曰为甚么不全肯。师曰。
若全肯。即孤负先师也 师自唐大中末。于新丰山。
接诱学徒。厥后盛化豫章高安之洞山。权开五位。善
接三根。大阐一音。广弘万品。横抽宝剑。剪诸见之稠
林。妙叶弘通。截万端之穿凿。又得曹山。深明的旨。妙
唱嘉猷。道合君臣。偏正回互。由是洞上玄风。播于天
下。诸方宗匠。咸共推尊之。曰曹洞宗 师作五位君
臣颂曰。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识。
隐隐犹怀旧日嫌。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
面别无真。休更迷头犹认影。正中来。无中有路隔尘
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兼中至。两刃
交锋不须避。好手犹如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志。兼
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
炭里坐 上堂。向时作么生。奉时作么生。功时作么
生。共功时作么生。功功时作么生。僧问。如何是向。师
曰。吃饭时作么生。曰如何是奉。师曰。背时作么生。曰
如何是功。师曰。放下钁头时作么生。曰如何是共功。
师曰。不得色。曰如何是功功。师曰。不共。乃示颂曰。向
圣主由来法帝尧。御人以礼曲龙腰。有时闹市头边
过。到处文明贺圣朝。(奉)净洗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2a 页 X83-0572.png
劝人归。百花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峰深处啼。(功)枯木
花开劫外春。倒骑玉象趁麒麟。而今高隐千峰外。月
皎风清好日辰。(共功)众生诸佛不相侵。山自高兮水
自深。万别千差明底事。鹧鸪啼处百花新。(功功)头角
才生巳不堪。拟心求佛好羞惭。迢迢空劫无人识。肯
向南询五十三。

僧问曹山寂。五位君臣旨诀。山曰。正位即空界本
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象形。正中偏者。背理孰
事。偏中正者。舍事入理。兼带者。冥应众缘。不堕诸
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玄大道无著真宗。
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当详审辨明。君为
正位。臣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
偏。君臣道合是兼带语。僧问。如何是君。山曰。妙德
尊寰宇。高明朗太虚。曰如何是臣。山曰。灵机弘圣
道。真智利群生。曰如何是臣向君。山曰。不堕诸异
趣。疑情望圣容。曰如何是君视臣。山曰。妙容虽不
动。光烛本无偏。曰如何是君臣道合。山曰。混然无
内外。和融上下平。山又曰。以君臣偏正言者。不欲
犯中。故臣称君。不敢斥言是也。此吾法宗要。乃作
偈曰。学者先须识自宗。莫将真际杂顽空。妙明体
尽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中。出语直教烧不著。潜
行须与古人同。无身有事超岐路。无事无身落始
终。复作五相。[○@(?/─)]偈曰。白衣虽拜相。此事不为奇。积
代簪缨者。休言落魄时。[○@(─/?)]偈曰。子时当正位。明正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2b 页 X83-0572.png
在君臣。(正或作暗)未离兜率界。乌鸡雪上行。[○@●]偈曰。燄
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偈曰。王宫初降日。玉兔不能离。未得无功旨。人
天何太迟。●偈曰。浑然藏理事。朕兆卒难明。威音
王未晓。弥勒岂惺惺。又僧问。五位对宾时如何。山
曰。汝即今问那个位。曰某甲从偏位中来。请师向
正位中接。山曰不接。曰为甚么不接。山曰。恐落偏
位中去。山却问僧。祇如不接。是对宾。是不对宾。曰
早是对宾了也。山曰。如是如是 陵亘大夫问南
泉。姓甚么。泉曰。姓王。曰王还有眷属也无。泉曰。四
臣不昧。曰王居何位。泉曰。玉殿苔生。后僧举问曹
山。玉殿苔生意旨何如。山曰。不居正位。曰八方来
朝时如何。山曰。他不受礼。曰何用来朝。山曰。违则
斩。曰违是臣分上。未审君意如何。山曰。枢密不得
旨。曰恁么则燮理之功。全归臣相也。山曰。你还知
君意么。曰外方不敢论量。山曰。如是如是 投子
青五位颂序云。夫长天一色。星月何分。大地无偏。
荣枯自异。是以法无异法。何迷悟而可及。心不自
心。假言象而提唱。其言也偏圆正到。兼带叶通。其
法也不落是非。岂关万象。幽旨既融于水月。孤踪
派浑于金河。不坠虚凝。回涂复妙 丹霞淳五位
颂序云。夫黑白未分。难为彼此。玄黄之后。方见自
它。于是借黑权正。假白示偏。正不坐正。夜半虚明。
偏不坐偏。天晓阴晦。全体即用。枯木花开。全用即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2c 页 X83-0572.png
真。芳丛不艳。摧残兼带及尽玄微。玉凤金鸾分疏
不下。是故威音那畔。休话如何。曲为今时。由人施
设 芙蓉楷上堂。唤作一句。巳是埋没宗风。曲为
今时。通涂消耗。所以借功明位。用在体处。借位明
功。体在用处。若也体用双明。如门扇两开。不得向
两扇上著意。不见新丰老子道。峰峦秀异。鹤不停
机。灵木迢然。凤无依倚。直得功成不处。电火难追。
拟议之间。长途万里 长芦歇上堂。转功就位。是
向去底人。玉蕴荆山贵。转位就功。是却来底人。红
炉片雪春。功位俱转。通身不滞。撒手亡依。石女夜
登机。密室无人扫。正恁么时。绝气息一句作么生
相委。良久曰。归根风堕叶。照尽月潭空 僧问雪
窦宗。如何是转功就位。宗云。撒手无依全体现。扁
舟渔父宿芦花。云如何是转位就功。云夜半岭头
风月静。一声高树岭猿啼。云如何是功位齐彰。云
出门不踏来时路。满目飞尘绝点埃。云如何是功
位齐隐。云泥牛饮尽澄潭月。石马加鞭不转头。

涌泉景欣禅师云。我四十九年在这里。尚自有时
走作。汝等诸人莫开大口。见解人多。行解人万中
无一个。见解言语总要知通。若识不尽。敢道轮回
去在。为何如此。盖为识漏未尽。汝但尽却今时。始
得成立。亦唤作立中功。转功就他去。亦唤作就中
功。亲它去我。所以道。亲人不得度。渠不度亲人。恁
么譬喻。尚不会荐取浑崙底。但管取性乱动舌头。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3a 页 X83-0573.png
不见洞山道。相续也大难。汝须知有此事。若不知
有。啼哭有日在 天童觉四借颂。一借功明位颂。
蘋末风休夜未央。水天虚碧共秋光。月船不犯东
西岸。须信篙人用意良。二借位明功颂。六户虚通
路不迷。太阳影里不当机。纵横妙展无私化。恰恰
行从鸟道归。三借借不借借颂。识尽甘辛百草头。
鼻无绳索得优游。不知有去成知有。始信南泉唤
作牛。四全超不借借颂。霜重风严景寂寥。玉关金
锁手慵敲。寒松尽夜无虚籁。老鹤移栖空月巢。

古德分三种功勋颂。一正位一色颂。无影林中鸟
不栖。空阶密密向边迟。寒岩荒草何曾绿。正坐当
堂失路迷。二大功一色颂。白牛雪里觅无踪。功尽
超然体浩融。月影芦花天未晓。灵苗任运剪春风。
三今时一色颂。髑髅识尽勿多般。狗口才开落二
三。日用光中须急荐。青山只在白云间 圜悟禅
师提唱五位示众。举僧问洞山。寒暑到来时如何
回避。山云。何不向无寒暑处去。僧云。如何是无寒
暑处。曰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黄龙新拈
云。洞山袖头打领。腋下剜襟。争奈这僧不甘。如今
有个出来问黄龙。且道如何支遣。良久云。安禅不
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诸人且道。洞山圈䙌
落在甚么处。若明辨得。始知洞山下五位回互正
偏接人。不妨奇特。到这向上境界。方能如此。不消
安排。自然恰好。所以道。正中遍。(五位颂〔现〕前)浮山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3b 页 X83-0573.png
远录公。以此公案。为五位之格。若会得一。则馀者
自然易会。岩头道。如水上葫芦子相似。捺著便转。
殊不消丝毫气力。曾有僧问洞山。文殊普贤来参
时如何。山云。赶向水牯牛群里去。僧云。和尚入地
狱如箭。山云。全得他力。洞山道。何不向无寒暑处
去。此是偏中正。僧云。如何是无寒暑处。山云。寒时
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此是正中偏。虽正却偏。
虽偏却圆。若是临济下。无许多事。这般公案。直下
便会。有者道。大好无寒暑。有什么巴鼻。古人道。若
向剑刃上走则快。若向情识上见则迟。不见僧问
翠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微云。待无人来向你道。
遂入园中行。僧云。此间无人。请和尚道。微指竹云。
这竿竹得与么长。那竿竹得与么短。其僧忽然大
悟。又曹山慧霞问僧。恁么热向什么处回避。僧云。
镬汤垆炭里回避。山云。镬汤垆炭里如何回避。僧
云。众苦不能到。看它家里人。自然会他家里说话。
雪窦用它家里事颂云。垂手还同万仞崖。正偏何
必在安排。琉璃古殿照明月。忍俊韩卢空上阶。悟
师举了云。只如诸人。还识洞山为人处么。良久复
云。讨甚兔子 九峰通玄谓门弟子曰。佛意祖意
如手展握。先师安立五位。发明云岩宗旨。譬如神
医治病。其药只是寻常用者。语忌十成。不欲断绝。
机忌触犯。不欲染污。但学者机思不妙。惟寻九转
灵丹云能起死。是大不然。法华经有化城一品。佛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3c 页 X83-0573.png
祖密说。熟读分明。大通智胜佛。寿五百四十万亿
那由他劫。其坐道场破魔军巳。垂得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
十小劫结跏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
言垂成者。言一小劫。言十小劫者。是染污是断绝。
又曰。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于菩提树下敷师
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座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花。面百由旬。
香风时来吹去萎花。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
劫。供养于佛。常击天鼓。其馀诸天作天伎乐。常雨
此花。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馀诸天作
天伎乐。满十小劫。至于灭度。亦复如是。诸比丘。大
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言过十小劫者。偏正回互之旨
也。祖师曰。藉教悟宗者。夫岂不然哉 道吾真曰。
古人道。主宾元不异。问答理俱全。同安又曰。宾主
睦时全是妄。君臣合处正中邪。一等是出世尊宿。
接物利生。言教有异。为复见处偏枯。为复利生不
普。明眼底人。通个消息 汾阳五位颂。五位参寻
切要知。纤毫才动即差违。金刚透匣谁能解。惟有
那吒第一机。举目便令三界静。振铃还使九天归。
正中妙挟通回互。拟议锋铓失却威 大死翁景
深禅师。谒宝峰照求入室。照曰。直须断起灭念。向
空劫巳前扫除玄路。不涉正偏。尽却今时。全身放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4a 页 X83-0574.png
下。放尽还放。方有自由分。师闻顿领厥旨。峰击鼓
告众曰。深得阐提大死之道。后学宜依之 吉祥
元实禅师。依天衣法聪禅师。早夜精勤。胁不至席
一日偶失笑喧众。衣摈之。中夜宿田里。睹星月璨
然有省。晓归趋方丈。衣见乃问。洞山五位君臣。如
何话会。师曰。我这里一位也无。衣令参堂。谓侍者
曰。这汉却有个见处。奈不识宗旨何。入室次。衣预
令行者五人分叙而立。师至。俱召实上座。师于是
密契奥旨。述偈曰。一位才彰五位分。君臣叶处紫
云屯。夜明帘捲无私照。金殿重重显至尊。衣称善
 五位王子。僧问石霜诸禅师。如何是诞生王子。
诸云。贵裔非常种。天生位至尊。如何是朝生王子。
诸云。白衣为宰辅。直指禁庭中。如何是末生王子。
诸云。循途方觉贵。渐进不知尊。如何是化生王子。
诸云。政威无比况。神用莫能俦。如何是内生王子。
诸云。重帏休胜负。金殿卧清风。又灯录载诸颂。洞
山五位王子。诞生颂。天然贵胤本非功。德合乾坤
育势隆。始末一朝无杂种。分宫六宅不他宗。上和
下睦阴阳顺。共气连枝器量同。欲识诞生王子父。
鹤冲霄汉出银笼。朝生颂。苦学论情世莫群。出来
凡事巳超伦。诗成五字三冬雪。笔落分毫四海云。
万卷积功彰圣代。一心忠孝辅明君。盐梅不是生
知得。金榜何劳显至勋。末生颂。久栖岩壑用工夫。
草榻柴扉守志孤。十载见闻心自委。一身冬夏衣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4b 页 X83-0574.png
缣无。澄凝含笑三秋思。清苦高名上哲图。业就高
科酬志极。比来臣相不当涂。化生颂。傍分帝位为
传持。万里山河布政威。红影日轮凝下界。碧油风
冷暑炎时。高低岂废尊卑奉。五裤苏涂远近知。妙
印手持烟塞静。当阳那肯露纤机。内生颂。九重密
处复何宣。挂弊由来显妙传。祇奉一人天地贵。从
他诸道自分权。紫罗帐合君臣隔。黄阁帘垂禁制
全。为汝方隅宫属恋。遂将黄叶止啼钱 九峰虔
禅师。僧问。承古有言。向外绍则臣位。向内绍则王
种。是否。峰曰是。曰如何是外绍。峰曰。若不知事极
头。祇得了事。唤作外绍。是为臣种。曰如何是内绍。
峰曰。知向里许承当担荷。是为内绍。曰如何是王
种。峰曰。须见无承当底人。无担荷底人。始得同一
色。同一色了。所以借为诞生。是为王种。曰恁么则
内绍亦须得转。峰曰。灼然有承当担荷。争得不转。
汝道内绍。便是人王种。你且道。如今还有绍底道
理么。所以古人道。绍是功。绍了非是功。转功位了。
始唤作人王种。曰未审外绍还转也无。峰曰。外绍
全未知有。且教渠知有。曰如何是知有。峰曰。天明
不觉晓。问如何是外绍。峰曰。不借别人家里事。曰
如何是内绍。峰曰。推爷向里头。曰二语之中。那语
最亲。峰曰。臣在门里。王不出门。曰恁么则不出门
者不落二边。峰曰。渠也不独坐世界里绍王种。名
外绍王种姓。所以道。绍是功名臣。是偏中正。绍了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4c 页 X83-0574.png
转功名君。是正中偏。问诞生还更知闻也无。峰曰。
更知闻阿谁。曰恁么则莫便是否。峰曰。若是。为甚
么古人道。诞生王有父。曰既有父。为甚么不知闻。
峰曰。同时不识祖。问古人道。直得不恁么来者。犹
是儿孙。意旨如何。峰曰。古人不谩语。曰如何是来
底儿孙。峰曰。犹守珍御在。曰如何是父。峰曰。无家
可坐。无世可兴 寂音曰。雪窦通禅师。长沙岑大
虫之子也。每谓诸同伴曰。但时中常在。识尽功成
瞥然而起。即是伤他。而况言句乎。故石霜诸禅师。
宗风多论内绍外绍。臣种王种。借句挟带。直饶未
尝忘照。犹为外绍。谓之臣种。亦谓之借。谓之诞生
然不若丝毫不隔。如王子生下。即能绍种。谓之内
绍。谓之王种。谓之句。非借也。借之为言。一色边事
耳。不得巳应机利生。则成挟带。汾阳无德禅师偈
曰。士庶公侯一道看。贫富贤愚名渐次。将知修行
亦须具眼。予参至此。每自嗟笑。嗟堂中首座昧先
师之意而脱去。笑罗山大师不契而识岩头。及观
枣柏大师之论曰。当以止观力。功熟乃證知。急亦
不得成。而缓亦不得。但知当不休。必定不虚弃。如
乳中有酪。要须待其缘。彼缘缘之中。本无有作者。
故其酪成巳。亦无有来处。亦非是本有。如来知慧
海。方便亦如是。是以知。古老宿行处。皆圣贤之言
也。又曰。此如唐郭中令李西平皆称王。然非有种
也。以勋劳而至焉。高祖之秦王。明皇之肃宗。则以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5a 页 X83-0575.png
生帝王之家。皆有种。非以勋劳而至者也。谓之内
绍者。无功之功也。先圣贵之。谓之外绍者。借功业
而然。故又名曰借句。曹山章禅师偈有曰。妙明体
尽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中。云居膺禅师曰。头头
上了。物物上通。只唤作了事人。终不唤作尊贵。将
知尊贵一路自别 寂音复述洞山尊贵旨诀云。
云居膺禅师曰。僧家发言吐气。须有来由。莫将作
等闲。这里是什么处所。争受容易。凡问个事。也须
识些子好恶。若不识尊卑良贱。不知触犯。信口乱
道。也无利益。并驰行脚。到处觅相似语。所以寻常
向兄弟道。莫怪不相似。恐同学太多去。第一莫将
来。将来不相似。言语也须看首尾。八十老人入场
屋。不是小儿嬉。不是因循底事。一言参差。即千里
万里难收摄。盖为学处容易。又曰。汝等诸人。直饶
学得佛边事。早是错用心了也。不见古人讲得天
花落。石点头。尚不干自己事。自馀是甚么闲。如今
拟将有限身心。向无限中用。有甚么交涉。如将方
木逗于圆孔。多少誵讹。若无恁么事。饶汝说得簇
花簇锦。亦无用处。未离识情在。一切事须向这里
及尽。始得无过。方得出身。若一毫发去不尽。即被
尘累。岂况更多。差之毫𨤲。过犯山岳。不见古人道。
学处不玄。尽是流俗。闺閤中物舍不得。俱为渗漏。
直须向这里及取及去及来。并尽一切事。始得无
过。如人头头上了。物物上通。只唤作了事人。终不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5b 页 X83-0575.png
唤作尊贵。将知尊贵一路自别。便是世间极重极
贵物。不得将来向尊贵边。须知不可思议。不当好
心。所以古人道。犹如双镜光光相对。光明相照。更
无亏盈。岂不是一般。犹唤作影像边事。如日出照
于世间。明朗是一半。那一半唤作什么。如今人未
识得光影门头。户底粗浅底事。将作屋里事。又争
得。又曰。升天底事。须对众飏却。十成底事。对众去
却。掷地作金声。不得回头顾著。自馀有什么用处。
不见二祖当时诗书博览三藏圣教。如观掌中。因
甚么更求达磨安心。将知此门中事。不是等闲。予
味云居之语。知尊贵之旨。须自悟。噫垂衣裳而天
下治者。尧舜也 僧问曹山。子归就父。为甚么父
全不顾。山曰。理合如是。曰父子之恩何在。山曰。始
成父子之恩。曰如何是父子之恩。山曰。刀斧斫不
开。又僧问。如何是师子。山曰。众兽不能近。曰如何
是师子儿。山曰。能吞父母者。曰既是众兽近不得。
为甚么却被儿吞。山曰。岂不见道。子若哮吼。祖父
俱尽。曰尽后如何。山曰。全身归父。曰未审祖尽时。
父归何所。山曰。所亦尽。曰前来为甚么道全身归
父。山曰。譬如王子。能成一国之事。又曰。阇黎此事
不得孤滞。直须枯木上。更撒些子华 投子感温
禅师。僧问。父不投。为甚么却投子。投曰。岂是别人
屋里事。曰父与子还属功也无。投曰不属。曰不属
功底如何。投曰。父子各自脱。曰为甚么如此。投曰。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5c 页 X83-0575.png
汝与我会 华严隆禅师。少时事石门彻禅师。一
日问门曰。但得随处安闲。自然合他古辙。虽有此
语。疑心未歇时如何。门曰。知有乃可随处安闲。如
人在州县住。或闻或见。千奇百怪。他总将作寻常。
不知有而安闲。如人在村落住。有少声色。则惊怪
传说。先洞山示众曰。欲知此事。如人家养三儿。以
一著州中。一著村中。一著县中。其一用家中钱物。
其一用外处钱物。有一不得家中钱物。亦不得外
处钱物。且道那一个合在州中。那一个合在县中。
那一个合在村中。有僧便问。三个莫明轻重否。曰
是。僧曰。如何是此人出身处。洞曰。知有却不知有。
是此人出身处。僧曰。未审此人从今日去也无。曰
亦从今日去。僧曰。恁么则属功也。洞曰是。僧曰。唤
作甚么功。洞曰。唤作功就之功。僧曰。此人还知有
州中人否。洞曰。知有始解奉重矣。僧曰。恁么则村
中人全明过也。洞曰是。僧曰。如何是此人过处。洞
曰。不知有唤作闲人。是此人过处。不见先师道。今
时学道之人。须知有转身处始得。隆曰。古人知有。
便如州里人耶。亦须因奉重而至耶。门曰。洞山曰
向时作么生。奉时作么生。功时作么生。共功时作
么生。功功时作么生。僧问。如何是向。曰吃饭时作
么生。曰如何是奉。曰背时作么生。曰如何是功。曰
放下钁头时作么生。曰如何是共功。曰不得色。曰
如何是功功。曰不共。此名功勋五位也。譬如初生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6a 页 X83-0576.png
鸠儿毛羽可怜生。久久自能高飞远荡 僧问云
居宏觉禅师。如何是沙门所重。觉曰。心识不到处。
洪觉范曰。洞上宗旨。语忌十成。不欲犯。犯则谓之
触讳。如五位曰。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
才。宏觉盖洞山之高弟也。而所答之语如此。岂非
触讳乎。曰东坡最能为譬。尝曰。以吾之所知。推至
其所不知。婴儿生而导之言。稍长而教之书。口必
至于忘声。而后能言。手必至于忘笔。而后能书。此
吾之所知也。口不能忘声。则语言难于属文。手不
能忘笔。则字画难于刻雕。及其相忘之至。则形容
心术酬酢万物之变。忽然而不自知也。夫不犯讳。
忌十成者法也。宏觉不忘法。何以能识宗。金刚般
若曰。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宏觉以之
 林间录又曰。夫教语皆是三句相连。初中后善。
初直须教渠发善心。中破善。后始名善。菩萨即非
菩萨是名菩萨。法非法非非法。总与么也。若即说
一句答。令人入地狱。若三句一时说。渠自入地狱
不干教主事。故知古大宗师说法。皆依佛祖法式。
不知者以为苟然语。如无著所释金刚般若。是此
意也。洞山安立五位。道眼明者。视其题目十五字
排布。则见悟本老人。如曰正中偏偏中正正中来
偏中至兼中到是也。人天眼目。从寂音之说。悉改
兼中至为偏中至 幻寄曰。人多指洞山君臣五
位。为语忌触讳。机贵回互。临济用棒用喝。为全提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6b 页 X83-0576.png
正令。直示家风。殊不知。用棒用喝。即回互不触讳
之密令也。语忌触讳。机贵回互。即全提直指之妙
运也。至第以黑不言黑。而言半夜炭里。白不言白。
而言古镜老婆。为回互尤属皮相。夫一切万法有
无。俱属名言。都无实义。若确有定称。尽为邪见。故
洞山假黑白而示。回互。忌触讳。忌十成。死语也。所
以云。借黑权正。假白示偏。正不坐正。夜半虚明。偏
不坐偏。天晓阴晦。自昔圣贤说法皆然。洞山特为
一拈出耳。世间岂有不回互不忌触讳。以十成死
语。示人之圣贤耶。觉范谓。宏觉心识不到处是触
讳。而又赞其忘法识宗。吾恐宏觉未肯点头。心识
不到处是触讳。则洞山非佛。与直饶将来亦无处
著语。皆是触讳耶。未可谓洞山既没。莫为之正也。
至于欲易兼中至为偏中至。予初亦心是之。既而
反复洞山五位语。知其不然。何也。盖向者君向臣
也。正中偏也。奉者臣奉君也。偏中正也。正中来君
位也。曹山所云本来无物者也。学人證此功也。故
云功。犹之法界观理法界也。正偏兼叶。故云共功。
犹之事理无碍也。功功犹之事事无碍也。今以共
功为偏中至。无待智者知其不然。又古德谓。事不
独立。若独观之。是情智之境。非观智之境。又谓。色
中无空。文理俱绝。则遍中至之不立。固如觉范言
大宗师说法。皆依佛祖法式者也。妙喜亲见洞下
诸尊宿。尝受室中密传。而引五位语。亦仍兼中至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6c 页 X83-0576.png
之文。未尝易为偏中至。此亦可證也。又断舌事。觉
范援贺若弼。而遗世亲。世亲以习小乘谤大乘。欲
断舌。与触讳最切。何乃舍亲而就疏乎。又人天眼
目。以五王子配五位。以末生当正位。既缪矣。又以
内生为同诞生。亦非也。诞生犹有待者也。内生生
即能绍种者也。觉范言之甚详。巳载于前。不复繁
引。又有谓。洞宗颇落言诠。不如临济直截。是亦不
然。宾主何异君臣。四喝何异五位耶。众盲摸象。良
可悲夫。

问。欲见和尚本来师。如何得见。师曰。年牙相似。即无
阻矣。僧拟进语。师曰。不蹑前踪。别请一问。僧无对
 师与泰首座。冬节吃果子次。乃问。有一物。上拄天。下
拄地。黑似漆。常在动用中。动用中收不得。且道过在
甚么处。泰曰。过在动用中。师唤侍者。掇退果桌。

沩山哲云。诸人还知洞山落处么。若也不知。往往
作是非得失会去。山僧道。这果子非但首座不得
吃。假使尽大地人来。也不敢正眼觑著 琅琊觉
云。若不是洞山老人。焉能辨得。虽然如是。洞山犹
欠一著在 云盖本云。洞山虽有打破虚空钳锤。
而无补缀的针线。待伊道过在动用中。但道请首
座吃果子。泰首座若是个衲僧。吃了也须吐出。

问。蛇吞虾蟆。救则是。不救则是。师曰。救则双目不睹。
不救则形影不彰。

幻寄曰。昔洪州廉使问马祖。吃酒肉即是。不吃即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7a 页 X83-0577.png
是。祖曰。吃是中丞禄。不吃是中丞福。径山国一禅
师。人问。传舍有二使。邮吏为刲一羊。二使闻之。一
人救。一人不救。罪福异之乎。国一曰。救者慈悲。不
救者解脱。此三尊宿。一人雷轰电扫。却堕见渗漏。
一人珠辉玉润。却堕情渗漏。一人山高水深。却堕
语渗漏。若人能一一辨出。有目如盲。若辨不出。有
口若哑。更或道一模脱出无有参差。搥胸大哭。须
有日在。

问雪峰。从甚处来。曰天台来。师曰。见智者否。曰义存
吃铁棒有分 雪峰上问讯。师曰。入门来。须有语。不
得道早个入了也。峰曰。某甲无口。师曰。无口且从。还
我眼来。峰无语 雪峰搬柴次。乃于师面前抛下一
束。师曰。重多少。峰曰。尽大地人提不起。师曰。争得到
这里。峰无语 问。时时勤拂拭。为甚么不得他衣钵。
未审甚么人合得。师曰。不入门者。曰祗如不入门者。
还得也无。师曰。虽然如此。不得不与他却。又曰。直道
本来无一物。犹未合得他衣钵。汝道甚么人合得。这
里合下得一转语。且道下得甚么语。时有一僧。下九
十六转语。并不契。末后一转始惬师意。师曰。阇黎何
不早恁么道。别有一僧密听。祇不闻末后一转。遂请
益其僧。僧不肯说。如是三年相从。终不为举。一日因
疾。其僧曰。某三年请举前话。不蒙慈悲。善取不得恶
取去。遂持刀白曰。若不为某举。即杀上座去也。其僧
悚然曰。阇黎且待。我为你举。乃曰。直饶将来。亦无处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7b 页 X83-0577.png
著。其僧礼谢。

雪窦显云。他既不受。是眼。将来。必应是瞎。还见祖
师衣钵么。若于此入门。便乃两手分付。非但大庾
岭头一个提不起。设使合国人来。且款款将去
 天童拈云。长芦即不然。直须将来。若不将来。争知
不受。直须不受。若不不受。争免将来。将来底必应
是眼。不受底真个是瞎。还会么。照尽体无依。通身
合大道。

问。师寻常教学人行鸟道。未审如何是鸟道。师曰。不
逢一人。曰如何行。师曰。直须足下无私去。曰祗如行
鸟道。莫便是本来面目否。师曰。阇黎因甚颠倒。曰甚
么处是学人颠倒。师曰。若不颠倒。因甚么却认奴作
郎。曰如何是本来面目。师曰。不行鸟道。

后夹山会问僧。甚么处来。曰洞山来。山曰。洞山有
何言句示徒。曰寻常教学人三路学。山曰。何者三
路。曰玄路鸟道展手。山曰。实有此语否。曰实有。山
曰。轨持千里钞。林下道人悲 浮山远曰。不因黄
叶落。焉知是一秋。

问僧。名甚么。曰某甲。师曰。阿那个是阇黎主人公。曰
见祇对次。师曰。苦哉苦哉。今时人例皆如此。祗认得
驴前马后底。将为自巳。佛法平沉。此之是也。宾中主
尚未分。如何辨得主中主。僧便问。如何是主中主。师
曰。阇黎自道取。曰某甲道得即是宾中主。如何是主
中主。师曰。恁么道即易。相续也大难。遂示颂曰。嗟见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7c 页 X83-0577.png
今时学道流。千千万万认门头。恰似入京朝圣主。祇
到潼关即便休 有僧不安。要见师。师遂往。僧曰。和
尚何不救取人家男女。师曰。你是甚么人家男女。曰
某甲是大阐提人家男女。师良久。僧曰。四山相逼时
如何。师曰。老僧日前也向人家屋檐下过来。曰回互
不回互。师曰。不回互。曰教某甲向甚处去。师曰。粟畬
里去。僧嘘一声曰珍重。便坐脱。师以拄杖敲头三下
曰。汝祇解与么去。不解与么来 因夜参不点灯。有
僧出问话。退后。师令侍者点灯。乃召适来问话僧出
来。其僧近前。师曰。将取三两粉来。与这个上座。其僧
拂袖而退。自此省发。遂罄舍衣资设斋。得三年。后辞
师。师曰善为。时雪峰侍立。问曰。祇如这僧辞去。几时
却来。师曰。他祇知一去。不解再来。其僧归堂。就衣钵
下坐化。峰上报师。师曰。虽然如此。犹较老僧三生在
 问僧。甚处来。曰游山来。师曰。还到顶么。曰到。师曰。
顶上有人么。曰无人。师曰。恁么则不到顶也。曰若不
到顶。争知无人。师曰。何不且住。曰某甲不辞住。西天
有人不肯。师曰。我从来疑著这汉 僧问茱萸。如何
是沙门行。萸曰。行则不无。有觉即乖。别有僧举似师。
师曰。他何不道未审是甚么行。僧遂进此语。萸曰。佛
行佛行。僧回举似师。师曰。幽州犹似可。最苦是新罗。
僧却问。如何是沙门行。师曰。头长三尺颈长二寸。师
令侍者持此语问三圣然和尚。圣于侍者手上掐一
掐。侍者回举似师。师肯之 洗钵次。见两乌争虾蟆。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8a 页 X83-0578.png
有僧便问。这个因甚么到恁么地。师曰。祇为阇黎
 问。三身之中。阿那身不堕众数。师曰。吾尝于此切。

僧问曹山。先师道。吾尝于此切。意作么生。山云。要
头便斫去。又问雪峰。峰以拄杖劈口打云。我亦曾
到洞山来。承天宗云。一转语海晏河清。一转语风
高月冷。一转语骑贼马趁贼。忽有个衲僧出来道。
总不与么。也许伊具只眼。好喜曰。恁么葛藤。也未
梦见三个老汉在。复云。何不向膏肓穴上。下一针。

问僧。作甚么来。曰孝顺和尚来。师曰。世间甚么物最
孝顺。僧无对 陈尚书问师。五十二位菩萨中。为甚
么不见妙觉。师曰。尚书亲见妙觉 僧问。如何是青
山白云父。师曰。不森森者是。曰如何是白云青山儿。
师曰。不辨东西者是。曰如何是白云终日倚。师曰。去
离不得。曰如何是青山总不知。师曰。不顾视者是
 师与云居过水。师问。水多少。居曰不湿。师曰粗人。居
却问。水深多少。师曰不乾。

五祖演云。二人恁么说话。还有优劣也无。山僧今
日因行掉臂。为你诸人说破。过水一句不湿。库藏
珍珠推积。过水一句不乾。无锥说甚贫寒。乾湿二
途俱不涉。任他绿水与青山。

上堂。有一人。在千人万人中。不背一人。不向一人。你
道。此人具何面目。云居出曰。某甲参堂去 官人问。
有人修行否。师曰。待公作男子即修行 上堂。还有
不报四恩三有者么。众无对。又曰。若不体此意。何超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8b 页 X83-0578.png
始终之患。直须心心不触物。步步无处所。常无间断。
始得相应。直须努力。莫闲过日 师有时曰。体得佛
向上事。方有些子语话分。僧问。如何是语话。师曰。语
话时阇黎不闻。曰和尚还闻否。师曰。不语话时即闻。
僧问。如何是佛向上人。师曰非佛。

云门云。名不得。状不得。所以言非 径山杲云。二
尊宿。恁么提持佛向上事且缓缓。这里即不然。如
何是佛向上事。拽拄杖劈脊便打。免教伊在佛向
上躲根。

师因曹山辞。遂嘱曰。吾在云岩先师处。亲印宝镜三
昧。事穷的要。今付于汝。词曰。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
今得之。宜善保护。银碗盛雪。明月藏鹭。类之弗齐。混
则知处。意不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背
触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属染污。夜半正明。天
晓不露。为物作则。用拔诸苦。虽非有为。不是无语。如
临宝镜。形影相睹。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婴儿。五
相完具。不去不来。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无句。终
不得物。语未正故。重离六爻。偏正回互。叠而为三。变
尽成五。如荎(直尼切)草味。如金刚杵。正中妙挟。敲唱双
举。通宗通涂。挟带挟路。错然则吉。不可犯忤。天真而
妙。不属迷悟。因缘时节。寂然昭著。细入无间。大绝方
所。毫忽之差。不应律吕。今有顿渐。缘立宗趣。宗趣分
矣。即是规矩。宗通趣极。真常流注。外寂中摇。系驹伏
鼠。先圣悲之。为法檀度。随其颠倒。以缁为素。颠倒想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8c 页 X83-0578.png
灭。肯心自许。要合古辙。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
树。如虎之缺。如马之馵。以有下劣。宝几珍御。以有惊
异。狸奴白牯。羿以巧力。射中百步。箭锋相直。巧力何
预。木人方歌。石女起舞。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臣奉于
君。子顺于父。不顺非孝。不奉非辅。潜行密用。如愚若
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

智證传。洞山悟本禅师所立。正中妙挟挟路。通宗
通涂挟带。传曰。百丈曰。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
一字。即同魔说。故教外宗旨。其所开示。必曰藉教。
如言妙挟。则曰正中。如言挟路。则曰通宗。如言挟
带。则曰通涂。盖本一挟带。而加妙字耳。然挟带之
语。必有根本。大乘所缘缘义曰。言是带巳相者。带
与巳相。各有二义。言带有二义者。一者挟带。即能
缘心亲挟境体而缘。二者变带。即能缘心变起相
分而缘也。曹山见杜顺法身颂曰。我意不欲与么
道。乃自作之曰。渠本不是我。我本不是渠。渠无我
即死。我无渠即馀。渠如我是佛。我如渠即驴。不食
空王俸。何假雁传书。我说横身唱。君看背上毛。乍
如谣白雪。犹恐是巴歌。予观曹山之语。皆妙挟也。
语不挟带。则如能缘之心。不挟境体。则是渠无我
我无渠。血脉断缘。世流布想耳。非宗旨也 幻寄
曰。观所缘缘论。能缘心亲挟境体而缘。此似带质
也。能缘心变起相分而缘。此有质独影也。是皆情
量。纯在偏位臣位。此借之明妙挟耳。宗涂渠我。即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9a 页 X83-0579.png
偏正也。挟带即兼也。

师又曰。末法时代。人多乾慧。若要辨验真伪。有三种
渗漏。一曰见渗漏。机不离位。堕在毒海。二曰情渗漏。
滞在向背。见处偏枯。三曰语渗漏。究妙失宗。机昧终
始。浊智流转。于此三种。子宜知之。

觉范云。大般若经曰。应观欲界色界无色界空。善
现。是菩萨作此观时。不令心乱。若心不乱。则不见
法。若不见法。则不作證。又曰。若金翅鸟飞腾虚空。
自在翱翔。久不堕落。虽依于空戏。而不据空。亦不
为空之所拘碍。昔洞山大师。立五位偏正。以标准
大法。约三种渗漏。以辨衲子。非意断苟为。皆本佛
之遗意。今丛林闻渗漏之语。往往鼻笑。虽洞山复
出。安能为哉。

又纲要偈三首。一敲唱俱行偈曰。金针双锁备。叶路
隐全该。宝印当风妙。重重锦缝开。二金锁玄路偈曰。
交互明中暗。功齐转觉难。力穷忘进退。金锁网鞔鞔。
三不堕凡圣(亦名理事不涉)偈曰。事理俱不涉。回照绝幽微。
背风无巧拙。电火烁难追 又偈曰。道无心合人。人
无心合道。欲识个中意。一老一不老。

后僧问曹山。如何是一老。山云。不扶持。云如何是
一不老。山云。枯木。僧又举似逍遥忠。忠云。三从六
义。

师不安。令沙弥传语云居。乃嘱曰。他或问和尚安乐
否。但道云岩路相次绝也。汝下此语。须远立。恐他打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第 579b 页 X83-0579.png
汝。沙弥领旨去传语。声未绝。早被云居打一棒 将
圆寂。谓众曰。吾有闲名在世。谁人为吾除得。众皆无
对。时沙弥出曰。请和尚法号。师曰。吾闲名已谢。僧问。
和尚违和。还有不病者也无。师曰有。曰不病者还看
和尚否。师曰。老僧看他有分。曰未审和尚如何看他。
师曰。老僧看时不见有病。师乃问僧。离此壳漏子。向
甚么处与吾相见。僧无对。师示颂曰。学者恒沙无一
悟。过在寻他舌头路。欲得忘形泯踪迹。努力慇勤空
里步。乃命剃发澡身披衣。声钟辞众。俨然坐化。时大
众号恸。移晷不止。师忽开目谓众曰。出家人。心不附
物。是真修行。劳生惜死。哀悲何益。复令主事办愚痴
斋。众犹恋慕不巳。延七日食具方备。师亦随众斋毕。
乃曰。僧家无事。大率临行之际。勿须喧动。遂归丈室。
端坐长往。当咸通十年三月。寿六十三。腊四十二。谥
悟本禅师。

指月录卷之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