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六祖下二世(旁出)¶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44b 页

五灯全书卷第五
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
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


** 六祖下二世(旁出)

*** 南阳忠国师法嗣

**** 吉州耽源山应真禅师

为国师侍者时。一日国师在
法堂中。师入来。国师乃放下一足。师见便出。良久却
回。国师曰。适来意作么生。师曰。向阿谁说即得。国师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44c 页 X81-0444.png
曰。我问你。师曰。甚么处见某甲 师问。百年后。有人
问极则事。如何。国师曰。幸自可怜生。须要觅个护身
符子作么 一日。师𢹂篮子归方丈。国师问。篮里甚
么物。师曰青梅。国师曰。将来何用。师曰供养。国师曰。
青在争堪供养。师曰。以此表献。国师曰。佛不受供养。
师曰。某甲只恁么。和尚如何。国师曰。我不供养。师曰。
为甚么不供养。国师曰。我无果子 百丈在泐潭牵
车。师曰。车在这里。牛在甚么处。丈斫额。师乃拭目
 麻谷问。十二面观音。岂不是圣。师曰是。麻谷与师一
挝。师曰。想汝未到此境 国师讳日设斋。有僧问曰。
国师还来否。师曰。未具他心。曰又用设斋作么。师曰。
不断世谛。

** 荷泽会禅师法嗣

*** 沂水蒙山光宝禅师

并州周氏子。初谒荷泽。泽谓之
曰。汝名光宝。名以定体。宝即己有。光非外来。纵汝意
用。而无少乏。长夜蒙照。而无间歇。汝还信否。师曰。信
则信矣。未审光之与宝。同耶异耶。泽曰。光即宝。宝即
光。何有同异之名乎。师曰。眼耳缘声色时。为复抗行。
为有回互。泽曰。抗互且置。汝指何法为声色之体乎。
师曰。如师所说。即无有声色可得。泽曰。汝若了声色
体空。亦信眼耳诸根。及与凡与圣。平等如幻。抗行回
互。其理昭然。师由是领悟。礼辞而去。初隐沂水蒙山。
于唐元和二年圆寂。

** 六祖下三世四世(旁出不列章次)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45a 页 X81-0445.png

** 六祖下五世(旁出)

*** 遂州圆禅师法嗣

**** 终南山圭峰宗密禅师

果州西充何氏子。家本豪盛。
髫龀通儒书。冠岁探释典。唐元和丁亥。将赴贡举。偶
造遂州圆法席。欣然契会。遂求披剃。当年进具。一日
随众僧。斋于府吏任灌家。居下位。以次受经。得圆觉
十二章。览未终轴。感悟流涕。归以所悟之旨。告于圆。
圆抚之曰。汝当大弘圆顿之教。此诸佛授汝耳。行矣。
无自滞于一隅也。师涕泣奉命。礼辞而去。因谒南印
忠。忠曰。传教人也。当宣导于帝都。复见洛阳奉国照。
照曰。菩萨人也。谁能识之。北游清凉山。回住鄠县草
堂寺。未几。复入终南圭峰兰若。大和中。徵入内赐紫
衣。帝累问法要。朝士归慕。相国裴公休。尤深入堂奥。
师以禅教学者。互相非毁。遂著禅源诸诠。写录诸家
所述。诠表禅门根源。集为一部。以贻后代 其序略
云。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此云思惟修。亦云静虑。
皆定慧之通称也。源者。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
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名为禅。
此性。是禅之本源。故云禅源。亦名禅那。理行者。此之
本源。是禅理。忘情契之。是禅行。故云理行。然今所集
诸家述作。多谭禅理。少说禅行。故且以禅源题之。今
时有人。但目真性为禅者。是不达理行之旨。又不辨
华竺之音也。然非离真性。别有禅体。但众生迷真合
尘。即名散乱。背尘合真。方名禅定。若直论本性。即非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45b 页 X81-0445.png
真非妄。无背无合。无定无乱。谁言禅乎。况此真性。非
唯是禅门之源。亦是万法之源。故名法性。亦是众生
迷悟之源。故名如来藏。藏识(出楞伽经)亦是诸佛万德之
源。故名佛性。(涅槃等经)亦是菩萨万行之源。故名心地。(梵网
经云。是诸佛之本源。行菩萨道之根本)万行不出六波罗蜜。禅者。但是
六中之一。当其第五。岂可都目真性。为一禅行哉。然
禅定一行。最为神妙。能发起性上无漏智慧。一切妙
用。万行万德。乃至神通光明。皆从定发。故三乘人欲
求圣道。必须修禅。离此无门。离此无路。至于念佛求
生净土。亦修十六观禅。及念佛三昧。般舟三昧等也
又真性即不垢不净。凡圣无差。禅门则有浅有深。阶
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
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
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
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
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
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
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
千三昧。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达磨未到。
古来诸家所解。皆是前四禅八定。诸高僧修之。皆得
功用。南岳天台。令依三谛之理。修三止三观。教义虽
最圆妙。然其趣入门户次第。亦只是前之诸禅行相。
唯达磨所传者。顿同佛体。迥异诸门。故宗习者。难得
其旨。得即成圣。疾證菩提。失即成邪。速入涂炭。先祖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45c 页 X81-0445.png
革昧防失。故且人传一人。后代巳有所凭。故任千灯
千照。洎乎法久成弊。错谬者多。故经论学人。疑谤亦
众。原夫佛说顿教渐教。禅开顿门渐门。二教二门。各
相符契。今讲者。偏彰渐义。禅者偏播顿宗。禅讲相逢。
胡越之隔。宗密不知宿生何作。熏得此心。自未解脱。
欲解他缚。为法亡于躯命。悯人切于神情。每叹人与
法差。法为人病。故别撰经律论疏。大开戒定慧门。显
顿悟。资于渐修。證师说符于佛意。意既本末而委示。
文乃浩博而难寻。汎学虽多。秉志者少。况迹涉名相。
谁辨金鍮。徒自疲劳。未见机感。虽佛说悲增是行。而
自虑爱见难防。遂舍众入山。习定均慧。前后息虑。相
继十年。微细习情起灭。彰于静虑。差别法义罗列。现
于空心。虚隙日光。纤埃扰扰。清潭水底。影像昭昭。岂
比夫空守默之痴禅。伹寻文之狂慧者也。然本因了
自心。而辨诸教。故恳情于心宗。又因辨诸教。而解修
心。故虔诚于教义。教也者。诸佛菩萨所留经论也。禅
也者。诸善知识所述句偈也。但佛经开张。罗大千八
部之众。禅偈撮略。就此方一类之机。罗众则莽荡难
依。就机则指的易用。今之纂集。意在斯焉 裴休为
之序曰。诸宗门下。皆有达人。然各安所习。通少局多。
故数十年来。师法益坏。以承禀为户牖。各自开张。以
经论为干戈。互相攻击。情随函矢而还变。法逐人我
以高低。是非纷拿。莫能辨析。则向者世尊菩萨诸方
教宗。适足以起诤后人。增烦恼病。何利益之有。我圭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46a 页 X81-0446.png
峰大师。久而叹曰。吾丁此时。不可以默矣。于是以如
来三种教义。印禅宗三种法门。镕瓶盘钗钏为一金。
搅酥酪醍醐为一味。振纲领而举者皆顺。据会要而
来者同趣。尚恐学者之难明也。又复直示宗源之本
末。真妄之和合。空性之隐显。法义之差殊。顿渐之异
同。遮表之回互。权实之深浅。通局之是非。若师者。捧
佛日而委曲回照。疑曀尽除。顺佛心而横亘大悲。穷
劫蒙益。则世尊为阐教之主。师为会教之人。本末相
符。远近相照。可谓毕一代时教之能事矣 师会昌
辛酉正月六日。于兴福院。诫门人。令舁尸施鸟兽。焚
其骨而散之。勿得悲慕。以乱禅观。每清明。上山讲道
七日。其馀住持仪则。当合律科。违者非吾弟子。言讫
坐灭。道俗等。奉全身于圭峰茶毗。得舍利。明白润大。
后门人泣而求之。皆得于煨烬。乃藏之石室。暨宣宗
再辟真教。追谥定慧禅师。塔曰青莲。世寿六十二。僧
腊三十四。

* 六祖大鉴禅师法嗣

** 衡州南岳怀让禅师

金州杜氏子。于唐高宗仪凤丁
丑四月八日降诞。感白气应于玄象。在安康之分。太
史瞻见奏闻。帝乃问是何祥瑞。太史对曰。国之法器。
不染世荣。帝传敕金州太守韩偕。亲往存慰其家。家
有三子。唯师最小。炳然殊异。性唯思让。父乃安名怀
让。年十岁时。唯乐佛书。时有三藏玄静过舍。告其父
母曰。此子若出家。必获上乘。广度众生。至垂拱丙戌。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46b 页 X81-0446.png
方十五岁。辞亲往荆州玉泉寺。依弘景律师出家。通
天丙申受戒。后习毗尼藏。一日自叹曰。夫出家者。为
无为法。天上人间。无有胜者。时同学坦然。知师志气
高迈劝师谒嵩山安。安启发之。乃直指诣曹溪。参六
祖。祖问。甚么处来。曰嵩山来。祖曰。甚么物恁么来。师
无语。遂经八载。忽然有省。乃白祖曰。某甲有个会处。
祖曰。作么生。师曰。说似一物即不中。祖曰。还假修證
否。师曰。修證则不无。污染即不得。祖曰。祗此不污染。
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罗
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师执侍左右。一十
五年 开元癸丑。往衡岳。居般若寺。开元中。有沙门
道一。(即马祖也)在衡岳。常习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
德坐禅图甚么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于彼庵前
石上磨。一曰。磨作甚么。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得
成镜耶。师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作佛。一曰。如
何即是。师曰。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牛即是。打车即
是。一无对。师又曰。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
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
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一闻示诲。如
饮醍醐。礼拜问曰。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师曰。汝
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
故。当见其道。又问。道非色相。云何能见。师曰。心地法
眼。能见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一曰。有成坏否。师
曰。若以成坏聚散而见道者。非见道也。听吾偈曰。心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46c 页 X81-0446.png
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萠。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一
蒙开悟。心意超然。侍奉十秋。日益元奥 入室弟子
有六人。师各印可曰。汝等六人。同證吾身。各契其一。
一人得吾眉。善威仪。(常浩)一人得吾眼。善顾盻。(智达)一人
得吾耳。善听理。(坦然)一人得吾鼻。善知气。(神照)一人得吾
舌。善谭说。(严峻)一人得吾心。善古今。(道一)又曰。一切法皆
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若达心地。所作无碍。非
遇上根。宜慎惜之 问。如镜铸像。像成后。未审光向
甚么处去。师曰。如大德为童子时。相貌何在。曰祇如
像成后。为甚么不鉴照。师曰。虽然不鉴照。谩他一点
不得 后马祖阐化于江西。师问众曰。道一为众说
法否。众曰。巳为众说法。师曰。总未见人持个消息来。
因遣一僧去。嘱曰。待伊上堂时。伹问作么生。伊道底
言语记将来。僧去一如师旨。回谓师曰。马师曰。自从
胡乱后三十年。不曾少盐酱。师然之 明皇天宝甲
申八月辛丑圆寂。塔全身于衡岳。谥大慧禅师。最胜
轮之塔。世寿六十八。僧腊五十四。

** 南岳让禅师法嗣(第一世)

*** 南昌开元马祖道一禅师

汉州什邡马氏子。本邑罗
汉寺出家。容貌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下有二
轮文。依资州唐和尚落发。受具于渝州圆律师。唐开
元中。习禅定于衡岳山中。遇让祖。密受心印。(让之一。犹思之
迁也。同源而异派。故禅法之盛。始于二师。刘轲云。江西主大寂。湖南主石头。往来憧憧。不见二大士。为无知矣。
西天般若多罗。记达磨云。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假儿孙脚下行。金鸡解衔一粒粟。供养十方罗汉僧。又六祖谓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47a 页 X81-0447.png
让和尚曰。向后佛法。从汝边去。马驹蹋杀天下人。厥后江西嗣法。布于天下。时号马祖)始自建
阳佛迹岭。迁至临川。次至南康龚公山。大历中。隶名
于钟陵开元寺。时连帅路嗣恭。聆风景慕。亲受宗旨。
由是四方学者。云集座下 问。如何是修道。师曰。道
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即同声闻。若言不修。即
同凡夫。曰作何见解。即得达道。祖曰。自性本来具足。
伹于善恶事上不滞。唤作修道人。取善舍恶。观空入
定。即属造作。更若向外驰求。转疏转远。但尽三界心
量。一念妄想。即是三界生死根本。但无一念。即除生
死根本。即得法王无上珍宝。无量劫来。凡夫妄想。谄
曲邪伪。我慢贡高。合为一体。故经云。但以众法合成
此身。起时唯法起。灭时唯法灭。此法起时。不言我起。
灭时不言我灭。前念后念中念。念念不相待。念念寂
灭。唤作海印三昧。摄一切法。如百千异流。同归大海。
都名海水。住于一味。即摄众味。住于大海。即混诸流。
如人在大海中浴。即用一切水。所以声闻悟迷。凡夫
迷悟。声闻不知圣心。本无地位因果阶级。心量妄想。
修因證果。住其空定。八万劫。二万劫。虽即巳悟却迷。
诸菩萨观。如地狱苦。沉空滞寂。不见佛性。若是上根
众生。忽遇善知识指示。言下领会。更不历于阶级地
位。顿悟本性。故经云。凡夫有反覆心。而声闻无也。对
迷说悟。本既无迷。悟亦不立。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
不出法性三昧。长在法性三昧中。著衣吃饭。言谈抵
对。六根运用。一切施为。尽是法性。不解返源。随名逐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47b 页 X81-0447.png
相。迷情妄起。造种种业。若能一念返照。全体圣心。汝
等诸人。各达自心。莫记吾语。纵饶说得河沙道理。其
心亦不增。总说不得。其心亦不减。说得亦是汝心。说
不得亦是汝心。乃至分身放光。现十八变。不如还我
死灰来。淋过死灰无力。喻声闻妄修因證果。未淋过
死灰有力。喻菩萨道业纯熟。诸恶不染。若说如来权
教三藏。河沙劫说不可尽。犹如钩锁。亦不断绝。若悟
圣心。总无馀事。久立珍重 庞居士问。不与万法为
侣者。是什么人。师曰。侍汝一口噏尽西江水。即向汝
道 问。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指西来意。师曰。我今
日无心情。汝去西堂。问取智藏。僧至西堂问。西堂以
手指头曰。我今日头痛。不能为汝说得。汝去问海兄。
僧去问海兄。海曰。我到者里却不会。僧回举似师。师
曰。藏头白。海头黑 师。令僧驰书与径山钦。书中画
一圆相。径山才开见。点笔于中者一点。后有僧举似
忠国师。国师曰。钦师犹被马师惑 问。和尚为甚么
说即心即佛。师曰。为止小儿啼。曰啼止时如何。师曰。
非心非佛。曰除此二种人来。如何指示。师曰。向伊道
不是物。曰忽遇其中人来时如何。师曰。且教伊体会
大道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即今是甚么意 师
问僧。什么处来。云湖南来。师曰。东湖水满也未。曰未。
师曰。许多时雨水尚未满 问。如水无筋骨。能胜万
斛舟。此理如何。师曰。这里无水亦无舟。说甚么筋骨
 洪州廉使问曰。吃酒肉即是。不吃即是。师曰。若吃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47c 页 X81-0447.png
是中丞禄。不吃是中丞福 师于德宗贞元戊辰正
月中。登建昌石门山。于林中经行。见洞壑平坦。谓侍
者曰。吾之朽质。来月当归兹地矣。言讫而回。既而示
疾。院主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师曰。日面佛。月面佛。
二月一日沐浴。跏趺入灭。元和中。谥大寂禅师。塔名
大庄严。世寿八十。僧腊六十。

** 南岳下二世

*** 马祖一禅师法嗣

**** 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

福州长乐王氏子。儿时随母。
入寺拜佛。指佛像问母。此是何物。母曰是佛。师曰。形
容似人无异。我后亦当作焉。丱岁离尘。三学该练。属
大寂阐化江西。乃倾心依附。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
同号入室。时三大士为角立焉。师侍马祖行次。见一
群野鸭飞过。祖曰。是甚么。师曰。野鸭子。祖曰。甚处去
也。师曰。飞过去也。祖遂把师鼻扭。负痛失声。祖曰。又
道飞过去也。师于言下有省。却归侍者寮。哀哀大哭。
同事问曰。汝忆父母耶。师曰无。曰被人骂耶。师曰无。
曰哭作甚么。师曰。我鼻孔被大师扭。得痛不彻。同事
曰。有甚因缘不契。师曰。汝问取和尚去。同事问大师
曰。海侍者。有何因缘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为某甲
说。大师曰。是伊会也。汝自问取他。同事归寮曰。和尚
道汝会也。教我自问汝。师乃呵呵大笑。同事曰。适来
哭。如今为甚却笑。师曰。适来哭。如今笑。同事罔然
 次日马祖升堂。众才集。师出卷却席。祖便下座。师随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48a 页 X81-0448.png
至方丈。祖曰我适来未曾说话。汝为甚便卷却席。师
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头痛。祖曰。汝昨日向甚处留
心。师曰。鼻头今日又不痛也。祖曰。汝深明昨日事。师
作礼而退 师再参侍立次。祖目视绳床角拂子。师
曰。即此用。离此用。祖曰。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
师取拂子竖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师挂拂子于旧
处。祖振威一喝。师直得三日耳聋 自此雷音将震。
檀信请于洪州新吴界。住大雄山。以居处岩峦峻极。
故号百丈。既处之。未期月。参请之宾。四方麇至 问。
抱璞投师。请师一决。师曰。昨夜南山虎咬大虫。曰不
缪真诠。为甚么不垂方便。师曰。掩耳偷铃汉。曰不得
中郎鉴。还同野舍薪。师便打。曰苍天苍天。师曰。得与
么多口。曰罕遇知音。拂袖便出。师曰。百丈今日输却
一半 至晚侍者问。和尚被这僧不肯了便休。师便
打。曰苍天苍天。师曰。罕遇知音。者作礼。师曰。一状领
过 有一僧。哭入法堂。师曰。作什么。曰父母俱丧。请
师拣日。师曰。明日一时埋却 问。如何是奇特事。师
曰。独坐大雄峰。僧礼拜。师便打 问。师向后作么生
开示于人。师以手卷舒两边。曰更作么生。师以手点
头三下 马祖令人驰书。并酱三瓮与师。师令排向
法堂前。乃上堂。众才集。师以拄杖指酱瓮曰。道得即
不打破。道不得即打破。众无语。师便打破。归方丈
 上堂。众才集。师以拄杖趁下。却召大众。大众回头。师
曰。是甚么 师因普请开田。回问。运阇黎。开田不易。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48b 页 X81-0448.png
檗曰。众僧作务。师曰。有烦道用。檗曰。争敢辞劳。师曰。
开得多少田。檗作锄田势。师便喝。檗掩耳而出 师
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
师问。汝是何人。老人曰。某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
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曰不落
因果。遂致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
脱此身。师曰。汝试问看。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
也。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巳脱
野狐身。向住山后。敢乞依亡僧礼津送。师令维那白
椎告众。食后送亡僧。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果见
一死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
问。古人错祇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祇如转转
不错。合作个甚么。师曰。近前来。向汝道。檗近前打师
一掌。师拍手笑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司马头
陀。举野狐话。问祐典座曰。作么生。座撼门扇三下。司
马曰。大粗生。座曰。佛法不是者个道理 广录曰。无
始不是佛。莫作佛解。佛是众生边药。无病不要吃。药
病俱消。喻如清水。佛似甘草和水。亦如蜜和水。极是
甘美。若同清水边数则不著 又曰。从须陀洹。向上
直至十地。但有语句。尽属法尘垢。伹有语句。尽属烦
恼边收。但有语句。尽属不了义教。了义教是持。不了
义教是犯。佛地无持犯。了义不了义教。尽不许也
 又曰。贪染一切有无境法。被一切有无境惑乱。自是
是魔王。照用属魔民。祗如今鉴觉。但不依住一切有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48c 页 X81-0448.png
无诸法。世间出世间法。亦不作住知解。亦不依住无
知解。自心是佛。照用属菩萨。心心是主宰。照用属客
尘 又曰。说众生有佛性。亦谤佛法僧。说众生无佛
性。亦谤佛法僧。若言有佛性。名执著谤。若言无佛性。
名虚妄谤。如云说佛性有。则增益谤。说佛性无。则损
减谤。说佛性亦有亦无。则相违谤。说佛非有非无。则
戏论谤。如欲不说。众生无解脱之期。如欲说之。众生
又随说生解。益少损多。故云。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
槃。向后返寻过去诸佛。皆说三乘法。向后假说。假立
名字。本不是佛。向渠说是佛。本不是菩提。向渠说是
菩提。涅槃解脱等。知渠担百石担不起。且与渠一升
一合担。知渠难信了义教。且与渠说不了义教。且得
善法流行。亦胜于恶法。善果限满。恶果便到。得佛则
有众生到。得涅槃。则有生死到。得明则有暗到。伹是
有漏因果翻覆。无有不相酬献者。若欲免见翻覆之
事。但割断两头句 又曰。有病不吃药。是愚人。无病
吃药。是声闻人。定执一法。名定性声闻。一向多闻。名
增上慢声闻。知他名有学声闻。沈空滞寂及自知。名
无学声闻。贪嗔痴等是毒。十二分教是药。毒未销。药
不得除。无病吃药。药变成病 又曰。沙门持斋持戒。
忍辱柔和。慈悲喜舍。寻常是僧家法则。会与么会。宛
然依佛教。祇是不许贪著依执。若希望得佛得菩提
等法者。似手触火。文殊云。若起佛见法见。应当害已
 又曰。从人至佛是得。从人至地狱是失。是非亦然。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49a 页 X81-0449.png
三祖云。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又曰。执自已是佛。自
已是禅道解者。名内见。执因缘修證而成者。名外见。
志公云。内见外见俱错 又曰。知佛人。见佛人。闻佛
人。说佛人。如恒河沙。是佛知。是佛见。是佛闻。是佛说。
万中无一 又曰。佛入诸类。与众生作船筏。同渠受
苦。无限劳极。佛入苦处。亦同众生受苦。佛祇是去住
自由不同众生。佛不是虚空。受苦何得不苦。若说不
苦。此语违负 又曰。祇如今但无十句浊心。贪心。爱
心。染心。瞋心。执心。住心。依心。著心。取心。恋心。但是一
句。各有三句。个个透过三句外。但是一切照用。任听
纵横。但是一切举动施为。语默啼笑。尽是佛慧 师
有时说法竟。大众下堂。乃召之。大众回首。师曰。是甚
么。药山目之为百丈下堂句 师凡作务执劳。必先
于众。主者不忍。密收作具而请息之。师曰。吾无德。争
合劳于人。既遍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餐。故有一日不
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矣。唐宪宗元和甲午正
月十三日归寂。寿九十五岁。敕谥大智禅师。塔曰大
宝胜轮。

**** 池州南泉普愿禅师

郑州新郑王氏子。幼慕空宗。唐
至德丁酉。依大隗慧公受业。诣嵩岳受具足戒。初习
相部。究毗尼。次游讲肆。历听楞伽华严。入中百门观。
精练玄义。后扣大寂之室。顿然忘筌。得游戏三味。一
日为众僧行粥次。马祖问。桶里是甚么。师曰。这老汉
合取口。作恁么语话。祖便休。自馀同参之流。无敢诘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49b 页 X81-0449.png
问 贞元乙亥。憩锡于池阳。自建禅斋。不下南泉二
十馀载。大和初。宣城廉使陆公亘。向师道风。遂与监
军。同请下山。伸弟子之礼。大振宗风。自此学徒。不下
数百。言满诸方。目为郢匠 上堂。然灯佛道了也。若
心相所思。出生诸法。虚假不实。何以故。心尚无有。云
何出生诸法。犹如形影。分别虚空。如人取声。安置箧
中。亦如吹网。欲令气满。故老宿云。不是心。不是佛。不
是物。且教你兄弟行履。据说十地菩萨。住首楞严三
昧。得诸佛秘密法藏。自然得一切禅定解脱神通妙
用。至一切世界。普现色身。或示现成等正觉。转大法
轮。入涅槃。使无量入毛孔。演一句经无量劫。其义不
尽。教化无量亿千众生。得无生法忍。尚唤作所知愚。
极微细所知愚。与道全乖。大难大难。珍重 上堂。王
老师自小养一头水牯午拟向溪东牧。不免食他国
王水草。拟向溪西牧。亦不免食他国王水草。不如随
分纳些些。总不见得 师问僧曰。夜来好风。曰夜来
好风。师曰。吹折门前一枝松。曰吹折门前一枝松。次
问一僧曰。夜来好风。曰是甚么风。师曰。吹折门前一
枝松。曰是甚么松。师曰。一得一失 师有书与茱萸
曰。理随事变。宽廓非外。事得理融。寂寥非内。僧达书
了。便问萸。如何是宽廓非外。萸曰。问一答百也无妨。
曰如何是寂寥非内。萸曰。睹对声色。不是好手。僧又
问长沙。沙瞪目视之。僧又进后语。沙乃闭目示之。僧
又问赵州。州作吃饭势。僧又进后语。州以手作拭口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49c 页 X81-0449.png
势。后僧举似师。师曰。此三人。不谬为吾弟子 南泉
山下有一庵主。人谓曰。近日南泉和尚出世。何不去
礼见。主曰。非伹南泉出世。直饶千佛出兴。我亦不去。
师闻。乃令赵州去勘。州去便设拜。主不顾。州从西过
东。又从东过西。主亦不顾。州曰。草贼大败。遂拽下帘
子。便归。举似师。师曰。我从来疑著这汉。次日。师与沙
弥。𢹂茶一瓶盏三只到庵。掷向地上。乃曰。昨日底。昨
日底。主曰。昨日底是甚么。师于沙弥背上。拍一下曰。
赚我来。赚我来。拂袖便回 上堂。道个如如。早是变
了也。今时师僧。须向异类中行。归宗曰。虽行畜生行。
不得畜生报。师曰。孟八郎汉。又恁么去也 上堂。文
殊普贤。昨夜三更相打。每人与二十棒。趁出院去也。
赵州曰和尚棒教谁吃。师曰。且道王老师过在甚处。
州礼拜而出 师因至庄所。庄主预备迎奉。师曰。老
僧居常出入。不与人知。何得排办如此。庄主曰。昨夜
土地报道。和尚今日来。师曰。王老师修行无力。被鬼
神觑见。侍者便问。和尚既是善知识。为甚么被鬼神
觑见。师曰。土地前更下一分饭 师有时曰。江西马
祖说即心即佛。王老师不恁么道。不是心。不是佛。不
是物。恁么道还有过么。赵州礼拜而出。时有一僧。随
问赵州曰。上座礼拜便出。意作么生。州曰。汝却问取
和尚。僧乃问。适来谂上座。意作么生。师曰。他却领得
老僧意旨 黄檗与师为首座。一日捧钵。向师位上
坐。师入堂见乃问曰。长老甚么。年中行道。檗曰。威音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50a 页 X81-0450.png
王巳前。师曰。犹是王老师儿孙在下去。檗便过第二
位坐。师便休 师一日问黄檗。黄金为世界。白银为
壁落。此是甚么人居处。檗曰。是圣人居处。师曰。更有
一人。居何国土。檗乃叉手立。师曰。道不得。何不问王
老师。檗却问。更有一人。居何国土。师曰。可惜许 师
问黄檗。定慧等学。明见佛性。此理如何。檗曰。十二时
中。不依倚一物。师曰。莫是长老见处么。檗曰。不敢。师
曰。浆水钱。且置草鞋钱。教阿谁还 师见僧斫木次。
师乃击木三下。僧放下斧子归。僧堂。师归法堂。良久
却入僧堂。见僧在衣钵下坐。师曰。赚杀人 问。师归
丈室。将何指南。师曰。昨夜三更失却牛。天明起来失
却火 师。因东西两堂争猫儿。师遇之。白众曰。道得
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师便斩之。赵
州自外归。师举前语示之。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师
曰。子若在。即救得猫儿也 师在方丈。与杉山向火
次。师曰。不用指东指西。直下本分事道来。山插火箸
叉手。师曰。虽然如是犹较王老师一线道 有僧问
讯。叉手而立。师曰。太俗生。其僧便合掌。师曰。太僧生。
僧无对 一僧洗钵次。师乃夺却钵。其僧空手而立。
师曰。钵在我手里。汝口喃喃作么。僧无对 师。因入
菜园见一僧。师乃将瓦子打之。其僧回顾。师乃翘足。
僧无语。师便归方丈。僧随后入。问讯曰。和尚适来。掷
瓦子打某甲。岂不是警觉某甲。师曰。翘足又作么生。
僧无对 上堂王老师卖身去也。还有人买么。一僧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50b 页 X81-0450.png
出曰。某甲买。师曰。不作贵不作贱。汝作么生买。僧无
对 师。与归宗麻谷同去。参礼南阳国师。师于路上。
画一圆相。曰道得即去。宗便于圆相中坐。谷作女人
拜。师曰。恁么则不去也。宗曰。是甚么心行。师乃相唤
便回。更不去礼国师 师在山上作务。僧问。南泉路。
向甚么处去。师拈起镰子曰。我这茆镰子。三十钱买
得。曰不问茆镰子。南泉路向甚么处去。师曰。我使得
正快 有一座主辞师。师问。甚么处去。曰山下去。师
曰。第一不得谤王老师。曰争敢谤和尚。师乃喷嚏曰。
多少。主便出去 师一日掩方丈门。将灰围却门外
曰。若有人道得即开。或有祇对。多未惬师意。赵州曰。
苍天。师便开门 师玩月次。僧问。几时得似这个去。
师曰。王老师二十年前。亦曾甚么来。曰即今作么生。
师便归方丈 陆亘大夫问。弟子从六合来。彼中还
更有身否。师曰。分明记取。举似作家。曰和尚不可思
议。到处世界成就。师曰。适来。总是大夫分上事。陆异
日谓师曰。弟子亦薄会佛法。师便问。大夫十二时中
作么生。曰寸丝不挂。师曰。犹是阶下汉。师又曰。不见
道有道君王不纳有智之臣 上堂次。陆大夫曰。请
和尚为众说法。师曰。教老僧作么生说。曰和尚岂无
方便。师曰。道他欠少甚么。曰为甚么有六道四生。师
曰。老僧不教他 陆大夫。与师见人双陆。指骰子曰。
恁么不恁么正恁么。信彩去时如何。师拈起骰子曰。
臭骨头十八 又问。弟子家中。有一片石。或时坐。或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50c 页 X81-0450.png
时卧。如今拟镌作佛。还得否。师曰得。陆曰。莫不得否。
师曰。不得 赵州问。道非物外。物外非道。如何是物
外道。师便打。州捉住棒曰。巳后莫错打人去。师曰。龙
蛇易辨。衲子难谩 师唤院主。主应诺。师曰。佛九十
日在忉利天。为母说法时。优填王思佛。请目连。运神
通三转。摄匠人往彼。雕佛像。祇雕得三十一相。为甚
么梵音相雕不得。主问。如何是梵音相。师曰赚杀人
 师问维那。今日普请作甚么。对曰。拽磨。师曰。磨从
你拽。不得动著。磨中心树子。那无语 一日有大德
问师曰。即心是佛又不得。非心非佛又不得。师意如
何。师曰。大德。且信即心是佛使了。更说甚么得与不
得。祇如大德吃饭了。从东廊上西廊下。不可总问人
得与不得也 师住庵时。有一僧到庵。师向伊道。我
上山去作务。待斋时作饭。自吃了。送一分上来。少时
其僧自作饭吃了。却一时打破家事。就床卧。师待不
见来。便归庵。见僧卧。师亦就伊边卧。僧便起去。师住。
后曰。我往前住庵时。有个灵利道者。直至如今不见。
 师拈起毬子。问僧。那个何似这个。对曰不似。师曰。
甚么处见那个。便道不似。曰若问某甲见处。和尚放
下手中物。师曰。许你具一只眼 陆大夫向师道。肇
法师也。甚奇怪解道。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师指庭前牡丹花曰。大夫。时人见此一株花。如梦相
似。陆罔测。又问。天王居何地位。师曰。若是天王。即非
地位。曰弟子闻说天王是居初地。师曰。应以天王身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51a 页 X81-0451.png
得度者。即现天王身。而为说法。陆辞。归宣城治所。师
问。大夫去彼。将何治民。曰以智慧治民。师曰。恁么则
彼处生灵。尽遭涂炭去也 师入宣州。陆大夫出迎。
接指城门曰。人人尽唤作雍门。未审。和尚唤作甚么
门。师曰。老僧若道。恐辱大夫风化。曰忽然贼来时作
么生。师曰。王老师罪过 陆又问。大悲菩萨。用许多
手眼作甚么。师曰。祇如国家。又用大夫作甚么 师
洗衣次。僧问。和尚犹有这个在。师拈起衣曰。争奈这
个何 师问僧良钦。空劫中还有佛否。对曰有。师曰。
是阿谁。曰良钦。师曰。居何国土。钦无语 问。祖祖相
传。合传何事。师曰。一二三四五 问。如何是古人底。
师曰。待有即道。曰和尚为甚么妄语。师曰。我不妄语。
卢行者却妄语 问。十二时中。以何为境。师曰。何不
问王老师。曰问了也。师曰。还曾与汝为境么 问。青
莲不随风火散时是甚么。师曰。无风火不随是甚么。
僧无对 师问。不思善不思恶。思总不生时。还我本
来面目来。曰无容止可露 师问座主。你与我讲经
得么。曰某甲与和尚讲经。和尚须与某甲说禅始得。
师曰。不可将金弹子。博银弹子去。曰。某甲不会。师曰。
汝道空中一片云。为复钉钉住。为复藤缆著 问。空
中有一珠。如何取得。师曰。斫竹布梯空中取。曰空中
如何布梯。师曰。汝拟作么生取 僧辞曰。学人到诸
方。有人问和尚近日作么生。未审。如何祇对。师曰。但
向道近日解相扑。曰作么生。师曰。一拍双泯 问。父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51b 页 X81-0451.png
母未生时。鼻孔在甚么处。师曰。父母巳生了。鼻孔在
甚么处 师将顺世。第一座问。和尚百年后。向甚么
处去。师曰。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去。座曰。某甲随和尚
去。还得也无。师曰。汝若随我。即须衔取一茎草来。师
于文宗太和甲寅腊月。乃示疾。告门人曰。星翳灯幻
亦久矣。勿谓吾有去来也。言讫而逝寿八十七。腊五
十八。

**** 杭州盐官海昌院齐安国师

海门李氏子。生时神光
照室。后有异僧。谓之曰。建无胜幢。使佛日回照者。岂
非汝乎。长依木郡云琮。落发受具。后闻大寂行化于
龚公山。乃振锡而造焉。师有奇相。大寂一见。深器之。
乃令入室。密示正法 僧问。如何是本身卢舍那。师
曰。与老僧过净瓶来。僧将净瓶至。师曰。却安旧处著。
僧送至本处。复来诘问。师曰。古佛过去久矣 有讲
僧来参。师问。座主蕴何事业。对曰。讲华严经。师曰。有
几种法界。曰广说则重重无尽。略说有四种。师竖起
拂子曰。这个是第几种法界。主沉吟。师曰。思而知。虑
而解。是鬼家活计。日下孤灯。果然失照 问大梅。如
何是西来意。梅曰。西来无意。师闻乃曰。一个棺材。两
个死汉 师一日唤侍者曰。将犀牛扇子来。者曰。破
也师曰。扇子既破。还我犀牛儿来。者无对 师一日
谓众曰。虚空为鼓。须弥为椎。甚么人打得。众无对
 有法空到请问经中诸义。师一一答了。却曰自禅师
到来。贫道总未得作主人。法空曰。请和尚便作主人。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51c 页 X81-0451.png
师曰。今日夜也。且归本位安置。明日却来。法空下去。
至明旦。师令沙弥。屈法空禅师。法空至。师顾沙弥曰。
咄。这沙弥不了事。教屈法空禅师。屈得个守堂家人
来。法空无语 法昕院主来参。师问。汝是谁。对曰法
昕。师曰。我不识汝。昕无语 师后无疾。宴坐示灭。谥
悟空禅师。

**** 庐山归宗寺智常禅师

上堂。促上古德。不是无知解。
他高尚之士。不同常流。今时不能自成自立。虚度时
光。诸子莫错用心。无人替汝。亦无汝用心处。莫就他
觅从前祇是依他解。发言皆滞。光不透脱。祇为目前
有物 问。如何是元旨。师曰。无人能会。曰向者如何。
师曰。有向即乖。曰不向者如何。师曰。谁求元旨。又曰。
去无汝用心处。曰岂无方便门令学人得入。师曰。观
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曰如是何观音妙智力。师敲
鼎盖三下曰。子还闻否。曰闻。师曰。我何不闻。僧无语。
师以棒趁下 师尝与南泉同行。后忽一日相别。煎
茶次。南泉问曰。从来与师兄商量语句。彼此巳知。此
后或有人问毕竟事。作么生。师曰。这一片地。大好卓
庵。泉曰卓庵且置。毕竟事作么生。师乃打翻茶铫。便
起泉。曰师兄吃茶了。普愿未吃茶。师曰。作这个语话。
滴水也难销 问。此事久远。又如何用心。师曰。牛皮
鞔露柱。露柱啾啾叫。凡耳听不闻。诸圣呵呵笑 师
因官人来。乃拈起帽子两带曰。还会么。曰不会。师曰。
莫怪老僧头。风不卸帽子 师入园取菜次。乃画圆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52a 页 X81-0452.png
相。围却一株。语众曰。辄不得动著这个。众不敢动。少
顷。师复来。见菜犹在。便以棒趁众僧曰。这一队汉。无
一个有智慧底 师问。新到甚么处来。曰凤翔来。师
曰。还将得那个来否。曰将得来。师曰。在甚么处僧以
手从顶擎棒呈之。师即举手作接势。抛向背后。僧无
语。师曰。这野狐儿 师刬草次。有讲僧来参。忽有一
蛇过。师以锄断之。僧曰。久向归宗。元来是个粗行沙
门。师曰。你粗我粗。曰如何是粗。师竖起锄头曰。如何
是细。师作斩蛇势。曰与么则依而行之。师曰。依而行
之且置。你甚处见我斩蛇僧无对 云岩来参。师作
挽弓势。岩良久。作拔剑势。师曰。来太迟生 上堂。吾
今欲说禅。诸子总近前。大众近前。师曰。汝听观音行
善。应诸方所。问如何是观音行。师乃弹指曰。诸人还
闻否。曰闻。师曰。一队汉。向这里觅甚么以棒趁出。大
笑归方丈 僧辞。师问。甚么处去。曰诸方学五味禅
去。师曰。诸方有五味禅。我这里祇有一味禅。曰如何
是一味禅。师便打。僧曰。会也会也。师曰。道道。僧拟开
口。师又打。僧后到黄檗。举前话。檗上堂曰。马大师出
八十四人善知识问著个个屙漉漉地。祇有归宗较
些子 江州剌史李渤问。教中所言。须弥纳芥子。渤
即不疑。芥子纳须弥。莫是妄谭否。师曰。人传使君读
万卷书籍。还是否。曰然。师曰。摩顶至踵。如椰子大。万
卷书向何处著。李俛首而巳 李异日又问。一大藏
教。明得个甚么边事。师举拳示之曰。还会么。曰不会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52b 页 X81-0452.png
师曰。这个措大拳。头也不识。曰请师指示。师曰。遇人
即途中授与。不遇即世谛流布 师以目有重瞳。遂
将药手按摩。以致两目俱赤。世号赤眼归宗焉。后示
灭。谥至真禅师。

**** 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

襄阳郑氏子。幼岁从师于荆
州玉泉寺。初参大寂。问如何是佛。寂曰。即心是佛。师
即大悟。遂之四明梅子真旧隐。缚茆燕处。唐真元中。
盐官会下。有僧因采拄杖。迷路至庵所。问和尚在此
多少时。师曰。祇见四山青又黄。又问。出山路向甚么
处去。师曰。随流去。僧归。举似盐官。官曰。我在江西时。
曾见一僧。自后不知消息。莫是此僧否。遂令僧去招
之。师答以偈曰。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
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一池荷叶衣无
尽。数树松花食有馀。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
深居。大寂闻师住山。乃令僧问。和尚见马大师。得个
甚么。便住此山师曰。大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
这里住。僧曰。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师曰。作么生。曰又
道非心非佛。师曰。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
心非佛。我祇管即心即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曰。梅
子熟也 庞居士闻之。欲验师实。特去相访。才相见。
士便问。久向大梅。未审梅子熟也未。师曰。熟也。你向
甚么处下口。士曰。百杂碎。师伸手曰。还我核子来。士
无语。自此学者渐臻。师道弥著 上堂。汝等诸人。各
日回心达本。莫逐其末。但得其本。其末自至。若欲识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52c 页 X81-0452.png
木。唯了自心。此心。元是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根本故。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且不附一切善恶。
而生万法。本自如如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蒲
花柳絮。竹针麻线 夹山与定山同行。言话次。定山
曰。生死中无佛。即无生死。夹山曰。生死中有佛。即不
迷生死。互相不肯。同上山见师。夹山便举问。未审。二
人见处。那个较亲。师曰。一亲一疏。夹山复问。那个亲。
师曰。且去明日来。夹山明日再上问。师曰。亲者不问。
问者不亲 新罗僧参。师问。发足甚处。曰欲通来处。
恐遭怪责。师曰。不可无来处也。曰新罗。师曰。争怪得
汝。僧作礼。师曰。是与不是。知与不知。祇是新罗国里
人 忽一日谓其徒曰。来莫可抑。往莫可追。从容间
闻鼯鼠声。乃曰。即此物非他物。汝等诸人。善自护持。
吾今逝矣。言讫示灭。永明寿禅师赞曰。师初得道。即
心是佛。最后示徒。物非他物。穷万法源。彻千圣骨。真
化不移。何妨出没。

**** 洛京佛光如满禅师(曾住五台山金阁寺)

唐顺宗问。佛从何方
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师答曰。佛
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
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
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帝又问。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
无法说。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谁言
不生灭。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师答曰。佛体本无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53a 页 X81-0453.png
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有缘佛出
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非常亦非
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
处。自然无法说。帝闻大悦。益尊重焉。

**** 婺州五泄山灵默禅师

毗陵宣氏子。初谒马祖。遂得
披剃受具。后远谒石头。便问。一言相契即住。不契即
去。石头据坐。师便行。头随后召曰。阇黎。师回首。头曰。
从生至死。祇是这个回头。转脑作么。师言下大悟。乃
拗折拄杖。而栖止焉 唐贞元初。住白沙道场。复居
五泄。僧问。何物大于天地。师曰。无人识得伊。曰还可
雕琢也无。师曰。汝试下手看 问。此个门中。始终事
如何。师曰。汝道目前底成来。得多少时也。曰学人不
会。师曰。我此间无汝问底。曰和尚岂无接人处。师曰。
待汝求接。我即接。曰便请和尚接。师曰。汝少欠个甚
么 问。如何得无心去。师曰。倾山覆海晏然静。地动
安眠岂釆伊 宪宗元和戊戌三月丙午。沐浴焚香
端坐。告众曰。法身圆寂。示有去来。千圣同源。万灵归
一。吾今沤散。胡假兴哀。无自劳神。须存正念。若遵此
命。真报吾恩。倘固违言。非吾之子。时有僧问。和尚向
甚么处去。师曰。无处去。曰某甲何不见。师曰。非眼所
睹。言毕奄然顺化。世寿七十二。僧腊四十有一。建塔
本山。

**** 柏岩明哲禅师

药山看经次。师曰。和尚休猱人好。山
置经曰。日头早晚也。师曰。正当午。山曰。犹有文彩在。
六祖下二世(旁出)¶ 第 453b 页 X81-0453.png
师曰。某甲无亦无。山曰。汝太煞聪明。师曰。某甲祇恁
么。和尚作么生。山曰。跛跛挈挈。百丑千拙。且恁么过。

五灯全书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