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1567-A¶
1567-A¶ 第 541a 页

* No. 1567-A
五灯严统序

治有治统。虽典午奄有朔南。仅足为汉唐之闰位。道
有道统。虽河汾拟经赞述。讵敢奸洙泗之见知。禅有
禅统。即宗分五派。无非绍震旦之初灯。然不面證。一
堂未许称传衣之法嗣。乃有承虚接响。偶以私淑因
而暗易吕嬴甚者。窃玉操戈。漫拾唾馀。几至叛同杨
墨。况定慧妙含万变。自非合下。领略何异。执火觅灯。
而机用指非一端。若第滑突应承。只是抟沙作饭。在
吾儒菽粟伦常。为周行之路。设有奇趋诡服。不难竟
斥为异端。在佛门。钳锤密义。称法乳之恩。必与别系
正名。才堪亲验其的血。费隐老和尚受记天童。承先
启后惄乎。其有深思焉。此五灯严统之所由订刻也。
余于传灯诸书。愧未夙习。近承尘拂。微聆绪言。益信
西方东土诸大圣人了无二义。因思宣圣之教。极之
至于无声无臭。可谓精微之至矣。而究竟范围之以
中庸。若不知此事之甚庸。则索隐索微。总之外道。非
中道也。不中庸。不可以为精微也。佛祖之教。极之至
于无量无边。可谓广大之至矣。而究竟范围之以精
严。若不知此事之甚严。则诵佛谤佛。总之乱统。非正
统也。不精严不可以为广大也。自兹统出。而删伪订
讹。析疑传信。皎如日星丽而江河行。吾宁惟仰止其
1567-A¶ 第 541b 页 X80-0541.png
婆心。尤服膺其定识。十六字昌言共拜。而亮工熙绩。
不必尽列。见知千百则公案同参。而南岳青原未可
越参坐位。噫严矣哉。

时。

顺治壬辰长至前五日。

明赐进士出身正治卿中奉大夫礼部右侍郎兼侍
读学士掌翰林院事。

经筵 日讲。

制敕撰文纂修 国史侍吴曹勋谨序。
* No. 1567-B
五灯严统序

粤闻宗法之传。旁门岐路。在所必严。旁岐一出。不惟
冒借遥嗣。成窃玉假鸡之谬。渐至以诽谤为机锋。以
紏劈为棒喝。而正宗几希绝矣。不知宗法有源有委
有支[泳-永+汞]嫡。从自六祖曹溪。后分南岳青原二派。其源
也。南岳下临济沩仰法眼云门。暨青原下曹洞为五
宗。其委也。临济之有兴化杨岐。云门之有智门雪窦。
曹洞之有投子芙蓉。其支流也。下此如圜悟虎丘。天
童长芦。虽嫡从有分。其间尘钵相承。而子若孙。而曾
1567-A¶ 第 541c 页 X80-0541.png
而玄。下及数十代。灯传燄续。如国之史族之谱。帝王
贤圣之统绪。孰敢假一人一字。以滥家乘名器乎。从
来住世善知识。因缘大事。或待参提。然谁为开宗。谁
为建幢。谁为传衣。继拂未有不皎如星布指掌可辩
者。是宗法间有能不袭文字。而三藏志名。诸山勒石。
以得其派故耳。否则枝叶纷流。宫墙异立。是必依声
附誉。乃克希拈花置钵之初。惜哉申韩杨墨之为孔
孟惧信然矣。余尝读宗门正名录。其论雪庭之望宗
云门一案。如利刃截竹。猝见锋痕。足为天下后世承
虚接响之戒。故书以考订宗派为立说。而三著师承
篇。申明大端。其羽翼禅门。功不在禹下。若云无师自
悟。此更妄中之妄。何必指狐林兔窟。向盲哑置辩耶。
径山费和尚具大手眼。正五灯绝续之讹。而集严统
二十五卷。如首序南岳。细析天皇。凡一切拈香谬妄
者。俱属弹斥。不独发学者之所未发。而传灯世谱。咸
得江流岳峙。于上下千古间矣。是愿后之学者。读此
书顾名思议。知身所自出与身所自承。明示笑投针。
仍还鹫岭龙树之旧可耳。夫复何赘。

时。

顺治八年辛卯秋八月内翰林秘书院纂修实录编
修加一级韦成贤薰沐顿首拜撰。
1567-A¶ 第 542a 页 X80-0542.png
* No. 1567-C
五灯严统序

粤自三教行。而禅道至今日甚盛矣。然禅统至今日
渐淆矣。费隐大禅师。有殷忧焉。去秋未赴径山时。九
月既望。自福严抵禾。招余同诣云间馆于小昆山房。
与士材李居士。将旧本五灯。推详授受。根究来繇。抉
从前之疑窟。订向后之信传。光明正大。为开辟来佛
教流通一大准则。至洞宗如净以后。非无续刊。然而
影承响接。较儒家之鲁鱼亥豕。竟评唱训诂之差讹。
殊增浩叹。余三人矢公矢慎。溯源析流。采集五卷。皆
百禅师。苦心遍索。手录成帙者。比时深忧任事无人。
募赀乏力。余目击时艰。慨焉担荷束卷南。还轮金购
梨。鸠工写劂。旋到金粟与百师。又加𨤲剔。亲为较雠
朝催暮逼。至春初竣业。而后喜可知也。共前翻刻计
二十五卷。总颜曰五灯严统。兹秋孟径山老人。寄士
材序文。至阅之。朗朗揭日。足令售赝鼎者缄口。余不
谙且不文。窃于命名至意。不能嘿嘿而处于此。何也。
西竺五印禅脉也。东旦五叶禅宗也。一分为五。虽百
千万亿。会归一元。则正统当覈五殽于一。则建幢立
法。渐至不可思议。则闰统当稽。况别户分门。虑不无
短长簧鼓。则合而分。分而合之。统当辨。夫覈也稽也
辨也皆严也。严与刻相反。而毋纵毋滥。刻正所以成
1567-A¶ 第 542b 页 X80-0542.png
其严也。余幼习儒。曾选刻历朝鉴灿明朝芳摹经书
指略。行世。可不负儒。长而从佛。未登贤书之籍。先厕
密室之名。亦为选刻。破邪八集。今费老人与百禅师。
前引后接。左挈右提。事事相扶。心心相印。个中既通。
消息功名。等若浮云。遂弃公车。猛图佛乘。所以兹编。
合掌承当。跂足立就。执鞭从事。以心之所钦。树天下
万世之防。敢曰有功于禅。庶几不负禅云。

时。

顺治辛卯孟秋朔旦武原徐昌治觐周父题于大业
堂中。
* No. 1567-D
五灯严统序

昔我薄伽梵之道统相承也。西天四七。东土二三。支
为两派。分为五宗。宗派彰明。师承的据。晓然起信于
当时。确然足徵于后世。是以狮吼满天下。而假窃者
无闻焉。慨自大法垂秋。人心不古。如续略梓行。未免
有潦鹤之误。滥觞宗谱甚。且机缘无据。姓氏强摭。乱
千秋之统。开万祀之讹。若决江河。安所底止。嗟夫统
系溷滥。慧命等于悬丝。凡有血气者。咸怀乱雅之伤
1567-A¶ 第 542c 页 X80-0542.png
矧百痴禅师。以道统为巳任。能无蒿目深忧乎。倘不
力起而正之。将胥后学于阴霾之域矣。不获巳而有
兹刻之举。徵考惟确。笔削惟严。亲受记莂者。方始登
之楮墨。承虚接响者。靡不付之删锄。譬诸九天之上。
而日星皎如。万镜之中。而灯珠灿尔。奏绩于祖庭者。
匪浅鲜也。或者以多事相规。则亦未知继往开来。乃
慧脉是系。闲邪显正。实道统攸关。自无容嘿嘿耳。盖
轩辕之镜悬。而蚩尤失其威。白泽之图者。而妖狐灭
其影。行使掠虚者惭。识法者惧。而百禅师之初心。不
巳慰耶。计修讨是编。炎霜十更。而定本始竣。上自七
佛。下迨今兹。凡二十有五卷。庀材鸠工。良非易事。会
觐周徐公。香象神驹。法林隆栋。展阅一过。击节称善。
遂蠲金前导。而一时檀那。莫不闻风兴起。且合簪连
茹。巳俾多子塔前六十八传之统。奕叶昭明。而假符
窃命之侣。浣涤净尽。嗣今而往。在在染旃檀之香。处
处开涂毒之鼓。诚别传一宗。希有盛事也。尝闻神呵
康乐僧纠奉御咸人非人等。加护之功。固知是刻告
成。幽明并宝。未几将归之娑竭龙藏。不其与浩劫偕
永久哉。

时。

顺治庚寅仲冬朔旦云间李中梓士材父识。
1567-A¶ 第 543a 页 X80-0543.png
* No. 1567-E
五灯严统序

原夫拈华垂示。微笑投机。刹竿倒却。乃受金襕。教外
别传之道。自此肇兴。以及西天四七。东土二三。莫不
以芥辊针。用机入彀。道脉于是悠长且久者。良繇承
上启下。所从来之源。允见师资道缘之契。而绵远世
代。多不乏人。不唯联芳济美。抑且隆盛繁昌。不胜如
日月灯之迭丽。无复间隔。其光明赫奕。所以从上具
眼尊宿。犹千岳万峰。摩肩辈出。皆各有名言建立。且
一时彼此圆照。而成宗旨。遂致前后以有五家并峙
于世。然而若子若孙。一皆觌面提持。当阳契悟。乃展
转派衍长流。无或昧其法系。所谓正宗正脉。行于天
下者。名固正而言亦顺。纵万亿世。皆足徵其源流可
据也。奈何世久天长。数之盈亏。道之隐显。其人稍昧。
便讹误相承。鱼鲁无辩。致令龙潭信德山鉴之下若
干人。咸谓出自青原思石头迁之派。殊不知龙潭信
德山鉴之儿孙多而尤繁。实出马祖一天王悟。的派
亲传。如五灯会元第七卷所辩。详析最明。即人天眼
目及佛祖通载二书。亦如是记。近阅宗门正名录。尤
乃證如明镜。凡法门中明眼之人。靡不共知其讹所
差。前辈都漠然不将较正以易其刻。竟成千古一部
疑书。终无了日。讹伪自此流下。人法固当考正。盖此
1567-A¶ 第 543b 页 X80-0543.png
亦自古禅宗法系所攸关也。然从此飞讹传误之后。
又复有荐福古。因触发纸上陈言。遂遥继昔之云门
偃。不止百有馀祀。认为法嗣之师。所谓不肯别寻师
印。乃为巳甚重。而为法甚轻。日居月诸。弊积弥深。遗
至今日。复突出非人。不明当机契悟之脉。只徇自巳
交结之私。滥膺代付。杳无识法之惧。此固得罪法门。
难以枚举。不亦甚可嗟叹乎。犹有毫无干涉。冒认向
之何宗何人。亦辄自远绍。乃称王称霸。列皆久假不
归。以堕前之荐福古之覆辙。始则一二者为之。犹有
人频生惊讹。今也瀰漫遍地。乱统莫稽。如稻麻竹苇。
到处混扰。致满世间。人皆不知觉恬不为怪。不意禅
宗一事。重如单丝系鼎。延到于今。如此浊恶。莫可掬
其渊源。于戏借哉。教外别传直指之道。将安寄焉。容
也自机契密云先师以来。主盟此事。巳二十馀春。览
此历来讹伪并见斯世混淆。每扪臆痛心。不能自安。
故始一知有宗门中事。便发愿欲一展笔。经历多载。
未酬夙志。幸于辛卯秋。承诸缙绅先生。各具只眼。共
相较正。遂将天皇悟一枝。并子若孙。以属青原思石
头迁之谱。龙潭信德山鉴之下。其子若孙。仍归马祖
一天王悟之派。自此宗眼既明。而派谍亦清。又将荐
福古之遥继。列出于未详法嗣之埒。以及今时。堕车
覆辙。如续略之书。著谬集讹。肆出当世。悉皆按栽。唯
取今昔正宗的派。而当机契悟亲承者。汇辑成帙。题
曰五灯严统。盖亦不离一灯。燃出五灯之意。抑亦严
1567-A¶ 第 543c 页 X80-0543.png
加勘较。从前相传道统。不涉紊乱而巳。联旧续新。共
二十五卷。然则禅门要典。慧命在斯。以待夫后之贤
达。了知单提直指之宗。师承面禀。必如是也。

时。

顺治岁次癸巳春王日浙江杭州府馀杭县径山兴
圣万寿禅寺住持传临济正宗第三十一代孙通
容费隐述。

* 五灯严统凡例



* 从上佛祖相传。靡不面禀亲承。必有源流表信。厥后五宗蔚起。千枝竞秀。而师承的据。奕叶昭彰。夫是之谓统也。统属道脉收关。岂容纤毫假借。自非考订精严。将使狐踪弥布。故夫续笔传灯。良非眇事。必使当时见信。后世足徵。贵在矢公矢慎。名正辞严。庶足以褫承虚接响之魄耳。
* 曹溪下二派。首列南岳。次纪青原。载在会元。炳若日星。近见续略。所以续会元者。反首青原而次南岳。岂私尊其所自之祖。而颠倒其所续之书乎。且西天震旦。马驹两谶。俱主南岳。而青原无闻焉。即此亦可以定后先之序矣。
* 别传一著。不落文言。唯是当机契證。亲承记莂者。方谱传灯。若去圣时遥。从其语句触发者。断不容
1567-A¶ 第 544a 页 X80-0544.png
* 传灯录纪天皇道悟嗣石头。误以龙潭崇信嗣之。致谓云门法眼二宗出自青原。一时稽覈未详。千古遂成疑案。今考丘玄素撰碑。谓天王道悟嗣马佛。而龙潭为之子。又考符载撰碑。谓天皇道悟嗣石头。而慧真接其派。且唐有闻人归登。著南岳让碑。及权德舆马祖塔铭。各载天王道悟之名。佛国白续灯录。亦叙雪窦显为马祖九世孙。佛祖通载所记亦同。故大川著五灯会元。而定其案曰。以二碑参合。应以天皇嗣石头。而慧真嗣之。而于马祖法嗣下。入天王道悟。以崇信嗣之。始为不差误矣。嗟乎久而论定。具眼者自当了然。兹刻据碑改正。匪敢凭臆也。
* 是编之辑。祇收实契真传。而假符者不与焉。近见五灯续略。以普明用嗣兴善广。殊不知兴善未尝得法于车溪。而普明何繇得法于兴善乎。盖因车溪逝世。衲衣为古卓所藏。而卓遂代付于兴善。居无何善故而衣亦不传。置诸施庵久矣。嗣后普明
1567-A¶ 第 544b 页 X80-0544.png
* 曹洞宗派。考诸世谱。止于青原下十六世天童净耳。今阅五灯续略。天童净之后。更载一十八世。俱有机语。不知从何而得。及天童僧某直抵宝寿面质乃文。其词曰。是皆得之少室殿前碑也。夫殿前碑所纪。仅有名氏岁月。绝无语录等述。祇是评唱之俦。未明本分一著。乌容滥[曰/月]祖灯耶。然天童下至大觉。姓氏犹存者。以其十八世后有崛起之贤。俾曹洞一宗绝而复续。则此一十八世。虽非宗眼相印。实为世系相承。故削其机语。以严佛法之防。姑存其人。以纪世系所自尔。
* 近代尊宿。崛起洞宗。如寿昌经云门澄。固是明眼作家。第寿昌之嗣廪山。云门之嗣大觉。似觉未妥。廪山从事异教。曾自寿昌亲闻。暨薙发后。未闻参悟也。即大觉亦传帕之俦耳。二老杰出宗匠。何曾得法于本师。出世拈香。仅假名色。从上来源。全无可据。若有可据。当时二老必为拈出。何当时无闻。而今日始见耶。兹刻于寿昌竟列之未详法嗣于云门仍列之。大觉派下者。其于宗眼固无机契。而统裔递沿。犹存谱谍之意云尔。至于两家嫡骨儿孙。唯面禀亲承者。方列于后。
1567-A¶ 第 544c 页 X80-0544.png
* 寿昌法嗣。仅者博山元来。如元镜元谧元贤等。未承付嘱。诸方共闻。兹刻也原以严覈统系。塞近代滥觞之门。何敢私顺人情。开后来僣窃之窦。不轻载笔者。盖慎之也。
* 是书徵蒐业久。汇辑有年。会四方多故。石匮壁函之秘。未遑倾罗缄付簏笥。以俟壁合珠联兹以续略飞讹。董狐绝响。一回揭幅。贾生之泪。不禁潸然矣。用是弗避雠憎。严加斧正。于以明法统之不可或淆。而承虚之不可觊幸。使天下后世知信史犹在今日。其于慧命。未必无小补云。


* 附录天皇道悟禅师碑文(出佛祖通载第十五卷第四叶)

荆州城东天皇道悟禅师。恊律郎符载撰碑。其略云。
姓张氏。婺州东阳人。十四出家。依明州大德祝发。二
十五受戒于杭州竹林寺。初参国一。服勤五年。大历
十一年。隐于大梅山。建中初。谒江西马祖。二年参石
头乃大悟。遂隐当阳紫陵山。后于荆南城东。有天皇
寺。顷因火废。僧灵鉴将谋修复。乃曰。苟得悟禅师为
化主。必能福我。时江陵尹右仆射裴公稽首问法。致
礼迎至。师素不迎送客。无贵贱皆坐而揖之。裴愈加
敬。石头之道。殆盛于此。师患背痛。临终大众问疾。师
蓦召典座近前。师曰会么。对曰不会。师拈枕子抛于
地上。即便告寂。寿六十。坐三十五夏。法嗣三世。曰惠
真。曰幽閒。曰文贲。实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也。
1567-A¶ 第 545a 页 X80-0545.png

* 附录天王道悟禅师碑文(出佛祖通载第十五卷第五叶)

元和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天王道悟禅师入寂。唐正
议大夫户部侍郎平章事荆南节度使丘玄素撰碑
云。道悟。渚宫人。姓崔氏。子玉之后胤也。年十五。依长
沙寺昙翥律师出家。二十三。谒嵩山受戒。三十三。参
石头。频沐指示。曾未投机。次谒忠国师。三十四。与国
师侍者应真南还谒马祖。祖曰。识取自心。本来是佛。
不属渐次。不假修持。体自如如。万德圆满。师于言下
大悟。祖嘱曰。汝若住持。莫离旧处。师蒙旨巳。便反荆
州。去郭不远。结草为庐。后因节使顾问。左右申其端
绪。节使亲临访道。见其路隘车马难通。极目荒榛。曾
未修削。睹兹发怒。令人擒师抛于水中。旌旆才归。乃
见遍衙火发。内外红𦦨。莫可近之。唯闻空中声曰。我
是天王神。我是天王神。节使回心设拜。烟𦦨都息。宛
然如初。遂往江边见师在水都不湿衣。节使重申忏
悔。迎请在衙供养。于府西造寺。额号天王。师常云。快
活快活。及临终时叫苦苦。又云阎罗王来取我也。院
主问曰。和尚当时被节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
何得恁么地。师举枕子云。汝道当时是如今是。院主
无对。便入灭。寿八十二。夏六十三。嗣法一人曰崇信。
即龙潭也(更考历代 帝皇佛祖稽古略第三卷第三十四叶。亦如是载。故不重录)

* 附录人天眼目所载觉梦堂重较五家宗派序

皇朝景德间。吴僧道原集传灯三十卷。自曹溪下。别
为两派。一曰南岳让。让出马大师。一曰青原思。思出
1567-A¶ 第 545b 页 X80-0545.png
石头迁。自两派下。又分五宗。马大师出八十四员善
知识。内有百丈海。出黄檗运大沩佑二人。运下出临
济玄。故号临济宗。佑下出大仰寂。故号沩仰宗。八十
四人又有天王悟。悟得龙潭信。信得德山鉴。鉴得雪
峰存。存下出云门宗法眼宗。石头迁出药山俨天皇
悟二人。悟下得慧真。真得幽闲。闲得文贲便绝。唯药
山得云岩晟。晟得洞山价。价得曹山寂。是为曹洞宗。
今传灯郤收云门法眼两宗。归石头下误矣。缘同时
道悟有两人。一曰江陵城西天王寺道悟者。渚宫人。
崔子玉之后。嗣马祖。元和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化。正
议大夫丘玄素撰塔铭。文几千言。其略云。马祖祝曰。
他日莫离旧处。故还渚宫。一曰江陵城东天皇寺道
悟。婺州东阳人姓张氏。嗣石头。元和二年丁亥化。协
律符载所撰碑。二碑所载。生缘出处甚详。但缘道原
采集传灯之日。非一一亲往讨寻。不过宛转托人捃
拾而得。其差误可知也。自景德至今。天下四海。以传
灯为据。虽列刹据位立宗者。不能略加究辨。唯丞相
无尽居士。及吕夏卿二君子。每会议宗门中事。尝曰。
石头得药山。山得曹洞一宗。教理行果。言说宛转。且
天王道悟下。出个周金刚。呵风骂雨。虽佛祖不敢婴
其锋。恐自天皇或有差误。寂音尊者亦尝疑之云。道
悟似有两人。无尽后于达观颖处。得唐符载所撰天
皇道悟塔记。又讨得丘玄素所作天王道悟塔记。赍
以遍示诸方曰。吾尝疑德山洞山同出石头下。因甚
1567-A¶ 第 545c 页 X80-0545.png
垂手处。死活不同。今以丘符二记證之。朗然明白。方
知吾择法验人之不谬耳。寂音曰。圭峰答裴相国宗
趣状。列马祖之嗣六人。首曰江陵道悟。其下注曰。兼
禀径山。今妄以云门临济二宗竞者。可发一笑。略书
梗概以传。明达者庶知五家之正派如是而巳。

* 附录雪窦明觉大师语录后塔铭节略

宋尚书员外郎吕夏卿。撰雪窦明觉大师塔铭。足二
千馀言。今节略内数言云。禅师讳重显字隐之。大寂
九世之孙。智门之法嗣也。据此明序雪窦系马祖九
世之孙。则云门一宗。的出自南岳派下。又与从上诸
家所定宗派相合。尤见两枝明著无复议矣。

* 附录宋觉范洪禅师辨宗派说(出林间录上卷第十三叶)

荆州天王寺道悟禅师。如传灯录所载则曰。道悟得
法于石头。所居寺曰天皇。婺州东阳人姓张氏。年十
四岁出家。依明州大德披剃。年二十五。杭州竹林寺
受具。首谒径山国一禅师。服勤五年。大历中抵钟陵。
谒马大师。经二夏。乃造石头。元和丁亥四月示寂。寿
六十。腊三十五。及达观禅师所集五家宗派则曰。道
悟嗣马祖。引唐丘玄素所撰碑文几千言。其略曰。师
号道悟。渚宫人。姓崔氏。即子玉后胤也。年十五。于长
沙寺礼昙翥律师出家。二十三。诣嵩山律德得尸罗。
谒石头扣寂二年。无所契悟。乃入长安亲忠国师。三
十四。与侍者应真南还。谒马大师。大悟于言下。祝曰
他日莫离旧处。故复还渚宫。元和十三年戊戌岁四
1567-A¶ 第 546a 页 X80-0546.png
月初示疾。十三日归寂。寿八十二。腊六十三。考其传
正如两人然玄素所载曰。有传法一人崇信。住澧州
龙潭。南岳让禅师碑。唐闻人归登撰。列法孙数人于
后有道悟名。圭峰答裴相国宗趣状。列马祖之嗣六
人。首曰江陵道悟。其下注曰。兼禀径山。今妄以云门
临济二宗竞者。可发一笑。

* 附录宋灵隐大川禅师按传灯录考辩两家宗
派说(出五灯会元第七卷第二叶)

按景德传灯录称青原下出石头迁。迁下出天皇悟。
悟下出龙潭信。信下出德山鉴。鉴下出雪峰存。存下
出云门偃玄沙备。备再传为法眼益。皆谓云门法眼
二宗。来自青原石头。虽二家儿孙。亦自谓青原石头
所自出。不知其差误。所从来久矣。道悟同时有二人
一住荆南城西天王寺嗣马祖。一住荆南城东天皇
寺嗣石头。其下出龙潭信者。乃马祖下天王道悟。非
石头下天皇道悟也。何以明之。按唐正议大夫户部
侍郎平章事荆南节度使丘玄素所撰天王道悟禅
师碑云。道悟渚宫人。姓崔氏。子王之后胤也。年十五。
依长沙寺昙翥律师出家。二十三。诣嵩山受戒。三十
参石头。频沐指示。曾未投机。次谒忠国师。三十四与
国师侍者应真南还。谒马祖。祖曰。识取自心。本来是
佛。不属渐次。不假修持。体自如如。万德圆满。师于言
下大悟。祖嘱曰。汝若住持。莫离旧处。师蒙旨巳。便返
荆门。去郭不远。结草为庐。后因节使顾问左右申其
1567-A¶ 第 546b 页 X80-0546.png
端绪。节使亲临访道。见其路隘车马难通。极目荒榛。
曾未修削。睹兹发怒。令人擒师抛于水中。旌旗才归。
乃见遍衙火发。内外红燄。莫可近之。唯闻空中声曰。
我是天王神。我是天王神。节使回心设拜。烟𦦨都息。
宛然如初。遂往江边见师在水都不湿衣。节使重申
忏悔。迎请在衙供养。于府西造寺。额号天王。师常云。
快活快活。乃临终时叫苦苦。又云。阎罗王来取我也。
院主问曰。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
如今何得恁么地。师举枕子云。汝道当时是。如今是。
院主无对。便入灭。当元和三年戊子十月十三日也。
年八十二。坐六十三夏。嗣法一人曰崇信。即龙潭也。
城东天皇道悟禅师者。协律郎符载撰碑。乃与景德
传灯合。其碑云。道悟姓张氏。婺州东阳人。十四出家。
依明州大德祝发。二十五受戒于杭州竹林寺。初参
国一留五年。大历十一年。隐于大梅山。建中初谒江
西马祖。二年参石头乃大悟。遂隐当阳紫陵山。后于
荆南城东有天皇废寺。灵鉴请居之。元和二年丁亥
四月十三日。以背痛入灭。年六十。坐三十五夏。法嗣
三人。曰慧真曰文贲曰幽闲。今荆南城东有天皇巷
存焉。唐闻人归登撰南岳让禅师碑。列法孙数人。于
后有天王道悟名。圭峰答裴相国宗趣状。列马祖法
嗣六人。首曰江陵道悟。权德舆撰马祖塔铭。载弟子
慧海智藏等十一人。道悟其一也。又吕夏卿张无尽
著书。皆称道悟嗣马祖。宗门反以为误。然佛国白续
1567-A¶ 第 546c 页 X80-0546.png
灯录叙雪窦显为大寂九世孙。祖源通要录中收为
马祖之嗣。达观颖以丘玄素碑證之。疑信相半盖独
见丘玄素碑。而未见符载碑耳。今以二碑参合。则应
以天皇道悟嗣石头。以慧真文贲幽闲嗣之。而于马
祖法嗣下。增入天王道悟。以龙潭崇信嗣之。始为不
差误矣。

* 附录宗门正名录考證禅灯世谱宗派说(孝廉王谷
著)

自曹溪下出二派。一曰南岳。一曰青原。南岳出马祖。
青原出石头。自二派下。又分五宗。马祖出八十四人。
内有百丈海。海出黄檗运大沩佑二人。运下出临济
玄。故号临济宗。佑出大仰寂。故号沩仰宗。八十四人
内。又有天王悟。悟得龙潭信。信得德山鉴。鉴得雪峰
存。存下出云门宗法眼宗。石头出药山俨天皇悟二
人。悟下得慧真。真得幽闲。闲得文贲便绝。惟药山得
云岩晟。晟得洞山价。价得曹山寂。是为曹洞宗。今传
灯录以云门法眼两宗。归石头下者。缘同时道悟有
两人。一曰江陵城西天王寺道悟嗣马祖。丘玄素所
撰之塔铭可据也。一曰江陵城东天皇寺道悟嗣石
头。符载所撰之碑可据也。木陈忞公编禅灯世谱。据
二碑以改正焉。然余观佛祖历代通载历代帝王佛
祖稽古略之二书。亦据二碑以定之。非始于忞公也。
司理黄公出考定宗派。一示于雪窦山中天童判之。
详见直说中。兹不复赘。第黄公示中云。密云寄我雪
1567-A¶ 第 547a 页 X80-0547.png
峰广录一册。舟中无事。展玩终篇。及读至雪峰玄沙
答闽王一段因缘内称。山僧自从先德山石头以来。
传此秘密法门。然后信传灯之有据也。天皇果为马
祀之子。则雪峰何不径称先德山马祖以来。反称先
德山石头以来耶。天童于此处未以深辩。愚谓雪峰
嗣德山。而及于石头者。盖雪峰三登投子。九上洞山。
于洞山之法。亦曾染指。而洞山之祖为石头。因而及
之。见得传此法门不止于本宗本师耳。一时泛论之
见。原非叙述法派。何得即认为石头之裔耶。且取信
当从其众者。又何可以石头二字。而扫抹诸家之文
献耶。但此等援引剖分。尚在法派上辩明。耑以事述
为證据。不知法派之分全繇于宗旨。盖五家门庭。施
设不同。各有师承。印其悟入。据悟入处。为人提掇。是
为宗旨所在。虽流传之久。不相混滥也。凡若此者。姑
不他引。即以雪峰论之。峰在洞山作饭头。偶淘米次。
山问云。淘沙去米。淘米去沙。峰云沙米一齐去。山云。
大众吃个什么。峰遂覆却盆。山云。观子因缘不在此。
当往德山。后雪峰果法嗣德山。繇此观之。岂非洞山
与德山宗旨不同。故洞山指之参德山乎。即宗旨之
不同。便见法系之攸异。又何疑焉。余观诸家议论。犹
在事迹證据中。惟张无尽之言。最为深切。与余所引
雪峰因缘有互相发明者。无尽与吕夏卿论宗门中
事曰。石头得药山。山得曹洞一宗。教理行果。言说宛
转。且天皇道悟下。出个周金刚。呵风骂雨。虽佛祖不
1567-A¶ 第 547b 页 X80-0547.png
敢婴其锋。恐自天皇。或有差误。后得丘玄素符载二
记。赍以遍示诸方曰。吾尝疑德山洞山。同出石头下。
因甚垂手处。死活不同。今以丘符二记證之。朗然明
白。方知吾择法验人之不谬耳。此则直从施设处勘
出。不同明宗旨以正法派一言而定千古之疑。譬如
世人子嗣有讹考覈宗谱固可辨明。若一滴血则真
伪立剖。无尽之言。可谓滴血而得其真者矣。

* 附录寂音尊者弹斥荐福古遥嗣云门偃

林间录云。古塔主去云门之世。无虑百年。而称其嗣。
青华严未始识太阳。特以浮山远公之语故嗣之不
疑。二老皆以传言行之自若。其于巳甚重。于法甚轻。
古之人于法重者。永嘉黄檗是也。永嘉因阅维摩。悟
佛心宗。而往见六祖曰。吾欲定宗旨也。黄檗悟马祖
之意。而嗣百丈。故百丈叹以为不及也。

僧宝传曰。古说法有三失。其一判三玄三要。为玄沙
所立三句。其二罪巴陵之语。不识活句。其三分两种
自巳。不知圣人立言之难。文字禅题古塔主论玄要
云。吾无以徵其失。将撼临济起而使痛叱之乃快也。
又题论两种自巳云。古盖吾法中罪人。而自以能嗣
云门。其自欺欺人之状。不穷而自露。此三言者。又足
见目谓得悟立言杜撰师承之不可巳。而妄攀宗祖
之不可为也。即古塔主厕名于传灯。自是修灯者。无
寂音之卓识。故不能奋董狐之笔。以滥入之。为后人
僣窃之口实。然虽厕名传灯。而终不免于种种之弹
1567-A¶ 第 547c 页 X80-0547.png
斥。法门纪纲。如此其肃。后人当以为鉴。又岂可从而
效之哉(此段正名录检出僧宝传更多弹斥不具录)


* 较正五灯严统姓氏


* 张端。字中柱。学士。山东人。
* 刘肇国。字阮仙。学士。湖广人。
* 刘子壮。字克猷。修撰。湖广人。
* 范正脉。字介子。编修。河南人。
* 宋𣏌。字小暹。检讨。北直籍湖广人。
* 石申。字仲生  北直籍湖广人。
* 范周。字端人。翰林。江南吴县人。
* 韦克振。字声玉。剌史。湖广黄冈人。
* 韦成贤。字念莪。左春坊。湖广黄冈人。
* 曹勋。字莪雪。戊辰会元。历任礼部侍郎。浙江嘉善。籍江南华亭人。
* 庄元祯。号兹虞。戊辰进士。官至陜西关西道右参政。江南华亭人。
* 杨廷鉴。号冰如。癸未状元。江南常州人。
* 宋之绳。号其武。癸未榜眼。江南栗阳人。
* 吴伟业。字骏公。辛未会元。榜眼历任官詹。江南太仓人。
* 陆庆衍。子椒颂。癸未进士。江南华亭人。
* 曹溶。字秋岳。太仆卿。浙江平湖人。
* 单恂。号专冰庚辰进士。江南华亭人。
1567-A¶ 第 548a 页 X80-0548.png
* 洗荃。字贞蕤。壬辰探花编修。江南华亭人。
* 李愫。字素心。壬辰传胪礼部精膳司主事。江南华亭人。
* 张安豫。号森岳。杭嘉湖分守道。江南华亭人。
* 张安苞。号再庵。知县。江南华亭人。
* 周茂源。号釜臣。已丑进士。刑部清吏司郎中。江南华亭人。
* 王广心。字伊人。己丑进士。行人司行人。江南华亭人。
* 张安茂。号蓼匪。丁亥进士。工部主事。江南华亭人。
* 朱绍凤。号仪圣。己丑进士。知县。江南华亭人。
* 吴琨。号约叟  江南太仓人。
* 吴克孝。号鲁岗。嘉湖道江南太仓人。
* 孙逢吉。号念莪。封翁。江南太仓人。
* 胡周鼎。号卣臣。庚辰进士。刑科左给事中。江南太仓人。
* 孙以敬。号令修。丁丑进士。江南太仓人。
* 王时敏。号烟客。太仆卿。江南太仓人。
* 王挺。号周臣  江南太仓人。
* 钱埴。号令涛。孝廉。江南太仓人。
* 周昌晋。字衷玄。代巡。浙江鄞县人。
* 陈朝辅。字平若。代巡。浙江鄞县人。
* 姚应翀。字磊斋。代巡。浙江鄞县人。
* 史鼎。字尔铉。县令。江南栗阳人。
1567-A¶ 第 548b 页 X80-0548.png
* 吴晋锡。号梓授。开府江南吴江人。
* 庞霦。号象六。知县。江南吴江人。
* 叶绍颙。号季若。按台。江南吴江人。
* 金之矿。号念庵。剌史。江南吴江人。
* 周灿。号光甫。按台。江南吴江人。
* 吴有涯。号茂申。按台。江南吴江人。
* 沈圣揆。号戒凡。学政。江南吴江人。
* 沈自南。号留侯。进士。江南吴江人。
* 周永言。号安仁。中书。江南吴江人。
* 周永肩。号安石。国学。江南吴江人。
* 蔡嘉明。字君初。光禄寺。江南华亭人。
* 朱万禧。字匏庵。明经。江南华亭人。
* 李恪。字臣共。明经。江南华亭人。
* 张文嘉。字仲嘉。文学。浙江钱塘人。
* 彭宾。字燕又。孝廉。江南华亭人。
* 蔡联璧。字子谷。文学。浙江海宁人。
* 陈章。字惠文。文学。江南华亭人。
* 董仁绪。字尔潜。文学。浙江海昌人。
* 陈麟起。字机来。文学。江南青浦人。

重订五灯严统衔氏

* 徐昌治。字觐周。孝廉。浙江海盐人。
* 李中梓。字士材。明经。江南华亭人。

详定五灯严统名氏

* 释通容。字费隐。现住径山。
1567-A¶ 第 548c 页 X80-0548.png

辑续五灯严统名氏

* 释行元。字百痴。现住金粟。

考阅五灯严统名氏No. 1567
五灯严统目录卷上


卷首
 序文 凡例 附考序 较正衔氏
卷一
七佛
  毗婆尸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
  尸弃佛(第九百九十九尊)
  毗舍浮佛(第一千尊)
  拘留孙佛(见在贤劫第一尊)
  拘那含牟尼佛(第二尊)
  迦叶佛(第三尊)
  释迦牟尼佛(第四尊)
西天祖师(共二十七尊)
  摩诃迦叶尊者 阿难尊者
1567-A¶ 第 549a 页 X80-0549.png
  商那和修尊者 忧波鞠多尊者
  提多迦尊者 弥遮迦尊者
  婆须密尊者 佛陀难提尊者
  伏驮密多尊者 胁尊者
  富那夜奢尊者 马鸣尊者
  迦毗摩罗尊者 龙树尊者
  迦那提婆尊者 罗睺罗多尊者
  僧伽难提尊者 伽耶舍多尊者
  鸠摩罗多尊者 阇夜多尊者
  婆修盘头尊者 摩拿罗尊者
  鹤勒那尊者 师子尊者
  婆舍斯多尊者 不如密多尊者
  般若多罗尊者
东土祖师
  菩提达磨大师 慧可大祖禅师
  僧璨鉴智禅师 道信大医禅师
  弘忍大满禅师 慧能大鉴禅师
卷二
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第一世
  牛头山法融禅师
四祖下二世
 融禅师法嗣
  牛头山智岩禅师 钟山昙璀禅师
四祖下三世
1567-A¶ 第 549b 页 X80-0549.png
 岩禅师法嗣
  牛头山慧方禅师(不列章次)
四祖下四世
 方禅师法嗣
  牛头山法持禅师(不列章次)
四祖下五世
 持禅师法嗣
  牛头山智威禅师
四祖下六世
 威禅师法嗣
  牛头山慧忠禅师 安国玄挺禅师
  天柱崇慧禅师 鹤林玄素禅师
四祖下七世
 忠禅师法嗣
  佛窟惟则禅师
 鹤林素禅师法嗣
  径山道钦禅师
四祖下八世
 佛窟则禅师法嗣
  天台云居智禅师
 径山钦禅师法嗣
  鸟窠道林禅师
五祖大满禅师旁出法嗣第一世
  北宗神秀禅师 嵩岳慧安国师
1567-A¶ 第 549c 页 X80-0549.png
  蒙山道明禅师 资州智侁禅师(不列章次)
五祖下二世
 北宗秀禅师法嗣
  五台巨方禅师 中条智封禅师
  降魔藏禅师 寿州道树禅师
  嵩山普寂禅师(不列章次)
 嵩岳安国师法嗣
  福先仁俭禅师 嵩岳破灶堕和尚
  嵩岳元圭禅师
 资州侁禅师法嗣
  资州处寂禅师(不列章次)
五祖下三世
 嵩山寂禅师法嗣
  终南山惟政禅师
 破灶堕和尚法嗣
  嵩山峻极禅师
 资州寂禅师法嗣
  益州无相禅师(不列章次)
五祖下四世
 无相禅师法嗣
  保唐无住禅师
六祖大鉴禅师旁出法嗣第一世
  西域崛多三藏 韶州法海禅师
  吉州志诚禅师 匾担晓了禅师
1567-A¶ 第 550a 页 X80-0550.png
  洪州法达禅师 寿州智通禅师
  江西志彻禅师 信州智常禅师
  广州志道禅师 永嘉玄觉禅师
  司空本净禅师 婺州玄策禅师
  河北智隍禅师 南阳慧忠国师
  荷泽神会禅师
六祖下二世
 南阳忠国师法嗣
  耽源应真禅师
 荷泽会禅师法嗣
  蒙山光宝禅师 磁州法如禅师(不列章次)
六祖下三世
 磁州如禅师法嗣
  荆南惟忠禅师(亦名南印不列章次)
六祖下四世
 荆南忠禅师法嗣
  遂州道圆和尚(不列章次)
六祖下五世
 遂州圆和尚法嗣
  圭峰宗密禅师
(附)西天东土应化圣贤
  文殊菩萨 天亲菩萨
  维摩大士 善财童子
  须菩提尊者 舍利弗尊者
1567-A¶ 第 550b 页 X80-0550.png
  殃崛摩罗尊者 宾头卢尊者
  障蔽魔王 那吒太子
  跋陀禅师 金陵宝志禅师
  双林善慧大士 南岳慧思禅师
  天台智者禅师 泗州僧伽大圣
  天台丰干禅师 天台寒山大士
  天台拾得大士 明州布袋和尚
  法华志言大士 扣冰澡先古佛
  千岁宝掌和尚
卷三
六祖大鉴禅师法嗣
  南岳怀让禅师
南岳让禅师法嗣第一世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
南岳下二世
 马祖一禅师法嗣
  百丈怀海禅师 南泉普愿禅师
  盐官齐安国师 归宗智常禅师
  大梅法常禅师 佛光如满禅师
  五泄灵默禅师 盘山宝积禅师
  麻谷宝彻禅师 东寺如会禅师
  西堂智藏禅师 章敬怀腪禅师(旧作晖误)
  永泰灵湍禅师(不列章次) 华严智藏禅师(不列章次)
  大珠慧海禅师 百丈惟政禅师
1567-A¶ 第 550c 页 X80-0550.png
  泐潭法会禅师 杉山智坚禅师
  泐潭惟建禅师 苕溪道行禅师
  石巩慧藏禅师 北兰让禅师
  南源道明禅师 郦村自满禅师
  中邑洪恩禅师 泐潭常兴禅师
  汾州无业国师 大同广澄禅师
  鹅湖大义禅师 伊阙自在禅师
  兴善惟宽禅师 鄂州无等禅师
  三角总印禅师 鲁祖宝云禅师
  芙蓉太毓禅师 紫玉道通禅师
  五台隐峰禅师 石霜大善禅师
  龟洋无了禅师 西园昙藏禅师
  杨歧甄叔禅师 马头神藏禅师
  华林善觉禅师 天王道悟禅师(语具别卷)
  水塘和尚 濛溪和尚
  佛㠗和尚 乌臼和尚
  古寺和尚 石臼和尚
  本溪和尚 石林和尚
  西山亮座主 黑眼和尚
  米岭和尚 齐峰和尚
  太阳和尚 红螺和尚
  百灵和尚 金牛和尚
  黑涧和尚 利山和尚
  乳源和尚 松山和尚
1567-A¶ 第 551a 页 X80-0551.png
  则川和尚 打地和尚
  秀溪和尚 椑树和尚
  草堂和尚 洞安和尚
  兴平和尚 逍遥和尚
  福溪和尚 水潦和尚
  浮杯和尚 龙山和尚(亦曰隐山)
  庞蕴居士
卷四
南岳下三世
 百丈海禅师法嗣
  沩山灵祐禅师(语具别卷) 黄檗希运禅师
  长庆大安禅师 大慈寰中禅师
  平田普岸禅师 五峰常观禅师
  石霜性空禅师 古灵神赞禅师
  和安寺通禅师 龙云台禅师
  卫国院道禅师 镇州万岁和尚
  东山慧禅师 清田和尚
  百丈涅槃和尚
 南泉愿禅师法嗣
  赵州从谂禅师 长沙景岑禅师
  鄂州茱萸和尚 子湖利踪禅师
  白马昙照禅师 云际师祖禅师
  香严义端禅师 灵鹫闲禅师
  洛京嵩山和尚 苏州西禅和尚
1567-A¶ 第 551b 页 X80-0551.png
  日子和尚 陆亘大夫
  甘贽行者
 盐官安国师法嗣
  关南道常禅师 双岭玄真禅师
  径山鉴宗禅师
 归宗常禅师法嗣
  芙蓉灵训禅师 汉南高亭和尚
  新罗大茅和尚 五台智通禅师
  高安大愚禅师(不列章次)
 大梅常禅师法嗣
  新罗迦智禅师 杭州天龙和尚
 佛光满禅师法嗣
  白居易侍郎
 五泄默禅师法嗣
  龟山正元禅师 婺州苏溪和尚
 盘山积禅师法嗣
  镇州普化和尚
 麻谷彻禅师法嗣
  寿州良遂禅师
 东寺会禅师法嗣
  薯山慧超禅师
 西堂藏禅师法嗣
  虔州处微禅师
 章敬腪禅师法嗣
1567-A¶ 第 551c 页 X80-0551.png
  荐福弘辩禅师 龟山智具禅师
  金州操禅师 朗州古堤和尚
  京兆公畿和尚
 永泰湍禅师法嗣
  上林戒灵禅师 五台秘魔岩和尚
  湖南祇林和尚
 华严藏禅师法嗣
  黄州齐安禅师
南岳下四世
 黄檗运禅师法嗣
  临济义玄禅师(语具别卷) 睦州陈尊宿
  千顷楚南禅师 乌石灵观禅师
  罗汉宗彻禅师 相国裴休居士
 长庆安禅师法嗣
  大随法真禅师 灵树如敏禅师
  灵云志勤禅师 寿山师解禅师
  饶州峣山和尚 国欢文矩禅师
  台州浮江和尚 潞州渌水和尚
  文殊圆明禅师
 赵州谂禅师法嗣
  严阳善信尊者 光孝慧觉禅师
  国清院奉禅师 木陈从朗禅师
  婺州新建禅师 杭州多福和尚
  益州西睦和尚
1567-A¶ 第 552a 页 X80-0552.png
 长沙岑禅师法嗣
  雪窦常通禅师
 茱萸和尚法嗣
  石梯和尚
 子湖踪禅师法嗣
  台州胜光和尚 漳州浮石和尚
  紫桐和尚 日容远和尚
 关南常禅师法嗣
  关南道吾和尚 漳州罗汉和尚
 高安大愚禅师法嗣
  末山尼了然禅师
 天龙和尚法嗣
  金华俱胝和尚
南岳下五世
 睦州陈宿尊法嗣
  剌史陈操尚书
 光孝觉禅师法嗣
  长庆道巘禅师
卷五
六祖大鉴禅师法嗣
  青原行思禅师
青原思禅师法嗣第一世
  石头希迁禅师
青原下二世
1567-A¶ 第 552b 页 X80-0552.png
 石头迁禅师法嗣
  药山惟俨禅师 天皇道悟禅师
  丹霞天然禅师 潭州大川禅师
  大颠宝通禅师 长髭旷禅师
  京兆尸利禅师 招提慧朗禅师
  兴国振朗禅师 汾州石楼禅师
  法门佛陀禅师 水空和尚
  大同济禅师
青原下三世
 药山俨禅师法嗣
  道吾宗智禅师 云岩昙晟禅师
  船子德诚禅师 椑树慧省禅师
  百岩明哲禅师 澧州高沙弥
  剌史李翱居士
 天皇悟禅师法嗣
  慧真禅师(不列章次) 幽闲禅师(不列章次)
  文贲禅师(不列章次)
 丹霞然禅师法嗣
  翠微无学禅师 孝义性空禅师
  米仓和尚 丹霜义安禅师
  本童禅师
 潭州川禅师法嗣
  仙天禅师 福州普光禅师
 大颠通禅师法嗣
1567-A¶ 第 552c 页 X80-0552.png
  三平义忠禅师 马颊本空禅师
  本生禅师
 长髭旷禅师法嗣
  石室善道禅师
青原下四世
 道吾智禅师法嗣
  石霜庆诸禅师 渐源仲兴禅师
  渌清禅师
 云岩晟禅师法嗣
  洞山良价禅师(语具别卷) 杏山鉴洪禅师
  神山僧密禅师 幽溪和尚
 船子诚禅师法嗣
  夹山善会禅师
 翠微学禅师法嗣
  清平令遵禅师 投子大同禅师
  道场如讷禅师 白云山约禅师
 孝义性空禅师法嗣
  歙州茂源禅师 枣山光仁禅师
卷六
青原下五世
 石霜诸禅师法嗣
  大光居诲禅师 九峰道虔禅师
  涌泉景欣禅师 云盖志元禅师
  谷山藏禅师 中云盖山禅师
1567-A¶ 第 553a 页 X80-0553.png
  南际僧一禅师 栖贤怀祐禅师
  覆船洪荐禅师 德山存德禅师
  吉州崇恩禅师 石霜山晖禅师
  郢州芭蕉禅师 肥田慧觉禅师
  鹿苑山晖禅师 宝盖山约禅师
  云门海晏禅师 湖南文殊禅师
  凤翔石柱禅师 大通存寿禅师
  南岳玄泰禅师 潭州云盖禅师
  龙湖普闻禅师 张拙秀才
 夹山会禅师法嗣
  洛浦元安禅师 逍遥怀忠禅师
  蟠龙可文禅师 黄山月轮禅师
  韶山寰普禅师 上蓝令超禅师
  郓州四禅禅师 太原海湖禅师
  嘉州白水禅师 天盖山幽禅师
 清平遵禅师法嗣
  三角令圭禅师
 投子同禅师法嗣
  投子感温禅师 牛头山微禅师
  香山澄照禅师 陜府天福禅师
  中梁山古禅师 襄州谷隐禅师
  安州九嵏禅师 盘山一世禅师
  九嵏敬慧禅师 观音岩俊禅师
  濠州思明禅师 凤翔招福禅师
1567-A¶ 第 553b 页 X80-0553.png
青原下六世
 大光诲禅师法嗣
  谷山有缘禅师 潭州龙兴禅师
  伏龙一世禅师 白云善藏禅师
  伏龙二世禅师 陜府龙峻禅师
  伏龙三世禅师 潭州藤霞禅师(不列章次)
 九峰虔禅师法嗣
  新罗清院禅师 泐潭神党禅师
  南源行修禅师 泐潭山明禅师
  吉州禾山禅师 泐潭延茂禅师
  同安常察禅师 泐潭匡悟禅师
  禾山无殷禅师 泐潭山牟禅师
 涌泉欣禅师法嗣
  六通院绍禅师
 云盖元禅师法师
  云盖智罕禅师 新罗卧龙禅师
  天台山灯禅师
 谷山藏禅师法嗣
  新罗瑞岩禅师 新罗百岩禅师
  新罗大岭禅师
 中云盖禅师法嗣
  云盖山景禅师 禾山师阴禅师
  柘溪从实禅师
 洛浦安禅师法嗣
1567-A¶ 第 553c 页 X80-0553.png
  乌牙彦宾禅师 青峰傅楚禅师
  永安善静禅师 邓州中度禅师
  洞溪戒定禅师 京兆卧龙禅师
 逍遥忠禅师法嗣
  福清师巍禅师 白云无休禅师
 蟠龙文禅师法嗣
  永安净悟禅师 木平善道禅师
  崇福院志禅师 陜府龙溪禅师
 黄山轮禅师法嗣
  郢州桐泉禅师
 韶山普禅师法嗣
  潭州文殊禅师 耀州密行禅师
 濠州明禅师法嗣
  鹫岭善本禅师
青原下七世
 潭州霞禅师法嗣
  澧州药山禅师
 云盖景禅师法嗣
  南台寺藏禅师 云盖證觉禅师
 乌牙宾禅师法嗣
  大安兴古禅师 乌牙行朗禅师
 青峰楚禅师法嗣
  西川灵龛禅师 紫阁端巳禅师
  开山怀昼禅师 幽州传法禅师
1567-A¶ 第 554a 页 X80-0554.png
  净众归信禅师 青峰清勉禅师
(附)宋世玉音
  太宗皇帝 徽宗皇帝
  孝宗皇帝
卷七
南岳下二世
 马祖一禅师法嗣
  天王道悟禅师
南岳下三世
 天王悟禅师法嗣
  龙潭崇信禅师
南岳下四世
 龙潭信禅师法嗣
  德山宣鉴禅师 泐潭宝峰和尚
南岳下五世
 德山鉴禅师法嗣
  岩头全奯禅师 雪峰义存禅师
  感潭资国禅师 瑞龙慧恭禅师
  泉州瓦棺和尚 高亭简禅师
南岳下六世
 岩头奯禅师法嗣
  瑞岩师彦禅师 玄泉山彦禅师
  罗山道闲禅师 香溪从范禅师
  圣寿院严禅师 灵岩慧宗禅师
1567-A¶ 第 554b 页 X80-0554.png
 雪峰存禅师法嗣
  云门文偃禅师(语具别卷) 玄沙师备禅师
  长庆慧棱禅师 保福从展禅师
  鼓山神晏国师 龙华灵照禅师
  翠岩令参禅师 镜清道怤禅师
  报恩怀岳禅师 安国弘瑫禅师
  睡龙道溥禅师 金轮可观禅师
  大普玄通禅师 长生皎然禅师
  鹅湖智孚禅师 化度师郁禅师
  隆寿绍卿禅师 仙宗行瑫禅师
  永福从弇禅师 云盖归本禅师
  韶州林泉和尚 洛京南院和尚
  洞岩可休禅师 法海行周禅师
  龙井山通禅师 龙兴宗靖禅师
  南禅契璠禅师 越山师鼐禅师
  福清玄讷禅师 南台院仁禅师
  泉州东禅和尚 大钱从袭禅师
  福州永泰和尚 和龙守讷禅师
  建州梦笔和尚 极乐元俨禅师
  芙蓉如体禅师 憩鹤山和尚
  大沩山栖禅师 潮山延宗禅师
  普通普明禅师 双泉山永禅师(即梁家庵主)
  保福超悟禅师 太原孚上座
  南岳惟劲禅师
1567-A¶ 第 554c 页 X80-0554.png
 感潭资国禅师法嗣
  白兆志圆禅师
卷八
南岳下七世
 瑞岩彦禅师法嗣
  南岳横龙和尚 瑞峰神禄禅师
 玄泉彦禅师法嗣
  黄龙诲机禅师 洛京柏谷和尚
  玄泉二世和尚 妙胜玄密禅师
 罗山闲禅师法嗣
  明招德谦禅师 大宁隐微禅师
  华光院范禅师 罗山绍孜禅师
  西川定慧禅师 白云令弇禅师
  天竺义澄禅师 清平惟旷禅师
  金柱义昭禅师 潭州谷山和尚
  道吾从盛禅师 罗山义因禅师
  灌州灵岩和尚 吉州匡山和尚
  兴圣重满禅师 宝应清进禅师
 玄沙备禅师法嗣
  罗汉桂琛禅师 天龙明真禅师
  仙宗契符禅师 国泰院瑫禅师
  自龙道希禅师 安国慧球禅师
  南台诚禅师 螺峰明法禅师
  睡龙山和尚 云峰至德禅师
1567-A¶ 第 555a 页 X80-0555.png
  大章契如庵主 莲华神禄禅师
  国清师静上座
 长庆棱禅师法嗣
  招庆道匡禅师 报恩宝资禅师
  翠峰从欣禅师 鹫岭明远禅师
  龙华彦球禅师 保安院连禅师
  报慈光云禅师 开先绍宗禅师
  倾心法瑫禅师 水陆洪俨禅师
  广严咸泽禅师 报慈慧朗禅师
  长庆常慧禅师 石佛院静禅师
  观音清换禅师 东禅契讷禅师
  长庆弘辩禅师 东禅可隆禅师
  仙宗守玭禅师 永安怀烈禅师
  闽山令含禅师 新罗龟山和尚
  资国道殷禅师 祥光澄静禅师
  报慈从镶禅师 龙华契盈禅师
  太傅王延彬居士
 保福展禅师法嗣
  延寿慧轮禅师 保福可俦禅师
  海会如新禅师 漳江慧廉禅师
  报慈文钦禅师 万安清运禅师
  报恩道熙禅师 凤凰从琛禅师
  永隆慧瀛禅师 清泉守清禅师
  报恩行崇禅师 潭州岳麓和尚
1567-A¶ 第 555b 页 X80-0555.png
  德山德海禅师 后招庆和尚
  梁山简禅师 建山澄禅师
  招庆省僜禅师 康山契稳禅师
  西明院琛禅师
 鼓山晏国师法嗣
  天竺子仪禅师 白云智作禅师
  鼓山智严禅师 龙山智嵩禅师
  凤凰山彊禅师 龙山文义禅师
  鼓山智岳禅师 襄州定慧禅师
  鼓山清谔禅师 净德冲照禅师
  报恩清护禅师
 龙华照禅师法嗣
  瑞岩师进禅师 六通志球禅师
  云龙院归禅师 功臣道闲禅师
  报国院照禅师 白云院乃禅师
 翠岩参禅师法嗣
  龙𠕋子兴禅师 佛㠗知默禅师
 镜清怤禅师法嗣
  清化师讷禅师 南禅遇缘禅师
  资福智远禅师 乌巨仪晏禅师
 报恩岳禅师法嗣
  妙济师浩禅师
 安国瑫禅师法嗣
  白鹿师贵禅师 罗山义聪禅师
1567-A¶ 第 555c 页 X80-0555.png
  安国从贵禅师 长庆藏用禅师
  永隆彦端禅师 瑞峰志端禅师
  仙宗院明禅师 安国院祥禅师
 睡龙溥禅师法嗣
  保福清豁禅师
 金轮观禅师法嗣
  南岳金轮和尚
 白兆圆禅师法嗣
  大龙智洪禅师 白马行霭禅师
  白兆怀楚禅师 四祖清皎禅师
  三角志操禅师 兴教师普禅师
  三角真鉴禅师 大阳行冲禅师
南岳下八世
 黄龙机禅师法嗣
  紫盖善沼禅师 黄龙继达禅师
  枣树二世和尚 玄都山澄禅师
  嘉州黑水和尚 黄龙智颙禅师
  昌福院达禅师 吕岩洞宾真人
 明招谦禅师法嗣
  报恩契从禅师 普照院瑜禅师
  双溪保初禅师 涌泉院究禅师
  罗汉院义禅师
 罗汉琛禅师法嗣
  清凉文益禅师(语具别卷) 清溪洪进禅师
1567-A¶ 第 556a 页 X80-0556.png
  清凉休复禅师 龙济绍修禅师
  延庆傅殷禅师 南台守安禅师
  天龙院秀禅师
 天龙机禅师法嗣
  雪岳令光禅师
 仙宗符禅师法嗣
  仙宗洞明禅师 福清行钦禅师
 国泰瑫禅师法嗣
  齐云宝胜禅师
 白龙希禅师法嗣
  广平玄旨禅师 白龙清慕禅师
  灵峰志恩禅师 东禅玄觉禅师
  报劬玄应禅师
 招庆匡禅师法嗣
  报恩宗显禅师 龙光澄[怡-台+巳]禅师
  永兴可休禅师 太平清海禅师
  慈云慧深禅师 兴阳道钦禅师
 报恩资禅师法嗣
  福林院澄禅师
 翠峰欣禅师法嗣
  报恩守真禅师
 鹫岭远禅师法嗣
  鹫岭通禅师
 龙华球禅师法嗣
1567-A¶ 第 556b 页 X80-0556.png
  仁王院俊禅师 酒仙遇贤禅师
 延寿轮禅师法嗣
  归宗道诠禅师 龙兴院裕禅师
 保福俦禅师法嗣
  隆寿无逸禅师
 大龙洪禅师法嗣
  大龙景如禅师 大龙楚勋禅师
  普通从善禅师
 白马霭禅师法嗣
  白马智伦禅师
 白兆楚禅师法嗣
  保寿匡祐禅师
南岳下九世
 黄龙达禅师法嗣
  眉州黄龙禅师
 清溪进禅师法嗣
  太平从漪禅师 圆通缘德禅师
 清凉复禅师法嗣
  奉先慧同禅师
 龙济修禅师法嗣
  河东广原禅师
 南台安禅师法嗣
  鹫岭善美禅师
 归宗诠禅师法嗣
1567-A¶ 第 556c 页 X80-0556.png
  九峰义诠禅师
 隆寿逸禅师法嗣
  隆寿法骞禅师
卷九
  沩仰宗
南岳下三世
 百丈海禅师法嗣
  沩山灵祐禅师
南岳下四世
 沩山祐禅师法嗣
  仰山慧寂禅师 香严智闲禅师
  径山洪諲禅师 双峰和尚(不列章次)
  定山神英禅师 延庆法端禅师
  益州应天和尚 九峰慈慧禅师
  京兆府米和尚 晋州霍山和尚
  元康和尚 三角法遇庵主
  常侍王敬初居士
南岳下五世
 仰山寂禅师法嗣
  西塔光穆禅师 南塔光涌禅师
  霍山景通禅师 无著文喜禅师
  五观顺支禅师 仰山东塔和尚
 香严闲禅师法嗣
  吉州止观和尚 寿州绍宗禅师
1567-A¶ 第 557a 页 X80-0557.png
  南禅无染禅师 长平山和尚
  崇福演教禅师 大安清干禅师
  终南山丰德和尚 武当佛岩晖禅师
  双溪田道者
 径山諲禅师法嗣
  洪州米岭和尚
 双峰和尚法嗣
  双峰古禅师
南岳下六世
 西塔穆禅师法嗣
  资福如宝禅师
 南塔涌禅师法嗣
  芭蕉慧清禅师 清化全怤禅师
  黄连义初禅师 慧林鸿究禅师
南岳下七世
 资福宝禅师法嗣
  吉州贞邃禅师 吉州福寿和尚
  潭州鹿苑和尚
 芭蕉清禅师法嗣
  郢州继彻禅师 兴阳山让禅师
  幽谷山满禅师 芭蕉山遇禅师
  芭蕉山圆禅师 承天院确禅师
  牛头山精禅师 觉城院信禅师
  芭蕉山闲禅师 芭蕉山遵禅师
1567-A¶ 第 557b 页 X80-0557.png
 慧林究禅师法嗣
  韶州灵瑞和尚
南岳下八世
 报慈韶禅师法嗣
  三角山谦禅师 兴阳词铎禅师
卷十
  法眼宗
南岳下八世
 罗汉琛禅师法嗣
  清凉文益禅师
南岳下九世
 清凉益禅师法嗣
  天台德韶国师 清凉泰钦禅师
  灵隐清耸禅师 归宗义柔禅师
  百丈道恒禅师 永明道潜禅师
  报恩慧明禅师 报慈行言导师
  崇寿契稠禅师 报恩法安禅师
  长安延规禅师 云居清锡禅师
  正勤希奉禅师 罗汉智依禅师
  章义道钦禅师 报恩匡逸禅师
  报慈文遂导师 罗汉守仁禅师
  黄山良匡禅师 报恩玄则禅师
  净德智筠禅师 高丽慧炬国师
  宝塔绍岩禅师 般若敬遵禅师
1567-A¶ 第 557c 页 X80-0557.png
  归宗策真禅师 同安绍显禅师
  栖贤慧圆禅师 观音从显禅师
  兴善栖伦禅师 新兴齐禅师
  慈云匡达禅师 荐福绍明禅师
  古贤谨禅师 兴福可勋禅师
  上蓝守讷禅师 抚州覆船和尚
  奉先法瑰禅师 化城慧朗禅师
  永明道鸿禅师 高丽灵鉴禅师
  荆门上泉和尚 大林僧遁禅师
  仁王缘胜禅师
南岳下十世
 天台韶国师法嗣
  永明延寿禅师 长寿朋彦禅师
  天宁可弘禅师 五云志逢禅师
  报恩法端禅师 报恩绍安禅师
  广平守威禅师 报恩永安禅师
  光圣师护禅师 奉先清昱禅师
  紫凝智勤禅师 雁荡愿齐禅师
  普门希辩禅师 光庆遇安禅师
  般若友蟾禅师 智者全肯禅师
  玉泉义隆禅师 龙𠕋晓荣禅师
  功臣庆萧禅师 称心敬琎禅师
  严峰师术禅师 华严慧达禅师
  清泰道圆禅师 九曲庆祥禅师
1567-A¶ 第 558a 页 X80-0558.png
  开化行明禅师 开善义圆禅师
  瑞鹿遇安禅师 龙华慧居禅师
  齐云遇臻禅师 瑞鹿本先禅师
  兴教洪寿禅师 永安道原禅师(进景德传灯录)
 清凉钦禅师法嗣
  云居道齐禅师
 灵隐耸禅师法嗣
  功臣道慈禅师 罗汉愿昭禅师
  报恩师智禅师 瀫宁可先禅师
  光孝道端禅师 保清遇宁禅师
  支提辩隆禅师 瑞龙希圆禅师
 归宗柔禅师法嗣
  罗汉行林禅师 天童山新禅师
  功臣觉轲禅师 天童清简禅师
 百丈恒禅师法嗣
  栖贤澄湜禅师 万寿德兴禅师
  云门永禅师
 永明潜禅师法嗣
  千光环省禅师 镇境志澄禅师
  崇福庆祥禅师
 报恩明禅师法嗣
  保明道诚禅师
 报慈言导师法嗣
  云居义能禅师
1567-A¶ 第 558b 页 X80-0558.png
 崇寿稠禅师法嗣
  云台令岑禅师 资国圆进山主
  净土惟素禅师(不列章次)
 报恩安禅师法嗣
  栖贤道坚禅师 归宗慧诚禅师
 长安规禅师法嗣
  长安辩实禅师 云盖用清禅师
 云居锡禅师法嗣
  般若从进禅师 清化志超禅师
南岳下十一世
 长寿彦禅师法嗣
  长寿法齐禅师
 云居齐禅师法嗣
  云居契环禅师 灵隐文胜禅师
  瑞严义海禅师 广慧志全禅师
  大梅居煦禅师 南明惟宿禅师
  清溪清禅师
 支提隆禅师法嗣
  灵隐玄本禅师
 罗汉林禅师法嗣
  慧力绍珍禅师 大宁庆𤧚禅师
 功臣轲禅师法嗣
  尧峰颢暹禅师 圣寿志升禅师
  功臣守如禅师
1567-A¶ 第 558c 页 X80-0558.png
 栖贤湜禅师法嗣
  兴教惟一禅师 西余体柔禅师
  定山惟素山主
 净土素禅师法嗣
  净土惟正禅师
南岳下十二世
 灵隐胜禅师法嗣
  灵隐延珊禅师 荐福归则禅师
 瑞岩海禅师法嗣
  翠岩嗣元禅师
  佛日明方禅师 化山明盂禅师
  东山明澓禅师 百丈明雪禅师
  柳浈居士

五灯严统目录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