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大鉴下第二十世¶ 第 711a 页
续传灯录卷第三十六
** 大鉴下第二十世
** 荐福道生禅师法嗣
径山痴绝禅师讳道冲。武信长江荀氏子。母
郭氏。生而丰上短下资性绝人。少长以进士
业应诏不利。受释氏学于梓州妙音院礼修
證为落发师。游成都习经论。绍熙壬子出峡。
回翔荆楚间。时松源岳唱密庵之道于饶之
荐福。径造其庐。以岁饥不受。会曹源生出世
妙果。师听入门语。有省。参堂俾侍香。朝从夕
游。老拳痛棒不少贷。平生知见至是多无影
响。曹源徙龟峰侍行。又三年以偈辞游浙。其
言有曰。尚馀穷相一双手。要向诸方痒处爬。
至京师松源主灵隐。师依焉。嘉定己卯由径
山第一座应嘉禾光孝请嗣曹源。是时庵元
觉庵即逢庵原无相范石溪月。皆在会中道
闻于朝。忠献卫王以堂帖除蒋山。濒江易涝
下田多无秋。师忍饥鸣道行乞养士。居十三
年无倦色。嘉熙己亥侍郎东畎曹公豳帅闽。
闻师道望以鼓山来聘。未行雪峰牒至。领事
半年而天童诏下。众集如海法度修明。虽宏
智盛时殆不之过。育王虚席摄住持事。往来
说法两山间上堂曰。天童用底来育王用不
著。育王用底归天童用不著。虽然如是用不
著处用有馀。一箭双雕随手落。又结夏上堂
云。圆觉伽蓝尘尘有路。坐断去来顿空今古。
那里十三这边十五。后先不差毫发许。可笑
大鉴下第二十世¶ 第 711b 页 T51-0711.png

旨移灵隐。而世故有不满其意者。伐鼓告众
归隐金陵。京兆尹遣属官追挽至苏台不可。
朝命以虎丘俾养老不就。留守虚斋赵公以蒋
山起之不应。戊申春育王笑翁堪散席。朝
论以大觉故家不轻畀付。召师隐所。使者三。
返卒不奉。诏明年升径山。未几膈间疾作涉
春不瘳。然升堂说法不废。二月末始不出。然
说偈书赞嬉笑言论如平时。侍僧以遗偈请。
麾斥不顾。已而笑谓侍者曰。末后一句。无可
商量。只要个人。直下承当。自是屏却医药谢
绝外事。至十四夜分起坐移顷而逝。归葬于
金陵山中。
** 净慈闻禅师法嗣
杭州径山云峰禅师名妙高。福之长溪人也。
家世业儒。母阮梦池上婴儿合爪坐莲华心
手捧得之。觉而生师。因名梦池。神彩秀彻嗜
书力学尤耽释典。固请学出世法。依吴中云
梦泽公受具戒。师锐意求道首参痴绝。次见
无准。准尤器爱。遂之育王见偃溪。入室掌藏
钥。一日溪举譬如牛过窗棂头角四蹄都过
了因甚尾巴过不得。师划然有省答曰。鲸吞
海水尽。露出珊瑚枝。溪可之。会溪迁南屏师
与俱。后出世住宣兴大芦。遂为嫡嗣。迁江阴
劝忠霅川何山云衲四来。蒋山虚席师奉朝
命居之。历十有三载众踰五千指。德祐乙亥
寺被兵军士有迫师求金者。俄以刃拟师。师
延颈曰。欲杀即杀。吾头非汝砺刃死。辞色了
无怖畏。军士感动掷刃而去。丞相伯颜公见
大鉴下第二十世¶ 第 711c 页 T51-0711.png

辰迁径山。寺罹回禄。草创才什一。师究心兴
建。不十年悉还旧观。戊子春魔事忽作。有谮
毁禅宗者。师叹曰。此宗门大事。吾当忍死争
之。遂趋京。有旨集诸宗徒廷辨。上问。禅以何
为宗。师奏。净智妙圆体本空寂。非见闻觉知
思虑分别所能到。宣问再三。师历举西天东
土诸祖以至德山临济棒喝因缘。大抵禅是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趋最上乘。孰有过于禅。
词指明显馀二千言。又宣进榻前。与谮者反
复论难。谮者辞屈。上大悦。禅宗安堵如初。陛
辞南归。示众云。我本深藏岩窦隐遁过时。不
谓日照天临难逃至化。又云。衲帔蒙头万事
休。此时山僧都不会。径山复灾师谓众曰。吾
夙负此山债耳。遂竭力再营建。汇殿坡为池。
他屋以次落成。癸巳六月十七日书偈而逝。
师生于嘉定己卯二月十七日。寿七十五。腊
五十九。葬于寺之西麓云。
** 育王观禅师法嗣
径山佛智晦机禅师讳元熙。族豫章唐氏世
业儒。西山明觉院明公乃师之族叔。父聚其
宗族子弟。教之世典。师与兄元龄俱从进士
业。元龄既登第。师年十九遂从明公祝发。将
游方。其母怜之。私具白金为装。师谓财足丧
忘。即善辞母不持一钱以行。至吴。一时名宿
皆欲出已座下不顾也。闻物初观禅师阐化玉
几往依之。物初与语大惊异之。留侍左右朝
夕咨扣尽发其秘。字之曰晦机。为偈以勉焉。
后至钱塘谒东叟颖公于南屏。延师掌记。至
大鉴下第二十世¶ 第 712a 页 T51-0712.png

供养。乃亲诣师求记述舍利始末。因招与俱。
师辞曰。我有老母兵后存亡不可知。遂归江
西。则元龄先以临江通判从文丞相起兵死。
独母在堂。师奉之。以孝闻。隐居里之灊山。元
贞二年出世应百丈之请。居十二载而法席
振兴。至大初应净慈之请。入寺之日行中书
省行宣政院官属俯伏迎请发扬宗旨。四方
英衲一时辐凑。上堂曰。云门道。个普字尽大
地人不奈何。殊不知云门四棱塌地。当时若
与震威一喝待此老恶发徐徐打。个问讯道。
莫怪触忤好。非徒扶起此老。管取话行天下。
居七载还径山。阅三月师杖策归南山之下。
复起之不往也。江西学者闻师退闲。咸倾诚
法味以致。百丈大仰之徒争来请师。师辞不
获已遂返仰山。居三年将示寂。手书所与往
来作偈示众。掷笔化去。延祐六年闰八月十
有七日也。寿八十二。大仰之下有金鸡石者。
应马大师悬谶故葬焉。而其徒之在杭者。又
建塔于净慈之西隐。以存詹敬之所。嗣法者
有笑隐䜣石室瑛仲芳伦云。
** 径山善珍禅师法嗣
杭州径山元叟禅师讳行端。族临海何氏世
业儒。母陈氏。师生而秀拔。幼不茹荤。年十二
从族叔父茂上人得度于馀杭之化城院。十八
受具戒。一切文字不由师授自然能通。初参
藏叟和尚于径山。叟问。汝是甚处人。师云。台
州叟便喝师展坐具。又喝师收坐具。叟云。放
汝三十棒参堂去。师于言下豁然顿悟。即延
大鉴下第二十世¶ 第 712b 页 T51-0712.png

以记室。寻以灵隐山水清胜往挂锡焉。师尝
自称寒拾。里人横川珙公在育王。以偈招曰。
寥寥天地间。独有寒山子。师竟不渡江而谒
觉庵真公于承天。复参雪岩钦公于仰山。岩
问。何处来。师云。两浙。岩云。因甚语音不同。
师云。合取臭口。岩云。獭径桥高集云峰峻。未
识书记在。师拍手云。鸭吞螺蛳眼睛突出。岩
笑顾谓侍者。点好茶来。师云。也不消得。居三
岁而岩逝。乃还浙右。径山请师居第一座。大
德庚子出世湖之资福。学徒奔凑名闻京国。
特旨赐慧文正辨禅师。中书平章事张闾公
任行宣政使。首举师主中天竺。开堂之日公
率僚属亲临座下。皇庆壬子迁灵隐。有旨设
水陆大会于金山。命师升座说法。竣事入觐。
加赐佛日普照之号。陛辞南归养高于良渚
之西庵。至治壬戌径山虚席。宣政行院请师
补其处。师至是凡三被金襕袈裟之赐。二十
年间足不越阃。而慕其道者鳞萃至无所容。
僧问。如何是正法眼藏。师云。十字街头石敢
当。僧云。莫只这便是么。师云。月似弯弓少雨
多风。上堂举。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州云无。又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有。
师云。若以无为究竟。后来因甚道有。若以有
为谛当。前面因甚道无。者里捉败赵州。许尔
天上天下。上堂。秋风凉秋夜长。未归客思故
乡。拍禅床。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
争。师尝勘一新到僧云。何方圣者甚处灵祇。
僧云临朕砧。师云。杜撰禅和如麻似粟参堂
大鉴下第二十世¶ 第 712c 页 T51-0712.png

浸烂尔脚板。僧拟答。师便喝。又勘一僧云。擘
开华岳连天秀。放出黄河彻底清。即且置。平
实地上道将一句来。僧拟开口。师便打。师以
呵叱怒骂为门弟子慈切之诲。以不近人情
行天下大公之道。师之利他皆阴为之没齿
不言。师生于宋宝祐乙卯。以至正辛巳八月
四日。书偈诀众云。本无生灭。焉有去来。冰
河发焰。铁树花开。投笔垂一足而化。世寿八
十八僧腊七十六。以是月十一日奉全身窆
于寂照塔院。弟子竹泉林古鼎。铭梦堂噩楚
石琦以中及等。皆足亢其宗。
** 净慈仲颖禅师法嗣
温州江心一山禅师讳了万。族临川金氏。貌
瘠而弱。年十五业程文有声。然素志出家莫
夺。去从金溪常乐院思仁者祝发。俄有灵芝
产户枢。占者曰。吉徵也。及游方谒偃溪闻公
荆叟珏公简翁敬公皆相语合。东叟领南屏
择师掌记。师偶经神祠。见纸灰随风旋起者。
脱然忘所證。亟以白东叟。东叟诘之终无疑
滞。遂蒙印可。后游天台及境众请开法寒岩。
竟嗣东叟。踰三年迁仙居紫箨。历十载迁疏
山。当道议不合即挝退。未几江淮总统会诸
山于灵隐直指堂。议以开先迎居之。师莅事
丛林鼎新。又十年升住江心。少不适意辄弃
去。寺众数百恳留。随至凭公岭。不从。各泣别
散去。师恬然如脱去桎梏焉。会庐山月涧明
公遣舟迎归东溪。明公示寂。开先之众复以
请。师力却之。众恳迫至再四。愿不以寺事累
大鉴下第二十世¶ 第 713a 页 T51-0713.png

遘疾危坐不近药。阅七日命具浴更衣出据
室几书诀众语坐逝。阇维收五色舍利如菽
不可计。双目睛不烬。镕以烈焰益晶荧。齿牙
顶骨铮有声。时改作豫章乌遮塔。江西行省
丞相斡赤命以旧藏释尊舍利奉于中。而遣
使分一山之目睛舍利。贮之银匣陪葬焉馀
骼舍利又以葬东溪。
奉化岳林栯堂益禅师。温州人开法婺之天
宁。迁荐福。后主明之太平。升彰圣至岳林。上
堂云。古者道。我者里无法与人。只是据款结
案。彰圣者里亦无法与人。亦不据款结案。拈
拄杖云。如何是佛赤脚踏莲花。如何是佛向
上事雕梁画栋。掷下拄杖便归方丈。二月十
五日上堂击拂一下。彰圣今日将三十年前
冷灰中爆出乌豆。换老胡眼睛去也。喝一喝
云。设有一法过于涅槃。我此一喝不作一喝
用。
** 双林朋禅师法嗣
杭州灵隐悦堂訚禅师。南康周氏子。宋端平
元年八月一日生。年十三禀父母。依同郡嘉
瑞寺出家。礼偃一人为师薙落受具。一日阅
华严经。至惟一坚密身一切尘中现。忽有省。
即往见别山智公于蒋山。智问。近离何处。师
云。江西。智云。马大师安乐否。师叉手进云。
起居和尚。智命侍香。未几至杭见断桥伦公
于净慈。伦问。临济三遭黄檗痛棒是否。师云
是。又问。因甚大愚肋下筑三拳。师云。得人一
牛还人一马。伦颔之。伦逝而柏山介石适来
大鉴下第二十世¶ 第 713b 页 T51-0713.png

声云。何不道黄鹤楼前鹦鹉洲。师于言下顿
悟。即令侍香。久之归庐山东岩。日公住圆通
延师分座。九江守钱真孙聘师出世西林为
介石嗣。至元二十五年迁开先。又选东林。元
贞初奉诏赴阙入对称旨。赐玺书号通慧禅
师并金襕法衣。大德九年升住灵隐。尝勘一
僧云。微尘诸佛在尔舌上。三藏圣教在尔脚
底。何不瞥地。僧罔措。师便喝。又勘一僧云。
释迦弥勒是他奴他是阿谁。僧拟对。师便打。
一僧新到。师问。何处来。僧云。闽中。师云。彼
处佛法如何住持。僧云。饥即吃饭困即打睡。
师云错。僧云。未审和尚此间如何住持。师拂
袖归方丈。僧休去。居四岁而逝。诀众偈曰。缘
会而来。缘散而去。撞倒须弥。虚空独露。世寿
七十五。僧腊五十二。
** 天童云外禅师法嗣
明州雪窦无印禅师讳大證。族番阳史氏子。
生于大德丁酉岁正月二十四日。幼颖异父
母知不可留。使从州之昌国寺智节学出世
法。年十四薙落受具戒。出游谒荆石琬公于
庐山圆通。机语不契。时思庵睿公居间房。师
日亲煅炼。云外岫公方唱曹洞之道于天童。
师往依之。一日入室次公云。天童今日大死
去也。汝作么生救。师云。请和尚吃饭。公又
云。天童今日大死去也。汝不要相救师云。救
他作么。公又云。天童今日大死去也。阿谁与
我同行。师云。和尚先行某甲后随。公呵呵大
笑。自兹情同鱼水。犹沩山之与寂子也遂命
大鉴下第二十世¶ 第 713c 页 T51-0713.png

器重。至治间诏天下善书者。以金书藏经与
国师妙公偕北上入觐。竣事赐以织金屈眴
之衣。泰定初南还江浙。丞相脱欢公领行宣
政院事。起师主衢之南禅说法。为云外之嗣。
云外嗣直翁举。直翁嗣东谷光。东谷嗣明极
祚明极嗣自得晖。盖隰州古佛之六世也。继
领光孝迁信之祥符。既而洪之翠岩。饶之芝
山。俱以行院檄请。师以疾固辞。至正七年主
庆元之定水。阅九年迁雪窦。上堂曰。千说万
说不若觌面一见。昨日二十九。今朝七月一。
报尔参玄人。光阴如箭疾。娘生两只眼。个个
黑如漆。急急急回头。看取天真佛。良久是何
面目。下座巡堂吃茶。又上堂。妙不妙衲僧鼻
孔多无窍。玄不玄刹竿头上无青天。至士宁
容袖手。良马岂待挥鞭。全超棒喝不落蹄筌。
百鸟不来春又去。岩房嬴得日高眠。居四年
退居定水之圆明庵。明年辛丑九月二十一
日示寂。得年六十有五。奉龛阇维烬馀牙齿
数珠不坏。舍利明莹。门人景云等敛诸不坏
者。建塔圆明庵后。
** 灵隐崇岳禅师法嗣
镇江金山善开禅师字掩室。上堂举密庵破
沙盆话颂云。法眼拈来早自谩。无端错对破
沙盆。而今遍界难遮掩。殃害丛林累子孙。
湖州道场运庵禅师讳普岩。题赵州像偈云。
无端提起七斤衫。多少禅人著意参。尽向青
州做窠窟。不知春色在江南。其下有虚空愚
石帆衍绍之。
大鉴下第二十世¶ 第 714a 页 T51-0714.png

华藏觉通禅师字无得。青苗会上堂。破一微
尘出大经。鸢飞鱼跃更分明。不将眼看将心
看。已是重敲火里冰。淹黑豆昧平生。直须劫
外话丰登。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
青。嗣法有虚舟度云。
温州龙翔石岩禅师讳希琏。潮阳马氏子。室
中僧问。昔日佛照光禅师因宋孝宗宣问。释
迦佛入山六年所成何事。光曰。将谓陛下忘
却。师答以颂曰。大根大器大熏修。瞥转机轮
向上头。万亿斯年惟一佛。雪山元不隔龙楼。
瑞岩少室光睦禅师。上堂举。曹山霞因僧侍
立。山曰。道者可杀热。曰是。山曰。秖如热向
甚么处回避。曰向镬汤炉炭里回避。山曰。秖
如镬汤炉炭。又作么生回避。曰众苦不能到。
师颂曰。瞎却顶门三只眼。镬汤炉炭里优游。
若言众苦不能到。端的何曾有地头。
明州天童山天目禅师。讳文礼号灭翁。杭之
临安人姓阮氏。家天目山之麓。因又号天目
云。师生六岁携篮随母采桑。俄而寤。念携之
者谁邪。遂有出家志。年十六依乡之真相寺
僧智月剃落。往净慈参混源。混源举见成公
案放汝三十棒话不契。谒育王佛照光禅师。
光问。恁么来者那个是汝主人公。师豁然领
旨。他日光再问。是风动是幡动这僧如何。师
云。物见主眼卓竖。又问。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甚处见祖师。师云。揭却脑盖。光喜其俊迈挽
为书记。久之返浙西。听一心三观之旨于上
天竺。松源岳禅师唱道饶之荐福。室中问僧。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拟议即棒出。师闻之顿
大鉴下第二十世¶ 第 714b 页 T51-0714.png

巡礼江淮间祖塔。时浙翁琰公主蒋山。挽师
充立僧首座。晋陵尤公煜数至山。诵师提唱
语悦服。嘉定五年约斋居士张公镃。请师开
法临安慧云。一香为松源嗣既而迁温之能
仁。未几辞归西丘。时节斋赵公慕师高行。微
服过西丘。师亦不问其姓名与语终日而去。
明日奏请师住持净慈。室中每举南山筀笋
东海乌鲗话。学者拟议。师辄督牙三下。莫有
凑泊之者。厥后迁居福泉升住天童。师因上
堂举。楞严经云。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
者非汝而谁。师颂云。不汝还者复是谁。残红
流在钓鱼矶。日斜风定无人扫。燕子衔将水
际飞。冬至上堂云。黄钟才起时。九数从头
数。相将幽谷莺啼。次第雕梁燕语。田父祭句
芒。丛祠敲社鼓。农父狎牛郎。村姑教蚕妇。光
阴老尽世间人。冬至寒食一百五。宏智禅师
忌上堂。夜明帘外宝鉴堂前。元无兼带岂有
偏圆。正恁么时毕竟谁居正位。古渡无人霜
月冷。芦花风静鹭鸶眠。有来上座直入方丈
云。某甲有状告投和尚。师云。对头在那里。来
云。和尚便是。师云。老僧与汝有甚么冤雠。来
无语。师捉住云。冤家冤家。新到相看。师问。
汝名什么。僧云。智虎。师退身作怕势。僧拟
议。师便归方丈。又佛光法照师首依师于梁
渚。师令往下竺参北峰印公。作二偈送之曰。
送子参寻有鹫山。诸方多是落前三。自从开
异归同后。圆旨于今亦倦谭。拣境分明妙药
方。馀之分别更须忘。晚风吹落残红片。休向
大鉴下第二十世¶ 第 714c 页 T51-0714.png

易。乾淳诸儒大阐道学。师与之游直示以心
法。不为世语徇悦也。朱晦庵问毋不敬。师叉
手示之。杨慈湖问不欺之力。师答以偈曰。此
力分明在不欺。不欺能有几人知。要明象兔
全提句。看取升阶正笏时。其晓人类如此。师
所阅五刹通不过八九年。而得閒之岁月多
逍遥于梁渚之西丘。群衲参叩无异领众时
也。其为人高古简俭不苟为笑语。将入寂病
中问侍者曰。谁与我造无缝塔。侍者云。请师
塔样。师云。尽力画不出。乃怡然脱去。阇维弟
子收舍利并遗骨。袝葬于天童应庵塔左。寿
八十四。腊六十八。绍其传者有横川珙石林
巩。称二甘露门云。
续传灯录卷第三十六(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