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大鉴下第十二世¶ 第 505c 页
续传灯录卷第七
** 大鉴下第十二世
** 石霜圆禅师法嗣
黄龙南禅师章氏讳惠南。其先信州玉山人
也。童龆深沈有大人相。不茹荤不嬉戏。年十
一弃家师事怀玉定水院智銮。尝随銮出道
上见祠庙。辄杖击火毁之而去。十九落发受
具足戒。远游至庐山归宗。老宿自宝集众坐。
而公却倚。宝时时眴之。公自是坐必跏趺。行
必直视。至栖贤依諟禅师。諟莅众进止有律
度。公规模之三年。辞渡淮依三角澄禅师。澄
有时名。一见器许之。及澄移居泐潭。公又与
俱。澄使分座接纳矣。而南昌文悦见之每归
卧叹曰。南有道之器也。惜未受本色钳锤耳。
会同游西山。夜语及云门法道。悦曰。澄公虽
云门之后。然法道异耳。公问所以异。悦曰。云
门。如九转丹砂。点铁作金。澄公药汞银徒可
玩。入锻即流去。公怒以枕投之。明日悦谢过。
又曰。云门气宇如王。甘死语下乎。澄公有法
大鉴下第十二世¶ 第 506a 页 T51-0506.png

之曰。即如是谁可汝意者。悦曰。石霜楚圆手
段出诸方。子欲见之不宜后也。公默计之曰。
此行脚大事也。悦师翠岩。而使我见石霜。见
之有得于悦何有哉。即日办装。中途闻慈明
不事事慢侮少丛林。乃悔欲无行留萍乡累
日。结伴自攸县登衡岳寓止福严。老宿号贤
叉手者。大阳明安之嗣。命公掌书记。泐潭法
侣闻公不入石霜。遣使来讯。俄贤卒。郡以
慈明领福严。公心喜之且欲观其人以验悦
之言。慈明既至。公望见之心容俱肃。闻其论
多贬剥诸方。而件件数以为邪解者。皆泐潭
密付旨诀。气索而归念悦平日之语。翻然改
曰。大丈夫心膂之间其可自为疑碍乎。趋诣
慈明之室曰。惠南以闇短望道未见。比闻夜
参如迷行得指南之车然。惟大慈更施法施
使尽馀疑。慈明笑曰。书记已领徒游方名闻
丛林。借有疑不以衰陋鄙弃。坐而商略。顾不
可哉。呼侍者进榻且使坐。公固辞哀恳愈切。
慈明曰。书记学云门禅必善其旨。如曰放洞
山三顿棒。洞山于时应打不应打。公曰。应打。
慈明色庄而言。闻三顿棒声便是吃棒。则汝
自旦及暮闻鸦鸣鹊噪钟鱼鼓板之声。亦应
吃棒。吃棒何时当已哉。公瞠而却。慈明云。吾
始疑不堪汝师。今可矣即使拜。公拜起。慈明
理前语曰。脱如汝会云门意旨。则赵州尝言。
台山婆子被我勘破。试指其可勘处。公面热
汗下不知答趋出。明日诣之。又遭诟骂。公惭
见左右即曰。政以未解求决耳。骂岂慈悲法
大鉴下第十二世¶ 第 506b 页 T51-0506.png

旨。失声曰。泐潭果是死语。献偈曰。杰出丛林
是赵州。老婆勘处没来由。而今四海清如镜。
行人莫以路为雠。慈明以手点没字顾公。公
即易之。而心服其妙密。留月馀辞去。时年三
十五。游方广后洞识泉大道又同夏。泉凡圣
不测而机辩逸群。拊公背曰汝脱类汾州厚
自爱。明年游荆州乃与悦会于金銮。相视一
笑曰。我不得友兄及谷泉。安识慈明。是秋北
还独入泐潭澄公旧好尽矣。自云居游同安。
老宿号神立者。察公倦行役。谓曰。吾住山久
无补宗教。敢以院事累子。而群将雅知公名
从立之请。不得已受之。泐潭遣僧来审提唱
之语。有曰。智海无性。因觉妄以成凡。觉妄元
虚。即凡心而见佛。便尔休去。谓同安无折
合。随汝颠倒所欲。南斗七北斗八。僧归举似
澄。澄为不怿。俄闻嗣石霜。泐潭法侣多弃去。
住归宗火一夕而烬。坐抵狱。为吏者百端求
其隙。公怡然引咎不以累人。唯不食而已。久
而后释。吏之横逆公没齿未尝言。生黄檗结
庵于溪上。名曰积翠。既而退居曰。吾将老焉。
方是时江湖闽粤之人闻其风。而有在于是
者。相与交武竭蹶于道唯恐其后。虽优游厌
饫固以为有馀者。至则怃然自失就弟子之
列。南州高士潘兴嗣延之尝问其故。公曰。父
严则子孝。今日之训后日之范也。譬诸地尔。
隆者下之洼者平之。彼将登于千仞之上。吾
亦与之俱。困而极于九渊之下。吾亦与之俱。
伎之穷则妄尽而自释也。又曰。煦之妪之春
大鉴下第十二世¶ 第 506c 页 T51-0506.png

熟也。吾欲无言得乎。以佛手驴脚生缘三语
问学者。莫能契其旨。天下丛林目为三关。脱
有酬者公无可否敛目危坐。人莫涯其意。延
之又问其故。公曰。已过关者掉臂径去。安知
有关吏。从吏问可否。此未透关者也。住黄龙
法席之盛追媲泐潭马祖百丈大智。熙宁二
年三月十七日馔四祖惠日两专使。会罢起
跏趺寝室前。大众环拥。良久而化。前一日说
偈。又七日阇维得五色舍利。塔于山之前嶂。
阅世六十有八。坐五十夏。大观四年春敕谥
普觉。
杨岐禅师名方会。生冷氏。袁州宜春人也。少
警敏滑稽谈剧有味。及冠不喜从事笔研。窜
名商税务掌课最。坐不职当罚。宵遁去游筠
州九峰。恍然如昔经行处。眷不忍去。遂落发
为大僧。阅经闻法心融神会。能痛自折节依
参老宿。慈明禅师住南原。会辅佐之安乐勤
苦。及慈明迁道吾石霜。会俱自请领监院事。
非慈明之意。而众论。杂然称善。挟楮衾入典
金谷。时时惷语摩拂慈明。诸方传以为当。慈
明饭罢必山行。禅者问道多失所在。会阚其
出未远。即挝鼓集众。慈明遽还怒数曰。少丛
林暮而升座。何从得此规绳。会徐对曰。汾州
晚参也何为非规绳乎。慈明无如之何。今丛
林三八念诵罢犹参者此其原也。慈明迁兴
化。因辞之还九峰。萍实道俗诣山请住杨岐。
时九峰长老勤公不知会。惊曰。会监寺亦能
禅乎。会受帖问答罢乃曰更有问话者么。试
大鉴下第十二世¶ 第 507a 页 T51-0507.png

横拖倒拽。为什么如此。大丈夫儿须是当众
决择。莫背地里似水底按葫芦相似。当众勘
验。看有么。若无。杨岐失利下座。勤把住曰。
今日且喜得个同参。曰同参底事作么生。勤
曰。杨岐牵犁九峰拽耙。曰正当与么时杨岐
在前九峰在前。勤无语。会拓开曰。将谓同参
元来不是。自是名闻诸方。会谓众曰。不见
一法是大过患。拈拄杖云。穿过释迦老子鼻
孔。作么生道得脱身一句。向水不洗水处道
将一句来。良久曰。向道莫行山下路。果闻猿
叫断肠声。又曰。一切智通无障碍。拈起拄杖
云。拄杖子向汝诸人面前逞神通去也。掷下
云。直得乾坤震裂山岳摇动。会么。不见道一
切智智清净。拍绳床曰。三十年后莫道杨岐
龙头蛇尾。其提纲振领大类云门。又问来僧
曰。云深路僻高驾何来。对曰。天无四壁。曰踏
破多少草鞋。僧便喝。会曰。一喝两喝后作么
生。曰看这老和尚著忙。会曰。拄杖不在且坐
吃茶。又问来僧曰。败叶堆云朝离何处。对曰。
观音。曰观音脚跟下一句作么生道。对曰。适
来相见了也。曰相见底事作么生。其僧无对。
会曰。第二上座代参头道看。亦无对。会曰。彼
此相钝置。其验勘锋机又类南院。庆历六年
移住潭州云盖山。以临济正脉付守端。
洪州翠岩可真禅师福州人也。尝参慈明。因
之金銮同善侍者坐夏。善乃慈明高第。道吾
真杨岐会皆推伏之。师自负亲见慈明。天下
无可意者。善与语知其未彻笑之。一日山行
大鉴下第十二世¶ 第 507b 页 T51-0507.png

这里下得一转语。许尔亲见慈明。师左右视
拟对之。善叱曰。伫思停机情识未透。何曾梦
见。师自愧悚即还石霜。慈明见来叱曰。本色
行脚人必知时节。有甚急事夏未了早已至
此。师泣曰。被善兄毒心终碍塞人。故来见和
尚。明遽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无云生岭
上有月落波心。明瞋目喝曰。头白齿豁犹作
这个见解。如何脱离生死。师悚然求指示。明
曰。汝问我。师理前语问之。明震声曰。无云生
岭上有月落波心。师于言下大悟。师爽气逸
出机辩迅捷。丛林惮之。住翠岩日僧问。如何
是佛。师曰。同坑无异土。问如何是祖师西来
意。师曰。深耕浅种。问如何是学人转身处。师
曰。一堵墙百堵调。曰如何是学人著力处。师
曰。千日斫柴一日烧。曰如何是学人亲切处。
师曰。浑家送上渡头船。问利人一句请师垂
示。师曰。三脚虾蟆飞上天。曰前村深雪里昨
夜一枝开。师曰。饥逢王膳(不能餐问)如何是道。
师曰。出门便见。曰如何是道中人。师曰。担枷
过状。上堂。先德道。此事如爆龟文。爆即成兆
不爆成钝。爆与不爆直下便捏。上蓝即不然。
无固无必。虚空走马旱地行船。南山起云北
山下雨。遂拈拄杖曰。拄杖子变作天大将军。
巡历四天下。有守节不守节。有戒行无戒行。
一时奏与天帝释。乃喝一喝曰。丈夫自有冲
天志。莫向如来行处行。卓一下。上堂。举龙牙
颂曰。学道如钻火。逢烟未可休。直待金星现。
归家始到头。神鼎曰。学道如钻火。逢烟即便
大鉴下第十二世¶ 第 507c 页 T51-0507.png

龙牙正在半途。若论渐也神鼎犹少悟。在于
此复且如何。诸仁者今年多落叶。几处埽归
家。上堂。临阵抗敌不惧生死者将军之勇也。
入山不惧虎兕者猎人之勇也。入水不惧蛟
龙者渔人之勇也。作么生是衲僧之勇。拈拄
杖曰。这个是拄杖子。拈得把得动得。三千大
千世界一时摇动。若拈不得把不得动不得。
文殊自文殊。解脱自解脱。参。上堂。举僧问巴
陵。如何是道。陵曰。明眼人落井。又问宝应。
如何是道。应曰。五凤楼前。又问首山。如何是
道。山曰。脚下深三尺。此三转语。一句壁立千
仞。一句陆地行船。一句宾主交参。诸人莫有
拣得者么。出来道看。如无且行罗汉慈破结
贼故。行菩萨慈安众生故。行如来慈得如相
故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五通贤圣。曰学
人不会。师曰。舌至梵天。师将入灭示疾甚劳
苦。席[葶-丁+呆]于地转侧不少休。哲侍者垂泣曰。平
生呵佛骂祖。今何为乃尔。师熟视呵曰。汝亦
作此见解邪。即起趺坐呼侍者。烧香烟起遂
示寂。
蒋山赞元觉海禅师。婺州义乌人。姓傅氏乃
大士之裔也。夙修种智随愿示生。父母感祥
闾里称异。三岁出家七岁为僧。十五游方远
造石霜升于丈室。慈明一见曰。好好著槽厂。
师遂作驴鸣。明曰。真法器耳。俾为待者。二十
年中运水搬柴不惮寒暑。悉己躬亲求道。后
出世苏台天峰龙华白云。府帅请居志公道
场。提纲宗要机锋迅敏。解行相应诸方推服。
大鉴下第十二世¶ 第 508a 页 T51-0508.png

又坚辞鼎席。结庐定林山中。与师萧散林下
清谈终日。赠师颂曰。不与物违真道广。每随
缘起自禅深。舌根已净谁能坏。足迹如空我
得寻。此亦明世希有事也。僧问。如何是和尚
家风。师曰。东壁打西壁。曰客来如何秖待。师
曰。山上樵井中水。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师
曰。驴胎马腹。问鲁祖面壁意旨如何。师曰。住
持事繁。问如何是大善知识。师曰。屠牛剥羊。
曰为甚么如此。师曰。业在其中。上堂。这个若
是如虎戴角。这个若不是唤作甚么。良久曰。
喂驴喂马珍重。元祐元年师乃迁化。丞相王
公恸哭于塔。赞师真曰。贤哉人也。行厉而容
寂。知言而能默。誉荣弗喜。辱毁弗戚。弗矜弗
克。人自称德。有缁有白。来自南北。弗顺弗
逆。弗抗弗抑。弗观汝华。唯食已实。孰其嗣
之。我有遗则。
瑞州武泉山政禅师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曰。衣成人水成田。上堂。黄梅席上海众千
人。付法传衣碓坊行者。是则红日西升。非则
月轮东上。参。
南岳双峰省回禅师上堂。南番人泛船。塞北
人摇橹。波斯入大唐。须弥山作舞。是甚么
说话。师元丰六年九月十七日净发沐浴辞
众。偈曰。九十二光阴。分明对众说。远洞散寒
云。幽西度残月。言讫坐逝。茶毗齿顶不坏。上
有五色异光。
洪州大宁道宽禅师。僧问。饮光正见为甚么
见拈花却微笑。师曰。忍俊不禁。问丹霞烧木
大鉴下第十二世¶ 第 508b 页 T51-0508.png

家。问既是一真法界。为甚么却有千差万别。
师曰。根深叶茂。僧打圆相曰。还出得这个也
无。师曰。弄巧成拙。问如何是前三三后三三。
师曰。数九不到九。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
点茶须是百沸汤。曰意旨如何。师曰。吃尽莫
留滓。有僧造师之室问。如何是露地白牛。师
以火筋插火炉中曰。会么。曰不会。师曰。头不
缺尾不剩。师在同安日。时有僧问。既是同安
为甚么却有病僧化去。师曰。布施不如还却
债。上堂。少林妙诀古佛家风。应用随机卷舒
自在。如拳作掌开合有时。似水成沤起灭无
定。动静俱显语默全彰。万用自然不劳心力
到这里唤作顺水放船。且道逆风举棹谁是
好手。良久曰。弄潮须是弄潮人。喝一喝曰。珍
重。上堂。无念为宗无住为本。真空为体妙有
为用。所以道。尽大地是真空。遍法界是妙有。
且道是甚么人用得。四时运用日月长明。法
本不迁道无方所。随缘自在逐物升沈。此土
他方入凡入圣。虽然如是。且道入乡随俗一
句。作么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语此土唐言。
潭州道吾悟真禅师上堂。古今日月依旧山
河。若明得去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若明
不得谤斯经故获罪如是。上堂。师子儿哮吼。
龙马驹𨁝跳。古佛镜中明三山孤月皎。遂作
舞下座。上堂。举洞山道。五台山上云蒸饭。佛
殿阶前狗尿天。刹竿头上煎䭔子。三个猢狲
夜簸钱。老僧即不然。三面狸奴脚踏月。两头
白牯手拿烟。戴冠碧兔立庭柏。脱壳乌龟飞
大鉴下第十二世¶ 第 508c 页 T51-0508.png

老人甚是奇特。虽然如是。秖行得三步四步。
且不过七跳八跳。且道誵讹在甚么处。老僧
今日不惜眉毛一时布施。良久曰。丁宁损君
德。无言真有功。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问
凝然便会时如何。师曰。老鼠尾上带研槌。问
如何是真如体。师曰。夜叉屈膝眼睛黑。曰如
何是真如用。师曰。金刚杵打铁山摧。问如何
是常照。师曰。针锋上须弥。曰如何是寂照。师
曰。眉毛里海水。曰如何是本来照。师曰。草鞋
里𨁝跳。僧退。师曰。寂照常照本来照。草鞋底
下常𨁝跳。更会针锋上须弥。眉毛水中常渺
渺。问如何是佛。师曰。洞庭无盖。上堂。山前
麦熟庐陵米价。镇州萝菔更有一般。良久曰。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上堂。古
人道。认著依前还不是。实难会。土宿颔下髭
须多。波斯眼深鼻孔大。甚奇怪。歘然透过新
罗界。问僧。甚处来。曰堂中来。师曰。圣僧道
甚么。僧近前不审。师曰。东家作驴西家作马。
曰过在甚么处。师曰。万里崖州。师不安。僧
问。和尚近日尊位如何。师曰。粥饭头不了事。
僧无语。师鸣指一下。上堂。普化明打暗打。布
袋横撒竖撒。石室行者踏碓。因甚忘却下脚。
问如何是第一玄。师曰。释尊光射阿难肩。曰
如何是第二玄。师曰。孤轮众象攒。曰如何是
第三玄。师曰。泣向枯桑泪涟涟。曰如何是第
一要。师曰。最好精粗照。曰如何是第二要。师
曰。闪电乾坤光晃耀。曰如何是第三要。师曰。
路夹青松老。上堂举。僧问首山。如何是佛。山
大鉴下第十二世¶ 第 509a 页 T51-0509.png

仰面看天听流水。天明送出路傍边。夜静还
归茅屋里。
蒋山保心禅师。僧问。月未圆时如何。师曰。顺
数将去。曰圆后如何。师曰。倒数将来。问如何
是吹毛剑。师曰。黑漆露柱。问声色两字如何
透得。师曰。一手吹一手拍。
洪州百丈惟政禅师上堂。岩头和尚用三文
钱索得个妻。秖解捞虾摝蚬。要且不解生男
育女。直至如今门风断绝。大众要识奯公妻
么。百丈今日不惜唇吻。与尔诸人注破。蓬鬓
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僧问。牛头未
见四祖时为甚么百鸟衔花献。师曰。有钱千
里通。曰见后为甚么不衔花。师曰。无钱隔壁
聋。问达磨未来时如何。师曰。六六三十六。
曰来后如何。师曰。九九八十一。问如何是祖
师西来意。师曰。木耳树头生。问一切法是佛
法意旨如何。师曰。一重山下一重人。问上行
下学未是作家。背楚投吴方为达士。岂不是
和尚语。师曰是。曰父财子用也。师曰。汝试用
看。僧拟议。师便打。上堂。天台普请人人知
有。南岳游山又作么生。会则灯笼笑尔。不会
有眼如盲。
明州香山蕴良禅师。僧问。如何是透法身句。
师曰。刹竿头上舞三台。曰如何是接初机句。
师曰。上大人。曰如何是末后句。师曰。双林树
下。问如何是学人转身处。师曰。磨坊里。上堂
良久。呵呵大笑曰。笑个甚么。笑他鸿鹄翀天
飞。乌龟水底逐鱼儿。三个老婆六只奶。金刚
大鉴下第十二世¶ 第 509b 页 T51-0509.png

苏州南峰惟广禅师上堂。一问一答如钟含
响似谷应声。盖为事不获已。且于建化门中
放一线道。若据衲僧门下天地悬殊。且道衲
僧有甚么长处。良久曰。尽日觅不得。有时还
自来。咄。
潭州大沩德乾禅师。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
意。师曰。水从山上出。曰意旨如何。师曰。溪
涧岂能留。乃曰。山花似绵。文殊撞著眼睛。幽
鸟绵蛮。观音塞却耳际。诸仁者。更思量个甚
么。昨夜三更睡不著。翻身捉得普贤。贬向无
生国里。一觉直至天明。今朝又得与诸人相
见说梦。噫是甚么说话。卓拄杖下座。
全州灵山本言禅师。僧问。如何是佛。师曰。谁
教汝恁么问。曰今日起动和尚也。师曰。谢访
及。
安吉州广法院源禅师。僧问。如何是祖师西
来意。师曰。砖头瓦片。问闹中取静时如何。师
曰。冤不可结。问如何是正法眼。师曰。眉毛
下。曰便与么会时如何。师曰。瞳儿笑点头。问
如何是向上事。师曰。日月星辰。曰如何是向
下事。师曰。地狱镬汤。问万里无云时如何。师
曰。猢狲忍饿。曰乞师拯济。师曰。甚么火色。
问古人拈槌举拂意旨如何。师曰。白日无闲
人。曰如何承当。师曰。如风过耳。问握剑当胸
时如何。师曰。老鸦成队。曰正是和尚见处。师
曰。蛇穿鼻孔。僧拂袖便出。师曰。大众相逢。
问从上诸圣向甚么处行履。师曰。十字街头。曰
与么则败缺也。师曰。知尔不到这田地。曰到
大鉴下第十二世¶ 第 509c 页 T51-0509.png

别。师曰。乾姜附子。曰与么则不同也。师曰。
冰片雪团。上堂。春雨微微檐头水滴。闻声不
悟归堂面壁。上堂。若论大道直教杼山无开
口处。尔诸人试开口看。僧便问。如何是大道。
师曰。担不起。曰为甚么担不起。师曰。大道。
上堂。若论此事切莫道著。道著即头角生。有
僧出曰。头角生也。师曰。祸事。曰某甲罪过。
师曰龙头蛇尾。伏惟珍重。师元丰八年十月
十二晚忽书偈曰。雪鬓霜髭九九年。半肩毳
衲尽诸缘。廓然笑指浮云散。玉兔流光照大
千。掷笔而寂。
灵隐德章禅师。初住大相国寺
西经藏院。庆历八年九月一日 仁宗皇帝
诏师于延春阁下斋。宣普照大师问。如何是
当机一句。师曰。一言迥出青霄外。万仞峰
前崄处行。曰作么生是崄处行。师便喝。曰皇
帝面前何得如此。师曰。也不得放过。明年又
宣入内斋。复宣普照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师曰。雷惊细草萌芽发。高山进步莫迟迟。曰
如何是夺境不夺人。师曰。戴角披毛异来往
任纵横。曰如何是人境两俱夺。师曰。出门天
外回流光影不真。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夺。师
曰。寒林无宿客大海听龙吟。后再宣入化城
殿斋。宣守贤问。斋筵大启如何报答圣君。师
曰。空中求鸟迹。曰意旨如何。师曰。水内觅鱼
踪。师进心珠歌曰。心如意心如意。任运随缘
不相离。但知莫向外边求。外边求终不是。枉
用工夫隐真理。识心珠光耀日。秘藏深密无
形质。拈来掌内众人惊。二乘精进争能测。碧
大鉴下第十二世¶ 第 510a 页 T51-0510.png

人。看大地山河动岌岌。师皇祐二年乞归山
林养老。御批杭州灵隐寺住持。赐号明觉。
** 琅邪觉禅师法嗣
苏州定慧超信海印禅师桂州人。僧问。如何
是佛法的的大意。师曰。湘源斑竹杖。曰意旨
如何。师曰。枝枝带泪痕。问如何是第一句。师
曰。那吒忿怒。曰如何是第二句。师曰。衲僧罔
措。曰如何是第三句。师曰。西天此土。上堂。
泥蛇咬石鳖。露柱啾啾叫。须弥打一棒。阎老
呵呵笑参。上堂。若识般若即被般若缚。若不
识般若亦被般若缚。识与不识拈放一边却。
问诸人。如何是般若体。参堂去。上堂。莺声阑
蝉声急。入水乌龟头不湿。鹭𪀨飞入芦花丛。
雪月交辉俱不及。吽。
洪州泐潭晓月禅师本州章氏子。僧问。修多
罗教如标月指。未审指个甚么。师曰。请高著
眼。曰曙色未。分人尽望。及乎天晓也寻常。师
曰。年衰鬼弄人。
越州姜山方禅师。僧问。如何是不动尊。师曰。
单著布衫穿市过。曰学人未晓。师曰。骑驴踏
破洞庭波。曰透过三级浪专听一声雷。师曰。
伸手不见掌。曰还许学人进向也无。师曰。踏
地告虚空。曰雷门之下布鼓难鸣。师曰。八花
毬子上不用绣红旗。曰三十年后此话大行。
师便打。问莲花未出水时如何。师曰。穿针嫌
眼小。曰出水后如何。师曰。尽日展愁眉。问如
何是一尘入正受。师曰。蛇衔老鼠尾。曰如何
是诸尘三昧起。师曰。鳖咬钓鱼竿。曰恁么则
大鉴下第十二世¶ 第 510b 页 T51-0510.png

明灯。帘外数茎青瘦竹。问诸佛未出世时如
何。师曰。不识酒望子。曰出世后如何。师曰。
钓鱼船上赠三椎。问如何是佛。师曰。留髭表
丈夫。问奔流度刃疾焰过风。未审姜山门下
还许借借也无。师曰。天寒日短夜更长。曰锦
帐绣鸳鸯行人难得见。师曰。髑髅里面气冲
天。僧召和尚。师曰。鸡头凤尾。曰诸方泥里洗
姜山画将来。师曰。姜山今日为客。且望阇
黎善传。虽然如是不得放过。便打。上堂。穿云
不渡水。渡水不穿云。乾坤把定不把定。虚空
放行不放行。横三竖四乍离乍合将长补短
即不问。汝诸人饭是米做一句要且难道。良
久曰。私事不得官酬。上堂。不是道得道不得。
诸方尽把为奇特。寒山烧火满头灰。笑骂丰
干这老贼。
福州白鹿山显端禅师本州周氏子。僧问。如
何是道。师曰。九州百粤。曰如何是道中人。师
曰。乘肥衣锦。问如何。是大善知识。师曰。持
刀按剑。曰为甚么如此。师曰。礼防君子。问如
何是异类。师曰。鸦巢生凤。上堂。摩腾入汉肉
上剜疮。僧会来吴眼中添屑。达磨九年面壁
鬼魅之由。二祖立雪求心翻成不肖。汝等诸
人到这里如何吐露。若也道得海上横行。若
道不得林间独卧。以拄杖击禅床一下。问如
何是无相佛。师曰。滩头石师子。曰意旨如何。
师曰。有心江上住不怕浪淘沙。问凝然湛寂
时如何。师曰。不是阇黎安身立命处。曰如何
是学人安身立命处。师曰。云有出山势水无
大鉴下第十二世¶ 第 510c 页 T51-0510.png

何是祖意。师曰。熊耳山前。曰教意祖。意相去
几何师曰寒松。连翠。竹秋水对红莲。
滁州琅邪山智迁禅师。僧问。如何是琅邪境。
师曰。松因有限萧疏老。花为无情取次开。曰
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发长僧貌丑。问如何是
和尚为人句。师曰。眼前三尺。雪曰莫便是也
无。师曰。脑后一枝花。
泉州凉峰洞渊禅师。僧问。如何是涅槃。师曰。
刀斫斧劈。曰如何是解脱。师曰。衫长裤短。问
诸圣不到处师还知也无。师曰。老来无力下
禅床。问离四句绝百非时如何。师曰。柴门草
自深。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松直棘曲。
问如何是佛。师曰。金沙照影。曰如何是道。师
曰。玉女抛梭。曰佛与道相去几何。师曰。龟毛
长一丈兔角长八尺。
真州真如院方禅师参琅邪。唯看柏树子话。
每入室陈其所见。不容措词。常被喝出。忽一
日大悟直入方丈曰。我会也。琅邪曰。汝作么
生会。师曰。夜来床荐暖一觉到天明。琅邪可
之。
宣州兴教院坦禅师。永嘉牛氏子。业打银。因
淬砺瓶器有省。即出家参琅邪机语顿契。后
依天衣怀禅师。时住兴教。擢为第一座。衣受
他请欲闻州乞师继之。时刁景纯学士守宛
陵。衣恐刁涉外议。乃于观音前祝曰。若坦首
座。道眼明白堪任住持。愿示梦于刁学士。刁
夜梦牛在兴教法座上。衣凌晨辞州。刁举所
梦。衣大笑。刁问其故。衣曰。坦首座姓牛又属
大鉴下第十二世¶ 第 511a 页 T51-0511.png

主省宗出问。诸佛未出世人人鼻孔辽天。出
世后为甚么杳无消息。师曰。鸡足峰前风悄
然。宗曰。未在更道。师曰。大雪满长安。宗曰。
谁人知此意令我忆南泉。拂袖归众更不礼
拜。师曰。新兴教今日失利。便归方丈。令人请
宗至。师曰。适来错秖对一转语。人天众前何
不礼拜盖覆却。宗曰。大丈夫膝下有黄金。争
肯礼拜无眼长老。师曰。我别有语在。宗乃理
前语。至未在更道处。师曰。我有三十棒寄尔
打雪窦。宗乃礼拜。
江州归宗可宣禅师汉州人也。壮为僧即出
峡依琅邪。一语忽投群疑顿息。琅邪可之。未
几令分座。净空。居士郭功甫过门问道与厚。
及师领归宗。时功甫任南昌尉。俄郡守恚师
不为礼捃甚。遂作书寄功甫曰。某世缘尚有
六年。奈州主抑逼。当弃馀喘托生公家。愿无
见阻。功甫阅书惊喜且颔之。中夜其妻梦间
见师入其寝。失声曰。此不是和尚来处。功甫
撼而问之。妻详以告。呼灯取书示之相笑不
已。遂孕及生乃名宣老。期年记问如昔。至三
岁白云端禅师抵其家。始见之曰。吾侄来也。
云曰。与和尚相别几年。宣倒指曰。四年矣。盖
与相别一年方死。云曰。甚处相别。曰白莲庄
上。云曰。以何为验。曰爹爹妈妈明日请和尚
斋。忽闻推车声。云问。门外是甚么声。宣以手
作推车势。云曰。过后如何。曰平地两条沟。果
六周无疾而逝。
秀州长水子璿讲师。郡之嘉兴人也。自落发
大鉴下第十二世¶ 第 511b 页 T51-0511.png

然不生有省。谓敏曰。敲空击木(木一作竹)尚落筌
蹄。举目扬眉已成拟议。去此二途方契斯旨。
敏拊而證之。然欲探禅源罔知攸往。闻琅邪
道重当世即趋其席。值上堂次出问。清净本
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琅邪凭陵答曰。清净
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师领悟礼谢曰。愿
侍巾瓶。琅邪谓曰。汝宗不振久矣。宜励志扶
持报佛恩德。勿以殊宗为介也。乃如教再拜
以辞。后住长水承禀日顾众曰。道非言象得。
禅非拟议知。会意通宗曾无别致。由是二宗
仰之。尝疏楞严等经。盛行于世。
续传灯录卷第七(终)
** 续传灯录卷第八目录
大鉴下第十二世
*
天衣怀禅师法嗣八十三人
* 慧林圆照本禅师
* 法云法秀禅师
* 慧林觉海冲禅师
* 长芦应夫禅师
* 佛日智才禅师
* 天钵重元禅师
* 瑞岩子鸿禅师
* 栖贤智迁禅师
* 净众梵言首座
* 三祖冲会禅师
* 资寿捷禅师
* 观音启禅师
* 天童元善禅师
* 长芦体明禅师
* 开元智孜禅师
* 澄照慧慈禅师
* 法雨慧源禅师
* 崇德智澄禅师
* 栖隐有评禅师
* 定慧云禅师
大鉴下第十二世¶ 第 511c 页 T51-0511.png

* 铁佛因禅师
* 报本法存禅师
* 开圣栖禅师
* 衡山惟礼禅师
* 显明善孜禅师
* 启霞惠安禅师
* 云门灵侃禅师
* 太平元坦禅师
* 佛日文祖禅师
* 望仙宗禅师
* 五峰用机禅师
* 佛足处祥禅师
* 明因慧赟禅师
* 西台其辩禅师
* 开元智谭禅师
* 永泰智觉禅师
* 龙华文喜禅师
* 永泰自仁禅师
* 延恩法安禅师
* 侍郎杨杰居士(已上四十一人见录)
* 慈云庆珰禅师
* 灵岩洞偕禅师
* 桐城诠禅师
* 净慧可證禅师
* 宝林光寂禅师
* 感慈道宾禅师
* 泗洲宗尚禅师
* 白塔晦禅师
* 报恩和禅师
* 偃峰简诸禅师
* 道吾元泰禅师
* 无为楚仙禅师
* 报恩应潭禅师
* 龙门宗贲禅师
* 显亲顺宗禅师
* 长耳相禅师
* 荐福惠洪禅师
* 延福恩禅师
* 景德普俊禅师
* 荐福明因禅师
* 开化惠圆禅师
* 万寿和禅师
* 定法本和尚
* 长芦鉴禅师
* 墨山有琦禅师
* 上蓝文达禅师
* 法海来山禅师
* 同庆智珣禅师
* 上方真禅师
* 无锡应谭禅师
* 宝林种禅师
* 报恩如宝禅师
* 芙容贲禅师
* 白云有禅师
* 法雨慧深禅师
* 净众择言禅师
大鉴下第十二世¶ 第 512a 页 T51-0512.png

* 茶亭能和尚
* 永泰和尚
* 泗洲惠洪禅师
* 崇化珣禅师
* 全咏和尚(已上四十二人无录)
续传灯录卷第八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