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六


卷六十六 第 1a 页 WYG1145-027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晦庵集卷六十六     宋 朱子 撰
  杂著
   孝经刋误(古今文有不同/者别见考异)
仲尼閒居曾子侍坐子曰参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
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
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复坐吾
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
卷六十六 第 1b 页 WYG1145-0276b.png
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
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母念尔祖聿修厥德子曰爱
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
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甫刑云一人
有庆兆民赖之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
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富贵
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非先王之法服不
卷六十六 第 2a 页 WYG1145-0277a.png
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
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
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
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资于事父
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
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
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爵禄而守其祭
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子曰用天
卷六十六 第 2b 页 WYG1145-0277b.png
之道因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
自天子已下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
 此一节夫子曾子问答之言而曾氏门人之所记也
 疑所谓孝经者其本文止如此其下则或者杂引传
 记以释经文乃孝经之传也窃尝考之传文固多傅
 会而经文亦不免有离析增加之失顾自汉以来诸
 儒传诵莫觉其非至或以为孔子之所自著则尤可
卷六十六 第 3a 页 WYG1145-0277c.png
 笑之尤者盖经之首统论孝之终始中乃敷陈天子
 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之孝而其末结之曰故自天子
 以下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其
 首尾相应次第相承文势连属脉络通贯同是一时
 之言无可疑者而后人妄分以为六七章(今文作六/章古文作)
 (七/章)又增子曰及引诗书之文以杂乎其间使其文意
 分断间隔而读者不复得见圣言全体大义为害不
 细故今定此六七章者合为一章而删去子曰者二
卷六十六 第 3b 页 WYG1145-0277d.png
 引书者一引诗者四凡六十一字以复经文之旧其
 传文之失又别论之如左方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
行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义以顺天
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
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
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
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卷六十六 第 4a 页 WYG1145-0278a.png
 此以下皆传文而此一节盖释以顺天下之意当为
 传之三章而今失其次矣但自其章首以至因地之
 义皆是春秋左氏传所载子太叔为赵简子道子产
 之言唯易礼字为孝字而文势反不若彼之通贯条
 目反不若彼之完备明此袭彼非彼取此无疑也(子/产)
 (曰夫礼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其下便陈天明地性之目)
 (与其所以则之因之之实然后简子赞之曰甚/哉礼之大也首尾通贯节目详备与此不同)其曰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又与上文不相属故温公改
卷六十六 第 4b 页 WYG1145-0278b.png
 教为孝乃得粗通而下文所谓德义敬让礼乐好恶
 者却不相应疑亦裂取他书之成文而强加装缀以
 为孔子曾子之问答但未见其所出耳然其前段文
 虽非是而理犹可通存之无害至于后段则文既可
 疑而谓圣人见孝可以化民而后以身先之于理又
 已悖矣况先之以博爱亦非立爱惟亲之序若之何
 而能使民不遗其亲耶其所引诗亦不亲切今定先
 王见教以下凡六十九字并删去
卷六十六 第 5a 页 WYG1145-0278c.png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
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
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
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
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
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
治天下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此一节释民用和睦上下无怨之意为传之四章其
卷六十六 第 5b 页 WYG1145-0278d.png
 言虽善而亦非经文之正意盖经以孝而和此以和
 而孝也引诗亦无甚失且其下文语已更端无所隔
 碍故今且得仍旧耳(后不言合删/改者放此)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其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
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
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
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
助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
卷六十六 第 6a 页 WYG1145-0279a.png
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
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此一节释孝德之本之意传之五章也但严父配天
 本因论武王周公之事而赞美其孝之词非谓凡为
 孝者皆欲如此也又况孝之所以为大者本自有亲
 切处而非此之谓乎若必如此而后为孝则是使为
 人臣子者皆有矜将之心而反陷于大不孝矣作传
 者但见其论孝之大即以附此而不知其非所以为
卷六十六 第 6b 页 WYG1145-0279b.png
 天下之通训读者详之不以文害意焉可也其曰故
 亲生之膝下以下意却亲切但与上文不属而与下
 章相近故今文连下二章为一章但下章之首语已
 更端意亦重复不当通为一章此语当依古文且附
 上章或自别为一章可也
子曰父子之道天性君臣之义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
亲临之厚莫重焉子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
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
卷六十六 第 7a 页 WYG1145-0279c.png
焉不在于善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所不贵君子则
不然言斯可道行斯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
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
故能成其德教而行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此一节释教之所由生之意传之六章也古文析不
 爱其亲以下别为一章而各冠以子曰今文则合之
 而又通上章为一章无此二子曰字而于不爱其亲
 之上加故字今详此章之首语实更端当以古文为
卷六十六 第 7b 页 WYG1145-0279d.png
 正不爱其亲语意正与上文相续当以今文为正至
 君臣之义之下则又当有脱简焉今不能知其为何
 字也悖礼以上皆格言但以顺则逆以下则又杂取
 左传所载季文子北宫文子之言与此上文既不相
 应而彼此得失又如前章所论子产之语今删去凡
 九十字(季文子曰以训则昏民无则焉不度于善而/皆在于凶德是以去之北宫文子曰君子在)
 (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有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
 (临其/下)
卷六十六 第 8a 页 WYG1145-0280a.png
子曰孝子之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
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
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
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此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
之养犹为不孝也
 此一节释始于事亲及不敢毁伤之意乃传之七章
 亦格言也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
卷六十六 第 8b 页 WYG1145-0280b.png
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此一节因上文不孝之云而系于此乃传之八章亦
 格言也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弟移风易
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
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
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
 此一节释要道之意当为传之二章但经所谓要道
卷六十六 第 9a 页 WYG1145-0280c.png
 当自已而推之与此亦不同也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
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
者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诗云恺悌君子民
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此一节释至德以顺天下之意当为传之首章然所
 论至德语意亦疏如上章之失云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
卷六十六 第 9b 页 WYG1145-0280d.png
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
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至敬不忘亲也
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
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
无思不服
 此一节释天子之孝有格言焉当为传之十章(或云/宜为)
 (十二/章)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
卷六十六 第 10a 页 WYG1145-0281a.png
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故行成于内而名立于
后世矣
 此一节释立身扬名及士之孝传之十一章也(或云/宜为)
 (九/章)
子曰闺门之内具礼矣乎严父严兄妻子臣妾犹百姓
徒役也
 此一节因上章三可移而言传之十二章也严父孝
 也严兄弟也妻子臣妾官也(或云宜/为十章)
卷六十六 第 10b 页 WYG1145-0281b.png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参闻命矣敢问从父
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
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
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
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
当不义则子不可以弗争于父臣不可以弗争于君故
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此不解经而别发一义宜为传之十三章
卷六十六 第 11a 页 WYG1145-0281c.png
子曰君子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
恶故上下能相亲诗曰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
何日忘之
 此一节释忠于事君之意当为传之九章(或云宜为/十一章)
 因上章争臣而误属于此耳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亦
 左传所载士贞子语然于文理无害引诗亦足以发
 明移孝事君之意今并存之
子曰孝子之丧亲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
卷六十六 第 11b 页 WYG1145-0281d.png
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
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为
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
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厝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
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
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传之十四章亦不解经而别发一义其语尤精约也
  熹旧见衡山胡侍郎论语说疑孝经引诗非经本
卷六十六 第 12a 页 WYG1145-0282a.png
  文初甚骇焉徐而察之始悟胡公之言为信而孝
  经之可疑者不但此也因以书质之沙随程可久
  丈程答书曰顷见玉山汪端明亦以为此书多出
  后人傅会于是乃知前辈读书精审其论固已及
  此又窃自幸有所因述而得免于凿空妄言之罪
  也因欲掇取他书之言可发此经之旨者别为外
  传(如冬温夏凊昏定晨省之/类即附始于事亲之传)顾未敢耳淳熙丙午
  八月十二日记
卷六十六 第 12b 页 WYG1145-0282b.png
   孔丛子亦伪书而多用左氏语者但孝经相传
   已久盖出于汉初左氏未盛行之时不知何世
   何人为之也孔丛子叙事至东汉然其词气甚
   卑近亦非东汉人作所载孔臧兄弟往还书疏
   正类西京杂记中伪造汉人文章(西京杂记之/缪匡衡传注)
   (中颜氏已/辨之可考)皆甚可笑所言不肯为三公等事以
   前书考之亦无其实而通鉴皆误信之其他此
   类不一欲作一书论之而未暇也姑记于此云
卷六十六 第 13a 页 WYG1145-0282c.png
   读管氏弟子职
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必虚其心然/后能有所容)
(极谓尽其/本原也)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温柔孝弟毋骄恃力(服/叶)
(蒲北反○骄而恃/力则羝羊触蒲)志毋虚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
有德(行下孟反○/虚谓虚伪)颜色整齐中心必式夙兴夜寐衣带
必饬(式法/也)朝益暮习小心翼翼一此不懈是谓学则
  右学则
少者之事夜寐蚤作既拚盥漱执事有恪(拚弗运反盥/音管漱素茂)
卷六十六 第 13b 页 WYG1145-0282d.png
(反○扫席前曰拚/盥洁手漱涤口)摄衣共盥先生乃作沃盥彻盥泛拚
正席(共音恭席叶祥龠反○共盥谓共先生之盥器也/彻盥谓既盥而彻盥器也泛拚谓广拚内外不止)
(席前/也)生乃坐出入恭敬如见宾客危坐乡师颜色毋
(客叶音恪乡音向/○怍谓变其容貌)
  右蚤作
受业之纪必由长始一周则然其馀则否(长丁丈反否/叶音鄙○谓)
(先从长者教之一/周之外不必然)始诵必作其次则已(始诵而作以敬/事端也至于次)
(诵则不/必然)凡言与行思中以为纪古之将兴者必由此始
卷六十六 第 14a 页 WYG1145-0283a.png
(行下孟反○中者无过不及之/名以此为纪纲然后可兴也)后至就席狭坐则起(狭/坐)
(之人见后至/者则当起)若有宾客弟子骏作对客无让应且遂行
趋进受命所求虽不得必以反命(客见上让叶平声行/叶音抗○骏作迅起)
(也对客无让者供给使令不敢亢礼也/受命为先生命求虽不得必以反曰)反坐复业若有
所疑捧手问之师出皆起至于食时
  右受业对客先生将食弟子馔馈摄祍盥漱跪坐而馈置酱错食陈
膳毋悖(错七故反悖布内反/○馈谓选具其食)凡置彼食鸟兽鱼鳖必先
卷六十六 第 14b 页 WYG1145-0283b.png
(叶音郎○先菜/后肉食之次也)胾中别胾在酱前其设要方
(胾侧吏反别彼列反要一遥反○胾谓肉而细者/远胾近酱食之便也其陈设食器要令成方也)饭是
为卒左酒右酱(酱当作浆○是谓胾也礼三饭乃食胾/而辨殽皆毕又用酒以酳用酱以漱故)
(言饭胾而食终乃言酒酱明在胾外也郑注二礼两引/上文皆作浆字又此上文已云胾在酱前则此酱不应)
(复在胾外矣/今本误也)告具而退捧手而立(二句用韵/不叶未详)三饭二斗
左执虚豆右执挟匕周还而贰唯嗛之视同嗛以齿周
则有始柄尺不跪是谓贰纪(挟古恊反还音旋嗛苦簟/反○三饭食必二毁斗也)
(挟犹箸也七所以载鼎实者贰谓再益也食尽曰嗛视/有尽者则益之齿次序也如菜肉同尽则先益菜后益)
卷六十六 第 15a 页 WYG1145-0283c.png
(肉也豆有柄长尺则立进/之此是再益之纲纪也)先生已食弟子乃彻趋走进
漱拚前敛祭(漱祭未详○既食毕扫/席前并搜敛所祭也)  右馔馈
先生有命弟子乃食以齿相要坐必尽席(要平声○所/谓食坐尽前)
(恐污/席也)饭必捧揽不以手亦有据膝毋有隐肘既食乃
饱循咡覆手(揽音览隐于靳反饱叶补苟反咡音二○/不以手当以挟也隐肘则太伏也咡口也)
(覆手而循之所/以拭其不洁也)振祍扫席已食者作抠衣而降旋而乡
席各彻其馈如于宾客既彻并器乃还而立(抠苦侯反/乡音向席)
卷六十六 第 15b 页 WYG1145-0283d.png
(客还并见上立未详○振祍扫席谓振其底祍以/拂席之污宾客食毕亦自彻其馈并谓藏去也)
  右乃食
凡拚之道实水于盘攘袂及肘堂上则播洒室中握手
执箕膺揲厥中有帚(揲记注作擖又作叶并以涉反○/攘袂者恐湿其袂且不便于事也)
(堂上宽故播而洒室中隘故握手为掬以洒揲舌也/既有水将拚之故执箕以舌自当而置帚于箕中也)
户而立其仪不贷执帚下箕倚于左侧(贷他得反○谓/倚箕于户侧)
凡拚之道必由奥始(西南/隅也)俯仰磬折拚毋有彻(折之舌/反○彻)
(动也不得触/动他物也)拚前而退聚于户内(从前扫而却退聚其/所扫粪壤于户内也)
卷六十六 第 16a 页 WYG1145-0284a.png
坐板排之以叶适已实帚于箕(板槥时以手排/之适已向已也)先生若
作乃兴而辞(以拚未毕故/辞之令止也)坐执而立遂出弃之既拚反
立是恊是稽(恊合也稽考也/谓合考书义也)
  右洒扫
暮食复礼(谓复朝/食之礼)昏将举火执烛隅坐错总之法横于
坐所栉之远近乃承厥火(坐上声错见上所叶疏果反/楖庄乙反○总束也古者束)
(薪蒸以为烛故谓之总其未然者则横于坐之所也/栉谓烛尽察其将尽之远近乃更以烛承取火也)
句如矩蒸间容蒸然者处下捧碗以为绪(句古侯反下/叶音户○句)
卷六十六 第 16b 页 WYG1145-0284b.png
(曲也旧烛既尽则更使人以新烛继之一横一直其两/端相接之处势曲如矩则方正不邪也蒸细薪也言稍)
(宽其束使其蒸间可以各容一蒸以通火气又使已然/者居下未然者居上则火易然也绪烛烬也碗所以贮)
(绪/也)右手执烛左手正栉有堕代烛交坐无倍尊者乃取
厥栉遂出是去(者叶音绪去上声○先执烛者既捧碗/以贮栉之馀绪遂以左手正栉而投其)
(绪于碗中至其栉渐短有坠而不可执者则后执烛者/代之而交坐于其处前执烛者乃取栉而出弃之也)
  右执烛
先生将息弟子皆起敬奉枕席问所何趾俶衽则请有
常则否(奉芳勇反俶昌六反否见上○俶始也谓变/其衽席则当问其所趾若有常处则不请也)
卷六十六 第 17a 页 WYG1145-0284c.png
  右请衽
先生既息各就其友相切相磋各长其仪周则复始是
谓弟子之纪(友叶音以叶上声长/丁丈反仪叶五何反)
  右退习
   记嵩山晁氏卦爻彖象说
汉艺文志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颜师古曰上下
及十翼故十二篇是则彖象文言系辞始附卦爻而
传于汉欤先儒谓费直专以彖象文言参解易爻以彖
卷六十六 第 17b 页 WYG1145-0284d.png
象文言杂入卦中者自费氏始其初费氏不列学官惟
行民间至汉末陈元郑康成之徒学费氏古十二篇之
易遂亡孔颖达又谓辅嗣之意象本释经宜相附近分
爻之象辞各附当爻则费氏初变乱古制时犹若今乾
卦彖象系卦之末欤古经始变于费氏而卒大乱于王
弼惜哉(熹按正义曰夫子所作象辞元在六爻经辞之/后以自卑退不敢干乱先圣正经之辞及王辅)
(嗣之意以为象者本释经文宜相附近其义易了故分/爻之象辞各附其当爻下言之此晁氏所引以證王弼)
(分合经传者然其言夫子作象辞元在六爻经辞之后/则孔氏亦初不见十二篇之易矣又在于彖及大象发)
卷六十六 第 18a 页 WYG1145-0285a.png
(之似亦有/所未尽)奈何后之儒生尤而效之杜预分左氏传于
经宋衷范望辈散太玄赞与测于八十一首之下是其
明比也揆观其初乃如古文尚书司马迁班固序传扬
雄法言序篇云尔今民间法言列序篇于其篇首与学
官书不同槩可见也唐李鼎祚又取序卦冠之卦首则
又效小王之过也刘牧云小象独乾不系于爻辞尊君
也石守道亦曰孔子作彖象于六爻之前小象系逐爻
之下惟乾悉属之于后者让也呜呼他人尚何责哉(熹/按)
卷六十六 第 18b 页 WYG1145-0285b.png
(诗疏云汉初为传训者皆与经别行三传之文不与经/连故石经书公羊传皆无经文而艺文志所载毛诗故)
(训传亦与经别及马融为周礼注乃云欲省学者两读/故其载本文而就经为注据此则古之经传本皆自为)
(一书故高贵乡公所谓彖象不连经文者十二卷之古/经传也所谓注连之者郑氏之注具载本经而附以彖)
(象如马融之周礼也晁氏于此固不如吕氏之有据然/吕氏于乾卦经传之次第所以与他卦不同者则无说)
(焉愚恐晁氏所谓初乱古制则犹若今之乾卦而卒/大乱于王弼者似亦未可尽废也因窃记于此云云)
   蓍卦考误
 揲蓍之法见于大传虽不甚详然熟读而徐䆒之使
 其前后反复互相发明则亦无难晓者但疏家小失
卷六十六 第 19a 页 WYG1145-0285c.png
 其指而辩之者又大失焉是以说愈多而法愈乱也
 因读郭氏辩疑为考其误云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
  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
  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正义曰推演天地之
  数唯用五十策就五十策中去其一馀所用者四
  十有九合同未分是象太一也分而为二以象两
  者以四十九分而为二以象两仪也(此以上/系节文)挂一
卷六十六 第 19b 页 WYG1145-0285d.png
  以象三者就两仪之间于天数之中分挂其一而
  配两仪以象三才也揲之以四以象四时者分揲
  其蓍皆以四四为数以象四时也归奇于扐以象
  闰者奇谓四揲之馀归此残奇于所扐之策而成
  数以法象天道归残聚馀分而成闰也五岁再闰
  者凡前闰后闰相去略三十二月在五岁之中故
  五岁再闰再扐而后挂者既分天地天于左手地
  于右手乃四四揲天之数最末之馀归之合于扐
卷六十六 第 20a 页 WYG1145-0286a.png
  挂之一处是一揲也又以四四揲地之数最末之
  馀又合于前所归之扐而总挂之是再扐而后挂
  也
今考正义之说大槩不差但其文有阔略不备及颠倒
失伦处致人难晓又解挂扐二字分别不明有以大起
诤论而是一揲也之揲以传文及下文考之当作扐字
则恐传写之误耳今颇正之其说如左云大衍之数五
十其用四十有九者五十之内去其一但用四十有九
卷六十六 第 20b 页 WYG1145-0286b.png
策合同未分是象太一也分而为二者以四十九策分
置左右两手象两者左手象天右手象地是象两仪也
挂一者挂犹悬也于右手之中取其一策悬于左手小
指之间象三者所挂之策所以象人而配天地是象三
才也揲之以四者揲数之也谓先置右手之策于一处
而以右手四四而数左手之策又置左手之策而以左
手四四而数右手之策也象四时者皆以四数是象四
时也归奇于扐者奇零也扐勒也谓既四数两手之策
卷六十六 第 21a 页 WYG1145-0286c.png
则其四四之后必有零数或一或二或三或四左手者
归之于第四第三指之间右手者归之于第三第二指
之间而勒之也象闰者积馀分而成闰月也五岁再闰
故再扐而后挂者凡前后闰相去大略三十二月在五
岁之中此挂一揲四归奇之法亦一变之间凡一挂两
揲两扐为五岁之象其间凡两扐以象闰是五岁之中
凡有再闰然后置前挂扐之策复以见存之象分二挂
一而为第二变也
卷六十六 第 21b 页 WYG1145-0286d.png
  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正义曰四营而成
  易者营谓经营谓四度经营蓍策乃成易之一变
  也十有八变而成卦者每一爻有三变谓初一揲
  不五则九是一变也第二揲不四则八是二变也
  第三揲亦不四则八是三变也若三者俱多为老
  阴谓初得九第二第三俱得八也若三者俱少为
  老阳谓初得五第二第三俱得四也若两少一多
  为少阴谓初与二三之间或有四或有五而有八
卷六十六 第 22a 页 WYG1145-0287a.png
  也或有二个四而有一个九此为两少一多也其
  两多一少为少阳者谓三揲之间或有一个九有
  一个八而有一个四或有二个八而有一个五此
  为两多一少也如此三变既毕乃定一爻六爻则
  十有八变乃定一卦则十有八变乃其始成卦也
  正义又曰老阳数九老阴数六老阳老阴皆变周
  易以变者为占故阳爻称九阴爻称六所以老阳
  数九老阴数六者以揲蓍之数九过揲则得老阳
卷六十六 第 22b 页 WYG1145-0287b.png
  六过揲则得老阴其少阳称七少阴称八义准此
  (见乾卦/初九下)刘禹锡曰一变遇少与归奇而为五再变
  遇少与归奇而为四三变如之是老阳之数分措
  手指间者十有三策焉其馀三十有六四四而运
  得九是已(馀三/象同)又曰第一指(馀一益三馀二益二/馀三益一馀四益四)
  第二指(馀一益二馀二益一/馀三益四馀四益三)第三指(与第二/指同)李泰
  伯曰圣人揲蓍虚一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再扐确
  然有法象非苟作也故五十而用四十有九分于
卷六十六 第 23a 页 WYG1145-0287c.png
  两手挂其一则存者四十八以四揲之十二揲之
  数也左手满四右手亦满四矣乃扐其八而谓之
  多左手馀二右手亦馀二矣乃扐其四而谓之少
  则扐十二并挂而十三其存者三十六为老阳以
  四计之则九揲也故称九三多则扐二十四并挂
  而二十五其存者二十四为老阴以四计之则六
  揲也故称六一少两多则扐二十并挂而二十一
  其存者二十八为少阳以四计之则七揲也故称
卷六十六 第 23b 页 WYG1145-0287d.png
  七一多两少则扐十六并挂而十七其存者三十
  二为少阴以四计之则八揲也故称八所谓七八
  九六者盖取四象之数也今考三家之说正义大槩得之但不推多少所以为阴
阳老少之数又以过揲之数已见乾卦而遂而复言此
为太略而易字之解三揲之分亦为小疵刘氏盖合正
义二说而言其法始备然其曰遇多遇少与归奇为若
干则是误以两扐为所遇而谓挂一为归奇矣其曰馀
卷六十六 第 24a 页 WYG1145-0288a.png
三十有六策四四而运得九则是反以过揲为馀数而
又必再运之矣此皆不如正义之名正而法简其论第
一指与第二指第三指之馀数不同则虽为三变皆挂
之法然曰馀若干而益若干则为揲左不揲右而不免
有以意增益之嫌其以三变挂扐之策分措于三指间
则初变之扐误并于挂再变之挂误并于扐亦为失之
且一手所操多至二十五策亦繁重而不便于事矣李
氏之说最为简易而分别挂扐为明白但其法为多者
卷六十六 第 24b 页 WYG1145-0288b.png
一为少者三而不知二变多少之各二且曰扐十二并
挂一为十三而不知扐十并挂三为十三(馀三/象同)则是后
三变不挂而不若刘说之为得也今皆正之如左方云
四营而成易者营谓经营易即变也谓分二挂一揲四
归奇凡四度经营蓍策乃成一变也十有八变而成卦
者谓既三变而成一爻复合四十九策如前经营以为
一变积十八变则成六爻而为一卦也其法初一变两
揲之馀为挂扐者不五则九第二变两揲之馀为挂扐
卷六十六 第 25a 页 WYG1145-0288c.png
者不四则八第三变两揲之馀为挂扐者亦不四则八
五四为少九八为多若三变之间一五两四则谓之三
少一九两八则谓之三多或一九一八而一四或一五
而二八则谓之两多一少或一九而二四或一五一四
而一八则谓之两少一多盖四十九策去其初挂之一
而存者四十八以四揲之为十二揲之数四五为少者
一揲之数也八九为多者两揲之数也一揲为奇两揲
为偶奇者属阳而象圆偶者属阴而象方圆者一围三
卷六十六 第 25b 页 WYG1145-0288d.png
而用全故一奇而含三方者一围四而用半故一偶而
含二也若四象之次则一曰太阳二曰少阴三曰少阳
四曰太阴以十分之则居一者含九居二者含八居三
者含七居四者含六其相为对待而具于洛书者亦可
见也故三少为老阳者三变各得一揲之数而三三为
九也其存者三十六而以四数之复得九揲之数也左
数右策则左右皆九左右皆策则一而围三也三多为
老阴者三变各得两揲之数而三二为六也其存者二
卷六十六 第 26a 页 WYG1145-0289a.png
十四而以四数之复得六揲之数也左数右策则左右
皆六左右皆策则围四用半也两多一少为少阳者三
变之中再得两揲之数一得一揲之数而二二一三为
七也其存者二十八而以四数之复得七揲之数也左
数右策则左右皆七左右皆策则方二圆一也(方二谓/两八圆)
(一谓一/十二)两少一多为少阴者三变之中再得一揲之数
一得两揲之数而二三一二为八也其存者三十二而
以四数之复得八揲之数也左数右策则左右皆八左
卷六十六 第 26b 页 WYG1145-0289b.png
右皆策则圆二方一也(圆二谓两十二/方一谓一八)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凡
  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
  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正义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
  六者以乾老阳一爻有三十六策六爻凡有二百
  一十六策也乾之少阳一爻有二十八策六爻则
  有一百六十八策此经据乾之老阳之策也坤之
  策百四十有四者坤之老阴一爻有二十四策六
卷六十六 第 27a 页 WYG1145-0289c.png
  爻故一百四十有四策也若坤少阴一爻有三十
  二策六爻则有一百九十二此经据坤之老阴故
  百四十有四也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者举合
  乾坤两策有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数三百六十日
  举其大略不数五日四分日之一也二篇之策万
  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者二篇之爻总有
  三百八十四爻阴阳各半阳爻一百九十二爻爻
  别三十六总有六千九百一十二也阴爻亦一百
卷六十六 第 27b 页 WYG1145-0289d.png
  九十二爻爻别二十四总有四千六百八也阴阳
  总合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今考凡言策者即谓蓍也礼曰龟为卜策为筮又曰倒
策侧龟皆以策对龟而言则可知矣仪礼亦言筮人执
筴尤为明验故此凡言策数虽指挂扐之外过揲见存
之蓍数而言然不以挂扐之内所馀之蓍不为策也疏
义及其解说皆已得之且其并以乾坤二少之爻为言
则固不专以乾坤为老六子为少矣但乾坤皆少而其
卷六十六 第 28a 页 WYG1145-0290a.png
合亦为三百六十两篇皆少而其合亦为万一千五百
二十则疏有未及而学者不可不知尔
 右揲蓍之法见于大传者不过如此为之说者虽或
 互有得失然亦不过如此愚已论之详矣学者反复
 其言使各尽其曲折则后之为说者其是非当否不
 能出乎此矣  康节先生曰归奇合扐之数得五与四四则策数
  四九也(馀放此也郭氏曰归奇合扐之数谓不用/之馀数 策数所得之正策数也去此不)
卷六十六 第 28b 页 WYG1145-0290b.png
  (用之馀数正语归奇合扐之馀数故有三多三少/之言至康节然后策数复见于书馀数不复相乱)
  (矣/)
今按康节归奇合扐四字本于正义所谓最末之馀归
之合于挂扐之一处盖因其失而不暇正也然四九四
六四七四八之数则正义于乾篇初九文下已明言之
安得谓唐初以来不论策数耶且康节又言得五与四
则四亦未得为去此不用之馀数矣大抵为此辨者未
知挂扐之中奇偶方圆参两进退之妙是以必去挂扐
卷六十六 第 29a 页 WYG1145-0290c.png
之数而专用过揲之策其说愈多而其法愈偏也
  横渠先生曰奇所挂之一也扐左右手之馀也(郭/氏)
  (曰自唐初以来以奇为扐故/揲法多误至横渠而始分云)再扐而后挂者每成
  一爻而后挂也谓第二第三揲不挂也(郭氏曰凡/一挂再扐)
  (为三变而成一爻横渠之/言正所以明正义之失也)闰常不及三岁而至故
  曰五岁再闰此归奇必俟再扐者象闰之中间再
  岁也
今按此说大误恐非横渠之言挂也奇也扐也大传之
卷六十六 第 29b 页 WYG1145-0290d.png
文固各有所主矣奇者残零之谓方蓍象两之时特挂
其一不得便谓之奇此则自毕董刘氏而失之矣扐固
左右两揲之馀然扐之为义乃指间勒物之处故曰归
奇于扐言归此馀数于指间也今直谓扐为馀则其曰
归奇于扐者乃为归馀于馀而不成文理矣不察此误
而更以归奇为挂一以避之则又生一误而失愈远矣
郭氏承此为说而诋唐人不当以奇为扐夫以奇为扐
亦犹以其扐为馀尔名虽失之而实犹未爽也若如其
卷六十六 第 30a 页 WYG1145-0291a.png
说以归为挂以奇为一则为名实俱乱而大传之文揲
四之后不见馀蓍之所在归奇之前不见有扐之所由
亦不复成文理再扐者一变之中左右再揲而再扐也
一变之中一挂再揲再扐而当五岁盖一挂再揲当其
不闰之年而再扐当其再岁之闰也而后挂者一变既
成又合见存之蓍分二而挂一以起后变之端也今曰
第一变挂而第二第三变不挂遂以当挂之变为挂而
象闰以不挂之变为扐而象不闰之岁则与大传之云
卷六十六 第 30b 页 WYG1145-0291b.png
挂一象三再扐象闰者全不相应矣且不数第一变之
再扐而谓第二第三变为再扐又使第二第三变中止
有三营而不足乎成易之数且于阴阳奇偶老少之数
亦多有不合者今未暇悉论后当随事发之尔
  伊川先生揲蓍法云先以右手指于左手之中取
  蓍一茎挂于左手小指之间此名奇也次以右手
  四揲左手之蓍四揲之馀数置案之东西隅此名
  右手之扐复以左手四揲右手之蓍四揲之馀亦
卷六十六 第 31a 页 WYG1145-0291c.png
  置于案之东南隅此名左手之扐其两手所握之
  蓍为所得之正策数又云再以左右手分而为二
  更不重挂奇又云三变讫乃归先所挂之奇于第
  一扐之中次合正策数又四揲布之案上得四九
  为老阳(郭氏曰此法先人亲受于伊川先生雍复/受于先人本无文字岁月滋久虑或遗忘)
  (谨详/书之)
今按此说尤多可疑然郭氏既云本无文字则其传受
之际不无差舛宜矣其以挂一为奇而第二三变不挂
卷六十六 第 31b 页 WYG1145-0291d.png
愚已辨于前矣其曰两手馀数置之案隅而不置之指
间则非归奇于扐之义其以一变过揲之蓍便为正策
则未合四九四六四七四八之数其曰三变讫乃归先
所挂之奇于第一扐之中则其挂之之久也无用其归
之之晚也无说而尤不合于大传所言之次第又以四
揲正策布之案上然后见所得之爻则其重复又甚焉
凡此恐皆非伊川先生之本意也览者详之
  兼山郭氏曰蓍必用四十九者惟四十九即得三
卷六十六 第 32a 页 WYG1145-0292a.png
  十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之策也盖四十九去
  其十三则得三十六去其十七则得三十二去其
  二十一则得二十八去其二十五则得二十四凡
  得者策数也去者所馀之扐也(雍曰世俗皆以三/多三少定挂象如)
  (此则不必四十九数凡三十三三十七四十一四/十五五十三五十七六十一六十五六十九七十)
  (三七十七八十一八十五八十九九十三九十七/皆可以得初揲非五即九再揲三揲不四即八之)
  (数独不可以得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之策尔)
今按此书之中此说最为要切而其疏率亦无甚于此
卷六十六 第 32b 页 WYG1145-0292b.png
者盖四十九者蓍之全数也以其全而揲之则其前为
挂扐其后为过揲以四乘挂扐之数必得过揲之策以
四除过揲之策必得挂扐之数其自然之妙如牝牡之
相御如符契之相合可以相胜而不可以相无且其前
后相因固有次第而挂扐之数所以为七八九六又有
非偶然者皆不可以不察也今于挂扐之数既不知其
所自来而以为无所务于揲法徒守过揲之数以为正
策而亦不知正策之所自来也其欲增损全数以明挂
卷六十六 第 33a 页 WYG1145-0292c.png
扐之可废是又不知其不可相无之说其失益以甚矣
圣人之道中正公平无向背取舍之私其见于象数之
自然者盖如此今乃欲以一偏之见议之其亦误矣
  又曰四象之数必曰九八七六者三十六三十二
  二十八二十四之策再以四揲而得之也九六天
  地之数也乾坤之策也七八出于九六者也六子
  之策也乾坤相索而成也
今按四象之数乃天地之间自然之理其在河图洛书
卷六十六 第 33b 页 WYG1145-0292d.png
各有定位故圣人画卦自两仪而生有画以见其象有
位以定其次有数以积其实其为四象者久矣至于揲
蓍然后挂扐之奇耦方圆有以兆之于前过揲之三十
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有以乘之于后而九六七八
之数隐然于其中九七天数也三十六二十八凡老阳
少阳之策数也六八地数也三十二二十四凡老阴少
阴之策数也今专以九六为天地之数乾坤之策谓七
八非天地之数而为六子之策则已误矣
卷六十六 第 34a 页 WYG1145-0293a.png
  又曰天之生数一三五合之为九地之生数二四
  合之为六故曰九六者天地之数也乾之策二百
  一十有六以六分之则为三十六又以四分之则
  为九坤之策百四十有四以六分之则为二十四
  又以四分之则为六故曰九六者乾坤之策数也
  阴阳止于九六而已何七八之有故少阳震坎艮
  三卦皆乾画一其策三十六坤画二其策四十八
  合之为八十四复三分之而为二十八复四分之
卷六十六 第 34b 页 WYG1145-0293b.png
  而为七少阴巽离兑三卦皆乾画二其策七十二
  坤画一其策二十四合之为九十六复三分之而
  为三十二复四分之而为八是七八出于九六而
  为六子之策也然九六有象而七八无象盖以卦
  则六子之卦七八隐于其中而无象以爻则六子
  皆乾坤之画而无六子之画也故惟乾坤有用九
  用六之道诸卦之奇画用乾之九也得偶画者用
  坤之六也无用七八之道也
卷六十六 第 35a 页 WYG1145-0293c.png
今按一二三四五天地之生数也五中数故不用六七
八九十天地之成数也十全数故不用而河图洛书之
四象亦无所当于五与十焉故四象之画成而以一二
三四纪其次九八七六积其实揲蓍之法具而挂扐之
五与四以一其四而为奇九与八以两其四而为偶奇
以象圆而径一者其围三故凡奇者其数三偶以象方
而径一者其围四而用半故凡偶者其数二所谓参天
两地者也及其揲之三变则凡三奇者三其三而为九
卷六十六 第 35b 页 WYG1145-0293d.png
三偶者参其两而为六此九六之所以得数之实也至
于两奇一偶则亦参其两奇以为六两其一偶以为二
而合之为八两偶一奇则亦两其两偶以为四参其一
奇以为三而合之为七此七八所以得数之实也是其
老少虽有不同然其成象之所自得数之所由则皆有
从来而不可诬矣若专以一三五为九二四为六则虽
合于积数之一端而于七八则有不可得而通者矣不
自知其不通而反以七八为无象不亦误乎又况自其
卷六十六 第 36a 页 WYG1145-0294a.png
四营三变而先得其七八九六之数而后得其一爻过
揲之策以四乘其七八九六之数而后得其一卦过揲
之策此于大传之文盖有序矣今乃以乾坤之策为母
反再分之而后得九六焉且又不及乎七八而以为无
象误益甚矣抑七八九六之用于蓍正以流行经纬乎
阴阳之间而别其老少以辨其爻之变与不变也九六
岂乾坤之所得专而七八岂六子之所偏用哉若如其
言则凡筮得乾坤者无定爻得六子者无定卦矣尚何
卷六十六 第 36b 页 WYG1145-0294b.png
筮之云哉其曰乾坤有用九用六之道六子无用七用
八之道此又不考乎欧阳子明用之说其凿甚矣又况
方为四象之时未有八卦之名耶如苏氏所引一行之
言谓有其象而合其数则可尔今直以八卦分之不亦
太早计哉
  释疑序云系辞不载九六七八阴阳老少之数圣
  人画卦初未必以阴阳老少为异然卜史之家取
  动爻之后卦故分别老少之象与圣人画卦之道
卷六十六 第 37a 页 WYG1145-0294c.png
  已不同矣后世未识圣人之意者多主卜史之言
  而不知所谓策数也
今按周礼太卜占人筮人之官槩举其法不能甚详然
其不见于大传者已多矣然皆周公法也安知七八九
六之说不出于其中而夫子赞易之时见其已著而遂
不之及乎正如礼记冠义乡饮酒义之属亦以其礼自
有明文故详其义而略其数亦不可但见大传之词有
所不及而遂谓圣人画卦初不以此为异也圣人作易
卷六十六 第 37b 页 WYG1145-0294d.png
本为卜筮若但有阴阳而无老少则又将何以观变而
玩其占乎且策数之云正出于七八九六者今深主策
数而力排七八九六为非圣人之法进退无所据矣
  辨證曰凡卦爻所得之数独谓之策自馀虽天地
  大衍亦皆但谓之数今按此说之误已辨于大传策数之下矣大凡蓍之一
筹谓之一策策中乘除之数则直谓之数矣
  又曰扐者数之馀也如礼言祭用数之扐是也或
卷六十六 第 38a 页 WYG1145-0295a.png
  谓指间为扐非也扬子云作艻亦谓蓍之馀数岂
  以草间为艻耶
今按归奇于扐谓归此馀数于指间耳则此扐字乃归
馀数之处而非所归馀数之名矣祭用数之扐者亦谓
正数在握中而其奇零之数在指间指属人身故从人
从力而为扐也艻生于蓍而言此草在人指间也凡从
力者皆勒之省文
  又曰如正义之说是六揲六扐而成一爻三十六
卷六十六 第 38b 页 WYG1145-0295b.png
  揲三十六扐而成八卦与十八变而成卦之文异矣今按一变之中再揲再扐则十有八变之与三十六揲三
十六扐未有所戾也
  过揲二十八策
 圆围三    方围四用半  方围四用半
卷六十六 第 39a 页 WYG1145-0295c.png
  三揲挂扐四再揲挂扐八初揲扐八初揲挂一
 圆径一    方径一    方径一
  挂扐二十一策
  过揲二十四策
 方围四用半  方围四用半  方围四用半
 
 
 
卷六十六 第 39b 页 WYG1145-0295d.png
  三揲挂扐八再揲挂扐八初揲扐八初揲挂一
 方径一    方径一    方径一
  挂扐二十五策
  又曰苏氏所载一行之学曰多少者奇偶之象也
  三变皆少则乾之象也乾所以为老阳而四数其
  馀得九故以九名之三变皆多则坤之象也坤所
  以为老阴而四数其馀得六故以六名之又曰七
  八九六者因馀数以名阴阳而阴阳之所以为老
卷六十六 第 40a 页 WYG1145-0296a.png
  少者不在是而在乎三变之间八卦之象也如上
  所言则是直取三变多少卦象相类以画爻而不
  复论其策数也
今按四十九中圣人无不周之数已见于前矣苏氏之
说既不知七八九六之已具于挂扐而必求之过揲之
间其与郭氏之说已略相似矣但苏氏以八卦之象为
断而郭氏以四象之策为言少不同耳然苏氏亦云四
数其馀得九则固亦兼取策数矣而郭氏峻文深诋遽
卷六十六 第 40b 页 WYG1145-0296b.png
至于此亦可畏哉
  又云凡揲蓍第一变必挂一者谓不挂一则无变
  所馀皆得五也惟挂一则所馀非五则九故能变
  第二第三变虽不挂亦有四八之变盖不必挂也
今按三变皆挂盖本大传所谓四营而成易者予已论
于前矣然其所以不可不挂者则又有两说盖三变之
中前一变属阳故其馀五九皆奇数后二变属阴故其
馀四八皆偶数属阳者为阳三而为阴一围三径一之
卷六十六 第 41a 页 WYG1145-0296c.png
术也(挂一而左一右三也挂一而左右皆二也挂一而/左三右一也皆阳也挂一而左右皆四者阴也)
属阴者为阴二而为阳二皆以围四用半之术也(挂一/而左)
(一右二也挂一而左二右一也阳也挂一/而左三右四也挂一而左四右三也阴也)是皆以三变
皆挂之法得之后两变不挂则不得也(后两变不挂则/左一右三左二)
(右二左三右一皆为阳/惟左右皆四乃为阴)三变之后其可为老阳者十二
可为老阴者四可为少阴者二十八可为少阳者二十
虽多寡之不同而皆有法(老阴阳数本皆八老者动/而阴性本静故损阴之四)
(以归于阳少阴阳本皆二十四少者静/而阳性本动故损阳之四以归于阴)是亦以三变皆
卷六十六 第 41b 页 WYG1145-0296d.png
挂之法得之而后两变不挂则不得也(后两变不挂则/老阳少阴皆二)
(十十少阳/九老阴一)郭氏仅见第二第三变可以不挂之一端尔
而遂执以为说夫岂知其挂与不挂之为得失乃如此
哉大抵郭氏他说偏滞虽多而其为法尚无甚戾独此
一义所差虽小而深有害于成卦变爻之法尤不可以
不辨
  过揲三十六策
 圆围三    圆围三    圆围三
卷六十六 第 42a 页 WYG1145-0297a.png
 
 
 
  三揲挂扐四再揲挂扐四初揲扐四初揲挂一
 圆径一    圆径一    圆径一
  挂扐十三策
  过揲三十二策
 方围四用半 圆围三    圆围三
卷六十六 第 42b 页 WYG1145-0297b.png
 
 
 
  三揲挂扐八再揲挂扐四初揲扐四初揲挂一
 方径一    圆径一    圆径一
  挂扐十七策
 五岁再闰图
  旧说
卷六十六 第 43a 页 WYG1145-0297c.png
 第一变 第二变 第三变
 挂 揲左 扐左 揲右 扐右 挂 揲左 扐
 左 揲右 扐右 挂 揲左 扐左 揲右 扐
 右 甲乙丙(闰/) 丁戊(闰/) 己庚辛(闰/) 壬癸(闰/)
 甲乙丙(闰/) 丁戊(闰/)
旧说挂一以象三者也扐谓归奇于扐以象闰者也五
岁者一变之间一挂再揲再扐各当一岁之象也再闰
者两扐之岁为再闰之象也而后挂者又合馀蓍再分
卷六十六 第 43b 页 WYG1145-0297d.png
而挂以起后变之象也其文义象类既皆有条而不紊
又通数之必五岁而再闰亦无不合
  郭氏说
 一变 二变 三变 四变 五变 六变 七变
 八变 九变
 挂扐 扐  扐  挂扐 扐  扐  挂扐  扐 扐
 甲(闰/) 乙  丙  丁(闰/) 戊  己  庚(闰/)
卷六十六 第 44a 页 WYG1145-0298a.png
 辛  壬
郭氏之说以挂为奇三变之中第一变挂扐第二变第
三变不挂而扐故以有挂有扐之变为挂无挂有扐之
变为扐其有挂之扐又弃不数而曰归奇必俟再扐者
象闰之中阅再岁也然则挂象闰岁而不象三才扐反
象不闰之岁而不象闰且必二扐而后复挂与大传之
文殊不相应又其闰必六岁而后再至亦不得为五岁
而再闰矣
卷六十六 第 44b 页 WYG1145-0298b.png
  易象九为老阳七为少八为少阴六为老旧说阳
  以进为老阴以退为老九六者乾坤之画阳得兼
  阴阴不得兼阳此皆以意配之不然也九七八六
  之数阳顺阴逆之理皆有所从来得之自然非意
  之所配也凡归馀之数有多有少多为阴如爻之
  偶少为阳如爻之奇三少乾也故曰老阳九揲而
  得之故其数九其策三十六两多一少则一少为
  之主震坎艮也故皆谓之少阳(少在初为震中/为坎末为艮)
卷六十六 第 45a 页 WYG1145-0298c.png
  七揲而得之故其数七其策二十有八三多坤也
  故曰老阴六揲而得之故其数六其策二十有四
  两少一多则一多为之主巽离兑也故皆谓之少
  阴(多在初为巽中/为离末为兑)皆八揲而得之故其数八其策
  三十有二盈则变(纯少阳盈/纯多阴盈)盈为老故老动而少
  静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卦爻之辞皆九六者惟
  动则有占不动则无朕虽易亦不能占之国语谓
  正屯悔豫皆八遇泰之八是也今人以易筮者虽
卷六十六 第 45b 页 WYG1145-0298d.png
  不动亦用爻辞断之易中但有九六既不动则是
  七八安得用九六爻辞此流俗之过也
诸家揲蓍说惟笔谈此论简而尽但谓不动则易不能
占与引国语之说为误尔
   琴律说
太史公五声数曰九九八十一以为宫(散/声)三分去一得
五十四以为徵(为九/徽)三分益一得七十二以为商(为十/二徽)
三分去一得四十八以为羽(为八/徽)三分益一得六十四
卷六十六 第 46a 页 WYG1145-0299a.png
以为角(为十/一徽)十二律数曰黄钟九寸为宫(琴长九尺而/折其半故为)
(四尺五寸而/下生林钟)林钟六寸为徵(为第九徽徽内三尺徽/外一尺五寸上生太蔟)
蔟八寸为商(为第十三徽徽内四尺/徽外五寸下生南吕)南吕五寸一分为
(为第八徽徽内二尺七寸/徽外一尺八寸上生姑洗)姑洗七寸一分为角(为第/十一)
(徽徽内三尺五寸徽/外九寸下生应钟)应钟四寸六分六釐(位在八徽内/二寸七分内)
(二尺四寸外二尺/一寸上生蕤宾)蕤宾六寸二分八釐(位在十徽九徽/之间内三尺一)
(寸五分外一尺三/寸五分上生大吕)大吕八寸三分七釐六毫(在龙龈内/二寸半内)
(四尺二寸半外二/寸半下生夷则)夷则五寸五分一釐一毫(在九徽八/徽之间内)
卷六十六 第 46b 页 WYG1145-0299b.png
(二尺八寸半外一尺/六寸半下生夹钟)夹钟七寸四分三釐七毫三丝(为/第)
(十二徽徽内三尺八寸/徽外七寸下生无射)无射四寸八分八釐八丝(在八/徽内)
(徽内二尺五寸徽/外二尺上生中吕)中吕六寸五分八釐三毫四丝六忽
(为第十徽亦为角徽内三尺四寸徽外一尺一寸复生/变黄钟八寸七分八釐有奇今少宫以下即其半声为)
(四寸三分八釐有奇也以以上十二律并用太史公九/分寸法约定周礼郑注 从简便凡律寸皆九分分皆)
(九釐釐皆九丝丝皆九忽琴尺皆十/寸寸皆十分分皆十釐釐以下不收)
 按此以上为自龙龈之内至于七徽左方十二律之
 位而七徽以后之说亦附其后盖琴之有徽所以分
卷六十六 第 47a 页 WYG1145-0299c.png
 五声之位而配以当位之律以待抑按而取声而其
 布徽之法则当随其声数之多少律管之长短而三
 分损益上下相生以定其位如前之说焉今人殊不
 知此其布徽也但以四折取中为法盖亦下俚立成
 之小数虽于声律之应若简切而易知但于自然之
 法象懵不知其所自来则恐不免有未尽耳 或曰
 若子之言声数也律分也徽寸也三者之相与皆迂
 回屈曲而难通无乃出于傅会牵合之私耶曰律之
卷六十六 第 47b 页 WYG1145-0299d.png
 九分也数之八十一也琴之八尺一寸也三者之相
 与固未尝有异焉今以琴之太长而不适于用也故
 十其九而为九尺又折其半而为四尺五寸则四尺
 五寸之琴与夫九寸之律八十一之数亦未始有异
 也盖初弦黄钟之宫次弦太蔟之商三弦中吕之角
 四弦林钟之徵五弦南吕之羽六弦黄清之少宫七
 弦太清之少商皆起于龙龈皆终于临岳其长皆四
 尺五寸是皆不待抑按而为本律自然之散声者也
卷六十六 第 48a 页 WYG1145-0300a.png
 而是七弦者一弦之中又各有五声十二律者凡三
 焉且以初弦五声之初言之则黄钟之律固起于龙
 龈而为宫声之初矣(数八十一律九寸/琴长四尺五寸)太蔟则应于
 十三徽之左而为商(数七十二律八/寸徽内四尺)姑洗则应于十
 一徽而为角(数六十四律七寸一分徽内三尺五寸/中吕应于十而为角律六寸五分八釐)
 (有奇徽内三尺五寸但姑洗/唯三弦用之馀弦皆用中吕)林钟则应于九而为徵
 (数五十四律六/寸徽内三尺)南宫则应于八而为羽(数四十八律/六寸徽内二)
 (尺七/寸)○次弦则太蔟之律固起于龙龈而为商之初
卷六十六 第 48b 页 WYG1145-0300b.png
 矣(用宫数/后仿此)而其姑角应于十三之左(用商数/后仿此)林徵应
 于十南羽应于九黄清少宫应于八之右○三弦则
 姑洗之律固起于龙龈而为角之初矣而林徵应于
 十三南羽应于十一黄清少宫应于九太清少商应
 于八○四弦则林钟之律固起于龙龈而为徵之初
 矣而南羽应于十三黄清少宫应于十太清少商应
 于九少角应于八○五弦则南吕之律固起于龙龈
 而为羽之初矣黄清少宫则应于十二少商应于十
卷六十六 第 49a 页 WYG1145-0300c.png
 少角应于八九之间○六弦之黄清则固起于龙龈
 而为少宫之初矣少商则应于十三少角则应于十
 少徵则应于九少羽则应于八○七弦之太清则固
 起于龙龈而为少商之初矣少角则应于十二少徵
 则应于十少羽则应于九少宫之少则应于七八之
 间故皆按其应处而鼓之然后其声可得而见而声
 数律分与其徽内之长无不合焉然此皆黄钟一
 之声也若大吕夹钟蕤宾夷则无射应钟之为律则
卷六十六 第 49b 页 WYG1145-0300d.png
 无所用于黄钟故必因旋宫而后合于五声之位其
 在于此则虽有定位而未当其用也(大在黄太之间/律八寸三分七)
 (釐有奇内四尺二寸半○夹在大姑之间律七寸四/分三釐有奇内三尺八寸○蕤在中林之间律六寸)
 (二分八釐内三尺一寸五分○夷在林南之间律五/寸五分五釐有奇内二尺八寸半○无在南右律四)
 (寸八分八釐有奇内二尺五寸○应在无右律四/寸六分六釐内二尺四寸○蔟宫见本章图说)
 若自七徽之后以至四徽之前则五声十二律之应
 亦各于其初之次而半之(初弦七徽承羽而为宫六/七间为商六右为角五为)
 (徵四五间为羽○次弦七徽承宫而为商六左为角/六右为徵五为羽四五间为宫○三弦七徽承商而)
卷六十六 第 50a 页 WYG1145-0301a.png
 (为角六为羽五为宫五右为商○四弦承角而为徵/六左为羽六右为宫六为商四五间为角○五弦七)
 (徽承徵而为羽六左为宫六右为商五右为角四五/间为徵○六弦承羽而为宫七右为商五右为角五)
 (为徵四五间为羽○七弦承宫而为商六/左为角六右为徵五为羽四五间为宫)四徽之后
 以至一徽之后则其声律之应次第又如其初而又
 半之(此一节声难取而用处希不能尽载然其大槩/次第亦与上两节不异但加促密耳○凡五弦)
 (起于龙龈初弦五声次弦四声三弦三声四弦二声/五弦一声凡十有五声皆正声○初弦七徽次弦八)
 (徽三弦九徽四弦十徽五弦十二徽六弦龙龈以后/为第二宫各五声七弦龙龈以后四声凡三十四声)
 (皆少声○初弦四徽以下至七弦八七间以后为第/三宫各五声凡三十五声皆少少声○初弦一徽之)
卷六十六 第 50b 页 WYG1145-0301b.png
 (后下至七弦四五之间初弦一声次弦二声三弦三四/声四弦四声五弦五声六弦五声七弦四声凡二十)
 (声犹为少少入前三十五声数内惟六弦一声七弦/二声凡三声为第四宫又别为少少少声通为三十)
 (八声共合一琴而计/之为百十有三声)但七徽之左为声律之初气后
 身长声和节缓故琴之取声多在于此七徽则为正
 声正律初气之馀承徵羽既尽之后而黄钟之宫后
 有应于此者且其下六弦之为声律亦皆承其已应
 之次以复于初而得其齐焉气已消而复息声已散
 而复圆是以虽不及始初之全盛而君子犹有取
卷六十六 第 51a 页 WYG1145-0301c.png
 过此则其气愈散地愈迫声愈高节愈促而愈不可
 用矣此六徽以后所以为用之少虽四徽亦承以应
 之次以复于初而得其齐而终有所不能反也(此处/但泛)
 (声多取之自当别论而俗曲繁声/亦或有取则亦非君子所宜听也)大抵琴徽之分布
 声律正与候气同是一法而亦不能无少异候气之
 法阙地为坎盈尺之下先施木案乃植十二管于其
 上而实土埋之上距地面皆取一寸而止其管之底
 则各随其律之短长以为浅深黄钟最长故最深而
卷六十六 第 51b 页 WYG1145-0301d.png
 最先应应钟最短故最浅而最后应今移其法于琴
 而论之则所谓龙龈即木案之地也所谓临岳即地
 面之平也声应之处即其律寸之短长距案之远近
 也故按此鼓之而其声可见此其所同也但律之次
 第左起而右行者以气应先后为之序自地中而言
 之也徽之次第右起而左行者以律管入地浅深为
 之序据人在地上目所见者而言之也此其似异而
 实同者也其甚异者则管虚而弦实管有长短而无
卷六十六 第 52a 页 WYG1145-0302a.png
 大小(围皆九分/径皆三分)弦有大小而无短长管上平而下不
 齐弦则下齐而同起于龙龈也是以候气者异管而
 应不同时既应则其气遂达于上而无复升进之渐
 布徽者亦异弦而应于同时既应则各得其量之所
 受(如以弦大小/为五声之序)而循序以渐进至于三周而后已此
 其甚不同者也然明者观之以其所异乘除准望而
 求其所同则是乃所以益见其同而无可疑者但自
 有琴以来通儒名师未有为此说者余乃独以荒浅
卷六十六 第 52b 页 WYG1145-0302b.png
 之学聋聩之耳一旦臆度而诵言之宜子之骇于听
 闻而莫之信也然吾岂以是而必信于当世之人哉
 姑以记余之所疑焉耳抑此七弦既有散弦所取五
 声之位又有按徽所取五声之位二者错综相为经
 纬其自上而下者皆自上弦递降一等其自左而右
 者则终始循环或先或后每至上弦之宫而一齐焉
 盖散声阳也通体之全声也无所受命而受命于天
 者也七徽阴也全律之半声也受命于人而人之所
卷六十六 第 53a 页 WYG1145-0302c.png
 资者也但以全声自然无形数之可见故今人不察
 反以中徽为重而不知散声之为尊甚矣其惑也至
 其三宫之位则左阳而右阴阳大而阴小阳一而阴
 二故其取类左以象君右以象臣而二臣之分又有
 左右左者阳明故为君子而近君右者阴浊故为小
 人而在远以一君而御二臣能亲贤臣远小人则顺
 此理而国以兴隆亲小人远贤臣则拂此理而世以
 衰乱是乃事理之当然而非人之所能为也又凡既
卷六十六 第 53b 页 WYG1145-0302d.png
 立此律以为宫则凡律之当徽而有声者皆本宫用
 事之律也其不当徽而无声者皆本宫不用之律也
 (惟第十二徽有徽无声/亦不当用未详其说)律旋而宫变则时异而事殊
 其遭时而遇俗者自当进据可为之会而发其鸣声
 其背时而忤俗者自当退伏无人之境而钳其颊舌
 此亦理势之当然而其详则旋宫之图说尽之矣
  定律
沈氏笔谈据唐人琵琶录以为调琴之法须先以管色
卷六十六 第 54a 页 WYG1145-0303a.png
合字定宫弦乃以宫弦下生徵徵上生商上下相生终
于少商凡下生者隔二弦上生者隔一弦取之凡丝声
皆当如此但今人苟简不复以管定声故其高下无法
出于临时
 按沈氏所言可救流俗苟简之弊世之言琴者徒务
 布爪取声之巧其韵胜者乃能以萧散閒远为高耳
 岂复知礼乐精微之际其为法之严密乃如此而不
 可苟哉然其曰以合声定宫弦者亦黄钟一均之法
卷六十六 第 54b 页 WYG1145-0303b.png
 耳不知沈氏之意姑举一隅以见其馀耶抑以琴声
 之变为尽于此而遂已也若曰姑举一隅而当别用
 旋宫之法以尽其变则又当各以其字命之而不得
 定以合声为宫也盖今俗乐之谱厶则合之为黄也
 则四下之为大也则四上之为大也二则一下
 之为夷也二则一上之为姑也则上之为中也厶
 则勾之为蕤也厶则尺之为林也下之为夷
 也上之为南也凡下之为无也则凡
卷六十六 第 55a 页 WYG1145-0303c.png
 上之为应也六则六之为黄清也丌则五下之为太
 清也丌则五上之为太清也则(阙/)上之为夹清也此
 声俗工皆能知之但或未识古律之名不能移彼以
 为此故附见其说云(按今俗乐或为高于古雅乐三/律则合字乃夹钟也沈氏后章)
 (即言今教坊燕乐比律高三均弱合字比大蔟徽下/却以凡字当宫声比宫之清宫徽高外方乐乂高坊)
 (一均以来惟契丹乐声比教坊乐下二坊疑唐之遗/声也若如沈说则方外合字真为夹钟矣若便以此)
 (为黄钟恐声已高急更用旋宫至辰已位即已/为林夷非惟不容弹亦不可得而上矣更详之)
  调弦
卷六十六 第 55b 页 WYG1145-0303d.png
调弦之法散声隔四而得二声(宫与少宫/商与少商)中徽亦如之
而得四声(按上散下得二声按下/散上得二声其弦则同)八徽隔三而得六声
(宫与羽商与少宫角与少商/按上得三声按下得三声)九徽按上者隔二而得四
(宫与徵商与羽角与少宫徵与少商为/四○内角声在九十间四之一少浊)按下者隔一
而得五声(少商与羽少宫与徵羽与角徵与商角与/宫为五○内角声在九八间四之一少清)
徽按上者隔一而得五声(宫与角商与徵角与羽徵与/少宫羽与少商为五○内角)
(声在十一/徽少浊)按下者隔二而得四声(少商与徵少宫与角/羽与商徵与宫为四)
(内角声在/十一徽少浊)十三徽之左比弦相应而得六声(宫与商/商与角)
卷六十六 第 56a 页 WYG1145-0304a.png
(角与徵徵与羽羽与少/宫少宫与少商凡六)
 右调弦之法大槩如此然惟九徽为得其相生之序
 十徽则虽律吕相得而其伦序倒置若有未谐故沈
 氏说以隔二者为下生隔一者为上生盖九徽之宫
 隔二者生散徵而散徵隔一上生十徽之商九徽之
 商隔二下生散羽而散羽隔一上生十一徽之角九
 徽之角隔二下生散少宫而散少宫隔一上生十徽
 之徵九徽之徵隔二下生散少商而散少商隔一上
卷六十六 第 56b 页 WYG1145-0304b.png
 生十徽之羽也如此则九徽之隔二者常以木声命
 散声十徽之隔一者常以散声命木声然后十徽之
 按上按下者亦皆得以协其相生之序此又不可不
 知也此外诸弦号为相应者则但以散声木声同于
 一律而自相酬酢至于相生之序则无取焉然散声
 者全律之首七徽者散声之贰故其应声浑厚宽平
 最为谐韵特以中三弦者孤孑特立无上下之交焉
 则其为用有所不周若八徽之三声十三徽之六声
卷六十六 第 57a 页 WYG1145-0304c.png
 则为律虽同而丝木有异是以其声虽应而不和如
 人心不同而强相然诺外虽和悦而中实乖离求其
 天属自然真诚和协则惟九徽十徽与十一徽之三
 弦为然此调弦之法所以必于此而取之亦非人力
 之所能为也或者见其如此而不深求其故遂以
 意强为之说以为九徽者林钟之位十徽者中吕之
 位林钟为黄钟之所生而中吕又为能反生黄钟者
 所以得为调弦之地而非他徽之可及此其为说亦
卷六十六 第 57b 页 WYG1145-0304d.png
 巧矣然使果有是理则曷为不直于黄钟焉调之而
 必为此依傍假托之计耶若角声二律之说则予尝
 窃怪古之为乐者通用三分损益隔八相生之法若
 以黄钟为宫则姑洗之为角有不可以毫发差者而
 今世琴家独以中吕为黄钟之角故于众乐常必高
 其一律然后和惟第三弦本是角声乃得守其旧而
 不变流传既久虽不知其所自来然听以心耳亦知
 其非人力之所能为也昔人亦有为之说者皆无足
卷六十六 第 58a 页 WYG1145-0305a.png
 取其曰五声之象角实为民以民为贵故于此焉上
 之者其穿凿而迂疏固已甚矣又以为姑洗为正角
 中吕为慢角者则恐此等变调随世而生又非独此
 为然也近世惟长乐王氏之书所言礼乐最为近古
 然其说琴亦但以第三弦为律中中吕而不言其所
 以然者予于是益以为疑乃为之深思而有得焉然
 后知古人所以破去三分损益隔八相生之明法而
 俛焉以就此位之僣差者乃为迫于声律自然之变
卷六十六 第 58b 页 WYG1145-0305b.png
 有不得已而然也盖建乐立均之法诸律相距间皆
 一律而独宫羽徵角之间各间二律相距既远则其
 声势隔阔而有不能相通之患然犹幸其隔八之序
 五声既备即有二律介于宫与徵角之间于是作乐
 者因而取之谓之二变然后被四声者乃得连续无
 间而七均备焉惟琴则专用正声不取二变故于二
 位之阙无以异乎众乐之初然又以其别有二少而
 少宫之分地位近于变宫故宫羽之间有以补之而
卷六十六 第 59a 页 WYG1145-0305c.png
 不至于大阙惟徵角之间既为阔远欲以少商补之
 则其分寸地位相望甚远而不可用是以己午二位
 特为空阙而角声之势必将乘其间隙进而干之以
 求合于林徵然其本位若遂空虚而无主则姑夹两
 位又成旷阔而商角二声将不能以相通幸而三弦
 姑洗之本声与十一徽姑洗之本位自有相得而不
 能相离者乃独固守其所而不肯去于是姑前中后
 皆得祗间一律而无空阙之患是亦律吕性情自然
卷六十六 第 59b 页 WYG1145-0305d.png
 之变有如此者而非人力所能为也然非古之哲人
 机神明鉴有以尽其曲折之微则亦孰能发其精蕴
 著为明法以幸后世之人哉深䆒其端殆未易以常
 理论也今好事者乃有见二律之兼用遂通五均数
 为六律而谓凡周礼孟子之单言六律者皆以是言
 而非六律六同之谓果如其言则是周礼孟子皆为
 专指琴之一器而言且使众乐之七均皆废而所谓
 七音七始亦皆虚语矣呜呼异哉
卷六十六 第 60a 页 WYG1145-0306a.png
 
 
 
 
 
 
 
 
卷六十六 第 60b 页 WYG1145-0306b.png
 
 
 
 
 
 
 
 晦庵集卷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