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联灯会要目次¶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a 页


* 联灯会要目次


卷第一
 序
  毗婆尸佛 尸弃佛
  毗舍浮佛 拘留孙佛
  拘那含牟尼佛 迦叶佛
  释迦牟尼佛 竺乾应化贤圣
   西天祖师
  初祖摩诃大迦叶 二祖阿难陀
  三祖商那和修 四祖优婆鞠多
  五祖提多迦 六祖弥遮迦
  七祖婆须密 八祖佛陀难提
  九祖伏驮密多 十祖胁尊者
卷第二
  十一祖富那夜奢 十二祖马鸣
  十三祖迦毗摩罗 十四祖龙树
  十五祖迦提婆 十六祖罗睺罗
  十七祖僧迦难提 十八祖耶舍多
  十九祖鸠摩罗多 二十祖阇夜多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 二十二祖摩拿罗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b 页 X79-0001.png
  二十三祖鹤勒那 二十四祖师子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 二十八祖菩提达磨
   东土祖师
  二祖慧可大师 三祖僧璨大师
  四祖道信大师 五祖弘忍大师
  六祖慧能大师
 四祖道信大师旁出法嗣一人
牛头第一世
  金陵牛头法融禅师
牛头第二世
 金陵牛头法融禅师法嗣一人
  金陵牛头智岩禅师
牛头三世四世无机缘不载
牛头第五世
 金陵牛头法威禅师法嗣三人(师见法持。持见惠方。方见二世智岩)
  润州鹤林玄素禅师 宣州安国玄挺禅师
  舒州天柱崇慧禅师
牛头第六世
 金陵牛头慧忠禅师法嗣一人
  天台佛窟岩惟则禅师
 润州鹤林玄素禅师法嗣一人
  杭州径山道钦禅师
牛头第七世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c 页 X79-0001.png
 天台佛窟岩惟则禅师法嗣一人
  天台云居 智禅师
 杭州径山道钦禅师法嗣一人
  杭州鹊巢道林禅师
卷第三
 五祖弘忍禅师旁出法嗣三人
  北宗神秀大师 嵩山慧安国师
  袁州蒙山道明大师
五祖旁出第二世
 北宗神秀大师法嗣二人
  嵩山普寂禅师(无机缘) 兖州降魔藏禅师
 嵩山慧安国师法嗣二人
  嵩山破灶堕禅师 嵩山元圭禅师
五祖旁出第三世
 嵩山普寂禅师法嗣一人
  终南山惟政禅师
五祖旁出第四世
 益州无相禅师法嗣一人(师见资州处寂。寂见资州智侁。侁见五祖)
  益州保唐无住禅师
 六祖慧能禅师法嗣一十五人(南岳怀让禅师。见第四卷。青原行思
 见第十九卷)
  西天崛多三藏 韶州法海禅师
  永嘉真觉禅师 司空山本净禅师
  婺州玄策禅师 荷泽神会禅师
联灯会要目次¶ 第 2a 页 X79-0002.png
  信州智常禅师 寿州智通禅师
  洪州法达禅师 江西志彻禅师
  吉州志诚禅师 广州志通禅师
  西京光宅慧忠国师(吉州耽源应真禅师附)
卷第四
 六祖慧能大师法嗣
  南岳怀让禅师
南岳第二世
 南岳怀让禅师法嗣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
南岳第三世
 江西马祖一禅师法嗣
  池州南泉普愿禅师 洪州百丈怀海禅师
  庐州归宗智常禅师 明州大梅海常禅师
  杭州盐官齐安国师 京兆章敬怀恽禅师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 婺州五泄灵默禅师
  蒲州麻谷宝彻禅师
卷第五
南岳下第六世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法嗣
  分阳大达无业国师 虔州西堂智藏禅师
  越州大珠慧海禅师 信州鹅湖大义禅师
  池州杉山智贤禅师 澧州茗溪道行禅师
  抚州石巩慧藏禅师 袁州南源道明禅师
联灯会要目次¶ 第 2b 页 X79-0002.png
  鼎州中邑洪恩禅师 洛京佛光如满禅师
  潭州三角山总禅师 伊阙伏牛自在禅师
  湖南东寺如会禅师 池州鲁祖宝云禅师
  定州柏岩明哲禅师 京兆兴善惟宽禅师
  洪州百丈惟政禅师 洪州泐潭法会禅师
  洪州泐潭常兴禅师 毗陵芙蓉大毓禅师
  潭州华林善觉禅师 袁州杨岐甄叔禅师
  南岩西园昙藏禅师 郢州大阳山伊禅师
  江西北兰山让禅师 唐州紫玉道通禅师
  磁州马头神照禅师 五台山邓隐峰禅师
  潭州龙山和尚 潭州秀溪和尚
  镇州金牛和尚 韶州乳源和尚
  洛京黑涧和尚 京兆兴平和尚
  温州佛㠗和尚 齐峰和尚
  古寺和尚 乌臼和尚
  石臼和尚 松山和尚
  本溪和尚 石林和尚
  浮杯和尚 洞安和尚
  百灵和尚 濛溪和尚
  水潦和尚 打地和尚
  利山和尚 亮公座主
  则公首座
卷第六
南岳下第三世
联灯会要目次¶ 第 2c 页 X79-0002.png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法嗣下
  襄州庞蕴居士
南岳下第四世
 池州南泉普愿禅师法嗣一十一人
  赵州观音从谂禅师 衢州子湖利踪禅师
  终南山云际禅师 荆州白马昙照禅师
  湖南长沙景岑禅师 邓州香严义端禅师
  池州灵鹫闲禅师 鄂州茱萸禅师
  日子和尚 陆亘大夫
  甘贽行者
卷第七
南岳下第四世
 洪州百丈怀海禅师法嗣一十三人
  潭州大伪灵祐禅师 筠州黄檗希运禅师
  广州和安通禅师 杭州大慈寰中禅师
  天台平田普岸禅师 筠州五峰常观禅师
  潭州石霜性空禅师 福州长庆大安禅师
  福州古灵神赞禅师 洪州东山慧禅师
  江州龙云台禅师 京兆府卫国道禅师
  清田和尚
 庐山归宗智常禅师法嗣四人
  福州芙蓉灵训禅师 汉南高亭禅师
  新罗大茅禅师 五台智通禅师
 明州大梅法常禅师法嗣
联灯会要目次¶ 第 3a 页 X79-0003.png
  天龙和尚
 秀州盐官齐安国师法嗣
  关南道常禅师
 京兆府章敬怀恽禅师法嗣三人
  金州操禅师 朗州古堤和尚
  福州龟山智真禅师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法嗣
  镇州普化和尚
 蒲州麻谷宝彻禅师法嗣
  寿州良遂座主
 虔州西堂智藏禅师法嗣
  虔州处微禅师
 湖南东寺如会禅师法嗣
  吉州薯山慧超禅师
 荆州永嘉灵湍禅师法嗣三人(师见马祖)
  湖南上林戒灵禅师 湖南祇林和尚
  秘魔岩和尚
南岳下第五世
 赵州观音从谂禅师法嗣六人
  杨州光孝慧觉禅师 陇州国清奉禅师
  婺州新建禅师 洪州严阳尊者
  杭州多福和尚 益州西穆和尚
 衢州子湖利踪禅师法嗣三人
  日容远禅师 紫桐和尚
联灯会要目次¶ 第 3b 页 X79-0003.png
  漳州浮石和尚
卷第八
南岳下第五世
 长沙景岑禅师法嗣一人
  明州雪窦常通禅师
 鄂州茱萸禅师法嗣一人
  石梯和尚
 潭州大沩灵禅师法嗣一十一人
  袁州仰山惠寂禅师 邓州香严智闲禅师
  杭州径山洪諲禅师 福州双峰禅师
  福州九峰慈慧禅师 徐州定山神英禅师
  襄州延庆法端禅师 益州应天和尚
  元康和尚 京兆米和尚
  常侍王公敬
 筠州黄檗希运禅师法嗣上四人
  睦州陈尊宿 福州乌石灵观禅师
  杭州千顷楚南禅师 相国裴公休
卷第九
南岳下第五世
 筠州黄檗希运禅师法嗣下
  镇州临济义玄禅师
卷第十
南岳下第五世
 福州长庆大安禅师法嗣六人
联灯会要目次¶ 第 3c 页 X79-0003.png
  益州大随法真禅师 韶州灵树如敏禅师
  福州寿山师解禅师 福州灵云志勤禅师
  台州浮江和尚 南台郑十三娘子
 筠州高安大愚禅师法嗣一人
  筠州末山尼了然禅师
 襄州关南道常禅师法嗣二人
  襄州关南道吾禅师 漳州罗汉和尚
 福州先双峰禅师法嗣一人
  福州双古禅师
南岳下第六世
 杨州光孝慧觉禅师法嗣一人
  道巘禅师
 袁州仰山慧寂禅师法嗣四人
  袁州仰山南塔涌禅师 晋州霍山景通禅师
  袁州仰山东塔和尚 邓州佛岩晖禅师
 睦州陈尊宿法嗣一人
  睦州陈操尚书
 镇州临济义玄禅师法嗣一十八人
  镇州保寿沼禅师 镇州三圣慧然禅师
  魏府大觉禅师 魏府兴化存奖禅师
  鄂州灌溪志闲禅师 幽州谈空和尚
  定州崔禅禅师 镇州万岁和尚
  襄州历村和尚 沧州米仓和尚
  克符道者 桐峰庵主
联灯会要目次¶ 第 4a 页 X79-0004.png
  虎溪庵主 覆盆庵主
  杉洋庵主 云山庵主
  定上座 奯上座
卷第十一
南岳下第七世
 袁州仰山西塔穆禅师法嗣二人
  吉州资福如宝禅师 鸽湖和尚
 袁州仰山南塔光涌禅师法嗣二人
  郢州芭蕉慧清禅师 越州清化全怤禅师
 镇州保寿禅师法嗣二人
  汝州西院思明禅师 镇州后保寿禅师
 镇州三圣慧然禅师法嗣二人
  镇州大悲和尚 缁州水陆和尚
 魏府大觉禅师法嗣四人
  庐州澄心旻德禅师 汝州南院和尚
  庐州大觉禅师 荆州竹园山禅师
 魏府兴化存奖禅师法嗣三人
  汝州南院颙禅师 太行山禅房克宾禅师
  守廓侍者
 幽州谈空和尚法嗣一人
  池州鲁祖教禅师
 涿州克符道者法嗣一人
  际上座
南岳下第八世
联灯会要目次¶ 第 4b 页 X79-0004.png
 郢州芭蕉慧清禅师法嗣三人
  郢州兴阳清让禅师 汝州芭蕉继彻禅师
  天彭词壳禅师(或本作彭州承天辞礭禅师)
 汝州南院思明禅师法嗣一人
  郢州兴阳归静禅师
 汝州南院颙禅师法嗣二人
  汝州风穴延沼禅师 汝州颖桥安禅师
南岳下第九世
 汝州风穴延沼禅师法嗣二人
  汝州首山省念禅师 汝州广慧真禅师
南岳下第十世
 前安州首山省念禅师法嗣上一人
  汾阳善昭禅师
卷第十二
南岳下第十世
 前汝州首山省念禅师法嗣下九人
  汝州叶县归省禅师 襄州石门聪禅师
  汝州广慧元琏禅师 潭州神鼎鸿諲禅师
  并州承天 嵩禅师 汝州首山志禅师
  隋州智门罕禅师 汝州仁王评禅师
  襄州鹿门慧昭山主
南岳下第十一世
 汾阳善昭禅师法嗣上三人
  潭州兴化楚圆禅师 筠州大愚守芝禅师
联灯会要目次¶ 第 4c 页 X79-0004.png
  滁州琅琊慧觉禅师
卷第十三
南岳下第十一世
 汾阳善昭禅师法嗣下四人
  舒州法华全举禅师 蕲州龙华晓愚禅师
  湖州天圣浩泰禅师 南岳芭蕉谷泉庵主
 汝州叶县归省禅师法嗣二人
  舒州浮山法远禅师 汝州宝应法昭禅师
 襄州石门慈照聪禅师法嗣五人
  大乘遵禅师 润州达观昙颖禅师
  襄州石门了同禅师 处州仁寿嗣珍禅师
  都尉李公遵勖
 汝州广慧元琏禅师法嗣一人
  侍郎杨公亿
南岳下第十二世
 潭州兴化楚圆禅师法嗣上二人
  洪州黄龙慧南禅师 袁州杨岐方会禅师
卷第十四
南岳下第十二世
 潭州兴化楚圆禅师法嗣下三人
  洪州翠岩可真禅师 洪州大宁 宽禅师
  潭州道吾悟真禅师
 筠州大愚守芝禅师法嗣一人
  潭州云峰文悦禅师
联灯会要目次¶ 第 5a 页 X79-0005.png
 滁州琅琊慧觉禅师法嗣二人
  越州姜山方禅师 苏州定慧信禅师
南岳下第十三世
 洪州黄龙慧南禅师法嗣上八人
  洪州黄龙祖心禅师 洪州宝峰克文禅师
  潭州云盖守智禅师 湖州报本元禅师
  洪州宝峰洪英禅师 南岳福严慈感禅师
  筠州黄檗胜禅师 洪州云居元祐禅师
卷第十五
南岳下第十三世
 洪州黄龙慧南禅师法嗣下四人
  蕲州开元琦禅师 吉州隆庆闲禅师
  金陵保宁玑禅师
  江州东林常总禅师(语见拈提)
 袁州杨岐方会禅师法嗣二人
  舒州白云守端禅师 建康保宁仁勇禅师
 洪州翠岩可真禅师法嗣一人
  潭州大伪慕哲禅师
 潭州云峰文悦禅师法嗣一人
  桂州崇寿齐晓禅师
南岳下第十四世
 洪州黄龙祖心禅师法嗣四人
  洪州黄龙悟新禅师 洪州黄龙惟清净师
  洪州宝峰善清禅师 鄂州黄龙明禅师
联灯会要目次¶ 第 5b 页 X79-0005.png
 洪州宝峰克文禅师法嗣五人
  洪州宝峰文准禅师
  东京法云佛照杲禅师
  洪州兜率从悦禅师 衢州超化静禅师
  南岳上封慧和禅师
卷第十六
南岳下第十四世
 南康军云居元祐禅师法嗣三人
  洪州罗汉系南禅师 泉州南峰永程禅师
  鄂州子凌山自瑜禅师
 江州东林常总禅师法嗣一人
  庐州开先广鉴英禅师
 潭州大伪怀秀禅师法嗣一人
  南岳南台允恭禅师
 舒州白云守端禅师法嗣二人
  蕲州五祖法演禅师 潭州云盖智本禅师
南岳下第十五世
 前洪州黄龙悟新禅师法嗣一人
  吉州禾山方禅师
 前洪州黄龙惟清禅师法嗣二人
  东京天宁守卓禅师 福州鼓山本才禅师
 前洪州兜率从悦禅师法嗣一人
  丞相张商英
 前蕲州五祖法演禅师法嗣四人
联灯会要目次¶ 第 5c 页 X79-0005.png
  成都昭觉克勤禅师 建康蒋山慧勤禅师
  舒州龙门清远禅师 潭州开福道宁禅师
 潭州云盖智本禅师法嗣一人
  潭州承天自承禅师
 东京智海平禅师法嗣一人
  东京净因继成禅师
南岳下第十六世
 东京天宁府卓禅师法嗣一人
  湖州道场良范禅师
 福州鼓山本才禅师法嗣二人
  福州普贤元素禅师 泉州法石祖珍禅师
 成都昭觉克勤禅师法嗣上一人
  潭州大伪法泰禅师
卷第十七
南岳下第十六世
 成都府昭觉克勤禅师法嗣下四人
  临安府径山宗杲禅师 明州育王端裕禅师
  平江府虎丘隆禅师 台州护国景元禅师
 建康府蒋山慧勤禅师法嗣一人
  韶州南华炳禅师
 舒州龙门清远禅师法嗣三人
  福州鼓山士圭禅师 饶州荐福道行禅师
  抚州白杨法顺禅师
 潭州开福道宁禅师法嗣一人
联灯会要目次¶ 第 6a 页 X79-0006.png
  潭州大沩善果禅师
南岳下第十七世
 前潭州大伪法泰禅师法嗣二人
  鼎州灵岩仲安禅师 潭州芙蓉清旦禅师
 临安府径山宗杲禅师法嗣上五人
  福州西禅鼎需禅师 福州龟山弥光禅师
  福州东禅思岳禅师 福州西禅守净禅师
  建州开善道谦禅师
卷第十八
南岳下第十七世
 临安府径山宗杲禅师法嗣下九人
  江州东林道颜禅师 饶州荐福道本禅师
  潭州大伪法宝禅师 明州阿育王光禅师
  福州雪峰蕴闻禅师 建宁府竹原元庵主
  平江资寿妙总禅师 温州净居尼妙道禅师
  侍郎张公九成
 明州阿育王山端裕禅师法嗣二人
  湖州道场法全禅师 临安府净慈师一禅师
 平江府虎丘隆禅师法嗣一人
  明州天童昙华禅师
 台州护国景元禅师法嗣一人
  台州国清行机禅师
 饶州荐福道行禅师法嗣一人
  泉州法石惠光禅师
联灯会要目次¶ 第 6b 页 X79-0006.png
南岳下第十八世
 前福州西禅鼎需禅师法嗣三人
  温州龙翔南雅禅师 福州天王志清禅师
  南剑州剑门安分庵主
 福州东禅思岳禅师法嗣一人
  福州鼓山宗逮禅师
 福州西禅府净禅师法嗣一人
  福州乾元宗颖禅师
 前湖州道场法全禅师法嗣一人
  常州华藏有权禅师
 明州天童昙华禅师法嗣一人
  明州天童咸杰禅师
卷第十九
 韶州六祖慧能禅师法嗣一人
  吉州青原行思禅师
青原下第二世
 吉州青原行思禅师法嗣一人
  南岳石头希迁禅师
青原下第三世
 南岳石头希迁禅师法嗣一十人
  荆州天皇道悟禅师 澧州药山惟俨禅师
  邓州丹霞天然禅师 潭州长髭旷禅师
  潭州大川和尚 潮州大颠和尚
  汾州石楼和尚 凤翔府佛陀逊禅师
联灯会要目次¶ 第 6c 页 X79-0006.png
  潭州招提慧朗禅师 丁行者
青原下第四世
 前荆州天皇道悟禅师法嗣一人
  澧州龙潭崇信禅师
 前澧州药山惟俨禅师法嗣六人
  澄州道吾宗智禅师 潭州云岩昙晟禅师
  秀州舡子德诚禅师 宣州椑树慧省禅师
  高沙弥 朗州刺史李翱
 前邓州丹霞天然禅师法嗣三人
  京兆翠微无学禅师 吉州孝义性空禅师
  米仓和尚
 前潭州长髭旷禅师法嗣一人
  潭州石室善导禅师
 前潭州大川和尚法嗣一人
  仙天和尚
卷第二十
青原下第四世
 潮州大颠和尚法嗣四人
  漳州三平义忠禅师 马颊山本空和尚
  本生和尚 侍郎文公韩愈
青原下第五世
 沣州龙潭崇信禅师法嗣二人
  鼎州德山宣鉴禅师 洪州宝峰和尚
 潭州道吾宗智禅师法嗣三人
联灯会要目次¶ 第 7a 页 X79-0007.png
  潭州石霜庆诸禅师 潭州渐源仲兴禅师
  禄青和尚
 潭州云岩昙晟禅师法嗣四人
  筠州洞山良价禅师 潭州神山僧密禅师
  𣵠州杏山鉴洪禅师 幽溪和尚
卷第二十一
青原下第五世
 秀州华亭舡子德诚禅师法嗣一人
  澧州夹山善会禅师
 京兆府翠微无学禅师法嗣五人
  舒州投子大同禅师 湖州道场如讷禅师
  鄂州清平令遵禅师 枣山光仁禅师
  建州白云约禅师
 吉州性空禅师法嗣一人
  歙州茂源和尚
青原下第六世
 鼎州德山宣鉴禅师法嗣上二人
  鄂州岩头全豁禅师 福州雪峰义存禅师
卷第二十二
青原下第六世
 鼎州德山宣鉴禅师法嗣下三人
  泉州瓦棺和尚 襄州高亭简禅师
  洪州感潭资国和尚
 潭州石霜庆诸禅师法嗣八人
联灯会要目次¶ 第 7b 页 X79-0007.png
  筠州九峰道虔禅师 台州涌泉景欣禅师
  潭州云盖志元禅师 福州覆舡荐禅师
  潭州大光居诲禅师 凤翔府石柱和尚
  潭州文殊禅师 秀才张公拙
 筠州洞山良价禅师法嗣上一十一人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
  潭州龙牙居遁禅师 襄州洞山师虔禅师
  抚州疏山羌仁禅师 澧州钦山文邃禅师
  京兆华严休静禅师 筠州白水本仁禅师
  益州北院通禅师 洛京白马遁儒禅师
  明州天童感启禅师
卷第二十三
青原下第六世
 筠州洞山良价禅师法嗣下四人
  越州乾峰和尚 筠州九峰普满禅师
  蚬子和尚 幽栖和尚
 澧州夹山善会禅师法嗣四人
  澧州洛浦元安禅师 袁州盘龙可文禅师
  抚州黄山月轮禅师 洛京韶山寰普禅师
 舒州投子大同禅师法嗣三人
  福州牛头微禅师 安州九嵏山和尚
  东京观音岩俊禅师
青原下第七世
 鄂州岩头全豁禅师法嗣三人
联灯会要目次¶ 第 7c 页 X79-0007.png
  福州罗山道闲禅师 台州瑞岩师彦禅师
  怀州玄泉彦禅师
 福州雪峰义存禅师法嗣上一人
  福州玄沙师备禅师
卷第二十四
青原下第七世
 福州雪峰义存禅师法嗣下一十七人
  韶州云门文偃禅师 福州长庆慧棱禅师
  福州安国明真禅师 漳州保福从展禅师
  杭州龙𠕋德怤禅师 福州长生皎然禅师
  福州鼓山神晏禅师 明州翠岩令参禅师
  泉州卧龙道溥禅师 越州越山师鼐禅师
  安州白兆志圆禅师 南岳金轮可观禅师
  漳州报恩怀岳禅师 漳州隆寿绍卿禅师
  杭州龙华灵照禅师 洛京南院和尚
  太原孚上座
卷第二十五
青原下第七世
 筠州九峰道虔禅师法嗣三人
  洪州同安常察禅师 吉州禾山澄源禅师
  新罗清院和尚
 潭州云盖志安禅师嗣一人
  新罗卧龙和尚
 潭州大光居诲禅师嗣一人
联灯会要目次¶ 第 8a 页 X79-0008.png
  潭州伏龙和尚
 台州涌泉景欣禅师法嗣一人
  台州六通绍禅师
 潭州云盖志元禅师法嗣一人
  潭州云盖志罕禅师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嗣五人
  抚州金峰从志禅师 处州广利容禅师
  襄州鹿门处真禅师 衡州育王弘通禅师
  抚州曹山惠霞禅师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法嗣八人
  杭州佛日和尚 苏州永光真禅师
  洪州同安丕禅师 洪州云居怀岳禅师
  歙州朱溪谦禅师 池州嵇山章禅师
  洪州云居简禅师 庐山归宗怀恽禅师
 筠州九峰普满禅师法嗣一人
  洪州同安威禅师
 潭州龙牙居遁禅师法嗣二人
  潭州报慈岐禅师 襄州含珠审哲禅师
 襄州洞山师虔禅师法嗣二人
  襄州凤凰山献蕴禅师 襄州万铜山广德禅师
 抚州疏山羌仁禅师法嗣四人
  筠州黄檗慧禅师 韶州护国净困禅师
  洛京长水归仁禅师 抚州大安省禅师
 筠州高安白水本仁禅师法嗣一人
联灯会要目次¶ 第 8b 页 X79-0008.png
  杭州瑞龙幻璋禅师
 澧州洛浦元安禅师法嗣二人
  凤翔青峰传楚禅师 蕲州乌牙彦宾禅师
 袁州盘龙可文禅师法嗣一人
  袁州木平善道禅师
 抚州黄山月轮禅师法嗣一人
  郢州桐泉和尚
青原下第八世
 福州罗山道闲禅师法嗣五人
  婺州明招德谦禅师 吉州清平惟旷禅师
  婺州金柱义昭禅师 吉州匡山和尚
  西川慧和尚
 怀州桐泉彦禅师法嗣一人
  鄂州黄龙诲玑禅师
卷第二十六
青原下第八世
 福州玄沙师备禅师法嗣七人
  漳州罗汉桂琛禅师 福州安国惠球禅师
  婺州金华国泰禅师 福州螺峰冲奥禅师
  泉州睡龙禅师 天台云峰光绪禅师
  天台国清师净上座
 韶州云门文偃禅师法嗣一十九人
  韶州白云祥禅师 岳州巴陵颢鉴禅师
  隋州智门师宽禅师 襄州洞山守初禅师
联灯会要目次¶ 第 8c 页 X79-0008.png
  韶州双峰敬钦禅师 蕲州北禅寂禅师
  朗州德山圆明禅师 隋州双泉郁禅师
  郢州临溪竟脱禅师 潞府妙胜臻禅师
  益州香林澄远禅师 韶州云门法球禅师
  潭州南台道遵禅师 南岳般若启柔禅师
  信州鹅湖云震禅师 庐州天王徽禅师
  深明二上座 饶州荐福古禅师
 福州长庆慧棱禅师法嗣九人
  泉州招庆道匡禅师 福州慈云光云禅师
  婺州报恩宝资禅师 襄州鹫岭明远禅师
  福州石佛静禅师 福州仙天守玭禅师
  杭州倾心法瑫禅师 新罗龟山和尚
  太傅王公延彬
 漳州保福从展禅师法嗣二人
  泉州招庆省僜禅师 漳州报恩熙禅师
 福州鼓山神晏国师法嗣三人
  金陵净德慧悟禅师 福州鼓山智岳禅师
  建州白云时作禅师
 明州翠岩令参禅师法嗣一人
  杭州龙𠕋子兴禅师
 泉州卧龙道溥禅师法嗣一人
  漳州保福清豁禅师
 洪州云居怀岳禅师法嗣一人
  杨州风化令崇禅师
联灯会要目次¶ 第 9a 页 X79-0009.png
 安州白兆志圆禅师法嗣三人
  朗州大龙智洪禅师 襄州白马行霭禅师
  晋州兴化师晋禅师
 洪州同安丕禅师法嗣一人
  洪州同安志禅师
 韶州护国净果禅师法嗣一人
  颖州荐福思禅师
青原下第九世
 婺州明招德谦禅师法嗣一人
  处州报恩契从禅师
 鄂州黄龙诲玑禅师法嗣二人
  枣树和尚 嘉州黑水和尚
 漳州罗汉桂琛禅师法嗣五人
  金陵清凉文益禅师 襄州青溪洪琎禅师
  抚州龙济绍修山主 金陵清凉休复禅师
  衡岳南台守安禅师
卷第二十七
青原下第九世
 潭州延寿慧轮禅师法嗣一人(师见保福)
  卢山归宗道诠禅师
 韶州白云祥禅师法嗣二人(师见云门)
  连州保峰和尚 韶州日华和尚
 吉州巴陵颢鉴禅师法嗣一人
  泐潭灵澄散圣
联灯会要目次¶ 第 9b 页 X79-0009.png
 隋州智门师宽禅师法嗣七人
  江陵福昌惟善禅师 蕲州五祖师戒禅师
  蕲州四祖諲禅师 蕲州广教怀志禅师
  舒州龙门永禅师 唐州天目契满禅师
  鄂州建福智通禅师
 襄州洞山守初禅师法嗣三人
  岳州乾明睦禅师 邓州广济通禅师
  荆南府开福德贤禅师
 朗州德山密禅师法嗣四人
  南岳南台勤禅师 鼎州文殊应真禅师
  鼎州德山慧晏禅师 鼎州文殊宽禅师
 隋州双泉郁禅师法嗣一人
  鼎州德山慧远禅师
 江陵府奉先深禅师法嗣一人(师见云门)
  天台莲华峰祥公庵主
 郢州林溪敬脱禅师法嗣一人(师见云门)
  西剑州凤凰智广禅师
 路府妙胜臻禅师法嗣一人
  潭州大沩承禅师
 益州香林澄远禅师法嗣一人
  隋州智门光祚禅师
 洪州同安志禅师法嗣一人
  鼎州梁山缘观禅师
 韶州舜峰韶禅师法嗣一人(师见云门)
联灯会要目次¶ 第 9c 页 X79-0009.png
  磁州桃园曦朗禅师
青原下第十世
 金陵清凉大法眼文益禅师法嗣一十三人
  天台山德韶国师 金陵清凉泰钦禅师
  金陵报恩玄则禅师 金陵报恩玄觉禅师
  杭州报恩慧明禅师 漳州罗汉守仁禅师
  金陵钟山义章禅师 金陵报恩文遂禅师
  杭州永明道潜禅师 庐山归宗慧超禅师
  庐山栖贤慧圆禅师 洪州百丈恒禅师
  杭州灵隐清耸禅师
 襄州清溪洪琎禅师法嗣一人
  相州天平从漪禅师
 蕲州五祖师戒禅师法嗣三人
  洪州泐潭怀澄禅师 筠州洞山自宝禅师
  复州北塔思广禅师
 潭州福严良雅禅师法嗣一人
  潭州北禅智贤禅师
 鼎州文殊应真禅师法嗣一人
  筠州洞山晓聪禅师
 朗州德山慧远禅师法嗣一人(师见双泉郁都见云门)
  庐山归宗善暹禅师
 隋州智门光祚禅师法嗣三人
  明州雪窦重显禅师 鼎州彰法灯泗禅师
  潭州云盖继鹏禅师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0a 页 X79-0010.png
 鼎州梁山缘观禅师法嗣一人
  郢州太阳警延禅师
卷第二十八
青原下第十一世
 天台德韶禅师法嗣八人
  杭州永明延寿禅师 温州仙岩安禅师
  杭州五云志逢禅师 广州光圣师护禅师
  杭州龙华慧居禅师 温州瑞鹿本先禅师
  温州雁荡愿齐禅师 杭州兴教洪寿禅师
 金陵清凉泰钦禅师法嗣一人
  洪州云居齐禅师
 洪州百丈恒禅师法嗣一人
  庐山栖贤澄諟禅师
 洪州云居清锡禅师法嗣一人(师见法眼)
  天台般若从进禅师
 庐山归宗义柔禅师法嗣一人(师见法眼)
  明州天童新禅师
 庐山长安延规禅师法嗣一人(师见法眼)
  潭州云盖用清禅师
 洪州泐潭澄散圣法嗣二人
  明州育王怀琏禅师 婺州承天惟简禅师
 复州北塔思广禅师法嗣一人(师见五祖戒)
  荆门军玉泉承浩禅师
 潭州北禅智贤禅师法嗣一人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0b 页 X79-0010.png
  洪州法昌倚遇禅师
 筠州洞山晓聪禅师法嗣一人
  洪州云居晓舜禅师
 庐山归宗善暹禅师法嗣一人
  洪州云居了元禅师
 明州雪窦重显禅师法嗣四人
  越州天衣义怀禅师 泉州承天传宗禅师
  舒州投子宗禅师 越州天衣在禅师
 郢州大阳警延禅师法嗣四人
  郢州兴阳剖禅师 舒州投子义青禅师
  惠州罗浮如禅师 西川云顶山鹏禅师
青原下第十二世
 庐山栖贤澄諟禅师法嗣一人
  湖州西余体柔禅师
 洪州云居晓舜禅师法嗣二人
  建康蒋山法泉禅师 处州慈云居慧禅师
 越州天衣义怀禅师法嗣六人
  东京法云法秀禅师 杭州佛日智才禅师
  东京慧林宗本禅师 台州瑞岩子鸿禅师
  真州长庐体明禅师 苏州净慧可證禅师
 舒州投子义青禅师法嗣二人
  东京净因道楷禅师 西京少林恩禅师
卷第二十九
青原下第十三世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0c 页 X79-0010.png
 东京法云法秀禅师法嗣一人
  澧州香积用旻禅师
 东京慧林宗本禅师法嗣三人
  杭州净慈善本禅师 福州太平恩禅师
  秀州本觉法真禅师
 北京天钵重元禅师法嗣一人
  西京圣善真悟禅师
 东京净恩楷禅师法嗣二人
  邓州丹霞淳禅师(未见录)
  东京净因法成禅师
青原下第十四世
 杭州净慈善本禅师法嗣一人
  福州雪峰思慧禅师
 邓州丹霞淳禅师法嗣一人
  明州天童正觉禅师
青原下第十五世
 福州雪峰思慧禅师法嗣一人
  杭州净慈道昌禅师
 明州天童正觉禅师法嗣一人
  临安府净慈慧晖禅师
   应化贤圣 亡名尊宿
卷第三十
 傅大士心王铭 志公和尚十二时歌
 志公和尚十四科 三祖璨大师信心铭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1a 页 X79-0011.png
 真觉大师證道歌 石头和尚参同契
 石头和尚草庵歌 僧亡名息心铭
 赵州和尚十二时歌 罗汉琛和尚明道颂
 同安察禅师十玄谈 法眼禅师三界惟心颂
 澄观国师答皇太子心要
 鼎州普安和尚颂


联灯会要目次(终)
* No. 1557-A

楚人鬻照乘之殊于郑。寘之薰桂之椟。饰以翡翠。缀
以玫瑰。郑人悦其外之泽也。不吝千金。争市其椟。珠
则还之。

呜呼今之雏僧。承言滞句。其类是欤。

自七佛
以还。初无一字示人。传灯广灯。暨前修一时机缘。虽
言满宇宙。圣谛第一义。盖未之见也。况有所谓第二
句哉。年祀浸辽。乌焉成马。密室呫嗫。以打之绕。为机
辩。以凤林楂。为全提。末派渺瀰。直指之宗胥而为名
相之学。椟则为我有矣。摩尼宝珠。其将安在。

真懒明
老。入木庵之室。而操戈逐之。深疾夫曲曲弯弯绵绵
密密。乃罔罗衲僧巴鼻。下刃于顶𩕳上。着着有出身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1b 页 X79-0011.png
之路者。目以联灯会要。锓板流通。将使鏖战。沙场者。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然后󳬓弓仆鼓。坐底太平。
老负之心。盖亦切矣。

千里诒书。谒余以序。余闻。东寺
只索一颗明珠。仰山当下倾一栲栳。今观此书。尽泄
天地之宝。又何止倾一拷栳也。探骊颔者。其毋遭神
龙之寤哉。虽然自颠迄末。有一转语。未彻根源。毕竟
誵讹在底处。呈似大方之家。必能辩出。

淳熙已酉三月初吉 淡齐李泳 序。
* No. 1557-B

联灯录。乃晦翁和尚居江心潜光室时。全提机要。开
凿人天。编集联类。而成此书。始唱道于泉之崇福。耆
衲檀信。力请刊行。逮迁鄮峰。遂以板寘旃檀林。岁壬
申。思忠在寂窗老叔侍下。多举录中机缘激励。乃曰。
此录去取。简而不繁。未几。板为灰炉。深为叹惜。仆仆
旋闽越。二十年。复来湖上。搜寻故本。就大报国锓梓。
工费二千馀缗。实文雅藏主。相其成也。敬以此录。仍
旧归育王寂窗塔下。[凡/?/一]之无穷。俾灯联𦦨续。晦而复
明。庶有补于宗教云耳。

时至元辛卯佛成道日松江淀山比丘思忠拜书。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1c 页 X79-0011.png
* No. 1557-C


达磨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只要当人
具决定志。有大力量。不思前算后。直下一刀两段。到
顶到底。无第二见。无第二人。便与从上佛祖。无异无
别。

自曹溪而下。得其传者。千有馀数。凡垂一言半句。
如同电拂。眨得眼来。新罗国里。设有方便。如国家兵
器。不得巳而用之。道个抽钉拔楔。解粘去缚。早是项
上著枷。脚下著杻了也。其馀合作么生即得。

近年巳
来。据师位者。不本宗由。枝词蔓说。对句押韵。簇锦攒
花。谩人自谩。不知其几。学者不辨邪正。递相沿袭。与
之俱化。从上不传之旨。绝无闻矣。

余淳熙癸卯。坐夏
永嘉之中川。因阅传灯广灯。前辈当代诸大老录。采
摭其具彻向上巴鼻。可以关凿人天眼目者。六百馀
家。提唱机缘。问答语句。拈提古今。得其要妙者。各逐
本人章次收录。离为三十卷。命曰联灯会要。唯临济
云门二宗。自汾阳昭雪窦显而下。罕得其录。今所编
者。十之二三。续灯所载。似无取焉。当伺同志。集而补
之。庶几后学。得见前辈典刑存焉尔。

然前所谓不立
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此一络索。得非文字语言
乎。若作文字语言会。未具衲僧眼在。不作文字语言
会。亦未具衲僧眼在。毕竟如何。英俊道流。试请从头
定当看。时淳熙十年。解制后五日。偃溪真懒子悔明。
书于潜光室。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2a 页 X79-0012.png
联灯会要卷第一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 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毗婆尸佛

偈曰。

「 身从无相中受生
 犹如幻出诸形像
 幻人心识本来无
 罪福皆空无所住」


长阿含经云。人寿八万岁。佛刹利种。姓拘利若。父名
槃头。母名槃头婆提。居槃头婆城。坐波波罗树下。成
最正觉。说法三会。度人三十四万八千。上足二。一名
骞茶。一名提舍。执事无忧。子方膺。

** 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尸弃佛

偈曰。

「 起诸善业本是幻
 造诸恶业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风
 幻出无根无实相」


长阿含经云。人寿七万岁。佛刹利种。姓拘利若。父名
明相。母名光耀。居光相城。坐分陀利树下。成最正觉。
说法三会。度人二十五万。上足二。一名阿毗净。一名
三婆婆。执事忍行。子无量。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2b 页 X79-0012.png

** 过去庄严劫。第一千尊。毗舍浮佛

偈曰。

「 假借四大以为身
 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
 罪福如幻起亦灭」


长阿含经云。人寿六万岁。佛刹利种。姓拘利若。父名
善灯。母名称戒。居无踰城。坐婆婆树下。成最正觉。说
法二会。度人一十三万。上足二。一名扶游。一名郁多
罗。执事寂光。子妙觉。

** 见在贤劫。第一尊。拘留孙佛

偈曰。

「 见身无实是佛见
 了心如幻是佛了
 了得身心本性空
 斯人与佛何殊别」


长阿含经云。人寿四万岁。佛婆罗门种。姓迦叶。父名
记得。母名善枝。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树下。成最正觉。
说法一会。度人四万。上足二。一名萨尼。一名毗楼。执
事善觉。子上胜。

** 见在贤劫。第二尊。拘那含牟尼佛

偈曰。

「 佛不见身知是佛
 若实有知别无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
 坦然不怖于生死」


长阿含经云。人寿三万岁。佛婆罗门种。姓迦叶。父名
大德。母名善胜。居清净城。坐乌暂婆罗门树下。成最
正觉。说法一会。度人三万。上足二。一名舒槃那。一名
郁多楼。执事安和。子导师。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2c 页 X79-0012.png

** 见在贤劫。第三尊。迦叶佛

偈曰。

「 一切众生性清净
 从本无生无可灭
 即此身心是幻生
 幻化之中无罪福」


长阿含经云。人寿二万岁。佛婆罗门种。姓迦叶。父名
梵德。母名财主。居波罗奈城。坐尼拘律树下。成最正
觉。说法一会。度人二万。上足二。一名提舍。一名婆罗
婆。执事善友。子进军。

** 见在贤劫。第四尊。释迦牟尼佛

偈曰。

「 幻化无因亦无生
 皆即自然见如是
 诸化无非自化生
 幻化无生无所畏」


谨桉佛本行经云。姓刹帝利。父净饭王。毋摩耶。于无
量劫。护持禁戒。梵行清净。命终之后。正念往生兜率
陀天。应其补处。名曰护明。智慧满足。天寿四千岁。为
诸天说法教化。显示法相。天寿既尽。遂即下生。托孕
摩耶夫人。十月满足。当春之时。摩耶夫人。游岚毗尼
园。至波罗叉树下。即举右手。攀其树枝。菩萨从母右
胁而降。

又桉普耀经云。佛初生刹利王家。放大智光
明。照十方法界。地涌金莲华。自然捧双足。东西及南
北。各行于七步。分手指天地。作大师子吼。上下及四
维。无能尊我者。

即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
日也。至四十二年。二月八日。游四门。踰城出家。历试
邪法。摧伏外道。至穆王三年癸未。二月八日。明星现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3a 页 X79-0013.png
时。成道。为憍陈如五人。转四谛法轮。而證道果。住世
说法。四十九年。

后告上首迦叶云。吾以清净法眼。涅
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分付于汝。汝当护持。并
敕阿难。副贰传化。无令断绝。

仍说偈云。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复告迦叶云。
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于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
出世。勿令朽坏。

即于熙连河侧娑罗树间。右胁累足。
泊然而寂。实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二月十五日也。


一千一十七年。教流东土。即从汉永平十年。戊辰岁
也。

世尊初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
方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云门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
天下太平 琅琊觉云。可谓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云峰悦云。云门虽有定乱
之谋。且无出身之路。

妙喜颂云。老汉才生便着忙。周行七步似颠狂。
赚他无院痴男女。开眼堂堂入镬汤。

世尊一日升座。大众才集定。文殊白槌云。谛观法王
法。法王法如是。

雪窦颂云。列圣丛中作者知。法王法令不如斯。
会中若有仙陀客。何必文殊下一槌。

世尊因文殊至诸佛集处。值诸佛。各还本处。唯有一
女人。近彼佛座。入于三昧。文殊白佛。何此女人。得近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3b 页 X79-0013.png
佛座。而我不得。佛告文殊。汝但觉此女。令从三昧起。
汝自问之。文殊绕女人三匝。鸣指三下。乃托至梵天。
尽其神力。而不能出。世尊云。假使百千文殊。亦出此
女人定不得。下方过四十二恒河沙国土。有罔明菩
萨。能出此女人定。须臾罔明从地涌出。作礼世尊。世
尊敕罔明。出女人定。罔明于女人前。鸣指一下。女子
从定而起。

五云云。不唯文殊。不能出此女子定。但恐世尊。
也出此定不得。只如教意。怎生体解 夹山龄
云。若具奔流度刃底眼。非但见这一队汉败阙。
乃至河沙佛祖出来。也被他觑破。其或青黄不
辨。邪正不分。只管觅女子出定。玄沙道底。

世尊因自恣日。文殊三处度夏。迦叶欲白槌摈出。才
举槌。乃见百千万亿文殊。迦叶尽其神力。槌不能举。
世尊遂问迦叶。汝欲摈那个文殊。叶无对。

世尊因灵山会上。有五百比丘。得四禅定。具五神通。
未得法忍。以宿命智通。各各自见。过去杀父害母。及
诸重罪。心内怀疑。于甚深法。不能證入。于是文殊。承
佛神力。手握利剑。持逼如来。世尊谓文殊云。住住。不
应作逆。勿得害吾。吾必被害。为善被害。文殊。从本以
来。无有我人。但以内心见有我人。内心起时。吾必被
害。即名为害。于是五百比丘。自悟本心。如梦如幻。于
梦幻中。无有我人。乃至能生所生父母。于是五百比
丘。同声赞叹云。文殊大智士。深达法源底。自手握利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3c 页 X79-0013.png
剑。持逼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
为。是中云何杀。

世尊。因文殊忽起佛见法见。被世尊神力摄。向二铁
围山。

世尊一日见文殊。在门外立。乃云。文殊文殊。何不入
门来。文殊云。我不见一法在门外。何以教我入门来。

玄觉徵云。为复是门内语。门外语。

大沩哲云。吾不如汝。

世尊将诸圣众。往第六天。说大集经。敕他方此土。人
间天上。一切狞恶鬼神。悉皆集会。受佛付嘱。拥护正
法。设有不赴者。四天门王。飞热铁轮。追之令集。既集
会巳。无有不顺佛敕者。各发弘誓拥护正法。

唯有一
魔王。谓世尊云。瞿昙。我待一切众生。成佛尽。众生界
空。无有众生名字。我乃发菩提心。

天衣怀云。临危不变。真大丈夫。诸仁者。作么生
着得一转语。与黄面瞿昙出气。寻常神通妙用。
智慧辨才。总用不着。尽阎浮大地。无不爱佛。到
这里。何者是佛。何者是魔。还有人辨得么。良久
云。欲识魔么。开眼见明。欲识佛么。合眼见暗。魔
之与佛。以柱杖子。一时穿却鼻孔。

妙喜代云。几乎错唤你作魔王。

世尊因普眼菩萨。欲见普贤。不能得见。乃至三度入
定。遍观三千大千世界。觅普贤。不能得见。却来白佛。
佛云。汝但于静三味中。起一念便见普贤。普眼于是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4a 页 X79-0014.png
才起一念。便见普贤。向空中。乘六牙白象。

云居舜云。作么生会云居道。普眼推倒世尊。世
尊推倒普眼。你道。普贤在甚么处。

世尊一日升座。大众集定。迦叶白槌云。世尊说法竟。
世尊便下座。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
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
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妙喜颂云。拈起一枝花。风流出当家。若言付心
法。天下事如麻。

世尊昔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叶分座。以僧伽梨围
之。乃告云。吾有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当护持。传付
将来。无令断绝。

世尊一日升座。默然而坐。阿难白槌云。请世尊说法。
世尊云。会中有二比丘。犯律行。我故不说法。阿难以
他心通。观是比丘。遂乃遣出。世尊复默然。阿难白世
尊。是二比丘。巳遣出。何不说法。世尊云。吾誓不为声
闻二乘人说法。便下座。

世尊同阿难行次。见一古佛塔。世尊作礼。阿难云。是
甚么人塔。世尊云。是过去诸佛塔。阿难云。过去诸佛。
是甚么人弟子。世尊云。是吾弟子。难云。应当如是。

世尊一日食时将至。敕阿难。汝当入城持钵。阿难应
诺。世尊云。汝既持铢。当依过去七佛仪式。阿难遂问。
如何是过去七佛仪式。世尊召阿难。阿难应诺。世尊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4b 页 X79-0014.png
云。持钵去。

世尊因地布发掩泥。献花于燃灯佛。燃灯见布发处。
遂约退众。乃指地云。此一方地。宜建一梵刹。众中有
一贤子长者。持标。于指处插云。建梵刹巳竟。时诸天
散花赞叹云。庶子有大智矣。

世尊九十日。在忉利天宫。为母说法。及辞天界而下
时四众八部。俱往空界奉迎。有莲花色比丘尼。作念
云。我是尼身。必居大僧后。不若用神力。变作转轮圣
王。千子围绕。最初见佛。果满其愿。世尊才见。便呵云。
莲华色比丘尼。何得越大僧见吾。汝虽见吾色身。且
不见吾法身。须菩提在岩中宴坐。却见吾法身。

世尊因五通仙人问云。世尊有六通。我有五通。如何
是那一通。世尊召云。五通仙人。通应诺。世尊云。那一
通。汝问我。

雪窦云。老胡元不知那一通。却因邪打正。

云峰悦云。大小瞿昙。被外道勘破了也。有傍不
肯底么。出来。我要问你。如何是那一通。

保宁勇颂云。无量劫来曾未遇。如何不动到其
中。莫言佛法无多子。最苦瞿昙那一通。

世尊因长爪梵志。索论义。预约云。我义若堕。我自斩
首以谢。世尊云。汝义以何为宗。志云。我义以一切不
受为宗。世尊云。是见受否。志拂袖而去。行至中路。有
省。乃谓弟子云。吾当回去。斩首以谢世尊。弟子云。人
天众前。幸当得胜。何以斩首。志云。我宁于有智人前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4c 页 X79-0014.png
斩首。不于无智人前得胜。乃叹云。我义两处负堕。是
见若受。负门处粗。是见不受。负门处细。一切人天二
乘。皆不知我义堕处。唯有世尊。诸大菩萨。知我义堕。
回至世尊前云。我义两处负堕。故当斩首以谢。世尊
云。我法中。无如是事。汝当回心向道。

于是。同五百徒
众。一时投佛出家。證阿罗汉。

天衣怀颂云。是见若受破家门。是见不受与谁
论。匾担蓦折两头脱。一毫头上现乾坤。

世尊因比丘问。我于佛法中。见处即有。證处未是。世
尊当何所示。佛云。比丘某甲。当何所示。是汝所问。

世尊因耆婆善别音响。同至冢间。见五髑髅。世尊敲
一髑髅。问云。此生何道。云生人道。又敲一云。此生何
道。云生天道。又敲一云。此生何道。耆婆罔措。

世尊因黑齿梵志。运神力。以左右手。擎合欢梧桐花
两株。来供养佛。佛召仙人。志应诺。佛云。放下著。志放
下左手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志放下左手花。佛又
召仙人放下著。志云。我今空手而立。更放下个甚么。
佛云。吾非教汝。放舍其花。汝当放舍外六尘。内六识。
中六根。一时放舍。至无可舍处。是汝免生死处。志放
言下。悟无生法忍。

世尊因调达谤佛。生身陷地狱。佛敕阿难。传问云。汝
在地狱中。安否。达云。我虽在地狱。如三禅天乐。佛又
敕问汝还求出否。达云。我待世尊来。即出。阿难云。佛
是三界大师。岂有入地狱分。达云。佛既无入地狱分。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5a 页 X79-0015.png
我岂有出地狱分。

翠岩真云。亲言出亲口。

世尊因异学问。诸法是常耶。世尊不对。又问。诸法是
无常耶。世尊亦不对。异学云。世尊具一切智。何不对
我。世尊云。汝之所问。皆为戏论。

世尊一日以随色摩尼珠。问五方天王云。此珠作何
色。天王互说异色。世尊。藏其珠。却举手问。此珠作何
色。天王云。佛手中无珠。色从何有。世尊叹云。汝何迷
倒之甚。吾将世珠示之。便强说有青黄赤白。吾将真
珠示之。便总不知。时五方天王。闻语。悉悟道。

世尊因波斯匿王。问。圣义谛中。还有世俗谛否。若言
其有。智不应一。若言其无。智不应二。一二之义。其义
云何。世尊云。大王。汝于过去龙光佛法中。曾问此义。
我今无说。汝亦无闻。无说无闻。是名一义二义。

翠岩真云。波斯匿王。善问。不善答。世尊善答。不
善问。一人理上偏枯。一人事上偏枯。翠岩当时
若见。点一把火。照看黄面老子。面皮厚多少。

世尊坐次。见二人舁猪子过。乃问。这个是甚么。其人
云。世尊具一切智。猪子也不识。世尊云。也要问过。

大阳延云。不因世尊问。泊乎忘却。

世尊因乾闼婆王献乐。其时山河大地。尽作琴声。迦
叶起舜。王问。迦叶。岂不是阿罗汉。诸漏巳尽。何更有
馀习。佛云。实无馀习。莫谤法也。王又抚琴三遍。迦叶
亦三度作舞。王云。迦叶作舞。岂不是。佛云。实不曾作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5b 页 X79-0015.png
舞。王云。世尊何得妄语。佛云。不妄语。汝抚琴。山河大
地。草木。尽作琴声。岂不是。王云是。佛云。迦叶亦复如
是。实不曾作舞。王乃信受。

修山主问澄源禅师。乾闼婆王奏乐。直得须弥
岌峇。海水腾波。迦叶作舞。作么生会。源云。迦叶
过去世曾作乐人来。习气未除。修云。须弥岌峇。
海水腾波。又作么生。源休去。

法眼代云。正是习气。

世地因外道问。昨日说何法。云说定法。外道云。今日
说何法。云说不定法。外道云。昨日说定法。今日何故
说不定法。云昨日定。今日不定。

大沩哲云。非公境界。

世尊因外道问云。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据坐。外
道赞叹云。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作礼
而去。阿难白佛云。外道有何所證。而言得入。世尊云。
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

翠岩芝云。大小世尊。被外道当面搽糊。只如外
道云。令我得入。要且不曾梦见。既不曾梦见。为
甚么悟去 翠岩真云。六合九有。缁黄青紫。一
一交参。咸言良久据坐不对。要且不是。
又举诸
方拈了。复云。于戏假如鹙子满慈。运智摛词。驰
神作用。何益之有 雪窦云。邪正不分。过由鞭
影 妙喜云。邪正两分。正由鞭影。

天衣怀颂云。双锋覆护两俱摧。迷云从此豁然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5c 页 X79-0015.png
开。收得劫初铃子后。轻轻一振动云雷。

世尊因七贤女。游尸陀林。一女指尸云。尸在这里。人
在甚么处。一女云。作么作么。诸姊谛观。各各契悟。感
帝释散花。云惟愿圣姊。有何所须。我当终身供给。女
云我家。四事七珍。悉皆具足。唯要三般物。一要无根
树子一株。二要无阴阳地一片。三要叫不响底山谷
一所。帝释云。一切所须。我悉有之。若此三般物。我实
无得。女云。汝若无此。争能济人。帝释罔措。同往白佛。
佛言。憍尸迦。我诸弟子。诸大阿罗汉。悉皆不解此义。
唯有诸大菩萨。乃解此义。

世尊成道后。在逝多林树下。跏趺而坐。有二商人。以
五百乘车。经过林畔。有二车牛不行。商人怪讶。山神
报云。林中有圣人。成道。逾四十九日。未食。汝当供养。
商人入林。果见一人。端坐不动。遂问云。为是梵王耶。
帝释耶。山神耶。河神耶。世尊微笑。举袈裟示之。商人
作礼。陈供养。

世尊一日。于涅槃会上。以手摩胸。告大众云。汝等善
观吾紫摩金色之身。瞻仰取足。勿令后悔。若谓吾灭
度。非吾弟子。若谓吾不灭度。亦非吾弟子。时百万亿
众。悉皆悟道。

云峰悦云。然则膏肓之门。不足以发药。云峰今
日。且作死马医。汝等诸人。皮下还有血么。

世尊临入涅槃。文殊请佛再转法轮。世尊咄云。文殊
吾四十九年住世。未尝说一字。汝请吾再转法轮。是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6a 页 X79-0016.png
吾曾转法轮耶。

世尊巳入涅槃。迦叶后至。世尊乃于椁中。露双趺。示
之。迦叶作礼。请如来。以三昧火。而自阇维。即时金棺。
从七宝床升举。绕拘尸罗城七匝。却还本处。化火光
三昧。而自焚之。

* 竺乾诸大贤圣(凡二十五)

文殊大士。一日令善财采药云。是药者采将来。善财
遍采。无不是药。却来白云。无不是者。文殊云。是药者
采将来。善财拈一枝草。度与文殊。文殊提起。示众云。
此药。能杀人。亦能活人。

大沩哲云。善财能采。文殊善用。非但𥨊疾毗耶。
直饶尽大地人。抱必死之疾。到文殊所。教伊。个
个脱体而去。何故解用不须霜刃剑。延龄何必
九还丹。

文殊大士。谓善住意天子言。汝今若能违背诸佛。毁
谤法僧。吾即同汝如是梵行。天子言。大士今何故。复
如是语。大士言。天子。如汝意者。以何为佛。天子言。如
如法界。我言是佛。大士言。汝意云何。如如法界。可染
著乎。天子言。弗也。大士言。以是义故。我如是说。汝今
若能毁背佛法。吾将同汝如是梵行。

文殊问庵提遮女云。生以何为义。女云。生以不生生
为生义。文殊云。如何是生以不生生为生义。女云。若
能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和合。而能随
其所宜。以为生义。

文殊又问。死以何为义。女云。死以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6b 页 X79-0016.png
不死死为死义。文殊云。如何是死以不死死为死义。
女云。若能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离散。
而能随其所宜。以为死义。

天亲菩萨。从弥勒内宫下。无著问。经云。人间四百年。
彼天为一昼夜。弥勒于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證
无生法忍。未审说甚么法。天亲云。只说这个法。只是
梵音清雅。令乐闻。

天衣怀云。弥勒巳是错说。天亲巳是错传。山僧
今日将错就错。与你诸人注破。良久云。谛听谛
听。向下文长。付在来日。

利益菩萨。白燃灯佛。我欲得阿耨菩提。唯愿世尊。教
示我。令速成菩提。佛言利益。汝观此法。何者是法。是
汝所问。

天竺有一上首菩萨。作一乞士。入城乞食次。时有比
丘恒伽。谓乞士言。汝从何来。云我从真实中来。又问。
何谓真实。云寂灭故名真实。又问。寂灭相中。有所求
耶。无所求耶。云无所求。又问。无所求者。何用求耶。云
无所求中。吾欲求之。又问。无所求中。何用求耶。答有
所求者。一切皆空。得者亦空。著者亦空。实者亦空。求
者亦空。语者亦空。问者亦空。寂灭涅槃。一切虚空界
分。亦复皆空。吾为如是空法。而求真实。

维摩会上。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法门。文殊云。我于
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菩萨入
不二法门。文殊又问维摩。维摩默然。文殊叹云。乃至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6c 页 X79-0016.png
无有语言文字。是菩萨真入不二法门。

保福展云。大小维摩。被文殊一坐。直至如今。起
不得 雪窦云。维摩道甚么 又云。勘破了也。

琅琊觉云。文殊赞善。也是杓卜听虚声。维摩默
然。汝等诸人。不得钻龟打瓦。

维摩因须菩提。持钵到门。取钵满盛香饭。谓尊者云。
若能于法等者。于食亦等。乃至入诸邪见。不到彼岸。
住于八难。不得无难。同于烦恼。离清净法。汝得无诤
三昧。一切众生。亦得是定。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养
汝者。堕三恶道。为与众魔同一手。作诸劳侣。汝与众
魔及诸尘劳。等无有异。于一切众生。而有怨心。谤于
佛。毁于法。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汝若如是。乃可取
食。须菩提闻此语。忙然不知以何答。置钵欲去。

须菩提说法。帝释雨花。须菩提乃问。此花从天得耶。
从地得耶。从人得耶。帝释皆云。弗也。须菩提云。从何
而得。帝释举起手。菩提云。如是如是。

须菩提在岩间宴坐。诸天雨花赞叹。尊者云。空中赞
叹者。复是何人。天云。我是梵天。敬重尊者。善说般若。
尊者云。我于般若。未尝说一字。汝云何赞叹。天云。如
是。尊者无说。我乃无闻。无说无闻。是真说般若。

雪窦云。避喧求静处。世未有其方 在岩间宴
坐。也被这一队汉搽糊。更有这老汉。把不定。问
空中雨花赞叹。复是何人。早败阙了也。我重尊
者善说般若。恶水蓦头泼。又云。我于般若。未尝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7a 页 X79-0017.png
说一字。草里汉。尊者无说。我乃无闻。识甚好恶。
总似这般汉。何处有今日。
复召大众云。雪窦幸
是无事人。你来这里。觅甚么。以拄杖一时趁下。

舍利弗问天女。汝何不转却女身。云我从十二年。求
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

即时天女。以神通力。变
舍利弗作天女。乃化身如舍利弗。却问舍利弗。汝何
不转却女身。舍利弗言。我今不知何轮而变为女身。

舍利弗因入城。遥见月上女出城。舍利弗心口思惟。
此姊见佛。不知得忍否。我试问之。才近前便问。甚么
处去。女云。如舍利弗与么去。弗云。我方入城。汝当出
城。云何言如舍利弗与么去。女云。诸佛弟子。当依何
住。舍利弗云。诸佛弟子。当依大涅槃而住。女云。诸佛
弟子。既依大涅槃而住。我如舍利弗与么去。

舍利弗问须菩提。梦中说六波罗密。与觉时同异。须
菩提言。此义深远。吾不能说。会中有弥勒大士。汝往
彼问。

雪窦云。当时若不放过。随后与一劄。谁名弥勒。
谁是弥勒者。便见冰消瓦解。

富楼那问佛。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琅琊觉云。山僧即不然。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
河大地 荐福信云。先行不到。末后太过。

首楞严云。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
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
云何非汝。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7b 页 X79-0017.png

雪窦颂云。全象全牛翳不殊。从来作者共名模。
如今要见黄头老。刹刹尘尘在半途。

宾头卢尊者。因阿育王问。承闻尊者。亲见佛来。是否。
尊者以手策起眉云。会么。云不会。者云。阿耨达池龙
王。曾请佛斋。吾是时预其数。

翠岩真云。且道甚么处见。直饶雪天漂渺。湖光
淡荡。且莫说梦。

大沩哲云。无忧王虽饭三万大阿罗汉。要且不
识宾头卢。当时待他策起眉毛云。会么。便与作
礼。非唯识宾头卢。亦乃同参古佛。

善财因毗目仙人执其手。善财自见其身。往十方佛
刹微尘数诸佛所。乃至经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劫
时。仙人放手。善财即见自身还在本处。

善财参五十三员善知识。末后到弥勒阁前。见楼阁
门闭。瞻仰赞叹。见弥勒从别处来。善财作礼云。愿楼
阁门开。令我得入。寻时弥勒。至善财前。弹指一声。楼
阁门开。善财入巳。阁门即闭。见百千万亿楼阁。一一
楼阁内。有一弥勒。领诸眷属。并一善财。而立其前。

善财因无著问。我欲见文殊。何者即是。财云。汝发一
念心清净。即是。无著云。我发一念心清净。为甚么不
见。财云。是真见文殊。

善住天子。白文殊云。可共往如来所咨决未受。亦同
此时如法问难。文殊云。你莫分别取著如来。天子云。
如来今在何所。令我莫著。文殊云。只在目前。天子云。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7c 页 X79-0017.png
若如是者。我何不见。文殊云。汝若一切不见。是名真
见如来。天子云。若见在前。云何戒我。莫取著如来。文
殊云。汝今见前何有。天子云。有虚空界。文殊云。如来
者虚空界是。虚空界即是如来。此中无有一物。可分
别者。

殃崛摩罗。因持钵。至一长者家。值妇人产难。子母未
分。者云。瞿昙弟子汝为至圣。当有何法。能免产难。殃
崛语长者云。我乍入道。未知此法。待我回问世尊。却
来相报。及返白佛。佛告殃崛。汝速去报言。我自从贤
圣法来。未曾杀生。殃崛往告。妇人闻之当下分免。

妙喜颂云。华阴山前百尺井。中有寒泉彻骨冷。
谁家女子来照影。不照其馀照斜领。

月氏国王。闻罽宾国。有一尊者。曰祇夜多。有大名称。
即与群臣。往彼国。礼见问法。修敬毕。请尊者。为开演。
尊者云。大王时来好。道今去亦如来时。

紧那罗王。奏无生乐。供养。佛乃敕有情无情。俱随王
去。若有一物。不随王去。即去佛处不得。

无厌足王。入大寂定。乃敕有情无情。皆顺于王。若有
一物。不顺于王。即入大寂定不得。

障蔽魔王。领诸眷属。一千年。随金刚齐菩萨。觅起处
不得。忽一日得见。乃问云。汝当依何而住。我一千年。
觅汝起处不得。齐云。我不依有住而住。不依无住而
住。如是而住。

法眼云。障蔽魔王。不见金刚齐。即且从。只如金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8a 页 X79-0018.png
刚齐。还见障蔽魔王么。

城东有一老母。与佛同生。而不欲见佛。每见佛来。即
便回避。虽然如此。回顾东西。总皆是佛。遂以手掩其
面。十指掌中。亦总是佛。

庵婆提遮女。问文殊云。明知生是不生之义。为甚么。
被生死之所流转。文殊云。其力未充。

有一聚落。毒龙所居。时五百尊者。往彼降之不得。有
一异方尊者。弹指一声。其龙即降。

琅琊觉云。若据教乘。自有科判。山僧即不然。只
这弹指。也不消得。虽然如是。且莫困鱼止箔。钝
鸟栖芦。

* 西天祖师

** 初祖摩诃大迦叶(凡三)

分座。传衣。世尊示灭。结集法
藏。斥出阿难。未尽诸漏。阿难遂于毕钵岩前。磐陀石
上。坐至中夜。得證道果。即现神通。透石而入。

迦叶后
付法眼。而说偈云。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于一
法中。有法有不法。

有外道问。如何是我我。祖云。觅我者是汝我。外道云。
这个是我我。师我何在。祖云。汝问我觅。

祖踏泥次。有沙弥问。尊者何得自为。祖云。我若不为。
谁为我为。

法眼云。我当时若见。拽来踏泥。

** 二祖阿难尊者(凡三)

祖一日白佛云。今日入城。见一
奇特事。佛云。见何奇特事。祖云。入城时。见一攒乐人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8b 页 X79-0018.png
作舞。出城。总见无常。佛云。我昨日入城。亦见一奇特
事。祖云。未审见何奇特事。佛云。我入城时。见一攒乐
人作舞。出城时。亦见一攒乐人作舞。

祖问迦叶云。师兄。世尊传金襕袈裟外。别传个甚么。
迦叶召阿难。祖应诺。迦叶云。倒却门前刹竿著。

汾阳昭云。不问那知。

翠岩芝云。千年无影树。今时没底靴。

祖大事既办。诣常水河。化为金地。集诸圣众。顾得道
弟子商那和修。付正法眼。说偈云。本来付有法。付了
言无法。各各须自悟。悟了无无法。

**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凡一)

问优婆鞠多云。汝年几耶。
云。我年十七。祖云。汝身十七耶。性十七耶。云师发巳
白。为发白耶。心白耶。祖云。但发白。非心白尔。云我身
十七。非性十七。祖知是法器。

后付法眼。而说偈云。非
法亦非心。无心亦无法。说是心法时。是法非心法。

** 四祖优婆鞠多尊者(凡二)

祖访一比丘尼。才入门。便
触撒钵盂。尼云。佛在日。六群比丘。甚是粗行。数来我
舍。尚不如此。尊者绍继祖位人。得与么粗行。

汾阳昭代云。巳知错误。

祖说法度人。筹盈石室。有长者子曰众香。投祖出家。
祖问。汝心出家耶。身出家耶。云我自出家。非为身心。
祖云。不为身心。复谁出家。云夫出家者。无我我故。心
不生灭。心不生灭。即是常道。故诸佛亦常。心无形相。
其体亦然。祖云。汝当大悟。心自通达。即为剃度。易名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8c 页 X79-0018.png
提多迦。遂付法眼。而说偈云。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
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 五祖提多迦尊者(凡一)

有弥遮迦者。见师慈相。即悟
宿因。乃弃仙术。而求圣果。请问祖云。我于仙道。更无
进趣。唯守虚静。不达至理。祖云。佛言。修仙敬学小道
似绳牵。汝可自知之。若弃小流。顿归大海。当證无生。
弥遮迦闻语。豁然契悟。

后付法眼。而说偈云。通达本
法心。无法无非法。悟了同未悟。无悟亦无法。

** 六祖弥遮迦尊者(凡一)

道化北天。有婆须蜜者。手提
酒器。逆问祖云。师何方来。欲往何所。祖云。从自心来。
欲往无所。云师识我手中物否。祖云。此是触器。而负
净者。云还识我否。祖云。我即不识。识即非我。汝当称
名。吾后示汝本因。云我姓波罗堕。名婆须密。祖云。佛
记汝。当绍祖位。即与剃度。顿悟宿因。

后付法眼。而说
偈云。无心无可说。说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
心法。

** 七祖婆须蜜尊者(凡一)

游行诸国。说法度人。有一智
者。自称佛陀难提。谓祖云。我欲与师论义。祖云。义即
不论。论即不义。若拟论义。终非义论。难提即悟本心。
投祖出家。

后付法眼。而说偈云。心同虚空界。示等虚
空法。證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

**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凡一)

智慧滔渊。捷辩无碍。有伏
驮密多者。作礼问云。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诸佛
非我道。谁是最道者。祖云。汝言与心亲。父母非可比。
联灯会要目次¶ 第 19a 页 X79-0019.png
汝行与道合。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
欲识汝本心。非合亦非离。伏驮闻是偈。顿悟佛理。祖
与剃度。

后付法眼。而说偈云。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
是。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

** 九祖伏驮密多尊者(凡一)

生来五十年。唯坐一床。口
不曾言。足不曾履。闻偈悟道。传法度生。

有难生者。投
师出家。长坐不卧。通达法性。

祖付法眼。而说偈云。真
理本无名。因名显真理。受得真真法。非真亦非伪。

** 十祖胁尊者(凡一)

处胎六十年。神珠梦应。诞生之日。
满室光明。出家得道。

至一林中。有富那夜奢者。恭敬
合掌而立祖前。祖问。汝从何来。云我心非往。祖云。汝
住何处。云我心非止。祖云。汝不定耶。云诸佛亦然。祖
云。汝非诸佛。云诸佛亦非。祖知是法器。即与剃度。


法说偈云。真体自然真。因真说有理。领得真真法。无
行亦无止。

联灯会要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