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1556-A¶
1556-A¶ 第 640c 页

* No. 1556-A
御制建中靖国续灯录序   〔宋刻〕

昔释迦如来之出世也。受燃灯之记。生净饭之家。分
手指乎天地。而真机巳露。游门观于生死。而幼缘顿
寂。及手倡道鸡园。腾芳鹫岭。无边刹境遂现一毫之
端。大千经卷毕出微尘之里。西被竺土。东流震旦。编
叶而书。则一时圣教虽传于庆喜。持花而笑。则正法
眼藏巳付于饮光。

自达磨西来。寔为初祖。其传二.三.
四.五。而至于曹溪。于是双林之道逾光。一滴之流浸
广。自南岳.清原而下。分为五宗。各擅家风。应机詶对。
虽建立不同。而会归则一。莫不箭锋相拄。鞭影齐施。
接物利生。启悟多矣。源派演迤。枝叶扶疏。而云门.临
济二宗。遂独盛于天下。

朕膺
天宝命。绍 国大统。恭惟
艺祖辟度门于绵寓。
太宗阐秘义于敷天。
章圣传灯于景德。
永昭广灯于天圣。皆宏畅真风。恊助
神化。以成无为之治者也。于皇
1556-A¶ 第 641a 页 X78-0641.png
神考。尤乡空宗。元丰三年。诏于大相国寺。创二禅刹。
辟惠林于东序。建智海于右庑。逮壬戌之岁。以今岁
国大长公主及集庆军节度观察留后驸马都尉张
敦礼之请。复建法云禅寺于国之南。于是祖席辉光。
丛林鼎盛。天下之袭方袍。慕禅悦者。云集于上都矣。

今敦礼以其寺住持僧佛国禅师惟白所集建中靖
国续灯录三十卷来上。且以序文为请。惟白探最上
乘。了第一义。屡入中禁。三登高座。宣扬妙旨。良惬至
怀。昔能仁说法华经。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
千世界。而弥勒发问。文殊决疑。以谓日月灯明佛。本
光瑞如此。持是经者。妙光法师。得其證者。普明如来。
今续灯之名。盖灯灯相续。光光涉入。义有在于是矣。

噫。圆澄觉海。本含裹于十方。生灭空沤。遂沉沦于三
有。因明立所。由尘发知。织妄相成。转入诸趣。良可悲
也。若回光内照。发真归元。则是录也。直指性宗。单传
心印。可得于眉睫。可荐于言前。举手而擎妙喜之世
界。弹指以现庄严之楼阁。神通运用。真不可得而思
议哉。嘉与有众。缔此胜缘。俱离迷津。偕之觉路。斯朕
之志巳。建中靖国元年八月十五日赐序。

1556-A¶ 第 641b 页 X78-0641.png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一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

* 正宗门

尔时世尊。种智圆成。熏修示迹。悲深愿广。应现受生。
性洁霜花。心驰雪岭。逾城午夜。习想六年。沐尼连河。
诣菩提树。升金刚座。敷吉祥茅。诸定遍修。明星现悟。
顿成正觉。等念含生。四十九年。三乘显著。拈花普示。
微笑初传。对大众前印正法眼。嘱行教外。别付上根。
莲目普观。华偈亲说。

「 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
 法法何曾法」


尔时摩诃迦叶尊者。分坐传衣。因花悟道。岩间石室。
演法度生。世尊示灭。结集圣教。斥出阿难。未尽诸漏。
毕钵岩前。磐陀石上。坐至中夜。便證道果。即现神通。
透石而入。于是迦叶付正法眼。而说偈言。

「 法法本来法
 无法无非法
 何于一法中
 有法有不法」


尔时阿难尊者。坐石悟道。结集圣言。一唱我闻。三疑
顿息。大事既办。将求宗嗣。诣常水河。化为金地。集诸
圣众。顾得道弟子商那和修。付正法眼。而说偈言。

「 本来付有法
 付了言无法
1556-A¶ 第 641c 页 X78-0641.png
 各各须自悟
 悟了无无法」


尔时商那和修尊者。著自然衣。而为示生。作大商主。
忽悟无常。闻佛入灭。投阿难出家而證道果。

一日。见
长者子优婆鞠多而问曰。汝年几耶。

鞠多曰。我年十
七。

师曰。汝身十七。汝性十七。

鞠多视师。问曰。师发白
耶。心白耶。

和修曰。我但发白。非心白耳。

鞠多曰。我身
十七。非性十七。

和修遂与授戒。传正法眼藏。而说偈
言。

「 非法亦非心
 无心亦无法
 说是心法时
 是法非心法」


尔时优婆鞠多尊者。十七出家。二十證果。广度有情。
筹盈石室。

有长者子。名曰香象。投师出家。师乃问曰。
汝身出家。汝心出家。

答曰。我所出家。非为身心。

师曰。
不为身心。复谁出家。

答曰。夫出家者。无我我故。心不
生灭。心不生灭。即是常道。既是常故。诸佛亦常。本来
心相。其体亦然。

师曰。汝今大悟。心自明了。豁然顿證。
易名提多迦。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 心自本来心
 本心非有法
 有法本有心
 非心非本法」


尔时提多迦尊者。金日出照。甘泉泛涌。应瑞而生。实
亦希有。出家得道。传法度人。

有弥遮迦尊者。见师慈
相。便省夙因。弃本仙术而求圣果。殷勤问曰。我于仙
道。更无进趣。唯守虚静。不达至理。

师曰。佛言。修仙敬
学小道似绳牵。汝可自知之。若弃小流。顿归佛法大
1556-A¶ 第 642a 页 X78-0642.png
海。便證无生。

弥遮迦闻语。顿證妙道。即付正法眼藏。
而说偈言。

「 通达本法心
 无法无非法
 悟了同未悟
 无心亦无法」


尔时弥遮迦尊者。弃仙投佛。出家悟道。行化北天。祥
云现相。

有婆须蜜多者。身体严净。手执酒器。而问师
曰。何方而来。欲往何所。

师曰。从自心来。欲往无处。

曰。
识我手中物否。

师曰。此是触器而负净者。

曰。还识我
否。

师曰。我即不识。识即非我。汝当称名。吾即知矣。

曰。
姓颇罗堕。名婆须蜜。

师曰。佛记于汝。当绍禅祖。

即舍
酒器。顿悟夙因。出家受具。深入觉道。弥遮迦付正法
眼藏。而说偈言。

「 无心无可得
 说得不名法
 若了心非心
 始解心心法」


尔时婆须蜜多尊者。自省夙缘。置器出家。游行诸国。
广作佛事。

有佛陀难提曰。我今欲与尊者诸义。

师曰。
义即不论。论即不义。若拟论义。终非义论。

难提即自
悟心。便即敬伏。求师出家。愿可济度。师知传法时至。
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 心同虚空界
 示等虚空法
 證得虚空时
 无是无非法」


尔时佛陀难提尊者。顶有肉珠。光明莹彻。智慧渊冲。
辩捷无碍。

有伏驮蜜多而问曰。父母非我亲。谁是最
亲者。诸佛非我道。谁是最道者。

师曰。汝言与心亲。父
1556-A¶ 第 642b 页 X78-0642.png
母非可比。汝行与道合。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与
汝不相似。欲识汝本心。非合亦非离。

伏驮闻是妙偈。
顿入佛道。五体投地。深自庆跃。即与剃度。付正法眼
藏。而说偈言。

「 虚空无内外
 心外亦如此
 若了虚空故
 是达真如理」


尔时伏驮蜜多尊者。生五十年。唯坐一床。口不曾言。
足不履地。闻偈得道。传法利人。

有难生者。求师出家。
即与剃度。羯磨之际。祥光上烛。仍感舍利。显为瑞应。
长坐不卧。习常精进。通达法性。便證道果。付正法眼
藏。而说偈言。

「 真理本无名
 因名显真理
 受得真实法
 非真亦非伪」


尔时胁尊者。处胎六十年。神珠梦应。而遂诞生。满室
光明。非谓凡兆。既得道果。利物为先。至一林中。地变
金色。

有富那夜奢至师前合掌而立。师问曰。汝从何
来。

答曰。我心非往。

问曰。汝何处住。

答曰。我心非止。


曰。汝不定耶。

答曰。诸佛亦然。

问曰。汝非诸佛。

答曰。诸
佛亦非。

师知是法器。传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 真体自然真
 因真说有理
 领得真真法
 无行亦无止」


尔时富那夜奢尊者。心明博达。性无所求。遇胁尊者
得法。化导游行。

有马鸣大士问曰。我欲识佛。何者即
是。

师曰。汝欲识佛。不识者是。

曰。佛既不识。焉知是乎。
1556-A¶ 第 642c 页 X78-0642.png

师曰。汝既不识。焉知不是。

曰。此是锯义。

师曰。彼是木
义。曰。锯义者何。

曰。与汝平出。曰。木义者何。

师曰。汝被
我解。

马鸣豁然开悟。因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 迷故如隐显
 明暗不相离
 今付隐显法
 非一亦非二」


尔时马鸣尊者。以有作无作诸功德胜。闻木义得法。
转妙法轮。

有大魔王与师捔力。即现本身。礼拜悔过。

师曰。汝名谁耶。

答曰。我名迦毗摩罗。

师曰。尽汝神力。
变化若何。

曰。我化大海。不足为难。

师曰。汝化性海得
否。

答曰。何谓性海。我未曾知。

师曰。性海者。山河大地。
皆依建立。三昧六通。由兹发现。

迦毗摩罗闻言。忽然
悟入性海。遂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 隐显即本法
 明暗元不二
 今付了悟法
 非取亦非离」


尔时迦毗摩罗尊者。本习外道。归心佛乘。游西印土。

至一深山。有龙树尊者出迎。问曰。深山孤寂。龙蟒所
居。大德至圣。何枉神足。

师曰。我非至圣。来访贤者。


树默念曰。此师得决定性明道眼否。是大圣继真乘
否。

师曰。汝虽心语。吾巳意知。伹办出家。何虑不圣。


树闻巳。悔谢。即与度脱。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 非隐非显法
 说是真实际
 悟此隐显法
 非愚亦非智」


尔时龙树尊者。具大智见。无所不通。弘阐宗教。古今
希有。

一日。提婆相访。师令侍者将满钵水示之。提婆
1556-A¶ 第 643a 页 X78-0643.png
投一针。欣然契会师意。即延语道。又现圆月相示之。
复契妙旨。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 为明隐显法
 方说解脱理
 于法心不證
 无瞋亦无喜」


尔时迦那提婆尊者。幼而博识。才辩纵横。遐迩名播。
诸国所推。自顾胸怀。殊无所愧。投针契道。广利群生。

有罗睺罗多者。以木耳因缘问师。师以颂示之。感悟
前因。投师出家。即證道果。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 本对传法人
 为说解脱理
 于法实无證
 无终亦无始」


尔时罗睺罗多尊者。出家传法。随处利生。至室罗筏
城金水河上。

有僧伽难提安然入定。伺候七日。方从
定起。师问曰。汝身定耶。心定耶。

曰。身心俱定。

师曰。身
心俱定。何有出入。

曰。虽有出入。不失定相。

师曰。既不
失定相。何物动静。

曰。动静非物。物非动静。

师曰。此义
不然。

往反徵问。词折义屈。心意豁然。稽首归依。顿领
玄旨。因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 于法实无證
 不取亦不离
 法非有无相
 内外云何起」


尔时僧伽难提尊者。宝庄严王子也。生而能言。常赞
佛事。令毋信向。后习禅定。继祖时至。遂传心印。广化
众生。

有一童子手持宝镜。投师出家。俾为给侍。因风
吹殿上铜铃响。师问曰。风鸣耶。铃鸣耶。

曰。非风铃鸣。
我心鸣耳。

师曰。心复谁乎。

曰。俱寂静故。

师曰。善哉。善
1556-A¶ 第 643b 页 X78-0643.png
哉。真达佛理。遂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 心地本无生
 因地从缘起
 缘种不相妨
 华果亦复尔」


尔时伽耶舍多尊者。持镜出家。闻铃證道。遂游诸国。
观气求嗣。

有鸠摩罗多见而问曰。师是何人。

师曰。我
佛弟子。罗多闻语。神识悚然。却复还家。闭于门户。


即徐至扣门。罗多应曰。此舍无人。

师曰。道无者谁。


多忽悟必是智人。开门礼敬。辨狗验金。遂得道果。付
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 有种有心地
 因缘能发萠
 于缘不相碍
 当生生不生」


尔时鸠摩罗多尊者。为自在天。闻法利根。继祖时至。
降生人间。验金得果。济度群品。

有阇夜多问曰。我家
信佛。常萦疾苦。邻舍旃陀。所作如意。彼何幸。而我何
辜。

师曰。何足疑乎。且善恶报应。有三世焉。见仁夭暴
寿。逆吉义凶。便亡因丧果。虚招罪咎。殊不知影响相
应。毫𨤲靡忒。经百千劫。亦不磨灭。

阇夜多闻语。顿释
所疑。深悟业理。志求出家。于宝塔前剃发授戒。佛放
光明。即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 性上本无生
 为对求人说
 于法既无得
 何怀决不决」


尔时阇夜多尊者。智慧渊冲。化导无量。罗阅城中广
兴佛事。

有婆修盘头。常一食不卧。六时礼诵。师见而
问曰。汝如此精进。与道远矣。设经尘劫。皆虚妄本。

曰。
1556-A¶ 第 643c 页 X78-0643.png
师蕴何德而讥于我。

师曰。我不求道。亦不颠倒。我不
礼佛。亦不轻慢。我不长坐。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
杂食。我不知足。亦不贪欲。心无所希。故名曰道。

婆修
闻师示诲。发无漏智。叙陈夙因。传正法眼藏。而说偈
言。

「 言下合无生
 同于法界性
 若能如此解
 通达事理竟」


尔时婆修盘头尊者。在胎遇记。必为世灯。生长苦行。
而获道果。游行至那提国。国王子摩拿罗投师出家。
得大神力。顿悟心宗。当绍祖位。传正法眼藏。而说偈
言。

「 泡幻同无碍
 如何不了悟
 达法在其中
 非今亦非古」


尔时摩拿罗尊者。舍王宫乐。出家證道。信香为瑞。往
月氏国。

有鹤勒那问。龙子何聪。鹤众何感。

师论其夙
因。心即开悟。

又复问曰。我今当修何业。令鹤众转得
人身。

师曰。佛有无上法宝。展转相传。我今付嘱。汝宜
信受。无令断绝。广度有情。

鹤众因此而得解脱。付正
法眼藏。而说偈言。

「 心随万境转
 转处实难幽
 随流认得性
 无喜亦无忧」


尔时鹤勒那尊者。生时天花散䌽。金钱布地。收养王
宫。广现神变。后出家传法。随处指迷。

有师子比丘问
曰。我欲求道。当何用心。

师曰。汝若求道。无所用心。


1556-A¶ 第 644a 页 X78-0644.png
子曰。既无用心。谁作佛事。

师曰。若有用心。即非功德。
若无用心。即是佛事。

师子闻说。心即开悟。付正法眼
藏。而说偈言。

「 认得心性时
 可说不思议
 了了无可得
 得时不说知」


尔时师子尊者。问道传法。开诱五众。名闻遐迩。人天
钦服。

有长者携一子。拳一手而礼拜。师问曰。可还我
珠。其子即开子献珠。众皆惊异。

师具说前因。即度出
家。名婆舍斯多。师将还夙债。预付正法眼藏。而说偈
言。

「 正说知见时
 知见俱是心
 当心即知见
 知见即于今」


尔时婆舍斯多尊者。母梦神剑。即觉有孕。既诞。遇师
子尊者。显发夙因。密传心印。至南天竺国。摧伏外道。

国王太子不如蜜多投师出家。师问曰。汝欲出家。当
为何事。

太子曰。我今出家。不为其事。

师曰。不为其事。
因何出家。

太子曰。我所出家。即为佛事。

师曰。若为佛
事。当何所作。

太子曰。无所作者。即真佛事。

师叹曰。太
子智慧天至。必诸圣降迹。即与授具。大地震动。灵异
颇多。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 圣人说知见
 当境无是非
 我今悟真性
 无道亦无理」


尔时不如蜜多尊者。舍太子位。投尊者出家。传法利
生。至东印土。

有婆罗门子街巷游行无定。师问曰。汝
1556-A¶ 第 644b 页 X78-0644.png
行何急。

答曰。师行何缓。

师曰。汝今何姓。

答曰。与师同
姓。

师曰。汝忆前事否。

答曰。我念远劫与师同居。

师曰。
共为何事。

答曰。师演摩诃般若。我转甚深修多罗。


曰。今日所谈。深契夙因。

即度出家。名般若多罗。付正
法眼藏。而说偈言。

「 真性心地藏
 无头亦无尾
 应缘而化物
 方便呼为智」


尔时般若多罗尊者。既得法巳。行化南印。国玉太子
共所钦敬。

因以宝珠为施。师复示问。各陈所见。唯菩
提多罗曰。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诸宝中。法宝为上。
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诸光中。智光为上。此是世明。
未足为上。于诸明中。心明为上。此是世珠。未定为上。
于诸珠中。心珠为上。师有其道。其宝即现。

师复问曰。
于诸物中。何物为相。

答曰。于诸物中。不起无相。

师曰。
于诸物中。何物最高。

答曰。于诸物中。人我最高。

师曰。
于诸物中。何物最大。

答曰。于诸物中。法性最大。

既见
问答精妙。即与落发。感白日月现。地三震动。便證圣
果。付正法眼藏。而说而偈言。

「 心地生诸种
 因事复因理
 果满菩提圆
 花开世界起」


尔时唐土初祖菩提达磨尊者。南天竺国王第三太
子也。施珠辨义。发明心地。于诸法性。顿得通量。传法
时至。远来此土。梁帝不契。面壁少林。

有神光法师。立
雪断臂。坚求诸佛要道。师为易名慧可。一日。问曰。诸
1556-A¶ 第 644c 页 X78-0644.png
佛法印。可得闻乎。

师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可曰。乞
师安心。

师曰。将心来。与汝安。

可曰。觅心不可得。

师曰。
与汝安心竟。师又诲曰。汝可内息诸虑。外息诸缘。


忽顿證而告曰。弟子巳息诸缘。

师曰。莫落空否。

可曰。
不落空。

师曰。以何所證。言不落空。

可曰。明明了了。无
觉无知。

师曰。如是。如是。

师将归西天。示门人曰。汝等
各陈所见。吾欲付西天衣钵。以为表證。

道副曰。如我
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

师曰。汝得吾皮。

尼总持曰。如我所见。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
再见。

师曰。汝得吾肉。

道育曰。如我所见。四大本空。五
蕴非有。无一法可得。

师曰。汝得吾骨。

慧可最后礼三
拜。依位而立。师曰。汝得吾髓。遂付正法眼藏。而说偈
言。

「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尔时二祖惠可正宗普觉禅师。立雪断臂。传钵授衣。
继阐玄风。博求法嗣。

有一居士。聿来说礼。问曰。弟子
久缠风恙。乞师忏罪。

师曰。将罪来。与汝忏。

居士良久
曰。觅罪性不可得。

师曰。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

居曰。今日巳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

师曰。是心是佛。
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

居士曰。弟子始知罪
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

师深器之。曰。汝是吾宝也。宜名僧璨。即与落发。付正
法眼藏。而说偈言。
1556-A¶ 第 645a 页 X78-0645.png

「 本来缘有地
 因地种花生
 本来无有种
 花亦不曾生」


尔时三祖僧璨镜智禅师。忏罪得道。落发传衣。任缘
利人。居无常处。

有沙弥道信见师。问曰。乞与解脱法
门。

师曰。谁缚汝。

答曰。无人缚。

师曰。既无人缚。何求解
脱。

信于言下大悟。侍奉九载。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 花种虽因地
 从地种花生
 若无人下种
 花地尽无生」


尔时四祖道信大医禅师。生而超异。顿悟空宗。入解
脱门。宛如夙习。既续祖风。将求嗣法。

于黄梅路上见
一小儿。骨相奇秀。异乎常童。师见问曰。汝何姓。

答曰。
姓即有。不是常姓。

师曰。是何姓。

答曰。是佛性。

师曰。汝
无佛性。

答曰。佛性空故。所以言无。

师识其法器。俾为
侍者。后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 花种有生性
 因地花生生
 大缘与性合
 当生生不生」


尔时五祖弘忍大满禅师。童儿得道。乃栽松道者后
身。居黄梅东山。大振玄风。

有卢居士远来。师曰。汝什
么处来。

答曰。岭南来。

师曰。来作什么。

答曰。来求作佛。

师曰。汝岭南人无佛性。

答曰。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
北。

师叱曰。着槽厂去。

即入碓坊。服劳杵臼。腰间坠石。
昼夜不息。传衣时至。遂命入室。乃谓曰。诸佛出世。为
一大事。无上妙法。真实圆明。今付于汝。汝善护持。无
令断绝。而说偈言。
1556-A¶ 第 645b 页 X78-0645.png

「 有情本下种
 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
 无性亦无生」


尔时六祖慧能大鉴禅师。卖樵闻经。顿悟心印。远至
黄梅。求其密證。遂传衣钵。隐于怀集。因辨风幡。发扬
大事。道俗皈依。龙天瞻仰。演无上乘。度无量众。当机
开悟。密契潜符。犹如时雨。普润一切。

将欲归真。遂告
众曰。汝等信根纯熟。决定无疑。衣钵不传。各任大事。
依吾行者。定證圣果。普告大众。而说偈言。

「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萌
 顿悟花情巳
 菩提果自成」


** 南岳坏让禅师

师到曹溪。祖师问曰。从什么处来。


曰。从嵩山安国师处来。

祖曰。什么物与么来。

师八年
后。一日忽省。而告祖师曰。说似一物即不中。

祖曰。还
假修證否。

师曰。修證即不无。只是不污染。

祖曰。只遮
不污染。诸佛所护念。汝今如是。吾亦如是。西天二十
八祖亦如是。唐土六祖亦如是。般若多罗谶汝足下
出一马驹子。蹈杀天下人去在。汝善护持。

后居南岳。
传正法眼。

** 庐陵清原山行思禅师

师到曹溪。参礼祖师。问曰。当
何所务即得不落阶级。

祖师曰。汝曾作什么来。

师曰。
圣谛亦不为。

祖曰。落何阶级。

师曰。圣谛尚不为。何阶
级之有。

祖曰。如是。如是。汝善护持。

曹溪学众虽多。师
居第一。后归清原山弘扬此事。传正法眼。

** 江西道一马大师

在庵中坐次。让和尚问曰。在遮里
1556-A¶ 第 645c 页 X78-0645.png
作什么。

师曰。坐禅。

让曰。坐禅图什么。

师曰。圆作佛。


有间取砖于庵前磨。师曰。磨砖作什么。

让曰。磨砖作
镜。

师曰。磨砖岂得成镜。

让曰。磨砖既不成镜。汝坐禅
岂得成佛。

师悚然起立。问曰。如何即是。

让曰。汝若坐
禅。禅非坐卧。汝若坐佛。佛非定相。譬人驾车。车若不
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

师忽顿悟。侍奉十年。日益微
奥。后在江西。随处传正法眼。

** 南岳石头希迁禅师

投六祖落发。禀旨寻思三年。方
悟其意。径往清原。思和尚问曰。子什么处来。

师曰。曹
溪来。

思曰。汝到曹溪得个什么。

师曰。未到曹溪亦不
曾失。

思曰。若恁么。何用到曹溪。

师曰。若不到曹溪。争
知不失。

思曰。象角虽多。一麟足矣。

后居南岳。传正法
眼。

** 洪州百丈怀海大智禅师

一日。随马大师游田中。见
野鸭子。大师问。是什么。

师云。野鸭子。

少须。鸭子飞去。
大师云。什么处去也。

师云。飞过去也。大师扭师鼻。师
作忍痛声。

大师云。又道飞过去。师因有省。

后住百丈。
传正法眼。

** 澧州天皇道悟禅师

初参径山国一禅师。次至马大
师宗席。皆契心要。后到石头。问曰。离却定慧。以何法
示人。

石头曰。我遮里无奴婢。离个什么。

师曰。如何明
得。

石头曰。汝撮得虚空么。

师曰。恁么即不从今日去
也。

石头曰。汝早晚从那边来。

师曰。道悟不是那边人。

石头曰。我巳知汝来处。

师曰。何以赃诬于人。

石头曰。
1556-A¶ 第 646a 页 X78-0646.png
汝身见在。

师曰。虽然如此。毕竟如何示于后人。

石头
曰。谁是后人。师从兹顿悟。

后住天皇。传正法眼。

** 筠州黄檗希运禅师

初参百丈。问曰。师参马祖。有何
因缘。

百丈举再参因缘。师不觉吐舌。百丈云。作什么。

师云。今日因师见马大师大机之用。

百丈云。子巳后
莫承嗣马大师么。

师云。我不识马大师。我若嗣他。恐
丧我儿孙。

百丈曰。如是。如是。

后师资机感非一。住黄
檗山。传正法眼。

** 澧州龙潭崇信禅师

一日。问天皇和尚曰。弟子久事
于师。未蒙指示。

天皇曰。每日无不指示。

师曰。什么处
是指示。

天皇曰。汝擎茶来。吾为汝受。汝若和南。吾便
起手。师因开悟。

后住龙潭。传正法眼。

** 镇府临济义玄禅师

初参黄檗。问佛法的的大意。三
度发问。黄檗打六十拄杖。

至大愚。举此因缘。愚云。黄
檗得恁么老婆心。师忽顿悟。便归侍奉黄檗。

后往河
北阐化。传正法眼。

** 鼎州德山宣鉴禅师

侍立龙潭。夜深下去。既黑。龙潭
点纸烛与师。师才接。潭即吹灭。师忽大悟。作礼。

龙潭
曰。子见什么道理。

师曰。从今日巳去。不疑天下老和
尚舌头。

龙潭次辰示众曰。可中有个汉。牙如利剑。眼
似流星。口若血盆。面生黑漆。一棒打不回头。他时后
日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师即焚却
文字便行。

后住德山。传正法眼。

** 魏府兴化存奖禅师

初参临济发明。后遇大觉。打二
1556-A¶ 第 646b 页 X78-0646.png
十棒。因悟临济参黄檗因缘。后出世住兴化。继嗣临
济。传正法眼。

** 福州雪峰义存禅师

九上洞山。三到投子。寻到德山。
师资缘契。一日。问曰。从上诸圣以何法示人。

山打一
棒云。道什么。师忽悟。如桶底脱。

因至鳌山。岩头作證。
自巳胸襟流出。可以盖天盖地。后归雪峰。传正法眼。

** 汝州宝应南院慧颙禅师

参兴化和尚。大悟玄旨。密
契宗风。啐啄应机。主宾互换。当锋詶敌。独冠诸方。居
南院道场。传正法眼。

** 韶州云门文偃禅师

初参睦州陈尊宿。发明心地。寻
入岭。参雪峰。一日。遇升堂。僧问。如何是佛。

峰云。苍天。
苍天。师闻。忽释所疑。契会宗要。

后广主刘氏请居云
门。传正法眼。

** 汝州风穴延昭禅师

初参镜清。发明祖意。后参南院。
师才至门。院云。入门须辨主。

师云。端的请师分。院以
左手拍膝。师便喝。院以右手拍膝。师又喝。

院举左手
云。遮里即从汝。举右手云。那里作么生。

师云。瞎。

院拈
拄杖。师云。夺却拄杖打和尚。莫言不道。

院云。三十年
住持。今日被黄面浙子钝致。

师云。和尚大似持钵不
得。诈道不饥。

院云。曾到此间否。

师云。是何言欤。

院云。
端的问汝。

师云。也不得放过。

院云。且坐吃茶。师即展
礼。

后嗣宗风。应沩仰悬记。大振祖机。传正法眼。

** 汝州首山省念禅师

遍参知识。常诵法华经。到风穴
会中。一日。遇升堂。风穴示众云。世尊不说说。迦叶不
1556-A¶ 第 646c 页 X78-0646.png
闻闻。良久。便下座。

师曰。此顿悟心宗。遂入室。具陈所
證。

风穴再问曰。世尊不说说。迦叶不闻闻。汝作么生
会。

师曰。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风穴然之。

后住首
山。传正法眼。

** 汾州太子院善昭禅师

太原人也。积习熏闻。孤标异
俗。去饰受具。杖策游方。所至少留。随机扣问。历参知
识七十馀员。最后受印汝州念禅师。由是名声颇闻。
缁素向慕。前后八请。皆不一诺。

淳化四年。道俗千人
迎至西河。方止斯院。门庭峻捷。玄机莫凑。所印可者
皆为道器。德誉洋洋。名播 上国。都尉李侯请居潞
府承天。彼方士民。洒涕遮留。师谓专使曰。暂赴厨馔。
食毕取书。既而诣之。不起于座。巳趣圆寂。阇维后。收
舍利起塔。

师平生阅大藏经六遍。提纲宗要一十策。
其馀应物机缘具如本传。

问。心地未安时如何。

师曰。谁乱你。

僧曰。争奈这个何。

师云。自作自受。

问。学人未悟时如何。

师云。谁言未悟。

僧曰。悟后如何。

师云。莫诈明头。

问。祖意教意。是同是
别。

师云。岩高松冷健。涧曲水流迟。

问。如何是祖师西
来意。

师云。青绢扇子足风凉。

问。如何是学人著力处。

师云。嘉州打大像。

问。如何是学人转身处。

师云。陜府
灌铁牛。

问。如何是学人亲切处。

师云。河西弄师子。

问。
如何是第一玄。

师云。亲嘱饮光前。

僧曰。如何是第二
玄。

师云。绝相离言诠。

僧曰。如何是第三玄。

师云。明鉴
照无偏。

僧曰。恁么则三玄巳超今古外。九天皆唱太
1556-A¶ 第 647a 页 X78-0647.png
平歌。

师云。杲日舒光无不照。幽冥尽耀豁乾坤。

上堂云。夫参学者。须具本分眼目。临机别取邪正。不
受人谩。不被佛祖所滞。不随言语所转。不被诸法所
惑。不依一切神妙解会。凡有来者尽皆验破。何故。伊
倚会解。展弄机锋。求觅知见。问佛问祖。向上向下。自
意祖意。皆可打伊。直饶一切不依。恰好点罚。万水千
山。恰好吃棒。到恁么时。是个汉始得。凡有编辟言句。
或盖或覆。将来辨主眼目。或呈知见。擎头戴角。一识
得。尽好打也。或只当面识破。或则贬之辱之。状似轩
镜临台。有何[(魅-未+夭)-ㄙ]魅可现乎。何故。狐狸能隐本状者也。
珍重。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一


福州等觉禅院住持传法沙门普明收印经板
头钱。恭为今上皇帝祝延 圣寿。阖郡官僚同
资 禄位。彫造
续灯录印板一部。计三函 时崇宁二年十月
 日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