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196b 页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0c 页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三
怀让禅师及曹溪别出共七十七人(怀让禅师第七世至
第九世曹溪别出第二世至第六世)
怀让第七世一十一人七世一作九世(七世一作九世)
* 郢州芭蕉山慧清禅师法嗣四人
* 郢州兴阳清让禅师
* 洪州幽谷山法满禅师(已上二人见录)
* 郢州兴阳义深禅师
* 芭蕉山第二世住遇禅师(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吉州资福如宝禅师法嗣四人
* 吉州资福贞邃禅师
* 吉州福寿和尚
* 潭州鹿苑和尚(已上三人见录)
* 潭州报慈德韶大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汝州宝应和尚法嗣一人(即南院颙也)
* 汝州风穴延沼禅师
* 汝州西院思明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 郢州兴阳归静禅师
* 韶州慧林鸿究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 韶州灵瑞和尚
怀让第八世六人
* 汝州风穴延沼禅师法嗣四人
* 汝州广慧真禅师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1a 页 T51-030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1.png)
* 凤翔长兴和尚
* 潭州灵泉和尚(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潭州报慈归真大师德韶法嗣二人
* 蕲州三角山志谦禅师
* 郢州兴阳词铎禅师
怀让第九世一人
* 汝州首山省念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 汾州善昭禅师(一人见录赞颂附卷末)
曹溪别出第二世三十人
* 罗浮山定真和尚法嗣一人
* 罗浮山灵运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制空山道进和尚法嗣
* 荆州玄觉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韶州下回田善快和尚法嗣一人
* 善悟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司空山本净和尚法嗣一人
* 中使杨光庭(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缘素和尚法嗣二人
* 韶州小道进禅师
* 韶州游寂禅师(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祇陀和尚法嗣一人
* 衡州道倩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南阳慧忠国师法嗣五人(一人见录)
* 吉州耽源山真应禅师
* 唐肃宗皇帝
* 唐代宗皇帝
* 开封孙知古
* 邓州香严惟戒禅师(已上四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洛阳荷泽神会大师法嗣一十八人(二人见录)
* 黄州大石山福琳禅师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1b 页 T51-030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1.png)
* 磁州法如禅师
* 怀安郡西隐山进平禅师
* 澧阳慧演禅师
* 河阳怀空禅师
* 南阳圆震禅师
* 宜春广敷禅师
* 江陵行觉禅师
* 五台山神英禅师
* 五台山无名禅师
* 南岳皓玉禅师
* 宣州志满禅师
* 涪州朗禅师
* 广陵灵坦禅师
* 宁州通隐禅师
* 益州南印禅师
* 河南尹李常(已上一十六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曹溪别出第三世九人
* 下回田善悟禅师法嗣
* 潭州无学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衡州道倩和尚法嗣
* 湖南如宝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耽源山真应和尚法嗣
* 吉州贞遂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磁州法如和尚法嗣
* 荆南惟忠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河阳怀空和尚法嗣
* 蔡州道明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乌牙山圆震禅师法嗣
* 吴头陀
* 四面山法智禅师(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五台山无名禅师法嗣一人
* 五台华严澄观大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益州南印和尚法嗣一人
* 义俛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1c 页 T51-030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1.png)
曹溪别出第四世五人
* 荆南惟忠禅师法嗣四人(忠禅师亦名南印)
* 道圆禅师
* 益州如一禅师
* 奉国神照禅师
* 庐山东林雅禅师(已上四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吴头陀法嗣一人
* 玄固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曹溪别出第五世四人
* 遂州道圆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 终南山圭峰宗密禅师
* 奉国神照禅师法嗣
* 镇州常一禅师
* 滑州智远禅师
* 鹿台玄邃禅师(已上三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曹溪别出第六世一十一人
* 圭峰宗密禅师法嗣
* 圭峰温禅师
* 慈恩寺太恭禅师
* 兴善寺太锡禅师
* 万乘寺宗禅师
* 瑞圣寺觉禅师
* 化度寺仁瑜禅师(已上六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鹿台玄邃禅师法嗣
* 龙兴念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滑州智远禅师法嗣
* 彭门审用禅师
* 圆绍禅师
* 上方真禅师
* 东京法志禅师(已上四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怀让禅师第七世
******* 前郢州芭蕉山慧清禅师法嗣
郢州兴阳山清让禅师僧问。大通智胜佛十
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时如何。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2a 页 T51-030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2.png)
不得成佛道。师曰。为伊不成佛。
洪州幽谷山法满禅师。僧问。如何是道。师良
久曰。会么。僧曰。学人不会。师曰。话道语下
无声。举扬奥旨丁宁。禅要如今会取。不须别
后消停。
******* 前吉州资福如宝禅师法嗣
吉州资福贞邃禅师(第二世住)僧问。和尚见古人得
何意旨便歇去。师作圆相示之。问如何是古
人歌。师作圆相示之。问如何是最初一句。师
曰。未具世界时阇梨亦在此。问百丈卷席意
如何师。良久。问古人道前三三后三三意如
何。师曰。汝名什么。曰某甲。师曰。吃茶去。师
谓众曰。隔江见资福刹竿便回去。脚跟也好
与三十棒。岂况过江来时。有僧才出师曰。
不堪共语。问如何是古佛心。师曰。山河大
地。
吉州福寿和尚。僧问。祖意教意同别。师乃展
手。问文殊骑师子普贤骑象。未审释迦骑什
么。师举手云。邪邪。
潭州鹿苑和尚。僧问。馀国作佛还有异名也
无。师作圆相示之。问如何是鹿苑一路。师曰。
吉嘹舌头问将来。问如何是。闭门造车。师曰。
南岳石桥。僧曰。如何是出门合辙。师曰。拄杖
头鞋。师上堂展手云。天下老和尚诸上座命
根总在遮里。有一僧出曰。还收得也无。师
曰。天台石桥侧。僧曰某甲不恁么。师曰。伏惟
尚飨。问如何是世尊不说说。师曰。须弥山倒。
曰如何是迦叶不闻闻。师曰。大海枯竭。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2b 页 T51-030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2.png)
******* 前汝州宝应和尚法嗣(亦曰南院)
汝州风穴延沼禅师馀杭人也。初发迹于越
州镜清顺德大师。未臻堂奥。寻诣里州华严
院。遇守廊上坐。即汝州南院侍者也。乃密探
南院宗旨。后至南院初见不礼拜。便问曰。
入门须辨主。端的请师分。南院以左手拊
膝。师喝。南院以右手拊膝。师又喝。南院举左
手曰。遮个即从阇梨。又举右手曰。遮个又作
么生。师曰瞎。南院拟拈拄杖次。师曰。作什
么。夺拄杖打著老和尚。莫言不道。南院曰三
十年住持。今日被黄面淅子上门罗织。师曰。
和尚大似持钵不得诈道不饥。南院曰。阇梨
几时曾到南院来。师曰。是何言欤。曰老僧端
的问汝。师曰也不得放过。南院曰。且坐吃茶。
师方叙师资之礼。自后应沩仰之悬记出世
聚徒。南院法道由是大振诸方矣。师上堂谓
众曰。夫参学眼目。临机直须大用现前。勿自
拘于小节。设使言前荐得。犹是滞㲉迷封。纵
然句下精通。未免触途狂见。观汝诸人。应是
向来依他作解。明昧两岐与尔一时扫却。直
教个个如师子儿吒呀地哮吼一声壁立千仞。
谁敢正眼觑著。觑著即瞎却渠眼。师又赴郢
州衙内。升座示众云。祖师心印。状似铁牛之
机。去即印住。住即印破。秖如不去不住。印即
是不印即是。还有人道得么。时有卢陂长老
出问。学人有铁牛之机。请师不搭印。师云。惯
钓鲸鲵澄巨浸。却嗟蛙步𩥇泥沙(卿公事苑云。蛙当作洼。谓
马出于渥洼水也。风穴所谓𩥇者。以良马出清水。而反𩥇卧于泥沙之中。是其意也。今录谓蛙者虾蟆也。岂能为马
步而𩥇卧邪。𩥇张扇切)陂伫思。师喝云。长老何不进语。陂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2c 页 T51-030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2.png)
陂拟开口。师又打一拂子。牧主云。信知佛法
与王法一般。师云。见什么道理。牧主云。当断
不断返招其乱。师便下座。上堂僧问。师唱谁
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超然迥出威音外。翘
足徒劳赞底沙(本生经云。过去久远有佛。名曰底沙。时有二菩萨。一名释迦。二名弥勒。是
佛观见释迦心未成熟而诸弟子心皆纯熟如是思惟。一人之心易可速化。众人之心难可疾治。即上雪山。入宝窟中
入大禅定。时释迦菩萨作外道仙人。上山采药。见底沙佛。见已欢喜心生敬信。翘一脚立。叉手向佛一心而观。
目未曾瞬。七日七夜以一偈赞佛曰。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界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于是
超越九劫。于九十一劫得阿耨菩提)问古曲无音韵。如何和得齐。
师曰。木鸡啼子夜刍狗吠天明。问如何是一
称南无佛。师曰。灯连凤翅当堂照。月影娥眉
䫌(匹迷切倾头也)面看。问如何是佛。师曰。如何不是
佛。问未晓。玄言。请师直指。师曰。家住海门
洲。扶桑最先照。问朗月当空时如何。师曰。不
从天上辊。任向地中埋。问如何是佛。师曰。嘶
风木马缘无绊。背角泥牛痛下鞭。问如何是
广慧剑。师曰。不斩死汉。问古镜未磨时如何。
师曰。天魔胆裂僧曰。磨后如何。师曰。轩辕无
道。僧问。朗月当空时如何。师曰。不在团天
(一作圆天)且居羑里。问矛盾本成双翳病。帝网明
珠事若何。师曰为山登九仞。捻土定千钧。僧
曰。如何。师曰。如何。问干木奉文侯。知心有几
人。师曰。少年曾决龙蛇阵。潦倒还听稚子歌。
问如何是清凉山中主。师曰。一句不遑无著
问。迄今犹作野盘僧。问句不当机如何显道。
师曰。大昴纵同天。日轮不当午。问如何是和
尚家风。师曰。鹤有九皋难翥翼。马无千里漫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3a 页 T51-030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3.png)
之言请师试道。师曰。入市能长啸。归家著短
衣问夏终今日师意如何。师曰。不怜鹅护雪。
且喜蜡人冰。问归乡无路时如何。师曰。平窥
红烂处。畅杀子平生。师赴州衙请上堂。有僧
问人王与法王相见时如何。师曰。大舞绕林
泉。世间无忧喜(或作有喜)。僧曰。共谭何事。师曰。虎
豹岩前曾宴坐。隼旟光里播真宗。问摘叶寻枝
即不问。如何是直截根源。师曰。赴供凌晨。入
开堂(或作塘)带雨归。问凡有所问尽是捏怪。请
师直截根源。师曰。罕逢穿耳客。多遇刻舟人。
问正当恁么时如何。师曰。盲龟值木虽优稳。
枯木生华物外春。问如何是密室中事。师曰。
出袖(当作就)谭今古。回颜独皱眉。问骊龙颔下
珠如何取得师曰。曾向海边乾竹刺。直至如
今治素琴。问大舸摇空如何举棹。师曰自在
不点胸。浑家不喜见问追风难把促前程事
若何。师曰。波斯衣[褩-舟+(臼/工)](丘畏)解。问诞生王子还
假及第否。师曰。一句拟光禅子问(或作讶)。三缄
恐负古人机。问随缘不变者。急遇知音人时
如何。师曰。披莎侧笠千峰里。引水浇蔬五老
前。问刻舟求不得当体事如何。师曰。大勋不
立赏。柴扉草自深。问从上古人印印相契。如
何是印底眼。师曰。轻嚣道者知机变。拈与沾
魂拭泪巾。问九夏赏劳请师言荐。师曰。出岫
拂开龙洞雨。汎波僧涌钵囊华。问最初自恣合
对何人。师曰。一把香刍拈未下。六环金锡响
摇空。问西祖传来请师端的。师曰。一犬吠虚
千猱啀实(猱当作㺜奴刀功。恶犬长毛也。猱猴也非义。啀音崖犬斗也)。问王道与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3b 页 T51-030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3.png)
啼后祖灯辉。问祖师心印请师拂拭。师曰。祖
月凌空圆圣智。何山松桧不青青。问大众云
集请师说法。师曰。赤脚人趁兔。著靴人吃肉。
问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机试道看师曰
白玉无瑕卞和刖足。问如何是无为之句。师
曰。宝烛当轩显。红光烁太虚。问如何是临机
一句。师曰。因风吹火用力不多。问素面相呈
时如何。师曰。拈却盖面帛。问如何是衲僧气
息。师曰。膝行肘步大众见之。问紫菊半开秋
已至。月圆当户意如何。师曰。月生蓬岛人皆
望。昨夜遭霜子不知。问如何是直截一路。师
曰。直截迂曲。问如何是师子吼。师曰。阿谁要
汝野干鸣。问如何是谛实之言。师曰。心悬壁
上。问心不能缘口不能言时如何。师曰。逢人
但恁么举看。问龙透清潭时如何。师曰。印𩦲
捺尾。问任性浮沈时如何。师曰。牵牛不入栏。
问有无俱无去处时如何。师曰。三月懒游华
下路。一家愁闭雨中门。问语默涉离微(肇法师宝
藏论离微体净品云。其入离其出微。知入离外尘无所依。知出微内心无所为。内心无所为。诸见不能移。外尘无
所依。万有不能机。万有不能机。想虑不乘驰。诸见不能移。寂灭不思议。可谓本净体离微也。据入故名离。约用
故名微。混而为一无离无微。体净不可染。无染故无净。体微不可有。无有故无无)如何通不
犯。师曰。常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野华香。
问百了千当时如何。师曰。不许夜行投明须
到。问无地容身时如何。师曰。熊耳塔开无叩
客。僧曰。如何即是。师曰。快须断却。问尽大
地人来一时致问如何秖对。师曰。伯牙(或作子期)
琴韵少知音。问央堀逼佛时如何。师曰。大
家保护。万回憨问。心印未明如何得入。师曰。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3c 页 T51-030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3.png)
是临济下事。师曰。桀犬吠尧。问如何是齧镞
事(太平广记。隋末有督君谟者。善闭目而射。志其目则中目。志其口则中口。有王灵智者。学射于谟。以为
曲尽其妙。欲射杀谟独擅其美。谟执一短刀。箭来辄截之。惟有一矢。谟张口承之。遂齧其镝。笑曰。汝学三年。
吾未教汝齧镞之法)。师曰。孟浪借辞论马角。问不修定慧
为什么成佛无疑。师曰。金鸡专报晓。漆桶黑
光生。问一念万年时如何。师曰。拂石仙衣破。
问洪钟未击时如何。师曰。充塞大千无不韵。
妙含幽致岂能分。僧曰。击后如何。师曰。石壁
山河无障碍。翳消开后好沾闻。问如何是西来
意。师曰。寻山水尽山无尽。问大人相为什么
不具足。师曰。鸱枭夜半欺鹰隼。问古今才
分请师密要。师曰。截却重舌。问如何是大人
相。师曰。赫赤穷。僧曰未审和尚二时如何。
师曰。携箩挈杖。问如何是宾中主。师曰。入
市双瞳瞽。曰如何是主中宾。师曰。回銮两曜
新。曰如何是宾中宾。师曰。攒眉坐白云。曰如
何是主中主。师曰。磨砻三尺刃。待斩不平人。
问如何是钁头边事。师曰。山前一片青。问
如何是佛。师曰。杖林山下竹筋鞭(西域记云。昔摩竭陀
国有婆罗门。闻释迦佛身长丈六。常怀疑惑未之信也。乃以丈六竹杖。欲量佛身。恒于杖端出过丈六。如是增高莫
能穷实。遂投杖而去。因植根焉。今竹林脩茂被山满谷)。
师于大宋开宝六年癸酉八月旦日。升座说
偈。至十五日跏趺而化。前一日手书别檀越。
寿八十七。腊五十九。
******* 前汝州西院思明禅师法嗣
郢州兴阳归静禅师。初参西院乃问曰。拟问
不问时如何。西院便打。师良久。西院云。若唤
作棒眉须堕落。师言下大悟。僧问。师唱谁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4a 页 T51-030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4.png)
******* 前韶州慧林鸿究禅师法嗣
韶州灵瑞和尚有人问如何是佛。师喝云。汝
是村里人。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十万八千
里。问如何是本来心。师曰。坐却毗卢顶。出没
太虚中。
******* 前风穴延沼禅师法嗣
汝州广慧真禅师。僧问。如何是广慧境。师曰。
小寺前头资庆后。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
杴爬钁子。
汝州首山省念禅师。莱州人也。姓狄氏。受业
于本部南禅院。得法于风穴。初住首山为第
一世。开堂日有僧问曰。师唱谁家曲。宗风嗣
阿谁。师曰。少室岩前亲掌视。僧曰。更请洪音
和一声。师曰。如今也要大家知。师谓众曰。佛
法付与国王大臣有力檀越。令灯灯相然相
续不断至于今日。大众且道。相续个什么。师
良久又曰。今日须是迦叶师兄始得。僧问
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一言截断千江口。万
仞峰前始得玄。问如何是首山境。师曰。一任
众人看。僧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吃棒得也
未。僧礼拜。师曰。且待别时。问如何是祖师西
来意。师曰。风吹日炙。问从上诸圣向什么处
行履。师曰。牵犁拽杷。问古人拈槌竖拂意旨
如何。师曰。孤峰无宿客。僧曰。未审意旨如
何。师曰。不是守株人。问如何是菩提路。师
曰此去襄县五里。僧曰。向上事如何。师曰。往
来不易。问诸圣说不尽处请师举唱。师曰。万
里神光都一照。谁人敢并日轮齐。问一树还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4b 页 T51-030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4.png)
也无。师曰。昨夜遭霜了。问临济喝德山棒。未
审明得什么边事。师曰。汝试道看。僧喝。师曰
瞎。僧再喝。师曰。遮瞎汉只么乱喝作么。僧礼
拜。师便打。问四众围绕师说何法。师曰。打草
蛇惊。僧曰。未审怎么生下手。师曰。适来几合
丧身失命。问二龙争珠谁是得者。师曰。得者
失。僧曰。不得者又如何。师曰。珠在什么处。
问维摩默然文殊赞善。未审此意如何。师曰。
当时听众必不如是。僧曰。未审维摩默然意
旨如何。师曰。知恩者少负恩者多。问一切诸
佛皆从此经出。如何是此经。师曰。低声低声。
僧曰。如何受持。师曰。切不得污染。问世尊灭
后法付何人。师曰。好个问头无人答得。问见
色便见心。诸法无形将何所见。师曰。一家有
事百家忙。僧曰。学人不会。乞师再指。师曰。
三日看取。问如人入京朝圣主。只到潼关便
却回时如何。师曰。犹是钝汉。问路逢达道人
不将语默对。未审将什么对。师曰。瞥尔三千
界。问一句了然超百亿。如何是一句。师曰。到
处举似人。僧曰。毕竟事如何。师曰。但知恁么
道。问如何是古佛心。师曰。镇州萝卜重三斤。
问虚空以何为体。师曰。老僧在汝脚底。僧
曰。和尚为什么在学人脚底。师曰。知汝是个
瞎汉。问如何是玄中的。师曰。有言须道却。僧
曰。此意如何。师曰。无言鬼也瞋。问如何是衲
僧眼。师曰。此问犹不当。僧曰。当后如何。师
曰。堪作么。问如何得离众缘去。师曰。千年
一遇。僧曰。不离时如何。师曰。立在众人前。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4c 页 T51-030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4.png)
曰。将何为人。师曰。谢阇梨领话。问如何是常
在底人。师曰。乱走作么。问一毫未发时如何。
师曰路逢穿耳客。僧曰。发后如何。师曰。不用
更迟疑。问无弦琴请师音韵。师良久曰。还闻
么。僧曰。不闻。师曰。何不高声闻著。问学人
久处沈迷请师一接。师曰。老僧无恁么闲功
夫。僧曰。和尚为什么如此。师曰。要行即行要
坐即坐。问如何是离凡圣底句。师曰。嵩山安
和尚。僧曰。莫便是和尚极则处否。师曰。南岳
让禅师。问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师曰。阇
梨到此多少时也。僧曰。已经冬夏。师曰。莫错
举似人。问有一人荡尽来时师还接否。师曰。
荡尽即不无。那个是谁。僧曰。今日风高月冷。
师曰。僧堂内几人坐卧。僧无对。师曰。赚杀老
僧。问如何是梵音相。师曰。驴鸣狗吠。问如何
是径截一路。师曰。或在山间或在树下。问曹
溪一句天下人闻。未审和尚一句什么人得
闻。师曰。不出三门外。僧曰。为什么不出三门
外。师曰。举似天下人。僧问。如何是和尚不欺
人眼。师曰。看看冬到来。僧曰。究竟如何。师
曰。即便春风至。问远闻和尚寸丝不挂。及
至到来为什么有山可守。师曰。道什么。僧喝。
师亦喝。僧礼拜。师曰。放汝二十棒。师次住宝
安山广教院亦第一世。后徇众请入城下宝应
院(即南院第三世)三处法席海众常臻。淳化三年十二
月四日午时上堂说偈示众曰。
「 今年六十七
老病随缘且遣日
今年记却来年事
来年记著今朝日」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5a 页 T51-030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5.png)
至四年月日与时无爽前记。上堂辞众。仍说
偈曰。
「 白银世界金色身
情与非情共一真
明暗尽时俱不照
日轮午后见全身」
言讫安坐。日将昳而逝。寿六十有八。茶毗收
舍利。
******* 前潭州报慈归真大师德韶法嗣
蕲州三角山志谦禅师。僧问如何是佛。师曰。
速礼三拜。
郢州兴阳词铎禅师(第三世住)僧问。佛界与众生界
相去多少。师曰。道不得。僧曰。真个那。师曰。
有些子。问伞盖忽临于宝坐。师今何异鹊巢
时。师曰。道不得。僧曰。即今底。师曰。输汝一
佛法。
******* 前汝州首山省念禅师法嗣
汾州善昭禅师上堂谓众曰。凡一句语须具
三玄门。每一玄门须具三要。有照有用。或先
照后用。或先用后照。或照用同时。或照用不
同时。先照后用且要共尔商量。先用后照尔
也须是个人始得。照用同时尔作么生当抵。
照用不同时尔又作么生凑泊。僧问。如何是
大道之源。师曰。掘地觅青天。曰何得如此。师
曰。识取幽玄。问如何是宾中宾。师曰。合掌庵
前问世尊。曰如何是宾中主。师曰。对面无俦
侣。曰如何是主中宾。师曰。阵云横海上。拔剑
搅龙门。曰如何是主中主。师曰。三头六臂惊
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
****** 曹溪别出第二世
******* 前南阳慧忠国师法嗣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5b 页 T51-030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5.png)
吉州耽源山真应禅师。为国师侍者时。一日
国师在法堂中。师入来。国师乃放下一足。师
见便出。良久却回。国师曰。适来意怎么生。师
云。向阿谁说即得。国师曰。我问尔。师云什么
处见某甲。师又问。百年后有人问极则事如
何。国师曰。幸自可怜生。须要觅个护身符子
作么。异日师携篮子归方丈。国师问。篮里什
么物。师曰。青梅。国师曰。将来何用。师曰。供
养。国师曰。青在争堪供养。师曰。以此表献。
国师曰。佛不受供养。师曰。某甲只恁么。和尚
如何。国师曰。我不供养。师曰。为什么不供
养。国师曰。我无果子。百丈海和尚在泐潭山
牵车次。师曰。车在遮里牛在什么处。海斫额。
师乃拭目。麻谷问。十二面观音岂不是圣。师
曰是。麻谷与师一掴。师曰。想汝未到此境。国
师讳日设斋。有僧问曰。国师还来否。师曰。未
具他心。曰又用设斋作么。师曰。不断世谛。
******* 洛阳荷泽神会大师法嗣
黄州大石山福琳禅师荆州人也。姓元氏。木
儒家子。幼归释氏。就玄静寺谦著禅师剃度
登戒。游方遇荷泽师。示无念灵知不从缘有。
即焕然见谛。后抵黄州大石山结庵而居。四
方禅侣依之甚众。唐兴元二年入灭。寿八十
有二。
沂水蒙山光宝禅师并州人也。姓周氏。初谒
荷泽和尚服勤左右。荷泽一日谓之曰。汝名
光宝。名以定体。宝即己有光非外求。纵汝意
用而无少乏。长夜蒙照而无间歇。汝还信否。
师曰。信则信矣。未审光之与宝同耶异耶。荷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5c 页 T51-030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5.png)
曰。眼耳缘声色时为复抗行为有回互。荷泽
曰。抗互且置。汝指何法为声色之体乎。师曰。
如师所说。即无有声色可得。荷泽曰。汝若了
声色体空。亦信眼耳诸根及与凡圣平等如
幻。抗行回互其理昭然。师由是领悟礼辞而
去。初隐沂水蒙山。唐元和二年圆寂。寿年九
十。
****** 曹溪别出第五世
******* 前遂州道圆禅师法嗣
终南山圭峰宗密禅师果州西充人也。姓何
氏。家本豪盛髫龀通儒书。冠岁探释典。唐
元和二年将赴贡举。遇造圆和尚法席欣然
契会遂求披削。当年进具。一日随众僧斋于
府吏任灌家居下位。以次受经。得圆觉十二
章。览未终轴感悟流涕。归以所悟之旨告于
圆。圆抚之曰。汝当大弘圆顿之教。此诸佛授
汝耳。行矣无自滞于一隅也。师涕泣奉命礼
辞而去。因谒荆南张禅师(南印)张曰。传教人也。
当宣导于帝都。复见洛阳照禅师(奉国神照)照曰。菩
萨人也谁能识之。寻抵襄汉。因病僧付华严
疏。即上都澄观大师之所撰也。师未尝听习
一览而讲。自欣所遇曰。向者诸师述作罕穷
厥旨。未若此疏辞源流畅幽赜焕然。吾禅遇
南宗教逢圆觉。一言之下心地开通。一轴之
中义天朗耀。今复偶兹绝笔罄竭于怀。暨讲
终思见疏主。时属门人太恭断臂酬恩。师先
赍书上疏主。遥叙师资往复庆慰。寻太恭痊
损。方随侍至上都执弟子之礼。观曰。毗卢华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6a 页 T51-030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6.png)
其德。而认筌执象之患永亡矣。北游清凉山
回住鄠县草堂寺。未几复入寺南圭峰兰若。
大和中微入内赐紫衣。帝累问法要。朝士
归慕。惟相国裴公休深入堂奥。受教为外护。
师以禅教学者互相非毁。遂著禅源诸诠。写
录诸家所述。诠表禅门根源道理。文字句偈
集为一藏(或云。一百卷)以贻后代。其都序略曰。禅
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翻云思惟修。亦云静
虑。皆是定慧之通称也。源者。是一切众生本
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
名定。定慧通名为禅。此性是禅之本源。故云
禅源。亦名禅那。理行者。此之本源是禅理。忘
情契之是禅行。故云理行。然今所集诸家述
作。多谭禅理少说禅行。故且以禅源题之。今
时有但目真性为禅者。是不达理行之旨。又
不辨华竺之音也。然非离真性别有禅体。但
众生迷真合尘即名散乱。背尘合真名为禅
定。若直论本性。即非真非妄无背无合无定
无乱。谁言禅乎。况此真性非唯是禅门之源。
亦是万法之源。故名法性。亦是众生迷悟之
源。故名如来藏藏识(出楞伽经)亦是诸佛万德之源。
故名佛性(涅槃等经)亦是菩萨万行之源。故名心地
(梵网经心地法门品云。是诸佛之本源。行菩萨道之根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也)万行不出六
波罗蜜。禅门但是六中之一。当其第五。岂可
都目真性为一禅行哉。然禅定一行最为神
妙。能发起性上无漏智慧。一切妙用万行万
德。乃至神通光明皆从定发故。三乘学人欲
求圣道必须修禅。离此无门离此无路。至于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6b 页 T51-030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6.png)
般舟三昧。又真性即不垢不净凡圣无差。禅
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
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
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
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
禅(上四类皆有四色四空之异也)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
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
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
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
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达磨未到。
古来诸家所解。皆是前四禅八定。诸高僧修
之皆得功用。南岳天台令依三谛之理修三
止三观。教义虽最圆妙。然其趣入门户次第。
亦只是前之诸禅行相。唯达磨所传者。顿同
佛体迥异诸门。故宗习者难得其旨。得即成
圣疾證菩提。失则成邪速入涂炭。先祖革昧
防失故。且人传一人。后代已有所凭故。任千
灯千照。洎乎法久成弊。错谬者多故。经论学
人疑谤亦众。原夫佛说顿教渐教。禅开顿门
渐门。二教二门各相符契。今讲者偏彰渐义。
禅者偏播顿宗。禅讲相逢胡越之隔。宗密不
知宿生何作薰得此心。自未解脱欲解他缚。
为法亡于躯命。悯人切于神情(亦如净名云。若自有缚能解他缚无
有是处。然欲罢不能。验是宿习难改故)每叹人与法差法为人病。故
别撰经律论疏。大开戒定慧门。显顿悟资于
渐修。證师说符于佛意。意既本末而委示。文
乃浩博而难寻。汎学虽多乘志者少。况迹涉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6c 页 T51-030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6.png)
悲增是行。而自虑爱见难防。遂舍众入山习
定均慧。前后息虑相继十年(云前后者。中间被敕追入内住城二年。方
却表请归山也)微细习情起灭彰于静慧。差别法义罗
列现于空心。虚隙日光纤埃扰扰。清潭水底
影像昭昭。岂比夫空守默之痴禅。但寻文之
狂慧者也。然本因了自心而辨诸教故。恳情
于心宗。又因辨诸教而解修心故。虔诚于教
义。教也者诸佛菩萨所留经论也。禅也者诸
善知识所述句偈也。但佛经开张罗大千八部
之众。禅偈撮略就此方一类之机。罗众则莽荡
难依。就机则指的易用。今之纂集意在斯焉。
裴休为之序曰。诸宗门下皆有达人。然各安
所习通少局多。数十年中师法益坏。以承禀
为户牖各自开张。以经论为干戈互相攻击。
情随函(音含)矢而迁变(周礼曰。函人为甲。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函人唯
恐伤人。矢人唯恐不伤人。盖所习之术使然也。今学者但随宗徒彼此相非耳)法逐人我以
高低。是非纷拿莫能辨析。则向者世尊菩萨
诸方教宗。适足以起诤。后人增烦恼病。何利
益之有哉。圭山大师久而叹曰。吾丁此时不
可以默矣。于是以如来三种教义。印禅宗三
种法门。融瓶盘钗钏为一金。搅酥酪醍醐为一
味。振纲领而举者皆顺(荀子云。如振裘领屈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
据会要而来者同趣(周易略例云。处会要以观方来。则六合辐辏未足多也。都序据
圆教以印诸宗。虽百家亦无所不统)尚恐学者之难明也。又复直示
宗源之本末。真妄之和合。空性之隐显。法义
之差殊。顿渐之异同。遮表之回互。权实之深
浅。通同之是非。若吾师者。捧佛日而委曲回
照疑噎尽除。顺佛心而横亘大悲穷劫蒙益。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7a 页 T51-030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7.png)
末相符道近相照。可谓毕一代时教之能事
矣(自世尊演教至今日会而通之。能事方毕)或曰。自如来未尝大都
而通之。今一旦违宗趣而不守。废关防而不
据。无乃乖秘藏密契之道乎。答曰。如来初虽
别说三乘。后乃通为一道(三十年前或说小乘。或说空教。或说相教。或说
性教。闻者各随机證悟不相通知也。四十年后坐灵鹫而会三乘。诣拘尸而显一性。前后之轨则也)故涅
槃经。迦叶菩萨曰。诸佛有密语无密藏。世尊
赞之曰。如来之言开发显露清净无翳。愚人
不解谓之秘藏。智者达了则不名藏。此其證
也。故王道兴则外户不闭。而守在戎夷。佛道
备则诸法总持。而防在魔外(涅槃圆教和会诸法。唯简别魔说及外道邪
宗耳)不当复执情攘臂于其间也(师又著圆觉大小二疏钞。法界观门。原
人等论。皆裴休为之序引。盛行于世)师会昌元年正月六日于兴福
塔院坐灭二十二日道俗等奉全身于圭峰。
二月十二日荼毗得舍利明白润大。后门人
泣而求之。皆得于煨烬乃藏之石室。寿六十
有二。腊三十四。遗诫令舁尸施鸟兽焚其骨
而散之。勿得悲慕以乱禅观。每清明上山必
讲道七日。其馀住持仪则当合律科。违者非
吾弟子。持服四众数千百人哀泣喧野。暨宣
宗再辟真教。追谥定慧禅师。塔曰青莲。萧俛
相公呈己见解请禅师注释曰。荷泽云。见清
净体于诸三昧八万四千诸波罗蜜门。皆于见
上一时起用。名为慧眼。右当真如相应之时
(善恶不思。空有不念)万化寂灭(万法俱从思想缘念而生。皆是虚空。故云化也。既一念不生则万法
不起。故不待泯之自然寂灭也)此时更无所见(照体独立梦智亡阶)三昧诸波
罗蜜门亦一时空寂。更无所得(散乱与三昧。此岸与彼岸。是相待对
治之说。若知心无念见性无生。则定乱真妄一时空寂。故无所得也)不审此是见上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7b 页 T51-030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7.png)
为一尘。一法空为一用。故云。见清净体则一时起用矣)望于此后示及俛状答
史山人十问(问答各是一本。今参而写之)一问。云何是道。何
以修之。为复必须修成。为复不假功用。答无
碍是道。觉妄是修。道虽本圆妄起为累。妄念
都尽即是修成。二问。道若因修而成即是造
作。便同世间法虚伪不实。成而复坏何名出
世。答造作是结业名虚伪世间。无作是修行
即真实出世。三问。其所修者为顿为渐。渐则
忘前失后。何以集合而成。顿则万行多方。岂
得一时圆满。答真理即悟而顿圆。妄情息之
而渐尽。顿圆如初生孩子。一日而肢体已全。
渐修如长养成人。多年而志气方立。四问。凡
修心地之法。为当悟心即了。为当别有行门。
若别有行门何名南宗顿旨。若悟即同诸佛
何不发神通光明。答识冰池而全水。籍阳气
而镕消。悟凡夫而即真。资法力而修习。冰消
则水流润。方呈溉涤之功。妄尽则心灵通。始
发通光之应。修心之外无别行门。五问。若但
修心而得佛者。何故诸经复说。必须庄严佛
土教化众生方名成道。答镜明而影像千差。
心净而神通万应。影像类庄严佛国。神通则
教化众生。庄严而即非庄严。影像而亦色非
色。六问。诸经皆说度脱众生。众生且即非众
生。何故更劳度脱。答众生若是实度之则为
劳。既自云。即非众生。何不例度而无度。七
问。诸经说佛常住。或即说佛灭度。常即不灭。
灭即非常。岂不相违。答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何有出世入灭之实乎。见出没者在乎机缘。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7c 页 T51-030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7.png)
林间而涅槃。其犹净水无心无像。不现像非
我有。盖外质之去来相非佛身。岂如来之出
没。八问。云何佛化所生吾如彼生。佛既无生
生是何义。若言心生法生心灭法灭。何以得
无生法忍耶。答既云。如化化即是空。空即无
生。何诘生义。生灭灭已寂灭为真。忍可此法
无生。名曰无生法忍。九问。诸佛成道说法秖
为度脱众生。众生既有六道。佛何但住在人
中现化。又佛灭后付法于迦叶以心传心。乃
至此方七祖每代秖传一人。既云于一切众
生皆得一子之地。何以传授不普。答日月丽
天六合俱照。而盲者不见。盆下不知。非日月
不普。是障隔之咎也。度与不度义类如斯。非
局人天拣于鬼畜。但人道能结集传授不绝
故。秖知佛现人中也。灭度后委付迦叶。展转
相承一人者。此亦盖论当代为宗教主。如土
无二王。非得度者唯尔数也。十问。和尚因何
发心。慕何法而出家。今如何修行得何法味。
所行得至何处地位。令住心耶修心耶。若住
心妨修心。若修心则动念不安。云何名为学
道。若安心一定。则何异定性之徒。伏愿大德。
运大慈悲如理如如次第为说。答觉四大如
坏幻。达六尘如空华。悟自心为佛心。见本性
为法性。是发心也。知心无住即是修行。无住
而知即为法味。住著于法斯为动念。故如人
入闇则无所见。今无所住。不染不著。故如人
有目及日光明见种种法。岂为定性之徒。既
无所住著何论处所。又山南温造尚书问。悟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8a 页 T51-030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8.png)
依者。答一切众生无不具有觉性。灵明空
寂与佛无殊。但以无始劫来未曾了悟。妄执
身为我相。故生爱恶等情。随情造业。随业
报。生老病死长劫轮回。然身中觉性未曾生
死。如梦被驱役而身本安闲。如水作冰而湿
性不易。若能悟此性即是法身。本自无生何
有依托。灵灵不昧了了常知。无所从来亦无
所去。然多生妄执习以性成喜怒哀乐微细
流注。真理虽然顿达。此情难以卒除。须长觉
察损之又损。如风顿止波浪渐停。岂可一生
所修便同诸佛力用。但可以空寂为自体。勿
认色身。以灵知为自心。勿认妄念。妄念若起
都不随之。即临命终时自然业不能系。虽有
中阴所向自由。天上人间随意寄托。若爱恶
之念已泯。即不受分段之身。自能易短为长
易粗为妙。若微细流注一切寂灭。唯圆觉大
智朗然独存。即随机应现千百亿身度有缘
众生。名之为佛。谨对释曰。马鸣菩萨撮略百
本大乘经宗旨。以造大乘起信论。论中立宗。
说一切众生心有觉义不觉义。觉中复有本
觉义始觉义。上所述者。虽但约照理观心处
言之。而法义亦同彼论。谓从初至与佛无殊。
是本觉也。从但以无始下。是不觉也。从若能
悟此下。是始觉也。始觉中复有顿悟渐修。
从此次至亦无所去。是顿悟也。从然多生妄
执下。是渐修也。渐修中从初发心乃至成佛
有三位自在。从此至随意寄托者。是受生自
在也。从若爱恶之念下。是变易自在。从若微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8b 页 T51-030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8.png)
空寂为自体至自然业不能系。正是悟理之
人朝暮行心。修习止观之要节也。宗密先有
八句之偈显云此意。曾于尚书处诵之。奉命
解释。今谨注释。如后偈曰。
作有义事是惺悟心(义谓义理非谓仁义恩义意明。凡所作为先详利害。须有所以
当于道理然后行之。方免同惛醉颠狂之人也。就佛法中有三种义。即可为之。一资益色身之事。谓衣食医药房舍
等世间义也。二资益法身。谓戒定慧六波罗蜜等第一义也。三弘正法利济群生也。乃至为法诸馀缘事通世出世
也)作无义事是狂乱心(谓凡所作为若不缘上三般事。即名无义也。是狂乱者。
且如世间醉人狂人。所往不拣处所。所作不量是非。今既不择有何义利。但纵情妄念要为即为。故如狂也。上四句
述业因也。下四句述受果报云)狂乱随情念临终被业牵(既随妄念欲作
即作。不以悟理之智拣择是非。犹如狂人。故临终时于业道。被业所引受当来报。故涅槃经云。无明郎主贪爱魔
王。役使身心策如僮仆)惺悟不由情临终能转业(情中欲作而察理不应即
须便止。情中不欲作而照理相应即须便作。但由是非之理。不由爱恶之情。即临命终时业不能系。随意自在。天
上人间也。通而言之。但朝暮之间所作。被情尘所牵。即临终被业所牵而受生。若所作所为由于觉智。不由情尘。
即临终由我自在而受生。不由业也。当知欲验临终受生自在不自在。但验寻常行心于尘境自由不自由)。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三
师上堂曰。祖师心印此日全提。去即印住
住即印破。只如不去不住。印即是不印即
是。众中还有道得者么。时有卢陂长老问
曰。学人有铁牛之机。请师不搭印。师曰。惯
钓鲸鲵澄巨浸。却嗟蜗步𩥇泥沙。卢陂拟
进语。师以拂子蓦口打乃曰。记得前语么。
卢陂曰。记得。师曰。试举看。卢陂欲开口。
师又打一拂。上堂谓众曰。夫参学眼目临
机直须大用见前。莫自拘于小节。设使言
前荐得。犹是滞壳迷封。纵然句下精通。未
怀让禅师第七世¶ 第 308c 页 T51-030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q0003/buddhist/T51-0308.png)
昧两蹊。而今与汝一齐扫却。个个作大师
子儿。吒呀地哮吼一声壁立千仞。谁敢正
眼觑著。若觑著即瞎却渠眼。问师唱谁家
曲。宗风嗣阿谁。师曰。超然迥出威音外。翘
足徒劳赞底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