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x 页
祖堂集卷第十一石头下卷第七曹溪第七代法孙
126 保福


福和尚,嗣雪峰,在漳州。师讳从展,姓陈,福州福唐县人也。年十五,便投雪峰出家。十八于大州大中寺受戒。既师子之乳育,乃檀树之抽芽,片月新生,孤云出岫,海鹏成羽,望霄汉以腾身,善友临溟,探摩尼而近掌。
暂游吴楚,寻复巾瓶,弟子之礼才施,接示之言便至。雪峰云:「还会摩?」师欲拟近前,雪峰以杖之,师顿契玄要,更无游心,凡有机缘,悉皆冥契。后以漳州王太傅仰师道德,请转法轮,师出世一十二年矣。
师上堂云:「有人问话高声问。」
时有人出来问:「学人高声问,请和尚高声答。」
师云:「道什摩?」
学人再申前问,师云:「我不是患聋。」

有人问:「摩腾入汉,一藏分明。达摩西来,将何指示?」
师云:「上座!行脚底事作摩生?」

卷十一 第 3078a 页
僧云:「不会。」
师云:「会取好,莫傍家取人处分。」
有人问:「才施三寸,尽涉搽胡。如何示徒,免负于前机?」
师云:「收舍看。」
学云:「大众咸委。」
师云:「汝也是天津桥上皱眉僧。」
问:「祖祖相传有何言属?」
师云:「汝从什摩人边传得来?」
进曰:「与摩则学人退一步。」
师云:「你无端进前退后,作什摩有持?」
上堂云:「夜来还有悟底摩?乞个消息;不悟底摩?乞个消息。悟底是?不悟底是?若便悟去,亦不分外;若便不悟去,亦不分外。莫见与摩道,便道非悟非不悟。莫错好,者风汉与摩道,莫屈著人摩?」

问:「承师有言:『若便悟去,亦不分外;若便不悟去,亦不分外。』未审如何是不悟底事?」
师云:「教我向阿谁道?」
云:「如何是悟底事?」
师云:「悟人即委。」
有人问:「学人欲见和尚本来事时如何?」
师云:「退后。」
进曰:「与摩则
卷十一 第 3079a 页
非次也。」
师曰:「汝亦知而故犯。」
有人问:「不弁诸尘,如何端的?」
师云:「亏汝问即道。」

进曰:「与摩即学人有赖去也。」
师云:「山鬼屈汝自作得。」
僧问:「不将一物来时如何?」
师云:「莫向这里污人田地。」
云:「如何免得?」
师云:「如何即不免?」
有僧问:「十二中时如何据验?」
师云:「恰好据验。」
云:「学人为什摩不见?」
师云:「不可更捏目也。」
僧问:「至理幽微,如何得到?」
师云:「别更梦见作什摩?」
进曰:「幽微之说犹是梦言,以何所示即得出于梦言?」
师云:「还解怪笑得摩?」

问:「十二分教是背后赞言,请师当赞便赞。」
师云:「当不当。」
云:「还得全也无?」
师云:「莫语好。」
师昔在江外时,欲先归雪峰,遂问招庆云:「某甲先归山,山中和尚忽问上座有什信,作摩生祗对?」
招庆云:「不避腥膻,亦有少许。」
师云:「有信道什摩?」
庆云:「教某甲分付与阿谁?」
师云:「虽有此语,未必有与摩事。」
庆云:「若与摩,则前呈全在阇梨。」
招庆云:「阇梨先归山,山中或有异闻底事,乞个消息。」
师云:「设使有,上座还肯摩?」
招庆云:「是什摩心行推人向泥里著?」
招庆临赴清源请时,遂命安国与师同游,山行次,招庆云:「某甲来去山门已经二十八年,此住,心中也足。」
师问:「于二十八年中,山中和尚有什摩枢要处?请和尚不费家才举一两则。」
云:「有一则某甲收为方便。」
师云:「什摩处?」
招庆举首顾视师云:「这个则收为方便,只如宗中事作摩生?」
良久,师云:「教什摩人委?」
招庆云:「阇梨又与摩泥猪疥狗作什摩?」
招庆因举:「僧问石霜:『如何是一句?』云:『非句无句不是句。』」
师拈问:「古人与摩道,意作摩生?」
答曰:「实即实。」
师云:「还
卷十一 第 3081a 页
得实也无?」
答曰:「委曲话似人即得。」

师云:「非句无句不是句,
委曲话似人即得,据本分作摩生?」
师曰:「大众总委兄弟有此问。」
师云:「谢和尚领话。」
招庆因举:「僧问德山:『从上宗乘,和尚此间如何禀受与人?』德山云:『我宗无语句,实无一法与人。』头云:『实即实,于唱教中犹交子。』」
师拈问招庆:「头平生有什摩言教过于德山?」
招庆举:「头云:『如人学射,久久方中。』时有人问:『中时如何?』云:『莫不识痛痒?』」
师云:「今日非唯举话。」
招庆云:「是什摩心行?」
招庆因举:「佛婆梨尊者从西天来礼拜文殊,逢文殊化人问:『还将得《尊胜经》来否?』云:『不将来。』文殊曰:『既不将来,空来何益?纵见文殊,亦何必识之。』」

拈问招庆:「将得经来,文殊在什摩处?」
庆答云:「恰是。」
庆却问师:「将得经来,文殊在什摩处?」

卷十一 第 3082a 页
师云:「互换之机且从,只今作摩生?」
招庆因举:「古人道:『金屑银屑虽贵,肉眼里著不得。』岂况法眼乎?」招庆拈师问:「只如著不得,还著得摩?」
师对云:「未在,更道。」招庆遂喝,师却喝。
招庆却问:「阇梨作摩生道?」
师云:「某甲斋后未吃茶。」
师举:「教中云:『宁说河不入海,不说如来有二种语;宁说罗汉有三毒,不说如来有二种语;不道如来无语,只道如来无二种语。』」师拈问招庆:「作摩生是如来语?」
招庆云:「聋人争得闻?」

师云:「和尚向第二头道则得。」
招庆问:「阇梨作摩生道?」
师云:「吃茶去。」
招庆举:「南泉玩月次,时有僧问:『何时得似这个月?』泉云:『王老僧二十年前亦曾与摩来。』」招庆续起问:「如今作摩生?」
师代云:「近日老迈,且摩过时。」
招庆云:「不因阇梨举,洎成亡记。」
师云:「宿习难忘。」

卷十一 第 3083a 页
困山云:「今日可杀寒。」
因举:「东寺问:『近离什摩处?』云:『近离江西。』东寺云:『还将得马师真来不?』对云:『只这个是。』云:『背后底?』」
师代云:「洎不到此间。」
招庆云:「太似不知。」
因举:「长庆云:『我有一个问,却天下人口。』又云:『汝且作摩生问?』」

师代云:「谢和尚重重相为。」
因举:「无著和尚到五台山,见文殊化
寺,共吃茶次,文殊提起茶垸子云:『南方还有这个不?』无著云:『无。』文殊云:『寻常将什摩吃茶?』无著无对。」
师代云:「几不与摩道。」又代云:「久向金毛,今日亲见。」
招庆代云:「若与摩,则痴客劝主人请尽茶。」
因举:「先洞山辞兴平,兴平问:『什摩处去?』洞山云:『沿流无所止。』兴平云:『法身沿流?报身沿流?』洞山云:『总不作如是见解。』」
师代云:「觅得几个?」
因举:「耆婆向弟子云:『汝于山中觅不中为药草归来。』弟子归
卷十一 第 3084a 页
来云:『并无有不中为药底草。』」
师遂提起问:「这个还中为药摩?」
对云:「有什摩病敢出头?」
师不肯,自代云:「有什摩不水消?」

因举:「盐官问座主:『《华严经》有几种法界?』对云:『四种法界。』提起拂子,『这个向阿那个法界中收?』无对。」
师代云:「若只礼谢,则著和尚棒。」
因举:「南泉云:『文殊、普贤昨夜三更各打与二十棒,一时趁出院。』赵州云:『和尚棒教什摩人吃?』」
师代云:「不得不道。」
因举:「先洞山问雪峰:『入门须得语,不得道早个入门了也。』雪峰云:『某甲无口。』师曰:『无口则且从,还我眼来。』无对。」
师代云:「若问眼和尚,谨随状退。」
因举:「僧问先洞山:『从上几人得入此门?』洞山云:『实无一人得入此门。』进曰:『与摩道,莫屈人也无?』洞山云:『若实如此,亦不屈著人。』」
时有学人问:「古人还扶入门?不扶入门?」
保福
卷十一 第 3085a 页
云:「行脚得什摩人力?」

僧举:「盘山云:『光境俱亡,复是何物?』洞山云:『光境未云,复是何物?』」
「据二彼商量,尽未得剿绝。」师拈问其僧:「作摩生道,得剿绝?」
僧云:「还解怪笑得摩?」
师云:「非常怪笑得。」
学人却问和尚:「如何道,得剿绝去?」
师云:「两手扶犁水过膝。」
自后举似招庆,保福道:「非常怪笑,意作摩生?」
招庆云:「尽法无民。」
因举曹山三种阐提云:「杀尽一切,名曰阐提;杀一阐提,得福无量。」
僧问:「只如一阐提作摩生杀?」
师云:「不杀。」
进云:「为什摩不杀?」
师云:「若杀,则同于阐提。」

因举:「云居示徒云:『
举得一百个话,不如拣得一个话;拣得一百个话,不如道取一个话;道得一百个话,不如行取一个话。』」
时有僧问:「只如一个作摩生行?」
师云:「不行。」
进云:「为什摩不行?」
师云:「汝须礼拜。」
因举:「曹山云:『佛
卷十一 第 3086a 页
既说一言,五百害心生,如何是此言?』」
师云:「冷侵侵地。」
进曰:「既有此言,为什摩却返怨?」
师云:「汝唤什摩作返怨?」
对云:「唯不喜见父面。」
时有学人问:「父有什摩过?」

师云:「父无过。」
云:「既无过,为什摩不喜见?」
师云:「只为无过,所以不喜见。」
因举:「南泉问座主:『讲什摩经?』座主云:『讲《上生经》。』南泉云:『弥勒在什摩处?』对云:『在兜率天。』南泉叱云:『天上无弥勒。』后僧举似洞山,洞山叱:『地下无弥勒。』」
有人问师:「弥勒在什摩处?」师乃叱之。
因举:「教中有言:『应真菩萨内外俱作黄金色。』」
时有人问:「直得与摩时,是什摩人分上事?」
师云:「不是兄分上事。」
云:「与摩则有强有弱去也。」
师云:「前话已堕。」
师因举:「初祖于少林寺里面壁坐打九年,寺里三千个听徒口似悬河,只云此是西天小乘壁观婆罗
卷十一 第 3087a 页
门,有什摩雪处?直是有理无雪处。」

时有人问:「既有理,为什摩无雪处?」
师云:「只为如此,所以如此,若不如此,焉知如此?」
僧云:「不如此事作摩生?」
师云:「莫放我打睡。」
师有时云:「不座诸法,还得无过摩?」有时云:「欲得见诸圣,亦从此门入;不欲得见诸圣,亦从此门入。」
师却问僧:「作摩生是汝入门底事?」
僧云:「当不当。」
师云:「是凡是圣?」
对曰:「未问已前,却疑和尚。」师叱之。
问:「古人有言:『欲达无生路,应须识本源。』如何是本源?」
师良久,却问侍者:「适来僧问什摩?」

其僧再举,师便喝出云:「我不是患聋!」
师患漏次,僧问:「善知识诸漏已尽,为什摩患漏?」
师云:「若是善知识,一物亦不违。」
僧云:「争奈苦楚何?」
师云:「若见众
生苦,则同受苦者。」
因小师行脚归,师问:「汝乱走,还变也未?」
对云:「不是神,不是
卷十一 第 3088a 页
鬼,变什摩?」
师云:「又乱走作什摩?」
对云:「也要和尚鉴。」
师云:「放汝二十棒。」师代云:「和尚见走到什摩处?」
师问僧:「我寻常道:『莫道道不得,设而道得十成,犹是患謇。』既道得十成,为什摩却成患謇?」
僧云:「从来岂是道得底事那作摩?」
师抗声云:「脱却来!」

其僧别云:「头上不可更安头。」
师云:「停囚长智。」
僧辞,师问:「什摩处去?」
对云:「什摩处不是某甲去处?」
师云:「忽然山河大地,又作摩生?」
对云:「唤什摩作山河大地?」
师云:「汝话堕也。」
问:「不问不答时如何?」
师云:「不道。」
进曰:「为什摩不道?」
师云:「你也虚有这个问。」
师上堂云:「此事似个什摩?闪电相似,石火相似,火焰相似,霹雳相似。是你诸人著力,须得趁著始得;若不趁著,丧身失命。」
有人便问:「承师有言:『是你诸人著力,须得趁著始得;若不趁
卷十一 第 3089a 页
者,丧身失命。』直得趁著,还不丧身失命也无?」

云:「失不失即且置,是你还趁著也无?」
对曰:「若道趁不著,招人怪笑。」
师曰:「是你趁著底事作摩生?」
对曰:「和尚还解怪笑得摩?」
师曰:「汝是恶人。」
僧曰:「何必。」师便打出去。
师举:「曹山代无著曰:『久承大师剑,何得处在一尘?』」
僧便问:「作摩是文殊剑?」
对曰:「不道。」
「为什摩不道?」
曰:「道则在一尘。」
鼓山问静道者:「古人道:『这里则易,那里则难。』这里则且从,那里事作摩生?」

道者曰:「还有这里那里摩?」鼓山打之。
师云:「打有道理?打无道理?」
学人云:「于静道者分上商量则得。」
师云:「古人意作摩生?」
学云:「不可道某甲辜负古人。」
师云:「不辜负古人事作摩生?」
对云:「和尚惯得此便。」
师云:「你也是惯得此便。」
因举:「彦上座问九峰和尚:『又须道取柏树子,
卷十一 第 3090a 页
不得触著。和尚如何道?』和尚无对。彦上座举似长庆,长庆却问上座:『当此问,上座代和尚作摩生道?』上座对云:『不逐四时彫。』」
长庆举似保福,
保福拈问长庆:「只如上座道:『不逐四时彫。』与摩道,还得剿绝?为当不得剿绝?」
庆云:「争得剿绝?」

师云:「大众分明记取,向后举似作家第一机对。」
困山云:「不是桄榔树。」
师云:「桄榔树不是。」
师上堂,因示徒云:「过去如许多诸圣,乃至今时老宿出头来,尽道我愿度一切众生成道成果,与我无异。灼然吾徒等辈,为不承他先圣方便,今日向什摩处填沟塞壑?然虽如此,于中还有一人具眼也无?」师代云:「汝问天下人怪笑得摩?」
因举:「古人道:『诸方只有杀人之刀,且无活人之剑。』」
时有学人问:「如何是活人之剑?」
师答曰:「我老大汉不能礼拜汝。」

卷十一 第 3091a 页
师问僧:「我都置一问,汝作摩生?」
对曰:「与摩即退一步。」
师云:「非时作摩生?」
云:「和尚因什摩龙头尾?」
师云:「汝是作家。」

对曰:「未在,更道。」
师云:「我不辞向汝道,恐汝会去。」
问:「教中有言:『师子捉象亦全其力。』未审全个什摩力?」
师答曰:「若问全力,我怕。」
进云:「和尚为什摩却怕学人?」
师云:「为汝有全力。」
问:「承古人有言:『智不到处,切忌道著,道著则头角生。』和尚如何?」
师答曰:「收。」
进曰:「若向无头角处收,即招大众怪笑。」
师云:「失钱遭罪。」
因举:「《金刚经》云:『一切诸法皆是如义。』」
师却问僧:「作摩生是如义?」
对云:「和尚问阿谁?」
师云:「忽遇道伴相借问,作摩生向伊道?」

对云:「和尚是什摩心行?」
师不肯,代云:「何处有与摩道伴?」
127 云门


云门和尚,嗣雪峰,在韶州。师讳偃禅,苏州中吴府嘉兴人也,姓张。年十七,依空王寺澄律禅师下受业。年登己卯,得具尸罗,习四分于南山,听三车于中道。辞入闽岭,才登象骨,直鹏程,三礼欲施,雪峰便云:「何得到与摩?」
师不移丝发,重印全机,虽等截流,还同戴角,每于参请,闇契知见。后出瓯闽,止于韶州灵树知圣大师,密怀通鉴,益固留连,去世后,付嘱住持。南朝钦崇玄化,赐紫,号匡真大师。
问:「如何是透法身之句?」
师云:「看山。」
师上堂云:「汝若不会,三十年后莫道不见老汉。」
师有十二时偈:
半夜子,命似悬丝犹未许,因缘契会刹那间,了了分明一无气。

鸣丑,一岁孙儿大哮吼,实相圆明不思议,三世法身藏北斗。
平旦寅,三昧圆光證法身,大千世界掌中收,色透髑髅谁得亲?

日出卯,嘿说心传道实教,心
卷十一 第 3093a 页
心相印息无心,玄妙之中无拙污。
食时辰,恒沙世界眼中人,万法皆从一法生,一法灵光谁是邻?
禺中巳,分明历历不相似,灵源独曜少人逢,达者方知无所虑。
日南午,一部笙歌谁解舞?逍遥顿入达无生,昼夜法螺击法鼓。
日昳未,灌顶醍醐最上味,一切诸佛及菩提,唯佛知之贵中贵。
晡时申,三坛等施互为宾,无漏果圆一念修,六度同归净土因。
日入酉,玄人莫向途中走,黄叶浮沤赚杀人,命尽慞惶是了手。
黄昏戌,把火寻牛是底物,素体相呈却道非,奴郎不弁谁受屈?
人定亥,莫把三乘相疋配,要知此意现真宗,密密心心超三昧。
又宗颂曰:
如来一大事,出现于世间。五千方便教,流传几百年。
四十九年说,未曾忤出言。如来灭度后,付嘱迦叶边。

西天
卷十一 第 3094a 页
二十八,祖佛印相传。达摩观东土,五叶气相连。
九年来面壁,唯有吃茶言。
二祖为上首,达摩西天。
六祖曹溪住,衣钵后不传。派分三五六,各各达真源。
七八心忙乱,空花坠目前。苦哉明眼士,认得止啼钱。
外道多毁谤,弟子得生天。昔在灵山上,今日获安然。
六门俱休歇,无心处处闲。如有玄中客,但除人我山。
一味醍醐药,万病悉皆安。因缘契会者,无心便安禅。
师因把杖打柱问:「什摩处来?」
对云:「西天来。」
师云:「作什摩来?」
对云:「教化唐土众生来。」
师云:「欺我唐土众生。」却问:「大众还会摩?」
对云:「不会。」
师打柱云:「打你个两重败阙。」

师良久,僧问:「何异释迦当时?」
师云:「大众立久,快礼三拜!」
问:「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
师云:「蒲州麻黄,益州苻子,同一口吞尽时如何?」
师云:「老僧
卷十一 第 3095a 页
在你肚里。」
僧曰:「和尚为什摩在学人肚里?」
师云:「还我话头来。」
问:「如何是禅?」
师云:「露柱吞虾蟆。」
僧云:「如何举唱则不负于来机?」
师云:「道什摩?」
僧云:「还可来意也无?」
师云:「且款款问。」

师问僧:「诸方行来道我知有,且与我拈二千大千世界向眼上著。」学人应喏。
师云:「钱唐去国为什摩三千里?」
师问僧:「一切声是佛声,一切色是佛色,拈却了与你道。」
对云:「拈却了也。」
师云:「与摩驴年去。」
128 齐云


齐云和尚,嗣雪峰。师讳灵照,东国人也。自传雪峰密旨,便住浙江,钱王钦重,敬赐紫衣,号真觉大师。初居齐云,后住镜清、报慈、龙花,四海玄徒长臻法席矣。师有时上堂云:「尽令去也,如存若亡;私曲将来,碍著老学。与摩相告报,还解笑得我摩?」
时有人问:「请师尽令。」
师云:「吽!吽!」
问:「如何是
卷十一 第 3096a 页
诸佛出身处?」「
 
师唤少儿名,
 法归亦庆幸。

僧云:「与摩则只今讳什摩?」
师云:「到京不知有京风。」
问:「此个门风如何继绍?」
师云:「昔年汉主,今日吾君。」
师住报慈时,开堂日云:「帝子王孙及四众云集,金枝玉叶未离王宫,及诸高班君子等,犹在贵居,乃至诸寺大师、大德祇在本寺,正当与摩时,微僧早与相著了也,于中还有省察者摩?诸仁者!才拟跨门,万里望乡开,岂况到报慈,何处更有也?与摩语话,莫轻触上人摩?放过,则万事绝言;若不放过,一场祸事。虽
然如此,不可断绝。今时于中还有怀疑者摩?快出来!」

时有人出来问:「承师有言:『未离本处,早与相著了也。』未审未离本处,什摩处是师与众人相著处?」
师云:「阿你若不得我力,争解形得此问?」
问:「寸丝不露时如何?」

卷十一 第 3097a 页
云:「隐密。」
僧云:「与摩则无面可露也。」
师云:「林下月彩足人撮。」
问:「诸圣会中还有不排位者也无?」
师云:「诸圣会中则且置,唤什摩作不排位?」
僧云:「与摩则出身无路也。」
师云:「玉不处雪,那辩坚贞?」
因说百丈打侍者因缘,有人拈问:「百丈打侍者,为上座打?为侍者打?」
师云:「理正不了,累及家丁。」
师问招庆:「事须有与摩道,不被人捡点,初机后学又须得力自古先德。苗稼是什摩次第附得?某甲此问,请和尚择。」
招庆择云:「放旷长如痴兀人,他家自有通人爱。」
问:「未纳问前,请师指示。」
师云:「成什摩道理?」
僧云:「已领师意。」
师云:「献璧加刑。」
因「措多入古寺,问僧:『此寺名什摩?』其僧不知名额,措多遂作一首诗曰:『此寺何年造?问僧僧不知。系马枯松下,拂尘读古碑。』」有人拈问师:「碑文道什摩?」

卷十一 第 3098a 页
师云:「三藏入室。」
师问招庆:「作摩生是投机如未肯?」
招庆曰:「遇茶即吃。」
师曰:「适来立久脚痛。」
招庆却问:「什摩处是成尘处?请兄择。」

师云:「即此猛提取。」招庆肯之。
师有时上堂,蓦地起来,伸手云:「乞取些子!乞取子!」又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问:「古人有言:『无言无说,直入不二法门。』文殊与摩道,还称得长老意无?」
师云:「比拟理国,却令家破。」
问:「灵山会上,法法相传,未审齐云将何付嘱于人?」
云:「不可为汝一个荒却齐云山。」
僧云:「莫便是亲付嘱也无?」
师云:「莫令大众笑。」
师一日见僧上来立次,竖起物问:「你道这个与那个别不别?」僧无对。
师代云:「别则眼见山,不别则山见眼。」
问:「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未审是什人则能传得?」
师云:「千圣也疑我。」

僧云:「莫便是传底人无?」
师云:「晋帝斩嵇康。」
师上堂偏立,告云:「莫不要升此座摩?」
云禅大师云:「人义道中。」
自代云:「大众!还体悉摩?」
师初入龙华,上堂云:「宗门妙理,别时一论,若也大道玄网,包三界为一门,尽十方为正眼。世尊灵山说法之后,付嘱摩诃迦叶,祖祖相继,法法相传。自从南天竺国王太子舍荣出家,呼为达摩大师,传佛心印,特置十万八千里过来告曰:『吾本来此土,传教救迷情。』以经得二千来年,真风不替。我吴越国大祖世皇崇敬佛法,当今殿下敬重三宝,兴阐大乘,皆是灵山受佛付嘱来。大师令公迎请大士归朝,入内道场供养,兼宣下造寺功德,以当寺便是弥勒之内菀。宝塔安大士真身,又是令公兴建,地久天长,古今罕有,播在于四海,八方知闻。昨者伏蒙圣恩宣赐当
卷十一 第 3100a 页
寺住持,许聚玄徒,敢不率以焚修,励一心而报答圣躬许赐?从容有事,近前。」
时有学人问:「只如龙花之会何异于灵山?」

师云:「化城教一级。」
僧云:「与摩则彼彼不相羡也。」
师云:「前言终不虚施。」
僧云:「未审当初灵山合谈何法?」
师云:「不见道:世尊不说说,迦叶不闻闻。」
僧云:「与摩则不睹王居殿,焉知天子尊?」
师云:「酌然瞻敬则有分。」
师问僧:「作什摩?」
云:「扫佛身上尘。」
云:「既是佛,为什摩却
有尘?」僧无对。
自代云:「不见道:金屑虽贵。」
问:「古人有言:『佛有正法眼付嘱摩诃迦叶。』如何是正法眼?」
师云:「金屑虽贵。」
僧云:「正法眼又作摩生?」

师云:「也须知有龙花惜人。」
有人问:「某甲下山去,忽有人问:『龙花有什摩消息?』向他作摩生道?」
师云:「但向他道:『马鸣龙树白搥下。』」
问:「不二之言请师道。」
帅云:「不
卷十一 第 3101a 页
遵摩竭令,谁谈毗耶理?」
丽天和尚颂无著对文殊话,颂曰:
 清凉感现圣伽蓝,
 亲对文殊接话谈。
言下不通好消息,头只见翠山岩。
师和颂曰:
遍周沙界圣伽蓝,触处文殊共话谈。
若有门上觅消息,谁能敢道翠山岩?
问:「古人有言:『中之细,细中之。』如何是中之细?」

师曰:「佛病最难治。」
进曰:「师还治也无?」
师云:「作摩不得?」
僧曰:「如何治得?」
师云:「吃茶吃饭。」
129 永福


永福和尚,嗣雪峰,在福州。师讳从弇,福州闽县人也,姓陈。于雪峰山出家,依年具戒,密契玄。遍游吴楚,却复瓯闽。初住漳南报恩,后居永福。闽王钦敬,赐紫,号超證大师。师有时上堂,向绳床一边立云:「二尊不化。」便归方丈。
问:「教中有言:『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如何
卷十一 第 3102a 页
是一乘法?」
师云:「汝道我在这里为个什摩?」
僧云:「与摩则不知古人去也。」
师云:「虽然如此,却不辜负汝。」

问:「诸馀则不敢问,省要处乞师垂慈。」
师云:「不快礼拜,更待何时?」
因举:「长庆上堂云:『尽法则无民。』永福则不然,若不尽法,争得有民?」
「有人问赵州:『古人道:至道无难,唯嫌栋择。如何是不择栋底法?』赵州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僧云:『此犹是栋择底法。』州云:『田舍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什摩处是栋择?』」
有人举问长庆:「如何是不拣择底法?」
庆云:「还我有异底法来。」
师闻举,云:「此两人总在拣择中收。」
僧便问:「如何是不拣择底法?」
师云:「今日是几?」
后长庆闻举,云:「须道超證有亲疏,不无他与摩道。」
130 福清



福清和尚,嗣雪峰,在泉州。师讳玄讷,东国人也。
卷十一 第 3103a 页

泉州王太尉仰师道德,请转法轮,敬奏紫衣。问:「如何是人王?」
师云:「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如何是法王?」
师云:「无手指天,无手指地。」
学曰:「人王与法王相去几何?」
师云:「汝自断看。」
进云:「学人断不得,却请和尚断。」
师云:「来年更有新条在,恼乱春光卒未休。」
问:「如何是菩提?」
师云:「阇梨失却半年粮。」
学云:「为什摩失却半年粮?」
师云:「只为他一斗米。」

问:「圆伊三点人皆信,灵秀家风事若何?」
师云:「灵秀家风也且从,是汝家风作摩生?」
学云:「争奈学人未现何?」
师云:「阿谁教你不会?」
131 潮山


潮山和尚,嗣雪峰,在吉州。师讳延宗,泉州莆田县人也。僧问:「和尚是咸通前住?咸通后住?」
师云:「嗄!」
学人再申问,师乃云:「病鸟栖芦,困鱼止泊。」
问:「师久修何业而隐此山?」
师云:「什摩处得这个消
卷十一 第 3104a 页
息?」学人应喏,师叱之。
问:「如何是学人自己?」
师云:「争受人谩?」
132 惟劲


惟劲禅师,嗣雪峰,在南般舟道场。生缘福州永泰县人也。自参见雪峰,便契玄旨。经游五顶南北丛林,遍探宗师,推为匠伯,后栖南。平生苦节,寰海播名,编《续宝林》《镜灯》《漩澓》《防邪论》,并《释赞》,广流于世。楚王钦仰,迎请出[[place:][]],留驻府廷,为教网之纪纲,作祖天之日月。住持报慈东藏,奏赐紫衣,号宝文大师矣。
师因赞镜灯颂曰:

伟哉真智士!能开方便津。一灯明一体,十镜现十身。
身身相映涉,灯灯作互因。层层身土广,重重理事渊。
俨睹微尘佛,等逢毗目仙。海印从兹显,帝网义由诠。
一尘说法界,一切尘亦然。五蕴十八界,寂用体俱全。
圆光含镜像,一异不可宣。
卷十一 第 3105a 页
达斯无境,鹿那法报圆。
又述象骨偈曰:
象骨雄雄举世尊,统尽乾坤是一门。
词锋未接承当好,莫待言教句里传。
拟议终成山海隔,擗面浑机直下全。
 更欲会他泥牛吼,
 审细须听木马嘶。
如体禅师雄颂曰:
 古曲发声雄,
 今古唱还同。
若论第一拍,祖佛尽迷踪。
长庆拈问僧:「只如祖佛尽迷踪,成得个什摩边事?」
对云:「成得个佛未出世时事,黑豆未生芽时事。」
庆云:「只如佛未出世时事,黑豆未生芽时事,成得个什摩边事?」
对云:「某甲到这里举不得,未审和尚如何?」
庆云:「成得个痕缝边事。」
师又颂曰:
 学道如攒火,
 逢烟且莫休。
直得金星现,归家始到头。
有人举问中招庆:「古人有言:『直得金星现,归家始到头。』如何是金星现?」
庆云:「我道直得金星现,也未是到头在。」

卷十一 第 3106a 页
云:
「作摩生?」
庆云:「遇茶吃茶,遇饭吃饭。」
133 越山鉴真


越山鉴真大师,嗣雪峰。钱王钦敬赐紫。师因睹写真,有偈曰:
 真之本源,
 顶足方圆。
弥沦不坏,实相无边。
 恒沙劫数,
 古今现前。
沤起沤灭,空手空拳。
 此之相貌,
 三界亦然。
师颂三种病人曰:
盲聋喑格调高,是何境界自担荷?
昔日曾向玄沙道,笑杀张三李四歌。
134 睡龙



睡龙和尚,嗣雪峰,在泉州。师号道溥,姓郑,福唐县人也。出家于宝林院,依年具戒,便参见雪峰,密契玄关,更无他
往。后清源王太尉钦仰德高,请住五峰,旋奏紫衣,锡号弘教大师矣。有时僧参次,于时云:「莫道空山无可祗对。」便起归丈室。
有俗官问黄檗供养主:「黄檗和尚驴马相似,上座作供养主作什摩?」僧无对。
却归,举似黄檗,黄檗
卷十一 第 3107a 页
云:「道薄人微,甚是难消。」
有人举似南泉,南泉云:「池州麻黄,蜀地当归。」
有人举似师,师云:「泉州葛布,好造汗衫。」
问:「古人有言:『含珠不吐,谁知有宝?』含珠则不问,便请吐。」
师云:「看者甚多,弁者甚少。」
问:「如何是学人自己事?」
师云:「不是你自己,是什摩?」
问:「太尉相公送绳床,和尚将何报答?」

师云:「天津桥上无异路,报答之心性不殊。」
僧云:「与摩则相公慇勤,师之不谬。」
师云:「我道毗卢不点头,你作摩生?」
僧云:「学人到这里,直得无言可进。」
师云:「饶你与摩,亦与老师较一地。」
问:「学人乍入丛林,乞和尚指示个入路。」师良久,学人礼拜。
师云:「汝礼拜阿谁?」
学云:「礼拜和尚。」
师云:「汝若会,即是汝礼拜汝;汝若不会,即是礼拜老僧。」
问:「如何是古佛心?」
师云:「我委你不问古佛心。」
问:「如何是佛?」

卷十一 第 3108a 页
师云:「觌面相呈由不识,问佛之人焉能委?」
师颂三种病人曰:

奇哉大师盲聋!善能方便唱真宗。
 为报知音须带会,
 莫将意句竞来通。
问:「教中有言:『罗罗密行。』如何是密行?」
师云:「汝是人,争得委?」
学云:「和尚还委得也无?」
师云:「不委。」
学云:「和尚为什摩不委?」
师云:「若委,则不密去。」
问:「教中有言:『开方便门,现真实相。』如何是方便门?」
师竖起拳。
「如何是现真实相?」师良久。
学云:「若不置问,焉委得和尚慈悲?」
师曰:「也须进步。」
太尉问:「如何是摩尼珠?」
师云:「明日更献北禅看。」

太尉云:「非北禅,还有鉴者也无?」
师云:「臣僧有幸,得遇明君。」
又述示学偈曰:
 瞎眼善解通,
 聋耳却获功。
一体归无性,六处本来同。
 我今齐举唱,
 方便示汝浓。
相传佛祖印,继续老胡宗。
因雪峰问玄沙:「汝还识
卷十一 第 3109a 页
国师无缝塔也无?」
玄沙却问:「无缝塔阔多少?高多少?」
雪峰顾示玄沙云:「和尚何得自犯?」
僧问师:「玄沙岂不是不诺雪峰?」
师云:「是也。」
僧云:「既然如此,请师代雪峰对玄沙。」
师云:「向后不用修造。」
135 佛日和尚



佛日和尚,嗣云居,在越州。
师到径山,径山问:「伏承长老独处一方,何得再游峰顶?」
师云:「朗月当空挂,冰霜不自寒。」
径山云:「莫是长老家风也无?」
师云:「峭峙万重山,此中含宝月。」
径山曰:「此犹是文言,长老家风作摩生?」
师云:「今日赖遇佛日。」
师别申一问:「隐密全生,时人知有道得;大省无辜,时人知有道不得。于此二途,犹是时人升降处。未审长老亲道、自道、云何道?」
径山云:「我家道处无可道。」
师云:「如来路上无私曲,更请玄音和一场。」
径山云:「任你二轮更互照,碧霄云外不相干。」

卷十一 第 3110a 页
师云:「为报白头无限众,此中年少莫归乡。」
径山云:「老少同轮无向背,我家玄路莫参差。」
师云:「一言已定,天下四句为谁留?」
径山云:「汝道有三四,我道其中一亦无。」径山因此偈曰:
东西不相顾,南北与谁留?
师颂曰:
 遍学穷切抱死尸,
 出身不得病难治。
任汝入海常献宝,不如自治剑轮飞。
136 水西南台和尚


水西南台和尚,嗣云居,在潭州。问:「祖祖相传,未审传个什摩?」
师云:「不因阇梨举,老僧亦不知。」
137 中曹山


中曹山和尚,嗣曹山,在抚州。师号慧遐,姓黄,泉州莆田县人也。自造漕源法席,密契玄道,更无他往,而居荷王矣。僧问:「抱璞投师时如何?」

师云:「不是自家珍。」
僧曰:「如何是自家珍?」
师云:「不啄不成器。」
问:「佛未出世时如何?」
师云:「曹山不如。」
曰:「佛
卷十一 第 3111a 页
出世后如何?」
师云:「不如曹山。」
问:「四山相逼时如何?」
师云:「曹山在里许。」
僧曰:「还求出离也无?」
师云:「若在里许,则求出离。」
138 金峰



金峰和尚,嗣曹山,在杭州。师讳从志,福州古田县人也。自离闽越,便造漕源,顿契玄猷,更不他往。初住金峰山,后
住报恩寺,师号玄明禅师矣。
问:「四海晏清时如何?」
师云:「犹是下汉。」
僧曰:「王还知也无?」
师云:「王不少神。」
问:「如何是禅?」
师云:「不动转。」
「如何是道?」
师云:「不同万物。」
进曰:「禅与道相去近远?」
师云:「近则近,远则远。」
「如何是近则近?」
师云:「对面弁不得。」

如何是远则远?」
师云:「过于兜率。」
问:「古人则调弦以弁为希,只如熊耳与曹溪以何为验?」
师云:「无纹䌽。」
进曰:「既然如此,六叶从何来?」
师云:「岂是有纹䌽那作摩?」
僧云:「古人还传也无?」
师云:「若不传,争得到今日?」
僧曰:「既无纹䌽,作摩
卷十一 第 3112a 页
生传?」
师云:「传是无纹䌽。」
僧曰:「和尚还传也无?」
师云:「作摩不传?」
僧云:「古人意如何?」
师云:「曹溪门前力掌,直至如今不忘。」

僧曰:「向后事如何?」
师云:「千嘱万嘱。」
139 鹿门


鹿门和尚,嗣曹山,在襄州。师讳真禅。问:「如何是得道底人?」
师云:「有口似鼻孔。」
僧曰:「忽有客来,将何祗对?」
师云:「柴户草门,谢你经过。」
祖堂集卷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