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莲宗必读总序¶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77c 页
No. 1197莲宗必读

* 莲宗必读总序

净土法门者。乃诸佛究竟之法也。故弥陀因地。观此
理而大誓普收。释迦果成。称此理而广舌深赞。彼则
钜贤至圣。咸舒藻以为盟。此则觉德鸿儒。尽擒毫而
作誓。挺身立行。力修此道者。列宿尘沙。莫况其多也。
下至恶逆凡夫。十念便登宝土。飞禽畜类。随称亦达
金池。此非弥陀愿力。安能若是。经云。末法亿亿人修
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灵峰云。于念佛法门中。
求其至简易至直捷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是故净
土三经并行。古人独以弥陀经为日课。岂非持名一
法。普被三根。摄事理无遗。统宗教无外。尤不可思议
也哉。其名号功德。自何而始。乃因六八大愿之所庄
严。九品悲心之所成就也。然彼佛愿力。虽不可思议。
若厌离不深。则娑婆业系不脱。故藉五王八苦之缘。
以作进修之策。而进修仪轨甚多。唯慈云行愿。最为
切要。其上根之士。一闻便信。中下之辈。多诸疑惑。智
者十疑论。统净宗一切疑问。振菩提大道之纲。断疑
生信。厥功最巨。善导云。修馀行业。迂僻难成。唯此法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78a 页 X62-0578.png
门。速超生死。若专修者。十即十生。法照大师。感文殊
告曰。汝今念佛。正是其时。当知念佛。诸法之王。慧日
感观音亦云。汝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二大士皆
法王长子。亲口传授念佛法门。殷勤如此。可不信哉。
飞锡。永明。四明。慈照。优昙。天如。妙叶。楚石。幽溪等。乃
传宗列祖。阐教圣师。皆撰文述偈。深劝往生。当细心
玩味。而详择之。藕益法师。每见学者。未识方隅。靡惭
滥吹。或云念佛散心无益。或云念佛须一心不乱。或
云念佛须参究是谁。诘其信愿。毫无所知。可悲也夫。
如意珠王。遇此等人。而成瓦砾。以此故述信愿持名
历九品说。行者宜勤览之。又云。得生与否。全田信愿
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坚密云。一句弥
陀。非大彻不能全提。而最愚亦无少欠。只贵一心受
持。宁羡依稀解悟。省庵云。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
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彻悟云。净土一门。最初省
求悟门。末后不待发慧。不须忏业。不断烦恼。至极省
要。至极径捷。及其證入。至极广大。至极究竟。故要解
云。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
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
自力所能信解也。如上所述。咸遵佛祖诚言。非敢臆
说。撮其词明义显最切要者。会成一册。以便朝暮庄
诵。刻刻提撕。如面聆法音。不敢疑贰。名之曰。莲宗必
读。余为障缘深重。浊智腾波。非专修一行。生死难脱。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78b 页 X62-0578.png
匪凭圣教。信愿难阶。况去圣时遥。邪风竞起。正行之
人。多被惑乱。是故必读此书。然后必生净土。愧鄙见
隘劣。焉敢公诸胜友。但自为鞭策。而作往生左劵。敬
摘诸文而谬为之序。

戊辰仲春净业弟子古昆谨集

「 敬采佛祖诚实言
 成就往生决定信
 普愿法界诸众生
 速脱轮回生安养
 愿我早登下下品
 免得娑婆受苦辛
 待吾一见弥陀后
 尽未来际度群生」


* 莲宗必读总目


* 佛说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
* 观经九品观章
* 佛说五王八苦经
* 慈云决疑行愿二门
* 智者大师十疑论
* 善导和尚专修法门
* 法照大师感见文殊
* 慧日法师感见观音
* 飞锡法师高声念佛
* 永明寿禅师(诫勿轻净土)
* 四明尊者劝念佛疏
* 慈照宗主劝发愿偈
* 优昙和尚莲宗宝鉴
* 天如禅师净土或问
* 妙叶禅师念佛直指
* 楚石琦禅师净土诗
* 幽溪法师净土法语
* 藕益法师持名九品
* 坚密大师净要总序
* 省庵法师菩提心文
* 彻悟禅师念佛法语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78c 页 X62-0578.png

*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
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
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
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
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
罗。阿菟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
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
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
大众俱。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
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
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
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
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
国。名为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地。八功德
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
璃玻瓈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瓈𤥭璖赤
珠码碯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
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
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79a 页 X62-0579.png
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
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
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
就如是功德庄严。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
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
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
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巳。
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
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
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
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
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
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舍利弗。于汝
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
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
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巳来。于今十劫。又舍利弗。彼
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
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
是功德庄严。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
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
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舍利弗。众生闻
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79b 页 X62-0579.png
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
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
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
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
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
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
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舍利弗。如我今者。
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
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
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
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
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
灯佛。名闻光佛。大𦦨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
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
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
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西方世界有
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
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
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
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
北方世界有𦦨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
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
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
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下方世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79c 页 X62-0579.png
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
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
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上方世界
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𦦨肩佛。杂色宝
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
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
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
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于
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
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
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
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
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舍利弗。若有人巳发愿。今
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
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巳生。若
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
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
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
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
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
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0a 页 X62-0580.png
是为甚难。佛说此经巳。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
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要解云。此经是无问自说。彻底大慈之所加持。能
分末法多障有情。依斯径登不退。故当来经法灭
尽。特留此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阿伽陀药。万病
总持。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
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

* 佛说无量寿经(四十八愿)
曹魏康僧铠译

佛告阿难。过去久远无央数劫。世自在王佛。兴出于
世。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正真道
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诣彼佛所。稽首礼
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白佛言世尊。唯垂听察。如我
所愿。当具说之。第一愿。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
生者。不取正觉。第二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
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第三愿。设我得佛。国中
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第四愿。设我得佛。国
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第五愿。设我
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
劫事者。不取正觉。第六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
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第
七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
那由他诸佛所说。不得受持者。不取正觉。第八愿。设
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0b 页 X62-0580.png
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第九愿。设我
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
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第十愿。设我得
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第十一
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
正觉。第十二愿。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
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第十三愿。设我得
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第十四愿。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
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较。知其
数者。不取正觉。第十五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
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十六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
不取正觉。第十七愿。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
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第十八愿。设我得佛。
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第十九愿。设我得佛。
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
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
觉。第二十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
国。植种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
觉。第二十一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
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二愿。设我得佛。他方
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0c 页 X62-0580.png
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
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
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
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二
十三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
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
取正觉。第二十四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
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
觉。第二十五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
智者。不取正觉。第二十六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
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七愿。设我得
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
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
其名数者。不取正觉。第二十八愿。设我得佛。国中菩
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
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九愿。设我得佛。国中
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
取正觉。第三十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
可限量者。不取正觉。第三十一愿。设我得佛。国土清
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
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三十
二愿。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
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
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1a 页 X62-0581.png
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觉。第三十三
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
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
者。不取正觉。第三十四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
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
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第三十五愿。设我得佛。
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
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
者。不取正觉。第三十六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
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
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三十七愿。设
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
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
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三十八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
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
觉。第三十九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
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第四十愿。设我得佛。国中菩
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
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见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
正觉。第四十一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
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第
四十二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
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1b 页 X62-0581.png
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
取正觉。第四十三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
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四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
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
觉。第四十五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
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
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四
十六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
然得圣。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四十七愿。设我得佛。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
不取正觉。第四十八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
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
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尔时法藏比丘。
说此愿巳。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
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九品观章)
刘宋西域三藏法师畺良耶舍译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
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说无量寿佛身量无边。
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
必得成就。但想佛像。得无量福。况复观佛具足身相。
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
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1c 页 X62-0581.png
圆光化佛。及宝莲华。如上所说。观世音菩萨及大势
至。于一切处身同众生。但观首相。知是观世音。知是
大势至。此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是为杂想
观。名第十三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
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
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
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
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
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
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
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
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
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
心。行者见巳。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
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巳。见佛色身众相具
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巳即
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
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
上品上生者。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
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
向愿求生极乐国。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2a 页 X62-0582.png
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
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
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
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
金台。如大宝华。经宿则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
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时放光。照行者身。目即
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
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行。遍至十
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
忍。现前授记。是名上品中生者。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
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
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
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
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
莲华。坐巳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一日
一夜莲华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
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
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
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
名上辈生想。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
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2b 页 X62-0582.png
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阿弥陀
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
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巳。心大欢
喜。自见已身坐莲华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
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华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
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
脱。是名中品上生者。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
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
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戒香熏修。如此行者。
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
莲华。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
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
莲华上。莲华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
于七日。莲华乃敷。华既敷巳。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
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巳。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
生者。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
慈。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
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闻此事巳。寻即命
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七日
巳。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
劫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辈生想。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2c 页 X62-0582.png
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
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
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
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
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
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
我来迎汝。作是语巳。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
见巳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
经七七日。莲华乃敷。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
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
经。闻巳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
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
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
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
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
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
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
人闻巳。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
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
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莲华乃
敷。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
深经典。闻此法巳。应时即发无上道心。是名下品中
生者。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3a 页 X62-0583.png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
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
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
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
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
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
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
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
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
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
巳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
下辈生想。

佛告阿难。行此三昧者。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二大
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
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
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
坐道场。生诸佛家。

智者大师将入灭。命施床东壁。面向西方。专称阿
弥陀佛。令读四十八愿。九品观章。唱无量寿经。及
观经题竟。乃顾大众。合掌赞曰。四十八愿。庄严净
土。华池宝树。易往无人。火车相现。一念改悔者。尚
得往生。况戒慧熏修。圣行道力。功不唐捐矣。

* 佛说五王八苦经
北藏当字号附东晋录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3b 页 X62-0583.png

昔者有五王。国界相近。共相往来。不相攻伐。唯作善
友。其最大者。字普安王。习菩萨行。馀四小王。常习邪
行。大王怜悯。意欲度之。呼来上殿。共相娱乐。乃至七
日。终日竟夜。作娼妓乐。七日巳满。四小王共白大王
言。国事甚多。请还政治。大王语诸左右。严驾车乘。群
臣吏民。都共送之。至其半道。大王怜悯。意欲度之。语
诸小王曰。各说所乐悦乐之情。一王答言。我愿欲得
阳春三月。树木荣华。游戏原野。是我之乐。一王复言。
我所乐异。愿我常作国王。鞍马服饰。楼阁殿堂。官属
人民。围绕左右。晃晃煜煜。搥钟鸣鼓。出入行来。路人
倾目。是我之乐。一王复言。我所乐异。愿复得好妇好
儿。端正无双。共相娱乐。极情快意。是我之乐。一王复
言。我所乐复异。愿我父母常在。多有兄弟妻子罗列。
好衣美食以恣其口。素琴青衣共相娱乐。是我之乐。
各自说其所乐竟。四王俱回头。白其大王。所乐何事。
大王答言。我先说卿等所乐。然后说我之乐。卿一人
言。阳春三月。树木荣华。游戏原野。秋则彫落。非是久
乐。卿一人复言。愿我常作国王。鞍马服饰。楼阁殿堂。
官属人民。围绕左右。晃晃煜煜。搥钟鸣鼓。出入行来。
路人倾目。往古诸王。隐隐赈赈。快乐无极。福德转尽。
诸国相伐。忽然崩亡。非是久乐。卿一人复言。愿得好
妇好儿。端正无双。共相娱乐。极情快意。一朝疾病。忧
苦无量。此非久乐。卿一人复言。愿我父母常在。多有
兄弟妻子罗列。好衣美食以恣其口。素琴青衣共相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3c 页 X62-0583.png
娱乐。一朝有事。为官所执。系闭在狱。无有救护。此非
久乐。四人俱问。王乐云何。王言。我乐不生不死。不苦
不乐。不饥不渴。不寒不热。存亡自在。此是我乐。四王
俱言。此乐何处当有明师。大王答言。吾师号曰为佛。
近在祇洹精舍。诸王欢喜。各诣佛所。稽首作礼。退坐
一面。大王胡跪。合掌白佛言。我等今得为人。闇钝无
知。但深著世乐。不知罪福。愿佛为弟子等。说其苦谛。
佛言。卿等善听。当为汝说。人生在世常有无量众苦
切身。今粗为汝等略说八苦。何为八苦。生苦老苦。病
苦死苦。恩爱别苦。所求不得苦。怨憎会苦。忧悲恼苦。
是为八苦也。何谓生苦。人死之时。不知精神趣向何
道。未知生处。并受中阴之形。至三七日中。父母和合。
便来受胎。一七日如薄酪。二七日如稠酪。三七日如
凝酥。四七日如肉脔五胞成就。巧风入腹。吹其身体。
六情开张。在母腹中。生脏之下。熟脏之上。母啖一杯
热食。灌其身体。如入镬汤。母饮一杯冷水。亦如寒冰
切体。母饱之时。迫逼身体。痛不可言。母饥之时。腹中
了了。亦如倒悬。受苦无量。至其满月。欲生之时。头下
向产门。如两石夹山。欲生之时。母危父怖。生堕草上。
身体细软。草触其身。如履刀剑。忽然失声大唤。此是
苦不。诸人咸言。实是大苦。何谓老苦。父母养育。至年
长大。自用强健。担轻负重不自裁量。寒时极寒。热时
极热。饥时极饥。饱时极饱。无有节度。渐至年老。头白
齿落。目视𥆨𥆨。耳听不聪。盛去衰至。皮缓面皱。百节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4a 页 X62-0584.png
痛疼。行步极苦。坐起呻吟。忧悲心恼。识神转灭。便旋
即忘。命日促尽。言之流涕。坐起须人。此是苦不。大王
答曰。实是大苦。何谓病苦。人有四大。和合而成其身。
何谓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一大不调。百一病生。
四大不调。四百四病同时共作。地大不调。举身皆痛。
水大不调。举身䏺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风大不调。
举身掘强。百节苦痛。犹被杖楚。四大进退。手足不任。
气力虚竭。坐起须人。口燥唇燋。筋断鼻拆。目不见色。
耳不闻音。不净流出。身卧其上。心怀苦恼。言辄悲哀。
六亲在侧。昼夜看视。初无休息。甘膳美食。入口皆苦。
此是苦不。王答曰。实是大苦。何谓死苦。人死之时。四
百四病。同时俱作。四大欲散。魂神不安。欲死之时。刀
风解形。无处不痛。白汗流出。两手摸空。室家内外。在
其左右忧悲涕哭痛彻骨髓不能自胜死者去之风
去气绝。火灭身冷。风先火次。魂灵去矣。身体挺直。无
所复知。旬日之间。肉坏血流。䏺胀烂臭。甚不可近。弃
之旷野。众鸟啖食。肉尽骨乾。髑髅异处。此是苦不。答
言。实是大苦。何谓恩爱别苦。室家内外。兄弟妻子。共
相恋慕。一朝破亡。为人抄劫。各自分张。父东子西。母
南女北。非唯一处。为人奴婢。各自悲呼。心内断绝。𥥆
𥥆冥冥。无有相见之期。此是苦不。答言。实是大苦。何
谓所求不得苦。家有财物散尽。追求大官吏民。望得
富贵。勤苦求之。求之不止。会遇得之。而作边境令长。
未经几时。贪取民物。为人告言。一朝有事。槛车载去。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4b 页 X62-0584.png
欲杀之时。忧苦无量。不知死活何日。此是苦不。答曰。
实是大苦。何谓怨憎会苦。世人薄俗。共居爱欲之中。
争不急之事。更相杀害。遂成大怨。各自相避。隐藏无
处。各磨刀错箭。挟弓持杖。恐忽相见会遇。狭道相逢。
张弓注箭。两刀相向。不知胜负是谁。当尔之时。怖畏
无量。此是苦不。答曰。实是大苦。何谓忧悲恼苦。人生
在世。长命者乃至百岁。矩命者胞胎伤堕。长命之者。
与斯百岁。夜消其半。馀有五十年在。醉酒疾病。不知
作人。巳减五年。小时愚痴。十五年过。未知礼仪。年中
八十。老耄无知。耳聋目冥。无有法则。复减二十年。巳
九十年过。馀十岁之中。多有诸愁忧。天下欲乱时亦
愁。天下旱时亦愁。天下大水亦愁。天下大霜亦愁。天
下大热亦愁。室家内外。多诸病痛亦愁。持家财物治
生恐失亦愁。官家百调未输亦愁。家人遭县官事。闭
系在狱。未知出期亦愁。兄弟妻子远行未归亦愁。居
家穷寒无有衣食亦愁。此舍村落有事亦愁。社稷不
办亦愁。室家死亡无有财物殡葬亦愁。至春时种作
无有犁牛亦愁。如是种种忧愁。常无乐时。至其节日。
共相集聚。应当欢喜。方共悲涕相向。此是苦不。答曰
实是大苦。尔时五王。及诸群臣。会中数千万人。闻佛
说诸苦谛。心开意悟。即得须陀洹道。皆大欢喜。作礼
而去。四王俱白普安王言。大王真是大权菩萨。化导
我等。令得道迹。大王之恩。我本观诸宫殿。心情爱著。
不能远离今睹宫殿如视秽厕无可乐者即舍王位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4c 页 X62-0584.png
付弟。出家为道。修诸功德。日日无倦。

佛说五王八苦经(终)

*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宋耆山沙门遵式述

维安养宝刹。大觉攸赞。三辈高升。夕孕金华。列宿
犹惭于海滴。晨游玉沼。世镫强喻于河沙。良以十
方爰来。四生利往。虽腾光而普示。终稽首而偏求。
故其竺国皇州。自今观古。彼则钜贤至圣。咸舒藻
以为盟。(文殊普贤天亲龙树等。或别译愿文。或著在经论)此则觉德鸿儒。
尽摛毫而作誓。(且从晋世。东林净社。刘雷等十八贤洎百二十三人同誓。遗民属词。
其后冠盖之士。德望之。僧。洁志之俗。富于编简)自兹回向绵续。倡和相寻。
诚道德之通衢。常乐之直济也。但世多创染割截。
未识方隅。忽遇问津。靡惭滥吹。或攘臂排为小教。
或大笑斥作权乘。以其言既反经。人惑常典。遂辄
述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词愧不文。理存或当。
菽麦视而且辨。泾渭挹而永分。剪伊兰之臭林。植
栴檀之香干。信行愿原始要终。不数千言备举矣。


* 第一决疑门(一疑师二疑法三疑自)
* 第二行愿门(一礼忏门二十念门三系缘门四众福门)

第一决疑门者。疑为信障。世间小善尚不能成。况
菩提大道乎。或曰。智者有十疑论。何须此文。然略
由三意。一者上为王臣几务稍暇。难寻广文。今举
大纲。略出行相。易披览易修行故。二者十疑随事
释难。唯第二三。略附理立。且事无尽。疑亦叵穷。今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5a 页 X62-0585.png
直明一理为诸法源。指源则流可识矣。三者正对
说者。反经乖理。自损损他。故于疑法中简小取大。
明白权实。使来者不惑。至道安和尚往生论六卷。
怀感法师群疑论七卷。道绰禅师安乐集三卷。慈
敏三藏净土慈悲集三卷。源信禅师净土集二卷。
古今诸师制疏解经。宗经造论。随情释难。伽陀赞
扬。同归而各见。寻究良难。今以三疑收尽。文出天
台止观。非敢臆说 一疑师者。师有二。邪外倒惑
化人。非所承也。正法之师。复有凡圣因果。凡及因
位。容有未了。犹清辨谓弥勒未是遍知。俟龙华道
后问津也。今示西方令回向者。唯果佛圣师。释迦
及十方诸佛。出广长舌。说诚实言。赞劝往生。更何
所惑 二疑法者。佛法有小乘不了义。大乘了义。
大乘复有了不了义。今净土唯大乘了义中了义
也。且小乘经部。无一字劝生他方净土。天亲论女
人及二乘种不生。此即明据也。问。小弥陀经等。皆
说彼国有声闻。鼓音王经佛母名殊胜妙颜。亦复
有女人。答。佛母恐指初降生时。成正觉巳。国土随
净。必无女人。或转男如龙女。或命终如悉达母。声
闻如观经疏。及十疑论和会。今明大乘。复有三种。
一三乘通教。门虽通大。类狎二乘。又当教菩萨。虽
化他净佛国土。化毕还同二乘归于永灭。净土深
理。非彼所知。非了义也。二大乘别教。明独菩萨法。
虽谈实理。道后方證。因果不融。净土则理外修成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5b 页 X62-0585.png
万法乃不由心具。虽尘劫修道。广游佛刹。指彼净
土因果。但是体外方便。斯亦未了。三佛乘圆教。诠
旨圆融。因果顿足。经曰。十方谛求。更无馀乘唯。一
佛乘。是则大乘中大乘。了义中了义。十方净秽。卷
怀同在于刹那。一念色心。罗列遍收于法界。并天
真本具。非缘起新成。一念既然。一尘亦尔。故能一
一尘中一切刹。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心尘复互
周。重重无尽无障碍。一时顿现非隐显。一切圆成
无胜劣。若神珠顿含众宝。犹帝网交映千光。我心
既然。生佛体等。如此。方了回神亿刹。实为自己心
中。孕质九莲。岂逃刹那际内。苟事理攸隔。净秽相
妨。安令五逆凡夫。十念便登宝土。二乘贤辈。回心
即达金池也哉。信此圆谈事无不达。昧斯至理。触
类皆迷。华严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
间中。无不从心造。(造通二种。一理具。十界依正。一念顿足。二变起。全理缘起。知无
不为)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
差别。(由三无差。方感应道交。悲愿相摄。共变各变因果方成。若但一理无差。不晓诸法互具。未
善圆旨)起信论。所言法者。谓众生心。(直指凡心)是心即摄
一切世间。(六凡法界)出世间法。(四圣法界也。摄义亦二。一理具。二事造。并摄十
界。十界之内。身土净秽。何法不在)依此示摩诃衍义。(摩诃衍大乘也。若非此心。
安堪乘运)十六观。诸佛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乃至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般舟三昧。佛是我心。是
我心见佛。是我心作佛等。谈斯旨者。大乘卷中粲
然可举。至若法华妙部。如来亲记往生。华严顿谈。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5c 页 X62-0585.png
普贤躬陈回向。是知弥陀因地。观此理而大誓普
收。释迦果成。称此理而广舌深赞。十方三世。莫不
咸然。问。妙理圆极。世人尽须观行始生耶。答。不然。
今但直决疑情。令知净土百宝庄严。九品因果。并
在众生介尔心中。理性具足。方得往生事用。随愿
自然。是则旁罗十方。不离当念。往来法界。正恊唯
心。免信常流。执此非彼。其九品生相。各有行类。上
辈三品须解须行。故云汝行大乘。解第一义。学者
见贤思齐。企金座而高升。当妙观之是托。若中下
六品生因。只精持禁戒。行世仁慈。至下下品。本是
恶逆。十念精诚。便生彼国。但知有净土。尽可回心
也。(世人纵云净土出大乘。不能如上约教甄简。宁逃混滥。未足决疑)三疑自者。博
地凡夫。世缘缠盖。云何此身生净土。入贤圣海。同
正定聚。释曰。若了如上法性虚通。及信弥陀本愿
摄受。但勤功福宁俟问津。况十念得生。唯除五逆
及谤正法。又定心十念。逆谤亦生。正愿志求。夫复
何惑。

第二正修行愿门者。略开四门。一礼忏。二十念。三
系缘。四众福。修行整足。唯须此四。先礼佛净除业
障。身心皎洁。如净良田。次十念定心成行。立愿要
期。植往生正因。如下种子。次系心爱护长养。滋发
芽茎。如霔膏雨。次众福助令繁茂。使速成华果。如
灌肥腻。具修此四。最上最胜。或少暇随修三二一
者皆生彼国以四门各有行愿皆是正因故也亦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6a 页 X62-0586.png
可六斋日修忏日日中修十念以十念是净因要
切必不可废后二门任力所能若不然者伹随所
欲。任意行之。

礼忏门者。日日早晨。于常供道场中。冠带服饰端
庄谨肃。佛像前手自烧香合掌定心作是云。

一切恭敬一心顶礼常住三宝(存心遍礼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宝。拜起。
两膝著地。手执香炉。烧众名香云)。

愿此香烟云。遍满十方界。无边佛土中。无量香庄严。
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
(冥心少顷。遍运香云。供养三宝。普熏众生。咸生净土。
想巳置炉。起作一礼。礼巳合掌。曲躬恳切。想面对弥陀。及一切佛。而赞叹曰)。

如来妙色身。世间无与等。无比不思议。是故今顶礼。
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一切法常住。是故我归依。
大智大愿力。普度于群生。令舍热恼身。生彼清凉国。
我今净三业。归依及礼赞。愿共诸众生。同生安乐刹。

(赞愿巳。即便礼佛。一一存心专对云)


* 一心顶礼常寂光净土。阿弥陀如来。清净妙法身。遍法界诸佛。
* 一心顶礼实报庄严土。阿弥陀如来。微尘相海身。遍法界诸佛。
* 一心顶礼方便圣居土。阿弥陀如来。解脱相严身。遍法界诸佛。
*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阿弥陀如来。大乘根界身。遍法界诸佛。
*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阿弥陀如来。十方化往身。遍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6b 页 X62-0586.png
*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教行理三经。极乐正宣扬。遍法界尊法(灵峰大师注云。此礼旧本无。今依幽溪大师添入。使三宝具足)
*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观世音菩萨。万亿紫金身。遍法界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大势至菩萨。无边光智身。遍法界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清净大海众。满分二严身。遍法界圣众(礼巳。即两膝跪地。执手炉烧香至诚而倡是言)

我今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悉愿断除三障。归命
忏悔(起礼复跪执手炉云)

至心忏悔。[○@叩]我弟子(某甲)。及法界众生。从无始世来。
无明所覆。颠倒迷惑。而由六根三业。习不善法。广造
十恶。及五无间。一切众罪。无量无边。说不可尽。十方
诸佛。常在世间。法音不绝。妙香充塞。法味盈空。放净
光明。照触一切。常住妙理。遍满虚空。我无始来。六根
内盲。三业昏闇。不见不闻。不觉不知。以是因缘。长流
生死。经历恶道。百千万劫。永无出期。经云。毗卢遮那。
遍一切处。其佛所住名常寂光。是故当知。一切诸法。
无非佛法。而我不了。随无明流。是则于菩提中。见不
清净。于解脱中。而起缠缚。今始觉悟。今始改悔。奉对
[○@叩]诸佛。弥陀世尊。发露忏悔。当令我与法界众生。三
业六根。无始所作现作当作。自作教他。见闻随喜。若
忆不忆。若识不识。若疑不疑。若覆若露。一切重罪。毕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6c 页 X62-0586.png
竟清净。我忏悔巳。六根三业。净无瑕累。所修善根。悉
亦清净。皆悉回向。庄严净土。普与众生。同生安养。愿
[○@叩]阿弥陀佛。常来护持。令我善根。现前增进。不失净
因。临命终时。身心正念。视听分明。面奉[○@叩]弥陀。与诸
圣众。手执华台。接引于我。一刹那顷。生在佛前。具菩
萨道。广度众生同成种智(应三说。若时促及事迫。一说亦得。起云)

忏悔发愿巳。归命礼阿弥陀佛及一切三宝(一拜)

(次旋绕法。或三匝。或七匝。乃至多匝。如是称念。随意随匝。不拘遍数。称云)


* 南无阿弥陀佛
* 南无观世音菩萨
* 南无大势至菩萨
*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拜)
* 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拜)
*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拜)
* 和南圣众
(次至别座。诵弥陀经。或观经。若不诵得经。一心称名。量时而止。更回向结撮亦得)

十念门者。每晨服饰巳。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
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如是十气为十念。随气
长短。不限佛数。气极为度。声不高低。不缓急。调停
得中。十气连属令心不散。专精为功。名十念者。是
藉气束心也作此念巳发愿回向云。

我弟子(某甲)。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
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经十念顷。为
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
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
谤正法。我今自忆此生巳来不造逆罪。不谤大乘。愿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7a 页 X62-0587.png
此十念。得入如来大誓海中。乘佛慈力。众罪消灭。净
因增长。若临欲命终。自知时至。身不病苦。心无贪恋。
心不倒散。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
如一念顷。生极乐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闻佛慧。
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作已便止。不必拜。要尽此生。不得一日暂废。唯将不废自要其
心。得生彼国)。

系缘门者。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常不忘
佛。及忆净土。如切事系心。虽种种作务。不妨密忆
前事。念佛亦如是。若失念。数数摄还。久久成性。任
运常忆。楞严经。譬如有人一专为忆。(譬佛念众生)一人
专忘。(譬众生念佛)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
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
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
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
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
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如
此系心任运常遮一切恶念说欲作恶忆佛之故
恶不能成纵随恶作恶业时心常不耎如身有香
自然离臭。又复觉心微起恶念。即便忆佛。以佛力
故。恶念自息。如人遇难。求彼彊援。必得免脱。又见
他受苦。以念佛心怜悯于彼。愿其离苦。若断刑狱。
以念佛故。生悯念心。愿生净土。誓相救济。凡历一
切境界。若善若恶。由心忆佛。皆心念作愿。故普贤
愿王云。作一切恶皆不成就。若作善业皆悉和合。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7b 页 X62-0587.png
即此意尔。如是相续念佛在心。能办一切净因功
德。恐烦披览。不复具说。诚哉此门。为益最大。

众福门者。普贤观。国王大臣欲忏重罪。当行五事。
一正心不谤三宝。不障出家。不为梵行人作恶留
难。(于持戒四众勿行污染)二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三正法治
国。不邪枉人民。四六斋日敕境内力所及处。令行
不杀。(严禁渔捕。及诫奸斗。六斋日者。白月初八四王使者巡世。十四四王太子巡。十五四王亲
巡。黑月二十三二十九三十巡世准上。若四王亲下。诸天星宿鬼神俱时随从。遇修福斋戒者。诸天相庆。
即注禄添算护持福业。令其成就)五深信因果。信一实道。知佛不
灭。此与十六观三福大同。但普贤正为王臣。故引
用。此亦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若出家四众。应具
依观经三福为行。随作一福。若心念。若口言。作意
回向。方成净因。

此四法门。是念佛三昧往生正因。必须系日修习。
方可自期。定生净土。经云。行此三昧。现得见阿弥
陀佛及二菩萨。若闻佛及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
死之罪。何况忆念。此是人中芬陀利华。观音势至
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此人现世。彼佛遣
无数化佛化观音势至。及娑婆二十五菩萨。昼夜
拥护。行住坐卧一切时处。不令恶鬼得便。不受一
切灾难。常为国王大臣一切人民之所宗奉。所得
功德。一念之间。不可算数。如佛之辩。不能称扬。除
彼不肖人。孰闻不信受。(终)

幽溪大师暮年。奉行愿为日课。临终趺坐。以指书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7c 页 X62-0587.png
空。作妙法莲华经五字而化。法门之妙。于斯验矣。

* 净土十疑论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第一疑问。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祇应愿生三界。于
五浊三涂中救苦。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生。舍离众
生。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答。菩萨有二种。久
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未得忍巳还。及初
发心凡夫。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于
恶世中。救苦众生。智度论。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
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界。烦恼强无
忍力。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假令
得生人中。圣道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作国王大臣。
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放逸。广造众
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
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狱。如此轮回。至于今日。人
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故维摩经。自疾不能救。而能
救疾人。智度论。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
急。直入水救。无方便力。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取筏
乘之。悉皆得脱。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未得忍力。不
能救生。为此当须近佛。得无生忍巳。方能救生。如得
船者。又论云。婴儿不得离母。离母或堕坑井。渴乳而
死。鸟子翅羽未成。依树傅枝。不能远去。翅翮成就。方
能飞空。自在无碍。凡夫无力。唯得专念阿弥陀佛。使
成三昧。以业成故。临终敛念得生。决定不疑。见弥陀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8a 页 X62-0588.png
佛。證无生忍巳。还来三界。乘无生忍船。救苦众生。广
施佛事。任意自在。故论云。游戏地狱行者。生彼国得
无生忍巳。还入生死。教化地狱受苦众生。以是因缘。
求生净土。愿识其教。十住婆沙论名易行道也。

第二疑问。诸法体空。本来无生。平等寂灭。今乃舍此
求彼。岂不乖理。经云。净土先净其心。心净即佛土净。
此云何通。答。释有二义。一总答。二别答。总答者。若言
求生西方弥陀净土。是舍此求彼。不中理者。汝执住
此不求西方。是舍彼著此。此还成病。不中理也。又转
计亦不求生彼。亦不求生此者。则断灭见。金刚般若
云。汝若作是念。发阿耨菩提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
念。发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二别答者。夫不生
不灭者。于生缘中。诸法和合。不守自性。求于生体。亦
不可得。此生生时。无所从来。故名不生。诸法散时。不
守自性。言我散灭。此散灭时。去无所至。故言不灭。非
谓因缘生外。别有不生不灭。亦非不求生净土。唤作
无生。中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
名中道义。又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维摩经。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
修净土。教化诸群生。又云。造立宫室。若依空地。随意
无碍。若依虚空。终不能成。诸佛说法。常依二谛。不坏
假名。而说诸法实相。智者炽然求生净土。达生体不
可得。即真无生。此谓心净即佛土净。愚者为生所缚。
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不知生即无生。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8b 页 X62-0588.png
无生即生不达此理横相是非瞋他求生净土几许
诬哉。此是谤法罪人。邪见外道也。

第三疑问。十方一切净土。法性平等。功德亦等。行者
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净土。今偏求一佛净土。与平
等性乖。答。一切诸佛。土皆平等。但众生根钝。浊乱者
多。若不系一境。三昧难成。专念阿弥陀佛。即是一相
三昧。以心专至。得生彼国。随愿往生经。普广菩萨问。
十方悉有净土。何故偏赞西方。佛告普广。阎浮提众
生。心多浊乱。偏赞一佛净土。使专心一境。即得往生。
若总念一切佛。境宽则心散漫。三昧难成。故不得生。
又求一佛功德。与一切佛功德无异。以同一佛法性
故。为此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净土。即生一
切净土。华严经。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
慧。力无畏亦然。又云。譬如净满月。普应一切水。影像
虽无量。本月未曾二。如是无碍智。成就等正觉。应现
一切刹。佛身无有二。智者以譬喻得解。能达一切月
影即一月影。一月影即一切月影。月体无二故。一佛
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法身无二故。炽然念一佛
时。即是念一切佛也。

第四疑问。十方佛土随念一土随得往生。何偏念弥
陀佛答凡夫无智不敢自专专用佛语释迦一代说
法处处圣教唯劝众生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
世界如无量寿经观经往生论数十馀部殷勤指授
故偏念也。又弥陀别有大悲四十八愿。接引众生。又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8c 页 X62-0588.png
观经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
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遍照法界念佛众生。摄
取不舍。若有念者。机感相应决定得生。又阿弥陀经。
大无量寿经。鼓音王陀罗尼经等云。释迦佛说经时。
皆有十方恒沙诸佛。舒舌相覆大千世界。證成一切
众生念阿弥陀佛乘佛大悲本愿力故决定得生极
乐世界。当知阿弥陀佛。与此世界偏有因缘。无量寿
经法灭之时特驻此经百年在世接引众生往生彼
国故知阿弥陀佛与此世界极恶众生偏有因缘其
馀净土虽一两经略劝不如弥陀佛国处处经论殷
勤劝往也。

第五疑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
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云何得生。答。有二种缘。一
自力。二他力。自力者。此世界修道。实未得生净土。璎
珞经。凡夫未识三宝。不知善恶因之与果。初发菩提
心。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受菩萨戒。身身相
续。戒行不阙。经一二三劫。至初发心住。如是修行十
信一波罗密等。无量行愿。相续无间。满一万劫。至第
六正心住。若更增进至第七不退住。即种性位。此约
自力卒未得生净土他力者若信阿弥陀佛大悲愿
力摄取念佛众生即能发菩提心行念佛三昧厌离
三界身。起行施戒修福。于一一行中。回愿生彼弥陀
净土。乘佛愿力。机感相应。即得往生。故十住婆沙论
云。此世界有难行道。易行道。难行者。五浊恶世。于无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9a 页 X62-0589.png
量佛时求阿鞞跋致甚难可得此难无数尘沙说不
可尽略陈有五一外道相眩乱菩萨法二无赖恶人
破他胜德三颠倒善果能坏梵行四声闻自利障于
大慈。五唯有自力无他力持。如跛人步行。一日数里。
极大辛苦。谓自力也。易行者。谓信佛语。教念佛三昧。
愿生净土。乘弥陀愿力摄持。决定往生不疑。如水行
藉船。须臾千里。谓他力也。劣夫从转轮王。一日夜行
四天下非自力轮王力也若言有漏凡夫不得生净
土。亦可有漏凡夫不得见佛身。然念佛三昧。并无漏
善根所起有漏凡夫随分得见佛粗相菩萨见微细
相净土亦尔虽是无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发无上
菩提心求生净土常念佛故伏灭烦恼得生净土随
分得见粗相。菩萨见微妙相。此何所疑。华严经。一切
诸佛刹。平等普严净。众生业行异。所见各不同。即其
义也。

第六疑问。设令具缚凡夫。得生彼国。邪见三毒等常
起。云何生彼。即得不退。答。彼有五因缘不退。一阿弥
陀佛大悲愿力摄持。故得不退。二佛光常照。故菩提
心常增进不退。三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闻
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四彼国纯诸菩
萨以为良友。无恶缘境。外无神鬼魔邪。内无三毒等。
烦恼毕竟不起故不退五生彼即寿命永劫共菩萨
佛齐故不退也。在此恶世。日月短促。经阿僧祇劫。复
不起烦恼。长时修道。云何不得无生忍也。此理显然。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9b 页 X62-0589.png
不须疑也。

第七疑问。弥勒菩萨。一生补处。上品十善。得生彼处
见弥勒菩萨。随从下生。三会之中。自然而得圣果。何
须求生西方。答。求生兜率。一日闻道见佛。势欲相似。
若细比较。大有优劣。且论二种。一者纵持十善。恐不
得生。弥勒上生经。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更
无方便接引之义。不如阿弥陀佛本愿力。光明力。但
有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又释迦说九品教门。方便接
引。殷勤发遣。生彼净土。但众生能念弥陀佛者。机感
相应。必得生也。如世间慕人。能受慕者机会相投。必
成其事。二者兜率天宫是欲界。退位者多。无水鸟树
林。风声乐响。使闻者悉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
有女人。长诸天爱著五欲之心。又天女微妙。诸天耽
玩。不能自勉。不如弥陀净土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
生闻者。皆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无女人二乘。
纯一大乘清净良伴。为此烦恼恶业毕竟不起。遂至
无生之位。如此比较。优劣显然。释迦佛时。见佛不得
圣果者如恒沙。弥勒出世亦尔。大有不得圣果者。未
如弥陀净土。生彼国巳。悉得无生法忍。未有一人退
落三界。为生死业缚也。西国传有三菩萨。一无著。二
世亲三师子觉。三人契志生兜率愿见弥勒。若先亡
得见。誓来相报。师子觉亡。一去不来。后世亲临终。无
著语云。汝见弥勒。即来相报。世亲去巳。三年始来。云
至彼听弥勒菩萨一坐说法。旋绕即来。彼天日长。此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89c 页 X62-0589.png
处巳经三年。师子觉为受天乐。五欲自娱。在外眷属
从去巳来总不见弥勒。诸小菩萨生彼。尚著五欲。何
况凡夫。为此愿生西方。定得不退。不求生兜率也。

第八疑问。众生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今生一形不逢
善知识。又复无恶不造。云何临终十念成就。即得往
生。出过三界结业之事。答。众生善恶业种。多少强弱
并不得知。但能临终依善知识十念成者。皆是宿善
业强。始得遇善知识。成就十念。若恶业多者。善知识
尚不可逢何论十念成就又汝以无始恶业为重临
终十念为轻者今三种较量轻重不定不在时节久
近多少一在心二在缘三在决定。在心者。造罪时。从
自虚妄颠倒生念佛者从善知识闻说阿弥陀佛真
实功德名号生一虚一实岂得相比如万年闇室日
光暂至而闇顿灭。岂以久来之闇。不肯灭耶。在缘者。
造罪时从虚妄痴闇心缘虚妄境界颠倒生念佛心
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无上菩提心生一真
一伪岂得相比如被毒箭箭深毒碜伤肌破骨一闻
灭除药鼓箭出毒除。岂以箭深毒碜不肯出也。决定
者。造罪时以有间心。有后心也。念佛时。以无间心。无
后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如十围之索。千
夫不制。童子挥剑。须臾两分。又如千年积柴。一豆火
焚。少时即尽又如有人一生修十善。应生天。临终起
一念决定邪见。即堕阿鼻地狱。恶业虚妄。以猛利故。
能排一生善业。令堕恶道。况临终猛心念佛。真实无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0a 页 X62-0590.png
间善业不能排无始恶业得生净土又云一念念佛
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为念佛时心猛利故伏灭恶
业决定得生。不须疑也。古判十念成就作别时意。摄
论。由唯发愿。全无有行。杂集论。愿生安乐即得生。闻
无垢佛名即得菩提。并是别时之因。全无有行。若将
临终无间十念猛利善行是别时意者。几许误哉。行
者深思此理。自牢其心。莫信异见。自坠陷也。

第九疑问。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凡夫劣弱。云何可
到。又往生论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答。为对凡
夫肉眼生死心量。说去此十万亿佛刹。但使众生净
土业成者。临终在定之心。即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
是生净土时。为此观经云。弥陀佛国。去此不远又业
力不可思议。一念即得生彼。不须愁远。又如人梦。身
在床。而心意识遍至他方一切世界。如平生不异。生
净土亦尔。动念即至。不须疑也。女人根缺二乘种不
生者。韦提夫人。是请生净土主。及五百侍女。悉生彼
国。伹此处女人。及盲聋瘖哑人心。念弥陀佛。生彼国
巳。更不受女身。亦不受根缺身。二乘人但回心愿生
净土。至彼更无二乘执心。故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
不生。非谓此处女人。及根缺人。不得生也。无量寿经
四十八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称我名
号。厌恶女身。舍命之后。更受女身者。不取正觉。况生
彼国。更受女身。根缺亦尔。

第十疑问。决定求生西方。未知作何行业。以何为种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0b 页 X62-0590.png
子。得生彼国。又俗人皆有妻子。不断淫欲。得生彼否。
答。欲决定生西方者。具二种行。定得生彼。一厌离行。
二欣愿行。厌离行者。凡夫无始巳来。为五欲缠缚。轮
回五道。备受众苦。不起心厌离五欲。未有出期。为此
常观此身。脓血屎尿。一切恶露。不净臭秽。涅槃经。如
是身城愚痴罗刹。止住其中。谁有智者。当乐此身。又
经云。此身众苦所集。一切皆不净。扼缚痈疮等。根本
无义利。至诸天身。皆亦如是。行者若行若坐。若睡若
觉。常观此身。唯苦无乐。深生厌离。纵妻房不能顿断。
渐渐生厌。作七种不净观。一观此淫欲身。从贪爱烦
恼生。是种子不净。二父母交会时。赤白和合。是受生
不净。三胎中在生脏下。熟脏上。是住处不净。四在胎
唯食母血。是食啖不净。五日月满足。头向产门。脓血
俱出。臭秽狼籍。是初生不净。六薄皮覆上。其内脓血
遍一切处。是举体不净。七乃至死后膀胀烂坏。骨肉
纵横。狐狼食啖。是究竟不净。自身既尔。他身亦然。所
爱境界。男女身等。深生厌离。常观不净。能如此观者。
淫欲烦恼。渐渐减少。又十想等观。广如经说。又发愿。
愿我永离三界杂食臭秽脓血不净耽荒五欲男女
等身。愿得净土法性生身。此为厌离行。欣愿行复二
种一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观彼净土庄严等事欣心
愿求明往生意者所以求生净土为欲救拔一切众
生苦。即自思忖。我今无力。若在恶世。烦恼境强。自为
业缚沦溺三涂动经劫数如此轮转无始来未曾休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0c 页 X62-0590.png
息。何时得救苦众生。为此求生净土。亲近诸佛。若證
无生忍方能于恶世救苦众生故往生论发菩提心
者正是愿作佛心愿佛心则是度众生心度生心则
是摄众生生佛国心。又愿生净土。须具二行。一须远
离三种障菩提门法。二须得三种顺菩提门法。何为
远离三种障菩提法。一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
心贪著自身故。二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
安众生心故。三依方便门怜悯一切众生欲与其乐。
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若能远离三种菩提障。则
得三种顺菩提法。一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诸乐
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染身心障
菩提门。故无染清净心。是顺菩提门。二安清净心。为
拔众生苦故。菩提是安隐一切众生清净处。若不作
心拔一切众生令离生死苦。即违菩提门。故安清净
心。是顺菩提门。三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
提涅槃故。菩提涅槃是毕竟常乐处。若不作心令一
切众生得毕竟常乐。即遮菩提门。此菩提因何而得。
要因生净土。常不离佛。得无生忍巳。于生死国中。救
苦众生。悲智内融。定而常用。自在无碍。即菩提心。此
是愿生之意。二明欣心愿求者。希心起想。缘弥陀佛
若法身。若报身等。金色光明。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八
万四千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常照法界。摄取
念佛众生。又观彼土七宝庄严妙乐等。备如无量寿
经。观经十六观等。常行念佛三昧。及施戒修等一切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1a 页 X62-0591.png
善行。悉以回施一切众生。同生彼国。决定得生。此欣
愿门也。

杨杰云。赞辅弥陀教观。其书山积。唯智者十疑论
最为首冠。引圣言。决群惑。万年闇室。日至顿有馀
光。千里水程。舟具不劳自力。非法藏后身不能也。

* 善导和尚专修法门

善导和尚。见西河绰禅师净土九品道场。喜曰。此真
入佛之津要。修馀行业。迂僻难成。唯此法门。速超生
死。于是勤笃精苦。昼夜礼诵。旋至京师。激发四众。每
入室长跪唱佛。非力竭不休。出则演说净土法门。三
十馀年。未尝睡眠。护持戒品。纤毫不犯。好食供众。粗
恶自奉。所有䞋施。用写阿弥陀经十万馀卷。画净土
变相三百壁。修营塔寺。然灯续明。道俗从其化者甚
众。有诵弥陀经十万至五十万遍者。有日课佛名自
一万至十万者。其间得三昧生净土者。不可纪述。或
问。念佛生净土耶。导曰。如汝所念。遂汝所愿。乃自念
一声。有一光明从其口出。十至于百。光亦如之。其劝
世偈曰。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
堂。岂免衰残病苦。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
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问曰。何故不令人作观。直遣专称名号耶。答。众生障
重。境细心粗。识飏神飞。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直
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
继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1b 页 X62-0591.png
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
若舍专念修杂业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
何以故。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
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心不相续报
佛恩故。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乐近杂缘。自障
障他往生正行故。比见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
异。伹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
一。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已。
昼夜莫废。毕命为期。前念命终后念即生。长时永劫。
受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

凡人临命终时。欲得往生净土者。须先准备不得怕
死。常念此身。多有众苦。不净恶业种种交缠。若得舍
此秽身。超生净土。受无量快乐。见佛闻法。离苦解脱。
乃是称意之事。如脱臭敝之衣。得换珍御之服。放下
身心。莫生贪著。才有病患。莫论轻重。便念无常一心
待死。须嘱家人。及问候人。凡来我前。但为我念佛。不
得说眼前闲杂之话。家中长短之事。亦不须软语安
慰。祝愿安乐。此皆虚华无益之语。若病重将终。亲属
不得。垂泪哭泣。及发嗟叹懊恼之声。惑乱心神。失其
正念。但一时同声念佛。助其往生。若得明晓净土之
人。频来策励。极为大幸。若依此者。决定往生无疑也。
多见世人。平时念佛。发愿求生。甚是勤拳。及至临病。
却又怕死。都不说著往生之事。死门事大。须自家著
力始得。若一念差错。历劫受苦。谁人相代。思之思之。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1c 页 X62-0591.png

* 法照大师感见文殊

法照大师。与同志数人。远诣五台。至佛光寺。遥见异
光照身。即之行五十里。见二童子。自称善财难陀。引
至一寺。榜曰。大圣竹林寺。金地宝树。以为庄严。入寺
登讲堂。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各据师子座。万众围
绕而为说法。照作礼问曰。末法凡夫。去圣时遥。知识
隘劣。障垢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审修何
法门。最为其要。文殊告曰。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
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
径要。所以者何。我于过去劫中。因观佛故。因念佛故。
因供养故。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
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诸法
之王。照又问。当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
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决
定往生。永不退转。语巳。二大圣同舒金臂。摩照顶曰。
汝以念佛故。不久證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愿
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證无上菩提。

* 慧日法师感见观音

慧日法师。诣西域求法。泛泊渡海。经三年得达天竺。
礼如来圣迹。寻求梵本。日既阅历艰苦。深厌阎浮思
何国何方。有乐无苦。何法何行。能速见佛。遍问天竺
三藏。皆劝修净土法门。日闻巳顶受。渐至北印度健
驮罗国。王城东北有大山。山有观世音像。有至诚祈
请者。每见大士现身。日至山叩头七日。又断食。毕命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2a 页 X62-0592.png
为期。至七日夜。观音于空中现紫金身。长一丈馀。坐
宝莲华。垂右手摩日顶曰。汝欲传法。自利利他。唯念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发愿往生到彼国巳。见佛
及我。得大利益。汝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

* 飞锡法师高声念佛

问。方等经修无上深妙禅定。令继想白毫。兼称佛号
以祈胜定。然默念泉澄。三昧自至。何必声喧里巷。响
震山林。然后为道哉。对。声亦无爽。夫辟散之要。要存
于声。声之不厉心窃无定。有五义焉。拔茅连茹。乘策
其后毕命一对。长谢百忧。一也。声光所及。万祸冰消。
功德丛林。千山松茂二也。金容荧煌以散彩。宝华淅
沥而雨空。若指诸掌。皆声致焉。三也。如牵木石。重而
不前。洪音发号。飘然轻举。四也。与魔军战。旗鼓相望。
用声律于戎轩。以定破于强敌。五也。喧静两全。止观
双运。叶夫佛意。不亦可乎。念佛三昧序云。功高易进。
念佛为先。夫玄音之扣尘累每销。滞情融朗。非天下
之至妙。其孰能与于此华严经。𡩋受无量苦。得闻佛
音声不受一切乐。而不闻佛名。然则佛声远震。开善
萌芽。犹春雷之动百草。安得轻诬哉。又问。一念十念
往生净土。何者为正。对。一念往生。住不退地。此为正
也。如佛说谤佛毁经。打僧骂尊。五逆四重。皆一念恶
业成。堕无间狱如箭射。今念佛生净土。亦一念善业
成。登极乐土如臂屈前一念五阴灭。后一念五阴生。
如蜡印印泥。印坏文成。不须两念。爱酪沙弥。生一念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2b 页 X62-0592.png
爱心。后生酪中作虫。大萨婆长者妻。坐对明镜。自爱
其身。海风破船。生故尸中作虫。斯皆一念也。大无量
寿经。明一念念佛。皆得往生。观经十念。为遘疾尪羸
力微心劣。故十称以助其一念。若心盛不昧。一念生
焉。犹植丝发。其茂百围也。

* 永明寿禅师诫勿轻净土

问曰。但见性悟道便超生死。何用系念彼佛。求生他
方。答。真修行人。应自审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存
龟鉴。以破多惑诸仁者。当观自巳行解。见性悟道。受
如来记。绍祖师位。能如马鸣龙树否。得无碍辩才。證
法华三昧。能如天台智者否。宗说皆通。行解兼修。能
如忠国师否。此诸大士皆明垂言教。深劝往生。盖是
自利利他。岂肯误人自误。况大雄赞叹金口叮咛。希
从昔贤恭禀佛敕。定不谬误也。如往生传所载。古今
高士事迹。显著非一。宜勤观览。以自照知。又当自度
临终之时生死去住定得自在否。自无始来恶业重
障。定不现前否。此报身定脱轮回否。三涂恶道。异类
中行。出没自由。定无苦恼否。天上人间。十方世界。随
意寄托。定无滞碍否。若也了了自信得及。何善如之
若其未也。莫以一时贡高。却致永劫沉沦。自失善利
将复尤谁。呜呼哀哉。何嗟及矣。○四料拣。一曰。有禅
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二曰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伹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三曰。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2c 页 X62-0592.png
佛祖。四曰。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
个人依怙。

* 四明尊者劝念佛疏文

原夫一念本融。诸法无碍。遇熏既异。感报成差。是以
顺性而修。则显诸佛净土。随情而作。则循五趣苦轮。
所以处娑婆者。升出尤难。堕落者众。经云。得人身者
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直待三乘行备。方免
四趣受生。盖境界粗强。烦恼炽盛。自力求脱。实难其
人。若夫生安养者。国土庄严。身心清净直至成佛不
堕三涂。经云。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又云众生生
者皆是阿鞞跋致。若欲生彼。伹当称彼佛号。修彼佛
慈。必为彼佛本愿摄取。舍此报身定生彼国。具如经
说。实非臆谈。今结万人以为一社心心系念。日日要
期。每岁仲春。同集一处。同修供养。同听法音。会彼万
心以为一志。俾成净业。誓取往生。况劫浊命光。其犹
风烛。一息不至。三涂现前。何得自宽。不思来报。当依
佛语。无顺人情。顿息攀缘。唯勤念佛。

* 慈照宗主劝人发愿偈

万法从心生。万法从心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持戒无信愿。不得生净土。唯得人天福。福尽受轮回
辗转难脱离。看经无慧眼。不识佛深意。后世得聪明
乱心难出离。发愿持戒力。回向生乐国。如是各行持。
千中不失一。释迦金口说。弥陀亲摄受。诸佛皆护念。
诸天善护持。见此念佛人。与佛不相远。应当坐道场。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3a 页 X62-0593.png
转于大法轮。普度无边众。譬如贪家女。腹孕转轮王。
诸天常爱护。贫女自不知。腹中有贵子。今此念佛人。
其意亦如是。忆佛常念佛。不久当成佛。诸佛善护持
其人自不知。我当生净土。却要来后世。再得生人中。
譬如贫人家地内有伏藏。藏神常守护。不令其有失。
贫人自不知。家内有宝藏。逐日趁客作。求衣食自济。
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不知念佛人。具足如来藏。
自说我无分。反要生人中。譬如病人家。自有真妙药。
不知妙药性。不能自治病。每日床枕边。痛苦受无量。
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不知念佛心。能灭贪嗔痴。
能为大医王。能为大宝藏。利济一切人。能为大法王。
覆护一切众。将为是凡夫。不得生净土。且自持斋戒。
后世愿为人。辗转更修行。方可生彼国。多见修行人。
常作如是说。不称弥陀愿。不合净土经。邪见障覆心。
毕竟难出离。非是他人障。皆是自障心。今世不得生。
一蹉成百蹉。劝汝修行人。信我如来说。佛无不实语
岂是虚诳言。但当自精勤。一心求净土。因风吹于火。
用力不消多。幸有念佛心。回愿超三界。逢宝不取宝。
遇食苦长饥。咄哉大丈夫。不见真实意。我今略劝赞。
辗转传与人。代我广流通。作于如来使。真是诸佛子。
真名报佛恩。普愿如说行。同生极乐国。

* 优昙和尚莲宗宝鉴

凡修念佛之人。欲生净土。每念世间一切无常。成必
有坏生必有死。若不亲闻佛法。则舍身受身。轮转三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3b 页 X62-0593.png
界。四生六道。无解脱期。我今有缘。得闻正法。得修净
业。唯佛为念。舍此报身。当生净土。入彼莲胎。受诸快
乐。永脱生死。不退菩提。此乃大丈夫平生之能事也。
才有疾病。正要向前坦荡身心。莫生疑虑。直须西向
正坐。专想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及无数
化佛。现在其前。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声声不绝。
于诸世间一切事务。不得思念。不得贪恋。若或心念
起来。但要急称佛号。于念念中除灭罪障。若病人昏
困。不能自然。则看病人。当方便警策。劝而谕之。如此
用心。助令命尽。只此一念。决定往生净土。命若未尽。
自得安𡩋。慎勿妄起留恋世间之心。当存自存。当死
须死。但辨往生。何须疑虑若解此理。如脱敝服。以著
上衣。一舍凡身。便登佛地。奇哉伟哉。至矣尽矣。

真信修行之人。端的是要生西方极乐世界。专意一
念。持一句阿弥陀佛。只此一念。是我本师。只此一念。
即是化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狱之猛将。只此一念。是
斩群邪之宝剑。只此一念。是开黑闇之明灯。只此一
念。是度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念。是脱生死之良方。只
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径路。只此一念。是本性弥陀。只
此一念。达惟心净土。但只要记得这一句阿弥陀佛
在念。莫教失落。念念常现前。念念不离心。无事也如
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乐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
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不昧。又何
必问人觅归程乎。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3c 页 X62-0593.png

* 天如禅师净土或问

问。同居净土。其类甚多今指极乐。又偏赞其境胜缘
胜。何耶。答。正为境缘。故偏指也。经云。彼国无众苦。但
受诸乐。今以娑婆对比之。此血肉形躯。有生皆苦。彼
莲华化生。无生苦也。此时序代谢。衰老日侵。彼寒暑
不迁。无老苦也。此四大难调。多生病患。彼化体微妙。
无病苦也。此七十者稀。无常迅速。彼寿命无量。无死
苦也。此亲情爱恋。有爱必离。彼无父母妻子。无爱别
离苦也。此仇敌怨雠。有冤必会。彼上善聚会无冤憎
会苦也。此困苦饥寒。贪求不足。彼衣食珍宝。皆受现
成。此丑秽形骸。根多缺陋。彼端严相貌。皆有光明。此
轮转生死。彼永證无生。此有四趣苦。彼无三恶名。此
邱陵坑坎。荆棘为林。土石诸山。秽恶充满。彼黄金为
地。宝树参天。楼耸七珍。花敷四色。此双林已灭。龙华
未来。彼无量寿尊。现在说法。此观音势至。徒仰嘉名。
彼无边上人。亲为胜友。此群魔外道。恼乱正行。彼佛
化一统。魔外绝踪。此媚色妖淫。迷惑行者。彼正报清
净。实无女人。此恶兽魑魅。交扇邪声。彼水鸟树林。咸
宣妙法二土较量境缘迥别而乐邦之胜未易悉举
也。境胜。可摄众生取净之情。缘胜。可助生者修行之
力。圆三不退。由此阶焉。较馀净居。升沉之异矣。

问。五浊恶世。人皆有罪。纵未造五逆。其馀罪业。孰能
无之。苟未忏悔消灭。临终念佛。能往生乎。答亦得生
也。此全藉弥陀不思议之大愿力也。那先经。百枚大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4a 页 X62-0594.png
石置船上。藉船力。石不没水。若无船。小石亦没。船喻
佛力。石喻恶业。故有带业往生之说。具惑染者得生
同居净也。僧雄俊。并汾州人。屠牛为业。临终见群牛
逼髑。苦痛切巳。张钟󳯔。杀鸡为业。临终见神人驱群
鸡啄破两目。流血盈床。称佛名号。俱生净土。此非佛
力而何。复以喻明。如人犯法。应入官囚。投托国王。承
王宣召官不能拘复达帝京西资钞云得生净土是
假他力弥陀愿摄释迦劝赞诸佛护念如渡大海既
得巨舟仍有良导加以便风必速到彼岸也若不肯
登舟。迟留恶国。谁之过欤。

问。人心易进易退。一闻警策。勇猛精勤。忽逢障难。便
转念头。都道净业是身后事。目前无所利济。亦无怪
其然耶。答。汝见未广也。受持佛名。获十胜利。一昼夜
一切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二十五
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诸佛
昼夜护念。弥陀常放光明摄受。四一切恶鬼不能害。
毒蛇毒龙毒药悉不能中。五火水冤贼。刀箭牢狱。枷
锁横死。悉皆不受。六先业消灭。冤命解脱。更无执对。
七夜梦正直。或见弥陀胜妙色像。八心常欢喜。颜色
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
敬供养。欢喜礼拜。如敬佛。十命终无怖畏。正念现前。
得见弥陀圣众。持金莲华。接引往生。尽未来际。受胜
妙乐。如上十利。经文具载。佛口所宣。现生来世。皆有
利益。但当精进。不用怀疑。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4b 页 X62-0594.png

问。圆观之修。唯心之念。似上器之行门。华严十愿。宝
积十心。亦大根之功用。根器不对。功行难成。今吾自
揣。观吾自好。唯专持名号。加礼拜忏悔而巳。师为如
何。答。善哉。汝知量矣。汝合善导专修无间之说矣。无
间修者。身专礼阿弥陀佛。口专称阿弥陀佛。意专想
阿弥陀佛。善导和尚。天竺传称为弥陀化身。今观其
说。要紧在念念相续。永明云。直须一心归命。尽报精
修坐卧之间常面西向当行道礼敬之际念佛发愿
之时恳苦翘诚无诸异念如就形戮若在狴牢怨贼
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愿脱苦轮速證无生广度
含识。绍隆三宝。誓报四恩。如斯至诚。方不虚弃。如或
言行不称信愿轻微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
之意恃其懈怠临终望生但为业障所遮恐难值其
善友。风火逼迫。正念不成。何以故。如今是因临终是
果应须因实果则不虚声和则响顺形直则影端也
问傥世事不容拨弃何以教之答若是痛念无常用
心真切者。一任公私干办。八面应酬。与他念佛。两不
相妨。不见道。朝也阿弥陀。暮也阿弥陀。假饶忙似箭。
不离阿弥陀又云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
飞。又冗极顷刻无闲者。每日早晨。必须十念。积久功
成。亦不虚弃。此先德垂训切要之方。当遵行之。

*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四明妙叶禅师撰

夫净秽同心。生佛一理。诸法本等。奚假劝修。其奈迷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4c 页 X62-0594.png
心作境。净秽斯分。对待相成。缚脱迥异。缠缚多劫。不
易觉知故须勤劝苦海众生求生极乐世界行人既
深知净秽苦乐。真实不谬。便当如农趋利。止之不得。
然农为一岁饥寒。日夜不休。经年不倦。行者超历劫
之苦。何止一岁饥寒。登九品之安。何止一年温饱。折
摄二门。如金玉砂石。虽三尺孺子。必弃石求金。不劝
自取。此土苦彼土乐。此生死沉溺。彼自在解脱。亦皆
孺子所能辨者。亦必舍秽求净。如救头然。闻教便行
奚待更劝。苦乐二土。是佛所说。谛信不疑。修则自得。
今人见𦳊[尸@(二/水)]。则搐鼻攒眉嫌其臭秽欲速去。见锦绮
则舒颜展笑贪其莹洁欲速得。暂时美恶幻境。尚不
能一忍。而憎爱炽然。长劫极乐极苦。而不速生忻厌。
愚之甚。惑之深矣。又此界释迦巳灭。弥勒未生。贤圣
隐伏。众生奔波苦海。犹失父之儿。若不以极乐愿王
为归。谁为救护。神仙未离空地。尚不易至。三品十善
之因。生三界天。自劣至优。各历多劫。尤难如愿。成小
败广。如海如滴。中间或遇邪恶魔党。永退永失。敢言
得出三界。望四果四向。况历信住行向诸地。而超此
耶。若修念佛法门。凡地不出一生。横截三界五道。蒙
佛接引。得生安养。华开见佛。闻法悟道。不离当念。阔
步大方。供养一切三宝。教化一切众生。弥勒生时。再
来此地。所有历劫父母妻子。兄弟姊妹。冤亲等境。谕
以道品。告以昔因。皆令證果。则其行愿。岂不广大耶。
如是功德。一念失修。便属后世。岂宜自缓。况世事千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5a 页 X62-0595.png
端。连环不断。心则念念不住。身则在在无休。役我升
沉。障我本性。历劫至今。曾未休息。无常迁变。不可久
留。纵寿百年。不逾弹指。今日明日。难保其存。忽然眼
光落地不觉刹那异生随其业因受形别类披毛戴
角。著地飞空。今日见解都忘。恍惚三途六趣。飘零多
劫。不自知归。纵弥勒出生。而我生处何定。尚不闻父
母三宝名字。况经教圆谈。虽受异身。保惜深重。因业
致业。从冥入冥。惧死贪生。不异今日。若非即于当念
之间。效彼先觉丈夫。猛发大心。立决定志。奋扬举鼎
拔山之力。一截截断。安能行业昭著。光动人天。群有
蒙恩。诸佛护念。闭三恶趣。开总持门。不待娑婆报满。
便得往生者也。若待处所稳便。衣食丰饶。充足香华。
事事称意。思前算后。卜彼良时。报尽恩冤。圆成善事。
然后发行。虚空界穷。无此日矣。

精进者。不为世间八风所退。不为身心异见。大小病
缘而怠其行也。行人欲入三昧。于中或被一切强软
二魔。内外惑乱。当坚强其志。重加精进。如金刚幢。不
可摧毁。如须弥卢。不可摇动。如大海。众毒莫坏。假使
佛云。汝不得生。即当答言。我先受释迦佛记。一切众
生。皆当发愿。愿生彼国。尚不间于十恶五逆。我不造
五逆。数过十念必当得生。佛岂自诳。肯违本愿。况十
方诸佛。示广长舌。證明斯事。故必求生。不退转也。是
为行人金刚延幢勇健之力。佛记尚不退其初志。况
天魔恶党水火盗贼强邪境界及妻妾情爱而能动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5b 页 X62-0595.png
我行愿哉或曰世人修而不得生何耶答见异而行
不庄也。然则虚丧其功耶。答。亦必承弥陀愿力。今世
不生。二世必生。二世不生。三世必生。一念归向。当来
定得往生。是名皆不退转。但枉受多劫轮回之苦。故
须一生取决。岂可自二其志。堕在他世往生者乎。又
有慈云十念法门每晨盥漱静处面西修行此往生
初因必不可失或曰如何用心得不散乱答能运身
口之念。毋论其散但不间断。自能一心。亦可即名一
心。惟行之不休为度。固不必忧散乱矣。如母丧爱子。
龙失命珠。不期心一而自一。岂制之令一也。心不可
制实在行人勤怠耳。

念佛三昧名一行者。世出世间诸助道行。悉为净土
而修。无别岐路。如众流入海。同得海名。万善同归。得
名一行。是故一切念处正勤根力觉道。四弘六度。皆
净土行。乃至弹指之善。及散心念佛。一称名。一举手。
礼诵瞻仰。一香一水。一华一灯。一供养具。或一念至
十念。或一施一戒一忍。禅定智慧。一切善相。回向极
乐。愿力持故。虽有迟疾。皆得往生。如滴水寄海。虽经
多劫不坏不失不异不竭以小善根回向极乐虽经
异生善根不失亦不坏竭惟除外道种性及因心未
起。善行未立。身心未屈。先期感应者。不可同语也。是
故三昧解脱。行愿总持。无量法门。惟念佛一门。圆摄
无外悉皆具足如大海吞纳众流性无增减如如意
珠满一切愿体无亏损故又名为三昧宝王世尊以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5c 页 X62-0595.png
此三昧。遍告众会。大根之士。若文殊等。三乘八部。无
不倾心。法流东土。庐山阐扬。天下之望。咸美其教。自
佛至今。圣贤之人。高僧巨儒。或自行而劝人。或著文
而作誓。重法如宝。轻身若尘。挺身立行。力修此道者。
列宿尘沙。莫况其多也。信不决人。尚生边地。况正行
者哉纵欲别修道品但假自力有退转著魔之患此
仗佛力修则必成无复魔业永不退转又此三昧非
但远魔。一切县官口舌。是非患难。水火盗贼恶人凶
事。乃至虎狼虫兽。鬼魅妖精不吉祥事。不能侵害。亦
不为一切疫痢伤寒痈疥下贱眼耳鼻舌诸病所恼
愿行无亏。皆能排遣。惟名闻利养。甜爱软贼及嗔心
嗔火。虽有佛力。不能救焉。行人当深加精进以攘郤
之。一念因循必为所夺。然软魔但害浅信贪怠失念
之人其精进者如刚火得水反坚焉敢小近而睥睨
也。此身天人护助。临终正念往生。天乐盈空。异香满
室光明照体宝座现前弥陀臂迎菩萨手接预知时
至正念不谬诸障忽空沐浴加趺会众说法叉手告
别。或更勉人进道。书偈掷笔。合掌而逝。临终之后。举
体如生。齿骨数珠。烧之不坏。光𦦨异常。五色鲜明。祥
物于空盘旋不散烟所至处舍利流珠此耳目所常
有者也非平日履践明白精进力感焉能若是嗟今
之人修而无效盖信根浅薄因地不真未曾立行先
欲人知内则自衿外欲显曜使人恭敬冀有所得甚
至妄言得睹净境。或见小境。及梦中善相。未识是非。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6a 页 X62-0596.png
先欲明说此等卑下必为魔惑愿行退失堕生死趣
可不慎哉。虽有道场仪式。或被人知。盖不得巳。岂可
特露其迹。使观行倾败哉。还当审谛。密实自行。内怀
惭愧。勿露其德。中有宿障欲灭。微见好相。如不蕴德。
闻人之耳。其行必覆。远公三睹圣相。平日未尝言也。
但除临终时耳。至祷至祷。又此三昧。体性虽圆。宜尽
微细条章。革诸猥弊。乃至小罪。犹怀大惧。解随大乘。
行依小学。乃能合此三昧。小不自小。小随解圆。圆不
离小小即是大小大解行一理无分即超世见经云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归。
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不谤大乘。
劝进行者。上每句是一法行。古人各有法训一章。又
复当护人心。勿使誇嫌。动用自若。诵大乘经。解第一
义。亲近善友。请问先觉。不执巳见。不引巳长。志存忍
辱。行当依经。听闻正法。不毁僧尼。息世杂善。不贪名
利。远离邪恶。处事必忠。将过归巳。深诫绮语。一心不
乱视人如佛捐弃伎能惟求往生身必清净如是等
无量善行。悉宜修习。能助正道。更能割世染心。于憎
爱境。无诸留难。凝心如一。必生净土。其功甚大。不可
尽述密修斯行高而不名得生彼者何知其几彼有
名传记之人。如大海之滴耳。人依教诫。尚能利益无
量冤业众生。况父母师长。法门眷属。兄弟姊妹。及平
日解我患难。提挈我者。不得其利。但修此行。恩无不
报。阿弥陀佛。及二大士。境界甚深。于苦海中。难得亲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6b 页 X62-0596.png
近。难得忆念。能忆念者。必解脱故。经云。但闻佛名。二
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此是人中芬
陀利华观音势至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是
故十方如来示大舌轮。殷勤劝励。娑婆教主告诫叮
咛。其辞激切。五浊众生。必修此道。乃得度世。盖彼五
浊。身心俱苦。以苦为命。犹水火聚。而佛特于苦处。行
悲最深世尊自成正觉至入涅槃其音不二有识之
流。须铭肌骨。弥陀愿力。代不乏人。圣倡之前。贤继于
后。廓然遍十方三世。霈然充六道四生。天神向化。鬼
物顺之。载诸行事。具诸典章。盈溢乎海藏龙宫。遍布
乎人间天上。皆我弥陀愿力致然也。佛言。最后恶世。
我法灭时。惟此教典。多留百年。以度群有。然则此法。
岂非我等殿后之至训也飞禽八八堕在愚痴随人
称名莲生舌上可以人而不如鸟乎余生末世后五
百岁。人根浅薄。疑惑不信。异见邪解。各执不同。正行
之人。多被惑乱。伤感盈怀。是故集我禅教净土诸文。
取其极深至要之义。述作此说。类以成编。流布世间。
斥邪显正。普愿法界众生。于此说中。一见开解。了悟
真心。知弥陀依正。还在西方。达西方依正。不离本性。
伹含识者。皆悉深阶。更愿先觉。不吝慈悲。见未悟人。
如法教导。前人若昧。随根应病。剖析幽微。更为宣说。
彼若一念信解。行愿必成。往生可期。功莫称述。纵异
执牢固。信乐不深。一句染神。亦成缘种。展转利益。无
尽无穷。若能不师于心。不欺不妄。随此正教。诲人不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6c 页 X62-0596.png
倦者。纵自不行。即为巳行。纵自未学。即为己学。何以
故。法界一相。无自他故。昔有人二次倾己有建会。劝
人念佛。命终往生。其事昭著。能发慈悲之心。示摄受
之相。及能利彼。劝人念者。所得宏多。法王所使。但不
可执谓定不必自修耳。法门如海。岂能尽言。聊记所
闻。为世劝发。

极乐世界最清净。庄严微妙超世间。弥陀愿力同虚
空。相好光明亦如是。念念不离众生界。普度我等生
其邦。我等自甘生死中。历劫沉沦莫超越。彼佛垂臂
待巳久。咨嗟弹指诚殷勤。光明欲发莲华开。今正是
时愿生彼。身欲无常时欲过。众苦交煎应当离。愿速
念佛同修行。尽此报身生极乐。

* 西斋净土诗
四明楚石禅师著

我佛真身不可量大人陪从有辉光食时并是天肴
膳行处无非圣道场庭下碧流微吐韵殿前瑶草细
吹香十方一等庄严刹终说西方出异方。

每为娑婆苦所萦。唯闻净上不求生。天人皆是大乘
器草木亦称三宝名处处园林如绣出重重楼阁似
生成。诸贤莫怪归来晚。见说芙蕖始发荣。

却望金莲宝界遥。楼台一一倚云霄。黄莺韵美春长
在玉。树枝柔岁不凋。流水有声随岸转。好花无数逐
风。飘野人自选归来日。何待诸贤折简招。

纸画木雕泥塑成。现成真佛甚分明。归依不是他家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7a 页 X62-0597.png
事。福德还从自巳生。万树花开因地暖。千江月现为
波清朝参暮礼常如此在处皆通极乐城。

池上藕花花上人佛光来照紫金身更闻妙法除心
垢。尽救迷情出苦轮。举步遍游尘点国。利生终满涅
槃因。娑婆界上光阴短。极乐知经几劫春。

一个浮泡梦幻身。如何只是纵贪瞋。好寻径直修行
路。休学愚痴放逸人。护戒还同冰雪净。操心要与圣
贤亲。明明指出西飞日。有识还令达本真。

遥指家乡落日边。一条归路直如弦。空中韵奏般般
乐。水上花开朵朵莲。杂树枝茎成百宝。群居服食胜
诸天。吾师有愿当垂接。不枉翘勤三十年。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称身璎珞随心
现盈器酥酡逐念来。金殿有光吞日月。玉楼无地著
尘埃。法王为我谈真谛。直得虚空笑满腮。

曾于净土结因缘。二六时中现在前。每到黄昏增善
念。遥随白日下长天。如来宝手亲摩顶。大士金躯拟
拍肩。不借胞胎成幻质。吾家自有玉池莲。

浊恶众生也可怜。菩提道果几时圆。总云国土随心
净。争奈形神被业牵。正剑挥来藤落树。迷云散尽日
流天虚空毕竟无遮障净土滔滔在目前。

将参法会礼金仙渐逐香风出宝莲红肉髻光流不
尽紫金身相照无边重重树网垂平地一一花台接
远天。诸佛界中希有事。了如明镜现吾前。

粗境现前犹未识。法身向上几曾知。可怜转脑回头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7b 页 X62-0597.png
处。错认拈香择火时。口耳相传六个字。圣凡不隔一
条丝。堂堂日用天真佛。火急回光也是迟。

一寸光阴一寸金。劝君念佛早回心。直饶凤阁龙楼
贵。难免鸡皮鹤发侵。鼎内香烟初未散。空中法驾巳
遥临尘尘刹刹虽清净独有弥陀愿力深。

咫尺金容白玉毫。单称名号岂徒劳。晨持万遍乌轮
上。夜课千声兔魄高。岁阅炎凉终不倦。天真父子会
相遭如何说得娑婆苦苦事纷纷等猬毛。

娑婆苦海汎慈舟。此岸能超彼岸不。直指迷源须念
佛。横波径度免随流。千生万劫长安泰。五趣三涂尽
罢休。纵使身沾下下品。也胜豪贵王阎浮。

人生百岁七旬稀。往事回观尽觉非。每哭同流何处
去。闲抛净土不思归。香云玛瑙阶前结。灵鸟珊瑚树
里飞。从證法身无病恼。况餐禅悦永忘饥。

说著无常事事轻。饥餐渴饮懒经营。一心不退思安
养。万善同修忆永明。净洗念珠重换线。坚持佛号莫
停声。忘缘尽逐空花落。闲向风前月下行。

一自飘蓬赡部南倚楼长叹月纤纤遥知法会诸天
绕正想华台百宝严此界犹如鱼少水微生只似燕
巢檐。同居善友应怀我。巳筑浮图欠合尖。

少年顷刻老还衰。须信无常日夜催。九十六家邪智
慧。百千万劫受轮回。不存宝界花池想。争得刀山剑
树摧但自净心生愿乐此中贤圣许追陪。

劳生能有几光阴健只须臾病又侵常恐浮云蔽西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7c 页 X62-0597.png
日。须营净舍学东林。可怜世上愚痴辈。不及花间智
慧禽宝树亦能谈妙法何妨坐听罢参寻。

须摩提国赞无穷。不与他方佛境同。百味酸甜长满
钵。一身轻健任游空。初心便获无生忍。具缚能教宿
命通古往今来留传记尽尘沙界扇真风。

水若温清月始临金容佛影现吾心春风不易回枯
木。磁石应难受曲针。未得往生缘障重。必期成就用
功深譬如九转丹砂力一点能令铁化金。

念佛功深罪自除。身归极乐国中居。丛林草木璚瑶
接。大地山河锦绣舒。香界来从移步后。宝莲结自放
华初。玉毫炳焕黄金面。天上人间总不如。

朝朝暮暮道心中。岁岁年年佛事同。一往进修安乐
界。六时朝礼法王宫。方袍不厌香烟黑。坐具何妨手
汗红。如此出家今有几。灼然认得主人公。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
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
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千经万论不虚标。共指西方路一条。念念刮磨心垢
净。时时防护道芽焦。栖莲静觉身安稳。得果轰传地
动摇。谩费工夫推甲子。娑婆大劫只崇朝。

近有人从净土来。池心一朵玉莲开。正当萼上标名
字。巳向身前结圣胎。极乐逍遥长不死。阎浮偪迫最
堪哀。法王特地垂慈悯。同坐黄金百尺台。

吾身念佛又修禅。自喜方袍顶相圆。曾向多生修福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8a 页 X62-0598.png
果。始依九品结香缘。名书某甲深花里。梦在长庚落
月边。浊恶凡夫清净佛。双珠黑白共丝穿。

念极心开见佛时。自然身到碧莲池。火轮罪净千千
劫。琼树光分万万枝。善友深谈终不厌。灵禽妙语实
难思。功成果满须臾事。尚谓奔流闪电迟。

无边大士与声闻。海众何妨逐品分。一会圣贤长在
定。十方来去总乘云。谈玄树上摩尼水。念佛林间共
命群。坐卧经行无挂碍。天花随处落缤纷。

天人莫不證神通。一一黄金色相同。散众妙花为佛
事。尽尘沙界起香风。身光触体成柔软。乐具流音说
苦空。却倚雕栏望宝树。无边佛国在其中。

佛袈裟下失人身。重得人身有几人。万行不如修白
业。一心何苦恋红尘。法王立誓丘山重。迷子思归涕
泪频。若解返观观自性。明珠百八总家珍。

西望红霞白日轮。仰观宝座紫金身。一方土净方方
净。十念心真念念真。生极乐城终不退。尽虚空界了
无尘。向来苦海浮还没。何幸今为彼岸人。

娑婆生者极愚痴。众苦萦缠不解思。在世更无清净
业。临终那有出离时。百千经里寻常劝。万亿人中一
二知。珍重大仙金色臂。早来𢹂我入华池。

灵峰大师赞曰

稽首楚石大导师。即是阿弥陀正觉。以兹微妙胜伽
陀。令我读诵当参学。一读二读尘念消。三读四读染
情薄。读至十百千万遍。此身巳向莲花托。亦愿后来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8b 页 X62-0598.png
读诵者。同予毕竟生极乐。还摄无边念佛人。永破事
理分张恶。同居净故四俱净。圆融直捷超方略。

* 幽溪法师净土法语
嗣法门人正知较

夫修行法门。如来对證之良药也。药随病广。数逾恒
沙。求其至捷径。最简要者。莫如念佛。求生净土。可谓
疾成觉道之秘诀也。盖出离生死。仗三种力。一自力。
二他力。三本有功德力。若惟务悟明心地。裂无明网。
出爱欲河。或佛作祖。谓之自力。是为没量好汉。真大
丈夫佛世及正法中诸大菩萨声闻及诸大祖师是
其人也。像末之世。根器谫劣。有虽修而不悟。悟而不
精。内照似脱。对境仍迷。纵使不迷。犹然坏器。菩萨有
隔阴之昏初果有入胎之昧方之博地安免随流此
自力之无功。出尘之不效。一错百错。实可寒心。是以
诸佛菩萨。曲垂方便。有仗他之法门焉。此之法门。经
论亦夥。求其苦口叮咛。极言称叹。列祖宏通。人心崇
奉。惟极乐世界念佛一门为究竟。言言阐净土之惟
心。句句演弥陀之本性。悟此者。达生心与佛心平等。
心土与佛土无差修此者获妙观与妙境相符自力
与他力兼济。况本有功德之力。无始性具者。因此全
彰旷劫积累者藉之顿发故得娑婆报满净土现前
莲华化生。不迷生阴。一入永入。更不退转。故生者皆
是阿鞞跋致。其数甚多。比在娑婆入道。尘境粗强。险
难恶途。无处不有者。固不侔矣。然而说之匪难。行之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8c 页 X62-0598.png
为难。行之匪难。心要为难。此昔人所诫。我辈当遵。杨
次公云。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夫念佛
以一其心。恳切持名。专志不乱。尚矣。然或忘而不能
念念而不能一无他情爱之所牵也夫轻爱以袪其
妄。斩断情根。脱离爱网。尚矣。然或念而不能忘。忘而
不能尽。无他。心之不能一也。娑婆有一爱之不轻。则
临终为此爱所牵。矧多爱乎。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
临终为此念所转。矧多念乎。夫爱有轻焉。重焉。厚焉。
薄焉。正报焉。依报焉。历举其目。则父母妻子。昆弟朋
友。功名富贵。文章诗赋。道术技艺。衣服饮食。屋室田
园。林泉花卉。珍宝玩物。不可枚尽。大而重于泰山。小
而轻于鸿毛。有一物之不忘。爱也。有一念之不遗。爱
也。有一爱存于怀。则念不一。有一念不归于一。则不
得生。呜呼。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此两
语。刮瞖眼之金錍。治膏肓之圣药。凡有志于求生极
乐者。宜书于屋壁。铭于肌肤。时时庄诵。念念提撕。于
娑婆之爱。日求其轻。极乐之念。日求其一。轻之又轻
之。以渐阶乎无。一之又一之。以渐邻乎极。果能如此。
虽未脱秽那。不是娑婆之久客。未生宝所。巳是极乐
之嘉宾。临终正念现前。往生极乐必矣。或问。轻爱有
道乎。曰。轻爱莫要乎一念。一念有道乎。曰。一念莫要
乎轻爱。或者筦尔谓曰。师言首鼠两端。俾学者何从。
曰。非两瑞也。欲明一念之所以也。盖念不一。由散心
异缘使然。散心异缘。由逐境纷驰。使然。娑婆有一境。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9a 页 X62-0599.png
则众生有一心。众生有一心。则娑婆有一境。聚缘内
摇。趣外奔逸。心境交驰。爱若尘沙。故欲轻其爱者。莫
若杜其境。众境皆空。万缘都寂。万缘都寂。一念自成。
一念若成。则爱缘俱尽矣。故曰欲一其念。莫若轻其
爱。欲轻其爱。莫若一其念。爱之与念。势不两立。若明
暗之相背也。曰。杜境有道乎。曰。余所谓杜境者。非屏
除万有也。亦非闭目不观也。即境以了其虚。会本以
空其末也。万法本自不有。有之者情。故情在物在。情
空物空。万法空而本性现。本性现而情念息。自然而
然。非加勉强。楞严所谓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
花。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
中有是非是。是以欲杜其境。莫若体物虚。体物虚则
情自绝。情绝则爱不生。而惟心现。念一成。故圆觉云。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非渐次。一去一留。
不容转侧。功效之速。有若桴鼓。学道之士。于此宜尽
心焉。又曰。轻爱与一念。同乎异乎。对曰。能轻娑婆之
爱。未必能一极乐之念。能一极乐之念。必能轻娑婆
之爱。此约无志有志间说也。实则爱非念一不忘。念
非忘爱不一。两者工夫。初无间然。又曰。轻爱既闻命
矣一念奈何对曰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愿不
疑谓之信苟有疑焉心不得一矣是以求生极乐以
敦信为始。必须遍读大乘。广学祖教。凡是发明净土
之书。皆须一一参求。悟极乐原是我惟心之净土。不
是他土。了弥陀原是我本性之真佛。非是他佛。大要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9b 页 X62-0599.png
有二。悟妙有遍周遍具。以为欣净之本。悟真空圆离
圆脱。以为舍秽之原。第二修行者。敦信如目视。修行
如足行。信而不行。犹有目无足。行而不信。犹有足无
目。是故信解既备。应当念佛修行。如目足兼备。能到
凉池。行门有二。一正。二助。正行复二。一称名。二观想。
称名如小本弥陀经。七日持名。一心不乱。有事一心。
理一心若口称佛名系心在缘声声相续心心不乱
说心缘外境摄之令还此须生决定心断后际念拨
弃世事。放下缘心。使念心渐渐增长。从渐至久。自少
至多。一日二日。乃至七日。毕竟要成一心不乱而后
巳。此事一心也。苟得此巳。则极乐之净因成就。垂终
之正念必然。身无病苦。不受恶缠。预知时至。身心欢
喜。吉祥而逝。坐脱立亡。亲见弥陀。垂光接引。得生净
土必矣。理一心亦无他。但于事一心中。念念了达能
念之心。所念之佛。三际平等。十方互融。非空非有。非
自非他。无去无来。不生不灭。现前一念之心。便是未
来净土之际。念而不念。无念而念。无生而生。生而无
生。于无可念中。炽然而念。于无生中。炽然求生。是为
事一心中明理一心也二观想者具如观无量寿佛
经境有十六观佛最要当观阿弥陀佛丈六之身作
紫磨黄金色像立华池上作垂手接引状身有三十
二种大人相相有八十种随形好作此想者亦有事
理。事则以心系佛。以佛系心。初观足下安平如奁底。
次观具千辐轮相。如是次第逆缘至顶中肉髻。复从
莲宗必读总序¶ 第 599c 页 X62-0599.png
肉髻。顺缘至足底。了了分明。无分散意。理一心者。经
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心
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
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汝等。应当系
念彼佛。此义具明微妙三观。如观经疏。妙宗钞中说。
然此二种正行。当相须而进。凡行住睡卧时。则一心
称名。凡趺坐时。则心心作观。行倦则趺坐以观佛。坐
出则经行以称名。苟于四威仪中。修之不间。往生西
方必矣。二助行亦有二。一世间之行。如孝顺父母。行
世仁慈。慈心不杀。具诸戒律。一切利益之事。若能回
向西方。无非助道之行。二出世之行。如六度万行。种
种功德读诵大乘修诸忏法亦须以回向心而助修
之无非净土行也更有一种微妙助行当历缘境处
处用心。如见眷属。当作西方法眷想。以净土法门而
开道之令轻爱以一其念永作将来无生眷属若生
恩爱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
离此爱。若生瞋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
往生净土得离此瞋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无央无待。凡历
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
助行也。第三愿者。夫净土舟航。要以信为柁。行为篙
橹樯缆。愿为风帆。无柁则无所指南。无篙橹樯缆。则
不能运行。无风帆则不能破浪疾到。故次行以明愿
也。第愿有通别。有广狭。有遍局。通如古德所立回向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0a 页 X62-0600.png
发愿文。别则各随已意。广谓四弘。上求下化。狭谓量
力。决志往生。局如课诵有时随众同发。遍则时时发
愿。处处标心。但须体合四弘。不得师心妄立。大率所
发之愿。别胜于通。通恐随人语转。别则自巳标心。然
随通文而生决志。虽通而别。若于别文而生滥漫。别
亦成通。又广胜于狭。广则发心大。剋果胜。狭则悲愿
浅。获果劣。又遍胜于局。局则数数间断。遍则念念圆
成。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速觐弥陀。一切净土法
门。举不外乎是矣。

* 信愿持名历九品四土说
灵峰藕益法师述

若欲速脱轮回之苦。莫如持名念佛。求生极乐世界。
若欲决定得生极乐世界。又莫如以信为前导。愿为
后鞭。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
愿不猛。虽一心不乱。亦不得生。(成时云。世有此一辈。以持名压捺妄想。不
知求生。故为极力。道破)云何为信。一者信阿弥陀佛愿力。二者
信释迦文佛教语。三者信六方诸佛赞叹。夫世间正
人君子。便无妄语。况弥陀释迦。六方诸佛。岂有妄语。
此而不信。真不可救。故须先生深信。勿起疑惑。云何
为愿一切时中。厌恶娑婆生死之苦。欣慕净土菩提
之乐。随有所作。若善若恶。善则回向求生。恶则忏愿
求生。更无二志。是名为愿。信愿既具。则念佛方为正
行。改恶修善。皆为助行。随功力之浅深。以分九品四
土。纤毫不滥。只须自巳简察。不必旁问他人。谓深信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0b 页 X62-0600.png
切愿念佛。而念佛时心多散乱者。即是下品下生。深
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散乱渐少者。即是下品中生。
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便不散乱者。即是下品上
生。念到事一心不乱。不起贪瞋痴者。即是中三品生
念到事一心不乱。任运先断见思尘沙。亦能伏断无
明者。即是上三品生。故信愿持名者。能历九品。的确
不谬也。故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
全由持名之深浅。又信愿持名。消伏业障。带惑往生。
即是凡圣同居净土。信愿持名。见思断尽而往生者。
即是方便有馀净土。信愿持名。豁破一分无明而往
生者。即是实报庄严净土。信愿持名。持到究竟之处。
无明断尽而往生者。即是常寂光净土。故持名能净
四土。亦的确不谬也。问曰。如何持名能断无明。答曰。
所持之佛名。无论悟与不悟。无非一境三谛。能持之
念心。无论达与不达。无非一心三观。只为众生妄想
执著情见分别。所以不契圆常。殊不知能持者。即是
始觉。所持者。即是本觉。今直下持去。持外无佛。佛外
无持。能所不二。则始觉合乎本觉。名究竟觉矣。问曰。
既始觉合本。则当下即常寂光。如何亦说往生。答曰。
若达当下即常寂光。又何妨说个往生。盖往即非往。
非往而往。生即无生。无生而生。文殊善财之生西方
者此也。咄哉男子。无措思惟。

要解云。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启愿。非
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證所信。经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0c 页 X62-0600.png
中先陈依正以生信。次劝发愿以导行。次示持名以
径登不退。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愿则
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信自
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
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
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
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信
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
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
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
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
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
虚弃。是名信果。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
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
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
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
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
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
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
众生心性亦遍譬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
相妨碍。是名信理。如此信巳。则娑婆即自心所感之
秽而自心秽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而自
心净。理应欣求。厌秽须舍至究竟。方无可舍。欣净须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1a 页 X62-0601.png
取至究竟。方无可取。故妙宗云。取舍若极。与不取舍
亦非异辙设不从事取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是执理
废事。既废于事。理亦不圆。若达全事即理。则取亦即
理舍亦即理一舍一取无非法界故次信而明愿也
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者。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议。故
名号亦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故使散称为
佛种。执持登不退也。然诸经示净土行。万别千差。如
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净
土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
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
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故云明珠投
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
佛也。信愿持名以为一乘真因。四种净土以为一乘
妙果。举因则果必随之。故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

信愿持名一行。不涉施为。圆转五浊。唯信乃入。非思
议所行境界。设非本师来入恶世示得菩提。以大智
大悲。见此行此说此。众生何由禀此也哉。然吾人处
劫浊中。决定为时所囿。为苦所偪。非带业横出之行。
必不能度。处见浊中。决定为邪智所缠。非不假方便
之行。必不能度。处烦恼浊中。决定为贪欲所陷。恶业
所螫。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处众生浊中。
决定安于臭秽。而不能洞觉。甘于劣弱。而不能奋飞。
非欣厌之行。必不能度。处命浊中。决定为无常所吞。
石火电光措手不及非不费时劫不劳勤苦之行必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1b 页 X62-0601.png
不能度若不深知其甚难将谓更有别法可出五浊
熢㶿宅里。戏论纷然。唯深知其甚难。方肯死尽偷心。
宝此一行此本师及十方诸佛同所宣说可不信乎
当知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
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
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
界自力所能信解也。伏愿缁素智愚。于此简易直捷
无上圆顿法门。勿视为难而辄生退诿。勿视为易而
漫不策勤。勿视为浅而妄致藐轻。勿视为深而勿敢
承任盖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
真实不可思议。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
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
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
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
该罗八教。圆摄五宗。可惜今人将念佛看做浅近勾
当。谓愚夫愚妇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终日
悠悠。净功莫尅。设有巧设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动
以参究谁字为向上。殊不知现前一念能念之心。本
自离过绝非。不消作意离绝。即现前一句所念之佛
亦本是超情离计。何劳说妙谈元。祇贵信得及。守得
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
准。毕此一生。誓无改变。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
为诳语。一得往生。永无退转。种种法门。咸得现前。切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1c 页 X62-0601.png
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
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
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岂知念得阿弥陀佛。三藏十
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
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真
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
贪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
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
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岐所惑。即
大智慧。试自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瞋痴念
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怀。间断夹杂犹未除尽。
妄想驰逐犹未永灭。种种他岐犹能惑志。便不为真
念佛也。要到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最初下手。须
用数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久久纯熟。不
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亦得。若初心便要说好
看话。要不著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
饶你讲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转语。皆是生死岸
边事。临命终时。决用不著。珍重。

* 净土十要总序
古歙坚密大师撰

净土法门者何。法界缘起也。何谓法界。吾人现前一
念之心。不唯非块然。亦复非倏尔。才有能起。即属所
缘。非能缘者。不得巳强名之曰无相。然虚空兔角。亦
受无相之名。而虚空有表显相。兔角有断无相。非真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2a 页 X62-0602.png
无相。又不得巳强名此无相曰真。唯其无相而真。故
十方三世依正色心自他凡圣等法。皆在我现前一
念无相真心中炳然齐现。而皆以自心为体。非别有
物。心无相而真。从心所现一切诸法。莫不无相而真。
是故于中随拈一毫末。一一皆具十方三世依正色
心自他凡圣等法而无馀欠。乃至一欬一掉。一名一
字罔非自心之全体大用。而欬掉名字之外。更无一
法可得。此所谓法界也。何谓法界缘起。圣凡皆此法
界。非粗妙。无减增。不涉生死。不干迷悟。而悟顺法界
故。出生二种涅槃。迷逆法界故。妄现二种生死。迷逆
生死。法界宛然。无奈众生从未悟故。终不能了。诸佛
菩萨悯之。从一真法界起种种因缘。世出世间。事类
无算。一介蝼蚁。万圣互援。神力既同。慈心亦等。而众
生迷逆妄故。受化不齐。于诸佛菩萨平等光中。有有
缘无缘。及缘中浅深久近之异。缘分差等。化辨从违。
若或无缘徒劳引领此所谓法界缘起也是故建化
门中。只论系珠一义。如法华妙典。广谈宿因。先圣以
四释阐明。(因缘释约教释本迹释观心释)而必以因缘居首。由缘匪
一。故教网弛张。由教无方。故恩德贯彻。(指本迹)由恩不
可穷尽。故得消归自己。领纳家珍。(指观心)故知因缘。即
第一义从上列祖极重时节因缘良以无法与人亦
无语句情种熟处假说心传傥其不然契理而不契
机。有句尽成非量。空花界里。无自立宗。华严大经。王
于三藏末后一著。归重愿王。夫众生情爱牵连。幻成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2b 页 X62-0602.png
世界妄执缘影遂立前尘触之则生死浩然究竟皆
归于业海。然而业系之内。尚且天经地义。万邦作孚
况诸佛菩萨。悲智无涯。色心俱寂。本真如以起用。称
法性以垂机。触之则生死销亡。究竟皆同归秘藏。大
事该乎九界。深恩施(音异)于尘年。无不从此法界流。无
不还归此法界。此与六环业系为何如。而可反恣睽
违。不从标准。

是旨也精研藏教。备考群宗。由忍土而
遐揽十虚从末流而旷观三际则求生净土一法诚
法界第一缘起矣。说者谓阿弥愿胜。驾越诸方。然诸
佛愿等子等心等。法性海中。那容优劣。而千经万论。
极口指归乐邦十方广长同声劝赞光寿者何哉缘
在故耳。缘何谓在。信也。何谓不在。不信也。信不在处。
恶业障之。如夜行者。灭火而趋险道。如破浪者。卷帆
而鼓横桡事同背驰宁止纡曲又诸佛四土上三土
容有横义至同居土大都有竖无横唯极乐同居横
具四土。是故有情以凡夫而例一生补处。国土即缘
生而显称性五尘。佛身因应化而见法身真常。说法
从众鸟而闻梵音深远以要言之法法圆融尘尘究
竟。教海无一名相可筌蹄。法门无一因果可比拟。然
此等希有十方罕闻而唯在极乐者何哉缘深故耳
缘何谓深。信深也。何谓浅。信浅也。信根浅处。恒情域
之。如朝廷之有资格。高才皓齿而不迁。如麟凤之于
走飞。羽道毛群而一类。何由大方阔步。豁破无明。又
诸佛度生。皆穷累劫。从凡阶圣。不退为难。今求生极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2c 页 X62-0602.png
乐。但七日竭诚。十念倾注。虽陷恶逆。悉记往生。才得
往生。便圆踞三不退地。且见阿弥。即见十方诸佛。生
极乐。即生一切刹海。乃至阿弥一光。极乐一尘。悉能
于中顿證十方三世依正色心自他凡圣等法。而不
出刹那际三昧。夫诸佛度生如彼难。阿弥度生如此
易者何哉缘久故耳缘何谓久信久也何谓近信近
也。信缘近处。时分限之。如舍调弓而引彆弣。如放驯
𩣝而服野駼。战胜之功。当在异日。如上所论。专重有
缘缘深则境界难思非等觉十地所能测缘久则神
力迅速非三祇百劫所可伦要之阿弥非有加于吾
心也。吾心一念离绝。故圣凡无在。吾心万法顿融。故
四土无在吾心不属时劫故十世刹那无在吾心不
属方隅。故微尘刹海无在。吾何歉乎哉。特仗增上因
缘一显发之耳。曾有久习神咒者。一夜重魇。见𤢆物
持之。置巨石下。其人怖急。忆诵素所习咒。遂见𤢆物
倒散。裂石而醒。设素未习咒。或习未纯熟。缘种不深
斯时也。欲不寱死得乎。然梦中真言。复是何物。倒𤢆
裂石。谁实使之。皆即我现前一念之心也。自心神咒。
唤醒自心魇人。净土法门亦如是。自心之阿弥。还度
自心之生死。故知因缘之义。甚深甚深。抑闻魇之重
者。不许持光照。照即死不许抱令起。抱多失心。唯就
闇中。俾熟识者大呼其名。连声呼之无不解者。净土
法门亦如是劫浊盛时众生魇重毋以持名杂参话
毋以粗心习胜观杂参话则浊智腾波定起邪见所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3a 页 X62-0603.png
谓照之即死者也习胜观则非其境界定起魔事所
谓抱多失心者也唯以现前一念无明业识之心令
其专称阿弥陀佛名号。无间。一心。未有不亲證亲到
者。法门至此。愈卑而愈不胜仰。愈浅而愈不可俯。自
呼自应。自魇自醒。一心之本元顿彰。法界之体用全
揭无庸钻仰祇么修行傥未悟透根源宁可颛蒙合
妙夫颛蒙念佛至矣极矣无复加矣但恐法门之戏
论难忘生死之天怀不切或执牟尼而视同瓦砾或
以指爪而撮摩虚空或抉瞖而与眼以明或传经而
苦舌之鴂。如此则扬之与抑。总莫畅乎本怀。而信之
与疑。皆不成乎三昧。间有大智。知进知退。知存知亡。
而未遘至人未获圆悟未穷极致未学要诠欲升永
明之堂。入楚石之室。居五浊之世。阐难信之宗。殊非
聊尔。呜呼。至人幽矣。圆悟皇哉。若无要诠。谁与穷极。
昔 灵峰老人以正法眼。选定净要一书。剞劂未全。
梨枣四散。成时。窃念像季久转。唯此一门。契理契机。
而净土诸书唯此诸要尽美尽善爰加点评稍事节
略倡募流通而大心缁白共成焉修舍沙门成时合
掌稽首。重为告曰。净土持名之法。有三大要焉。一者
六字洪名念念之间欣厌具足如出幽狱奔托王家
步步之间。欣厌具足。是故万缘之唾不食。众苦之忍
莫回高置身于莲华便订盟于芬利蛆蝇粪壤可煞
惊惭。二者参禅必不可无净土。为防退堕。宁不寒心。
净土必不可入禅机。意见稍乘。二门俱破。若夫馀宗。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3b 页 X62-0603.png
在昔之时。不必改弦但加善巧回向。在今之世。祇可
助行。必须净业专修。冷煖自知。何容强诤。三者一句
弥陀非大彻不能全提而最愚亦无少欠傥有些子
分别。便成大法魔殃。只贵一心受持。宁羡依稀解悟
乞儿若见小利。急须吐弃无馀。棒打石人头。嚗嚗论
实事。巳上三要。颇切今时。傥能真实指迷。我愿舍身
供养。十方三世。共闻此言。

* 省庵法师劝发菩提心文
净业学人彭际清订

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及
当世净信男女等。唯愿慈悲。少加听察。尝闻入道要
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
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
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
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
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
缓也。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趣向。今
为大众略而言之。相有其八。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
圆是也。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
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为菩
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
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3c 页 X62-0603.png
登万仞之山。必穷其顶。如上九层之塔。必造其颠。如
是发心。名之为真。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
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复
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伪。众生界尽。我
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观
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是发心。名之为小。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
度愿成。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之为偏。若
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
见一法离心别有。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
之行。證虚空之果。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如是发心。名
之为圆。知此八种差别。则知审察。知审察则知去取。
知去取则可发心。云何审察。谓我所发心。于此八中。
为邪为正。为真为伪。为大为小。为偏为圆。云何去取。
所谓去邪去伪去小去偏取正取真取大取圆。如此
发心。方得名为真正发菩提心也。此菩提心。诸善中
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何等为
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
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死
生苦故。七者尊重巳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
生净土故。十者为念正法得久住故。云何念佛重恩。
谓我释迦如来。最初发心。为我等故行菩萨道。经无
量劫。备受诸苦。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
愚痴不知信受。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代我苦。而我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4a 页 X62-0604.png
业重。不能救拔。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种善根。世世
生生。随逐于我。心无暂舍。佛初出世。我尚沉沦。今得
人身。佛巳灭度。何罪而生末法。何福而预出家。何障
而不见金身。何幸而躬逢舍利。如是思惟。向使不种
善根。何以得闻佛法。不闻佛法。焉知常受佛恩。此恩
此德。邱山难喻。自非发广大心。行菩萨道。建立佛法。
救度众生。从使粉骨碎身。岂能酬答。是为发菩提心
第一因缘也。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
月三年。怀胎乳哺。推乾去湿。咽苦吐甘。才得成人。指
望绍继门风。供承祭祀。今我等既巳出家。滥称释子。
忝号沙门。甘旨不供。祭埽不给。生不能养其口体。死
不能导其神灵。于世间则为大损。于出世又无实益。
两途既失。重罪难逃。如是思惟。唯有百劫千生。常行
佛道。十方三世普度众生。则不唯一生父母。生生父
母。俱蒙拔济。不唯一人父母。人人父母。尽可超升。是
为发菩提心第二因缘也。云何念师长恩。父母虽能
生育我身。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
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
何异俗人。今我等粗知礼义。略解佛法。袈裟被体。戒
品沾身。此之重恩。从师长得。若求小果。仅能自利。今
为大乘。普愿利人。则世出世间二种师长。俱蒙利益。
是为发菩提心第三因缘也。云何念施主恩。谓我等
今者。日用所资。并非已有。三时粥饭。四季衣裳。疾病
所须。身口所费。此皆出自他力。将为我用。从则竭力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4b 页 X62-0604.png
躬耕。尚难糊口。我则安坐受食。犹不称心。彼则纺织
不巳。犹自艰难。我则安服有馀。宁知爱惜。彼则荜门
蓬户。扰攘终身。我则广宇閒庭。优悠卒岁。以彼劳而
供我逸。于心安乎。将他利而润己身。于理顺乎。自非
悲智双运。福慧二严。檀信沾恩。众生受赐。则粒米寸
丝。酬偿有分。恶报难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四因缘也。
云何念众生恩。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
为父母。彼此有恩。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以理推
之。岂无报效。今之披毛带角。安知非昔为其子乎。今
之蠕动蜎飞。安知不曾为我父乎。每见幼离父母。长
而容貌都忘。何况宿世亲缘。今则张王难记。彼其号
呼于地狱之下。宛转于饿鬼之中。苦痛谁知。饥虚安
诉。我虽不见不闻。彼必求拯求济。非经不能陈此事。
非佛不能道此言。彼邪见人。何足以知此。是故菩萨
观于蝼蚁。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常思利益。念报
其恩。是为发菩提心第五因缘也。云何念生死苦。谓
我与众生。从旷劫来。常在生死。未得解脱。人间天上。
此界他方。出没万端。升沉片刻。俄焉而天。俄焉而人。
俄焉而地狱畜生饿鬼。黑门朝出而暮还。铁窟暂离
而又入。登刀山也。则举体无完肤。攀剑树也。则方寸
皆割裂。热铁不除饥。吞之则肝肠尽烂。洋铜难疗渴
饮之则骨肉都麋。利锯解之。则断而复续。巧风吹之。
则死巳还生。猛火城中。忍听叫嗥之惨。煎熬盘里。但
闻苦痛之声。冰冻始凝。则状似青莲蕊结。血肉既裂。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4c 页 X62-0604.png
则身如红藕华开。一夜死生。地下每经万遍。一朝苦
痛。人间巳过百年。频烦狱卒疲劳。谁信阎翁教诫。受
时知苦。虽悔恨以何追。脱巳还忘。其作业也如故。鞭
驴出血。谁知吾母之悲。牵豕就屠。焉识乃翁之痛。食
其子而不知。文王尚尔。啖其亲而未识。凡类皆然当
年恩爱。今作冤家。昔日𡨥雠。今成骨肉。昔为母而今
为妇。旧是翁而新作夫。宿命知之。则可羞可耻。天眼
视之。则可笑可怜。粪秽丛中。十月包藏难过。脓血道
里。一时倒下可怜。少也何知。东西莫辨。长而有识。贪
欲便生。须臾而老病相寻。迅速而无常又至。风火交
煎。神识于中溃乱。精血既竭。皮肉自外乾枯。无一毛
而不被针钻。有一窍而皆从刀割。龟之将烹。其脱壳
也犹易。神之欲谢。其去体也倍难。心无常主。类商贾
而处处奔驰。身无定形。似房屋而频频迁徙。大千尘
点。难穷往返之身。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峨峨积
骨。过彼崇山。莽莽横尸。多于大地。向使不闻佛语。此
事谁见谁闻。未睹佛经。此理焉知焉觉。其或依前贪
恋。仍旧痴迷。祇恐万劫千生。一错百错。人身难得而
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道路冥冥。别离长久。三途恶
报。还自受之。痛不可言。谁当相代。兴言及此能不寒
心。是故宜应断生死流。出爱欲海。自他兼济。彼岸同
登。旷劫殊勋。在此一举。是为发菩提心第六因缘也。
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
二无别。云何世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迷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5a 页 X62-0605.png
颠倒。尚做凡夫。又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
德庄严。而我等。则但有无量业系烦恼生死缠缚。心
性是一。迷悟天渊。静言思之。岂不可耻。譬如无价宝
珠。没在淤泥。视同瓦砾。不加爱重。是故宜应以无量
善法。对治烦恼。修德有功。则性德方显。如珠被濯。悬
在高幢。洞达光明。映蔽一切。可谓一孤佛化。不负己
灵。是为发菩提心第七因缘也。云何忏悔业障。经言
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吉罗小罪。
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今我等日用之中。一
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飧一水。频犯尸罗。一日所犯。亦
应无量。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且以
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
尚不具足。何况沙弥比丘菩萨等戒。又不必言矣。问
其名则曰。我比丘也。问其实则尚不足为优婆塞也。
岂不可愧哉。当知佛戒不受则巳。受则不可毁犯。不
犯则巳。犯则终必堕落。若非自悯悯他。自伤伤他。身
口并切。声泪俱下。普为众生。求哀忏悔。则千生万劫。
恶报难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八因缘也。云何求生净
土。谓在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往生。其成佛也
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前贤。人
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于此。然
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
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
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5b 页 X62-0605.png
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
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
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是为发
菩提心第九因缘也。云何令正法久住。谓我世尊无
量劫来。为我等故。修菩提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因
圆果满。遂致成佛。既成佛巳。化缘周讫。入于涅槃。正
法像法。皆巳灭尽。仅存末法。有教无人。邪正不分。是
非莫辨。竞争人我。尽逐利名。举目滔滔。天下皆是。不
知佛是何人。法是何义。僧是何名。衰残至此。殆不忍
言。每一思及。不觉泪下。我为佛子。不能报恩。内无益
于己。外无益于人。生无益于时。死无益于后。天虽高
不能覆我。地虽厚不能载我。极重罪人。非我而谁。由
是痛不可忍。计无所出。顿忘鄙陋。忽发大心。虽不能
挽回末运于此时。决当图护持正法于来世。是故偕
诸善友。同到道场。述为忏摩。建兹法会。发四十八之
大愿。愿愿度生。期百千劫之深心。心心作佛。从于今
日。尽未来际。毕此一形。誓归安养。即登九品。回入娑
婆。俾得佛日重辉。法门再阐。僧海澄清于此界。人民
被化于东方。劫运为之更延。正法得以久住。此则区
区真实苦心。是为发菩提心第十因缘也。如是十缘
备识。八法周知。则趣向。有门。开发有地。相与得此人
身。居于华夏。六根无恙。四大轻安。具有信心。幸无魔
障。况今我等又得出家。又受具戒又遇道场。又闻佛
法。又瞻舍利。又修忏法。又值善友。又具胜缘。不于今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5c 页 X62-0605.png
日发此大心。更待何日。唯愿大众。悯我愚诚。怜我苦
志。同立此愿同发是心。未发者今发。巳发者增长。巳
增长者今令相续。勿畏难而退怯。勿视易而轻浮。勿
欲速而不久长。勿懈怠而无勇猛。勿委靡而不振起
勿因循而更期待。勿因愚钝而一向无心。勿以根浅
而自鄙无分。譬诸种树。种久则根浅而日深。又如磨
刀。磨久则刀钝而成利。岂可因浅勿种。任其自枯。因
钝勿磨。置之无用。又若以修行为苦。则不知懈怠尤
苦。修行则勤劳暂时。安乐永劫。懈怠则偷安一世。受
苦多生。况乎以净土为舟航则何愁退转。又得无生
为忍力。则何虑艰难。当知地狱罪人。尚发菩提于往
劫。岂可人伦佛子。不立大愿于今生。无始昏迷。往者
既不可谏而今觉悟。将来犹尚可追。然迷而未悟。固
可哀怜。苟知而不行。尤为痛惜。若惧地狱之苦。则精
进自生。若念无常之速。则懈怠不起。又须以佛法为
鞭策。善友为提𢹂。造次弗离。终身依赖。则无退失之
虞矣。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
广则行深。虚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
大众诚能不弃我语。则菩提眷属。从此联姻。莲社宗
盟。自今缔好。所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
成正觉。则安知未来三十二相。百福庄严。不从今日
发心立愿而始也。愿与大众共勉之。幸甚幸甚。

与茅静远居士书云。足下造桥事毕。可谓莫大之功。
然居士之心好善无倦。一善甫完复作一善。美则美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6a 页 X62-0606.png
矣。其如生死大事何。苟不以生死大事为急。而孳孳
为善。所作善事如须弥山。皆生死业缘。有何了日。善
事弥多生死弥广。一念爱心。万劫缠缚。可不惧耶。居
士世间公案久巳参透。西方净业久巳修习。然而生
死心不切。家缘撇不下。人情谢不去。念佛心不专。何
也。将名根不断耶。抑爱念牵缠耶。于此二者。宜加审
察。苟不把家缘世事一刀斩断。六字洪名尽力提起。
欲望娑婆之脱。安养之生。难矣。不生安养。而欲脱生
死不脱生死。而欲免堕落。抑又难矣。纵一生两生不
失人身济得甚么事。嗟乎。居士慧心如此明利。家缘
如此丰足。继嗣如此贤能。事事适意。尚不能放下万
缘一心念佛。为天负人耶。为人负天耶。不以念佛为
急。而以世间小善为急。不以生死大事为先而以人
天福报为先。是不知先后也。居士今日要务。惟当谢
绝人事。一心念佛。加以斋戒二字。尤为尽美。大抵西
方佛国。非悠悠散善所能致。万劫生死。非因循怠惰
所能脱。无常迅速。旦暮即至。安得不为之早办耶。衲
所知识者甚寡。知识之中。求可以语此事者为尤寡。
舍居士一人。而深以期望者谁哉。傥不以人废言。幸
如努力。若曰吾不能也。则亦无可奈何矣。

* 彻悟禅师念佛法语
嗣法门人了亮集

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不变
终日随缘。夫不随佛界之缘而念佛界。便念九界。不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6b 页 X62-0606.png
念三乘。便念六凡。不念人天。便念三途。不念鬼畜。便
念地狱。以凡在有心。不能无念。以无念心体。唯佛独
證。自等觉巳还。皆悉有念。凡起一念。必落十界。更无
有念。出十界外。以十法界。更无外故。每起一念为一
受生之缘。果知此理。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若此心
能与平等大慈大悲。依正功德。以及万德洪名相应。
即念佛法界也。能与菩提心六度万行相应。即念菩
萨法界也。以无我心。与十二因缘相应。即念缘觉法
界也。以无我心观察四谛。即念声闻法界也。或与四
禅八定以及上品十善相应。即念天法界也。若与五
戒相应。即念人法界也。若修戒善等法。兼怀瞋慢胜
负之心。即落修罗法界。若以缓软心念下品十恶。即
堕畜生法界。或以缓急相半心与中品十恶相应。便
堕饿鬼法界。若以猛炽心与上品十恶相应。即堕地
狱法界也。十恶者。即杀盗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贪
瞋邪见是。反此则为十善。当密自检点。日用所起之
念。与何界相应者多。与何界相应者猛。则他日安身
立命之处。不劳问人矣。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
念佛法门一大纲宗。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
示皆为戏论。世间一切重苦。无过生死。生死不了。生
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舍一皮袋。取
一皮袋。苦巳不堪。况轮回未出难免堕落。猪胞胎。狗
胞胎。无所不钻。驴皮袋。马皮袋。何所不取。此个人身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6c 页 X62-0606.png
最为难得。最易打失。一念之差。便入恶趣。三途易入
而难出。地狱时长而苦重。七佛以来。犹为蚁子。八万
劫后未脱鸽身。畜道时长巳极。鬼狱时长尤倍。久经
长劫。何了何休。万苦交煎。无归无救。每一言之身毛
卓竖。时一念及。五内如焚。是故即今痛念生死。如丧
考妣。如救头然也。然我有生死。我求出离。而一切众
生。皆在生死。皆应出离。彼等与我本同一体。皆是多
生父母。未来诸佛。若不念普度。唯求自利。则于理有
所亏。心有未安。况大心不发。则外不能感通诸佛。内
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圆成佛道。下不能广利群生。
无始恩爱。何以解脱。无始怨愆。何以解释。积劫罪业。
难以忏除。积劫善根。难以成熟随所修行。多诸障缘。
纵有所成。终堕偏小。故须称性发大菩提心也。然大
心既发。应修大行。而于一切行门之中。求其最易下
手。最易成就。至极稳当。至极圆顿者。则莫如以深信
愿持佛名号矣。所谓深信者。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
陀世尊。决无虚愿。且以念佛求生之因。必感见佛往
生之果。因不虚弃。果无浪得。往生传载临终瑞相。班
班列列。岂欺我哉。如此信巳。愿乐自切。以彼土之乐。
回观娑婆之苦。厌离自深。如离厕坑。如出牢狱。以娑
婆之苦。遥观彼土之乐。欣乐自切。如归故乡。如奔宝
所。总之如渴思饮。如饥思食。如病苦之思良药。如婴
儿之思慈母。如避怨家之持刀相迫。如堕水火而急
求救援。果能如此恳切。一切境缘。莫能引转矣。然后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7a 页 X62-0607.png
以此信愿之心。执持名号。持一声是一九莲种子。念
一句是一往生正因。直须心心相续。念念无差。唯专
唯勤。无杂无间愈久愈坚。转持转切。久之久之。自成
片段。入一心不乱矣。诚然如此。若不往生者。释迦如
来便为诳语。弥陀世尊便为虚愿。有是理乎哉。

世之最可珍重者。莫过精神。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
光阴。一念净即佛果缘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动
一念。即十界种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巳过。命亦随减。
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可不爱惜乎。苟知精神之可
珍重。则不浪用。则念念执持佛名。光阴不虚度。则刻
刻熏修净业。傥置佛名而别修三乘圣行。亦是浪用
精神。亦是千钧之弩。为鼷鼠而发机。况造六凡生死
之业乎。傥置净业而别取权乘小果。亦是虚度光阴。
亦是以如意宝珠。而贸一衣一食。况取人天有漏之
果乎。如是珍重如是爱惜。则心专而佛易感。行勤而
业易精。果得真生净土。亲见弥陀。时承开示。面奉慈
音。妙悟自心。深證法界。延一念为长劫。促长劫为一
念。念劫圆融得大自在。非自食其珍重爱惜之报乎。
夫见道而后修道。修道而后證道。此千圣同途。千古
不易之定论也。然见道岂易言哉。若依教乘。必大开
圆解。若依宗门。必直透重关。然后得论修道。否则便
为盲修瞎练。不免撞墙磕壁。堕坑落堑矣。唯净土一
门则不然。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
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伹发愿持名。即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7b 页 X62-0607.png
得住生。此乃佛心佛眼。亲知亲见之境界。非彼三乘
贤圣所能知见也。但当深信佛言。依此而发愿持名。
即是以佛知见为知见。不必别求悟门也。馀门修道。
必悟后依法修习。摄心成定。因定发慧。因慧断惑。所
发之慧有胜劣。所断之惑有浅深。然后方可论其退
与不退。唯此净土门中。唯以信愿之心。专持名号。持
至一心不乱。净业即为大成。身后决定往生。一得往
生。便永不退转。又馀门修道。先须忏其现业。若现业
不忏。即能障道。则进修无路矣。修净业者。乃带业往
生。不须忏业。以至心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
重罪故。又馀门修道。须断烦恼。若见思烦恼分毫未
尽。则分段生死不尽。不能出离同居国土。唯修净业。
乃横出三界。不断烦恼。从此同居生彼同居。一生彼
土。则生死根株便永断矣。既生彼土。则常常见佛。时
时闻法。衣食居处。出于自然水鸟树林皆悉说法。同
居土中横见上三净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圆證三
种不退一生便补佛位。然则净土一门。最初省求悟
门。末后不待发慧。不须忏业。不断烦恼。至极省要。至
极径捷。及其證入。至极广大。至极究竟。学者当细心
玩味。而详择之。一句佛号。不杂异缘。十念功成。顿超
多劫。于此不信。真同木石。舍此别修。非狂即痴也。

吾人现前一念。缘生无性。无性缘生。不生佛界。便生
九界。若约缘生无性。则生佛平等一空。若约无性缘
生。则十界胜劣悬殊。阿祈达王临终。为驱蝇人以拂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7c 页 X62-0607.png
拂面。一念瞋心。遂堕为毒蛇一妇人渡河失手。其子
堕水。因捞子故。与之俱没。以慈心故。得生天上。夫一
念慈瞋。天畜遂分。则此临终之缘生一念。可不慎乎。
苟以此心缘念弥陀。求生净土。得不见佛往生乎。但
此一念不可侥倖而致。必须存之以诚。操之有素。是
故吾辈于此一句弥陀。千念万念。以至终日终年念
者。无非为熟此一念而巳。果得一念纯熟。则临命终
时唯此一念。更无异念。念果如是。不见弥陀。更见何
人不生净土。更生何处。只恐吾人自信不及耳。

现前一念心性。本与佛同体。佛巳久悟。而我犹迷佛
虽巳悟。亦无所增。我虽犹迷。亦无所减。佛虽无增。以
顺性故。受大法乐。我虽无减。以背性故。遭极重苦。佛
于同体心性之中。虽受法乐。以同体大悲。无缘大慈。
念念忆念于我。念念摄化于我。我于同体心性之中。
虽遭众苦。不知仰求于佛。不知忆念于佛。但唯逐境
生心。循情造业。旷大劫来。五逆十恶种种重业。何所
不造。三途八难。种种大苦。何所不受。言之可惭。思之
可怖。设今更不念佛。依旧埋头造种种业。依旧从头
受种种苦。可不愧乎。可不惧乎。今且知佛以大慈大
悲。于念念中忆念摄化于我。则我今者。深感佛恩。故
应念佛。一向长劫枉受众苦。欲求脱苦。故应念佛。巳
造之业。无可如何。未来之业。可更造乎。生惭愧心故
应念佛。同体心性。既曰本有。即今岂无。祇欠悟證耳。
求悟心性故应念佛。以求悟心念佛。念佛必切。以惭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8a 页 X62-0608.png
愧心念佛。念佛必切。以畏苦心念佛。念佛必切。以感
恩心念佛。念佛必切。我不念佛。佛尚念我。我今恳切
念佛。佛必转更念我矣。

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者。此众生之常分也。
如何弥陀佛。于诸众生。有大恩德。众生不知也。佛于
无量劫前。对世自在王佛。普为恶世界苦众生。发四
十八种大愿。依愿久经长劫。修菩萨行。舍金轮王位。
国城妻子。头目脑髓。不知几千万亿。此伹万行中。内
外财布施一行也。如是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
行。圆修万行。力极功纯。严成净土。自致成佛。分身无
量。接引众生。方便摄化。今生彼国。然则如为一人。众
多亦然。如为众多。一人亦然。若以众多观之。佛则普
为一切众生也。若以一人观之。佛则专为我一人也。
称性大愿为我发也。长劫大行为我修也。四土为我
严净也。三身为我圆满也。以致头头现身接引。处处
显示瑞应。总皆为我也。我造业时。佛则警觉我。我受
苦时。佛则拔济我。我归命时。佛则摄受我。我修行时。
佛则加被我。佛之所以种种为我者。不过欲我念佛
也。欲我往生也。欲我永脱众苦广受法乐也。欲我展
转化度一切众生。直至一生补佛而后巳也。噫。佛之
深恩重德。非父母所可比。虽天地不足以喻其高厚
矣。非闻开示。安知此意。不读佛经。安晓此理。今而后
巳知之矣。唯有竭力精修。尽报归诚。𢬵命念佛而巳。
复何言哉。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8b 页 X62-0608.png
莲宗必读(终)
* No. 1197-A
莲宗必读后跋

夫信愿持名。乃速脱轮回之最胜方便。灵峰云。倘信
愿不真。虽一心不乱。亦不得生。若信愿猛利。虽散心
念佛。亦必往生。彻悟云。只将信愿二法常存在心。如
忠臣之奉圣君密旨。孝子之受慈父严命。不论多念
少念。皆为往生正因。故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不
可忽诸恋西大师所编莲宗必读专重信愿持名一
法乃深契一行三昧之旨不但令多障有情依斯径
登不退又可使疑惑之徒信而有勇诚苦海之慈航
昏衢之慧日也。又自序一章。将释迦彻底之悲心。弥
陀普被之大愿。净土之要纲。持名之妙诀。统括在一
序之中。不唯言简意周。且使净土深旨无馀蕴矣。予
初一读。喜出望外。如贫得宝。如暗得灯。虽净土诸书
如山积。其中不无药忌之嫌。唯此一书。颇切今时。尽
善尽美。如矢必应弦。药必应病。名之曰必读。夫复何
疑。请即流通。以结净缘。师曰。谬集诸文。流通何益。但
自作鞭策耳。因坚请不巳。遂嘱予较订。付之奇厥。所
愿。凡同志者。共为披读。了然知生信发愿。以起妙行。
而速脱轮回。永阶不退。未有逾此者也。敬跋数语。以
识法喜。
莲宗必读总序¶ 第 608c 页 X62-0608.png

同治戊辰遗讷谂西书于宁郡之大欢喜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