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1133-031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栟榈集卷十二      宋 邓肃 撰
  奏劄子(十九章/)
   辞免除左正言第一劄子
建炎元年五月二十日准当月初八日劄子奉圣旨除
臣左正言闻命震惊罔知所措窃以国家多难无如今
日北虏方炽二圣未回奸佞在朝盗贼满野若献可替
否之臣挟私心有误圣听则天下之患有不可尽言者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1133-0312b.png
顾臣何人敢与兹选臣虽不食伪禄有死无二然比之
犬马仅可无愧而巳求其所以过于犬马者臣实无有
若置之言路恐非所宜伏望圣慈追还成命以安愚分
臣除已迤逦前去听候指挥外谨录奏闻谨奏
    第二
臣自供职以后伏暑伤冷且汗且下日加一日状至危
急终未能一望冕旒以吐胸中之所欲奏者然臣贪冒
圣时有死无二终不忍巧为身谋矫情求去但虑台谏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1133-0313a.png
之职天子耳目之官也不可一日无人岂容不才之人
藉此以养病乎臣今幸得国子监待问堂粗可安身臣
欲望圣慈赐臣假十馀日就此将治此身万一未先朝
露当粉身碎骨求所以为君父之报端不敢在众人之
后也臣不胜瞻天望圣哀祈之至取进止
   七月初一日申尚书省乞指挥初三日再申尚
   书省乞指挥初四日准奏状得旨依所乞初五
   日参假放见乞对初六日第一班对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1133-0313b.png
    第三
臣尝备员鸿胪主簿因敌人须道释板籍以职出拘于
敌中凡五十日敌人之情巳备知之自粘罕以下至于
步卒分朝廷所赐之绢人得五十有五疋计朝廷所出
之数以千万为率则尽敌人之数不过十六万有馀而
巳况有阵亡者有疾病者有以事还国者有随军以供
战具者其得绢亦与粘罕等以诸色人所占之数当与
战卒中分则敌人正兵固不过八万耳因得朝廷所与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1133-0313c.png
绫锦等敌人谓之表段当时分俵其数虽同其物不等
金人得锦勃海得绫契丹得绢织之类而九州所得者
杂色而巳一日忿然欲起相攻攻则敌兵之心亦不齐
矣忽一日有敌人遇臣泣下臣问之对曰某兄弟三人
荷戈而来伯亡于真定季亡于京城今闻元帅之兵大
集而南方之兵马动定数州某岂复得见乡曲耶臣初
不信其语及见其担夫道释各有饷饭之人其皇恐之
人语皆如臣所闻则敌兵亦何尝不怯也夫敌兵之数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1133-0313d.png
既不甚多又加之以其心离其气怯倘合天下之力以
攻之若无足畏者然敌兵未尝少挫而中国之势陵迟
至此其故何也盖敌无他长惟信赏必罚不假文字故
人各用命不以死为畏耳朝廷则不然有同时立功而
功又相等者或以转数官或尚为布衣轻重上下正在
吏人之手赏既不明人谁自劝此正朝廷之大病也臣
愚欲望圣慈专立赏功一司用重禄法使凡立功者人
人自陈若功状巳明辄踰旬日而不得告者有所立之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1133-0314a.png
功同而赏有轻重者有立功之时等而赏有后先者并
重置之法常赦不原又专委台谏官二员提点其事若
台谏不知觉察亦置之法如是则寸功无不录矣夫寸
功必录人孰不乐赴功名之会乎若天下人人有乐赴
功名之心而使之攻八万巳骄之敌则社稷生灵又何
患哉惟陛下留神取进止
    第四
臣闻有同腹心之臣然后可与同患难有可与同患难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1133-0314b.png
之臣虽患难之来无足虑也孝慈渊圣皇帝恭俭之德
可追汤禹一旦(阙/)  于不测正为无同腹心之臣耳
圣驾既出无一人以蒙尘为念者邀上皇则宫臣奉之
邀太子则詹事奉之皇后诸王惟其所欲是举朝之臣
争用私心指上皇本支以保其私家耳呜呼痛哉古未
闻也及伪楚一立则争拜其庭略无难色有愿为事务
官者以讲伪帝之礼有愿为奉使者以结天下之心有
闲为宫观而下为庶官者皆弹冠而起争为禁从甚者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1133-0314c.png
至有居宰执持枢柄传呼道路洋洋得志其下下无能
者又竭奸谀之心有名犯邦昌即请于朝以改之举国
委然知有伪楚而巳倘言圣朝往往窃笑呜呼渊圣皇
帝其无腹心之臣如此乌能保天下哉不在围城之中
者不能尽知往往为奸人游说似是而非以惑其听凡
在城内者又各食伪禄以污其身故无肯为陛下尽言
者遂致陛下虽念二圣之未回而恶叛臣之卖国稍正
典刑以立朝纲终未足以慰天下之望而快二圣之怒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1133-0314d.png
也渊圣临行以批谕徐秉哲托市少物以为路费遂签
御讳如与平交其意岂在物耶正为行计巳迫欲速相
救援耳岂意举朝叛臣他肠有在坐视君父如弃路人
陛下若不正其罪无乃辜二圣乎臣窃惟去年治王黼
蔡京等罪不肯果决费台谏一年之力遂致边事有失
防闲臣愚欲乞先立罪格然后按籍定刑使凡有司者
皆不得以容私焉则一按而定可以绝后患矣诸侍从
官而伪为执政者诸庶官及宫观而起为侍从者与撰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1133-0315a.png
劝进文献赦书者事务官与因张邦昌改名者是皆巳
不复知有宋德矣臣请定为叛臣之上诸执政侍从台
谏曾称臣于伪楚及拜于庭下者及愿为奉使与庶官
升擢差遣者是皆臣服伪楚矣臣请定为叛臣之次叛
臣之上乞置于岭外叛臣之次乞远小处编管仍乞带
叛臣名目若夫卿监以下庶官也朝廷初不以国士待
之亦安得以国士责之若未尝升擢及如前所论二等
之罪惟戴伪楚供职不废以苟禄食而巳臣乞赦之然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1133-0315b.png
亦乞籍定姓名从此不复用为台谏侍从矣盖其恶无
立也若用此法则一网而尽不惟上可以报二圣之德
亦所以破天下奸雄之胆也使举朝之臣略无奸雄则
人人可与同腹心矣予有臣三千而一心此武王之所
以胜纣也况以天下之大而平一隅乎惟陛下察之取
进止
    第五
臣窃闻人臣之事君有毫发之私必有欺君之罪人君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1133-0315c.png
之治天下有毫发之私必失天下之心恭惟陛下聪明
睿智卓绝今古固非臣愚所能窥测然谓之无毫发之
私则非臣愚所能知也臣窃见陛下临御以来首取前
日奸臣请和误国者如李邦彦白时中吴敏等投之远
方以禦魑魅天下壮士闻之鼓舞以为中兴必矣然自
靖康以来有专主和者耿南仲与其子延禧是也闺门
之内同恶相济沮渡河万全之战遏勤王巳到之兵今
日割三镇明日截黄河自谓和议可必无患凡战守之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1133-0315d.png
具若无事于切切然者孝慈渊圣皇帝亦以东宫耆旧之
故信如蓍龟敷奏之语盖未尝不从也又敌人借和用
兵势不可遏南仲误国状巳败露渊圣亦不得以私之
遂遣南仲出使使之自当南仲偶脱万死以其子延禧
之故遂得从陛下左右窃闻陛下欲进大兵以援京城
又为南仲父子所谏以为和议巳成不可辄坏是则南
仲父子主和误国岂不过于李邦彦等乎此陛下亲见
而熟讲之矣又不待臣愚再三之渎也然南仲尚为两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1133-0316a.png
府以宫观居闲延禧尚为两制以名邦自奉虽南仲自
择不过如此陛下何正邦彦等罪如彼其审何容南仲
等恶如此其恕岂非以南仲父子于艰难之际从陛下
日久耶且天子父也群臣子也举天下之臣皆陛下之
子岂复更有亲疏之间乎渊圣不忍辄弃南仲故有今
日之悔陛下之与南仲又何有焉若复容之臣恐天下
得以私心议陛下也且南仲腐儒延禧孤陋进退出处
本不足论臣今切切不巳正为陛下惜耳伏望明正典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1133-0316b.png
刑与李邦彦白时中吴敏等以示天下之公取进止
    第六
臣今月初六日以本职上殿论前日叛臣争事伪楚大
小轻重亦自不等欲乞先立罪格一定于此然后按伪
楚之籍取叛臣姓名就格断之庶几君臣之间皆不得
以容私一网而尽不废朝廷之力逐臣不敢琐琐具当
时叛臣姓名敷奏惟先立二格而巳伏蒙陛下谓臣在
围城之中固知姓名令臣具奏臣谨取臣所撰二格以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1133-0316c.png
按叛臣之罪为陛下尽陈之臣所论叛臣之恶者其恶
有五一曰诸侍从而为伪执政者王时雍徐秉哲吴幵
莫俦吕好问李回是也时雍等今巳赐罪独好问平日
端谨不坠家声一旦与王时雍处事伪楚朝臣为好问
痛惜之然当时士人或谓好问有反正之志所以维持
王室者不无力焉臣考于名教观其踪迹有大不然者
始为奉册使俄为门下侍郎虽三尺之童巳皆知其叛
矣今陛下擢于伪命之中置之二府是以叛臣而为股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1133-0316d.png
肱之任也其二曰诸庶官及宫观而起为侍从者如司
农卿胡偲太府卿朱宗之为侍郎大理卿周懿文之为
大尹卢襄李擢范宗尹等皆起于宫观以为禁从是也
胡偲周懿文等今在桎梏固不足论请论其馀者且金
人破城自南壁始李擢卢襄实提举其事日聚群小浩
歌城上虏巳窒壕恬然不顾破吾京城实二人也及伪
楚一立则由责籍宫观之中复居近侍之职其不臣之
迹巳彰彰矣范宗尹昔尝于宣和廷对揣王黼之志数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1133-0317a.png
蔡京之罪其于梁师成童贯等略无一语及之奸雄可
知矣靖康之初遂窃虚名以居台谏当官则以奴仆事
耿南仲以求禁从城破则以妾妇事范琼以资口腹及
伪楚一立则起于宫观以为谏议殆不知所谏者孝耶
忠耶叛逆之事耶邦昌据宝位犯宫嫔罪巳显著今其
腹心之臣尚可用乎其三曰撰劝进文与献赦书是也
且赦书之恶不减劝进其词云有尧舜之揖让无汤武
之干戈不惟不忠之语可骇天下至于庙讳便不复顾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1133-0317b.png
虽犬马有所不为朝廷取撰劝进之文者投之岭外而
以撰赦书者止令分司是不知亦何私于颜博文哉其
四曰事务官者金人巳有立伪楚之语朝士集议恐不
能如礼遂至结十友作事务官讲论册命之仪搜求供
奉之物悉心竭力无所不至使邦昌安然得阳揖逊北
面而拜者三南面而拜者二挥涕就位以事美观皆事
务官之力也且陛下登九五之位天下欣跃如获再生
朝廷不闻有先时而为事务官者及伪楚之立而十友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1133-0317c.png
纷然如水就下此其情尤可恶也然当时诡秘姓名人
不尽知今乞询元提举官吕好问则十人之迹无所逃
矣其五曰因张邦昌改名是也何昌言先奏于伪楚之
廷乞改为善言其弟昌辰遂请于部改为知辰恶犯昌
字也且当时颜博文之为赦文更不顾庙讳而昌言昌
辰切切然惟恐犯张邦昌之讳如此是时群臣不知果
有宋德耶果无宋德耶论至于此臣但泣血而巳已上
数等臣乞定为叛臣之上置之岭外所谓叛臣之次其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1133-0317d.png
恶有二其一曰诸执政侍从台谏称臣于伪楚及拜于
庭下者是也所谓执政者如冯獬是也从驾而出脱身
而还尚忍行平日从驾之路入平日朝谒之庭伏拜他
人便为君父此不知果何等用心也所谓侍从者其馀
巳行遣矣独有李会尚为中书舍人陋儒无知平昔碌
碌此固不足论也然在渊圣朝既为从官在伪楚朝又
为从官今复因循不失旧物是事陛下如事伪楚事伪
楚如事渊圣略无彼此之间矣陛下虽尚容之未正典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1133-0318a.png
刑不知李会何施面目尚敢持橐以行于天日之下乎
李会平日尝与范宗尹对语曰邦昌实无罪而陛下责
之为非切切然为其伪主游说如此信乎桀之犬可使
吠尧也所谓台谏官者洪刍黎确等及举台之臣是也
当时台中有为金人根括而被杖者四人以病得免其
馀无不在伪楚之庭矣且台谏者天子耳目之官也敌
骑迫城尚持讲和之论圣驾将出曾无一言之戒天作
奇祸则仓黄失措遂居他人之庭复处台谏之职所谓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1133-0318b.png
节义廉耻果安在哉今日尚有不易旧职者不知其所
立如此又何以论他人之过耶其二曰以庶官而升擢
差遣是也然此不可胜数自伪楚以后谓之权官而被
伪命劄子者皆是也台省寺监学校敕局无所不有乞
专委留守司按籍取之则无有遗者其三曰愿为奉使
是也黎确之使赵野李健陈戬之使翁彦国拥黄旗持
伪告左右仆从皆受伪恩马上洋洋自号奉使力说勤
王之师以为邦昌久居之计故邦昌晓谕曰候勤王师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1133-0318c.png
退然后开门盖恃有一二奉使耳借使一二奉使能巧
为辞说以惑今日之听臣当问之曰邦昌何为者岂有
朝士乃甘心为之奴仆乎旗色用黄赏人用告皆若所
携矣此又何自而得之哉巳上数等臣乞立为叛臣之
次于远小处编管若夫庶官在位供职不废但窃禄食
臣乞赦其罪而录其名盖焉能为有焉能为无既不足
责亦不可用但置之而巳臣窃观近世士大夫所论以
谓伪楚之事为金人迫胁无足罪者臣以谓苏轼诚喜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1133-0318d.png
李白谓白从永王璘也当由迫胁终以李白为豪杰之
士殊不知迫胁而从不过畏死耳岂有豪杰之士畏死
而亡义乎况台谏以上朝廷以国士待之待之以国士
而报之以众人此果何等人哉虽才如李白亦当赐罪
况皆凡下奴才无足取者伏望圣慈特赐刚断无惑群
听腹心之患既除则边鄙之虞可以消矣惟陛下聪察
取进止
    第七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1133-0319a.png
臣近准尚书省劄子奉圣旨令送臣僚所论二章付门
下后省其一章论台谏之职不可观望其二章论宦官
之盛不可不戒臣窃鼓舞以为中兴之盛正在此也恭
惟陛下临御以来所用黄门比之上皇仅百之一比之
渊圣仅十之一是陛下于此司盖未尝不戒也然小人
无知尚有敢循旧辙者陛下既责臣以言臣敢默默乎
臣于初十日侍班殿下有肩舆而至横门者群臣吐舌
莫敢谁何尝试遣人询之曰内臣陈良弼也臣窃谓百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1133-0319b.png
官下马外门徒步而入虽雨作泥深灭足没跗未尝敢
以为劳盖君臣之分不敢废也良弼何人敢尔骄傲虽
宣和以前宦官最盛不闻童贯梁师成等敢用肩舆辄
入横门者今良弼之宠方之童贯等无万分之一便敢
轻视朝廷失礼如此传之天下有损圣德臣窃痛之或
曰良弼病矣不能徒步臣以为不然岂有不能徒步于
横门之外而能徒步于横门之内者乎又曰汴河久涸
运漕不至良弼一出则黄流瀰漫一时之功不可阙也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1133-0319c.png
臣又以为不然若恃微功便忘分义则赵普之流当乘
肩舆以登太祖之庭矣或者又曰恐得圣旨然后敢尔
臣又对之曰此决无是礼也朝廷之仪定于太祖陛下
孝德上追虞舜岂忍以一黄门之故轻变祖宗之法乎
臣愚伏望圣慈明正典刑以示惩戒不惟消患于未然
亦所以弭天下之谤也惟陛下留神取进止
    第八
臣于今月初六日上殿论耿南仲与其子延禧主和之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1133-0319d.png
过与李邦彦白时中吴敏等乞陛下明正典刑陛下以
谓耿南仲真误国者今越八日未蒙行遣臣窃惑之谨
再为陛下敷奏曾不知其为再三之渎也臣尝面奉孝
慈渊圣皇帝面谕曰耿南仲尝荐汝矣臣明日亦以门
生之礼谒南仲于府第今此待罪谏省亦何忍独论南
仲父子之过耶然君父之德天下之公也恩门之德一
巳之私也臣亦安得以一巳之私而忘天下之公乎重
念四五月间畏日流金虽庸夫贩妇亦以行色为难而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1133-0320a.png
使雨朝君父登小车涉险途作止饮食悉付他人之手
亲王贵族且数百人一旦荡然皆在沙漠数千里之外
使道路闻之皆为泣血此何自而然哉主和误国堕虏
计中正在耿南仲父子耳且臣之君父为南仲所误如
此义不戴天岂容默然陛下若念南仲父子尝在艰难
之中久从行在未忍赐罪则臣之言为失矣臣待罪谏
省敷奏有失臣之罪也夫何面目尚称谏臣虽微臣进
退不足以为朝廷重轻然小臣之节则不可以不立也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1133-0320b.png
臣视此命轻于蝼蚁(阙/)          之
取进止
    第九
十四日拜赐绯敕二十一日上殿臣尝观德宗之在奉
天有唐社稷不断如线一旦稍定遂访裹头宫人陆贽
切谏犹不能止此唐室所以衰也恭惟陛下临御以来
惟知修德前日宫嫔来赴行在犹有却之者方诸德宗
固巳相万其不迩声色盖出于天性自成汤以后一人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1133-0320c.png
而已宋德亦安得而不兴乎然陛下出命尝本乎恭俭
之德而奉命以出者或变而为奢侈之事窃恐传之四
海人或不知反以德宗议陛下而不知陛下实成汤也
臣职在谏省敢不尽言前日御药院奉圣旨下开封府
买拆洗女童不计数且拆洗云者岂必姝丽耶窃知圣
意将服浣濯之衣矣不计数云者岂必多求耶窃知圣
意以谓有人则置无人则巳初不以定数为限也此盛
德之事卓绝今古岂易拟议哉然奉行之臣不体睿意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1133-0320d.png
日差人吏遍走京城凡见女童举封其臂间有脱者其
行赂已不赀矣搜求之甚过于攘夺愁怨之声比屋相
闻呜呼尹开封府者与领御药院者亦何累吾圣天子
如是甚哉今日外有方炽之敌伺吾之间以肆敚攘内
有伪楚之党幸吾之失以快私忿陛下安可以纤毫疑
似之迹堕贼计中乎臣愚欲乞速下三省取开封府御
药院官吏重置之法仍降明诏以榜东京具言陛下所
以买拆洗之意不为姝丽有不计数之语不为多求凡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1133-0321a.png
女童之封臂者悉纵之则陛下恭俭之德上追成汤岂
独左右臣僚得以独闻乎当使京师之人无不知者仍
乞亦榜行在以弭自京师来者纷纷之谤且京师天下
之本也京师之人安则天下之人举安天下之人举安
则社稷宗庙岂有不安者乎惟陛下早图之
    第十
臣窃谓天下之大取诸一身足矣边鄙有寇若病在四
肢民心有失若病在元气凡四肢之有疾未有不自元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1133-0321b.png
气之乏者今欲治边鄙岂可轻失民心乎又况京畿近
地所赖民力为切此尤不可失者也去年北敌凭陵再
干我师京畿近地悉为战场十口之家九遭屠戮间有
脱者亦仅留馀息耳陛下巳登九五之位逃民欣然如
获再生然后老弱相扶稍有归者然昔日所居荡为(阙/)
         行有馀力复为耕耨之事于今
也事在有司尚循旧例日促秋租以为岁计甚矣谋臣
之误国也昔者周公之相成王必陈王业其诗云三之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1133-0321c.png
日于耜四之日举趾盖以谓于耜举趾倘失其时则岁
无秋矣且周正建子于耜举趾之时在今为正二月之
间也今日虏骑四月方遁不知正二月间京畿之民何
在哉于耜举趾既失其时今取其租曾不少恕民将如
何天不能雨鬼不能输臣知百姓将复遁矣若使京畿
之民其心已失譬之元气巳不复阳四肢有病其能愈
乎此正医国者所当虑也惟陛下审察之
    第十一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1133-0321d.png
臣伏观近日圣诏戒敕百官使各恭乃职臣窃欣幸以
为中兴之道正在此也然官吏之未去者固有恋主之
心虽非圣诏彼巳不遁官吏之既去者巳不知有君矣
虽有圣诏独奈何哉臣请为陛下尽陈之伪楚僭号百
官安之曾无一人敢违伪楚者陛下巳登九五之位而
官吏惧罪各为计去此其情尤可罪也留守谒告既不
经朝廷閤门放见又不拜君父一旦得舟而济往往自
相庆贺问其故则有以省坟为辞者有以省亲为念者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1133-0322a.png
有以生事为忧者为百官之计则善矣为朝廷之计则
如之何且时适艰难敌人未灭陛下方事巡幸未能归
谒宗庙而百官先欲省坟上皇北狩今尚未还陛下虽
念定省之勤且不能致而百官先欲省亲汴都九重如
天造地设銮舆行幸犹未暇顾而百官先以生事为忧
呜呼事君如此果何等人也比之犬马犹有惭德然朝
廷常以冗官为虑矣又常以兵食为忧矣若按在职官
吏托故而去者尽削仕版而取其所食之禄以给禁卫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1133-0322b.png
盖两得也若夫五月初一日巳前先假指挥径走江湖
间者其情罪又过于众人数等欲乞追赴行在付之有
司大正典刑以耸天下窃闻太平兴国间窦州录事参
军孟峦避官不之任诣阙自陈太宗皇帝怒甚杖峦二
(阙/)流之海岛此当时官吏所以无敢择官者今日士夫
择官求便比比皆是也祖宗巳有定法陛下可不遹追
乎取进止
    第十二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1133-0322c.png
臣闻三省近奉圣旨催巳召人星夜前来内有周武仲
者臣窃惑之不知陛下以武仲为忠乎以武仲为才乎
宣和之末金寇巳在云中朝廷应副不胜其弊未有免
夫钱之类天下骚动既罢谭稹复帅童贯王黼梁师成
等犹敢泰然肆为欺罔夺供军之物以资应奉武仲时
为御史中丞观望王黼不敢辄出一语上皇深察其奸
以谓当时之弊有布衣敢言而台谏无一言者遂举台
谏逐之不一月间既罢王黼然则武仲之不忠固可知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1133-0322d.png
矣初结金人之祸虽始于赵良嗣然卢沟之会两军莫
测钲鼓一作南北尽奔王黼再遣赵良嗣与周武仲从
而议定遂以营平付金人取之营平既为金人所据则
下瞰全燕矣全燕既破敌遂长驱此前日之祸所以酷
也然则武仲之不才又可知也朝廷痛此固尝一正典
刑矣主其谋者王黼前年杀之为之使者赵良嗣去年
杀之若周武仲者则力奉王甫之命共持良嗣之节其
罪无以异于二人者纵使勿杀亦云厚矣其可复使之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1133-0323a.png
禁闼以误国事乎易于师卦尝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小人勿用必乱邦也今陛下正用师而开国之时
也小人其可用耶惟陛下察之取进止
    第十三
臣尝观宣和司谏高伯振观望王黼不敢谁何每出传
呼谏官道路之人皆得慢骂之靖康谏议洪刍阿附耿
南仲不恤国难一日过朱雀门群小拥其马以数之曰
国步如此尔所谏者何事彼二人者方其巧为身谋以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1133-0323b.png
窃禁从往往自以为得计殊不知欺君之罪重于欺天
故伯振死于白刃而洪刍流于海岛皆天有以罚之也
臣误蒙三朝之知实缘论事宣和之末尝进乞罢花石
诗群臣欲置于死地上皇赦之仍欲召对靖康之初赐
对便殿力诋权臣当时指以为狂而渊圣容之尚置于
寺监今年不食楚粟饥饿殆不能行万死一生奔赴行
在陛下即擢于言路初望天颜遽论宰执必待其去臣
言乃巳当时士夫谓臣必踵张所吴给之辙矣而陛下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1133-0323c.png
赐臣以五品之服且褒以圣语谓臣论事甚正当可取
顾臣何人上蒙圣眷如此虽沥臣之血而脍臣之肝不
足以谢天地之德也然臣之职则谏臣也若陛下曰然
而臣亦曰然若陛下曰否而臣亦曰否是奉天子者也
非谏天子者也虽圣德眷遇未即赐罪然臣独不愧于
心乎独不愧于天地神明乎今虽可免异日将如何哉
不为高伯振即为洪刍矣此臣愚所以日夕惶恐而未
知死所也窃惟人主之职在于一相陛下初登九五之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1133-0323d.png
位召李纲于贬所而共之以为国其恃之非不专而礼
之非不厚于李纲学虽(阙/)     谋虽深而机浅
固不足以上副眷注之识任而陛下尝顾臣曰李纲真
以身徇国者今日罢之职其论严甚此臣所以窃有疑
也既非台章又非谏职不知遣词者亦何所据而言之
臣若观望岂复敢言臣爱君其敢默默乎且两河百姓
虽愿效死而五月之间略无统领民心茫然将无所适
从矣及李纲措置不一月间民兵稍集今纲既去两河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1133-0324a.png
之民将如何哉伪楚之臣罪当万死前日纷纷皆在朝
廷李纲先乞逐逆臣张邦昌然后叛党稍能正罪今纲
既去则叛臣将如何哉叛臣在朝廷政事乖矣两河无
兵则北人骄矣李纲于此亦不可谓无一日之长也昔
者宣王所以为中兴之主者内修政事外攘夷狄而巳
陛下圣德过于周宣所以修政事而攘夷狄者岂可后
哉李纲一日之长亦惟陛下采之
    第十四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1133-0324b.png
臣窃谓台谏之职天子耳目之官也人主之职在论一
相而巳李纲误国朝廷于今月十一日罢之臣备员言
路曾无一语执奏者其踪迹有类观望况臣于今月二
十一日上殿奏事复论李纲有可取者二伏蒙圣训谓
臣所奏一虚一实则臣之不职益又明矣虽蒙陛下念
臣狂直未忍即赐臣罪然恐后来台谏观望成风臣见
居私家待罪不敢供职伏望陛下明正典刑取进止
    第十五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1133-0324c.png
臣窃观前日臣僚上言有论伪楚之臣止论王时雍徐
秉哲等未尝辄论吕好问且王时雍等伪执政也吕好
问亦伪执政也论时雍而舍好问岂非以好问今为右
丞乎右丞之职天子命之也虽贤与否不得以尽知然
伪楚之朝始为册立使俄为门下侍郎此好问之迹亦
昭昭矣论事之臣亦安得漏网以罔天子之听乎谨按
好问本非奸雄但怯懦耳从王时雍游致有叛臣之迹
皆怯懦所致也今虽居宰执亦不能为朝廷患然国家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1133-0324d.png
艰难急于求贤岂容有怯懦无立之士厕迹于二府乎
好问在朝则伪楚奸臣必不尽责盖有以蔽之也臣又
闻中书舍人李会至今会语人曰张邦昌有伊周之志
非逆谋者其推戴伪楚之心犹昔也谨按李会尝拜伪
楚之庭甘为禁从今日复厕朝班有愧同列遂为巧语
以蔽邦昌呜呼衣天子之衣而坐天子之殿降敕令以
朝百官拥殿班以称陛下邦昌反状虽三尺之童亦知
之矣其臣李会不知何辞尚敢为之游说乎且以邦昌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1133-0325a.png
为是则陛下责之为非是邦昌而非陛下信乎桀之犬
可使吠尧也臣所论叛臣乞陛下定罪章疏再上未蒙
陛下一正典刑臣窃考叛臣在朝今居二府者吕好问
也今作从官者李会也臣愚欲乞先正此二人之罪以
去其大者然后乞检会臣所校者叛臣八种定罪二格
一网而尽俾无遗漏庶几可以少释二圣之怒以慰天
下之望也惟陛下断而行之毋惑群听取进止
    第十六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1133-0325b.png
臣窃观发运司岁计五百馀万每岁入贡舻尾相衔略
无虚日崇墉比栉不容升合之欠朝廷费出且无馀者
今年不知何以处之去冬自遭围闭运漕不通今夏又
以堤岸失防汴流久绝校之每岁所入盖未有百分之
一也窃闻之巳入汴口者有百六十万此数之外未有
继者朝廷欣然便以为有馀殊不知京师所集止于八
月九月巳后俟去年冬季每月之费在京师者以二十
万为率在行在者以十万为率又有籴场二十四所并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1133-0325c.png
勤王军兵捉门防巡人兵口食等兼非泛取索数目会
入汴口之数仅支五月食耳五月之外将如之何倘虏
人绝迹不复南渡则运漕相继未有巳也若犬戎猖獗
再干我师不知军民嗷嗷将焉就食此事最急不可以
仓卒备也舟船有限日数甚迫虽发运百人亦无如之
何矣臣愚欲乞诸州选才干官员代发运司各运逐州
岁计往赴京师近地期以十月以前足五十馀万之数
凡舟船人兵与其馀所费之物各责办知通乃以公使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1133-0325d.png
钱代支国家艰难之时虽三二年间公使阙乏未为要
务协数十州之力人各自劝又立赏罚从而驱之则粮
道又何患哉昔萧何给馈饷不绝粮道汉高祖自以为
不如盖当时粮道若或不继虽有韩信亦将何所施乎
惟陛下毋忽取进止
    第十七
臣于今月初八日以本职上殿因奏论次遂言夷狄之
巧在文书简简故速中国之患在文书烦烦故迟今日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1133-0326a.png
事势岂可迟也面奉圣训曰正此讨论欲并二者尽依
祖宗法臣窃欣幸以为太平兴国之治可以指日而望
矣恭惟太祖太宗之时法严而今速事简而官清未尝
旁搜曲引以稽赏罚故能以十万精兵分布四海取岭
蜀平江南来吴越下河东纷纷万国莫不称臣混一六
合如指诸掌此一时富庶所以远追成康而丰功伟绩
又有以过之也自时厥后日趋太平群臣无可论者今
日献一策明日献一言简发数米惟恐不备此文书所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1133-0326b.png
以日益烦而政事所以日益缓也厥今天下如何哉兵
戈未息边鄙未宁朝廷措置当如救焚如拯溺岂可揖
逊进退尚循无事之时乎臣以谓英烈果断非太祖太
宗之道不可学也比尝有讨论祖宗官制之命矣今越
两月不闻所正者何事岂以为用兵之际未暇及之乎
殊不知用兵之道正以此为急务耳盖法祖宗以考官
制略虚文以稽实效者用兵之本也不务其本而欲齐
其末臣所未闻臣愚欲乞专委宰执辟礼官数人限以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1133-0326c.png
旬日期于必正庶几法严事简如出一人赏罚之权不
致濡滞将使天下叹曰太祖皇帝今复起矣蠢尔小虏
何足道哉昔高宗为有商中兴之主为之舟楫盐梅者
傅说一人而巳其言则不过曰事不师古匪说攸闻盖
中兴之道未有不以古先为念者惟陛下断之取进止
    第十八
臣尝谓巡狩之礼非偶然者春则省耕以补不足秋则
省敛以助不给忧勤之心亹亹不巳惟恐天下之疾苦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1133-0326d.png
不得以上达而九重仁政不得以下布耳崔驿南巡之
颂尝云班云行之博惠散雨施于庶黎正为此也陛下
即位之初首巡睢阳云行雨施之传当自此邦始使天
下引领而望之曰徯我后后来其苏如是銮舆所幸孰
非金城乎倘以军兴之际一日二日万几若未暇恤焉
则百姓将蹙额而相告矣传之天下速于置邮万一他
有巡幸当有深可虑者臣窃闻夏四月陛下临御之初
应天府下诸各邑索供奉物至今有不还其直者臣实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1133-0327a.png
骇之兵火之后居民离散一得真主如获再生州郡不
能省此复取膏脂而略不加恤诚忍人哉陛下不及知
民间不得诉安于残忍者又以为不足言此宋都之民
所以至今未蒙实惠也且宋都陛下即位之地也民心
忧乐天下将取则焉臣愚欲乞陛下峻责当时供奉官
吏不还其直者且令朝廷偿之大榜诸邑俾仰体圣意
庶几四方相庆曰天子圣德如此其巡幸所至又恤民
如此民心一定陛下何往而不可哉昔者太王避狄事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1133-0327b.png
之以皮币犬马以至于弃土地真若不复振者卒能肇
基王迹历年八百其故何也盖当时去于岐山之下民
之从之者如归市民所不能去则天亦不能违矣此邦
之所以兴也书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惟陛
下察之取进止
    第十九
伏观十三日赤气夜起横贯斗柄士夫惊叹莫知所自
况职在言路者又当如何窃考自古天变人主所以谢
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1133-0327c.png
之者不过避正殿减常膳而巳陛下自登宝位未尝辄
居正殿而饮食菲薄几同臣下其所以事天者盖亦无
所不至矣而天变若未息焉其故何也盖尝考康定元
年春正月京师大风昼冥经刻是夜东南有黑气横亘
数丈赤兵气也黑杀气也用兵之时岂免兵气乃于杀
气则为变尤大矣然仁宗之时则朝廷无事人物繁庶
其致治之道过于成康是果天变不足虑乎盖仁宗皇
帝应天以实而不以文此天变所以不能为灾也陛下
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1133-0327d.png
切切愿治之心固无愧于祖宗矣然风俗颓坏为日滋
久虽欲正之不能遽革故今日纲纪未肃赏罚未信叛
臣未去奸赃未灭比之仁庙犹有愧焉此臣愚所以痛
心疾首而不能自巳也臣愚欲望陛下下责巳之诏来
切直之言号令必行毋使壅遏所以肃纪纲功过并录
以稽邪正所以信赏罚按伪籍以考张楚之臣不使辄
居侍从台谏则叛臣远矣验刑赏以责贪污之吏不使
分布内外要职则奸赃灭矣如是则陛下应天之实亦
卷十二 第 32a 页 WYG1133-0328a.png
无愧于仁庙虽有杀气亦不害四十馀年平治况止于
兵气而巳耶盖天心不远人心是巳有德于人则无愧
于天不必于人心之外更求天也五季之末康澄尝有
言曰为国家者有不足惧者五有深可畏者六阴阳不
调不足惧三辰失行不足惧小人讹言不足惧山崩川
涸不足惧蟊贼伤稼不足惧贤人藏匿深可畏四民迁
业深可畏上下相循深可畏廉耻道丧深可畏毁誉乱
真深可畏直言蔑闻深可畏盖天变不常所以戒人君
卷十二 第 32b 页 WYG1133-0328b.png
倘能自慎何足惧耶人事不修所以兆祸乱苟不知戒
斯不亦可畏哉陛下于其所可畏者而加慎焉则所谓
不足惧者又何能为陛下累乎惟陛下察之取进止
 
 
 
 
 栟榈集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