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八
卷五十八 第 220402b 页
卷五十八 第 1a 页 0689-064.png
云笈七签卷之五十八职八
   (宋朝奉郎尚书度支员外郎充集贤/校理赐绯鱼袋借紫臣张君房集进)
 诸家气法
   胎息精微论
身不衰老内食太和元气为首清净自鍊委
身放体志无念虑安定脏腑洞极太和长生
久视潜气不动意如流水(前波已去而后波)
(续处不返也)行之不休得道真矣每日入净
室守玄元玄元谓存玄门玄中有玄是我命
命中有命是我形形中有形是我精精中有
卷五十八 第 1b 页 0689-065.png
精是我气气中有气是我神神中有神是我
自然德以形为车道以气为马魂以精为根
魄以目为户形劳则德散气越则道叛精销
魂损目勤魄微是以静形爱气全精宝视道
德凝密魂魄固守所以含道不言得气之真
肌肤润泽得道之根手足流汗精气充溢不
饥不渴龟龙胎息绵绵长存用之不勤饮于
玄泉登于太清还年返婴道之自然至道不
远近在巳身用心精微命乃延永夫道者或
传服五牙(五牙者五行之生气黄庭经云存)
卷五十八 第 2a 页 0689-066.png
(漱五牙不饥不渴)八方四时日月星辰等气
思自顶而入鼻而出虽古经所载为之者少
见成遂亦非食谷者所致行致耳是以服气
者多不得其诀要徒精勤矣既得其门复悟
其诀即在精勤不懈矣
 (桑榆子日鸟鹖而至乎天地是不知量彼)
 (五牙八方四时日月星辰等教不为初地)
 (者设无成也当俟其稍近之时可也)
凡胎息服气从夜半后服内气七咽每一咽
既调气六七息即更咽之每咽如水流过坎
卷五十八 第 2b 页 0689-067.png
声是气通也直下气海中凝结腹中充满如
含胎之状气从有胎中息(气海中有气充然)
(后为胎息之道也)气成即清气凝为胎浊气
而出(散从手足及发而出也)胎成即万疾自
遗渐通仙灵今之学其气长也或得古方或
授自非道皆闭口缩鼻但贵息长而不知藏
拥闭畜损正气殊非自然之息但烦劳形神
无所裨益凡服气之时即须关节通胃海开
纳元气固纳毕即关节还闭徐徐鼻出纳外
气自然内外不离胎中气亦不出但潜屈指
卷五十八 第 3a 页 0689-068.png
数息从十至百数从一百至二百三百此为
小通即耳目聪明百病皆愈若抑塞口鼻拟
习胎息殊无此理也口鼻气既不通即畜损
脏腑有何益哉凡饵内气者用力寡而见功
多惟在安神静虑不烦不扰则气道疏畅关
节开通内含元和终日不散肤体润泽手足
汗出长生之道诀在此矣从夜半后服七咽
即闭气但内气不出鼻口常徐徐出纳外气
内气都不相杂至五更又服七咽平旦又服
七咽都二十一咽止若休粮者即不限此数
卷五十八 第 3b 页 0689-069.png
肚空即咽内气咽内气常满自无饥渴初似
小难久久习惯自然内外之气不相混杂也
渐渐关节开通也毛发疏畅气自来往亦不
假鼻中徐徐通外气也胎息之妙穷于此也
   茅山贤者服内气诀
侧卧右胁著地微缩两足著头向南面东两
手握固傍其颐闭取内气极力开喉咽之如
此七咽一吐气(若病时服气一咽两咽一吐)
(然后一七咽一吐气可也)又调息令出入气
勾准前又咽都四十咽乃起坐炼之坚膝坐
卷五十八 第 4a 页 0689-070.png
两手相又抱膝闭气鼓腹二七或三七气满
即吐更调息特不得令喘粗调讫又闭气二
七或三七一吐气使腹调适乃休或汗出头
足皆热此气遍也即当饱满三关百节宣通
畅适行之十年登仙老容返少夫旧经皆存
想恐为烦劳却使心意难行服气本于胎息
但无思念自合元化之功久久行之当自知
其妙矣仆游蒙山遇此贤者年可五十已下
其精神清朗颇异于俗因问云贞观已前游
此山不道姓名自称老夫仆遂殷勤拜之蒙
卷五十八 第 4b 页 0689-071.png
授此诀行之颇甚弘益妙哉妙哉凡欲得道
不死肠中无屎(音滓)欲得长生五脏精明故
黄庭经云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入黄
宁阴符云积火可以焚五毒五毒则五味五
味尽可以长生西王母谓武帝曰能益能易
名上仙籍不益不易不离死厄所谓益易者
能益精易形也常法能爱精握固闭气吞液
则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液液化为骨
常行之不倦精神充满为之一年易气二年
易骸(一本为易血也)三年易血(一本为易脉)
卷五十八 第 5a 页 0689-072.png
四年易肉五年易筋(一云易髓)六年易髓七
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十年道成位居
真人变化自由即灵官玉女而侍焉
   胎息根旨要诀
古修胎息者寻其所著皆未达于玄门据其
文字所陈悉皆互有得失或云无气是胎闭
气不喘是息各执一门未有所趣迷误后学
疑惑益滋而修生之人性命已殆足可悲哉
余今所得实为简易将来学人保而深惜夫
云服气即胎息之妙用也切在分析内外气
卷五十八 第 5b 页 0689-073.png
及在脏腑之气统一身之所生不可得而知
也此气须日日生之凡粗气在荣卫之中为
喘鸣之气气本粗者命促气本细者命长众
气在脏腑之内为运动之气此两者并非修
服之气其胎息者是天地阴阳二气初结精
之气气结而为形形既成立则精气光凝为
双瞳子双瞳子者即父之精气号为纯阳之
精故能鉴视万物又受母之阴气而成玄牝
者即口鼻也是知形为受气之本气为成形
之根则此二气为形之根蒂者也根蒂既成
卷五十八 第 6a 页 0689-074.png
则能随母呼吸绵绵十月胎体成而生故修
养者效之夫云复其根本此胎息之要也古
皆云气海者为气之根本此说非也为不知
其所止是以复之无益古仙皆口口相受非
著于文字之中盖欲贻其同志所谓根本者
正对脐第十九椎两脊相夹脊中空处膀胱
下近脊是也名曰命蒂亦曰命门亦曰命根
亦曰精室男子以藏精女子以月水此则长
生气之根本也今之所复其根本修其所生
斯则形中母子何不守之夫气为母而神为
卷五十八 第 6b 页 0689-075.png
子气则精液也气无形质随精液以上下但
先立形则因形而住气为其母而子不舍母
则依母而住神气住形中故能住世长生久
视故修生之人常令神与气合子母相守自
然玄牝无出入息也庄周云真人息以踵言
其息深深也老子经云深根固蒂是为复命
此乃命门元气根本之旨也将来君子勿得
轻泄耳
   胎息杂诀
一经云但徐徐引气出纳则元气亦不出也
卷五十八 第 7a 页 0689-076.png
胎息者然内外之气不杂此名胎息然用功
之人闭固内气讫亦鼻中微微通气往来便
令不至咽喉而返气则逆满上冲不可抑塞
如此即徐徐放令通畅候气调即复闭之切
在徐徐鼻中出入勿令至喉极力抑忍为之
须臾忽然自得调畅内外泰矣(此盖关节开)
(毛窍通故也)到此即千息亦不倦矣又胎息
之妙切在无思无虑体合自然心如死灰形
如枯木即百脉畅关节通矣若忧虑百端起
灭相继欲求至道徒费艰勤终无成功(桑榆)
卷五十八 第 7b 页 0689-077.png
(子曰有苦恼之气有贪恶之气诸如此类皆)
(邪气横中能为元气之关防亦犹小人当路)
(则君子无所逞其才也)此道至微至妙出尘
之士方可为之未离名利之间徒劳介意(桑)
(榆子曰纵未出尘但能使心不乱不见可欲)
(则可矣)
一经云咽气满讫便闭气存想意如流水前
波已去后浪续超凡胎息用功后关节开通
毛发通畅即依此但鼻中微微引气相从四
肢百脉孔出往而不返也后气续到但引之
卷五十八 第 8a 页 0689-078.png
而不吐也切在于徐徐虽云引而不吐所引
亦不入于喉中微微而散如此内气亦不下
流散矣
   尹真人服元气术
夫人身中之元气常从口鼻而出今制之令
不出便满丹田丹田满即不饥渴不饥渴盖
神人矣是故人之始胎不饮不啄不饮不啄
故无出入息即元气复元气复即长生之道
机也所以然者谓气在丹田中诸脏不隔周
流和布无所不通以其外不入内不出全元
卷五十八 第 8b 页 0689-079.png
气守真一是谓内真之胎息也始生之后则
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
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居乎脏腑
之上行乎心胸之中数寸往来安得长久是
以未终其分已有枯首蹇足槁形丧气之患
所以至人有已见乎故复其气还其本使得
延年长生者也夫服元气先须澄其心令无
思无为恬澹而已故知绝粒者乃长生之径
路服气者为不死之妙门深信不疑力行无
倦经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术曰因其出息
卷五十八 第 9a 页 0689-080.png
任以自然而出未至半口鼻俱关徐徐而已
气即上行即举首以声咽之矣仰息左覆息
(其注在调气篇载)以气送通下胃气(又云)
(以意引气送之至胃胃中气转流下方至丹)
(田丹田满即流达于四肢也)转下流至丹田
又从容如初咽下咽下馀息息即丹田不隔
丹田不隔即入四肢以意运行即流布矣大
底气息不欲出于玄牝但令通流须出皆须
调适不得粗喘也若隔气未达丹田虽欲强
为终难致矣是以初服者皆多防满但资少
卷五十八 第 9b 页 0689-081.png
食必在勤行勤心行即气自流转自然之功
著矣所谓饮自然以御世朝神以入微始乎
三五成乎七九若斯道者岂虚语哉谓气入
腹中皆三处有隔初学之者先觉胃中防满
噫气不休但少食为之即觉通于生脏后自
觉到丹田然始觉气周行身中身中调畅即
神明自然致矣故须居于静处尅意行之功
业若成所在可也如其妄动气即难行初作
之时先覆仰凡一日一夜限取四时四时不
亏即气息相接气息相接即丹田实丹田实
卷五十八 第 10a 页 0689-082.png
即任意行之中间停歇亦得其四时谓寅午
戌子时也用仰势法低枕卧缩两肩两膝伸
两手著两肋用覆势法以腹著床以被支胸
手足并伸其仰咽即令气从左下覆咽令气
从右下咽气之时皆令作声有津液来亦须
别咽乃须出息气之若用入息即生风随入
不可不慎之咽气中间即别任意休息待心
喘俱定然后乃可复为之初用气时必须安
稳坦然无事气则流通若心有所拘即窒塞
不流注也慎无疑虑亦勿畏其败失亦勿虑
卷五十八 第 10b 页 0689-083.png
其不成但谋进取勤勤之功稍稍之效自然
至诚感神神明自至矣夫服气断谷不得思
食未能自静切须捺之若渴或热即煮薛荔
汤饮之即定汤中著少生姜或煎姜蜜汤亦
得如觉心中满闷即咬嚼些甘草桂心五味
子等并妙但服气不失其节即气自盈满纵
出入行人事或对宾客语言谈话种种运为
百无妨废及成之后更不服气气亦自足穷
神极理妙不可言须食即食须休即休复食
复气唯意所在每日饮少许酒引气切慎果
卷五十八 第 11a 页 0689-084.png
子五辛邪蒿葫荽芸姜椿等此物深乱人气
慎勿食之如能至心三七日中可以内视五
脏历历在目神清形静行之七日其效验也
已自知之更须专精二十日来不食即腹中
尽腹中尽之后吃一两杯煮菜苜蓿芥菘蔓
菁及枸杞叶葵等并著少苏油酱醋取味食
之勿著米面所欲腹中谷气尽耳更四五日
除菜吃汁又三数日后即总停之可三十日
即自见矣所谓不寒不热不渴不饥修行至
此世为神人即吾道成矣
卷五十八 第 11b 页 0689-085.png
   服元气法
服元气于气海气海者是受气之初传形之
始当脐下三寸是也婴儿诞育时惟脐带与
母胞相连其带空中如管则传气之所形从
此渐凝结也人欲长生必修其本树欲滋荣
必固其根人不知根本外求修助万无一成
气海者与肾相连属壬癸水水归于海故名
气海气以水为母水为阴阴不能独生成必
以阳相配心属南方丙丁火是盛阳之主既
知气海以心守之阳既下临阴即上报是以
卷五十八 第 12a 页 0689-086.png
化为云雾蒸薰百骸九窍无所不达亦能为
津液如甘雨以润草木正气流行他气自匿
用久转微意思则久矣初用与已成不得同
年而语凡气困者身皆有疾沉结在内或医
药不能疗尤须精诚并去外想闭气于气海
以手于脐下候之气应之候冲容如喘如触
或鸣或痛如掣如物动于掌下亦须静候之
兼以目下注是阳气照阴阴气腾上又能为
津液也如此久久鼻中喘息都无出入只觉
气海中时动用耳初用意时须平卧去枕小
卷五十八 第 12b 页 0689-087.png
努气海便得满腹作意勿令至心肺至即心
闷妨塞即不能下照下照是心守海也良久
元气遍身无处不暖每关节难通若至腰关
尤难过之当稍以气闭努之三两间突然便
过过后即气常至腰踵庄子云息之以踵是
也已后筋骨常欲动用每动有声是气到无
拥常能如此长生道也窃用其道不授口诀
反受其病凡欲鼓腹不在入气是要诀欲过
腰关当侧卧缩两脚兼拳两手偃腰极努如
此即不觉通也不然终成闭塞若能常用不
卷五十八 第 13a 页 0689-088.png
绝虽在众中密为之用心令熟外事不扰尤
为佳也若膈上并头面间有疾处即上攻之
寻常即下至踵及气海中微微用之息自消
矣久候液当满口如逆吃物下消用之随尽
每用气后必须微调息使散若不散他日为
疮肿终不为佳须先以意在疾处攻击之徐
徐用意攻击令散疾差已后即不得注令留
滞当遗通遍身微微如雾露是其常也收散
俱归海中闭目为想开目为存存则不专乃
著著则气滞觉应则止谓之常觉觉而味谓
卷五十八 第 13b 页 0689-089.png
之滞候应专静谓之守流液满口谓之报报
与应一也朝饮少酒暮食少面不可多之
   胎息口诀(并序)
序曰在胎为婴初生曰孩婴儿在腹中口含
泥土喘息不通以脐咽气养育形兆故得成
全则知脐为命门凡婴孩或有初生尚活少
顷辄不收者但以煖水浸脐带向腹将三五
过即苏乃知脐为命门信然不谬修道者欲
求胎息先须知胎息之根源按而行之喘息
如婴儿在腹中故名胎息矣乃知返本还元
卷五十八 第 14a 页 0689-090.png
却老归婴良有由矣绵绵不闲胎仙之道成
焉故先序经纪体用兼明备矣
凡欲胎息先须于静室中勿令人入正身端
坐以左脚搭右脚上解缓衣带徐徐按捺肢
节两手握固于两腿上即吐纳三五过令无
结滞涤虑清闲虚心实腹左右徐徐摇身令
脏叶舒展讫还徐徐放著实即鸣天鼓三十
六过漱满华池然后存头戴朱雀脚履玄武
左肩有青龙右肩有白虎然后想眉间一寸
为明堂却入二寸为洞房却入三寸为丹田
卷五十八 第 14b 页 0689-091.png
(亦名泥丸宫)宫中有神人长二寸戴青冠
披朱褐执绛简次存中丹田(中丹田心也亦)
(名绛宫)中有神人亦披朱褐次存下丹田(在)
(脐下二寸半紫微宫亦名气海也)中有神人
亦披朱褐(桑榆子曰金刚经云如来说诸相)
(具足即非诸相具足彼所以立相生名者以)
(为戒洁之阶也夫神岂止于上岂住于下岂)
(留中间舒泽弥乎大千挈之亦复无物若随)
(迹观相随相强名常河之沙讵足以算数夫)
(神也变化不测宁岂如九品郎执笏兢不出)
卷五十八 第 15a 页 0689-092.png
(局门哉)次存五脏从心起遍存五脏六腑存
五脏中各出本方气及三丹田中素云合为
一气于头后出焕焕分光九色上腾可长三
丈馀想身在其中此时即口鼻俱闭心存气
海中胎气出入喘息只在脐中如气急即鼻
中细细放通息候气平还依前用心存之以
汗出为一通亦不限过数如体热闷即心存
气遍身出如饭甑中气此名满息久久行之
入玄菽中出妙默中再咽洞观形中五脏六
腑及大小腹胃受一二升如黄土色脾长一
卷五十八 第 15b 页 0689-093.png
尺二寸在胃上前后摩动不停停则不和饭
食不消如饭食不消即是不摩矣当须闭气
以手摩腹一百下即自然转摩矣次存心心
如红莲花未开下垂长三寸上有九窍二窍
在后正面有黑毛茎长二寸半次存肺肺似
白莲花开五叶下垂上有白脉膜在心上覆
心次存肝肝在心后七叶紫苍色上有黄脉
膜从左边第三叶下胆在此也其胆色青黄
长二寸半次存肾肾状如覆杯黑色却著脊
去脐三寸上小下大左为上右为下遍观一
卷五十八 第 16a 页 0689-094.png
形三十六位乃三百六十骨节皆有筋缠骨
青白如玉色筋色黄白髓若冰雪有三百六
十冗冗冗之中皆有鲜血如江河池潭也及
见左脚中指第二节是血液上源其中涌出
通流一形一夜绕身三万六千匝至右脚中
指第二节则化尽所以人若睡必须侧卧拳
跼阴魄全也亦觉即须展两脚及两手令气
通遍浑身阳气布也若如此修行即与经所
言动息善时之义合矣久久行之口鼻俱无
喘息如婴儿在胎以脐通气故谓之胎息矣
卷五十八 第 16b 页 0689-095.png
绵绵不间经三十年以绳勒项不令通气亦
不喘息喘息常在脐中水底坐经得十日五
日亦可矣以独行此事功效如前苦觅得真
更须修道此事乃是一门不可不作也
云笈七签卷之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