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第 220127b 页
卷十七 第 1a 页 0681-004.png

(宋朝奉郎尚书度支员外郎充集贤/校理赐绯鱼袋借紫臣张君房集进)
三洞经教部
经
太上老君内观经
老君曰天地搆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承其
宿业分灵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
为胞精血凝也二月为胎形兆胚也三月阳
神为三魂动以生也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
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
卷十七 第 1b 页 0681-005.png

八景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
也十月气足万象成也元和哺食时不停也
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
神人之魂也司命处心纳心源也无英居左
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脐保
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所以周身神不
空也元气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明形固安
也运动住止关其心也所以谓生有由然也
子内观之历历分也心者禁也一身之主禁
卷十七 第 2a 页 0681-006.png

形也所以五藏藏五神也魂在肝魄在肺精
在肾志在脾神在心所以字殊随处名也心
者火也南方太阳之精主火上为荧惑下应
心也色赤三叶如莲花神明依泊从所名也
其神也非青非白非赤非黄非大非小非短
非长非曲非直非柔非刚非厚非溥非圆非
方变化莫测混合阴阳大包天地细入毫芒
制之则正放之则狂清净则生浊躁则亡明
照八表暗迷一方但能虚寂生道自常永保
卷十七 第 2b 页 0681-007.png

凶悉由之矣所以圣人立君臣明赏罚置官
僚制法度正以教人人之难伏惟在于心心
若清净则万祸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沈沦恶
道皆由心也妄想憎爱取舍去来染著聚结
渐自缠绕转转系缚不能解脱便至灭亡犹
如牛马引重趋泥转增陷没不能自出遂至
于死人亦如之始生之时神源清净湛然无
杂既受纳有形形染六情眼则贪色耳则滞
声口则耽味鼻则受馨意怀健羡身欲轻肥
卷十七 第 3a 页 0681-008.png

内观巳身澄其心也
老君曰谛观此身从虚无中来因缘运会积
精聚气乘业降神和合受生法天象地含阴
吐阳分错五行以应四时眼为日月发为星
辰眉为华盖头为昆崙布列宫阙安置精神
万物之中人称最灵性命合道当保爱之内
观其身谁尊之焉而不自贵妄染诸尘不静
臭秽浊乱形神孰观物我何疏何亲守道全
生为善保真世愚役役徒自苦辛
卷十七 第 3b 页 0681-009.png

所以任物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
出谓之志事无不知谓之智智周万物谓之
慧动以营身谓之魂静以镇形谓之魄流行
骨肉谓之血保神养气谓之精气清而駃谓
之荣气浊而迟谓之卫总括百骸谓之身众
象备见谓之形块然有阂谓之质状貌可则
谓之体大小有分谓之躯众思不得谓之神
莫然应化谓之灵气来入身谓之生神去于
身谓之死所以通生谓之道道者有而无形
卷十七 第 4a 页 0681-010.png

为神明所谓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
教人修心则修道也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
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
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羽化神仙人
不能保者以其不内观于心故也内观不遗
生道常存
老君曰人所以流浪恶道沉沦泽秽缘六情
起妄而生六识六识分别系缚憎爱去来取
舍染著烦恼与道长隔所以内观六识因起
卷十七 第 4b 页 0681-011.png

起妄想颠倒而生有识亦曰自然又名无为
本来虚净元无有识有识分别起诸邪见邪
见既兴尽是烦恼展转缠缚流浪生死永失
于道
老君曰道无生死而形有生死所以言生死
者属形不属道也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
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人能存生守道则
长存不亡也
老君曰人常能清净其心则道自来居道自
卷十七 第 5a 页 0681-012.png

常欲生而不能虚心人常恶死而不能保神
亦犹欲贵而不肯用道欲富而不肯求宝欲
疾而足不行欲肥而食不饱也
老君曰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则道降道
降则心通神明之在身犹火之在卮明从火
起火自炷存炷因油润油藉卮停四者若废
明何生焉亦如明缘神照神托心存心由形
有形以道全一物不足明何依焉所以谓之
神明者眼见耳闻意知身觉分别物理微细
卷十七 第 5b 页 0681-013.png

老君曰所以言虚心也遗其实也无心者除
其有也定心者令不动也正心者使不邪也
清心者使不浊也净心者使不秽也此皆已
有今使除也心直者不反覆也心平者无高
低也心明者不暗昧也心通者不质碍也此
皆本自然也粗言数者馀可思也
老君曰知道易信道难信道易行道难行道
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守道不失身常存
也
卷十七 第 6a 页 0681-014.png

虚心静神道自来也愚者不知乃劳其形苦
其心役其志躁其神而道愈远而神愈悲背
道求道怨道不慈
老君曰道贵长存保神固根精气不散淳白
不分形神合道飞升昆崙先天以生后天长
存出入无间不由其门吹阴煦阳制魄抱魂
亿岁眷属千载子孙黄尘四起骑牛真人金
堂玉室送故迎新
老君曰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
卷十七 第 6b 页 0681-015.png

深外观万境内察一心了然明静静乱俱息
念念相系深根宁极湛然常住窈冥难测忧
患永消是非莫识
老君曰吾非圣人学而得之故我求道无不
受持千经万术唯在心志也
洞玄灵宝定观经
(灵者神也在天曰灵宝者珍也在地曰宝)
(天有灵化神用不测则广覆无边地有众)
(宝济养群品则厚载万物言此经如天如)
卷十七 第 7a 页 0681-016.png

(心故名灵宝定者心定也如地不动观者)
(慧观也如天常照定体无念慧照无边定)
(慧等修故名定观)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
(左者定也玄者深妙也真者纯也一而无)
(杂人者通理达性之人也曰者语辞也)
夫欲修道先能舍事
(进趣之心名为修道一切无染名为舍事)
外事都绝无与忤心
卷十七 第 7b 页 0681-017.png

(触法更不染著名为都绝境不来忤心即)
(无恼心不起染境则无烦心境两忘即无)
(烦恼故名无与忤心)
然后安坐
(摄澄烦恼名之为安本心不起名之为坐)
内观心起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
(慧心内照名曰内观漏念未除名为心起)
(前念忽起后觉则随起心既灭觉照亦忘)
(故称除灭了心不起名之为安觉性不动)
卷十七 第 8a 页 0681-018.png

其次虽非的有贪著浮游乱想亦尽灭除
(众心不起妄念悉忘乱想不生何有贪著)
(故曰灭除)
昼夜勤行须臾不替
(昼之言净夜之言垢垢净两忘无有间替)
(故名不替)
唯灭动心不灭照心
(妄想分别名曰动心觉照祛之故名为灭)
(慧照常明无有间故名不灭照心)
卷十七 第 8b 页 0681-019.png

(不起一切心名空心一切无著名之不凝)
(住心)
不依一法而心常住
(若取一法即名著相心不取法名为不依)
(照而常寂故为常住)
然则凡心躁竞其次初学息心甚难或息不
得暂停还失
(言习性烦恼难可灭除定力未成暂停还)
(失也)
卷十七 第 9a 页 0681-020.png

(心起染境境来牵心心境相染故名交战)
(妄念不息百非自生名曰百体流行)
久久精思方乃调熟勿以暂收不得遂废千
生之业
(定心不起则契真常一念不收千生遂废)
少得净已则于行立坐卧之时
(初得清净正慧未生故云少得净已四威)
(仪之时也)
涉事之处諠闹之所皆作意安
卷十七 第 9b 页 0681-021.png

(諠闹之所也息乱归寂名为作意恬淡得)
(所名之为安也)
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諠其志唯一
(有无双遣寂用俱忘万法不二名之唯一)
若束心太急又则成病气发狂颠是其候也
(偏心执静名曰束心心外见相名为颠也)
心若不动又须放任宽急得所自恒调适
(从定发慧名为放任定慧齐融名曰得所)
(定多即愚慧多即狂定慧等用名曰调适)
卷十七 第 10a 页 0681-022.png

此是真定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空而常用用而常空)
(得本元寂故为真定)
不以涉事无恼故求多事不以处諠无恶强
来就諠
(习性尘劳常须制御不可纵逸)
以无事为真宅有事为应迹
(见本性空寂故为真宅慧用无边故为应)
(迹)
卷十七 第 10b 页 0681-023.png

(本心清净犹如水镜照用无碍万物俱现)
(名为现形)
善巧方便唯能入定
(诸法性空寂无所起故为入定)
慧发迟速则不由人勿令定中急急求慧急
则伤性伤则无慧
(急求知见真定乃亡贪著诸相故云无慧)
若定不求慧而慧自生此名真慧
(心体寂静妙用无穷故名真慧)
卷十七 第 11a 页 0681-024.png

(了无分别名之不用韬光晦迹故曰若愚)
益资定慧双美无极
(寂照齐融故云双美无极)
若定中念想多感众邪妖精百魅随心应见
(为心取相诸相应生一切邪魔竞来挠乱)
所见天尊诸仙真人是其祥也
(此为诸相不可取著)
唯令定心之上豁然无覆定心之下旷然无
基
卷十七 第 11b 页 0681-025.png

(旧业日销新业不造)
(宿习并尽名曰旧业日销更不起心故名)
(新业不造)
无所挂碍迥脱尘笼
(一切无染故名无所挂碍解脱无系故云)
(迥脱尘笼)
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智照不灭名曰行而久之契理合真故云)
(得道)
卷十七 第 12a 页 0681-026.png

尘漏
(心得清净尘念尽知故曰觉诸尘漏)
二者宿疾普销身心轻爽
(真气胎息故疾尽瘳体道合真身轻不老)
三者项补夭损还年复命
(骨髓坚满故填补夭损驻颜不易名为遗)
(年复命也)
四者延数万岁名曰仙人
(长生不死延数万岁名编仙箓故曰仙人)
卷十七 第 12b 页 0681-027.png

(得本元气故曰鍊形为气正性无伪故曰)
(真人)
六者鍊气成神名曰神人
(真气通神阴阳不测故曰神人)
七者鍊神合道名曰至人
(真神契道故曰至人)
其于鉴力随候益明
(鉴力者常照不息也益明者明明不绝也)
得至道成慧乃圆备
卷十七 第 13a 页 0681-028.png

若乃久学定心身无一候促龄秽质色谢方
空自云慧觉又称成道者求道之理实所未
然
(通神合道即身得道真心證身亡不离生)
(死西升经云是故失生本焉能知道源)
而说颂曰
智起生于境 火发生于缘 各是真动性
承流失道源 起心欲息知 心起知更烦
了知性本空 知则众妙门
卷十七 第 13b 页 0681-029.png

老君曰夫道一清一浊一静一动清静为本
浊动为末故阳清阴浊阳动阴静男清女浊
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
静者动之基人能清静天下贵之人神好清
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遗其欲
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
三毒消灭而不能者心未澄欲未遗故也能
遗之者内观于心心无其心外观于形形无
其形远观于物物无其物三者莫得唯见于
卷十七 第 14a 页 0681-030.png

湛然常寂寂无其寂无寂寂无俱了无矣欲
安能生欲既不生心自静矣心既自静神即
无扰神即无扰常清静矣既常清静及会其
道与真道会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既无所得强名为得为化众生开方便道
老君曰道所以能得者其在自心自心得道
道不使得得是自得之道不名为得故言实
无所得
老君曰道不能得者为见有心既见有心则
卷十七 第 14b 页 0681-031.png

贪著既生贪著则生烦恼既生烦恼则生妄
想妄想既生触情迷惑便归浊海流浪生死
受地狱苦永与道隔人常清静则自得道于
是而说偈曰
天尊妙用常眼前 举体动心皆自然
息个动心看动处 动处分明无际边
边际由来本性空 非观心照得虚空
自悟因缘无自性 翛然直入紫微宫
宫中宫外光且明 万法圆中一道平
卷十七 第 15a 页 0681-032.png

平等道平无有异 天堂地狱谁安置
神既内寂不亏盈 善恶若空何处生
只为凡夫生异见 强于地上起纵横
纵横遮莫千般苦 一一谛观无宰主
谛观无主本无宗 只个因缘即会中
中间虽会常无会 放会无为任物通
若时有人知是经意行住坐卧若能志心念
诵深心受持则能灭除无量一切宿障诸恶
冤家皆得和合无受苦报邪魔外道道能降
卷十七 第 15b 页 0681-033.png

云笈七签卷之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