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净土正辨¶
净土正辨¶ 第 70c 页

净土晨钟卷第八

* 净土正辨

莲宗之旨古今阐析巳备理事兼融浅深具足所
虑聪明才俊之徒盛气未易卒降往往驾言玄解
支离百出厥病有三一偏执巳见二错会意旨三
随人脚跟是名小慧而实大愚自误误人莫斯为
甚夫醍醐毒药共是一味正知见是为醍醐邪僻
解便为毒药入口无及明眼宜先莲师曰净土之
教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悟心外之无土
则一真湛而万法泯谁是西方了土外之无心则
七宝饰而九莲开何妨本寂然上根即事契理固
谛信不回下士有闻斯从亦无因起惑惟不上不
下位届中流乃欲从欲违志无定向由是十疑通
于智者或问启于则公天鼓谆谆婆心恋恋岂曰
多言言所不容巳也而复晷沉膏继病剧药增后
是二书能无再述夫辨之不可以巳也如是述正
辨第八。

** 辨生净土救众生为易行道

问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秪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
涂中救度众生何求生净土专为自利则是无大慈
净土正辨¶ 第 71a 页 X62-0071.png
悲障菩提道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
得无生忍者实当斯责二者未得巳还及初发心凡
夫凡夫菩萨者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
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何以故恶世界烦恼彊自无
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假
令得生人中圣道难得或因持戒修福得作国王大
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放逸乘此
恶业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如此轮
回至于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故维摩经
云自疾不能救安能救诸疾人智度论云譬如二人
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便
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
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未得忍力常须
近佛得无生忍巳方能救众生如得船者又论云譬
如婴儿不得离母又如鸟子依树附枝不能远去翅
翮成就方能飞空无碍凡夫无力唯专念阿弥陀佛
使成三昧以业成故临终敛念得生决定不疑见弥
陀佛證无生忍巳还来三界生死国中乘无生忍船
广施佛事游戏自在教化地狱救苦众生以是因缘
求生净土故十住婆沙论名易行道也(天台智者)

** 辨见性悟道勿轻净土

问见性悟道便超生死何用系念彼佛求生他方答
曰真修行人应自审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诸仁者
观自巳行解见性悟道受如来记绍祖师位能如马
净土正辨¶ 第 71b 页 X62-0071.png
鸣龙树否得无碍辨才證法华三昧能如天台智者
否宗说皆通行解兼修能如忠国师否此诸大士皆
明垂言教深劝往生盖是自利利他岂肯误人自误
况大雄赞叹金口叮咛希从昔贤恭禀佛敕定不谬
误也仍往生传所载古今事迹显著非一宜勤观览
以自照知又当自忖临终时生死去住定得自在否
自无始来恶业障重定不现前此报身定脱轮回否
三涂恶道中行出没自由定无苦恼否天上人间十
方世界随意寄托定无滞碍否若了了自信得及何
善如之若其未也莫以一时贡高却致永劫沉沦自
失善利将复尤谁呜呼哀哉何嗟及矣(永明寿禅师)

** 辨不修净土五惑

夫以念为念以生为生者常见之所失也以无念为
无念以无生为无生者邪见之所惑也念而无念生
而无生者第一义谛也是以实际理地不受一尘则
上无诸佛可念下无净土可生佛事门中不舍一法
则总摄诸根有念佛三昧还源要术示往生一门所
以终日念佛而不乖于无念炽然往生而不乖于无
生故能凡圣各住自位而感应道交东西不相往来
而神迁净域此不可得而致诘也夫如来世尊虽分
折摄二门现居净秽两土然本圣之意非以娑婆国
土直为可厌极乐世界直为可忻盖以初心入道忍
力未淳须托净缘以为增上浅信之人横生疑谤切
尝论之此方之人无不厌俗舍之烦喧慕兰若之寂
净土正辨¶ 第 71c 页 X62-0071.png
静故有舍家出家则殷勤赞叹而娑婆众苦何止烦
喧极乐优游远胜兰若知出家为美而不愿往生其
惑一也万里辛勤远求知识者盖以发明大事决择
生死而弥陀世尊色心业胜愿力弘深一演圆音无
不明契愿参知识而不欲见佛其惑二也丛林广众
皆乐栖迟少众道场不欲依附而极乐世界一生补
处其数甚多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既欲亲近丛林而
不慕清净海众其惑三也此方之人上寿不过百岁
而童痴老耄疾病相仍昏沉睡眠常居大半菩萨犹
昏隔阴声闻尚昧出胎则尺璧寸阴十丧其九而未
登不退可谓寒心西方之人寿命无量一托莲苞更
无死苦便获阿惟越致佛阶决定可期流转娑婆促
景而不知净土长年其惑四也若乃位居不退果證
无生在欲无欲居尘不尘方能运同体慈悲和光五
浊其有浅闻单慧便谓高超十地耽恋娑婆诋诃净
土宛然流浪接武泥犁不知自是何人拟此大权菩
萨其惑五也故经云应当发愿愿生彼国(长芦赜禅师)

** 辨禅净同归勿空谈理性而废事相

或问净土之说盖表法耳智人宜直悟禅宗今只赞
说净土将无执着事相不明理性欤答归元性无二
方便有多门晓得此意禅宗净土殊途同归昔人于
此递互阐扬如中峰大师云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
禅之净土而修之者必贵一门深入此数语尤万世
不易之定论也故大势至菩萨得念佛三昧而曰以
净土正辨¶ 第 72a 页 X62-0072.png
念佛心入无生忍普贤菩萨入华严不思议解脱而
曰愿命终时生安乐刹是二大士一侍娑婆教主一
侍安养导师宜应各立门户而乃圆融两不相碍此
皆人所习闻那得尚执偏见且尔云净土表法者岂
不以净心即是净土岂复更有七宝世界则亦将谓
善心即是天堂岂复更有夜摩忉利恶心即是地狱
岂复更有刀剑镬汤愚痴心即是畜生岂复更有披
毛带角等耶又尔喜谈理性厌说事相汝若真实理
性洞明便知事外无理相外无性何须定要舍事求
理离相觅性况土分四种汝谓只有寂光真土更无
实报方便同居等耶若一向说无相话以图玄妙则
心为净土之说初学看得两本经论便能言之何足
为难且汝既心净土净随处净土吾试问汝还肯即
厕溷中作住止否还肯就犬豕同槽饮啖否还肯入
丘冢与腐骸同睡眠否还肯洗摩饲哺伽摩罗疾脓
血臭秽诸恶疾人积月累年否于数者叹喜安隐略
不介意许汝说高山平地总西方其或外为忍勉内
起疑嫌则是净秽之境未空憎爱之情尚在乃开口
高谈大圣人过量境界拨无佛国蔑视往生诚欺天
诳人甘心自昧者矣又汝若有大力量有大誓愿愿
于生死海中头出头没行菩萨行更无畏怯则净土
之生吾不汝强如或虑此土境风诰大作主不得虑
诸佛出世难值修学无由虑忍力未固不能于三界
险处度脱众生虑尽此报身未能永断生死不受后
净土正辨¶ 第 72b 页 X62-0072.png
有虑后有既在舍身受身前路茫茫未知攸往则舍
净土而不生其失非细此净土法门似浅而深似近
而远难而实易易而复难但当谛信速宜谨言毋自
祸祸人贻苦报于无穷也(莲池师净土疑辨)

** 辨念佛有益参禅

古谓参禅不碍念佛念佛不碍参禅如圆照本真歇
了永明寿黄龙新慈受深诸师皆禅门宗匠而留心
净土不碍其禅故知参禅人虽念念究自本心不妨
发愿往生极乐所以者何参禅虽得悟倘未能如诸
佛住常寂光又未能如阿罗汉不受后有则尽此报
身心有生处与其生人世而亲近明师孰若生莲华
而亲近弥陀之为胜乎然则念佛不惟不碍参禅实
有益于参禅也。

** 辨禅宗净土迟速

一僧专修念佛法门一僧以禅自负谓之曰念佛必
待生西方然后得悟参禅者现生便得悟去迟速较
然矣僧莫能决举以问予予曰根有利钝力有勤惰
存乎其人则彼此互为迟速未可是此而非彼也如
二人同趋宝所一乘马一乘船同日起程而到之迟
速未可定也语其迟念佛有累劫莲华始开参禅亦
有多生勤苦不能见性者矣语其速参禅有当下了
悟不历僧祇获法身念佛亦有见性打彻临终上上
品生者矣古云如人涉远以到为期不取途中强分
难易。
净土正辨¶ 第 72c 页 X62-0072.png

** 辨得悟正宜往生

或问禅者曰但悟自佛即巳何必外求他佛而愿往
生予谓此实最上开示但执之亦能有误请以喻明
假使有人颖悟同于颜子百里千里之外有圣人如
夫子者倡道于其间七十子三千贤相与周旋焉汝
闻其名往而见之未必不更有益处而自恃颖悟拒
不觐谒可乎虽然得悟不愿往生敢保老兄未悟在
何者天如有言汝但未悟若悟则汝净土之生万牛
不能挽矣至哉言乎。

** 辨心境非二净土不可言无

有谓唯心净土无复十万亿刹外更有极乐净土此
唯心之说原出经语真实非谬但引而据之者错会
其旨夫即心即境终无心外之境即境即心亦无境
外之心既境全是心何须定执心而斥境拨境言心
未为达心者矣或曰凡临终所见净土皆是自心故
无净土不思古今往生者其临终圣众来迎与天乐
异香等惟彼独见可云自心而一时大众悉见之有
闻天乐隐隐西去者有异香在室多日不散者是得
谓无净土乎圆照禅师人见其标名莲品岂得他人
之心作圆照之心乎又试问汝临终地狱相现者非
心乎曰心也其人堕地狱乎曰堕也夫心现地狱者
既堕实有之地狱心现净土者不生实有之净土乎
宁说有如须弥莫说无如芥子戒之戒之。

** 辨净土专志西方
净土正辨¶ 第 73a 页 X62-0073.png

有谓吾非不信净土亦非薄净土而不往但东方有
佛吾东往西方有佛吾西往天堂地狱但有佛处吾
则随往非必专求西方之极乐世界也此说甚高玄
然不可以训非初发菩提心者所能也经云譬如弱
羽止可缠枝世尊示韦提希十六观法必先之落日
悬鼓以定志西方而古德有坐卧不忘西向者岂不
知随方皆有佛国耶大解脱人任意所之如其不然
恪遵佛敕(巳上纂莲池竹窗)

** 辨念佛修观非执着取相

或谓求生净土念佛修观皆是执着取相非超越之
法夫佛言不着相者盖令不着我人众生寿者不住
所修法相遣荡人法二执即达人法二空何尝以系
念进修为著相乎若谓修念佛三昧者定非著相者
所能几以佛身无相无可著耶夫般若真空原为修
六度人令不住相若六度不修般若焉用真学道者
达修无修了念无念终日修而未始修终日念而未
尝念故经云无我人众生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
耨菩提是知了达之士原未尝不修善法也(观经义疏)

** 辨念佛不可轻视

世人稍利根便轻视念佛谓是愚夫愚妇勾当彼徒
见愚夫愚妇口诵佛名心游千里而不知此等是名
读佛非念佛也念从心心思忆而不忘故名曰念试
以儒喻儒者念念思忆孔子其去孔子不亦庶几乎
今念念思忆五欲不以为非而反以念佛为非噫似
净土正辨¶ 第 73b 页 X62-0073.png
此一生空过何如作愚夫愚妇耶惜乎智可能也愚
不可能也。

** 辨参究念佛

洪永间有空谷天奇毒峰三大老共论念佛天毒二
师俱教人看念佛是谁唯空谷谓只直念去亦有悟
日此二各随机宜皆是也而空谷但言直念亦可不
曰参究为非也疑者谓参究主于见性单持乃切往
生欲废参究而事单持言经中止云执持名号曾无
参究之说此论亦甚有理依而行之决定往生但欲
存此废彼则不可盖念佛人见性正上品上生事而
反忧其不生耶故疏钞两存而待择请无疑焉(巳上
莲池竹窗)。

** 辨念佛融通宗教

问人若一日以至七日或匝月经年翘勤勇猛一心
不乱矣后为他师所夺令入宗教二门虽两俱无成
犹不离佛门也临终时佛肯收之否欤答即念即佛
则念佛何非宗析空而念藏也体空而念通也次第
而念别也一心而念圆也则念佛何非教一举双得
谁谓无成前通后融不名为夺如是往生固无疑矣
祇恐自生分别心挂二途愆由巳生非佛法咎。

** 辨念佛心性身名

问观经言观佛心者大慈悲是世人若能放生戒杀
仁民爱物以至九种众生皆灭度之而不作灭度想
遂与法藏之心契矣且又不违释迦观心之训奈何
净土正辨¶ 第 73c 页 X62-0073.png
取观身与称名之粗迹而反以佛心为助缘耶答念
佛有二一者念佛心性二者念佛身名念心性者见
真佛也不妨觐光明相好之佛于西方念身名者见
应佛也亦能睹自性天真之佛于象外本迹双举理
事同原心性良非助缘身名岂云粗迹今五部六册
之徒藉口无为拨空因果障人礼像嗤彼称名古德
有言人人丹霞方可劈佛个个百丈始可道无其或
未然入地狱如箭射。

** 辨理事非二心

问慈云开理一心事一心夫一心穷理一心作事是
二心互起奚云不乱答智一也而明权实非裂智以
成双心一也而说妄真不破心而为二观有理事亦
何碍焉譬之镜像别而不离水月分而不断就事而
思其理理在事中从理而推其事事非理外何待两
处起念故理事者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 辨宜繁宜简

问法藏十念释迦七日从约也至远公与式公而六
时而忏仪备也土攒眉去焉夫使七日十念佛语非
诳何为又若是不惮烦而峻净国以拒人耶答大圣
化人善权自非一种宜繁者为说繁宜简者为说简
七日十念非言易以骄人百倍之精专七日胜乎一
生十念超乎万念也六时礼忏非言难以阻人宿习
之浓厚少时则刮磨未尽有间则三昧难成也龙舒
日礼千拜永明昼夜万声攒眉而去吾未如之何也
净土正辨¶ 第 74a 页 X62-0074.png
(巳上莲池净土问)

** 辨往生早暮功决不虚

世有一生念佛未是一心念佛必不得生若果真实
用心而未纯一虽今世不生亦植生因必于来世成
就三昧而得生慎毋藉口曰某某念佛徒劳无功遂
谤圣教为不足信(疏钞)

** 辨一念往生

问一念十念往生净土何者为正曰但一念往生住
不退地此为正也如佛说谤佛毁经五逆四重皆一
念恶业成堕无间狱犹如箭射今念佛生净土亦一
念善业成即登极乐犹如屈臂前一念五阴灭后一
念五阴生如蜡印印泥印坏文成尚不须两念岂必
至十念哉又如经云爱酪沙弥生一念爱心后生酪
中作虫斯皆一念非十念也至观经十念盖为遘疾
尪羸力微心劣故须十称弥陀以助其念若心盛不
昧一念生焉亦犹栽植丝发其茂百围也(宝王论)

** 辨念力重大

疑念力轻微者众生愚昧信有形之行业大不信无
形之念力尤大何以故念力是行业根一切事业非
念不成如人造罪无心造者重得轻报有心造者反
是以念力重故如人无记分流俗鄙事耳提面嘱亦
复不记若心慧者种种难记之事一入耳根终身不
忘以念力坚故苏子瞻曰佛以大圆觉充满十方界
我以颠倒想出没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净土
净土正辨¶ 第 74b 页 X62-0074.png
我造无始业本从一念生既从一念生还从一念灭
生灭灭尽处则我与佛同净土决云人之念头所系
最急如水之必赴海如火之必炎上如利刃之必伤
如毒药之必杀无空过者念佛之念亦复如是如淫
男子淫念坚故化为猛𦦨延烧神庙又如月光童子
观想水故弟子开屋惟见清水又如僧清辨与外道
论讥外道坚执巳见忽化为石清辨书问于石上明
日往视亦有答辞久之忽自破碎而吼声于空中是
等皆巳念力坚猛无因变化云何念佛而佛不现当
知念力是一切法中之王。

** 辨业性本空

一疑结习浓厚者凡夫但知业力不知业性空故若
众生业性实者尽虚空界无容受处如黑云障空风
至则灭若云实者吹亦不去虚空喻性黑云喻业念
佛喻风又业性即是法性力用至大以结使故神力
不现如鸟刍瑟摩闻空王佛说多淫人成猛火聚却
后遍观四肢百骸诸冷煖气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
智慧火夫同一热恼方其淫成大火聚及其离成大
宝𦦨若淫性实者云何是中而得三昧是故迷成即
入胎狱念成即入莲胞(巳上西方合论)

** 辨心量广大净土非远

问往生之说其心现故惟心所生但今学者不能晓
了此旨疑极乐远隔十万亿国恐难得到答曰生则
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真如佛性本自无生因缘和合
净土正辨¶ 第 74c 页 X62-0074.png
生即无生说了许多心外无土土外无心到这里犹
道不晓此无他只是妄认自心在色心之内方寸之
间不知自家心量原自广大赞佛偈云心包太虚量
周沙界夫十方虚空无量无边心量都能包摄恒沙
世界无量无数我心一一周遍如此看来十万亿国
在我心中其实甚近何远之有命终生时生我心中
其实甚易何难之有不见十疑论云十万亿刹为对
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说耳但使众生净土业成者临
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是生净土
时经云一弹指顷即得往生又云屈伸臂顷自信录
云十万亿刹顷刻至者心本妙故此等重重喻说皆
言其生在自巳广大心中甚近而甚易者也(天如或问)

** 辨自心佛现

如来本愿功德力故令彼有缘众生修集功德则生
心感现佛身来迎不是诸佛实遣化身而来接引但
是众生有缘时机正合能令自心见佛来迎则佛身
湛然常寂无有去来众生识心托佛本愿功德胜力
自心变化有来有去是知净业纯熟自睹佛身恶果
将成心现地狱如福德胜者执砾成金业贫之人变
金成砾转变是我金砾何关(侈字函第七卷)

** 辨不往而往无生而生

以生于自心故不往而往名为往生如华严解脱长
者说华严重重法界不出一心楞严十方虚空皆汝
心内是知极乐之生生乎自心心无界限则无西无
净土正辨¶ 第 75a 页 X62-0075.png
东去至何所状其易秽而净脱旧而新离一得一似
有所往名之为往岂从此向彼如世间经城过邑之
往耶解脱所说者入法界品解脱长者言彼诸如来
不来至此我不往彼若欲愿见安乐世界阿弥陀佛
随意即见既云随意则不越一念而生彼国故状其
得生名之往生实无所往不往而往不妨说往究极
而言非但无往亦复无生不生而生不妨说生(疏钞)

** 辨欣厌取舍

若据平等法门非垢非净则欣厌无地折摄何施但
今生死凡夫迷心逐境头出头没无从出离而复遮
其欣厌欲令直悟自心是犹田蛙井鲋不与之水而
反责以冲霄祗益沉沦于事何济于是无苦乐中示
苦示乐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令起
厌离摄则惕其懈怠而俾生欣乐然后久在泥涂始
嫌污秽乍闻净土深起愿求此大火聚彼清凉地炎
烧众生不得不避此而趋彼方便度生法自应尔生
彼国巳见佛闻法得无生忍方悟此心本来平等。

论云菩萨未得无生法忍不能度生须求生净土得
无生忍巳方克有济故初心菩萨必先舍此苦处生
彼乐处据此则舍苦者正欲拔众生之苦取乐者正
欲与众生以乐也圭峰释圆觉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大梅亦云舍垢取净是生死业此等语非不极致但
得旨则号醍醐失意则成毒药充类至尽何但舍娑
婆垢取极乐净为取舍也纵谓我土惟心而舍境取
净土正辨¶ 第 75b 页 X62-0075.png
心亦取舍也纵谓我无取舍而舍此有取舍取彼无
取舍亦取舍也亦轮回生死业也宁知理随事变则
无取舍处取舍宛然事得理融则正取舍时了无取
舍故菩萨示苦乐境开取舍门权实双行理事无碍
故若水评圭峰疏谓欣厌取舍虽谓迷真起妄亦能
顺教成功但知全修即性则欣厌本空况安养一门
诸佛共赞往来法界弥显唯心托彼胜缘速登宝觉
实生物归栖之正路至圣汲引之妙权也(疏钞)

** 辨不信佛论

世人不信佛者辄云西方诸佛古今何人亲炙其容
亲闻其诲何所据而云然不过彼氏创为释教著作
经文互相标榜赞叹愚夫妇从而惑之信之奉之传
于后世化巳大行且有知识者亦渐为其所眩由其
善恶祸福因果轮回之说能中人之隐遂自天子达
于庶人其间虽英君哲士亦莫敢不信之奉之而西
竺干城从此永固矣据佛入中国始有丈六金人之
梦夫梦属幻境何足信也又有佛发佛牙佛骨之迎
夫发牙与骨为朽物何足信也佛诚威灵不测胡不
现身说法俾疑者信者耳目焉岂非一大快事乃止
以发牙骨为教化所被令人何所别其真伪且形长
丈六发长丈二何怪诞而不经宜为儒者所斥矣况
佛不能逃生死外而同归寂灭安在其为佛也然则
佞佛者又果何所蒙其福也世之谤佛毁佛者心口
牢不可破约略如此克复请从而辨之四大部洲西
净土正辨¶ 第 75c 页 X62-0075.png
方有阿弥释迦犹东土有大圣先师也佛统其徒亿
万阐化西方犹先师率其弟子三千敷教南土也亿
万之徒亲炙佛容亲闻佛诲犹三千弟子亲炙师容
亲闻师诲也佛创立释教著作经文古今莫不信之
奉之犹先师创立儒教著作论语古今莫不信之奉
之也如以不见佛而不信应亦不见先师而不信矣
后人不能见前人前人不及见后人譬如阴能瞩阳
阳不能瞩阴彼以佛为不见而不足信则赫赫上帝
明明百神亦将以不见而不足信与一切善恶祸福
因果轮回之旨易称积善馀庆不善馀殃足决因果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足證轮回考之三圣参之百世
宁有殊耶乃若道本诸身无徵不信动物唯诚化神
莫测夫佛宁假威权法术故能以慈悲愿力沁人肺
腑摄人魂魄致古今至尊至贱至圣至愚罔不归依
如是岂谤毁佛者之聪明才德独驾轶于先哲名流
而率臆矫诬肆无忌惮多见其僻且谬耳唐宋韩欧
辟佛大抵以佛产夷狄中国当摈之考迦毗罗国实
居南赡正中我国处其东北则佛土在西舜生东夷
文王西夷皆以方隅辽阔言之儒者欲摈佛当先摈
舜文矣中庸赞至诚声名洋溢中国施及蛮貊讵蛮
貊必为中国所摈耶诸佛演法西方三界相通人天
互印其生其灭俱有瑞应昭昭流传中国兆于千载
以前佛即产于夷何伤今佛现在净土必欲入秽土
而救众生夫亦愈知佛能化秽秽何能涅佛也又指
净土正辨¶ 第 76a 页 X62-0076.png
其教为耶说诬民生死止此聚散之气何有三世因
缘抑知识神历劫生死死生转如辘轳四生十二缘
未證真如谁能超此恶浊矧人有色身有真身色身
无不坏之理惟色身脱而真身现此之谓了却生死
先师曰未知生焉知死又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复何
疑于佛又指其教为无父无君佛经首四十二章其
十章云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亲儒者言孝
不过曰事亲如事天佛言孝直尊之天地鬼神之上
而谓之无父可乎其三十六章云六根既具生中国
难既奉佛道值有道之君难何其爱中国而重明君
也而谓之无君可乎又指佛法乘中国气虚而入彼
老氏尼父并生于衰周岂亦乘气虚而起耶又指佛
经窃取老庄馀沈佛成道在无量劫前著经三藏十
二部流传兹土者犹大海之一泡自汉唐摩腾玄装
等所译大乘皇皇如日月经天乌可与老庄并视哉
至以佛发佛牙佛骨为朽物稽昔明王至圣皆有冠
履之藏青鸟冢异人往往有埋爪发之冢岂非爱其
身者及其发爪尊其道者及其冠履况天人导师如
佛而中外供奉其发与牙与骨何足异也若以丈六
丈二而怪之无论驭世初生每多奇形如兽就孟子
所载汤九尺文王十尺使今人见此不几尽斥以为
怪与更视梦为幻境议论繁兴汉明莫逃罪首之诛
然则史书良弼之梦飞熊之梦两楹之梦尽不可信
耶梦为想因思极通神安知生非大梦死非大觉也
净土正辨¶ 第 76b 页 X62-0076.png
唐宜之云余幼时父母望我成名梦笔墨稍长怀利
济民物心梦事业今老矣无梦可做乃耑心念佛一
意西驰梦去随处见佛到处是净土世以梦为幻者
是犹见死者回生述冥中事缕缕讵直不信以为然
且肆斥以为妄也汩灭善根自误误人当入地狱如
箭迨夫人入地狱备经痛苦亦何能述以告人间有
托梦诉其妻若子者其妻若子梦中见之闻之不觉
大恸而寤寐后亦必以为幻而不信矣噫可叹也可
悲也彼韩之齐名有柳欧之高弟有苏乃大鉴碑铭
具见西来大意长公禅喜播扬震旦宗风他若司马
温公富郑公品望颇出韩欧悉推笃信能仁即韩悦
大颠欧悦祖印未尝不深相契合读昌黎著作既以
为无因果又以为有冥道其祭十二郎文死而有知
无知悲与不悲之论抑何于生死大事游移莫定若
此宋范镇不信佛法谓子瞻曰镇生平所未见者终
不肯信子瞻笑曰恐未必然设公有病延医视脉医
按阴阳虚实而投药公亦岂能自见其脉而信之也
哉克复陋识芜言何足重轻如来演说诸经具在取
而诵之非金口所亲宣即慈容之面白苦口婆心任
毁任谤孔子作春秋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
其惟春秋乎辨不信佛应作如是观。

周子辨不信佛论竟有友人进而告曰儒者辟佛由
孟子讵杨墨孟子讵杨墨由孔子攻异端子亦儒家
者流奚为而指其僻且谬耶余曰否否孟子讵杨墨
净土正辨¶ 第 76c 页 X62-0076.png
谓杨墨之道不熄孔子之道不著是孟子讵杨墨非
讵佛也孔子攻异端非攻佛也杨氏为我拔一毛而
利天下不为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抑思
万物皆备于我舍成巳何由成物舍成物何以成巳
杨墨执一不通非孟子深恶而力辨之斥为邪说诬
民罪以无父无君其酿祸古今宁直害巳害人而巳
斯诚大道之异端孟子乌得而不讵之也哉今取释
道自利利他之言参儒道成巳成物之旨有异乎无
异乎但儒道主经世释道主出世古今治平天下之
大法非儒道不可凡人解悟生死之大事非释道不
可方从事乎经济而尽谋出世固不可终沦胥乎业
缘而竟忘出世亦不可经世而力排从佛者惧人主
惟苦空是尚而不修治平之大法不得不如是出世
而力辨毁佛者忧凡人为情欲所汩而不了生死之
大事亦不得不如是友闻余言巳憬然从坐起曰子
岂好辨哉今而后不特儒教释教不必分为异同并
可作三教合一论矣。

** 附王载生佛法入中国考

三教之兴鼎峙咸赖老氏与尼父并生中国独佛诞
于西方遂目为夷教并坐汉明之罪而不知考核之
未详也据范晔后汉书西域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
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对曰西方有佛形长丈六黄
金色帝因遣使天竺问佛道法于中国图其形像焉
涑水通鉴明帝初感金人入梦遣博士蔡愔等十八
净土正辨¶ 第 77a 页 X62-0077.png
人奉使天竺访迦叶摩腾竺法兰二僧得经四十二
章及佛真像归经藏之兰台石室像绘之清凉显节
陵又立白马寺是为佛入中国之始汪克宽考异注
帝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遣使求得其书大抵以无
为为宗贵慈悲不杀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
所行善恶悉有报应永乎间奏有周书异纪纪释迦
佛生周昭王甲寅二十六年四月八日生时江河泛
溢大地皆动五色光贯太微太史苏由卜曰乾之九
五飞龙在天是君王之位西方生大圣人也王惧其
入中国由曰后一千年声教流被此土王命刻石为
纪埋之南郊佛灭度于周穆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
夜灭时乾坤震动有虹十二道贯日经天太史扈多
占曰西方圣人入灭之象又汉书成帝元狩中将军
霍去病讨匈奴杀休屠王获其祭天金人帝列于甘
泉宫金人手长丈馀不设祭祀灯香礼拜而巳又哀
帝明寿元年博士景虑受大月氏王口传浮图经秦
始皇时西域沙门室利房至长安帝囚之夜有金人
破狱而出又列子载周穆王时有西方圣人至王为
列中天之台又载孔子答太宰荡曰西方有大圣人
不言而民化不动而民不乱为五帝三王之所不及
是皆在白马未入中国以前历历可考由此观之佛
法入中国在汉明之世中国之知有佛则不始汉明
其所从来久矣。
净土晨钟卷第八
净土正辨¶ 第 77b 页 X62-007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