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往生傅录第四¶ (自动笺注)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
*○往生錄第
(夫徃生傳錄者。
伏為三灾劫。
五濁時。
入地獄者如牛毛
生蓮池者若麟角
是以釋迦調御聖教
閻浮
彌陀世尊眾生末法
故得慈光願攝佛力難思
有願必迎。
無機不被。
我等宿生何幸得遇斯門
欲報佛恩。
輙集懺法
援引徃生事迹
非敢攻乎異端
依憑傳記明文
寔謂述而不作
欲知安養路。
先看徃
生人)。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
前巳引教比證。
次明往生傳錄
是以來教典。
該括古今
開釋疑情
超信地。
若登
彼岸
舟固可忘。
來者問津
斯言勿忽。
輙悔墮。
悞認
疑城
欲求往生
先應禮懺
救拔我等。
無始至今
罪障
消滅
相與志心
等一痛切
五體投地
歸依世間大慈
悲父。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南無自在王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南無三十六俱胝佛
*南無西方現在一切諸佛
*南無無量壽佛
*南無無量蘊佛
*南無無量光佛
*南無無量幢佛
*南無大自在
*南無大光
*南無光燄佛
*南無大寶幢佛
*南無放光
如是等佛。
殑伽沙。
在西方。
廣長舌讚佛功德
攝受法門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虗空一切三寶無量賢聖
(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
善根心耳
一一諦聽
定意散心
觀念佛。
一日七朝
一聲十念
依經修持
見聞隨喜
盡得往生
極樂世界各如本傳
**廬山遠公結社往生
(梁高僧第六云。
東晉惠遠法師
雁門人
廬山
劉遺民僧俗百二十三人
結為蓮社
以修淨土
他日生蓮華中也。
遺民著文讚頌
感一仙人乘雲法空中。
或奏清唄
聲御長風
法師澄心觀想
初十
年。
三覩聖相
遠公沈厚不言
七月
又見阿彌陀佛滿虗圓光之中。
有諸化佛
觀音勢至侍立
在右。
又見水流
光明分十四支。
一一支水流上下
自然演說苦空無常無我妙法
十六觀所說
告遠曰。
我以本願力故。
來安慰汝。
後七日。
當生我國
見僧佛䭾耶舍及慧持曇順住佛之側。
向前揖遠曰。
法師之志在吾先。
何來之遲也。
自見分明
與其徒言之。
且曰。
始吾居此。
幸於淨土
三覩聖相
今復見
公元521年
之。
吾生淨土決矣。
次日寢疾
至七日
聖眾遙迎。
寂然而化。
時義熙十二年八月六日也。
同會一百二十三
人前後皆生淨土
具列碑文)。
**晉闕公則報現往生
(高僧傳云。
東晉公則
遠公白蓮社中人
亡友人。
東京白馬寺作忌曰。
林木殿宇皆作金色
中有
聲云
我是闕公則
所祈徃生極樂寶國今巳遂矣。
故來相報
言訖不現)。
**天台智者三昧往生
公元597年
(往生傳云。
天台智者
釋智顗
字德安
川人
開皇十七年
帝請授菩薩戒
還山一心在定。
他日由定起。
弟子智越曰。
吾之幻質
且夕云滅。
汝於石城
嚴持香花
俟吾以謝此報身
至施牀。
西向專念。
彌陀
與二菩薩
及於淨土化佛菩薩來相遮護
又命侍者
無量壽經
一心靜聽經竟。
乃顧大眾
掌讚曰。
四十八願莊嚴淨土
花池寶樹易到無人
火車相現。
一念改悔者。
尚得徃生
戒定熏修
行道力。
實不。
唐捐
豈不生耶。
又囑弟子
多然香燭
又挹三衣鉢杖。
置於身側。
有欲進齋食者。
師曰。
能無攀緣
即真齋矣。
又索香湯
漱淨舌根
說十如四不生十法三觀四智四無六波羅蜜等法。
有問其所證。
師曰。
吾不
領眾。
必淨六根
為他損巳。
退歸五品位耳。
又曰。
人命將終。
聞鍾磬聲
增其正念汝宜鳴磬
以增吾念。
即見
公元605年
彌陀觀音勢至聖眾幡花來迎。
彌陀像前。
端坐終焉。
弟子等迎歸佛隴嵓。
大業元年九月
煬帝遣使
山設忌。
齋集僧。
石室
唯見空榻而巳)。
**後魏曇鸞神異往生
(徃生傳云。
後魏壁谷僧曇鸞
初自陶隱居
得仙十卷
忻然自得
以為神仙必可致也。
遇僧提留
支。
問云。
佛道長生乎。
却老不死乎。
支云
長生不死
佛道也。
遂以十六觀經與之云。
汝可誦此。
三界無復生。
六道無復徃。
為壽也。
劫石焉。
河沙焉。
沙石之數有限
壽量之數無窮
此吾金仙氏之
長生也。
深信之。
遂焚仙經
專修觀經。
寒暑之變疾病之來。
亦不懈怠
魏主憐其志尚
又嘉其自行
化他流傳甚廣。
號為神鸞
一日弟子云。
地獄諸苦不可以不懼。
九品淨業不可以不修
令弟高聲
公元629年
阿彌陀佛
鸞向西閉目。
叩頭而亡。
是時僧俗同聞絃管之聲從西而來
良久乃止。
至唐貞觀三年四月
八日
道俗集其寺。
如來降生之日。
且見鸞法師空中七寶船。
道綽曰。
汝于淨土
堂宇巳成。
伹唯
報命未盡耳。
復見化佛菩薩飄飄在空。
眾乃驚歎
大生信服
雖無種眾
闡提亦所服之)。
**前唐少康放光往生
(徃生傳下卷。
睦州釋少康
貞之初至洛下白馬寺。
殿中文字放光明。
探取之。
善導西方化導文也。
曰。
若於淨土有緣
當使此文再發光明。
言未巳。
光乃閃爍
遂至長安善影堂
大陳蔫獻。
善導空中
曰。
汝依吾事。
利樂有情
則汝之功。
同生安養
又逢一僧謂曰。
汝欲化人
當徃新定
言訖遂隱
新定嚴州
也。
彼人無識者。
康乃乞錢。
小兒與之。
約曰。
阿彌陀佛是汝本師
念一聲。
與汝一錢
小兒務得其
錢。
隨聲念之。
後月小兒念佛求錢者眾。
康乃云。
念佛十聲
乃與爾錢。
小兒從之。
如此一年
無長貴賤
凡見康者。
則稱阿彌陀佛
以故念佛之人。
盈於道路
後康於烏龍山
淨土
道場
外座令人面西。
康先
阿彌陀佛
眾人
和之
康唱。
時眾一佛從其口出。
連唱十聲
則有十佛。
聯珠狀。
康云。
汝見佛。
不如
見佛者。
決生淨土
禮佛人數千。
亦有竟不見者。
後囑眾人
當於安養
起增邊心
閻浮提
厭離心。
云。
汝等此時見光明。
真我弟子
遂放異光
數道而亡)。
**啟芳圓果聞鍾往生
(徃生傳云。
唐初州僧啟芳圓果法師
精心觀想淨土
五月
觀想中。
同覺身臨七寶大池。
間有大寶
帳。
身入其中
觀音勢至二大寶蓮華。
下有蓮華
彌滿千萬。
阿彌陀佛
西來一最蓮華
迭出
光明
相照芳等。
禮佛問云。
閻浮眾生經教念佛得生此不。
佛云。
如念我名。
生我國。
無有一人念而不
生者。
又聞。
釋迦佛與文殊菩薩
稱讚淨土
其前又有大殿
殿有三道寶階
第一純白衣。
第二道僧俗相
半。
第三道唯僧無俗。
佛指之謂。
芳等云。
此皆南閻浮提念佛眾生
遂生於此
汝宜自勉
芳果既寤。
與其
徒言
五月二人無病。
遽聞鍾聲。
他人不聞。
芳果云鍾聲乃我事。
頃刻二人同終)。
**台州懷玉金臺往生
公元742年
(徃生傳云。
懷玉丹丘人
注想淨業
近四十年。
天寶元年
念佛間。
忽見西方聖眾。
數若恒沙
中有一人
銀臺前以示
曰。
如玉者。
本望金臺
何為銀臺耶。
臺乃隱。
人亦隱。
於是彌加精苦
至三七日。
向之擎
臺者。
復來告云。
法師精苦故。
得升上品
又云。
上品徃生必先見佛。
跌坐以俟佛。
來未旋踵間。
光照
室。
三日
異光再發玉曰。
若聞異香
報身即盡。
次日書偈云。
清淨皎潔無塵垢。
蓮華化生父母
我經
十劫修道
出示閻浮眾苦
一生苦行十劫
願離娑婆淨土
偈畢。
香氣
四來弟子有見佛與二菩
共乘金臺
傍千百化佛自西而下迎玉。
恭敬合掌
含笑長歸)。
**相州道昂樂西往生
(續高僧傳二十卷云。
相州寒陵釋道昴。
未詳姓氏
志結西方
願生安養
自如命極。
預於春首
諸有緣。
至八月初。
當來取別
未測其言也。
期月既臨。
一無所患
齋時陞高座。
身含奇相
爐發異香
援引
四眾
菩薩戒
詞理要切
聞者寒心
於時七眾圍繞
昂目高視
見天繽紛
絃管繁雜
空中有清音遠
徹。
告於眾曰。
兜率天樂。
下迎昂公
昂曰。
天道生死根本
由來非願。
我常祈心淨土。
如何此誠不從遂耶。
言訖
便覩天樂上騰
須臾還滅。
便見西方香華伎樂充塞如團雲。
飛湧而來
旋環頂上
舉眾皆見。
昂曰。
公元1107年
好住
西方靈相來迎。
事須聞徃。
言訖
但見香爐墜手。
高座上。
端然而終。
貞觀七年八月也)。
**隋二沙彌同時往生
(徃生傳云。
隋并州文水縣開化寺
有二沙彌
其少者語其長者言。
兄作淨土業。
莫閑過日
長從之。
同念
公元746年
阿彌陀佛
纔經五年
長沙先死
徃生淨土
阿彌陀佛
百寶蓮華
紫金色。
瞻禮巳。
不勝忻慶
白佛言。
弟子有一小同學。
今在閻浮提中。
同作行業不委
得生此土以不
世尊報言。
本無心。
念吾名
號。
是彼教汝
汝既得生
彼何疑矣。
放汝還去
勤行淨業
正念我名。
三年巳後。
共彼同來。
遂即還活
小沙彌
聞。
悲喜流淚
不捨晝夜
專心念佛
既至三年
沙彌心眼開明
即見彌陀與諸聖來迎。
大地震動
又見天
公元616年
遍滿虗空
此二沙彌見巳。
忽然無病。
一時命終
同徃淨土
大業十二年也)。
**明州可久報信往生
公元1093年
(徃生傳云。
明州僧可久
常誦法華經
號久法華
平生淨土業。
元祐八年
八十一坐化
三日却還
說淨
土事
十六觀所說一同
蓮華臺
皆標合生姓名
紫金臺標云。
大釆城都府廣教院熏法華
其中
又以金臺標云。
明州孫十二郎。
合生其中
又一金臺標云。
法華
又一銀臺標云。
明州徐道姑。
訖復化。
五年
徐道姑卒。
異香滿室
又十二年。
孫十二郎卒。
天樂盈空)。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
如上所說
僧眾往生
今為僧者。
當自念云。
我為出家人
了達生死
本分事不應
汩沒塵俗
一日大限到來
有何倚賴
雖作世善。
輪迴
如修淨土
脫生死。
面見彌陀
方是出家事
畢。
又轉以化人
以巳為名僧
信從其言。
所為利益
無有窮巳。
上品往生
相與志心
五體投地
歸依
間大慈悲父。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彌勒佛
*南無拘樓孫佛
*南無拘那含牟尼佛
*南無迦葉佛
*南無師子
*南無明炎佛
*南無尼佛
*南無妙華
*南無華氏
*南無善宿佛
*南無導師
*南無大臂佛
*南無大力
*南無宿王佛
*南無修藥佛
*南無名相
*南無大明
*南無炎肩佛
*南無照曜
*南無日藏佛
*南無月氏
*南無眾炎佛
*南無善明佛
*南無無憂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虗空一切三寶無量賢聖
(一拜)。
**長安淨真授記往生
公元660年
(徃生傳云。
長安淨真
積善寺。
衲衣乞食
一生無嗔。
金剛經十萬遍。
專精念佛
顯慶五年七月
疾。
弟子曰。
五日內。
十度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菩薩
僧眾不可稱數
如來放光
照吾身及室內
咸皆
明。
兩度極樂國莊嚴之事。
寶樓閣池。
雜色蓮華
開敷水上
金沙德水
諸天童子遊戲池中
聞殊香
芬郁
亦見紫金臺。
聞天音樂
千萬諸佛皆真金色。
與吾授記
當得作佛。
吾得上品徃生
言訖
跏跌而逝。
一寺)。
**丹陽道瑗佛現往生
(徃生傳云。
劉宋丹陽尼道瑗。
聰悟
成戒之後
研味三藏
尤得其要。
大造佛像
廣福業。
又造金無量壽
公元661年
一軀
願憑其
接置西方
明年夏四月十一日
像於眉間
大放光明
照寺內盡。
金色
金色中。
無量
壽佛與瑗記曰。
汝捨此報。
必遂依我。
當善護持
生疑慢。
瑗得其記。
增感悅。
其月望日。
就其像前。
入滅)。
**洛陽悟性中品往生
公元771年
(徃生傳云。
悟性
陽人
衡州
遇照闍梨
發願念佛
大曆六年廬山
忽病。
空中音樂
尼曰。
我得
中品上生。
見同念佛人。
西方盡有蓮華也。
身皆金色
時年二十四)。
**尼大明月聞香往生
(徃生傳云。
汾州平遙度脫寺。
名尼大明月師。
玄中寺綽禪師
念佛三昧
以為真極。
每欲稱念阿彌陀佛
必換淨衣
口含沉香
眾名香。
所居室。
三年不斷
臨終舉寺。
咸覩聖眾。
光光中。
沉水香
尋卒)。
今日道塲同業大眾
如上所說
尼眾往生
今為尼者。
發願云。
常奉三歸
恒除五障。
又能精心觀想
不久
見佛。
報身盡。
必定往生
相與志心
五體投地
歸依
世間慈悲父。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彌勒佛
*南無提沙佛
*南無明耀
*南無持髻佛
*南無功德明佛
*南無示義佛
*南無燈曜佛
*南無興盛
*南無藥師佛
*南無善濡佛
*南無白毫
*南無堅固
*南無福威德佛
*南無不可壞佛
*南無德相佛
*南無羅睺
*南無眾主佛
*南無梵聲
*南無堅際佛
*南無不高佛
*南無作明佛
*南無大山
*南無金剛
*南無將眾佛
*南無無作
*南無珍寶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虗空一切三寶無量賢聖
(一拜)。
**烏長國王見佛往生
(徃生傳云。
烏長國王
萬機之暇。
謂群臣曰。
為人主。
不免生老病死無常之苦。
六趣輪𢌞。
誰分貴賤
聞西
佛國
誓願棲神
於是日夜。
精勤念佛行道
行布施。
利樂眾生
每日設一百僧齋
王與后妃
親手行食
時請名僧
咨扣妙法
三十餘年。
精專無替
一日宮中彌陀西方聖眾來迎。
祥瑞不一
端坐示滅
神色
怡悅)。
**學士張抗持課往生
(徃生傳云。
翰林學士張抗平生積善
信重佛門
誓課大悲心十萬遍。
生西方。
課畢。
年遇六十。
寢疾
唯念阿彌陀佛
家人云。
西方淨土
只在堂屋西間之內。
阿彌陀佛蓮華上。
翁兒在蓮華池
金池
上。
禮佛嬉戲
言訖
念佛而亡。
翁兒乃孫子名。
方三二歲而亡矣)。
**晉劉遺民摩頂往生
(徃生傳云。
東晉逸士
劉程之
字仲思
號遺民
遠公共修淨土
坐禪
觀想法。
半歲
即於定中。
見佛
公元780年
光照耀。
又地皆金色
居山十五年
末年又於想念佛中。
阿彌陀佛紫金色毫散照。
埀手下接
以臨其
室。
程之慰幸。
悲泣自陣曰。
安得如來為我摩頂
衣覆我。
佛乃為摩其頂。
袈裟以覆之。
他日想念
又見
身入七寶大池。
華清白相間。
其水湛湛
如無邊岸
中有一佛
頂有圓光
𦚾有卍字
池水曰。
八功德水
汝可飲之。
程之飲水
甘美盈口。
乃還猶覺。
異香發於毛孔
乃曰。
淨土之緣至矣。
廬阜諸僧皆來會。
程之
佛像
焚香再拜
祝曰。
我以釋迦遺教
故知阿彌陀佛
此香當先供養釋迦如來
次供阿彌陀佛
復供
養法華會中佛菩薩眾。
以至十方菩薩眾。
願令一切有情
俱生淨土
祝畢。
與眾話別
面西端坐
手氣
絕。
年五十九)。
**信士牧鄉執幡往生
公元733年
(徃生傳云。
信士鄭牧卿。
榮陽人
舉家奉佛。
母及姊妹同祈淨方。
至開元二十一年
疾困篤。
醫人
道者
勸喻謂。
且進魚肉
以救羸軀。
痊復之後
修持淨戒
不亦可乎。
卿曰。
如此浮生
縱因葷穢而
得痊乎。
終歸磨滅
不奉佛禁。
而惜微命何為
確然不許
遂嚴佛事
執幡香爐
一心稱念阿彌陀佛
作是言。
丈夫一心不退
願徃西方
奄然長徃
異香充庭
隣里共知
舅氏寶池花敷。
見牧卿合掌趨上。
當五十九)。
**京兆房翥勸化往生
(彌陀應圓云。
唐房翥。
京兆人
暴死至陰府。
閻羅王
王曰。
據案簿君。
曾勸一老念佛
巳生淨土
君承
此福。
合生淨土
故來相見
翥曰。
先許金剛經萬卷
巡禮五臺
未欲徃生
王曰。
誦經巡禮
固為好事
不如
早生淨土
王知意不可奪。
放還
以此知勸人修者。
非徒徃生
感動幽冥也)。
**宋郡希文神遊脫難
(龍舒文云
鎮江
字希文
士人時。
至一官府
人皆稱安撫
自喜曰。
豈非及第後作安撫乎。
前見一宮員。
問曰。
汝知汝未及第。
不對曰。
不知令引去。
看見大鑊蛤蜊
作人聲。
姓名
遂念阿彌陀佛
念一聲。
蛤蜊變作黃雀飛去。
後果及第
安撫使
以此殺生阻人前程。
不可不誡。
又見佛力廣大
不可不誡。
又見佛力廣大
不可不敬。
官職自有。
定分不可苟求)。
**參軍仲回問疑往生
(徃生傳云。
王仲回
光州司士參軍也。
無為郡人。
因陳本郡
圬垾水利
大司農其實請。
朝廷推恩
乃有是
命。
其為徃信厚
未甞與人短長
天衣懷禪師住鑯佛道場時。
亦甞諸問
鄉里善人稱之。
既而信向
淨土
伹未具深心耳。
至元祐初
問余曰。
經典多教
彌陀淨土
祖師則云。
即是淨土
不用更生西方
不同何耶。
答曰。
實際理地。
無佛無眾生
無樂無苦
無壽無夭。
又何淨穢之有。
豈得更以生不生為心耶。
此理奪事也。
然而處此界者。
眾生乎。
是佛乎。
若是佛境界。
則非眾生
何苦樂壽淨穢之有哉。
試自
忖思
或未出眾生之境。
安可不信教典
志心彌陀
求生淨土哉。
淨則非穢。
樂則無苦
壽則無夭矣。
無念中起念。
無生求生
此以事奪理也。
維摩經云。
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
而常修淨土
教化
公元714年
群生
又問如何得念不間斷
答曰。
一信之後
更不再疑。
即是間斷也。
司士忻躍而去。
至二年十二月
旦之夕。
余守丹陽郡
忽夢司士云。
向蒙指示淨土
今巳得生
特來相謝。
再拜而去。
翌日丹徒
令陣安
止語其夢。
蓋陳令深信淨土故也。
後數日。
司士之子進士術。
哀計乃知信。
然又聞司士未亡七日巳前。
公元1089年
預知時至
鄉舊為別
余弟仵亦在坐
有見謝之語。
然則司士決生淨土矣。
元祐四年四月八日
無為
掦傑述)。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
如上所說
男眾往生
今為士丈
夫。
當自念云。
光陰迅速
幻身難保
不如每朝頃刻
之暇。
西方法門
現世可以消災
身後更無苦趣
發大菩提心。
轉以化人
其為福報
豈易量耶。
身後
往生
相與志心
五體投地
歸依世間慈悲父。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南無西方彌陀
*南無當來彌勒佛
*南無七佛
*南無十方十佛
*南無三十五佛
*南無五十三佛
*南無百七十佛
*南無莊嚴千佛
*南無賢劫千佛
*南無星宿千佛
*南無十方菩薩
*南無十二菩薩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虗空一切三寶無量賢聖
(一拜)。
**隨文皇異香往生
(徃生徵驗傳云。
隋文帝后。
雖居王宮
深厭女質。
常誦阿彌陀佛
至臨終時。
異香滿室
從空而至。
文帝問闍
三藏
是何祥瑞
答曰。
西方有佛。
號阿彌陀
皇后
業高。
神生彼國。
聖教分明
致疑矣)。
**荊王夫人立化往生
(龍舒文云
王夫人
元祐間
婢妾精修西方
唯一懈怠
夫人斥去
其妾悔悟
精進久之
謂他妾云。
今夜當生西方
是夜異香滿室
無疾而終
明日同事之妾。
夫人云。
昨夜夢。
化去之妾。
託致起居云。
夫人
訓責我修西方
今以獲徃生
感德無量
夫人云。
使我亦夢。
乃可信耳。
夢見
亡妾敘謝如前。
夫人
云。
西方可到不。
妾云可到。
但從妾行。
夫人隨之。
見池溏廣大紅白蓮華大小相間
或榮或悴。
種種不同
人問云。
何以如此
妾云。
此皆世間發念修西方人也。
纔發一念
池內便生蓮一朵
願心精進
則華日
敷榮
以至大如車輪
願心退轉
則華日日萎悴
以至殞滅
次見一人蓮華上。
衣飄掦散去。
寶冠
瓔珞莊嚴其身。
夫人問云。
何人也。
妾云掦傑也。
又見一人坐於華上。
云馬玗也。
夫人云。
當生何處
引行數里。
遙望見一金壇
碧照曜。
妾云此夫人化生處。
上品上生。
夫人既覺。
防問楊馬所在
傑巳
亡。
而玗無恙
是知精進退者
雖身在娑婆之內。
其神巳在淨土矣。
後夫人生日
秉爐焚香
觀音閣
而立子孫方具獻壽之儀。
立化矣)。
**夫人馮氏病差往生
(龍舒文云
馮氏夫人
名法信
少師諱詢之女。
陳宣使
思敬少多疾。
及嫁疾尤甚
醫者以為不可療。
往見慈受深禪師
愈疾之方。
教以持齋誦佛。
夫人盡去葷血
莊飾之奉。
掃塔服。
專以西方為念。
公元1095年
行坐語默
動靜西方也。
剎那之次。
秋毫之善。
酌水獻華。
誦經行道
以為西方之津粮。
十年間無惰
容。
心安體徤。
神氣昌旺
人皆尊向之。
一日忽書偈云。
隨緣任業許多年。
枉作老牛耕田
打疊身心早歸
去。
免教鼻孔受人穿。
族黨恠之。
夫人云。
行即西歸
何恠之有。
臥疾
微有喘息
矍然起云
神遊
土。
面禮彌陀
觀音左願
勢至右盻。
百千萬億清淨佛子
稽首慶我來生其國。
宮殿林沼
光明神麗
與華
嚴經及十六觀所說一同
明日安然化去
家人妙香芬馥
不類人間
三日茶毗
舉戶如生)。
**觀音縣君侍女往生
(龍舒文云
觀音縣君
姓吳氏
其夫都官員外郎呂宏。
悟佛理。
夫婦齋戒清修
吳氏有二侍女
亦絕葷
血。
勤力助為勝業
其一頗好禪理
既病。
怡然笑話而逝。
如委脫然
一奉戒尅苦。
或終月不食
日飲
吳氏所呪觀音淨水一盞而巳。
忽見金蓮捧足者三。
數日見其膝。
又數日見其身。
又數日見其面目
其中
阿彌陀佛
左右觀音勢至也。
又悉見其堂殿國界皎如指掌
曉然知其為淨土
問其詳。
則云。
彼皆清
男子
經行遊樂
女人也。
又問。
彼佛如何說法
云我得天耳。
故但見問答指顧
不能所說也。
如是
三年
未甞一瞬不在目前
感疾
自言。
徃生乃終。
吳氏事觀音有靈感。
每於淨室
列置缾缶數十
以水
注滿。
手持楊枝誦呪
必見觀音放光缾缶中。
病苦飲水輙愈。
呪水積歲不壞。
大寒不凍。
世號觀音
縣君)。
**信女梁氏目明往生
(徃生傳云。
清信女。
梁氏
括州人也。
宿殃所鍾。
雙目無見。
遇僧勸令念佛
一聞教誨
係心相續
三年之後
公元1103年
兩目洞開
無復纖翳
所患既痊。
勤苦彌切。
至貞觀三年二月中
不豫
自知報盡。
臨終之時。
合村共見阿彌
陀佛與諸大士幡華降迎。
終于世)。
**溫文靜妻辭親往生
(徃生傳云。
并州晉陽縣溫文靜妻。
先患半身不遂
寢臥床枕
其夫告曰。
終朝臥地。
何不念佛
其妻問曰。
念何佛。
夫曰。
阿彌陀佛
奉教而念。
二年之中。
精志不絕
罪障消殄
彼佛現前
金光洞徹
備覩聖妙之
事。
於是極懷悲愧。
謝其夫曰。
長病多時。
惱亂不少
蒙教念佛
感應殊異
後日報終。
徃生彼國。
請告父母
兄弟諸親。
設齋取別
文靜初未信之。
試集親賓
一依請請。
齋訖。
信女辭曰。
今隨佛後。
徃生西方
惟願父母
親屬
勤心念佛
後生來。
念佛一門功德不可思議
言罷。
正坐西向
自稱佛號
舉家齊念。
見佛來迎。
然而終)。
**姚范行婆佛候往生
(徃生傳云。
行婆
上都人
貞觀年中
因范行婆勸念阿彌陀佛
臨終時見佛來迎。
乃曰。
未與范行娑別。
佛暫駐相待
佛處。
虗空
候范行婆至。
手執香爐
奄然而逝)。
**世子童女勸母往生
(法苑珠林云。
童安。
宋朝魏世子
梁郡人
父子三人俱修西方
唯妻不修
安年十四死。
後七日。
却迴啟母曰。
兒徃西方
父兄及巳。
巳有蓮華
後當化生
唯母獨無
兒今暫歸相報
後母依兒教。
曰念彌陀
四人盡得
徃生安養矣)。
今日大眾如上所說
女眾往生
今為女眾。
當自念云。
據佛所言。
欲心重者受婦女身。
巳非善業
若不自省
更加嫉妬
貪欲業緣轉深。
果報可畏
若能迴心懺悔
絕其非念。
仁慈以待婢妾
溫和禮上下。
常念阿彌
陀佛。
定生極樂世界
轉化親戚婢妾
福報
窮。
上品生。
相與志心
五體投地
歸依世間慈悲
父。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彌勒佛
又復歸依十方虗空無量形像優填金像
檀像。
阿育王銅像
吳中石像
師子國王像。
國土
七寶像。
真珠像。
摩尼寶像
紫磨上色閻浮檀金像
又復歸依十方如來一切髮塔
齒塔。
牙塔。
爪塔。
頂骨
塔。
一切身中諸舍利塔
袈裟塔。
匙鉢塔。
澡缾塔。
錫杖
塔。
如是等為佛事者。
又復歸依諸佛生處塔。
得道塔。
法輪塔。
般涅槃塔。
多寶佛塔
阿育王所造八萬四千塔。
天上塔。
人間塔。
龍王宮中一寶塔
又復
*歸依十方虗空一切諸佛
*歸依十方虗空一切尊法
*歸依十方虗空一切賢聖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虗空一切三寶無量賢聖
(一拜)。
**犯戒雄俊暴亡往生
(徃生徵驗傳云。
唐釋雄俊
城都人。
講說
戒行
所得施利。
非法而用。
又曾還俗
軍營殺戮
逃難再入
僧中。
大曆年中
忽死。
閻羅王
入地獄。
高聲曰。
雄俊入地獄。
三世諸佛即成妄語
觀經云。
下品
者。
五逆罪
臨終十念
尚得徃生
造罪
不作五逆
若論念佛
不知其數。
言訖徃生西方
乘臺而去)。
**販鷄鍾馗念佛往生
公元650年
(徃生傳云。
鍾馗
同洲人。
販雞為業。
永徽元年臨終
見宅南群雞集。
忽見一人緋皂
駈雞唱言
啄啄
其雞四交
上啄兩眼
出血在牀。
至苦時。
普光寺僧導令。
聖像
阿彌陀佛
忽聞異香
奄然而逝)。
**屠牛善和十念往生
(徃生傳云。
唐張善和
殺牛為業。
臨終見牛數頭作人言。
云汝殺我。
善和大恐。
告妻云。
急請僧來救我。
僧至
云。
十六觀經說
若人臨終
地獄相現。
志心十稱南無阿彌陀佛
即得徃生淨土
善和不暇取香爐。
即以左
手擎火。
右手捻香
面西專切念佛
未滿十聲
乃云。
我見阿彌陀佛從西而來
與我寶座
言訖而終)。
**冤鬼仲舉急念往生
(龍舒文云
仲舉
姓陳
又名仙龍
郡望江人也。
妄殺人。
見鬼現仙。
畏懼急急
阿彌陀佛
不敢近。
仲舉念佛不巳。
鬼遂不現。
常念佛。
臨終坐化
後半年。
本家孫女名妙光云。
我因念彌陀
巳生極樂
界。
舉動言語
一如平生
親戚相知
皆來看至。
兩三日。
家人云。
惜乎你在生時。
不曾傳得。
喜神供養
仲舉
現。
儼然平生
唯面帶少顏。
西方長生不老
其頭如佛之螺髻
望江人周憲叔。
王日休處。
言之)。
**瘤病吳瓊一聲往生
(又臨安府仁和吳瓊。
先為僧。
還俗
前後兩娶。
二子
屠沽無所不為
常與人作厨。
子每殺雞鴨物命
以手持起叨云。
阿彌陀佛子好脫此身去。
遂殺之。
連稱佛數聲。
每切肉時。
一面切肉。
一面阿彌陀佛
不輟
村中人。
念經修懺。
及勸人念阿彌陀佛
後眼上生瘤。
雞子大。
憂怖
造一草庵
分散妻子
公元1153年
晝夜念佛修懺。
紹興二十三年秋
村中人云。
瓊來戌時去也。
人皆笑之。
將用椀鉢鍋子與人
次日
晚。
報諸道友
行婆云。
去時將至盡來。
與瓊高聲念佛
相助布衫
當酒飲了。
即寫頌云。
似酒皆空。
問甚
禪宗
今日珍重
明月清風
端坐合掌
念佛一聲
佛來即化去)。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
如上所說
造惡行兇
冤業病苦
亦得往生
罪惡人。
當自念云。
平生罪惡既多。
旦暝目之後
如之何
須急懺悔迴心
阿彌陀佛
大願云。
我見佛。
得道之後
盡度從生
以來所害
眾生
皆生淨土
相與志心
等一痛切
五體投地
歸依
世間慈悲父。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彌勒佛
*南無華日佛
*南無軍力
*南無華光
*南無仁愛
*南無大威德佛
*南無梵王
*南無量明佛
*南無龍德
*南無堅步佛
*南無不虗見佛
*南無精進德佛
*南無善守
*南無歡喜佛
*南無不退
*南無師子相佛
*南無勝知佛
*南無法氏佛
*南無喜王佛
*南無妙御佛
*南無愛作佛
*南無德臂佛
*南無香象
*南無觀視
*南無雲音
*南無善思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虗空一切三寶無量賢聖
(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
如上往生傳中所說人等
巳離
穢土
俱趣淨方。
七寶池
捨脆胎苦。
不歷三祗。
便成
佛道
今欲速超生死。
得涅槃常樂
無出往生一門矣。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
(音隣)。
(音貝)。
(伊入切)。
(音蟻)。
(余頃切)。
(牀史切)。
施牀
(上式支切
設也)。
(音緣)。
(音邑)。
(音樣)。
(音塔)。
(昌約切)。
(音貪取也)。
(音悟)。
(之隴
切)。
(五剛切)。
(音園)。
姑卒
(下子律切)。
(於六切)。
𩬞
(音鬘)。
(音儒)。
(音剃)。
(為支切)。
(許其切)。
(扶九切)。
(音螢)。
(於其切)。
(音熏)。
(苦角切)。
(章庶切)。
(悲幽切)。
(音閤)。
(音利)。
(音烏)。
(音𢍉)。
(於計切)。
(音赴)。
(音五)。
(音尺)。
(於為切)。
(秦醉切)。
(于敏切)。
(音盂)。
(音樣)。
衣掃
(上去著也)。
(于放切)。
(音舛)。
(居縳切)。
(匹切)。
(音稅)。
(方負切)。
(古活切)。
係心
(上音計)。
(音注)。
(音六)。
(音責)。
(呼煙切)。
(音溜)。
(音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