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七往生门¶
第七往生门¶ 第 804b 页

西方合论卷之七


* 第七往生门

夫究竟涅槃唯除如来二乘破有执空假名寂灭菩
萨发真无漏分破无明何况劣根浅解大海一滴辄
逞狂慧断无后有以恣情为游戏以修行为缠缚自
杀杀他何异酖毒如佛在时有一比丘得四禅生增
上慢谓得阿罗汉不复求进命欲尽时见有四禅中
阴相来便生邪见谓无涅槃佛为欺我恶邪生故失
四禅中阴便见阿鼻泥犁中阴相命终即生阿鼻地
狱此等犹是坐禅持戒一念妄證遂沉黑狱而今禅
人得少为足荡心逸轨其恶报又不知当如何也古
人云不生净土何土可生三祗途远入馀门者多有
退堕是以古今圣流皆主张此一门今略示六种以
第七往生门¶ 第 804c 页 X61-0804.png
定指南。


* 一菩萨生人中者
* 二菩萨生兜率天者
* 三菩萨生长寿天者
* 四菩萨生界外者
* 五菩萨初发心时生如来家者
* 六菩萨三祗行满生十方世界利益一切众生者

** 一菩萨生人中者

如般若经云有菩萨人中命终还
生人中者除阿毗跋致是菩萨根钝不能疾与般若
波罗蜜相应诸陀罗尼门三昧门不能疾现在前夫
人中火宅百苦相缠唯大菩萨处之则无染累如鹅
入水水不令湿若诸小菩萨非深种善根尺进丈退
何由得诸三昧如舍利弗千六十劫行菩萨道欲渡
布施河时有乞人来乞其眼舍利弗出一眼与之乞
者得眼于舍利弗前嚊之唾而弃地又以脚踏舍利
弗思惟言如此弊人等难可度也不如自调早脱生
死思惟是巳于菩萨道退回小乘又如飞行仙人以
王夫人手触神通顿失迦文往因以欢喜丸媚药昵
就淫女贤圣犹尔何况初心岂若一念阿弥三昧疾
现寄质莲邦永离贪欲者哉论(指智度)曰菩萨以不见现在
第七往生门¶ 第 805a 页 X61-0805.png
佛故心钝即知菩萨常当近佛以近佛根利疾得般
若故。

** 二菩萨生兜率天者

为一生补处菩萨皆生兜率菩
萨欲随下生者亦生彼处十疑论曰兜率天宫是欲
界退位者多又有女人长诸天爱欲天女微妙诸天
耽玩自不能舍不如阿弥净土纯一大乘清净良伴
烦恼恶业毕竟不起遂致无生之位如师子觉菩萨
生彼为受天乐从去巳来总不见弥勒诸小菩萨尚
著五欲何况凡夫又弥勒上生经得入正定方始得
生更无方便接引之义是则兜率内院尚不求生何
况欲界诸天妙欲之薮岂有需饮而入焦石之乡避
溺而沉大海之底者哉。

** 三菩萨生长寿等天者

智度论曰菩萨无方便入初
禅乃至行六波罗蜜无方便者入初禅时不念众生
住时起时不念众生但著禅味不能与初禅和合行
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慈悲心薄故功德薄少为初禅
果报所牵生长寿天长寿天者非有想非无想处寿
八万大劫或有人言一切无色定通名长寿天以无
形不可化故不任得道常是凡夫处故或说无想天
名为长寿亦不任得道故或说从初禅至第四禅除
净居天皆名长寿以著味邪见善心难生故如经中
说佛问比丘甲头土多地上土多诸比丘言地上甚
多不可为喻佛言天上命终还生人中者如甲头土
堕地狱者如地土何以故以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
第七往生门¶ 第 805b 页 X61-0805.png
菩提心或于禅中集诸福德方得还生人中闻佛法
故若是最初发心求生净土即常得闻法直至不退
岂有如是等过。

** 四菩萨生三界外者

有二种一二乘三种菩萨折伏
现行烦恼舍分段而生界外悲智狭劣于严土利他
不生喜乐为如来所呵若不回心行六度等行毕竟
不入大乘智海二法身菩萨如般若经佛告舍利弗
有菩萨摩诃萨得六神通不生欲界色界无色界从
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舍利弗
有菩萨摩诃萨游戏神通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所至
到处无有声闻辟支乃至无二乘之名舍利弗有菩
萨摩诃萨所至到处其寿无量释(指龙树)曰菩萨有二种一
者生身菩萨二者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断结使得六
神通生身菩萨不断结使或离欲得五神通得六神
通者不生三界所至世界皆一乘清净寿无量阿僧
祗劫菩萨生彼为乐集诸佛功德(言供佛功德)故当知菩萨具六
神通方得生彼甚为希有凡夫往生者以佛力故又
则念力不可思议以念念中具六神通故。

** 五菩萨初发心时生如来家者

(悟如来之道)为上上根人顿示本
(明见佛性)初心创发十住位上即与佛同如华严经有一类
菩萨经百千亿那由他劫行六波罗蜜不生佛家犹
是假名菩萨以虽见佛性未彰智业长者决疑论云
(言初发心时即得名为住此下数语正训其义)初发心住明以从禅定显得根本空智慧门无明始
谢智慧始明初生如来智慧之家名住佛所住故得
第七往生门¶ 第 805c 页 X61-0805.png
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门法门以此见道
无古今中边等见经历五位鍊磨习气增长慈悲名
为修道故言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方可修道如善财
(引此證上见道方修道也)南行求诸胜友皆云我巳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心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不云增长佛道为根
本智以定显得无作无修但学菩萨行根本智自明
自显若不得正觉之体诸行并是无常皆是人天有
生死业报也(此下亦言得正智者之修行业也)又云经此现生一生发心相应时得以
正智于分段身观行心成兼修善业来生入变易身
以今生分段之身是过去作业今身以智修观行业
来生得神通变化生也如十善业尚生天上得业报
神通如龙大力鬼尚以无明恶业犹有神通何况道
第七往生门¶ 第 806a 页 X61-0806.png
眼开敷慈善根力使智神用(于般若用心)一生作意而于来世不
获大用神通者也宗镜录曰初心成佛者非谓不具
诸功德如经说普庄严童子一生得闻善熏习二生
成其解行三生得入果海同一缘起而此三生只在
一念犹如远行到在初步然此初步之到非谓无于
后步明此童子得入果海非不久植善根问既久修
始得云何言一念得邪答言久修善根者即在三乘
教摄从三乘入一乘即是一念始修足故经云初发
心时便成正觉譬众川入海才入一滴即称周大海
无始无终若馀百川水之极深不及入大海之一滴
即同三乘中修多劫不及一乘之一念又此时劫不
定或一念即无量劫如十玄门时处无碍又大乘明
一念成佛有二一者会缘以入实性无多少故明一
念成佛二者行行才满取最后念名为一念成佛如
人远行以后步为到若一乘明一念成佛者如大乘
取后一念成佛即入一乘以后即初初念即是成何
故以因果相即同时相应故然一念成者即兴佛同
位未具究竟故复有浅深之殊如人始出门及以久
游行他土虽同在空中而远近有别是故十信十住
等五位各各言成佛而复辨其浅深此中须善思之
若二大士言即知禅门悟达之士不得废一切行销
磨无始结习也夫居此浊恶进一退万若不近佛垢
腻交集行何由成如善财初发心悟道时德云比丘
教以忆念一切诸佛法门及入弥勒阁后普贤菩萨
第七往生门¶ 第 806b 页 X61-0806.png
为发十大愿王导生极乐此是一切如来入道榜样
华严所说一真法界门不同馀教有权有实是经不
信即真阐提虽使释迦赞叹普贤劝进弥勒作證亦
末如之何也巳矣。

** 六菩萨三祇行满生十方世界利益一切众生者


萨功德成满自然有不思议业能现十方利益众生
起信论曰證发心菩萨于一念顷能至十方无馀世
界供养诸佛请转法轮唯为开导利益众生不依文
字或示超地速成正觉为怯弱众生故或说我于无
量阿僧祗当成佛道为怠𢢔众生故而实菩萨种性
根等发心则等所證亦等无有超过之法以一切菩
萨皆经三阿僧祗劫故如智度论言释迦世尊从过
去释迦文佛至尸弃佛为初阿僧祇从尸弃佛至然
灯佛授记时为二阿僧祇从然灯佛至毗婆尸佛为
三阿僧祇婆沙论叙三阿僧祇劫修六度行百劫种
相好因然后获五分法身唯识谓地前历一僧祗初
地满二僧祇八地至等觉是三僧祗然后获究竟法
身难曰长者合论皆云不离一念历阿僧祗何得执
定永劫乖第一义答曰长者但言三祗本空时体不
可得非是无时如人眼耳鼻舌身现在说六根本无
不是废却六根言无也辟如小儿见水中月心生爱
著欲取而不可得智者教言是可眼见不可手捉但
破可取不破可见诸佛菩萨三世行业亦然虽一切
不可得而非是无行且如龙树马鸣二大菩萨皆是
第七往生门¶ 第 806c 页 X61-0806.png
禅门传衣之祖岂肯自诳诳他误赚后来当知生死
事大非是一知半行所能跳出智度论曰有菩萨利
根心坚未发心前久来集诸无量福德智慧是人遇
佛闻是大乘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下文神通正喻此)即时行
六波罗蜜入菩萨位得阿鞞跋致地所以者何先集
无量福德利根心坚从佛闻法故譬如远行或有乘
羊而去或有乘马而去或有神通去者乘羊者久久
乃到乘马者差速乘神通者发意顷便到如是不得
言发意间云何得到神通相尔不应生疑菩萨亦如
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即入菩萨位有菩萨
初发意初虽心好后杂诸恶时时生念我求佛道以
诸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久久无量
阿僧祇劫或至或不至先世福德因缘薄而复钝根
心不坚固如乘羊者有人前世少有福德利根发心
渐渐行六波罗蜜若三若十若百阿僧祗劫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如乘马者必有所到第三乘神通
者如上说是知渐修顿證各各不同菩萨欲取佛位
无骤至者故先德云虽齐佛觉未逮极果非为究竟
第七往生门¶ 第 807a 页 X61-0807.png
是故悟达之士决当求生净土如法修行免致退堕
俟忍力坚固入世利生方为究竟佛果故。

西方合论卷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