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1164-13a¶
1164-13a¶ 第 747c 页
灵峰藕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卷第十

述曰。世有两般人于净土法门必不能入。禅者
执悟门。矜自力。视念佛不啻依草附木摇尾乞
怜。儒者咀名理。艳清言。视念佛不啻臭腐残馊
食唾欲欧。此两者一如长眙深瞫而不见䀹毛。
一如觅龙肝凤髓而厌弃本分茶汤也。何从接
而入哉。傥冀其入。须向此人眼底盘踞鸱蹲扬
声大呼。使其睒眻失据。或俟枵腹垂涎时进以
箪食豆羹。使其馋𩞉厌足。然非寻常禅者儒者
及念佛者可能也。禅能灭却正法眼藏。灼见永
明楚石用处。儒能裂断文字缚。彻悟君子之道。
果造端乎夫妇之知。能然后从而发挥净土。庶
可死两般人偷心耳。袁宏道身为横埽千军之
儒英。又为跳踉井干之禅擘。乃能百尺竿头得
一退步。合西方言教而论断之。使上两般人不
能不屈骄折傲。俯从而窥。才一俯窥。心胆俱寒
肺腑尽夺。匪仗阿弥神力未易有此也。嗟乎坛
经之警策既杳。世徒闻破斥安养之谭。龙溪之
宗说双亡。世徒有寻僧说禅之号。西方丰蔀日
斗俱蔽矣。合论出于净宗弊极之年。阐教救时
1164-13a¶ 第 748a 页 X61-0748.png
于今为烈。灵峰收为一要。卷当第十。志殿也。
* No. 1164-13a
评点西方合论序

唯大彻大悟人始可与谈念佛三昧。否则百姓之与
知与能犹远胜。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也。达磨西来事出非常。有大利必有大害。呜呼。先辈
幸得大利。今徒有大害而巳。谁能以悟道为先锋。以
念佛为后劲。稳趋无上觉路者耶。袁中郎少年颖悟。
坐断一时禅宿舌头。不知者以为慧业文人也。后复
深入法界归心乐国。述为西方合论十卷。字字从真
实悟门流出。故绝无一字蹈袭。又无一字杜撰。虽台
宗堂奥尚未诣极。而透彻禅机融贯方山清凉教理
无馀矣。或疑佛祖宗教名纳老宿未易遍通。何少年
科第五欲未除乃克臻此。不知多生熏习非偶然也。
传闻三袁是宋三苏后身。噫中郎果是东坡。佛法乃
大进矣。予每谓明朝功业士远不及汉唐。宋理学则
大过之。阳明一人直续孔颜心脉。佛门居士唐梁肃.
宋陈瓘.明袁宏道。盖未可轩轾也。忠肃初年偶疑金
刚为泥人揩背语。遂为禅者所笑。试读彼三千有门
颂。可复笑乎。中郎少年风流洒落。亦为缁素所忽。试
1164-13a¶ 第 748b 页 X61-0748.png
读彼西方合论。可复忽乎。呜呼。今人不具看书眼。何
怪乎以耳为目也哉。特集吴门所刻标注并为评点
以表彰之。重谋付梓用广流通。普使法界有情从此
谛信念佛法门。至圆至顿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
切禅教律。不复有泣岐之叹也。辛卯夏四月北天目
藕益沙门智旭拜述。

曾有缁素共阅此序。一人大拂。一人把玩不置。数
人倾服。余谓数人曰。大彻悟人与与知与能之百
姓相去几何。皆拟议。余又问。设使未悟以何为先
锋。复拟议。余为指大拂者曰。此公若解倾服。定不
类公等。又为指把玩者曰。此公得其毛。公等不属
于毛。时数公互相顾笑。而拂玩两公默然。然则具
择法眼诚难乎哉。附记于此(弟子成时)
* No. 1164-13b
西方合论原序(此序亦灵峰大师评点)

香光子避嚣山刹修净业。一禅人阔视高步过舍而
谭。见案上净土合论。阅未终篇。抗声曰。此之法门原
用接引中下。中下根智慧轻微。业力深重。以忆佛念
佛获生净土。如石附舟可以到岸。吾辈洞了本源。此
心是佛。何处觅佛。此心是土。何处见土。实际理中觅
1164-13a¶ 第 748c 页 X61-0748.png
生佛去来生死三世相。无一毛头可得。才说成佛巳
是剩语。何得更有分净分秽舍此生彼之事。伹应于
此悟去。作一自在闲人。淫怒痴皆平等道场如如不
动。何乃舍巳佛拜金铜。且谓悟与未悟皆宜修习。无
事生事。吾所不晓。香光闻而太息曰。若所言止图口
角圆滑。不知一举足将坠火坑也。生死无常转盻即
至。如何熟记宗门见成相似语以为究竟。都云我巳
成佛不必念佛。若约理言。一蚤一虱皆具如来清净
觉体。诸佛成正觉。众生堕三涂。本体未尝增减。生死
涅槃等是妄见。无诸佛无众生。于此證入亦无能證
之人所證之法。泯绝心量超越情有。大地无寸土。佛
之一字向何处安。至于进修法门。于无修證中修證。
无差等中差等。千差万别。虽位至等觉尚不知如来
举足下足处。从上祖师所以呵佛斥教一切皆遮者。
因人滞教相随语生解。不悟言外之本体。漫执语中
之方便。一向说心说性说空说幻。顿渐因果无不晓
通。及问本命元辰便将经论抵对。除却现成言语。依
旧茫然。所谓数他家钱巳无亚分。或有真实修行之
士。佛性不明辛苦行持。如盲无导。止获人天之果。不
生如来之家。诸祖知其弊端。遂用毒手刬言语。塞解
1164-13a¶ 第 749a 页 X61-0749.png
路。拶情识。令其苦参密究。逆生灭流。生灭情忘取舍
念寂。始识亲生父母历劫衣珠。却来看论看经。一如
道家中事。然后如说修进。以佛知见净治情缘。拜空
花如来。修水月梵行。登阳𦦨阶级。度谷响众生。不取
寂證是谓佛种(悟后正好看经。正好修行。可见悟道是初步。看经修行是悟后功夫。不同
流俗以看经修行为浅近。悟道为深远。成颠倒见)。正如杲日当空行大王路。
不同长夜趋走攀棘堕荆。岂谓一悟以来即同极果。
岑大虫谓。果上涅槃。天下善知识未證。以功未齐于
诸圣。但明见佛性。亦得名善知识也。弘辨禅师曰。顿
明自性。与佛同俦。然有无始染习。故假对治令顺性
起用。如人吃饭不一口便饱。沩山曰。初心从缘顿悟
自理。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净。须教渠净除现
业流识。即修也。不可别有法修行趣向(看经修行皆所以净除习
气。皆菲别法)。夫诸祖为人壁立万仞。火聚触即烧。刀林动
便创。未曾开口巳隔千山。至机缘之外平实商量。未
尝绝阶级。遮修行。传灯铁中分明详悉。大慧.中峰言
教尤为紧切。血诚勉旃。惟恐空解著人堕落魔事。何
曾悟后不假修行。后世不识教意。不达祖机。取喝佛
骂祖破胆险句为行持。昔人为经论所障。是杂食米
麦不能运化。后人饱记禅宗语句。排因拨果越分过
1164-13a¶ 第 749b 页 X61-0749.png
头。是取大黄巴豆为茶饭也。自误误人弊岂有极。是
以才入此门便轻十方如来。莫不云无佛可成。无行
可修。见人念佛则曰自性是佛。见修净土则曰即心
是净。言参禅尊之九天。言念佛蹂之九地。全不思参
禅念佛总之为了生死。同是出苦海之宝筏。越界有
之桥梁。事同一家。何胜何劣。参门所悟亦有浅深。念
佛所修亦有高下。如何执定参者即是上器。念者便
为下根。达磨西来巳云。二百年后明道者多行道少。
说理者多通理少。今传灯录中如麻似粟。同云入悟
其实迥分。至如般若缘深灵根夙植。伽陵破卵香象
截流。见根宗于片言。显威用于一喝。一闻千悟得大
总持。或有怀出世之心。具丈夫之志。舍尘情。究大事。
不怙小解。惟求实知。尝胆卧薪饮冰吞蘖。三四十年
后或遇明师痛与针劄。偷心死尽心华始开。此后又
须潜行密修销融馀习。法见尚舍况非法耶。赵州除
粥饭是杂用心。涌泉四十年尚有走作。香林四十年
打成一片。业业兢兢如护头目。直至烟消灰灭自然
一念不起。业不能拘。生死之间随意自在。诘其所證
恐亦未能超于上品上生之上。何以明之。龙树菩萨
宗门鼻祖也。大智慧大辩才住持佛法。世尊遥为授
1164-13a¶ 第 749c 页 X61-0749.png
记。不过曰證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而巳。而观经上
品上生刹那亦證初地。今宗门诸大祖师。纵见离盖
缠。语出窠臼。岂能即过龙树。龙树悟无生无相之宗。
具不堕阶级之见。而生于安养。与上上辈所證正等。
则禅人所證岂能独超。良以上下生解第一义还同
禅门之悟深。信因果还同禅门之修止。念佛往生别
耳。吾以为悟修之士。既不能取无馀涅槃同如来。又
不肯取有馀涅槃同二乘。必入普贤行愿之海。若非
舍一身受一身济度众生。则从一刹至一刹供养诸
佛。既见诸佛还同往生。究竟与上上生止在雁行伯
仲之间。何以高视祖师。轻言净侣。其或悟门巳入休
歇太匆。智不入微道难胜习。一念不尽即生死之根。
业风所牵复入胎狱。如五祖戒为苏子青。草堂作鲁
公。隔阴之后随缘流转。道无长而有消。业有加而无
减。纵般若缘深不落三涂。而出房入房亦太辛苦。还
视中下往生辈。巳天地不足喻其否泰矣。况后世宗
风日下。人根日漓。发心既多不真。功夫又不纯一。偶
于佛祖机锋知识涎沫悟得本来成佛处。当下即是
处。意识行不到语言说不及处。一切不可得。不可得
亦不可得处。将古人语句和会无不相似。即云驰求
1164-13a¶ 第 750a 页 X61-0750.png
巳歇。我是无事道人。识得烦恼如幻则恣情以肆烦
恼。识得修行本空辄任意以坏修行。谓檀本空也。反
舍檀取悭。忍本空也。反听随寘忍。言戒则曰本无持
犯何必轻犯重持。言禅则曰本无定乱何必舍乱取
定。听情顺意踏有谭空。既云法尚应舍。何为复取非
法。既云真亦不求。胡为舍之求妄。既云修观习定皆
属有为之功。何独贪利求名偏合无为之道。爱憎毁
誉之火才触即高。生老病死之风微吹巳动。争人争
我说是说非。甚至以火性为气魄。以我慢为承当。以
谲诈为机用。以诳语为方便。以放恣为游戏。以秽言
为解黏。赞叹破律无行之人。侮弄绳趋尺步之士。偏
显理路故穷玄极妙莫之踪由。尽刬行门故纵意任
心无复规矩。口言往生是小乘法。令人修习巳乃宴
然。或至经年不拜一佛。不礼一忏。不转一经。反看世
间不必有之书。行道人不宜行之事。使后生小子惟
寻见解。专逞聪明。才有所知即为一超直入。轻狂傲
慢贡高恣睢。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成群作队舞弄猖
狂。父既报雠子遂行劫。写乌成马展转差讹。不念世
间情欲无涯堤之尚溢。如何日以圆滑之语共破因
果之门。决其防藩。导以必流。自误误人。安免沦坠。若
1164-13a¶ 第 750b 页 X61-0750.png
不为魔所摄。定当永陷三涂。剑树刀山报其前慝。披
毛戴角酬还宿殃。莫云悟达之人业不能系。夫业不
能系。非谓有而不有。正以无而自无。生既随境即趋
死。安得不随业攸往。眼前一念瞋相即怪蟒之形。一
念贪相即饿鬼之种。无形之因念甚小。有形之果报
甚奢。情念介然识田持之。千万劫簸终不遗失。如一
比丘以智慧故身有光明。以妄语故口流蛆虫。一言
之微得此恶果。虽有光智终不能消。今烦恼无明炽
然不断。欲以相似见解冀消恶业而出三涂。无有是
处。向使此等不得少以为足。常如说以修行。终不自
言巳悟即心是佛。岂可复同中下念佛求生了达生
本无生。不妨炽然求生。即心是土。莲邦不属心外。不
释礼拜。不舍念诵。智力行力双毂并驱。方当踞上品
莲台。坐空中宝阁。香积朝饭满月夕游。回视胎生人
民彳亍宝地。不闻法语。不见法身。象马难群。鸡凤非
类。何况人天小果瓮中蚊虻者哉。而乃枵腹高心著
空破有。卒以偏执之妄解。撄非常之苦报。不与阿弥
作子。却为阎罗之囚。不屑净众传镳。却受阿旁之指。
弃宝林而行剑树。舍梵音而听叫号。尚不能与世间
无知无见行少善少德生于人天者俦。毫𨤲有差天
1164-13a¶ 第 750c 页 X61-0750.png
地悬隔。可不哀欤。然则宗门中人。上未必能超上品。
而下之巳堕三途。故知此道险难未易游履。成则为
佛。败则为魔。王贼判于指弹。卿烹别于目瞤。苦乐之
分宜早择矣。今代悟门一脉不绝如线。鼓钟之下寂
寥无人。止有二三冠缨路途端直。然既为俗士。不同
释子戒律缚身。方寘身大火之中。浸心烦恼之海。虽
戒营干世事内。依稀得一入门。而道力甚浅。业力甚
深。极粗莫如淫杀之业犹不能折身不行。何况其细。
生死边际安能脱然。徒见豪奢如于頔。奸恶如吕惠
卿.夏竦。躁进如张天觉。风流艳冶如白乐天.苏子瞻
等。皆列传灯。摩肩列祖。便谓一切无碍别有源流。不
知彼等诸人虽具正见。若谓从此不受分段。业不能
牵。吾未敢许。方当长夜受报未有了期。故知念佛一
门于白衣尤为吃紧。业力重。仰仗佛力获免长沦。如
负债藏于王宫。得不抵索。既生佛土。生平悟解皆不
唐捐。生死催人。出息难保。早寻归路。免致乱忙。纵使
志在参禅。不妨兼以念佛。世间作官作家犹云不碍。
况早晚礼拜念诵身心宴如者乎。且借念佛警绵。可
提参禅之怠。借参门洞彻。可坚净土之归。适两相资
最为稳实。如此不信真同下愚。石头居士。少志参禅
1164-13a¶ 第 751a 页 X61-0751.png
根性猛利。十年内洞有所入。机锋迅利珠语走盘。寻
常与人论及此事。下笔倾湫。不蹈祖师陈言。直从胸
臆流出。活虎生龙无一死语。遂谓了悟无所事事。虽
世情减少不入尘劳。然弄月嘲风登山玩水。文酒苑
骚雅场懒慢。疏狂未免纵意。如前之病未能全脱。所
幸生死心切。不终陷溺。痛念触途成滞。见境生心。浮
解实情未能相胜。始约偏空之见。涉入普贤之门。又
思行门端的莫如念佛。而权引中下之疑未之尽破。
后博观经论。始知此门原摄一乘。悟与未悟皆宜修
习。于是采金口所宣。菩萨所阐。诸大善知识所挥。附
以巳意。千波兢起。万派横流。诘其汇归。皆同滥始。其
论以不思议第一义为宗。以悟为导。以十二时中持
佛名号一心不乱念念相续为行。以六度万行为助
因。以深信因果为入门。甫成而同参发心持戒念佛
者五人。共欲流通。以解宗教之惑。香光根微识劣。久
为空见所酖。肆志纵情有若狂象。去年沉湎之夜。亲
游鬲子地狱烈火洞然。见所熟谭空破戒亡僧。形容
尪羸跛足而过。哭声震地殆不忍闻。及寤身毛为竖。
遂亦发心归依净土。后读此论。宿疑冰释。所以今日
不惮苦言。病夫知医。浪子怜客。汝宜尽刬旧日知见。
1164-13a¶ 第 751b 页 X61-0751.png
虚心诵习。自当有入。生死事大。莫久迟。疑于是禅人
悲泪交集。自云。若不遇子。几以空见赚过一生。子生
我矣。恳案集作礼而去。

万历庚子仲春廿三日也。袁宗道伯修甫书于白
苏斋。
* No. 1164-13
西方合论
荷叶庵石头道人 袁宏道 撰述
上生居士 袁中道 参定
古郢门人 张五教 笔受
双径沙门 如奇 标旨
藕益沙门 智旭 评点

夫滞相迷心有为过出。著空破有莽荡祸生。达摩救
执相之者。说罪福皆虚。永明破狂慧之徒。言万善总
是。灭火者水。水过有沉溺之灾。生物者日。日盛为枯
焦之本。如来教法亦复如是。五叶以来单传斯盛。迨
于今日狂滥遂滋。谬引惟心。同无为之外道。执言皆
是。趋五欲之魔城。不思阿难未得尽通。头陀摈斥。摩
达微牵结使。尊者呵讥。蝉翅薄习宝所斯远。丘山崇
1164-13a¶ 第 751c 页 X61-0751.png
垢净乐何从。楞伽传自达磨。悟修并重。黄梅流通般
若。空有双圆。未闻一乘纲宗呵叱净戒。五灯嫡子贪
恋世缘。昔道士著鬼。田父以汤沃醒。士以辟鬼符为
谢。闻者笑之。今之学者。贪瞋邪见炽然如火。欲为人
解缚。何其惑也。余十年学道堕此狂病。后因触机薄
有省发。遂简尘劳归心净土。礼诵之暇取龙树.天台.
长者.永明等论细心披读。忽尔疑豁。既深信净土。复
悟诸大菩萨差别之行。如贫儿得伏藏金。喜不自释。
愚庵和尚.平倩居士谋余裒集西方诸论。乃宗古德
要语勒成一书。命曰西方合论。始于己亥十月廿三
日。成于十二月廿二日。既寡检阅。多所脱漏。唯欲方
便初心。尚期就正有道。略稽往哲。分叙十门。


* 第一刹土门
* 第二缘起门
* 第三部类门
* 第四教相门
* 第五理谛门
* 第六称性门
* 第七往生门
* 第八见网门
* 第九修持门
* 第十释异门

** 第一刹土门

夫一真法界身土交参。十佛刹海净秽无别。秪因众
生行业有殊。诸佛化现亦异。或权或实或偏或圆。或
暂或常或渐或顿。一月千江波波具涵净月。万灯一
1164-13a¶ 第 752a 页 X61-0752.png
室光光各显全灯。理即一谛。相有千差。若非广引灵
文。众生何所取则。爰取诸教。略叙十门。


* 一毗卢遮那净土
* 二惟心净土
* 三恒真净土
* 四变现净土
* 五寄报净土
* 六分身净土
* 七依他净土
* 八诸方净土
* 九一心四种净土
* 十摄受十方有情不思议净土

*** 一毗卢遮那净土者

即诸佛本报国土十莲华藏世
界海。 一华藏最下世界皆有十佛世界微尘数广
大刹清净庄严。一一广大刹复有十佛世界微尘数
小刹围绕倍倍增广。一一华藏世界皆满虚空互相
彻入。净秽总含重重无尽。如法而论。一毛一尘各皆
具此无尽法界。佛及众生无二无别。或曰此众生实
报庄严不同权教推净土于他方。是为实教。或曰众
生虽具此实报。争奈真如无性不能自證。非假方便
由权入实。众生岂有證毗卢之日也。答。约诸佛化仪
则可。实相土中无此戏论。毗卢遮那此云遍一切处。
遍一切处即无量寿表义。岂有胜劣。如来说阿弥在
西方。亦如大云经阿弥陀佛言释迦在娑婆也。夫释
迦为主。则释迦遍一切。而阿弥为所遍之一处。阿弥
1164-13a¶ 第 752b 页 X61-0752.png
为主。则阿弥遍一切。而释迦为所遍之一处。如一人
之身自呼为自。他呼为他。故自自时不妨为一切人
之他。他他时不妨为一切人之自。以是义故自他不
成。自他不成。自亦遍一切处。他亦遍一切处。岂定有
他方可执。是故西方毗卢非自他故。何以故。毗卢无
不遍故。若言权。言方便。即有不遍。不遍者毗卢之义
不成(可见西方即毗卢净土。毗卢是实则西方决非权矣)

*** 二惟心净土者

直下自證当体无心即是净土。维摩
经。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不谄众生来生其国。
深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
国。大乘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大乘众生来生其
国。乃至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夫
心是即土之心。土是即心之土。心净土净法尔如故。
此语岂非西方注脚。多有执心之士。卑西方法门为
单接钝根者。由心外见土故也。夫念即是心。念佛岂
非心净。心本含土。莲邦岂在心外。故知约相非乖惟
心。称心实碍普度矣。

*** 三恒真净土者

即灵山会上所指净土。引三乘权教
菩萨令知此土即秽恒净。诸众信而未见。夫秽性本
寂。俗相恒空。故菩萨居秽恒寂。入俗常空。正显净义。
1164-13a¶ 第 752c 页 X61-0752.png
但众生执海难清。识绳易缚。言业本空则恣情作业。
言行无体即肆意冥行。犯永嘉所呵。堕善星所坠。以
致生遭王难。死为魔眷者。往往而是。嗟夫使尽大地
皆菩萨。斯言诚为利益。傥菩萨少而凡夫多。则斯言
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多矣(谁敢以恒真净土之言为利少害多。非大
悟者不能有此胆识)。

*** 四变现净土者

法华三变净土。移人天于他方。维摩
足指按地。即时大千世界若百千珍宝严饰。此是如
来暂令显现。亦是法尔。然智如鹙子尚且如盲。劣根
众生无由获见。且人天置诸方外。全无接引之缘。神
力暂现还无。讵是恒常之土。岂若安养净邦尘劫常
住。阿弥慈父十恶不遗者哉。国土胜劣居然可知。

*** 五寄报净土者

四禅地中摩醯首罗天。如来于彼成
等正觉。起信论。菩萨功德成满。于色究竟处示一切
世间最高大身。藏和尚谓别十地寄报。十王第十地
寄。当此。天王即于彼示成菩提。然彼天虽三灾不到。
未若莲邦直出三界。以在色究竟故。

*** 六分身净土者

涅槃经。度三十二恒沙佛土。有世界
名无胜。我于彼出现。为化众生于此界转法轮。又佛
谓央崛。我住无生际而汝不觉知。东方有佛往问之。
1164-13a¶ 第 753a 页 X61-0753.png
彼佛言。释迦即是我身。大意谓彼净土是佛实报。此
是分身。虽彰一佛报境。未具摄化之义。佛分上即有。
众生分上即无。未为殊胜。

*** 七依他净土者

梵网经。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
匝千花上。复现千释迦。一花百亿国。一国一释迦等
者。以初地化百刹有百叶之花。二地化千刹则有千
叶。三地万叶。四地亿叶。次第倍增。依他受用身。分示
报境。入地乃见。非如莲池会上。十念众生顿见净佛
国土。

*** 八诸方净土者

如东方药师。南方日月灯。上方香积。
佛佛各有净土。皆是实报庄严。或佛神力显现。或菩
萨诣彼供养。缘彼佛未言摄生。故众生无缘生彼。即
妙喜世界虽有往生者。未闻无动有普引之言。且有
须弥诸山及鬼神妇女。严净不如安养也。又琉璃世
界释迦亦劝往生。然药师经正旨为助生极乐。劝人
息灭惑业成就念佛三昧。还同折门教意。非比阿弥
如来纯以念佛摄一切人往生彼土也。

*** 九一心四种净土者

一凡圣同居土。分净秽二类。秽
土之中凡圣各二。凡二者。一恶众生。即四趣也。二善
众生。即人天也。圣二者。一实圣。即四果.辟支.通教六
1164-13a¶ 第 753b 页 X61-0753.png
地.别十住.圆十信.后心。通惑虽尽报身犹在。皆名实
也。二权圣。谓方便.实报.寂光土中法身菩萨及妙觉。
佛为利有缘应生同居。皆是权也。是等与四趣共住。
故名秽土。净土者。如妙喜国。虽有铁围男女之类。以
无四恶趣故名净也。二方便有馀土(下方便等三土各分净秽。唯西
方极乐横具四土而四土皆净。所以最妙。尚宜细细发挥)。谓二乘三种菩萨破见
思惑。證方便道。舍分段身而生界外。故曰方便。而尘
沙别惑无明未断。故曰有馀。释论。出三界外有净土。
声闻.辟支佛出生其中。受法性身。非分段也。三实报
无障碍土。纯诸法身菩萨所居。尽尘沙惑。分破无明。
得真实果。而无明未尽。润无漏业。受法性报身。亦名
果报国。仁王经。三贤十圣住果报。以观实相。发真无
漏。感报殊胜。故名实。色心不二。毛刹相容。故名无障
碍。华严因陀罗网世界是也。四常寂光土。妙觉极智
所照如如法界。名之为国。亦名法性身。但一真如佛
性。非身非土而说身土。离身无土离土无身。诸佛如
来所游居处。妙宗曰。经论言寂光无相者。谓巳尽染
碍之相。非如太虚空无一物。良由三惑究竟清净。则
依正色心究竟显明。大经曰。因灭是色获得常色。受
想行识亦复如是。仁王称为法性五阴。是为极果。巳
1164-13a¶ 第 753c 页 X61-0753.png
上四土名义迥别。虽一切净秽佛土各具此四。只在
一心而境界不同。非异成异。是故同居是退地。方便
是亦退亦不退地。谓退堕二乘。不退堕凡夫。实报是
不退地。寂光是非退非不退地。但有竖出义。无横具
义。故最初同居一关。无不思议因果可论也。

*** 十摄受十方有情不思议净土者

即阿弥陀佛西方
极乐净土。其中大功德海。大悲智海。大愿力海。若具
说者假使尽十方诸佛.菩萨.声闻.辟支。下至蜎飞蠕
动草木瓦砾邻虚微尘之类。一一具无量口。口一一
具无量舌。舌一一出无量声。常说倍说炽然说无间
说。经百万亿尘沙阿僧祇劫亦不能尽。且约五义释
之。一谓阿弥身中有无量众生。众生身中有无量阿
弥。国土亦然。是故一众生念阿弥。一阿弥见。众众生
念阿弥。众阿弥见。众生念念阿弥。即念念阿弥见。若
众生身中无阿弥者。阿弥不见。如阳燧中能得火不
能得水。故阿弥身中无众生者。阿弥亦不见。如胎中
儿与母俱不与石女俱故。是故身含身。身含身身。土
含土。土含土土。身土交含。重重无尽。是身土不思议
义。二谓若离性言土。土即心外。是幻化故。幻化即断
灭相。众生不生。若即性言土。性是有形是一定故一
1164-13a¶ 第 754a 页 X61-0754.png
定即无变易。众生亦不生。即性即相。非性非相。存非
非亡。存即即坏。是性相不思议义。三谓即念佛即见
佛。即成佛即度生。一时具足。如人三十至四十岁无
间断相。若离三十至四十者。中间即有分限。而我此
身无分限故。若由三十至四十者。中间即有相续。而
我此身乃至相续不可得。故念佛因果亦复如是。是
因果不思议义。四谓若阿弥因念而来。此众生因忆
佛而生。彼即有去来。有去来即有程途。有程途即有
险易。般舟三昧曰。不于是间终。生彼间佛刹。佛无所
从来。我亦无所至。先德云。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如天鼓鸣。远近齐闻。非去来故。如水中月。东行则东。
西行则西。非去来故。是去来不思议义。五谓如澄潭
山影。如春旸百草。如众生业力。如日月光相。如胎中
根。如身中我。如齿坚舌柔。如眉横发长。是毕竟不可
思议不思议义。所以十方诸佛吐心吐胆。亦只道得
希有难信而巳。虽大千舌相讵能分疏其万一哉。孔
子曰。夫妇之愚可与知。及其至也。圣不知。至哉言也。
无量法门一以贯之矣。

** 第二缘起门

夫乐鲍肆者不念檀栴。非实不念。以不厌故。乍使引
1164-13a¶ 第 754b 页 X61-0754.png
之晤室。爇栴炙沉。不终日而悲其昔之秽。厌离之不
早也。夫生死臭秽愈于鲍肆。众生贪嗜倍彼蝇蚋。诸
佛为鬻香长者。悯一辈人天没溺浊海。是故阿弥导
师广开香严之肆。释迦慈父确指净域之门。尽大地
无非贫儿。一佛号便为资本。莫离十念足验诚言。塞
鼻臆腥久当自厌。今约西方起教。略分十义。


* 一一大事
* 二宿因深
* 三显果德
* 四依因性
* 五顺众生
* 六秽相空
* 七胜方便
* 八导二乘
* 九坚忍力
* 十示真法

*** 一一大事者

众生处五浊世。如囚处狱。等不等罚。未
有一得免者。以入狱者皆罪人。处人天六道者。皆业
报分段之身故也。然人入狱无刻不求出离。良由狱
之煎苦难忍难堪。棘墙外更有许大安乐世界。此之
苦乐但入狱者无不知也。今众生以烦恼为家。以生
死为囿。系心衣冠之囚长。适情金玉之桁杨。岂知大
铁围山是我棘墙。三界法场之外各有家乡田地也。
诸佛悯此。酸心痛骨为分别净秽。指以脱归路程。而
岁久抛业之人了无归处。又大建宅舍以安之。一则
往来狱门为治道途。一则长伺狱外修饰旅馆。如是
1164-13a¶ 第 754c 页 X61-0754.png
之恩何由可报。嗟夫烛长夜。揭覆盆。诸佛不惜垂手。
众生何苦恋恋也。经云。如来为一大事出现于世。大
事者即此事也。众生反恋毛头许事。以小易大。甘心
瘦死。何哉(奇曰。囚以饥寒死曰瘦)

*** 二宿因深者

一正因。即三世诸佛与诸有情自清净
体。如万象依空。山川依地。谷依种子。花果依仁。若无
此因。佛果不成。一切悲智纯依此因而得建立。长者
论。如来藏身。诸佛智海。莫不居中。若不见法身。一切
福智大慈大悲总属生灭。法身者即正因是。二正愿。
如本经。法藏比丘于自在王如来所发四十八大愿。
一愿不成不取菩提。此依自性无量悲智。发如是不
可思议愿力。非心外见有众生发愿欲度。以众生非
心外故。三正行。如本经。法藏发愿巳。如是安住种种
功德。修如是菩萨行。经无数亿那由他百千劫。又一
向出生菩萨经。阿弥昔为太子。闻此妙法。七千岁胁
不至席。不念爱欲财宝。不问他事。常独处。止意不倾
动。复化八千亿万那由他人得不退转。此自性行持。
自性精进。非有作功德。虽历亿劫不离一念。以微妙
法门离一切行一切劫故。是谓正因正愿正行。如伊
三点缺一不成。非作得非不作得。先德云。根深果茂。
1164-13a¶ 第 755a 页 X61-0755.png
源远流长。宿因既深。教起亦大。然乎哉。

*** 三显果德者

华严普贤行愿品。诸佛如来因众生而
起大悲。因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如旷
野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
野菩提树王亦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
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
智慧华果。是故诸佛取佛果者依于众生。若无众生
佛果不成。如汉祖以救民故有百战。以百战故登宝
位。登宝位故百姓乐业。若无百姓即无如上等事。究
而论之。凡行一德一事一利一名者。无众生皆悉不
成。是故我无众生即不成我。众生是依我即正。众生
是正我即依。人我平等依正无碍。是法尔故。法尔即
自然果德故。向外建立不成果义(纵迷心性向外建立。亦不在心性外。
以心性无外故)。

*** 四依因性者

一切众生皆有如是净性。譬一精金冶
为钗钏溺器。金性是一。溺器者。具秽非金秽故。生佛
亦然。同一净性。但以钗钏溺器而有差别。非是性异。
是故博地凡夫十念即生者。以本净故。阿弥陀佛欲
摄受是众生即摄受者。以众生本净故。如镜中之光
非不磨得。非从磨得。生净土者。非是行愿及与念力
1164-13a¶ 第 755b 页 X61-0755.png
所能成就。何以故。念行如炉锤等。但能销金。无别有
金生故。

*** 五顺众生者

乐儿童者以竹马。乐老耄者以筇鸠。众
生所重惟宝玉衣食。故有自然七宝楼阁妙丽衣服
饮食等事。辟火宅诸儿。非羊鹿等车决不肯出。出巳
纯与大车。如来顺众生情说阿弥宝土。众生生巳各
各自见细妙净相无可比喻。方知琉璃砗磲犹如瓦
砾。如达官贵人向田舍儿说王宫精丽。姑就彼极珍
异者为拟向。非情量所及。如对生盲说色。无所用其
方比矣。

*** 六秽相空者

智论。有一子喜在不净中戏。聚土为谷。
以草木为鸟兽。人有夺者。瞋恚啼哭。其父思惟。此事
易离。小大自休。众生爱著不净臭身及种种五欲。信
等五根成就时即能舍离。何以故。若小儿所著是真
物。虽至百岁著之转深。若众生所著物实有者。虽得
五根亦不能舍。以诸法空诳不实。众生所著即易为
训化。如人少悦色。壮营官。老嗜利。若实可好者。不应
年变月易。以变易故。伹是情妄。如梦中人唤之即醒。
若梦实者虽唤无益。以俱非实。是故佛为一切众生
说净土法门。
1164-13a¶ 第 755c 页 X61-0755.png

*** 七胜方便者

此方便非自力亦非他力。自性海中具
有如是自在功德。一切现成。是故一句圣号无复烦
词。十念功成顿超多劫。如万窍怒号力在扶摇。因窍
显故。幽谷洞明功在晨曦。因谷见故。一线蚁孔能穿
连山之堤。是水力因蚁透故。一叶苇席能运万斛之
舟。是风力因苇张故。总皆法界性海。无作无为不思
议力所现。非自非他。自他具足。故有如是殊胜方便。
是谓捷中之捷。径中之径。舍此不修。是真愚痴(千古不易
之论)。

*** 八导二乘者

二乘避境趋寂。證假涅槃。不得如来法
身。受业惑苦。一者无明住地。不得至见烦恼垢浊习
气臭秽究竟灭尽净波罗蜜果。二者因无明住地有
虚妄行未除灭故。不得至见无作无行我波罗蜜果。
三者因微细虚妄起无漏业。意生诸阴未除尽故。不
得至见极灭远离乐波罗蜜果。四者变易生死断续
流注。不得至见极无变易常波罗蜜果。以是四种业
惑未證真理。如来悯之。教令回断灭心。修净土行。令
知即空不断。即有不常。乘大乘智。入涅槃海。

*** 九坚忍力者

龙树曰。菩萨学般若波罗蜜。常欲不离
诸佛。何故。未入菩萨位。未得阿鞞跋致受记莂。若离
1164-13a¶ 第 756a 页 X61-0756.png
佛便坏诸善根。没在烦恼。自不能度。安能度人。如人
乘船中流坏败。欲度他人反自没水。如少汤投大冰
池。虽消少处反更成冰。以少功德。无方便力。欲化众
生。虽少利益反更坠落。声闻.辟支虽有涅槃利益。无
一切智。故不能教导。菩萨如象没泥。非象不能出。菩
萨若入非道。唯佛能救。同大道故。复次。菩萨作是念。
我未得佛眼。如盲无异。若不为佛所导。则无所趣。错
入馀道。设闻佛法。异处行者未知教化时节。行法多
少。复次。菩萨见佛或眼见心清净。若闻所说心则乐
法。得大智慧。随法修行而得解脱。如是等值佛无量
益利。岂不一心常欲见佛。如婴儿不应离母。行道不
离粮食。大热不离凉风冷水。大寒不离火。度深水不
离船。病人不离良医。菩萨不离诸佛过于上事。父母
亲属知识人天王等皆不能如佛益利。佛益利诸菩
萨离诸苦处。住世尊之地。问云。何得不离诸佛。答。众
生有无量劫罪因缘。虽行福德。智慧薄少。虽行智慧。
福德薄少。菩萨求佛道要行生忍.法忍。行生忍故一
切众生中发慈悲心。灭无量劫罪。得无量福德。行法
忍故。破诸法无。明得无量智慧。二行和合。须世世不
离诸佛。复次。菩萨常爱乐念佛。故舍身受身恒得值
1164-13a¶ 第 756b 页 X61-0756.png
佛。如众生习欲重。受淫鸟身。瞋恚多。生毒虫中。菩萨
不贵转轮圣王人天福乐。伹念诸佛。故随心所重而
受身形。复次。菩萨常善修念佛三昧因缘。故所生常
值诸佛。所以天如禅师或问谓。悟达之士政愿求生。
汝伹未悟。悟则净土之趋万牛莫挽者。此也。又云。汝
将谓一悟之后习漏永除便不退转耶。更无遍学佛
法修行證果等事耶。便上齐诸佛入生入死不受障
缘所挠耶。审如是诸大菩萨。修六度万行。经恒沙劫
者。是皆愧汝。教有声闻出胎之昧。菩萨隔阴之昏。况
近时薄解浅悟。自救不了者乎。纵悟处深远。行解相
应。奈何未登不退。力用未充。居浊恶。化刚强。先圣未
许。如未完不固之舟。济多人于恶海。自他俱溺。其理
必然。故往生论。欲游戏地狱门者。必生彼土。得无生
忍巳。还入生死救苦众生。以此因缘求生净土。先圣
云。未得不退转位。不可混俗度生。未得无生法忍。要
须常不离佛。譬如弱羽只可傅枝。今释迦巳灭弥勒
未去。四恶趣苦因果牵缠。外道邪魔是非扇乱。女色
淫声之相惑。恶缘秽触之交侵。无现佛可依。又境缘
所挠。初心悟达之人鲜不遭其败者。所以世尊殷勤
指归极乐。良有以也。盖彼弥陀现在说法。乐土境缘
1164-13a¶ 第 756c 页 X61-0756.png
种种清净。傥依彼佛。忍力易成。高證佛阶。亲蒙授记。
然后出化众生。去来无碍。多见今之禅者不究如来
之了义。不知达磨之玄机。空腹高心习为狂妄。见修
净土则笑曰彼学愚夫愚妇之为。余尝论其非鄙愚
夫妇。乃鄙文殊.普贤.龙树.马鸣等也。非特自迷正道。
失善根。丧慧身。亡佛种。且成谤法之业。鄙圣之殃。佛
祖视为可哀怜者。于是永明和上深怜痛哀。剖出心
肝。主张净土。既自修又化世。临终种种殊胜相现。径
生极乐上品。夫永明悟达磨直指之禅。又致身极乐
上品。以此解禅者之执情。为末法劝信。余谓其深有
功于宗教者此也。真歇了禅师云。洞下一宗。皆务密
修。其故何哉。良以念佛法门径路修行。正按大藏。接
上上器。傍引中下之机。又云。宗门大匠巳悟不空不
有之法。秉志孜孜于净业者。非净业见佛尤简易于
宗门乎。又云。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业。同归一
源。入得此门。无量法门悉皆能入。至如天衣怀.圆照
本.北涧简.天目礼等诸大老。皆禅门宗匠。究其密修
显化。发扬净土之旨。不约而同。广如彼文。不能尽录。
是故当知。禅宗密修不离净土。初心顿悟未出童真。
入此者方为坚固不退之门。
1164-13a¶ 第 757a 页 X61-0757.png

*** 十示真法者

一切法门言空言有未为究竟。此念佛
三昧即念而净净非是无。即净而念念非是有。达净
无依即是念体。了念本离即是净用。是故非净外有
念能念于净。净外有念念即有所。所非净故。非念外
有净能净于念。念外有净净即有二。二非净故。当知
诸佛顺寂灭心而严净土。念净土当入一切寂灭门。
诸佛顺常乐我净心而严净土。念净土当入一切常
乐我净门。诸佛顺平等众生心而严净土。念净土当
入一切平等众生门。诸佛顺大悲智业而严净土。念
净土当入一切大悲智业门。诸佛顺无作无为不可
思议业而严净土。念净土当入一切无作无为不可
思议门。诸佛顺尘劳烦恼性而严净土。念净土当入
一切尘劳烦恼门。诸佛顺微尘芥子相而严净土。念
净土当入一切微尘芥子门。以上诸大法门。但一声
阿弥陀佛皆悉證入。亦无能證所證之相。若不尔者
则是有馀之净。念佛三昧即不如是。

** 第三部类门

夫如来说教广有多门。或偶拈一题。或因缘举出。唯
念佛一门频形赞叹。如高峦之峙平原。跃空而出。金
星之晃沙碛。映日即明。法门殊胜未有逾此者也。今
1164-13a¶ 第 757b 页 X61-0757.png
约诸经言西方大事者。一槩收入。分经纬二义。经非
专谈安养者不收。纬则泛举念佛者亦入。登葱山而
樵玉首采羊脂。泛溟海而斮香忍捐牛首。闻所未闻。
望于来哲。


* 一经中之经
* 二经中之纬
* 三纬中之经
* 四纬中之纬

*** 一经中之经者

无量平等清净觉经.无量寿经.阿弥
陀经.无量寿庄严经.大宝积第十八无量寿如来会。
五同一经。前四译稍不精。六大阿弥陀经。龙舒居士
将前四译和会者。然宝积一会旨富词法。不知龙舒
何以不见。又佛说阿弥陀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二
同一经。而初简净。又观无量寿经言十六观。修持法
门备载此经。上三种经专为西方起教。如天中天。人
中王。不必排抑太虚空。一尚不得岂有二哉。经中妙
义具见馀门。

*** 二经中之纬者

鼓音声王经。持阿弥陀佛名。临命终
时。佛与圣众接引往生。又后出阿弥陀偈经。共五十
六句。二经亦专言净土。言义较前甚略。又鼓音重持
咒。偈经伽陀部。皆非教本故。

*** 三纬中之经者

华严经。普贤菩萨发十大愿。临命终
1164-13a¶ 第 757c 页 X61-0757.png
时一切诸根散坏。一切威势退失。惟此愿王不相舍
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间往生极乐世界。即
见阿弥陀佛。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经无数
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
心而为利益。乃至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
其得生极乐世界。又解脱长者云。我欲见安乐世界
无量寿如来。随意即见。如是十方如来欲见即见。我
能了知如来国土庄严神通等事。无所从来亦无所
去。无有行处亦无住处。亦如巳身无来无去无行住
处。法华经。闻是经典如说修行。命终即往。阿弥陀佛
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得菩萨神
通无生法忍。眼根清净。见七百万二千亿那由他恒
河沙等诸佛如来。楞严经。大势至白佛。超日月光佛
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
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
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
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
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
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
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为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
1164-13a¶ 第 758a 页 X61-0758.png
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
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
第一。宝积经。佛告父王一。切众生皆即是佛。汝今当
念西方世界阿弥陀佛。常勤精进。当得佛道。王言。众
生云何是佛。佛言。一切法无生。无动摇。无取舍。无相
貌。无自性。可于此法中安住其心。勿信于他。尔时父
王与七万释种信解欢喜悟无生忍。佛现微笑而说
偈曰。释种决定智。是故于佛法。决信心安住。人中命
终巳。得生安乐国。面奉阿弥陀。无畏成菩提。又佛告
弥勒发十种心住生极乐。一于众生起大慈无损害
心。二起大悲无逼恼心。三于佛正法不惜身命乐守
护心。四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五不贪利养
恭敬尊重净意乐心。六求佛种智一切时无忘失心。
七于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八不著世论于菩提
分生决定心。九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十于
诸如来舍离诸相起随念心。此十心随成一心。欲生
彼佛世界。若不得生无有是处。般舟三昧经。若沙门
白衣所闻西方阿弥陀佛刹。常念彼方佛。不得缺戒。
一心念。若一日昼夜。若七日七夜。过七日巳见阿弥
陀佛。觉不见梦。见之如梦中所见。不知昼夜。不知内
1164-13a¶ 第 758b 页 X61-0758.png
外。不在冥故不见。不蔽碍故不见。菩萨心当作是念。
时诸佛国境界名大山须弥山。其有幽冥之处悉为
开辟。目亦不蔽。心亦不碍。是菩萨摩诃萨不持天眼
彻视。不持天耳彻听。不持神足到于佛刹。不是生彼
刹乃见便于是间坐。见阿弥陀佛。闻所说经悉受得。
从三昧中能具足。为人说之。观佛三昧经。文殊自叙
宿因。谓得念佛三昧。当生净土。世尊复记之曰。汝当
往生极乐世界。大集经贤护品。求无上菩提应修念
佛禅三昧。若人称念弥陀佛号。曰无上深妙禅。至心
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十住断结经。有四亿
众自知死此生彼。牵连不断。欲为之源。乐生无欲国
土。佛言。西方去此无数国土。有佛名无量寿。其土清
净无淫怒痴。莲花化生不由父母。汝当生彼。如来不
思议境界经。菩萨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惟心量。得
随顺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极乐净
土。随愿往生经。佛国无量。专求极乐者。以因胜。十念
为因故。以缘胜。四十八愿普度众生故。称扬诸佛功
德经。闻无量寿如来名。一心信乐。其人命终。佛与诸
比丘住其前。魔不能坏彼正觉心。又持讽诵念。此人
当得无量之福。永离三途。命终往生彼刹。大云经。善
1164-13a¶ 第 758c 页 X61-0758.png
男子。西方安乐土。佛号无量寿。告一菩萨。娑婆世界
释迦牟尼佛为薄福钝根众生说大云经。汝可往彼
至心听受。彼菩萨欲来。汝观彼土诸菩萨身。满足五
万六千由旬。是菩萨名无边光。通达方便善能教导。
入楞伽经。善逝灭度后。南天竺国中大名德比丘厥
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得
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大悲经。有比丘祈婆伽。修习
无量最胜善根。命终生西方无量寿佛国。以后成佛。
号无垢光如来。

*** 四纬中之纬者

华严毗卢遮那品。大威光童子得念
佛三昧名无边海藏门。光明觉品。尔时光明过千世
界一切处。文殊菩萨各于佛所同时说言。一切威仪
中。常念佛功德。昼夜无间断。如是业应作。贤首品。见
有临终劝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俾于佛所深归仰。
是故得成此光明。十无尽藏品。第八念藏。此念有十
种。寂静念。清净念。不浊念。明彻念。离尘念。离种种念。
离垢念。光耀念。可爱乐念。无能障碍念。兜率偈赞品。
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舍。此人得见佛。其数与心等。
十回向品。第十回向。以法施回向。愿得忆念与法界
等无量无边世界未来现在一切诸佛。十地品中。从
1164-13a¶ 第 759a 页 X61-0759.png
初至末地地皆云。一切所作不离念佛。佛不思议法
品。如来十种佛事。谓若有众生专心忆念则得现前。
心不调顺则为说法等。入法界品。德云比丘得忆念
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所谓智光普照
念佛门。常见一切佛土种种宫殿严净故。令一切众
生念佛门。随众生心乐皆令见佛得清净故。令安住
力念佛门。令入如来十力中故。令安住法念佛门。见
无量佛听法故。照曜诸方念佛门。悉见一切诸世界
中等无差别诸佛海故。入不可见处念佛门。悉见一
切微细境中诸佛自在神通事故。住诸劫念佛门。一
切劫中常见如来诸所施为无暂舍故。住一切时念
佛门。于一切时常见如来亲近同住不舍离故。住一
切刹念佛门。一切土咸见佛身超过一切无与等故。
住一切世念佛门。随自心乐普见三世如来故。住一
切境念佛门。普于一切境界中见诸如来次第现故。
住寂灭念佛门。于一念中见一切刹一切佛示涅槃
故。住远离念佛门。于一念中见一切佛从其所住而
出去故。住广大念佛门。常观察一一佛身充遍一切
诸法界故。住微细念佛门。于一毛端有不可说如来
出现悉至其所而承事故。住庄严念佛门。于一念中
1164-13a¶ 第 759b 页 X61-0759.png
见一切刹皆有诸佛成等正觉现神变故。住能事念
佛门。见一切佛出现世间放智慧光转法轮故。住自
在心念佛门。知随自心乐一切诸佛现其像故。住自
业念佛门。知随众生所积集业现其影像令觉悟故。
住神变念佛门。见佛所坐广大莲华周遍法界而开
敷故。住虚空念佛门。观察如来所有身云庄严法界
虚空界故。法华经。若有因缘。独入他家。一心念佛。乞
食无侣。一心念佛。又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
南无佛皆巳成佛道。净名经。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
成佛。不谄众生来生其国。深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
佛。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大乘心是菩萨净土。菩
萨成佛。大乘众生来生其国。布施是净土。一切能舍
众生来生。持戒是净土。行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忍
辱是净土。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精进是净土。勤
修一切功德众生来生。禅定是净土。摄心不乱众生
来生。智慧是净土。正定众生来生。四无量心是净土。
成就慈悲喜舍众生来生。四摄法是净土。解脱所摄
众生来生。方便是净土。于一切法方便无碍众生来
生。三十七品是净土。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众生
来生。回向心是净土。菩萨成佛。得一切具足功德国
1164-13a¶ 第 759c 页 X61-0759.png
土。说除八难是净土。菩萨成佛。国土无有三恶八难。
自守戒行不讥彼缺是净土。菩萨成佛。国土无有犯
禁之名。十善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命不中夭大富
梵行所言诚谛尝以软语眷属不离善和诤讼言必
饶益不嫉不恚正见众生来生其国。菩萨随其直心
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
随意调伏则如说行。随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
则有方便。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
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随说法净则智慧净。随智
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菩萨欲得
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又菩萨成就八
法。于此世界行无疮疣。生于净土。何等为八。饶益众
生不望报。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施之。
等心众生谦下无阂。于诸菩萨视如佛。所未闻经闻
不疑。不与声闻违背。不嫉彼供不高巳利而于中调
伏其心。常省巳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涅
槃经。菩萨六念。念佛第一。又系念思惟因缘力故得
断烦恼。大悲经。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
穷尽。大般若经。佛告曼殊室利。菩萨能正修一相庄
严三昧。疾證菩提。应离喧杂。不思众生相。专念一如
1164-13a¶ 第 760a 页 X61-0760.png
来。审取名字。善想容仪。即为普观三世诸佛。即得诸
佛一切智慧。坐禅三昧经。菩萨坐禅。不念一切。惟念
一佛。即得三昧。增一阿含经。四事供养阎浮提一切
众生。若有称佛名如[壳/牛]乳顷。功德过上不可思议。文
殊般若经。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
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彼方所。端身正向。能于
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见在诸佛。
念一佛功德与念无量佛无二。阿难闻法犹住量数。
若得一行三昧。诸经法门一一分别皆悉了知。昼夜
宣说智慧辩才终不断绝。阿难多闻辩才百千等分
不及一。大集经。若人专念一方佛。或行或坐。至七七
日现身见佛即得往生。法华三昧观经。众生一称南
无佛者皆作佛。惟一大乘无二三。一切法一相一门。
所谓无生无灭毕竟空相。习如是观。五欲自断。五盖
自除。五根增长。即得禅定。那先经。人生造恶。临终念
佛。得生佛国。如大石置船得不没。恶因念佛不入泥
犁。其小石没者。如作恶不知念佛。便入泥犁。总前经
纬。作颂曰。

「 如来金口言
 赞叹西方土
 如入长安城
 无别天子都
 普贤佛长子
 文殊七佛师
1164-13a¶ 第 760b 页 X61-0760.png
 授记及回向
 是果位往生
 释种得法忍
 善财證佛果
 面奉阿弥陀
 是菩萨往生
 龙树破有无
 祈婆最胜根
 皆得佛授记
 是禅师往生
 闻佛心信乐
 诵念与持讽
 大石置船上
 是下劣往生
 阿难世多闻
 佛子中第一
 不如念一佛
 顿了诸经法
 云何义解家
 得轻易念佛
 诸正念法门
 经中皆悉载
 但一大乘法
 无二亦无三
 奉劝悟达士
 趁时歇狂解
 一心念阿弥
 莲华念念生
 此是常寂光
 非报非方便
 作是观为正
 勿妄生分别
 禅教律三乘
 同归净土海
 一切法皆入
 是无上普门
 教海义无量
 瓮观拾少许
 一脔遍鼎味
 是中有全藏」


** 第四教相门

夫一大藏教如器衔空。空无相体。器有方圆。器尽空
除。教忘教灭。是故随缘普应则涅槃真如一器也。称
智自在则名相专持一空也。药无定方。定方以病。岂
玉屑珊瑚槩治四百四病哉。病除药贵。便溺即是醍
醐。异證同方。参苓化为酖毒。何况无上医王治三乘
1164-13a¶ 第 760c 页 X61-0760.png
出世之药。疗人天凡小等疮者哉。先德约教。或一或
多。名相虽别理趣是同。道人不揣固陋。窃附先哲。分
别诸句。用彰一乘。使知净土法门摄一代时教。毋为
儱侗禅宗轻狂义学诳惑云尔。


* 一假有教(原名纯有)
* 二趋寂教
* 三有馀教
* 四无馀教
* 五顿悟教
* 六圆极教
(纯有
即人天乘。趋寂等五即小.始.终.顿.圆也。若论判教。须
约化仪四教.化法四教.通别五时方可全收一代所
说法门。今仅依五教尚可商惜。中郎四十馀岁巳弃
世。未入台宗之室也。又纯有不能出世。不得立教。秪
可附在三
藏教耳)。

*** 一假有教者

凡夫耽爱。染造黑业。如来悲悯。为说地
狱苦.饿鬼苦.畜生苦.无福德著我所苦。欲生人天。当
修善根。佛初为提胃说世间因果。五百贾人同受五
戒。先忏五逆十恶谤法等罪。是为有教。观经修三福。
首言孝父母.奉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无量寿经
极言五恶.五痛.五烧之苦。教化群生令持五善。二经
为求往生遮诸不善。非忻人天小果。修持同證果别。
楞严.华严诸方等经亦兼带之。不名为有。观经钞曰。
圆顿行者岂违小乘出家之式三皈众戒威仪等事。
又曰。得前前不得后后。得后后必得前前。何故。诸佛
无不以十善得度故。华严经。十不善业道是地狱.畜
1164-13a¶ 第 761a 页 X61-0761.png
生.饿鬼受生因。十善业道是人天乃至有顶处受生
因。又上品十善业道以智慧修习。心狭劣。怖三界。阙
大悲。从他闻声而了解。故成声闻乘。若修治清净。不
从他教。大悲方便不具足。悟解甚深因缘法。故成独
觉乘。若修治清净。心广无量。具足悲悯。方便所摄。发
生大愿。不舍众生。希求诸佛大智。净治菩萨诸地。净
修一切诸度。故成菩萨广大行。又上上品十善业道
一切种清净故。乃至證十力无畏故。一切佛法皆得
成就。是故我今等行十善。应令一切具足清净。乃至
菩萨如是积集善根。成就善根。增长善根。思惟善根。
系念善根。分别善根。爱乐善根。修习善根。安住善根。
以此善根所得依果修菩萨行。于念念中见无量佛。
如其所应承事供养。又云。虽无所作而恒住善根。又
虽知诸法无所依。而说依善法出离。奉劝悟达之士。
猛省永嘉豁达之言。早寻白社不请之友。勿轻戒律。
无作业之佛。勿贪虚名。有对證之鬼。莲邦不远。请即
加鞭。

*** 二趋寂教者

小乘寂灭趋向涅槃。严土利他不生喜
乐。与净土大乘之教正反。然无量寿及观经皆有须
陀洹乃至阿罗汉。先德谓。小乘定性不生。若先发大
1164-13a¶ 第 761b 页 X61-0761.png
心熏成种子。退心小乘。垂终回小向大则得生。以退
大既久。习小功深。彼佛称习说小。且令證果。然不住
小位。还起大心进行弥速。或五劫或十劫得成初地。
如是阶级犹是殊胜。是故不同。

*** 三有馀教者

了二空真理。修万行。趣大乘佛果。唯不
许阐提二乘成佛。谓阐提无性。二乘定性。决不可成。
未尽大乘真理。故名有馀。此经五逆二乘种不生。教
义似同。然五逆不生。以谤法故。是无信心。非无性。观
经。毁戒众生临终恶现。闻赞佛功德。地狱猛火化清
凉风。五逆十恶具足十。念见金莲如日轮。刹那顷得
往生。此自性不思议功德。仗不思议佛力显现。若不
具佛力。如顽石岂能透月。当知念能显性。如是往生
是性力。故如日能显空。空非因日。是故一切众生皆
成佛。不同有馀之教。

*** 四无馀教者

一切众生平等一性。悉当成佛。为大乘
极则之教。唯一自心为教体。故云无馀。净土法门依
正信愿等法。究极皆归一心。故言一心不乱即得往
生。又大本。三辈生者皆云发无上菩提心。菩提心佛
性是。华严曰。菩提心如种子。生一切佛法故。如良田
长众生白净法故。如大地持一切世间故。如净水洗
1164-13a¶ 第 761c 页 X61-0761.png
一切烦恼垢故。如大风普于世间无所碍故。如盛火
烧一切诸见薪故。广在彼经。当知菩提心是铁炮中
利药。念佛是药线。华严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即是此
义。菩萨五位加行亦药中引线耳。无量妙行讵有加
一行三昧者哉。

*** 五顿悟教者

长者论。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不从地位
渐次。故为顿教。思益经。得诸法正性者。不从一地至
一地。楞伽经。十地则为初。初则为八地。乃至无所有。
何次。当知顿者谓阶级。即非阶级。如空中鸟迹。速而
无痕。由此出生一切阶级而俱非阶级。故顿教者教
之纲领。亦名教外别传。本不可名别传。尤不可别立
一教。若可别名别立。早巳落阶级矣。然名别传立顿
教者。如棋谱中谱活眼法耳。观经钞曰。经于化法。以
圆为顿。何故。无生忍位别在初地。圆在初住。别教凡
夫经无数劫方至此位。唯有圆教即生可入。韦提及
侍女并是凡夫。即身得忍。判为顿者是圆顿故。此经
五逆十恶持名即生。皆得不退。正合顿义。所谓是心
作佛。是心是佛。直指心宗更无迂回。且如阿弥一声
是非俱刬。何等直截。古人谓之头则公案。镬汤波底
岂贮寒冰。烈火𦦨中讵容寸草。达磨复起不易吾言。
1164-13a¶ 第 762a 页 X61-0762.png
更或踟蹰万年千里。

*** 六圆极教者

慈恩谓先德判经论有四宗。第四显实
宗。涅槃.法华.华严等显真实中道义。舍化城而归宝
所。故知弥陀经乃第四宗也。又谓以教准宗。宗有其
八。一我法俱有宗。此乃外道。列于正宗为不可晓。乃
至八应理圆实宗。如华严及弥陀经是第八宗收。真
歇了禅师等以帝网千珠发明净土圆融之义。诸书
具载。近有以华严配此经。谓圆全摄此。此分摄圆。得
圆少分。但圆义无全无分。如月在川。川川皆有全月。
乃至瓶池寸水亦是全月。无分月故。如风在树。树树
皆有全风。乃至寸叶茎草亦是全风。无分风故。若圆
有分。圆即有段。若分非全。圆即不遍。分全双乖。圆义
不成。今约莲宗圆极。分五种义。一刹海相含义。一切
诸佛报化国土互相摄入。全他全此而无留碍。若计
不相入者。此即情见。情见非实。如室中含空。其中若
人若畜若鬼若虫若凡若瓶若架之类。皆依空建立。
空属人时。则鬼畜虫几瓶架所依之空一切摄入人
中。空属畜时。则人鬼虫几瓶架所依之空一切摄入
畜中。乃至鬼虫几瓶架等一一皆然。参而不杂。离亦
不分。非入非不入。是故经云。国土光净遍无与等。彻
1164-13a¶ 第 762b 页 X61-0762.png
照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世界。如明镜中现其形像。当
知一切净方浊土交光相入。如千灯一室。故二三世
一时义。众生情见执有时分。过见未来等事。实相中
无时体可得。何故。若计晦明是时。晦明是业相。如病
眼见眚非定相故。若计老少是时。老少是幻质。如敝
网裹风非定质故。云何是中而有实义。今约延促相
入以明时体。一促中有延。如人假寐。梦经城邑聚落
及见故人。悲笑分明经历时月。醒问几时数千钱耳。
其人自思。假寐无几。云何经历许事。了了记忆。非病
非醉。展转追惟终不可解。二延中有促。如人暴死数
日忽起语人曰。门外罗刹捉我欲啖。裂袖得脱。家人
曰。为汝烧银烛巳数十枝了也。其人异曰。适从门外
一掣臂耳。何遽越几昼夜耶。以是二喻进退互观。毕
竟无有三世可得。是故经云。观彼久远犹若今日。经
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是谓三世无间。三世无
间者时体不可得故。三无情作佛义。权教中有情有
佛性。无情无佛性。一切草木器界不能成道转法轮。
此执情强计。属意即有。属物即无。不了诸法皆住法
位。何以故。意是色故。是空根故。是往古来今故。是无
情故。一无一切无故。青黄是意故。风鸣谷响是意故。
1164-13a¶ 第 762c 页 X61-0762.png
草木瓦砾是意故。是有情故。一有一切有故。故知情
可说自亦可说物。不应言谁无谁有。夫筋骨血肉亦
无情虑。是众生耶非众生耶。梦中见山见水见木见
石亦是无情。是情想摄耶非情想摄耶。是中尚无是
我非我。云何更计有情无情。是故经中道场宝树能
净诸根。风枝水响咸宣妙法。无一物非佛身。无一物
不转法轮。岂情见妄知所能计度。四依正无碍义。依
是器界。正是身根。凡情横计有依有正。是义非实。何
以故。若言虚空是依者。如人张口则虚空入。乃至毛
孔骨节心腹之内皆有虚空。是依耶是正耶。若言地
水火风是依者。如涎液入器为水。发焦为土。两手相
触成火。嘘气为风。是依耶是正耶。是故经中无量宝
华。一一华出三十六亿那由他百千光明。一一光明
出三十六亿那由他百千佛。普为十方说一切法。以
佛力故现有宝华。以宝华故复现诸佛。是故当知尽
一刹是佛身。刹刹皆然。无一身非佛刹。身身皆然。非
佛神力变现。唯一真法界智为依正故。五充遍不动
义。众生妄计佛身即有去来。而实佛身无去无来亦
无不去不来。辟如鸟飞空中一日千里。空非随鸟。鸟
不离空。是故经言。阿弥陀佛常在西方。又言至一切
1164-13a¶ 第 763a 页 X61-0763.png
行人之所。涅槃经。佛言。波罗柰城有优婆夷。割髀肉
为[腕-夗+隹]送病比丘。优婆夷患疮苦恼。即发声言南无佛
陀南无佛陀。我在舍卫城闻其音声。起大慈心。是女
寻见我持良药涂其疮上还合如本。我即为说种种
法。闻法欢喜。发菩提心。我实不往波罗柰持药涂优
婆夷疮。慈善根力令彼女人见如是事。调达多服酥
头痛腹满受大苦恼。发如是言。南无佛陀南无佛陀。
我在优禅尼城闻其音声即生慈心。调达寻见我至
其所摩盐汤令服。服巳平复。我实不往调达所摩头
腹授汤令服。慈善根力令调达见如是事。憍萨罗国
有五百贼。王捕挑目逐著黑林受大苦恼。各作是言。
南无佛陀南无佛陀。啼哭号咷。我在祇桓精舍闻其
音声即生慈心。时凉风吹香山。种种香药满其眼眶。
寻还得眼。诸贼开眼即见如来立其前而为说法。贼
闻法巳发菩提心。我实不作风吹香山药住其人前
而为说法。慈善根力令彼群贼见如是事。如上之法
岂容思议。皆是一真法界。不得言自心感见。亦不得
言心佛和合。以佛地中离自离他离和合故。是故入
此门者莫同凡夫情见分别计度。如清凉云。阿弥陀
佛即本师卢舍那。犹属情量。何以故。十方世界惟一
1164-13a¶ 第 763b 页 X61-0763.png
智境。无别佛故。

(奇问。慈善根力者。法性无人我。众生受苦。皆如来性中境相耶。答。此说止得正因佛性。正因宁独如来。众
生亦尔。教中言。十地以上菩萨。一呼其名即蒙利益。以分别业尽故。杜顺和尚一履悬门。十年无人窃去。
自云多生不作盗业。宋郑橐驼者人一见其面辄得祸近。时某妃子贫甚。凡手所触物寻即废去。不能自
存。非多生业力之故欤。佛善根力。合得如是报)。

** 第五理谛门

夫即性即相。非有非空。理事之门。不妨遮表之诠互
用。言无者。水月镜花不同龟毛兔角。言有者。风行云
起不同石碍金坚。是故若滞名著相即有漏凡夫。若
拨果排因即空见外道。梦中佛国咸愿往生。泡影圣
贤誓同瞻仰。说真说相似完肤加疮。道有道无类洪
垆点雪。爰约真谛。分别四门。


* 一即相即心门
* 二即心即相门
* 三非心非相门
* 四离即离非门

*** 一即相即心门者

净土境观要门曰。心包太虚。量周
沙界。是故极乐国土宝树宝地宝池。弥陀海众正报
之身三十二相等。皆我心本具。皆我心造作。不从他
得。不向外来。了此方可论即心观佛。观经。诸佛如来
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天台作二释。一约感
应道交释。二约解入相应释。若无初释则观非观佛。
1164-13a¶ 第 763c 页 X61-0763.png
若无次释则心外有佛。至释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从
修观边为心作。从本具边为心是。又曰。观心观佛皆
属妄境。意在了妄即真。不须破妄显真。故荆溪云。唯
心之言岂惟真心。烦恼心遍。不知烦恼心遍安知生
死色遍。色何以遍。色即心故。若尔。不须摄佛归心方
名约心。观佛如此。非但深得佛意。亦乃迥出常情。宗
镜录曰。自心遍一切处。若见他佛即是自佛。不坏自
他之境。惟是一心。众生如像上之模。若除模。既见自
佛亦见他佛。何者。见他佛即是自佛。以自铸出故。亦
不坏他佛。以于彼本质上变起他佛之形。是自相分
故。又曰。自心感现佛身来迎。佛身常寂无有去来。众
生识心托本佛功德胜力。有来有去。如面镜像。似梦
施为。镜中之形非内非外。梦里之质非有非无。但是
自心。非关佛化。故知净业纯熟目睹佛身。恶果将成
心现地狱。如福德执砾成金。贫人变金成砾。砾非金
而金现。金非砾而砾生。金生但是心生。砾现唯从心
现。转变是我。金砾何从。正法念处经。善巧画师取种
种彩色。取白作白。取赤作赤。取黄作黄。取鸽作鸽。取
黑作黑。心业画师缘白取白于天人成白色。欲等漏
垢所不染污。取赤彩色于天人作赤色。所谓爱声味
1164-13a¶ 第 764a 页 X61-0764.png
触香色。取黄彩色于畜生道作黄色。递互饮血啖肉
贪欲嗔痴更相害故。取鸽彩色攀缘观察。于饿鬼道
作鸽色。身犹火烧林树饥渴所恼种种苦逼。取黑彩
色于地狱作黑色。以黑业故有黑铁壁被燃被缚得
黑色身。乃至心业画师善治禅彩攀缘明净。如彼画
师善治彩色画作好色。皆是自心非他所作。心业画
师以纯净色画作净土亦复如是。般舟三昧。菩萨得
是三昧。便于是间坐见阿弥陀佛。如毗耶有淫女名
婆利。舍卫淫女名曼那。王舍淫女名槃那。有三人各
闻。昼夜专念心著不舍。梦与从事。觉巳心念。彼不来
我不往而事得办。一切法皆如是耶。往告跋陀和菩
萨。答言。诸法实尔。皆从念生。如是种种为三人说。得
不退转地。菩萨于是间闻阿弥陀佛。数数念。用是念
故见阿弥陀佛。如人念乡里。梦归故乡。见家室亲属
共语。觉为知识说之。菩萨如所向方闻佛名。常念所
向方。欲见佛。菩萨一切见。如比丘观死人骨著前。有
观青时。观白时。观赤时。观黑时。其骨无持来者。亦无
骨。亦无所从来。是意所作。菩萨如是。欲见何方佛即
见。持佛威神力。持佛三昧力。持佛功德力。用是三事
得见佛。如年少人端正姝好。以净器盛好麻油及净
1164-13a¶ 第 764b 页 X61-0764.png
水。或新磨镜。或无瑕水精自照。以明净故自见其影。
影不从中出。不从外入。菩萨以善清净心随意即见
诸佛。见巳欢喜。作是念。佛从何来。我身不去。即时便
知佛无所从来。我亦无所去。复作是念。三界所有皆
心所作。何以故。随心所念悉皆得见。以心见佛。以心
作佛。心即是佛。心即我身。心不自知亦不自见。若取
心相悉皆无智。心亦虚诳从无明出。因是心相即入
诸法实相。当知心外见佛即成魔境。以心外无一法
可得故(以心性无外故。以一切十方三世诸法皆不在心外故。若达心外无法则魔界即佛界。以
一如无二如故)。

*** 二即心即相门者

谓诸法毕竟空故有诸法。若诸法
有决定性则一切不立。般若经。诸法不空。无道无果。
法句经。菩萨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华严经。菩萨摩
诃萨了达身及众生本来寂灭。而勤修福智无有厌
足。于诸境界永离贪欲。而常乐瞻奉诸佛色。知佛国
土皆如虚空。而常庄严佛刹。以是义故菩萨乐修。净
土群疑论。问。佛土皆空。众生如第五大。何得取著有
相。舍此生彼。答。佛说法不离二谛。成就一切法而离
诸法相。成就一切者。世谛诸法也。离诸法者。第一义
谛无相也。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常修净土行。教
1164-13a¶ 第 764c 页 X61-0764.png
化诸群生。汝但见圆成实教破遍计所执毕竟空无。
而不信依他起性因缘之教。即是不信因果。说诸法
断灭为邪见外道。十疑论。不生不灭者于生缘中诸
法和合不守自性。求于生体亦不可得。此生生时无
所从来。故名不生。诸法散时不守自性。此散灭时去
无所至。故言不灭。非因缘生灭外别有不生不灭。亦
非不求生净土唤作无生。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
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又。诸法不自生。亦不
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智者炽然求生净
土。达生体不可得即真无生。此谓心净故佛土净。愚
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不
知生即无生无生即生。不达此理横相是非。瞋他求
生净土。几许诬哉。长芦曰。以生为生者常见也。以无
生为无生者断见也。生而无生无生生者第一义谛
也。永明曰。即相之性。用不离体。即性之相。体不离用。
赞性即是护相。毁相祗是毁性。天如曰。性能现相。无
生即生。相由性现。生即无生。是则无声声中风枝水
响。非色色里宝树栏干。岂同灰飞烟灭之顽空与拨
无因果之魔属哉。

*** 三非心非相门者

婆沙论。新发意菩萨念实相佛。得
1164-13a¶ 第 765a 页 X61-0765.png
上势力。不贪著色身。法身亦不著。善知一切法。永寂
如虚空。实性论。佛非可见法。眼识不得见。法非可说
事。非耳识所闻。僧名无为。不可身心供养礼拜赞叹。
摩诃般若经。菩萨摩诃萨念佛。不以色受想行识念。
以诸法自性空故。不应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念。
不应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念。不应以十力.四无
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而念。是诸法自性空故。
自性空则无所念。无所念是为念佛。智度论。于过去
诸佛取相分别回向。不名回向。有相是一边。无相是
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诸佛实相。若不取相数回
向。是为不颠倒。佛藏经。以是毕竟空无所有法念佛。
念佛者离诸想。诸想不生。心无分别。无名字。无障碍。
无欲无得。不起觉观。随所念起一切诸想皆是邪见。
随无所有。无觉无观无生无灭。通达是者名为念佛。
如是念中无贪无著无逆无顺无名无想。舍利弗。无
想无语乃名念佛。是中乃至无微细小念。何况粗身
口意业。无身口意业处。无取无摄。无诤无讼。无念无
分别。空寂无性。灭诸觉观。是名念佛。若人成就如是
念者。欲转四天下地随意能转。亦能降伏百千亿魔。
况弊无明从虚诳缘起。无决定相。是法如是。无想无
1164-13a¶ 第 765b 页 X61-0765.png
戏论。无生无灭。不可说不可分别。无暗无明。魔若魔
民所不能测。但以世俗言说有所教化而作是言。汝
念佛时草取小想。莫生戏论。莫有分别。何以故。是法
皆空。无有体性。不可念。一相所谓无相。是名真实念
佛。又止观明念佛三昧。佛不用心得。不用身得。不用
心得。佛色。不用色得佛心。心者佛无心。色者佛无色。
故不用色心得三菩提。佛色巳尽乃至识巳尽。佛所
说尽者。痴人不知。智者晓了。不用身口得佛。不用智
慧得佛。何故。智慧索不可得。自索我了不可得。亦无
所见。一切法本无所有。坏本绝本。如是念者。名实相
念佛门。亦名绝待门。

*** 四离即离非门者

永明谓。若言内力是自性。若言他
力成他性。若云机感相投是共性。若云非因非缘即
无因性。皆滞阂执。未入圆成。当知佛力难思。玄通罕
测。如阿迦叔树。女人摩触花为之出。是树无觉触非
无觉触。菩萨摩诃萨不思议念触亦如是。如象齿因
雷生花。是齿无闻。花云何生。若雷能生花。诸物应有。
菩萨摩诃萨不思议声尘亦如是。如勇士疑石为虎。
箭至没镞。箭非尅石。石非受矢。菩萨摩诃萨不思议
精进亦如是。如人宿空舍。有鬼担死人来。复一鬼争
1164-13a¶ 第 765c 页 X61-0765.png
之。鬼言此中有人。问是谁担来。人言前鬼担来。后鬼
大瞋。捉此人手拔断。前鬼取死人臂附之。如是臂脚
头胁举身皆易。二鬼共食拭口而去。其人思惟。我身
被鬼食尽。此身尽是他肉。一切时作他身想。五欲亦
不贪。是他身不应供养。妻子亦不染。是他身不应有
染。种种苦辱皆顺受。是他身无复憍慢。后忽自计。若
是他不应有我。若非他他身现在。是中非他非非他。
非我非非我。我亦不可得。他亦不可得。从本巳来恒
自如是。即知一切法是我非我皆为妄计。菩萨摩诃
萨不思议观力见佛自他亦如是。如贫人商丘开信
富者。言入火不烧。入水不溺。投高不折。随诸诳语皆
得实宝物。而贫人无他术。故菩萨摩诃萨不思议贪
获佛宝王亦如是。如空谷随声发响。此响不从空。不
从谷。不从声来。从空来。空应有响。从谷来。应时时响。
从声来。呼平地此响亦传。乃至非和合来。非因缘来。
非自然来。菩萨摩诃萨不思议声相非来非去亦如
是。如幻人幻长者所爱马入瓶中。瓶不加大而马拂
尾如常。长者为设食。马系柱如故。菩萨摩诃萨不思
议幻法变现佛刹亦如是。如阿宅迦药一两。变千两
铜成真金。非千两铜能变此药。菩萨摩诃萨不思议
1164-13a¶ 第 766a 页 X61-0766.png
丹点秽成净亦如是。如安缮那药涂目。行人中人所
不见。菩萨摩诃萨不思议药力于念念生中得无生
身亦如是。如无能胜香涂鼓。发声一切敌军皆退散。
又转轮王有香名海藏。若烧一丸。王及四军皆腾虚
空。菩萨摩诃萨不思议正念香伏魔军越三界亦如
是。当知念佛三昧不可思议。如普贤毛孔。摩耶夫人
腹。净明丈室具足优婆夷小器。何以故。一切法皆不
可思议故。若有毛头许可思议者即非法界性海。如
上言心言境。有相无相。皆入此不思议解脱。即知一
切分别念佛皆为戏论。

** 第六称性门

夫一切贤圣称性而行。法性无边行海叵量。或刹那
际行满三祇。或恒沙劫未成一念。飞空鸟迹辨地位
之疆隅。泪日风花明过现之影像。无胫而走。舍阿弥
以何之。不疾而速。识西方之非远。譬五色至玄而亡。
万流以海为极者也。今约诸行入一行。略示五门。


* 一信心行
* 二止观行
* 三六度行
* 四悲愿行
* 五称法门

*** 一信心行者

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一切诸行信为
正因。乃至菩提果满亦只完此信根。如谷子堕地迨
1164-13a¶ 第 766b 页 X61-0766.png
于成实不异初种。如稚笋参天暨至丛叶本是原竿。
初心菩萨无不依信力成就者。莲宗尤仗信为根本。
一信阿弥陀佛不动智.根本智与巳无异。如大虚空
日映则明。云来则翳。虚空本无是故。又云日即虚空
故。二信阿弥陀佛那由他劫难行难忍种种修习之
事。我亦能行。何以故。无始漂溺三途生苦死苦。披毛
带角铁床铜柱。一切无益之苦皆能受之。况今菩萨
万行济众生事岂不能为。三信阿弥陀佛无量智慧
无量神通及成就无量愿力等事。我亦当得。如来自
性方便具有如是不思议事。我与如来同一自体清
净性故。四信阿弥陀佛不去不来。我亦不去不来。西
方此土不隔毫端。欲见即见。何以故。一切诸佛皆以
法性为身土故。五信阿弥陀佛修行历劫直至證果
不移刹那。我亦不移刹那位齐诸佛。何以故。时分者
是业。法界海中业不可得故。如是信解是入道初心。
信一切诸佛净土之行。

*** 二止观行者

如圆觉.楞严.华严诸方等经。古今学者
广设观门。唯台宗三观最为直捷。示一心之筌蹄。撮
诸法之要领。修行径路无踰于此。西方十六观。一一
具此三义。妙宗钞曰。性中三德体。是诸佛三身。即此
1164-13a¶ 第 766c 页 X61-0766.png
三德三身。是我一心三观。若不然者。则观外有佛。境
不即心。何名圆宗绝待之观。亦可弥陀三身以为法
身。我之三观以为般若。观成见佛即是解脱。举一具
三。如新伊字。观佛既尔。观诸依正理非异涂。广如疏
钞不能具述。知此则知念佛一声具足三观。了能念
之心。非肉团。非缘影。是空观。了所念之佛。若依若正。
各各主伴圆融。竖穷横遍。是假观。了能所绝待。双亡
双照。是中观。又能念即一心三观。所念即一境三谛。
能所不二即谛。观不二三谛即法身。三观即般若。谛
观不二。念佛相应即解脱。举一即三。如新伊字。是则
念佛一声能净四土。如拈一微尘变大地作黄金。是
谓法界圆融不可思议观门。

*** 三六度行者

起信论。知法性体离悭贪。随顺行檀波
罗密。知法性无染离五欲过。随顺行戒波罗密。知法
性无苦离瞋恼。随顺行忍波罗密。知法性无身心相
离懈怠。随顺行进波罗密。知法性常定体无乱故。随
顺行禅波罗密。知法性体明离无明。随顺行般若波
罗密。智度论。菩萨观一切法毕竟空。不生悭贪。毕竟
空中无悭贪。悭贪根本断故。乃至般若波罗密毕竟
空。常不生痴心。又菩萨虽不见施。以清净空心施。作
1164-13a¶ 第 767a 页 X61-0767.png
是念。是施无所有。众生须故与。如小儿以土为金。长
者不见是金。随意与。无所与。馀五法亦如是。是谓菩
萨行于六度。修净土者不越一行具此六义。念念离。
行于施。念念净。行于戒。念念寂。行于忍。念念续。行于
进。念念一。行于定。念念佛。行于智。当知离净寂续一。
必有事相随缘而起。而皆从念佛流出。正助不二。事
理不二。是故念佛一行能该诸行。以念佛是一心法
门。心外无诸行故。若废诸行即是废心。

*** 四悲愿行者

诸佛菩萨性海无尽。供养无尽。戒施无
尽。乃至饶益无尽。如普贤十大愿王。虚空界众生界
无尽。我愿无尽。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一切诸佛无不
成就。如是愿王證涅槃果。故天亲菩萨净土五念门
以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四种为成就入功德门。回向
一切烦恼众生拔世间苦为成就出功德门。菩萨修
五念门速得阿耨菩提。难曰。净名经。观众生如梦。所
见巳寤等。发愿利生。将无眼见空华耶。答。智度论引
佛云。无佛者破著佛想。不言取无佛相。当知无众生
者破众生想。不言取无众生相。故净名谓菩萨作是
观巳。自言我当为众生说无众生法。即真实慈也。又
般若经。菩萨深入大悲。如慈父见子为无所值物故
1164-13a¶ 第 767b 页 X61-0767.png
死甚怜之此儿虚诳死。诸佛亦如是。知诸法空。毕竟
不可得。众生不知于空法。染著著因缘。故堕大地狱。
是故深入大悲。是则诸佛慈悲。正以众生空故。众生
诳入生死故。岂有反息悲愿之理。故知菩萨种种度
生是深达无众生义。若见有众生即有我。慈悲心劣。
岂能行如是二种饶益之行。先德云。未居究竟。全是
自利。妙觉佛后。普贤方是利他之行。佛告比丘。功德
果报甚深。无有如我知恩分者。我本以欲心无厌得
佛。今虽更无功德可得。我欲亦不休。当知行海无边。
非丈竿尺木所能探其底里。痴儿见人指门前竿云
在天半。即计量言。从地至天止两竿许。佛法戏论亦
复如是。

*** 五称法行者

法界海无量无边。行海亦无量无边。虚
空著彩粉墨徒劳。法界无方辙迹安用。是故菩萨一
切行皆称自性。非有非无。非行非不行。称法自在。非
初心得。非后心得。今当略出其相。一菩萨度一切众
生究竟无馀涅槃。而生界不减。如登场傀儡悲笑宛
然。唯一土泥空无所有。二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
至地狱无罪垢。至畜生无无明憍慢等过。如女子离
魂乃至生子而身常在母前。三菩萨自身入定他身
1164-13a¶ 第 767c 页 X61-0767.png
起。一身入定多身起。有情身入定无情身起。如猛虎
起尸跪拜作舞。唯虎所欲而尸无知。四菩萨于一小
众生身中转大法轮。燃大法炬。震大法雷。魔宫摧毁。
大地震动。度无量无边众生。而此小众生不觉不知。
如天帝乐人逃入小女子鼻孔而女不觉知。五菩萨
欲久住世即以念顷衍无量无数百千亿那由他劫。
欲少住世即以无量无数百千亿那由他劫缩为念
顷。如小儿看灯中走马。计其多寡首尾了不可得。若
證如是不思议行者。一念中三世诸佛净土摄入无
馀。是谓菩萨庄严净土之行。以无思智照之。可见非
情量所能猜度。何以故。自性超一切量故。

** 第七往生门

夫究竟涅槃唯除如来。二乘破有执空。假名寂灭。菩
萨发真无漏。分破无明。何况劣根浅解大海一滴。辄
逞狂慧断无后有。以恣情为游戏。以修行为缠縳。自
杀杀他。何异酖毒。佛世一比丘得四禅。生增上慢。谓
得罗汉。命欲尽时。见四禅中阴相现。便生邪见。谓无
涅槃。佛欺我。恶邪生故。四禅中阴灭。泥犁中阴生。即
堕阿鼻。坐禅持戒之流。一念妄證遂沉黑狱。而今禅
人得少为足。荡心逸轨。其恶报又当如何也。古云。不
1164-13a¶ 第 768a 页 X61-0768.png
生净土何土可生。三祇途远。馀门多有退堕。古今圣
流皆主此门。今略示六种以定指南。


* 一切菩萨生人中者
* 二菩萨生兜率天者
* 三菩萨生长寿天者
* 四菩萨生三界外者
* 五菩萨初发心时生如来家者
* 六菩萨三祇行满生十方世界利益一切众生者

*** 一菩萨生人中者

般若经。有菩萨。人中命终还生人
中。除阿毗跋致。是菩萨根钝不能疾与般若波罗密
相应。诸陀罗尼门三昧门不能疾现在前。夫人中火
宅百苦相缠。唯大菩萨处之则无染累。如鹅入水水
不令湿。诸小菩萨非深种善根。尺进丈退。何由得诸
三昧。舍利弗六十劫行菩萨道。有人乞眼。出一眼与
之。乞者嚊唾弃地脚踏。弗思惟言。如此弊人难可度
也。不如自调早脱生死。思惟是巳退回小乘。又飞行
仙人以王夫人手触。神通顿失。迦文往因以欢喜丸
媚药䁥就淫女。贤圣犹尔何况初心。岂若一念阿弥
三昧疾现。寄质莲邦永离贪欲者哉。智度论。菩萨以
不见现在佛故心钝。即知菩萨常当近佛。以近佛利
根疾得般若故。

*** 二菩萨生兜率天者

一生补处皆生兜率。菩萨欲随
1164-13a¶ 第 768b 页 X61-0768.png
下生亦生彼处。十疑论。兜率欲界退位者多。天女微
妙。诸天耽玩。自不能舍。不如阿弥净土。纯一大乘清
净良伴。烦恼恶业毕竟不起。遂致无生之位。如师子
觉生彼。为受天乐。从去巳来总不见弥勒。诸小菩萨
尚著五欲。何况凡夫。又弥勒上生经。入正定始得生。
更无方便接引之义。是则兜率内院尚不求生。何况
欲界诸天妙欲之薮。岂有需饮而入焦石。避溺而沉
海底者哉。

*** 三菩萨生长寿等天者

智度论。菩萨无方便入初禅。
乃至行六波罗密无方便。谓入初禅时不念众生。住
时起时不念众生。但著禅味。不能与初禅和合。行般
若波罗密慈悲心薄故。功德薄少。为初禅果报所牵。
生非有想非无想处。寿八万大劫。或言无色定通名
长寿天。以无形不可化。不任得道。常是凡夫处。或说
无想天名长寿。是外道天。必从深坠。或说从初禅至
第四禅。除净居天。皆名长寿。以著味邪见善心难生。
故佛言。天上命终。生人中者如甲头土。堕地狱者如
地上土。非本发菩提心。曾于禅中集诸福德。不得还
生人中闻佛法。若最初发心求生净土。常得闻法。直
至不退。岂有是过。
1164-13a¶ 第 768c 页 X61-0768.png

*** 四菩萨生三界外者

二乘三种菩萨折伏现行烦恼。
舍分段而生界外。悲智狭劣。若不回心行六度等行。
毕竟不入大乘智海。此非所论。般若经。有菩萨摩诃
萨得六神通。不生欲界色无色界。从一佛国至一佛
国。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所至处无声闻。辟支乃
至无二乘之名。其寿无量。龙树释曰。生身菩萨不断
结使。或离欲得五神通。法身菩萨断结使得六通。不
生三界。所至世界皆一乘清净。寿无量阿僧祇劫。菩
萨生彼为乐集诸佛功德故。当知六通得生甚为希
有。凡夫往生者以佛力故。又念力不可思议。以念念
中具六神通故。

*** 五菩萨初发心时生如来家者

顿示本智初心创发
十住位即与佛同。如华严经。一类菩萨经百千亿那
由他劫行六波罗密。不生佛家。犹是假名菩萨。以虽
见佛性。未彰智业。长者决疑论。从禅定显得根本空
智慧门。初生如来智慧之家。名住佛所住。以此见道。
无古今中边等见。历五位鍊习气。长慈悲。名修道。故
言发心便成正觉。方可修道。如善财云。我巳发菩提
心。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若不得正觉之体。诸行
并是无常。皆是人天有生死业报也。又云。经此发心
1164-13a¶ 第 769a 页 X61-0769.png
相应。得以正智。于分段身修观行。兼修善业。来生入
变易身。以今生分段身是过去作业。今身以智修观
行业。来生得神通变化生也。宗镜录。初心成佛。非不
具诸功德。如普庄严童子。一生闻善熏习。二生成解
行。三生得入果海。同一缘起而此三生只在一念。如
远行到在初步。然初步之到非无后步。童子得入果
海。非不久植善根。问。既久修。何言一念得耶。答。久修
在三乘。教从三乘入一乘。即是一念始足。经云。初发
心便成正觉。譬众川入海。才入一滴即称周。大海无
始无终。馀百川之极深。不及入大海之一滴。如三乘
中修多劫。不及一乘之一念。又时劫不定。一念即无
量劫。如十玄门时处无碍。又大乘明一念成佛有二。
一会缘以入。实性无多少。故明一念成佛。二行行才
满。取最后念为一念成佛。如人远行以后步为到。若
一乘明一念成佛者。如大乘取后一念成佛。即入一
乘。以后即初。初念即是成。因果相即同时相应故。然
一念成者。未具究竟。如人始出门。比久游他土者。同
在空中。远近有别。是故十信.十住等五位各言成佛。
而复辨其浅深。须善思之。若二大士言。即知禅门悟
达之士不得废一切行。销磨无始结习也。夫居此浊
1164-13a¶ 第 769b 页 X61-0769.png
恶。进一退万。若不近佛。垢腻交集。行何由成。如善财
初发心悟道时。德云比丘教以忆念一切诸佛法门。
及入弥勒阁后。普贤菩萨为发十大愿王导生极乐。
此一切如来入道榜样。华严一真法界不同馀教。是
经不信。即真阐提。虽使释迦赞叹。普贤劝进。弥勒作
證。亦未如何也巳。

*** 六菩萨三祇行满生十方世界利益一切众生者


萨功德成满。自然有不思议业。能现十方利益众生。
马鸣起信论。菩萨种性根等。发心等。所證等。无有超
过之法。以一切菩萨皆经三阿僧祇劫故。龙树智度
论。释迦从过去迦文至尸弃佛为初祇。从尸弃至然
灯佛授记时为二祇。从然灯至毗婆尸佛为三祇。婆
沙论。三阿僧祇劫修六度行。百劫种相好因。然后获
五分法身。唯识谓地前历一僧祗。初地满二僧祇。八
地至等觉是三僧祇。然后获究竟法身。难曰。合论不
离一念历阿僧祇。何得执定永劫乖第一义。答。长者
但言三祇本空。时体不可得。非是无时。如人眼耳鼻
舌身现在。说六根本无。不是废却六根言无也。小儿
见水中月。爱著欲取。智者教言。是可见不可捉。伹破
可取。不破可见。诸佛菩萨三世行业。虽一切不可得
1164-13a¶ 第 769c 页 X61-0769.png
而非无行。且龙树.马鸣二大菩萨皆禅门传衣之祖。
岂肯自诳诳他误赚后来。当知生死事大。非一知半
行所能躐出。然三祇行。行非近佛不可。智度论。有菩
萨利根心坚。未发心前久集无量福德智慧。得遇佛
闻大乘法。发菩提心。即时行六波罗密。入菩萨位。得
阿鞞跋致。所以者何。从佛闻法故。如远行。或乘羊或
乘马或神通而去。羊车久久乃到。马差速。乘神通者
发意顷便到。彼菩萨亦如是。从佛闻法发菩提时即
入菩萨位。有菩萨初虽心好。后杂诸恶。时时生念。我
求佛道以诸功德回向菩提。是人久久无量阿僧祇
劫或至或不至。先世福德因缘薄而复钝根心不坚
固。如乘羊者。有人前世少有福德。利根发心渐渐行
六波罗密。若三若十若百阿僧祇劫。得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如乘马者。是知成佛以智行为根本。智行
以近佛为所依。是故悟达之士决当求生净土。如法
修行免致退堕。俟忍力坚固。入世利生方为究竟佛
果故。

** 第八见网门

夫一切迷情依诸见起。履之则为稠林。溺之则为热
海。如蚕作茧。住处为受缚之因。似蛾赴灯。光明作丧
1164-13a¶ 第 770a 页 X61-0770.png
生之本。先达云。行起解绝。将趋圣室先入普贤之门。
欲修正因首割邪见之网。今约诸家负堕。略分十则。
无法可舍。是见必诃。抛家荡子惯怜羁旅之人。落第
寒生备识穷途之苦。幸顺佛言。莫依魔教。


* 一断灭堕
* 二怯劣堕
* 三随语堕
* 四狂恣堕
* 五支离堕
* 六痴空堕
* 七随缘堕
* 八唯心堕
* 九顿悟堕
* 十圆实堕(唯心顿悟圆实皆名为堕。非真见理。那有此胆识)

*** 一断灭堕者

诸儒滞现在身。疑未来断灭。新发意学
人执空相。疑一切断灭。此等尚不信有后世。云何信
往生及净土等事。今为略释。一释诸儒。楞严经。佛告
匿王。汝伤面皱。面必皱于童年。今观恒河与童时观
河之见有童耄否。王言不也。佛言。汝面虽皱。而此见
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
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言此身死后全
灭。智度论。问。人死但见其灭。不见更有出者受后身。
答。若身灭便无云。何有先世所习忧喜怖畏等。小儿
啼笑无人教而忧喜续生。犊生趣乳。猪羊之生便知
牝牡之合。皆先习故。子同父母而好丑贫富聪明闇
钝不同。若无先世因缘不应有异。又世间有法可闻。
1164-13a¶ 第 770b 页 X61-0770.png
有法可嗅。有法可味。有法可触。有法可知。而此等法
皆不可见。然有生有死之法亦可知亦可见。可见者
汝肉眼不见。天眼了了见。如见人从一房出。入一房。
见人舍此身至后身亦如是。汝与畜生同。见何能见。
可知者。如人死生虽无来去。而烦恼不尽故身情意
相续更生身情意。身情意造业不至后世。而由是因
缘更生受后世果报。如乳中著毒。乳变为酪。酪变为
酥。乳非酪酥。酪酥非乳。乳酪虽变而皆有毒。身亦如
是。今世五众因缘更生后世五众行业。相续不异。故
而受果报。如冬木未有华叶果实。时节会则次第而
出。复次有知宿命者如梦觉。忆所经由。又一切圣人
内外经书皆说后世。复次瞋恚嫉妒疑悔内恼。身则
枯悴颜色不悦。若净信业因缘。心清净。身得轻软颜
色和悦。当知必有后世。但众生肉眼。智慧薄。生邪疑。
是以虽修福事。所作浅薄。如医师为王疗病。王为起
宅而医不知。归见之乃悔不加意治王。复次。圣人说
现在事实可信。说后世事亦可信。如夜行险道。导师
授手。知可信故。则便随逐。以上比智圣语皆有后世。
汝肉眼比智薄。又不信圣语。云何得知身后。如宣圣
言费隐则言鬼神德盛。明明说武周达孝在识鬼神
1164-13a¶ 第 770c 页 X61-0770.png
之情状。事死如事生处。而考亭先生曲为解说。归之
二气。何敢于诬先圣疑后来耶。稗官野史不足论。如
彭生为豕。伯有为厉。刘聪为遮须。国王蒋济之子乞
官于泰山令。则正史也。玄鸟生商。帝武肇周。正经也。
雀化蛤。田鼠化鴽。鹰化鸠。正令也。一微尘。识所知。几
何拟欲。蛙嫌海量。萤掩日光。侮圣亵天。当得何罪。不
过谓非人所经历及道理不可信者即不足凭。日月
度数。五星往来。非人所经历也。何以推测皆验。天何
为高。地何为卑。风起云行。春生秋杀。有何道理。胎中
之根无知而转。字母之乳无因而出。有何道理。至于
一毛一尘一草一木。若有毫头许道理。幸为指出。以
常见故则常之。而此常见乃复无理如此。是故不应
以不见而疑往生。二释学人执空相者。论曰。学人闻
说空。于生死业因缘中生疑。谓一切法毕竟空。无来
无去。无出无入。云何死而有生。现在眼前之法尚不
应有。况死后复生馀处。不知诸法毕竟空而亦不断
灭。生死相续亦不是常。无量阿僧祇劫业因缘虽过
去亦能生果报而不灭。是为微妙难知。若诸法都空。
佛不应说往生。何有智者前后相违。但为除诸法中
爱著邪见颠倒。说毕竟空。不为破后身。又为遮罪业
1164-13a¶ 第 771a 页 X61-0771.png
因缘。故说种种往生。佛法不著有不著无。不著亦有
无。不著非有无。亦不著不著。如是则不容难。如以刀
斫空则无所伤。是为毕竟空相。毕竟空不遮生死业
因缘。是故说往生。此疑甚浅。以世人此见最多。故首
破之。是求往生之第一障难故。

*** 二怯劣堕者

有三。一疑结习浓厚。凡夫伹知业力。不
知业性空。若业性实者。尽虚空界无容受处。如黑云
障空风至则灭。若云实者吹亦不去。虚空喻性。黑云
喻业。念佛喻风。又业性即法性。乌刍瑟摩闻多淫人
成猛火聚。却后遍观四支百骸诸冷煖气。神光内凝。
化多淫心。成智慧火。夫同一热恼。方其淫成大火聚。
及其离成大宝𦦨。若淫性实者。云何是中而得三昧。
是故迷成则处胎狱。念成则入莲胞。以胎性即化性。
非从外来。如浊水中清非外来故。二疑念力轻微。众
生信有形之行业。大不信无形之念力。尤大念力是
行业根。一切事业非念不成。如人造罪。无心者重得
轻报。有心者反是。以念力重故。如无记时。耳提面嘱
亦不记。若心在者。一入耳根虽终身不忘。以念力坚
故。苏轼曰。佛以大圆觉。充满十方界。我以颠倒想。出
没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净土。我造无始业。本
1164-13a¶ 第 771b 页 X61-0771.png
从一念生。既从一念生。还从一念灭。生灭灭尽处。则
我与佛同。如投水海中。如风中鼓橐。虽有大圣智。亦
不能分别。净土决云。念头所系最急。如水必赴海。火
必炎上。刃必伤。毒必杀。无空过者。念佛之念亦如是。
如淫男子淫念坚故。化为猛𦦨延烧神庙。月光童子
观水窥屋。唯见清水。僧清辩与无想外道论议。外道
化为石以證巳见。清辩书于石上。明日亦有答辞。是
等皆念力坚猛无因变化。云何念佛而佛不现。当知
念力是一切法中之王。如摩诃那伽大力勇士。怒时
额必生疮。疮若未合阎浮提人无与敌也。三疑亿万
刹远。凡夫执定十万亿刹。意谓快马疾帆日不千里。
云何刹那得生彼处。不思国土远近从分段身计度
生。从肉眼生。此往生者为分段身耶。为是周遍含容
之心耶。若分段身者。身是顽质。云何得生。若心生者。
心周沙界。净土原在心中。焉有往来。如人在长安思
乡。或闽或滇随念即至。岂有程途。又如梦时身在床
而遍至他方。无功居士曰。极乐去十万亿刹。凡夫命
终顷刻至者。盖自心本妙耳。楞严云。一切浮尘诸幻
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
别离虚妄名灭。以此推之。当命终时。染浊缘离。故娑
1164-13a¶ 第 771c 页 X61-0771.png
婆当处幻灭。清净缘合。故极乐当处幻生。此灭彼生
间不容发。何顷刻之可论。余乡有客能致乩仙。仙即
其亲也。后赴京师有所卜。虞地远不能赴。书符宣词。
少顷即至。此是业系尚如是疾。况不思议念力。仗阿
弥陀本愿功德。顺水张帆有何障难。念佛之人当遣
此三疑。若不遣者。真结习浓厚。真念力轻微。真十万
程远。如出门而扄其钥。是不欲出。非无门过。

*** 三随语堕者

六祖言。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
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庞居士云。事上说佛国。此
去十万里。大海渺无边。动即黑风起。因此遂有一辈
无知传虚接响。谓净土不足修。自障障他深可怜悯。
若论宗门提倡。尚不有佛。何况佛国。为破相明心。是
非俱刬。吹毛利刃执则手伤。栗棘金刚吞则噎咽。宗
语此等甚多。若执之。释迦老子真以饲云门狗乎。又
佛是乾𦳊橛。果尔则粪车溷厕应当礼拜供养。疏钞
曰。西方十万亿土。坛经言十万八千者。错以天竺为
极乐也。六祖未阅藏。闻西方以为西竺者有之。然教
中明言极乐。三毒不生。得不退转。今言西方造罪求
生何土。此相打无好拳也。秪图著痛。岂料皮顽。然宗
门一期之语。要不足辩。学人果能顿悟顿修解行相
1164-13a¶ 第 772a 页 X61-0772.png
应如六祖。投金汉水游戏生死如庞公。虽不求生亦
何害于生哉(六祖庞老亦何害生西方千古至言)

*** 四狂恣堕者

有等魔民专逞狂慧。不肯持戒修行。妄
引经论相似语言。如烦恼即菩提。淫怒痴即梵行之
类。随语生解。随解发毒。果如彼说。迦文悟道应亲宝
女。阿难淫舍何须提奖。六祖初随猎人尚未受戒。何
苦但食肉边菜也。经云。尚无不杀不盗不淫。何况更
有杀盗淫事。岂有闻人呵甘松沉水。便谓应住溷圊
者乎。昔达磨达有辩慧。师子尊者称其悟解。至传法
则授婆舍斯多。达心恨。独行渡水。有女子浣。露其胫。
达念白皙乃尔者。忽在旁曰。今日之心可授祖位乎。
达摄念礼足求哀。即一淫戒。馀行可例。般若经。罪不
罪不可得故。应具足尸波罗密。释云。罪不罪不可得
者。非邪见粗心言不可得。菩萨深入诸法相。慧眼观
故不可得。罪无故不罪亦不可得。若著无罪。见破戒
罪人则轻慢。见持戒善人则爱敬。如是持戒名起罪
因缘。不名具足。故知住戒尚破何况弃毁。戒执亦戒
始名持戒。诸大经言。梵行不可得等。皆此义。永明曰。
带习尚被境牵。现行岂逃缘缚。犹醉象无钩。痴猿得
树。奔波乍拥。生鸟被笼。是故菩萨禀戒为师常怀大
1164-13a¶ 第 772b 页 X61-0772.png
惧。又曰。末代宗门学大乘人多轻戒律。所以大涅槃
扶律谈常。乘戒俱急。号为续常住命宝。何以故。若无
此教。但取口解脱。全不修行。则乘戒俱失。故乘谓悟
第一义。戒谓止一切黑业。祖师分四料简。一戒急乘
缓。戒急生人天中。如箭射空力尽还坠。乘缓虽闻大
法如聋若哑。二乘急戒缓。戒缓生恶趣中。乘急常闻
大法。华严会上八部鬼神是也。三乘戒俱急。生人天
常闻大法。四乘戒俱缓。堕恶道永不闻法。是故乘戒
如车二轮。废一不可。龙树曰。破戒之人如清凉池。有
毒蛇不中澡浴。其家如冢。人所不到。失诸功德。如枯
树。如田被雹。不可依仰。如大病人人不欲近。如吐食
不可更啖。祖师如是苦口呵责。曾许人破戒不。千日
学解不如一日持戒。何得贪悟道之虚名。受泥犁之
实祸。欺巳诳人。枉遭王难。夫狂吠人无所不破。今独
言戒者。以邪见恶火首烧戒宝故。又戒是净业之基。
一切白法由戒生故。

*** 五支离堕者

多有法师涉猎教典记注章句。执法身
假名。析名相分齐。东缉西补。竟月穷年画面毗卢。排
场法界。贡高我慢。得少为优。闻人念佛则曰此摄妄
想之一法。或云教海义深。尔辈钝根。念此亦可。或云
1164-13a¶ 第 772c 页 X61-0772.png
此三藏中为某藏摄。或云此属何教。似坊上小儿斗
曲。以多为胜。各争巳见。无实行履。长爪梵志以论议
摧伏诸师。搪揬蹴蹋无能制者。后至佛所白佛。我一
切法不受。佛问。是见受不。答亦不受。佛言。汝不受一
切法。是见亦不受。则无所受。与众人无异。何由贡高
而生憍慢。梵不得答。当知饥儿过屠门大嚼。止益馋
心无救枵腹。曩有一灵俐座主。示余所得教中奥义。
名流注疏多肆评驳。余问是敌得生死不。傲然曰有
何生死可敌。余曰。是即是。但恐阎罗殿前无译字生。
不会座主语言三味也。此亦大中讲席之病。奉劝少
年开士长。篇短章牵藤引蔓。口诵心忆眼眯脑昏。究
其效验不过上几回座。讲几期经。受几个瞎眼礼拜。
若无真实功行。唯添业逋。何若一声阿弥直登不退。
事不迨半。功乃百千。昙谟最讲涅槃.华严。领众千人。
阎罗呵云。讲经怀彼我。以骄凌物。比丘中第一粗行。
即押付司。可为明戒。然有义解高流。因参教典悟西
方不思议大事。以此自利利他。转益未来。燃长夜炬。
功德无量。又何必惩噎废食见蹶停骖也哉。

*** 六痴空堕者

学道稍窥法空。闻人念佛即曰。法离名
字。若徇假名转益虚妄。文言尚空何况名号。答。法句
1164-13a¶ 第 773a 页 X61-0773.png
经。汝观诸佛名字。若是有。说食与人应充饥。若无。定
光如来不授我记。如无授者。我不应得佛。当知名字
其巳久如。以我如故。备显诸法名字性空。不在有无。
华严经。诸法不分别自性。不分别音声。而自性不舍
名字不灭。群疑论。若言名字无用。不能诠法体。亦应
唤水火来。故知筌蹄不空。鱼兔斯得。称斯弘名。生实
净土。何得言虚。天台智者曰。行人执其痴空。不与修
多罗合。言心是法身。应触处平等。何故经像生敬。纸
木生慢。答。我以凡夫位中观如是相耳。为欲开显此
实相。恭敬经像令慧不缚。使无量人崇善去恶。令方
便不缚。岂与汝同耶。上都仪曰。皈命三宝。要指方立
相住心取境。不明无相离念。凡夫系心尚不得。况离
相耶。如无术通人居空造舍也。法华经。汝證一切智。
十力等佛法。具三十二相。乃是真实灭。南泉大师曰。
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秪不许分剂心量。若无是
心。一切行处乃至弹指合掌皆是正因。百丈和尚曰。
行道礼拜慈悲喜舍。沙门本事宛依佛敕。秪不许执
著。净土指归曰。圆顿行人语默动静皆遵圣教。尽合
佛心。若以念佛生心动念成妄想者。息心无念亦成
妄想。楞严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
1164-13a¶ 第 773b 页 X61-0773.png
尘分别影事。若以念佛著有为患者。执空之人其患
尤甚。永嘉云。豁达空。拨因果。漭漭荡荡招殃祸。若以
外求他佛为未达者。内执巳心不达尤甚。长沙云。学
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
痴人唤作本来人。若以别求净土为偏见者。执目前
为净土其失尤甚。楞严经。落魔道者都指现前为佛
国。别无净居及金色相好。言眼耳鼻舌为净土。男女
二根即菩提。弟子与师俱陷王难。迷惑无知堕无间
狱。若以执有修證为权说者。执无修證堕落外道其
祸尤甚。楞严曰。自谓巳足则有大我慢。魔入其心腑。
谓三祇劫一念能越。尚轻十方如来。何况声闻缘觉。
不礼塔庙摧毁经像。谓檀越言。此是金铜土木树叶
叠华。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实为颠倒。疑误
众生入无间狱。是故当知执空破相皆是魔属。智度
论。田舍人不识盐。见人以盐著食令诸味美。便钞盐
满食咸苦伤口。人言痴人。当筹多少和之令美。云何
纯食。无智人闻空解脱门断诸善根亦如是。思之思
之。任尔一切空生死空。争奈阎罗大王空不得。

*** 七随缘堕者

有一等愚鄙邪人。取古人随缘消旧业。
任运著衣裳。但顺天真。万行自圆等语。遂谓举足下
1164-13a¶ 第 773c 页 X61-0773.png
足谁非净业。何用种种作为。曾有人问。即心是佛。岂
假修行。先德云。祇为是故。所以修行。如铁无金。虽经
锻鍊不成金用。涅槃经。众生皆有念心慧心发心勤
精进心信心定心。如是等法虽念念灭。犹故相似相
续不断。故名修道。如灯虽念念灭而有光明除破暗
冥。食虽念念灭能令饥者饱满。药虽念念灭亦能愈
病。日月光明虽念念灭能增长草木树林。宝积经。若
无正修。猫兔亦应成佛。牛头融大师曰。若言修生则
造作非真。若言本有则万行虚设。长者论。若一槩皆
平则无心修道应须策修以至无修。慈悯三藏录。若
言世尊说诸有为定如空华。如何敕诸弟子修六度
万行妙因證菩提涅槃之果。岂有智者赞乾闼婆城。
劝人以兔角为梯而登陟乎。故有漏修习是实是正。
彼达磨之对梁武。雪峰玄沙之对闽王。为贪著有漏
因病发圭。何得以一期之言废佛道业。且不住相戒
施等者。谓有而不住耳。有而不住故作而无作。今以
本无为不住。如下里乞儿向人言吾不以富贵骄人。
岂非梦语。又执言无作者。将槁心枯体。如像塑耶。抑
犹酬酢应对如常人耶。若酬酢应对应非无作。若言
不乖无作则观佛礼念本自天真。岂应独乖。二义不
1164-13a¶ 第 774a 页 X61-0774.png
成。成大妄语。是故当知随缘任运非是无作。若无作
是随缘者。蚓壤蛙泥亦是随缘。何不成佛。错认祖机。
执砾为玉。与市井儿所宗之无为教何以异哉。

*** 八唯心堕者

有人谓自性净土即俗恒真。七宝瓦砾
一道平等。荆棘即为琼树。鸡鹜总是珍禽。称理而说
但净自心。何须分别。答。汝言心净土净不须分别者。
引汝入厕能久住不。入死尸场秽气熏灼不掩鼻不。
与疥癞脓血人能同应器床褥不。若不能者。此即厌
五浊相。若居尚净室。游宜净侣者。此即忻净土相。忻
厌炽然。何谓平等。纵能忍秽浊不求远离。则蜣螂鸦
犬亦能亲此种种物。岂皆得道。脱汝净秽俱离。依然
取舍于唯心义。亦不相应。是故当知。诸佛以唯心故
忻厌出生。以唯心故说名平等。以唯心故庄严佛土。
若不唯心岂能随念。若非平等凡夫无分。秽尚不舍
何独舍净。舍既是心。取亦何乖。皆由不了佛旨致斯
妄执。但识唯心。疑义斯遣。

*** 九顿悟堕者

今世禅人皆云一超直入不落功勋。尚
不求作佛。何况往生。答。汝舍身之后将灰断永灭耶。
抑尚受后有耶。若受后有。为生净土耶。生三界耶。若
居三界即不如净土。若净土者即同往生。先德云。善
1164-13a¶ 第 774b 页 X61-0774.png
知识明见佛性。与佛同俦。若论其功。未齐诸圣。须从
今日步步资熏。又云。未悟而修。非真修也。唯顿悟渐
修既合佛乘不违圆旨。彼顿悟顿修者。亦是多生渐
修今生顿熟。此在当人时中自验。若所言如行。所行
如言。量穷法界之边。心合虚空之理。八风不动。三受
寂然。种现双销。根随俱尽。譬诸无病不应服药。如或
现行未断。习气又浓。寓目生情。触尘成滞。虽了无生
之义。其力未充。不可执云烦恼性空。修成颠倒。夫烦
恼性空能令受业。业果无性亦作苦因。苦痛虽虚秪
么难忍。如遭重病病亦全空。何求医人遍服药饵。祖
师云。将虚空之心。合虚空之理。亦无虚空之量。始得
报不相酬。汾阳无业禅师云。如今解禅解道如恒河
沙。说佛说心有千万亿。纤尘不尽未免轮回。丝念不
忘尽从沦坠。如斯之类不能自识业果。妄言自利利
他。自许上流并他先德。但言触目无非佛事。举足尽
是道场。原其所习不如五戒十善凡夫。观其发言嫌
他三乘十地菩萨。醍醐上味为世所珍。遇斯等人翻
成毒药。假使才并马鸣。解齐龙树。只是一生两生不
失人身。临命终时圣凡情量不尽。纤尘思念未忘。随
念受生轻重五阴。向驴胎马腹托质。镬汤炉炭煮烧。
1164-13a¶ 第 774c 页 X61-0774.png
从前记持忆想见解一时失却。依旧再为蝼蚁。从头
又作蚊虻。虽是善因而招恶果。圆悟和尚曰。生死之
际。处之良不易。唯大达超證之士一径截断则无难。
此虽由自巳根力。亦假方便。于常时些小境界转得
行。打得彻。践履将去。养得纯熟。缘谢之时自无怖畏。
古德坐脱立亡。行化倒蜕。能得勇健。皆平昔淘汰得
净。香林四十年得成片。涌泉四十年尚走作。石霜劝
人休歇去。古庙香炉去。永嘉体即无生。了本无速。盖
兢兢业业。念兹在兹。方得无碍自在。舍生之后随自
意趣。后报悉以理遣不由业牵。所谓透脱生死者耶。
当知诸大师密密履践。秪是图个生死好处。路虽不
同期于终净一也。有狂僧自负见地。余问。汝信得出
家身在长安不。曰恶得不信。汝或梦见父母兄弟。梦
为稚子嬉戏。是时知身在客不。曰不知。余曰。论汝信
得出家与行脚见道明白当不过此。然才到枕上。返
僧为俗易客为家巳自不知。况生死长夜。靠些子见
地能保其不颠倒也。僧悚然。

*** 十圆实堕者

谓华藏世界一刹一尘具含无量国土。
本无净秽。焉有往来。故长者言。西方净土是权非实。
以情存取舍。非法界如如之体。答。若约真论。华藏亦
1164-13a¶ 第 775a 页 X61-0775.png
是权立。何独西方。论言。理智无边名普。知随根益曰
贤。是普贤菩萨亦权也。文殊师利是自心善简择妙
慧。觉首目首等是随信心中理智现前。是亦权也。又
谓尼父颜渊等皆是表法。本无是人。是一切皆权也。
今试定量文殊.普贤及此方贤圣。若言权则现有其
人。及遗言往行。若言实则是长者诳凡灭圣。犯大妄
语。于此辨得。西方亦入刹尘。刹尘亦含西方。岂有权
实。论云。莲华藏体是法身随行无依住智体之所报
得。宫殿总大悲含有之所报得。楼阁是智照观根顺
悲济物之所报得。其地金刚平等自性法身之所报
得。摩尼庄严法身戒体随行报得。金刚轮围山大悲
戒防护之业之所报得。众华庄严万行利生开敷之
所报得。宝树建行利生覆荫含识之所报得。但业不
相应者同居不见。犹神鬼与人同处人不能见。若尔
则所谓华藏世界与汝所见之刹尘同耶异耶。若同。
目连鹙子视听尚隔。若异。何名一真。僧灵干志奉华
严。作华严观及弥勒天宫观疾甚。目睛上视。童真问
之。答曰。至兜率宫而天乐非久终堕轮回。莲华藏是
所图也。须臾复曰。见大水遍满。花如车轮。而坐其上。
所愿足矣。言终而逝。此与西方往生为同为别。当知
1164-13a¶ 第 775b 页 X61-0775.png
漏卮勺海。萤火焚山。徒益疲劳。诸有智者不应如是
分别。

** 第九修持门

夫积劫情尘多生爱海。似蚀剑之苔花。若吞珠之泥
绣。无砺不吐去垢方明。欲得心空除非秽灭。悟者常
须觉观。迷人勤加鍊磨。其或爱锁贪枷。亦当恸年惜
月。孔子曰。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今欲一生超僧祇之
果。十念摄亿万之程。岂粗见浮思结心尘口所能超
越。不𢬵一忍。空累多生。如法而修。免堕魔罥。


* 一净悟门
* 二净信门
* 三净观门
* 四净念门
* 五净忏门
* 六净愿门
* 七净戒门
* 八净处门
* 九净侣门
* 十不定净门

*** 一净悟者

欲生净土。当如法了悟。悟是迷途导师。如
入暗当燃灯。炬是净国图引。如行远当识邮程。是诸
行领首。如冲坚当随将帅。一者悟能了知即秽恒净。
不舍净故。二闻净佛国土不可思议不怯弱故。三知
毕竟空中因果不失。止一切恶不更作故。四知彼土
不去不来。此亦不去不来故。五悟佛身遍虚空。众生
身亦遍虚空。如地狱业力。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故。六
1164-13a¶ 第 775c 页 X61-0775.png
闻阿僧祇劫无量诸行。如说弹指顷事。不惊怖故。七
修十善三福不住人天故。八如觉忆梦事。不作有无
解故。九如眼见故乡。信不信不可得故。十知法无我
顺性利生。直至成佛无疲厌故。菩萨入此门成就白
法。随意得生。故观经。上品深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
惊动。疏云。第一义谓诸法实相。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又安心不动名之为念。钞曰。第一义理。悉不为二边
所动。通名为念。西域如韦提.善财.龙树等。以入地往
生。此方如远公.智者.永明等。以證悟往生。经论广载
不能具录。论中或有言生彼求悟。此为中下人说。至
言悟自巳佛不必求生。此为十地菩萨以上说。若云
悟第一义而结使未断者亦不求生。则龙树.永明等
为捏目生花无事多事矣。

*** 二净信者

智度论。有信清净。能入佛法。无信不能入。
如牛皮未柔不可屈折。又经说信为手。入宝山自在
能取。无手不能取。昔王仲回问无为子。如何念佛得
无间断。曰。一信之后更不再疑。即是不间断。回欣跃
而去。未几得生。还来致谢。是故若未能顿悟。当深植
信根。不惊不动。一信金口诚言决定当生。二信自心
广大具有如是清净功德。三信因果如形影决定相
1164-13a¶ 第 776a 页 X61-0776.png
随。四信此身形识及一切世界如阳𦦨空花无所有。
五信五浊恶世寒热苦恼秽相熏炙不容一刻居住。
六信一切法唯心如忆梅舌酸。七信念力不可思议
如业力。八信莲胞不可思议如胞胎。九信佛无量身
无量寿无量光不可思议。如蚁子身蜉蝣岁萤火光。
十信此身决定当死。若具如是信根。举足下足无非
念佛。故知信之一字通上中下。若无甚深信力。如无
羽之鸟定不得飞。

*** 三净观者

众生无始垢秽遍一切法。如面入沙金在
矿。修净业者当加种种观行。磨鍊习气为白法之坛
壝。作往生之津梁。一净观。观佛相好如十六观经说。
二不净观。观身心不净器世界不净生厌离。三无定
观。观一切法无定。如一美色。淫人为乐。妒妇为苦。观
行人观之。种种恶露异类如土木。四和合观。观身及
世界并见闻觉知。如积木为屋。积土为垒。积杂彩为
画。无实体。五对治观。观自身何结最重。当用何法对
治。如药草等于此病为药。馀病非药。如是观察对治。
六惭悔观。观一切众生无量劫来互为父母兄弟姊
妹男女。递相淫毒曾不觉知。如枭獍杀父母。牛羊鸽
雀配其亲。彼不自知。诸佛菩萨见于我等亦如是。当
1164-13a¶ 第 776b 页 X61-0776.png
生大愧恨。七念念观。观一切时中几许忆念佛心。几
许利生心。几许垢净沉掉心。八平等观。观一切色一
色无好丑。一切声一声无誉毁。一切受一受无恩雠。
一切义一义无浅深。九微细观。观佛念法念起于何
来。去于何往。十法界观。观一毛一尘皆具无量净佛
国土。行者以第一净观为主。馀九为伴。如石中觅珠。
若不破石无缘得珠。

*** 四净念者

一行三昧惟在决定。若不得念即有散漫。
三昧不成。一摄心念。一切处摄念不忘。纵昏寐亦系
念而寝。不隔念。不异念。二勇猛念。如好色人闻淫女
所在。燐途虎窟必往不怯。三深心念。如海深广必穷
其底。觉路遥遥不竟不休。四观想念。念念中见三十
二相.八十随形好。五息心念。息一切名心宦心欲心
世间心贪恋心贡高心遮护心人我是非心念佛。六
悲啼念。每一想佛。身毛竖。五内裂。如忆少背慈母。及
多慧亡儿。七发愤念。如落第孤寒负才寂寞。每念及
殆不欲生。八一切念。见闻觉知及毛孔骨髓无一处
不念佛。九参究念。念佛一声不能晓了佛与念之分
剂。十实相念。了此一念从本以来不是有心不是无
心。不是亦有无心。不是非有无心。是为上品念佛门。
1164-13a¶ 第 776c 页 X61-0776.png
如是念者现生必得见佛。

*** 五净忏者

经云。前心起罪如云覆空。后心灭罪如炬
破暗。又云。百年垢衣可于一日浣令鲜净。是故欲除
重障。当勤忏悔。一内忏。忏心意识不净因。二外忏。忏
一切色声等不净法。三事忏。忏十八界.二十五有.八
万四千尘劳结使障。学阿僧祇劫见佛利生诸行业。
四理忏。忏入道以来所得狂解。所学经论。所闻奥义。
作止任灭等病。障佛无漏智。五过去忏。忏无始世界
所作黑业。如今生纵不淫盗不谤法妄语。伹所求不
如意即盗业未尽。但值不随意眷属即淫业未尽。但
言出人疑信相半即谤法妄语业未尽。于一切果中
察一切因。当知前生无恶不造。一一当忏悔。六未来
忏。一切恶法即今便止。尽未来世永不相续。七现在
忏。忏现世所有生老病死种种苦业。种种烦恼业。举
足下足业。起口动心业。一切微细不可称量业。八刹
那忏。一念中九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一生灭一
忏。九究竟忏。等觉位一分无明犹如微烟。誓究竟净。
十法界忏。法性无我无人无今无古。普为十方三世
一切众生平等忏悔。若能如是真实忏者。一切障碍
悉得消灭。不离道场得见诸佛。
1164-13a¶ 第 777a 页 X61-0777.png

*** 六净愿者

智度论。菩萨见诸佛世界无量严净。发种
种愿。有世界无众苦。乃至无三恶名。菩萨见巳发愿
言。我作佛时世界亦如是。有世界七宝庄严。昼夜清
净光明。有世界众生皆行十善。有大智慧。衣被饮食
应念而至。有世界纯诸菩萨。如佛色身光明彻照。乃
至无声闻辟支佛名亦无女人。皆行深妙佛道。游至
十方教化一切。如是种种严净愿皆得之。故名愿受
无量诸佛世界。问。行业清净自得净报。如田家得谷
岂复待愿。答。作福无愿。无所标立。如销金随师作。金
无定也。佛说有人不知禅法。修少施福戒福。闻人中
富乐及欲天色天心愿乐者。命终各生其中。菩萨亦
如是。修净世界愿然后得之。以是故知因愿受胜果。
复次庄严佛界事甚大。独行功德不能成。要须愿力。
如牛能挽车。要须御者。净世界愿亦如是。福德如牛。
愿如御者。问。不作愿不得福耶。答。无愿得。不如有愿
得。愿能助福。常念所行福德增长。以是义故。净佛国
土当发大愿。一不为福田故愿。愿为一切众生荫生
净土故。二不为眷属故愿。愿治一切如来家生净土
故。三不为病苦故愿。愿医一切世间无明等疮生净
土故。四不为转轮王故愿。愿转诸佛法轮作大法王
1164-13a¶ 第 777b 页 X61-0777.png
生净土故。五不为欲界故愿。愿离一切微妙五欲生
净土故。六不为色界故愿。愿离一切禅著生净土故。
七不为无色界故愿。愿尽种种微细流注證无量相
好身生净土故。八不为声闻.辟支故愿。愿以福智饶
益一切生净土故。九不为若干世界众生故愿。愿代
无央数世界众生苦拔一切世界众生生净土故。十
不为若干阿僧祗劫众生故愿。愿代无数阿僧祇劫
众生苦拔一切劫众生生净土故。如是发大愿。最后
刹那定如普贤愿中所说。当知愿为截苦海之舟航。
导极乐之明师故。

*** 七净戒者

一切净法以戒为址。如作舍求平地。画先
治素。练戒亦如是。为诸善法首。入净国之初门。若不
持戒。决定障生净土。如恶露敝女欲事帝释。无有是
处。一悭贪戒。行财命二施及与法施无爱惜。二毁禁
戒。五戒律仪戒乃至无漏戒满足持。三瞋恚戒。以忍
调心调身口。遇恶口刀杖但自思惟业因缘法。作偿
负想。导师想。风寒冷热想。四放逸戒。谓生死险道无
放身处。如人持满钵油行悬缆上。不得左右顾视及
生第二念。五散乱戒。摄诸根。息诸缘影。如护风灯。如
防生鸟。六愚痴戒。以智慧破诸迷闷。如作务常借日
1164-13a¶ 第 777c 页 X61-0777.png
光。若长夜诸作皆废。如登览当开目。若盲及睡眠。山
河大地与无等。七憍慢戒。不以才辩贡高。以悟解贡
高。以诤论贡高。乃至一切所得如镜面垢。不以此垢
骄彼垢。八覆藏戒。我心中一切处。诸佛一切处。菩萨
一切处。神明无可覆。如日中逃影无可逃。九无益戒。
远离一切戏事。一切诗文。一切尘缘。一切口解脱等。
十不住戒。谓持戒为生净土。饶益众生。不求闻誉及
人天二乘果。菩萨如是行于净戒。则能摄诸众生生
于净土。众生虽至冥顽。莫不钦仰戒德故。

*** 八净处者

有志出尘。当舍恶处。若不舍者。是厌离未
极。厌未极。是忻净土未极。龙树曰。菩萨心不贵转轮
圣王人天福乐。但念诸佛。是故随心所重而生佛土。
今小适意处尚不能舍。何况轮王。是缚足欲行。系翅
求飞也。一繁华喧阗处当远。二歌楼酒肆处当远。三
热𦦨熏约处当远。四论除目及朝事处当远。五恩爱
缠缚及熟历处当远。六诗坛文社斗章摘句处当远。
七讥剌古今较长竞短处当远。八讲无义味道学处
当远。九义解斗名相矜小智处当远。十宗乘狂解妄
谈顿悟轻视戒律处当远。是等挠道。与魔不异。若离
是处。道业当办。
1164-13a¶ 第 778a 页 X61-0778.png

*** 九净侣者

真机非友不发。恶法非友不止。如车二轮
去一则蹶。世间文字诸戏论法。尚须同心印正。何况
无上大道。因缘经曰。风由栴檀薝卜林来有妙香。若
经粪秽死尸其风便臭。如净衣当置香箧。若处臭衣
亦臭。友亦如是。当严别净秽。一山林闲适之友当近。
能止躁心。二严持戒律之友当近。能淡诸欲。三智慧
广大之友当近。能出迷津。四总持文字之友当近。能
决疑难。五寂寞枯槁之友当近。能恬进取。六谦卑忍
辱之友当近。能消我慢。七直心忠告之友当近。能抑
诸过。八勇猛精进之友当近。能速道果。九轻财好施
之友当近。能破大悭。十仁慈覆物不惜身命之友当
近。能摧人我等执。反上当屏人独处自办道业。以像
设为师。经论为侣。其他游戏之徒宁绝勿通。园无佳
花莫植。臭草无益赏心。徒增厌秽。

*** 十不定净者

众生根器利钝不同。如上诸法。上根利
器方得具足。如来有异方便。开九品之门。分上中下
修习。今略开十种。一解义谛未全伏惑。或不深解但
能诵读诸经。二但依语生信。或因他生信。或遇贫穷
折辱生信。三或观金像。或随意观一相。四晨朝十念
乃至百念千念。五但忏粗重习气及十不善业。六为
1164-13a¶ 第 778b 页 X61-0778.png
怖生死发愿往生。或遇苦难发愿往生。但不得作人
天及诸福德愿。七但持八戒五戒。乃至但戒杀盗淫
妄。八一切喧场不能卒离。伹时时生厌离心。九诸世
法中人不能即断。但不随顺。十或但临终十念。如上
诸法能至心受一法者。皆得往生。唯不得疑信相参。
若有疑者。诸行悉不成就。如人夜中独趋道路。不得
生疑。闻法疑者不如不闻。彼无闻者但不闻法。非有
障难。此则自作障难故。

** 第十释异门

夫西方大旨经中自明。净土要门诸论具释。如天亲.
智者.海东.越溪等皆抉发幽微。举扬宗趣。近则云栖
和尚小本疏钞条分类析。诸师所发巳无馀蕴。但诸
经随时立教。逗根说义。时有差别。致生学者疑畏。今
略拈出。博采诸论。附以管见。会归一处。以便参考。


* 一刹土远近释
* 二身城大小释
* 三寿量多少释
* 四花轮大小释
* 五日月有无释
* 六二乘有无释
* 七妇女有无释
* 八发心大小释
* 九疑城胎生释
* 十五逆往生释

*** 一刹土远近者

大小弥陀经。西方去此十万亿刹。观
1164-13a¶ 第 778c 页 X61-0778.png
经。阿弥陀佛去此不远。二说谁正。释以远近无定。故
凡言某方者。某方至某方几城几刹。是从色身建立。
身相虚故。所计方向道里亦皆不实。滇人言燕远。是
从滇计。燕实无远。齐人言燕近。是从齐计。燕实无近。
如十步之地。蚁即远。象即近。不应言远。是实是地不
当从蚁计故。亦不应言近。是实是地不当从象计故。
又十步亦非实。是地既不从蚁象。亦不当从人计故。
蚁象人响。三根可知。智度论。随世俗故说有方。方实
不可得。问。经说日初出处是东方。答。不然。须弥山在
四洲之中。日绕须弥照四天下。北俱芦日中即东胜
神日出。俱芦于胜神则是东方。东胜神日中即南赡
部日出。胜神于赡部则是东方。如是展转。一切方皆
东皆南皆西皆北。而方实无初始之处。问。且说此国
中方相非无初东。答。若此国中日初东出。必北有断
处乃可为初。断则无常不能遍运。是故但有方名而
无实。是则方所尚不可得。岂有程途。然亦不废方所
程途。何故。以但有名。亦可随情说故。

*** 二身城大小者

声王经。阿弥陀佛与声闻俱。其城纵
广十千由旬。观经。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
由旬。眉间白毫如五须弥山。眼如四大海水。不应身
1164-13a¶ 第 779a 页 X61-0779.png
城悬绝如是。海东疏释。彼佛有众多城。随众大小。城
亦大小。大城示大身。小城现小身。十千由旬是与声
闻俱住之城。佛身相当而住。观经身高大。其城亦随
广大。先德云。净光庄严土唯演顿众。香土纯菩萨。故
二土佛但现高大之身。若安养土。顿渐俱谈。声闻菩
萨共为僧故。佛示生身法身。三十二相通乎生法。大
小共见。若八万相局在法身。大乘贤圣得见也。是故
应以藏尘尊特相得四悉檀益者。应以八万尊特相
得四益者。应以三十二尊特相得四益者。佛各为现
三种尊特身。如毗卢遮那。声闻视听隔于对颜。不妨
菩萨更见大身。何故。佛身随所被机大小。如日光随
隙大小。而是日光无大小故。

*** 三寿量多少者

经云。彼佛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又云彼佛般泥洹。观世音菩萨作佛。既当入灭即是
有量。释。阿弥寿量元是有量之无量。故曰无量无边。
阿僧祇劫。是举其数也。先德云。藏通补处。彰佛有量。
别圆补处。显佛无量。以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同一法
身一智慧。菩萨机忘。如来应息。名补佛处。实异藏通。
前佛定灭后佛定生。故金光明四佛降室疏云。若见
四佛同尊特身。一身一智慧即是常身。弟子唯一乘
1164-13a¶ 第 779b 页 X61-0779.png
众。若见四佛佛身不同。即是应化。弟子三乘众多。故
知全法界身非生非灭。岂得竖分当现。横论彼此。既
非生灭。无量义成。且净佛刹中。尘刹水树皆是佛身。
经云。是诸众鸟皆阿弥变化所作。若佛寿量有尽者。
道场国土及诸水鸟音声亦应有尽。若有尽者不应
有补。若无尽者不广言灭。如虚空分齐。非有分齐非
无分齐。以不思议智照之可得。

*** 四花轮大小者

小本。池中莲华大如车轮。观经。一一
池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大本。
池中莲华或一由旬乃至百千由旬。夫人世车轮大
不逾丈。轮王千辐纵广不过一由旬。何得相悬乃尔。
释。花轮大小亦如身城。以众生机有大小。故身城水
树现有大小。莲华亦然。如初地见佛百叶花。二地见
千叶。三地万叶。四地亿叶等。以自受用身有大小故。
见花亦尔。如此方阿育王舍利塔。众生见者有无大
小颜色处所动定光明及与异相无量差别。同一肉
眼所见尚异。何况菩萨.声闻.人天等功用悬绝。所感
花轮焉得不殊。如刹利贵种。飞楼杰阁遍满城邑。寒
微茕子敝茅土窟。乃至不得。是自福德所招故。宝池
花相应亦如是。
1164-13a¶ 第 779c 页 X61-0779.png

*** 五日月有无者

诸本或言日月处空。或言处空而不
运转。或不言有无。或直言无有。又经。彼佛光明普照
佛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映蔽日月。诸声闻众皆有
身光能照一寻。菩萨光照极百千寻。二菩萨光明常
照三千大千世界。如是虽有日月如爝火之处太阳。
岂有光照。若日月不能照者应无昼夜。何故经言昼
夜六时及清旦食时等事。释。此亦权说。借此昼夜喻
彼时分。且昼夜往来者。是众生心明暗倾夺感有此
相。净佛国土不应有此。忉利而上尚不假日月。何况
极乐。纵令有者亦是彼化国众生色空见未尽。现有
如是日月相。当知极乐同居圣凡。境量绝异馀佛土。
以是横超净土故。

*** 六二乘有无者

问。天亲菩萨无量寿偈曰。大乘善根
界。等无讥嫌名。乃至不闻二乘名。何况有实。然诸经
皆言国土声闻不可称量。何也。释。先德云。二乘生者
皆是临终回小向大。以习小功深。闻佛所说暂證小
果。渐次增进至菩萨位。非是住小。是故说无二乘有
二义。一决定二乘不生。是实无故。二不住二乘。实是
菩萨故。如二人同一官位。一人实受一人兼摄。实受
者是本职。兼摄者非本职。是故净土不得言有二乘。
1164-13a¶ 第 780a 页 X61-0780.png
以实是菩萨故。

*** 七妇女有无者

声王经。阿弥陀佛亦有父母。何得言
无女人。释。本尊成佛。国土始严。未入妙时。相则不定。
證妙觉巳。母或转现。或示灭度。皆不可知。然海东疏
曰。声王说佛母者。是变化女。非实报女。又虽有父母
而非胎生。或说声王经有父母是显彼佛所住秽土。
是义不然。当知彼经所说提婆达多及魔王等。悉于
净士变化所作。不因有此便非净土。如化畜生非秽
土故。

*** 八发心大小者

魏译。三辈之中皆有发菩提心。观经
下品直言十念。诸经互异。何也。释。诸经皆发大菩提
心以为因。若无大因。虽复经耳亦生疑难。何得顿闻
顿信。故知下品十念是宿植大因。后生退堕。临终遇
善知识。如旱苗得雨。萌芽顿发。若无因者。知识尚不
得遇。何况信受。聪慧贵游之士有愈闻愈不信者。即
知一闻顿念非是小缘。且此人感佛深恩。多发悲愿
度恶众生。不应以一生作恶便谓此人无大因也。经
云。世间人民得闻弥陀名号。慈心喜悦。毛发耸然。泪
即出者。皆是累世尝行佛道。或他方佛所尝为菩萨。
是故不论颛愚黠慧。凡至心念佛者皆。是多劫深植
1164-13a¶ 第 780b 页 X61-0780.png
善根。发大菩提心故。当知所谓善根。不专言利慧。若
复无根。如种焦谷岂有芽出。世间奕棋小事。无知贱
流顿学顿精。智士终身居于末品。即知是因。小技无
因尚不得入。何况大法。是故若有信是希有难信之
法者。是人即是大心菩萨(十恶五逆若信此净土法门。即不思议人。决得成佛。
自负大彻大悟。若谤此净土法门。即最下贱人。决定堕落)。

*** 九疑城胎生者

元魏译。众生(未悟自心)堕于疑悔而积集
善根。(以此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不思议智.无等智.威德
智.广大智。于自善根(以未悟故)不能生(真实之)信。由闻佛名
(求生净土之)信心故。于五百岁处花胎中。犹如苑观宫
殿之想。不见佛不闻法。是名胎生。魏译。不了佛智犹
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是故胎生。按上二译。以
不信自性不了佛智名胎生。尝考宋译。谓念佛人修
善求生人天者为胎生。非极乐国中有胎生。王氏本。
以不信佛刹不信罪福暂信暂不信为胎生。异前译
中闻名起信及修习善本二种往生。释。净土略言九
品。广言千万品。不能尽是。故后二译皆为实语。就中
元魏译旨趣尤奥。以不信自善根故。依他起信。即是
疑城。信自善根者。即顿了自心。不从他得。以入悟方
能脱疑。未悟而修。终隔疑胎。胎以裹蔽为义。未悟之
1164-13a¶ 第 780c 页 X61-0780.png
人诸障未彻。合得是报。此等当在中下.下上品摄。何
故。下品后二种。经六劫十二劫方得花开。此但五百
岁故。若王本则信佛猛利。未若最后二种。又所生在
其刹边地。不应五百岁得见佛故。

*** 十五逆往生者

大经。往生除造五无间恶业。诽谤正
法及诸圣人。观经。五逆十恶。临终十念皆得往生。何
也。释。大经拣五逆者。以诽谤故。入净土以信为导。诽
谤是信之贼。如水无所不容。但不容火。以火自不能
容故。如风无所不入。但不入石。以石自不堪入故。诽
谤之人。烧正法如猛𦦨。障佛智如铁壁。是故法海慧
风无因得受。是以观经拣诽谤不拣五逆者。文异义
同。以五逆虽至恶。尚无决定不信之见。不应拣故。然
有大心之人。始或不信。后因启发猛省前失。如韩昌
黎始斥佛骨。后依大颠。张无尽初诋佛书。欲著无佛
论。后观净名经大有省发。卒为宗门龙象。尤是法中
希有之事。是故儒林英特或有谬听先入。误谤佛法。
但速图改悔即是盛事。不应以谤为障难故。

西方合论
1164-13a¶ 第 781a 页 X61-0781.png
* No. 1164-13c
旧跋

净土玄门失阐久矣。云栖大师重揭义天。海内共
仰而曹鲁川辈犹妄执方山合论。谬争权实。盖由
未透圆宗。徒取圆融广大语声故也。西方合论一
出。判之为圆实堕。然后知净土诸经的与华严.法
华不分优劣。可破千古群疑矣。伏愿见闻此论者。
广破邪疑。直开正信。揭净土之心灯。照尘劫而无
尽。
辛卯秋业弟子明善敬跋
* No. 1164-13d
附纪梦(出珂雪斋外集)
公安凫隐 袁中道 纪

万历甲寅十月十五日课毕趺坐。形神静爽。忽瞑去。
如得定。俄魂出屋上。月正明。不觉飘然轻举。疾如飞
鸟。云中二童子驶呼予曰。逐我来。盖西行也。下视山
泽平畴城邑村落。若垤土杯水蜂衙蚁穴。少坠秽不
可闻。极力上振乃否。俄二童子下至地曰。住。予随下。
1164-13a¶ 第 781b 页 X61-0781.png
见坦道如绳。平如掌。视其地非沙石。光耀滑腻。逐路
有渠。文石为砌。宽十馀丈许。中五色莲芬香非常。渠
上树枝叶晃耀。好鸟和鸣。间有金桥界渠栏楯交罗。
树内楼阁整丽无比。楼中人清美研好宛若仙。皆睨
予笑。童子行。予追不及。大呼曰。可于金桥少待。童子
如言。始及之。共倚桥上宝栏少息。予揖问。卿何人。此
何处。幸为我言。曰。予灵和先生侍者也。先生与卿有
所晤言。予曰先生何人。曰即令兄中郎先生。相见自
为卿言。可疾往。复取道至一处。树千馀株。叶翠羽花
金瓣。树下池水汩汩。池上白玉扇。一童先入。一童导
过楼阁二十馀重。金色晃耀。灵花异草拂檐楹。至一
楼下。一人下迎。神似中郎。而颜如玉。衣若云霞。长丈
馀。见而喜曰。弟至矣。𢹂上楼设拜。有四五天人来共
坐。中郎曰。此西方边地也。信解未成。戒宝未全者多
生此。亦名懈慢国。上方有化佛楼台。前有大池。可百
由旬。中有妙莲。众生托体。满则散处楼台。与有缘净
友相聚。以无淫声美色。胜解易成。不久进为净土中
人。予私念。如此尚是边地耶。问兄生何处。中郎曰。我
净愿虽深。情染未除。初生此少时。今居净域矣。终以
乘急戒缓。仅地居。不得与大士升虚空宝阁。尚需进
1164-13a¶ 第 781c 页 X61-0781.png
修耳。幸宿生智慧猛利。又曾作西方论。赞叹如来不
可思议度生之力。感得飞行自在游诸刹土。诸佛说
法皆得往听。此实为胜。拉予行。冉冉上升。倏忽千万
里。至一处。随中郎下。无日月。无昼夜。光耀无障蔽。皆
以琉璃为地。内外映彻。以黄金绳杂厕间错。界以七
宝。分剂分明。树皆栴檀吉祥。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数
万千重。一一叶出众妙花。作异宝色。下为宝池。波扬
无量自然妙声。其底沙纯以金刚。池中众宝莲叶五
色光。池上隐隐。危楼迥带。阁道傍出。栋宇相承。宪阁
交映。阶墀轩楹种种满足。皆有无量乐器演诸法音。
大小弥陀经所载十不得其杪忽耳。仰而睇之。空中
楼阁皆如云气。中郎曰。汝所见。净土地行众生光景
也。过此为法身大士住处。甚美妙千倍万倍于此。神
通亦百倍千倍于此。吾以慧力游其间。不得住也。过
此为十地等觉所居。吾亦不得而知。过此为妙觉所
居。惟佛与佛乃能知之。语罢复至一处。无墙垣。有栏
楯。院宇光耀非常。不知何物为之。觉黄金白玉皆如
土色。共坐下一楼下少谈。中郎曰。吾不图乐之至此
极也。使吾生时严持戒律。尚不止此。大都乘戒俱急
生品最高。次戒急生最稳。若有乘无戒。多为业力所
1164-13a¶ 第 782a 页 X61-0782.png
牵。流入八部鬼神众去。予亲见同人矣。弟般若气分
颇深。戒定力甚少。夫悟理不能生戒定。亦狂慧也。归
五浊。趁强健。实悟实修。兼净愿勤行方便。怜悯一切。
不久自有良晤。一入他途可怖可畏。如不能持戒。有
龙树六斋法见存。遵而行之。杀戒尤急。寄语同学。未
有日启鸾刀口贪滋味而能生清泰者也。虽说法如
云如雨。何益于事。我与汝空王劫时世为兄弟。乃至
六道莫不皆然。幸我巳得善地。恐汝堕落。方便神力
摄汝至此。净秽相隔不得久留。予更问。伯修诸人生
处。曰生处皆佳。汝后自知。忽凌空而逝。予起步池上
如堕。一骇而醒。通身汗下。时残灯在篝。明月照窗。更
四漏矣。
* No. 1164-13e
旧跋

成时曰。此金陵马太昭居士录出。余为评点附入。
试观其中字字与教乘相合。至警策处尤非施设
言辞者所能。如亲触寒威身毛起粟。尚何有疑于
咏觱发歌栗烈者乎。且世世生生于六道中为兄
弟。此岂人情所欲自道者耶。真语实语允可流通。
1164-13a¶ 第 782b 页 X61-0782.png

甲午夏成时识

净土十要卷第十(终)